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3日,摔下7米多深的山崖,胸椎断裂,高位截瘫,郭冀华遭受了人生中的大不幸。
从那时开始,关爱无处不在,仍在蔓延累积。学校、同学、朋友……相识的,不相识的,年长的,年少的……所有关心她、爱护她的人为她筑起了一道坚强的心灵
防线。郭冀华在那么多人凝聚的关爱中终于坐了起来!
不幸的事情背后涌现着这么多感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并且还将继续发生。
纪录这些故事是对人心灵的一份撞击,同时也是对人性、对责任、对命运的一次反思。这是一首爱的赞歌,也是对生命的重新认识。
http://lixq.sinofrance.org/forum/thread-6042-1-1.html
“尽最大的努力,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抢救!”
2007年6月3日,星期天,下午1点多,有个名叫郭冀华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大一女生在余杭径山参加旅行者俱乐部学生社团组织的自行车比赛时,因车速过
快,在一转弯处不慎坠入7米多的山谷。
半小时后,120急救中心赶到,但是没有办法将她救起。
很快,消防车赶到,用担架把郭冀华抬上来,直接送到余杭第三人民医院,初步鉴定为胸椎断裂,压迫神经,导致下肢无知觉,必须立即进行抢救。
4点多,郭冀华的辅导员刘旭锦接到电话,立刻请示所在的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黄华新和校党委副书记叶高翔。叶高翔派时任校团委书记曹高劭等人第一时间赶往余
杭。
余杭第三人民医院手术条件有限,没有办法开刀。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陈子辰和叶高翔得知此事,立刻给浙二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建安打电话要求全力抢救。浙
二医院迅速派出最好的骨科专家,随同120急救车一起赶到余杭事故现场,连夜将郭冀华接回浙二医院进行抢救。经过细致的检查,浙二医院的初步结论是郭冀
华胸椎断裂,神经已断,下身瘫痪已成定局。但考虑学生年纪尚轻,使用激素疗法也许还有可能进一步救治。为此,浙二医院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决定首先采
用激素疗法,尽一切可能救助同学。晚上9点多,抢救继续在进行。主刀医生是浙二医院骨科的行政主任、博士生导师、脊柱组主治医师,全省相关方面专家陈维
善。
晚上11点30分,叶高翔副书记赶到浙二医院,探望郭冀华同学的病情,了解各项抢救和治疗工作进展。校党委书记张曦得知此事,指示要“用最好的医生、最
好的治疗方法,尽最大的努力,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抢救。”学工部部长费英勤、校团委书记曹高劭、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黄华新、副书记吕国华等学校相关部处和学
院的领导老师都在抢救室门口焦急地等待着结果。
“郭冀华的父母已经通知到,医院在抢救方面也亮了绿灯,先手术再缴费,确保郭冀华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处理呢?”这些事情盘旋在刘旭锦脑
子里已经有4个小时了,紧张、焦虑、迷茫、担忧,“怎么办?怎么办?冀华会逢凶化吉吗?”
凌晨1点,郭冀华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一场急速大救援终于能喘上一口气。当天晚上刘旭锦自告奋勇在医院值班,24小时陪护。
经过短暂的调整,医院组织了第一次手术,对郭冀华的脊柱进行了复位、支撑。医院骨科克服医治人员安排的各种困难,在平时一位医生往往要负责十位左右病人
的情况下,专门安排了王建卫医生特别照看郭冀华的病情,对她的病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另外,医院还进行了全院讨论、多科组织讨论,研究郭冀华的治疗方
案。
“医院本着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的思想,全力抢救。”浙二医院党委副书记赖瑞南这样说。“浙二医院是浙大附属医院,‘学生的事无小
事’是浙二医院一直以来所贯彻的方针,郭冀华同学的抢救没有耽误任何时间!”
“每个学生都是学校的孩子,我们都爱他们!”
叶高翔副书记又是如此心痛这个有着如花般年龄、原本有着锦绣前程的学生。“郭冀华不幸受伤,任何人都无法为她承受所有的痛苦。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好好
珍惜!”在病房中,和旅行者俱乐部的同学们说这句话时,叶高翔的眼眶湿润了,话语中充满着关爱和痛心。这次郭冀华同学参加的旅行者俱乐部社团自行组织赴
余杭径山的自行车比赛,安全措施并没有周全,当时该俱乐部社长曾向校团委提出申请,校团委基于安全方面因素的考虑,明确表示不同意。
“学校把学生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他们远离家乡,离开父母,来浙大学习,学校一直都关心着、爱护着每一个同学。郭冀华发生意外之后,学校积极动员方方面
面,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郭冀华。”从事情发生到现在的半年多时间里,校党委副书记叶高翔一直这么强调。他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痛定思痛,由衷地希望同
学们能够从这个事件中吸取教训,为了同学们的将来,为了在家父母的含辛茹苦和殷切希望,为了国家、社会和学校寄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期待,同学们今后组织
和参加各类活动时,一切都要三思而后行!”叶高翔参加校医院专门为郭冀华同学治疗问题召开的专题讨论会议时,他始终强调一点:“学校一定要在郭冀华同学
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尽最大的努力,为她的早日康复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在郭冀华的医药费处理上,学校提供了最高限度的支持和帮助,尽一切可能来帮助郭冀华度过难关。”浙江大学校医院的李英奇院长说,“包括郭冀华同学第一
阶段的急救治疗费用和第二阶段及以后的康复治疗,学校都给予了相当高的补贴和资助。”辅导员刘旭锦在谈到学校为郭冀华所做的大量工作时谈到,“学校还积
极为郭冀华的意外事故争取保险赔偿金,保险赔偿金的落实,对于经济困难的郭冀华一家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
当时郭冀华每天的医疗费用很高,做个激素治疗就需要6千多元。出事当天在余杭第三人民医院1500多元的费用是由辅导员刘旭锦和常甲辉垫付的,在浙二医
院手术第一天的10000多元是人文学院垫付的。但据医院了解,人文学院前前后后支付的金额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另据学工部副部长楼仁功表示,学校通过困
难生补助的形式为郭冀华同学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困难生资助。
“掉进了爱的包围圈!”
意外的发生,牵动着学校每位师生员工的心。求是园里激荡起一场爱的传递。学校领导、老师、同学、旅行者俱乐部成员们以及校友们和社会组织等等,所有有爱
心的人们向郭冀华伸出援手。经济上的支援,精神上的鼓励,被浓浓的爱意包围的郭冀华和其父母动容地说:“我们掉进了爱的包围圈!”
6月3日,意外发生当天,陈子辰常务副书记亲自给浙二医院领导打电话,要求全力抢救。校党委副书记叶高翔第一时间与医院协调抢救,并赶到医院传达党委张
曦书记和陈子辰常务副书记的讲话精神,争取最佳的抢救时间。
6月5日,手术后的第一天,刘旭锦带着人文学院学生会主席范军,代表学院看望郭冀华。
6月6日,人文学院党支部和各年级班长一起去看望了她。06级党支部为其她捐款。那天,郭冀华很激动。曾经是一班之长的她,看到这么一起共事的同学们,
仿佛又回到了在学校,为班级的事情忙碌着。
郭冀华住院期间,旅行者俱乐部成员一直轮流看望郭冀华同学,给她送去无限的温暖和关怀。并在6月23、24日,协同学校黑蚂蚁俱乐部等学生社团组织了校
内募捐,师生们共捐款6.1万元,其中管理学院的一位素不相识的女生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拿出1000多元捐给郭冀华。
期末考试结束后,飘渺水云间(88论坛)的“公益爱心版”提供一批星空图,旅行者协会的成员举办了一次义卖活动,将义卖获得的全部款额捐给郭冀华。
7月2日下午,郭冀华第二次手术成功,叶高翔副书记与校团委、学工部和人文学院等领导和老师们去看望她,同时旅行者协会和班级的同学们也一起到医院。叶
高翔和团委的老师为郭冀华捐了款,团委、学工部和人文学院赠送了慰问金和一张有利于康复治疗的床垫。那次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因为从郭冀华的主治医生那里
了解到她的手术很成功,坐在轮椅上已经没有问题。
在浙二医院住院期间,郭冀华特别想见朱淼华和段怀清两位老师。两位老师都是得知消息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朱老师送给她几本书,段老师留给她500元钱。期
间,刘旭锦、常甲辉两位辅导员基本上每周都要去探望郭冀华一次。另外安排了学生轮流在病房值班照顾。
7月上旬,校红十字会从爱心基金中为郭冀华同学捐款1000元。
7月中旬,郭冀华转到省人民医院接受康复治疗。
暑假里,旅行者俱乐部做了一个木头玩具的推广会,以推销赚差价来募款。
8月21日,七夕节,“公益爱心版”的同学们将卖花所得的1278元钱都捐给了郭冀华。
9月25日,中秋节,南华园。用郭冀华自己的话来说,“今天我度过了生命中最快乐的中秋节!”“团圆的日子,要让郭冀华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是叶高翔的
想法。由于身体还不能受旅途颠簸,经过医院的批准许,校团委专门安排了一辆适合郭冀华乘坐的车子把她从医院接到学校与同学们欢度中秋。“车子还没有停
稳,我就听到不远处想起那首熟悉的歌——《朋友》。我当时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还以为是其他同学在草地上玩呢。”郭冀华回忆起中秋节那天的事情,脸上露
出灿烂的笑容,“当我下车的时候,同学们整整齐齐地站在路的两旁,手里都捧着点燃的蜡烛,唱着歌,是在欢迎我!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真的是惊呆了!从车上
到大厅这段路上,我的轮椅根本就没有着地,我是被抬进来的!这个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郭冀华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快乐的时光,兴奋的情绪溢于言表。“那
天,我们又收到叶书记、学工部、团委和人文学院等老师8000元左右的捐款,还有学生勤创中心2060元的捐款,我们真的很感动!”郭冀华的母亲
说,“特别是学校叶高翔副书记还送她自编的《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一书。”
11月2日,精神状态良好的郭冀华参加了社会力量组织的“轮椅行”活动,主办者程剑送给她一辆价值5000多的轮椅,还将8000多元的赞助全部捐给了
郭冀华。
11月29日,叶高翔又一次看望郭冀华,同时转达了张曦书记对她的问候:“一切从有利于身体康复出发尽最大努力来帮助她,前期把身体先养好,再来研究学
习上的问题。”郭冀华提出希望出院后能住在学校附近。
12月4日,郭冀华出院。学校宿管办立即联系了紫金港校区旁边的望月公寓,为其提供了一间有利于病人身体恢复的房间,还特意在房间安装上空调。人文学院
为其支付了3000元的困难补助解决房租问题。
半年多的时间,来郭冀华病房看望她的人络绎不绝。有一个大她11届的浙大校友就住在医院附近,经常跑过来跟郭冀华聊天。因为同姓“郭”,冀华称他“郭大
哥”。两个人特别谈得来,谈文学、谈人生,让冀华忘记疼痛,忘记不幸。学校里有人为郭冀华开通了“爱心小岛”个人网站,不停有来自大家的短信支持。“这
段时间我的身体很痛苦,可是我不觉得那有多难受,因为有这么多人来看我,这么多人关心我,我一直被爱包围着!”郭冀华这样说。
“我要感谢母校!我爱浙大”
病房里,病友们经常这样问郭冀华:“你想家吗?”她的回答是“我想学校了,真得很想。”出院后住到学校附近是郭冀华自己提出来的,因为她想离学校近一
点。“出事之后,学校给了我很多帮助,老师们关心我,同学们来看我,让我觉得我没有离开过学校。我要感谢母校!我爱浙大!”
“刘老师就像一个大姐姐,虽然是东北人,但是有一种江南女子的特质,特别温柔。住院的时候,她送给我两本书,一本是《小熊维尼的故事》、一本是《金色笔
记》”。郭冀华这样讲述着她的老师和她的同学们,“旅行者俱乐部社团里的那些朋友,以前也不是很熟悉,但是他们还是热情地到医院来,陪我聊天,跟我讲学
校里发生的事情,我们已经成好朋友了。现在我有很多很多朋友,他们为我做的事情,我很感动。他们出去比赛赚来的钱给我,他们联系《每日商报》和中国美院
参加‘慈善爱心笔会’募集画作为我筹款,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友情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我一定要好起来,这样才能回报他们对我的付出。”
“学校为我们想得非常细致周到!”郭冀华的父亲动情地说,“本来我们想住在蓝田一楼的,但是学校考虑到房间朝北,天气寒冷阴凉,对冀华的康复不好,在出
院的当天下午学校宿管办就安排到这里,朝南,暖和,又方便,还马上装上了空调。学校对我们真的是很好!”
“我总是在想,我们收到这么多的关爱,这么多的帮助,这个债以后到底怎么还?”郭冀华的母亲翻着记录本说。这本记录本上写着每一位爱心人的爱心行
为。“冀华大学同学的母亲从余杭跑过来给冀华送老鸭煲,还有5000块钱。冀华高中同学的家长也寄了5000块钱。总是有热心的同学、老师、朋友为冀华
送来大大小小的礼物、鲜花、食品等等。人间充满温情,这句话一点都不假!感谢学校,感谢同学,我们感谢所有人!”
后 记
郭冀华自出院以来,就开始为她今后的更好康复及发展做着努力,学校、社会也将继续对她倾注爱心和关怀。郭冀华是不幸的,因为一次不慎致使她可能终身与轮
椅相伴;但她又是万幸的,因为她得到了无限的爱。在祝愿郭冀华同学早日康复的同时,我们也要反思。如同几年前北京大学学生登山遇难的惨痛教训,所有同学
们都应该警醒,并引以为戒。我们每个人身后肩负的是三重责任:个人、家庭和社会,每一位同学的前程紧密联系着家庭的骄傲、母校的期盼和社会的未来。风华
正茂的年青一代,是祖国的栋梁,民族的未来。在举办各种活动之前,一定要把“安全”二字始终放在首位,切忌鲁莽行事,否则将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生
命在这里不再是抽象的,生命的意义显得如此的宝贵和深远。安全保障是生命的第一前提。
(校团委宣传部供稿)
http://lixq.sinofrance.org/forum/thread-604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