On 4月20日, 上午9時36分, lauhing <
a2k20...@gmail.com> wrote:
> 這段文字各有許多可詮釋的空間,你有何看法?
吾喪我的涵義應是要人們將自我放下,空出心靈,使自己存在於一個完全淨空的世界,用全新的感官,去感受這世上的ㄧ切,包含聲音、律動、氣味等這就是天
籟。而所謂的地籟、人籟應當所指這世上的紛紛擾擾,當你ㄧ直使用著自我概念,去看待事物,那麼依竊都是擾亂的、混亂的。
人活在世界上,有很多事物在困擾著我們,使我們煩心、憂心,如果找ㄧ天去接近大自然,用心去體會,放下那些煩人的事情,純粹用身體,頭腦、心靈去感受大
自然帶給你的ㄧ些東西,你可以接收到自然給予你的東西。
比如有一個人,他每天上班都會經過一座公園,但因他只想著上班要遲到了、會議要開始了,他從來就不會發現那座公園有多美麗,他只知道他的時間有多趕、有
多急,直到某ㄧ天,他真正可以慢慢來時,靜下心了,他才有機會去體會、去接受、去了解,那公園真正的美。
而莊子就是將這種情境運用到知識上,「吾喪我」,把我自己主觀的一切觀念、意見、情緒、感受都予以化解摒棄,讓「自己」不出現,如果自己不出來,那麼自
然的天籟便會充實在生活中,「天籟」自動呈現,把握住它就進入了「道的超越性」之中,在「道的超越的境界中」便理解了「地籟、人籟」的來來去去是多麼急
躁、多麼緊張、多麼激動卻多麼地不根本性,社會議論就是這些地籟、人籟,在一定的限制性的管道、眼光中發出的議論,聆聽它、欣賞它、但要超越它,讓自我
的心靈澄靜下來,齊平地觀賞議論的流動,這便是整篇<齊物論>文章的論說理路了。
13 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