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增花在孩子們身上的時間

1 view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barnaba

unread,
Jan 27, 2010, 8:36:25 PM1/27/10
to 大陆基督徒在家教育论坛
擴增花在孩子們身上的時間

華盛頓時報專欄版

作者 J. Michael Smith (HSLDA 理事長)

翻譯 黃玟玟

即使大多數的父母親與孩子們都還在放暑假時,無可避免的,許多父母親就已經開始要為下學年作打算了。雖然有許多家長殷勤地期盼著他們可以〝將孩子們送
回學校〞的時刻趕快到來,但卻有另一些家長正考量著是否有更好的教育方式可以教導他們的孩子。

因著在家教育的快速成長,已有數十萬名在家教育畢業生。如今有許多在家教育的家長們,已經看到他們所有的孩子們都畢業了。

有一位名叫Diane Kummer的家長,她目前是在家教育法律辯護協會(HSLDA)的高中學校溝通協調員,她給了那些正在為青少年做在家教育的父
母們建言。她告訴他們為何她的家庭選擇做在家教育,及在家教育是如何地有益於自己孩子之有趣觀點:

「家中的兩個孩子從幼稚園到高中畢業都是在家教育,我往往會反問自己:為何先生和我都選擇做在家教育呢?理由固然有許多,但卻有一個是特別突顯的。簡單
地說,我做在家教育是為了想將時間花在孩子們身上。

我很感恩我的家庭在孩子們大部份的學習歲月裡,選擇了在家中教導他們。在家教育讓我們在晨間擁抱著書本閱讀的時刻,及遇到一些有趣的文字時,能有充裕的
時間一起去更深的認識,及做重大的發現;有些時候,在早晨住家附近散步時,我們會撿些葉子及石塊,在我教導孩子們科學單元時,它們就成為我們視覺上的教
具,而到了下午它們又會被運用在藝術學科上。

在孩子讀小學階段的某一年中,我們常沉浸在欣賞錄影帶和雜誌當中(這些都是結合科學與英文!)。起因是我們看到一隻母鳥築了一個巢在起居室的窗外,隨後
牠還將最後一隻幼鳥踢出鳥巢,看了之後我們都笑成一團。至於高中階段,在家教育提供了我們充裕的時間,可以由過去的歷史觀點來整理現在的時事,同時也能
透過聖經的角度來分析這個世界。

我和孩子們將時間投入於在家教育的〝大熔爐〞裡,從中學習到的卻比學校還多。根據Encarta字典的解釋,所謂〝大熔爐〞是指:『一個地方或一些情境
裡的人事物,往往接收到考驗他們的壓力,不僅被影響,而且還會改變他們』。這對在家教育而言是一個多麼棒的解釋呀!我們全家都知道親近的生活及學習環
境,是很容易顯現出彼此最好及最壞的一面,而彼此的衝突─會適當地被處理掉─且往往還會產生全面性的改變。

在家教育提供給我們寬裕的時間,可以讓我們個人的罪行浮現出來。並且我相信至今自己還能和那已長大成人的孩子們,維持著穩固的關係,全都是建立在多年
來彼此解決歧見的結果。在家教育讓我們有機會,幾乎每天都能重申承諾要以尊重彼此的方式,來解決我們之間的衝突及爭執。

當我們在擔任父母及老師兩個角色的同時,突然間學校、訓練及生活的界限就變得模糊,之間的領域就不再壁壘分明了。我無法解釋清楚,但在家教育不知怎麼地
就是會擴增我的時間,而不是瓜分我的時間。當我在教導孩子們有關經濟大蕭條時,突然間我們會變成討論起不斷的負債會產生的危機。而當我們以The
Scarlet Letter(註一)這本小說為討論主題時,卻引起我們談論自己的行為及選擇,所產生的結果。

我為何要做在家教育呢?因為做了在家教育,所以我便有很多的時間可以和自己的寶貝孩子們相處。我希望能倍增我們相處的時光,而不願意看到他們在學校及
家庭間兩頭跑,將時間給瓜分了,投資於自己孩子的時間,永遠是用得其所!」

Diane的經驗對在家教育人士而言是很普遍的觀點。在家教育可以將家庭時間和一對一的教導混合為一體,而這正是那些為數日益增加的在家教育父母們所著
迷之處。如要獲得更多有關在家教育的資訊,以及於開始著手時要有正確的腳步,則請上www.youcanhomeschool.org.


【註一】The Scarlet Letter(紅字)--- 以下資料節錄自「yahoo奇摩知識網」

《The Scarlet Letter(紅字)》一書是十九世紀後期美國浪漫主義傑出作家──納撒尼爾‧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的成名作,《真愛一生》即改編自此。該書是霍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於1850年問世後,霍桑一舉成名,成為
當時公認的最重要作家。

美國文學家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在他的小說"紅字"(The Scarlet Letter)中說過,新殖民地的建設者,
無論他們原意是怎樣計劃著人類美德與幸福的烏托邦,然而總是要劃出一部份處女地作為墓地與監獄。霍桑是一位清教徒,他忽略到酒館與妓院也是開闢新天地所
必須的,雖然是罪惡叢生的淵藪,卻會無形中增進地方的繁榮,說起來有點可笑也很可悲,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影評人稱讚阿特曼是一個"美國生活記錄的論文
家"。他真正體會到美國西部開拓的真實面貌,無形中擔負著建設重任的不是那些英雄俠士,卻可能是那些卑微猥瑣的市井小人物。

故事中的海絲特,因為犯了通姦罪(adultery),必須戴上恥辱的「A」字。或許通姦,看在現代人眼中,不算什麼,但遠在清教徒殖民時期,那
是一種對神的玷汙,為眾人所唾泣,律法所不容的行為。多麼殘酷的刑責!給她拷在心靈上的枷鎖!

海絲特的丈夫〝羅傑、齊林沃斯〞,因為他集合所有人性的黑暗,彷彿是撒旦的使者,在他眼中,只能讀出兩字:「報復」。究竟為何會讓人內心中只存在
「恨」?或許這一切,對他來說,是種「汙辱」和「背叛」,但他,難道就可以替天行道,懲罰兩位犯罪的人?原來真正的罪,就在人的心中,是來自一顆「自
私」的心。

循著羅傑的報復,和作者對角色的內心描繪,另一位罪人,竟是個神職人員!〝丁梅斯代爾牧師〞,備受人民的愛戴,尊榮,然而他的胸口,卻也燃著相同的
恥辱!這種受到「假尊敬」的生活,還有意義嗎?人們尊崇的,只是一種對他高尚地位的尊敬,因為他不僅欺騙大眾,還同時欺騙了自己的靈魂!

所謂自由,可分為兩種,一為人身這是容易獲得的,另一個為心靈上的,如何擺脫「紅字」的陰影?海絲特與牧師,永遠不可能得到平靜,他們將受到永遠心
靈、道德的折磨,「紅字」是什麼?它是人性、是罪,是所有人類值得嘆息的部分!

而在《紅字》中海絲特所佩帶的紅字「A」,直至故事的結尾,就不再僅僅代表象徵通姦(adultery)的意義,反而成了一種能力(ability)
或仁愛的象徵。因此,霍桑的作品就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他個人對於宗教、人性、及當時社會的觀察及描繪。面對這面鏡子,讀者就得自行審視與批判了。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