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論」不是「爭鬥」,學術討論不歡迎好勇鬥狠之徒。
“學術討論不歡迎好勇鬥狠之徒”,您這就是好勇爭鬥之徒的表現,我個人既沒有偏袒繁體字也沒有偏袒簡體字,我是希望每個人可以客觀看待,這樣對繁體字的
發展是有好處的。
至於您為何會和我爭鬥,是因為您“偏袒了繁體字”。
呃,貌似您這句話並非針對我,看錯,不好意思。
On 6月29日, 下午2时20分, 北至四水 <gmr...@gmail.com> wrote:
On 6月29日, 下午2时20分, 北至四水 <gmr...@gmail.com> wrote:
中国学术界想要真正发展起来,就必须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就必须做到海纳百川,兼容并包,要不永远都不出不了本土的一流人才。
繁體字固然比簡體字更規範,更有古典氣息,但是關鍵的問題其實不在於文字本身,文字是文化的載體,即使真的廢簡復繁,如果人的文化素養沒有提高,并不能
改變什麼,相反,文化素養提高了,即使不使用繁體字,中華文明一樣可以發揚光大。
很高興能看到你說「廢除簡體是學術討論,應尊崇學術自由原則」,我從來都不認為「存在即合理」,倘若放在三年前,我可能也會支持廢簡復正吧,只是現在世
界觀和價值觀更加穩定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現在你讓我回想起了當時的情形,想想繁體字還是非常有意思的。
On 6月26日, 下午10时33分, Chia-Pao Kuo <byvoid....@gmail.com> wrote:
> 按一下http://groups.google.com.hk/group/aschinese/web/%E3%80%8C%E7%B9%81%E9...
> ;如果這個方法無效,請將其複製並貼到您瀏覽器的網址列。
也許是因為我的環境學各種外語的人太多了,方言又千變萬化,又可以接觸到來自全國各地不同地區的人,平時日常生活中接觸到1/3到1/2都是非上海地區
的人,以至於人們對於學習語言都習以為常了,對於各地口音都比較容易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