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基督徒将在2025年达到1.6亿,到2030年超过2.47亿…..中国将在15年后(203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信仰基督教人数最多的国家。”这是最近被海内外颇为关注的一位宗教学者杨凤岗的预测。
对于此预测,英美等海外媒体流露出他们的惊讶和赞叹,海外华人媒体如《侨胞》保重中更有一种自豪感在期间。国内的《环球时报》等媒体则驳斥预测方法和方式不科学明显夸大,观点迥异。近年来,关于中国到底基督徒人数有多少,一直是海内外、以及学术界、宗教界等争议的一个热点,这次也只是这种热议的一种延续而已。
笔者认为,比起纠缠于预测是否科学、数字是否合理等细节性问题,中国教会和基督徒需要看到的是:这个调查是对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提醒。
虽然基督徒的具体数字还有待考察,但它再次提醒我们要看到今天中国教会的身量已经大不同了。如今,是中国教会一个需要对自己有重新认识和定位、并增加公共性意识的时候了。
叶小文和杨凤岗不约而同之处:教会要融入社会
对于学者杨凤岗的调查和预测,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前局长叶小文的声音是:“这种预测的方式和方法本身就不科学,明显存在夸大的成分。中国倡导宗教自由,不反对民众信任何宗教,但希望其积极融入社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预测多少年后中国有多少人信基督教,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杨凤岗专门撰文进行了回应。他首先解释了自己的预测方法, 他根据1900年、1950年、1982年等以及2010年的基督徒的数字进行了测算,发现在中国社会平稳发展宗教政策不太紧张如1980-2010年、以及中国社会平稳发展宗教政策收紧严厉打击基督教如文革时期、以及中国社会陷入动荡如20世纪上半叶这三种情况下的基督徒年增长率分别为10%,8%和6%。他“以中庸保守的立场采用第二种”,按照8%的方式推算得出自己的结论。因此,他认为,自己所预测的数字并不夸张,
但他也表示,“我们不必过多纠缠于数字本身”,主要是通过这样的预测让人可以更好意识到中国基督徒迅速增长这一趋势。因为目前的情况是“对于基督徒在中国的迅速增长,相信绝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
接下来他说的一段话其实是非常值得引起中国教会重视和思考的:“我认为,更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由于缺少对于基督徒人数快速增长的认识,人们对这种快速增长也就缺乏心理准备,可以说有些措手不及。很多基督徒对此缺乏准备,只专注于教会生活和传播福音,而缺少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关心,缺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很多官员对此缺乏准备,仍然在盲目地管控,甚至错误地以为可以采取某些极端手段阻止基督教的发展。很多学者对此也缺乏准备,对基督教快速成长和政府管控造成的各种社会后果探讨不足。”
笔者认为, 这则新闻中至少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第一,虽然各方预测中国基督徒的数字多少不等,有的说有5000万,有的说有7000万甚至更多,但至少在官方公布的材料中承认的是中国有基督徒2305万,也许它多多少少有被低估的成分,不过这也意味着,中国基督徒这一群体至少已经是过千万级别的了。虽然中国的人口基数也很庞大,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2305万也已经不能说是一个“小众群体”了。
第二,虽然叶小文和杨凤岗对待基督徒的数字上抱不一样的看法,但两个截然不同立场的人却提到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希望中国教会和基督徒更加要关注社会。叶小文说的是“希望其积极融入社会”,杨凤岗提醒各界要做好心理准备时首先是对基督徒说“很多基督徒对此缺乏准备,只专注于教会生活和传播福音,而缺少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关心,缺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教会身量已大不同,亟需增强公共性意识
宗教学者杨凤岗的这个调查和预测让我们再次看到:中国教会虽然仍有很多不成熟和缺乏之处,但和数十年之前相比它已经身量大不同,最明显的就是数千万的信众。
不仅如此,今天的中国教会已经拥有和过去相比相当丰富的资源,比如各地旧有的及近年来新建的许多教堂教产;具体数字不详但愈来愈多的奉献款、信徒格局由以前的老人多妇女多文盲多变成了知识分子、白领、商人等各行各业的人群构成,其中不少是所在行业的中坚力量拥有者广泛才干……
允许笔者用句或许不恰当但却很通俗形象的话来总结的话,也许可以这样说:如果说1949年到1979年的中国教会是一种“家徒四壁“的状态,那么相比今天的中国教会在历经30多年的迅速发展之后,已经达到初步的“土豪”级别了——上帝实在是已经把许多丰富资源赐给了中国教会。
面对着人数日益增多和资源日益丰富起来的趋势,中国教会越来越需要增强的是公共性的意识。笔者曾听过一位对中国各地教会有深入了解和分析的家庭教会人士说:”我们基督徒已经是一个公共存在了,基督徒已经是一个不小甚至很大的一个群体了,基督教不能还总是像过去一样觉得自己处于边缘地带,需要来到想法的改变了。“
一位在一线城市从事城市教会神学教育的王老师也曾对笔者分享说:“我常常提醒我所在的教会要想的是,看上去我们教会发展的不错,但如果有一天教会突然搬走了不在这里了,我们所在这栋楼这个社区的人会因此感到有什么不同吗?很多教会普遍的情况就是,教会在不在这里其实对周围没任何影响——这是我们可悲的地方。“
这些牧者的反思值得引起关注。他们的话让我们看到,已经拥有新的身量的中国教会对于公共性的意识还处于十分懵懂的状态。
当然,值得欣慰的是,十多年来家庭教会已经开始逐渐的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步入社会。比如从2000年开始,家庭教会开始从信徒的家中搬迁至写字楼等公共领域聚会,就是很富意义的标志;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家庭教会紧急动员起来展开救援,又是进入慈善领域的里程碑,有参与了当时救援的家庭教会领袖经过几年之后再回顾汶川救灾的意义时这样说“它是中国教会从基要派开始转向福音派的重要标志。”
但和已经数千万信徒人数的级别比起来,只能说这些还远远不够。中国普罗大众谈起基督教也是,很少能心中勾勒出一幅活跃在公共领域、拥有自觉地社会责任感、充满爱心与服务的大众形象。
同样是上文提到的那位一线城市的神学教育领袖所感慨的,他说“如果把教会从美国社会中去掉,美国社会就好像断了一条胳膊,因为教会承担了大量的社会慈善、救济和服务,甚至这些里面很多是政府都不愿意去做的。而反观中国教会的话,现在就好像只是中国社会的皮肤一样,或者说很多时候有没有对普通国人来说好像没什么差别。”
笔者前不久听过一场宗教学者、社科院的刘澎教授关于中国基督教的未来发展机遇的演讲。他这样说到,现在中国基督教处于着历史上空前的、最好的发展机遇,但教会却有很多严重的问题,除了内部教会管理混乱和牧养不足之外,教会无社会服务、无国度责任、也未融入主流文化也是十分严峻的挑战,基督徒只是关注自身与上帝的关系不关注他人,教会只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关注社会,这都是亟需改变的现状。
基督教能否抓住机遇,基督信仰能否主流化,基督教能否在中国兴起?刘澎教授说,最根本取决于基督徒和教会能否真正实践圣经的教导,成为中国社会的 “光 ”和 “盐 ”。 他认为:“政教关系对基督教的发展关系影响极大,但基督教进入中国的最终的许可证不是政府的认可,不是政府的宗教政策,而是中国民众的认可、中国社会的认可、中国文化的认可......即使政府承认基督教、支持基督教,没有主流民众、主流社会、主题文化的认可,基督教仍然在边缘。”他总结说,基督教能够真正进入中国社会的钥匙在每个教会和基督徒的手里面,最根本在于对上帝旨意的遵行。
“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 神同行。“北京一位家庭教会的领袖在劝勉他的教会信众要更加看重教会的公共使命时,他特意引用了《旧约.弥迦书》的这句经文,指出教会要看重促进公义以及社会慈善。
从“不义的管家“比喻默想中国教会该如何去行?
这让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教会领袖、牧者看到中国教会的社会使命和公共性。笔者认为,如今是中国教会要去做“不义的管家”的时候了。
“不义的管家“是《新约圣经.路加福音》中记载的2000多年前耶稣讲的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而如今,对处于主后2014年的中国基督教来说,实在是一个非常值得再次默想的比喻。
“1 耶稣又对门徒说,有一个财主的管家。别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费主人的财物。 2主人叫他来,对他说,我听见你这事怎么样呢?把你所经管的交代明白。因你不能再作我的管家。 3 那管家心里说,主人辞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将来作什么?锄地呢?无力。讨饭呢?怕羞。 4 我知道怎么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后,接我到他们家里去。 5 于是把欠他主人债的,一个一个地叫了来,问头一个说,你欠我主人多少。 6 他说,一百篓油。每篓约五十斤管家说,拿你的账快坐下写五十。 7 又问一个说,你欠多少。他说,一百石麦子。管家说,拿你的账写八十。 8 主人就夸奖这不义的管家作事聪明。因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 9 我又告诉你们,要借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 10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 11 倘若你们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谁还把那真实的钱财托付你们呢? 12 倘若你们在别人的东西上不忠心,谁还把你们自己的东西给你们呢? 13 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
这是一个不义的管家,但他做事聪明。虽然表面看上去这个管家是个不好的人,却得到了耶稣的夸奖,甚至让光明之子也要学习和效法他。归根结底,这个比喻讲的是我们到底侍奉的是谁,是侍奉上帝,还是侍奉玛门、侍奉我们所拥有的金钱或者其他?
耶稣直接的告诉我们,这两个不能同时爱、不能同时服事。教会不是来追求荣华富贵的地方、教会不是追求“拥有“的地方。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是主祷文的开始,主藉着祷告文教导我们的姿态就是,我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基督徒、基督的教会最根本不是为了积累所有、拥有所有,而是要为了荣耀他的名、追求他的国和他的义。
中国的基督徒、中国的教会越来越在许多方面富有起来,但越是富有越要看重公共性,丢掉这个将会变得非常悲惨。
作为上帝的管家,我们要知道的是,这些所交付我们的都是基督的、都是属于神的。他交托给我们不是为了让我们拥有,而是让我们使用、让我们管理使更多人受益,这是管家所在的位置。教会就是出于这样的位置,具有这样的公共性。教会所拥有的资源本质上来说,并非属于教会的,也并非只是让教会基督徒过的更舒服一些的,而是需要为上帝的国和义所用。
彼得前书4章说:“ 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儆醒祷告。 8 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 9 你们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10 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 11 若有讲道的,要按着神的圣言讲。若有服事人的,要按着神所赐的力量服事。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原来荣耀权能都是他的,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中国教会愈来愈变得不仅是财富上的富有,神把许多方面的资源和祝福赐给我们,让我们逐渐昌大起来,已经拥有新的身量。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宝贵的看待“管家的职分”。不仅只是个体的基督徒需要意识到自己是管家,或只是富有的基督徒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的职场基督徒强调“管家的职分”,而是整个中国教会要建立这样的意识,无论是在教会事工还是社会服务上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带着公共性去走、去想、去管理。如此,中国教会不会越走越窄,中国社会也会因此蒙福,最终是“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
今天的时代,人充满了贪心、贪欲,渴望拥有更多。这样的风气也让身处其中的基督徒与教会沾染许多。比如有的基督徒藉着信仰的名义追逐名利地位,不少处于富庶地区的教会也是,信徒累积的奉献达到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却不知如何使用,只能存在银行里面生利息。我们需要更深默想耶稣基督的样式,“他本是富足的,却为我们成了贫穷,叫我们因他的贫穷成了富足。”主在最后的十字架的位置上,连里衣也被兵丁拈阄拿走了,他没有为自己留下任何东西,反而全部给予了人类。但正因为他完全的谦卑、贫穷,所以被上帝升为至高,拥有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而这才是教会真正的标竿。
今天中国教会也要明白过来我们只是上帝的管家。他给予中国教会现在一切的资源、财富、地位….最根本是为了上帝的国和他的义。
基督徒的伦理是“圣徒缺乏要帮补,客要一味的款待”,我们要用我们的所拥有的金钱、资源、才干等去帮补有困难的基督徒、传道人和教会,去款待这个世界上很多痛苦的、需要帮助和服事的人。
教会要彻底的学习耶稣的倒空,而非追思世俗的贪欲、迷恋拥有的快感。诚如先知弥迦说说的我们的上帝他不缺金钱、资源、地位,他要的不是这些,只是要我们“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 神同行。“
当基督徒拥有这样的心时,世界会看到上帝的光;当我们的教会成为这样的模范时,世界也会说“我们需要你们“,教会会成为所有人都需要的教会,不再是成为冷排斥、仇视、诽谤的对象,而是所有人需要、尊敬和寻找的教会。
法广的这个摘要很精炼。坐等官方和官方学者就推算做学理的回应。杨凤岗
杨凤岗教授此前接受采访发表类似观点,遭到《环球时报》等媒体批判,因此写长文回应。他批评中国官方一方面夸大基督教对于政权的威胁,尤其是援引天主教对于波兰政局的影响,要求决策当局要严厉限制天主教和基督教。但另一方面对外公布基督徒数字时,却总是尽力压低。
杨凤岗直言不讳地表示,在他看来,对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很多严厉管制是没有必要的,甚至起到了破坏社会稳定的作用。
杨凤岗在文中提出三种假设,一是假如中国社会平稳发展,且宗教政策延续近三十年的管制程度,基督徒规模保持10%的年增长率。那么增速的迅猛将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力。
第二种假设是,假如中国社会平稳发展,但是宗教政策收紧,严厉打击基督教。即便如此,采用1950年以来7%的年增长率,那么,中国基督教徒到2020年将达到1.1409亿,到2030年将增至2.2444亿。
第三种假设,假如中国社会发生革命和战争,陷入动荡,犹如20世纪上半叶的情景。即使那样,采用1900年以来的6%的年增长率,基督徒的规模依然会很大。
根据人口学家的推算,中国总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顶峰,接近14亿,届时,采用上述第二种最可能且最保守的推算,基督徒仍将占中国总人口的16%。
最后,杨凤岗提出,由于缺少对于基督徒人数快速增长的认识,整个社会都缺乏心理准备。很多基督徒只专注于教会生活和传播福音,而缺少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关心。很多官员仍然在盲目地管控,甚至错误地以为可以采取某些极端手段阻止基督教的发 展。很多学者对此也缺乏准备,对基督教快速成长和政府管控造成的各种社会后果探讨不足。
2014-05-09 1:17 GMT-04:00 sdzhaojie2013 <sdzhao...@163.com>:
说到持论者的身份、地位、角色问题,我觉得很有趣。在我们中国大陆,基督徒的身份比较敏感;而在国际社会,中国官员的身份比较敏感。最有趣的是:杨凤岗老师的研究结论一发表,国内第一时间做出回应的不是相关研究界,而是具有官员身份、或者说有官员身份背景的叶小文先生。这自然会触动国际社会的敏感神经。如果是学者出面与杨老师争论,那叫学术之争。争论各方只需要摆出自己的研究结论、研究方法和分析论证路径,就好了。一般说来,这样的分享会将研究的问题推向深入,所以,争论双方都能受益。甚至看热闹的人也会有意外收获。如果是官方出面与研究者争论,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官员们说话一般讲结论,不谈论证;讲道理,不摆事实;讲立场,不说理由。我在研究生课堂上做了一个实验:我对几位研究生说,据报道,美国普渡大学的杨凤岗教授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国将在十五年内成为基督徒最为众多的国家”。说完看同学们的反应。几个人几乎同时叹道:“咦?!” 意思是怎么得出来的结论?期待我讲多一点东西。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关于杨凤岗老师,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一位从事宗教研究的社科学家(肯定不会乱讲),所以,同学们会对他的研究结论感到好奇,进而想了解他的研究过程和分析论证方式。叶小文先生的身份、地位、角色很特别,自然不能与课堂上的学生相提并论。针对杨老师的结论,叶先生迅速做出了三个判断:“不科学”、“夸大”、“无意义”。还附带声明我国的现行宗教政策云云。这样的发言方式,难怪会引起国际社会的热点关注。无论如何,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是个值得研究的大课题。
--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zhaojie在 2014-05-09 10:21:14,"李林洲" <ll...@163.com> 写道:
关于这场争论让我感触很深。说两件事,对大家深入思考有点帮助。一是我的外甥女从美国刚回来,她方入籍美国,心里依然爱着中国。她不是业内人士,根本不知道这场争论,无意中说了一件事。此前一家人观看一次美国队与中国队体育比赛,两个双胞胎儿子激动时大喊:“美国队,加油!“气得她k孩子,不能这样喊,要喊”中国队加油!孩子呆了,问妈咪,我们是美国人,怎么不能喊美国队加油?!她说,你们小时候都是老外婆教你们,要爱祖国中国(老外婆是我的母亲,外甥女早先为把两个双胞胎儿子放在她那里进行小学语数教学。),你们是中国人,就得爱中国。嘴刁的小儿子说,不对,我们的祖国是美国,就应该为美国队加油。她压制说,你妈祖国是中国,你们承认我是你妈,就得爱中国。她对我说完这件事,还挺感慨地说,这些孩子怎么啦,我们大人教育了这么久,好像效果不怎么样。二是我和几位朋友私下谈了凤岗老师的事,其实发生这场争论或者说引起轩然大波,也很正常。凤岗老师说的事,非常忌讳和敏感,跟对英语词语理解毫无关系,是基督徒人数最多还是最大的基督教国家不重要,关键是触动了意识形态的东西。想想,要是说,中国现在或者以后是佛教徒抑或道教徒最多的国家,就绝对不会有这样激烈的反应。道理很明白,不说自明。可惜几位离开了“祖国”久了,往往会忽略了这一点。加上凤岗老师等信仰基督教,作为学者,平时基督教情结深了点,我作为相对中立的人,都可以经常感受得到(我是跟各教朋友关系都很好,甚至因教义对教友和社会的积极因素,对基督教还有点偏爱。)。他的身份、地位和给人的印象,说这样的话,反应强烈,也是情理之中。
在 2014-05-09 09:01:55,"Fenggang Yang" <yangfe...@gmail.com> 写道:
最近几天忙着开会,没太仔细查看邮件。--
赵杰指出的这个区分是很重要的。不过,每日电讯报的英文原文用的是'world's most Christian nation'
一般英文读者应该会准确理解为数量最多的国家(nation),而不会是基督教国家(state)。英文里,nation 和 state 有很大区别的。
这让我想到几个月前在博客上写下的一点笔记,与此不无关系,贴在这里,供批评指正:
爱国,这是个经常听到、读到和想到的词,也是一个存在很多含义的现代词。在英语里,不同含义的“国”有几个非常不同的词来表达。汉语也应该做些澄清,厘清不同的国,才能准确表达“爱国”是爱的哪个国。我的建议如下,欢迎纠正和补充:1、homeland = 家国;2、country = 乡国;3、nation = 族国;4、state = 府国;5、motherland = 母国;6、ancestors land = 祖国。7、party-state = 党国“祖国”与现实的居住国差别日益加大,因为移民越来越多,有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并非祖国的国中。爱祖国,难免引起很多政治纠纷。“母国”随着母亲的迁移而变动,第二代移民的母国是母亲的移入国,第二代移民与母亲所爱的母国不是同一个,不可强求第二代爱母亲的母国而不爱自己的母国。“家国”是人们成家立业、安居乐业的那片土地。“乡国”是一乡一地及其乡民。“族国”是血缘联结起来的族群构成的国,比较稳定持久。“府国”是行使公共政务之管理的国,随着国府领导人的更替而更替。“党国”则是一党治下的特色政体。当你说爱国的时候,你是爱的哪一国?是家国、乡国、族国、府国还是党国?亦或是母国或祖国?英文的nationalism常被翻译成民族主义,其实也可以翻译成国族主义或国家主义,这是与种族主义不可区分或者难以切割的。纳粹就是国族社会主义或国家社会主义,而纳粹进行了对于犹太人、吉普赛人的种族灭绝。英文的patriotism常被翻译成爱国主义,我想更准确的翻译是“爱家国主义”或“爱乡国主义”,而不是“爱祖国主义”或“爱府国主义”。至于“爱党国主义”,我想有必要杜撰一个新词,partriotism。虽然只是多了一个“r”,但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杨凤岗
2014-05-05 2:40 GMT-04:00 sdzhaojie2013 <sdzhao...@163.com>:
谢谢杨老师的文章分享。您的表述是“中国将在十五年内成为基督徒最为众多的国家”,指的是基督徒数量。《每日电讯报》将这一表述变成了更具新闻价值(也更有挑衅性的“中国将走上最大基督教国家之路”。我觉得这两个说法之间有很本质的不同。一个是数量问题,一个是性质问题。基督徒数量最多,并不等于说是基督教国家。当然,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只要是基督教的问题,都很严重。无论是数量,还是性质。再说宽泛一点,只要是宗教问题,就很严重(所谓无小事嘛)。
--
发自 Android 网易邮箱
让大家久等了。我的回应文章终于正式发表了。请大家读一读,想一想,咱们摆事实,讲道理,实事求是,理性讨论问题。欢迎批评指正,更鼓励各位撰文商榷争论,给《金融时报》投稿,这份报纸应该是世界各地都能登录阅读的,请大家点击下面的链接阅读全文。(如果不能阅读,请告知,可以转发全文)希望我们本着学术言论自由的原则进行讨论。如果有国内的学术讨论平台,具有充分的学术言论自由,我也愿意到那里的平台进行进一步的商榷探讨。当然,这个群组也可以作为一个很不错的平台。
杨凤岗
【中国基督徒增长辨析】美国普度大学社会学教授 @杨凤岗:我推算中国将在15年后成为基督徒最众多的国家,在中国国内引发争议。官方媒体的反应,说明中国社会对基督徒快速增长缺乏准备。很多评论认为,中国官方的迅速反击,恰恰说明中国当局对基督教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忧心忡忡。 http://t.cn/8sB4nu5
From: Mark Shan < bluebi...@gmail.com>
Reply-To: " Chine...@googlegroups.com" < Chine...@googlegroups.com>
Date: Tuesday, April 29, 2014 at 8:27 PM
To: " Chine...@googlegroups.com" < Chine...@googlegroups.com>
Subject: Re: [ChineseSSSR] 美学者称中国未来将超越美国 成基督徒最多国家
杨教授作为宗教社会学家,尤其是基督教中国社会的专家,发出这样的声音,是令人敬佩的。这是学术通过信仰支点的升华,也就成就了学术的最高境界——学术的伦理道德责任不可分离,且高于政治责任。
在这个令人兴奋的舆论浪潮中,我们也应当想起在10年前,一位资深的美国记者,时代周刊驻中国分社的社长,大卫·艾克敏(David Aikman)先生在其畅销书《耶稣在北京Jesus in Beijing》中的第15章中所“预言”的未来中国的基督化,他在这一章的一开始说:
第十五章 未来中国的基督教化?
中国正在基督教化的进程。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成为基督徒,甚至都不一定是大多数的中国人会成为基督徒。根据目前基督徒的数量在农村、城市,特别是在中国的社会文化圈子里的增长速度,在未来的三十年里,基督徒人数达到中国人口的20-30%,是有可能的。如果这是应该要发生的,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基督教的世界观将会成为中国政治和文化机制中,甚至也有可能是在高规格的军方圈子里,成为主导性的世界观。
2014-04-29 0:35 GMT-04:00 Yang, Fenggang <fy...@purdue.edu>:
中国简体华尔街日报
2014 年 4 月 29 日 星期二
读报:中国基督教问题引外媒关注
From: "Yingnan Zhou (Joseph)" < yingna...@uiowa.edu>
Reply-To: " Chine...@googlegroups.com" < Chine...@googlegroups.com>
Date: Friday, April 25, 2014 at 1:09 PM
To: " Chine...@googlegroups.com" < Chine...@googlegroups.com>
Subject: Re: [ChineseSSSR] 美学者称中国未来将超越美国 成基督徒最多国家
很期待杨教授的回应!我看到的全国抽样调查的估计一般是比较低,新教人口2%左右,远不到别人所说的5000万。当然有些信徒可能在调查中隐瞒宗教信仰,所以问题的关键是这样的人有多少。我在做民意研究,毕竟2000万的和7000万的人群的政治影响力要差很多。
周英男PhD StudentUniversity of Iowa
2014-04-25 11:43 GMT-05:00 Yang, Fenggang <fy...@purdue.edu>:
中文《环球时报》援引国家宗教事务局前局长叶小文先生说,“这种预测的方式和方法本身就不科学,明显存在夸大的成分。中国倡导宗教自由,不反对民众信任何宗教,但希望其积极融入社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预测多少年后中国有多少人信基督教,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有鉴于此,我准备做三点简要回应:谁在夸大?怎样推算?有无意义?
不知道有没有中文报纸、杂志或网站愿意刊登?如有,请跟我联系。fy...@purdue.edu
杨凤岗
Sent from my iPadThis is about the rise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news reports of on the ground development, my projection, Chinese official reaction to my projection, and my response to the official’s reaction.
谢谢杨江华告知。我查了一下,至今为至的相关报道:
- The Telegraph’s original report on April 19 that includes on the ground observations, interviews with Chinese Christians, and an interview with Fenggang Yang: http://www.telegraph.co.uk/news/worldnews/asia/china/10776023/China-on-course-to-become-worlds-most-Christian-nation-within-15-years.html
- This article has been very widely circulated in many news outlets, including many other languages. If you Google search “Fenggang Yang Telegraph” in the last week, you’ll see how many reprints, rewrites, blogs, tweets have been out there. I’ve been surprised.
- Chinese media based in the US 侨报、美国之音、等等 publish some rewritten version of the story;
- On April 24, the Chinese 环球球时报publishes an official reaction by Ye Xiaowen: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4-04/4979226.html
- The Chinese article appears on the official Xinhua website, then appears on many major Chinese media websites.
- The English Global Times publishes an article on April 25 that includes a new interview with me: http://www.globaltimes.cn/content/856741.shtml#.U1m9meZdUtp;
- The Telegraph has published a new article on April 25: http://www.telegraph.co.uk/news/worldnews/asia/china/10787236/Beijing-attacks-claim-China-could-become-worlds-most-Christian-nation.html
接下来会怎样发展?请大家拭目以待。也欢迎宗教社会科学研究者发表各自的高见。
How will this line of stories develop next? It will be interesting to watch. I would welcome and encourage scholars of the social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join the discussion and make your scholarly views known.
Fenggang Yang--Fenggang Yang
Professor of Sociology
Director, Center on Religion and Chinese SocietyPurdue University
700 W. State Street
West Lafayette, IN 47907-2059
Editor-in-Chief, Review of Religion and Chinese Society
President-Elect, SSSR
From: Jianghua Yang < 2000as...@163.com>
Reply-To: " Chine...@googlegroups.com" < Chine...@googlegroups.com>
Date: Thursday, April 24, 2014 at 3:29 AM
To: " Chine...@googlegroups.com" < Chine...@googlegroups.com>
Subject: [ChineseSSSR] 美学者称中国未来将超越美国 成基督徒最多国家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杨老师,您成观察网的标题新闻啦!报道中的只言片语,似乎直指“夸大”一词,但无论怎样,我想您可以做一点正本清源的解释吧。期待中。。。“中国将在15年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信仰基督教人数最多的国家”,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问题学者杨凤岗的这一论调近日引发英美媒体关注。他称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中国的基督徒将在2025年达到1.6亿,到2030年超过2.47亿。国家宗教事务局前局长叶小文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种预测的方式和方法本身就不科学,明显存在夸大的成分。中国倡导宗教自由,不反对民众信任何宗教,但希望其积极融入社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预测多少年后中国有多少人信基督教,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美学者称中国未来将超越美国 成基督徒最多国家
杨凤岗的这一观点最初在19日的英国《每日电讯报》上出现。“15年内,中国将走上世界最大基督教国家之路”,《每日电讯报》的文章以此为题称,从官方角度而言,中国是一个无神论国家,但这种局面正在迅速改变。美国民调机构皮尤公司“宗教和公众生活论坛”2010年的数据称,中国的佛教徒占总人口的18.2%,各种民俗宗教占21.9%,基督徒占5.1%。文章没有说明皮尤该调查进行的时间及以何种方式、方法进行,但这和中国的官方数据相去甚远。2010年8月,中国社科院首次发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进行的基督教入户调查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现有基督教徒约占全国人口的1.8%,总数估计为2305万人。
观察者网曾经报道,据媒体统计,自2008年到2013年这五年间,中国新增基督教受洗信徒约240万人。
《每日电讯报》称,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杨凤岗的“计算”认为,美国2010年的基督徒为1.59亿,但这一人数正在下降,而中国的基督徒将在2025年达到1.6亿,到2030年,中国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总数将超过2.47亿,成为世界上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总数最多的国家。杨凤岗并没有说明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报道称,“一些中国官员认为,宗教团体可以提供政府无法提供的社会服务,同时可以在当代中国帮助扭转日渐增长的道德危机,不过也有人担心宗教影响政治。”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民族宗教问题专家沈桂萍23日告诉记者,皮尤和杨凤岗的数据都有夸大的成分,这中间可能包含了主观期望的因素,很多其他可变因素并没有考虑到。此外,关于如何定义是否是信徒,从中国社科院的统计标准看,一般是定期每周参加宗教活动的稳定信徒才能统计在内。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www.guancha.cn/politics/2014_04_24_224461.shtml来源:环球时报等 | 责任编辑:夏雪妮
杨江华西安交大社会学系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ChineseSSSR”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chinesesssr...@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chine...@googlegroups.com。
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hinesesssr访问此论坛。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ChineseSSSR”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chinesesssr...@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chine...@googlegroups.com。
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hinesesssr访问此论坛。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ChineseSSSR”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chinesesssr...@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chine...@googlegroups.com。
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hinesesssr访问此论坛。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ChineseSSSR”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chinesesssr...@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chine...@googlegroups.com。
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hinesesssr访问此论坛。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ChineseSSSR”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chinesesssr...@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chine...@googlegroups.com。
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hinesesssr访问此论坛。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ChineseSSSR”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chinesesssr...@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chine...@googlegroups.com。
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hinesesssr访问此论坛。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ChineseSSSR”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chinesesssr...@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chine...@googlegroups.com。
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hinesesssr访问此论坛。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ChineseSSSR”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chinesesssr...@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chine...@googlegroups.com。
通过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hinesesssr访问此论坛。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ChineseSSSR”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chinesesssr...@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chine...@googlegroups.com。
通过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hinesesssr访问此论坛。
要在网络上查看此讨论,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msgid/chinesesssr/CAOqwH9icD2xKPC7KWTnvnOBxnh5C%2BuTjfgV5ts%3DuD4ucZsK6ew%40mail.gmail.com。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ChineseSSSR”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chinesesssr...@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chine...@googlegroups.com。
通过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hinesesssr访问此论坛。
要在网络上查看此讨论,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msgid/chinesesssr/2a875c67.52b1.145dec8d4fc.Coremail.llz58%40163.com。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要在网络上查看此讨论,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msgid/chinesesssr/62ec09af.72ee.145df6a1354.Coremail.sdzhaojie2013%40163.com。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ChineseSSSR”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chinesesssr...@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chine...@googlegroups.com。
通过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hinesesssr访问此论坛。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要在网络上查看此讨论,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msgid/chinesesssr/CAOqwH9jJP3goUykg6pDGdHfO8AzO%3D3CyM0W%3D_7VWF5A4PyBzdw%40mail.gmail.com。--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ChineseSSSR”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chinesesssr...@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chine...@googlegroups.com。
通过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hinesesssr访问此论坛。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