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輪扁斲輪」之後,你有什麼看法、心得?

380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lauhing

unread,
Feb 20, 2008, 6:50:10 AM2/20/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請將心得貼在此處。同時留下學號後兩碼,名字最後一個字。

熊貓姐姐

unread,
Feb 26, 2008, 11:59:11 PM2/26/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我們學習護理,如只是學習學理,並無專業人士教導、實際的操作,並不能完全領悟書面言與文字表達的技術與執行護理時相關注意事項。故本人贊成輪扁斲輪此
段的對話,並有感同身受的經驗。惠09

On 2月20日, 下午7時50分, lauhing <a2k20...@gmail.com> wrote:
> 請將心得貼在此處。同時留下學號後兩碼,名字最後一個字。

lauhing

unread,
Feb 27, 2008, 6:01:13 AM2/27/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可以再引申一些。

熊貓姐姐

unread,
Feb 28, 2008, 5:06:39 AM2/28/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應該說直接的經驗!!經驗的體會於心,言語是很難傳達的。所以對自己想了解的事情,不可只藉著語言文字,還必須親自去體證。惠09

beyond

unread,
Feb 28, 2008, 8:48:03 AM2/28/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上護理技術課時,老師都會先講解學理、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大致上我們都可了解,若當自己實際操做及不斷練習後,就會更加深刻了解此技術,不看技術單也
會做。這就如同學姐所說,學習技術雖知學理但一定要你親身體驗去做,才知訣竅所在。否則不懂之處,老師講N遍你依然不知如何做,技術都是須靠經驗累積
的。『輪扁斲輪』讓我啟示到有些學習不是看書就可,都必須親自體驗才可領悟到書上所說,像廚師剛學做料理也是如此,雖有食譜可看但也要經過不斷試煮後才
可煮出ㄧ道美味的佳餚。棋45

晚冬稻子

unread,
Feb 28, 2008, 9:35:29 AM2/28/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就像有些事情沒辦法光靠讀書來體會,經由別人的解釋也不一定懂得,必須親身體驗,動手去做,經由不斷的練習來得到領悟。但是心雖然得到領會,卻無法用言
語完全表達出來,技術雖然可以傳下去,但是如要達到爐火純青還是要靠不斷的練習、體會才會更精進,意之所隨、不可言傳。
璇47

lauhing

unread,
Feb 29, 2008, 8:12:08 AM2/29/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頗有些內容、見解不錯。

lauhing

unread,
Feb 29, 2008, 8:23:56 AM2/29/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見解不錯。上課討論的內容也可以寫進來。

Qoo

unread,
Mar 5, 2008, 5:54:45 AM3/5/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我覺得任何事情想要達到完美,就要勤加練習,熟能生巧,不要只拘泥於書本。藉讀書輿斲輪之事,以論說「大道不稱」的道理。莊子的認識觀,以為最高的真
理,只存在於直接的經驗,而經驗則會於心而難以言傳。所以,學習知識的目的是期望從他人的經驗中,得到生活的體驗和便利,也能使後人不會一再重蹈覆轍,
但最重要仍需個人實際去做,否則也只是書面上的死文字。舉例說,學生學習「公民與道德」,考試縱使能滿分,但生活中缺乏常規與公德心現象,比比皆是。因
此在教育上,我們與其勸戒學生戒煙,不如實際安排學生參觀癌症末期病人與死神掙扎的痛楚,更能深刻了解戒煙的必要。在未來將身為護理人員的我們,也是要
遵循這樣的腳步,充分的知識固然重要,同時也要有好的專業技術,熟能生巧,才能達到最佳境界。俗云:「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許多知識學問都是前人留下
的智慧寶庫,但如果我們只是就文字表面意義來鑽研,那麼再珍貴的至理真言也不過是糟粕罷了。所以任何的學問都須個人親自體驗才是自己的,否則也只是閉門
造車,徒勞無益罷了。

tsuyo

unread,
Mar 12, 2008, 10:50:45 AM3/12/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On 2月20日, 下午7時50分, lauhing <a2k20...@gmail.com> wrote:
> 請將心得貼在此處。同時留下學號後兩碼,名字最後一個字。
學習知識的目的是期望從他人的經驗中,得到生活的體驗和便利,也能使後人不會一再重蹈覆轍,但最重要仍需個人實際去做,否則也只是書面上的死文字,就像
我們所學的「公民與道德」,考試即使能滿分,但如果再生活中缺乏常規與公德心現象,學到的書本上卻沒能應用生活也是白費的。因此教育與其勸戒學生戒煙,
不如實際安排學生參觀肺癌末期病人與死神掙扎的痛楚,更能深刻了解戒煙的必要。或者帶學生實際接觸老人院、孤兒院,藉由情境使學生自然產生人性關懷之情
遠比紙上教學,更易令人感受到教學的成果和樂趣。所以任何的學問都須個人親自體驗才是自己的,否則也只是閉門造車,徒勞無益罷了。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許多知識學問都是前人留下的智慧寶庫,但如果我們只是就文字表面意義來鑽研,那麼再珍貴的至理真言也不過是糟蹋罷了。
如莊子提供我們思索生命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之路,期望人人從生活中得到一條自由逍遙之道,但若將老莊思想當作聖人之言來研究,不僅永遠無法得到人生真正的
智慧,也失去哲學的意義了。
32瑄

蘿蔔兔

unread,
Apr 7, 2008, 11:58:33 AM4/7/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On 2月20日, 下午7時50分, lauhing <a2k20...@gmail.com> wrote:
> 請將心得貼在此處。同時留下學號後兩碼,名字最後一個字。
在現在社會中,很多人都把書當作聖旨,認為書中說的是真理;可是我認為這是錯的,書只是帶領我們了解這項學問,而非此書就是這項學問,因為沒有依本書可
以把一項學問講的非常透徹,而且學問是要靠自己去領悟的,就像此篇故事中中輪扁所說:「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斲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
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輪。」,由此句話發現,做車輪的技術單
單靠”人”的教導就不一定可以百分之百的教會,更何況是因本不會說話的書呢?知識或技術絕非靠一本書或一個人就可以百分之百學會的,一定要靠自己去理解
才有用;而且書中的道理也未必全是對的,因為同一項學問不依定只有單單一項想法,所以你如果單單只靠書中的文字來學習,只會約束住自己,所以學習要靠自
己,親身去嘗試去了解才有用,就像護理的技術,單靠”看”書或”看”別人做是永遠學不會,唯有自己親身去體會才會了解其中的奧妙,並且發展出自己的一套
方法,這才是真正學會這一項技術,就如同前面同學所討論的「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慧 U941354

三年之艾

unread,
Apr 17, 2008, 12:03:30 PM4/17/08
to 聽莊子說故事
看完上述大家的討論後,我真得覺得生活上所學得很多東西是不能經由口說而能得,旁人只能指點一些要領,至於能不能體會,就靠自己有沒有悟性或有沒有用心
學習,如同"熊貓姐姐"與"beyond"所言--->>學習護理若無實際的操作,並不能完全領悟!!及學習技術雖知學理但一定要你親身體驗去做,才知
訣竅所在。
他们2位的這幾句話我非常感同深受,因為像自己在學習靜脈注射的技巧時,我们都知道角度的拿捏與深淺的道理與知識,但真正要學會並得心應手卻要臨床的豐
富經驗與實作,死記是無濟於事的! 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便是這個道理!!不是嗎???
c961215 津
-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