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庖丁解牛」,你有何感想?

7,254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lauhing

unread,
Mar 11, 2008, 9:01:29 AM3/11/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庖丁解牛,受到許多讀者的重視,你認為它涵蘊了那意義?

嘎啦咕

unread,
Mar 11, 2008, 11:10:48 PM3/11/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庖丁解牛其實充滿了處世的道理,就像我們在處理一件事情好比解牛一樣,要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找出問題徵結所在,所謂「依乎天理」,能順其勢而為,事情
才能迎刃而解。解牛有時會遇到筋骨交錯的地方就好比做事情遇到障礙,便要巧妙地避過,且加倍小心謹慎,集中精神去應付;於是事情便可得到解決,解牛時遇
到筋骨交錯的地方,如果能避開這些地方,就可以免去痛苦,便可以不覺得疼痛,盡享天年。由於庖丁解牛方法正確,所以十九年而刀刃如新,這就好比人生處
世,面對種種困難,仍能保持完好的生命而不受損。莊子用解牛的難度,來比喻人事間的錯綜複雜。不會操刀的人又砍又割,徒然傷筋動骨、吃力而不討好;不懂
道理的人處理事情也是損形耗神,勞累而沒有效率。所以我們在做人處事就要庖丁解牛一樣,任何事情都是有頭有尾的,不要因為不懂來龍去脈就隨便做處置,這
樣反而會有反效果.

On 3月11日, 下午9時01分, lauhing <a2k20...@gmail.com> wrote:
> 庖丁解牛,受到許多讀者的重視,你認為它涵蘊了那意義?

小o

unread,
Mar 11, 2008, 11:41:25 PM3/11/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以庖丁解牛這篇幅,以莊子理論,其養生、藝術、有用或無用而言,均是環環相扣,
以這篇幅解釋,對其養生觀念比較有涵義,在現代社會,養生對我們而言,比較屬於型體
上的養護,然對莊子來講,精神若無養護,對外在不斷追求,即便得到自己所想要的理想
也無法精神奕奕。
庖丁在型體上不僅捨棄名利,更是跟隨自然,在型體上不但只是用眼睛去觀察牛,甚至
以心去放大整個視野,這使得庖丁不僅得到自己要的心境,其名利也在此跟隨而來,所謂養生
或許是生理上的需求,更是精神的呵護。
庖丁解牛,帶給我的感覺,如同莊子所道,『有用無用』,一切真的是隨人的想法而看待,
若無謂追求,其心靈上也會有所空缺。

四技護三
丙 黃紀潔 u941322

unread,
Mar 12, 2008, 2:49:31 AM3/12/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自我創造與實現,現今社會的錯綜複雜,要懂得不同事情有不同的應對方法,都是自己需要去調適與應變的,所謂山不轉路
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遇到困難要知道調適身心,及找到適當的處理方法,累積經驗,才能面對更多的挑戰。 涵 U941107

熊貓姐姐

unread,
Mar 12, 2008, 2:53:01 AM3/12/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庖丁解牛經歷過三個階段:1、和普通屠夫類似的階段。他說:「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意思是說,他當初宰牛時,所見的是整頭牛,簡直無法入
手,只好像其他屠夫一樣又割又砍。2、進入了技術高超的階段。他說:「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意思是說,三年之後,面對的已不是無從入手的一頭牛,
而是牛體上很多很多「郤」、「窾」、「節」等空間,可讓他從容下手了。3、進入了哲理的階段。他說:「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又說:「方今之時,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意思是說他從解牛的工作中,已體會出養生的道理。他已超越了技術的境界了,解牛已不是官知的問題而是精神的問題
了。上述的三個階段,分別寄寓了一些處事的道理:1、當我們未曾理解一件事的竅門時,我們往往會感到無從下手,花氣力多而收效少,甚至對自己構成傷
害。2、當我們理解了一件事的內容結構和客觀規律時,我們便會找到下手的地方,解決問題時得心應手,或能找到空隙,避過麻煩。3、從處事經驗中,可以歸
納的一種人生哲理,作為行為的指導。如庖丁從解牛的事中,歸納出「緣督以為經」的道理,用來保養生命。其與與養生之道關係密切。「解牛」過程中碰到的種
種骨節和筋肉,就像生活遇到的各種困難、危險。庖丁解牛時只依順著牛天生的結構,通過牛筋骨的骨節間的空隙,不碰牛的筋肉和骨節。這就像生活中不硬碰困
難,盡量鑽空隙,避免身心受損傷,以存身保命。其亦可提醒我們做事時,不要蠻幹,不要胡來,能利用事物客觀規律,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惠
09

葉田田

unread,
Mar 12, 2008, 4:24:31 AM3/12/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19~賢
人一生中都在不斷的學習,沒有人天生什麼事都會,就像庖丁一開始對於殺牛刀法很生硬,之後經過數以繼日的累積經驗和用心、耐心、專心終於現在對他來說殺
牛的刀法已經到達了最高境界,這就是熟能生巧,如果又是自己所有興趣的則學習更快,所以如果我們能把專業領域的部份發揮到最大,自然而然所見的一定是別
人無法領會的,是更細微更深入,這樣的態度會使我們再學習上有幫助。

葉田田

unread,
Mar 12, 2008, 4:55:55 AM3/12/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19~賢
人一生當中都會不斷的在學習,沒有人昰什麼都不用學就會的,就像庖丁一開始也不會解剖牛,但是用耐心練習、專心解剖、用心體會,最後熟能生巧對他來說輕
而易舉,如果我們在學習上也能這樣使它變成自己專業擅長,所看見的一定會比別人更為細緻更深入的部份。

Qoo

unread,
Mar 12, 2008, 5:24:31 AM3/12/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庖丁解牛經歷過三個階段:
1.和普通屠夫類似的階段。他說:「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這段話中寄寓了一些處事的道理:當我們未曾理解一件事的竅門時,我們往往會感到
無從下手,花氣力多,收獲也很少,嚴重甚至會對自己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時應該要先去了解它的訣竅,才知道要如何著手。
2.進入了技術高超的階段。他說:「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這邊寄寓了一些處事的道理:當我們理解了一件事的內容結構和客觀規律時,我們便會找到下
手的地方,解決問題時得心應手,或是能找到空隙,如此一來就能避免一些麻煩的問題了。
3.進入了哲理的階段。他說:「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又說:「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這段話中寄寓了一些處事的道
理:從處事經驗中,可以歸納的一種人生哲理,作為行為的指導。如庖丁從解牛的事中,歸納出「緣督以為經」的道理,用來保養生命。
通常我們用庖丁解牛的方式處理世間事務是可以的,但達致的結果只是順從環境,不加改變,只求存身保命便算,不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如果我們把庖丁解牛這
故事的意思稍為改變一下,變成強調庖丁能利用事物中本有的客觀規律,則可以作為我們做事的指導:我們做事時,不要蠻幹,不要胡來,能利用事物客觀規律,
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意義較積極,更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 蓉 13

三年之艾

unread,
Mar 12, 2008, 5:42:58 AM3/12/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庖丁所說的雖然是「解牛之道」,但其中的道理與「養生之道」是彼此相通的!!
庖丁的一番話不僅意示著自處之道,也說出了處世之道。原來,面對社會的生存活動,因為人心的好爭,會讓我們無時無刻遭逢困境,而有損傷,在這社會的運行
上我猶若那把刀,不可以橫衝直撞,要好好的觀察所處的環境是如何?又該如何自處?做事要找關鍵,以最少的傷害獲得最大利益,處世若能從關鍵處著手必能獲
得圓滿成果,我覺得人生要像庖丁手上的那把刀,經歷21年磨刀依舊犀利如新,在人道之中硬碰硬或許你要達到的很快,但卻是不好的,它會使你還沒做出一番
事來便將自己搞得傷痕累累。
文中的牛似複雜的社會,而刀是指我们自己本身,筋骨交錯複雜處,正是所遇到的困難及問題,例如:人心的機巧、險詐這些障礙你若硬去碰他即使幸而讓你摧
毀,你也必然會受到嚴重的傷害,像是刀子硬砍牛骨一樣啊!換個方式來說我們不能只用肉眼去看人世間,那只會是表象,無法透視其內在的結構與要點,必需用
心靈之眼看出要點與訣竅處,就像一把非常淨利而幾乎沒有厚度的刀一樣,依循著空隙自由遊走進而遊刃有餘地瓦解它,所以我們處世之道應順應自然,勿強行及
妄自行動吧!否則只會徒然地損耗形神!!是吧!
舉個例來說:前陣子聽學姐說因為要發表專題報告,但因為驗收者個個來頭都不小,因此她找了一位相當權威性的長者做她的指導,後來原本該被炮轟下台的場面
卻因為在長者的協助回答下大家給了那位長者面子,她也因此逃過一劫,否則若依照學姐的個性當場與之起衝突,硬碰硬那就不可收拾了,我想這就是這故事最鮮
明的例子了!!  C961215 津


On 3月11日, 下午9時01分, lauhing <a2k20...@gmail.com> wrote:
> 庖丁解牛,受到許多讀者的重視,你認為它涵蘊了那意義?

三年之艾

unread,
Mar 12, 2008, 5:48:16 AM3/12/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ㄅㄧㄤˋ

unread,
Mar 12, 2008, 7:08:13 AM3/12/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因為技術純熟 所以可以殺牛的時候讓牛可以不感到痛苦 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必須要熟練 尤其是對自己的專長
對於自己常做的事情 除了看到事情的表面 還必須要看到事情最深層的涵義 這樣去了解之後 對於自己的專長技術才會更進一步
就像是藝術家 很多藝術家都很厲害 但是真正厲害的藝術家 卻可以參透到任何物品事件的內部構造 然後去加以繪畫描述 在家加入情感 畫出
來的畫真的可以大受好評更可以感動人心 U94248鈞

嘎啦咕

unread,
Mar 12, 2008, 8:22:57 AM3/12/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老師我忘記打我的學號ㄌ~我是 C961239 容

林小婷

unread,
Mar 12, 2008, 9:21:48 AM3/12/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庖丁解牛可以把它當作自己對於人生的看法
就像人家常說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當你的思想成熟了,你就不會渾沌,做人處事可以有條有理。
比較不會去跟人家起衝突,因為你明白棝中道理。
不會受到外在的因素影響自己。
就好比做學問,要從對的下方下手,不要拿起課本猛讀猛背,卻不知道他所要傳授的道理是什麼
應該要試著去瞭解它的概要,知道讀書的方向,能能像庖丁這樣解牛還能遊刃有餘。

婷47

tsuyo

unread,
Mar 12, 2008, 10:51:35 AM3/12/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On 3月11日, 下午9時01分, lauhing <a2k20...@gmail.com> wrote:
> 庖丁解牛,受到許多讀者的重視,你認為它涵蘊了那意義?
庖丁解牛可分三個喻體,ㄧ開始「初學解牛」時沒有經驗和技術可言,看到的只是整頭牛,不知道牛體的內在結構和筋骨分布,也找不到骨節、筋肉之間的空隙。
比喻我們人沒有處事經驗,不了解世事的紛亂和煩擾,更不懂順應自然的養生之道。再來到了「解牛三年後」已掌握解牛的技術,看到的不再是整頭牛,而是牛體
的內在結構和筋骨分佈,但仍未達到揮灑自如、得心應手的境界。比喻當一個人已明瞭世事的紛亂煩擾,但仍未能準確地把握順應自然的養生之道。
到了學會「以道解牛」之後,不但對牛體的內在結構和筋骨分佈瞭如指掌,解牛時更不須用眼去看,只憑精神去感覺,就可以在牛體的筋肉空隙處下刀,避過骨頭
和筋脈交結的地方,順應牛體的天然結構和筋肉肌理來切割。意思是說一個人不但明白世事的紛亂煩擾,而且能感悟到養生之道,順應自然,不作強求,巧妙地避
過一切困難障礙,令人生自然順暢。
莊子用牛身子的結構,比喻人世的錯綜複雜。不會操刀的人殺牛,硬砍硬割,就好像不懂道理的人,在世上橫衝直闖一樣。徒然地損耗形神,這就像我們與人相處
一樣,如果進退得宜遇到事情也知道該如何下中目標與掌握局勢那麼將對我們剛出會的人生有所幫助。
32瑄

ID想好久

unread,
Mar 12, 2008, 11:18:22 AM3/12/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莊子主張順著自然,就像庖丁解牛順著牛天生的生理結構,只要順著本來自然的原貌去發展,順應自然,就能提升自己的心靈,另外我認為庖丁解牛也蘊含著熟能
生巧很多事情可能都只是因為個人不願意去做而不是不會做,例如:護理技術方面只要常做就會很熟練、電腦打字,練習的日子久了也就漸漸的不用看鍵盤就可以
打字了,還有在此篇文章中庖丁在解牛的過程還能配合著藝術其中包括庖丁在解牛的時候能配合著自己內心的旋律來肢解牛隻因此他連閉著眼都可以將牛分割,除
了以上這些我覺得無論事情多麼複雜與難處理只要有心與專注仍然可以處理完善,全身而退。

unread,
Mar 12, 2008, 11:54:46 AM3/12/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對我來說,這篇寓言對我罪的影響就是我學會凡是不是勉強去做就可以成的,雖然說凡事要努力,但切忌盲目的做,依循一定的道理、一定的規則才會有事倍功半
的功效。就像在算數學題目一樣,如果每一題都要被一次那絕對不可能的,應該要學習的是如何運用一樣的觀念去解所有面對的題目。當妳把持著一定的原則,再
難的題目也只是庖丁眼前的那頭牛,雖然外表長的不同但是當我解開的毛皮之後其實裡面都是一樣的。做人也是一樣的道理,「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
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只要我們能之善行善,心中有所規矩,在困難的關卡也不至讓我們失去尋找正確的良知。

unread,
Mar 12, 2008, 11:55:11 AM3/12/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又忘了留學號....28芸 謝謝

滷味

unread,
Mar 13, 2008, 4:42:38 AM3/13/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利用事物中本有的規律,則可以作為我們做事的指導:我們做事時,不要蠻幹,不要胡來,能利用事物客觀規律,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意義較積
極,更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



老師這是 u941212劉育伶的~因為他說他不能貼~所以要我幫她貼!!謝謝

珊珊

unread,
Mar 13, 2008, 6:13:29 AM3/13/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學號:c961247
看完庖丁解牛之後,覺得生命與生活是人生的大事,要以深刻的思考來面對它,不要把它當成社會目標的附屬物,不要以社會的價值來決定生活的價值,而要
以「生活的照顧」、「生命的觀念」來作為人生活動的目的。我們的生命有限,因此我們的精神體力有限,因此我們應以深刻的智慧選擇生命活動的重點。

柑仔

unread,
Mar 13, 2008, 10:58:59 AM3/13/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我覺得這個人實在是太厲害了吧!竟然殺一頭牛可以讓那隻牛完全都沒感覺就把他殺死了,且還把那頭牛的解剖構造記在腦子裡知道要如何切,超強的。一個厲害
的屠夫我覺得是融會貫通ㄝ,只要你這件事做久了,你就知道他怎麼做,久而久之你就會做的很順手。就像庖丁一樣,一下子就把這件事做的體無完膚。

beyond

unread,
Mar 15, 2008, 2:00:24 AM3/15/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主旨說明養生之道在於凡能順應自然,不要要求知而損害自己,也不要受世俗的名譽、刑法困擾,讓精神得到自然的發展。文中的「牛」代表人生要面對的、要解
決的事情。「刀」代表精神。「解牛」,代表處理人生種種事情。現實社會如同複雜的牛理,我們處事好比解牛一樣,生活中遇到各種困難時,要先了解事情的來
龍去脈,找出問題徵結所在,不要硬碰困難,處事時便會省力,有更理想的效果,如所謂「依乎天理」,能順其勢而為,事情才能被解決。棋45

unread,
Mar 15, 2008, 2:42:06 AM3/15/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我想庖丁解牛用在養生上就像暗示著我們在生活中勿硬碰困難,而該保養其自己的精神避免身心損害;一般的屠夫不像生手那樣會拿刀亂砍牛一番,是因為他們已
熟能生巧,但是技巧好不代表能抓到訣竅,所以經一段時間後仍得換把刀,庖丁在肢解牛體時,已熟捻牛的脈絡、筋骨,並小心謹慎的肢解,非用蠻力對待,就像
在對我們說做事時也一樣,需先了解其來龍去脈,清楚事情前後才能用最適當的方法來解決;另外因庖丁解牛時比一般屠夫還精進的是他願意用"心"去對待自己
的工作,也就是"樂業",現代人壓力大的原因很多來自於工作上的困擾,第一是因為我們無法認真、用心對待自己的工作,其二是因為在面對問題時找不到方法
解決而困在其中,使自己思緒陷入泥沼,而找不到解決出口,如果能像庖丁一樣活在過程、當下之中,並且轉換心境用一顆愉悅的心去看待自己的工作、生活時,
那麼不論處在多困難的情境下也將能輕鬆愉快的面對吧!
貞14

RUBY

unread,
Mar 15, 2008, 3:35:40 AM3/15/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我覺得有些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就像很多技術師、老師....在台上常常表現的很好,我們旁觀者都覺得很厲害,但台上10分鐘台下十年功,就像包丁一樣,
從一開始沒有技術和經驗,看到的只是整頭牛,不知道牛體的內在結構和筋骨分佈,也找不到骨節、筋肉之間的空隙一直到解牛三年後:已掌握解牛的技術,看到
的不再是整頭牛,而是牛體的內在結構和筋骨分佈甚至到最後不但對牛體的內在結構和筋骨分佈瞭如指掌,解牛時更不須用眼去看,只憑精神去感覺,就可以在牛
體的筋肉空隙處下刀,避過骨頭和筋脈交結的地方,順應牛體的天然結構和筋肉肌理來切割。而且能感悟到養生之道,順應自然,不作強求。

RUBY

unread,
Mar 15, 2008, 3:37:17 AM3/15/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我是C961103 菁

ID想好久

unread,
Mar 15, 2008, 8:36:17 AM3/15/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忘了留學號 10茹

Rainbow in my heart

unread,
Mar 16, 2008, 5:10:21 AM3/16/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做同樣的工作,有的人費盡力氣,也不見得有好的成果,但有些人卻能輕鬆自在,簡簡單單就完成了;有些人把工作當成藝術,享受工作中的樂趣;然而
有些人工作時,卻只是想趕快完成。不同的心態做出來的事情,那種感覺就會不同。
而對於我來說,我認為不論是面對考試、工作,一切種種的壓力,不外乎就是找到真正的方法,就以考試方面來說,並不是埋頭苦讀!找對考試方向,抓
對重點!這樣才可以事半功倍,而不是花費了大量的精神、精力,得到的卻只是身心的疲倦。當然換成工作也是如此。壓力不能沒有,但過多的壓力只會讓自己喘
不過氣!適度的紓解壓力,讓自己有喘息的空間,才有時間找尋真正的方法、方向,檢討自己的作法,才能在各方面達到遊刃有餘!儀C961230

unread,
Mar 17, 2008, 5:54:12 AM3/17/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這則寓言故事裡頭的主角庖丁,因為工作的需要而每日屠殺牛,經過時間的磨練下,造就了良好的解牛技巧,視野也不再侷限於牛,反而是用心去屠殺那頭牛,覺
得看待事物的觀點心境是很重要的,記得有位實習老師跟我說過,他以前還是學生時期時看待護理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去臨床工作時反而變成是見山不是山,
見水不是水。而到頭來現在看待護理又變回了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這一切都是經過歲月的磨練下,所造就的經驗去改變了心境,我想這則故事裡頭的庖丁,他也
是因為心境的改變下,才造就了他這般出神入化的工夫,這也讓我體會出,每件事物大家看待它的價值觀都會不同,就看我們是以什麼角度去看待它,若我們都能
用心去體會再經由時間的流逝磨練之下,有天我們看待護理也會像庖丁一樣,依然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Regina

unread,
Mar 17, 2008, 5:54:23 AM3/17/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我覺得他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多事情常常我們並不是很了解它的來龍去脈,只是照著自己原有的習慣或想法去解讀、去完成
但是如果我們願意花時間深入去了解,就會發現其實我們懂得很膚淺
也因為這樣,我們常常只看見問題的表面
如同一幅藝術作品,若我們沒有用心去欣賞
只會看見他表像的色彩與外型
如果我們可以用心深入去理解它,就會發現看到的不只是表面那樣而已

而刀子 我覺得也是另外一種啟發
它藉由刀子來告訴我們,做人要圓融,要察顏觀色
做人處事就像他解牛一般
要先懂得什麼事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與每個人都有一些習慣或是禁忌
若我們肯事先花時間去了解
那就能避免掉許多不必要的障礙

05 紋

unread,
Mar 17, 2008, 6:25:44 AM3/17/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忘了留學號 28姵吟

Sami

unread,
Mar 18, 2008, 9:55:07 AM3/18/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這篇主要是在講自然養身,強調一切順其自然,並依照大自然的法則運行,就可以達到養生的效果,而不必以有限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若這種違反自然法則的
事不是養身之道.而是以精神和牛接觸,並完然順著牛本身自然的結構去解構牠,刀子在骨頭隙縫間竟然遊刃有餘,解牛技術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這都是因為順
其自然的態度! 而我們人類也要跟著這樣~~順其自然~不要好高鶩遠... U941343 鄒宜君

Apple

unread,
Mar 18, 2008, 11:46:39 AM3/18/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現今的社會裡,處處都存在著鉤心鬥角,就連一些連續劇裡面,所做的都是這些。
  『庖丁解牛』,它的涵義可能是在說不要去硬碰硬,而是要找到其中的空隙去下手;社會中的鉤心鬥角,雖然最後可能會成功,但是不要忘了"強中自有強中
手",這樣冤冤相報下去是沒完沒了的,再說致富的快,要失敗也可能很快。而在這社會中,有些人是處於不想加入那些鉤心鬥角的行列,這些人雖然不會很有
錢,但是也不會餓死了。
                     u941235 護三乙

柚子

unread,
Mar 18, 2008, 12:02:34 PM3/18/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人一生中的事,都要像庖丁一樣,仔細的去摸索,要不然就會做任何事情只會橫衝直撞,沒有結果~什麼事都做不成~

只要細心摸索~就會看到的不只是表面,看到的就是全部....就不會浪費很多時間和人力和物資!!

莊子藉庖丁解牛的經驗,闢說養生之道,透過{順任自然}的方式解牛,"啟迪對應物的人生智慧。克服陷溺,避免殘損,啟發

人生。

25~儒

linlin

unread,
Mar 19, 2008, 2:22:09 AM3/19/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很多事情都要很仔細且深入的去了解它,仔細的去思考前後的因果,而不是凡事都看表面,如果凡事都只是看表面還決定和下定論,那麼就很容易出錯。
在面對一個問題時如果能夠仔細的去思考,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並針對問題去解決,問題就能迎刃而解,這樣一切的問題就不在是問題.....
凡事都要有頭有尾,而不是虎頭蛇尾的做事方式。凡事盡力而為,不要硬鑽牛角尖,這樣只是會讓事情變的更複雜罷了!在經歷過無數次的考驗和磨練,相對的面
對一樣問題的解決方式就會截然不同,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來解決目前所存在的問題。
u941225

芬芬

unread,
Mar 19, 2008, 4:58:52 AM3/19/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庖丁解牛是寓言名篇,藉庖丁敘述解牛的經驗,說明人只要充分認識和掌握事物的自然規律,就能游刃無礙,不致傷物損己,這正是莊子的養生之道與茍求性命於
亂世之處世哲學。

◎庖丁解牛的三個境界層次:
1.族袍(一般的廚師)–所見無非全牛(眼裡看到的無非是一頭活生生的牛)–折(用刀硬砍牛的骨頭)–月更刀(每月換一把刀)
2.良庖(好的廚師)–目無全牛(眼裡看不到完整的牛)–割(用刀切割牛的筋肉)–歲更刀(每年換一把刀)
3.庖丁(指文中的廚師)–官止神行,以神遇不以目視(只憑心神與牛體接觸,不必用眼睛看了)–游(運刀純熟)–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刀已經十九年
了,所分解的牛有數千頭了,然而刀刃仍像剛從鑄模中拿出來一般)
看完覺得應接世事不要因求知而傷物損己,才能養生盡年。重要的不在於故事本身,而在於寓言的創造者本身之「寄寓之意」,即思想寄託之所在。「庖丁解牛」
的寓言隱喻是人生的理想,亦即每個人都應該有一段修行涵養的工夫過程,目的是想要自我創造與實現,以期生命起本質變化。
莊子用解牛的難度,來比喻人事間的錯綜複雜。不會操刀的人又砍又割,徒然傷筋動骨、吃力而不討好;不懂道理的人處理事情也是損形耗神,勞累而沒有效
率。
庖丁解牛,為何能遊刃有餘?他用「心」去做一件事情,把它做到出神入化、把它由技術提升到藝術的層次,這是由技入於「道」的境界。至於文惠君體悟了什麼
養生之道?我們從這當中又體悟到什麼處世的哲學?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美,就是要用心去感受。心靈感受與感動後,才能呈現出美的象徵。
四技護三丙 蔡佳芬 u941339

淇淇

unread,
Mar 19, 2008, 12:18:50 PM3/19/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莊子用解牛的難度,來比喻人事間的錯綜複雜。不會操刀的人又砍又割,徒然傷筋動骨、吃力而不討好;不懂道理的人處理事情也是損形耗神,勞累而沒有效率。
庖丁解牛,為何能遊刃有餘?他用「心」去做一件事情,把它做到出神入化、把它由技術提升到藝術的層次,這是由技入於「道」的境界。
其實我覺得很多事情也是如此,如果當我們再做一件事情,用對方法的時候就會事半功倍,而能更加得心應手了。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道理
吧! 淇 58

滷味

unread,
Mar 19, 2008, 1:04:43 PM3/19/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從文中看到莊子認為:如果明知危險還要勉強去追求,更會傷害自己的身體和精神,不符合養生之道。因為我們人的知識是有限的,許多人都會花費一生的時間再
追求一個很無窮的知識,到了年老之時仍然抱著無法解開疑惑的遺憾終身,不僅身體疲憊萬分,連心靈更是因此而受創不少,知識是無窮無盡的,不應該用自己有
限的生命的追求~更不可以為了追求名聲而做傷天害理的事情。對於死亡來說,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現象,人體就像是一個軀殼,一個人最重要的還是靈魂,軀殼
死掉了,又有何值得悲傷難過的呢?

u941204吟

婉婷

unread,
Mar 26, 2008, 12:34:07 PM3/26/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On 3月11日, 下午9時01分, lauhing <a2k20...@gmail.com> wrote:
> 庖丁解牛,受到許多讀者的重視,你認為它涵蘊了那意義?


因為每天都必須解牛,造就了不用看就可以把一頭給屠殺完成。是因為東西其實都沒變,每頭牛的構造都一樣,很少會出現構造不一樣的。當每天都做一樣的事
情,做久了,自然而然便成一種反射動作。然而也會變成用心去體會,去感受。每一個人看待同樣的事情都有不一樣的感受,是因為出發點都不同,和有無用心去
感受,去接受。當你遇到相當棘手的事情,如果你能換個角度去想,如果把它當成是一種磨練,而這磨練可以讓我的身、心、靈都有更上一層樓的表現,那有何不
彷試試看,不試過怎麼會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庖丁可能剛開始也會不知道該怎麼屠殺一頭牛,但是到後來,他已經做到出神入化,是因為它換了另外一種角度,
用心去感受。而讓他屠殺能更為精進。

老師我之前...有寫..可是都沒有出現..也都沒成績..

那算..遲交...我都看..不到成績..這樣我的成績會受到影響嗎?

ID想好久

unread,
Mar 27, 2008, 4:43:20 AM3/27/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On 3月12日, 下午11時18分, ID想好久 <jgg...@yahoo.com.tw> wrote:
忘了留姓名 老師 SORRY!! U941310 游菁茹

LOVE糖糖

unread,
Mar 27, 2008, 9:05:54 AM3/27/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心得:
從庖丁解牛的文中,可以看得出庖丁的刀法俐落,可以使牛在沒有痛苦的情況下使肢體解完,但他並不是一開始就能做到這麼高超的技術,他跟平凡人一樣,剛開
始殺牛時,眼中所看到的只有一條牛,直到三年之後經驗豐富,已可掌握牛的五臟百骸可是並未達到揮灑自如、得心應手的境界,最後,庖丁所用的並非是技術而
是心領神會的「道」就算不用感官也能順著牛的筋肉、避開骨頭,不難覺得庖丁的用刀,可以用得十九年之久且還是一樣鋒利,其刀法就好比養生一樣不是靠著蠻
力又割又砍,這樣的用法很吃力又傷身,也會使刀子本身的壽命減短,更容易損壞;則養生應該也是順著自然的本質,透過萬物變化的道理,養生便亦是這樣的道
理。

學號:U941228

牛奶

unread,
Mar 28, 2008, 8:10:45 AM3/28/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當我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我能夠了解到庖丁解牛的精湛技術不是ㄧ天、二天所形成的,則是要經過無數個歲月的歷練,才能夠造就如今熟能生巧的庖丁,然而說真
的我很佩服庖丁可以光用〝心〞就能夠將一隻牛分解的很完美,而要到達這樣子的境界,真的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情呢!

除此之外,莊子將解牛的難度,可比喻成人世間的錯綜複雜,而對於那些不懂道理的人處理事情也是損形耗神,勞累而沒有效率,所以不要執著在事物中的每一
點,而應依著順應自然的感覺走,事情也會迎刃而解了。

最後,我們在做人處事方面,也要學習像庖丁解牛一樣,對任何的事情都是有始有終的,不要因為不懂怎麼做抉擇,而得到反效果,這樣子一來是無法成為一位成
功的人,因此必須適時的去學習更多的事情,來充實自我,使得自己獲得更多更多的東西以及懂得學習如何放下一切呢!以上是我的心得。

學號:U941222


hjk85...@gmail.com

unread,
Mar 31, 2008, 4:24:06 AM3/31/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倫~16
庖丁解牛最終所講的是要能融會貫通,能和所長融為一體,把技能變成生活中的自然。
在學習每件事情時,要能反覆的一直訓練並且要了解事情的內容,日子一久自然而然的就會很熟練
也可以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

婉婷

unread,
Apr 1, 2008, 10:55:38 AM4/1/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On 3月27日, 上午12時34分, 婉婷 <h223...@yahoo.com.tw> wrote:
> On 3月11日, 下午9時01分, lauhing <a2k20...@gmail.com> wrote:
>
> > 庖丁解牛,受到許多讀者的重視,你認為它涵蘊了那意義?
>
> 因為每天都必須解牛,造就了不用看就可以把一頭給屠殺完成。是因為東西其實都沒變,每頭牛的構造都一樣,很少會出現構造不一樣的。當每天都做一樣的事
> 情,做久了,自然而然便成一種反射動作。然而也會變成用心去體會,去感受。每一個人看待同樣的事情都有不一樣的感受,是因為出發點都不同,和有無用心去
> 感受,去接受。當你遇到相當棘手的事情,如果你能換個角度去想,如果把它當成是一種磨練,而這磨練可以讓我的身、心、靈都有更上一層樓的表現,那有何不
> 彷試試看,不試過怎麼會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庖丁可能剛開始也會不知道該怎麼屠殺一頭牛,但是到後來,他已經做到出神入化,是因為它換了另外一種角度,
> 用心去感受。而讓他屠殺能更為精進。U941253
>
> 老師我之前...有寫..可是都沒有出現..也都沒成績..
>
> 那算..遲交...我都看..不到成績..這樣我的成績會受到影響嗎?

chichi

unread,
Apr 2, 2008, 11:05:34 AM4/2/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莊子以解牛作為比喻,說明做人處事好比庖丁在解牛時候一樣,
要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找出問題徵結所在,就能順其勢而為

以筋骨交錯的地方,比喻行事遇到障礙,便要巧妙地避過,且加倍小心謹慎,
集中精神去應付;於是事情便可得到解決,生命便可以不受損,盡享天年

由於庖丁解牛知道其方法,所以十九年而刀刃如新,這就好比人生處世,
面對種種困難,仍能保持完好的生命而不受損

40諆

立玲

unread,
Apr 3, 2008, 9:07:36 AM4/3/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牛身筋骨錯雜處喻世上紛繁的事物,一個人沒有處世經驗,不了解世事的紛亂煩擾,更不懂順應自然的養生之道,不善養生的人,容易傷性毀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順應自然生活,感到心滿意足的同時,應該好好地收歛自己的態度,順應自然,不作強求,巧妙地避過一切困難障礙,令人生自然
順暢,才不會傷身害性。

C961241 玲

nini

unread,
Apr 8, 2008, 12:20:23 PM4/8/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在人生所經歷的過程,無論是得心應手的事或者是棘手煩惱的事,凡事都要有恆心毅力,
但不要一直盲目勉強的做,要懂得不同事情有不同的應對方向,秉持著一定的道理,
才會有事倍功半的功效。就像庖丁解牛最後一個階段:「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官知止而神欲行。」這段話中寄寓了一些處事的道理又說:
意思是說他從解牛的工作中,已體會出熟能生巧的道理,從失敗中賺取經驗。
他已超越了技術的境界了,一下子就把這件事做的體無完膚。容U941346

潔~~

unread,
Apr 15, 2008, 3:55:51 AM4/15/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讀了庖丁解牛,讓我體會到了,做任何事情真的是熟能深巧,做每件事情不可能說,第一次做就可以很熟練,一定都是要有耐心、專心去體驗,去摸索,去找尋他
的技巧,久而久之就會上手,很多的選手,我們在比賽上都覺得為什麼他們那麼厲害,會覺得很羨慕他們,,但在這之前我們要先想想他們是花多少時間的訓練才
有今天的球技,所以只要有心,遇到了困難要去調適去克服,之後做這件事就會得心應手。潔u941246

wei

unread,
Apr 15, 2008, 10:06:36 AM4/15/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On 3月11日, 下午9時01分, lauhing <a2k20...@gmail.com> wrote:
> 庖丁解牛,受到許多讀者的重視,你認為它涵蘊了那意義?
一直以來就認為,人只要用心去體驗去體會生活,就可以得到生活的真理,以及如何過生活的態度。庖丁解牛憑著一種超越外在,以心去感受牛的身體結構的方
式,以一種別人無法模仿的方式順利的肢解了牛的軀體。這告訴了我們什麼呢?用心去體驗即是道之所在。
庖丁解牛「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當庖丁達到最高境界時,不只
是跳脫了牛--物的窠臼,也跳脫了人的形體,忘卻自身存在,忘卻牛體構造,完全順乎自然,物我合一。
而生命的常軌是什麼?天地有自然的運行模式,人世間的一切事物,也都有常規與常軌,人的養生也是一樣,只要順順地過,熟悉自己的生活,不隨意有所變動或
變化。久而久之,自然能尋得生命的規律。庖丁解牛正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乃能「以無厚入有閒」,而達到「遊刃有餘」的境界。u941121

yung

unread,
Apr 22, 2008, 6:40:23 PM4/22/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On 3月11日, 下午9時01分, lauhing <a2k20...@gmail.com> wrote:

莊子以庖丁解牛為喻,能感悟到養生之道意在說明,凡事要順應自然,不作強求,應接世事不要因求知而傷物損己,
要本著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原則,避開障礙不硬碰。
若遇到困難時,要有警惕驚懼的樣子,小心行事。事成後要懂得收歛,以免招人妒忌。這樣才能養生盡年。 詠 48

婉婷

unread,
Apr 23, 2008, 4:12:48 AM4/23/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On 3月11日, 下午9時01分, lauhing <a2k20...@gmail.com> wrote:
> 庖丁解牛,受到許多讀者的重視,你認為它涵蘊了那意義?

因為每天都必須解牛,造就了不用看就可以把一頭給屠殺完成。是因為東西其實都沒變,每頭牛的構造都一樣,很少會出現構造不一樣的。當每天都做一樣的

情,做久了,自然而然便成一種反射動作。然而也會變成用心去體會,去感受。每一個人看待同樣的事情都有不一樣的感受,是因為出發點都不同,和有無用心

感受,去接受。當你遇到相當棘手的事情,如果你能換個角度去想,如果把它當成是一種磨練,而這磨練可以讓我的身、心、靈都有更上一層樓的表現,那有何

彷試試看,不試過怎麼會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庖丁可能剛開始也會不知道該怎麼屠殺一頭牛,但是到後來,他已經做到出神入化,是因為它換了另外一種角
度,
用心去感受。而讓他屠殺能更為精進。 53婷

小管

unread,
Apr 24, 2008, 6:03:06 AM4/24/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庖丁」比喻能找出事物中的間隙,然後能夠找到不傷害自己精神的方法的人,這種人的精神不會受損。
「牛」代表人生要面對的、要解決的事情。如果以「牛」作為寓意本體,即作為寄託教訓的中心,那麼,這個寓言的教訓便是:作為一件要解決的事情,其間必有
難於處理的部分,也有易於入手的地方。事情能否解決,視處事人的功力了。
「解牛」,代表處理人生種種事情。「解數千牛」代表解決了很多事情。如果以「解牛」來寄託寓意,這故事便是要說明做事時要深入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利用
這客觀規律,處事時便會省力,有更理想的效果。
只是順從環境,不加改變,只求存身保命便算,不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當我們理解了一件事的內容結構和客觀規律時,我們便會找到下手的地方,解決問題時得
心應手,或能找到空隙,避過麻煩,便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兒

Ada

unread,
May 5, 2008, 6:03:20 AM5/5/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人要順應自然之道,做起事來才能游刃有餘,不受到一絲絲傷害,
有如庖丁手上的刀,因庖丁熟知牛的身體結構,在解牛時才能如此
不受阻礙的順應牛的身體結構而行,刀子更能數十年如新。
人亦是如此,做人處事若能圓滑待人,人際關係是否就不再尖銳且易受傷害
像是算數學,凡是懂得小心謹慎,清楚解題的方向,而事情總有癥結,
要懂得對症下藥,一切就不在是難題了!

c961137惠

牛奶

unread,
May 6, 2008, 5:45:41 AM5/6/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老師關於庖丁解牛這篇文章,您沒有替我打分數唷!
請您爲我打分數嘿~
內容如下↓

江沛鄉

unread,
May 6, 2008, 12:55:10 PM5/6/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On 3月11日, 下午9時01分, lauhing <a2k20...@gmail.com> wrote:
> 庖丁解牛,受到許多讀者的重視,你認為它涵蘊了那意義?
莊子以解牛來比喻人事間錯綜複雜,不管任何事都需要了解事情來龍去脈,不能不知道事情的過程就來評論事情的嚴重性
,我們對每一件是都要像解牛一樣。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