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曰:
> >> > 關於開會時的書面資料, 我稍晚再補給你。
> >> > 先寫兩篇打底的文章, 其中一篇寫好了:
> >> > http://blog.ofset.org/ckhung/index.php?post/10ac
> >> > (商業炒作之前的) 雲端簡史 -- SaaS 篇
偉曰: (加上貴回應)
> > ----- "peng_wei_yuan" <yua...@msa.hinet.net> wrote:
> >> 洪教授您好
> >>
> >> 看完您的文章,我有以下感想:
> >>
> 之所以強調「雲端」,不僅是「網際網路服務」,而是具有「可擴充性」及「服務不中斷」。例如病友使用網路溝通版與看護溝通症狀,不會因為硬碟壞了,導致服務中斷,也不會因使用不同瀏覽器而無法即時使用。
> >
> > 呵呵, 雲端的這些好處我都同意啊。 只是某大公司想趁這機會推銷他們的專利雲端介面,
> > 我寫這篇要提醒大家: 雲端可以用簡單的方法實現。
> >
> >>
> >> 當然現在大部分病友皆使用windows,確實要達到{便宜}的目標,有其困難度。
> > 不同意。 用戶完全不需要在意雲端跑的是 windows 或 linux。
> > 就像瀏覽網站一樣, 用戶不需要因為網站採用 linux, 就放棄 windows。
> >
> > 另外昨晚失眠很認真地在想一個問題: 如果我是漸凍人, 我會最想要如何用科技幫助自己?
> > 我想請教鵬偉兄這個概念對不對?
> > 「隨時有人在線上關注我的狀況; 若我求救, 隨時有人會打電話給我正在上班的家人;
> > 家人立即可以看到我的狀況。」
> > 我想說的是: plurk 或 twitter 加上病友自助控制開關與攝影角度的一部 webcam,
> > 是否更能簡單地滿足最重要的七八成需求?
> >
偉曰:
----- "peng_wei_yuan" <yua...@msa.hinet.net> wrote:
> 洪教授您好
>
> 是的,不過這概念也不完全正確,如考慮實際【人性】,可行性可能更高,我說明如下:
>
> l
> 如隨時隨地讓家人可監控關注,長時間下來,不管是誰都會瘋掉,因病患所經歷過的,親人100%也必須陪同度過。系統設計應著重在使病患與家屬【安心】上,例如突發緊急SOS標準流程,而不再全程監控關注。﹙舉例來說,SOS流程:
>
> 送忠孝醫院---當病人終端設備發出緊急呼救時,會透過照護網主機,程式自動Feedback訊息給家人手機簡訊﹙可設定3組號碼,
> SMS+GIS內容包括最近救護車電話及醫院緊急電話,家人必須主動
> 連絡院方﹚,同步傳訊息及圖片﹙如家屬有手機拍照的話﹚給忠孝祈祥病房主機﹙社工可輔助確認情況﹚,以便通知準備急診的醫療處置需求。
>
> 1.可以有緊急求救,如呼叫119的功能連結
>
> 2.嘗試以第二線的醫療顧問模式提供諮詢服務
>
> 3.可作為醫療服務的連結,轉介的窗口 ﹚
>
> l
> 現在與病患相處最密切的是看護與﹙有病友如是說,你想活的久,就得好好與你的看護溝通﹚,當然現在幾乎是外籍看護,所以系統設計必須考慮實際【人性】,如何有效使用網路溝通工具。
>
> 我想系統設計應考慮實際【人性】,可行性可能更高。
>
> Best regards,
>
>
>
> Peng-Wei
>
>
>
了解。 謝謝鵬偉兄詳細解釋。 當然, 家屬是被軟體/簡訊/電話通知, 而不是24小時監控關注。
我提 plurk/twitter 的意思, 正是希望噗友們在很自然的狀況下,
雖然沒有 「義務在身」 的壓力, 卻達到等同 「不定時輪流關注」 的效果。
當然, 這有兩個前提:
1. 病友本身的經營努力 (我近年學習 「注意力經濟」 有一些心得與建議)
2. 病友所遭遇突發狀況, 還允許發噗 (或者按一個緊急求救鈕替代發噗)
或者, 外籍看護已經扮演夠重要的角色, 以至於 「噗友不定時輪流關注」
一事所提供的邊際效應很有限, 並不值得刻意經營? 再問得更精確一點:
鵬偉兄的意思是說: 比方有一個緊急選單, 上面列了五至十條請求,
中文與越南文並列? 如果是半夜, 看護在睡覺之類的, 就用聲音輸出?
忽然想到: 考量鵬偉兄的狀況, 也許我們在正式會議之前, 在 list 上多討論一點, 會很有幫助。
--
雲端技術真的需要花您大錢嗎? 請搜尋 「消費者 雲端」
http://people.ofset.org/~ckhung/
Chao-Kuei Hung 洪朝貴
是的,用聲音輸出,會很有幫助。
另外,我建議參訪祈翔病房﹙主要瞭解目前病友(電腦)溝通的使用方式﹚,時間提前至主席致詞後,即刻展開,理由如下:
1. 瞭解目前病友(電腦)溝通的使用方式是重要單元,避免開會時間延宕至接近中午時分,剛好碰到病友要休息。
2. 因有初步認識,開會流程較流暢。
Best regards,
Peng-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