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0/3/31
資料來源: 電子時報
內容: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協商談判代表31日起,一連2日在桃園大溪進行正式商談;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呼籲,政府不要急著簽
ECFA,把真相釐清後再簽不遲,否則「頭洗下去了」,反悔的代價非常高。
台大經濟系榮譽教授、前經建會主委、現為台灣智庫董事長的陳博志,30日出版新書暢談ECFA對台灣的影響與利弊。有學者表示兩岸簽ECFA只是架構,
各個細項的貨品與服務關稅減讓都會個別談,並非全面對大陸自由化。陳博志在記者會上表示,ECFA的架構一旦簽了,台灣和大陸兩邊的90%貨品在10年
內就要達到零關稅目標。換言之,大陸的90%貨品最遲在10年後進口台灣就可享有零關稅待遇,台灣只求眼前的早期收穫清單的利益,卻沒有想到時間拉長之
後對台灣就業、薪資、產業的衝擊。
陳博志表示,經濟學裡有所謂「途徑依賴理論」,現在的決定會影響日後的選擇。以目前的政府思維來看,台灣有40%外銷是出口至大陸,依據上述理論,台灣
要更依賴大陸才能創造經濟繁榮。問題是,外銷只有20%到大陸的南韓,並不希望將該國的經濟繁榮只寄望在1個國家或1個市場之上。台灣簽了ECFA,就
非走下去不可。
陳博志指出,行政院為了財政部要調漲千分之1的房屋稅有民眾反對,就立即宣布暫停該政策,應重新檢討。ECFA如此大的事情卻不見政府謹慎待之。陳博志
表示,行政院長吳敦義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簽了ECFA台灣可以省新台幣3,000億元的關稅。但事實上,根據財政部資料,2008年台灣業者付給大陸
的進口關稅才1,047億元。這還未扣除台廠出口退稅的金額,總計台灣付給大陸的關稅僅幾百億而非吳敦義所說的3,000億元。
陳博志表示,台灣輸出至大陸的貨品有40%的關稅是零,名目關稅雖為9%,但WTO統計大陸實質關稅僅1.95%。政府對外宣傳外國貨品賣大陸免稅,台
灣貨品賣大陸要9%,根本就是不實的誤導。
吳敦義曾表示,如果簽了ECFA發現對台灣不利,會有中止條款,保護台灣的產業和經濟。陳博志表示,大陸對台灣「讓利」是很奇怪的。台灣的GDP比大陸
高,大陸如何對台灣讓利?如果台灣簽了ECFA才反悔,政府要如何處理大陸已經對台灣的讓利?到底代價是什麼?政府也應該向人民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