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病后谈点感想,竟引发了一场争论,好嘛〔ma1〕,理不辩不明(老生
常谈)嘛,各位上网(ACT)来,就是为了拌嘴的么:-)。通过〔guo4〕这两年的观网,我发现
网人的一些误区,码上来与众人一起商榷。
首先第一个误区是,上网者一个个都是心气较盛,七〔qi1〕个不服,八个不屑的,对参预
的话题,一个〔ge4〕个都是专家(自认为)。所谓谦受益,满招损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个争
强好胜,其结果会使争论陷入死角,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而辩不出个理来。
二是以偏盖全,攻击一点,不计其余。为了当个强者和胜者,在对方的言论里找出
个差错,加以推展,进行攻击,抛弃其中合理部分,以达取胜的目的。
我觉得这不是一个交流的办法,以这样的态度也很难从中学些什么,更不用说好多
人乘胜(兴)而来,落败(悻悻)而去,心中发誓,再不上这鬼地方来了(冲突升级后)
。
上网这都是从学校出来的(或正在校中),各人在某方面都有长处,而在另一方面也
有欠缺和不知。若能以谦谦如玉的心情上网,通过交流,学点知识,不比读死书强
么?俗话说,跟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深入浅出的故事,画龙点睛的谈话,比起
默默无言的书本,哪个更好些,就不用我多说了。
怀着谦虚的心情上来,看到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短处,此乃君子也。记得刘项
之战么?项羽,一个力能拔山,武〔wu3〕功盖世的英雄,竟败于〔yu2〕一个街上混混儿出身的刘
邦手下。是什么原因呢?刘邦胜后对此解释说:攻城打仗,吾不如韩信;用计设谋
,吾不如萧何(和着他嘛都不会:-)),然能知人善任,乃我的强项(怎么现代语都
出来了?对不起,本人古文较臭,关公门前耍大刀,班门弄斧,让您见笑了:-))
。
我举这个例子,不是让大家都去当皇上〔shang4〕,而是说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个人在某方面
太精通了,反而会成个包袱,会使自己误认为〔wei4〕在各方面都行,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使自己固步自封,此乃学者大忌。
以谦和之心交流,才能使双方受益,观众亦可分享。若双〔shuang1〕方都认为自己对,自己
强,跟斗鸡似的:-),最终会使学术之争,变成人格之争,进而退化成人体(器官)
之争,不仅争论双方觉得没意思,观众也觉得乏味。
现在是改革的时代,一切都讲究经济效益嘛,大家花钱(公费者除外:-)),爬上
网来,不是想闹个烧鸡大窝脖吧:-)?
拉拉杂杂〔za2〕,放了这么多厥词:-),目的只有一个,愿与网人共勉,使这块网地成为
学习(又是学习,烦不烦哪?)。。。好,成为大家赏心悦目的场所。
JAMES。
P。S。舟子,上述文字说的是网上普遍现象,不是具体某人,请不要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