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信大师及其弟子曾祥裕如数家珍地向来访学子介绍了中国风水发展的来龙去脉:"杨救贫以郭璞《葬书》为理论主导, 撰写了实施细则《青囊奥
语》,秘授其高徒曾文辿。曾文辿撰《天玉经序》承其学,建立了有理论系统的,具体实践方法的,操作规范化的郭杨曾古法风水术。其术传遍了江西省,以至全
中国及全世界的华侨驻地,实为继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又一大发明。
杨救贫风水学的理论基础是"乘生气",是唯物的。所谓生气的内在对立面是五土和水,即元素和水。也即"向日葵所以生长向日"之气。它的方法是辩证
的,《葬书》说的"外气所以聚内气",即外因影响内因。它的人生观是积极的革命的,《葬书》说'君子夺神功,改天命。'"当李定信简明扼要介绍了中国风
水的发展过程后,外国友人听后对李定信大师的博古通今和超人的记忆力表示赞赏。
有问必答 指点迷津
外国学子来赣州不是游山玩水,他们是想通过与赣州风水传承人的对话中得到启迪。"李定信大师知识渊博,尤其对中国风水文化理论的研究更是独树
一帜。其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香港出版发行的《中国罗盘49层详解》是迄今以来研究中国罗盘最为详尽最为全面的一本巨著,成了学习中国风和者必备的工
具书。"曾祥裕先生客观公正地介绍了李定信在风水理论研究上的贡献。
外国友人对李定信大师这本著作有所了解,如今能面对面地与作者交流,这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珍贵的学习机会呀。于是,在李定信大师介绍了赣州正
宗杨公风水情况后,挪威学子一一提出困惑已久的问题。
"什么是风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对不对?"诸如此类的风水有争议的问题,早被李定信师一一研究,并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宋代理学家
朱熹的高足蔡元定说:"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 违背了晋郭璞《葬书》乘生气的主旨,不符合风水的
含义。所谓"界水则止"是说不通的。因为生气是普遍存在的,是永远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任何东西也不可能阻止生气的运动变化。郭璞《葬书》说的
是"过水所以止来龙",并未说过"过水所以止生气"。若界水阻止了生气。对岸那边便没有万物了。
因此,蔡、徐、毛的论点,是本于蔡元定的误释郭璞《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的错
误论点,是不合逻辑的。
晋S226;郭璞《葬书》 说:"......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郭璞的所谓风,
是行乎地中的生气噫而为风。也就是《葬书》说的"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和"内秘五行,外藏八风"的风。这种地表外的风,只可以收藏,而不可能躲藏,必须
使聚集的生气不向地表外噫噎而成风。对阴宅选址(点穴)於生气盈而不溢之处,或对墓地密封,使生气不噫,以收藏八方将溢而未外噫的生气。对阳宅的选址和
建筑及其设备,以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等,就谓之藏风。
总之,风水之所谓风水者,并非因风和水为风水之二大要素而得名,而是古人为使生气"聚之而不散,行之使有止"而采取的各种方法、手段或措施谓之
风水。也就是"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指的就是藏风和得水的地理术或风水术,就称之谓风水。"
李定信先生的深入浅出的一番滔滔不绝的讲解,让外国学子听后如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时光飞逝,这场精采的对话持续了二个多小时,因外国学
子还要上杨仙岭寻访杨公风水遗他们未尽谈意,只好打住,不过他们表示有机会还要再来赣州学习考察中国风水。
中国赣州杨益文化开发中心浙江分部http://www.lidingxin.com.cn
本中心由杨救贫风水宗师嫡传李三素玉尺堂三世徒李定信 ,现已享誉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并被张家界哲学文化研究会誉为"六百年间第一人",被社会广传
为"杨公再世"的风水大师。本中心主营客家风水文化开发,古建筑研究,风水服务并培训相关风水人才。中国 玉尺堂 咨询专线:13958099242
在线联络 qq:332980305 msn:caian...@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