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氏族风水
大约到6、7千年前,人类已发展到氏族社会,人们过着母系氏族群居生活,由原来的动荡不定的游牧、采集、渔猎的生活,发展到相对稳定的农耕生产生
活,为了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便利,也就必须择地而居。仰韶文化的氏族村落都分布在河流两岸的黄土台地上。著名的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村落遗址,就坐落在一块
面临浐河的台地上,南依白鹿原,白鹿原林木茂密,浐河河水清澈,人们在这里劳动生产,安居乐业。这个遗址有1万多平方米,由居住区、制陶作坊和公共墓地
组成,是一个大型的氏族聚落。稍后的龙山文化也大多选择在近水向阳的台地上营建氏族聚落。这种择地的标准或要求,如依山傍水,蔽风朝阳等,就是群居风
水,或称为氏族风水。
我国考古学家就是根据"依山傍水朝阳"这一风水观点,首次在河北省武安县发掘出磁山遗址。相继在河南省新郑县发掘季冈遗址。......在江西省赣南地区发现的
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就有四、五处之多。
广东韶关马坝狮子岩原始人居住洞穴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干栏居遗址建筑复原
文章摘自《中国风水发展简史》作者:李定信 程建军
中国赣州杨益文化开发中心浙江分部http://www.lidingxin.com.cn
本中心由杨救贫风水宗师嫡传李三素玉尺堂三世徒李定信 ,现已享誉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并被张家界哲学文化研究会誉为"六百年间第一人",被社会广传
为"杨公再世"的风水大师。本中心主营客家风水文化开发,古建筑研究,风水服务并培训相关风水人才。中国 玉尺堂
咨询专线:(0)13958099242 (0571)8898 8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