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唐话”变迁史

19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News

unread,
Sep 18, 2010, 11:44:09 AM9/18/10
to canton-c...@googlegroups.com, Standard...@googlegroups.com
方言在一个地方的流通,既是文化现象,也是经济现象。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私以为,政府要做的,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初到美国,有次上餐馆,是一名来自越南的华侨带位。她听我说普通话,便很惊讶地问我:“怎么你不会说‘唐话’呢?”我更惊讶:“我说的就是‘唐话’啊。”
  中国人在海外,以“唐人”自居。中国话,就成了“唐话”。这位越南华侨所说的“唐话”,是唐人街流行的粤语。因为那时我的粤语不很流利,脱口而出的自然是普通话。她的这一问,倒让我认识到粤语在海外的力量。
  粤语被海外华人视为“官话”,而真正的官话——普通话只好退居其次。其实,美国更早的“唐话”还不是粤语,而是台山话。二十多年前,纽约曼哈顿有家银行叫National Republic Bank,中文称作“民铁吾共和银行”。对于这个中文翻译许多人感到一头雾水。原来,“民铁吾”是台山话对“Manhattan”的音译——就是普通话所称的“曼哈顿”。
  台山话在纽约独霸唐人街是有历史原因的。早期移民美国的中国人是来美国修铁路的台山人。至今还有人称老华侨为“台山阿伯”。1997年前后,大量香港人移民美国,改变了纽约华人的地域构成,也改变了语言生态。原来在曼哈顿流行的台山话,逐渐向香港人说的“白话”——粤语倾斜。
  香港人移民纽约的首选之地是布鲁克林区的八大道。一时间,八大道成了粤语的天下。我初到美国时,粤语还在日常对话水平。到了纽约,出于工作的需要,只好“顶硬上”。结果,跟香港人打交道多了,我的粤语水平竟然突飞猛进,比我在广州时流利多了。
  近十年,纽约的福州和温州新移民突然多了起来。福州人拿下了曼哈顿的下城唐人街,福州话取代了台山话和粤语;而温州人则把皇后区法拉盛的超市悉数“占领”。一时,福州话和温州话在唐人街到处可闻。弄得我决心学会福州方言,因为“学好福州话,走遍美国都不怕”。
  纽约中国方言最百花齐放之处当属法拉盛。上世纪90年代末,有不少中国移民(据说许多是下岗工人)来到纽约。上海人、河南人、四川人、山东人、东北人……都奔着纽约法拉盛而来。
  除了好几十种中国方言,法拉盛也被称为是世界语言的活博物馆,至少有100多种各国语言在社区流行。除了英语,西班牙语是最大的语种。各个语言的电台和电视台也不少。中文的电台就同时有普通话和粤语两种。
  方言在一个地方的流通,既是文化现象,也是经济现象。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私以为,政府要做的,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包宽容态度;允许各种族在教堂和电台使用方言。在公共领域,予以限制和辅助;公共语言以英语为主,其他语言为辅。在教育领域,进行过渡和同化。纽约实行“过渡式双语教育”,通过母语教育帮助学生学习英语。
  纽约地方政府并不扶持方言电台和电视台。若政府规定地方电台不能使用地方方言,等于限制地方方言在社区的流通。相反,政府出资支持一种地方方言电台,也就等于打压其它方言。一个城市有各种方言,行政上对某种地方方言的干预或扶持,都不是公平合理的政府行为。
  纽约客话@纽约
  罗慰年时事评论员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