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國人資產國際化投資觀念日益成熟,使得透過境外基金或個人赴海外投資,逐漸蔚為風潮,壓抑新台幣匯價,甚至促貶新台幣匯率。
3.近年海外投資者不僅賺到利差,並同時賺到匯差,此將使居民長期對外信心增強,資金外流誘因短期不易消退。
4.新台幣同時處於低利率及低匯率情況下,將形成對高負、或外銷產業之長期補貼,正所謂否極而泰來,此種效應將隨台幣長期居於劣勢而逐漸發酵,對相關上
市櫃公司獲利將產生實質之助益,在財務報告中將於下半年顯現出來。此時投資思考,應將此點列入重要考量因素!
《市場相關新聞》
台灣經濟之變》台幣軟趴趴 全民荷包失血
【經濟日報/記者 徐碧華】 2007.04.09 03:08 am
1990年代上半,新台幣可是國際強勢貨幣,2001年景氣從谷底回升至今,新台幣卻弱得可以,弱到連泰銖都不如。
弱到居民都不想持有,不斷把新台幣換成外幣資產。去年台灣居民對外證券投資淨流出金額高達46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以33兌1美元換算的話,一年淨流
出金額高達新台幣1兆5,000多億元,約為中央政府一年總預算規模。
國人棄守資金外流
新台幣的弱勢樂壞了國外的基金管理業者,大賺台灣的基金投資管理費和手續費,最近各平面媒體隨處可見國際基金管理公司的廣告。相對的,國內幾乎錯失了發
展資產管理市場的機會。
新台幣這麼弱,超乎各研究機構預期,這幾年各研究機構的新台幣匯價走勢老是測不準,年年預期會走強,年年就只小升一點點,去年底各家仍舊預測走升,這回
卻摃龜得厲害,連方向都搞錯了,新台幣對美元竟然走貶。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去年底預測今年新台幣應可到達31.5兌1美元,結果卻貶到33元。當國際收支數字出爐後,才恍然大悟,原來貿易出超、外
資流入雖多,居民的錢出走的數量更可觀。
居民,包括法人和個人,當然也包括壽險公司,不僅是去年錢出走不少,前幾年也是一樣,若從民國89年換黨執政起算,七年來居民對外證券投資淨流出的金額
累計高達1,774億美元,同樣以33元兌1美元換算,高達新台幣5兆8,542億元。
一位金融業者指出,新台幣利率低、匯價低,造成國人棄守新台幣,而這棄守效應又壓抑新台幣升勢,再促進外流意願。
今年人民幣頻創新高價,引來國際資金停駐亞洲,亞洲貨幣普遍對美元升值,以3月底和去年平均匯價相比,韓元、新加坡幣、人民幣、印尼盾、泰銖、馬來西亞
幣和菲律賓披索都對美元升值,唯獨新台幣和日圓回貶。
貶值到比泰銖還小
現在新台幣連泰銖都不如,「哇,我去換泰銖,1元新台幣換不到1元泰銖,怎麼回事啊?」一位副總問著朋友。難怪這位副總這麼震驚,國人對亞洲金融風暴時
的泰銖印象深刻。
1997年6月30日,泰銖比新台幣大,25.89泰銖兌1美元,隔天泰銖開始大貶,1998年1月23日,泰銖貶到54.8兌1美元,那時新台幣1元
可以換到1.5泰銖。現在泰銖竟已比新台幣大。
亞洲金融風暴時,受傷最重的還不是泰國,而是韓國。韓元從風暴前的887兌1美元,最低時貶到1,719兌1美元,幣值縮水一半以上,韓元兌美元匯價近
期已回到900多,幾乎已回到風暴前的水準。新台幣離風暴前的27、28元兌1美元水準,還遠著呢。
加重油電價格漲幅
新台幣持續低頭,除了國際基金管理公司之外,出口商當然也很歡迎,可是油電公司可不怎麼高興,最近油價又上漲,台電預估明年可能要虧損700億元,如果
全數反映成本的話,國內電價平均漲幅恐怕要超過一成。
如果新台幣能抬頭,購油成本可以下降,國內電價可以不用漲那麼多。新台幣的弱勢加重國內油電價格的漲幅,拉高了國人的基本生活支出,影響了全民的荷
包。
【2007/04/09 經濟日報】
台灣錢不斷往外流,金管會通令「投信投顧公會」嚴格管理業者,公會今天下午找來所有業者開會,要求業者不要把自家境外基金募集情況大好的消息,拿來
做宣傳,同時,業者必須把每天發出的新聞稿上交存檔,一旦媒體報導和新聞稿有出入,業者必須說明。如果不配合的業者,很可能往後送件募新基金或是追募,
都會被刁難,最壞的情況是不核准送件的新基金。業者敢怒不敢言,私下表示,政府不思考怎麼把國內投資環境弄好,讓錢願意留在國內,反而是對業者施壓。
雖然台股基金年年都有不錯的報酬率,但國內民眾就是只愛買境外基金或是海外基金。錢不斷往外流,不外乎是這幾年台灣的經濟表現的確不是太理想,同時,政
治不確定因素往往會左右整個市場的走向,風險相對比較高。
去年國內資金流往海外高達1.45兆,今年以來,台幣不斷貶值,還是無法阻擋錢往外跑,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海外基金和境外基金熱賣,投信只要發的是投資海
外的境外基金,幾乎都是一開募就把額度擠爆。
如何把錢留在台灣,主管機關想到的方法竟然是要求投信投顧公會好好管理約束國內業者,要求業者對於自家境外基金募爆的消息,要低調處理,以免讓更多人想
把錢往海外投資,同時,業者發出的新聞稿都要上交公會存檔,一旦有媒體報導與新聞稿內容有出入,業者必須說明為什麼記者寫的新聞和業者提供的新聞稿有出
入。業者很委屈,但都全力配合,因為不配合的話,以後送件募新基金或是追募,可能別想過關。
經濟日報:投資海外,首季匯出2,000億元
國內資金外移投資風潮熾盛,中央銀行內部統計顯示,今年首季透過指定用途信託資金投資海外證券金額逼近新台幣2,000億元,相當兩座8代面板廠投資總
額,是歷年單季最大增額;合計國人信託資金餘額更攀升至2兆6,814億元的新高水準。官員表示,國人投資管道日益多元化和國際化,加上海外投資收益較
高,都促使國內匯出投資金額增加。
金融人士分析,新台幣利率偏低是國人向外尋求投資目標的主因,央行民國89年12月底開始調降利率後,國內金融機構信託資金餘額從該月起便一路
攀升,合計六年多來,信託資金增加近2.2兆元。央行近兩年半緩步升息,由於新台幣利率漲幅不及美元和歐元,資金外移非旦未減緩,反而有加速之勢,去年
全年匯出金額創歷年單年最高,今年首季資金又匯出去近2,000億元。
工商時報:段金生發警語,別盲目買境外基金
面對國人近來熱中投資海外有價證券,央行昨(16)日發出警語,擔心國人一窩蜂投資外幣計價商品,未充分考慮匯率風險,不要賺了利差賠了匯差,外匯局
長段金生提醒,國人不要盲目投資境外基金。
據了解,由於國內資金偏向寬鬆,央行對於國人投資海外有價證券,過去一段時間持開放態度,央行總裁彭淮南就曾說:「出去就出去了」。但央行仍不
免憂心國際匯市變化萬千,國人不考慮因新台幣匯價偏低所造成的匯率損失,一窩蜂投資海外商品,以賺取利差,屆時出現解約潮將造成國人損失。
去年國人對外證券投資淨流出逾新台幣1.45兆元,創下歷史新高,主要是境外基金在台吸金效應發酵,央行官員坦言,國內居民投資國外基金大幅增
加,以及保險公司為提高資金收益,大量匯出資金投資國外證券所致。
財訊快報:海外基金再現一天募爆盛況
台股成交量創新低,境外基金交易卻熱呼呼,友邦歐小基金提前於本週宣布停賣,該檔基金將自5月19日起全面停止申購,主要原因為規模快速成長,而國內投
信近期搶搭海外基金熱潮,保誠亞太基礎建設基金週二(15日)開募第一天即募爆,並創下九年前怡富大歐洲基金一天募爆的盛況,6月底、7月初ING投信
將募集歐洲不動產基金,募集上限一口氣設定300億元,創下單檔基金募集上限金額新高,據了解,彰銀通路已預約120億元,海外市場投資熱到不行。
友邦歐洲小型基金原本計畫於5月底宣布停賣,不過,4月底傳出該檔基金將停賣後,隨即引爆國內投資人申購熱潮,短短不到二週的時間,友邦歐洲小
型基金剩下的額度已被預定一空,因此,友邦投顧提前於週三宣布,該檔基金將於5月19日全面停止定期定額及單筆申購。
海外基金市場超級熱,繼德盛安聯投信的「全球綠能趨勢基金」熱賣到基金額度爆掉,昨天才剛開賣的保誠投信「亞太基礎建設基金」也在短短一天之內,賣
完一百五十億的額度,另外,國泰投信的「全球基礎建設基金」追募的一百億額度,十號開賣,目前額度也快滿了。市場分析人員指出,海外市場這麼熱,主要是
因為台灣市場容易受到非經濟因素影響,投資人對台股基金沒有信心,再加上這幾年全球股市走多,投資海外的基金產品報酬率都不差,于是資金前僕後繼前進海
外市場。(張佳琪報導)
如果問大多數的上班族,手上的共同基金是投資國內市場還是海外市場,答案應該都是投資海外市場的產品。海外市場到底有多熱,今年以來投信新募的基
金,幾乎清一色是投資海外市場,而且檔檔都是募爆的情況,最近德盛安聯投信的「全球綠能趨勢基金」賣到額度爆掉,保誠投信才剛推出的「亞太基礎建設基
金」,才一天就募到一百五十億的上限,國泰投信追募一百億的「全球基礎建設基金」也只剩下十幾億的額度,大概這幾天額度就會滿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國泰投信副總江志平說,台灣市場容易受到非經濟因素影響,投資人對台股基金確實比較沒有信心,海外市場這幾年走多,錢自然會
往外流,江志平說,(t)「如果這些沒辦法排除,往有利的地方走,我想,國內募集投資國外這個趨勢短期內沒辦法扭轉」
接下來投信送件新募的基金產品,也都是以投資海外市場為主,投信表示,短期內都沒有募集投資台股產品的計畫。
新聞分析》海外基金 身邊人都在買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
2007.05.22 03:30 am
過去五年,如果把一百萬元台幣存銀行定期存款,一年的存款利息收入大概只有二萬元左右。但同樣的錢如果放在海外基金,只要不要錯進冷門市場,投資區域型
基金一年一定有一成的報酬率。台幣利率低、利息收入少的可憐,國人大舉轉戰到美元等外幣存款,或乾脆把錢投資到海外市場,特別是海外基金,近幾年投資金
額頻創新高。
弔詭的是,五年來台幣升值了百分之三點一三,但這些其實是因為國人大買海外基金、買外幣的結果,而非台幣本身匯率走強的關係。國人因為國內雙率政策讓錢
越來越薄,不看好台幣未來走勢而將資金匯出海外,買外匯才刺激台幣升值。
央行統計,國人和保險公司對外證券投資金額自二○○一年突破百億美元大關,達到一百一十三億餘美元後,金額即一路震盪走高,去年更突破四百億美元大關,
寫下四百四十一億二千四百萬美元的新高紀錄。今年第一季,國人對外證券投資金額達一百一十一億八千萬美元,合台幣近三千七百億元。
只要稍微留意身邊親戚朋友,就會發現:原來大家都有投資海外基金;而且,長期投資下來,報酬率都高於台幣定存。
投資海外基金並非穩賺不賠,但過去五年,台股表現欠佳,全球股市卻漲翻漲,除美股創新高外,亞洲的韓國、新加坡、香港及大陸等股市,也紛紛改寫新高紀
錄,匯率更是台幣一枝獨弱,最近,連泰銖匯率最近都超過台幣,投資人就憑這點很難「愛台灣」。數字會說話,讓資金外流顯得天經地義。
標籤: 剪報(財經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