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s
Groups
Sign in
Groups
Groups
春光花园
Conversations
About
Send feedback
Help
Fw: 我思我写:暴力只会引来更多暴力‧--摘自馬來西亞南洋商報
23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贝壳
unread,
Nov 20, 2015, 11:43:13 PM
11/20/15
Reply to author
Sign in to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Sign in to forward
Delete
You do not have permission to delete messages in this group
Copy link
Report message
Show original message
Either email addresses are anonymous for this group or you need the view member email addresses permission to view the original message
to axt...@googlegroups.com
转发文科兄的邮件
From:
wongvo...@gmail.com
Sent:
Thursday, November 19, 2015 3:41 PM
To:
Undisclosed-Recipient:;
Subject:
我思我写:暴力只会引来更多暴力‧--摘自馬來西亞南洋商報
噩梦再次降临。更多暴力及血腥,更多仇恨及眼泪。
整个星期六早晨,我在搜寻身在巴黎的友人及家人的相关新闻。
恐袭事件发生的地点,一些非常靠近我女儿阿姨的家,我们为此焦虑的等待她捎来信息,庆幸我们所有朋友及亲人都平安无事。
放下心头大石后,悲伤及沮丧接踵而来。悲痛是因为伤亡惨重,因为其中许多是当晚决定出门及娱乐的年轻人。这是每个父母的噩梦,孩子已长大并懂得保护自己,因此,你允许他们外出;惟在这类事件中,我们又如何能保护他们?
我们怎么能告诉他们,体育场、剧院及餐厅是不安全的地方?或是教导他们如何躲避手榴弹或是持枪的疯子?我好奇在校园枪击事件后,美国的母亲会如何教导孩子?肯定不是“不要去上学”。
最令人沮丧的是责怪及互相指责立即浮现。暴力只会引来更多暴力,这情况在实际战争中最为明显,同时,在以“安全”之名来囚禁特定人士的谈吐、写作及行动中巧妙出现。
轻易怪罪特定族群
这情况并不新鲜。自1941年12月发生的珍珠港偷袭事件后,约11万至12万生活在太平洋海岸的日裔美国人遭强制拆迁及监禁在拘留营,尽管没有证据证明他们对国家不忠,遑论大部分人还是在美国土生土长。
1980年,吉米卡特政府成立“战时平民拆迁及监禁委员会”,在委员会题为“个人正义遭漠视”
的报告中,只找到少许日裔美国人当时不忠的证据,并得出监禁是源自种族主义的产品,建议政府赔偿幸存者;1988年,总统里根签署通过公民自由法案,并代表美国政府向遭拘禁的日裔美国人道歉及对幸存者赔偿每人2万美元。该法案承认美国政府当时的行动是源于“种族歧视、战争的歇斯底里及政治领导的失灵”。
历史总被人忽略,特别是怒火中烧的时刻。“9‧11”事件忽略了二次大战的教训,目前情况显示他们毫无疑问将再次忽略历史的教训。最受欢迎的反击即更为暴力,尽管这方式未曾证明有效,除非我们将广岛与长崎投放原子弹的事件纳入考量,惟这事件的效果仍具争议性。
令人感到更为抑郁的是近来发生的悲剧显示,一些个人在毫无根据及纯粹揣测的情况下,很快就怪罪特定群体。尽管情况显示只有少数人直接涉及枪杀事件,一些人很快就喜欢针对整个社群做出歧视行为,因为这么做他们才感到“安全”。
我好奇这些行为背后的假设是什么?死者是不是全属于一个族群及一个宗教?法国人口结构其实与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多元,然而,还是有人大言不惭地认为所有回教徒都有嫌疑。对于居住在回教徒占多数的国家的民众,如果整天都担心所遇见的回教徒都是等着杀害他们,他们该如何外出?
审视自己对人态度
且问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歧视整个社群的行动能驯服他们?南非的黑人从不屈服于种族隔离政策;非洲裔美国人发起公民权运动反击种族歧视;在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多人反对以种族为基础的政策。在一般情况下,政府在开始的时候缺乏反应,意味这政府将失去支持,有时候还引起公开暴动。有鉴于此,我们为何会认为任何针对特定信仰社群的歧视行为,最终会引起不一样的反应?我们有什么例子可证明,人们会心甘情愿地接受羞辱他们的歧视性措施?
为了民众的安全,有关政府务必尽全力揪出干下如此血腥及暴力事件的肇事者;惟政府看来已不比领导她的人理性。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美国小学、学院及大学共发生40起致命校园枪击事件,但美国政府并没采取任何限制民众拥枪的措施。我们为何应该期待政府在处理发生在更为公开场合的屠杀事件时,会采取理性的反应?她们对大屠杀的唯一反应,就是更多的大屠杀,最好远离她们的海岸。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审视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看看我们是否认为自己是和平缔造者、搭桥者或战争贩子。它从我们的邻居、社区、村庄、市镇、城市及国家开始。当然,我们也应反思日裔美国人在拘留营所承受的痛苦是否正义。
玛丽娜马哈迪 ((泰发译)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