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一个游戏看到背诵圣经对女儿的影响

5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Lee Barnaba

unread,
Jan 22, 2010, 2:06:10 AM1/22/10
to CCHomes...@googlegroups.com
要点:
1. 孩子在实际生活的场景中会联想到所背诵的经文
2. 当老师从一个普通的游戏中取得线索并自然进入圣经原则的教导时,他能够引起孩子学习圣经原则的兴趣
3. 当孩子听到善和恶的概念时,他们强烈的想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来学习什么是行善和作恶以及随后的结果
4. 孩子可以透过游戏中的实际参与明白善和恶的道理,理解并愿意离恶行善

有时候基督徒父母有这样的观点,a)认为太小的孩子背诵了圣经并不会明白 b)小孩子对给他们的圣经教导不感兴趣 c)小孩子都有罪性,很多时候明知道是错的还要去做,因此,无论何时都要阻止他们去做错误的事

但是我在下面的经历中发现,事实并不是如此简单:

昨天跟女儿用积木玩游戏,跟她一起摆了一个宽阔的大路,在路的尽头“修了”一座码头,我们两个各自搭建了一艘轮船通过这条海上的大路运送货物,然后在港口进行交易。她很乐意玩这个游戏,开着她的小船运来运去好不忙活。

正玩在劲头上,她冒出来了一句:“义人的道路却必灭亡”。我一听,原来是把经文给背错了,于是赶紧纠正: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诗1)

于是,我就根据现场环境告诉她,这条海上的大路呢是一条光明的道路,是义人的道路,也是耶和华知道喜欢人去走的路。我又用一些宣传资料纸在旁边铺了一条“路”,告诉她这是恶人的道路,是黑暗的道路,是危险的道路,我们一定不要去走。

她听到我很认真的和她讲,很感兴趣,我就跟她一起从那条义人的道路上高高兴兴的跑过去了几趟,一边跑一边大喊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她很欣然的去跟随。我以为这样她就会明白前面的经文,那条恶人的道路她应该不会去走了。

没想到,她的行动并非我所预想——她指着那条恶人的道路说,这是恶人的道路,我们可以去。我一听,当时心中的反应是这可真是个小罪人,告诉她是恶人的道路,她还偏要去走,我就很认真的跟她说,不能去,太危险了,恶人的道路进去之后就看不见路了,还有一些网会把人网住的,而且一旦进去之后,出来的门就关闭了,自己就没法出来了。我一边说,一边把刚才的小船开进了恶人的道路里,向她演示进到恶人的道路中的样子,最后我说,小船在恶人的道路里面出不来了怎么办啊?太危险了怎么办啊?她也有点着急,于是我说,只能让爸爸把它救出来啦。于是我“费劲”的把小船从恶人的道路里救了出来。

出来之后,我想这下你可是知道恶人的道路是危险的了吧?没想到她又说,恶人的道路我要去。这时我感到,她已经不是不明白恶人道路的危险性了,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去体验一下恶人的道路上那种危险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知道如果我继续拦阻她,或者责备她,她可能这次就不会去走那条“恶人的道路”了,但是这种对恶人道路的好奇心可能会一直留在她的心底,不知哪天她一有机会就会去尝试,到那时我可就不在场了,于是我以很遗憾的语气对她说:好吧,那你就去走一下恶人的道路吧。

当她“走在恶人的道路”上时,她自己就开始说,哎呀这里很危险,还有网把人网住,哎呀,后面的门也关上了,出不去了,怎么办呀?于是我重新表现出很难过,很心疼的样子对她说,约爱,你自己已经出不来了,快让爸爸救出来吧?她赶快说,好……当我伸手把她抱住,她很配合的就扑到了我的怀中,当我对她说,哎呀,终于把你从恶人的道路里救出来了,以后你还去不去走恶人的道路啊?她马上说,不去了,不去了。
那一时刻,我的内心真有一种把自己的孩子从罪恶中拯救出来的感觉,相信约爱经历了这样一次父女两人真情的演绎之后,也会更加明白什么是恶人的道路了,盼望神以后在她生命中不断提醒她,让她远离恶人的道路……

从这个游戏中,我发现了上面所说的几个要点:

1. 孩子在实际生活的场景中会联想到所背诵的经文。因此,平时帮助子女背诵圣经是很重要的,虽然背的时候并没有向她解释经文,但当她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往往比大人更加敏感于经文。

2. 当老师(父母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教师)从一个普通的游戏中取得线索自然进入圣经原则的教导时,他能够引起孩子学习圣经原则的兴趣。因此,如果有提前对游戏主题的设计,可以使游戏内容很自然的进入一个对圣经的学习场景中。当然,即使没有提前 的设计,也可以在普通的游戏中发现一些可以拓展的元素。

3. 当孩子听到善和恶的概念时,他们强烈的想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来学习行善和作恶的结果。孩子希望扮演游戏中的每一个角色,以体会那种角色的意义,她是真心想学习这个场景中的所要表达出来的知识和内涵,因此老师不应该把孩子希望扮演负面角色当成孩子希望犯罪来对待,而是需要向她解释角色所要面对的环境和结果,让她知道这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一个角色。

4. 孩子可以透过游戏中的实际参与明白善和恶的道理,理解并愿意离恶行善。前提是需要有老师的指导、理解、接纳,真情的投入、参与和随后的解释、鼓励和安慰。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