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仔細去思考「自由」這個概念時,可能會發現這個我們整天掛在嘴上的語詞,其實擁有許多不同的意涵,端看我們討論時的脈絡而定。原來「自由」並不只
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如此簡約的解釋。在此,讓我們把對「自由」的關注集中到生命的層次,當我們掌握了生命、存在的自由時,我們的心靈也獲得
解脫而得以舒展。這些都是莊子當下為了使我們能夠了解現實之不平,從而發展個人精神、思想超然獨立的自由。莊子哲學的第一個重要觀念,就是對於人生哲學
的問題,主張採取一個逍遙自適的生活態度。莊子主張自然之道,以為天是有規律性的,所以牛馬四足,是天性。牛馬本著他們的天性,便能各適其適。可惜人卻
要絡馬之首,要穿牛之鼻,違反自然,使牛馬失去自由,使牠們不道能各適其適,這是反乎天的。所以莊子主張萬物都當順其自然,反對一切人為的措施。
另外,莊子在秋水篇中提到:「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當世俗有了標準,人便會想依循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符合標準,於是不合標準的人便會有所執著,又所待,便不能逍遙。外在的名相是虛幻的,要用心去看穿這一層障礙,才能達到萬物齊
一的境界。當人與物融為一體,便可體會到「道」的存在,與萬化同遊。莊子的逍遙觀便是跳脫世俗的名相,不為外在表象所惑,進入真實存在的本體,與萬物齊
一。並且放下生死,不被生命牽絆,便能達到無待的境地,逍遙自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