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s
Groups
Sign in
Groups
Groups
CC 台灣社群討論室
Conversations
Labels
About
Send feedback
Help
請問臺灣公部門是否已採用RightsStatements.org的12種標準化權利標示?
12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eastern taiwan
unread,
Nov 8, 2025, 10:52:35 PM (8 days ago)
Nov 8
Reply to author
Sign in to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Sign in to forward
Delete
You do not have permission to delete messages in this group
Copy link
Report message
Show original message
Either email addresses are anonymous for this group or you need the view member email addresses permission to view the original message
to CC 台灣社群討論室
我自行查找的結果是尚未採取,但又看到特定單位如故宮有部分採用,因此有點困惑。由於對於本議題的理解沒有各位這麼深入,若有誤解還請提點。感謝。
林誠夏Lucien C.H. Lin
unread,
Nov 8, 2025, 11:08:17 PM (8 days ago)
Nov 8
Reply to author
Sign in to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Sign in to forward
Delete
You do not have permission to delete messages in this group
Copy link
Report message
Show original message
Either email addresses are anonymous for this group or you need the view member email addresses permission to view the original message
to CC 台灣社群討論室
你好,
我是〈
rightsstatements.org
對開放文化館藏的啟發與探討〉一文的作者:
上篇:
https://web-archive-2025.creativecommons.tw/blog/20161205.html
下篇:
https://web-archive-2025.creativecommons.tw/blog/20161206.html
關於你提到的問題:「
臺灣公部門是否已採用 RightsStatements.org 的 12 種標準化權利標示
」,就我所知,目前尚未有正式採用的案例。不過,部分館舍確實有借鏡其精神,依據自身可適用的架構來盤點並公告數位館藏的近用方式。
進一步說明如下:
Europeana 是一個協作式的文化資料曝光平台,託載許多合作館舍的藏品。由於各館的授權與揭露政策不盡相同,因此該平台採用 RightsStatements.org 的 12 種標準化分類,用以表達各館藏品在瀏覽與利用上的「型態與意向」。
這 12 種標準化標示主要反映歐洲的法制與實務情境,未必完全符合臺灣的在地需求,因此不太可能被完整移植或直接採用。不過,其釐清授權分類的方式,仍相當值得參考。
故宮博物院 目前主網站上的素材僅供公眾瀏覽;而在其開放資料專區中,低解析度素材以 CC0 提供,中、高解析度素材則以 CC BY 4.0 發布。
另一個可資參照的案例是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tcmb.culture.tw/zh-tw/license
),其授權模式以明確授權或宣告方式呈現,包括 PDM、CC0、OGDL、CC BY、CC BY-SA、CC BY-NC、CC BY-NC-SA、CC BY-ND、CC BY-NC-ND;其餘則標示為「僅限公開瀏覽」。
以上僅就我所知提供經驗分享,盼能有助於釐清現況。
20251109 12:05 Lucien
林誠夏Lucien C.H. Lin
unread,
Nov 10, 2025, 10:57:35 PM (6 days ago)
Nov 10
Reply to author
Sign in to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Sign in to forward
Delete
You do not have permission to delete messages in this group
Copy link
Report message
Show original message
Either email addresses are anonymous for this group or you need the view member email addresses permission to view the original message
to CC 台灣社群討論室
你好,
就你來信提問,截引部份我2022年發表在《臺灣開放館聯運動的發展及其指標案例》這篇專文的文句(
https://www.nstm.gov.tw/PublicationDetailC003220.aspx?Cond=981a19ec-ed6f-4a7f-b070-f92416000d77)
:
基於2017年發布、2019年修訂更新的《行政院及所屬各級機關政府資料開放作業原則》。該作業原則雖僅具行政法上行政規則的位階,用於拘束行政機關的內部秩序與運作:
https://theme.ndc.gov.tw/lawout/NewsContent.aspx?id=411
就文化部觀察,配合《行政院及所屬各級機關政府資料開放作業原則》訂立的《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原則上係採行政指導的方式,後續於政府資料開放的面向,敦促文化館藏機構,文化素材來自外部應取得充份被授權地位,或館藏素材的詮釋資料先予開放,相關數位物件再接續提供流通,然並未嚴令直接指示,必須於現階段即依館藏量數或預算金額,提供定額比例的數位物件進行開放式的流通。(各年度綱要版本的取得專頁:
https://data.gov.tw/dataset/27416
)
所以是這樣:
《行政院及所屬各級機關政府資料開放作業原則》鼓勵各機關構採開放資料方式來提供資料予公眾,並不限定行政資料,然確實相關比例被提供的資料,屬於行政資料。
文化部設有文化資料開放服務網,亦訂有《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以指導各文化館藏單位據以執行開放資料相關事務。各量化指標與質性評估原則上會動態調整,若有文化機構相關資料的開放建議,可提示至文化部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或洽相關委員。(文化部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https://data.gov.tw/consult/15615?ag=517
)
以上,就所知提出經驗分享。
20251111 11:55 Lucien
On Sunday, November 9, 2025 at 11:52:35 AM UTC+8
easternta...@gmail.com
wrote: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