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Digital Times” 邮件版

17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中国数字时代

unread,
Dec 27, 2011, 4:49:06 AM12/27/11
to xinchen

“China Digital Times” 邮件版


孙宇晨:从小波到韩寒,自由在路上——三年纪事

来源:人人网

韩寒在写完论革命,论民主之后,总算抛出真正的干货——要自由。这不禁让我思绪万千。 就在三年前,有人说了同样的话,被判了十一年。一切并不遥远。说出这一句话很不容易。韩寒与他唯一最大的区别,便是在“新闻自由”这四个字中加了个“的”,“新闻的自由”,于是乎,看起来没那么敏感了。

刚好三年前,有两个人,拉着三百零一个人写了一篇宣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篇宣言很长,内部分歧也很深,没什么人看,但实际上一言以蔽之,也就是三个字,要自由。随后,有一万多个人在后面联署了自己的名字。人不少,但他们面对整个中国是那么微不足道,这颗不大的石子丢进池塘,还没砸出什么涟漪,就沉了下去。

那篇宣言没能在任何中国国内的网站上刊登,仅限于口耳相传,看过宣言的甚至也仅限于签名的那些人。

而三年后,韩寒这篇文章如今结结实实地贴在中国流量最大的门户网站上,上面还牢牢地打了一个大大的橘色的“荐”。

记得三年前,我还是北大大二的一个学生。那时的北大死气沉沉,看不到一点希望,笃信自由的学生就像原子一样被切割开来,根本无法互相联系。我当时无意中从朋友处看到了那份宣言,就感到像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同时心中涌起一阵阵不安与恐惧,我根本想不到有人与我竟然想的一样,而且竟然将这些观点如此完整,出色地表达出来。

后来看到许多人回忆毛时代的文章,我才感慨地发现,原来这个时代有思想自由的青年,也时常会感到那个风雨如晦年代人们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助。

我迅速看了那份宣言,觉得写得都是实话,一个字都没说错,宣言的最后说:“我们希望所有具有同样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国公民,不分朝野,不论身份,求同存异,积极参与到公民运动中来,共同推动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以期早日建成一个自由、民主、宪政的国家,实现国人百余年来锲而不舍的追求与梦想。”

这段话也许有人现在回头看来是假大空,也许有人觉得很没有意思,也许有人觉得耳朵已经听出茧子了。但却对那时的我影响巨大,在这段话的感召下,我连续好几夜在床上辗转反侧,又不敢和别人互相交流,签名还是不签名,在我看来简直成了一个生或死的哈姆雷特命题。

当时也有一个哥们和我忍受着相同的痛苦。我们那时都很崇拜一个才华横溢的师兄,于是我们便想找那个师兄一起商量。他的话对于那个时候的我们至关重要,人无助的时候,总会全心全意相信一些人的话。师兄给我们泼了一盆很大的冷水,我第一次从他那里学到了什么是犬儒主义。在他看来,所有这些话,无非是假大空的骗人话;那篇宣言也不过是骗学生当炮灰的工具;而写宣言的人,不是政治投机就是反华分子。总而言之,他不仅不会自己签,而且也不建议我们签,一来是为了保护我们,二来是签字的本来就是一群傻瓜罢了。

这位师兄我一直以来十分崇拜的,可是他的回答,第一次让我在独立思考时感到了混乱。自由是错的么?民主是错的么?如果自由是错的,那么奴役就是对的。如果民主错了,独裁就是对的。我整日都沉浸在对这个问题的思索之中,我那个哥们自然也不能例外,最后,我们两个二逼青年足足提心吊胆辗转反侧了半个月,最后还是作出了一个我一辈子都会后悔的选择——我终究没有在这份注定载入人类民主发展史册的宣言上签名。

转眼一年就过去了。两年前,二零零九的圣诞节,我在繁华的香港沙田购物中心巨型液晶屏幕上得知去年写这份宣言的人,被判刑十一年,他几乎用实际行动回答了那个师兄投机分子的指责。

那时我的世界观渐渐变得坚硬起来,我回去便将人人网的头像换为了黄丝带,这是那时青年学生声援他的标志。换好黄丝带后的二十四个小时,我还未仔细打量好友对我新头像的留言,人人网历史上最大的禁封爆发了,用推特上的说法是,那一天人人网有将近八万人的人人网帐号被禁封——当然我也是其中一个。

随后的投诉电话,我得知自己的账户是永久封禁。人人网那时极为简单粗暴的服务态度让我迅速接受了这个事实。上百封的站内信,上千条的留言,朋友的评论与留言,所有的社交关系,欢笑回忆,瞬间化为虚无。也许上一代的长辈会难以理解,在Web2.0时代,一个社交网络的帐号对一个青年意味着什么,这可能是一个互联网原住民的生命。

很多人都是从具体事件感受到国家机器的干涉与残酷,这些事件并非是惊天动地,充满血腥的,脆弱的人生,往往一个威胁与挫折就能让你难受好几天。有的同学是从中国海关对书籍粗暴的查禁中对执政党充满了厌恶,有的同学是因为社团被团委反复刁难从而对体制萌生出反意,有的同学则是从领导丑陋虚伪的嘴脸中看到共产党的真相。我从来也不是一个大义凛然的人,换一个头像便换来永久封禁,对于如此残酷的惩罚,我当时完全不具备如今作为一个转世党的厚脸皮。我真真切切的感到了国家对我个人隐私与权利的粗暴干涉,而我却无能为力。

随后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得知诸多朋友也被封禁,我便开始收集人人网粗暴封禁用户的证据,结果收集的是满意的,还引起了很多其他人的共鸣。众所周知,豆瓣在这个问题上也很不厚道。我将辛苦收集的证据满怀希望的发给了《亚洲周刊》,这家处于香港充满正义感的媒体,是我所能想到的求助极限(换作如今的我,我会直接到纽约起诉这家纳斯达克的上市企业)

结果再次石沉大海。

当时的我备受打击。后来到了南方周末实习,我才知道自己被忽略才是应有之义。中国的冤屈早已人满为患,大量房子被拆,肾都被切错的人还在淡定的上访投诉,我这点小打小闹实在是微不足道。

可是,青年不就是在这些被看作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中获得成长的么?

又是一年过去了。

2010年最令人激动话题,必然还是那位把宪法抄了一遍,便被判了十一年的人。他居然破天荒的拿到了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一个诺贝尔奖。我还记得2010年10月8日那天,我们北大一群同学聚在四人宿舍里,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上的诺奖直播,当挪威诺委会宣布Xiaobo Liu是这一届诺贝尔奖得主时,我当即喜极而泣。对于一个中国人,上一次如此自豪还是在萨马兰奇口中听到那句蹩脚的“Bei Jing”。中国人对自由与民主,民族尊严的不懈追求,终于在2010年得到了全世界的承认与尊重。

当时为了庆祝诺奖,一个哥们当场宣布请客,大宴同袍,我们当时觥筹交错,沉浸在诺奖所带来的民族自豪感中,哪里会知道后来这哥们居然因为诺奖请客被北大取消了当年的奖学金评定资格,这可能也是北大校史上比周其凤卖萌,更为荒唐而充满喜感的一件事情。

一转眼一年又过去了。

今天终于我们欣喜地看到,要自由已经从墙外的不懈追求,进入到墙内的向往与讨论中,要自由的接力棒也从那为此而牢底坐穿的英雄手中,传递到墙内门户网站的博客中。要自由,从那签名的一万个人中,不断扩散,传播到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我自己也渐渐成长,希冀成为这个国家面对重大历史变革可以依靠的人。这让我对中国,对自己,对不懈追求自由的人们,而非这个执政党,充满希望与信心。新的一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充满重大社会影响力的人站出来,去追求那个自由民主宪政的百年不能承受之梦。

从小波到韩寒,自由在路上。


© sandra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刘晓波, 自由, 零八宪章, 韩寒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googlegroups.com
请在谷加上 跟随我们
如何 订阅《中国数字时代》
获得免费代理请点击 这里
赛风新产品-Psiphon 3 客户端软件下载地址
欢迎网友参与“中国数字时代敏感词开源研究项目”,请跟随该项目的谷加互动帐号,目前的新浪微博搜索敏感词列表在此

 

喜欢不完美的韩寒

作者:航哥 | 评论(0) | 标签:时事观点

首先就冲一点,谁能振臂一呼,把自己懂的或者不懂的全抛出来,让这个国家的知识分子一起来关注并在网络平台上讨论那么敏感的问题,除了韩寒还有谁??先支持韩寒!

韩寒谈革命那篇文章,有一个硬伤,就是以中国历代专制史里的革命教训来对比今天,但是,今天中国所要求的革命以及革命后的气象,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而是迎接一个新纪元、新制度的到来。错把今天的革命看成通常的改朝换代,是很多伪小资以及无知女人的通病,用他们的话说,谁当皇帝还不是一样嘛,换了新政府上去,还不是照样腐败?总之差不多是这种认知水平。但这些都不是那么重要,韩寒连发了三篇文章,我只是大概挑选一些地方来罗列一下:

1 他把民主跟自由对立起来了

2 韩寒对群众的觉悟和群众的力量认识不够深

群众真会因为你害他们上不了几天微博而恨你吗?不会的。

3 改良主义从来都不错,但是要看社会积怨跟群众的承受力。

4 普遍的阶级压迫才能够带来阶级意识的觉醒。韩寒能感觉得到那种压迫,但在程度上他的感受还不够深。我以前举过例子,那些小贩和拿不到薪水过年的民工是最有反抗性的,尽管他们不敏感。与觉悟无关,因为他们伤得最深。

5 我不想说“小资”这个词,但是从心理分析,韩寒最新这篇文章多少让人感觉了一些衣食无忧和政府高压带来的一些焦虑,这篇文章其实也是他给自己的一个出口,可以是很多种意义上的。

6 很多时候,人们私底下讨论的革命,早就不是什么均贫富的低级论调,也不是无政府主义,而是渴望建立一种新的政治、文化等秩序。

7 真正有理想的人一定要坚定地站在民意的前面引导,而不是指责、甚至诋毁他们。底层人的素质问题经常被提到,但是不管他们是怎么样的一群人,都最终要成为新制度的获益人。没有人是天生的“低级人”,恰恰相反,所谓愚昧无知的底层人正是专制和欺骗造成的。给人民自由,让人民接受教育,他们就能成长,而不是说你必须达到什么样的素质你才配有自由。

8,你可以说目前人手一人一选票有难度,但是你不能说这个东西没有意义。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精通民主的内核的,也就是说,从来民意商家都不敢期望消费者都是产品方面的专家,但是你还是要卖,而且不能强卖!

总之,按照韩寒的意思,如果上面对改革暂无意向,而我们民众的素质还那么低,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静观其变。这是他这篇文章的观点,这个是我绝对不能认可的。

他原来写那些讨伐式的檄文,让人觉得针锋相对,酣畅淋漓。但是他这两篇文章题目的论调太大,以他的能力他已经驾驭不过来,破绽很多,他写这两篇恰恰暴露了他专业水平上的不足,认识的高度在什么地方就会找什么样的事实来作为论据。比如说这段:“文人到时候就应该扮演一颗墙头草,但必须是一颗反向墙头草。文人需有自己的正义,但不能有自己的站位。越有影响力就越不能有立场”。。。我们可以回想若干年前民主党派的站队,胡适就是一个很有坚持的人,辜鸿铭也是,林语堂也是。。。。他们很早就看透某些政治的发展带来的后果。让一个政党壮大不是靠文人的站队来决定的,每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治国方针,要靠政党自己的行为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和口碑。韩寒的东西有时会迎合了小资,和那些误以为自己是小资的人。

为什么要上街头呢?如果潮州那种东西一带动,各地都这样,经过你的住所,你上街头吗?我这么讲可能有些隐晦的投机在里面,其实只是需要个机会,这个机会不是凭空等的,至少要意识得到到你在用你的方式欢迎。这个世界上的独裁国家还有几个?这个不叫外力作用,是一种席卷性的洋流,换句话说就是重新洗牌。某个显眼的标志性建筑换照片的事情是不可能存在的——当年辛亥革命胜利了,旧官僚拿根竹竿捅破屋顶示意一下也算革命了,然后抢走胜利果实——一场运动势必会带来一种思潮,而且这种思潮很有杀伤力,那种火焰要用几代人的时间才能把表面熄掉,而当今有良知的公知们都算是幸存的火苗。革命这个词是个中性词,我也不会刻意褒奖它。革命产生暴君,暴君产生革命——这种现象在当今世界已经不会存在了,这点我很乐观。政治上的高压势必随着政坛的波动而松懈,在他们内部同样会有诉求,他们的诉求也会爆发,比如当权的发现某个群体事件不能血洗,而且附近也有近似的群体事件,于是终究有了个态度来面对此事,这种事情肯定会影响到高层的博弈和政局的胶着,但是,只要有一个缺口,就很难再回头。客观的说,任何的变革都不是“润物细无声”的,天鹅绒之前的68年有过布拉格之春,而1968年以前一直有别的动作,也就是说,改良不是纯粹的,其中必然夹杂着正义或非正义的暴力。

到目前,我相信韩寒的人格,我还是他的忠实粉丝。中国的读者分很多层次,先把一批人带到他那个层次绝对是好事,一个班上,差生也要有人帮补课的,被韩寒影响仍是当今中国一件进步的事。对于这几篇新的两篇文章,且不论他观点的对错,关注的人越多、讨论的人越多,绝对是一件好事。也只有韩寒,把自己懂的或者不懂的全抛出来让这个国家的公共知识分子一起来关注并讨论那么敏感而又重大的问题,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而喜欢韩寒的读者会跟着他的名字读到很多评论他的文章。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想趁机拉拢或是利用韩寒来混淆视听,他们是不会成功的。有人觉得是不是韩寒的脊梁软了?恰恰相反,我觉得他豁出去了。。

对他的一些看法我也会提出一些质疑,现在网络众说纷纭,但是对韩寒,这个年轻人,比我小几岁却一直走在我前面启蒙我并让我经常在他的文字里得到快乐的人,我要表达一种深深的敬意。他不能提供政见,他能开启民智,他不是时评大家,他是常识天才,他不是资深学者,他是个热血公民。一块石头的棱角磨得圆些,就能滚得更远,能压死更多老鼠和蟑螂。

一如既往地喜欢并不完美的韩寒!

航哥的最新更新:

3b13e3cf275 250 v2.gif 喜欢不完美的韩寒

 喜欢不完美的韩寒

 喜欢不完美的韩寒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grass mud horse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韩寒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googlegroups.com
请在谷加上 跟随我们
如何 订阅《中国数字时代》
获得免费代理请点击 这里
赛风新产品-Psiphon 3 客户端软件下载地址
欢迎网友参与“中国数字时代敏感词开源研究项目”,请跟随该项目的谷加互动帐号,目前的新浪微博搜索敏感词列表在此

 

易中天:韩寒的新衣

没想到韩寒这么“不厚道”。大过年的,说人家穿的是“皇帝的新衣”,而且他说的还不是皇帝。这就难免让某些先生不快,也必定让某些伙计窃喜。其实窃喜是昏了头,或自作多情。不快者,则半因误读,半是活该。也就是说,喜欢和不喜欢韩寒《谈革命》、《说民主》的,其实有不少人是没看懂。

没看懂而窃喜的,就不说了。被误伤,则因为概念不明确。这怪不得韩寒,因为大家都不明确。比如把作家、学者、知识分子等文化人,统称为“文人”,就其实不对。这一坨人,实际差别大了去,应细分为士人、学人、诗人、文人,等等。但这种分类,与职业无关,只关乎心性。士人的特点,是有风骨、有气节、有担当。学人和诗人,则或者有真学问,或者有真性情。文人呢?只有腔调,没有学养;只有欲望,没有理想;只有风向,没有信仰。所以,他们也“只有姿态,没有立场”。尽管那姿态,往往会秀得“绚丽多彩”。

因此,文人是一定要走台的。走台,就得着装,而且得是时装。至于面料款式,则因时因人而异。想讨好卖乖,就唱“吾皇万岁”;想浑水摸鱼,就喊“造反有理”。昨天刚闹过革命,今天就可以劝进;力倡科学民主的,摇身一变就是“国学大师”。总之,什么时髦就来什么,怎么有利就怎么做。反正对于他们,“为民请命”和“含泪劝告”没有本质区别,都不过一种姿态,只看“画眉深浅入时无”。

韩寒反对的“中国式领袖”,往往就是这类人。什么“民主”,什么“革命”,只不过他们的时装。我是不相信这帮家伙的。革命成功了,他们是洪秀全;失败了,他们是向忠发(此人为中共叛徒,被捕后的表现,还不如做他情人的妓女杨秀贞)。只不过,向忠发多半成不了气候,成功了的必定是洪秀全。当然,他们更喜欢管自己叫“哈维尔”。

这就是我要力挺韩寒的原因,或原因之一。但有几句话,还得说清楚。第一,我警惕的,只是自命为“哈维尔”的“洪秀全”。如果真能出个“哈维尔”,我也不反对,只是不作指望。第二,喊着哈维尔,想着洪秀全的,必定是文人,不会是其他,请不要胡乱对号入座。第三,话说到这个份上,如果还有谁被韩寒气炸了肺,我愿诚恳地表示幸灾乐祸!

当然,还有几句话,也得说清楚。第一,革命在本质上,是制度的根本变革。所以,辛亥革命是革命,改革开放也是革命。这样的革命,我们都赞成,反对的只是暴力。第二,国民素质不能成为反对民主的理由。恰恰相反,国民素质越是低,就越需要民主。因为只有民主,才能提高国民素质。专制的结果,只能是国民素质更低。只不过,在国民素质不高的情况下,我们的期望值也不能太高。第三,革命也好,民主也罢,决不能依靠那些“走台的文人”。不信你看那个白衣秀士王伦,才当了个山大王,就容不得林冲了。因此我赞成韩寒的话:革命不保证就能带来民主。我还要补充一句:真民主一定容得下反革命。容不容得“反革命”,是真假民主的分水岭!

另外,为了不让脑残犯糊涂,五毛钻空子,我还愿意耐心说明:一,革命不保证就能带来民主,不等于说“革命一定不能带来民主”,更不等于说不需要改革开放这样的革命。恰恰相反,没有这样的革命,就一定不会有民主。二,真民主一定容得下反革命,不等于说你可以杀人放火打砸抢。对不起,那叫“刑事犯罪”,不叫“反革命”。

我的话,说得够通俗明白了吧?

最后要说的是:指责韩寒“读书少,学术差,不专业”,是很无聊的。你读书多,你学术好,你非常专业,咋说不出韩寒这样有分量的话?相反,正因为韩寒“读书少,学术差,不专业”,他才用不着硬要找件时装披在身上。他的新衣就是什么都不穿,坦然地裸露出自己的真实。当然,也就他能这样。我要跟着学,那会影响市容的。

原以为2011乏善可陈,但有了“韩寒的新衣”,我们好过年了。


© cctvcctv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民主, 革命, 韩寒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googlegroups.com
请在谷加上 跟随我们
如何 订阅《中国数字时代》
获得免费代理请点击 这里
赛风新产品-Psiphon 3 客户端软件下载地址
欢迎网友参与“中国数字时代敏感词开源研究项目”,请跟随该项目的谷加互动帐号,目前的新浪微博搜索敏感词列表在此

 

五岳散人:革命是个叫做娜拉的妞儿

不知道是不是岁数有点大了缘故,当年手提砍刀冲锋陷阵的街头混混,现在也知道所谓“寸铁为凶”,约个架都用木刀上阵了。根据美国人所作的一个研究,街头斗殴最有威力的就是斧子菜刀,其次则是双节棍与手棍,追求效果的话不妨直接找十年砍柴弄个斧子,但要是寻求效益最大化,不妨还是拎着木刀出场,不至于把这场架打成最后一场斗争。我们知道,《国际歌》里唱过这是最后一场斗争,可我们也发现,最后这场斗争造成的灾难实在是很难承受。

作为一个当年的街头混混,其实对于如何打、怎么打还是挺有心得的。您可能不知道,街头群殴一般来说所用的工具都是非致命性武器居多。港产电影都看过,铁棍、西瓜刀最为常见,西瓜刀也分有尖没尖两种,用刀头方形的时候更多一些。西瓜刀的开刃方式比较特别,别看刀口还算锋利,实际上刃口不深,砍人的时候能把人砍得全身都是血,但只要别直接找着颈动脉下手,砍死某人其实还是挺难的。

为什么会如此?很简单,大家都要混下去,你死我活这件事不一定就能效益最大化,而且很可能两败俱伤。

说起自由民主这些大词儿,我自己都觉得学力不胜、学历也不胜,只能按照我稍微知道一点儿的江湖语言说说看,而且也不说咱们这里,主要说说台湾。

我们都知道台湾是怎么走过来的,不知道的可以去百度里谷歌一下。简而言之,国民党丢了大陆之后痛定思痛,在台湾那个弹丸之地搞了改革,企图割除弊端之后反攻大陆。后来国际局势有变,这个愿望也没有达成。但国民党当年虽然很混蛋,骨子里还留着一些追求民主的血液,而且文脉没有断绝,整个社会保留了对于知识阶层最起码的尊重,连蒋介石先生这种手够狠的人物,也不敢把整个知识界打成臭老九、关进牛棚去改造。这种有所顾忌的态度,直接导致了台湾社会还有一种制衡的力量始终存在着。

到了蒋经国先生执政晚期,国民党做了一件出乎别人预料的事,那就是终结了戡乱法,允许民间组党、办报。应该说这是一种很高的政治智慧才能作出的决定。为什么如此说?如果国民党不能放手,它所面对的就是不折不扣的敌人,而敌人只能想着清算与报复。一旦允许组党、开放报禁,大家就等于是在公共领域里争夺公共权力,敌我斗争就变成了党争,党争在现在政治中没有你死我活的结果,最多是下台准备翻盘再来一次。

而且有了这个反对党之后,就等于是储备了社会平稳变革的组织形态。可以说国民党是踩着民进党的后背安然下台,然后接着踩着民进党再次当政。这就叫做牛逼的政治智慧,把整个社会的戾气化解了,大家到议院里去打架,然后到街头与老百姓握手。这样总比在街头上开着特权车横冲直撞、在两会里握手言欢要好。顺便说一句,咱们电视上总拿着陈水扁入狱的事情嘲笑台湾,但现在想来,人家都能把总统弄进监狱,你有啥嘲笑他们的资格呢?

这就是大家都活下去的智慧所在。革命这种事有几种形态,英国建立了宪政的光荣革命、终结了东欧的天鹅绒革命算是一种,抄起两把菜刀是另外一种。而那种革命对社会有好处?想必不用菜刀砍过来,大家都会作出自己的判断。

更为重要的是,咱这里适合那一种?以前挺适合菜刀的,现在只能走前一种,菜刀革命的代价我们支付不起啊。但其他革命形态除了要上下互动之外(这词儿听着挺淫秽的。。。。),还有就是确实要提高自己在社会当中的责任感——我不喜欢说素质。比如说您真的去投票了么?真的去组织自己的小区业主委员会了么?连贵党都部分放开了民间组织注册,您就是不注册的话,隔三差五参与过一些活动了么?公民社会是一个个人负责的社会,指望着制度变化就能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扶老携幼、路不拾遗,那纯属喝多了之后的妄想。

但我要说的是,革命还是改良是不是会发生与责任感关系不大,基本只跟最后的结果有关。中国会出状况基本是共识,也一定会是三种情况之一1、出台一个伤害大多数的直接税;2、维稳费用过高导致经济不堪重负;3、中心城市的中心地区爆发突发事件。出了这些状况、社会有了改变的动力之后,朝着那个方向走就很难说了。想要向着好的方向走,不但要有改良或者革命的开始,也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基础。好的社会基础未必革命的动力,但一定是革命走向的指路牌。

而这种结果是大家都要活下去才行。不但是台湾社会变成了大家都活下去的社会,南非的种族和解也没有在大范围上产生报复等行动,大家也都活下去了。无论革命还是改良,都是一个叫做娜拉的妞儿,出走不是目的,只是表明了一种不赞同的姿态,而出走以后的路在何方,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历史上因为决绝而揭竿的事儿不少,旗子上的字也都是公平正义,但结果如何现在我们都是知道了。公民社会要是不能首先在民间真正发芽,大家都能活的愿望就实现不了。制度最多是水,而公民社会的责任感是种子,没有好的种子,什么水都能浇出一盆食人花来。


© cctvcctv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革命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googlegroups.com
请在谷加上 跟随我们
如何 订阅《中国数字时代》
获得免费代理请点击 这里
赛风新产品-Psiphon 3 客户端软件下载地址
欢迎网友参与“中国数字时代敏感词开源研究项目”,请跟随该项目的谷加互动帐号,目前的新浪微博搜索敏感词列表在此

 

怎样上网才安全?

最近国内密码门事件愈演愈烈,继技术网站csdn密码明文被泄露之后,国内最大的论坛天涯的密码也泄露,由于多数人习惯一个密码到处用且用到老,一个密码暴露,意味着将被连锅端,说严重点,甚至意味着在数字世界里被定点清除。

小雨是我多年的革命同志和好友,新浪微博是我们互相联系的主要工具。可是,最近我发现一个很诡异的现象,她的头像换成了一个锥子脸美女(她年轻时也是美女,不过是样板戏里柯湘那样的美女),而且所发的内容都是广告。再一查她的时间线,上面全是各种垃圾广告。我第一感觉就是她被盗号了。电话之,果然。不仅如此,她的新浪邮箱、新浪博客由于都和微博使用同一个密码,也都被盗号。

被盗号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原因不仅仅是帐号被用来发垃圾信息,而是私信的曝光。由于新浪微博私信带一个“私”字,许多人就想当然地认为,它很隐私很安全,其实大错特错。私信是所有网络通讯里最不安全的,不但因为会当成公开信息误发,而且事实上完全暴露在第三方眼前。新浪微博工作人员可以查看你的私信,只要他们愿意;其他人可以轻松浏览你的私信,如果你使用公共电脑,而忘记退出微博登陆;盗号者可以轻易得到你全部私信内容。

就拿我和小雨来说,我们的私信里有彼此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还有就时事、文艺、以及共同朋友的私下讨论,这些信息不但很私人,而且很敏感。如果破解者公布这些信息,那带来的麻烦是可想而知的。

既然新浪私信不安全,那我批量删除私信总安全了吧?也不安全。因为私信对话的一方删除私信,在另一方那里依然显示,除非两个人都约好一起看完私信就删除,阅后即焚。那样才相对安全一点,说相对安全是因为,删除的私信和其他删除的微博一样,依然储存在新浪微博的数据库里。新浪不死,隐私不灭。在网络世界,你永远找不到一台信得过的碎纸机。

考虑到上网越来越不安全,有必要建立一整套安全策略。以下是我个人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1、使用Gmail作为主力邮箱。

email地址是所有联系方式里最基础、最有效、最牢固、最高级的,在Alibaba等网站,被定为最高级别的个人信息,email也是其他网络应用的基础,是找回、修改密码的依据。只要email不被攻破,你的网络防线就是牢固的。

email服务有很多种,你应当使用Gmail作为主力邮箱。

我们知道,Gmail在大陆经常抽风,有时登陆起来很困难,这使得很多人弃而转投国内的163、QQ等邮箱。我要说的是,迄今为止,没有一个邮箱的安全系数比Gmail更高,这也是为什么有关部门对它刻骨仇恨,恨不能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原因,也是你经常登陆不上去的原因。

申请Gmail邮箱,请点这里:mail.google.com/mail/signup

2、使用Gmail两步验证(2-step verification)服务。

由于Gmail也可能被攻破,Google推出了一个物理解决方案,就是两步验证(2-step verification),把Gmail与手机绑定,每次新设备登陆,都要通过手机短信、或者语音验证,这大大增加了Gmail的安全性。考虑到有时候出门在外手机没电、没带或者丢失,Gmail还会分配给你10个验证码,可以事先抄下来,留作不时之需。总之,有了2步验证,Gmail几乎牢不可破,这大大增加了其他网络服务的安全系数。

Gmail设置2步验证,请点这里 https://accounts.google.com/b/0/ManageAccount

3、购买一个vpn服务

vpn不但可以帮你翻墙,绕开网络封锁,更顺利地登陆Gmail等服务,而且还可以有效保护你的真是身份,尤其是访问国内那些流氓网站的时候。

vpn有很多种,我推荐Astrill,不但可以在电脑上用,还可以在移动设备例如iPhone上用。一般来说,一次买三个月或者半年,更为靠谱,因为如果你一次性买了一年,可能用了半年,它就被封了。

4、每个网络服务都用不同密码

不同的服务用不同的密码,这应该称为上网第一守则。

密码要超过16位,使用大小写字母、数字、$$%%@#等字符混编,并且定期更换。

为了更好地管理密码,推荐使用软件辅助管理,我用的是1Password

对于国内任何网络服务,都不要用主邮箱,随便找个邮箱糊弄一下就可以了。

5、珍惜生命,远离私信。

国内无论微博、qq、旺旺的私信功能都是极其不安全的,要象远离毒蛇,远离火坑一样,远离它。想聊天,用Gtalk,要说事,用Gmail,实在不行用电话,千万不要相信私信。它真是一个害死人的东西。这里面有很多血淋淋的教训啊!

推友 @raptorz补充说: “其实私信的不安全之处在于:任何微博第三方,只要你用了,它实际上就都可以访问你的私信。这一点还是twitter比较安全,第三方使用私信需要用户的单独授权。”

6、重视网络安全,不仅为保护自己,还为保护朋友。

也许你自己对网络隐私、数字资产不重视,但是你的朋友可能不这样想,为了他们,请保护好你的邮箱,你的微博,你的推特,你一切跟别人发生交集的网络工具,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而累及他人。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grass mud horse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learningtech, 安全, 心得, 技术, 本日推荐, 网络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googlegroups.com
请在谷加上 跟随我们
如何 订阅《中国数字时代》
获得免费代理请点击 这里
赛风新产品-Psiphon 3 客户端软件下载地址
欢迎网友参与“中国数字时代敏感词开源研究项目”,请跟随该项目的谷加互动帐号,目前的新浪微博搜索敏感词列表在此

 

More Recent Articles




 
Your requested content delivery powered by FeedBlitz, LLC, 9 Thoreau Way, Sudbury, MA 01776, USA. +1.978.776.9498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