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是寓言名篇,藉庖丁敘述解牛的經驗,說明人只要充分認識和掌握事物的自然規律,就能游刃無礙,不致傷物損己,這正是莊子的養生之道與茍求性命於
亂世之處世哲學。
◎庖丁解牛的三個境界層次:
1.族袍(一般的廚師)–所見無非全牛(眼裡看到的無非是一頭活生生的牛)–折(用刀硬砍牛的骨頭)–月更刀(每月換一把刀)
2.良庖(好的廚師)–目無全牛(眼裡看不到完整的牛)–割(用刀切割牛的筋肉)–歲更刀(每年換一把刀)
3.庖丁(指文中的廚師)–官止神行,以神遇不以目視(只憑心神與牛體接觸,不必用眼睛看了)–游(運刀純熟)–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刀已經十九年
了,所分解的牛有數千頭了,然而刀刃仍像剛從鑄模中拿出來一般)
看完覺得應接世事不要因求知而傷物損己,才能養生盡年。重要的不在於故事本身,而在於寓言的創造者本身之「寄寓之意」,即思想寄託之所在。「庖丁解牛」
的寓言隱喻是人生的理想,亦即每個人都應該有一段修行涵養的工夫過程,目的是想要自我創造與實現,以期生命起本質變化。
莊子用解牛的難度,來比喻人事間的錯綜複雜。不會操刀的人又砍又割,徒然傷筋動骨、吃力而不討好;不懂道理的人處理事情也是損形耗神,勞累而沒有效
率。
庖丁解牛,為何能遊刃有餘?他用「心」去做一件事情,把它做到出神入化、把它由技術提升到藝術的層次,這是由技入於「道」的境界。至於文惠君體悟了什麼
養生之道?我們從這當中又體悟到什麼處世的哲學?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美,就是要用心去感受。心靈感受與感動後,才能呈現出美的象徵。
四技護三丙 蔡佳芬 u94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