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郵報》明鏡新聞網

105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明鏡新聞網

unread,
Jul 5, 2013, 11:01:59 PM7/5/13
to wy...@live.com.au

《明鏡郵報》明鏡新聞網


《習近平的真面目》

Posted: 05 Jul 2013 03:15 PM PDT

內容提要:
習近平的自信,是他自認為找到了“中國夢”這個執政的阿基米德支點。這個執政基點由“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12個字,構成一個三角結構,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也就是說,以國家主義、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為思想內容,組合成了習近平主義。

習近平還將他的“中國夢”作為“普世價值”輸送到美國。201367日下午,習近平在與奧巴馬的會晤中說:他的“中國夢”—— “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與美國夢 和各國人民的美好的夢想是相通的。”在中共歷史上,毛澤東的世界革命理論最多是在亞非拉這些世界邊沿地帶兜售,習近平之前的中共領袖在意識形態上從來對歐 美都取“韜光養晦”之守勢,能對美國發起意識形態攻勢,搞面對面的軟實力較量,習近平是中共第一人。

 對此,本書中的作者有不同的評論。贊成者說:自毛、鄧以後,習近平是唯一對“中國道路”真正具有自信的國家領導者,與鄧小平一樣,他的思想根基也是“實用主義+民族主義”,但其最終產品卻與鄧小平不同,習近平是徹底的國家主義者。

本書另一位作者卻指出:哈維爾說,極權制度是一個充滿假象的世界,習近平的營造的人民幸福也是一個假象滿天的世界。在一個沒有憲政制度保障的國家,人民幸福只是一個繽紛的肥皂泡。


《習近平的真面目》(電子版)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習近平出手 「京津冀經濟圈」成了

Posted: 05 Jul 2013 01:43 PM PDT

討論長達卅年之久,卻因北京、天津與河北三地各自經濟利益考量,未能成型的「京津冀經濟圈」概念,出現新突破。目前,京津冀三地已完成各自規畫,而讓三方盡棄前嫌的幕後推手則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

北京、天津與河北三地長期是「雞蛋」關係,兩直轄市北京與天津常被譽「蛋黃」,身為「蛋清」的河北則極力想打破「雙黃蛋」想像,與京津共同打造京津冀一體化「蛋糕」;然自二○○三年簽署「廊坊共識」後,京津冀一體化仍在行政體制內打轉,未有真正推進。

京 津冀一體化是早在一九八二年就有類以討論,一九九六年首次提出「京津冀經濟圈」概念。經濟圈難成型,問題在行政本位作祟。北京因政治經濟條件雄厚,視河北 為後花園與護城河(供水);以先前傳出將鄰近北京的河北縣市劃入北京生活圈後,這幾個縣市的房地產立即上漲,導致北京擬疏散緩解城市住房壓力的構想失效。

天津本自行一格,其支持京津冀經濟圈的背後,是希望北京將高新技術產業挪移至天津;而包圍京津兩直轄市的河北省,現因省內也有高新產業,已不滿足原民生供應地的菜籃子定位。

京津冀三地均因經濟成長的政績考量,在經濟圈合作上難以退讓,而耗時十多年,被稱為「最難編制的區域規畫」,最近則出現峰迴路轉局面。

轉圜關鍵據傳有二,去年底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將新型城鎮化列為重要工作內容,而城市群問題是新型城鎮化試圖破解的核心命題之一;正因中央已定調,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率四大班子「屈尊」赴天津,簽署破天荒第一個京津合作協定。

今年五月簽署的津冀合作協定、京冀合作協定,也都是地位更高的天津、北京黨政代表團前往河北簽署;而「屈尊」背後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五月中旬在天津考察時,不僅對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寄予厚望,更指出要積極推進京津冀區域合作。

京津冀三省市現達成基礎共識,再來是等大陸國務院的「京津冀經濟圈」編制推出,新一輪京津冀區域格局重塑工程開始後,對大陸北方經濟發展格局,將具重大影響。

WJ

紀英男:我非二奶反腐 只為討說法

Posted: 05 Jul 2013 01:40 PM PDT

 
【文匯網訊】女主播公開舉報副司長一事正愈演愈烈,作為前中國旅遊與經濟電視台的主持人,紀英男深諳傳播之道,她隔三岔五地在微博上發一些視頻或錄音,使得此事保持著持續的熱度。不過,網上評論毀譽參半。 

據北京晚報報道,她為何要採用在外人看來雙方都身敗名裂的方式,也要舉報國家檔案局原副司長范悅?如今她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的,今後有何打算,她對整個事件有何反思?帶著這些疑問,本報記者前天下午採訪了紀英男。 

談相識:范悅為她花錢出手大方 

如果走在大街上,行人很難認出戴著一副墨鏡的紀英男,就是照片和視頻在網上滿天飛的女主播。但是,在咖啡館裡,摘下墨鏡的紀英男並不避諱會被他人認出,說到激動處,她很大聲。 

記者:第一次見到范悅,你對他的印象是怎樣的? 

紀:怎麼說呢,如果考試的話,他的各門課目雖然談不上多優秀,但都挺好,也是正人君子一個,所以難以置信他怎麼一夜之間變了一個人。 

記者:交往之初,他跟你說了自己的家庭嗎? 

紀:說了。他說很早就離婚了,還說他沒有孩子。如果他當時說自己沒離婚而且有孩子,我是不會跟他交往的。他就是用感情受到傷害、心裡有陰影、需要關懷等理由來接近我,說要和我舉案齊眉、白頭到老,但現在看來都是假的。現在我才知道,他其實一直沒離婚,孩子都17歲了。 

記者:你說范悅第一次給你買衣服就花了6萬多元,那物質因素在你決定和范悅交往的過程中起到什麼作用呢? 

紀:當時他出手這麼大方,我就覺得他在乎我。他不光給我買東西,而且也給我姐姐和我朋友買東西,出手很大方。我 和他好,多多少少和物質付出也有關係。對女孩子來說,如果一個男人只是用嘴皮子說喜歡你,你會信嗎?他對我朋友好,也是一種手段。這幫朋友也會為他說話, 而且他也不在乎花這麼多錢。 

談交往:發票面值不能低於1000 

在公開舉報中,官員是否有可能涉及經濟犯罪的問題,總是引人關注的。而范悅在紀英男身上花了多少錢,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在採訪中,紀英男也披露了兩人共同生活中的一些細節。
記者:共同生活中,范悅一共花了有多少錢? 

紀:他自己算的有上千萬。當時我問他,為什麼你說要結婚要買房,結果兩年了還沒買房?擱誰不生氣啊?他天天帶我 看傢俱去,就給我一種要買房買新傢俱準備搬家的感覺,我們家阿姨都準備了好多紙箱子準備搬家用。我問為什麼買房子這麼費勁?我也說過如果壓力大,就先付個 首付,他都不同意,他說就全款,分兩次打進去。他說咱們算算,自從咱們在一起花了多少錢,都上千萬了,房子還捨不得買? 

記者:作為一個公務員,范悅的錢是從哪兒來的,你是否產生過懷疑? 

紀:也有過懷疑。他的商人朋友很多,他說和朋友一起做生意。我有他6個電話號碼,他和商人朋友、和我聯繫的號碼經常換,都不是他本人的,都是用別人的身份證辦的,用一段時間就換。談事的時候也帶我去過,但我都沒聽,我就像一小孩,他們說什麼我都不參與。 

記者:既然你舉報他,那有沒有他在經濟方面的直接證據? 

紀:沒有,開的發票他都拿走了。我買東西的店的老闆和我的朋友、我家的阿姨都知道發票的抬頭,1000元以下的 發票他都不要。我和朋友一起吃飯開過200多塊錢的發票,他說以後這樣的發票不要給我,買什麼他都說沒幾個錢。他做的一些事我知道,只是沒直接證據。但是 他花錢就是證據,他哪來的這麼多錢?別的官員戴塊價值高的表都被查了,范悅花這麼多錢為什麼不查?
談感情:覺得被騙現在很後悔 

在採訪過程中,紀英男會時不時地把手機打開,讓記者看她和范悅的短信內容。她說四年來的短信她都沒刪,想留著以 後回憶或者給孩子看。紀英男會不時地回憶起和范悅舉行廚藝大比拚的快樂時光。她還從咖啡館的塗鴉本裡,把幾張寫得滿滿的紙給撕下來。她說,如果范悅心裡還 有她,就會到這個咖啡館裡,看了塗鴉本裡她的留言,就會找她和好。可惜的是,這個「暗號」白留了。而紙上的內容,她拒絕讓記者看,因為她覺得挺丟人的。用 紀英男的話來說,那麼深的感情,怎麼會說沒就沒呢? 

記者:這幾年對范悅有依賴嗎? 

紀:剛來北京時,我希望自己能夠工作得越來越好,然後幹勁十足,想做一番事業,給父母爭光。結果范悅把我工作騙 沒了,讓我待在家裡,也不讓我見人,之前我是很獨立的人,後來卻完全依賴他。他把我的青春騙沒了,感情騙沒了,但我付出的是真的,收不回來了。我進也不 對,退也不對,怎麼也不對,他早就知道是假的,為什麼不留有餘地,不給我一個機會讓我轉身呢?他為什麼要讓我身邊所有人都知道他向我求婚後,卻給了我殘酷 的真相呢? 

記者:向你求婚的時候,你知道他的家庭狀況嗎? 

紀:這四年來,他見過我的家人,卻從沒帶我見過他父母,其實他父母就住在北京,卻騙我說在貴陽。2011年他公開向我求婚前,還對我媽說:「阿姨我都這麼大歲數了,不可能開玩笑,我就是要娶男男,這一輩子能遇上她是我的福分,沒有人拿自己的福分開玩笑。」 

我現在特別後悔,他要是告訴我他有孩子,我絕對不會和他好。 

記者:就算你被他的謊言所蒙蔽,但你的家人、朋友難道沒有察覺出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紀:沒有,他天天跟我生活在一起,就像正常的夫妻一樣。我的父母、親戚都知道我們的事情,而且都等著參加我們倆的婚禮。我去見我的朋友,他也會跟著一起,他對我的朋友也非常的好。我朋友給我們的請柬上,都寫的是范悅夫婦。 

記者:一起生活的時候,你是不是對未來也有打算? 

紀:他騙我這四年是一個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四年。我原來對我的人生是這樣設計的:25歲時有一個孩子,有個不錯 的工作,然後30歲以後可以安心相夫教子,一家人其樂融融。他天天在許諾,5年內要在郊區買個別墅,在城裡買兩個公寓,一套自己住,另一套給父母住。我們 連孩子的名字都起好了,叫范子謙,寓意謙謙君子。但現在,我莫名其妙就成了二奶了,他以為我會接受現實,他毀了我的一生。他的婚姻是婚姻,我的幸福就如草 芥嗎?就因為我是平民沒背景沒權力嗎? 

記者:有沒有反思過,是不是你也給了他太多的壓力?比如說視頻中你逼他買房子的事兒。 

紀:我沒給他過大的壓力,都是他自己說的。他說的可大了,還要給我買800萬的車,我說咱倆還租房子住呢,買那 麼貴的車幹嗎呢?那輛卡宴只是交了30萬的定金,但尾款沒付,車還沒提。朋友問我怎麼那麼傻,為什麼不等著把卡宴拿到手再揭穿他。我不圖他那個,我不要。 就是現在這輛奧迪,如果紀委調查後說是他非法獲利買的,我可以馬上把車交給紀委。 

記者:范悅的妻子和你談過嗎? 

紀:談過,她說你能忍你就熬著,不能離婚是她的底線。范悅從沒起訴過離婚,他要是離婚了,就得和我結婚。他以為我會默認,以為我會接受現實當他的小老婆。太生氣了,他還有個孩子,還想讓他孩子叫我阿姨。 

談舉報:互鬥都用《三國》之計 

《三國演義》這本書,紀英南今年看了三遍。古代名著中的計策,成為她與范悅鬥爭的策略。她說自己要以彼之道,還彼之身。 

記者:現在很流行二奶反腐,你覺得自己的行為也是反腐嗎? 

紀:我不是想反腐,我沒那麼高尚。我只是想為自己受騙討個說法。 

記者:什麼樣的說法?是經濟上補償還是情感上的? 

紀:如果我要經濟補償,這件事早就解決了。我就是爭一口氣。我沒錯,他不能往我身上潑尿盆子,對我朋友和我家人說我和什麼上百個男人睡過。怎麼能這樣對我? 

記者:在向范悅的上級舉報兩個月後,怎麼會想到在網上公開舉報? 

紀:范悅已經把我騙得特別聰明,他從小看三國長大的,他跟我說他在十四歲之前就看三國,看了三遍才明白。我也看了三遍三國,知道他把那些東西全用我身上了,我也變聰明了。 
 
記者:你們都用到了三國裡的哪些計策呢? 

紀:他有婚姻的事被揭穿後,就騙我說紀委調查他,這就是大司馬曹真打了敗仗,回到魏國覆命時,讓他兒子曹爽對付 皇帝所說的說辭嘛。我現在用的計策,就是諸葛亮在劉備去建康前,給趙子龍三個錦囊,其中第一條就是昭告天下,劉皇叔要跟孫權的妹妹結婚,這樣才能保住劉備 的性命。所以我也在網上公開范悅的事,我只能以彼之道還治彼身。 

事件概述 

紀英男,女,前中國經濟與旅遊電視台節目主持人。1987年6月出生,畢業於吉林藝術學院城市藝術學院。2009年到中國傳媒大學進修。2013年6月,其在微博中曝光被國家檔案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范悅誘騙「包養」四年,引發大家關注。 

2013年6月17日,紀英男原供職單位中國旅遊與經濟電視台發佈聲明:「本台聲明:紀英男(女),已於2012年9月離開本台,從那時起已不屬於我台(中國旅遊與經濟電視台)員工,她的任何活動不代表本台形象。特此聲明。」 

6月19日,國家檔案局官網登出「國家檔案局機關紀委負責人談范悅有關情況」一文,文中稱「范悅原在我局工作, 任政策法規研究司副司長,2013年6月初因作風問題被免職。2013年4月下旬,紀英男口頭向我們反映范悅未與妻子離婚便與其同居。經瞭解核實得知,范 悅與紀英男相識並同居。我們認為,范悅的做法是完全錯誤,違反了公務員基本道德和社會公德,應嚴肅處理。我局依據事實和有關法規,6月6日免除其副司長職 務,同意其辭去公職」。此外,該文還表示,我們注意到,2013年6月14日,網上披露范悅花巨款包養紀英男,現正進行調查。如發現范的資金來源涉及違法 違紀問題,我們將依法依紀作出處理。 

談現狀:沒人調查,想打持久戰 

在採訪過程中,紀英男好幾次趴在桌子上哭了起來。她以為自己忘掉了那段感情,再也不會為此流淚,其實看到以前的照片和視頻,她仍會傷心。如今,紀英男最擔心的是此事不了了之,無人過問。 

記者:舉報之後的進展如何? 

紀:沒進展。我的手機24小時開機,但沒人找我調查,都是我主動找檔案局和中辦。我在網上公開舉報後,檔案局說把范悅免職了,但是不管是黨的紀律處分還是行政處分,免職根本不算處分。 

記者:網上給你的負面評價很多,想過要面對這麼大的輿論壓力嗎? 

紀:有。我自己就是做媒體的,很清楚。對於這些評價,我不在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沒騙人,沒撒謊,沒有什麼可丟人的。 

記者:你關閉了微博評論,是不是壓力過大? 

紀:不少人通過微博上的一些朋友找到我,說要幫我。但我覺得特別不靠譜,他們幾句話就露出破綻了,說是他們幫我 聯繫到了范悅,約我出來見面。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我都聯繫不到范悅,他們怎麼聯繫得上。還有些水軍在微博上罵我、指責我,引導輿論導向。這些人專門註冊 一個賬號,就為了來罵我,微博所有的內容都跟我有關,而且還不斷刷屏。 

記者:下一步準備怎麼辦? 

紀:這是一場持久戰。我現在什麼都沒有了,為了他沒有了工作,在社會上沒有存在感。我覺得自己活得一點意義都沒有,那我現在就該為自己活,為自己爭這口氣。我想范悅先起訴我,他說過要起訴我,我希望他能說到做到一回。 

最新進展:檔案局稱仍在調查之中 

記者昨天撥打國家檔案局值班室的電話,希望就範悅一事採訪檔案局相關領導。值班人員詳細記錄了記者的單位、姓名、聯繫方式後,告訴記者范悅一事仍在調查中,截至目前,檔案局對范悅一事的表態仍以6月19日的內容為主,暫時不就此事接受媒體的採訪。 

截至目前,見諸媒體的多為紀英男舉報范悅的內容,鮮有范悅的表態。事情真相是否如紀英男所說?記者希望能採訪到 范悅本人。紀英男向記者提供了她所知道的范悅的聯繫方式。記者撥打這些手機號碼,有的已經停機,有的則處於關機狀態。記者向范悅發送短信,希望能就此事採 訪他,但截止發稿時,一直未等到范悅的回音。由於缺乏范悅的其它聯繫方式,記者也希望他看到報道後,能和記者聯繫,談一談他的說法。 

談未來:我再也不想被人騙了 

紀英男喜歡用科目和打分來對事物作出評價。在採訪中,她不止一次的提到科目、成績等內容。而對於自己,她表示: 「我在我最擅長的科目上打了零分。我用心地去投入感情,去經營我的生活,我比任何一個女人都用心,結果我得到了零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我對這段感情傾 注了全部心血,他為什麼這樣對我?」 

記者:想過放下過去,重新開始一段生活嗎? 

紀:這種恥辱是一輩子的,我再不想被人騙了,所以我不會接受任何人再走進我的世界。我從小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 這10多年我吃了多少苦,歷盡多少艱辛,全都讓他毀了。我沒有求過我父母,包括我的生活費都是我自己賺的,我沒有給我父母添過麻煩,我比任何人都要強。他 有這麼好的工作,他妻子也有個好工作,他倆還有個孩子。他有家庭有房子有權力有社會地位,為什麼不珍惜呢?為什麼要跑到我的生活中來毀了我? 

記者:會去再找一份工作嗎? 

紀:人一輩子最重要的兩件事,工作和婚姻,我都沒了。我現在怎麼重新找工作?我的心態怎麼去找工作?前幾年就業是什麼形勢,現在是什麼形勢?如果他不騙我,讓我好好上班的話,我能發展到什麼程度?現在我多大了,我再去和90後的小孩搶飯碗嗎?范悅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嗎? 

記者:對過去四年的經歷,你有沒有過反思,或者說有沒有什麼教訓? 

紀:有啊,我特後悔,我的生活讓他毀了!我要告誡那些欺騙感情、玩弄婚姻的男人,也告誡那些識人不明的女人,不要騙人和被人騙。我們倆的前途都被他的荒唐毀掉了,但他的前途是假毀掉了,我的前途是真毀了,我的人格也毀掉了,什麼都毀掉了。 

採訪後記 

採訪「二奶反腐」的當事人,是記者今年以來醞釀已久的想法。 

中國人民大學的報告《官員形象危機2012報告》披露,在被查處的貪官中,95%都有情婦,腐敗的領導幹部中60%以上與「包二奶」有關。 

而今年以來,栽在女人手裡的官員格外多。重慶雷政富12秒雷厲風行的視頻傳遍大江南北,部級幹部劉鐵男的情婦提供了重磅炸彈,紀英男公開舉報原中辦官員范悅,以至於民間調侃,二奶翻臉才是反腐利器。 

但是,在每一起二奶反腐事件中,導致官員落馬者總處於大眾視線之外。她們是誰,她們為何要舉報「老公」,她們提供了哪些材料,她們的真實想法是什麼?大眾總想瞭解得更多。 

直到紀英男的出現,這個採訪目的才得以實現。紀英男屬於孤注一擲,她不忌諱自己的姓名、照片和視頻暴露在公眾視線中,甚至主動往微博上傳視頻與照片。 

對於紀英男,網上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評論。一種認為她當初就是看中了范悅的權勢地位和金錢,只是後來連房子都沒弄到手,這才翻臉成仇;另一種認為范悅確實欺騙了她。此次採訪的主角是紀英男,呈現的也是她的單方說法,其中是是非非,讀者大可以根據自己的人生閱歷作出判斷。 

紀英男舉報范悅一事,目前看來陷入僵局。她不停尋找有關部門,試圖推進對范悅的調查;范悅則和他曾供職的部門一 樣,並不願意給大眾提供更多的信息;而誰來調查范悅是否違紀甚至違法,更沒個說法。都沒人聯繫舉報人紀英男,怎麼會真的有人調查呢?一個「拖」字訣,用的 甚是嫻熟。 

雖然有專家稱,反腐不能靠二奶,但二奶掀翻一個又一個高官的現實也告訴我們,她們是反腐的重磅武器。希望二奶反腐這一今年的風行大戲,不要至紀英男而終。

賈慶林秘書任全國政協紀檢組組長

Posted: 05 Jul 2013 01:29 PM PDT

【文匯網訊】3日下午,全國政協機關召開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全國政協機關黨組副書記、紀檢組組長、副秘書長仝廣成主持會議。 

據《人民政協報》報道,公開資料顯示,仝廣成此前任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同志辦公室主任、秘書、全國政協機關黨組成員。 

仝廣成簡歷: 

仝廣成,男,漢族,1953年8月生,江西奉新人。中共黨員。任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同志辦公室主任、秘書、全國 政協機關黨組成員。2006年3月任第十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機關黨組成員、全國政協主席辦公室主任。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機關黨 組成員、全國政協主席辦公室主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2013年3月當選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常務委員。

隔18年 陸恢復國債期貨交易

Posted: 05 Jul 2013 01:26 PM PDT

(中央社台北5日電)中國大陸18年來將首度恢復國債期貨交易,提供投資人避險工具並協助提振固定收益市場。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今天表示,大陸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已核准國債期貨交易計畫。根據證監會張貼在官網的兩項聲明,證監會同意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開始交易國債期貨。證監會表示,需要約兩個月的時間準備。

在此同時,大陸政府努力要企業降低向銀行貸款的依賴度,及藉由發行債券分散信用風險。大陸正透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計畫,開放規模達3.7兆美元的債市給外資。

「中國證券報」3日報導,最快可能9月就會展開國債期貨交易。

根據大陸最大債券結算機構─中國債券,去年共發行1.6兆元人民幣(2610億美元)的國債,1997年國債發行規模則為530億元人民幣。到期天數從91天到50年不等。

大陸第2大上市券商子公司海通期貨去年11月表示,重新推出國債期貨可能有助於提高現貨債市交易量20%到30%。

大陸1992年開始交易國債期貨,後來爆發時任上海萬國證券總裁管金生被控操控債市的醜聞,1995年停止交易期貨。管金生之後以1992到1994年間收賄和挪用公款的罪名,被判處17年牢刑。

錢荒暫解 陸承諾強化金融支持

Posted: 05 Jul 2013 01:24 PM PDT

(中央社台北5日電)以總理李克強為首的中國大陸國務院承諾,在上月爆發錢荒使銀行同業拆款利率飆創新高後,國務院承諾將加強金融支持經濟的有效性。

大陸國務院今天在北京發出的7頁聲明中指出,資金配置不當正阻礙經濟結構調整,金融業必須在協助轉型上發揮更理想的作用。國務院表示,將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立場,同時合理保持貨幣與信貸供給。

在上月大陸貨幣市場動盪震撼全球股市後,這個全球第2大經濟體的決策當局正試圖讓投資人安心。這波因政府打擊過多短期和投機性放款而燃起的錢荒,恐怕會使經濟成長趨緩惡化,讓大陸政府面臨1998年以來首度擴張未達標的風險。

香港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中國高級經濟學家丁爽表示:「這顯示以李克強為首的國務院正敦促部會,落實他們早就決定的政策—善用現有信貸資源。在此同時,這顯示政府至今仍沒有要提高整體信貸的意思。」

國務院指出,大陸經濟成長穩定,但結構性問題仍「突出」。這份聲明是在討論這份文件的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官員在北京簡報前發布。

大陸國務院重申,必須加強對小微企業、農業相關企業、資訊科技和環保等成長性產業以及產業升級的金融支持。

國務院提到,銀行業應準備沖銷產能落後企業的呆帳,協助他們壓產退市。與此同時,國務院指出,金融機構應當「積極支持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

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今天在簡報上表示,大陸銀行業仍可以貸款給有產能過剩問題產業的業者。他以武鋼股份為例指出,由於其冷軋鋼產品具競爭力,這種公司就應予以支持。

在訂單銳減後,大陸非國有最大造船廠中國熔盛重工今天宣布正向政府尋求財務資助。熔盛重工發出上半年虧損警訊,並表示正「逐步」減產,在港掛牌股價隨後慘跌16%。

熔盛重工的問題恰巧凸顯大陸經濟成長所面臨的威脅。根據彭博社調查預估中值,大陸第2季經濟成長年增率可能從首季的7.7%放慢至7.5%。這份數據訂15日出爐。

埃兄弟會籲支持者 勿對抗軍方

Posted: 05 Jul 2013 01:22 PM PDT

(中央社開羅5日綜合外電報導)埃及穆斯林兄弟會領導人法米(Ahmed Fahmy)今天籲請支持民眾,不要與軍方對抗。

法米透過國營媒體發表聲明說:「埃及軍隊是絕不容跨越的1道紅線。」不久之前,支持前總統穆希的民眾在共和衛隊總部外抗議時,有3人遭到射殺。

穆斯林兄弟會並否認,這個組織的最高領袖巴迪(Mohamed Badie)已被捕。巴迪今天在開羅1項回教激進派支持者的集會中現身。

已故教宗保羅二世被封聖

Posted: 05 Jul 2013 01:20 PM PDT

美國之音
教宗约翰•保罗二世1995年在纽约中央公园

梵蒂岡說,已故教宗約翰·保羅二世將被冊封為羅馬天主教聖人。

天主教會官方星期五宣布,教宗方濟已經批將8年前離世的波蘭裔教宗保羅聖人身份。教宗還決定冊封教宗約翰二十三世為聖人,他在羅馬天主教會五年重組時期擔任教宗,直至1963年逝世。

教宗保羅二世在其擔任教宗的27年任內享有極高的聲望。梵蒂岡的一份聲明說,“他對年輕人的愛推動他創立了世界青年節。”他還因鼓勵與包括猶太教在內的其他宗教代表對話而備受稱贊。

教宗保羅二世的繼承人是德國裔教宗本篤,他今年早些時候辭職。繼任教宗方濟曾擔任阿根廷紅衣主教。這三位教宗改變了數百年來羅馬天主教教宗均為意大利人的歷史。

梵蒂岡贊揚已故教宗約翰二十三世為“和藹”、“溫柔、富於進取和勇敢精神。”二戰期間,約翰二十三世幫助把戰俘的消息傳遞給他們的家人。

梵蒂岡沒有透露封聖典禮的時間。不過有報道說,典禮或在年底前舉行。

圖圖大主教呼吁曼德拉家人停止紛爭

Posted: 05 Jul 2013 01:16 PM PDT

美國之音


華盛頓 — 南非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圖圖大主教呼吁前南非總統曼德拉的家人化解分歧,他們之間的法律紛爭給曼德拉每況愈下的健康狀況蒙上了陰影。

在圖圖大主教星期四發表聲明之際,住在南非一家醫院的曼德拉病情仍然危重。圖圖在聲明中說,曼德拉家人的做法幾乎像是對曼德拉的臉上吐口水。

這位反種族隔離英雄的家人為重新安葬曼德拉3個孩子遺骨一事爭得不可開交。曼德拉的長孫將這3人的遺骨移出家族墓地,葬在25公裡以外的地方。

曼德拉的十幾位家人從一家法院得到歸還這3人遺骨的判決,隨後一位法官本星期命令將遺骨歸葬原來的墓地。

南非官員星期四早些時候說,曼德拉的病情“危重但穩定”。從上個月以來,曼德拉一直住在比勒陀利亞的一家醫院。

清華管理學院錄取的博士生都是“牛人”

Posted: 05 Jul 2013 01:16 PM PDT

《外參》特約記者 


  值得注意,在2007年底習近平帶到北京後,鍾紹軍又開始“攻讀”清華學的博士研究生。衆所周知,習近平也在清華大學讀過在職研究生,並獲博士學位。

  不同的是,習近平讀的是“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在職研究生班”,最後獲法學博士學位,而鍾紹軍讀的是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這就是“牛人”集散地——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清華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公開的“2008年博士研究生擬錄取名單公示”透露:2008年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擬錄取名單(名單附後)現已確定,現予以公示,公示時間為2008618日—2008625日。公示期內,如對擬錄取名單有異議,請以書面形式,具名向清華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映。

  該“公示”顯示,這一年讀公共管理學院共有18人,名單是:星欣、唐恬、范世煒、焦亦民、范必、黃艷、藥寧、胡海峰、李良、楊振斌、鍾紹軍、李延凱、東賓、李海明、王廣慶、龔夢潔、王林、蔣建平。

  看到上述名單後,有網友驚呼:清華博士研究生錄取的可都是“牛人”啊!

  仔細研究一下,讀清華公共管理學院2008年博士研究生的18,不但有習王儲的大秘鍾紹軍,還有胡錦濤的大公子、浙江清華長角研究院黨委書記胡海峰。范必是國務院研究室副司長,焦亦民是烏魯木齊市委副書記,李春良是北京市廣電局局長,蔣建平是四川閬中市委書記,楊振斌曾任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現在是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副部長級)。

  “這些博士生不但個個都有背景,而且是‘60後’、‘70後’,還有像藥寧和龔夢潔這樣的早就名聲在外的‘80後’優秀畢業生。”知情人士對《外參》感慨說,“習總大秘讀的可是清華博士精英班呀。”


  第一次陪習近平出訪國引轟動

  2002年底,習近平昇任浙江省委書記後,擔任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的鍾紹軍就被習近平看中了。到了2004年底,鍾紹軍被調到浙江省委辦公廳擔任副主任,從此,開始了將近十年擔任習近平的大秘生涯。

  習近平在浙江主政五年時間,無論是外出開會,還是到下邊調研考察,鍾紹軍都會像影子一樣相伴相隨。只要檢索一下習近平在浙江省任職期間的新聞報導,幾乎都能看到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或省委辦公廳副主任鍾紹軍的名字。

  
  習近平抵紐約出席僑界歡迎會。

  20065月,規模龐大的“中國浙江週”活動在美國紐約開幕,習近平率領人數衆多的浙江省代團,由東向西“橫掃”美國,掀起一股“浙江熱”。在這個龐大的浙江代表團中,自然少不了習書記的秘書鍾紹軍。據悉,鍾紹軍不但負責習近平的日程安排,而且,還組織撰寫了習在美國的致辭和講話。

  在59日舉行的“浙江週”開幕式上,習近平發表《共享機遇共謀發展》的致辭,談到浙江的六大優勢,即浙江具有市場經濟體制比較完善的優勢、對外開放的區位優勢、良好的產業優勢、明顯的環境優勢、城市和鄉村協調發展的優勢、得天獨厚的人文優勢等。

  習近平強調說:“這些優勢,既為我們自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為深化中美雙方互利合作、共謀發展提供了機遇,搭建了平台,做好了準備。”

  在開幕儀式結束後,舉行了經貿洽談會、融交流與合作圓桌會議、浙江旅遊推介暨洽談會。接著,又舉行了浙江國際人才交流會,還有在洛杉磯的雜技專場演出、攝影圖片展覽和電視展播等一系列活動。

  這是習近平的表現,還有“浙江週”所取得的功,都給美國留下深刻印象。這也是鍾紹軍第一次以秘書身份陪同習近平出訪美國。(《外參》第37期)

中國鬼城場景令人不忍卒睹

Posted: 05 Jul 2013 12:56 PM PDT

事件》編譯  歐

   鬼城問題該怎麼看待,實地走訪“杜魯門國安全計畫”(Truman Security)研究員李安卡(Anka Lee,音譯)給了讀者精確描繪,他於在線雜誌《外交者》(The Diplomat)寫道,某一個夏日午後他來到方製造業名城東莞市,從東莞火車站搭了兩小時的出租車和公車來到世界上最大的購物心之一:華南購物中心,但場景令人不忍卒睹,絕大數店家大門深鎖,電動扶梯規律地運行,上頭卻沒有何人,周圍公寓和辦公樓亦一片空蕩蕩。

   偌大的華南購物中心沉浸在可怕寂靜中。

   東莞是個可以用來解釋中國快速發展造的變化性和複雜性的絕佳城市,它距離香港只有一個半小時火車路程,蔓延的工廠生產世界各地每日所需商品,多年來在工作機會保證下,來自其他農村地區的移民者幾乎淹沒了這座城市;而陶醉於增長率的當地政府,時常兜售土地給投機分子或通過令人狐疑的投資計劃,期待為數眾多的農民工能帶動消費力量。

   然而,華南購物中心恐怕是一失敗例子,出租車上司機曾先生向李安卡解釋:“中國內地的人做事態度不比香港人,並不全心投入。香港迪士尼樂園辦得有聲有色,但華南購物中心大多數的店面閒置著,開發商根本沒有計畫好,現在生意這麼差,他們已經完全放棄了。當初決定把商場設在此處時我們都感到十分驚訝,這裡真的太過遙遠。”

   華南購物中心距離交通樞紐東莞火車站16英里,光是搭公車就得花上兩小時,曾姓司機還告訴李安卡,有些乘客甚至要求他中途掉頭,他們抱怨旅行時間太長,寧可不去。

   到了華南購物中心,李安卡發現足以容納1500個店家的空間只有兩到個小商店開張營業,其中一間是英國品Polo,夏士正在顧店,她對於看到有人來訪異常興奮,很快向李安卡打招呼,中抱著一名嬰兒,“他不是我的小孩,”夏女士親切地說:“我只是幫朋友看顧孩子。”

   李安卡向夏女士詢問何以偌大的商場沉浸在可怕寂靜中,Polo四周幾乎毫無一物,儘管兩部電動扶梯忠實運作著,卻難以看到有人來往,“開發商以失敗作收,”夏女士示:“因為颱風剛走,現在人更少,大廳那兒曾經有比較多的商店,最後也漸漸消失了。”

   當晚李安卡回到位於廣州的酒店時,他為中國向外展現強大經濟實力和內部鬼城現象間的矛盾感到困惑不已,便上網搜尋一些資料,因而發現在他來訪前兩個月,夏女士就曾接受阿布扎比(Abu Dhabi)的記者採訪,那時她也做著同樣的事:照顧朋友小孩以及在店裡玩牌打發時間。


   中國不會步上國後塵

   鬼城看似市泡沫化的表徵,但摩根大通中國投資執行長方方依然信心滿滿,根據鉅亨網報導,方方認為“市場對於最近的房產降溫措施(國五條)應負面,但人們仍相信房產需求堅實,尤其是那些大城市中,預期調控措施帶來的衝擊有限。”

   國五條是2013年國務院出台的五項調控政策措施,要求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除拉薩外的省會城市按照保持房價基本穩定原則,制定並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控制目標,建立健全穩定房價工作的考核問責制度。嚴格執行商品住房限購措施,已實施限購措施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要在限購區域、限購住房類型、購房資格審查等方面,按統一要求完善限購措施。

   美國房市崩潰令不少人憂心忡忡,不過方方卻不擔心中國會步上美國後塵,原因有二,一來中國人對於房產的需求,在不同收入等級中仍強勁,二來取得銀行貸款有其侷限性,“由於可支配收入增加,人們不免希望換大房子住,我們可以持續看到收入、中收入與低收入家庭強勁的房產需求……而且整體來說,當局擔心的房價上漲,其實是因為需求旺盛,與房貸沒有太大關係。”方方補充說:“因此中國房產的槓桿情勢還屬溫和,想買房的話可貸款成數不會太高,這與美國大不相同。


附錄:中國主要城市房產增長率

表一:北京
                    2012                        2013
                  租賃        價值資本        租賃        價值資本
辦公室         19.4%       15.4%            10.9%       8.9%
住宅區         21.1%       26.1%             12.3%       16.7%
商業區          6.5%      5.0%               4.6%       4.6%
工業區          10.7%       12%               9.4        12.5%
註:增長率以YoYYear-on-year percentage)計算,指當期數據較去年同期變動多少。

表二:成都
                        2012                           2013
                  租賃        價值資本        租賃        價值資本
辦公室         -2.0%        3.0%                 6.0%          4.0%
住宅區     ---     ---     ---     ---
商業區           8.0%           3.0%                  5.0%   3.0%
工業區     ---     ---     ---     ---
註:增長率以YoYYear-on-year percentage)計算,指當期數據較去年同期變動多少。

表三:廣州
                        2012                          2013
                          價值資本        租賃        價值資本
辦公室     7.0%            12.0%                 -3.0%        4.0%
住宅區     10.0%           3.0%                  1.0%       1.0%
商業區     1.0%             3.0%                   1.0%     1.0%
工業區     5.0%             8.0%                3.0%       6.0%
註:增長率以YoYYear-on-year percentage)計算,指當期數據較去年同期變動多少。

表四:香港
                        2012                          2013
                  租金        價值資本        租賃        價值資本
辦公室     -3.0%        7.0%                5.0%               9.0%
住宅區     -5.0%        3.0%                 -5.0%        -10.0%
商業區     14.0%       27.0%                 9.0%          11.0%
工業區     6.0%     20.0%                    5.0%      10.0%
註:增長率以YoYYear-on-year percentage)計算,指當期數據較去年同期變動多少。

資料來源:高力國際(Colliers International)《2013亞洲房產預測》(Asia Real Estate 2013 Forecast)。(《大事件》第19期)

子虛烏有的李克強經濟學

Posted: 05 Jul 2013 11:13 AM PDT

晴朗


一周來,中文媒體大量報道一家投資銀行--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的一份報告內容,聲稱他們創造了一個新詞:Likonomics,李克強經濟學。該“經濟學”有三個“支柱”: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 和結構性改革。對此,中國經濟學家和媒體評論員如獲至寶,紛紛闡述,越說越玄:“‘李克強經濟學’必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顯學研究,這毋庸置疑”。“李克 強經濟學類似裡根經濟學、撒切爾夫人經濟學,帶有供給學派的特點,也有公共選擇學派的特點,但又極具中國特色。”“李克強經濟學:砸碎現在的體系”。“從 ‘克強指數’到‘李克強經濟學’,反映李本人的經濟治理和發展思路日漸深化和清晰。”

就連6月上演的銀行“錢荒”和股市暴跌,也與李克強 經濟學掛上了鉤,說是“市場在反作用於李克強經濟學,並以錢荒下的股市砸盤行為與其博弈。” 6月20日是足以載入中國銀行間市場史冊的日子。銀行間隔夜回購利率達到史無前例的30%,7天回購利率達到28%。而這兩項利率近年來都不到3%。“銀 行間互放高利貸”的“錢荒”導致隨後6月24日股市大跌5.3%,25日最低跌去近4%。這分明是一次惡性事件,卻被說成是政府警示銀行等產生了“效 果”,好像是央行的部署,並宣稱:“那個過去隨意開動印鈔機的時代將一去不返。”

各種論斷顯得太迫不急待,為時過早。愣是把一個子虛烏有說得煞有介事,尤其是利用中國人對外國投資銀行的莫名崇拜,吹捧李總理新政,似乎比自己發明創造一個詞來得更有權威性。

不 幸的是,“李克強經濟學”恰恰就是一個出口轉內銷,再被熱炒的詞。它的第一次出現是在3月21日兩會之後,《南方周末》評論員的一篇文章,題目叫:《李克 強經濟學:讓中國經濟重回市場軌道》。本來這只是一個標題黨聳人聽聞以抓人眼球的標題,文中只一句“新總理李克強將選擇什麼樣的經濟哲學?從首次記者會的 問答來看,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李克強經濟學的基調,那就是,讓中國經濟重回市場的軌道。” 可見,所謂經濟學只是說說而已,並非認真。雖然3月15日李克強毫無懸念地“當選”總理,就有媒體強調了他的身份:“李克強成為中國第一位經濟學博士總 理”,然而,畢竟經濟學博士和李克強經濟學不是一回事。

經濟學是一門有傳統、有理論規範的學科。亞當•斯密、凱恩斯、弗裡德曼等等,無一 不是嚴肅的經濟學家。近20多年,經濟學被庸俗化,從裡根經濟學到安倍經濟學,再到李克強經濟學,愈發不成體統。不要以為有了這個說法,就真有一個“李克 強經濟學”了,根本沒有。經濟學需要抽像假設、理論框架,科學邏輯和實踐檢驗。李克強上任百日,既談不上什麼理論框架,也看不到創造出了什麼嶄新概念,除 了說過多年的空洞道理,並無經濟轉型制度變革的實際舉動。巴特萊資本湊過來拍馬屁,為熱衷諂媚之中國人所用。作為總理,重要的不是你創建什麼經濟學,更不 需要你是經濟學家,而是你有沒有魄力,突破阻礙,推動制度變革,從而轉變經濟發展模式。

即使從所謂標識“李克強經濟學”的央行不放水,不 刺激增長來看,實際情況也並非那麼回事。不僅央行注了資;股市也有巨額資金進場,傾力提升中石油和工行。此外,穩增長依然是政府首要任務。目前至少看到三 項擴大政府投資計劃:一是,今後5年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000萬戶;二是新增規劃的高速公路,規劃到2030年國家高速公路網總規模達11.8萬公裡,比 原規劃的2020年目標大幅上調了3.3萬公裡;三是,加快城鎮化,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帶動產業轉移。

與報章吹捧不同,微博上有識之士 議論:“經濟制度正常,領導人不必懂經濟。如果不正常,領導再似懂非懂一點經濟,那將是經濟的悲劇。因為他會根據自己的誤解指導企業家。各種會議,文件, 政策,調控,都是領導覺得自己牛逼,比企業家和真正的經濟學家聰明的產物。所謂克強經濟學,是拍馬屁出來的,根本不是任何經濟學。”人們拭目以待,再看他 一百天,甚至一年,看他有多少治理中國經濟的良策和實效,人民是否成為最終受益者。如果言過其實,“李克強經濟學”勢必破產,成為笑柄。

RFA

中國房產稅推進受阻因政治意願缺乏

Posted: 05 Jul 2013 11:08 AM PDT

作者 上海特約記者 曹國星

中國房地產價格最近五年來暴漲,引發許多社會問題,也累計了巨大的金融風險。一般認為,房產價格暴漲,固然與城市化進程,居民改善需求有關,最近五年的流動性泛濫也為其推波助瀾,但更根本的原因,是中國城市土地屬於國有,地方政府通過炒高地價,獲取暴利。


朱镕基時代分稅制改革後,大部分稅收歸中央所有,中央通過轉移支付,撥付款項給地方,由於各省,各個地區之間存在了激烈的經濟發展競賽,各種民生,建設的需求也是連連遞增。

在中央政府默許下,地方政府很自然地把眼光放在了土地上,目前,在許多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土地收入已經成為地方政府財政,地方政商結構的灰色資產的來源。

胡溫時代,雖然房價年年暴漲,政府也每年出台國五條國八條等打壓,結果完全失敗,房價如火上澆油,越打越高。

目前,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似乎漸漸被鎖定在從香港殖民地拍賣土地,獲取歲入,將中產階級大部分資產綁架在年年推高的房地產,而少數地產巨頭則掠取最大財富的這一發展模式。

長遠之策,則應打破這一格局,中國學術界建議,引入西方普遍采用的房產稅,將政府的收入從推高炒高一次性獲得的買地收入,轉向每年估定的房產抽稅,從根本上改變地方政府的炒地動機。

李克強成為總理後,房價這一定時炸彈擊鼓傳花傳到了他的手上。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及國務院批轉的有關改革通知中,均涉及房產稅問題,其作為下一步調控房價的儲備政策,被寄予厚望。

此前有傳聞稱,北京、南京、青島、深圳等地已上報當地的房地產稅試點方案。根據《財經》雜志的報道,多地的房產稅試點方案的確有所討論,但具體的時間和方案選擇,目前有關各方意見尚待統一。

從類型上看,房產稅是一種良性的地方政府稅種,有收入穩定、課征容易、不易偷逃稅等優點。不過如果沒有較為完善的評估、征收、爭議處理以及民主參與機制,房產稅征收有可能產生不公平的結果。

兩年半前,中國在上海、重慶兩地試點征收個人住房房產稅。重慶試點由財經專家黃奇帆主導,房價本身不高,影響還小,上海由於積弊太深,幾乎可以說完全不見成效。

兩 地試點政策的核心內容是,上海對本市居民家庭新購第二套及以上、非本市居民新購住房,征收0.4%至0.6%的房產稅;重慶則對獨棟商品住宅、新購高檔住 房和非本市居民新購的第二套及以上住房,一次性征收0.5%至1.2%的房產稅。為能使居民接受,兩地都規定了較低的稅率,並給予較大面積的免稅。

兩年的試點下來,由於征稅範圍極小,兩年多時間裡兩地所征的個人住房房產稅極為有限。從試點情況和理論研究來看,房產稅爭議最大之處在於,對於存量房與新房是否實施統一的政策。

長期研究中國房地產稅制的北京大學-林肯研究院城市發展與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滿燕雲認為,世界上100多個國家都征收保有環節的房產稅,中國擁有這麼大的稅基卻不征稅,“道理上說不過去”。

在滿燕雲看來,中國推進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面臨的阻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首先是擁有多套房子的人,不管是按照房產套數免稅,還是按照面積免稅,一般擁有房產的人不用繳太多房產稅,而擁有大量住房的人就要繳很多稅,其中包括政府官員。他們不願意被披露擁有多套房產。“這些人擁有超乎一般人的話語權,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房產稅推行的步伐。”

其次,阻力也來自地方政府。一開始推行不可能征到太多稅,房產稅收入難以達到替代土地財政的規模。而且征稅成本高企,也令地方政府預感到得不償失。最後一種阻力來自房地產開發商,房產稅開征後房地產企業的盈利空間可能受到影響。

目前,滬渝兩地的試點並沒有觸及房產稅改革的兩個關鍵要素,即普遍征收和評估征稅,這是試點擴圍之前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從稅基來看,目前上海的征稅方案不包括存量房產,重慶征稅的存量房產也只包括少量的獨棟別墅。這樣的方案設計可以減小試點阻力,但由於往往按照成交價格計稅,就使得個人住房房產稅含有流轉稅的特征。

而按照財產稅的基本概念和國際通行做法,房產稅應該對存量房進行征稅,且每年征收一次。

學者建議,接下來的房產稅試點擴圍,不應照搬滬渝兩地政策,須對方案做出修正;擴大稅基並按評估價計征,個人住房稅收體系方能發揮財產稅的功用。

根據《財經》雜志的報道,前不就,中國央行研究局等有關部門的學者共同完成了一份關於土地制度改革的報告,報告提出房產稅的征收建議。

房產稅可選擇兩條改革路徑。一是新老劃斷,只對新購房產征稅。此方案法律風險較低,實施阻力較小,但可能保護既得利益者,也可能導致市場分割。

二是對存量、增量房產統一征收房產稅。存量房產由此可能大量進入二級市場進行交易,有利於調控房價,也有利於防止市場分割。

但這一方案的實現難度,既有技術方面的,更受制於中國長達十年的市場化房改結果,尤其是高房價利益格局,面臨阻力和困難,能否推動,有賴於高層共識和政治決心。

RFI

“七一”再也不是值得慶賀的日子

Posted: 05 Jul 2013 11:04 AM PDT

香港《明報》署名葉健民的評論稱:“10年以來,港人對由特區主導的兩制融合的可能性不再抱有幻想。”“最極端的反應,是 以鼓吹兩制分割、抗拒融合的‘城邦自治’、 ‘我不是中國人’等主張。到今天為止,這些以劃地為牢、以封鎖香港以求自保的論述雖然在小圈子廣為流傳,但尚未成為社會的主流觀點。但10年間,中港間的 緊張關系確實催生出一種事事從中港矛盾脈絡分析、時刻主張要與北京對著干的思維方式,而這種態度也逐漸成為了社運界政界的主導思想。”

香 港《蘋果日報》署名戴耀廷的評論稱:“其實香港由回歸開始,已經陷進這管治危機的惡性循環中。經過十六年的‘惡治’,尤其是過去一年梁班子的管治,香港已 不但是管治失效,而實是到了管治崩潰的邊緣。誠如陳健民教授所說,香港已臨近政治懸崖,我們再不行動起來,香港就會跌進懸崖,陷入萬劫不復之地。”“惟有 一個由公平選舉制度產生的特首,才有機會帶領香港脫出管治危機的惡性循環,香港才有希望。”

北京《環球時報》的社論稱:“七一游行已經成 為香港社會的新傳統節目之一,它被看成一國兩制的重要表現。”“香港如果沒有游行反倒怪了,有幾個人在隊伍中打出港英旗幟,也不值當沒完沒了引申解讀。這 樣的事情在香港發生很廉價,它們的意義同樣是廉價的。”“由於內地的體制在輿論層面不如香港靈活,會催生出香港一些人故意用尖銳的聲音和行動刺激內地,以 尋求他們的利益最大化。這其實是一種撒嬌,內地應當將它們看透,無必要事事反應,與之一來一去地互動。”

香港《大公報》的社論稱:“對 ‘七一’游行的策動者和幕後勢力,卻完全不可以用唐三藏那樣的慈悲目光去看待,他們不是無助的老婦,而是確確實實的‘白骨精’,他們以爭取普選和改善民生 為名,鼓動市民上街,目的是為了要推倒梁振英政府,挑戰中央的任命權,謀求變相‘港獨’,從而對習近平領導下的新一屆中央施加壓力,牽制中國的繼續發展和 強大。”

香港《東方日報》的社論稱: “七月一日是香港回歸紀念日,本來是不應如此沮喪和憤慨的,無奈經過三位特首十六年來的無能管治,香港敗像紛呈,七一早已變質變味,再也不是值得慶賀的日 子,而是變成港人的游行日、聲討日、發泄日。”“現屆政府還能維持多久,能否完成余下任期,一點也不重要,‘港人治港、一國兩制’經歷三位特首均告失敗, 百年繁榮淪為悲情城市,獅子山精神變成集體回憶,香港人心漸行漸遠,港獨思潮蔚然成風,這才是最值得中央政府好好反思的大問題。”

香港 《信報》的社論稱:“ 今年七一游行,數以十萬計市民無畏無懼,爭取民主政制,希望為下一代建立一個善治社會,實在充分展現了香港人堅守法治、追求民主自由的現代核心價值精 神。” “政府不斷失去公眾的信任,意味當前政府正面對巨大的潛在管治危機。事到如今,的確只有通過政改,建立一個真正的民主制度,化解行政與立法僵局,特區政府 才能發揮管治職能,帶領香港走上進步之路。”

RFI

撿便宜 法拍屋、短售屋交易旺

Posted: 05 Jul 2013 10:59 AM PDT

全國房屋價格開始上揚,但有意投資房地產者還是有機會透過購買法拍屋(foreclosure)和短售屋(short sale)的方式,以折扣價買到便宜的房屋,有些折扣甚至超過50%。

根據房市追蹤網站RealtyTrac,美國有15個都市的短售和法拍屋市場正在「起飛」,這意味著,這些市場很大而且正在成長。這個市場和一般房屋市場的趨勢正好相反,一般房屋市場存貨在減少中。

RealtyTrac 副總裁布隆奎斯特(Daren Blomquist)指出:「短售的銷售案正在增加,而短售在許多方面要比法拍好,因為對買家和投資人而言,他們能在享有不錯的折扣下,更快完成交易。」 此外,他表示:「因為銀行回收屋(Real Estate-Owned,REO)存貨增加,折扣更大,完成交易時間更快,向銀行購買銀行回收屋可能是更有利的交易。」

在去年最後一季, 短售屋的銷售暴增,特別是在短售屋交易最活絡的前15個都市。加州聖塔芭芭拉(Santa Barbara)是全國短售屋銷售最佳的都市,去年最後一季其成長率為107% 。雖然底特律在短售屋交易最活絡的前15個都市中排名最後,其成長率也有37%。短售屋交易最活絡的前15個都市中,有九個在加州。

購買短售屋的唯一缺點是:交易過程漫長,有些交易耗時一年才完成。鳳凰城一件短售屋以188天完成交易,這還是近來最快的交易,雖然此數字在縮小中,但購買短售屋的投資人還是必須有耐心。

RealtyTrac也調查購買銀行回收屋的行情,並列出購買銀行回收屋最佳的前15個都市,該資料顯示,這15個都市的分布比短售屋的分布更廣。在銀行回收屋排名前15名都市中,有四個都市在佛羅里達州,四個在俄亥俄州,三個在北卡州,伊利諾和田納西各有兩個都市。

在 這15個都市中,法拍屋的銷售仍占所有住家銷售的10%以上。在此市場,投資人可以低於正常房價至少30%的價格買到一間法拍屋。在俄州克利夫蘭,投資人 可以低於正常房價6%的價格買到一間法拍屋。克利夫蘭銀行回收屋的價格只有5萬7782元。即使在佛羅里達州岱通納海灘這樣的度假勝地,銀行回收屋的價格 也只有8萬8012元。 

WJ

軍演揭幕 但俄不願卷入中國領土糾紛

Posted: 05 Jul 2013 10:56 AM PDT


白樺


莫斯科 — 俄羅斯和中國海上聯合軍事演習星期五拉開序幕。分析人士說,這次演習的政治意義遠大於軍事意義。與此同時,俄羅斯不願意卷入到中國與鄰國的領土糾紛中,強調這次演習與這些領土糾紛毫無關聯。

*規模最大中國艦隊訪俄 禮炮歡迎*

由7艘驅逐艦,護衛艦和補給艦組成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星期五抵達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就是中國稱作的海參威,參加2013年俄中聯合海軍演習。

中國艦隊抵達時,俄羅斯太平洋艦隊鳴放21響禮炮歡迎。

*軍演不針對第三方 無政治內幕*

這是近年來訪問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基地的規模最大的中國海軍編隊。在歡迎儀式上,率領艦艇編隊的中國海軍副司令丁一平表示,這次兩國海軍演習不針對第三方。

俄羅斯海軍副總參謀長蘇哈諾夫說,演習早已計劃,純粹是軍事訓練。演習更沒有任何政治內幕,同樣也不是對第三國發出警告。

蘇哈諾夫說:“這次演習的名稱意味著我們雙方共同在海上協調防御。與此同時,我們也准備應對任何的,其中包括最新可能出現的攻擊和侵略行動。”

*展示軍事合作持續 提高抗美籌碼*

俄中兩國去年曾在中國的黃海水域舉行過大規模聯合海軍演習。當時俄羅斯派出了太平洋艦隊的7艘軍艦訪問中國。

俄 羅斯軍事評論人士赫拉姆奇辛說,今年的這次雙方聯合海軍演習的規模遠小於2005年在中國境內舉行的那次兩國聯合軍演。他認為,演習的政治意義要遠大於軍 事意義。雙方想通過聯合海軍演習顯示兩國的軍事合作在持續,這能分別提高俄羅斯和中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同美國打交道的籌碼。

*發出信號*

赫拉姆奇辛說:“顯然聯合海軍演習的主要目的就是針對美國,在這方面沒有其他別的解釋。另外就是向外界發出信號,不要期待俄中兩國的軍事合作會結束。”

分析人士說,中國不滿意在同日本的島嶼紛爭中美國所扮演的角色,而俄羅斯也擔心美國將在亞洲部署反導防御系統。

*軍演同中國領土糾紛無關*

這次俄中海軍演習雖然引起了日本的關注,但俄羅斯不願意卷入到中國與許多國家復雜的領土糾紛中。一些俄羅斯媒體分析評論說,在彼得大帝灣的演習同中國與鄰國的領土糾紛沒有任何聯系。

*20艘俄中戰艦彼得大帝灣軍演*

這次演習將從7月8日開始,持續到7月10日結束,演習地點位於符拉迪沃斯托克軍港附近的彼得大帝灣。演習中雙方將總共出動20艘戰艦和10架海軍直升飛機以及戰鬥機。

演習科目包括海上補給,搜救,打擊海盜,對水下潛艇和水面艦艇組織防御,以及實彈射擊,演習之後還將舉行海上閱兵儀式。

在中國艦隊訪問期間,兩國水兵還將舉行包括球賽在內的一些娛樂活動。太平洋艦隊旗艦“瓦良格”號巡洋艦以及一艘中國軍艦將對外開放供人參觀。中國海軍艦隊將在7月12日回國。

VOA

軍演揭幕 但俄不願卷入中國領土糾紛

Posted: 05 Jul 2013 10:52 AM PDT

白樺


莫斯科 — 俄羅斯和中國海上聯合軍事演習星期五拉開序幕。分析人士說,這次演習的政治意義遠大於軍事意義。與此同時,俄羅斯不願意卷入到中國與鄰國的領土糾紛中,強調這次演習與這些領土糾紛毫無關聯。

*規模最大中國艦隊訪俄 禮炮歡迎*

由7艘驅逐艦,護衛艦和補給艦組成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星期五抵達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就是中國稱作的海參威,參加2013年俄中聯合海軍演習。

中國艦隊抵達時,俄羅斯太平洋艦隊鳴放21響禮炮歡迎。

*軍演不針對第三方 無政治內幕*

這是近年來訪問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基地的規模最大的中國海軍編隊。在歡迎儀式上,率領艦艇編隊的中國海軍副司令丁一平表示,這次兩國海軍演習不針對第三方。

俄羅斯海軍副總參謀長蘇哈諾夫說,演習早已計劃,純粹是軍事訓練。演習更沒有任何政治內幕,同樣也不是對第三國發出警告。

蘇哈諾夫說:“這次演習的名稱意味著我們雙方共同在海上協調防御。與此同時,我們也准備應對任何的,其中包括最新可能出現的攻擊和侵略行動。”

*展示軍事合作持續 提高抗美籌碼*

俄中兩國去年曾在中國的黃海水域舉行過大規模聯合海軍演習。當時俄羅斯派出了太平洋艦隊的7艘軍艦訪問中國。

俄 羅斯軍事評論人士赫拉姆奇辛說,今年的這次雙方聯合海軍演習的規模遠小於2005年在中國境內舉行的那次兩國聯合軍演。他認為,演習的政治意義要遠大於軍 事意義。雙方想通過聯合海軍演習顯示兩國的軍事合作在持續,這能分別提高俄羅斯和中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同美國打交道的籌碼。

*發出信號*

赫拉姆奇辛說:“顯然聯合海軍演習的主要目的就是針對美國,在這方面沒有其他別的解釋。另外就是向外界發出信號,不要期待俄中兩國的軍事合作會結束。”

分析人士說,中國不滿意在同日本的島嶼紛爭中美國所扮演的角色,而俄羅斯也擔心美國將在亞洲部署反導防御系統。

*軍演同中國領土糾紛無關*

這次俄中海軍演習雖然引起了日本的關注,但俄羅斯不願意卷入到中國與許多國家復雜的領土糾紛中。一些俄羅斯媒體分析評論說,在彼得大帝灣的演習同中國與鄰國的領土糾紛沒有任何聯系。

*20艘俄中戰艦彼得大帝灣軍演*

這次演習將從7月8日開始,持續到7月10日結束,演習地點位於符拉迪沃斯托克軍港附近的彼得大帝灣。演習中雙方將總共出動20艘戰艦和10架海軍直升飛機以及戰鬥機。

演習科目包括海上補給,搜救,打擊海盜,對水下潛艇和水面艦艇組織防御,以及實彈射擊,演習之後還將舉行海上閱兵儀式。

在中國艦隊訪問期間,兩國水兵還將舉行包括球賽在內的一些娛樂活動。太平洋艦隊旗艦“瓦良格”號巡洋艦以及一艘中國軍艦將對外開放供人參觀。中國海軍艦隊將在7月12日回國。

VOA

只知達爾文 不識沃勒斯

Posted: 05 Jul 2013 10:43 AM PDT

BBC中文網 騰龍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重新掛出沃勒斯的肖像,就是要「讓沃勒斯走出達爾文的陰影」。

物竟天擇,在兩個進化論鼻祖的身上,竟有如此不同的演繹。

你一定聽說過達爾文,但不一定聽說過沃勒斯。

沒聽說過沃勒斯也別不好意思,當今大多數英國人,當然也包括世界其它國家的人,都沒聽說過沃勒斯(阿爾弗雷德·沃勒斯(Alfred Russel Wallace 1823-1913)。

沃勒斯100

這正是英國倫敦自然博物館發起「沃勒斯100」的目的:告訴當代人,進化論的鼻祖不只是達爾文,還有沃勒斯。對進化論,沃勒斯做出了與達爾文同等重要的貢獻。

作為紀念沃勒斯誕辰一百週年的「沃勒斯100」項目(Wallace100 Project)的一部分,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把塵封的沃勒斯肖像從倉庫裏「請」了出來,掛在了博物館大廳達爾文雕像右邊肩頭的牆上。

用「沃勒斯100」項目負責人貝卡羅尼( G Beccaloni)的話說,就是要「讓沃勒斯走出達爾文的陰影」,正本清源,還歷史以本來面目。

物競天擇 適則生存

那就要倒回兩個世紀。兩個世紀前的英國,「玩科學」多半是富家子弟才「玩得起」的。達爾文出身豪門,沒有衣食之憂,可以出海探險,可以閉門研究。

沃勒斯出身小康之家,兄弟姐妹8個。13歲那年突遭變故,家境敗落,不得不輟學。

1848年,20出頭的沃勒斯一頭扎進巴西的亞馬遜森林,一呆就是4年。他搜集了大量的動植物種標本,但返航英國途中帆船失火,所有物種付之一炬。

二年後,湊足盤纏的沃勒斯又一頭扎進馬來群島(Malay Archipelago,即今天的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群島),一呆就是8年。光是他搜集的昆蟲就有8萬種,其中1萬種是從未有記錄的新種。沃勒斯還搜集 了馬來群島上的各類生物,包括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和殼類等4萬多種。

正是在廣泛的物種搜集和研究中,沃勒斯形成了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的理論構想。

1858年,沃勒斯把他的想法寫成一篇論文,郵寄給在倫敦的達爾文,希望此時已是科學界名流的達爾文能幫助他發表。

英雄所見略同 榮耀一人獨享

10英鎊紙幣
達爾文一舉成名,他的肖像甚至印在10英鎊紙幣上。沃勒斯的名字則逐漸被遺忘。

達爾文收到論文,大驚失色。沃勒斯的自然選擇進化論竟與自己的想法如出一轍!所不同的是,達爾文已經打了10年的腹稿,卻仍沒有形成文字。

這一方面是達爾文覺得仍有必要進一步搜集物種佐證理論,另一方面,達爾文對進化論應用到人類自身的推演結果,不願意正視,更擔心對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產生的可能震撼。他甚至考慮在其身後委托妻子發表他的理論。

沃勒斯的論文促使達爾文改變了想法。他在喪失幼子的悲痛中,匆匆寫就了一篇論文,委托兩位「高朋」,當時英國自然科學界的泰斗,組織論文宣讀會。

倫敦林奈學會(Linnean Society, 專門研究物種分類)同時宣讀了沃勒斯和達爾文的論文。達爾文在先,沃勒斯在後。

一年後,1859年,達爾文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被視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文獻之一,《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極盡哀榮

達爾文一舉成名,沃勒斯的名字則逐漸被遺忘。達爾文逝世後,安葬在倫敦西敏寺,與國王、首相齊享哀榮。

100年前,沃勒斯以90高齡辭世後,悄然安息在德文郡的一個小墓地裏。

但是,沃勒斯與達爾文生前一直保持了友誼。達爾文的國葬上,沃勒斯是抬棺者之一。沃勒斯一生窘迫,靠寫作和變賣搜集的標本為生,正是達爾文奔走呼號,為沃勒斯爭取了一份國家養老金。

應該說明的是,沃勒斯在世時,他對進化論的貢獻是得到承認的,忘記了他的貢獻的,是我們後人。

作為「沃勒斯100」項目的重要部分,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耗時3年,耗資100萬英鎊,搜集到了散落在世界各地100多個圖書館和研究機構中的4500多份沃勒斯書信、文章手稿,其中包括沃勒斯與達爾文的全部通信。

這些文獻95%已經完成了數字掃描,刊登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網站上,供人們瀏覽。
這是後人為沃勒斯樹立的一座豐碑,對沃勒斯最好的紀念。

BBC

北京應反思其新疆政策

Posted: 05 Jul 2013 10:39 AM PDT

新疆烏魯木齊騷亂4週年之際中國當局強化了在新疆的安保措施。

在北京的維族學者伊力哈木對媒體表示,當局令人窒息的安保措施只會煽起當地維族人更強烈的不滿。

最近一段時間,新疆連續發生暴力事件,上周吐魯番發生的暴力事件至少導致35人喪生。

中國政府將這些暴力事件歸咎於「恐怖主義分子」。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7月5日發表社論,題為「反恐愈堅決,社會愈團結」,呼籲民眾堅決反恐。

然而,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維吾爾族學者伊力哈木對美聯社說,當局應該知道,在新疆有和平的抵抗,也有暴力的抗爭,很多情況下同恐怖主義或分裂主義毫不相干。

「許多人只是無法在極度高壓的政策下繼續忍受下去。他們無法通過正常的法律渠道和媒體維護自己的權益或發出自己的聲音。這迫使一部分維族人選擇對抗和極端行為」。

伊力哈木創辦的《維吾爾在線》網站發表文章說,北京當局是在用「恐怖主義」綁架了整個維吾爾民族。

伊力哈木曾表示,中國內地其他地方也時時發生暴力事件,群體事件,但同一性質的事件一旦發生在新疆,只要同維吾爾族有關,就會被歸類為「三種勢力」。這種做法實際上加劇了新疆各民族間的不信任和緊張關係,擴大了打擊面。

伊力哈木對美聯社說,只要中國當局維持在新疆的高壓,並無視維族人對受到歧視和邊緣化的不滿,那麼暴力就會繼續發生。他說北京必須反思在新疆實施的高壓政策,對新疆目前和將來發生的事情承擔起責任。

公開信

伊力哈木認為,新疆7.5事件四年來,北京實施高壓政策,無視維族人合理要求而引發不滿的事情之一是 「7•5事件」後失蹤維吾爾人的問題。

他在7.5事件週年當天在其維吾爾在線網站上發表了致中國全國人大和國務院的公開信,對失蹤的維吾爾人問題提出建議。

公開信中列舉了目前身份確認的34名失蹤者的名單。這34人均有證據和證人證明是被警方逮捕。但至今這些失蹤者下落不明,家屬無法獲得關於他們的消息。

公開信說,家屬在尋找失蹤者下落的的過程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烏魯木齊市公安局,以及地方各級政府互相推卸責任。

伊力哈木認為,當局對7.5失蹤者問題的處理令維吾爾人對政府感到失望,甚至產生仇恨的心理。

伊力哈木在公開信中建議,政府就失蹤維吾爾人一事發佈客觀、全面、詳細、有說服力的報告,並對對受害者的家庭道歉,給予賠償。「這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也是維護國家穩定和安全所需要的態度」。

中國一直為其民族政策辯護說,各民族受到同等對待。中央政府向少數民族地區提供了巨額投資和資助,大大提高了當地民眾的生活水平。

(撰稿:李莉 責編:東倫)

BBC

官媒在新疆騷亂週年之際抨擊「境外勢力」

Posted: 05 Jul 2013 10:36 AM PDT

在7月5日烏魯木齊騷亂4週年之際,中國媒體重點報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有關表態。

新華網刊登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的表態。

華春瑩就 「記者無國界」等組織批評中國近期在新疆地區採取信息控制等管控措施回答說,中國政府早已將「7.5」事件定性為「境外策劃、境內有預謀有組織的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活動」。

她說,而「有些人」非但不指責「恐怖暴行」,反而質疑中國政府,對中國民族宗教政策「說三道四」,說明他們對中國抱有嚴重偏見,在反恐問題上奉行「雙重標凖」。

《人民日報》旗下的人民網發表評論:「緊緊依靠全國各族人民,確保新疆長治久安」。

《環球時報》發表署名文章,指責美國「有官方背景」的「新疆工程」為分裂中國「炮製依據」。

網民批評

在中國通常活躍的微博上,有關新疆7.5週年的消息除了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表態外,目前尚未發現其它有關議論,涉及新疆的均為新疆風景、美食、經濟發展等方面內容,來源大多為新疆地方媒體。

而對華春瑩的發言,網民跟貼反應不少,其中很多指責美國「對反恐持雙重標凖」,也有不少人批評發言人不直接點美國的名字,對美國太軟弱。

部分網民也對中國政府提出了批評。

「天下第一福」批評說:國家教育不到位呀,你看多少外國人說學中文。有多少新疆人,西藏人會說國語的。

「華子-叩叩」說:哎,共黨就不想一想政策哪裏出問題了?就是高壓維穩,看看現在華夏各地,民怨沸騰。

網民「靳俊亮」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從內地的維穩,強拆,上訪,可以感受到邊疆人民的反抗熱情,不全是民族矛盾,官方不棄宇宙真理,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熱情只會如烈火般燃燒。

(撰稿:立行 責編:東倫)

BBC

斯諾登「在玻利維亞總統專機上」

Posted: 05 Jul 2013 10:31 AM PDT

西班牙外交大臣馬加略說,玻利維亞總統乘坐的專機遭歐洲一些國家拒絕入境領空時,西班牙接到通知稱美國前情報雇員斯諾登在飛機上。

馬加略沒有透露是誰告訴他們的。

總統專機被迫降落在奧地利,但是沒有發現有證據證明斯諾登當時在飛機上。

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就此指責美國,並說他將考慮關閉美國駐玻利維亞使館,以示抗議。

馬加略說西班牙不會道歉,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對玻利維亞飛機關閉領空。

(編譯:語恆/責編:東倫)

BBC

堅持30餘年,張益唐一夕成名

Posted: 05 Jul 2013 10:25 AM PDT

《大事件》記者柯宇倩/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存在無窮多個素數對相差都小於7000萬”的突破性發現,讓這位新罕布什爾大學講師一夕成名。許多人都想知道,是什麼造就了張益唐的成就。張的博士導師莫宗堅與新罕布什爾同事葛力明在接受《大事件》採訪時均表示,張益唐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在數學領域中,數學之外,張益唐也熱心參與社團活動、協助同事,一點都不是外人眼中的“數學怪人”。

從無限到7000萬的里程碑

2013514日,科學雜誌《自然》(Nature)刊登了張益唐證明“存在無窮多個素數對相差都小於7000萬”的報導,讓這位原本默默無聞的數學家備受關注。在此之前的417日,張益唐向權威期刊《數學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投稿題為“素數間的有界距離”(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 )的論文,破天荒地僅一個月就完成同行評審並被接受。

根據美國數學學會201211月公佈的統計,《數學年刊》在2011年發表的所有論文,從投稿到被接受的時間中位數為24個月。等待四、五年,論文才終獲該刊發表的也大有人在。

張益唐所研究的素數,也稱為質數,亦即只能被1和其自身整除的數。一般認為,當數字越來越大,素數之間的距離也會越來越大,且對於是否存在無窮多對素數也還沒有定論,張益唐的論文不但證明存在無數個素數對,且指出每一對素數之間的差,不會超過7000萬。

張益唐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檢視論文中的每個細節。波蘭裔的美國解析數論大師伊瓦尼克(Henryk Iwaniec)為《數學年刊》審稿人之一,他表示,張益唐的論證找不到任何錯誤,結果完美。

張益唐的博士導師莫宗堅在接受《大事件》採訪時表示,張益唐的研究結果非常重要。“從無窮降低到有限,是一個巨大的躍進,這會記入史冊。”

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Université de Montréal)數論家葛蘭維爾(Andrew Granville)表示,張益唐提出了數論歷史上最偉大的證明之一。“張益唐不是名家,但他做到了所有專家都做不到的事。”

研究雅可比猜想導師訝異

1955年在北京出生的張益唐,1978年進入北京大學攻讀數學本科,1982年畢業後繼續修讀碩士,師從數論名家潘承彪,三年後進入美國印第安那普渡大學攻讀博士,導師為莫宗堅。

莫宗堅回憶,在著名代數學家、北京大學校長丁石孫教授和數學系主任鄧東皋的推薦下,張益唐在19851月進入印第安那普渡大學修讀博士學位。丁石孫特別知會了莫宗堅,希望他多關照張益唐。

張益唐抵達學校後,莫宗堅與張聊了一下,氣氛熱絡,張益唐表示自己想研究代數幾何學。莫宗堅想到了法國數學家迪厄多内(Jean Dieudonne)。在那場慶祝普渡大學數學教授德布蘭吉斯(Louis de Branges)解決比伯巴赫猜想(Bieberbachs conjecture)並於普渡大學舉行的國際會議中,迪厄多内對數百位分析學家表示:“你們應該前進到代數幾何的領域——數學的未來在它身上。”莫宗堅因此點頭讚許張益唐想做的研究。

接著,張益唐說,他希望莫宗堅教授能擔任他的博士導師。對於能有一位極具天分的學生,莫宗堅也感到十分高興。當時,莫宗堅得知張益唐已發表了一篇論文,並且從潘承彪教授處學習到一些解析數論,特別是在加法的領域,此領域的核心問題是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

174267日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在寫給瑞士數學家歐拉(Leonhard Euler)的信中提到:“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表示成兩個素數之和”,此為哥德巴赫猜想,目前這個領域的最佳研究成果為中國數學家陳景潤1966年發表的《表達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又被稱為“1+2”或“陳氏定理”。

張益唐提出的下一個要求,讓莫宗堅教授感到訝異——他希望把雅可比猜想(Jacobian conjecture)當作論文題目。此猜想最初由德國數學家(Eduard Ott-Heinrich Keller)於1939年提出,至今仍是世界級的難題。

莫宗堅對《大事件》指出,雅可比猜想涉及的問題非常簡約、吸引人的注意,但又很困難,許多人都研究過這個問題,包括在美國的學者,此題目可說是“名動江湖”。

莫宗堅的身邊就有不少研究此題的人。約15年前,大學問家陳省身曾對莫宗堅說:“有一天我會給你個驚喜,我現在與一位德州的數學家在研究雅可比猜想。”莫宗堅對陳省身表示,這是好事一樁。

1999年,當莫宗堅人在中國時,某位前輩給了他一份剛發表的雅可比猜想論文,莫宗堅返回美國後,這位前輩撤回了原文,重新給了莫一份論文,亠個月後,新論文又被撤了下來,足見此議題的困難度。

莫宗堅引用李白的《蜀道難》對《大事件》說,雅可比猜想太難,“使人聽此凋朱顏。”因此,張益唐將如此困難的問題選為論文題目,莫宗堅覺得驚奇,但見到了張益唐的熱情後,莫宗堅被說服了,他決定盡全力指導張益唐。在莫宗堅看來,張益唐是個有企圖心、聰明又努力的年輕人。






張益唐(明鏡網記者陳小平攝)

7.5四週年 烏魯木齊氣氛平靜而緊張

Posted: 05 Jul 2013 10:23 AM PDT

星期五(7月5日)是2009年7月5日烏魯木齊騷亂事件4週年,當局加強了當地的安全戒備。

據中國官方統計,4年前發生的那次嚴重種族衝突導致197人死亡,1700多人受傷。

自「7.5」事件之後,新疆的種族關係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就在不到兩周前的6月26日,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魯克沁鎮發生暴力事件,導致35人死亡。

中國當局對最新發生的暴力事件做出強烈反應,專門在6月28日召開了中共政治局常委會議,並在次日派遣政治局常委俞正聲前往烏魯木齊,部署「維穩」。

據一些新聞媒體派往新疆烏魯木齊的記者星期五發回的報道說,烏魯木齊在「7.5」暴力事件4週年之際街市平靜,在市區可以看到武警士兵巡邏戒備。

「遠遠地看著」

在烏魯木齊的香港《南華早報》記者蔡志鬱對BBC中文網說,星期五是穆斯林祈禱日,整體比較平靜,但是可以感覺到氣氛的緊張。

他說,在記者去過的幾座清真寺,包括靠近大巴扎的清真寺和利民巷的清真寺,做禮拜的整個過程都是比較順暢的。

蔡志鬱說,他在大巴扎附近的清真寺看到有大約上千名穆斯林去做禮拜,過程很順利。但是,全副武裝的武警,戴著鋼盔,拿著警棍,拿著盾牌,還有拿著槍的,在道路另一邊遠遠地看著。

「因為這麼多維吾爾族人一起聚集,他們可能會害怕發生什麼事。尤其是,今天比較敏感,是7.5事件4週年。」

蔡志鬱說,一些當地生意人在同他交談的過程中表示,自從4年前的「7.5」事件以來,由於沒人敢來,他們的生意差了很多。

BBC

埃及軍方向穆爾西支持者開槍

Posted: 05 Jul 2013 10:03 AM PDT

埃及軍方在開羅向被推翻的總統穆爾西的支持者開槍,導致三人死亡。

事件發生時,成群的穆爾西支持者聚集在總統衛隊軍官俱樂部門外。據信,穆爾西本人就被關在那裏。穆斯林兄弟會要求重新恢復穆爾西的總統職位。

罷免穆爾西總統職位的埃及軍方否認向示威人群動用真槍實彈。

然而,在現場的BBC中東事務編輯波恩說,他看到士兵向示威人群開槍。

大約兩千人參加完周五的祈禱儀式後遊行到軍官俱樂部。

波恩說,隨著人群規模不斷增大,憤怒的示威者向前湧,士兵們連忙開槍,先是對天開槍,然後向人群開槍。

他看到一名男子倒到地上,衣服上有血。波恩本人頭部也受了輕傷。

在開羅以外也有衝突發生。一名BBC記者說,在南部城市齊納,士兵向試圖衝擊一個安全部門建築的穆爾西的支持者開槍,至少兩人受傷。

在北部的埃及第二大城市亞歷山大,也有槍擊事件發生。

在周五的祈禱儀式上,埃及穆斯孔林兄弟會領導人發誓要繼續街頭抗議,直到穆爾西的總統職位被恢復。

與此同時,呼籲穆爾西總統下台的示威抗議活動的組織者在周五也敦促其支持者走上街頭,「捍衛革命果實」。

BBC中東事務編輯波恩發表推特說,埃及兩大對立勢力如果找不到政治解決途徑,而只是上街衝突的話,那這只能招致更多的流血。

在另一項事態發展中,埃及國家電視台報道說,過渡總統曼蘇爾已將伊斯蘭政黨佔主導的議會上院解散。

(編譯/責編:尚清)

BBC

紀念胡耀邦卻不捅破那層窗戶紙

Posted: 05 Jul 2013 06:57 AM PDT


《明鏡月刊》編譯  江松京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的逝世不只是一名具改革意識領導人令人惋惜的殞落,也促使中共統治以來最嚴重的反政府騷亂──“六四”事件。對中國期盼改革的人而言,胡耀邦之名象徵共產黨短暫的開明執政,直到坦克開進天安門廣場一切才被粉碎,2013年4月15日是胡耀邦辭世第24週年,“六四”尚未平反,但特別的是官媒對胡的致敬變得更明顯、更大膽,是否在如嚴冬般的一黨專政下,“北京之春”的前兆已然降臨?

官方懷念胡的舉動漸開放

    “六四”事件發生至今已24年,不過《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觀察到,一直以來黨的領導人對於如何處理胡耀邦的政治遺產意見分歧,舉例來說,當他身故後,儘管學生高舉他的肖像要求自由和民主,但黨對胡的治喪規格仍按照長期擔任國家主要領導人的模式進行;1987年,胡耀邦被指責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而被迫辭去總書記,卻還能在去世前保持政治局常委的位置;胡耀邦也是跟隨毛澤東參與過革命的沙場老將,無論強硬派領導人如何試圖在“六四”事件中抹滅他的形象,其風骨依舊讓人難以忘懷。

    多年以後,“六四”動亂的回憶顯得褪色許多,黨內官員對胡耀邦的態度也變得較為開放。2005年11月胡耀邦90歲冥誕之際,中共於人民大會堂舉行紀念胡耀邦的座談會;此外,2010年,時任總理的溫家寶在《人民日報》上發文悼念胡耀邦,他以溫情的筆觸寫道,每次想到胡,“眼前便不斷浮現出耀邦同志誠摯坦蕩、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胸中那積蓄多年的懷念之情如潮水般起伏湧動,久久難以平復。”《經濟學人》指出,胡耀邦去世後,胡錦濤和溫家寶常在農曆新年期間拜訪其遺孀獻上尊重,新領導人習近平與李克強同樣曾這麼做過,然而,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中共有意重新倡導胡的改革議程。

    當然,2013年對胡耀邦的感念稍微將屏障往前推了一點,《解放日報》說,現在“有一點和耀邦當年力促改革時頗為相似:改革同樣面臨巨大阻力,同樣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而且如今面對的,乃是“發展起來以後更巨大、更多元、更深層次的矛盾堆疊和利益衝突”,因此,當前中國“迫切需要黨內健康力量重新凝聚改革共識。”此文作者是周瑞金,一位已退休的報紙編輯,曾幫助鄧小平於1990年代初期對反對經濟改革的保守派反衝。

習近平仍視“六四”為禁忌

    儘管如此,當局仍急於防止胡耀邦引發有關“六四”事件的辯論,2013年同過去20幾年一樣,官媒沒有提及發生在1989年6月3日及4日的血腥鎮壓,“胡耀邦”三字還是新浪微博上的敏感字詞,搜索後只會得到“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結果未予顯示”的答案,所以許多用戶通過使用胡耀邦的羅馬拼音來規避審查,用一根點燃的蠟燭當作懷念象徵。

    等到2014年,也就是胡耀邦逝世第25週年和“六四”事件25週年,《經濟學人》認為北京政府會越來越難阻擋人們將兩起事件連在一起討論。習近平上台後似乎有一番新氣象,打擊腐敗和官場奢侈之風毫不手軟,但針對“六四”如此禁忌的話題,他看起來並無意為無辜犧牲的學生平反,目前官方仍將1989年天安門廣場的抗議活動定調為“反革命動亂”,被害者家屬也一如往常,被當局警告不可參加任何紀念活動,即使是中國傳統祭祖的清明節。

    另一篇由《紐約時報》記者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發於《國際先驅論壇報》博客《會晤》(IHT Rendezvous)的文章提到,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死於心肌梗塞,在此之前兩年他因為太“自由化”、太“同情抗議者”被鄧小平趕下台。有趣的是,中國政府現在面對的壓力,恐怕不亞於“六四”事件爆發前那種詭譎氣氛。

    因此狄雨霏同意,官媒上對於胡耀邦的高度評價有其重要意義,人們不免好奇:這些作為黨的喉舌的媒體,既然已這麼顯著地紀念胡耀邦,是否表示政府緩慢達成政治共識來推動改革?

 http://www.chinanews.com/tw/kong/news/2008/10-21/U136P4T8D1420505F107DT20081021233916.jpg
    每年大約有30萬人前來憑弔胡耀邦的墓。


習李應像胡耀邦有所為

    胡耀邦死後的骨灰按他的遺願歸葬江西共青城,狄雨霏引述中國新聞社報導,當地導遊童麗紅稱,2013年4月15日上午,約莫有上千名哀悼者來到胡耀邦墓前表達敬意,童麗紅還說,每年大約有30萬人前來瞻仰胡耀邦精緻的墓碑。“胡耀邦是我很敬佩的人,”來自甘肅蘭州,78歲的哀悼者郭錫廉接受採訪時說:“他一生光明磊落,兩袖清風,是我們的模範。我自己會向他學習,也會告訴我的子女向他學習。”

    從黨報或官媒而來的說法至關重要,因為任何改革如果沒有共產黨支持都是黃粱一夢。有些評論人士認為,周瑞金的文章是以習近平為首的新領導班底中有人為改革做出的部分努力,他們隱晦地向中國自由派和改革派表示意向,希望能在改革問題上建立共識。

    胡耀邦離開人世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姓名不見於中國官方媒體上,但現在情況已不可同日而語,《環球時報》的官方微博寫著:“24年前的今年,他走了……中國的出路是‘民主’和‘科學’四個字,我們為之奮鬥了近70年,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現在還要繼續努力──胡耀邦(1915.11.20-1989.4.15)。”

    《中國改革》雜誌前主編李偉東表示:“中國政府和媒體一直在避免談論胡耀邦這個話題,所以發表這篇(紀念胡耀邦的)文章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不過中共領導人應謹記在心的是,胡耀邦離去多年後人們依然懷念他的理由是他的確做出一些不同之事,而不是在象徵層面上大打迷糊仗,全中國人,甚至全世界都在等著習李兩人何時才能“甩開膀子”有所作為,再拖下去,眾人的耐心只會越來越少。(《明鏡月刊》 40期)

       
http://blog.mirrorbooks.com/wpmain/wp-content/uploads/2013/05/%E6%98%8E%E6%9C%88NO.40-%E5%B0%81%E9%9D%A2-final-new3.jpg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明鏡新聞網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 you may unsubscribe now.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Google Inc., 20 West Kinzie, Chicago IL USA 60610

明鏡新聞網

unread,
Jul 6, 2013, 11:01:45 PM7/6/13
to wy...@live.com.au

《明鏡郵報》明鏡新聞網


好色省長落馬,李澤源現原形

Posted: 06 Jul 2013 01:46 PM PDT

國密報》特約記者 石光劍

  次坐牢,軍事法庭判15
   
   至於李澤源何時當兵,何時為趙部下,又何時有了中將軍銜,官方媒體在報導深航窩時都諱莫如深閉口不談。但從趙南起的官方簡歷看,兩人應該是在1985年趙南起調到總後勤部後變成上下級關係的。

   有意思的是,李澤源的“傳奇”經歷也讓一些媒體感到迷惑,至今也找不到完整答案。因為在他57年的人生體驗中,竟有將近一半的時間與違法犯罪行為有關:1979年,尚不滿23歲的李澤源因犯銷贓罪,被吉林省長市朝陽區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二年;1982年,又因投機倒把,被北京公安局東城分局勞教審查;1988年在廣東,他因詐騙罪被處有期徒刑三年。

   還一個比較奇怪的事實是,司法材料記載,1993年,長春市中級法院對李澤源1979年的銷贓罪進行了重審,最終仍按銷贓罪判決,但免於刑事處分。如此的時間跨度和判決結,讓李澤源更是蒙上了神秘面紗。但就在法院糾正了十幾年前的不合理判決之後的一年內,1994年,李澤源又因偽造證件罪、詐騙罪、走私罪,被某軍事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5年,20031月被裁定假釋,假釋考驗期至20088月。

   從這些零散的資料中可以看出,李澤源曾在吉林省長春市生活過,因為1979年他曾在長春被判刑二年,1993年又被長春市中級法院莫名其妙地進行了重審,最後免於刑事處分。而1979年至1985年,趙南起正在吉林省工作,先後擔過吉林省軍區副政委、政委,吉林省副省長,中共吉林省委副書記、省委書記。

   奇怪的是,在李澤源頭兩次坐牢時,相關資料都沒有顯示他有軍方背景,或是現役軍人,但到了1994年卻被某軍事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5年。如果他不是軍人,根本不會由軍事法庭來審判,而且犯的是詐騙罪和走私罪,吻合了前文所提到的他“曾在軍隊生產經營部門工作”的經歷,更與趙南起在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前期擔任總後勤部長“極為巧合”。

   由此看來,網上出現的“李澤源是趙南起的部下”,“趙南起就是李澤源的軍中後台”這樣的傳聞,並非空穴來風,只是出於種種特殊原因,官方媒體和了解內情的媒體“都不敢”如實進行揭露和報導而已民,從而也進一步證明了李澤源的後台的確很有背景。

   
   當年的李澤源可謂呼風喚雨。
   
   好色省長落馬,李澤源現原形
   
   不過,李澤源的真實背景還是出現在法庭文件中。因極度腐敗而落馬的原海南省副省長、湖北省副省長孟慶平,在90年代初跟李澤源有著極其密切關系,而當時李澤源的確切份是軍事科學院企業局承包人。

   只是當時的李澤源還叫李宜時,而當時的軍事科學院院長正是前面次提到過的趙南起。

   19981229日,中央紀委最近會同最人民檢察院等有關部門,查處了湖北省原副省長孟慶平嚴重違紀違法案件。中央紀委決定,並報經中央批准,開除孟慶平黨籍。檢察機關已依法將其逮捕。最後,孟慶平因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

   隨著孟慶平的落馬,李澤源也原形畢露了。後來,孟慶平在懺悔中說,“自己當上副省長後沒有經得起色誘惑,罪有應得”。其中,部分“金錢的誘惑”正是來自當時還叫李宜時的李澤源。

   官方資料顯示,19378月出生的孟慶平,跟李澤源的一樣,也是遼寧人。不過,孟慶平1962年從鞍山冶金專科學校畢業後,就被分配至海南昌江縣石碌鐵礦,1965年入黨,曾任海南鐵礦礦長,海南行政區黨委副書記。

   19879月,孟慶平擔任海南省籌備組成員、省政府負責人。19882月任海南省副省長,19934月調任湖北省副省長。法庭資料稱,孟慶平在擔任海南省副省長期間,利用主管全省土地審批工作之便,多次收受賄賂。

   19898月,經孟慶平批准,原在海南承包工程的福建省惠安縣山腰鹽場建築公司負責人莊秀珍得以在海口市龍鄉坡博村徵用土地10.94畝。莊秀珍為此將人民幣和港幣各10萬元送給孟慶平的妻子郭秀英以示感謝。
   1992年,海南和寶地產開發公司欲在海南瓊山縣徵地,這個公司的代理人胡瑛找孟慶平幫忙,孟為其疏通關係,幫助其徵得土地近20畝。1993年孟調任湖北省副省長後,胡瑛以“補貼生活”為由,送給孟慶平人民幣2萬元。

   法庭文件數次提到了李宜時:1991年底至1992年期間,孟慶平曾為原軍事科學院企業局承包人李宜時在海南成立僑海公司和在瓊山縣進行面積土地開發作過多次批示。


   19934月,孟慶平到湖北任職以後,李宜時以“買生活用品”為由,委託其妻張文英攜帶2萬元人民幣送給孟慶平。

   後來在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後,“孟慶平的懺悔”出現在各大新聞網站。孟慶平懺悔道:在我擔任海南省副省長期間,機電產品進出口、土地、房地產公司等事項都是由我“一枝筆”審批,……雖然我也拒絕過幾十筆賄賂行為,但面對那些人頭熟、關係好,覺得拉不下面子的人送來的錢物也就收下了……

   然而,孟慶平還是著名的“花省長”。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浪蕩成性,見了年輕漂亮的人,眼睛就發直,腳也邁不開步了。有網評諷刺說,甭瞧孟慶平是個堂堂的副省長,平常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樣子,可是一到女人面前,魂就沒了,一米八的漢子立刻軟成三寸如簧的舌頭。

   蹊蹺的是,在當時還叫李宜時的李澤源,在1994年因詐騙罪、走私罪等而被軍事法庭審判時,法庭資料並沒有提到孟慶平,直到1998年底孟慶平落馬後,李宜時賄賂孟慶平等細節才公開,而且孟受賄的數額也才幾萬元。

   
   有“好色省長”之稱的孟慶平出庭受審。

   在上世紀90年代初,李澤源以軍事科學院企業管理局局長的身份頻頻現身海南,時任軍科院院長的正是趙南起上將。據知情人士透露,李澤源長期打著趙南起的旗號,以上將門生兼老鄉的姿態出現,遊走江湖。

   在海南,李澤源很快與海南僑海實業總公司老闆羅海平走在一起。僑海實業掛靠在軍科院企業管理局,在瓊山以數千元一畝拿了2000畝地,之後,行情市價每畝已暴漲至20多萬元,2000畝地的利潤可謂驚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由於分贓不平,李澤源與羅海平兩人目成仇,結果兩敗俱傷。

   1993年元旦前後,李澤源透過軍科院保衛處,以“倒賣僑海城項目的土地”等罪名將羅海平查處;羅海平也把李澤源大量受賄等犯罪事實全抖了出來。李羅的內訌,直接導致原海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韋澤芳和原副省長孟慶平出事。(《中國密報》第9期)

美住房市場日漸活絡,房屋價格漲勢強勁

Posted: 06 Jul 2013 01:31 PM PDT

事件》編譯 艾米娜

  根據大型地產統計網站“全球房地產指”(Global Property GuideGPG310日發布全球住房投資分析“逐步復甦的全球房市”(Global housing markets recovering!)指出,全球房地產市場的景氣復甦越來越強勁,最新2012年各地住房統計資料顯示,全球41個主要房地產市場24個市場房價走。以房地產市場動能來看,全球21個市場2012年的現比2011年好,其他20個市場的供需能量仍然微弱。

 國、紐澳、中東地區房市看好

 拜移民購房潮與景氣逐步復甦之賜,美國住房市場日漸活絡,房屋價格漲勢強勁,建開工率大增,相關貸款違約與查封拍賣的數量降低。美國聯邦住房融局(Federal Housing Finance AgencyFHFA)的買方房價指數(Purchase-only house price indexHPI)經季節性因素修正後,在2012年上漲3.51%,2006年第一季以來的最高長幅度。而美國全國範圍的“標普/Case-Shiller房價指數(S&PCase-Shiller Home Prices IndicesS&PCSI),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2012年總計上漲5.36%。
建案都因資金斷裂停工。

 上述引用的FHFAHPI指數,可把美國各地區的房屋資產價值變動具體顯現出來,外界視為最精確的房價統計數字,該指數與房產的銷售、再融資狀況相關,因此是重要的經濟指標,如實際值好於預期值或者前期值,表明美國的房地產市場情況良好。

 而標準普爾發布S&PCSI指數,以重覆銷售定價技術(repeat sales pricing)為基礎,追蹤銷售兩次或以上的房屋。房屋再次出售一段時間後,比較最新價格與原先售價,從而得出房價變化趨勢,經過加權後編製的指數,映樓房真正價值,統計範圍涵蓋美國20個主要城市,主要是獨立住宅,不包括公寓、合租房或新建案,每兩個月更新一次統計資料。

 美國商務部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統計則顯示,2012年新成屋的銷售數目,2011年增加20%,達36.7萬戶,新建案的許可申請也較2011年增加11.1%,達65萬件。

美國五年房市低潮觸底

  美國房屋市場研究公司CoreLogic 1月份發布的報告則稱,2012年美國房價上漲7.5%創六年新高,且預估2013年還會再漲6%。主因包括:房價驅於合理,使房市需求改善;五大房貸銀行與政府就查封行為爭議達成和解後,流入市場的查封房產減少,銀行業轉售的違約房產銳減逾20%;滯銷的房市庫存量低,美國房市“短售”(short sale)屋占所有出售房屋的比例增加至23%,也創該公司蒐集相關數據以來的新高。

  彭博社調查市場人士、與經濟學的看法也認為:美國住宅銷售及房價經歷過五年的衰退後,可望於2013年回升。由於抵押貸款利率降到歷史低點,加上房價具吸引力,且失業率下降,住宅存貨減少,都吸引投資者進場。建商正在增加住宅供給量,並將帶動經濟成長。不過不同地區的民眾對復蘇的感覺冷熱不均,美國西部地區以外地區的成屋待成交指數(PHSI)平均年成長8%以上,中西部地區2012年漲幅更高達14.4%


誰是房市泡沫前的最後一隻老鼠?

  海外投資方面,2011年海外在美購房金額為820億美元,其中70億美元來自中國,僅次於加拿大。全球房地產資訊公司世邦魏理仕(CB Richard Ellis)聲稱,湧入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外國投資,將美國經濟總量拉升1.5%

  紐約、華盛頓、波士頓、舊金山等多地區的地產,逐漸從美國人中轉到亞洲私營公司和富人手中。

2012年紐西蘭房價上漲8.55%

  南太平洋國家的房地產漲幅也很明顯,紐西蘭平均房價漲幅,是2007年第季以來新高,未來紐西蘭儲備銀行也將維持官方現金利率(OCR2.5%的歷史低點,以支持重建延宕的基督城等城市地震災區。澳洲房地產市場也有復甦跡象,2012年全國八個主要城市只微微下降0.04%,是2010年第四季以來最低跌幅,未來央行利率將維持3%的歷史低點。

巴西的房地產市場出奇地健康

 巴西聖保羅2012年的房價上升9.4%,遠低於2011年的19.21%、2010年的17.08%,第四季漲幅只有1.09%。不過巴西2012年經濟成長只有0.9%,遠低於2011年的2.7%2010年的7.5%。2013年巴西經濟則預估3.3%的成長。為刺激經濟,巴西總統羅賽芙(Dilma Rousseff)近期推出系列刺激措施,央行也下調基準利率達創紀錄的7.25%,因而房市熱絡應可持續。

杜拜再現房價暴漲熱況

  杜拜房價於2012年暴漲19.91%,是2008年第四季以來最高,僅次於20075月到20085月杜拜房價暴漲48%的瘋狂情況,在那之後,美國次貸危機讓海外資金緊縮,商辦租金2009年暴跌44%、空屋率40%,一年內將房價打回原形。根據駐杜拜台貿中心資料,2012年上半年,杜拜土地交易金額達172億美元、年成長21%,九成開發商重回杜拜房地產市場,金融危機後停擺的工程也陸續恢復建設,估計五年內陸續完工,中東其他地區、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國,恢復將杜拜做為資金安全避風港,也是杜拜房地產價格回升的動力。

  以色列房地產價格2012年雖只上漲2.79%,但較2011年下跌2.39%,復甦堪稱可觀。不過當地市場信心似未恢復,以色列商業信息機構BDI 315日發布的市場調查顯示,51%的建築承包商認為,2013年以色列房地產價格持平,9%的承包商仍然悲觀。319日三度當選以色列總理的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第二執政末期放任物價飛漲,2011年起民眾陸續為高房價上街抗議,最終雖因以巴戰爭不了了之,但政府承諾要抑制物價與房價,宣布信貸緊縮增加融資成本,建築業不看好房價便起因於此。(《大事件》第19期)

周強取代“首席大法盲”向法治前進了一步?

Posted: 06 Jul 2013 08:25 AM PDT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劉子威




  中國官方報導說,4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辦了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專家學者座談會。在參加座談會的專家張嘴之前,周強說,提升司法公信力是十八大的要求,而習近平也多次講話、批示,明確提出要建設平安中國、法治中國。這一信息點出了周強出面主持的這次專家學者座談會的背景。

  香港《明報》的報導說。被邀請與會的15位學者中包含以批評時政著稱的體制外學者, 有多位學者跳出官方圈定的司法公信力的話題,將矛頭直指以司法獨立為核心的司法體制、法院、檢察院獨立行使職權、法官應職業化、待遇保障等問題,有體制內學者在座談會上直接提出,要處理好“講政治”與“講法律”的關係,“確立憲法對法院的定位,研究法院與‘服從大局’之間的聯繫”。

  2013年3月5日,中國全國人大選舉周强为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周强成为沈钧儒、董必武、谢觉哉、杨秀峰、江华、郑天翔、 任建新、肖扬、王胜俊之后的中共第十位最高法院院长。 

  早在2012年11月11日,明鏡新聞網就披露,周強將取代“首席大法盲”王勝俊成為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此前,《明鏡月刊》也披露,周強沒能成為新的政治局委員,但他一旦成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也進入了國家領導人之列。

http://city.mirrorbooks.com/news/attachments/2013/02/01/40_201302011106571r46d.jpg
“共青團派”中的少壯派周強,成了國家領導人之一。

  江澤民時期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有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學習法律的經歷,在成為最高法院院長之前,有在檢察院工作10年以上和司法部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他的司法職業化、專業化改革是法律界人士至今仍記得的遺產。但在胡錦濤時期,出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王勝俊不僅一天法律沒有學過,其經歷中與“法律”沾點邊的是公安廳長和政法委這種幾乎玷污法治的經歷,僅僅從經歷看,在中國的最高法院院長中,王勝俊獲贈“首席大法盲”的稱號一點也不冤枉。

  王勝俊出任院長後,司法職業化、專業化的方向被徹底扭轉,司法改革成為純粹口號,而且,中國的法院在胡錦濤、周永康、王勝俊這三個法盲的共同努力下,無法無天,成了超越法律的維穩機器。2011年底,北京律師梁小軍在微博透露,京城司法界舉行一個研討會,會上有人提到王勝俊得了胰臟癌,當時會場上響起熱烈的掌聲。南方報系石扉客說:“做官做到這份,也算是奇跡,嘆息!”

  儘管周強從來沒有從事法律實務,也有人說他也是這個政工幹部,但與王勝俊比,“周強至少是讀法律出身的”,擁有西南政法大學本科和民法專業碩士學位,這使他成為所有最高法院院长中法学学位最高的院長。雖然在湖南當政時,民運工運人士李旺陽之死與唐惠勞教案讓周強臉上很不好看,但他在湖南推行“法治湖南”計劃, 在全國率先制定行政程序規定以及將湖南省政府55個部門的權力清單披露,也讓他增色不少。


習近平政改:司法改革是門臉兒?

  在2012年10月4日到6日在紐約舉辦了《胡趙精神與中國憲政轉型國際研討會》上,來自中國的學者榮劍提出,當下能夠推動執政者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司法獨立。如果能夠達到這個標準,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因為在執政黨的話語體系裡,“司法公正”“司法獨立”都是能夠接受的,對執政黨的官員和集團利益也是一個保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也提出,習近平可以做到政改,可以從司法獨立開始。

  2012年11月17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就指出,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結合起來;1月7立,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宣佈“今年停止使用勞教制度”;根據《明報》消息,來自中央政法委的消息稱,新一輪司法改革方案正在討論中,年內應會出台。新上任的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4月26日披露說,習近平多次發表講話、作出批示,明確提出要建設平安中國、法治中國,要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明報》的報導還提到,兩會以來,最高法的一系列上層講話中,胡錦濤時代的“三個至上”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新表述是十八大確立的“法治優先”和“法治至上”。近日出版的胡錦濤文集《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三個至上”表述也未收錄其中。從上面提及的各種信息看,習近平施政的一個重點無疑會圍繞政法議題開展。

  如習近平建國安委,取消政法委,將法院與檢察院體制改為垂直領導,那麼,其政改的突破口顯然選中了司法體制。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的司法體制改革與榮劍和黎安友主張的司法獨立的差距,可不是一點半點。(《明鏡月刊》 40期)

王軍的美國夥伴涉嫌殺妻後離奇死亡

Posted: 06 Jul 2013 07:44 AM PDT



《新史記》陳亦凡



然 而《華爾街日報》引述Sky Capital Partners董事長兼執行長徐麥可(Michael Hsu)的說法,彭日成在1997年任職該公司合夥人時,偽造徐麥可與執行長的簽名,盜領300萬美元。當時徐麥可因不希望家醜外揚而沒有報警——彭日成 家族是該公司的大股東。徐麥可表示,這筆款項後來追回約三分之二,彭當然是捲舖蓋走人。

另一指控者保盛豐前總裁阿布巴卡爾和彭日成的關係更為複雜,與彭日成同歲,兩人一度親如兄弟,卻在2007年被彭日成開除,理由是他收受客戶300萬美元回扣、在辦公室男女關係不檢。

阿布巴卡爾與PEM Group的官司仍在進行,他指稱2007年初,彭日成指示他與其他高層主管,將一筆投資的保險額度大幅灌水,從3160萬美元膨脹到1.08億美元,誆騙台灣的投資人。阿布巴卡爾爆料說,彭日成回台灣都住晶華酒店,在酒店裡召妓。

http://si.wsj.net/public/resources/images/P1-AP481_FUND_P_G_20090414153724.jpg
彭日成與妻子的合影。


此 外,彭日成的妻子於1997年被槍殺,疑凶無罪釋放,有陪審員懷疑彭日成買兇殺妻,但檢察官認為沒有證據顯示彭與案件有關。死時33歲的彭佳妮(譯音)曾 做過脫衣舞孃,與彭結婚前也有過一段婚姻,育有兩名子女。她與彭的婚姻並不和諧,警方曾四度接到家庭暴力報警,其中1993年的一次,彭佳妮報警說,她害 怕丈夫“會殺死自己”。

彭佳妮稱,彭日成把她父母的住宅套現,得來的錢花在“賭博、女人和酒”上,有一次,彭日成把她的鼻樑打斷,威迫她從銀行提取七萬美元,然後一晚輸光。據悉,彭日成從未因家庭暴力案而被起訴。

1997年5月,彭的妻子聘請私家偵探調查丈夫外遇,就在約定與偵探見面當天,一名衣著得體的男子登門造訪,問清楚她是否彭妻子後,便舉槍指嚇。家傭聽到彭佳妮尖叫後,看見她在屋內四竄,但最終還是被射殺,當時5歲的孩子還在身邊。

警方調查凶案期間,彭與妻子的前夫爭奪她的75萬美元保險賠償的管理權,該筆賠償的受益人是彭佳妮的兩名子女,彭日成最終敗訴。

兇殺案事發四年後,警方拘捕一名疑犯,由於該名疑犯認識彭日成,令人懷疑彭涉案,彭的律師否認,最後彭未遭到起訴。陪審團最終以10比2裁定疑犯罪名不成立,一名陪審員表示:“我們許多人認為彭先生謀殺她或買凶把她殺死”,原因是她妻子想離婚,而且知道彭太多業務。 

2009年4月下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簡稱SEC)指控加州金融家彭日成詐騙投資者數億美元資金,並已獲得臨時禁令,凍結其財產。

然而,四個半月後,彭日成卻突然離奇死亡。美國媒體報導說,2009年9月12日早上,彭日成突然在加州的醫院死亡,終年43歲,死因不明,就連美國警方也無法確認其真正死因。
據 《華爾街日報》報導,彭日成在9月11日下午被醫護人員送入洛杉磯新港灘(Newport Beach)住所附近一家醫院,並於第二天清晨在醫院內死亡,具體死因沒有明確公佈。新港灘警察局警官賽勒表示,醫護人員接到彭日成家打來的電話,指出他 的情況非常緊急,不久後他被送入住家附近的醫院。當時彭日成還活著,但是情況嚴重。

一個自稱“彭日成的鄰居”的人向《華爾街日報》爆料說,緊急醫護人員在9月11日下午到彭日成住所,用擔架接走了一名男子。隨後有數名犯罪現場調查員在其住宅調查了近兩個小時。彭日成之死是否涉及他殺,死因不明。


長子王兵指揮持槍綁架案

在王震、王季青夫婦的三個兒子中,長子王兵被認為是兼具二人共性的一個,老二王軍偏王震多些,三子王之偏王季青多些。

2008年,網上出現一篇題為《王兵回憶父親王震:“怪人”和“奇人”》文章,不但介紹了父親王震的幾件事兒,也“順便”描述了王兵跟父親的關係。

文章說,王兵坦言自己天不怕,地不怕,但怕父親怕了一輩子。王震一生手不釋卷,對後代的最大希望是“多拿幾個畢業證”。但王兵生性不愛讀書,沒少受父親的訓斥,這是王兵怕父親的一個原因。

王兵是不是“怕父親怕了一輩子”無從考究,但王兵膽大包天,為所欲為,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則聞名海內外。他和弟弟王軍一樣,都在軍隊任職。到了70年代末,在榮毅仁創建中信公司時,王兵和王軍又先後進入中信公司任職。

在王軍以中信總公司副總經理名義兼任中信公司深圳公司董事長時,王兵與吳小蘭(葉選平之妻)一度任過副董事長。不過,王兵、王軍二人都是軍商合一,雖然脫下軍裝換西裝,但軍籍並未退掉。到1995年時,王兵已經是大校軍銜,王軍的軍銜據傳比王兵要高。

何 頻、高新所著的《中共“太子黨”》一書指出,中共元老子女中,像王家子弟這樣保持多重身份的還有鄧小平的女兒鄧榕、葉劍英的兒子葉選寧、楊尚昆的兒子楊紹 明和女兒楊李、李先念的女婿劉亞洲、陳毅的兒子陳小魯、陳賡大將的兒子陳知涯等等。北京也有傳說陳雲的小兒子陳方曾一面在掛在宋慶齡基金會名下的公司經 商,一面也還保有海軍軍籍。

1983年3月,中信公司、中國海洋航空公司、中國直升機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中國南海石油聯合服務總公司和深圳通發實業公司等六大股東,合股成立了一個中國海洋直升飛機公司(簡稱中海直)。該公司剛剛成立時,在深圳四川大廈14樓 掛牌,當時的主要負責人叫馬相持,不久王兵則接任了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的職務。

王兵所領導的中海直公司,表面上 是發展旅遊事業,如開辦直升機觀看深圳、香港市容活動,但收益甚差。中海直真正的發財門路還是做買賣。中國大陸曾有一句話形容皮包公司,“除了飛機大炮, 其它樣樣都做”。而據說王兵的公司是“包括飛機大炮,沒有什麽不做”,言下之意是從事軍火貿易。

在深圳,早就有這方面的傳聞,當地的有關部門也曾想摸摸“老虎屁股”,但尚未下手,王震便到了深圳,把當地政要罵得狗血淋頭,清查王兵的打算也就再不敢有了。(《新史記》第12期)
-----------------------------------------------


http://blog.mirrorbooks.com/wpmain/wp-content/uploads/2013/04/%E6%96%B0%E5%8F%B2%E8%A8%98-13%E5%B0%81%E9%9D%A2%E7%B6%B2%E7%B5%A1%E7%94%A8.jpg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埃及流血冲突后局势依然紧张

Posted: 06 Jul 2013 05:18 AM PDT

埃及首都的局势星期六仍然高度紧张,被废黜的埃及总统穆尔西的支持者和反对者继续在广场上露营。星期五爆发的暴力导致至少30人丧生。

星期六上午,在开罗中心的街道上仍然能看到冲突后留下的石块和残余物。

星期五,数以千计的穆尔西总统的支持者走上街头,抗议穆尔西被罢黜。他们称这次抗议是“拒绝的星期五”。

对立阵营的成员在整个开罗和其他城市发生冲突,双方投掷石块和烟火并且拳脚相加。除了至少30人丧生外,还有1000多人受伤。

目前没有昨天晚上开罗发生枪战的报道。

军方星期三逮捕了穆尔西和穆斯林兄弟会的其他领导人,终止了宪法并下令举行新选举。军方说,为了避免发生群众起义的风险,他们才采取了有关行动。另一方面,穆尔西的支持者却指责军方的这次行动是军事政变。

在军方继续按照其所谓的“路线图”恢复民选文职统治的同时,军方和埃及前反对派团体呼吁要进行和解。

美国之音中文网


“窃听风暴”伤害欧美感情

Posted: 06 Jul 2013 05:07 AM PDT

欧盟官员周五表示,除非美方能够表明其尊重欧盟的数据安全法规,否则欧盟将中止允许美国有关部门访问欧洲金融交易数据和航空客运信息的两项协议。 

路透社消息,在传出美国大范围窃听欧盟机构以及欧洲网民后, 欧盟发出中止数据共享协议的威胁反映出欧盟的担忧。欧盟民政事务专员马姆斯特罗姆(Cecilia Malmstrom)周四致函两名美国高级官员表明欧洲将重新考虑两项协议的实施。或被废除的美国与欧盟之间的数据共享协议分别是《恐怖主义金融追踪计划 (Terrorist Finance Tracking Programme)》和《旅客信息记录(Passenger Name Records)》。这两项信息共享协议签署于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被华盛顿视为反恐的重要工具。

 
欧盟民政事务专员马姆斯特罗姆(资料图片)
 
马姆斯特罗姆表示:"如果我们不能证明协议有利于我们的公民以及协议是在完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落实,它们的可信度将受到严重影响。在此情况下,我有义务重新考虑协议的落实是否仍符合条件。"

欧美的"微妙时刻"

欧盟与美国的关系正经历一个"微妙时刻",马姆斯特罗姆在致美国国土安全部长纳波里塔诺(Janet Napolitano)和负责反恐和金融情报事务副部长柯恩(David Cohen)的信中写道," 互相的信赖和信心已受到严重损害,我希望美国竭尽全力恢復彼此的信任。"

马姆斯特罗姆下周将派遣一个团队前往华盛顿以参加一个此前已经安排好的会议,内容包括第一次审议航空客运信息协议以及完成对访问欧洲金融交易数据项目的评估。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周五证实,欧盟将从下周一将开始在华盛顿同美国政府就建立自由贸易区展开谈判。同时欧盟成员国驻布鲁塞尔大使们还决定,成立一个工作组同美国就数据保护问题进行谈判。

问卷结果:德美关系受影响

 
美国大范围窃听活动的消息引起欧盟高度关注
 
德国《焦点周刊》的一份最新问卷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德国人认为窃听活动伤害德美关系。 大多数德国人觉得个人并未受到此事件的影响。56%的人并不担心自己的电子邮件和电话被美英情报机构监视或窃听。

德国外长韦斯特维勒和美国驻德国大使墨菲周六((Philip Murphy)警告,欧盟与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的达成或因窃听事件而推迟。韦斯特维勒向《 图片报周日版》表示, "计划中的自由贸易协议是为大西洋两岸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工作岗位和经济利益的重要工具。我们不应该因为窃听事件而影响这一目标。"

韦斯特维勒补充说,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终究意在减少欧洲的失业率,以及在与中国之类的新兴国家竞争时获取优势。墨菲强调说:"我们需要这一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我们应该按原计划行动。"

据德新社报道,德国司法部长施纳伦贝格(Sabine Leutheusser-Schnarrenberger)表示美国因窃听丑闻不排除承担法律后果的可能。施纳伦贝格周六接受《南德意志报》记者采访时指 出,认为收集的信息越多、反恐措施则越周全是错误的想法。她说:"干草堆越大,找起针来就更困难。"

综合报道:安静

责编:雨涵

德国之声中文网


龚如心死前两天还被哄骗3000英镑法官斥陈振聪“邪恶”

Posted: 06 Jul 2013 04:54 AM PDT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陈振聪伪造遗嘱及行使虚假文书罪名成立5日而被判入狱12年,法官麦机智Andrew Macrae在宣判时,痛斥陈振聪“无耻、邪恶、有无可比拟的贪婪”。麦机智同时还透露,陈振聪利用花言巧语,在龚如心逝世前两天仍能哄骗取得3000万英镑。

陈振聪被判入狱后,目前已被送到香港赤柱监狱,当局并允许他单独监禁的请求,但陈至今仍未提出上诉。一度拥有30亿元(港币,下同)身家的陈振聪,在法院上已明确表示,他已经没有钱去支付法院要求的200万元初级侦讯费用。

麦机智在庭上告诉陈振聪:“我一点也不怀疑,你只是一个聪明而懂得花言巧语的骗子。”麦机智又说,陈利用龚晚年的“悲伤、孤单和悲苦”,巧言令色结识龚。直至龚垂危病榻,陈仍胡说可运用神奇力量助龚渡难关,令龚逝世前两天仍奉上3000万英镑。法官称,从证供中见到陈的行径严重,其贪婪难以置信,“龚在生时给你超过30亿元,令你享受大部分世人难以想像的豪华生活。你仍未心足,觊觎她的商业王国与遗产”。

麦机智昨表示,罪行之重,不仅因为涉及巨额遗产,更在于陈利用龚如心的信任,把她欲以行善、造福万民的财富据为己有,“我尝试想像有否案件较这一宗更差,但非常困难”,本案卑劣冠绝同类罪行。

陈振聪为了证明他与龚如心之间并非是风水师与客人的关系,而是一对已经堕入爱河的情侣,陈在庭上还播出两人亲密的视频和录音,完全漠视龚如心死后的名声。

麦机智表示,30亿元代表龚如心深深信任陈振聪,并欲助他致富,但陈伪造2006年遗嘱是希望鲸吞人家的所有,行为极尽残酷邪恶。他说,真正受害的是龚的名声,以及龚希望“永远行善”的慈善基金,认为陈“无耻、邪恶,无可比拟的贪婪”。他又说:“残酷,在于你伪造而伤害龚的友谊,改变其珍视的遗产。邪恶,在于慈善基金本应得到遗产,履行龚慈善心愿,让她流芳百世。但你若成功,人类之福便由你独享其成。”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欧光伏产品之战可能走向尾声

Posted: 06 Jul 2013 04:50 AM PDT

作者 安德烈

今天从布鲁塞尔传来一个让中欧双方都可以轻松一点的消息,据说有关中国进口欧盟光伏产品的谈判进展良好。最后可能避免一场恶性的贸易战争。最近大家都在谈可能发生的中欧贸易大战,因为中欧双方都启动了多项反倾销调查,并且对有些产品做出课以反倾销税的决定。但是,这场贸易大战能不能真正打响,考虑到这场大战可能对双方产生的严重经济后果,不少观察家一开始就预测可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虽然不会完全化干戈与玉帛,但会避免一场恶战,至少会减少损失。给双方留下出路。现在看来似乎在朝这个方向走。

中欧贸易大战的起始,最具标志性的就是中国出口欧盟的太阳能光板和其它光伏产品。欧盟数周前作出决定,准备向中国光伏产品课以重税,当时大家都感到中欧之间的 贸易气氛骤然发生了改变。此前,欧盟对中国进口的其他产品虽然时不时有争议,但都能在最后或者双方协议或者私下妥协都能平息下去。但是,欧盟的这种和缓政策常常受到成员国的批评。法国工业部长孟特布尔就数次指责欧盟对待中国太软弱。

欧盟一亮剑,大家都感到情况严重,欧盟委员会指控中国光伏产品生产商向欧盟倾销,从6月16日起,对中国进口的太阳能光板增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而且,欧盟委员会威胁说,必须在8月6日前找到解决办法,否则,如果达不成任何协议,欧盟将向中国进口的太阳能光板课以47.6℅的重税。

现在,双方似乎快找到一个让大家都比较满意的出路。中方刚刚提出了一个价格下限。从布鲁塞尔传出的消息说,欧盟和中国可能接近达成一个协议,而且这一消息得到了欧盟和中国双方相关人员的证实,这样一来,一场价格昂贵的贸易战争就可避免,这场贸易争执目前正向钢铁和酒类扩展。最终对双方有害无益。

参加谈判的相关人员透露说,协议框架已经出台了。他形容谈判的场面非常实际,在最后限期前达成协议的可能性的机会很大。

代表中国光伏产业的光伏产品进出口协会秘书长孙广斌,同时也参加中欧光伏产品谈判,他也认为,双方缓解冲突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他补充说,我们对谈判的进展很乐观。

虽然欧盟委员会没有对上述消息做任何评论,但四位接近谈判代表的欧盟高级公务员表示,他们同样对结局感到乐观。

已经出台的这项协议规定,对每年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光板提出了一个限额,而且出口到欧盟的太阳能光板的价格不能低于在中国生产的成本。根据分析人士的说法,在2012年,这一生产成本大约每瓦0.59美元,但今年可能会跌倒每瓦0.48美元以下,在欧洲生产的则为每瓦0.65美元。

超出限额以外的太阳能光板将由海关增课新税,这一税收的比例多少目前还在研究。定额每两到三年重新商定一次,这个阶段结束后,再重新进行研究。

德国和中国的媒体报道说,北京提出了光伏组件售价不低于每瓦0.5欧元(相当于0.65美元)的建议。向欧盟出口光伏组件总量不超过10GW。不过,来自欧盟的消息说,媒体上披露的情况还不是正式的。

欧中这场纠纷涉及210亿欧元的太阳能光板和其它光伏产品。中国光伏产品从2009到2011年猛增了四倍,超过了全世界的需求。欧盟对太阳能光板的需求占全球市场的一半,但仅仅几年前,欧盟市场上还看不到中国的光伏产品,现在,据欧盟同类产品生产商说,中国产品占据了欧盟80℅以上的市场。他们还说中国的太阳能光板比欧洲厂商的价格可以一直低到45℅。

光伏产品纠纷解决的越早越好,因为这一冲突正在向其他领域扩展。在欧盟做出要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后,作为报复,中国决定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谢里夫:中巴关系“比蜂蜜更甜”

Posted: 06 Jul 2013 04:47 AM PDT

作者 林兰

中国可以被称为“铁杆盟友”的国家,除朝鲜外,就应属巴基斯坦了。周四,正在北京做上任后首次出访的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与中国总理李克强会面时形容巴中关系“比蜂蜜更甜”,而前一天他在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时,习近平称谢里夫为“老朋友和好兄弟”,你来我往间言辞示好的同时,大笔经贸协议在访问之际签署,再次凸显了彼此的“铁杆”关系。

出于地缘政治原因,中国和巴基斯坦历来是长期密切的外交和军事伙伴,中国总理李克强上任后的首次4国外访,巴基斯坦就在其中,而今年5月刚刚当选,第三度出任总理的谢里夫将中国作为首个外访国家也完全合乎逻辑。普遍分析指,此次访问,区域和战略议题都至关重要,但对巴基斯坦而言,强化对华经贸、解决巴基斯坦的能源和经济危机显然是谢里夫更为关心的议题。

巴基斯坦目前面临经济低迷、经济增长迟滞、通货膨胀和严重能源短缺等问题。而竞选承诺将改善这一状况的谢里夫显然需要得到中国盟友的帮助。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谢里夫向李克强说,巴中友谊“比喜马拉雅山更高,比深海更深,比蜂蜜更甜”。而中国总理也回应称,“非常珍视谢里夫对中国人民的伟大热情和深厚友谊。”

在即将和已经签署的一系列经贸协议中,最受关注的是连接新疆喀什和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铁路建设计划。谢里夫此前该计划称为将是一条“改变游戏规则”的经济走廊。将贯通阿拉伯霍尔木兹海峡向中国的石油能源疏运通道。铁路一旦落成,瓜达尔港将成为中国运输中东地区原油的中转站,从而摆脱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目前,中国进口石油的80%须经过马六甲海峡。中巴希望通过该交通路线刺激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整个运输线全程超过2000公里。被形容是“长期项目”。

中国参与喀喇昆仑公路的升级也属于中巴提出的“经济走廊”建设项目。
另一项被称为“长期项目”的,是从中国边境铺设光纤电缆到巴基斯坦城市拉瓦尔品第。该项目将耗资4400万美元,其中85%资金由中方提供,目的在于提高巴基斯坦网络性能。

谢里夫周末将出席在上海举行的巴¬-中能源论坛,与中国能源企业高层会晤,此外,他还有与中投公司、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高层会面的计划,以争取中国更多地在基础设施及能源方面的投资。

2012年中巴双边贸易120亿美元,未来两年内预计可达150亿美元。

除了经济议题外,反恐和地区安全问题也是此次访问重要议题之一,尤其对中国一方,北京担心巴基斯坦极端伊斯兰势力影响中国新疆地区。谢里夫此次访华,正值临近新疆7.5事件4周年,新疆地区再次出现多起暴力袭击事件。而新疆紧邻巴基斯坦。此前就有新疆当地官员表示,新疆维吾尔分裂分子与巴基斯坦的一些伊斯兰恐怖组织有关。除了新疆问题外,中国公民在巴基斯坦的安全也是北京关心的议题。就在上个月,有10名外国登山者在巴基斯坦东北部被该国的塔利班杀害,其中有3名中国登山者,该事件使巴基斯坦非常尴尬。但大部分的分析指,虽然巴基斯坦伊斯兰极端分子的问题不会完全破坏中巴的友好关系,但中国将会在此次访问之际向谢里夫提及该议题。

无独有偶,就在谢里夫访问北京之际,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也在高调访华,边境纠纷和区域安全可能是他此次与中方会谈的议题。中印近期在边境争端问题上不断显示有谈判解决的意向。就这一外交行程的巧合,分析评论中、印、巴三方关系指,这显示中国在保持与巴基斯坦坚定盟友关系的同时,也并不放弃与印度修好,作为亚洲两大经济新型大国,中印之间存在着众多的共同利益。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韓朝恢復開城工業園區前途談判

Posted: 06 Jul 2013 04:33 AM PDT

韓方代表出發越過軍事分界線前在板門店韓方一側舉行預備會議(6/7/2013)

韓國與朝鮮雙方官員召開工作會談,試圖為重開朝鮮開城工業園區達成共識。

首爾官員表示,會談星期六(7月6日)在板門店非軍事區朝方一側的統一閣舉行,朝方首席代表為朝鮮中央特區開髮指導總局副局長樸哲洙,韓方首席代表為統一部韓朝合作地區支援團團長徐虎。

平壤於4月撤回開城工業園區5.3萬名朝方工人,並阻止韓方人員進入園區,作為抗議聯合國針對其核試驗實施制裁以及韓美舉行聯合軍事演練。

韓朝雙方上月曾試圖重開談判,但因外交禮節問題而遭朝方喊停。

平壤星期三宣佈允許韓國資方能派員視察開城廠房狀況與維修器材後,首爾政府在星期四提出召開此次工作會議,平壤於當晚接受了提議。

開城的最後一名韓方員工於5月3日撤離。自平壤宣佈封閉園區以來,韓方企業一直沒能從園區運走產品和原材料,一些韓方企業繼而威脅撤出開城。

BBC駐首爾記者威廉姆森說,開城被視為韓朝合作的象徵,因此其關閉被視為韓朝關係嚴重惡化的信號。

記者說,雖然本次會談所涉及的議題十分有限,但將有可能為朝鮮核計劃等更大範圍的談判打好基礎。

(撰稿:葉靖斯 責編:蕭爾)

BBC中文網


中国将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Posted: 06 Jul 2013 04:14 AM PDT

中国政府最近宣布,将“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范围。有中国官员表示,中国将会批准成立民营银行。有专家认为,中国政府在完善和监管民营银行运作方面的政策,以及来自各既得利益部门的反对,将使在中国大陆创办民营银行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并宣布,将由银监会牵头,中国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法制办等组成工作机构,具体落实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及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具体事宜。

星中国银监会官员期五公开表示,允许中国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对于动员社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促进金融机构股权结构多元化,激发金融机构市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美国某大投资行任经济分析师的丁力博士介绍说,设立民间银行的计划在中国曾经提出过多次,今年中国政府再次提出,但是否能够真正出台,仍有不少疑问。

丁力博士介绍说,金融是现代经济活动的核心之一。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私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它们却无法获得国家银行的金融支持。他认为,民营企业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经济的未来,因此允许建立民营银行势在必行。

美国南卡州立大学教授谢田则表示,中国私营企业贡献了每年GDP总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但他们获得的银行贷款只占中国银行贷款的百分之二十以下,因此成立私营金融机构,对中国经济将有很大帮助。

谢教授表示,一直以来,中国大陆事实上存在大规模的民间金融活动,中国政府表示将允许成立民营银行,是希望将这种地下金融活动纳入政府监管。根据2002年的一项调查数据,中国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认为,应该允许民营银行成立;但是,只有百分之四的人表示会选择把钱存在民营银行。这种分歧,实际上也体现在中国政府的政策上。

丁力博士表示,由于金融危机的扩散程度大,一旦银行倒闭很可能引发社会问题,这也使中国政府在放开民营银行问题上犹豫再三。不过他指出,中国现实最重要的问题不是风险控制,而是金融活动被高度垄断。

丁博士认为,对私营银行风险控制的担忧是中国政府最大的考虑。即使中国出现私营银行,中国政府也很可能会对它们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以防止出现失控局面。

谢教授则表示,中国官员强调民营银行是“自担风险”,显示中国政府不愿意承担民营银行一旦出现问题的责任。他认为,严厉的控制,可能促使民间资本的运营继续“地下化”,以避免各类的制度性和政治性风险。

中国银监会的官员星期对媒体强调说,要实现民间资本“自担风险”,有三个主要途径:一是通过有关制度安排,让发起人承担可能出现的风险;二是要加强民间资本参与设立的金融机构的整体风险管控能力;三是要加强其公司治理能力。谢教授认为,这三点是金融体制风险控制最重要的问题,而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印度拒庇護史諾登 遭國內批評

Posted: 06 Jul 2013 03:46 AM PDT

(中央社記者何宏儒新德里6日專電)印度拒絕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承包公司前雇員史諾登的庇護申請,遭小老百姓黨譴責,指政府「懦弱」,也有民間團體發起示威。

滯留莫斯科機場過境區的史諾登(Edward Snowden)2日透過「維基解密」(WikiLeaks)聲明,維基解密法律顧問哈里森(Sarah Harrison)已代為向包括印度在內的國家提出庇護申請。但新德里當天即已拒絕他的申請。

打著反貪腐旗幟在去年底成立的小老百姓黨(Aam Aadmi Party),3日譴責中央政府上述「懦弱的行為」,呼籲新德里挺身捍衛公民自由,提供史諾登庇護。

尼赫魯大學學生會則在網路上發起抗議外交部倉促拒絕史諾登庇護申請的活動。

學生會給總理曼莫漢(Manmohan Singh)的公開信說,「做為印度公民,我們要求知道政府拒絕史諾登先生庇護請求的立場。史諾登揭露美國違反國際法和舉世公民人權的刺探與監視,他的勇氣足資效法」。

聲明還要求曼莫漢要考量印度駐美國大使館也是美方38個監控目標之1,強調對於他國外館的間諜活動違反1961年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Vienna Convention onDiplomatic Relations)。

與此同時, 非政府組織「Mission Bhartiyam」則在網路上發起「為史諾登團結 要求政治庇護」的活動,號召民眾明天傍晚前往新德里印度門(India Gate)示威。

活動發起人尼特許(Ravi Nitesh)表示,示威只是開端,接下來將串連志同道合的組織,繼續就此向政府施壓。1020706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7月5日)

Posted: 05 Jul 2013 09:37 PM PDT


2013年7月5日《明镜郵報》

Posted: 05 Jul 2013 09:36 PM PDT

    2013年7月5日《歷史日報》

    Posted: 05 Jul 2013 09:34 PM PDT

    明鏡新聞網

    unread,
    Jul 7, 2013, 11:01:15 PM7/7/13
    to wy...@live.com.au

    《明鏡郵報》明鏡新聞網


    謝長廷登陸,只是吹皺了春水!

    Posted: 07 Jul 2013 07:08 PM PDT

    南方朔

    在政治上有個基本的原理,那就是不能在戰場上得到的,大概也不可能透過談判而得到。海峽兩岸當年從國共內戰一路打下來,打到1949年,最後隔海而治,對中國而言,它所努力的目標,就是不能透過戰爭而得到的國家統一,希望能以和平方式達成,那就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而對台灣而言,則是要永保現狀,維持分裂,國民黨可以維持住中華民國;民進黨則希望維持一邊一國的現狀,這就是通稱的「獨台」或「台獨」。

    對於兩岸的這種情勢,北京當局當然知之甚詳。因此在胡錦濤時代,北京的策略有二,一是「和平反獨」,二是「以商逼政」。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乃是國際政府承認的唯一代表中國的政府,它的「和平反獨」當然很容易奏效。由於中國乃是經濟崛起的大國,它也很容易就收編了台灣的經濟實力。在經濟上,胡錦濤時代已將台灣吸納進了中國經濟圈。台灣意圖「獨台」或「台獨」的經濟資本已大幅削弱。

    由「和平反獨」到「和平促統」

    因此,現在的習近平時代,我們已可看出北京對台策略的改變,那就是從「和平反獨」進而「和平促統」,在經濟上則是加大加快對台灣經濟的統合。北京方面一直在放話,要求兩岸政治協商,即是「和平促統」的一部分。不過人們也知道,「和平反獨」乃是一種消極性的手段,它比較容易達成,但「和平促統」則是積極性的目標和手段,它的難度自然比較大,因此媒體遂稱「兩岸關係已進入了深水區」。在這個深水區階段,兩岸的鬥爭主軸已成為「和平促統」vs.「和平拒統」,無論「獨台」或「台獨」皆已因為不可能實現而告失敗。

    不過,當主軸已變為「和平促統」vs.「和平拒統」,對北京而言,它所面對的挑戰其實已更大。台灣任何一個黨在統獨上或有爭論,但在維持現狀上則意見傾向卻差不多,意思是說在「拒統」這一點上,台灣反而極有可能形成共識,使北京的「和平促統」面對極大的抵抗力。在「和平台獨」上民進黨沒有能力主導話語權,但在「和平拒統」上,民進黨反而有更大的正當性,這種情勢的變化,遂使得北京和台灣的民進黨關係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紅綠對話 有益無害

    以前的民進黨因為主張台獨,北京基於它的「一中」原則,當然拒絕與它往來,但現在台獨幾已注定不再可能,而且台灣在走向「和平拒統」,民進黨的影響力可能擴大,北京對民進黨已不能不加理睬,因此北京對民進黨的態度已必須改變,雖然表面上要民進黨公開放棄台獨主張很難,但對那種不可能的台獨,已毋須看得那麼嚴重,能夠與民進黨來往,多一點紅綠對話的管道,對北京總是好的。如果民進黨執政,兩岸因為有了紅綠對話,凡事就容易緩衝,不會動輒就鬧僵;縱使民進黨沒有執政,但紅綠對話,對北京的「和平促統」亦有益無害。而民進黨方面,已有一些派系,體會到台獨的不可能及無效果,民進黨已需和北京有所往來,才可能在兩岸關係上發揮作用,並可能透過形象的改變,抓到台商及台商家屬的選票,增加執政的機會。這些民進黨的派系,比較有彈性,它們不可能立刻的反對台獨,但卻極有可能成為非獨的勢力。民進黨執政時曾做過行政院長的謝長廷就是民進黨這種比較有彈性的派系代表。他在去年10月4日第一次「登陸」,上個月的28日二次登陸,就是圖建立起民進黨與共產黨間的對話關係。兩次登陸,北京方面也善意回應,他第一次登陸會見了戴秉國和王毅,第二次登陸則會見了張志軍。他的談話中雖然仍有台獨的調性,但已點到為止,沒有發揮,反而是在「兩岸命運共同體」這種感性語言上做文章。能夠在感性上求溝通,就已是一大突破。個人與群體的交往,只會咬立場是沒有用的,只有先求感性上的善意與互信,才可求將來關係的改變。

    不過,我們也要知道,民進黨乃是個派系性極強的政黨,它有溫和務實的彈性派,但也有獨性極強的台灣基本教義派,由於派系複雜,民進黨的第一線領袖如蔡英文和蘇貞昌等人,都不敢在最基本的統獨問題表態,因為一表態就難免成為眾矢之的,影響到他的領袖地位,只有謝長廷這種二線領袖始可能去領導改變。就以這次謝長廷的二次登陸,台灣媒體雖有人大力稱讚,但民進黨內獨性極強的人士大罵的也極多。

    民進黨仍傾向獨性較強兩岸政策

    就在謝長廷二次登陸後,7月4日(上星期四),民進黨黨中央的中國事務委員會召開了一次名為「華山會議」的對中擴大會議,這個會議的主旨就是在評估謝長廷二次登陸的效果,並希望擬定出民進黨自己的兩岸政策。

    果然如眾所周知的,民進黨內像謝長廷這種彈性務實派目前仍只是少數,謝的「兩岸命運共同體」這種感性的話語受到相當大的抨擊。民進黨人物仍堅持台灣的主權,並認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應該與國民黨不同,不必競爭覑要去獲得北京的支持。民進黨強調,它要爭取執政的機會,又希望制定出國際能接受能諒解的兩岸政策,這也就是說民進黨仍傾向於採取獨性較強的兩岸政策。

    在民進黨的會上,倒是民進黨內與藍和紅都有關係的前立委沈富雄說了真心話,他表示,民進黨要制定出人民能接受、對岸能忍受、又和國民黨不同的兩岸政策,其實是不存在的。因此已可看出,謝長廷二次登陸,迄至目前為止,只是吹皺了一池春水。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想要有較大的改變,仍有待將來!

    南方朔

    《亞洲週刊》主筆

    香港   明報


    十二年博八百億

    Posted: 07 Jul 2013 06:49 PM PDT

    如果有一門子的買賣,你博贏了就有八百多億元可以一人獨吞,博輸了就坐牢十二年,不過,如果在獄中行為良好的,大抵八年便可出獄。天地良心,這個買賣你是否肯定自己一點也沒有動過心,即便你在深思之後仍能不為利祿所誘?你又是否肯定身邊每一個認識的人都不會鋌而走險?

    俗語說:「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幹。」只要有足夠的利錢吸引,即便是要殺頭的勾當,參與的人仍會前赴後繼,何況區區十二年可博八百億,舉目全港,我敢擔保,只要再有第二次機會,願意以身犯險的人仍會絡繹於途。

    風水師被控偽造文件的案件於上星期審結,法官在庭上怒斥被告「無恥、邪惡、極度貪婪」,並且以最高刑罰為量刑起點,酌情略減,最後判其入獄十二年。

    此消息一出,可謂全城歡騰,但對於十二年的判刑是否合理,則惹來不同意見,認為大快人心的固然不少,但也有人認為法庭恐怕是不自覺地受社會情緒影響,出手太重,對被告未免有點不公。

    筆者則認為,刑法的價值是在於發揮阻嚇作用,希望人們不會再犯,所以,衡量判刑是否合理,應看該刑罰能否阻嚇後來者。判刑十二年阻嚇對八百億元的貪婪者恐怕猶有不足,若再減至七、八年,則肯定變得軟弱無力。

    陳偉強 大學講師

    太陽報

    故宮玻璃砸不碎 國人質素扶不起

    Posted: 07 Jul 2013 06:44 PM PDT

    北京故宮再次發生破壞文物事件,早前有遊客懷疑不滿拍照被阻,徒手擊碎翊坤宮正殿展室一塊玻璃,導致國家二級文物「清代銅鍍金轉花水法人打鐘」墜地受損,輿論嘩然。為防止事件重演,當局「斬腳趾避沙蟲」,全面更換宮內百多塊用來封存文物的玻璃,改為安裝「用大錘都砸不碎」的強化玻璃。

    其實,內地亟須提升的不是文物保護,而是國人的文明質素,北京故宮文物頻頻受到蹂躪,正是世風日下、道德墮落的寫照:今年二月,太和門附近一個大銅缸被人刻上「梁齊齊到此一遊」七個大字;不久前,工作人員在護城河撈出數萬根玉米芯;今年五一小黃金周期間,故宮中和殿門窗遭旅客破壞……可以說,只要國人的醜陋本性不改,不管當局如何改善文物保護,終究是無濟於事的。

    旅遊等於浩劫,慘遭破壞的何止古文物。大家不會忘記,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其山東高密的老家幾乎被慕名而至的遊客踏破門檻,為了沾「文曲星」的光,莫言家大院裏的蘿蔔被拔光,接着小草被拔光,拔無可拔時,連村中的樹葉也被摘得七零八落,用蝗災來形容遊客的醜行,並不為過。

    一邊花錢 一邊破壞

    中國人走到哪裏,就把醜行帶到哪裏,近年荷包鼓脹的國人紛紛走出國門看世界,也將種種不文明行為帶到國外,引發新一輪「黃禍」。埃及樂蜀神殿、英國大教堂、法國藝術館,先後被刻上「到此一遊」的簡體漢字;連人迹罕至南太平島嶼的海灘上,都留下「中華牌」香煙盒。沒有最醜,只有更醜,部分國人漠視法紀,自私自利,不僅自己大出洋相,也丟盡了國家顏面。中國人已淪為髒亂吵的代名詞,有旅遊業者明言:「一想起中國人,便想到塗鴉、搞破壞、亂丟垃圾,大聲喧嘩、隨地大小二便。」

    對於中國遊客,全世界可謂既愛又恨,愛的是中國遊客出手大方恍如財神爺,恨的是他們四處破壤儼如野蠻人。為了勸告中國人入鄉隨俗,全球各地旅遊景點不得不貼出簡體中文字的「請便後沖水」、「垃圾桶在此」、「請保持安靜」等告示。即使在同文同種的台灣,台北市議會亦作出「陸客只准從後門出入」的規定,原因是陸客到訪議會大樓時,總是旁若無人的喧嘩拍照,言行不雅,正門花圃內更滿布陸客隨手丟棄的煙頭、牙籤等,為維護台北市形象,市議會不得不出此下策。

    古人說,衣食足而知禮節,倉稟實而知榮辱,但對當代中國人而言,並不適用。數之不盡、禁之不絕的旅遊亂象,說明有錢不等於有品位,大國崛起不等於文明提升,國力強盛不意味着受到尊重。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中國人在國際上形象低落,不能怪別人歧視,只能怪自己不爭氣。

    太陽報


    中國式文明你要服

    Posted: 07 Jul 2013 06:33 PM PDT

    內地有女作家說,她的朋友曾做了一個實驗:連續多天,進地鐵就對人微笑,發現微笑的回報率是零。至於反應,基本上有三種:報以警惕並厭惡的一眼;其次是趕緊避開;最後是狠吐三字「幹甚麼?」或「有病啊?」女作家感而嘆曰:「中國人啥時候對中國人好了,中國就真正強大了!」

    依老朽看,中國式情緒就是我行我素,睬你都傻!北京市民曹先生日前在頤和園著名景點十七孔橋附近散步,赫見數名四、五十歲的男外省人對着頤和園外牆小便;曹先生即使提醒「前面就是廁所」,惟他們一笑置之,依然「必也射乎」。中國人就是愛自由!

    大半生不羈放縱愛自由的老朽,早前看到一則令我熱血翻滾的新聞。話說遵義一男子王某因在洗浴中心消費時,遭到女按摩師性侵而報警,只見他一臉憔悴無助,哭訴對不起老婆。老朽真有衝動推薦這位忠貞漢子,成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候選人,並相信他會高票當選。這位漢子重新點燃純愛之火,要是每省各地多幾個如此潔身自愛的好丈夫,公安少了掃黃,可以騰出更多時間打黑,則社會自然和諧!

    曾經有人指出,國人將步入小康社會,不少人已先富起來,何以「衣食足仍不知榮辱」?改革開放三十多年,許多不文明的壞習慣依然改不掉,像在公共場合如地鐵、電梯公然大小便。此言差矣!像維護老婆將電梯當廁所的丈夫,或教小孩在地鐵車廂內解決自然呼喚的父母,也不一定就不文明,從另一個角度觀之,此乃散發國人愛心無所不包的廣闊情懷!

    批評國人未能從文明體驗強大,亦不盡不實。據悉五台山有一寺廟,善眾要祈福添香油,若現金不足,可以現場刷卡。文明如此與時俱進,多富中國特色啊!

    施友朋

    東方日報


    殭屍鳳爪現人間 舌尖中國毒不休

    Posted: 07 Jul 2013 06:18 PM PDT

    神州黑心食品數之不盡,繼上海等地揭發「口水火鍋」後,廣西等地近日更出現駭人聽聞的「殭屍鳳爪」和仿真度極高的冒牌汽水。舌尖上的中國,毒毒不休,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近日廣西當局查處大批走私急凍鳳爪,這些鳳爪來源不明,含有大量細菌和血污,吃了隨時中毒。更恐怖的是,執法人員還起出大批三、四十年前生產的「殭屍鳳爪」,最老一批的產期標明是一九六七年。這些接近半世紀前的產物,本已發霉發臭,但這難不倒無良奸商,只要利用氧化氫等非法添加劑為鳳爪漂白除臭,加上食肆調味加工美容,便搖身變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端上餐桌。

    無獨有偶,西安、河南、甘肅等地亦聯合搗破一個運作最少五年的冒牌汽水窩點,查獲二十多款冒牌汽水,包括紅牛、可樂等,涉款數百萬元。冒牌汽水用香精和糖精勾兌,不僅毫無營養成分,長期飲用更會患上糖尿病等疾病。令人驚訝的是,冒牌汽水由外表到味道都與正牌大同小異,售價也跟正牌相若,若非經過正牌廠家反覆認證,根本難辨真假。

    特供不除 食品難安

    不論是「殭屍鳳爪」,還是冒牌汽水,反映的都是無良奸商喪心病狂,監管當局尸位素餐。今次雖然是當局接獲舉報後主動查處,但檢獲的問題食品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黑心食品每天從不同渠道流入餐桌。更令人疑惑的是,從生產日期看,「殭屍鳳爪」很可能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官方戰備糧,為甚麼數十年來一直未予以銷毀,為甚麼會流出市面,進入千家萬戶的餐桌,當局語焉不詳。由於走私鳳爪利潤極高,一噸可達二萬元,黑色產業鏈貫穿全國,如果說當中沒有官商勾結,有沒有人相信呢?

    這些年,規管食品安全出台的條文愈來愈多,愈來愈嚴,但黑心食品卻愈演愈烈,從石蠟米到溝渠油,從瘦肉精到激素蟹,從硫磺木耳到吊白塊米粉,沒有一樣不是推陳出新,聞所未聞。一個能上九天攬月、能下五洋捉鱉的國家,竟然遲遲治理不好食品安全問題,真是咄咄怪事,中國人吃的是有毒食品,喝的是不安全的水,呼吸的是污染空氣,縱然國力全球第一,那又有甚麼意義?

    中共第五代上台後,國人一度對當局撥亂反正寄予期望,結果仍然是失望。說到底,特權階級樣樣有特供,不會真正關心食品安全問題,貪夠刮夠,大不了轉移資產一走了之。可憐老百姓不吃餓死,吃了毒死,根本無路可逃。中國人如果有一天亡國滅種,絕子絕孫,就是毀在貪官奸商手上。

    東方日報


    鐵道部的臭味至今在張德江身邊徘徊不去

    Posted: 07 Jul 2013 04:51 PM PDT

    別了鐵老,老百姓有話說
      
       輿論在熱議大部制改革,其最令公眾唏噓不已,自然非鐵道部莫屬。僅騰訊微博專題“別了,鐵道部”,就吸引了超過47萬跟帖討論。

       “鐵老大”撤銷,盛光祖也隨之被扣上了“末代鐵道部長”的帽子。老大都走了,鐵路職工又將何去何從?盛光祖給這些因為政策之變而失去方向感的群體吃了定心丸——“鐵道部雖然被撤銷,但鐵路職工不存在安置問題,也不會裁員。”

       別了,鐵老大!

       對鐵路職工來說,可謂一大喜訊,所以也有好心情紛紛跑到即將為塵封歷史的鐵道部子前合影留念。盛光祖除了送來好消息,也給普羅大眾傳來“噩耗”,因為原來的鐵道部今後要按照市場規律,按照企業化經營的模式來定票價。

       雖然漲不漲價的述很含糊,不過明眼人一看就明,必漲無疑。310日的@新華微評中寫道,“大部制改革、政企分開大勢所趨,但真要改革到位路還很長。改革是為發展,為百姓。別讓百姓承擔太改革成本。”這裡所說的改革成本,如濃縮到火車票漲價的問題上來,則更簡單明瞭。

       幾歡樂幾家愁。鐵道部被撤銷一陣叫好,但聽聞要漲票價,老百姓復又一臉愁容。北京政協委員馬光遠則站出來為民眾鳴不平——市場化定價是對的,也是大方向,可是,鐵路運營,就你一家,別無分店,何來的市場?貨運搞價格極低的計劃指標,這些不合理的成本通過“市場”向百姓轉移?招標中的腐敗成本也讓百姓買單?竊以為,先把壟斷放開了,天價的紙巾盒消滅了,再來談市場定價吧。

       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公之於眾的當天,輿論對其關注熱情一度爆棚,不過大多是頂著專家、學者頭銜的人在“豆腐兩碗,兩碗豆腐”地復倒騰。民眾怎麼看?大部制改革對老百姓而言是好是壞?只能從民間輿論場來管窺這一民意。

       比較權威的人民網輿情調查結果顯示,46%的受調民眾認為機構改革是大勢所趨,符合社會發展要求;27%的人認為機構改革需落到實處,精兵簡政,提昇效率;16%的人建言機構改革的力度有待於進一步加大;而另有11%的人期盼機構改革能給百姓帶來實惠。

       網友“黃貴芬stcalm”說,大部制改革,避免了不必要的職權交叉和責規避等問題。“優游容與”則認為,大部制改革最重要的在於如何處理集權與分權的關係,理順經營權和監管權,優化資源,再造流程,轉變職能,裁除冗員,提陞效率。否則又是換湯不換藥。“小布-sky”失望中帶著希望,稱這次改革沒有改到重點上,很多需要進一步提辦事效率的部門都沒有動,期待下一步大部制的變化。“風雨蟲”則貼近實際發問:不知道會帶來什麼新的惠民措施?

       不過,在眾多改革議程中,老百姓最想說的還是火車票會不會漲價的問題。從當前輿論來看,大部制改革牽扯到的鐵道部撤銷進而引發的車票漲價,則是老百姓不待見的。


       臭氣熏天的鐵道部掛
      
       中國鐵道部成立於1949101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絕對同齡,一天都不差。鐵道部在中國中央政府各部中之所以特別牛,特別強勢,並由此獲得“鐵老大”、“獨立王國”之稱,是因為它是命令經濟、計劃經濟的最典型、最標準的體現。

       鐵道部擁有比其他各部更多、更大的權力,幾十年來實行半軍事化甚至是全軍事化管理,努力追求“令行禁止”的絕對效率。它擁有屬於它自己的公、檢、法系統,一切有由它自己說了算。

       英國阿克頓公爵所說的“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敗”已經被認為是無容置疑的公理。於是,擁有絕對權力的鐵道部貪污腐敗的醜聞也特別多,便是題中之義。鐵道部在中國公眾當中的名聲如此之臭,甚至臭到了中國執政黨共產黨新領導班子的要員、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常委之一張德江。鐵道部的臭味至今在張德江邊徘徊不去。

       2011年夏天,浙江溫州附近發生嚴重的動車追尾事故,造成至少40人死亡。事故發生後,在中國公眾和世界媒體的眾目睽睽之下,中國當局采取強力措施,搗毀事故車輛,並試圖挖坑埋。然後,在事故發生一天之後就匆匆恢復通車。在事故中僥幸殘存的小孩小伊伊(項煒伊)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裡差點再次死於非命。

       國之音指出,鐵道部對溫州動車事故的令人驚訝不已的處理,可謂鐵道部在過去幾十年裡種種問題的集中大爆發。其做法造成了臭氣熏天的效果。於是,當時前往事故現場進行視察和指揮的中國副總理張德江也自然而然地沾染上了熏天的臭氣。



       “末代鐵道部長”盛光祖成兩會“另類紅人”。

       中國公眾和國際輿論強烈譴責中國當局的肆無忌憚、瞞天過海、草菅人命的做法。許多人認為,現場處理事故的有關當局之所以敢作出那樣的駭人聽聞的舉動,必定是得到了中國政府最高層的批准甚至是命令;而直接發出這種指示或命令的非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莫屬。

       諷刺的是,中國官方的權威通訊社新華社在發表張德江人物特稿的時候,特意對張德江在溫州動車事故中的表現加上了這樣的說明:

       事故發生後,“張德江代表(中共)中央及時趕到現場,指揮救援,始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探望傷者並處理善後。當看到一個坑內堆放的列車殘骸時,他明確指示,殘骸不能埋,要做好現場保護和事故車輛的妥善保存,為事故調查分析提供條件。”

       新華社的張德江人物特稿的這一段發表,在中國公眾當中引起普遍的嘲弄。眾多的人認為,這是新華社為張德江作出的“此地無銀百兩”式的撇清。

       美國之音質問:在溫州動車事故發生之後,究竟是誰沒有始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究竟是誰作出了搗毀和掩埋事故車輛、銷毀物證的決策?究竟是誰決定破壞事故現場,為調查分析事故製造了障礙?

       新華社的人物特稿提出了一系列謎語。這些謎語的謎底在可見的將來是否能以及何時能解開,目前尚不得而知。但鐵道部臭氣熏天,張德江也跟著鐵道部沾染了一身的臭氣,則是不爭的事實。《內幕》第15期)

       

    全球房地產都有中國富豪身影

    Posted: 07 Jul 2013 04:38 PM PDT


    事件》編譯  艾米娜


    歐洲市一半冷一半熱

      現最搶眼歐洲國首推土耳其,2011年全年房價萎縮2.39%,但2012年卻像沖天炮一樣飆升10.55%,台灣Fundus回顧報告指出:土耳其近年持續改善經濟基本面、與銀行體系,標準普爾、惠譽(Fitch)等國際信評公司,於2012年接連調升土耳其的主權信評。此外,土耳其2014年總統大選前,政府應會推出刺激基礎建設與消費的財政政策,吸引資金持續流入,土耳其股市2012年漲幅52.55%的熱況,2012年應可持續。

      房地產價格在2012年止跌回升的還有丹麥(5.8%)、挪威(5.33)、烏克蘭(4.01%)、羅馬尼亞(3.58%)、瑞士(2.41%)、愛沙尼亞(2.4)、芬蘭(2.12%)與瑞典(2.02%)。

      愛爾蘭與波蘭房地產價格的頹勢也見緩解。其,還未走出房市崩盤的愛爾蘭,政府2012年本想推動法,鼓勵銀行削減屋主房貸月供金額,但法案遲未通過,彭博社報導稱,愛爾蘭銀行業者或將面對查封法拍的歷史潮、以及處置回收資產的壓力,不過由於愛爾蘭房地產價格,已經低於合理平,2012年市場已然重現投資者交易。

      波蘭歐洲躲過國次貸的唯一歐洲國家,2008年經濟增長5.1%、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增率1.6%、20103.9%、20114.3%,而且主要由內需市場帶動,但2012年因歐債問題惡化,同時抑制海外投資與內需市場,2012年第GDP年增率意外縮減到1.4%,內需消費年增長降至0.7%2012GDP長率僅1.5%,是2002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也看衰波蘭2013年的經濟情況,預估GDP成長率僅1.6%,雪上加霜的是,波蘭染上歐盟的失業潮,2012年計有15.5萬人失業,目前失業高達13.3%,景氣悲觀可見一班。

      跟波蘭歸為同一類的悲情市場,還有葡萄牙與保加利亞,2012年房價平均價格分別下跌6.85%、5.42%;但至少較2011年分別下跌8.45%、8.67略有進展。

     
    歐債危機緩解無日

    泡沫化倒數的加拿大房地產

      2000年開始起飛的加拿大房地產市場,2000年第一季到2008年第一季期間,房地產價格飛衝62%2009年第二季到2012年第二季期間,價格再上揚18%,儼然變為《經濟學人》口中“世上最脫離現實的房地產市場”,加拿大財政部趕忙在2012年夏天緊縮貸款條件,逼著十年牛市走向尾聲。


      加拿大11個主要城市的房屋價格,在2012年上升2.22%,2011年房價年增率則是4.4%,2012年第四季則萎縮0.33%。加拿大房地產協會(The Canadian Real Estate AssociationCREA)統計資料顯示,201212月的房屋銷售總量,較2011年同期下滑17.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預測,加拿大經濟在2013年可能維持1.8%年成長的水準。

      不過,《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125日刊登評論“世界上最大的房地產泡沫在加拿大嗎?”(The Biggest Housing Bubble in the World Is in ... Canada)認為,加拿大政府恐怕無法阻隔房市泡沫崩解的負面影響。該文引用房地產專業人士的觀察稱,各國房地產發展環境不盡相同,仍可歸納出三大共通點:滿街跑的中國投資客逼升房價、房地產市場泡沫化過程緩慢、復甦更緩慢。

     首先,中國有錢人就愛“湊熱鬧”,房地產交易過熱的國家,除了普遍有著很低的銀行利率,也通常能隨處看到中國富豪身影。溫哥華、香港、新加坡、雪梨都是中國富翁很愛下買房的地點,大量資金在這些地方對衝,也不斷推高市場房價。

     其次,房地產泡沫破裂需要時間,美國、愛爾蘭房地產市場,經過十年上沖下洗,目前平均價格回落合理水平以下,而西班牙、英國房價才開始往下走,各國不良信貸整得死去活來的銀行團,還不願認列虧損,配合製造高價的假象,但遲早兵敗如山倒,20年前日本東京皇宮的地價,也曾高過美國加州的所有土地價值。泡沫破裂的越早,房地產與建築業就越快恢復,惟太天真的宏觀政策,不利房地產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日本房地產市場冬眠年,便是長期僵硬貨幣緊縮政策所導致。

     加拿大希望房地產市場價格能更有序的下降,央行一方面將隔夜利率維持在1%,維持資金寬鬆,另一方面嚴控房貸,認為若房價漲幅低於通貨膨脹率,價格下跌就不會打擊家庭淨資產,類似中國過去宏觀調控的作法,希望能避免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毀滅性影響。

     除了加拿大房地產趨勢有待觀察,希臘、西班牙、荷蘭、葡萄牙、斯洛伐尼亞、克羅埃西亞的住房價格下跌加速惡化,事實上,全球13個最糟糕的房地產市場都在歐洲。希臘是目前全球最脆弱的房地產市場,2011年、2012年的房屋價格,分別下跌9.2%、14.22%,GDP成長則分別萎縮6.9%、6%,2013年情況也難見好轉。

     全球第二萎靡的房地產市場在西班牙,2012年平均房價下跌12.73%,為20年來最深跌幅。荷蘭也好不到哪去,2012年房價下跌9.52%,已經連續18季萎縮。克羅埃西亞的房地產市場仍然低迷,首都薩格勒布(Zagreb)房價於2012年平均下跌8.8%,是2009年第四季以來最大跌幅,但2013年國家經濟成長預估仍將萎縮1.5%。斯洛伐尼亞2012年房價平均下跌8.7%

      其他歐洲國家稱不上大好或大壞,像是2012年房地產價格表現不理想的立陶宛(-4.13%)、英國(-3.67%)、法國(-3.12%)、斯洛伐克(-2.49%),第四季跌勢已見和緩。房價微漲的其他國家,包括拉脫維亞(0.48%)、冰島(0.37%)與德國(0.13%)

    亞洲城市住房市場四好、四壞

       2013年亞洲地區房地產價格,預計可保持上升的趨勢,不僅因為建築物料等商品價格上揚,亞洲地區房地產市場的自住、租賃、投資需求仍然在擴張。以國家經濟成長面來看,中國會保持火車頭的推動地位,兩會結束後,重大基礎建設項目的擴大投資,應能擔負拉升總體經濟的務,由於2012年物價水準維持在低位,預計國家貨幣政策將維持審慎寬鬆,而2013年房價年成長水準,可能由20125%-9%,調降到2%-5%

     個別城市來看,香港2012年經濟成長只有1.25%,但房價大漲20.37%,獨步全球的地產市場,預計2013年會繼續上升,但升幅趨緩,因出口復甦、國內消費穩定,GDP年成長可望達3%水準。印度新德里房價在2012年上漲了6.05%,遠遜於2011年漲幅25.26%,第四季漲幅約7.37%。律賓馬尼拉黃金地段的馬加智(Makati CBD)市區,2012年房價(三房公寓)平均上漲4.9%。台灣台北地區2012年房價微升0.88%。2012年房價下跌的城市則有上海-1.83%)、泰國(-1.48%)、新加坡(-1.11%)和東京(-1.09%)。(《事件》第19期)



    黎安友:评《中共的思想改造运动》

    Posted: 07 Jul 2013 03:18 PM PDT





    英文书名:中共的思想改造运动
    原中文书名:人的驯化、躲避与反叛
    作者:胡平
    译者:菲利普·F·威廉姆斯、詹娜吴
    出版社:阿姆斯特丹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9月15日
    包装:平装本
    页数:313

    胡平年轻时代的痛苦经历,包括他做中学生以及1960年代到1970年代初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都是作为这本书的背景出现的,对这些经历他只明确提到过一次,他说自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直是“官方意识形态的虔诚信徒”。

    但是,在整本书里非常明确的是,他与他自己时代以及前代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共同经历了持久、痛苦的经验,即改造自己、努力相信党是正确的;而回顾持续了很长时期的这种自我斗争也许甚至是更加痛苦的。现在,党已经放弃了旧时的信仰,胡平和其他有思想的中国人继续努力探索着这个问题:究竟什么使得如此众多知识分子完全接受一个虚假的意识形态成为了可能。

    胡平用“思想改造运动”作为他的书名,而不是用任何一个单一的运动,如上世纪40年代的 “整风运动”、50年代整肃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运动或文化大革命。这是共产党在1949至1976年毛统治时期控制知识分子思想的整段历史。这段历史没有完全成为过去式,因为,如胡平指出的,他描述的这种现象如今还在以一种衰减的形式继续存在。胡平所要探索的难题是,为什么这种思想改造运动居然可以持续这么久、取得这么彻底的成功。

    他的答案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党获得对思想控制所使用的方法。核心方法显然是对各种各样能产生恐惧的惩罚手段。但仅仅恐惧并不会导致真信。党将其受害者困于伪科学的认识论中,在那里“真理”是一元的——只有一个真理——任何对真理的偏离都是错误。它剥夺了他们获得其它信息和言论的来源。然后,它添加了社会隔离,以至于使个人无法找到对离经叛道信念的支持,哪怕在朋友和家庭这样私密的环境里。然后,它继续着由真理到它要求的忠诚的转变,创造出一种持续的意识形态不确定环境,使得个人始终难以达到信仰上的安全境地。最后,利用了人最优秀本质——他们愿意相信生活中一些更深刻的意义——去说服知识分子相信,如果压制自己的思想自由,他们就在为比知识分子道德更有价值的目标做出贡献。

    但是,胡平分析中更原创更重要的部分在于他对主动使自己符合党的要求的情感过程所做的移情、多层次说明。这是一部哲学家的著作,因为哲学帮助他在知识分子被迫接受的信仰中发现了逻辑裂痕。但这还是一部心理学家的著作,因为此书的核心难题是为什么人们在遵循党的要求之外,还要去真心相信荒谬。

    他们确实这样做了。胡平举了很多知识分子的例子,包括他本人和他的许多朋友,以及著名人物,如戏剧家曹禺,忠诚地相信党的记者刘宾雁。他们相信自己受了“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影响,但如胡平指出的,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如果一个人受了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影响,就不可能认识到自己受了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影响。尽管“不理解而相信”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但他们相信“不理解而相信”是必要的。他们相信“真理的阶级性”。胡平剖析了在相信的过程中,心理学机制是怎样发生作用的。人们在高压恐惧之下被迫照官方的要求说话,为了保住自己的尊严,他们必须说服自己相信自己的信念是真实的。人们发现公开谴责自己可以让他们找到一种奇怪的轻松,因为这样的一个过程有助于他们逃脱受害者的处境,使自己部分地加入到镇压者的行列中去。通过承认自己思想落后,人们能够感受到更多意识形态上的先进。首先,胡平指出“当恐惧感强化到一定程度,当强制持续到一定阶段,我们常常会在自觉的意识层面上忘掉恐惧和强制的存在。……既然我们出于恐惧而不敢涉入禁区,那么由于我们不涉入禁区因而就不再感到恐惧。”总之,“我们由于不敢怀疑毛泽东思想,因而我们对毛泽东思想没有怀疑。”一旦按照党的要求去相信了,许多人发现就再也不可能摆脱那些信念而使自己获得自由,甚至在毛泽东死后、党不再要求他们相信的时候。胡平通过一个小故事称此为“失节者之节”。许多被平反的人在受了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残酷虐待之后却不能对这种虐待感到愤怒,原因是这种虐待本身已经让他们接受了党的历史性正确。还有些人相信,继续接受党的意识形态——尽管这个意识形态也在改变——他们仍可致力于在党内进行改革,使其更自由化。如胡平指出的,这是一个悖论,这些“体制内”的知识分子决定为了争自由必须先放弃自由。

    在党的意识形态要求大为降低,对信息的控制有所让步,对人民的惩罚意愿有所减弱的情况下,胡平对从强制遵守到主动相信的转变的分析至今依然适用。中国知识分子并没有忘记“六四”的教训:不予相信是危险的。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许多中国人实际上选择了——无论他们有意还是无意——接受这个政权有关其合法性的指称,而同时在他们的理性思维中他们知道这是虚假的。

    胡平分析的最透彻的是他就为什么打破沉默如此困难、为什么异议人士受到不公平迫害时人们采取观望态度所做的评论。这是一个“搭便车问题”的经典案例:当反抗的代价非常昂贵时,只有少数勇敢的人(或学生)会加入反抗的队伍。这从理性选择的角度来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同胡平指出的,“一个人自动地放弃责任这件行为本身,却必须由这个人自己负责。”

    胡平指出,党用放逐来惩罚许多批评者是一种悖论。为什么放逐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呢?毕竟他们是向往自由民主的人。胡平回答说,被放逐者失去了接触他们最关心的事业——中国的民主化——的渠道,而必须去融入一个尽管意识形态符合他们的喜好但却是完全不同的环境。从中国的监狱获释被放逐到西方世界,“实际上是一种惩罚”——一种胡平自己从1986年以来将近30年一直在忍受的一种惩罚。

    胡平曾是北大西方哲学系的学生,然后到哈佛大学。他在书中经常引用东西方思想家的话,从索福克勒斯和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密尔(他自己的学术专长)、黑格尔、马克思、索尔仁尼琴、阿伦特,以及当代社会学家包括曼瑟尔·奥尔森、阿尔伯特·赫希曼和弗朗西斯·福山。但这并没有让他的研究仅局限于学术。他的书是与读者的对话,用一种周到、从容、谈话的基调写成,其中引用了许多轻松幽默的中国谚语和寓言。

    自1986年以来,胡平一直处于被放逐状态(透露一下:他和我都是中国人权理事会理事)。他一直不间断地为支持民主的杂志和网站供稿,是最重要的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家之一,尽管他的著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被禁,他在海内外中国知识分子中广受尊重。

    虽然他一直受到放逐的惩罚,胡平认为——并从他著作中显示出——人对尊严的向往是不会泯灭的。只要极权统治者无法窒息自由的声音,胡平说,那他们“就是输”;只要自由的呼吁者还未失败,那他们“就是赢”。这本书为英文读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来了解当今中国最受尊重、最勇敢的哲学家之一的思想。


    附录本文英文版:

    A Book Review by Andrew J. Nathan

    The Thought Remolding Campaig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tate
    Hu Ping
    Translated by Philip F. Williams and Jenna Wu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Publication Date: September 15, 2012
    Paperback: 313 pages

    Hu Ping’s painful experiences a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and sent-down youth in the 1960s and early 1970s lie in the background of this book, but he mentions them explicitly only once, describing himself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s having been “a pious disciple of official ideology1

    But it is clear throughout the book that he shared with almost all intellectuals of his own and the previous generations the protracted, painful experience of struggling to make himself believe the Party’s truth, and what is in retrospect perhaps even more painful, of succeeding for a long time in that endeavor. Now that the Party has abandoned its old truth, Hu Ping and other thoughtful Chinese continue to struggle with the question of how it was possible for so many intelligent people to subscribe so fully to a false ideology.

    The “thought remolding campaign” of Hu Ping’s title is not any single campaign, such as the zhengfeng (整风运动)2movement of the 1940s, the campaigns against liberal intellectuals in the 1950s, or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t is the whol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effort to control the beliefs of the intellectual class during the period of Mao’s rule from 1949 to 1976. Nor is it entirely a past history, because as Hu points out, the phenomena he describes continue today in attenuated form. The puzzle Hu Ping probes is why it was possible for this thought remolding campaign to succeed so fully for so long.

    His answer has two parts. The first concerns the techniques the Party used to gain control over the minds of its targets. The core technique obviously was punishment of various kinds, which induced fear. But fear alone does not produce belief. The Party trapped its victims in a pseudoscientific epistemology within which “truth” was monistic—there could be only one truth—and anything deviating from truth was error. It deprived them of alternativ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nd opinions. Then it added social isolation, so that an individual could find no support for deviant beliefs even in private among friends and family. It then kept changing the truths to which it demanded loyalty,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of constant ideological uncertainty so that the individual never reached a secure position of belief. Finally, it tragically took advantage of people’s best nature—of their natural desire to believe in some deeper meaning in life—to persuade the intellectuals that in suppressing their own freedom of thought they were contributing to a project more valuable than their own intellectual integrity.

    But the more original and important part of Hu’s analysis lies in his empathic, multilayered account of the emotional processes involved in bringing oneself into accord with the Party’s demands. This is a book by a philosopher, because philosophy helps him to identify the logical flaws in the beliefs that intellectuals were forced to accept. But even more it is the book of a psychologist, because the central puzzle of the book is why people went beyond complying with the Party’s demand for conformity to authentically believe in absurdities.

    And believe they did. Hu gives numerous examples of intellectuals, including himself and many of his friends, as well as famous figures like the playwright Cao Yu and the journalist Liu Binyan, who honestly believed. They believed, for example, that they were infected by a “bourgeois worldview”: yet as Hu points out, a person infected by a bourgeois worldview should according to Marxist theory be unable to realize that he is infected by a bourgeois worldview.3 They believed in the necessity to “believ[e] the doctrine without understanding it.”4, although belief without understanding is a logical impossibility. They believed in “the class-based nature of truth.”5

    Hu anatomizes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at work in such a process of belief. Forced to voice the official line by fear of coercion, people would preserve their sense of dignity by persuading themselves that their belief was authentic.6 People found strange comfort in publicly denouncing themselves because the process of doing so helped them escape the position of victim to identify however partially with their oppressors.7 People were able to feel more ideologically advanced by confessing to being ideologically backward.8 Above all, Hu Ping points out, “when fear has intensified to a certain degree, and when coercion has persisted to a certain phase, we often forget about the existence of fear and coercion at a self-conscious level. . . . [W]e consequently no longer set foot in such a forbidden zone and thus we no longer feel afraid.”9 In short, “[B]ecause we did not dare to doubt Mao’s ideas, we never doubted them”10

    Once having acceded to the Party’s demand to believe, many people found it impossible to free themselves from those beliefs even after Mao’s death when the Party itself no longer demanded that they believe them. Quoting an old Chinese story, Hu Ping calls this “the chastity of those who have lost their chastity.”11 Many who were rehabilitated after twenty or more years of cruel mistreatment were unable to feel anger for how they were treated because the mistreatment itself had led them to accept the historical rightness of the Party. Others convinced themselves that they could do more to reform and liberalize the Party by continuing to accept its ideology, even as that ideology changes. As Hu points out, it is paradoxical that these “within-system” intellectuals have decided to forgo freedom in order to fight for freedom. 12

    Hu’s insights into the transition from coerced conformity to belief remain relevant even today, when the Party’s ideological demands are much reduced, its control of information compromised, and its willingness to punish people weakened. Chinese intellectuals have not forgotten the lesson of June Fourth: it is dangerous not to believe. This helps explain why many Chinese actually chose—whether they do so consciously or not—to accept claims by the regime about its legitimacy that at the same time they know in their rational minds to be false.

    Among Hu Ping’s most incisive insights are his comments on why it is so hard to break the silence, and why people stand by when they see dissidents unjustly persecuted. It is a classic case of the free rider problem: when resistance is costly, only a few courageous (or stubborn) people will engage in it. This is understandable from a rational-choice point of view. But, as Hu Ping points out, “a person has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very act of . . . voluntarily forfeiting his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13

    Hu Ping points to the paradox that the Party punishes many of its critics by exiling them. Why is exile not a gift for those who, after all, yearn for liberal democracy? Hu’s answer is that the exiles lose their access to the project they care most about—the democratization of China—and have to assimilate to a society that they find profoundly foreign despite its ideological conformity with their preferences. To be released from the prison of China to the freedom of the West “is actually a form of punishment”—a form of punishment Hu Ping himself has endured since 1986, for almost three decades.

    Hu Ping was a student of Western philosophy at Beida and then at Harvard. His book draws frequently on insights from thinkers East and West, ranging from Sophocles and Aristotle to Kant, Mill (his own academic specialty), Hegel, Marx, Solzhenitsyn, Arendt, and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tists including Mancur Olson, Albert Hirschman, and Francis Fukuyama.  But this does not make his inquiry forbiddingly scholastic. It is a dialogue with the reader, written in a thoughtful, deliberate, and conversational tone, and leavened with numerous gently humorous Chinese proverbs and fables. The easy tone of the original Chinese text does not come across fully in the rather literal translation, but the English version is accurate and clear.

    Hu Ping has lived in exile since 1986 (disclosure: he and I are both board members at Human Rights in China). He has contributed a constant stream of articles to pro-democracy magazines and websites, emerging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thinkers, widely respected among Chinese intellectuals at home and abroad despite the ban on his work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espite the punishment of exile he has suffered, Hu Ping believes—and demonstrates by his work—that the human desire for dignity cannot be extinguished.14 So long as the authoritarian rulers cannot stifle the voices of freedom, he says, “they have lost”; so long as the advocates of freedom have not lost, “they have won.”15 This book offers a rare opportunity for the English language reader to understand the thought of one of the most respected and courageous philosophers of China today.

    Andrew J. Nathan (黎安友) is Class of 1919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at Columbia University and chair of the steering committee of the Columbia University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Human Rights. He is the chair of the board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co-editor of The Tiananmen Papers and How East Asians View Democracy, and coauthor, with Andrew Scobell, of China’s Search for Security.

    1 Hu Ping, The Thought Remolding Campaig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tate, trans. by Philip F. Williams and Jenna Wu (Amsterdam: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12), 195.^

    2 Zhengfeng Yundong (整风运动), also known as the Rectification Movement, was an ideological campaign carried out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from 1942 to 1944. During the campaign, the Party attacked intellectuals in an attempt to replace the culture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with that of Communist culture. More than 10,000 were killed.

    3 Hu, Thought Remoulding, 28.^

    4 Ibid., 34.^

    5 Ibid., 45.^

    6 Ibid., 91.^

    7 Ibid., 119.^

    8 Ibid., 132.^

    9 Ibid., 85.^

    10 Ibid., 86.^

    11 Ibid., 92.^

    12 Ibid., 255.^

    13 Ibid., 150.^

    14 Ibid., 267.^

    15 Ibid., 273.^

    -----

    首发《中国人权论坛》,2013年第一期(7月):http://iso.hrichina.org/cn/crf/article/6769


    西方人眼中的汪洋:備受期待的改革家?

    Posted: 07 Jul 2013 08:36 AM PDT


    《名星》編譯 艾米娜 記者 洪燕雯


    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約翰·桑頓中國中心(John L. Thornton China Center)與路透社“鏈結中國”(Connected China)的汪洋檔案相當簡單,媒體報導也不多,相關紀錄不脫歷年中文報刊資料的內容。

    1955年安徽省宿州縣出生的汪洋,學歷是中央黨校政治行政學學士、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工程學碩士。他17歲遭逢父喪,便進入安徽宿縣地區食品工廠,頂替父親留下的工人職缺,20歲加入中共。

    汪洋後來成為宿縣地區的團地委副書記,之後歷任安徽團省委宣傳部部長、副書記,安徽省體委主任、黨組書記。1988年,他升任安徽省銅陵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之後歷任安徽省計委主任,38歲便擔任安徽省副省長,1999年升任國家發展計畫委員會(發改委)副主任,2003年升任國務院副秘書長,2005年升任重慶市委書記,2007年調任廣東省委書記,並在中共十七大上進入中央政治局。2012年中共十八大,他當選連任政治局委員,次年任國務院副總理……仕途可謂平步青雲!

    在家庭背景方面,這兩份西方機構蒐集的資料顯示,汪洋出身社會底層家庭,所以父親早逝後,排行老大的他就輟學,幫母親一起養家。汪洋被視為胡錦濤的門生,兩人關係可追溯自1980年代初期,胡錦濤當時是共青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第一書記,而汪洋則在團省委當副書記。

    檔案也提到中國媒體報導,1990年代鄧小平的賞識,是汪洋官運亨通的重要原因。1988年汪洋以33歲之齡,出任安徽省銅陵市委副書記與代市長,三個月後真除。被當地人暱稱“娃娃市長”的汪洋,在銅陵的四年任期,清楚展現他的改革與創新意識。

    前三年,汪洋與地方保守勢力耐心交流、爭取支持。1991年他或見時機比較成熟,便決定承擔政治風險,在《銅陵報》發表《醒來,銅陵》一文,文中呼籲“……改革大潮洶湧澎湃。歷史不允許我們躺在計劃經濟上酣睡了。必須解放思想,向一切僵化、陳腐、封閉的思想觀念開刀……”

    據相關報導,《醒來,銅陵》隨後被北京的《經濟日報》略作刪節後刊登,該報並策畫相關系列專題,一舉引起全國巨大迴響,各地熱烈辯論,《人民日報》亦發表了社論:《醒來,不僅僅是銅陵!》呼應汪洋的主張。那場大討論,後來甚至被稱為“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第一場思想大討論”。

    “娃娃市長”汪洋由此名揚中國,被中央領導稱為“有改革風範的少帥”,引起高層與鄧小平的稱許。鄧小平並於1992年南巡途中,特地在安徽蚌埠接見他,會見後鄧小平對這個年輕人印象深刻,認為汪洋是個人才,當年他便升任省級領導。

    目前汪洋被視為國務院新總理李克強的團派盟友。2011年底廣東陸豐烏坎村民抗議村官貪腐,村民被警方封鎖11天,直到汪洋所領導的廣東當局承諾落實地方自治,舉行選舉,並徹查前村里幹部強佔土地一事,對峙局面才緩和。後來抗議活動者甚至被選進村委會,汪洋的領導風格因而令人稱道。不過汪洋對此刻意淡化村民自治的層面,堅稱選舉“完全遵守當前中國法規”。他當時公開澄清說:“我們只不過是全面落實白紙黑字的法律法規。僅此而已。”但他處理沸騰民怨與維權事件的手法,讓他改革形象更加鮮明。

    汪洋的政治前景與政策偏好如何?他在國務院、發改委等中央政府機構中的歷練充分,在省這一層也在安徽、重慶與廣東三個完全不同的省級單位主政,西方一度認為,如果政治局常委會維持以往兩屆的九人,汪洋應該就能順利晉升。
    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倒台前,常被外界視為汪洋的主要競爭對手,甚至有“既生瑜,何生亮”的說法,一些人還推測這兩人必有“瑜亮情結”。他們的政策之間的分野,被視爲中共黨內兩條不同路線的對峙,並引申到兩人是“誰先入常”的政爭對手。如今薄熙來倒了,汪洋看似贏得勝利,但太子黨其餘勢力應該會試圖阻擋汪洋扶搖直上。

    檔案還提到,汪洋新職務必須面對的改革重點,包括將中國經濟由過去依賴廉價勞力的出口導向模式,轉型為以內需市場為主的創新驅動型經濟;促進黨內民主與村民選舉;增加媒體的透明度;以及更大膽的政治改革,等等。

    檔案的附註稱,汪洋的相關報導,主要參考明鏡出版社的《汪洋傳:中國政壇那匹“狼”》、《諸侯爭鋒》等系列叢書、以及《大地周刊》的相關報導。

    http://cwbbooks.com/product_images/w/172/__78321_zoom.jpg

    《汪洋傳:中國政壇那匹“狼”》(明鏡出版社)。約翰·桑頓中國中心的汪洋檔案,不少來自明鏡出版社叢書。


    汪洋改革備受期待

    路透社3月15日刊登的《中國改革者汪洋——中國新副總理》一文稱,汪洋領導中國出口第一大省廣東的執政期間,累積了社會改革與政治改革的名聲,他後期改革雖然盡可能低調,不刻意追求媒體曝光,但仍未能順利進入政治局常委會,可能反映了中共黨國大老們對汪洋仍有戒心,顧慮他的改革方式太過自由。

    汪洋在國務院副總理中分工管三農事務,他必須推出適當的農業政策,引導中國對農業加強規範、推動發展,進而改善國家長期的糧食安全水平。此外,中國政府計畫在未來十年內,以40兆元人民幣規模的預算,帶領4億農民進入城鎮化,達成全面小康的階段目標,打造以城市消費者驅動的富裕國家,這個中國城鎮化進程,主要戰場也在農村。

    推進農村現代化的過程,中國需要將商業、第三產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技術,帶進農村,進而在供水量下降、農地與農民人口減少的同時,仍然能夠有效增加農業生產效率。此外,在農村蓬勃發展各類農業企業的同時,中央也必須小心監管農村土地轉移的過程,防止城市與農村收入差距繼續擴大,保護全國農民的生計利益。

    對於農村土地問題,汪洋並不陌生,2011年底烏坎村的農民維權事件,汪洋的處理方式贏得外界一致好評。

    不過,也有政治觀察家認為,汪洋過去的改革本性已經在相當程度上變得妥協於政治現實。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農業和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教授受訪時就表示,負責改革中國農業的汪洋,未來推動政務可能會綁手綁腳,他說:“我認為新領導會持續目前由中共中央與國務院規劃的農業政策思路,至於農村城市化問題,恐怕很難有突破。”(《名星》第2期)

    《名星》第2期電子版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22469?apKey=fedd22f528


    尋訪《1984》作者奧威爾在緬甸的蹤跡

    Posted: 07 Jul 2013 05:44 AM PDT



    《新史記》朱諾 專稿



    這是一個很大的院子,足有兩英畝,正方形院子的四邊由木柵欄、灌木和鐵絲網跟外面的馬路隔開。這在緬甸的民居中甚為少見。

    院 子的正門朝東,大敞四開著,充當門柱的是兩棵大樹。從門口望進去,院子裡雜草灌木叢生,一條土路蜿蜒伸向西北角的大房子。這是一幢黑紅相間的、殖民時期風 格的兩層別墅,被幾棵大樹簇擁著,只露出面向院門的一部分,暗黑色的是外牆的主體——柚木,亮紅色的則是像補丁一樣補綴在窗口和門框上的磚,似乎是後人填 上去的。


    喬治·奧威爾在杰沙的故居,從兩棵樹之間的大門口望得到一幢磚木結構的兩層別墅。

    院子裡晾著衣服,像是有人住著。

    我喊了兩聲,“哈羅”!“哈羅”!沒人搭理,四週一片空寂,只有樹上的鳥群嘰嘰喳喳細聲叫著。

    “明格拉巴”(緬語“你好”)!我又喊了幾遍,還是不見任何動靜。

    進去還是回頭?私闖民宅?抱憾離去?我在門口徘徊了幾分鐘,嗨!既來之,則入之。豈有回頭之理?

    別墅的門敞開著,門上的窗櫺少了幾塊玻璃,顯得破舊而乏人照顧。門廊外面的灌木叢裡停放著一輛嶄新的自行車,自行車旁還蹲著一條不聲不響的狗,我不甘心地對著屋裡再次問候了幾句……結果,還是沒人回應。

    我抬腳走了進去。

    屋 內的空間很大,大廳被幾面褪了色的粉白牆壁分割成不規則形狀,支撐屋頂的承重部分是幾根塗著藍漆的斑駁方形木柱。地板上鋪了褐色的瓷磚,上面布滿灰塵。屋 裡沒什麼家具,顯得空曠而冷清,像是好萊塢恐怖片裡的場景。一面牆上有一個壁爐,爐裡被打掃得很乾淨,似乎很久都沒有使用了。壁爐對面的牆根處,地上放著 一台舊電視機,機頂豎著一支空啤酒瓶,多少顯得有些怪異。大廳的後面還有幾間隔開的側室,裡面亂七八糟地堆放著木桌、床板一類的家具,窗戶和通向後院小門 上的玻璃,也是支離破碎的。

    進門後的左手處有一個老式的柚木樓梯,樓梯相當結實,欄杆雕飾頗為精美,像是有些年頭了。我小心翼翼地撥開欄杆上的蜘蛛網,繞開階梯上散布著的狗屎和鳥糞,向二樓走去。

    二 樓的大廳裡多了幾樣桌椅和櫥櫃之類的家具,上面厚厚地蒙著一層土。牆上也嵌有一個壁爐,房頂垂下的吊扇搖搖欲墜,木製地板上星羅棋布著鳥糞和垃圾,空氣中 混雜著一股異味——類似於潮濕的垃圾被陽光照曬之後蒸騰出的腐臭氣息,為房間裡平添了幾分恐怖。我在屋裡四下尋覓著,希望能夠找到一絲奧威爾時代的痕跡。 可惜,除了圓桌上一隻英國產滴露(Dettol)消毒劑的瓶子和一把中國產豐利牌掛鎖,就沒有其他任何帶文字的東西了。

    我打開機關精巧的柚木百葉窗,讓屋裡透進些陽光,陰森森的“鬼屋”終於有了一絲活力。窗櫺上有一支女人的髮卡,我沒敢動,只是最後環視了一下溫暖起來的大廳,匆匆下得樓梯,走出門去。


    (一)“先知”的誕生

    位於曼德勒以北350公里的江邊小城杰沙(Katha),是喬治·奧威爾在緬甸做皇家印度警察時的最後一站。他回到英國幾年後,才以這裡為背景,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說《緬甸歲月》(Burmese Days)。

    與 緬甸其它旅遊熱點城市不同,在杰沙,很少能見到外國遊客。幾年前,一位西方記者化名Emma Larkin(愛瑪·拉金),寫了一本《在緬甸尋找喬治·奧威爾》(Finding George Orwell in Burma)的書,其中有一章,專門描述她在杰沙考察英國殖民時期的建築,並將其和《緬甸歲月》裡的場景一一對上了線。愛瑪·拉金的書面世之後,杰沙的街 頭才增加了少許慕名而來的背包客。

    我從曼德勒搭上前往密支那的火車,車上沒有一個外國人。經過13個小時膽顫心驚的 劇烈晃動和徹夜不堪入眠的寒冷,列車終於在清晨時分到達納巴(Naba)站。這裡離杰沙還有20多公里,車上的乘客告訴我,可以就地在納巴車站換乘一列直 達杰沙的支線火車,票價200緬幣。不過,車站國營鐵路局的售票員並不想賺我這筆錢,而是把我引給了在站口激烈搶客的私家“突突”車司機,“這個快,馬上 發車,火車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開呢。”   

    “突突”車的票價是本國人200緬幣,外國人2000!票價雖相差十倍,卻沒有什麼特殊的待遇。實際上,因為我和火車站員工交涉了一陣,“突突”車上只剩下車尾最差的座位。沒辦法,我把行李扔進車廂過道,在一車當地人好奇的目光中,跳上了車。

    奧 威爾在《緬甸歲月》中提到,杰沙是“一座非常典型的北緬城鎮,從馬可波羅時代一直到1910年,之間就沒多大變化,要不是由於此地作為鐵路終點十分方便, 恐怕還要在中世紀的迷夢中再睡上一百年。”想來這條鐵路當年就已存在,不知奧威爾履任之際、以及後來他在節假日逃到曼德勒去“食大城市的人間煙火”時,是 不是也如我一樣,要遭受一夜顛倒五臟六腑的折磨?

    車子顛簸上了崎嶇土路,塵沙飛揚,將路邊樹林的枝葉覆上厚厚一層灰 土。其間經過幾處跨越溪流的簡易木橋,橋面就是橫搭著的幾條木板,沒有欄杆,車子需要在橋前停下,司機下去整理一下橋板,順便向水箱上潑一桶溪水。一頭身 軀龐大的大象沿著路邊緩步走來,與騎在象背上的五、六歲男童的弱小身體形成強烈反差,我目送著那一大一小連接的剪影漸漸遠去,在清晨的暮靄中,宛如一張默 片時代的舊膠片。

    奧威爾在緬甸的最後一段時光早已心生厭倦,在南方港口城市毛淡棉不得已射殺了一頭作為私人財產的大 象之後,他被貶到杰沙這個偏遠小鎮服役。(我曾試圖在毛淡棉尋找大象,當地人告訴我,這個緬甸第三大城市早已沒有大象了。沒想到,我卻和大象在杰沙邂 逅。)對大英帝國的殖民政策頗為不滿,對緬甸百姓既懷同情又怒其不爭,帶著這樣一份複雜的心理,奧威爾不久之後藉回英國養病之機,辭掉了警察職務,決心做 一名專職作家,從此再也沒有回到過緬甸。

    《緬甸歲月》所描述的正是英國殖民緬甸的高峰時期,也是英國與緬甸之關係走 向惡化的開始。小說沿著兩條故事主線展開:一條是圍繞著緬甸治安官吳波金和印度醫生維拉斯瓦米,為爭奪成為英國俱樂部的第一個當地人會員而展開的明爭暗 鬥;另一條線索是男主人翁佛洛里和英國女子伊麗莎白的感情糾葛。佛洛里同情緬甸人民的遭遇,願意結交當地人,對殖民者的高高在上、無知自大深感鄙視,這使 得他與城中英國俱樂部裡的其他英國人格格不入。他希望從英國來探親的伊麗莎白能夠理解他的感受,並說服她留下來,與自己分享理想中的緬甸生活,誰知卻事與 願違,最後釀成悲劇。

    奧威爾筆下的當地人都不是什麼令人喜愛的人物。治安官吳波金為官腐敗、貪婪狡詐,為了下輩子轉 世時不會投胎變成老鼠、青蛙一類的低等動物,他用中飽私囊來的錢不停地修建佛塔;醫生維拉斯瓦米阿諛逢迎,死心塌地為殖民主義者辯護,一心想鑽進歐洲人的 圈子,以提升自己在當地人中的地位;佛洛里的緬甸情婦馬拉美瘋瘋癲癲、好吃懶做,終於攪壞了佛洛里的好事。(《新史記》第13期)


    -----------------------------------------------


    http://blog.mirrorbooks.com/wpmain/wp-content/uploads/2013/04/%E6%96%B0%E5%8F%B2%E8%A8%98-13%E5%B0%81%E9%9D%A2%E7%B6%B2%E7%B5%A1%E7%94%A8.jpg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7月6日)

    Posted: 06 Jul 2013 09:23 PM PDT


    2013年7月6日《明镜郵報》

    Posted: 06 Jul 2013 09:23 PM PDT

      2013年7月6日《歷史日報》

      Posted: 06 Jul 2013 09:20 PM PDT

      力度過猛弄巧反拙

      Posted: 06 Jul 2013 08:27 PM PDT

      叛諜門的漣漪效應確實驚人,也教人意想不到各種後續變化。玻利維亞總統專機事件,令南美諸國極感憤怒,矛頭直指美國是幕後黑手,南美五國領袖支持玻國總統莫拉萊斯,要求歐洲拒絕專機過境的法意西葡四國道歉及解釋,一場外交風波由此而起。
      同一時間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率先表態將為斯諾登提供政治庇護,而尼加拉瓜總統奧提加也作出正面反應,不排除南美洲還會有更多國家向叛諜伸出援手。拉美地區被視為世界頭號大國的「後院」,如今眾小國攜手對抗美國,肯定氣煞華府。
      平心而論,歐洲四國受壓於美國,要封殺叛諜的退路,從美歐關係的層面看,實在不難理解,問題是處事手法實在「肉酸」,不顧國際關係應有的禮儀,如此侮辱堂堂一國的元首,做法愚蠢,後患無窮。
      未來歐盟與南美的自由貿易談判的阻力必大,除非上述四國作出道歉。歐盟受金融海嘯和歐債危機的雙重打擊,經濟疲弱不堪,寄望與發展勢頭良好的南美經濟體加強貿易,今年初曾獲巴西和阿根廷的保證,同意年底前重啟自由貿易談判,如今恐怕會節外生枝,產生新的變數。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敢於摸老虎屁股,成為南美英雄,有助鞏固個人權力基礎,在與國內反對派競爭時佔有上風。
      看來,美國追殺叛諜力度過猛,弄巧反拙,奧巴馬處境尷尬,有口難言。國際媒體則關注斯諾登能否安全抵達委內瑞拉。

      裝點門面無根樹 形象工程淪笑柄

      Posted: 06 Jul 2013 08:26 PM PDT

      內地官僚熱衷於搞形象工程,為了迎接上級官員視察,不惜耗費民脂民膏種植大批「無根樹」,藉以裝點門面,糊弄百姓,令人啼笑皆非。

      河南南陽方城縣廣陽鎮政府去年底為提升形象,迎接上級官員「蒞臨視察」,在當地主要幹道栽種了逾千棵香樟樹,每棵成本高達八百元。但直到今年五月,香樟仍是光禿禿,最近更不翼而飛,地上只留下一個個樹坑。當地居民其後在附近找到這批所謂名貴香樟,發現竟然連根都沒有。很明顯,這批無根香樟只是地方官員為了向上級討政績的面子工程。

      在地方官員眼中,綠化社區、美化環境這類工程既是經濟發展水平的體現,更是衡量執政能力的重要指標,關乎仕途升遷,所以勞民傷財甚至弄虛作假也在所不惜。事實上,除了無根樹,近年來各地還先後發生油漆綠化荒山、房屋穿衣戴帽等種種怪事,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更令人不齒的是,這類瞎折騰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往往淪為官員上下其手、中飽私囊的腐敗渠道。

      巨型雕像 毀屍滅迹

      在這片歪風邪氣之下,連所謂的慈善團體也亂象叢生。曾因涉嫌高息攬儲再放高利貸、不當涉足商業房地產開發、成為千夫所指的河南宋慶齡基金會,日前再爆醜聞,該會斥資一點二億元興建的宋慶齡巨型雕像「黃河兒女」,未完工已淪為廢墟,停工超過一年後,近日神不知鬼不覺被拆除。最奇怪的是,整個過程沒有按民政部的規定,對停建、拆除等事宜作任何披露,令人懷疑背後有見不得光的交易。

      工程爛尾,雕像拆除,一建一拆,或許因為項目運作失敗,或許迫於輿論壓力,然而繞不開的問題是,建築費用虛高早已惹人疑竇,一點二億元愛心善款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基金會一直諱莫如深,而雕像如今又神秘地「被消失」,莫非有人想「毀屍滅迹」,死無對證?

      一般來講,公募慈善基金會的收入七成應用於公益,而河南宋慶齡基金會竟將收入的七成到八成列為限定性資產,用於房地產開發,變質為房地產投資基金。而相關醜聞曝光以來,調查工作一直無法深入進行,原因是基金會「背景複雜」。

      背景複雜的當然不只河南宋慶齡基金會,去年因郭美美炫富醜聞而導致形象一落千丈的中國紅十字會,更是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這位被官方喉舌形容為「有背景的妖怪」的郭美美,至今仍在招搖過市,繼早前高調發表生日宣言之後,近日又在網上大晒泳裝艷照,究竟是甚麼背景令她如此張揚,不是很值得人們深思嗎?

      太陽報

      陳德銘憂心 中韓FTA衝擊台灣

      Posted: 06 Jul 2013 08:25 PM PDT

           韓國總統朴槿惠6月底率領龐大企業團訪問大陸,並爭取到提前簽署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由於台韓產業同質性極高,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私下向台商表示,他很擔心台商在大陸已有的市場被韓國搶走。
           台灣電電公會理事長郭台強6日轉述前晚與陳德銘餐敘時的談話,很憂心中韓FTA將會衝擊到台灣產業。
           陳德銘的「擔心」並非無的放矢,因為1992年中韓建交時,雙方貿易額不過60億美元,但2012年已增加到2151億美元,而去年兩岸貿易額卻只有1689億美元。
           好意為台開放服務業
           當台灣內部還在為服貿協議爭議不休時,在朴槿惠訪中後,原訂今年底才可能簽署的中韓FTA協議,據韓國駐北京大使權寧世3日公開表示,簽約時間將會提前。
           在商務部長任內主導大陸自貿協議談判的陳德銘5日在接待台灣電電公會代表時,即質疑台灣內部關於服貿協定的爭論。
           陳德銘表示,大陸基於好意,單獨開放多個服務業項目給台灣,其中包括開放台資銀行經營台商的人民幣業務,而且納入經第三地投資的台商,沒想到「台灣立法院還有兩個女人為此互拉頭髮」。
           世界各地抱團發展
           陳德銘強調,雖然最近出現諸如歐債風暴之類的全球化警訊,但他相信全球化還是會繼續走下去;在這種情況下,世界各個區域都在「抱團」發展,打造單一市場。
           陳德銘不解,台灣為什麼有人說,服貿協議是「國共聯手,掏空台灣」,而且在兩岸服貿協議談判中,大陸原本還要再多讓10幾個項目,但是台灣談判代表卻「堅持不要」,在他多年的對外談判經驗中,這還是「第一次見到」。
           然而,不管台灣內部有什麼惡意批評,陳德銘表示,大陸還是會繼續推進兩岸經貿合作,像現在大陸企業到台灣投資還是很有限,等9月台灣完成「5海1空」的自貿區規畫後,大陸將和台灣電電公會等台灣產業公會合作,鼓勵更多陸企到台灣投資。
      宋秉忠 旺報

      事故頻傳 吉林省副省長遭處分

      Posted: 06 Jul 2013 08:24 PM PDT

      大陸吉林省上半年發生礦災、火災,造成重大傷亡。大陸國務院認定是特大重大責任事故,數十人移送司法機關,吉林省副省長、長春市長記大過處分。

      新華網今天報導,中國大陸國務院對吉林省2起重大事故,依法對涉嫌犯罪的35名責任人移送司法機關追究法律責任,對其他73名責任人分別給予紀律處分。

      其中,吉林省副省長兼公安廳廳長黃關春記大過處分;中共長春市市委副書記、市長姜治瑩記大過處分。

      大陸國務院決定對吉林省人民政府予以通報批評,責成吉林省政府作出深刻檢查,要求吉林省、各相關部門和企業把「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作為不可逾越的紅線,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2013年6月3日,位於吉林省長春市德惠市的吉林寶源豐禽業有限公司主廠房發生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幣1.82億元。

      2013年3月29日,吉林省吉煤集團通化礦業集團公司八寶煤業公司發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6人死亡、1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4708.9萬元。但事故發生後,企業瞞報7人死亡。

      通化礦業集團4月1日違反禁令,擅自組織人員進入八寶煤業公司井下作業,又發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7人死亡、8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986.5萬元。

      中央社

      央行vs.商銀角力 釀錢荒

      Posted: 06 Jul 2013 08:23 PM PDT

      「金融市場的這場波動,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央行與商業銀行在比腕力。」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魏加寧昨(6)日在中國資產管理大會上表示,目前市場上的資金量大,但是卻沒有流向實體經濟,大陸國有商業銀行的行為是以存款人為人質,向央行挑釁。

      「錢荒」是指由於流通領域內貨幣相對不足而引發的一種金融危機。今年6月以來,大陸大型商業銀行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一度飆升到13.44%,大陸央行先是顯出「鐵血手腕」,表明「斷奶」決心。但最終還是「手軟」,連續五周淨投放人民幣3,510億元,「錢荒」危機逐漸消散。

      「沒有哪一家銀行敢以存款人當人質,但是我們有的銀行就敢。」魏加寧說,大陸金融機構整體改制上市以後,大多追求高端客戶,貸款審批權收至分行或總行層面,最終批發給國有企業和房地產行業,很多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

      另一方面,代表大陸經濟發展方向的民營和中小型、科技型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卻得不到滿足。這也是央行加入這場「比腕力」之戰的原因。

      魏加寧認為,近年來大陸金融創新速度很快,但很多情況下是「負」的金融創新,不能服務實體經濟,只能在金融領域內運轉,蘊藏著巨大的系統性風險。

      他強調,化解金融風險時,不能依靠各級政府的注資,而是應該放開市場准入,讓民間資本進來,用執照來換不良資產,引入民間資本進來辦銀行,他們首先就會為中小企業服務。

      李仲維 經濟日報

      遼寧艦受限 無法起降預警機

      Posted: 06 Jul 2013 08:22 PM PDT

           等於是中國大陸最近海權象徵的「遼寧艦」航母,雖然外界一般的評價不差,但畢竟還是二手艦艇,不管是艦上的艦載機和各式電戰系統都必須重新設計和配置。連美軍專屬的航母上的彈射裝置,中方也需透過各種管道購入。受限於科技能力,像彈射艦上大型預警機,「遼寧艦」還不具備這樣的能量。

           目前「遼寧艦」的配備只能起降艦載戰鬥機和直升機,而類似美國海軍E-2級別的艦載預警機和其他必要的支援輔助類飛機,都需要「彈射器輔助起飛和攔阻著艦」。遼寧艦還沒有這樣能力。

           陸計畫建造更大航母

           根據國際權威航空專業媒體飛行國際(Flightglobal)網站7月4日的專刊中指出,在不久前中國航母「遼寧艦」在為期25天的航行中,首批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和著艦指揮員通過了航母認證,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具備自主培養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能力的國家。文中還提到,今年4月分,中國海軍一位高級將領表示,中國計畫擁有比「遼寧艦」形體更大、能夠搭載更多戰機的航母。

           中國未來的航母不僅搭載戰鬥機,還要搭載偵察機、反潛機、電子戰機以及各式的旋翼機。文章中報導,綜合性艦載機聯隊要求航母具備「彈射器輔助起飛和攔阻著艦」能力(CATOBAR),目前世界上具備這種能力的國家只有美國、法國和巴西。目前,中國海軍「遼寧艦」航母只具備「短距起飛和攔阻著艦」能力。

           美研發脈衝彈射裝置

           美軍所擁有的航母,都是透過彈射器,讓各式戰機在很短的時間內升空,裝置在艦上的屬傳統蒸汽式彈射器,新一代的美軍航母將研發更先進的脈衝彈射裝置,更快更輕,以減少傳統彈射器在航母上的重量。

      楊俊斌 旺報

      臥室事政府不要管

      Posted: 06 Jul 2013 08:20 PM PDT

      內地修改後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七月一日實施以來,關於「不經常回家看老人屬違法」引起不少爭論。有人問:地球上還有比這更無聊的立法嗎?請問:甚麼叫「經常」?有的農民工長年在外打工,幾年不回家,難道要判入獄?有人又說:不關心老人就是不道德,政府應該管。
      問題是:道德這東西太抽象、太複雜,政府是管不了。內地政府機關的門口,不都寫着「為人民服務」嗎?可掛着這招牌的地方,大多崗哨林立、戒備森嚴,似乎體現着「人民」的尊嚴,可是,這種地方,一般又都是人民無法隨意進出的,像人民政府、人民法院……說來好笑,內地貪腐這麼嚴重,貪官這麼多,政府管不了,倒要管百姓芝麻綠豆的小事。
      之前,廣東佛山見死不救的「小悅悅事件」,不是有很多地方在嘗試為見義勇為立法、慈善立法、志願服務立法嗎?然而,見死不救依然日日在內地上演,仍然時有所聞;可見,「常回家看看」條款引來爭議,也欠缺實效。
      要是「不經常回家看老人屬違法」,那麼,夫妻之間不經常行房看來也屬違法,政府是否又要規定一星期不行房,做丈夫的就不盡責,要罰掃街一百天?若然一個月不掂老婆,要行政拘禁十五天?當今神州,社會矛盾多多,政府要立法監管的事多着,像貪腐、毒食品、環境污染、強拆……不認真去對付,倒為芝麻綠豆無關痛癢的事操勞,不是令人失笑嗎?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做司法部長時,曾主持廢除了刑法中反同性戀的條文。他對此有一個著名的評論:政府不該管這個國家的臥室裏面的事。
      臥室裏的事就讓人民自己解決吧!若然不常回家看老人屬違法,第一個要推出去斬的是夏禹,他為了治好水患,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這還不是死罪?
      施友朋 東方日報

      委內瑞拉將華府一軍

      Posted: 06 Jul 2013 08:19 PM PDT

       正當眾多拉美國家對於庇護斯諾登「縮沙」之際,歐洲迫降玻利維亞總統專機一事,令局面突變。歐洲斗膽違反國際慣例,留難玻國總統,固然是計算過一旦放走斯諾登的後果。千算萬算,美歐大概算不到會惹起拉美國家突然團結一致,展現怒火。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為斯諾登打開一道「逃生門」,在這場棋局上將美國一軍。
       拉美國家起初不願與美國鬧翻,因而在斯諾登事件上閃閃縮縮、立場反覆。由此可見,雖然拉美經濟和政治影響力漸增,但美國霸權地位依然穩固,拉美仍需依賴與美國的貿易,令該區領袖難以爽快收留斯諾登。
       然而美國也非可以為所欲為,拉美的憤怒,正好反映華府做得太盡,罔顧對方感受。玻利維亞是委國重要盟友,馬杜羅揚言庇護斯諾登,不僅是為兄弟國家出氣,更是有意帶頭為所有拉美國家挽回尊嚴。迫降事件正是他尋求晉身拉美領頭羊的天賜良機。
       另一不要忽略的因素,是委國內部情況。自從「強人」查韋斯離世後,馬杜羅的認受性備受質疑,還要解決經濟增長停滯、通脹飆升、日用品短缺、治安惡化等問題。難怪有委國反對黨稱,馬杜羅選擇在國際熱點問題上高調表態,是為轉移國內民眾注意力。
       美委長期不和,即使庇護斯諾登令關係進一步惡化,委國損失也不會太多。相反,馬杜羅的一番豪言壯語,卻為他在國內外挽回不少分數。拉美長期忍受美國的欺凌,如今終於可出一口惡氣。

      曾憲龍  文匯報

      太子黨仕途大不一樣

      Posted: 06 Jul 2013 08:18 PM PDT

      中共元老陳雲之子陳元今屆政協大會上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這個位子似乎是鄧小平之子鄧樸方幹了一屆「讓」出來的。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之前,鄧樸方是「全國殘聯主席」,陳元是國家開發銀行行長。前者是「很邊緣」的「群眾團體」,後者是「很沒影響力」的銀行。照理說這兩個單位的首長是沒資格、不夠地位當全國政協副主席的。但他們是中共頂尖級元老之子,在別人身上不可能的就成為可能、成為現實。當然,誰都知道這是中共領導層在告慰兩位超級元老的在天之靈。
      改革開放初始,要「培養第三梯隊」,陳雲就向中央建議,應特別注意培養「自己的子弟」成為「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那個時候,陳元就冒了出來。從國家計劃委員會一名普通幹部,一下子出任副局級的北京市西城區委副書記,不到一年升為書記,不到一年又升為副部級的北京市委常委、商貿局局長等職。陳元只用了兩年從一名官場新丁竄升到黨政副部級高幹,是當年最出名、最紅火的「太子黨」代表人物。
      陳雲父子這樣幹,激起黨內外的強烈不滿和反彈。在黨內和人民代表大會選舉中,陳元多次落選,狀甚狼狽。
      有關方面知道走「地方黨政」發展之路阻力太大,乾脆把他調入銀行系統,這裏不用搞「黨內選舉」,政治上低調,耳根清淨。一九八八年陳元平調出任副部級的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一九九八年任國家開發銀行行長,成為正部級官員,但早已脫離了仕途「主幹線」,加上陳雲已故,難以晉升了。陳元這樣的太子黨當年走的是「天子腳下」機關單位之路,太過招搖,影響惡劣,難免成為眾矢之的,習近平等則是出京城、下地方,從基層幹起,結果就大不一樣。
      柳扶風 東方日報

      上游含毒 下游現死魚 肇慶停用賀江水源

      Posted: 06 Jul 2013 08:18 PM PDT

      廣東肇慶市昨日上午緊急宣佈,廣西賀江上游驗出有毒重金屬,下游的肇慶封開縣出現魚類死亡(圖),肇慶即時暫停從賀江取水,不食用來自賀江的水產。當局昨晚初部驗出水質受鉈和鎘兩種重金屬污染,媒體稱污染原因是開採礦山,超標可持續一至兩周。
      鉈為強烈的神經毒物,並會損害肝、腎。而鎘除了傷肝、腎,急性中毒可出現中毒性肺水腫或化學性肺炎,可因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肇慶市、封開縣兩級政府發出緊急通知,賀江、西江沿線下游民眾和自來水廠必須停止飲用賀江受污染水源、不食用賀江水產。廣東省環保專家下午趕赴封開處理事件。廣西官方昨晚回應稱,賀州市與廣東省交界錄得水質鎘超標1.9倍,鉈超標2.14倍,並已啟動自治區突發環境事件Ⅱ級響應。賀江是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從廣西賀州流入廣東。消息令不少廣東民眾人心惶惶,當局未接到民眾不適個案。

      明鏡新聞網

      unread,
      Jul 8, 2013, 11:05:07 PM7/8/13
      to wy...@live.com.au

      《明鏡郵報》明鏡新聞網


      《匯報》(第1輯):中國左右決鬥 特刊

      Posted: 08 Jul 2013 03:18 PM PDT

      內容提要:

      利益大小不一

      中國再陷政治危機

      習近平中道治國破局

      文革思想復活

      挺薄熙來教授轉身背書習近平

      《中國密報》(第11期):習近平敲打周永康

      Posted: 08 Jul 2013 02:38 PM PDT

      內容提要


      李克強經濟政策年底見分曉
      迷宮般的北京飯局


      心腹大秘郭永祥被雙規

      更多政治地震在等著中共領導人



      情婦門從地方挺進黨中央

      中辦高官情色遊戲1229

      軍事專題
      解放軍嘴硬家伙硬不硬?

      財經專題
      黨國資本主義咄咄逼人
      中國重塑世界經濟規則

      《中國密報》(印刷版) 長期訂閱
      《中國密報》第11期 電子版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中國視美國表現決定對朝政策

      Posted: 08 Jul 2013 01:32 PM PDT

      事件》編譯文道喻

      習近平疑似公開指責朝鮮

         這個場景我們應該不會太陌生:朝鮮領導人以好戰言論出言恫嚇,視國為不共戴天仇敵,然後美國這邊的分析緊張萬分,來到各個新聞節目口若懸河,其實令他們激辯的通常不是朝鮮會發射什麼導彈或將導彈射往何處,而是一再上演的朝鮮半島危機,是否最終將說服國放棄這個流氓般的盟友,相信在朝鮮問題上,自利益和美國立場完美一致。

          20134月,危機再度升溫,年輕,頂著一頭特色髮型又血氣方剛的朝鮮領導人正恩的措辭達到前所未有的強硬境界,威脅要用核武把首爾和華盛頓炸火海,還呼籲韓國的外國人盡快撤離,也不保證駐朝鮮外國使館人員安全。戰爭,或至少導彈看似已箭在弦上,美國、韓國和日本無不嚴陣以待,但讓人好奇的是,中國的想法是什麼?在線雜誌《外交者》(The Diplomat)助理編輯扎凱里凱克(Zachary Keck)發文章稱,儘管中國表現出擔憂的跡象,例如不少學者指出支持朝鮮不再符合國家利益,但事實上領導人的根本思維不變,朝鮮仍是對美政策的一大重點。
       
         近來頂著一頭特色髮型又血氣方剛的金正恩的好戰措辭異常強硬。

          2013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於47日上午10時舉行開幕式,習近平的一番講話讓許西方媒體看見曙光,尤其一句“不能為一己之私把一個地區乃至世界搞亂”的警語,更廣泛視為指向朝鮮,於是新聞標題像是“中國譴責朝鮮”或“中國準備好放棄朝鮮了嗎?”紛紛出爐。

         然而,習近平並沒有明確提到朝鮮名字,且凱克認為,中國政治人物的語言一向隱晦富含深意,習近平口中那個為一己之私的“搗亂者”恐怕並非朝鮮那麼淺顯易見。第一個原因,中國沒有必要如此公開指責朝鮮,兩國的外交來往和處理歧見的過程向來黑幕重重,有鑑於雙方的穩固基礎,如領導人習近平當真公開斥責朝鮮,將是十分不尋常的現象。

      朝鮮欲逼迫美國坐上談判桌

         第二,換個角度想,說不定習近平講的正是美國,因為只有美國有能力“把世界搞亂”,從兩次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到近期奧巴馬政府重視的“重返亞洲”,在中國人眼中都稱得上“一己之私”。此外,雖然美國及其盟友在亞洲漸趨積極的軍事部署看起來是為了應對平壤的毀滅性語言,但對北京來說,他們同樣擔心這些武器被用來對付自己或達到圍堵效果,美日韓共同備戰也有把朝鮮逼到牆角的疑慮存在。

         更重要的是,同一場講話裡習近平說道:“亞洲應該歡迎域外國家為本地區穩定和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同時,域外國家也應該尊重亞洲的多樣性特點和已經形成的合作傳統,形成亞洲發展同其他地區發展良性互動、齊頭並進的良好態勢。”深入解讀這段話是一場智力活動,不過凱克指出,中國絕對不會把美國可攜帶核彈的轟炸機飛到朝鮮半島當作“建設性作用”或“尊重亞洲的多樣性”的行為。

         習近平強調亞洲的多樣性,意味著不容許外國勢力過分插,他以海洋做比喻,表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應該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消除疑慮和隔閡,把世界多樣性和各國差異性轉化為發展活力和動力。”另一方面,中國國內媒體對習近平博鰲講話的重點也非放在誰搞亂世界,而是後面的句子:“各國交往頻繁,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關鍵是要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與和平談判,妥善解決矛盾分歧,維護相互關係發展大局。”
       
         習近平博鰲講話中為一己之私的搗亂者可能還包含美國。


         別忘了,一直以來都是美國不願與朝鮮直接對話,以六方會談為例,朝鮮希望能和美國有雙邊會談,但遭美國拒絕,最後將中日俄韓等四國拉進來成為六方會談,只是2009年朝鮮憤而退出,致使六年來的談判進程付諸流。如今奧巴馬政府態度更為強硬,聲稱除非平壤發生實質性變化,否則兩國很難有什麼東西好談;而凱克也提到,不少分析家同意,朝鮮這次動作之大不見得是求戰心切,很大程度在於逼迫美國坐上談判桌。

         總的來說,在中國想法裡,美國要為朝鮮半島目前異常緊張的局勢負上最大責,當然習近平的講話也可能同時指美國和朝鮮,畢竟維持現狀才符合中國最大利益,無論朝鮮片面發射導彈,或美日韓同盟發動“先制攻擊”,兩者均非中國樂見之事,將情勢恢復到危機爆發前是當務之急,習近平自然已體悟到事情嚴重性,要不然不會有這番說話,但稱他譴責朝鮮,凱克認為還差得遠。(《事件》第20期)

      女友備西瓜迎《天安門屠殺》作者杜斌回家

      Posted: 08 Jul 2013 01:20 PM PDT

      明鏡新聞網記者  楊百鳴


      北京警方秘密逮捕杜斌在失去約40天後,7月8日晚10左右取保候審暫時回 。

      杜斌好友胡佳說,两辆丰台国保的黑色别克车押解杜斌回到右安门的住处。国保离开后自由的杜斌露出笑容。 

      胡佳說,杜斌在看守所內長出的鬍子好長啊。而且他總穿那件衣服。在香港搞《小鬼頭上的人》發佈會時穿這件,被捕那天穿這件,照犯罪嫌疑人面照片時穿這件,現在保釋出來回家還穿這件。

      杜斌回家後的第一張照片


      杜斌女友@yatoupianzi2在推上興地說:“ 我買了西瓜,等他回來吃第一勺。”

      據目擊者說,看到杜斌回家,他女友當著國寶面狂吻杜斌。

      杜斌妹妹@dujirong2013則通過推特說:“感謝家許久以來對我哥杜斌的關注與支持,,謝謝大家!!因為有您們的關心和支持支撐著我度過這麼個難熬的日日夜夜,謝謝你們!!同時也感謝宮襠讓我飛速長!”

      胡佳披露的消息說,杜斌的“取保候審”期限一年。國保要求他未經批准不得離開北京;住址和聯繫方式發生變動要24小時內報告;在傳訊時必須及時到


      1972年出生於山東郯城的杜斌,為前紐約時報簽約攝影師、作家、獨立紀錄片製作人,曾獲第14屆人權新聞獎的“攝影特寫獎”。杜斌另著有《上訪者:國以法治國下倖存的活化石》、《上海骷髏地》、《北京的鬼》、《牙刷》、《艾神》,以及《小鬼頭上的女人》紀錄片。

      六四24週年前夕出版,明鏡出版社出版了他花了8年蒐集和編輯的《天安門屠殺》。前紐約時報簽約攝影師杜斌,上月剛剛以紀錄片《小鬼頭上的女人》,揭露馬三家女子勞教所的酷刑而震驚海內外。六四前夕,他的新書《天安門屠殺》又在香港出版,

      北京市政府公安局便衣國保人員5月31日,沒有依法律出示正式逮捕通知,就把杜斌從他的租屋居所(北京豐台區右安門外大街1號門8001)的秘密抓補。

      6月12日,杜斌妹妹杜繼榮在北京著名維權人士胡佳陪同下,到北京右安門派出所再次詢問下落;北京警方第一次口頭承認以刑事拘留羈押杜斌,該案由北京市公安國內安全保衛總隊(前政治保衛局)處理,目前羈押在豐台區看守所。6月9日國之音報導,北京當局以“非法出版罪”逮捕杜斌,但杜的親友後來發現北京公安給的傳喚證,稱杜斌嫌的罪行“擾亂公共場所秩序”。

      杜斌回家之照片

      Posted: 08 Jul 2013 01:02 PM PDT


      臉書圖像搜尋 美今搶先用

      Posted: 08 Jul 2013 11:48 AM PDT

      (中央社台北8日電)根據科技新聞網站CNET,社群網站巨擘臉書(Facebook)今天將開始推出進階搜尋功能,讓10億用戶的廣大基礎來回答使用者所提有關人物、照片、地標和興趣的問題。

      臉書發言人向CNET表示,美國和其他使用美式英文版臉書的使用者,將能搶先使用今年稍早宣布的圖像搜尋(Graph Search),使用其他語言的使用者很快也能享受這項服務。

      臉書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1月宣布這項新功能,號稱是找人、照片、地標和興趣的新方法。藉由整合「地點類型」、「按讚」和「朋友造訪過」等各種篩選方法,用戶可以這個結構型搜尋工具在朋友網絡中找人,甚至發掘潛在的人脈。

      今年稍早僅有有限的使用者才能使用的圖像搜尋新功能,將以網頁最上方放大版的搜尋列呈現,取代以往的白色搜尋列。

      從斯諾登事件看中國某些媒體和文人的醜惡嘴臉

      Posted: 08 Jul 2013 11:46 AM PDT

      作者 北京特約記者 周西

      愛德華.斯諾登先生是美國中央情報局一間外包工程公司的臨時工,他在中情局的工 齡不過僅三個月,據說還曾學過中文。我們今天的話題就從這裡說起。不久之前,斯諾登從夏威夷潛逃至香港,並爆料稱:“美國國安局棱鏡監視項目的觸角,已經 伸向了全球,這可能涉及香港和大陸人民的隱私”。一時間國內各大小媒體如獲至寶,掀起了一輪集體起哄的新高潮,那些投機御用文人們更是如同打了雞血一般, 個個高度亢奮。他們大聲疾呼:“美國侵犯了世界人權”“美國這是賊喊捉賊”,以及“美國的民主自由人權純屬虛偽”等等。

      作者美麗家園的文 章說,《環球時報》更是“高瞻遠矚”,唯恐大伙對此漠不關心,進一步狠批中國人的看熱鬧心態說:“美國直接侵犯了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但其實,中國的 老百姓善良成性,幾千年來甚至就連人權影子都沒見過的人,又有什麼隱私能給美國人侵犯呢?這正像太監哪兒有避孕套,和尚哪來的染發劑一樣。盡管我們可以幸 福地宣稱:我們擁有豐富的實名制,包括戶口本,銀行卡,微博,手機和電話;以及住旅館,買菜刀和火車票,甚至還有罐裝汽油等等。

      當你的住 房可以被強拆,土地可以被強征,輸精或輸卵管可以被強行結扎,上訪可以被抓捕,甚至因為言論也可以坐牢的時候,成天生活在恐懼中的百姓隱私,還存在哪怕一 絲一毫嗎?幸好,對於斯諾登事件,中國官方情緒穩定,並未匆忙表態。首先,我們知道斯諾登老弟只是個臨時工,並非正牌CIA間諜,他拿走中情局廢棄存貯器 裡的材料有限,其中是否有不利於中國的信息,還是個未知數。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前些年阿桑奇爆料揭秘時,一開始我們也曾欣喜若狂,大肆渲染。

      後 來才發現,其中竟然有不少揭露我們的材料,諸如高官們在瑞士銀行的存款記錄,以及種種不可告人的中國外交秘密等,於是只好來了個尷尬的緊急剎車,揣著明白 裝糊塗。再說了,過分談論人權及隱私,還有可能激活老百姓的維權意識,反倒驚醒了沉睡的民眾,對於實現中國夢,堅持五不搞、七 不講,實在是屬於負能量。 盡管愛國民眾都希望官方,能夠慷慨給予斯諾登同志政治避難,以便惡心惡心美帝。但這可萬萬使不得!若開此先河的話,王立軍們恐怕就要連夜排長隊啦!卷款逃 美的那些高官們也就可以不再回來了。

      網友蒙山野逸轉載的這篇文章又說,收集情報這事兒,其實全世界都在干,但其中卻是大有區別的。正如人 人都要吃飯,但有人吃飽了就去為非作歹,也有人吃飽了卻會行善積德一樣。9.11以後的美國,要是沒有嚴密的網絡監控的話,哪能擊斃本.拉登?哪能快速逮 捕波士頓爆炸案的罪犯?又哪能保證美國不再出現N次9.11恐怖襲擊呢? 說到監控危害隱私的情況,機場安檢處那可是對個人隱私侵犯最嚴重的地方,顯示屏可以看清你所有的外部器官,但人人卻都能坦然接受。 由此可見,網絡監控並不是罪過,關鍵還是要看其目的,究竟是惡還是善。

      大家必須明白,為了防止可能的恐怖襲擊,對部分疑犯實施網絡監控收 集信息,與那些蓄意竊取他國軍事或商業機密,以及知識產權等等,無論在道德與危害方面,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回中國官方自知理虧,比那些投機文人們更為 明智一些,沒有隨大流瞎起哄,再次避免了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歷史教訓。恨只恨那些可惡的流氓御用文人,出於一己之私利,奉旨胡言亂語,盡出餿主意。他們明 白“寧左勿右”乃宇宙真理,罵美帝無論再過分,再離譜,甚至捏造也絕對安全,說不定還有糖吃呢。

      美麗家園的文章最後強調說,況且美國人和 我們不一樣,臉皮厚,對類似謾罵污蔑也從不抗議訴訟。可是,干這類輕松的罵人事是御用文人的職業和飯碗,不罵白不罵,罵了也白罵,又何樂而不為呢?但諸君 皆能自覺遵守潛規則,絕對不罵該罵之人。 這些被閹割了靈魂的文痞們,總是慣於拿別人之過為主子的錯誤貼金,用別人之錯為自己的罪行辯解。既然人家打過人,難道我們殺人還有罪嗎?這就是中國無恥文 人的無恥邏輯!!

      專欄作者楊佩昌的文章則認為,在斯諾登事件中,態度最為詭異的是中國。斯諾登的第一落腳點是香港,按理首選避難的國家應 該就是中國,但中國卻一直不明確表態,最後更是將斯諾登悄悄放走,終於擺脫了這個燙手的山芋。美國媒體猜測,斯諾登事件是中國情報機構一手制造的,這的確 是冤枉中國了,中國有這麼大的膽嗎?在這個問題上,美國民主、共和兩黨表現出少有的一致。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羅傑斯說,奧巴馬政府應當通過“所有的 法律途徑”把斯諾登捉拿歸案。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也說:“我希望我們將追緝他,直到天涯海角”。美國眾議院議長博納則將斯諾登斥為“賣 國賊”。美國政府公開警告世界各國,幫助斯諾登將“付出沉重的代價”。這一點,各國政府看得很清楚,美國這次是真急眼了,如果收留斯諾登則被視為與美國公 開為敵。在當今世界這個格局中,與老大叫板恐怕不會有好果子吃,輕則被經濟制裁,重則被公布官員在美國隱藏的財產還有老婆孩子名單,那可就是得不償失了。

      楊 佩昌的文章又說,任何一個大國都有專業的反間、情報機構,今天你收留我的泄密人員,明天我就策反你的特工,和美國搞間諜大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有勝算。 與此同時,哪個國家的反間機構敢拍胸脯保證,自己從沒有對本國人民和外國進行過監聽呢?所以,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秘密機構的屁股是干淨的,嘲笑美 國並不是五十步笑百步,而是百步笑五十步罷了。

      由此看來,任何國家收留斯諾登,只會給自己惹來更大的麻煩,所以斯諾登成為喪家之犬已成為 定局。即使在最後關頭有某個國家將其暫時收留,但斯諾登最終還是擺脫不了被美國繩之以法的命運,只是時間早晚而已。不過,也有評論認為,“棱鏡門”對於美 國來說,不亞於一次信任地震,美國向來以自由民主人權自詡,但是“棱鏡門”事件卻偏偏是從反面佐證美國存在侵犯人權和自由的情況。

      作者民 主鬥士的文章說,但是,令我感到納悶的是,斯諾登為何在香港,為何選擇在香港揭露,在還沒有被第三國收留之前,他為何能夠堂而皇之地在中國的地盤上轉悠? 美國作為全世界最注重人權和自由的國家是毋庸置疑的,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其他國家的人移民到美國,這些人大部分都來自於那些不夠自由,不尊重人權的地區, 其中最大一部分更是來自於中國。

      如果美國存在不尊重人權,不自由的話,他們為何要千辛萬苦地移民美國呢?!斯諾登以及他曝出的“棱鏡門” 到底是不是真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美國作為世界上最民主自由的國家,卻為世界人民所共知。然而,某些國家卻一直在拿這個事情說事兒,如今,斯諾登已經到 了一種無路可退的窘境,某些國家似乎還在猶豫不定。文明世界的國家不屑於收留斯諾登,專制國家不敢收留斯諾登。某些國家卻不知道是怎麼想的,難道要抱著這 個燙手的山芋跟整個文明世界作對嗎?

      RFI

       

      趙楚:軍隊國家化是假問題 要害在於國家憲政化

      Posted: 08 Jul 2013 11:43 AM PDT

      作者 凱文

      在中國政治和社會生活中,“人民解放軍”是個幾乎無處不在的團體。除去此前政治運動年代的重要角色不論,近年來無論是抗震救災第一線的身影,還是在人大日趨活躍的軍隊代表,抑或是在報刊上屢發驚人之語的軍隊“鷹派”,都表明這個團體和國家發展息息相關。

      在八九之後的歷史背景下,軍隊既成為一部分人理想化的謳歌對像,又成為另一部分人污名化的批判對像。但與此同時,軍隊在很大程度上又保持神秘,軍費開支、內部貪腐、人事更迭等種種動態都處於半遮半掩之中,這也引起了中國內外的極大興趣。

      今天中國公布的軍費開支是不是真實水平?“軍隊國家化”究竟如何看待?軍隊內部的“鷹派”聲音又意味著什麼?圍繞這些問題,本台采訪了國際問題和軍事戰略學者趙楚,並分上下兩次播出,以饗讀者。


      RFI:中國的軍費問題一直是國際上比較關注的問題,中國的亞洲鄰國以及美國也一直保持警惕。您從軍事專業角度來看,目前中國軍費增長和軍力發展是否與當前國力相對稱?

      趙楚:實際上這裡包含三個問題。中國軍費在近二十年的連續增長——尤其是大約十三年時間中以兩位數規模增長——實際上是三個原因造成的。

      第 一個原因就是所謂“補償性增長”。三十年前中國開始整體轉型時,基本上是以所謂“軍隊勒緊褲腰帶”這樣一個重要政策開始的。因此,在過去三十年的前半段, 也就是說新軍事革命剛開始興起的時候,實際上中國的軍事投入是非常有限的。可以說,在1978年以前,中國的軍隊開支處於一個非常低的水准。

      第 二個原因是需求變化。從鴉片戰爭直到二十年之前,中國國防的核心任務都是所謂“本土安全”,也就是國土之內的防衛,所以基本上是防御性的、陸地作戰為主的 類型。但是從這三十年來的變化看,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國際主義”的國家、一個全球化的國家。它的整個產業轉型的力度和成果非常明顯。現在中國基本上是全球 最大的資金提供國、最大的工業品輸出國、也是位居前兩名的能源輸入國之一、第二大石油能源的使用國、第一大石油能源的進口國。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它的整個 利益變化非常大,這種新的需求也促使產生了很大的軍費增長動力。

      第三個原因是軍備本身的升級換代,也帶來了全球性的投入浪潮。而中國軍隊之前的起點很低,再加上需求又有變化,因此在新的財政支持能力下,出現了軍費的快速增長。

      RFI:那麼,涉及到透明度問題,官方公布的數據是不是軍費開支的真正規模?

      趙楚:這涉及到軍費本身的構成。中國的體制是比較特殊的,和通常我們看到的預算透明的國家相比有很大區別。中國的“國防開支”、“軍事開支”和“安全開支”,實際是三個層面。

      所謂“國防開支”,就是防務本身的開支,它不僅僅包括我們所看到的軍事預算的數字,還包括比如軍工科研的投入,或者預算外臨時財政撥款的投入,比如重要單項軍備的購買。

      此外,中國軍隊和外國軍隊還有一個重要區別,就是軍隊本身也有一定的籌款能力,軍工工業和一些半軍事化單位也有相當的籌款能力,比如國防科研和國防工業系統的銷售,會帶來一些收入,這些收入中的一部分也會轉化為和軍事及防務有關的開支。

      第二個部分就是所謂“軍事預算”,也就是直接用於武裝部隊序列的部分,這就是大家能夠看到的數字,其實這個費用的很大一部分就是“人頭費”或者日常行政開支。

      此 外第三個就是“安全開支”,它不僅包括外部安全,還包括內部安全。因為一些大規模的社會動蕩,對於中國政府來說,威脅程度是遠遠要高於外部因素的,所以很 多的預算開支投放在這個領域。而這一部分無論在國防開支還是軍事開支裡都是看不到的。所以幾個數字加起來,加上籌款渠道,就使得這個數字非常之大。

      另 外,隨著軍費開支增長和軍事能力增強,產生了內外感受問題。過去我們看到比較多的是國外對透明度的擔心,這也是美國及其盟國在同中國進行軍事交流時首要的 關鍵問題。但其實,除了這些問題,人們往往忽略的一面是,這麼龐大的公共投入和開支,聯系到中國政府本身缺乏正當性——以及它意識到並追求這一點——對內 也有越來越明確的透明度需求,國內公眾也開始關心:花了這麼多錢干什麼?有沒有必要?怎麼花掉的?怎麼撥款怎麼使用的?又怎麼進行核算?這個需求也很強 大。

      外部對軍費透明性的擔憂,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被政治化了。我倒覺得,所謂的“意圖透明”,前提需要有個假定,即假定中國政府在對外政 策上有一個明確的內部方案、有一個意圖。而我認為最值得擔心的,倒不是它真有一個意圖,而往往可能是它並沒有明確的意圖。用一種簡化的方式說,就是力量在 增長,而意圖是模糊的、扭曲的、搖擺的。隨著中國體量和力量的增長,這種情況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由此導致的危險可能才更大。

      RFI:近年來中國在內部維穩上的開支也非常驚人,甚至在總量上達到了和軍費開支不相上下的水平。有人把這種現像解讀為“政府防範人民等同於防範外敵”,您認為可以做這樣的解讀嗎?

      趙 楚:這樣的解讀我們經常能聽到,我覺得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在中國這樣特殊的體制下,要維持現行體制,那麼對社會本身的進程必須要有所控制。尤其在中國發展 出新一代的作戰能力,比如核武器的現代化之後,實際上中國正處於一百五六十年以來外部安全威脅最小的時期,而且從目前來看,無論是大國之間還是周邊鄰國, 也都沒有用大規模戰爭的方式對中國進行入侵或者解決外交分歧的可能。

      所以在當代全球化和數字化背景下,隨著新一代人口的成長,和過去三十年來積累的矛盾以及這些矛盾在新形勢下的發展,表現為“民眾要求權利、政府要求維系現有體制”,在這種背景下,應該說政權和社會之間的緊張度在持續提高。

      圍 繞維穩費用的持續增長,除了政治體制的原因,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過去中國的行為模式基本是總體動員模式,即“上面發令,下面逐級貫徹”,而貫徹的方 式之一就是“層層加碼”。維穩一方面體現了政權習慣於對民眾進行壓制和控制,另一方面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各地都在逐級加碼。甚至對於很多具體的職能部門、 強力部門或者地方政府而言,加強維穩及其預算投入,對有關機構和個人都是生財之道。

      RFI:今天中國社會也有一種普遍的不滿情緒,認為軍隊是一個被掩蓋、但實際上腐敗嚴重的領域,最典型的比如軍車牌照濫用問題。現在中國軍隊內部的腐敗,究竟處於什麼狀態?

      趙 楚:我覺得單獨談軍隊腐敗是沒有意義的,軍隊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它是社會生活中的正常一環,而且作為強力部門,也是權力體系中接近核心位置的一環。所以 我們在社會中看到的任何現像,不能抱著羅曼蒂克的態度,比如某些左派,認為軍隊是干淨的、浪漫的、純潔的,而這是不可能的。

      除了軍車牌照 問題以外,我們也看到了例如2006年王守業這樣的大案。可以這樣說,軍隊的腐敗不會比地方更輕松,也不會比地方更嚴重,它基本運作原理、邏輯和實際情況 應該是(和地方)一致的,所以並不存在單獨的治理軍隊腐敗的問題,涉及到的還是整個社會基本運行原理和體制的問題。

      RFI:近年來黨報和軍報都發表文章,高調反擊“軍隊國家化”的論調,但反對者舉出中共在1949年之前的言論,表明這也曾經是中共的主張。在您看來,“軍隊國家化”的核心要害究竟是什麼?

      趙楚:這個問題的確講得很多,但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實際是一個假問題,軍隊國家化是有前提的,就是有政黨競爭和憲政體制情況下,軍隊在政治上中立。因為在兩黨或多黨政治下,政策是博弈過程的產物,所以軍隊必須中立化。

      而在中國的體制之下,國家是黨的,軍隊也是黨的,所以也可以說,軍隊已經“國家化”,只不過是一種中國特色的“國家化”,所以我覺得這實際上是一個假問題。

      既 然“軍隊國家化”本身是一個假問題,那麼真正的問題就在於國家的體制缺乏現代色彩,它基本上是來自於前蘇聯、再加上中國特色的專政體制。在這種體制下,軍 隊已經可以說是國家化的,不過是專政國家化的,因此也看不到那種相對比較中立、奉行專業主義路線的軍隊。所以問題的要害在於,要通過憲政制度,逐步實現國 家政治制度的現代化。只有建立了這個前提,我們通常講的“軍隊國家化”才可能有基礎。



      趙楚先生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原上海國防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原《國際展望》半月刊執行主編,現為大陸和港台多家媒體的專欄作者。

      RFI

      中國貨夏日獨步天下

      Posted: 08 Jul 2013 11:40 AM PDT

      作者 安德烈

      今天出版的法國大報有兩大壓倒性的主題,一是前總統薩克齊是否重新出山引起法國政壇波動各方猜測;二是埃及動蕩不安的情勢再次聚焦。關於中國的零星報道多側重經濟生活,比如世界報經濟版就有一篇報道說:中國大眾產品獨步天下。發生在舊金山的墜機事故和加拿大油罐列車爆炸事故只在今日法國報占據了頭版顯耀的位置。

      突尼斯―阿拉伯之春的最後一個機會

      世界報以整整三頁報道埃及形勢,刊登在頭版題為“埃及位於內戰邊緣”的報道說,在埃及前總統穆爾西被罷黜三日之後,穆爾西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兩派人馬極其激烈地對峙,已造成25人死亡。世界報還發表與此相關的題為“突尼斯―阿拉伯之春最後的希望”的社評。社評指出,就在埃及陷入混沌,利比亞無法走出動蕩與暴力,敘利亞一步步滑進恐懼深淵的時刻,突尼斯能否成為“阿拉伯之春”的最後一個機會呢?法國總統奧朗德日前訪問突尼斯時說:“你們必須要成功,你們的成功對阿拉伯世界至關重要”。奧朗德還走得更遠,他表示:“法國知道伊斯蘭與民主可以兼容”。奧朗德之所以這樣判斷,他認為突尼斯可以在免遭嚴重衝突的情況下完成轉型。奧朗德在突尼斯明確地把政治伊斯蘭與發酵恐怖主義的伊斯蘭主義區別開來。世界報對此予以肯定。

      解放報頭版通欄大標題為“害怕爆發內戰的埃及”。該報在題為“脆弱”的社評中指出,埃及軍隊已經控制不住甚至已失去了對局勢的控制。軍隊或者決定鎮壓穆爾西的支持者,或者讓局面繼續惡化,兩者同樣會帶來流血的局面。埃及軍隊自己掉進了自己的陷阱,現在別無選擇,只好與各方合作,趕快推動組織一場新的大選,重新啟動民主進程。

      薩克齊重返政壇真假難辨

      在國內報道方面,薩克齊是否重返政壇各報都予以特別突出的報道。世界報頭版通欄大標題寫道“薩克齊出山激奮著右派的政治游戲”。該報提要說,薩克齊將於7月8號出席人民運動聯盟特別大會,這一會議旨在研究該黨面臨的嚴重的財政形勢。薩克齊的支持者在考慮,他們的英雄此時出山是否合適?一位政治學家認為,如果在沒有認真總結2012總統大選失敗教訓的情形下薩克齊出山,這在第五共和國聞所未聞。

      解放報頭版下方則以戲劇性的對比標題開題,左方的標題寫道,在左翼,左翼聯盟出了問題;右方的標題寫道,在右翼,財政出了問題。提要指出,薩克齊2012年競選總統經費超支,他所在的人民運動聯盟為此要付出1100萬歐元的罰款,薩克齊借此機會今天重返人民運動聯盟。

      回聲報在題為“薩克齊,傳奇的作者”的評論中寫道,薩克齊重返的時刻尚未到來,但一個新的傳奇正在書寫。這是一個面臨四面八方圍攻,卻永遠不會放棄的人的傳奇。

      費加羅報則在頭版通欄大標題寫道,薩克齊,真出山,假出山,真假難辨。提要說,在競選經費帳目不合格遭致人民運動聯盟承受巨額罰款後,薩克齊今天在人民運動聯盟議員面前重申自己與黨的團結。他的親信稱,薩克齊出席黨的會議並不等於他已經宣布重返政壇。該報還為此配發了題為“薩克齊左派揮之不去的煩惱”的社論。

      中國大眾產品在旅行箱裡獨占鰲頭

      今天出版的世界報經濟專頁有一篇題為“中國在夏天的旅行箱裡永遠獨占鰲頭”的長篇報道。提要指出:我們穿的T恤衫,我們用的球類、游泳衣,衛生紙哪裡制造?何種價格?答案是,革命還沒有發生,工人全球化,中國人仍然獨步天下。

      報道問道,誰說中國已經不再是全世界的工廠?該報在西方大假來臨之際進行的調查顯示,我們距離所謂西方企業已經拋棄了中國去到一些更廉價的國家生產大眾產品的日子還很遙遠。該報專門對法國人夏季度假時旅行箱必需的大眾產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經常性需要的法國從海外大量進口的16種產品中,中國在其中12種占壓倒性優勢。所謂中國變得很貴了的說法不攻自破。比如,法國市場上的中國涼鞋占1400萬雙,巴西占520萬雙,越南占50萬雙;手提電腦中國占900萬,越南90萬,荷蘭90萬;手機中國占份額2230萬,越南570萬,韓國300萬;法國市場出售的太陽鏡中國生產的占1250萬付,台灣140萬,意大利120萬;女性游泳衣中國生產的1370萬件,突尼斯550萬件,斯裡蘭卡90萬件;照相機中國產達到370萬只,日本50萬只,泰國40萬只。

      工業專家證實,工資水平在中國明顯提高,尤其在沿海,但在內地仍然很低。更有意思的是,往往是中國的投資者遷移到越南和孟加拉等國生產更低檔的產品,以至於有人指著帶有“河內生產”“達卡生產”標簽的商品說,這是間接出口的中國貨。
      在全球性爭奪法國大眾商品市場的戰鬥中,亞洲低廉的成本壓倒了一切。當你知道,一件外衣在孟加拉的出廠價10歐元,在法國出售價30到70歐元,而工人拿到手上的工資只有兩歐元,天下誰能與其競爭?

      在亞洲貨獨步天下的大背景下,歐洲國家意大利唯一站住了腳跟。法國印刷出版意大利占第一位,另外,意大利在球類和彩色紀念冊等產品方面也占有突出的位置。

      世界報經濟專頁還有一篇有關中國的報道題為:“中國政府承諾將對私人資本開放銀行體制”。提要說,北京當局要支持缺乏貸款的企業,但目前這一階段,當局並沒有提供細節也沒有確定推出這一計劃的具體日期。


      RFI

      中共前領導人李立三的遺孀李莎獲法蘭西榮譽勛章

      Posted: 08 Jul 2013 11:37 AM PDT















      作者 法廣

      法新社北京消息,法國駐中國大使館今天在北京向原中共領導人李立三的遺孀,99歲的原籍俄羅斯的李莎,頒發法蘭西榮譽軍團勛章。李沙經歷了20世紀斯大林和毛澤東的恐怖,她一直堅信獲得知識可以避免人類遭遇最壞的下場。

      被稱為“中國的俄羅斯老祖母”的李莎在北京友誼醫院接受了這枚法蘭西榮譽勛章。她的藍眼睛仍然閃閃發亮。她曾學習法語,熱愛法國文學詩歌和藝術,將法國看作她的第三祖國。

      該報道說,李立三是中共前領導人,也是“偉大舵手”毛澤東的前任。

      李 莎原名伊麗莎白•基什金娜,1914年出生於俄羅斯伏爾加一個小地主貴族家庭,父親是開明鄉紳,在村內開辦學校,但10月革命後,被克格勃的老祖宗“契 卡”逮捕後自殺。變成無產階級的李莎,一邊在印刷廠工作,一邊上夜校,然後進入莫斯科大學學習法國文學,成績優秀,並在那裡認識了35歲的李立三。李立三 和周恩來,曾先於鄧小平,到法國勤工儉學。1920年,李立三在法國工業區克羅佐(Creuzot)參加法共活動,被控參與裡昂事件,與100多人一起被 法國當局驅除出境。

      李立三回國後,成為工潮和起義的著名領袖,其中1927在上海組織的大罷工最為著名,法國作家和政治家安德烈-馬爾羅的《人的命運》講述了這次大罷工。李立三還參與創建中國紅軍。

      1930 年,李立三在中共內部鬥爭中敗下陣來,被派到莫斯科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當時他因反對斯大林的指示經常需要做自我批評。1936年李立三和李莎結 婚,1938年二月,在斯大林的大清洗當中,蘇聯特工當著李莎的面將李立三逮捕,並以酷刑逼其招供如何陰謀反對斯大林,差點被槍斃,後來在周恩來斡旋下, 李立三1940年出獄與李莎團聚。李莎被逐出大學後,在法國駐莫斯科出版社工作,直到1946年到中國東北與李立三團聚,參加中國內戰。這場內戰1949 年以共產黨的勝利告終。李莎和李立三育有兩個女兒。

      李莎1949年參加了毛澤東在天安門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儀式,李立三也站在“偉大舵手”旁邊,但在官方照片上被抹掉。李立三曾被任命為中國勞動部長,後因與毛澤東不合,很快被撤掉。李莎則為法國一些訪華代表團做翻譯。

      文 革期間李立三和李莎被紅衛兵抓起來,游街批鬥,脖子上掛著“修正主義特務”的大牌子。1967年李立三在動蕩中死去,官方說他是“自殺”,但是李莎一直堅 決反對這個結論。李莎1967年到1975年被關在秦城監獄。1980年鄧小平為李立三平反後,李莎到外國語學院教授俄語,後來被選為中國政協委員。在此 期間,她捍衛中國貧困地區女童受教育的權利。

      李莎雖然體弱激動,但她頭腦非常清醒,今天她在北京友誼醫院大廳,從法國駐華大使白林女士(Mme Sylvie Bermann)手中接過法蘭西榮譽勛章時表示,法國是她的第三祖國。李莎的家人朋友和俄羅斯媒體及中國媒體都在場。

      李莎經歷了斯大林和毛澤東的恐怖時代及中國的牢獄生涯,見證了一個世紀共產體制的動蕩。她確信,獲得知識,可以避免人類遭遇最壞的下場。

      法國駐華大使白林在授勛儀式上贊揚李莎勇敢地關愛他人。俄羅斯駐華使館的文化參贊梅捷列夫也參加了授勛儀式。



      李立三、李莎的全家福









      RFI

      劉志軍被判死緩,輕拍“老虎”?

      Posted: 08 Jul 2013 11:33 AM PDT

      中國官媒新華網報道,今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劉志軍案作出一審宣判,劉志軍被判死緩。多位法學學者和律師認為,該案判決結果是多方“默契”的結果,並未顯示出中共高層反腐力度。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中國官媒新華網報道,7月8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受賄、濫用職權案作出一審宣判,對劉志軍以受賄罪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以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數罪並罰,決定執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判決書指劉志軍受賄6460余萬元,風傳一時的"性賄賂"等未在判決中體現。

      隨後官媒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出"劉志軍為何被判死緩?"指審判長白山雲表示:劉志軍在被調查期間如實供述犯罪事實並主動交待辦案機關未掌握的部分受賄事實;案發後配合辦案機關追繳贓款,受賄贓款大部分已追回;偵查、起訴、審判期間認罪態度好,有悔罪表現。對此新浪網友--四川教師陳海洪發出評論:"劉志軍案體現了檢方、法院、被告的高度和諧。檢方建議對劉志軍輕判;法院表示有輕判的理由;劉志軍本人無論判決怎樣都不上訴";"蘭州曹宇"質問:"為何貪官無死刑"?知名法學學者、北大教授賀衛方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劉志軍案的判決結果並未看出中共高層在反腐上的力度,過去30多年間,中共當局的反腐已經多次排除高層級官員。"

      早在6月9日開庭時,劉志軍秀出大把眼淚,稱本該為中國高鐵和"中國夢"作出更多貢獻。而檢方和辯方也出現吊詭一幕,檢方稱劉志軍有坦白情節及濫權損失和受賄贓物已挽回,可從輕處罰;劉志軍辯護律師錢列陽則表示,劉志軍並無立功表現,也沒有任何檢舉揭發,但其會在辯護中引入"劉志軍對中國鐵路發展作出貢獻"的辯護理由。另據北京媒體《京華時報》報道,案發後,劉志軍受賄的贓款及其濫用職權造成的損失被司法機關全部追繳,這其中僅房產就有374套,折合人民幣超過8億元。另檢方起訴書中的扣押內容顯示,除包括人民幣、美金和港幣在內巨額贓款外,還包括大量股票、公司股權、汽車、書畫、飾品等。

      "整個案子不透明,案件中還有什麼背景?"

      中國知名大律師張思之早前曾預測劉志軍會被判死緩,今日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他表示,主審法官給出的判出死緩理由皆為"套話",從6月9號法庭開審時,律師一反常態的聲稱"劉志軍無立功表現、也沒有任何檢舉揭發"去思考,這個案件如一池渾水,公眾關注判決結果,更關注盤根錯節的背景:"歸根結底是有沒有一定的背景,盤根錯節的背景,像這些問題都是一般人搞不清楚的,在審判當中也不可能具體,整個案子的不透明是主要的。"

      張思之也表示,如果認真梳理,律師錢列陽的一番話別有玄機:"我覺得比較有趣的現像是,在一審時,律師有個意見,說是劉志軍沒有立功,這個話從律師口中講出,律師起了公訴人的作用,這個味道很奇怪,沒有立功就不具從寬處理的條件,那作為律師講出它做什麼?但律師又要講出這一條,而且看得很重要,我們的估計是告訴別的人'他沒有揭發你們,你們也不要害怕',無非起這個作用。這也是中國司法的一個怪現像。"

      早在6月18日,中國媒體《21世紀經濟報道》以《成敗劉志軍》為題曝出檢方認定的劉志軍受賄款中有4900萬流向中組部和中紀委,一時間令案件更加撲朔迷離。賀衛方也向路透社表示,中國反腐復雜的運作中,缺乏透明性。

      "嚴打蒼蠅,輕拍老虎,這種反腐是沒作用的。"

      劉志軍案宣判後,中國知名律師劉曉原在新浪微博發起了一個"對劉志軍被判死緩"公眾看法的投票,截止新浪刪除該投票時,大多網友選擇了"量刑過輕,應該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選項。

      劉曉原向德國之聲透露,劉志軍的律師錢列陽已經對外透露,劉志軍表示即使是判死刑也接受判決,不會上訴。因此劉曉原認為,這是個走過場的宣判,劉志軍本人也應該早就知道"免死"的結果。根據現有《刑法》和劉志軍的犯罪事實,加之與早前中共前人大副委員長成克傑及前江西省副省長胡長清案案例對比,劉志軍案涉貪腐深度、廣度更甚,在中國未廢除死刑的情況下,劉志軍應該適用最高刑。

      劉曉原也認為劉志軍落馬雖然在"習李政權"上台之前,但該案應該為目前習李頻頻作出反腐表態後,最重要的一個案件。判決結果引發的民眾不滿也反映出中共當局反腐難以深入,"嚴打蒼蠅、輕拍老虎"也表明利益集團很難觸動:"'蒼蠅老虎一起打',這種反腐沒多大作用。這個案子這樣判決,我們的民眾會看到反腐只是高調的口號。"

      作者:吳雨

      責編:葉宣

      DW

      劉志軍被判死緩引發爭議 評論質疑官官相護

      Posted: 08 Jul 2013 11:29 AM PDT

      前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周一被判處死緩,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不少民眾質疑判刑過輕。有評論認為,中國從基層到頂層的許多官員透過權力所獲利益都與劉志軍比肩,因此不會將他判處死刑,既是物傷其類,也為自己留路。在缺乏權力制衡、媒體監督的情況下,任何反腐手段都不會奏效。

      周一上午,備受民眾關注的前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案一審宣判,劉因貪污受賄、濫用職權被判處死緩,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此前,他被控涉嫌收受11人賄賂款共計6460.54萬元,涉嫌濫用職權,幫助山西女商人及其親屬獲利39.76億元。判決結果出來之前及之後,劉志軍的辯護律師錢列陽均表示,劉不會提出上訴。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白山雲則表示,案件受賄數額巨大,情節嚴重,理應立即執行死刑,但由於劉志軍如實交代犯罪事實,主動交待辦案機關尚未掌握的部分受賄事實,配合辦案機關追回大部分贓款,在偵查、起訴、審判期間,認罪態度好,有悔意,法院因此決定從輕處罰。

      而這一判決結果,引發民眾爭議。不少網民感嘆,中國夢其實就是貪官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李景強說:在清朝劉志軍會被滿門抄斬,在本朝只判死緩,而且只沒收個人財產,也就是說凡不是劉志軍名下的財產都不會沒收。有人說當官是高危職業,純粹是胡說八道,只要當官為發財,就是一本萬利的職業。進去是貪官,出來是大款,這是貪官層出不窮,越反越腐的根源。網民“霧滿攔江”嘲諷道:劉志軍幫助山西女商人丁書苗及其親屬獲利39.76億元,自己才收了半個億,絕對的高風亮節。還有374套房產、現金等,統統都是別人的。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他是人民好罪犯。網民“北京老關微博”認為:劉志軍被判什麼不重要,敢不敢順藤摸瓜,查出腐敗的靠山,那才考驗真正的態度。

      《河南日報》官方認證微博周一發表評論,指劉志軍死緩,意料之中,因為此前已做了不少“鋪墊”,但很多網友仍然難以接受。為何?一方面公眾對貪腐深惡痛絕,另一方面恐怕與庭審過於“簡化”有關。此案很重大、關注度很高,但庭審只用了半天時間,大部分內容放在了“庭前會議”,確實值得商榷。

      深圳律師範標文周一接受本台記者采訪時表示:“像劉志軍這樣的都可以不判死刑,那中國的死刑制度就應該廢除了,否則的話它就是專門為平民百姓而設的一個制度。如果這樣判決的話,所有貪官都不用判死刑了。”

      範標文又告訴記者,依照中國法律規定,貪污40萬以上就已被列為貪污數額巨大,可被判處死刑,但是,“現在這些年,貪污賄賂案件死刑的標准我們找不到它的底線了,越來越高了。”

      現時在中國,鮮少有貪官被判處死刑,絕大部分都是死緩。相反,民營企業家卻動輒被判死刑。

      作家李承鵬周一在新浪微博說:一品夫人谷開來死緩,中國銀行海南分行覃志新死緩,深圳龍崗區長鐘新明死緩,中移動張春江死緩,天津檢察長死緩,郴州市委書記死緩,北京法院院長死緩。現在劉志軍死緩,果然。我們會心地笑了,大明免死金牌算個屁,不如一句“重大立功表現”。人們常爭論是否廢死刑,其實廢除死刑,還不如廢除死緩。

      香港《開放》雜志執行編輯蔡詠梅周一向本台表示,在現有中共權力無法得到制衡,媒體缺少監督的情況下,任何反腐的方式都不會奏效。

      “現在的當政者,其實他們的家族,通過權力攝取的金錢也差不多相當於劉志軍這個狀況。我覺得他們現在已經不可能反腐了,因為真要反腐就是反自己。第一就是他們意識到,如果真正反腐等於就是共產黨下台,他們不會反的;第二,反腐等於就是要清算他們自己的既得利益集團,所以他也不會去反。他們之所以能夠給他(劉志軍)留下一條性命,其實還有點物傷其類,大家都是一樣的,只不過你很倒霉,把你拿出來做犧牲品。”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記者揚帆的采訪報道。

      加拿大救援隊搜尋油車爆炸失蹤的40人

      Posted: 08 Jul 2013 11:28 AM PDT

      加拿大東部一列油罐車出軌爆炸,40人失蹤。 事故發生地至今仍混亂危險的情況阻礙了搜救工作。

      目前已確認有5人在油罐車爆炸中喪生。

      事故周六凌晨發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以東約250公里的梅幹提克湖鎮。

      由於爆炸發生地混亂堆擠著數十節油罐車廂,昨夜今晨整個晚上消防人員都無法對梅幹提克湖鎮展開搜索。

      加拿大總理哈珀周日在巡視了爆炸事故現場後稱整個地方看來像是一個「戰場」。

      梅幹提克湖鎮上至少有30座建築被油罐車爆炸後的烈焰徹底焚毀。

      失蹤者

      加拿大警方表示,大多數失蹤者據信是事故發生地點附近一家酒吧的顧客。事發時酒吧裏仍有很多人。

      目前已知的5名遇難者被燒得難以辨認的屍體周一將送往蒙特利爾以確認死者身份。

      警方表示,由於油罐車爆炸引起的烈火,有些死者的遺體很可能永遠都無法找到。

      整個周末,消防人員都在撲滅仍在燃燒的部分列車的火焰。

      周一,消防人員向兩節仍裝滿了原油的油罐車廂噴水和泡沫滅火劑,以防止它們過熱而爆炸。

      事故

      這列運送原油的高壓油罐列車周六晚間在交接班時臨時停在距離梅幹提克湖鎮7公里的地方。

      然而,73節裝滿原油的高壓油罐卻不知什麼原因同火車頭脫鉤,朝梅幹提克湖鎮滑了下去,並在鎮中心脫軌爆炸。

      加拿大運輸安全部門已經找到了列車記錄運行信息的儀器以及存有剎車系統狀況的裝置。
      發生事故的梅幹提克湖鎮緊鄰美國的緬因州。

      由於有部分原油洩漏到附近河川和湖泊,美國的消防人員跨越國境協助加拿大救災。

      (編譯/責編:李莉)

      BBC

      埃及過渡領導人曼蘇爾呼籲克制

      Posted: 08 Jul 2013 11:26 AM PDT

      埃及臨時總統曼蘇爾對在埃及軍營附近50多人被打死表示悲痛。他敦促克制並說已經下令對死亡事件進行調查。

      穆斯林兄弟會說,他們舉行靜坐示威表示對被軍隊驅逐的埃及總統穆爾西的支持,但是招致軍隊開槍鎮壓。

      但埃及軍方則表示軍隊對武裝挑釁做出回應,稱「恐怖分子」試圖攻擊軍營。

      與此同時,穆斯林兄弟會的政治翼自由正義黨號召埃及人民「起義」。自由正義黨敦促埃及人對那些「試圖用坦克偷取革命果實的人」進行反抗。

      自由正義黨還敦促國際社會干涉,制止「進一步的屠殺」,防止埃及變成另一個敘利亞。

      自由正義黨在2011年末和2012年初舉行的議會選舉中獲得接近半數的席位。

      埃及第一位自由選舉產生的總統穆爾西上周在發生大規模抗議後被軍隊趕下台。

      穆爾西和穆斯林兄弟會的許多高級成員目前被軍方拘禁。

      BBC

      加拿大油罐車爆炸的死亡人數將上升

      Posted: 08 Jul 2013 10:54 AM PDT

      美國之音


      加拿大當局星期一做好應對大規模油罐爆炸造成死亡人數攀升的准備。爆炸發生在星期六早晨,當時一輛失控的火車在魁北克省一個小鎮中心出軌。

      官員們說,事故造成5人死亡,另有40人據報道失蹤。加拿大總理哈珀星期天視察了這個靠近美國邊界的小鎮,他說破壞是巨大的。

      出軌列車所屬的鐵路公司說,這列火車停在邁岡蒂克鎮的外面,列車上的技工下班時設置好了安全閘。但是後來不知什麼時候,列車開始向下坡移動,並不斷加速,最終在彎路處出軌。

      每日大半時間投入數學領域

      Posted: 08 Jul 2013 10:13 AM PDT


      《大事件》記者柯宇倩/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存在無窮多個素數對相差都小於7000萬”的突破性發現,讓這位新罕布什爾大學講師一夕成名。許多人都想知道,是什麼造就了張益唐的成就。張的博士導師莫宗堅與新罕布什爾同事葛力明在接受《大事件》採訪時均表示,張益唐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在數學領域中,數學之外,張益唐也熱心參與社團活動、協助同事,一點都不是外人眼中的“數學怪人”。
       
       
      每日大半時間投入數學領域
       
      張益唐的第一個學期,主要在討論中度過。莫宗堅說,決定論文方向後,兩人幾乎每天進行討論,焦點集中在莫宗堅發表過的一篇論文。有時這樣的討論會一直持續到凌晨。
       
      之後兩個學期,莫宗堅組織了一個討論會,參與的學生包括張益唐在內共五人,討論的主題為日本數學家廣中平佑(Hironaka Heisuke)的奇點化解理論論文。成員們相信,經過兩學期的討論後,世界上懂得該論文的人口多了一倍。猶太裔數學家格羅滕迪克(Alexander Grothendieck)曾表示,此論文是人類歷史中最複雜的論文之一。
       
      三個緊湊的學期過去後,執行“虎媽”式教育的莫教授,察覺自己或許沒有做對。莫宗堅認為,應該給張益唐成長空間,因此決定放開手,不再處處敦促。張益唐每週一次與莫宗堅進行討論,莫宗堅做的就是仔細聆聽。19871991年之間,張益唐將所有的課餘時間投入在數學思考上。幾年後,他開始相信自己可能找到了雅可比猜想的解答。做為雅可比猜想殿堂的守門人,莫宗堅檢視了每個想入堂的演算、並在發現錯誤後阻止了每個想進入殿堂的人,包括他自己。莫宗堅認為,雅可比猜想可能只能留給未來去解決。
       
      1991年,也是張益唐在普渡的第七年,他完成了博士論文,題目為《雅可比猜想與域擴張度》,並在論文委員面前進行報告,莫宗堅為委員會的主席。張益唐的論文順利通過。
       
      網上有消息指出,張益唐在取得博士學位之前,曾表示解決了雅可比猜想,但卻因為其證明中一個來自莫宗堅論文的引理是錯誤的,因此論文的結果最後並未正式發表。但莫宗堅對《大事件》澄清絕無此事,“這是天方夜譚”。
       
      “網上有人懷疑莫宗堅那篇有關雅可比猜想的論文有錯,因此誤導了張益唐。我鄭重指出,該篇論文毫無錯失。”莫宗堅表示,1984年,日本大阪大學的宮西正誼教授及美國奧克蘭大學的王穗生教授聯袂訪問普渡大學一學期,目的是研究自己的該篇論文。經過一學期的討論,兩人一致認為該篇論文無誤。10年後,另一位數學家用完全不同的方法,複證了莫宗堅的結果。
       
      自己找出路,從此展翅飛
       
      張益唐攻下博士後,並未從此一帆風順,他首先要面對的是自尋出路的問題。有時,莫宗堅對於沒有給張益唐找一份工作的決定感到猶疑。但莫宗堅認為,結果是好是壞,沒有誰說得準。或許,在迎接榮耀前接受命運的安排,是張益唐必須走的路。
       
      實際上,莫宗堅在70年代末確實曾為學生找定工作,之後莫宗堅向朋友提起此事時,友人們都笑他,這已經是60年代的古老觀念了,70年代晚期的新詞彙就是“預備終身職位(tenure track)”,學生應該自己尋找工作。
       
      因此,在張益唐畢業後,莫宗堅告訴張益唐自己找工作的方法時,這位導師從張益唐的眼中看到不安,卻也見到一名想前進北極的探險家、想探索珠穆朗瑪峰的登山家、不畏打雷與閃電的旅行家。張益唐從沒向莫宗堅列出寫推薦信的名單。莫宗堅對《大事件》坦承,當時雙方都有些消沉,張益唐沒有解決這個問題,莫宗堅也有些失望。兩人有些相對無言。
       
      沒有被導師推薦做博士後或介紹其他出路的張益唐,曾在肯德雞(KFC)、賽百味(Subway)打工送外賣,也曾擔任會計、送過比薩,剩餘的時間,張益唐用於思考數學。
       
      即使是今日,莫宗堅仍舊說不準哪條路對張益唐來說才是最好的。但他確信的是,22年來只發表了一篇論文的張益唐,無法忍受“預備終身制”、“終身制”、“升等”的生活。莫宗堅認為,張益唐像個自由的靈魂,應該放手讓他飛翔。
       
      當時,張益唐對莫宗堅說,他將前往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與數學家伊瓦尼克(Henryk Iwaniec)見見面。莫宗堅給予祝福。從此張益唐展翅飛翔,一去就是22年。
       
       
       
       葛力明(中國科學院)

      過期46年雞爪仍在中國市場銷售

      Posted: 08 Jul 2013 09:53 AM PDT

      《每日電訊報》網絡版周一(8日)刊登一篇文章說,中國廣西省警方從一個越南走私集團搜查到20噸過了保質期的冷凍肉類,其中包括過期46年的雞爪。

      文章說,這一搜查事件發生在今年5月,但直到本周才向公眾公布。

      廣西警方說,他們對一個壟斷中國雞雜碎市場的地下網絡進行突擊搜查,發現20噸早已過了保質期的肉類,更有一些產於1967年的雞爪子。這些雞爪都是用來製作風爪的。

      據新華社報道,當地公安機關的負責人之一李劍敏說,這些雞爪子是用氧化氫等化學物品浸泡過的,這樣可以殺菌,以延長保質時間,還可以使雞爪子看起來又大又白。

      走私犯對這些早已過期的肉類稍作加工,使1噸過期雞爪變成了1.5頓新鮮雞爪,每噸賺取大約1750英鎊的利潤。

      《每日電訊報》的文章說,這些雞爪產於世界現代史上最重要的年份之一。

      在中國,當時正值中國最高領導人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所有的歷史、宗教、文化和藝術都要被當作「四舊」廢除掉。

      在中國的鄰國越南,也就是這些過期46年的雞爪子的老家,當時正在進行頑強的抗擊美軍的游擊戰。

      而在美國,越戰中越來越多的美軍傷亡,使得當時的總統約翰遜受到來自國內的越來越大的壓力。

      食品安全危機的最新象徵

      46年過去了,廣西的過期雞爪,成為中國食品安全危機的最新象徵。

      在中國,食品安全早已是人們談虎變色的話題,國內食品市場幾乎沒有一天不受到令人難以置信的新的有害食品的打擊。

      今年5月,中國媒體揭露,上海一些飯店的顧客們狼吞虎咽的烤羊肉,原來卻是老鼠肉或者狐狸肉。

      上星期,上海警方說,他們在收到知情線人的密報後,關閉了兩家小龍蝦飯店。

      警方說,這兩家飯店的廚師被指在菜中加罌粟籽,希望光顧飯店的顧客會上癮,增加回頭客的數量。

      翻譯:嵇偉/責編:東倫

      BBC

      多角度看劉志軍案死緩判決

      Posted: 08 Jul 2013 09:02 AM PDT

      中國原鐵道部長劉志軍受賄及濫用職權案一審判決公布後,許多網民對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表示失望或認為難以接受,也有人希望這或許可成為推動廢除經濟犯罪死刑的契機。

      中國法律專家金小鵬就此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表示,從公平性角度看,這個判決確實有值得質疑之處;從推動廢除死刑角度看, 有一定積極意義;而從審判程序來看,即使有法律依據,由於缺乏透明度,可能無法起到昭示嚴懲貪腐和法治精神。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7月8日對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受賄、濫用職權案作出一 審宣判,對劉志軍以受賄罪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以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數罪並罰,決定執行死刑,緩期二 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歸納網絡民意,「失望」的原因大致因為民眾自己對此案的「審判」與法庭判決有較大差距。
      人們最感不滿的是「免死」這一條。

      免死

      金小鵬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決定緩刑還是立即執行時是按統一的、一貫的標凖,還是因人而異、因案而異。

      劉志軍案審判長、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白山雲日前告訴新華社記者,緩期執行死刑基於三條理由, 包括能「如實交代犯罪事實,且主動交代了辦案機關尚未掌握的部分受賄事實」,「配合辦案機關追繳贓款,其受賄贓款大部分已追繳」,以及劉志軍「在偵查、起 訴、審判期間認罪態度好,有悔罪表現」。

      中國新華社發表評論說,「這一判決表明了人民法院嚴懲腐敗,『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態度,昭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

      但網絡民意似乎並不認同這一宣稱。

      鳳凰網一則博文指出,民眾對劉志軍被判死緩之所以大失所望,估計是自己內心審判結果與法庭實際宣判有落差,主要是感到死緩判決與中央「打老虎」的嚴懲說法不符;劉志軍「罪大惡極」還能免死,無法接受,且這樣的結果實際上表明「公眾對腐敗的零容忍受到冷落」。

      金小鵬說,此前有過案情比劉志軍輕且也有上述可以從寬處理表現的貪官被判死刑且立即執行的,這就難免令人懷疑在量刑時是否採用統一的標凖。

      民眾痛恨官場貪腐,政府也表示要嚴懲腐敗,但如果處理此類貪腐案件時寬嚴不一,則很難起到警示威懾作用。

      而單從一宗案例就斷定可以「昭示法治精神」,未免為時過早。

      金小鵬說,如果將來所有類似案件的審判都以此為凖,那才可以把劉志軍案的審判作為具有「指引性」、「標凖性」案例。

      司法進步

      網絡上有一種意見認為,即使劉志軍貪腐情節嚴重,但死緩或許有助於推動中國廢除死刑和司法進步。

      金小鵬認為,從主張廢除死刑的法律從業人員的角度出發,他認可死緩判決,但這只是因為中國目前並不具備廢除死刑的條件,沒有終身監禁、不得保釋等相應的法律懲戒來替代剝奪生命。

      如果借廢除死刑、推動司法進步之名為夠死罪的貪官作緩刑辯護,客觀上就是降低了犯罪的成本,令貪腐的擴散更無拘束。

      如果真正希望推動司法進步,廢除經濟犯罪死刑,那麼就需要先採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完善法律。

      否則,經濟和暴力刑事犯罪會更猖獗。

      程序問題

      劉志軍案庭審只用了半天時間,大部分內容在「庭前會議」上進行。

      許多網民認為這個程序「太簡化」。

      此案審判長白山雲通過新華社解釋說,這是根據修訂後刑事訴訟法的新增程序決定的。

      根據這條規定,「對於證據材料較多、案情重大複雜、社會影響重大的案件,在開庭以前,審判人員可以召集 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對案件管轄、迴避、非法證據排除、是否調取新證等與審判相關問題了解情況,聽取意見。同時,審判人員還可詢問控辯雙方對證據材料 有無異議,對有異議的證據,應當在庭審時重點調查;對無異議的,庭審時舉證、質證可以簡化」。

      金小鵬認為,關鍵不在於是否太簡化,而在於公眾對審判過程的看法。

      他說,即使能找出完美的法理依據,如果不利於公共透明度,那麼法庭就應該在兩者間權衡,做出價值判斷和抉擇。

      尤其在重大的官員貪腐案的審理中,程序問題與判決的社會影響和公眾對判決的接受程度直接相關。

      (撰稿:郱書 / 責編:東倫)

      BBC

      “建國安委,廢政法委”的動靜很大,意義很小

      Posted: 08 Jul 2013 06:17 AM PDT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劉子威




        據對《明鏡月刊》透露習近平組建國家安全委員會方案的北京政治觀察家對指出,雖然北京高層消息說“改總比不改強”,因此這樣的“大變革還是值得期待的”,但“即使法院和檢察院這些機構,真能獨立於地方政府和地方黨委,但它與西方的司法獨立還是完全不同的。”“實際上這樣的機構改革,根本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政治體制變革,而且這種機構的調整和變換,會帶來更多的問題。”

        “比如,大家都覺得黨政分開會很好,但實際上黨政分開以後,政府會出現更多的部門,比如說宣傳部門,以前是歸中宣部管,因為黨政分開,政府又會搞出宣傳部,下面又成立了廣播電視電影局,還有新聞出版署,還有新聞辦,還有文化部等等,每一部門的主要領導又是中宣部的副部長。”

        上述分析人士最後對《明鏡月刊》強調說:“這樣來看,實際上是黨管的更寬了,這樣的改革沒有實際意義。而這樣的機構改革變來變去,實際上就是試圖迴避政改的核心價值,最終都是達不到它的目的的。”
        
      http://photo.hanyu.iciba.com/upload/encyclopedia_2/04/7e/bk_047e4aeb306350f07ac5b07d075e484a_HRT7K5.jpg  最高人民檢察院。


        10年前,在司法改革討論中,在法院系統搞垂直領導就成了法院體制改革的主流觀點,也成立法院實務工作者普遍贊同的觀點。贊成法院搞垂直領導的理由各色各樣。但具有官學雙重身分的中國人民大學王利明教授的看法,大體概括了這些支持性理由:法院垂直領導可以從根本上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積極應對WTO。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廖中洪曾撰文嚴厲批評這種主流的法院垂直領導改革主張。他不僅認為這種法官改革觀點是功利性的,“在法院體制改革中,任何‘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功利性思維方式都是極不科學的”,而且,這種改革喪失了司法改革的理性與國際視野。他認為,“從中國法院管理體制的現代化、司法內部獨立的國際趨勢和現代司法獨立的法治理念,以及根本上全面保證法院獨立審判的角度看,‘垂直領導’這種改革方案,已經把我國法院體制改革引入重大誤區。”

        廖中洪認為,支撐法院系統垂直領導思路的是想實現法院獨立外部環境。 例如,地方行政當局,事實上,影響法院獨立的並不僅僅是地方政府這種外部因素,法院內部獨立問題, 即在法院內部,法官只服從法律,獨立於同僚及監督者是當代法院獨立體制的國際趨勢。這種忽視法院內部獨立體制的所謂垂直領導可能產生的一個後果是:以行政化和官僚化方式來處理法院之間的上下級關係。

        北京政治觀察家和分析人士對《明鏡月刊》指出,影響司法獨立的問題並不只是地方保護和部門保護這些問題,最根本的問題是,黨的領導對司法過程無孔不入的滲透,而這個問題完全不是實現了法院垂直領導之後就能解決的。

         看來,法院體制的垂直領導改革,打的是司法改革和司法獨立的旗號,實際上,它給中國法院餵食的是一幾毒藥。(《明鏡月刊》 40期)

      中共需要有非黨專家出任高職,也有辦法套上籠頭

      Posted: 08 Jul 2013 05:41 AM PDT



      《新史記》相江宇、楊韻 專稿



      2001 年,萬鋼回到同濟大學,擔任校長助理、汽車學院院長、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主任;2003年6月,他出任同濟大學副校長,主持學校日常工作。2004年7月 起,正式擔任同濟大學校長;2006年起,兼任上海市科協副主席;2006年12月,當選中國致公黨中央副主席。

      黨外部長,備受矚目

      2007年4月27日,國務院科技部長徐冠華因年齡到站,交卸職務;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7次會議決定任命萬鋼為部長。萬鋼就成為自1972年傅作義辭去國家水電部部長職務後,共和國35年來首位非中共黨員的閣員。

      自從再次出現非中共人士擔任部長以來,國務院機構中的黨外官員一直備受關注。現在,黨外人士共有兩人擔任國務院的部長,除了萬鋼,另一位是無黨派人士陳竺,2007年6月起任衛生部部長。

      2005 年中共中央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稱體現了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要求,在認真總結歷史經 驗的基礎上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原則、內容、方式和程序等作了科學規範,是指導新世紀、新階段我國多黨合作事業的綱領性文件。

      《意見》指出“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擔任國家和政府領導職務,是實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縣以上地方政府要選配民主黨派成員或無黨派人士擔任領導職務,符合條件的可以擔任正職”,這是萬鋼、陳竺得以委任的依據。

      中 共非常需要有一些非黨專家出任政府高職,中共也有辦法給這些專家套上一些籠頭。給他們在所謂“民主黨派”中安排職務,以及給一個政協的席位,就都是辦法。 2007年12月21日,在中國致公黨第十三屆一中全會上,萬鋼當選為致公黨中央主席;次年3月,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上,他又當選全國政協副主 席,成了“黨和國家領導人”之一。

      繼《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等文件出台後,中央統戰部2010年又第一次針對黨外人士的教育培訓工作頒佈了《2010—2020年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改革和發展綱要》。

      在 2011年全國兩會上,萬鋼、陳竺都是媒體和網民關注的焦點。萬鋼除了向公眾介紹“十二五”規劃出爐的台前幕後訊息,還現場派發參觀券,邀請人大代表們參 觀“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並底氣十足地介紹說,中國的計算機、高速列車、電動汽車、生物製藥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

      http://city.mirrorbooks.com/news/attachments/2012/11/30/18_201211301753501DY58.jpg
      本文作者著有《知青掌控中國》(明镜出版社)


      致公黨面向海外搞統戰

      致 公黨是中共現在允許合法存在的八個“民主黨派”之一,1925年在美國舊金山成立,前身是由華僑社團——“美洲洪門致公堂”發起的洪門(又稱紅幫、天地 會、三點會、三合會)組建的海外組織,旨在維護華僑的權益,關注民族獨立和祖國富強。而現在的中國致公黨,在中共現行政治體制內,被安排分工是主要團結、 吸引歸僑、僑眷,現有成員約2萬人。

      在2010年12月2日召開的致公黨十三屆四中全會上,萬鋼以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的身份表示,在中國“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致公黨將重點做好海外五類人群的聯絡工作,向海外介紹中國,幫助國外公眾理解真實的中國,為中國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萬 鋼表示,致公黨將積極為國家公共外交建設服務,努力發揮對外宣傳、和平使者、聯誼交流和調查研究等作用,將重點做好華裔新生代、新興主要僑社領軍人物、傳 統僑團新一代接班人、海外僑胞中的精英人士、往來於國內和海外之間的創業留學人員和投資者等五類人群的聯絡和服務工作,開展對外交流活動。

      兩岸關係方面,萬鋼指出,致公黨將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不斷擴大與島內相關社會組織和各界人士的聯繫,促進兩岸科技、文化和民間交流合作,繼續辦好兩岸科技論壇。同時,密切同港澳重要政團、社團和各界人士的聯繫,努力拓寬與港澳各界人士的溝通渠道。
      萬鋼介紹,過去一年,致公黨先後赴菲律賓、英國、意大利、奧地利、美國等8個國家和地區訪問或出席會議,並積極促進兩岸科技文化交流,派中華武術交流團到台北、台中、嘉義、花蓮四地巡迴演出,在島內產生較大反響。

      萬鋼表示,出訪過程中,致公黨進一步團結了海外愛國洪門團體,通過洪門中青年人士培訓班,引導海外洪門新生代進一步加強團結與合作,增進與祖(籍)國的感情。

        
      萬鋼的知青經歷

      男,漢族,1952年8月生,上海市人,致公黨員,1969年4月參加工作,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機械系畢業,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教授。
      1969~1975年 吉林省延吉縣三道公社知青。
      現爲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新史記》第10期)


         

      -----------------------------------------------


      http://blog.mirrorbooks.com/wpmain/wp-content/uploads/2013/04/%E6%96%B0%E5%8F%B2%E8%A8%98-13%E5%B0%81%E9%9D%A2%E7%B6%B2%E7%B5%A1%E7%94%A8.jpg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古巴领导人声援三左翼拉美政府为斯诺登提供庇护

      Posted: 08 Jul 2013 04:48 AM PDT

      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 (资料图片)
      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 (资料图片)

      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对三个左翼政府向前美国情报机构合同工斯诺登提供庇护表示支持。

      卡斯特罗说,他支持几个拉美国家向那些“为他们的理想而受迫害”的人提供庇护的权利。

      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和玻利维亚等国的领导人已经表示,他们愿意接纳30岁的斯诺登。斯诺登泄露了有关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密进行的监控计划的绝密信息。

      目前尚不清楚斯诺登如何前往任何一个拉美国家。古巴政府还没有表示是否允许他途经古巴。

      据信,自从两个星期前从香港抵达俄罗斯以来,斯诺登一直滞留在莫斯科机场的转机区。由于美国注销了他的护照,斯诺登目前无法继续旅行。

      俄罗斯一位有影响力的议员鼓励前美国情报合同雇员斯诺登接受委内瑞拉向他提供的庇护,这位议员经常发表代表克里姆林宫立场的言论。

      俄罗斯国家杜马外事委员会主席普什科夫就斯诺登事件在推特上发表了多条评论,包括他星期天说的“委内瑞拉正在等候斯诺登的答复。这或许是他能得到政治庇护的最后机会。”

      美国之音中文网


      日本决心重返核电

      Posted: 08 Jul 2013 04:45 AM PDT

      日本在重新启用核电站方面又迈出了一步。政府目前正要求安检部门对闲置的核反应堆展开检查。这也是福岛核难过去近两年半后,日本在重返核电方面所释放的最明确的信号。 

      福岛核难爆发后,日本关闭了该国50座核反应堆中的48座。从那以后,日本几乎脱离核电,而该国原本约三分之一的电力来自核电厂。

      日本9家核电公司中的4家准备于周一(7月8日)向当地的核监管机构申请进行安全检查。这4家核电公司负责向北海道、关西、四国和九州地区供电。涉及申请 检查的包括5座电站的10个反应堆。日本即将执行新推出的核设施安全标准。预计,还有两个核反应堆会于下周递交安全检查申请。

      FILE - In this Feb. 20, 2012 file photo, damaged Unit 3 reactor building of Tokyo Electric Power Co.'s tsunami-crippled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plant is seen in Fukushima prefecture, northeastern Japan. The cooling system failed for a storage pool for fuel at one of the reactors at the tsunami-damaged nuclear plant in northeastern Japan Friday, April 5, 2013 - the second in a month, although there was no immediate danger from the breakdown. Nuclear Regulation Authority spokesman Takahiro Sakuma said an alarm went off in the afternoon about the problem at reactor No. 3. The cause was still under investigation. (AP Photo/Issei Kato, File)  
      日本已经好了伤疤,忘了疼?
       
      能够通过严格检查的反应堆有可能被允许于明年早些时候重新启用。每一个反应堆的安全检查都会持续数月。批评者表示检查的规则有漏洞,包括对一些安全设备使用期限的规定。

      为了填补供电量的空白,日本不得不依赖油气等传统方法发电。而油气价格的飙升,让日本的许多公共电力公司迫切盼望核电站能够重新恢复运作。

      电力公司指望靠核电摆脱亏损

      几乎所有的公共电力公司都表示,受上一财政年度高额燃料进口价格的影响,公司面临巨额亏损。北海道电力公司表示,它每天必须额外承受6亿日元的燃料费用,来弥补闲置的三座核反应堆的发电量。多家核电公司已经要求,或正在计划向上调整电价。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从去年12月份上台后,就一直致力于重启核电,并叫停了上一届政府逐步淘汰核电的计划。重返核电也是安倍领导的执政党在即将到来的参议院选举中的主要政治主张,日本将于两周后举行新一轮参院选举。

      Japan's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 attends a news conference next to the national flag, which is hung with a black ribbon as a symbol of mourning for victims of the March 11, 2011 earthquake and tsunami, at his official residence in Tokyo March 11, 2013. Japan honoured the victims of its worst disaster since World War Two on Monday: the March 11, 2011 earthquake, tsunami and nuclear crisis that killed almost 19,000 people and stranded 315,000 evacuees, including refugees who fled radiation from the devastated Fukushima atomic plant. REUTERS/Yuya Shino (JAPAN - Tags: POLITICS DISASTER ANNIVERSARY) 
      安倍晋三的政府力挺恢复核电
       
      新出台的规定要求核电站在出现严重核泄漏事故的情况下能够设立紧急指挥中心,并做好防恐措施。规定要求运营方必须升级现有的防灾标准,包括在地震、海啸、龙卷风和航空事故发生时的抗灾能力。

      东京电力一直受到低估海啸风险的指责,该公司修建的核电站海堤高度还不足福岛海啸浪高的一半,这也导致海啸让多座反应堆受损后发生核泄漏事件。目前仍有16万当时被紧急疏散的民众无法重返家园。

      电力公司"对安全措施有信心"

      北海道电力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表示:"我们决定申请进行安全检查,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安全措施抱有信心。我们将尽一切努力确保安检工作顺利进行。"

      有批评指出,新的安全标准让核电站运营方有空子可钻,一方面,五年一次的安全检查期本来适用于那些所谓的压水反应堆(PWR),这些反应堆有更大的防护建 筑体,抗灾性能比福岛核电站的那几座反应堆更强。而这一规定让日本48座闲置反应堆的一半在实施了必要措施后能够最多继续运作5年。这些反应堆虽然也使用 压水系统,但却没有足够强大的防护建筑体。
      所有即将接受安全检查的反应堆都是压水反应堆。据报道,许多反应堆的关键设备及指挥中心都还在建设之中。

      "金钱和安全,哪一个更重要?"

      Anti-nuclear protesters attend a rally in Tokyo March 10, 2013, a day before the second-year anniversary of the March 11, 2011 earthquake and tsunami that killed thousands and set off a nuclear crisis. On March 11, 2013, Japan will mark two years since the disaster which set off a radiation crisis that shattered public trust in atomic power and the nation's leaders. REUTERS/Issei Kato (JAPAN - Tags: POLITICS DISASTER ANNIVERSARY) 
      日本民众于2013年3月10日福岛核难纪念日举行反核示威
       
      批评人士还指出,运行核电站有可能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让老一代反应堆退役,清理核废料本来就会产生巨额费用,新的安全标准更是会让核反应堆的运营成本一路飙升。据估计,日本新一轮核设施安全性能升级的花费将超过1万亿日元(约合100亿美金)

      东京电力公司已经必须负担巨额赔偿和清扫核废料的费用。该公司曾经打算申请恢复两座位于日本中部新潟地区核反应堆的运营,后来由于受到抗议而不得不推迟这一计划。

      新潟县知事泉田裕彦(Hirohiko Izumida)上周五(7月5日)指责东京电力公司总裁広瀬奈央美(Naomi Hirose)忽略了当地民众。问道:"金钱和安全,哪一个更重要?"

      综合报道:任琛
      责编:石涛

      德国之声中文网


      玻利维亚总统专机迫降与国际法问题

      Posted: 08 Jul 2013 04:40 AM PDT


      作者 方华

      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的专机从莫斯科起飞,在回国途中,因为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突然拒绝该飞机飞越其领空而不得不紧急迫降维也纳机场,而且还有报道说该飞机受到了奥地利方面的搜查。尽管最后莫拉莱斯的飞机在停留13个小时之后终于起飞返回玻利维亚,但这一事件引起的外交风波却远未平息。玻利维亚副总统加西亚当即宣布,玻利维亚将向联合国投诉法国等欧洲国家违背国际法准则,在玻利维亚总统专机航行途中做出突然取消其过境许可的决定。加西亚称,法国等国滥用权力的事件使莫拉莱斯总统及其随行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那么,从国际法角度看,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家是否有权利对莫拉莱斯的专机关闭自己的领空?奥地利是否有权对一个外国总统的专机进行搜查?究竟国际航空法上对此是怎样规定的?俄罗斯航空监管部门的一位名叫阿普图科夫的专家组指出,莫拉莱斯专机所经历的这一切都没有违法任何国际法规则。他表示,调整国际航空领域的规则来自 « 芝加哥公约 »,而该公约的规定与此并不矛盾。他说,任何飞机都必须根据有关的程序,提供它的路线图,并按此路线图飞行。在莫拉莱斯的飞机还没有起飞时,葡萄牙已经通知说它决定关闭其领空,于是莫拉莱斯的飞机临时改变的飞行路线,由此引发了后来的这些问题。正在飞行中的莫拉莱斯专机被告知不能进入法国领空,它只得要求紧急降落在维也纳机场。至于奥地利方面是否可以对该专机进行检查,阿普图科夫说,这也没有违法,因为地勤部门也需要对飞机的正常运行进行检查。

      不过,奥地利已经否认当时对莫拉莱斯的飞机进行过搜查。奥地利总统菲舍尔表示,奥地利官员并未搜查玻利维亚总统座机,以确认斯诺登是否在机上。菲舍尔告诉“使者报”,一名机场官员7月2日确实登机,以了解据报飞机因技术问题降落维也纳的原因,但“当时并未正式搜查”。 菲舍尔这番言论,似乎是为了澄清有关波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上周在莫斯科出席会议后,返国途中所受待遇的相互矛盾说法。媒体援引菲舍尔的话说:“飞机降落后,机场人员找出这架飞机或驾驶员,询问飞机技术问题的类别。” 菲舍尔说:“奥地利官员被告知问题已经排除,此时可见机上空无一人,他没有检查座位下方。他没有展开正式搜查,机上也没有发现其他人的踪影。”

      另外,这一事件也涉及外交惯例问题。有分析指出,在专机起飞以后,突然取消过境的许可,这严重违反了外交礼仪和外交惯例。《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第二十九条规定,接受国应对外交人员表示尊重,并采取一切必要行动确保外交人员人身、自由、尊严不受侵犯。莫拉莱斯作为国家元首当然享有外交豁免,其专机也享有这方面的豁免权,这是由国家主权引申而来,因为一国飞行器在国际法上的地位通常被视为等同一国领土。

      莫拉莱斯专机事件之后,南美国家联盟召开特别会议,会议强调,对莫拉莱斯总统行动自由的限制,使其基本上成为一个被劫持的人质,这完全是不能接受的,不仅严重侵犯了玻利维亚人民的权利,同时侵犯了所有拉美国家和拉美人民的权益,是对现行国际法准则践踏的危险的前例。会议还表示,欧洲某些国家的这些行动明显地违反了国际法的准则和基本原则,侵犯了国家元首的尊严。会议要求法国、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政府对做出阻止玻利维亚总统专机过境的决策做出解释,对这起严重的事件做出公开的道歉。

      西班牙已经表示,西班牙没有理由就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专机事件道歉。西班牙外长马加略称,西班牙没有向莫拉莱斯专机关闭领空。他指出,莫拉莱斯专机遭法国和葡萄牙禁止过境后在奥地利降落时,西班牙周一为其专机发放的过境许可已经到期。他说:“西班牙不需要寻求原谅,因为其领空从未关闭过。” 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当他知道乘坐飞机的是莫拉莱斯总统的时候,马上下令同意飞机飞越其领空。 奥朗德说,法国方面当时对飞机上乘客的身份有相互矛盾的信息。法国外长法比尤斯也说,这属于意外情况。法国从来不打算拒绝莫拉莱斯总统进入其领空,法国一直欢迎莫拉莱斯总统进入法国。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窃听门:美国和德国狼狈为奸

      Posted: 08 Jul 2013 04:33 AM PDT

      斯诺登

      作者 法广

      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美国安全局和德国情报局的合作远比人们知晓的要密切。美方向德方提供了分析工具,以便德方监视流经德国的外国数据流。美国前情报人员斯诺登在一个采访中表示,美国不但和德国,而且和大部分西方国家狼狈为奸,共同窃听。

      该采访是由一位密码专家和一位纪录片制作人通过与斯诺登的密码电邮来完成的。当时,斯诺登还未以泄密者身份走入公众视野。斯诺登在采访中透露,美国安全局属下的外事部负责和外国的合作。这一合作指的是:一旦个人空间受到猛烈践踏的情形被暴露,外国官方部门要为“其政治领导人提供‘反冲’保护。”

      此外,美方还向德国情报局提供了分析工具,以便德方掌握流经德国的外国数据。德方窃听的焦点是来自危机地区途经近东旅程的信息。德方总共从5个数据枢纽中心采纳数据并进行分析。德国情报局局长辛德勒(Gerhard Schindler)已向联邦议会监督委员会证实了与美国安全局的合作。但德国政府迄今为止总是做出不知情的姿态。

      《明镜》周刊还报道说,美军正在德国威斯巴登建造一个新的名为“综合情报中心”的军事基地,美国安全局也将使用这一基地。该基地能反窃听且具有高度监控能力。在建造中,美国绝不让外人插手。建筑公司必须来自美国而且通过了安全审查。所有材料也全部从美国运来,而且在运输途中受到监视。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货夏日独步天下

      Posted: 08 Jul 2013 04:32 AM PDT

      作者 安德烈

      今天出版的法国大报有两大压倒性的主题,一是前总统萨克齐是否重新出山引起法国政坛波动各方猜测;二是埃及动荡不安的情势再次聚焦。关于中国的零星报道多侧重经济生活,比如世界报经济版就有一篇报道说:中国大众产品独步天下。发生在旧金山的坠机事故和加拿大油罐列车爆炸事故只在今日法国报占据了头版显耀的位置。

      突尼斯―阿拉伯之春的最后一个机会

      世界报以整整三页报道埃及形势,刊登在头版题为“埃及位于内战边缘”的报道说,在埃及前总统穆尔西被罢黜三日之后,穆尔西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两派人马极其激烈地对峙,已造成25人死亡。世界报还发表与此相关的题为“突尼斯―阿拉伯之春最后的希望”的社评。社评指出,就在埃及陷入混沌,利比亚无法走出动荡与暴力,叙利亚一步步滑进恐惧深渊的时刻,突尼斯能否成为“阿拉伯之春”的最后一个机会呢?法国总统奥朗德日前访问突尼斯时说:“你们必须要成功,你们的成功对阿拉伯世界至关重要”。奥朗德还走得更远,他表示:“法国知道伊斯兰与民主可以兼容”。奥朗德之所以这样判断,他认为突尼斯可以在免遭严重冲突的情况下完成转型。奥朗德在突尼斯明确地把政治伊斯兰与发酵恐怖主义的伊斯兰主义区别开来。世界报对此予以肯定。

      解放报头版通栏大标题为“害怕爆发内战的埃及”。该报在题为“脆弱”的社评中指出,埃及军队已经控制不住甚至已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军队或者决定镇压穆尔西的支持者,或者让局面继续恶化,两者同样会带来流血的局面。埃及军队自己掉进了自己的陷阱,现在别无选择,只好与各方合作,赶快推动组织一场新的大选,重新启动民主进程。

      萨克齐重返政坛真假难辨

      在国内报道方面,萨克齐是否重返政坛各报都予以特别突出的报道。世界报头版通栏大标题写道“萨克齐出山激奋着右派的政治游戏”。该报提要说,萨克齐将于7月8号出席人民运动联盟特别大会,这一会议旨在研究该党面临的严重的财政形势。萨克齐的支持者在考虑,他们的英雄此时出山是否合适?一位政治学家认为,如果在没有认真总结2012总统大选失败教训的情形下萨克齐出山,这在第五共和国闻所未闻。

      解放报头版下方则以戏剧性的对比标题开题,左方的标题写道,在左翼,左翼联盟出了问题;右方的标题写道,在右翼,财政出了问题。提要指出,萨克齐2012年竞选总统经费超支,他所在的人民运动联盟为此要付出1100万欧元的罚款,萨克齐借此机会今天重返人民运动联盟。

      回声报在题为“萨克齐,传奇的作者”的评论中写道,萨克齐重返的时刻尚未到来,但一个新的传奇正在书写。这是一个面临四面八方围攻,却永远不会放弃的人的传奇。

      费加罗报则在头版通栏大标题写道,萨克齐,真出山,假出山,真假难辨。提要说,在竞选经费帐目不合格遭致人民运动联盟承受巨额罚款后,萨克齐今天在人民运动联盟议员面前重申自己与党的团结。他的亲信称,萨克齐出席党的会议并不等于他已经宣布重返政坛。该报还为此配发了题为“萨克齐左派挥之不去的烦恼”的社论。

      中国大众产品在旅行箱里独占鳌头

      今天出版的世界报经济专页有一篇题为“中国在夏天的旅行箱里永远独占鳌头”的长篇报道。提要指出:我们穿的T恤衫,我们用的球类、游泳衣,卫生纸哪里制造?何种价格?答案是,革命还没有发生,工人全球化,中国人仍然独步天下。

      报道问道,谁说中国已经不再是全世界的工厂?该报在西方大假来临之际进行的调查显示,我们距离所谓西方企业已经抛弃了中国去到一些更廉价的国家生产大众产品的日子还很遥远。该报专门对法国人夏季度假时旅行箱必需的大众产品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经常性需要的法国从海外大量进口的16种产品中,中国在其中12种占压倒性优势。所谓中国变得很贵了的说法不攻自破。比如,法国市场上的中国凉鞋占1400万双,巴西占520万双,越南占50万双;手提电脑中国占900万,越南90万,荷兰90万;手机中国占份额2230万,越南570万,韩国300万;法国市场出售的太阳镜中国生产的占1250万付,台湾140万,意大利120万;女性游泳衣中国生产的1370万件,突尼斯550万件,斯里兰卡90万件;照相机中国产达到370万只,日本50万只,泰国40万只。

      工业专家证实,工资水平在中国明显提高,尤其在沿海,但在内地仍然很低。更有意思的是,往往是中国的投资者迁移到越南和孟加拉等国生产更低档的产品,以至于有人指着带有“河内生产”“达卡生产”标签的商品说,这是间接出口的中国货。

      在全球性争夺法国大众商品市场的战斗中,亚洲低廉的成本压倒了一切。当你知道,一件外衣在孟加拉的出厂价10欧元,在法国出售价30到70欧元,而工人拿到手上的工资只有两欧元,天下谁能与其竞争?

      在亚洲货独步天下的大背景下,欧洲国家意大利唯一站住了脚跟。法国印刷出版意大利占第一位,另外,意大利在球类和彩色纪念册等产品方面也占有突出的位置。

      世界报经济专页还有一篇有关中国的报道题为:“中国政府承诺将对私人资本开放银行体制”。提要说,北京当局要支持缺乏贷款的企业,但目前这一阶段,当局并没有提供细节也没有确定推出这一计划的具体日期。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明鏡新聞網

      unread,
      Jul 9, 2013, 11:04:02 PM7/9/13
      to wy...@live.com.au

      《明鏡郵報》明鏡新聞網


      杜斌:我用樂觀對抗高壓

      Posted: 09 Jul 2013 01:27 PM PDT



      明鏡網記者柯宇倩/知名中國攝影記者暨記錄片製片人杜斌201361日被強行從家中帶走後,78日深夜終於獲釋。杜斌9日接受明鏡網採訪時,不改樂觀本性地表示:“我在裡面很快樂,出來後更快樂,因為可以吃很多好吃的東西!”

      拘留38日以取保候審名義獲釋

      8日晚上杜斌的妹妹杜繼榮已先在推特上表示:“今晚剛剛接到電話,哥回家了!感謝大家許久以來對我哥杜斌的關注與支持,謝謝大家!!因為有您們的關心和支持支撐著我渡過這麼多個難熬的日日夜夜,謝謝你們!!同時也感謝宮襠(共黨)讓我飛速成長!”

      依照中國法律規定,公安最遲需於30日內向檢察院申請逮捕被拘留者,檢察院最晚7日內做出決定,前後共37日,也就是拘留的最大期限。77日為杜斌被拘留的第37天,但杜繼榮與律師直到8日傍晚都未接獲逮捕通知。

      就在外界揣測當局是否會繼續拘留杜斌的時候,杜斌被釋放的消息傳出。杜斌對明鏡網說,他的三台電腦和兩部手機都被扣押,因此出來後仍不能上網或講電話,杜斌打趣地說,這樣反而耳根清淨。

      生性樂觀的杜斌表示,他在看守所時很快樂,而且還充當“心理健康輔導員”,一直安慰裡頭那些情緒低落的人。“在那麼惡劣的環境下,還幫著政府做工作。”

      雖然在看守所很快樂,但杜斌對明鏡網說,出來後更快樂,因為可以吃很多好吃的東西。出來後,杜斌首先洗了個澡,吃了頓海鮮。“在裡頭我都饞成什麼樣子了,人家給了我一點方便麵,我用開水泡了一下,吃第一口就把我給噎住了。我們經常在放風的時候聊好吃的,我說出去後我要吃一點狗肉,喝一碗羊肉湯,不行的話,你就把我放一天出去,讓我吃一頓好吃的再回來,給我在這倒加一天也行,因為裡面的東西非常難吃。”

      更令杜斌開心的,是《小鬼頭上的女人》紀錄片與《天安門屠殺》一書看似得到政府的認可。“現在都不提了,他們也還沒說我犯罪。他們說我尋釁滋事,我都窩在家裡沒出門也能去尋釁滋事?”

      杜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搞清楚61日到78日這段被收押期間,外面究竟發生什麼事,杜斌說,搞清楚後,他要對外面有個回應。

      原有長期抗戰準備

      北京警方在釋放杜斌時警告,如果杜斌做出任何違反規定的事,隨時可讓他回到拘留所;在被釋放後的一年內,杜斌也要隨傳隨到。

      杜斌的律師之一浦志強對明鏡網表示,杜斌案子的模式,其實就是艾未未案的模式。浦志強為艾未未逃稅案的辯護律師。浦志強指出,警方隨便找了理由逮捕艾未未,之後以取保候審的名義釋放他,控制了12個月後,現在慢慢沒人管艾未未了。

      原先浦志強對杜斌獲釋並不樂觀,先前的取保候審申請未被批准,8日下午浦志強打電話詢問,但無人接聽。“我們覺得更大的可能是批准逮捕、繼續偵察,因為官方比我們更清楚,杜斌不構成犯罪或有違法行為,抓他們是政治。”

      從一開始一直為杜斌之事奔走的胡佳,原也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因為回顧杜斌這十幾年來所做的事,當局記恨他是肯定的,而且習近平上台後,意識型態收緊、政法環境持續惡化,杜斌在這些人中,對當局造成的衝擊應該是最高的,這種情況我們沒辦法樂觀,所以當時的律師委託書是簽到二審結束。”

      胡佳對明鏡網表示,8日他儘可能讓自己心情平靜,同時安慰杜斌的女友和杜繼榮。晚間78點時,突然接到杜斌女友的微信,話語中帶著哭泣、幸福、激動加喜悅。“我真要覺得,我不是在作夢吧?”胡佳說,這件事給他們相當大的鼓舞,24小時內,他總共只睡了一小時一刻鐘。

      胡佳陪同杜斌在9日前往《紐約時報》北京辦公室,過去的同事一見杜斌,紛紛上前包圍他。胡佳說,儘管因為阻撓,杜斌已經不是《紐約時報》的員工,但他就如同回了娘家一樣,在年輕同事們的面前,像一名老大哥般回答問題。杜斌說:“我沒有為我們的報紙丟臉,我用樂觀對抗高壓。”

      杜斌伸展空間會更大

      浦志強對明鏡網表示,杜斌能出來,他很高興也很意外,被釋放後,杜斌的伸展空間會比原來更大,因為不太可能再為同樣的事逮捕杜斌,但浦志強也勸杜斌儘量給政府面子,不要做得太過。

      與此同時,浦志強正代理北京公民侯欣、袁冬、張寶成和馬新立到西單舉牌要求公示財產、被指非法集會的案件,浦志強認為,此案件的荒唐程度和杜斌案件不相上下,現在這個案件還在偵查階段,或許會進入起訴階段,浦志強表示,杜斌和其他的案件都不應該繼續往下發展。

      浦志強對明鏡網指出,杜斌的行為並不構成犯罪。“不管是六四或馬三家,拍攝紀錄片、出版圖書,都是在行使創作自由和表達自由,在中國,他的紀錄片不能賣給電視台,他的書不能在中國出版,都是中國本身制度的問題,他在香港、台灣等海外地區出版著作,也非犯罪,至少不是尋釁滋事的行為,他有在海外出版的自由,在中國內地也應該有出版自由,這是憲法規定的。”

      浦志強說,如果要說杜斌的著作內容不符合實際情況,那麼所有作品都不能真正表達實際情況,總會有失真的時後,只要把情況說清楚,那麼是否刻意編造,就很明白。“杜斌說天安門有屠殺,你也可以去證明沒有屠殺。表達意見、出版作品都不是犯罪行為。”

      1972年出生於山東郯城的杜斌,作品以忠實呈現中國社會、歷史問題為主,杜斌此次被捕,官方對他始終關心的,就是他的著作,浦志強表示,杜斌被傳喚及拘留後遭訊問的都是他在海外出版的作品,為此專門做了好幾頁的筆錄,涉及此次拘留的書刊包括《中國人權》雙月刊的連載、《艾神》、《天安門屠殺》,以及《小鬼頭上的女人》。

      杜斌的最新著作《天安門屠殺》(明鏡出版社),透過不同人物、不同地點、不同角度,從底層人們的視野還原198963日夜裡至64日凌晨所發生事件的樣貌,《艾神》以生平傳記形式,凸顯艾未未的經歷與理念;在紀錄片《小鬼頭上的女人》中,杜斌揭露了遼寧馬三家女子勞教所施行的酷刑。

      杜斌對寫作的興趣,是從小開始的。杜家一共三個孩子,最大的兒子目前在內蒙的工廠上班,杜斌排行老二,杜繼榮為最小的女兒。杜繼榮在接受明鏡網採訪時表示,杜斌的寫作與攝影都是自學而成,並未上過一堂專門課。


      全文將刊於《名星》雜誌。






      杜斌8日晚被釋放。(網路圖片)


      鍾紹軍未來角色將會像胡執政時期的令計劃

      Posted: 09 Jul 2013 01:00 PM PDT

      《外參》特約記者 


       從浙江到上海,跟習亦步亦趨

        20073月,在陳良宇落馬後,習近平調上海市委書記,並共第五代領跑者。
        習近平空降上海,來得非常突然,幾乎沒有任何先兆。323日上午,寧波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揭,習近平委託秘書鍾紹軍,以浙江省委書記的份給揭牌儀式發去了賀信,寄語寧波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鯤鵬展翅搏長天”,並稱該高新區的成功升級對於“促進(浙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將起到重要作用。

        浙江省政府一位官員稱,“這習近平作為浙江省委書記最後的公務活動。”

        當天下午,上海高層官員陸續收到通知,第二天要召開緊急會議。此時,關於習近平要出任上海市委書記的消息就開始小範圍傳播。第二天,新華社證實了這個消息,上海市召開黨政負責幹部會,習近平走馬上任。

        習近平帶著鍾紹軍上任後,暫住在西郊賓館。據說,此後,上海市有關方面,為習近平安排了一幢800平方米的英式層獨立花園洋,遭習拒絕。當時,上海市委還從市政府外辦調撥一輛奔馳400型轎車、一輛凌志轎車,作為習近平和秘書鍾紹軍的專車,最後,因習要求也變成了國産車。

        據《他將領導中國——習近平傳》(明鏡出版社)披露,習近平履新後,因有工作要與新上任的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交待,需要去杭州。為此,上海方面特意為習近平安排了駛往杭州的專列。而中央早有規定:國家主席、副主席、總理、人大委員長、政協主席及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才有資格乘用專列。

        習近平拒乘專列,改乘“麵包車”駛往杭州。習對前來送行的市委辦主任說:“誰搞的?這是違紀的,是明知故犯。我不能搞,下不為例。”據知情人士說,那時,習近平從上海回杭州,只有已昇任上海市委辦公廳副主任的鍾紹軍一人陪同。

        2007年,習近平任上海市委書記時與上海聽障學生對話。

        剛到上海時,鍾紹軍數次陪習近平“微服出訪”,一度令上海官場比較緊張。此後,只要習近平公開露面,當地媒體都會在報導後面寫上“隨行的還有市委辦公廳副主任鍾紹軍”等字樣。如習近平沒有參加一些活動,則委託鍾紹軍寫信。

        如2007427日,習近平委託鍾紹軍給上海百老講師團全體同志寫的信:“你們離退休後不辭辛勞,滿腔熱忱地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為培養造就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作出了積極貢獻,令人尊敬和欽佩。”“知悉你們正著編寫《百老風采》叢書,這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老同志們的精神人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生動寫照,是培養教育下一代的珍貴素材。希望叢書能夠早日付梓出版,成為廣大青少年的良師益友。”

        2008213日下午3時,已昇任政治局常委的習近平,又委託秘書鍾紹軍給百老講師團團長來電。鍾紹軍說:“泉木同志,習近平同志委託我給你來電,122日,百老德育講師團給習近平同志的來信和書收到,習近平同志再次祝賀《百老風采》叢書正式出版。”

        上調中央,隨習更上一層樓

        中共十七大後,已當上儲的習近平於200712月告別上海,又是帶著自己的心腹秘書鍾紹軍北上,準備開始全面接班。當時,習近平的頭銜有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等,鍾紹軍也職務也跟著漲船高,擔任習近平辦公室主任,並兼任兼任辦公廳調研室政治組組長。 

        剛調到北京不久,鍾紹軍便開始報考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的博士研究生。大家都知道,習近平曾在清華當了三年工農兵學員,而後又在清華拿到了博士文憑,這些都跟他的同窗好友、曾擔任過清華大學黨委書記的陳希有關。因此,鍾紹軍能進清華攻勢博士學位,理應也是借助於陳希的關系,才變成了時任“太子爺”胡海峰的同學。

        與在上海任職時不同的是,已成為中共第五代領跑者的習近平,外出參觀訪問還會帶著鍾紹軍,但這位大秘的大名卻很少出現在中共官方媒體上,畢竟中海的官兒實在太多了,像鍾紹軍這樣的局級大秘幾乎遍地都是。

        有意思的是,直到20083月,也就是鍾紹軍陪習近平進京三個多月後,我們才在福建媒體上看到了他的名字。這是一篇有關福建融僑集團董事局主席林文鏡80壽辰慶典的報導:

        
        20085月,席習近平在陝西地震災區察看災情。



        “2008319日,愛國僑領林文鏡先生八秩嵩壽宴會在家鄉福清市融僑大酒隆重舉行。現場張燈結彩,高朋滿座,出席本次宴會的嘉賓有中國僑聯主席林軍,全國政協常委、港澳僑台委副主任陳明義,全國政協常委、港澳僑台委副主任、中國僑聯顧問林兆樞,國務院僑辦副主任趙陽,全國政協常委、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盧曉鍾,福建省副省長洪捷序,省政協副主席葉家松等海內外嘉賓1000多人出席宴會,壽宴期間還收到賀電200多份,花籃200多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習進平於2008214日吩咐秘書鍾紹軍先生致電:祝願林先生,華誕快樂,萬事如意!。”

        直到這時,關注鍾紹軍仕途的人才知道,他已晉昇為中央書記處書記習近平的秘書。從浙江到上海,再從上海到北京,習近平身邊的貼身秘書只有鍾紹軍一人,因此,有北京官場人士預測,其未來角色將會像江澤民執政時期的賈廷安,胡錦濤執政時期的令計劃。(《外參》第37期)

      中國對朝政策其實是對美政策的延伸

      Posted: 09 Jul 2013 12:50 PM PDT

      事件》編譯文道喻

      國擔心國比擔心朝鮮

         美國新國務卿約翰克里(John Kerry)於20134月中旬進行亞洲之旅,訪問首爾、東京和北京等地,《基督教箴言科學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認為,時值朝鮮半島氣氛詭譎之際,克里這趟旅程不會太輕鬆,第一任務要盡量爭取中國幫助,使軍事緊張緩和下來,通過非暴力方式解決。
       
        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亞洲行挑戰重重。

         一些專認為,在要求中國聯合美國處理朝鮮問題前,克里需要先弄清楚中國否有把正恩瘋狂的行徑放在心上,以及抒解中國對美國“重返亞洲”的諸多疑慮;其次問題的癥結點可能在金正恩本,他雖年輕但缺乏經驗,但不斷提緊張層級的用意是什麼?如此舉是為了鞏固自己在國內的權力,會不會玩火自焚?事情是否將一發不可收拾?

          “我想我們不會看到什麼(金正恩的)實際行動,或許最糟情況只是另一次的導彈試驗,”蘭德公司(Rand)研究中美關係的資深政治學家安德魯史考貝爾(Andrew Scobell)告訴《基督教箴言科學報》:“最讓金正恩擔心的還是內部控制。”

         因此美國希望,作為朝鮮最誠摯也是唯一的盟友,中國能扮演剎車皮角色,不管是克里訪問北京或奧巴馬與習近平的直接通話,在在顯示美國對中國發揮積極作用的期盼,然而根據過去經驗,中國就像一個縱容孩子的父母,始終無法痛下決心嚴懲朝鮮,史考貝爾便說,中國很難心甘情願向平壤施壓,因為這將對美國鞏固東亞地位有利。

         儘管進入宮的歷屆領導人都將中國視為解決朝鮮問題的那把“關鍵鑰匙”,不過截至目前為止他們多數時候都是失望的,北京一再寬待朝鮮這匹脫韁野馬。“中國領導人擔心美國比擔心朝鮮來得多,”史考貝爾接受採訪時指出:“中國無疑會對朝鮮的放肆行為有所忌憚,但他們也不願事情朝另一種方向發展。”

         何謂“事情朝另一種方向發展”?史考貝爾的同事大衛拉帕克(David Shlapak)認為,是“一個統一的朝鮮半島,擁有核武並與美國結盟”。促使如此結果發生的劇本很多,一來朝鮮人民發動革命推翻金氏政府,二來金正恩自取滅亡,敗於美日韓同盟而俯首稱臣。所以誠如上文所述,在中國核心的思考裡,維持北韓對峙的現狀即是首要考量。

         在多數分析師眼中,就算朝鮮核子攻擊的可能性大增,北京並沒有忘記奧巴馬政府對亞洲勢力“再平衡”或“重返亞洲”的野心甚至威脅,史考貝爾也同意如此說法,指稱或許北京根本不把這最新一波朝鮮的挑釁舉動視為一種危機,儘管中國對朝鮮仍有足夠疑心使她支持新一輪的國際制裁。


         朝鮮精英不快樂

         但對於美國,希望還是存在。作為朝鮮第一貿易夥伴,中國可說是朝鮮的生命線,如果他們願意運用自身優勢抑制朝鮮的囂張行徑,勢必會達到不錯效果。《基督教箴言科學報》提到,中國於聯合國安理會認同實施經濟制裁以及國內放棄朝鮮的言論逐漸高漲,都已顯示北京對金正恩的滑稽現大感不耐,而克里此行也將試探中國的底線在哪裡。

         同時《基督教箴言科學報》提醒,即使北京願意向平壤施壓,其影響力恐怕不如金正恩對朝鮮國內精英階層──尤其是軍隊的重視。事實上由聯合國安理會批准的國際制裁已逐漸在平壤產生影響,這些制裁措施包括截斷主要外匯銀行之渠道以及禁止出口奢侈品到朝鮮等,為保持一個獨裁國家權力結構之完整,很大程度得仰賴精英階層的忠誠,可是制裁卻讓他們越來越不快樂。

          “我們可以看見,來自中國的商品正停在邊境沒有進入朝鮮,”蘭德公司的朝鮮問題專家布魯斯貝內特(Bruce Bennett)指出:“如果貨物堵塞的情況持續下去,可能將對金正恩政權造巨大傷害,”然而就朝鮮精英階層的不悅而言,“很難斷定是制裁影響,還是源自朝鮮可憐的經濟表現。”貝內特補充說。

         所以金正恩將恫嚇的力度提高,其一是安撫精英們騷動的情緒,其二是他相信,不管今天朝鮮做了什麼,制裁只會變多,倒不如一次做絕一點。縱使金正恩神祕又難以捉摸,但試圖解析其心理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何以中國在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之際,依然不把事情當作需要強硬外交段處理的危機,因此如史考貝爾所言,克里的北京行或許不會得到太多預想中的收穫。

         中國的態度時常西方媒體視為決定朝鮮下一步動作的重要因素,尤其在蘇聯解體後,朝鮮成為中國唯一緊鄰的社會主義盟友,兩國長久以來稱兄道弟,何時撕破臉亦成關注焦點。受邀評論朝鮮半島局勢時,歐陽斌選擇從數據角度分析,他指出這一年來已看過94份學術論文,研究民間對朝鮮的看法,發現高達71.3%討論朝鮮核問題的論文提及美國,當中61.7%對美國持消極意見,抱怨美國的外交政策是加劇朝鮮半島核危機的罪魁禍首;還有38.3%論文表明,美國利用朝鮮擁核的理由來維護和擴大該國在東北亞的軍事與政治影響力。

         是故,中朝關係不單單只包含中國朝鮮,那個如影隨形的第者(美國)令中國如坐針氈,或者我們也可以說,中國對朝政策其實是對美政策的延伸,意味著只要中國政策制定者的心中對美國依舊存在濃厚猜疑,他們便不可能竭盡所能遏制朝鮮。(《事件》第20期)

      周永康頂著“大慶”光環得到“石油幫主”信任

      Posted: 09 Jul 2013 06:56 AM PDT


      《調查》徐長發 方延鴻





      十八大前夕,誰是中國互聯網上最有知名度的中共高官?周永康恐怕僅僅輸給薄熙來、令計劃和溫家寶——用google搜尋,“周永康”得575萬結果!這還不包括對他的名字的各種諧音、暗喻和借代——例如什麽“康師傅”啦、“稀粥”啦、“永遠健康”啦,甚至“方便麵”之類。

      http://m1.aboluowang.com/news/data/uploadfile/201108/20110805015350277.jpg 
      周永康

      “大慶鐵人”一人頂三人

      2007年的中共十七大上,周永康帶著他的眾多優勢,昂然直入政治局常委,接替退休的羅幹的主要職務,主掌中央政法委。其實,早在十六大時,就有傳聞說時任四川省委書記周永康是國務院總理人選之一——當年趙紫陽不就是從四川省委書記任上,坐專列直接到京城任總理嘛。不過,後來是江澤民精心為自己退下而布局,選擇年滿花甲的周永康當了政法戰線的“新兵”。

      說周永康,先要說曾慶紅:以地域為準將曾慶紅劃進“上海幫”,從出身上看歸入“太子黨”,都不如說他是“石油幫”的幫主,來得更實實在在。曾慶紅曾經在石油行業經營了很長歲月,人脈豐厚。石油界第一代的余秋里和康世恩,官至副總理,是曾慶紅侍奉的前輩;第二代的陳錦華、盛華仁等人,官至全國政協副主席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是曾慶紅當時以江澤民幕僚的身份而美言推薦;第三代以後,多是他庇蔭栽培:中海油總裁衛留成任海南省長,中石化總裁李毅中接管國資委……可惜陳同海被“雙規”,敗壞了“石油幫”的名聲。
      周永康正是“石油幫”科班出身。而且,與同代高官比起來,在石油企業和經濟部門擔任領導的時間長得多,直到1999年底他57歲時,才離開國土資源部,去四川當了封疆大吏。周永康得到曾慶紅信任,等於獲得江澤民的信任。

      周永康與胡錦濤同年同月出生,2007年進入政治局常委時,已經65歲。他是江蘇無錫人,1964年11月加入中共,北京石油學院勘探系地球物理勘探專業畢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02年當上公安部長之後,按照慣例,被定為總警監。

      從1967年大學畢業起,在很長時間裡,周永康一直在石油戰線打滾。在魚米之鄉長大的他,在東北冰天雪地中,從大慶油田673廠地質隊的實習員、技術員幹起,後來轉戰到遼河石油會戰指揮部,逐級晉升,也兼任過這些石油企業所在地的地方主管,例如,1983年在擔任遼河石油勘探局局長、黨委副書記的時候,兼任遼寧盤錦市委副書記、市長。在那個“工業學大慶”的年代,身為一個“大慶人”,給他增添了不少耀眼光環。

      石油是奠定中國工業經濟的重中之重,周永康自大學畢業後即投身這一產業部門,從基層起步,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年華,代表著一大批曾經為中國工業建設作出過重大貢獻的科研人員和生產管理者。

      在1985年中共的新老大交替中,剛剛過完43歲生日的周永康奉調北京,榮升石油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1988年春天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批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撤銷石油工業部,組建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他擔任總公司副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當時被官方解釋為“相當於部級的全民所有制的國家公司”,其職能是,依據政府授權,負責規劃、組織、管理和經營陸上石油、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生產建設以及與油氣共生或鑽遇的其他礦藏開採、利用。

      在該公司擔任副職領導期間,周永康還在1989年年3月被任命兼任新疆塔裡木石油會戰指揮部任總指揮、臨時黨委書記;幾個月後,他又被交叉任命地處山東的勝利石油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並同時兼任政企合一的山東東營市委書記。一個在渤海之濱,一個在天山腳下,一東一西相隔數千里,也不知當時的中石油黨委何以手中幹部如此之稀缺,竟要周永康一人頂三人地“重用”?他有兩年時間沒怎麼在總公司露面,整年奔波於新疆與山東之間。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周永康當選中央候補委員——十年後在中共十六大上進入中央政治局的王樂泉、回良玉、劉淇、劉雲山、張德江、賀國強、俞正聲、曾培炎等,都是在這次黨代會上當上中央候補委員的。


      周永康在薄熙来陪同下視察。


      奉調進川坐鎮西南

      1996年12月,石油部的末代部長、又是中石油公司的首任總經理兼黨組書記王濤,因年齡到線而告退,一直跟著他的周永康終於被扶正,擔任這個龐大企業的總經理兼黨組書記。1997年,他成為十五屆中共中央委員。

      1998年朱鎔基總理組閣,主持國務院機構又一次改革,周永康以黑馬之姿獲得重用,擔任了好幾個機構合併而成的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

      國土資源部的主要職能是: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等自然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周永康在大學的專業就是地球物理勘探,日後在實踐中又積累了豐富經驗,還以總工程師身份受聘任他原來畢業的勘探系的教授,這次出任國土資源部長,人們認為是人盡其才,專業對口,他應該能在這個崗位上好好施展一番。

      誰也沒料到,中央另有考慮。周永康在國土資源部部長交椅上僅僅坐了一年九個月,便於1999年12月奉調四川,接替65歲的謝世傑,擔任省委書記。

      如果說令周永康出掌國土資源部,中央決策層還完全是從“專業化”的角度考慮;那麼他卸任調到天府之國主政,就意味著已經考慮對他在今後歲月中進一步重用了——當局要為他在中共十六大上進軍中央,提供表現綜合領導能力、積累政治資本的機會。

      在國務院這次機構改革之後的人事安排中,高層共識之一,就是要在撤銷相當一批國務院的生產管理部門的同時,把這些部門年富力強的主要領導安排到地方省委及省政府,周永康正在他們的視野之內。

      後來有人為他慶幸:作為發展中國家、人口大國的中國,土地和能源是矛盾最尖銳、最激烈的兩大焦點,無數群體衝突都因這兩大難題而起,周永康若坐在這個部長位置上,扯不完的皮,著不完的急。早早就摘下這個難戴的烏紗帽倒好,雖然在四川他同樣也碰到土地、能源數不清的糾紛,也因此飽受攻擊,說周永康“用鮮血為自己鋪平了升官之路”;但也有人評價,周永康在四川人眼裡是一個很有改革意識的領導人。(《調查》特刊第四輯)

          




      訂閱《調查》電子版
      http://www.pubu.com.tw/store/115484?apKey=fedd22f528

      王震的長子王兵曾為追討債務在深圳持槍綁架

      Posted: 09 Jul 2013 05:47 AM PDT



      《新史記》陳亦凡



      王震去世後,照理王兵在深圳的作為應該有所收斂,但令人不敢相信的是,他竟然在1995年6月,為追討債務公開指揮了一場深圳持槍綁架案,一時間成為香港媒體的主要追蹤報導對象。

      1995年6月24日下午,深圳東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顯旋,在深圳香蜜湖高爾夫球場被王兵等人持槍公開綁架。此事發生後,驚動深圳當局和中共高層。在深圳當局的介入下,直到27日陳氏才從蛇口南山區的軟禁地點被釋放回家。

      事 後,大批港澳台媒體對這個所謂“6·24綁架案”極盡全力追蹤報導,對此事件的前因後果做了詳細調查:被害人陳顯旋時年40餘歲,比王兵小許多。他是中共 另一元老烏蘭夫的孫女烏遼娜的丈夫,八十年代初曾任深圳原野公司董事長彭建東的司機,在此期間結識了鄧小平弟弟的女兒丁芄。

      王 兵進入中海直擔任副總經理期間,陳氏即時另攀高枝,跳槽至中海直當了王兵的司機。不久,因為服侍王兵得體,深得信任,被委任為中海直下屬子公司新星公司的 經理。此後,王兵顯然是沒有經過自己公司的上級股東同意,擅自決定向陳顯旋撥出大筆公款供其經營,沒想到陳顯旋一虧再虧,最後乾脆賴帳不還。王兵在中海油 總公司為首的六家上級股份公司的壓力下,一再向陳顯旋追討債務。

      據香港傳媒報導,王兵與陳顯旋的債務糾紛始於九十年 代初期。當時,陳氏在新星公司虧空了款項的情況下,卻又與深圳市政府當局合資成立一家東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更令王兵忍無可忍。而東輝公司的董事長是葉選 平妻子吳小蘭,陳顯旋以“烏蘭夫孫駙馬”的身份和葉家的後台為雙重背景,對王兵態度傲慢,出言不遜,令王兵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同時,又因為當時的中海油總 公司總經理秦文彩堅持追回陳顯旋的欠款,王兵便代表中海直於1991年3月正式向北京檢察機關舉報。當年6月,陳氏即被深圳南頭公安分局以貪污罪名拘留審 查。但僅過了一天,一個叫李珩的東輝公司董事即給深圳市公安局長梁達鈞打電話,梁氏大驚失色,立刻下令下屬公安分局一名處長擔保陳顯旋獲釋。

      http://a2.att.hudong.com/21/42/01200000033870123858426137865.jpg

      王震的長子長孫:王兵和王京陽父子。

      公安部門相當級別的官員為嫌犯擔保外出,在公安部門沒有先例。陳顯旋從此更加氣焰高漲,認為靠山夠硬。

      當 時,吳小蘭掛名東輝公司董事長,在深圳市只是時任市委書記兼市長李灝的副手。而東輝公司董事李珩卻是李灝的愛女。試想,吳小蘭的丈夫葉選平是廣東省省長, 李灝主掌深圳特區,在此之前則是國務院副秘書長,在高層的關係盤根錯節;另外,李珩當時的丈夫是中共元老、前國務院副總理谷牧的愛子劉會遠,是某部駐深圳 站的負責人,據說連部長都對他忍讓三分——整個東輝公司就是這樣一種複雜的背景,深圳市公安局怎敢對陳顯旋下手?!

      隨 著時間的推移,東輝公司背後盤根錯節的家族背景也逐漸在變化,先是劉會遠與李珩離婚,李灝又被免去廣東和深圳所有職務,調北京任全國人大常委,表面上由副 省部級升為正省部級待遇,卻失去了在深圳當土皇帝的所有特權。在這種情況下,顯然,王兵認為時機已到,乾脆對陳顯旋玩起了黑道手法。(《新史記》第12 期)

      -----------------------------------------------


      http://blog.mirrorbooks.com/wpmain/wp-content/uploads/2013/04/%E6%96%B0%E5%8F%B2%E8%A8%98-13%E5%B0%81%E9%9D%A2%E7%B6%B2%E7%B5%A1%E7%94%A8.jpg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日本:中国试图用武力改变现状

      Posted: 09 Jul 2013 04:04 AM PDT

      日本首相安倍星期二在莫斯科举行的题为“为扩大合作寻找更多可能”的日俄论坛上发表演讲。(资料图片)
      日本首相安倍星期二在莫斯科举行的题为“为扩大合作寻找更多可能”的日俄论坛上发表演讲。(资料图片)

      日本年度防务白皮书说,越来越大胆放肆的中国正在企图通过武力改变该地区的现状。

      星期二通过的这份白皮书有可能受到北京的猛烈抨击,中国跟日本卷入在东海的领土争端。

      中国向争端岛屿附近派出常态巡逻船和飞机,这被视为企图挑战日本对这些岛屿的控制权。

      防务白皮书称中国的这些手段是“危险”和“非常遗憾”的,并警告说这将导致未来的“突发事件”。

      白皮书特别就今年一月的一次事件批评中国,一艘中国海军舰船将火控雷达锁定一艘日本驱逐舰。中国否认指控,称日本的指控不准确和具有挑衅性。

      这是鹰派安倍晋三首相现政府发布的第一份白皮书,安倍晋三去年12月上任以来,在岛屿争端采取坚定立场。

      美国之音中文网


      美中首度针对网络安全举行对话

      Posted: 09 Jul 2013 04:00 AM PDT

      美国与中国在星期一召开了两国间首次网络安全会议,一方面了解彼此的网络准则,一方面也设法减小彼此在这个议题上的分歧。 

      这项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一天。次日两国将举行一天的「第3轮战略安全对话」。星期三及星期四则举行两国间的「第5轮战略与经济对话(S&ED)」。

      四天三项对话 层次逐步提高

      网络安全对话的主谈人系司局级官员。战略安全对话的主谈人是副部级官员,由中国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张业遂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伯恩斯将共同主持,其他官员包括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冠中、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米勒、美军太平洋军区司令洛克利尔等。

      战略与经济对话将由正部级官员参加,战略部分由美国国务卿克里与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共同主持,经济部分则由美国财政部长路杰克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共同主持。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萨琪女士星期一表示,这次网络安全对话具有多重目标,诸如双方分享在国际法和网络准则方面的观点;相互提出需要关注的问题;订定未来合作的程序等等。她说,希望藉由这次对话定下基调,使两国能在未来进行建设性、合作性的双边网络安全对话。

      美、中两国都有意愿举行网络安全对话
      The building housing “Unit 61398”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is seen in the outskirts of Shanghai, Tuesday Feb. 19, 2013. Cyberattacks that stole information from 141 targets in the U.S. and other countries have been traced to the Chinese military unit in the building, a U.S. security firm alleged Tuesday.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by the Virginia-based Mandiant Corp., it has traced the massive amount of hacking back to the 12-story office building run by “Unit 61398”, and that the attacks targeted key industries including military contractors and companies that control energy grids. China dismissed the report as groundless.(AP Photo)  
      被曼迪昂公司指为黑客大本营的解放军单位

      要求匿名的美国国务院官员表示,在对话中,美国再次向中方表达对黑客窃密之关切,同时两国都愿意加强合作并强化彼此的了解。

      在会前,中国方面表示,希望这个网路对话机制成为双方日后就网络安全「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合作渠道的重要平台」。

      美、中两国在4月间同意进行这项网络安全对话。 2月间,美国的网络安全公司​​曼迪昂特发表报告,称中国网络黑客入侵美国和其他国家百余家企业的网络,窃取重要的商业机密。曼迪昂特的首席行政官凯文‧ 曼迪亚(Kevin Mandia)并在国会作证,称中国黑客有能力发动网络攻击以破坏美国关键的基础设施。之后奥巴马政府官员陆续指责中国的互联网黑客侵入美国政府部门和商 业机构窃密,从而获取经济利益。

      "斯诺登爆的料不同于中国的网络窃密"
      中国否认进行网络窃密,并称中国也是网络袭击的受害者。就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加州举行两天峰会前夕,美国前情报部门雇员斯诺登在香港爆料,说美国侵入中国以及香港的互联网达数年之久。斯诺登这几天又爆料,说美国也对欧盟国家进行相同的情搜作业。

      斯诺登的作法令中国振振有辞的指责美国。不过奥巴马政府强调,情搜作业有二种,一种是传统的间谍活动,即各国政府企图了解政治和军事机密;另一种是美国对中国的指控,即是由政府和军方支持黑客窃取商业机密。

      ILLUSTRATION - Ein mit PRIVAT gekennzeichneter Ordner auf dem Bildschirm eines Computers in Kaufbeuren (Bayern), aufgenommen am 01.07.2013 durch eine Lupe. Foto: Karl-Josef Hildenbrand/dpa +++(c) dpa - Bildfunk+++  
      奥巴马:情报机构的信息搜集和偷窃商业机密之间有本质不同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萨琪也说,一种网络行动是为了窃取经济数据与金融资讯;另一种网络行动则是为了监控与追查那些想要害人之人,「两者并不相同」。美国财政部长路杰克也有类似谈话。

      "这是偷盗财产"

      就在这项网络安全对话举行前夕,美国司法部公开指控中国生产风力发电机组的华锐风电科技集团(Sinovel Wind Group Co.)及其旗下2名员工,称他们从美国的AMSC公司窃取了软件的原始码,价值高达美金8亿元。稍早美国一份研究报告说,中国从美国窃取的知识产权及其 他商业机密,每年高达数亿美元。

      美国商会大中国区高级主任王杰(Jeremie Waterman)表示,经由这些案例与两国间的各项对话,美国企业界希望中国正视这些窃密行径造成的危害,「这就是偷取财产」,会招致美国国会立法全面管制。

      作者:刘新

      责编:叶宣

      德国之声中文网


      四川甘孜发生军警开枪镇压喇嘛集会事件

      Posted: 09 Jul 2013 03:52 AM PDT


      作者 艾娃

      尽管日前有消息称,中国方面放松了对西藏佛教徒崇敬达赖喇嘛的管制。但上周六,四川甘孜却再度发生流血事件。在一次庆祝达赖喇嘛78岁生日的集会上,警察开枪造成两名喇嘛头部严重受伤,并造成其他多人受伤。

      法新社援引海外人权团体的消息报道说,上周六,中国安全部队,对四川甘孜地区道孚县举行的藏人集会,进行干预,这些藏人当时在道孚县的一座圣山上,庆祝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78岁的寿辰,达赖喇嘛被北京当局认为是反中国的分裂主义者。

      总部设于美国的《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组织引述当地消息表示,警方向人群开火,打伤至少两名僧人,多名藏人受伤严重。两名受伤的僧人是为扎西乌金和索朗扎西,目前他们在医院治疗。

      《声援西藏运动》组织称:警察到达后就开始驱散人群,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对集会人群开枪并使用催泪弹,枪战后,约有二十人被捕。

      另据设在印度的西藏社区网站---“故乡网“(phayul .com)的报道,一名僧人试图绕过警方设置的警戒线时,警方开火,击中了一名僧人的头部。

      不过,当地警方和道孚县宗教事务办公室,都已经否认了这一消息,并告诉法新社说:“当地没有发生这样的事件”。

      道孚县地处四川西南部的甘孜州,是四川藏人的主要聚居区,近几个月来,当地发生多起藏人自焚事件。

      六月底,中国当局否认放宽针对达赖喇嘛的政党立场,供奉达赖喇嘛法相和举行宗教法事仍被禁止。自2009年以来,为抗议北京方面的政策及对藏人宗教和文化管制,已经有超过110名藏人自焚或试图自焚。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香港把垃圾留給下一代

      Posted: 09 Jul 2013 03:44 AM PDT

      香港是發展急速的社會,但減廢政策卻以龜速前行

      鄒頌華  自由撰稿人

      香港三個堆填區在未來二至六年內就會爆滿,近日政府重提上屆政府的政策──擴建堆填區,引來現有堆填區所在地的居民激烈回應,也成了各黨各派政治角力的戰場。

      垃圾處理成了政治角力

      三個堆填區之中,只有將軍澳因政府自知不夠票數而主動撤回在立法會工務小組提出擴建方案。另外兩個位於打鼓嶺和屯門的堆填區,前者算是大比數通過;屯門則爭議較大,但在本來反對擴建的民建聯倒戈支持政府之下,有15票支持,13票反對,以兩票之差通過。接下來的另一個戰場,就是本周五環境局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提交擴建堆填區撥款申請。

      民建聯臨陣急轉彎支持政府,現為千夫所指,被指「講一套,做一套」,屯門區內更出現多幅「成功爭取擴建堆填區」的橫額,諷刺其「出賣」選民。

      下周的撥款會議,不少議員表明會拉布對抗,而屯門居民也會以絕食和用車輛堵塞馬路示威。民建聯在龐大的民意壓力下會否再轉軚,仍是未知之數。

      更有趣的是,一直在鄉事問題上為政府保駕護航的屯門區議會主席劉皇發,與同屬建制派的工聯會這此事上與泛民連成一線,全力爭取否決堆填區擴建。

      從來,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家園變成別人的垃圾場。屯門多年來承受了全港近八成的垃圾,連多項厭惡性設施(如發電廠和焚化爐)亦建在該區,當地居民反對實在是人之常情。

      這次,劉皇發以政府未有諮詢屯門區議會及該區居民為由,反對在屯門擴建堆填區;再加上環境局厚此薄彼,撤回將軍澳擴建的申請,卻又硬推屯門和打鼓嶺,作為屯門居民當然感到憤怒。

      不少人也盤算,有「新界王」之稱的鄉議局主席劉皇發此舉是否為了換取什麼政治利益。翻一翻舊帳,上屆政府為爭取鄉事力量支持,尤其屯門鄉紳的支持興建焚化爐和擴大堆填區,安排了劉皇發進入行政會議,借其在新界的地位和影響力去支持在該區興建不受歡迎的基建,低調進行利益交換。

      焚化爐在屯門興建確是成事了,而堆填區呢?一年前,當時梁振英仍在競選特首,其政綱明確指出:「採取以源頭減廢為主導的政策,降低擴建堆填區或增建焚化爐的壓力」,並撰文狠批當時的特首曾蔭權的環保政策和對手唐英年支持在屯門興建焚化爐。也是這一策,令他取得許多環保份子的認同。

      而在梁振英當政一年來,大家也終於見識到他以及其問責班子「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的本領,到最後,之前的環保承諾完全落空,如今還不是要重提擴建堆填區的老調。

      下一代的垃圾之災

      無論議員是為了政治利益而贊成或反對擴建堆填區,政府現在仍沒有可持續發展的垃圾處理和減廢政策,香港確是有垃圾圍城的危機。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推銷擴建堆填區時提到政府於五月時發表的《資源循環藍圖》,指出現在堆填廢物處理的比例,在十年間會由52%減至20%。因此,即使現在源頭減廢,堆填區仍是不可或缺的。

      而為了令堆填區的推銷更有看頭,政府恐嚇和利誘雙管齊下。先是指政府原先答應將軍澳堆填區最快明年可停收家居廢物,但若屯門堆填區擴建撥款不獲通過,原先答應將軍澳堆填區停收家居廢物的建議,就未必可以實行。

      至於利誘,就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宣佈,在短期內成立「推動回收業可持續發展督導委員會」,長遠則考慮成立回收基金,資助和補貼回收業的發展,並與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一起推動社區回收計劃。

      但這些又是一張張的開頭支票,回收基金要成立就需要財政司司長批准撥款;而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雖早已獲立法會通過注資50億元,但基金只接受非政府組織申請,教育大於實際用途,這兩項措施對整體減廢也沒有立竿見影之效。

      此外,自中國於二月開始「綠籬行動」,禁止不符合規格的外國廢料入口,令大量塑膠和金屬廢料聚積在香港,直接加重即將爆滿的堆填區負荷;而香港本地的塑膠現在亦不能出口至中國,即整個塑膠回收行業已陷於停頓,唯一的處理辦法,就是往堆填區去送,單是今年三至五月就有約有七十噸本地塑膠廢料被送到堆填區。

      本來,香港有回收而無再造業已是一個的困境;現在連回收(尤其是低市場價值的廢物如塑膠)也出現問題,可見政府根本沒有全盤策略,才會一成不變沿用擴建堆填區的老調。

      根據政府統計處2011年的人口普查結果,香港到了2041年估計會有847萬人口。無論堆填區擴建有沒有通過,假如沒有真正的減廢決心,街道上仍是垃圾箱比回收箱多,而回收的廢物又因沒有市場而最後往堆填區去送的話,那未來這八百多萬人,將會承受比現在嚴重好幾倍的垃圾之災。

      BBC中文網


      中國六月通脹回升至2.7%

      Posted: 09 Jul 2013 03:42 AM PDT

      上海浦東街頭

      中國國家統計局星期二(7月9日)發佈稱,6月份中國通脹率達2.7%,是四個月以來的最高值。

      數據顯示,6月通脹升高的主要推動因素是食品價格上漲,上漲幅度達4.9%,影響通脹上漲約1.59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稱,6月通脹上漲幅度突然升高是因為去年6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下降造成的。

      統計局專家稱,事實上6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與5月份持平。

      市場分析人士稱,由於市場需求疲軟以及缺乏經濟刺激措施,中國目前基本不存在刺激通脹上漲的因素。

      統計局同時公布中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6月同比下降2.7%,環比下降0.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6月同比下降2.6%,環比下降0.5%。

      這已經是中國PPI連續第16個月下降。

      路透社預計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將為7.5%,略低於一季度的7.7%水平。

      中國2013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是7.5%,是23年來的最低水平

      (撰稿/責編:伊人)

      BBC中文網


      日防衛白書責中國「導致不測事態」

      Posted: 09 Jul 2013 03:37 AM PDT

      手持中國國旗的香港抗議者撕毀紙製的日本海軍旗

      童倩  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

      日本內閣周二(7月9日)聽取和批准了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報告的《2013年版防衛白書》,其中指在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周邊的中國艦船巡航是「導致不測事態的危險行動」。

      內閣會議後,小野寺在記者會上說,今年的白皮書「把東海在內各地區發生的事以總稱『高壓性』的表現來記載,指出導致不測事態的危險行動對國際社會很重要,同時日本謀求與中國當局構築海上聯絡機制等的對話也是事實」。

      白書也指出朝鮮開發的彈道導彈「從去年12月發射技術的進展來看,射程存在已可達美國本土中部和西部的可能性,對國際社會來說,是更緊迫的現實問題」。

      白書還指攻擊各國政府等的網絡黑客,存在中國、俄羅斯、朝鮮政府機構參與的指責,日本有必要繼續注視這個重大影響國家安全的威脅。

      議論焦點是針對中國

      各大日本傳媒的報道焦點都集中在白書闡述的中國威脅方面,共同社說,今年的白書特徵是「把中國在尖閣諸島周邊的海洋活動警告為『導致不測事態的危險行動,極為令人遺憾』,要求中國遵守國際規則」。

      《朝日新聞》也以「防衛白書顯示對中國的行動存在『不測事態」的懸念」為題,形容白書說中國與「包括我國在內的周邊國利益對立問題,以高壓手段應對,可視為導致不測事態的危險行動」,是日本防衛白書首次向「不測事態」懸念顯示的強烈警戒。

      官方電視台NHK也明言「防衛白書顯示了對中國在尖閣諸島周邊的頻繁活動導致不測事態的強烈懸念」。

      配合警惕中國的意識

      《產經新聞》則在報道日本白書時,配一篇「從中國國防白書看海軍強化和行動領域擴大 海軍上校說『開戰必贏』」的文章,通過介紹中國2012年版國防白書和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說「如果中國海洋權益等核心利益被侵犯,中國必然反擊」、總參謀部應急辦公室副主任吳喜鏵說「中國反對戰爭,但是如果被迫戰爭就必贏」,來說明中國導致「不測事態」的意圖。

      日本每年制定的《防衛白書》是向內外敘述當前日本周邊安全環境和日本的防衛力量等,顯示日本的防衛政策方向性。

      今年的防衛白書形容日本捲入的安全環境「存在各種不安定因素,其中部分潛在化、尖銳化、深刻化,令環境進一步嚴峻」,具體指中國活躍的海洋行動「圍繞利益對立問題基於不符合既存的國際規法秩序的獨立主張,顯示試圖以力量改變現狀在內的高壓對應,是我國在內的地區和國際社會的懸念事務」。

      BBC中文網


      江泽民孙江志成公司募集十五亿美元惹关注

      Posted: 09 Jul 2013 03:23 AM PDT

      m0708-xqlp
      江泽民与江志成的合影。

      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的孙子江志成参与的一家投资公司最近在香港宣布,将募集十五亿美元资金,引起海外媒体关注。有分析认为,中共权贵家庭成员集中在金融领域,是因为金融投资领域赚钱最容易。

      现年27岁的江志成是江泽民长子江绵恒的儿子。江志成在哈佛大学经济系毕业之后,曾在美国华尔街金融机构高盛公司短期工作。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江志成2010年加入香港的博裕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该公司以直接股权投资为主。2010年博裕投资首期募集的资金来自新加坡官方投资企业淡马锡,也有消息说,香港商人李嘉诚也是投资人之一。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说,博裕投资宣布,将在今年内推出博裕投资的第二期私募投资基金,计划筹集十五亿美元。

      广东省一位政府官员黄先生表示,目前在香港,这种针对中国的投资基金很多,主要都是由海外商家和中国大陆有背景的人士建立:

      “太正常了,这不是现在才有,大家都知道这个来钱快。我认识的这些有关系的人,都在搞这种投资顾问公司。真正大的,像江志成这样的,都在香港注册,搞到钱再投资国内。”

      有报道说,博裕投资去年和中国国有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信资本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联手,收购在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团5.6%的股份。报道分析,能够和中投、中信和国开行这些官方金融机构合作进行大规模投资,显示了博裕投资“强大的政商能力”。

      中国网络作者刘先生表示,江志成加入博裕时才24岁,但他的经商之路和他父亲基本相同:

      “江志成是江绵恒的儿子,这基本上和他父亲差不多。当年江绵恒也是通过关系找到钱投资网通,然后成为中国通信业的霸主。”

      刘先生介绍说,金融投资是中国高官子女集中度最高的领域,中国权贵阶层里的高层太子党成员,基本都是通过金融投资和企业股权买卖成为巨富,包括王震、江泽民、李鹏、周永康和曾庆红的子女:

      “所谓投资就是低买高卖。比如曾庆红的儿子曾伟,先是七千万投资山西煤矿,然后重新评估说值三十亿,再拿这三十亿投资鲁能,再把鲁能评估成上千亿。那些太子党基本上不做实业,甚至连房地产也不愿意搞,太麻烦。都是通过股权投资,周期短赚钱快。”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说,在金融业,尤其是最近十年来兴起的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行业,中国退休以及现任政治家子女的迅速崛起,令业界和媒体侧目。

      广东的黄先生表示,中国腐败最严重的行业都和金融有关,包括房地产和股票证券市场,但最严重的就是所谓风险投资领域,因为私募基金受到监管较少,相关资料不透明,其中存在大量的钱权交易和黑幕妥协。他认为,中共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出任中纪委书记,正是北京要借助他对金融业的了解,整顿中国金融领域的乱象。不过他认为,王岐山恐怕难以成功:

      “打狗看主人,那些不是狗,是家人,所以很难的。当然也涉及中南海权斗的情况,如果很激烈,到了你死我活的时候,那也说不定。”

      黄先生也认为,全世界的金融投资行业都有难以向外人道的内幕,因此也成为最容易受到抨击和批评的行业。但中国金融投资领域和政府权力的高度结合,其中黑幕更是极为复杂,也更容易受到各界的广泛质疑。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耗资2.6亿英镑购伦敦金融中心标志性建筑

      Posted: 09 Jul 2013 03:21 AM PDT

      m0708-zaap
      位于伦敦金融中心地段的劳埃德大厦。 (百度百科)

      位于伦敦金融中心的劳埃德大厦由中国一家保险集团购得,根据地产商第一太平戴维斯英国总部星期一发布的声明表示,中国最大的保险集团是以2亿6000万英镑的价格买下。

      地产商第一太平戴维斯并没有在声明中发布是哪一家中国保险集团,不过包括金融时报、卫报等英国全国性大报星期一都根据消息表示,买下劳埃德大厦的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此外中国官媒的财经新闻也同样表示是中国平安保险。

      第一太平戴维斯的声明也表示,这项交易是中国保险资金在英国的第一起具地标象征意义的地产交易。

      金融分析表示,中国平安保险以2亿6000万英镑买下位于伦敦金融中心地段的劳埃德大厦,年投资回报率估算为6.1%,被视为是一项不错的收购。

      劳埃德大厦是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的代表作之一,建筑位于伦敦金融区的中心,于1986年落成。整栋建筑由于风格设计显露建筑结构,表现高技派风格,整个结构像是个巨型钢铁,而从落成之日起就有不断大量赞赏和争议。

      这栋大厦在2005年由德国银行旗下的地产管理公司以2亿3100万英镑购得,而英国卫报的报道指出,位于莱姆街一号的劳埃德大厦的土地使用年限是到2031年。

      伦敦标准晚报在星期一的报道则打趣地指出,大约4000名金融城内的金融工作者,目前有了来自中国的新房东。而伦敦地产界估计在中国放宽保险业海外投资房地产的新规后,可望会继续看到中国保险金融投资者到伦敦、巴黎或是法兰克福收购优良的地产项目。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张安安发自英国伦敦的报道。


      史諾登事件 中國盼美澄清

      Posted: 09 Jul 2013 03:18 AM PDT

      (中央社台北9日電)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前夕,大陸駐美國大使崔天凱表示,希望美國澄清史諾登披露的情況。史諾登之前指出,美國入侵其他國家電腦。

      史諾登是美國國家安全局承包公司前雇員,之前在香港停留了一段時間,然後轉往其他國家,美國對此有所不滿。

      崔天凱是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時,就史諾登事件與網路安全問題表示以上態度。

      中新社引述崔天凱指出,大陸方面根據香港基本法和「一國兩制」原則,尊重香港特區政府處理史諾登案件。同時,中方對史諾登披露的相關情況表示關切,「希望美方予以澄清」。

      崔天凱還說,中美應合作共同因應網路安全這項新挑戰,而非相互指責。兩國在戰略與經濟對話架構下成立了網路工作組,希望工作組成為雙方在此領域展開合作的良好開端。中美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應避免讓某一方面的問題影響整個中美關係的發展」。

      中美即將於10日至11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第五輪戰略與經濟對話。1020709

      前美官員:中國仍在適應國際角色

      Posted: 09 Jul 2013 03:16 AM PDT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布魯塞爾9日專電)前美國商務部副部長賴文撰文表示,中國大陸還在適應自己在國際舞台上越來越吃重的角色,但不可小覷,歐洲必須改善經濟,才能獲得中國大陸尊重。

      賴文(Frank Lavin)透過歐洲智庫「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ECIPE)發表報告表示,從歷史脈絡看,中國大陸在1979年改革開放前只看到幾次短暫的希望,之後才開始成為全球表現最好的經濟體。

      在經濟及國內政治上,他說,中國大陸雖擁有全球12%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仍因眾多人口生活條件不佳而面臨巨大挑戰,但他相信中國大陸經濟可維持快速成長,社會穩定也會隨之而來。

      在國際政策方面,賴文就沒那麼樂觀。他認為,由於過去中國大陸經驗有限,到目前為止,在國際政治系統上也缺乏足夠參與,中國大陸還在適應自己在國際舞台上越來越吃重的角色,限於國內政治環境因素,也許無法完全展現自己在外部的影響力。

      賴文認為,歐洲必須成功處理內部事務,尤其是經濟,才能完全獲得中國大陸尊重。歐洲還應改善目前分量不夠的情勢,把焦點擴及到歐盟以外,有策略地在亞洲整體採取行動,中國大陸已越來越不可小覷了。1020709

      金正恩大裁軍 傳對核武有信心

      Posted: 09 Jul 2013 03:09 AM PDT

      (中央社記者陳安台北9日電)南北韓近日雖對開城工業區重啟一事有點眉目,但北韓擁核仍是國際間一大隱憂。日本媒體報導,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上個月指示大幅裁軍,外界揣測意味著對核武開發的自信。

      日本「朝日新聞」今天報導,金正恩上個月指示大幅裁減陸海空三軍,約裁減30萬兵力。

      報導表示,金正恩約裁減了5萬名軍官、25萬名士兵,並計劃將之改編至軍方的經濟部門工作。

      報導分析認為,裁軍的用意,一方面在於改善北韓現有的經濟;也有可能因為核武開發完成,因此可縮減傳統兵力等。

      南韓政府人士表示,若北韓縮減兵力屬實,意味著他們對軍事力量很有自信,且北韓完成開發核武的可能性也頗高。1020709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7月8日)

      Posted: 08 Jul 2013 09:33 PM PDT


      2013年7月8日《明镜郵報》

      Posted: 08 Jul 2013 09:32 PM PDT

        2013年7月8日《歷史日報》

        Posted: 08 Jul 2013 09:30 PM PDT

        明鏡新聞網

        unread,
        Jul 10, 2013, 11:02:48 PM7/10/13
        to wy...@live.com.au

        《明鏡郵報》明鏡新聞網


        20年難產的法律:“陽光法案”

        Posted: 10 Jul 2013 03:25 PM PDT

         事件》特約記者

           對於建立官員財產公開制度,制定“陽光法”,已經呼籲20年了,但卻至今未見效。早在1987年,時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漢斌,就明確建議建立國工作人員申報財產制度。

            1988年,全國人大起草了《國家行政工作人員報告財產和收入的規定草案》,未真正付諸實施。

            19955月,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了《關於黨政機關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收入申報的規定》,要求申報收入,並未要求申報所有財產,而且只向組織人事部門申報,不對社會公開。

         
            漫畫:財產公開應立法。

            2001年,中紀委、中組部頒布《關於省部級現職領導幹部報告家庭財產的規定(試行)》,把“住、投資、配偶子從業等情況”列入報告範疇。

            2010年,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充實了申報財產內容——本人收入、勞務所得,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的房產、投資情況、持有的有價證券、股票、期貨、基、投資型保險以及其他金融理財產品,配偶、共同生活子女投資非上市公司、企業和註冊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或者合夥企業的情況等。

           由於沒有“陽光法案”,這些規定並沒有有效執行。為此,從2006年開始,重慶市律師協會會長、全國人大代表韓德雲連續七年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議案,要求制定官員財產公開議法案!

            2006年韓德雲第一次提交議案,當時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給的書面答複是“制定財產申報法條件尚不成熟,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論證和研究”。2007年的答覆為“存在困難”。但到了2008年,監察部的負責人親自打電話給韓德雲,表示正在積極開展工作。到了2011年,答覆則是“有關部門正在進一步深入調研,結合實際對制度設計進行研究論證”。

            20127月,中紀委答覆韓德雲時表示,有關部門在繼續對公職人員財產申報製度進行研究論證,並已著起草建議稿、加快起草進程。中紀委同時稱,將配合全國人大有關部門及早將《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列入全國人大立法規劃。
           呼籲制定“陽光法案”的韓德雲。

           對此,時事分析人士傅達林表示:“實際上,從條件不成熟論到與隱私權衝突論再到適時建議論,暗藏在官僚利益集團之中的種種藉口,早已公共輿論撕去‘偽善的畫皮’。任何國家,財產申報對官員都不是什麼好事情,立法不可能等到官員自覺接受、‘達成共識’的那一刻。尤其在腐敗發的關鍵時期,期待出現那種所謂的‘條件成熟’無疑是自欺欺人。在官員財產申報上,我們缺的不是立法條件和技術,恰是決心與魄力。”

           而《東方早報》也曾援引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體製改革專家王全傑報導稱,《公職人員財產申報公佈法》將是中國家最難產的法律之一。據王全傑調查,有97%的官員對“官員財產申報”持對意見。韓德雲也透露,在每年的“兩會”上,他一提財產公開,全場立時鴉雀無聲。


           財產公開不是關鍵

           官員財產公開、制定陽光法案的目的都在於防止腐敗。而要徹底根除腐敗,除此之外,根據國際社會的普遍經驗,還有的關鍵手法就是:政府透明、制衡體製、媒體自由及司法獨立。然而,迄今為止,中國領導人甚至仍然拒絕考慮這些關鍵手法。

           習近平最近一系列反腐動作,可能就是一種打擊政敵的手段。民間網路記者李新德評論說:“沒有有效的制度,反腐運動就只能成為一種清算工具。”

           自由亞洲電台專欄作家梁京也分析說,“不能排除的政治意圖之一,就是在新的人大召開之前對胡錦濤和他的黨羽施壓。胡錦濤巡視江蘇,衣錦還鄉,再次表明他不會認輸服輸。因此,對反腐,尤其是對官員財產公示問題的輿論升級升溫,有助於打擊他的氣焰。不能排除的政治意圖之二,就是這種輿論壓力會有助於習近平增強對地方的控制,特別是有助於把一些抵制他的地方高官趕下台,或削弱他們的勢力。”

           梁京還分析說,“習近平為什麼要冒這個風險?一種可能,就是,王岐山堅持要走這步險棋。另一種可能,就是這個策略會加速中央的政治危機,而習近平相信,中央的政治危機早一點爆發,對他更有利。這種盤算,讓財產公示這個無解的難題,成了2013年中共的第一難題。”

           正是由於將反腐作為打擊政敵的手段,再加上中國官員全民的腐敗,因此能否真正實施官員財產公開、行之有效的“陽光法案”是否能安全出爐,也是值得懷疑的。

           上海網民“挪威森林”對自由亞洲電台分析說:“因為徹底公開官員財產,中國政府必須立法大赦貪官,否則沒有多少官員不觸犯中國刑法,沒有多少官員不被關進牢房。中國政府要是真的實施官員財產公開制度,它的統治力量就會消失,它的統治核心力量就會崩盤,中國共產黨就會倒台。”

           北京“中國洞察事務監督網”主編光遠對自由亞洲電台評論說:“中國政府最終不可能實施真正意義上的官員財產公開制度。中央要是要求官員從低到上都公佈自己的財產,中共就要出大事了。如中央果真要求官員公開財產,那意味著中國的政改開始進行,其他什麼言論自由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因此,中國著名學者吳祚來認為財產公開不是關鍵,中國未來的轉型之路還很長。吳祚來對《內幕》記者表示:“財產公開有一定的意義,但這不是關鍵性的意義。關鍵的是司法獨立、自由媒體,有獨立的廉政公署,有真正的人大代表進行監督。所以,我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事件》第18)

        美日韓同盟布局鎖定朝中

        Posted: 10 Jul 2013 03:01 PM PDT

        事件》編譯文道喻

           儘管如此,朝鮮近期暴走舉止已讓狀況適得其,如路透社(Reuters)記者保羅埃克特(Paul Eckert)寫道,除了正恩本人,沒有人知道他磨刀霍霍的動機什麼,而且金氏代長久把國看唯一死敵,絕對無意施捨美國一點好處,然而一系列過火的挑釁和威脅,實則已大大犧牲國利益。

           這並不難理解,只要金正恩越張牙舞爪,美國就越有理由將軍力移往亞太地區,韓國也更能理直氣壯向美國購買先進裝備,即使平壤三天兩頭撂狠話讓北京頭疼,但美國趁機進行大規模軍演以及部署防衛系統更讓他們坐立難安。北京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孫哲告訴路透社:“我們了解朝鮮是什麼樣的政權,也知道金正恩正在玩遊戲,但重要的是,美國以軍事演習為藉口對亞太地區進行軍事擴張,將B-2轟炸機及其他等武器擺進這個區域。”

           中國官媒《人民日報》也達如此疑慮,一篇發於201349日(即各方預測朝鮮發射導彈前一日)的評論針對半島問題給了四國四句話,分別是“朝鮮不要誤判情勢”、“美國不要火上加油”、“韓國不要錯失焦點”與“日本不要趁火打劫”,清楚點出各國盤算。

           據路透社報導,因應這一波朝鮮要脅的“熱核戰”,美國已將B-2B-52轟炸機(又稱同溫層堡壘,具備投擲核武器的能力)、可迴避雷達偵測的F-22猛禽式戰鬥機、反導彈防禦系統以及約翰麥凱恩號驅逐艦投入美韓聯合軍事演習,威嚇意圖明顯,於此同時,美方的終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的彈道導彈也肩負起保衛關島的任務,日本的愛國者進階型PAC-3反導系統將永久進駐沖繩,防止朝鮮攻擊。

         
           B-52轟炸機又稱同溫層堡壘,具備投擲核武器的能力。


           美日韓同盟的戰略布局短期來看的確衝著朝鮮而來,但同樣的他們可以調整或擴大來對抗及圍堵北京,中國連續幾年以雙位數增長的軍事預算,就是希望制止美國在亞太地區說三道四的習慣,只可惜朝鮮失控的表現已讓美國更冠冕堂皇地進入亞洲。


        中對美“重返亞洲”存戒心

           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中國問題顧問斯蒂芬妮克萊恩─阿爾布蘭特(Stephanie Kleine-Ahlbrandt)向路透社說:“中國當局對‘重返亞洲’十分敏感,他們認為這是裹著糖衣的毒藥,是一種遏制戰略,幾乎每個人都這麼覺得。”而且當美國國防部副部長艾希頓卡特(Ashton Carter)解釋重返亞洲政策及朝鮮問題時,也不避諱面對中國的抱怨,他說:“朝鮮的行為不只敦促美國採取行動,區域的其他國也應有所作為,如中國人發現事態演變不是他們喜歡的那種,那解決方法很簡單,就是勸告朝鮮停止挑釁。”

           但美國也許有點錯估重返亞洲帶來的影響,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副總裁包道格(Douglas Paal)表示,美國太低估軍事和高估經濟與外交效應,因此,“我們從中國得到的反應是:‘他們將矛頭指向我們,我們理所當然得加強軍事戒備’。

           美國國務卿克里4月中旬的亞洲行將使他成為首位頂級的外交官斡旋朝鮮危機,他要做的不只是盡其所能排解困境,也要說服中國,美國再平衡亞洲勢力不會有害,但這並不容易,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國統治精英對美國的信任基礎薄弱,仍高度懷疑重返亞洲的真正目的。“一旦重返亞洲進一步牽到經濟、文化和政治層面,中國人不免會想:‘這下可好了,軍事以外我們還必須面對經濟、文化和政治包圍網’。最大的問題是,當你試圖解釋事情沒有陰謀時,任何說法都可能變成陰謀的一部分,我不確定克里是否有能力讓中國相信美國並沒有打算包圍他們。”克萊恩─阿爾布蘭特說。

           孔子曾提到,“友直、友諒、友聞”是益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是損者三友,便辟者很會擺架子裝樣子,內心卻邪惡不正;善柔者善於阿諛奉承,待人毫無誠信;便佞者滿口花言巧語,言不符實。朝鮮是中國多年老友,不過是哪種朋友早已不言而喻,彼此友誼還有必要持續下去嗎?(《事件》第20期)

        《明鏡月刊》(第42期):常委內訌顯亂象 政治局裡要整人

        Posted: 10 Jul 2013 02:57 PM PDT

        內容提要:

        張春賢北京開會新疆暴亂

          領導人繞不開的悔罪歷程
           達賴法相在部分藏區合法化
          劉霞一怒發三訴
           美中關係與“修昔底德陷阱”



          總書記的話遭嫁接

          習近平不自信執政迷茫
          李克強收殘局輸贏難料
          中共政治大戲今秋見分曉

          批習講話引爆9號文件出台? 
          起底“兩個30年”的始作俑者
          讓傅高義臉紅的合作內情
          重慶挺薄支持度不降反升
          栗戰書屬下的小三中南海告狀


          “馬三家”酷刑甚於渣滓洞
            勞教越殘酷



          《炎黃春秋》對陣“二報一刊”
            雙規是“致命黑洞”
           中共失去對地方和基層的控制
           中國須重建禮儀之邦之名


        【明鏡月刊】(電子版) 長期訂閱: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意識形態執刑官有眼無珠看不出莫言作品反動性

        Posted: 10 Jul 2013 07:02 AM PDT



        《明鏡月刊》盧弘 專稿




          幾個“家”都造就了他

          楊幹事寫莫言文章的標題是:《部隊永遠是我家——莫言軍旅生涯片斷》,這很有些意思。莫言老家的“高密東北鄉”,是他作品的生活源泉,也是他作為作家的生活根基;他在部隊的這個“家”,使他受到文學的基本訓練,掌握了文學的必要技能,他這兩個“家”都使他成為一個獨具特色的作家。若勉強打比方,一個家給了他骨骼和身架,另一個給了他肌肉和血液,還要有第三個家,能賦予他思想、精神和靈魂,這才能成為一個完整有力的人,三者缺一不可。

          他在“高密東北鄉”的老家,自己概括為四個字:飢餓,孤獨。正是為了逃脫可怕的飢餓與孤獨,才努力爭取以參軍來實現這一目標,所以當別人離家時都流下了難捨之淚,他卻連頭都不回,慶幸自己終於遠離了這一苦海,還因部隊駐地離家鄉不太遠而覺掃興。當時他已21歲,進入成年階段了,只是他的前20年,充滿了苦難甚至恐怖,成為他永遠的記憶和深刻的印象。他不堪回首又不得不不時回首,竟成了他源遠流長的創作素材,並且是與眾不同、十分“各色”的獨家發現,當別人還在以文字編造“大好形勢”,竟相歌頌“人民公社是金橋”、“社員都是向陽花”等等時,他筆下出現的卻是完全相反的景象。

          由於這時他已身在軍營,不僅衣食無憂,還有了足夠的精力和時間,甚至有著一些也耍筆桿的哥們弟兄,他就以慶幸的心態和調侃逗樂的方式,來回顧記述當年的一切。原本痛心和殘酷的歷史,卻用了幽默甚至樂觀的語調,這使他與其同行們一下拉開了距離,他突破和超越了各種侷限,不再是一個到處都有的歌功頌德者,只按照自己的記憶和印象,如實描繪著人間世事,他的作品日益受人矚目,同時也引起了爭議和質難,因為他離經叛道,太不守規矩了!

          這時他雖然還在軍隊,思想卻已“飛出牢籠”,借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開始接受各種國外的信息、知識和思想,使自己不再有精神上的飢餓與孤獨,獲得了更多的啟示與鼓舞,正將騰飛,天馬行空,並且更為獨往獨來,達到了更高的高度。同時卻以自己的“莫言”,無聲地抗拒著仍有的限制與束縛,最後還是離開了軍隊,軍方維護了自己的“軍紀”,他卻因此得到了解放,各得其所互為解脫了。這段時間從1976年到1997年,恰恰也是21年,正是在此期間,他完全成長並成熟了,從內到外都是個真正的壯漢了,也就真的飛向了世界。

          沒有一字批判的批判

          不過後來,他的作品我仍然未看過,卻又知道他的許多著作,都不是歌頌黨和政府及其所謂社會主義的,只是又無一字反對和批判,雖然揭露了違反人性、人道的事,但卻讓人抓不住什麼“把柄”。可能正因為這樣,連那些意識形態“執刑官”們,也看不出他作品的“反動性”,相反還為他得了諾獎,向他祝賀對其表彰,說他的獲獎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陞”,似乎他為我黨我國增光添彩作出了巨大貢獻。其實這不僅高抬了莫言,更高抬了那個諾獎評委會,他們只是歐洲一個小國內,十幾個文學評論家的個人所見所言,與所謂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絕對不沾邊,只是我們有人偏偏這麼自說自話自吹自擂了,這麼說的人很可能沒有看過或是沒有看懂莫言的小說,自己明明被人臭罵了,還稱讚人家罵得多好多美!



          莫言揭露了違反人性、人道的事,但卻讓人抓不住什麼“把柄”。


          諾獎評委們曾聲稱,給莫言的只是文學獎,與政治無關,倒是我國有人非將此事提到了政治高度,如什麼“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之說。又是那個評委會,說所以授獎給他,是因其有什麼“魔幻現實主義”云云,魔幻者,誰都抓不住摸不著也看不見之謂也,所以莫言雖也罵了人甚至揭了隱私,但被罵、被揭者卻不覺得,致使人們都皆大歡喜地一齊來祝賀歡呼,這也許就是其“魔幻”之功,相當於孫悟空的無比法力吧!

          莫言與“前輩們”大不相同

          以上是將“據我所知”的事,信馬由韁地想到哪說到了哪。
          再說說莫言對他在“高密東北鄉”的老家,說留給自己的只是飢餓和孤獨。據說“部隊永遠是我家”的另一個“老家”,其實也是飢餓和孤獨,不過前者是物質上的,後者主要是在精神上的,所幸的是他都及時跳出了苦海。他的作品大都是關於第一個家的,但是對於他的第二個家,即也待了20多年的軍隊,除了當時奉命寫作的以外,他的文學筆端,特別是其獲獎作品,幾乎從未涉及,這表示了他對這個“家”──即軍隊的鮮明態度。看來軍營只是使他吃飽穿暖可以飛翔之處,真正投入了全部深情之地,還是他的“高密東北鄉”,那裏與他才是真正水乳交融又骨肉難分的,他所有的親人都生活在那裏,他自己後來幾乎從不離開,也離不開這片土地。

          戶口早在京城,卻在縣城買了房子,諾獎揭曉當晚他就在那兒,他獲獎的新聞發布會,就是在縣城的賓館舉行的。他已榮宗耀祖,又正光照故土,從縣城到老家,都借了他的光,從此都已載入了史冊併名揚天下了。當全國媒體都在熱炒時,連我這與他毫不相關的人,也為曾見過他而沾沾自喜,以致命筆寫來,有了此文。

          我還想說,他的作品都是寫農村和農民的,在他之前,我國現代作家中也以此為題材的,有趙樹理、孫犁、柳青、周立波直至浩然等等,莫言和他們顯然不同,這很值得注意,值得研究,更值得深思。那些先輩們都是黨培養和聽黨的話的,創作辦事和生活都遵照黨的指示,到了最後那一位,更是竭盡全力不擇手段,描繪了我國農村農民的“金光大道”和“艷陽天”等等,其中塑造其實是編造了一批“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藉此歌頌了我們黨的“偉大、光榮、正確”。然而恰恰是這些作品,當年無比風光,“八億人民八臺戲,一個作家一部書”,他就是這唯一的作家和唯一作品作者,只是後來反而成了反面典型,連作品和作者都遭到了唾棄和唾罵!

          莫言當然是其後輩,但他沒有繼承前人事業,寫出了絕對另類的作品,反其道而行之,大寫了農村和農民生活的黑暗、飢餓、殘酷、恐怖甚至血腥等等,結果不只受到了國內外的歡迎,還一下撈了個諾貝爾文學獎,也為我國留下一部部經典之作,這到底是因為什麼……?(《明鏡月刊》 40期)

        獨裁者沒有不恨《1984》和《動物農場》的

        Posted: 10 Jul 2013 05:42 AM PDT



        《新史記》朱諾 專稿



        由 於奧威爾《緬甸歲月》的反殖民主義題材,此書成為幾十年來緬甸軍政府唯一允許在緬甸正式印刷出版的奧威爾作品。而他的代表作《1984》和《動物農場》, 雖然也會在緬甸人當中私下傳閱,卻是在緬甸媒體開放後,才於2013年1月正式出版。愛瑪·拉金在她的書中提到,她曾在曼德勒的秘密“奧威爾讀書會”上, 向緬甸人問起有關《緬甸歲月》的讀後感,結果年輕一代大多對奧威爾頗有微詞,覺得他不喜歡緬甸人,年長而經歷過殖民時代的老文人則認為,奧威爾寫得真實、 深刻,並教育年輕人:“英國人的時代比現在要好得多。”

        我在蒙育瓦曾詢問過緬甸人昂敏對奧威爾的看法,這位現已退休 的水利工程師雖然沒有經歷過英國統治時期,卻由於參加早期學生運動而進過軍政府的監獄。昂敏不假思索地說:“奧威爾的每一個字都寫的是真實的緬甸,他點亮 了我的人生。”我沒有繼續追問下去,不知道他說的“每一個字”是指《緬甸歲月》裡的,還是包括了《動物農場》和《1984》等著作。
        實際 上,雖然後兩部作品都是奧威爾離開緬甸多年之後完成的,而且故事的文化背景也根本與緬甸無關,然而,這個國家的命運卻始終沒有擺脫奧威爾的魔咒。近50年 來的軍人極權統治讓緬甸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像是奧威爾在《動物農場》和《1984》中作出的預言。於是,一些緬甸文化界人士將奧威爾稱作“先知”,而 將這三部小說合稱為“緬甸三部曲”。



        緬文版的《緬甸歲月》和《1984》。後者是剛剛被解禁,於2013年1月出版。(朱諾提供)

        (二)毛淡棉射象

        “突 突”車把我放在臨江的一家客棧門口,樓上原先的私宅客廳被分隔成幾個格子間,改作了客房。房間裡除了一張床外,僅剩下一小塊放行李的空地,沒有電視,沒有 Wifi,新裝的空調機與窗框之間有很大的縫隙,足以放進千軍萬馬的蚊蟲。白天全城停電,這裡的氣候日夜溫差很大,夜晚其實根本用不著空調。廁所和浴室都 在外面,公用的,有電時也是燈光慘淡、一燈如豆。洗澡是冷水,沒有淋浴噴頭,用小水盆從蓄水的石頭池子裡舀水沖澡。

        我 到同一條街的另外兩家客棧比較了一番,覺得這家已是最好的,至少還算乾淨,便決定住下來。客棧的年輕經理要了我的護照,複印備案。入住填表時,不僅要寫出 國籍、護照號碼,還要寫明前一站是哪裡,離開杰沙後準備去哪兒等等。緬甸的大多數城市都不需要這些,這裡的要求似乎格外嚴格。我在網站上曾看到過,直到 2012年,來到杰沙的外國訪客還需要到警察局報備,“老大哥”無所不在地“照看”著你。至少店家沒有這樣要求我,不知算不算一種幸運(其實我倒是挺想進 警察局看看的——奧威爾曾在裡面上過班)。

        放下行李,我向經理要了一張杰沙的簡易地圖,發現上面竟然標著幾個與《緬 甸歲月》有關的景點,英國俱樂部、網球場、監獄、警察局……還有奧威爾的故居!這出乎我的意料,來緬甸前我做了大量功課,前面的幾個場所在愛瑪·拉金以及 其他人的文章中都有提及,但奧威爾的故居……卻沒有被提起過。

        客棧旁邊不遠處有一家緬甸華裔開的餐館,樓上的外牆上 刻著繁體中文字:“廣東觀音廟”。餐館牆上掛著大幅的彩色印刷品,上面的英文大字標題是:“喬治·奧威爾:杰沙和緬甸歲月。”下面的小字介紹了杰沙的歷 史,奧威爾和他的小說,然後點出城裡的幾個景點,和客棧地圖上的幾乎一樣。看來這裡與拉金到來時有了明顯的不同,小城已經做好了迎接奧威爾粉絲的準備。

        老闆娘用不大流利的中文和我寒暄了幾句,得知我是來看奧威爾的,便說:“來這裡的外國人都是看奧威爾的,聽說是個英國大官,早年被他爸爸帶來這裡的。”

        我 問她牆上的這個印刷品是從哪裡搞到的,她說是她弟弟從網上弄下來、自己設計的。我指著圖上“奧威爾的故居”問她:“這個是真的嗎?”她說自己也不清楚,反 正很多外國遊客都去。忽然,老闆娘湊近我耳邊,壓低了聲音說:“當地人都不敢去那個房子,那裡鬧鬼,都叫它‘鬼屋’。”

        老 闆娘顯然看不懂牆上的英文介紹,喬治·奧威爾(本名Eric Arthur Blair)實際上出生在印度的比哈爾,很小的時候就隨家人回到英國。高中畢業後,他自願到英屬印度來工作(英國占領緬甸後,把緬甸化歸為英屬印度的一個 省,直到1937年,才將其分離出印度,成為直屬殖民地),從1922年到1927年,在緬甸生活了五年。當時來大英帝國海外殖民地求職的人不算少數,但 選擇緬甸的卻寥寥無幾,因為這裡當時被英國人稱為“蠻荒之地”,而奧威爾如此選擇的理由卻不算牽強,他母親的家族全都生活在緬甸,外公在毛淡棉做木材生 意,在當地頗有勢力。

        在仰光作了短暫停留之後,19歲的奧威爾就來到“上緬甸”的大城市曼德勒,進入了皇家印度警察 學校。這所學校現在還存在,改名為“曼德勒警察學院”,我在曼德勒的地圖上看到有它的標註,可是按圖索驥在周圍轉了一大圈也沒有找到。後來詢問了好幾位路 人,才知道警校一年前已經搬去了新校址,原址上現在是一所兒童醫院。

        我騎著車進到醫院裡看了看,已經沒有任何警察學校的痕跡了。靠南一排的老房子現在是住院部,當年曾是警校的學生宿舍,不知奧威爾住的是哪一間。只聽說,當年警校的學員接連發生過幾起自殺事件,還都是發生在頂頭第一間宿舍,以至於後來那間房子變成了儲藏室,再沒人敢住了。

        從曼德勒警校畢業後,奧威爾先後在品烏倫、端迪、沙廉、永盛、毛淡棉等地任職,我去了其中的大多數城市,和曼德勒一樣,這些城市中幾乎都已找不到任何奧威爾的痕跡了。

        隨著年齡和經驗的增長,奧威爾的職位也步步高陞。這個時期,緬甸南方的民族主義熱情高漲,對歐洲人蓄意滋事、尋釁發泄的事件時有發生,緬甸成為英屬印度各省中犯罪率最高的地方。在這種地方當警察,日子想必不是那麼好過的。(《新史記》第13期)


        -----------------------------------------------


        http://blog.mirrorbooks.com/wpmain/wp-content/uploads/2013/04/%E6%96%B0%E5%8F%B2%E8%A8%98-13%E5%B0%81%E9%9D%A2%E7%B6%B2%E7%B5%A1%E7%94%A8.jpg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占领中环声势渐大 传中央改变策略 政改咨询或提前

        Posted: 10 Jul 2013 04:39 AM PDT

        香港几十万市民上街参加七一大游行要求真普选 (美国之音海彦拍摄)
        香港几十万市民上街参加七一大游行要求真普选 (美国之音海彦拍摄)


        谭嘉琪

        从本月七一大游行后,香港争取普选占领中环运动的声势越来越大。民调显示, 更多港人支持争取普选占领中环运动。更有消息称,中国中央政府决定提早进行香港政改咨询,以减弱占领中环运动的影响力。另外,泛民主派人士在星期三提出了三个2017年普选特首政改方案,并计划在香港各区宣传,带动公众讨论。

        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在本月3至5日访问了一千多位香港市民,了解他们对占领中环运动和特首选举方案的取态。调查结果显示,从今年4月到7月短短几个月时间,有更多香港市民对占领中环行动表示支持。这段时间港人对该行动的支持率上升了7个百分点,达到32%。相应的,对该行动持反对意见的港人所占比率下跌了5个百分点,将至46%。而表示一般支持和不清楚的,分别约占13%和9%。

        数据显示, 越年輕的受访者越支持占中运动,相反年纪越大的越反对。18到29 岁的受访者中,有41%表示支持,31%表示反对,22%表示一般支持。而在50岁以上的受访者中,支持占中运动只有27%,一般支持有9%,反对的则有54%。

        中文大学政治行政学系副教授马嶽指出,今年7月1日 七一大游行催谷更多香港市民考虑用新的方法争取普选,加上较多人开始认识占领中环的理念,和港府近日出现政治困局,让港人感到港府管治没有出路,因此有更多人支持占中运动。他估计,未来占中的正反立场比率会继续拉近。

         *中央或提早政改咨询*

        据苹果日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中国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近日首度在北京开会,讨论香港当前面临的问题。该消息说,主管香港事务的中央政治常委张德江有意提前进行香港政改咨询工作,以缓和占领中环的影响力。消息人士指,中央政府原来打算在明年初开展政改咨询,但因为占中运动获得香港社会各界共鸣,估计运动会给香港带来巨大冲击,因此决定提前咨詢。

        占中运动发起人戴耀庭对美国之音说,七一大游行后有许多媒体详细报道占中运动,尤其是电子媒体,市民对事件的内容认知深度比以前高。他们还发现,当市民对占领中环运动认知深度越高,占中的支持率也会越高。

        戴耀庭说:“我不肯定他(中央政府)会不会如报道所说那样会提早咨询,但我相信由七一之后所看到的一些信号,他们是看到占领中环的声势是慢慢形成,我想这也无可避免他们会改变他们的策略。”

         *民间学者顾问团公布特首普选建议方案*

        由泛民和香港学者一同组成的真普选联盟学者顾问团星期三公布了三个均設有提名委員會的特首普选建议方案 ,声称方案符合基本法。

        方案之一是在原有的一千人提名委员会上多加400个民选区议员,参选人若获得十分之一的提名委员会委员支持,或7至8万登记选民的支持,便可以成为特首候选人。

        第二个方案是把全港划分為20区, 每区选出20个人來組成400人的提名委员会,若參選人得到十分之一提名委员的支持,便可成為候選人。

        第三个方案是建议由全体区议员和立法会议员组成共500人的提名委员会,並接納公民提名。

        亲北京的自由党党魁田北俊表示,要待港府展开咨询后,才会就真普选联盟所提出的方案是否可行表态。不过,他认为公民联署提名的建议不符合基本法。

        行政会议成员、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表示,真普选联盟的方案不符合基本法,认为提名委员会要有广泛代表性,靠人海战术的做法并不符合基本法。她还表示,如果靠人数多寡决定提名,未必能选出一个有能力管治香港的特首。

        美国之音中文网

        斯诺登尚未表态是否接受委内瑞拉政治庇护

        Posted: 10 Jul 2013 04:35 AM PDT

        拉美左派反美国家委内瑞拉表示向"棱镜门"揭秘者斯诺登提供政治庇护。但是到目前为止,斯诺登并没有明确表示,是否接受委内瑞拉提供的避难。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再次表示,委内瑞拉愿意向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斯诺登提供政治避难。作为拉美左翼阵营的代表型政治家马杜罗再次显示出坚定的反美路线。

        本周二,马杜罗在一场活动上表示:"我们决定,以独立自主的委内瑞拉的名义向年轻的爱德华·斯诺登提供政治避难。"他说:"(委内瑞拉民族英雄、解放者)玻利瓦尔的子孙们不会畏惧帝国主义(美国)。"

         
        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左)和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右)
         
        目前尚不清楚的是,滞留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已经有两个星期之久的斯诺登是否会接受委内瑞拉提供的政治庇护。而且无论斯诺登最终前往哪个国家,他究竟该如何离开莫斯科机场也不得而知。斯诺登缺少有效的旅行护照,飞往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路线也不明了。

        拉美左翼反美国家尼加拉瓜和玻利维亚也表示,愿意为斯诺登提供政治庇护。委内瑞拉国内反对派指责总统马杜罗通过向斯诺登提供政治庇护的手段转移人们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

        因为俄罗斯和委内瑞拉之间没有直航,所以外界推测斯诺登很有可能使用替代性身份证明从莫斯科经由哈瓦那最终前往加拉加斯。

         
        委内瑞拉驻莫斯科大使馆
         
        尼加拉瓜驻莫斯科使馆证实,尼加拉瓜同样也收到了斯诺登正式提出的避难申请。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此前表示,"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尼加拉瓜可以向泄密者斯诺登提供政治庇护。尼加拉瓜和委内瑞拉之外,玻利维亚被看作是另一个有可能向斯诺登提供避难的国家。

        俄罗斯方面也多次强调,不会屈服于来自美国的压力。俄罗斯政治学者马卡尔金(Alexei Makarkin)呼吁克林姆林宫不要引渡斯诺登。他在接受《莫斯科共青团报》采访时说:"即便美国总统奥巴马确实因为斯诺登事件取消原定于9月对俄罗斯 的访问,那么这也不是什么灾难。"
        但美国国防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米汉(Bernadette Meehan)在回答德新社提问时说,尽管斯诺登滞留莫斯科机场,奥巴马总统仍然会在今年9月访问莫斯科。此前俄罗斯媒体报道称,奥巴马出访俄罗斯一事存在变数。

        白宫发言人卡尼(Jay Carney)表示,斯诺登仍然是美国通缉的目标。华盛顿政府同所有斯诺登可能前往或者经过的国家保持着联系。卡尼向莫斯科方面重申,要求俄罗斯向美国引渡斯诺登。而俄罗斯方面则以斯诺登有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拒绝向美国引渡。

        信息来源:德新社 编译:洪沙

        责编:叶宣

        德国之声中文网


        党校学者提醒习近平群众路线不能代替民主机制

        Posted: 10 Jul 2013 04:28 AM PDT

        资料图片:习近平。摄于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在北京人大会堂与外国专家会谈时。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中共党校刊物学习时报9日刊登一篇文章,内容强调“调查研究并非制度化的民主机制本身,群众路线也无法实现对民主功能的有效替代”。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上月底主持为期3天的政治局会议,新华网指会议乃“按照中央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在中央政治局开展的精神”而召开的。有分析认为,党校学者的文章,明显是要提醒习近平的“群众路线”,不能有效取代民主机制。

        由党史专家李海清撰写的文章指出,群众路线是中共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中共的根本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但他同时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与时代形势下,对于群众路线的理解也必须与时具进,不断深化。”他又说:“中国社会条件所发生的变化对于我们重新理解群众路线尤为重要”。

        文章特别强调群众的定义是“人民”或是“公民”,两者有着意义上的分别。文章指出:“公民身份与群众意义上的人民身份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所差异。两者都包含民众当家作主的意思。但人民作为一个范畴更具政治性、抽象性与集体性,任何一个单独的个体都无法称为人民,而只是人民中的一分子。公民则是一个宪法和法律范畴,其具有具体而明确的权利义务规定。正是由于人民概念的抽象性,才必须用公民这一概念来使之具体化,使人民的当家作主能够通过公民身份得以实现,获得实际意义与效能。”

        李海清在文章中说:“就此而言,今天我们要更好地理解与贯彻群众路线,就必须实现理解基点上的创造性转换,即从宏观的人民身份转向具体的公民身份。”

        李海在结论中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然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群众路线,但是对群众路线的理解必须与时具进,在理解的基点上必须实现从人民向公民、领导向大众、作风向制度的创造性转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要注重制度建设,从体制上解决“四风”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南华早报引述北京评论员陈子明表示,这篇文章反映了知识分子界对新领导层推动政治改革的决心,深表怀疑。报道又引述另一名评论员章立凡表示,文章直接挑战了习近平领导班子所发起的群众路线运动,也可能反映了党内另一派人的意见。

        章立帆说,这很像回到毛泽东年代搞的运动,“但在今天现代社会,这种手法已经不管用了”。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韓國朝鮮討論重啟開城工業園區

        Posted: 10 Jul 2013 04:19 AM PDT

        開城會談

        韓國和朝鮮星期三(7月10日)就重新開放開城工業園區展開第二輪工作會談。

        經過上周末的馬拉松式談判之後,雙方原則上同意恢復開城工業園區正常運轉。

        但是韓國表示,希望平壤方面保證不會再次單方面關閉工業園區。

        而朝鮮則主張應該盡快恢復生產。

        要求保證

        韓國要求朝鮮提出可行方案,確保園區不會因為任何一方的單方面措施而切斷通信和通行,或是出現撤離工人的情況。

        韓國代表徐虎還表示,朝鮮應該對中斷開城工業園區運轉,讓韓國企業蒙受損失,表明負責任的立場。

        但是朝鮮則要求韓方停止一切與開城工業園區恢復正常生產相牴觸的行為。

        運回產品

        另據韓聯社報道,負責開城工業區正常化有關事宜的非常對策委員會(簡稱「對策委」)10日表示,工業區入駐企業將從12日至16日起進入園區,運回留在園區內的完工產品和原輔材料。

        對策委表示已經收到了開城工業管理委員會發佈的公告,公告要求對策委提交與運回物資相關的園區出入計劃。

        企業在11日前對園區內的設備進行檢測,以決定需要運回的物資種類和數量。

        據悉,這些物資主要包括未能按期交貨的產品和需要廉價處理的原輔材料。

        單方面撤離人員

        朝鮮今年4月單方面從開城工業園撤離工作人員,導致工業園的生產作業停擺。

        開城工業園位於朝鮮境內,有120多家韓國企業在此設廠生產,雇用大約53,000名朝鮮工人。

        這項南北合作工業園區項目不但象徵雙方的合作,同時也是朝鮮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

        (編譯:陳書敏,責編:尚清)

        BBC中文網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在華盛頓舉行

        Posted: 10 Jul 2013 04:18 AM PDT

        第五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將在華盛頓舉行

        為期兩天的第五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即將在華盛頓舉行。

        這是美中兩國完成政府換屆後首次舉行戰略與經濟對話,雙方各有20多個部門領導人參加,因此倍受外界關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汪洋和國務委員楊潔篪將作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特別代表,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特別代表國務卿克里和財政部長雅各布·盧一起,共同主持對話。

        此次對話之前不久,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剛訪問過美國,訪問期間曾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談。

        中國外交部稱,此輪對話主要是落實兩國元首的會晤成果,推進兩國間的「新型大國關係建設」,對話的議題將涉及所有重要雙邊問題和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與地區問題。

        網絡安全

        預料雙方將就貿易和網絡黑客攻擊等議題進行磋商,而網絡安全問題將是對話的中心議題之一。

        法新社引述美國官員說,美中兩國在網絡安全問題上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但未透露有關詳情。

        美國譴責中國從事網絡間諜活動,竊取貿易和政府機密。據最新研究估計,美國企業每年因知識產權盜竊而帶來的損失高達數百億美元。

        中國政府則回應稱,中國自身亦是網絡攻擊的受害者。因披露美國情報機關監聽公眾信息而正在逃亡的斯諾登近日揭露說,美國網絡間諜曾多次入侵中國的互聯網網絡。

        美國官員表示,美方將在對話中再次指責中國未向外國競爭者完全開放市場,並批評中國繼續壓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以便擴大出口。

        來自美國兩黨的4名議員譴責中國未能履行幾年前作出的承諾,推行市場改革,在某些情形下甚至有相反的情況出現。

        議員們抨擊說,中國未採取足夠措施保護知識產權。他們舉例說,美方難以相信北京已確保所有政府辦公室都在使用合法的軟件,而非盜版軟件。

        由於美國國務卿克里的夫人因病住院,因此克里參與這次對話的情況將視克里夫人的健康狀況而定。

        美國官員稱,克里打算在對話中向中方提出人權問題,包括少數民族的人權問題。

        (編譯:蕭爾 責編:伊人)

        BBC中文網


        日本内阁通过2013年版防卫白皮书

        Posted: 10 Jul 2013 04:15 AM PDT

        m0709-nzp

        日本内阁会议9号通过2013年版防卫白皮书并。白皮书对中国公务船在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周边海域频繁入侵日本领海的做法表示强烈担忧。

        日本防卫相小野寺五典在9号的内阁会议上提交2013年版防卫白皮书并获得通过。白皮书对中国公务船在冲绳县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周边海域频繁入侵日本领海的做法表示强烈担忧。

        白皮书以过去从未使用过的措辞阐述了目前的严峻局势,指出:“日本安全环境的严峻性进一步增强,这是因为存在种种不稳定因素,而且其中的一部分因素正在日趋明显、尖锐和严重。”

        白皮书具体提及了以下内容。其中,对中国加大海洋活动力度的问题,白皮书指出:“围绕在利害关系上存在对立的问题,有关国家根据与现行国际法所界定的秩序背道而驰的独自主张,试图凭借实力改变现状,这类被视为高压性手段的应对措施,对我国所在的本地区乃至国际社会来说,都是需要严重关切的问题。”

        白皮书还对中国公务船在尖阁诸岛周边海域频繁入侵日本领海的做法表示强烈担忧,并指出:“中国的做法伴随有可能引发不测事态的危险行为,对此,日本深感遗憾。中国应该共享和恪守国际性规则。”

        日本防卫相小野寺五典在9号内阁会议结束后的记者会上表示说:“对于东海等各地区发生的问题,白皮书以'高压性'这一总称进行了表述,让国际社会知晓存在有可能招致不测事态的危险行为是重要的。”小野寺还表示说:“日本正在要求中国就构筑两国防卫部门海上联络机制等问题进行对话,这是事实。”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9号的记者会上表示:“近期,日方不断渲染“中国威胁”,人为制造紧张对立,联系到日本一些政治势力和政客借此鼓噪强军备战,不能不令国际社会对日本的发展走向感到担忧。”

        华春莹还表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我们希望日方端正态度,多做有利于增进国家间政治安全互信和地区和平稳定的事。”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南洲发自日本东京的报导。


        透明国际:全球腐败问题恶化

        Posted: 10 Jul 2013 04:10 AM PDT

        world-corruption
         调查显示俄国及中国企业最容易发生境外行贿行为。

        致力于全球反腐的非政府国际组织“透明国际”7月9日发表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世界上大多数人认为,过去几年来的腐败问题在恶化,而非好转。

        “透明国际”的这项被称为“全球腐败舆情表”的调查报告说,受调查的许多国家民众都认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反腐没有过去有效。该调查向107个国家里的总共11.4万人询问了他们对腐败的看法,以及他们认为哪些机构最腐败等问题。但是,因中国政府不允许国际组织在其境内进行民意调查,该调查没能包括中国大陆。

        调查发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大多数受访民众把政党看作是最腐败的组织,在1到5的分数中得分3.8。(1表示“完全不腐败”,5则表示“极度腐败”。)而且,只有23%的人认为,他们政府的反腐努力有成效。而2008年的这个比例则是32%。对此, “透明国际”表示,各国政界人士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这项调查揭示了目前的政治信任危机,以及人们对执法机构能力的忧虑。被世界民众看作腐败的第二大机构是警察,得分为3.7;其后是政府公务员,议会(或立法机构),以及司法机关,得分为3.6。

        “透明国际”的调查报告还显示,媒体也没有逃脱民众的视线。他们给媒体的腐败程度打分为3.1,在12个机构中排名第九。尤其是在英国和澳大利亚,媒体被认为是最腐败的。透明国际的报告说,之所以越来越多英国人对媒体失去了信任,是因为几年前电话窃听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透明国际组织的亚太事务负责人廖然,就“全球腐败舆情表“介绍说:

        “其实,政党、警察、媒体这三者都是相辅相成的。警察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比较密切相关。比如说,你在莫斯科都不向警察问方向,因为他告诉了你方向后就会伸手向你要钱。在中国是城管,他们也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老百姓的目标也指向他们。第二,政客,大家对他们言行不一特别地愤慨;而在一些国家,媒体反映出来的东西呢往往跟大家所想的不一样,所以大家就恨媒体。”

        “全球腐败舆情表”调查的内容还包括商界、私营经济领域、以及医疗界和教育界。此外,“国际透明”的调查显示,军队的腐败得分为2.9,排在第10位,最后是非政府组织,得分2.7;被民众看作最廉洁的是宗教组织,得分2.6。

        就中国的腐败问题而言,虽然政府多年来似乎也在用不同的方式来打击腐败,但官员的腐败程度却越来越严重,而所涉及的金钱和财务价值数额也越来越耸人听闻。在“透明国际”去年12月发布的年度全球清廉指数中,中国排名第80,比前一年下降了5位,排在南非和意大利之后。透明国际的廖然就中国的腐败问题表示:

        “你看,被揭露出来的那些贪官,动辄就是几千万。一个小处的处长他都能把子女送出国。因为中国到现在都没有干部个人财产申报制。有规定党内申报,但它是内部申报。只在内部申报的话,那社会就没办法监督了。不公开你怎么去检查、去查实呢?他凭什么有额外收益呢、额外收益是哪儿来的呢?关键是在中国,额外收入不申报不算一个罪名。不像在西方,官员不申报财产、偷税漏税都是犯罪,很重的罪名,要负刑事责任的。”

        而就香港而言,根据“透明国际”2012年清廉指数排名,亚洲最清廉之地数新加坡和香港。香港在176个被评分的国家和地区中排第14位,中国则排名80位。然而,有媒体报道说,自香港主权移交以来,随着香港与中国大陆的商贸与民间交流不断增加,香港的清廉形象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香港审计署在2013年4月份发表的最新审计报告,揭露了廉政公署社区关系处在2011年一次国际活动中的两场晚餐中,人均开支都超过了廉署内部常规所订上限的450港元(折合人民币356元)。这两顿“问题饭”是在现任中国全国政协港区委员汤显明担任廉政专员期间发生的。随后的香港媒体的报道和立法会政府帐目委员会的听证又披露了当时公款花费的更多细节,其中包括汤显明给访港的中国最高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等官员送礼等。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強颱蘇力 大陸也警戒

        Posted: 10 Jul 2013 04:05 AM PDT

        (中央社台北10日電)可能直撲台灣北部的強烈颱風蘇力,大陸方面也密切注意。中國大陸氣象單位研判,蘇力有可能於13日在浙江南部、福建北部一帶登陸,帶來強風豪雨。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大陸中央氣象台發布預報指出,蘇力颱風中心可能在12日夜間掠過台灣北部陸地邊緣,13日在進入台灣海峽北部及東海後,於浙江南部、福建北部一帶登陸,登陸時的近中心最大風速恐達14至15級。

        浙江、福建相關單位已開始展開防颱作業。其中,寧波海事局已要求轄內各型船隻加強戒備,並在風浪加大前返航,同時加強船身固定;至於福建氣象單位則預報,福建外海至釣魚台海面風力可達11至15級,陣風更有16級,並將出現巨浪。

        根據台灣中央氣象局資料,蘇力的近中心最大風速已在上午達到每秒51公尺,相當於16級風,已被列為強烈颱風;而大陸中央氣象台則將蘇力定義為「超強颱風」。

        在 大陸氣象單位定義中,近中心最大風速為14至15級(每秒41.5至50.9公尺)的颱風為「強颱風」,16級(每秒51公尺)以上則為「超強颱風」;而 台灣中央氣象局則將近中心最大風速達16級的颱風定義為「強烈颱風」,12至15級(每秒32.7至50.9公尺)為「中度颱風」。1020710

        美媒:中國整頓銀行 斷地方金源

        Posted: 10 Jul 2013 04:00 AM PDT

        (中央社台北10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6月斷然拒絕挹注市場流動性,顯然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授意,目標就在阻斷地方政府浮濫資金的來源,使實體經濟獲得真正的活水。

        先前亦有海外媒體認為,大陸央行整頓金融市場,意在執行高層命令,意即落實「盤活存量、用好增量」,而目標瞄準資金過於浮濫的國有企業。

        華爾街日報指出,大陸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一度飆高,使外界認為中國的「雷曼時刻」即將來臨,但危機很快過去,拆借利率7月迅速回落至5%水準。

        報導認為,大陸央行的直接目標似乎是遏制中國的影子銀行系統。影子銀行的產品包括監管程度較低的產品,以高收益吸納儲戶存款,轉手提供資金給次級借款人。

        但影子金融的資金穩定性低,對流動性非常敏感,必須靠不斷流入的新資金來支付到期債務。銀行要不是發行理財產品籌集資金,就是從口袋滿滿的國有企業處獲得資金。

        報導分析,大陸央行並非獨立機關,因此,關閉信貸閘門的命令一定直接來自中共政治局。央行的突襲可以視為領導階層為提高經濟效率而祭出的重拳。

        如果大陸當局無法收服地方既得利益集團,經濟改革就無法上路,因此當局的目標應在切斷既得利益集團的金源以逼其就範。

        報導分析,收銀根將帶來很大的附帶損害,例如中小民營企業資金受限;同時,如果不能徹底改革地方政府,那麼只要這次打擊的餘波散去,故態很快就會復萌。1020710

        韓亞航座艙長談救人 美國警告

        Posted: 10 Jul 2013 03:53 AM PDT

        (中央社首爾10日綜合外電報導)韓亞航空6日降落墜毀舊金山機場,班機座艙長李允慧隔天召開記者會,敘述自己和其他空服員負傷疏散旅客經過。不過,韓亞航表示,美國當局正式發函,警告公司不要再開記者會。

        美聯社引述「韓民族新聞」(Hankyoreh)報導,韓亞航發言人今天表示,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發函,提及座艙長李允慧(Lee Yoon-hye,音譯)在記者會敘述的戲劇性撤離乘客經過。

        韓亞航發言人沒有進一步敘述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發函細節。

        「韓民族新聞」今天報導,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警告韓亞航不要再開記者會,並要求公司提供李允慧說法的英文翻譯版本。

        「韓民族新聞」沒有引述消息來源,但也說韓亞航將照辦。

        「韓民族新聞」報導,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告訴韓亞航,當局目前正調查6日的墜機事件,公開對外發言可能影響調查期間的輿論。(譯者:中央社張詠晴)1020710

        朴槿惠:北韓核問題中國立場堅決

        Posted: 10 Jul 2013 03:52 AM PDT

        (中央社記者姜遠珍首爾10日專電)南韓總統朴槿惠今天在青瓦台強調,「韓中面向未來聯合聲明」中雖未使用「不容忍北韓擁核」的措辭,但是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總理李克強對北韓核問題立場卻十分堅決。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朴槿惠在青瓦台邀請南韓各大媒體的社論、評論負責人舉行午餐懇談會時,作出前述發言。

        朴槿惠說,她在北京會晤習近平與李克強時,每當提及北韓核問題,中國領導人的態度都非常堅決。將絕不允許核武開發稱為「半島無核化」,這可能會引起各種爭議,但這是中方考慮到各種因素採用的措辭。

        報導指出,朴槿惠強調,在對北韓問題上和中國形成了某種共識。李克強曾說,北韓進行核子試驗後,中國對臨近的鴨綠江水質進行檢查,發現水質惡化,這對居民有害。

        朴槿惠說,在談及開城工業園區問題時,李克強也表示,信任是最為重要的,投資之後,如果發生單方面停工的情況,就算是中國企業進駐當地也會為難。

        問及為推進南北韓高峰會晤是否有過非公開接觸,朴槿惠回答,首先要透過開城工業園區等問題逐步積累信任關係,這樣才能進一步考慮其他方法,目前就連積累信任關係也存在較大困難。為了與北韓建立互信,有必要謹言慎行。1020710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7月9日)

        Posted: 09 Jul 2013 09:11 PM PDT


        2013年7月9日《明镜郵報》

        Posted: 09 Jul 2013 09:10 PM PDT

        明鏡新聞網

        unread,
        Jul 11, 2013, 11:00:54 PM7/11/13
        to wy...@live.com.au

        《明鏡郵報》明鏡新聞網


        不得對倭寇稍有好顏色

        Posted: 11 Jul 2013 06:44 PM PDT

        日本發表新年度防衞白皮書,依舊是鼓吹中國威脅論的陳詞濫調,污衊中國巡航釣魚島是「入侵」,要加強防禦能力云云,其賊喊捉賊的嘴臉再一次暴露無遺。

        歷史上,從來只有日本侵略中國、欺負中國,而中國一直被動捱打。甲午戰爭後日本佔據台灣,九一八事變後建立偽滿洲國,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即使到了今天,日本仍然霸佔中國釣魚島,亡華之心不死。為了掩蓋勃勃野心,日本故意扮出一副楚楚可憐相,企圖博取國際社會的同情。日本這種小人無賴、欺軟怕硬的賤格本性,自古以來沒有變過,而種種滑稽可笑的小動作,根本是騙不了人的。

        日本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民族,與日本打過交道的大國領袖早就作過評價。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直言:「日本人是我見過的最卑鄙、最無恥的民族」;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則說:「日本,這是一個陰險與狡詐的殘忍民族,這個民族非常勢利,其瘋狂嗜血程度,類似歐洲中世紀的吸血鬼德古拉,你一旦被他看到弱點,立即會被咬破喉嚨,毫無生還的機會。」而與日本聯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法西斯希特拉,同樣對日本嗤之以鼻,坦言「與(日本)這樣的國家結盟簡直是恥辱」。

        對日本人本性看得最透徹的,莫過於大清康熙皇帝。《康熙朝起居注》記載了他的原話:「倭子國,最是反覆無常之國。其人,甚卑賤,不知世上有恩誼,只一味懾於武威……故爾,不得對其有稍許好顏色。」康熙對日本沒有好顏色,日本人卻將康熙視為「上國聖人」,崇拜得五體投地,與日本現在對美國的態度如出一轍。

        可惜,康熙的子孫、民國政府以至毛澤東之後的中共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都數典忘祖,一味對日本以德報怨,最終自取其辱。中共第五代欲一雪前恥,惟有「不得對倭寇有稍許好顏色」。

        香桐仁 評論員

        太陽報

        前提條件自行消失

        Posted: 11 Jul 2013 06:42 PM PDT

        近日有傳朝廷決定提早展開政改諮詢,事實證明根本是子虛烏有,有關報道並不準確,中央或特區政府至今未有就政改訂下時間表。有建制派及泛民人士亦說,未聽過政改會提早諮詢。

        無論如何,種種迹象表明朝廷在政改諮詢問題上立場可能有了調整,這是因應形勢變化作出的決定,因為朝廷發現政改諮詢拖得愈久,麻煩愈大,爭拗愈烈,通過的機會愈微。

        港人一定還記得,今年三月「兩會」閉幕後,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港澳辦主任王光亞、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深圳召集香江愛國愛港力量的重要人物開會,喬曉陽聲色俱厲表示,不能讓對抗中央的人當特首。對此,香港人要形成共識,要多數的香港人接受,否則「不宜開展政改諮詢」。

        朝廷大臣之所以放出這樣的狠話,是因為在政改問題上、在普選行政長官問題上,反對派已推出了「佔領中環」行動,成立了「真普選聯盟」,表明要廢掉「篩選機制」。反對派的這些「出牌」,就是要爭取他們的人能夠參加普選特首,這對朝廷是極大的挑戰。老實講,朝廷對「愛國愛港」自己人參選特首打敗反對派參選人沒有信心,在這個信心問題沒有解決之前,朝廷就要為政改諮詢設置障礙。

        然而,當時輿論就指出,這樣的前提條件是無法確定、無法操作的,只能打輿論戰。後來朝廷也不再重複這樣的論調,否則恐怕日後連推出政改諮詢都不能也。

        柳太極 傳媒人

        太陽報

        精英財富流外國 殘山剩水留子孫

        Posted: 11 Jul 2013 06:39 PM PDT

        中國精英階層移民海外已成潮流,他們帶走億萬財富的同時,給中華民族子孫後代留下一片殘山剩水。中國今後路在何方,令人擔憂。

        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月三十一日止的一年內,中國買家購買美國房產金額近一百二十三億美元,僅次於加拿大買家。中國人所購房屋價格中位數為四十二點五萬美元,位居榜首,遠超其他外國買家,其中近七成中國購房者直接支付現金。

        這些數額只是冰山一角,如果加上中國人在澳洲、加拿大等國購買的房產,數額恐怕接近千億美元。富人移民國外,雖然各有各的原因,但總體上考慮是為避險。中國不少先富起來的人都是鑽政策空子,通過官商勾結暴富,為了避免今後被當局秋後算帳,先預留後路,移民國外,將資產轉移海外。尤其是一些太子黨,當年憑藉老子的特權,在國內橫行無忌,民怨極大,擔心日後被人清算,因此溜之大吉。

        人財兩空 好夢難圓

        至於貪官,更是將移民國外、拿一本歐美國家護照當作護身符。最近出事的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劉鐵男,據說手上持有十二本護照,在海外存有一千九百萬澳元,並已移民海外。

        類似的裸官並不在少數,他們在海外購買了別墅和商業地產,自己一個人留在國內「裸體做官」,一旦退休,實現政治軟着陸,便飛赴國外與家人團聚,徹底逃之夭夭。這些已經移民的貪官家庭數字驚人,以致在美國西岸和加拿大溫哥華一帶,出現遠近聞名的中國貪官「二奶村」、「大奶屯」。這些人住豪宅開名車,不事生產卻揮霍無度,舉止粗魯,令當地居民嘆為觀止。

        即使是正當致富者,看到當前社會矛盾尖銳,貧富分化嚴重,社會不公,擔心社會動盪危及家人,令資產受損,也紛紛移民,將家人安置在法治文明和秩序良好的國家。此外,中國環境急劇惡化,各種有毒食品氾濫,富人們身心俱疲,不得不揮別國土,轉換門庭。這些人出走他國,完全是迫於無奈。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正面臨着人財兩空的困境。最值得關注的是,移民者多屬中國社會精英,帶走的不是貨幣而是真正的財富。在竭澤而漁、追求短期利益的發展過程中,中國社會精英破壞了中國人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發展的最寶貴的自然資源和環境;失德失範、違規違法的發展邏輯,也破壞了社會重要的法治基礎和道德財富。

        愈來愈多的富人移民國外,中國將出現財富空心化,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財富積累流失殆盡,給中華民族留下一個社會混亂、殘山剩水的國度。中國一直夢想大國崛起、民族復興,當精英紛紛棄祖國而去,這一夢想勢必成為泡影。

        太陽報


        不吸鴉片還是病夫

        Posted: 11 Jul 2013 06:33 PM PDT

        內地的黑心食品層出不窮,像色香味俱全的鳳爪是許多人的最愛,然而,最近廣西警方查獲的問題鳳爪,真係嚇到你傻!南寧市警方在一座冷庫發現的鳳爪,包裝日期是一九六七年,距今已四十六年,本報「探射燈」稱之為「殭屍鳳爪」確係傳神!呢啲走私凍品,原價四、五千元一噸嘅鳳爪,經過氧化氫浸泡可讓其顯得又白又大,之後售價二萬元,利錢達三、四倍。

        如今內地百姓不是面對「吃飽」的問題,而是面對怎樣「吃得安全」的問題。日常生活,米、油、奶粉、皮蛋、油條、醃菜……無不是致癌食品黑名單,活在內地,無人不提心吊膽,你說日子怎麼過?事實是,中國在三十多年的劇烈變革中,催生了無數社會矛盾,更隱藏着不少社會危機,而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幾乎聚集了這個時代的所有焦灼,要言之,就是政府失位、道德滑坡、信仰缺失、司法不公等,在食品安全領域,尤其顯得危機重重。

        試想想,在一個互相投毒的時代,它導致了兩個現象:一個是食品的可替代愈來愈差,是以,即使共識早存,重典頻出,卻依舊無法扭轉食品安全愈發惡化的趨勢;另一個則是食品源頭生產者不吃自己銷售的產品,這現象雖荒謬,更可悲,皆因百姓賴以生存的安全食物鏈,從道德底線的層面就已經開始瓦解!

        岔開一筆,語文課上,老師出的作文題目是《生命的價值》,一位家裏賣海鮮的學生寫道:「活魚每斤八十元,死魚每斤二十元;活蝦每斤一百元,死蝦每斤三十元;活蟹每斤四十元,死蟹只能丟進垃圾桶。因此,生命是很寶貴的,我們一定要珍惜。」

        黑心食品生產商就是視百姓的生命如草芥,他們會把死蟹化學加工,每斤賣五十元!再這樣下去,不吸鴉片的國人還是會變東亞病夫!

        施友朋

        東方日報


        中美戰略對話 汪洋難有作為

        Posted: 11 Jul 2013 06:16 PM PDT

        中美新一輪戰略對話在華盛頓舉行,作為中國新一屆政府成立後的首次,對話引起格外關注。不可否認的是,中方代表汪洋在國內政壇的影響力遠不如上任代表王岐山,中美戰略對話的成色已開始黯淡。

        汪洋在廣東省委書記任上,被西方媒體稱為中國政壇的改革派,甚至將其當作前總理溫家寶的衣鉢傳人。在中共十八大上,海外一些政治評論家將汪洋能否成為中共政治局常委,視作中國會否繼續改革開放的重要標誌。結果汪洋在十八大失勢,海外媒體為其鳴不平,認為汪洋應該分管更重要工作,甚至將李克強主導的大部制改革也加到他頭上,從側面反映出海外輿論對汪洋抱予極大期望。

        不過,從國務院確定的分工來看,汪洋在副總理中並非位高權重,他分管的領域包括外貿、農業、水利等,是難以獲得喝采的工作,與王岐山當年任副總理時的權力含金量相去甚遠。王岐山當時分管金融領域,並擔任國務院應對金融危機領導小組組長,而汪洋則擔任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組長。如果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王岐山可以就金融領域的相關政策拍板,汪洋肯定無法做到,他只能將議案帶回國請示。

        表明立場 以正視聽

        因為分管工作、個人特質及在美國人脈等一系列問題存在差異,汪洋率領的中國代表團分量已大大降低,中美戰略對話的重要性也開始下降,從原本解決糾紛與矛盾的平台,變成一個各說各話的清談會場。這個變化也與中美兩國元首溝通頻密有關。習近平與奧巴馬早前在加州莊園進行長時間會晤,涉及的話題早已超過了中美戰略對話的議題。習近平牢牢掌握了對美外交的大權,汪洋充其量只能擔當傳話人,主動作為的能動性與空間並不大。

        值得關注的是,汪洋在對話開幕時表示,「對那些可能動搖我們基本制度、損害我們國家利益的意見,這一點我們和美國一樣,無論甚麼樣的對話,我們都不會接受,會守住自己的底線」。他這席話表面上是說給美國人聽,實際上是說給國內聽的,言下之意就是堅決捍衞國家利益和中共政權,不會因為別人說他是「改革派」,就會在對話桌上被美國人利誘策反、沆瀣一氣。

        在國內左派眼裏,汪洋是自由派代表, 是普世價值的擁護者,他率團與美國人對話,很可能引狼入室,為美國在華搞顏色革命提供通道。汪洋在開幕式上的表白,實際上就是表明立場,以正視聽。在中國左右對立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被貼上標籤的汪洋,無論說甚麼都會引發不同理解,隨着中美戰略對話的展開,今後的爭議也將層出不窮。

        東方日報


        《中國左右決鬥》

        Posted: 11 Jul 2013 04:04 PM PDT

        內容提要:



             中共改革派領導人胡耀邦的兒子胡德華的“批習講話”,不脛而走,表明中國統治集團內部已經有了掩蓋不住的裂痕。其實,中央高層有重大分歧,早已經不是什麽秘密,更不是第一次。

            六、七年來,高層領導中就透露出“各吹各的號”:溫家寶多次獨自推崇普世價值、自由民主,而吳邦國則斬釘截鐵地宣布“五不搞”。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鄧小平、胡耀邦與華國鋒、汪東興之間的分歧,以及1980年代末期鄧小平、陳雲與趙紫陽的爭論。那兩場爭論,都引起中共嚴重的黨內震盪,對決以一批落了下風的領導人出局而告終。

            胡德華講話中所體現出來的分歧,比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末期那兩次分歧,涉及更深刻的層面。胡德華指斥的就是習近平:“網上的中央同志對蘇共垮台,感到非常痛心,甚至感到蘇聯人民在危機中竟無一人是男兒。”

            胡德華引現任俄共總書記久加諾夫的話:“蘇聯共產黨的垮台,源於蘇共對於政治權力的壟斷,對於經濟和一切資源的壟斷,對於真理的壟斷”,“他這麼一說,我覺得(蘇共)垮台就沒有什麼了,值不得大家悲傷,也不值得難受。”



        【哈耶出版社】(電子書)  專頁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鐵道部:火車票難買是票價太便宜

        Posted: 11 Jul 2013 12:40 PM PDT

        《內幕》特約記者 葉橋

         “坑爹”車票提價詭計
          
         鐵道部牌子將壽終正寢現在已經看來毫無疑問了。但問題的是,關系上億國人實際生活的中國鐵路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壞?

         中國鐵路建設規模舉世無雙,中國人坐火車旅行之難也是舉世無雙。在眾的中國人強烈譴責鐵道部腐敗無能、難以滿足公眾的迫切需求之際,鐵道部一個官員提出驚人的論說,中國人之所以難以買到火車票,尤其是在節期間難以買到火車票,說明中國鐵路票價太便宜,不符合市場供求規律;將票價再幅度提,就可以一舉解決一票難求的問題。

         於是,在鐵道部將拆分,其負責鐵路運行等事務的業務部門將變成新設立的中國鐵道總公司的消息傳出之後,中國公眾開始擔心,中國鐵路將名正言順地一舉實現鐵道部官員先前提出的“坑爹”車票提價詭計。

         與此同時,也有許多經濟專擔懮,中國政府將鐵道部拆分,實際上是給貪污腐敗、欠債纍纍的鐵道部一個蟬脫殼的機會,使鐵道部可以由此擺脫將近萬億元人民幣的債務,同時讓中國全體納稅人來承接鐵道部留下的爛帳。

         這種擔懮,在中國用戶最多的新浪微博上隨處可見:
         @_99:【獻給鐵道部的墓誌銘】鐵道部生於1949年,死於2013310日,享年64歲,育有18個子,分散在全國各地。它曾經給無數家庭帶來歡樂與傷痛……安息吧,鐵道部,共和國的歷史上會有你隆重的一筆!鐵道部終於眾望所歸撤了,很多人哭喊:鐵道部,你不能走,你走了,近3萬億的債務誰來還?

         這個令中國公眾感到擔懮的問題是中國官方也難以回避的問題。但截至目前,官方提出的應對措辭,顯然讓中國公眾更加擔心。在中國公眾和經濟專家對鐵道部的巨額債務爛帳示擔懮之際,中國官方的中新社發出報導說:

         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王峰在311日就鐵道部債務問題進行回應時指出,“債務問題是下一步組建公司之後,相關部門繼續研究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此外,鐵道部部長盛光祖310日向記者表示,目前鐵路的平均票價是偏低的,今後還要按市場規律來定票價。對於盛光祖的這一表態,一位新浪微博用戶這樣寫道:由市場定價?請問中國有私營鐵路嗎?是誰為鐵路建設提供了資金?

         “如對鐵路票價制定保持過去管制格局,仍有可能維持低票價。如果通過這次改革,在內部經過討價還價後,鐵路客運服務定價權部分讓給鐵路公司,那麼票價可能就會一定程度浮動上漲。”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盧峰說,如今人們已有多種出行方式選擇,應該讓價格發揮更多的調節作用。

         據財新網瞭解,現行鐵路平均票價偏低,普通旅客列車基準票價自1995年制定後,由於受到發改委價格管制約束,儘管鐵路運營成本大幅上漲,但普通鐵路票價鮮有變動。

         盧峰就此指出,相較過去,當前人們對改善鐵路客運服務需求以及對票價一定程度上浮的承受能力都有明顯提昇。票價上漲,將促使人們選擇替代性的交通工具,如質量更好的中短途公路客車、自駕等,以舒緩鐵路壓力。

         至於定價較高、針對高端客戶的高鐵,盧峰認為,其與民航間存在競爭關系,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兩者相互形成牽制和均衡。市場化定價後,高鐵的票價可以在競爭中產生,價格可能適當下調,或者根據淡旺季浮動。
          
         一到春運,中國就亂了套了。
          

           計生委沒了,政策還不變?
          
         可以說,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也是此次大部制改革的亮點。根據方,將原有的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研究擬定人口發展戰略、規劃及人口政策職責劃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管理;不再保留衛生部、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雖然溫家寶在此前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說,要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但有分析人士認為,國家計生委與衛生部的合併,或許將意味著這個飽受詬病的政策會用柔性漸進的方式來進行。

         然而,中編辦副主任王峰在310日發佈會上也強調,一票否決制不變,計劃生育不會削弱。不過,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駐北京的主任、人口專家王豐,對《華爾街日報》分析說,說政策不會變是為了挽回臉面,也是間接地承認他們不能在一天之內宣佈包括配套政策在內的所有的變化。中國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創立之初的使命只有一個,那就是控制人口增長,而如今人口計生委不再有這個權力,它的這個權力被解除了。
         
           網上漫畫:給孩子上戶口,你得先上環!

         政府正在采取的是一項重要的政治舉措,他們知道他們不能一下子打破所有的東西。這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不用太長時間就會發生變化。對於不斷變化的人口結構,領導人們心知肚明。計劃生育政策大幅降低了勞動人口數量,對未來的經濟構成了威脅。

         王豐指出,中國領導人釋出信號,說希望朝著市場經濟轉變,所以在總體經濟規劃中他們將把人口政策考慮進來。王豐的解讀是,“這將意味著人口控制目標將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減弱,我們將看到一胎政策時代的結束。”“可以這樣理解:法律仍然有效,但法官和警察都沒有了。很快法律也將發生變化。”

         那麽,中國政府將如何廢除這樣一個已經實施了30多年的政策?這正是困難所在。王豐表示,他們基本上是采取激烈的措施撤掉了相關機構,但不清楚誰將負責收拾留下的爛攤子。理想情況是,人們希望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的人也是參與廢除計劃生育政策的人。

         然而,這個問題具有高度政治性。人口計生委僱傭的工作人員有50多萬人,而且這個機構和它這麼多年來做過的事也很難改變。計生系統內部僱傭的人員將成為冗員,其中很多人將可能離開,使資源轉移到衛生部。這些資源可以被用來投資於生育健康方面。王豐強調,這將是一個極為艱難的過程。(《內幕》第15期)

        朝鮮正給中美提供更緊密的合作平台

        Posted: 11 Jul 2013 12:21 PM PDT

        《大事件》編譯 段灼華

         
          這樣的畫面好像一直在重複,只要每次朝鮮製造麻煩,美國或其他國家的政治家及評論家就會把矛頭指向朝鮮的唯一盟友──中國。舉例來說,2013年4月7日共和黨參議員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在電視節目上指稱中國的行為“真令人失望”,民主黨參議員查爾斯‧舒默(Charles Schumer)也同意,建議現在中國應“站出來處理麻煩事,給朝鮮當局多一點壓力”。然而另一派的聲音同樣存在,他們認為中國已受不了朝鮮一再放肆的挑釁,儘管嘴巴上不說,北京卻與美國一同默認和緩緊張局勢的必要。


        中國更清晰地與朝劃清界線


           有趣的是,西方國家總認為中國是解決朝鮮問題的關鍵角色,中國人卻傾向把事端源頭推給美國,唯一確定的只有除了金正恩本人,大概沒有人樂見戰爭發生,尤其區域穩定對崛起中的中國至關重要。根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觀察,中國對現任獨裁者金正恩的態度似乎不若對金日成和金正日那般尊重,由於朝鮮在2012年12月發射火箭,加上2013年2月進行第三次核試驗,讓忍無可忍的中國簽署聯合國安理會加強制裁的決議,此外當2013年3月朝鮮片面宣布終止《朝鮮停戰協定》時,簽訂國之一中國也強調了自國對協議的承諾。




           金正恩是個“放火者”,自然也是個“媒合者”。


           如此改變自然逃不過美國高層的法眼,負責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說,中國政府更清晰地與朝鮮劃清界線,只因朝鮮此時的所作所為“嚴重影響中國安全”,中國內部亦開始懷疑:“如果朝鮮作為一個緩衝區,那我們得到的好處是什麼?”《經濟學人》指出,一般而言中國對美國在亞洲部署軍隊的舉止大感不悅,深深懷疑其“重返亞洲”的動機,但這次美國派出軍艦、導彈防禦系統以及戰機(含可攜帶核武器的轟炸機),中國的回應卻異常低調,且美國於關島安置的終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同時能令中國的核威懾力度降低。


          如此看來,金正恩是個“放火者”,自然也是個“媒合者”,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朱鋒教授表示,朝鮮正給中國和美國提供一座“更緊密的合作平台”,讓美國高層相繼造訪中國,像是國務卿約翰‧克里(John Kerry)於4月12日抵達北京,緊接著參謀長聯席會議(Joint Chiefs of Staff)主席馬丁‧登普西(Martin Dempsey)將軍也會來到中國,肩負加強雙方軍事對話的重責大任,再來到訪的是奧巴馬的國家安全顧問托馬斯‧多尼隆(Thomas Donilon),因此朝鮮成為中美尋求共同話題的支點。


        中美在朝鮮問題上立場更趨一致


           《經濟學人》認為,比起先前威脅東亞穩定的兩起事件,中美在朝鮮問題上立場更趨一致,一者是中國和日本針對釣魚島的爭執,儘管美國官方沒有對這些無人群島發出直接論述,但《美日安保條約》將釣魚島納入範圍,顯示美國認可日本握有島嶼的實際控制權,也讓中國抗議因為美國的默認加劇日本絕不妥協的態度;第二是中國抱怨美國對南海說三道四,為菲律賓和越南壯膽,使兩國敢於就與中國矛盾重重的島礁宣布主權,當然強硬的中國可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的靈活性,中國海軍還進一步派遣巡邏艦到達南海遼闊海域的最南端,此處是文萊和馬來西亞宣稱的領海。



           事實上,中國也許對朝鮮的看法有點動搖,不過尚未出現根本性轉變的跡象,拿短期利益來說,開戰勢必一定程度損害中美雙方,《經濟學人》便打趣地說,兩國都把金正恩視為精神不正常的年輕人,需要吃點藥了。長期而言,美國擔心擁核的朝鮮帶來的威脅,中國則不願見到金氏政權顛覆。中共喉舌《環球時報》刊登由獨立觀察員朱漳平(Zhu Zhangoo,音譯)發表的文章,提到朝鮮的核試驗只距離中國邊界100公里,對食物與飲水存在安全隱憂,話雖如此,朱漳平仍稱讚朝鮮“把緩衝角色做得很到位”,一旦覆滅,美國軍隊將侵門踏戶直抵中國邊境,自然大批難民也會湧入中國,因此現在中國當局不得不“確保金家王朝的存活”。


           古人有云:“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既然朝鮮危機不是第一次上演,那麼中美兩國過去是如何應對的呢?國家安全檔案(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高級研究員羅伯特‧瓦姆普勒(Robert A. Wampler)於雜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上寫道,這次朝鮮危機的局勢演變與北京是否能說服平壤克制軍事挑釁息息相關,雖然目前華盛頓與北京的協商關起門來談,但我們還是可以從20年前類似的經驗觀察美國是如何評估中國可能採取的選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解放軍越過鴨綠江以保護邊界。


            1994年,美國政府認為朝鮮在寧邊的核反應堆已足夠生產夠多的鈈來製造數枚原子彈,令當時執政的克林頓感到事態嚴重,要求朝鮮放棄核武計畫,甚至不惜發出戰爭威脅,後來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James Carter)出面斡旋,美朝同意在日內瓦舉行談判,朝鮮將在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的監督下凍結各種核項目並拆除可疑核設施,而美國答應協助朝鮮建造兩座輕水反應爐作為條件交換,解決國內電力短缺的問題。(《大事件》第20期)

        江澤民為退位布局,執意提拔“老油條”掌政法

        Posted: 11 Jul 2013 06:32 AM PDT


        《調查》徐長發 方延鴻





        在中共十六大上,周永康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四川人還沒來得及為自己省的省委書記又在政治局佔據一席之地而高興,周永康就奉調進京。令人驚訝的,倒還不是他受到前所未有的重用,而是被安排擔任羅幹的副手管政法,被一股腦地安上大批職務:他是中央政法委副書記,還擔任公安部長兼黨委書記,武警部隊第一政委,國家禁毒委員會主任……2003年3月溫家寶組閣後,他任國務委員兼公安部長。用他自己的話說,參加工作幾十年,一生交給黨安排,60歲的時候進入了中央領導層,同時卻成為公安戰線的一名“新兵”。

        何以這麼安排?當時許多人納悶。當羅幹以中央政法委書記身份進入政治局常委之時,內部即已經有人推測,羅幹到2003年3月即已經幹了兩屆國務委員,不可能連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也沒有兼任國務委員這種先例,新的領導集體內或許會有一位新當選的中央書記處書記,出任國務院系統裡統轄公安部、司法部、國家安全部等機構的國務委員,但都沒有想到這個重擔落到周永康頭上,更沒有想到讓他連公安部長也同時兼任!

        在中共執政史上,以中央領導人身份兼任公安部長已有先例。1959年任公安部長的謝富治,後來於1965年被安排為國務院副總理兼公安部長,後來他1966年8月被增補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書記處書記,1969年4月又在中共九大上成為中央政治局正式委員,還一直兼任公安部長。

        1973年中共十大時,被毛澤東欽點進入中央政治局的華國鋒,從1975年元月兼任公安部長,後來於1976年2月開始出任國國務院代總理、總理,1976年10月又當上了中共中央主席,才在1977年3月把公安部長職務交給了趙蒼壁——在中共執政史上,竟有近半年之久,是黨的主席、國務院總理親自兼任公安部長。

        但後來的公安部長就沒有這麽好的運氣了,無論是趙蒼壁,還是胡耀邦1985年舉薦的阮崇武,以及1987年喬石物色的王芳……都沒有前面幾位那樣高的地位。1988年4月開始,王芳以國務委員身份兼任公安部長,就算是高的了。

        2003年12月7日,在公安部舉行的在京局級以上領導幹部出席的“新老領導交接”大會上,卸任部長賈春旺表示:中央決定由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周永康兼任公安主要領導,“體現了中央對公安部工作的更加重視”。

        為什麼要提高公安部長這一職務的規格?

        其實,在中共高層體制中,國務院一直有幾個部的規格很特殊,表面上屬於國務院系統,卻並不歸國務院總理領導,例如國防部,實際上歸中央軍委領導;公安部則歸中央政法委指揮,公安部實際上與中宣部、中組部為同樣規格,比國務院其他部門都高了半格。

        提高公安部長地位,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隨著中國利益調整、社會矛盾增大,兼之產業結構調整,人口流動增強,使社會治安面臨許多新難題,公安部擔子十分吃重,需要由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政法委書記在更高的層級來協調有關各方。但是,政法委副書記兼公安部長,也有在法理上尷尬不通之處。因為政法委管的不止是公安部、國安部,也管司法部,還管法院和檢察院。而周永康是政法委副書記兼公安部長,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負責人向他匯報工作時,雖然是向政法委副書記匯報,但他畢竟又是公安部長。中國有學者針砭說:外國公檢法是互相獨立、制衡的,而中國倒好,法院院長、總檢察長,要向公安部長請示匯報!


        升到千夫所指的靶子上

        為什麼選中周永康接任政法機關首腦、公安部長?有一種解釋說,這與他過去長年在石油部門的工作經歷有關。

        http://boxun.com/news/images/2012/03/201203210224china1.jpg

        周永康管政法,成爲衆矢之的。

        很長時間裡,中國石油部門管理,實際上是帶有軍事化色彩。特別是每一個大油田開發期間,都成立所謂“會戰指揮部”,從這個名稱就可以看出,實行的都是准軍事化的戰時體制管理方式,會戰指揮部對所屬部門直至每個幹部職工的指揮,都是按照部隊裡那種從上到下的命令指揮,比其它所有經濟建設部門都更強調所謂“令下如山倒”。

        從石油部的歷任部長看,李聚奎,余秋里,歐陽毅(軍管會主任),宋承志(軍管會主任),王星(軍管會主任),康世恩,宋振明,唐克,王濤……中間三個軍管會主任不用說了,除了後期的唐克在軍隊待的時間不長、王濤是留蘇學者出身之外,其餘哪個沒有鮮明的軍方背景?

        所以,十六大上新提拔起來的這些政治局委員中,曾指揮過油氣田大兵團會戰的周永康,比其他委員確實更合適擔任政法系統首腦。

        周永康接掌政法,還有更深的背景,是江澤民為退下之後布局的重要一環:江安排由喜貴執掌中央警衛局,安排郭伯雄和自己的秘書賈廷安控制軍隊,安排周永康控馭公安系統——三管齊下掌握軍警政法,幾支武裝力量盡在手中。

        在江澤民眼中,周永康是與由喜貴、賈廷安等人並列的最放心人選。其原因,有傳言說周永康與江澤民的夫人有某種親戚關系,雖然未經証實,但江信任周是毫無疑義的,才違背了周的專業背景優勢,甚至違背了其本人的願望,做了這樣的安排。

        所以,自周永康被從國土資源部部長調任四川省委書記後,即有周永康將會在十六大上更上一層樓的說法從中共內部傳到海外,果然,不僅十六大上得到驗證,在中共十七大上更得到了最終驗證:他成爲九名政治局常委之一。

        周永康主管政法,雖然是被江澤民提携而登上了自己人生和仕途的頂峰,但是也將自己置於全國人民唾駡的靶子的位置。五年來,雖然中國辦成了北京奧運、上海世博等多項盛事,擊退了無數政治勢力的一次次挑戰,然而中國公安、司法、城管乃至武警的種種無法無天的行徑,激起空前的民怨,最後都歸咎於他——儘管中國的維穩大業,是由皇儲習近平牽頭挂帥,周永康只是第一副手,但人們都知道,習近平正在實習接班階段,要關注的領域不計其數,對維穩大計方針雖然會過問,但衆多具體的問題,拍板者可都是周永康。

        大陸法學界人士普遍公認,正是從周永康任公安部部長和政法委書記以來,中國的法制建設急劇倒退,社會治安急劇惡化,嚴重刑事案率居高不下,黑惡勢力橫行,人權根本無法得到保障。

        如果說,一次次風波都被周永康有驚無險地度過來,但是到2012年,周永康卻在薄熙來、令計劃等人的幾件大醜聞中,脫不了關係,構成了真正的危機。(《調查》特刊第四輯)

        毛澤東在歷史上是一個多麽惡劣的“國父”

        Posted: 11 Jul 2013 05:44 AM PDT


        工具理性,關注成敗;價值理性,關注是非。光津津樂道毛澤東贏是不够的,還得看他怎麽贏,爲什麽贏?建國和治國並不是互相割裂的兩件事


        《名星》高伐林 專稿


        毛澤東去世37年,一直沒有退出民衆視野。中國新領導人接班之後,隨著毛澤東120年冥誕臨近,毛澤東在經歷過他的時代的人和“70後”“80後”“90後”中重新升溫。最近我收到國內一位年輕晚輩專談毛澤東評價的來信,便覆信與他商榷,有了下面的文字。

        ××, 收讀你評說毛澤東的信。在你這樣的年齡、又並非專業從事政治和歷史研究的人當中,對毛澤東與中國大陸的歷史走向竟如此認真思考;從你的信看,你潛心研讀, 獨立思考,尤其是你力避極端,兼及功罪,而不是像當前一些人那樣,重新神化或一味妖魔化毛澤東。這些,都讓我十分贊同。

        這裡,我也就單刀直入,談談你的信中我不認同的觀點。

        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

        你認爲,應該將毛澤東的建國和治國分開來評價,說“在打天下的過程中,毛澤東贏了,就證明他用的戰略、戰術、計謀是正確的,他具備的優點是他的對手所不具備的——所謂‘適者生存’,這是大自然的競爭法則”。

        你的看法,在“工具理性”這個層面,能說得通。所謂“工具理性”,就是通過精確計算功利、最有效達到目的的理性。簡而言之,就是研究怎樣去贏的理性。毛能贏,說明他主觀制訂的策略符合客觀實際,是合理的。

        但是,“工具理性”之上,更有“價值理性”:一項舉措本身所能代表的價值,是否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忠誠、榮譽等,它所關注的,是從某些具有實質的、特定的價值理念的角度,來看行為的合理性。

        工具理性,研究手段的有效;價值理性,研究目的的合理;

        工具理性,關注成敗;價值理性,關注是非;

        工具理性,注重如何贏;價值理性,注重贏什麼,為什麼贏?

        我 們要從歷史的高度,而不是從軍事學的單一維度來評判這位黨和國家的創始人——即使是軍事學,至少是中國傳統的軍事學如《孫子兵法》,也不是光講克敵制勝的 戰略戰術,而也要強調戰爭的正義性,是由“不爭”出發而談“爭”,反覆說“慎戰”“非戰”“爭者有道”“師出有名”。那麽我們如今又怎麼能認同“成王敗 寇”、“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種思路呢?

        若一個江洋大盜籠絡駕馭了一批人才,百折不撓,建立了販毒、走私軍火、販 賣人口的黑幫體系,在他覆滅之前,也可以說,他在“工具理性”上是成功的;若一個不良商人,鑽研透了厚黑學,以次充好,偽造數據,打擊對手,騙取了消費者 的信任,在市場上成為龍頭老大,在他被揭露之前,也符合你所說的,他“贏了,那麼他用的戰略、戰術、計謀就是成功正確的”——我們該推崇這樣的成功麼?

        http://www.sznews.com/culture/images/attachement/jpg/site3/20080904/00142246e9800a29808d1e.jpg

        建國與治國不能分開

        毛 澤東的建國和治國,這兩者是連續的。毛澤東爲了奪取政權,對農民許願說,耕者有其田,要得土地就跟我們走啊!農民信了,參軍支前交公糧,支持他打下天下。 經過土改,農民分得了土地,但是高興了三四年,土地又從農民手裡弄走了!而他對工商業者、對知識分子,也無不如此,高舉新民主主義旗幟許了各種願贏得民心 ——1949年前後他有多麼高的口碑!——但拿到政權之後卻不僅不兌現,食言以肥,反過來收拾那些要求、懇求、哀求他說話算話的人,這個時候,因為他掌握 了暴力機器,發動一次次政治運動,各界受騙者再有不滿,都不能改變他們被奴役的命運了。若一個人將錢財騙到手,再反過來將被騙者惡整一頓又一頓,我們能將 其分開來評價,只批評後者而稱讚前者嗎?

        你說,兩軍對壘要用策略,“打仗靠誠實、誠信能勝利嗎?”沒錯,《孫子兵 法》也說“兵以詐立”。但這裡的問題有兩個,第一個問題太大:“毛澤東堅持要用武力推翻國民黨政權究竟對不對?”這裡姑且不論;第二個不太大,一句話就能 說清楚:如果說跟國民黨兵戎相見之際,要靠計謀,騙敵人是題中應有之義;那麼,並不是從一開頭就是天生的敵人吧,不是還一塊兒磋商和平建國麼?更何況,對 自己的黨員、自己的群眾和自己的同盟者,該不是你死我活打仗的關係吧?

        再說,談取勝不能不將代價的因素考慮進去。一 只iphone再好,如果標價100萬元,你就是拿得出這筆錢,也不會買吧?僅從“工具理性”層面來看,也要儘量投入少、產出多才對。毛澤東則不惜民力、 不計人命,釀出多少巨禍!1957年到莫斯科演講時,他說“核大戰也沒有什麼可怕,中國六億人,就算最多死一半,但帝國主義也完了,剩下的人將在廢墟上建 成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將赫魯曉夫和其它紅色國家的領袖們驚嚇得目瞪口呆!這就是毛澤東,為實現他的理想社會藍圖,花上幾百萬、幾千萬、幾億人命的代 價,都可以不在乎。

        他不在乎,我們這些評說毛澤東的後人,也不在乎麼?

        中國大 陸一位著名學者劉小楓最近稱毛澤東是“國父”,引起海內外激烈爭辯。從創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層意義上講,稱毛澤東為“國父”,似也有理。但是我們從來沒有 稱秦始皇為秦朝“國父”,稱朱元璋為明朝“國父”,稱努爾哈赤為清朝“國父”。這一次改朝換代的領袖就算是“國父”,在歷史上他是一個多麼糟糕、多麽惡劣 的“國父”!

        評價毛澤東這樣的領袖,是應以他創立的國為本位,還是應以民為本位?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 輕。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我們不應該從中共、也不應該從共和國的角度看他,而應該從中華民族、從整個人類的視野看待他。他的軀體躺在天安門廣場的紀念 堂裡,他的影響則廣泛地存在於現實,制約著未來。用年輕人中現在挺流行的名詞來講,他的“正能量”不能說沒有,但他的“負能量”則更極其巨大,在今後相當 長一段時間恐怕還不會消退,甚至還可能繼續加劇。(《名星》第2期)


        http://city.mirrorbooks.com/news/attachments/2013/05/27/18_201305270639491WSq1.jpg

        拜登:中国必须停止公然窃取美国商业秘密

        Posted: 11 Jul 2013 04:04 AM PDT

        美国副总统乔•拜登语气强硬地要求中国停止网络盗窃。美中这两个世界大国于华盛顿召开为期两天的年度对话,拜登致辞。

        拜登副总统在星期三的致辞中说,中国必须停止“公然”地窃取知识产权。最近的报道说,中国的这种做法导致美国每年损失数千亿美元。
        .
        这一内阁级别的对话给华盛顿和北京提供了一个机会,定期就合作与分歧进行磋商,有时还会争吵。

        几个星期之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做为东道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加利福尼亚州举行了非正式首脑会晤。两位领导人的那次会晤基本展现友好的氛围。

        拜登的讲话则更加切合实际,既强调了两国在一些领域存在共同利益,但是也没有忽略一些敏感话题,比如美国对中国人权记录的关注和经济改革等。

        美国之音中文网


        赫然见“拆” 中国驻美使馆被涂鸦

        Posted: 11 Jul 2013 03:58 AM PDT

        中国与美国大规模的战略与经济对话揭幕当天,中国驻美大使馆正门前被人以涂鸦方式喷上几个大大的“拆”字。虽经使馆人员迅即清除,但德国之声等媒体已拍下照片。 

        美、中第5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周三起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2天,双方的部长级官员多达30人与会,规模大、层面广。美国副总统拜登代表美国总统奥巴马讲话。

        就在破晓时分,突然发现,中国大陆驻美大使馆正门两个门柱以及侧门围墙,都被喷上了黑色的"拆"字。

        选择这两处喷字,显然是经过周详考虑。因为贵宾如果乘车进入使馆,系从正门驶入,而正门两个门柱各被喷了一个"拆"字。也就是说,车辆必须从两个大大的" 拆"字之间经过。而且喷字的位置,一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中英文招牌正下方,另一个在门牌号码正下方。极其醒目。

        Titel: Graffiti an der chinesischen Botschaft in Washington Schlagworte: Graffiti, Zwangsumsiedlung, Ma Yongtian, Botschaft, abreißen Wer hat das Bild gemacht?: DW/Liu Ping Wann wurde das Bild gemacht?:10.07.2013 Wo wurde das Bild aufgenommen?: Washington DC  Bildbeschreibung: An mehreren Stellen der Mauer der chinesischen Botschaft in Washington wurde das Zeichen Abreißen gesprüht, vermutlich eine Aktion der Demonstranten, die gegen die Zwangsumsiedlung in China protestieren.  auf 2 Bilder zu sehen? Ma Yongtian, Protestlerin und Opfer der Zwangsumsiedlung   
        车辆必须从两个大大的"拆"字之间经过


        侧门位于大门旁边,供来宾步行进入使馆。大型的落地玻璃门,从里面向外看,一目了然;从外面向里看,则是一面镜子。侧门门墙上,一个大大的黑色"拆"字,同样醒目。

        特殊方式表达抗议?

        目前不知道这是什么人或什么团体所为。不过从"拆"这个字看来,推断可能是支持"麻雀护巢行动"人士的手笔。 "麻雀护巢行动"起自国内,目的是抗议官商勾结、强行拆迁。 7月1日,中国共产党党庆纪念日,这项行动开始在中国驻美大使馆前展开。当天长春市的拆迁受害人马永田试图向使馆递交请愿书,但使馆紧闭门窗,无人出面收 受。马永田只得从侧门的门缝塞进请愿书。

        马永田告诉媒体,长春市政府强制拆迁了她的家及工厂,造成50人失业。由于惊吓过度,她的老母一夕之间脑出血,孩子则发高烧并出现了癫痫病。她本人只得以拾荒维持生计。
        后来法院裁决长春市政府的拆迁行为违法,应予赔偿。可是长春市政府拒绝执行。马永田不断上访,然而未能讨回公道,反倒被打入"黑牢"。

          只得从侧门的门缝塞进请愿书


        人权组织"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博士说,中国使馆被喷"拆"字,显然是中国强拆受害者借着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之机,以特殊方式向中国政府表示抗议,并希望促请国际媒体、各国政府及民间人权组织"对中国强迫拆迁和土地掠夺造成的人权侵害加以关注"。

        推动城镇化 料强迫拆迁有增无减

        杨建利说,"麻雀护巢行动"的诉求是"还我土地,护我家园",呼吁大家一齐努力终结血淋淋的暴力拆迁,争取一个"所有中国人共同享有的公平合理、和平稳定、自由民主的生存环境"。

        杨建利表示,因为抗议拆迁,有人自焚而死,有人被推土机压死,也有人在与警察、黑道的对打中死亡,估计过去10至15年内,因此而丧命的超过1万人。杨建 利说,中国新总理李克强上台以后,预计5至10年内要让2.5亿农民城镇化,这意味着有更多农民会失去土地,且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他希望藉由"麻雀护巢行 动",促使国际关注,阻止官方继续侵害人权。


        作者:刘新

        责编:叶宣

        德国之声中文网


        马英九证实台纽签约过程中曾有政治阻挠

        Posted: 11 Jul 2013 03:52 AM PDT

        马英九在就职仪式后(2012年5月20日)


        作者 台北特约记者 陈民峰

        台湾和纽西兰低调签署经济合作协议之后,各界都好奇中国大陆有什么意见,大陆国台办发言人杨毅表示,注意到纽西兰商工办事处与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签署经济合作协议;纽方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妥善处理相关事宜,维护中纽友好关系。他还说,希望台湾方面珍惜两岸关系改善的局面,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对于大陆官方的响应,厦门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认为,这显示大陆乐见台湾扩大与世界各国拓展经贸文化关系,这次的进展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证明良好的两岸沟通机制,有助于破解两岸政治难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方向符合台湾社会的期待。

        台湾的陆委会则指出,台纽签署协议,与中国大陆无关,也印证了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签署与实施,有助于台湾推动对外洽签经贸协议。

        台湾的总统马英九表示,纽西兰是已开发国家,又是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与跨太平洋伙伴协议的成员,台纽双方签署经济合作协议之后,可以让世人感觉到台湾追求自由贸易的决心,大家对台湾推展自由贸易会有信任感。至于台纽签署过程中,是否受到政治阻挠?马英九透露,「这个当然难免,但状况都不是非常严重」。

        一位不具名的中经院学者表示,台湾在与各国洽谈FTA的过程中,各国都有考虑中国大陆这个因素,这的确是台湾回避不了的问题;此外,如果依据台湾的需要与大陆的态度,智利非常有可能是下一个与台湾签署FTA的国家,因为智利是TPP的会员国,也已经与大陆签订FTA。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陳光誠結束訪台返回美國

        Posted: 11 Jul 2013 03:45 AM PDT

        中國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11/07/2013)
        陳光誠此行到台雖被官方冷遇但受到民間熱烈接待。


        林楠森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中國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周四(7月11日)結束了十八天的訪台行程搭機返回美國,他此行到台雖被官方冷遇但受到民間熱烈接待。

        他在機場上機前表示此行充份感受到了台灣民眾的熱情,他並對台灣民主表達了基本正面評價。

        他說他在台會見了多位曾為民主犠牲的前輩,儘管有些人對他說台灣民主不完善且存在大量問題,但他認為已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他也提到有人對他說,這次到台訪問看到的許多東西都是台灣政府安排的,都是假的,對此他說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代表台灣有言論自由。

        在台灣人們感受民主倒退與威權陰影未除下,他提出的一個看法是民主社會體制好比天平,政治團體則好比砝碼,而公民應該充當撥動砝碼的人。

        而相對於抵台時盛讚台灣實施民主法治成功,他臨去前的一個感想則是一個社會從專制走向民主,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

        官冷民熱

        陳光誠在台十八天期間廣泛地與方方面面公民團體進行交流,並到大學演說與接受媒體座談採訪。

        同他座談的民間團體包括了台北市律師公會、民間司改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兩岸監督聯盟、台灣勞工陣線、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等等。

        在政界人士方面其交流對象包括與有他相同經歷,用律師身份對抗一黨專政政權的民進黨人士。

        相對而言執政的國民黨則對他則一路冷淡,陳光誠在總結訪台感想的座談上對馬英九避見他一事,表示他對此始終抱著順其自然的心態。

        也出席此一座談的吾爾開希則批評說官方政治考慮居然是畏懼中國大陸,非常令人遺憾,因為政治人物要首先無畏,才能讓老百姓不害怕。

        陳光誠此行返美後預計將離開紐約大學,對於個人的處境他說他過去沒有妥協,現在也沒有妥協,將持續人權工作。

        (責編:蕭爾)

        BBC中文網


        香港特首梁振英不馬上諮詢政制改革

        Posted: 11 Jul 2013 03:38 AM PDT

        梁振英(中新社資料圖片)

        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被泛民主派議員追問政制改革問題時稱,目前仍有「足夠時間」就政改方案進行諮詢。

        梁振英星期四(7月11日)在立法會出席答問大會時稱,他的政府「做事有次序、有系統和有緩急先後」,提前開展諮詢並不會讓普選提早實現。

        梁振英還說,對於倡議中的「佔領中環」行動,他認同工商界的意見,而工商界一直警告該行動將危害香港經濟。

        在梁振英出席答問大會前夕,由泛民主派政黨組成的「真普選聯盟」公布了他們委托學者團設計的三套行政長官選舉方案,但馬上被親北京陣營質疑不符合《基本法》。

        「真普選聯盟」所提出的方案建議由香港市民聯署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再由提名委員會接納。學者們認為這既能符合《基本法》的要求,也能讓提名過程符合國際民主標凖。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法學教授饒戈平星期三(10日)在香港稱,這樣的方案「找不到法理根據」,選舉方式也不存在「統一的國際標凖」。

        避談解放軍

        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梁振英沒有回應議員提問有否游說「佔領中環」運動發起人採取其他方式爭取落實普選,但稱「每個人都有責任去維護和發展我們的經濟」,港府將「一如既往,細心去聆聽大家的訴求」。

        不過,親北京政團香港經濟民生聯盟的金融服務界間選議員張華峰追問,梁振英曾否考慮「在必要時」要求北京派遣解放軍駐港部隊「協助(維持)香港社會秩序」。

        梁振英回應說:「我對香港警隊根據香港法例賦予他們的權力和責任專業地執法,我是有十足信心的。」

        參與發起「佔領中環」運動的香港大學法律學者戴耀廷多次強調其行動將是和平的公民抗命。

        但梁振英上月出發往紐約訪問前曾說,「佔領中環」行動「不可能不犯法,不可能和平」。他在美國期間也說,港人不斷增長的民主要求可能導致北京拒絕任命港人選出的行政長官。

        此前,中國中央電視台自去年10月以來數度播出解放軍駐港部隊在香港境內進行實戰演練的片段,其中包括在模擬巷戰中以粵語勸降。此舉引起了輿論關注。

        (撰稿:葉靖斯 責編:路西)

        BBC中文網


        限购汽车能否治理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Posted: 11 Jul 2013 03:30 AM PDT

        china-traffic-cars-pollution
        北京一条主干道上遭遇交通大阻塞。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汽车市场说明中国的汽车越来越多,多得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实行限购措施,因为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认为限购汽车可以治理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中国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已经实施汽车限购,现在连二三线城市也要效仿跟进。这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坐不住了。利用召开例行汽车产销数据发布会的时机,中国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星期三在会上表示,反对部分地方政府采取汽车限购政策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做法, 因为汽车产业在中国经济运行中仍然起到积极的作用,限购不仅无助于节能减排,治理空气污染, 而且还与中国扩大消费和稳定发展的总体目标不符,剥夺了广大百姓购买私家车的平等消费权,将严重影响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展。

        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姚树洁教授表示,采取限购汽车治理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只是一个办法,但不是最佳办法, 如果坚持实施,新加坡和上海的车牌拍卖的办法可取:

        “拍卖车牌就是提高人们拥有汽车的成本, 就是你收入如果达不到一定程度你就不可能拥有汽车。与此同时, 拥有汽车的成本提高之后,汽车仍然可以卖的出去, 因为有钱人愿意付高价,政府用提高的成本部分治理环境和改善公共交通。 虽然有人说, 这样限购不公平,因为限购的只是那些相对没钱的人, 但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要体现真正的公平,一个社会应该为没钱的人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提供更好公共交通所需的费用要出自那些拥有汽车的人,谁开车谁交钱,谁污染环境谁交钱,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各得其所。 此外,拥有汽车的成本提高之后, 一些本来打算要买汽车的人就不买了, 汽车需求量由此减少。 说到有人不赞同车牌拍卖的形式限购, 主要还是地方政府和汽车制造商愿意多卖汽车。 如果汽车牌照拍卖,每个城市的汽车牌照数量被限制,汽车的需求就会随之减弱”。

        限购汽车的方式不尽相同。迄今已经实施汽车限购的上海、北京、贵阳和广州四个城市,限购的模式各不相同。上海实行的是“有偿拍卖”模式,北京是“无偿摇号”模式,广州是“环保+摇号+竞价”的组合分配模式。 而贵阳则采取限行和限购相结合,通过摇号方式获取可在市区一环以内行驶的车牌。最早实施限购的上海从1994年开始实行私家车车牌照拍卖,从2012年6月以来,上海私家车车牌拍卖价“九连涨”,今年3月最低中标价接近一万元人民币,上海车牌由此被称为“最贵铁皮”。

        说到采取汽车限购政策治理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作用大小这个问题,在重庆某地从事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向绍伟先生表示:

        “用限购治理交通拥堵有部分作用,但只能治标不治本。 至于用限购治理空气污染这个问题, 我手头虽然没有明确的数据可查, 但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应该没有污染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多, 由此限购汽车也不能起到治理空气污染的作用”。

        中国曾有报道说,限制汽车往往是解决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各项措施中最直接、最简单,同时也是触动各方利益集团和地方利益最少的方案;当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真凶”不可追缉,而公众又需要尽快“怨有所归”时,在部分地方政府的眼中, 汽车自然成为最理想的“替罪羊”。向绍伟认为,以限购汽车措施治理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是地方政府“懒政思维”的做法:

        “现在公车和私家车太多了, 像我所在的小城市也堵的不得了。让人少买车或者让车贵得让你用不起从而达到控制汽车数量的部分是最偷懒的办法。要从根本解决问题,政府应该发展采取公共交通优先政策。 如果我乘坐公交或打出租车比自己开车要快要方便, 不那么拥堵, 谁还去买车呢?通过限购政策只能让有钱人买更多的车。比如,有地方实行单双号限行,有钱人就买两辆车,一个单号, 一个双号, 每天都可以开车出去,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自然无法解决。”

        汽车多了肯定会增加空气污染, 汽车多了肯定会增加交通拥堵。中国汽协星期三公布,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突破1000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都超过10%。有专家表示,地方政府推行限购政策时要兼顾公平与效率,不能一味地将城市治理成本转嫁到大众身上;通过限购汽车获取的资金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


        法媒:薄熙來案最快7月開庭

        Posted: 11 Jul 2013 03:11 AM PDT

        (中央社台北11日電)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今天報導,中國共產黨重慶市委前書記薄熙來案件可能最快7、8月於山東開庭,目前所知的罪名可能是受賄罪。

        法廣特約記者曹國星發自上海報導,薄熙來案最快7、8月在山東開庭,有多方消息說,山東省濟南中級法院正在對審理薄案進行模擬,由於薄案高度敏感,保安與旁聽安排、庭審策略與媒體控管等,都在內部演練中。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說法,薄熙來案原本由大陸最高檢察院反貪局偵辦,由於起訴審級的考慮,實際由北京市高檢反貪局承辦,並抽調各省紀委、檢察院協助。

        據熟悉案情者透露,薄熙來案目前確定的罪名主要是受賄罪,案情是大連富商徐明支付薄熙來兒子薄瓜瓜在英美留學的各種費用開銷,折合金額約有人民幣600、700萬元。

        有律師認為,如果薄熙來承認受賄罪,罪責不用薄瓜瓜承擔,只需要配合司法追訴,這可能是薄熙來願意認罪的關鍵。

        報導說,幫助薄熙來洗錢的大連富商富彥斌,在薄案爆發後失蹤1年多,最近已經有企業人士看到他露面處理事情,似無大礙。

        這篇報導引述知情人士說法,薄瓜瓜已經離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據說人在加州,不會以證人身分出庭。

        此外,薄熙來在谷開來謀殺英國人海伍德案偵辦過程中,可能因試圖協助掩蓋案情,而涉嫌「徇私枉法罪」、「包庇罪」或「濫用職權罪」。

        報導認為,徇私枉法罪在大陸一般指司法工作人員,薄熙來當時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雖然影響力很大,不過並不屬於司法工作人員;另外,薄熙來雖然是谷開來的丈夫,是否有包庇行為,能否用上述罪名起訴也存在爭議。

        薄熙來開庭時間,中共尚未有說法。1020711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7月10日)

        Posted: 10 Jul 2013 09:57 PM PDT


        2013年7月10日《明镜郵報》

        Posted: 10 Jul 2013 09:56 PM PDT

        明鏡新聞網

        unread,
        Jul 12, 2013, 11:02:46 PM7/12/13
        to wy...@live.com.au

        《明鏡郵報》明鏡新聞網


        《國家秘密》

        Posted: 12 Jul 2013 02:47 PM PDT

        內容提要:

        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爲何在被軟禁的生命最 後階段爆發出縱情大笑?中共官史從和平解放西藏到武裝平叛之間缺失了什麽鏈環?兩發震走達賴喇嘛的神秘炮彈從何而來?蔣介石忍受國人唾罵爲何堅持“攘外安 內”方針?蔣介石確實曾想把毛澤東抓起來,爲何又放虎歸山?傅作義擔任中共水利部長後給蔣介石寫下什麽密信?……

        美國之音節目《解密時刻》通過採訪歷史的當事人、知情人和資深學者,輔以大量影視鏡頭、現場照片和檔案史料,探尋中國近、現代史上諸多祕聞,深受觀衆和聽衆歡迎。本書八篇文章,就是《解密時刻》節目的精選。除了《趙紫陽最後的歲月》《達賴喇嘛出走始末》
        《蔣介石日記揭祕》等文之外,還通過朝鮮難民的口述,向世人披露他們不為人知的冒險經歷與對中國的愛恨交織;重現了中國國畫大師們在紅色政治中的沉浮榮辱,揭示了中國畫走向繁榮的意外成因。

        塵封的史實,竟然發出了新鮮的氣息。




        【明鏡出版社】(電子版)  專頁
        http://www.pubu.com.tw/store/60232?apKey=fedd22f528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鍾紹軍陪習近平首次現身NBA賽場

        Posted: 12 Jul 2013 01:59 PM PDT

        《外參》特約記者 

          再次訪,照片現真容

          前文介紹了在浙江職時,鍾紹軍曾陪同習近平赴美參加“國浙江週”。六年後,已經當上中共習近平再次出訪美國,則引起美國媒體的普遍關注。20122月中旬,習近平對美國展開五天的正式訪問,所到之處都受到“破格”接待。

          217日,習近平的最後一站訪問洛杉磯市。喜歡體育運動並自稱是“球迷”的習近平,當天下午出現在洛杉磯斯台普斯體育中心看台上,觀看NBA聯賽洛杉磯湖人隊與鳳凰城太陽隊的一場比賽。這是中國領導人首次現NBA賽場。

          當晚,習近平在出席完美國副總統拜登舉行的私人晚宴後,在加州州長布朗和洛杉磯市長維拉萊戈薩的陪同下,觀看了第節和第四節前半段的比賽,中國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副部長崔天凱、中國駐美使張業遂等人也一同觀看了比賽。

          老同學稱,前排正在打電話的神秘男子便是鍾紹軍。

          其間,習近平獲贈印有他名字的湖人隊隊服,並在包廂中會見了前球星魔術師約翰遜和足球明星貝克漢姆,湖人隊球員科比也向中方贈送了他簽名的球鞋。

          洛杉磯市長維拉萊戈薩之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習近平是湖人隊的球迷,他很高興習近平能夠接受邀請觀看湖人隊的比賽,而這次訪問對於洛杉磯,也是建立與中國更緊密關係的一次契機。

          記者在對面的看台上注意到,習近平身穿西裝但未打領帶,他並不跟隨其他觀眾鼓掌或喝彩,而是非常專注地看著比賽,平常並不戴眼鏡的他,一度還戴上眼鏡觀看,遇到精彩處他也會跟旁邊的維拉萊戈薩熱烈討論,兩人不時開懷大笑。

          由於出席拜登的私人晚宴,習近平錯過了前兩節比賽,不過,他顯然很珍惜這短短的觀賽時間,甚至頗有點戀戀不捨。記者注意到,習近平一行直到當晚9:45分才起身離開球場,而原定他乘專機離開洛杉磯前往愛爾蘭的時間是當晚10點。

          習近平觀看NBA比賽的照片,很快便受到中國網民的追捧。其中,一位名叫“王偉航”網友留言稱,“十幾年沒見的老同學鍾紹軍,沒想到在這裡看到你了啊”,隨後,又轉發了一張只有四人的照片,後排左為邊是加州州長,中為習近平,右為洛杉磯市長,前排一位40歲左右的方臉男子,當時還在打電話。

          因此,可以斷定,網友“王偉航”所說的“十幾年沒見的老同學鍾紹軍”便是此人。
          
          朱國鋒是秘書,鍾紹軍才是大秘

          自習近平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國主席後,秘書人選一直受到關注。在習近平參加博鰲論壇時,秘書朱國峰首次曝光,一時間受到媒體高度關注。不過,朱國鋒只是習近平的數位秘書之一,而習的真正大秘書則是鍾紹軍,現在,鍾紹軍已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辦公室主任。

          4月上旬,博鰲亞洲論壇期間,“習近平主席秘書”朱國峰中共官方媒體首度公開。像鍾紹軍一樣,朱國峰為人行事也十分低調,在網際網絡上查不到任何關於他的信息。

          朱國峰在博鰲論壇期間,與習近平、王滬寧、栗戰書、楊潔篪以及王毅、徐紹史、高虎城等高官,坐在會談桌的同一排,顯示他已擁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而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秦剛等人則都坐在後排。


         
          左一是習近平的秘書朱國鋒。


          日前,有媒體公開了朱國峰的簡歷,才揭開了“習近平主席秘書”神秘面紗。朱國鋒19735月出生,廣東梅縣人,1995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曾在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秘書工作》雜誌社工作。1998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研究生(不脫產班)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

          隨後,朱國鋒歷任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科員,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科長,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副處長,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正處級秘書,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副局級秘書,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正局級秘書,習近平專職秘書。

          201211月後,朱國鋒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秘書,20133月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秘書,國家主席辦公室秘書,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正局級秘書,習近平專職秘書。

          儘管朱國鋒目前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辦公室秘書和國家主席辦公室秘書,但他的上司則是習近平的大秘鍾紹軍,鍾擔任的是總書記辦公室主任和國家主席辦公室主任。(《外參》第37期)

        三套劇本終結朝鮮鬧劇

        Posted: 12 Jul 2013 01:36 PM PDT

        事件》編譯 段灼華

        解放迫跨過鴨綠江保衛國

           但瓦姆普勒指出,在該年夏天卡特出面通過“個人外交”與達成共識前,半島局勢十分緊張,談判過程辛苦,讓國一度思考發動軍事攻擊可能性。根據由國家安全網站披露的美國國防情報局(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的解密報告,自19941月下旬,美國開始設想幾個北京可能採取的對策,範圍涵蓋經濟制裁到戰爭,報告首先指出:“國需要無核化的朝鮮半島來維持與朝鮮的共同利益,避免與聯合國安理會成員產生疏離,並保持與美國、日本與韓國關係之穩定。”

           報告接著說:“一旦爆發軍事衝突,北京就會轉向新的決策模式。”國防情報局將戰爭的可能性劃分為二,其一朝鮮先行發動攻擊,其二是美國或聯合國攻入朝鮮。如朝鮮入侵韓國,中國可能會避免提供軍事支持並致力於消除兩邊敵對狀態,但如果是後者,中國將面臨兩難境地,報告明最壞的情況是,為避免美國及其盟友過分推進,中國軍隊被迫跨過鴨綠江保家衛國。


        思索2013年朝鮮危機的解套方式無非是一場智力活動。


            2013年的中國是否會跟1994年的中國想法相同不得而知,但瓦姆普勒同樣觀察到中國的變化,中國一向拒絕支持聯合國對朝鮮的制裁,如今態度陡變(事實上還幫助美國起草制裁案),說明中國已意識到遏制金正恩的迫切性越來越巨大,而且對於朝鮮破壞穩定的行為漸感不耐,畢竟北京曾在公開場合強調,他們絕不容許有人在中國家門口“鬧事”。有鑑於不可預知的後果,中國不太可能放棄朝鮮這個盟友,但令中國及美國分析師搔頭苦思是,金正恩這場危險遊戲究竟會如何落幕?假使戰爭果真爆發,華盛頓有能力讓北京相信,他們採取的一切行動不會威脅到其核心利益,也不需要解放軍越過鴨綠江使事情變得更複雜嗎?

           思索2013年這場最新的朝鮮危機的解套方式無非是一場智力活動,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副教授邁克爾格林(Michael Green)發於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評論便為讀者呈現個未來可能的發展路線,第一套劇本稱作“金正恩的野望”,指的是隨著朝鮮威脅不斷升級,其“核威懾”能力拓展至第三方團體,並宣布朝鮮半島西部海域為開火區。

           在這種情況下,韓國股市狂瀉,中國領導人開始對邊境的不穩定恐慌,美國既要應付朝鮮也要處理伊朗疲於奔命,朝鮮不再遵守自韓戰結束以來的停戰協定,除非暫停國際制裁,讓金正恩能隨心所欲地進行核試驗和導彈試驗。華盛頓、首爾和東京迫於現實勉強答應朝鮮流氓式的要求以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於此同時,朝鮮將繼續地下研究中小型的核武器。


           約莫一年後,朝鮮已有能力執行更加複雜的核試驗並改進導彈載荷,從而要求停止所有國際制裁,金正恩中的籌碼讓他足以跟奧巴馬直接對話,確認朝鮮是合法的擁核國家。(註:基於《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目前被國際社會認可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理事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及中國,他們可以在戰爭中使用且不違國際法,但此外巴基斯坦、伊朗、印度和以色列也具備核武,視為非法擁核國家。)

         為了讓自己虎虎生風,朝鮮可能會砲轟幾個韓國島嶼示威,警告要是韓國膽敢回擊,將以先進的核武報復,這場荒謬的危機終有降溫的一天,只是朝鮮變得更危險、更沒有人管得住。

           第二個劇本稱作“華盛頓、首爾和東京的希望”,由於金正恩的不可預測性,使朝鮮最後一位盟友中國心灰意冷,終於“硬起來”站在對立一方,強化與美日韓在國防領域的合作,並對所有入境的朝鮮飛機與船隻依照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進行檢查,要是金正恩依然故我執意升級緊張情勢,北京很有可能削減50%運輸到朝鮮的石油,來自中國的原油和食品可說是朝鮮的經濟命脈。

           朝鮮答允暫停導彈和核武器試驗,恢復無核化談判,但這些會談的進程也許會像冰川融化一樣緩慢,因為金氏政權固執地認為核武器是維持朝鮮生存的唯一手段。陸續幾個計算錯誤後的瘋狂舉動,終究證明金正恩不是一位有經驗又可信賴的領導人,令他在軍隊將領前顏面盡失,雙方裂痕於是產生,而金家看似牢不可破的統治也逐漸動搖,基於美國、韓國和中國協調危機後培養的默契以及對朝鮮半島統一與去核化的共識,獨裁者金正恩很難躲過倒台命運,兩億名的朝鮮人最後終於獲得長久渴望的自由。

           第三個劇本,格林說,是大家“最害怕的下場”,意即金正恩的恐嚇行為無法達到他所要的結果──使世界其他各國認同朝鮮作為合法的擁核國家並鬆綁制裁,所以這位年輕領導人及其智囊團隊繼續尋求更極端的手段來恫嚇韓國,讓中國付出更多賄賂以求朝鮮當個“乖孩子”,此時朝鮮猶如在鋼索上行走,一來貪婪地勒索,二來又得避免觸及美國底線使之全力反擊,精力旺盛的金正恩極有可能砲轟首爾附近無人居住的山區示威,而韓國則以零星砲火回擊,換句話說,一定範圍的軍事衝突已無法迴避。

           意識到自己無法勝利也不能投降,朝鮮啟動更廣泛和更致命的火砲和導彈攻擊導致全面戰爭,但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儘管美韓聯手對朝鮮實施大規模空襲,位於朝鮮導彈射程內的韓國和日本不會好到哪裡去,針對金正恩的斬首行動也未必能成功,且無論朝鮮是否動用核武,損害都是慘不忍睹的。


           格林認為眼下的情勢比較可能朝第一個或第二個劇本發展,第三種的機率不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短期來看,第一套劇本有其誘惑性,畢竟安撫金正恩是最直接降溫危機的作法,然而容易促使第三套劇本發生。雖然美國一系列的動作旨在實現第二套劇本,也就是讓中國完全放棄朝鮮,但我們真的很難說中國是否已準備好這麼做。(《大事件》第20期)

        《太子黨搶攤》

        Posted: 12 Jul 2013 01:04 PM PDT

        內容提要:


        鄧小平的孫子鄧卓棣在80年 多前爺爺發動百色起義的地方擔任副縣長——這一則不長的消息,一下讓中共“紅三代”走入人們視野中心,海內外議論喧騰。人們這才驚訝地發現,繼毛澤東的孫 子毛新宇、朱德的孫子朱和平之後,“紅三代”已經在各個領域嶄露頭角,正印證了兩年前《外參》雜誌所披露的內情:在當時的中組部長李源潮主導之下,中共先 安排“紅三代”進入體制內,從副處長、副縣長做起,鍛鍊觀察幾年,就坐直升飛機升到省部級,再從中選“王儲”、選决策者。

        現在,形勢更加明朗:如果說,中共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安排20多歲的習近平等“紅二代”在政壇基層歷練,在2030年後的今天果然接掌中國;那麽,現在中共安排20多歲的“紅三代”在政壇基層歷練,著眼的是20302040年後接掌中國。

        中國律師王良其的一句戲謔之言“精子決定人生”獲眾多網友轉發。這些開始在政壇接班的“紅三代”,鮮明地傳達出一個信號:安排打天下的元老的後代接班,已經是中共幾代領導人的既定國策——子又生孫,孫又生子,紅色江山代代傳!



        太子黨搶攤 》(電子書)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張益唐有“waterman”美稱

        Posted: 12 Jul 2013 10:58 AM PDT

        《大事件》記者柯宇倩/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存在無窮多個素數對相差都小於7000萬”的突破性發現,讓這位新罕布什爾大學講師一夕成名。許多人都想知道,是什麼造就了張益唐的成就。張的博士導師莫宗堅與新罕布什爾同事葛力明在接受《大事件》採訪時均表示,張益唐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在數學領域中,數學之外,張益唐也熱心參與社團活動、協助同事,一點都不是外人眼中的“數學怪人”。
         
         
        落腳新罕布什爾大學
         
        張益唐畢業後,鮮少與人來往,最後能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安頓下來,是兩名北大80級的同學拉了他一把,這兩人是葛力明、唐樸祁。
         
        葛力明對《大事件》描述,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與北大時的好友唐樸祁在分別十多年後見面了,兩人聊起了大學的很多人和事,其中,他們的一位共同朋友張益唐成為兩人談論的主題。張益唐和唐樸祁後來成了普渡大學的研究生同學,畢業後還在網絡研究方面有過合作、擁有一項共同的專利。
         
        據悉,1999年唐樸祁到紐約參加IEEE國際無線科技年會,並在會上發表一篇與網絡交通相關的論文,但唐樸祁在提升計算複雜度上遭遇困難。當時,張益唐與唐樸祁見了一面,聽聞了唐樸祁遇上的阻礙後,花了約三週的時間理解唐的論文,並與唐展開討論,最後找到了解決方案,兩人也因此獲得合作專利。
         
        葛力明對《大事件》說,張益唐畢業後做過很多事。1999年,葛力明和唐樸祁見面時,唐樸祁已經不曉得張益唐確切的工作地點,而身為新罕布什爾大學教授的葛力明似乎更有條件幫一下張益唐。經過一番周折,葛力明在南方的一個賽百味聯系上了張益唐,兩、三天後,張益唐就在新罕布什爾大學做訪問學者了。
         
        在新罕布什爾大學數學系裡,張益唐能專心投入數學領域,他的關於黎曼猜想的文章曾被《杜克數學》期刊所接受。葛力明回憶,每過幾天,張益唐就表示有進展、應該很快就能見到成果。但時光飛逝,不知不覺間兩個月、三個月,甚至兩年、三年過去,終於在14年後,張益唐的文章被美國《數學年刊》所接受。
         
        張益唐在新罕布什爾大學的教學任務不是太重,一年只上四門課,因此有消息指該校數學系裡,有人因為張益唐獲得輕鬆的講師位置而不滿。葛力明對《大事件》指出,有任何不滿都很正常,他能理解反對過張益唐的人。
         
        “如果我站在他們的立場,可能也會做同樣的事,因為數學系總共只有20個教職位置,每個位置都很寶貴,大家來爭是非常能理解的。張老師本人也知道一些,但我希望他不要在意,所以我也不希望反對過他的人得到任何歧視。如果一定要以成敗論英雄,那我們就很難真正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葛力明說。
         
        葛力明坦承,美國大學裡要留一個沒有多少資歷的人14年,肯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今見到張益唐這樣優異的成果,任何付出都值得。在這當中,幫助張益唐最多的,是2013419日剛去世的新罕布什爾大學前數學系系主任阿佩爾(Ken Appel)。“欣慰的是,在去世前兩天他已得知張老師的結果,這無疑也是對他多年來的付出的最好報答。”
         
        獲得“waterman”美稱
         
        張益唐的研究從雅可比猜想轉到孿生素數,莫宗堅對《大事件》表示,兩者其實沒有什麼分別,天下只有好數學與壞數學之分,學科之分是無意義的。“兩者都是好數學,沒有什麼分別。賈寶玉說:這個地方不好玩,就到別的地方去玩。
         
        對於張益唐的成就,葛力明認為媒體上所有讚美的話都不過分,“這是一兩百年來少有的可以給中學生講懂的數學定理,而問題已存在了近兩千年。很多人為了貶低張老師的成就,把問題看作百年前才提出的,這是有目的的不良行為。”
         
        張益唐被廣泛關注後,小道消息也不脛而走,有說法指中國國內媒體對張益唐的報導突然降溫,是因為張益唐曾是六四學生運動的堅定支持者、反對共產黨對六四的態度。葛力明對《大事件》說,媒體和網上有很多有關張益唐的不真實的報導。
         
        “我從沒有聽說過這件事。張老師談論該問題時是非常坦然的,他和幾乎所有當時的中國學生一樣有參與,但也和其他人一樣,早就和民運沒有關係了。中國政府十分支持他,很多大學和研究機構都給他發出邀請,希望他來工作。他是一個做學問的人,我認識他有30多年了,其中大部分時間我們還在一起,我和他沒在一起的時間裡,我有朋友,如唐樸祁,也知道他的情況。”葛力明說。
         
        莫宗堅也對《大事件》指出,89年時,張益唐並未站上舞台,在多年的師生關係裡,莫宗堅並未聽聞過張益唐對六四事件的想法。
         
        葛力明說,張益唐的主要興趣還是在數學的大問題上。張益唐給唐樸祁印像最深的是,無論在任何環境下,他都在思考數學。過去,作為葛力明與唐樸祁學長的張益唐,不僅做過兩人的TA(助教),也是他們討論班上的常客,兩人從張益唐的身上學到許多數學知識。
         
        葛力明表示,新罕布什爾大學和老師們也都做了很多人做不到的事,葛力明眼中的張益唐十分善良,多年來在大小事情上幫了他相當多,“數學系裡有飲水機,他每天幫助換水,得到了‘waterman’的美稱,即使他做出這樣好的工作後,換水的工作還沒有辭掉。”
         
        莫宗堅說,有的人相信數學家都很古怪,但莫宗堅覺得完全相反,所有他所知的數學家都與一般人無異。張益唐在普渡就是過著一般人的生活,他被選為中國學生社團的主席,做得很稱職。
         
        張益唐也喜愛古文,有時莫宗堅與張益唐會一同談論中國古典文學。莫宗堅曾對他提到孔子說過的一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莫宗堅說,這句話很適合用在研究上,張益唐同意。
         
        張益唐的成就受媒體關注後,他自己反而默默地待在鎂光燈後。張益唐表示,自己是個害羞的人,站在聚光燈下會令他感到不自在,不過,當他登上展示數學的舞台,情況變得不同。“當我進行演講、專注在數學上時,我就會把害羞忘了。”
         
         
         
        莫宗堅(個人網頁)

        中國:不輸出革命,改輸出軍火

        Posted: 12 Jul 2013 06:24 AM PDT



        《明鏡月刊》編譯  卓珊




          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SIPRI)3月18日發布《2012年國際軍火流向趨勢》(Trends in international arms transfers, 2012),其中數據顯示,中國已取代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常規武器出口國,這是冷戰結束後,中國軍火工業的重要里程碑。

          全球五大軍火供應國

          總體而言,2008年到2012年的全球主要常規武器轉移(含交易)總量,較2003年到2007年期間成長17%,亞洲國家則是全球主要軍火採購國家,若以交易數據來看,亞洲、大洋洲的軍火採購占全球的47%,前者尤其堪稱全球火藥庫。

          SIPRI資料顯示,2008年到2012年五年期間,全球五大常規武器國分別是美國(佔全球軍火出口的30%)、俄羅斯(26%)、德國(7%)、法國(6%)、以及中國(5%)。英國則是1950年SIPRI開始蒐集全球軍火流向資料以來,首次掉出前五大排行榜。中國的加入,也是過去20年來全球五大軍火出口國名單的首次變動。

          SIPRI軍火流向統計的軍火涵蓋範圍與流動類型

          SIPRI國際軍火流向統計涵蓋主要的常規武器,包括:飛機、空中防禦系統、反潛戰武器、裝甲車輛、火炮、引擎、導彈、傳感器、衛星、船艦等其他類型武器,雖包括單兵便攜式防空系統(MANPADS)與便攜式反坦克導彈,但不包括其他小型武器與輕型武器(SALW)。

          其中,飛機包括直升機、無人偵查機、各類滑翔機與靶機、以及空中加油系統中船舶使用的空中加油機。空中防禦系統包括所有地對空導彈系統(SAM)、超過40毫米口徑或多砲管合併口徑超過的70毫米的高射炮,包括自走式(self-propelled)裝甲與非裝甲系統。反潛戰武器含100毫米口徑以上的迫擊砲與火箭發射器。

          引擎包括軍用飛機的發動機、作戰艦艇、大多數裝甲車輛(超過200瑪莉的發動機)。導彈包括有或無動力的常規彈頭、火箭彈、自由落體航空彈藥。傳感器包括:傳感距離超過25公里以上的所有土地,飛機、艦載主動(雷達)與被動(光電)監控系統(排除導航與氣象使用者)、火控雷達、以及反潛艦與直升機的聲納系統。衛星包括所有通訊與偵察衛星。船艦則不包括探勘、拖運目的的船隻。

          軍火流向(交易)種類

          軍火流向統計包括上述武器的所有國際交易與贈與,包括武器製造許可證、租借期超過三個月的武器租賃與借用,且軍火流入、流出國家滿足下列條件:

          1、    軍火流向必須由單一國家、反抗武裝團體、或國際組織,交付另一個國家、反抗武裝團體、或國際組織,且有個別簽收方或供應方。

          2、    相關軍火設備有其軍事用途,不包括登記在軍方、或由軍方操作專門接送國家要員的飛機,也不包括評估目的使用的武器,

          3、    相關軍火設備必須由供應商交付,包括但不限未獲正式授權的非法交易,但不包括敵叛逃者截獲的武器、設備。

          4、    若供應或簽收其中一方無法確認,但軍火設備確實已經交付,將以“未知”供應商、或為“未知”收件人做紀錄。若交易經多手,應以最終組裝(final assembly)地為供應方。

          2003-2007年間和2008-2012年間,中國主要常規武器的出口量增長了162%,其國際軍火出口量的全球占比由2%,增加到5%,國有軍事工業海外銷售活動也越發積極。不過,截至目前購買中國製軍火的國家,以巴基斯坦、緬甸、孟加拉等第三世界為主,本文下半會扼要說明原因。

          
          中國戰機、潛艇大量銷往巴基斯坦。


          相較於快速擴張的軍火出口貿易,中國軍火進口量大為降低,由全球總進口量的12%腰斬到6%,在全球各國普遍軍費緊縮的情況下,實際進口軍火數目應該更低,顯示解放軍軍備自主性大為提升。

          SIPRI軍火流向統計計畫負責人霍頓(Paul Holtom)接受彭博社電話訪問時表示,“中國軍火銷售超前,主要是巴基斯坦的大量採購,種種變化可算是中國崛起的一頁傳奇,中國著眼北非的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等開發中國家,積極銷售自製武器。”近期交易顯示,中國正努力發展成一個能跟上大國軍火需求的強大供應商。

          中國武器以低廉價格、可靠武器技術、交易方式靈活、不附加任何額外政治條件等“優點”獲得青睞,雖然官方不願提供資料,但德國防務專家曾估計,2007年到2010年間,中國軍火供應商營業額應達87億美元(541億元人民幣)之譜。

          新華社引述俄羅斯軍工新聞網報導稱,2003年到2010年八年間,中國共向39個國家輸出各種武器裝備,其中13國的軍火交易額逾1億美元(6.21億元人民幣),依銷售金額排名分別是:巴基斯坦(28.24億美元)、埃及(4.59億美元)、委內瑞拉(3.45億美元)、摩洛哥(3.45億美元)、孟加拉國(2.89億美元)約旦(2.85億美元)、尼日尼亞(2.51億美元)、辛巴威(2.03億美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億美元)、緬甸(2.53億美元)、泰國(1.17億美元)和、科威特、馬來西亞(1億美元)。


          概觀來看,中國自製軍火74%銷往亞洲與大洋洲,其次是非洲(13%)。巴基斯坦過去5年向中國購買大量軍火,包括JF-17梟龍戰機、F-22P型護衛艦、紅旗-9防空導彈等防禦主力武器,並後續擴大訂製中國製戰鬥機、潛艇以及護衛艦,採購金額應會持續增加。

          而剛脫離軍政府獨裁統治階段的緬甸,政治改革尚未站穩腳步,美國原先期待緬甸新政府能逐步降低中國的影響力,事實證明,中國依然向緬甸出口可觀的軍火。有趣的是,中國駐仰光大使館2月初才公開否認提供軍火給緬甸少數民族的武裝部隊,保證不會干涉緬甸內政,但《IHS詹氏國防與安全情報暨分析資料庫》(IHS Jane's :Defense & Security Intelligence & Analysis)1月31日發表的專文“中國悄然供應佤邦聯合軍(United Wa State Army)軍火”(With Burma in Mind, China Quietly Supports United Wa State Rebels)引用情資指陳:中國暗中轉交大批先進武器給佤邦聯合軍,包括地對空導彈和12輛有“坦克終結者”(tank destroyers)之稱的裝甲車,指控中國同時與新政府、及親共反政府組織聯絡,已坐收漁翁之利。

        鄧榕為王震家的三兄弟兩肋插刀

        Posted: 12 Jul 2013 05:45 AM PDT



        《新史記》陳亦凡



        轟動一時的深圳“6·24”綁架案,被海外媒體沸沸揚揚地狂炒了幾個月後逐漸消音。而中共高層和軍方對王兵的處理似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趨勢,即使因 此給王兵一個內部處分,中共高層也因“家醜不可外揚”而不准對外聲張。鄧小平一家在此事件發生前後所公開宣稱鄧、王家族“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也決定了江澤民也好,深圳地方當局也好,都不大敢在鄧小平去世之前惹惱王震家族。

        海外媒體指出,王家後代表現出比他們的父親 在世時十倍的驕狂、百倍的專橫,應該說與鄧家上下,特別是鄧三公主鄧榕對王震及王家子女的極力吹捧有直接關係。“6·24”事件發生前兩年,鄧小平女兒鄧榕以筆名毛毛撰寫的《緬懷鬍子叔叔》一文,以整版篇幅醒目地刊登在1993年4月4日的《人民日報》上。

        當時外界對此文沒有加以重視,中共內部卻不乏有識之士,引起強烈的警惕。一位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工作的人士私下對此文表示十分不滿,一針見血地指出:鄧毛毛的這篇文章,與其說是為死去的王震本人樹碑立傳,不如說是為活著的王震子女鋪路搭橋。

        仔細分析鄧榕這篇文章的內容,確實如此。她在文章裡將王家三兄弟恨不能形容成西方文學史上著名的“三劍客”,說王兵、王軍、王之三人“個個有膽有識,在朋友中口碑甚佳”。
        所以,王兵公然在深圳綁架商場對頭的消息傳到北京,這位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的人士立刻諷刺說:正如鄧榕文章中所說,確實有“膽”——膽子大到公然為匪的地步了。

        在 鄧榕的整篇回憶文章裡,雖然許多讚美之處的描述都不大合於中國大陸人的閱讀習慣,比如鬍子叔叔露出了他那“著名的笑容”之類,但相比於大多數中共官方的人 物回憶文章,還是不乏細節描寫上的“生動”和“生活化”的一面,比如王軍向鄧榕表功的一段描寫。王軍在鄧小平二次復出前夜,曾對鄧榕開玩笑說:“我們這麼 樣冒著風險為你爸爸通風報信,等你爸爸出來後,我們也得要個一官半職的呀。”

        鄧榕回家向父親轉述,鄧小平笑著說:“可以,可以,現在要什麼都可以。”

        http://news.eastday.com/c/20070625/images/00998277.jpg

        鄧小平之女鄧榕

        後來,王震果然進了中央政治局,日後又有了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國家副主席等職務。而他的三個兒子則個個在大陸商海裡如魚得水。

        鄧 榕的文章不僅細節生動,這種描述客觀上也起了為王家三公子揚名,及對外顯示鄧、王兩家關係“密不可分”、“牢不可破”的作用。而且,為使王家三兄弟在父親 死去後仍能勢力不減,鄧榕把鄧家,特別是她本人與王家的關係之鐵,和盤托出,在文章中毫不隱晦地說:“我和王家三兄弟,便成了無話不談、無事不商,困難之 時甚至可以兩肋插刀的莫逆之交。”

        也正如鄧榕所描述的,鄧小平對王震一家確實是到了“要什麼都可以”的地步。當初王 震表面上是帶頭響應鄧小平廢除領導幹部終身制的號召,“主動”從政治局委員職位上請辭,但卻向鄧小平換得了一個國家副主席的頭銜,政治身份從“黨和國家領 導人”排序上的“二級”躍升為“一級”。再到後來,王震在彌留之際同意把國家副主席職位讓給“民主人士”榮毅仁,也是有條件的——他是不會把國家副主席職 位白白讓給榮老闆的!(《新史記》第12 期)



        -----------------------------------------------


        http://blog.mirrorbooks.com/wpmain/wp-content/uploads/2013/04/%E6%96%B0%E5%8F%B2%E8%A8%98-13%E5%B0%81%E9%9D%A2%E7%B6%B2%E7%B5%A1%E7%94%A8.jpg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美中在斯诺登事件上意见不一

        Posted: 12 Jul 2013 04:57 AM PDT

        美国和中国在美国情报机构前合同雇员斯诺登问题上产生分歧,斯诺登被指控泄漏美国监控计划秘密。他在上个月飞到香港。

        在华盛顿举行的美中高层经济对话结束之后,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在讲话中说,美国对中国决定拒绝将斯诺登引渡回美国感到失望。

        白宫一份声明说,美国总统奥巴马星期四跟中国代表团会谈时,对中国处理斯诺登事件的方式表示失望。

        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在讲话中回应说,香港对斯诺登事件的处理“无可指责”。

        美国之音中文网


        投资协议前景乐观 中美分歧难以超越

        Posted: 12 Jul 2013 04:55 AM PDT

        本次战略经济对话中,中美同意不久后将开展双边投资协议谈判。但在网络安全、斯诺登等问题上,双方分歧依旧。

        中美双边投资协议早被视为胎死腹中,如今却获新生。两国现在愿意重开谈判。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华盛顿参加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第二天向记者表示,双方将"尽快开展实质性谈判"。

        这一动议被双方都视为一个突破。美国财政部长卢(Jacob Lew)表示,这是中国首次同意和其他国家就开放"所有领域及所有投资阶段"展开谈判。中美早在2008年就商定进行投资协议谈判,但由于北京将许多领域 视为禁区,包括对美国企业至关重要的服务业,谈判迄今未能取得任何进展。

        新的谈判意愿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and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walk the grounds at The Annenberg Retreat at Sunnylands in Rancho Mirage, California June 8, 2013 The two-day talks at a desert retreat near Palm Springs, California, was meant to be an opportunity for Obama and Xi to get to know each other, Chinese and U.S. officials have said, and to inject some warmth into often chilly relations while setting the stage for better cooperation.
        不拘一格的访问
         
        中国新的谈判意愿与中国新领导人缓和与美紧张关系的努力相吻合。中国新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6月对加州不拘一格的访问就是迹象之一:他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阳光大陆悠闲漫步。
        华盛顿国际关系智库、亚特兰大委员会的亚洲问题和安全问题专家罗伯特·曼宁(Robert Manning)对德国之声表示:"中国希望在华盛顿与习奥会接轨。"他说,面对增长放缓和内部不满,北京无法承担与美国对抗的后果。"中国正处于一个困难十年的开端"。

        贸易政策的旁观者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担心在国际贸易政策中靠边站。在中美对话的同时,美国本周也在和欧盟进行自由贸易协议首轮谈判。此外,美国也在推进与一系列亚洲和拉美国家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中国却不在此列。

        北京一开始谴责这一动议是排挤中国。最近一段时间,观察家则注意到中国发出和解的声音。接近政府的媒体开始讨论中国是否应该努力加入TPP。华盛顿皮特森 国际经济学院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尼古拉斯·博斯特(Nicholas Borst)认为,尽管这一前景还非常遥远,"但是,由于中国不属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之列,因此,中国正在寻求与美国其它的积极的合作关系。"

        中国投资者

        随着中国海外投资迅速增长,加强对这些企业保护的愿望也在增加。中国副总理汪洋在《华尔街邮报》发表客评,呼吁美国取消对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的贸易壁垒,简化中国公司投资美国的手续。汪洋此次和美国财长卢一起主持中美对话的经济部分。

        在中国的美国企业主要抱怨进入市场方面的障碍,而中国在美投资者则担心美国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将其驱逐。就在上周三,美国参议院才在讨论,中国双汇公司收购弗吉尼亚的肉类企业Smithfield Foods是否威胁美国的食品安全。

        网络盗窃

        在奥巴马政府看来,有关通过出口或投资实行技术转让的讨论和对知识产权受侵犯的担心分不开。美国最近还指责中国官方机构参与网上工业间谍活动。美国副总统拜登周三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开幕式上表示,美国企业所面对的网上盗窃行为已失控,必须制止"。

        但是,美国情报机构国家安全局(NSA)在全球开展间谍活动的丑闻曝光后,拜登的这番表态并不能让人心悦诚服。亲政府的《人民日报》写道,"华盛顿竟然能 够继续装成网络间谍的最大受害者,并且要求其他国家受规矩,许多中国人都觉得这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北京并不认为,出于安全考虑的美国方面的窃听行为和中 国所谓得到国家支持的工业间谍有所不同。
        棘手议题斯诺登

        NSA whistleblower Edward Snowden, an analyst with a U.S. defence contractor, is seen in this still image taken from video during an interview by The Guardian in his hotel room in Hong Kong June 6, 2013. Former U.S. spy agency contractor Snowden has applied for political asylum in Russia, a Russian immigration source close to the matter said on July 1, 2013. Picture taken June 6, 2013. REUTERS/Glenn Greenwald/Laura Poitras/Courtesy of The Guardian/Handout via Reuters (CHINA - Tags: POLITICS MEDIA) ATTENTION EDITORS - THIS IMAGE WAS PROVIDED BY A THIRD PARTY. FOR EDITORIAL USE ONLY. NOT FOR SALE FOR MARKETING OR ADVERTISING CAMPAIGNS. NO SALES. NO ARCHIVES. THIS PICTURE WAS PROCESSED BY REUTERS TO ENHANCE QUALITY. NO THIRD PARTY SALES. NOT FOR USE BY REUTERS THIRD PARTY DISTRIBUTORS. MANDATORY CREDIT
        美国称中国对斯诺登事件的处理不符合阳光大陆的精神
         
        奥巴马在白宫会见中国代表团负责人时对中国处理斯诺登的态度表示"失望和担忧"。曝光网络间谍软件"棱镜计划"( PRISM) 的斯诺登一开始逃到了香港。尽管美国要求将其引渡回国,但港府则允许斯诺登出境进入俄罗斯。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William Burns)说,我们清楚地表示,中国对该事件的处理不符合阳光大陆的精神以及我们所希望建立的新关系。"

        中美将有关网上间谍的讨论划归一个单独的委员会讨论。曼宁认为这是一个错误。他说,这样一个范围广泛的议题应该在最高层面上进行讨论。他说,"如果双方不去解决这些冲突,那么就无法建立起新关系。"

        分歧依旧

        美国在对话中也对中国与邻国的海上主权之争表示关切。白宫周四发表一项声明称,奥巴马敦促中国和平处理与邻国的海上争端,不使用威慑和强迫手段。中国国务 委员杨洁篪在两天对话结束之际举行的一次新闻会上表示,中国已阐明了在东海和南中国海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中国期待美国支持有关各方适当处理,通过对话解决 重要争执的努力。

        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为首的代表团在对话中再度提及中国的人权问题,批评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权记录。对此,杨洁篪表示,中国在人权上取得了重大进步。在 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也享受着前所未有的自由与人权。"杨洁篪还补充说,希望美国能改善本国的人权问题。2009年以来,出于 对北京西藏政策的抗议,已有110多名藏人自焚。一个海外人权组织报告,警方上周末向庆祝达赖喇嘛78岁生日的一群藏人开枪,打伤多人。

        作者:Sabine Muscat、 乐然

        责编:叶宣

        德国之声中文网


        广东江门近千名市民集会示威反对政府在当地兴建核燃料加工厂

        Posted: 12 Jul 2013 04:49 AM PDT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麦燕庭

        广东省江门市有上千名市民周五上午发动游行,反对中核集团在江门鹤山建立中国东南沿海第一座核燃料加工厂的计划。据本台香港特约记者麦燕庭报道,近千名江门市民周五在广东江门市政府就兴建核燃料加工厂十日咨询期结束前夕,举行反核示威,一度企图冲击市政府大楼,与公安对峙。由于加工厂距离港澳约100至120公里,澳门政府已向广东方面查询,香港也有团体呼吁港人加入反对行列,以免把珠江三角洲变成「核电大火炉」,令四千多万人受威胁。

        广东省计划在江门鹤山市兴建的这座核燃料加工厂,耗资370亿元,于鹤山市址山镇兴建,预计建成后将服务整个华南地区的核电项目。广东省今年3月与中国核工业集团签订投资协议,4月悄悄开始前期工程,市政府其后于7月4日张贴公告,用十天时间咨询公众意见,引起居民强烈不满,忧虑当局要制造既定事实,把祸延子孙的核工程上马,早前已发起一次游行。

        鹤山市民在咨询期结束前一天,在市内东湖广场收集签名,其后突破警方封锁线,打着「保卫珠三角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江门不要核幅射」的横幅,游行至市政府大楼外高喊口号,两百名公安在现场戒备,防止民众冲入大楼。双方对峙期间,市政府曾派人与示威者接触,示威者要求与市长会晤,要求政府在明天咨询期结束前,先撤回计划。

        距离核燃料加工厂100公里的澳门,其行政长官崔世安表示,已透过粤澳合作联络机制查询兴建核燃料厂计划,正等待粤方回复。

        香港方面,「公共专业联盟」政策召集人黎广德在报章撰文,表示难以倚靠梁振英为港人发声,呼吁港人发电邮到相关政府提出反对意见。

        他指出,核燃料加工厂虽然不是核电厂,但在铀转化过程中会有泄漏意外,运输昤出意外而泄漏,做成核辐射污染;一旦工程上马,会令因日本福岛事故而缓建的核电厂计划在广东省重生,令整体区域的核风险增加。

        根据资料,广东省已建或在建的核反应堆有18台,另有5台正在计划中,黎广德指出,一旦成事,共有四千多万人口的珠江三角洲势必成为全球最密集的「核电大火炉」,而香港就会身处大火炉的中央。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越再起海上争端 河内加强护渔力度

        Posted: 12 Jul 2013 04:43 AM PDT

        作者 方华

        尽管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前不久访华时,双方同意在海上争议最终解决前,保持冷静和克制,不采取使争端复杂化、扩大化的行动。但有关的争端和摩擦事件似乎依然不断。据中央社自河内报道说,越南相关部门近日指控中国大陆船只在西沙群岛(越称黄沙)海域驱逐、扣押、破坏与夺取越南渔船,导致船舷受损,威胁渔民安全,越方除了表达抗议,并要求中国赔偿。

        越南青年报周四(11日)报导,越南广义省一艘渔船7日在西沙群岛海域捕捞时遭到中国306号渔政船控制、使用电棒威胁和拖往附近海域。报导说,越南渔船被扣押2天,直到9日上午才获得释放,但是必须拖带另1艘已被大陆渔政船拆除引擎的越南渔船返回广义省离山岛。事发后,越南当地政府已向上级单位报告,提出处理方式,要求中国大陆停止驱逐、威胁在西沙海域传统渔场捕鱼作业的越南渔民,并且建议,海军与海上警察加强巡逻与保护海岛主权与渔民安全。

        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访华时中越两国同意设立一条热线,以处理争议海域的渔业纠纷。若渔民或渔船发生意外或遭到拘留和扣押,双方都必须在48小时内通知对方。从上述报道来看,似乎这一热线并未发生作用。南海主权纠纷涉及多个国家,其中以中越纠纷涉及的领土范围最大,共有29个岛礁及其相关海域。但北京似乎正在集中精力对付日本,即使在南海方面,中国也是把主要矛头对准菲律宾,故北京对越南释放出较为和缓的信号。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访问中国,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进行了会晤,让人感觉中越双方决心推进南海问题政治解决,防止南海问题国际化。

        但据越南方面报导,目前中方正在西沙海域加强巡逻、驱逐越南渔民捕鱼,甚至採取暴力行為,影响渔民性命与财產安全,使得越南渔民担忧害怕,不敢出海作业。越南渔业协会官员表示,中方船隻上述行為严重违反越南海岛主权与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他说,越南渔业协会除了严正反对中方不人道行為,还要求中方立即停止类似动作,不再驱逐越南渔民捕鱼作业和破坏渔民财產等,同时必须赔偿所造成的损失。越南外交部今年3月和5月曾抗议中国船只在西沙群岛驱赶越南渔船,开枪射击与冲撞,导致损失。越方当时也要求中方赔偿,但中方并未接受越方的说辞。中国对几乎整个南海及其岛群都提出主权要求,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则对部分海域提出主权要求。这些岛屿地处于全球最繁忙的商业航道上,周围更蕴含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潜在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有分析指出,越南不会因南海问题与中国爆发武装冲突,越南对此的态度会非常谨慎。

        不过为应对南海局势,越南国会常务委员会已批准渔政部门可配备武器,未来除了塑胶子弹、催泪瓦斯枪和电击棒外,还将配备手枪、步枪、机枪等武器,以有效保护渔业权和领海主权。越南民智报新闻网站报导说,正在河内召开的第19届国会常务委员会日前批准上述法令并且要求政府按照实际情况研究与规定渔政部门可配备的必要武器种类。报导指出,越南政府去年底颁布渔政组织运作法令,自今年初设立隶属於农业农村发展部水產总局的渔政局,负责执行海域巡逻、检查、监控,处理渔业业务等工作;另外,渔政局也可以建议和参与建立未来渔政工作的机制,其中包括制定政策和法律文件。据报导,按照政府当时规定,渔政局只能配备若干简单警用装备,例如:塑胶子弹、催泪瓦斯枪和电击棒等。

        此外,正在印度访问的越南外长范平明周四重申,应当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平解决南海问题。范平明还表示,越南和印度再次确认南海和东海周边国家对其专属经济区的权利,强调印度可在越南专属经济区探勘开发。印度外长胡尔希德则说,两国在南海的探勘合作将继续。胡尔希德称,印度承诺与越南的探勘合作将会继续。但他强调,这是印度企业的商业行為。他还说,印方早已表明任何争议“应该透过和平方式,以对话来解决”。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越南国家石油公司在南海开展能源合作。中国过去曾对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在越南府庆省外海127号、128号两个区块执行探勘表示强烈抗议。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斯諾登「要求和人權組織見面」

        Posted: 12 Jul 2013 04:23 AM PDT

        斯諾登廣告
        斯諾登指責美國一批大公司把私人信息交給政府情報部門。

        俄國官員說,正在逃亡的美國前中央情報局承包商斯諾登要求在莫斯科和人權組織見面。

        斯諾登希望周五將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與人權組織會面,外界認為他自從上個月離開香港後,就一直呆在那裏。

        會面將在這個國際機場的轉機區進行。

        有消息說,斯諾登抱怨美國政府非法安排布置,試圖阻止他獲得政治避難。

        斯諾登向至少21國提出政治避難,大多數拒絕,但玻利維亞、尼加拉瓜和委內瑞拉表示,它們有可能接受斯諾登的避難。

        中美爭執

        而美國總統奧巴馬周四則說,他對中國沒有乘斯諾登人在香港的時候把他交給美國當局感到失望和擔心。

        中國則說,香港特區當局依法辦事。

        雖然沒有照片證實,據信美國人斯諾登自從6月23日乘飛機抵達莫斯科後就困在機場中轉區。

        斯諾登早些時候向包括國際特赦和人權觀察等組織以及著名俄國律師發出了要求會面的電子郵件,並批評美國政府阻止他政治避難。

        (編譯:立行 /責編:路西)

        BBC中文網



        日中島嶼之爭 安倍稱不許以實力改現狀

        Posted: 12 Jul 2013 04:22 AM PDT



        為迎接15日的「海之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周五(12日)發表講話,考慮到與中國在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問題上的對立,強調「不允許以實力改變現狀,決心根據法律維護自由開放的海洋秩序」。

        共同社報道引述政府綜合海洋政策總部的消息說,2008年以來首相每年在「海之日」前發表寄語或講話,然而加入涉及安保方面的發言「實屬罕見」(內閣官房相關人士語)。

        安倍指出「我國是一個海洋國家,和平與繁榮依賴於自由、開放及和平的海洋」,表示「將繼續維護穩定的海上交通路線,以及領海及專屬經濟區(EEZ)的海洋權益」。

        由於政府正在爭取實現新一代能源資源「甲烷水合物」(俗稱可燃冰)的商業化,安倍還表示「將通過開發利用海洋這一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致力於創造更多財富。」

        中國回應白皮書

        中國對日本2013年《防務白皮書》做出強烈回應,指其「蓄意挑撥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

        新華社星期四(7月11日)引述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說,「中國軍隊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並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

        日本內閣會議9號通過2013年防衛白皮書。白皮書對中國公務船在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周邊海域頻繁入侵日本領海表示強烈擔憂。

        白皮書以過去從未使用過的措辭闡述了目前的嚴峻局勢,指出:「日本安全環境的嚴峻性進一步增強,這是因為存在種種不穩定因素,而且其中的一部分因素正在日趨明顯、尖銳和嚴重。」

        對中國加大海洋活動力度,白皮書指出:「圍繞在利害關係上存在對立的問題,有關國家根據與現行國際法所界定的秩序背道而馳的獨自主張,試圖憑借實力改變現狀,這類被視為高壓性手段的應對措施,對我國所在的本地區乃至國際社會來說,都是需要嚴重關切的問題。」

        (編譯/責編:路西)

        BBC中文網

        中国地下肾脏交易屡打屡发

        Posted: 12 Jul 2013 04:06 AM PDT

        china-organ-trafficking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一起器官走私案。

        《河南法制报》星期四报道,郑州市检察机关将对一个分工明确的人体器官肾脏贩卖中介团伙以出卖人体器官罪提出公诉。中国地下肾脏交易黑幕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多年来,肾脏地下交易的新闻在中国不时见诸报端媒体。发生在河南郑州的人体器官肾脏贩卖中介团伙是通过互联网联系卖肾者,将卖肾这养起来,作为肾源的“供体”,然后由专人联系医院做肾脏摘除手术,再通过买卖链条将肾卖出;在组织卖肾的犯罪者中,有些是从开始的受害者,卖肾“换钱”转变为害人者,或犯罪者,卖肾“赚钱”。北京律师刘晓原表示,中国有关人体器官移植一般都在亲属之间,或者在特殊的情况下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批准才能实施,像河南郑州那种地下交易是非法的:

        “除了亲属间,被移植的器官还可以有从死刑犯身上获取。现在,把死刑犯作为移植器官的供体已引起海内外的关注,再加上现在对死刑犯实行注射死,这样中国器官移植的供体源相对减少。据说,注射死的死刑犯器官很多是不能使用的。由此,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肾脏地下市场的猖獗”。

        器官移植多来源于活体器官和尸体器官。截至2009年底,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65%器官移植的器官来源于死刑。中国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去年曾表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主要使用死囚器官作为尸体器官来源的国家。相比,活体器官来源主要是患者直系亲属之间进行捐赠,比如父母、夫妻、兄弟姐妹等,在直系亲属自愿供肾的前提下,当地公安机关还要出具亲属关系证明,并加以公证。刘律师强调, 任何犯罪仅仅依靠打击解决不了问题:

        “就像拐卖婴幼儿和妇女儿童的问题一样,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可能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现在要打击肾脏地下交易,政府可能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力和物力,打击力度有限。有那么多患者需要肾,而正常渠道又严重供不应求,地下市场自然应运而生。就像1983年严打一样,那是枪毙了多少人,重判重刑,社会问题变好了吗?”。

        中国每年需要肾移植得的患者和可用器官的比例大约为140比1。这也就是说,每年在140万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仅仅有一万多人能够接受肾脏移植治疗。中国肾脏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和监管不到位催生了暴利超过贩毒的地下肾脏交易。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胡宗义博士表示,中国那些卖肾者对肾脏器官的作用无知也是问题的一环,卖器官这自己不负责任,买器官者不道德: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生理器官在完好的条件下只使用20%的功能,其它80%处于休息状态,为了预备应急。肾在交替状态下20%工作,80%休息。年龄的增长和疾病会使器官功能下降,80%的功能不起作用,只有20%维持功能发挥作用,无法应急。例如糖尿病会损害肾脏,用药也会损害肾脏。 当你被摘除一个肾后,如果你一起都完好,不出什么健康问题,不生病,你可能没什么问题;但是,一旦有什么健康问题或疾病,你就可能陷入危险。再者,摘除肾脏手术本身也不是100%安全”。

        有学者说,努力建立公民自愿捐献器官的移植体系是解决中国器官移植乱象的可行办法。美国器官移植的等待者和器官捐献者之间的比例为5:1,英国为3:1,而中国高达150:1,差异悬殊。如果仅仅依靠合法渠道获得肾脏移植,大部分患者是在等死。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


        兩岸聯手勇奪網壇世界冠軍完美組合

        Posted: 12 Jul 2013 03:52 AM PDT


        謝淑薇與彭帥贏球后擁抱

        童清峰、張倩燁

        中國大陸的彭帥和台灣的謝淑薇組成的女子網球「海峽組合」,勇奪溫布頓網球賽女子雙打冠軍,創造兩岸選手聯手出擊的成功模式,帶來場內場外的啟示。她們都是兩岸體制外「單飛」的運動員,不約而同掙脫政治力的控制,以民間的力量,喚發豐沛的生命力,為全球華人爭光。她們超越兩岸的政治角力,打造出超完美的組合,也讓中華民族的力量,展現最漂亮的身影。

        台海兩岸雖然因政治原因而產生隔閡,但民間的合作卻喚發豐沛的生命力。在剛剛結束的國際網球最高榮譽賽事││英國溫布頓網球公開賽上,「海峽組合」——來自中國大陸的彭帥與來自台灣的謝淑薇合作,她們兩人都是兩岸體制外「單飛」的運動員,不約而同掙脫政治力的控制,以民間的力量,為中華民族爭光,奪得女雙冠軍,成就二人合作的首個大滿貫賽事冠軍,也為兩岸合作帶來新的啟示。

        溫布頓網球錦標賽(Wimbledon Championships,簡稱「溫網」)是網球運動中最古老和最具聲望的賽事,創辦於一八七七年,迄今已一百三十六年歷史。溫布頓賽通常舉辦於六月或七月,是網球四大滿貫賽事之一,其餘三大滿貫是澳洲網球公開賽、法國網球公開賽和美國網球公開賽。

        七月七日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女雙冠軍戰,謝淑薇與彭帥搭檔,只花了九十六分鐘,就直落二,以七比六、六比一擊敗今年草地賽已九連勝的澳洲組合巴蒂與狄拉克,拿下溫網冠軍,兩人相擁慶賀奪冠時,謝還不敢置信地問說:「我們真的贏了嗎?真不可思議!」這對「海峽組合」創造兩岸選手聯手出擊的成功模式,意義深遠。

        謝淑薇也締造台灣網壇歷史,奪得職業生涯第一個大滿貫冠軍,也是台灣第一位在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溫網榮獲冠軍的球員。而彭帥超越了中國體壇的「舉國體制」,不靠政府資源與教練,也「單飛」成功,飛進夢想的天空。

        謝淑薇和彭帥組成的海峽組合,是繼二零零六年中國大陸女雙鄭潔和晏紫奪冠之後,溫網女雙史上,第二組打進冠軍戰的華人組合。台灣「黃金女雙」詹詠然╱莊佳容曾在二零零七年於澳網、溫網二度闖進女雙決賽,都功敗垂成,謝淑薇則是後來居上,她曾於二零零九年法網、二零一二年美網殺入女雙四強,如今不但成為黃金女雙之後,史上第三位殺進大滿貫女雙決賽的台灣女將,還更上層樓。

        這是「薇帥配」第六度在決賽登場,且六次決賽都奪冠,創下百分之百勝率。今年溫網被視為「種子墳場」,幾位世界頂尖球星都在前兩輪鎩羽,她們是大會第八種子,兩人一路挺進冠軍戰,面對年初澳網女雙亞軍勁敵,開局並不輕鬆,先是四度互破發球局,打到第十二局錯失兩個盤末點,在搶七時,四比一拉開差距,首盤先馳得點。

        有驚無險拿下第一盤後,薇帥信心大增,不論網前攔截或底線抽球,都得心應手,破發後三比零開局,並守住三個關鍵的破發點,把優勢拉開到五比一,冠軍點謝淑薇以一記巧妙的高吊球,迫使狄拉克失手,直落二,輕鬆捧起金盃。

        現年二十七歲的這一對海峽金花組合在賽後表示終於可以放鬆一下。謝淑薇笑稱,拿到大滿貫賽事冠軍,可以退役了,希望開始新的人生階段,渴望愛情;而彭帥則表示,愛情很傷神,仍想專心比賽。

        彭帥與謝淑薇都生於一九八六年,生日也僅相差四天,都是摩羯座女生。兩人於九八年在歐洲認識,翌年開始搭檔。雖然過去曾鬧過小彆扭,但在國際賽事的洗禮中逐漸成熟起來,兩人最終還是選擇繼續搭檔下去。

        來自台灣新竹的謝淑薇,年少就展露打球的天分,球風靈活刁鑽,被喻為「鬼之切球」,十五歲轉入職業網球,曾經歷多組搭檔,包括台灣好手莊佳容、台裔美籍金久慈等人,皆因默契不足,無法打出亮眼的成績。

        謝淑薇是台灣新竹客家女孩,彭帥是湖南湘潭姑娘(跟毛澤東、台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同鄉),兩人自十三歲就一起搭檔,代表亞洲參加歐洲十六歲級的ITF(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女子巡迴賽事,第一次攜手就旗開得勝,五站得了四站冠軍、一站亞軍,成了兩岸寄予厚望的後起之秀,薇帥配逐漸闖出名號。

        這對自少年搭檔的組合中間也經歷過短暫分手。二零零一年謝淑薇轉向職業比賽之路,彭帥也在二零零三年轉入職業,兩人開始了各自的職業比賽之路,也曾與其他選手搭檔雙打。

        二零零八年,兩人在美網再次相見,決定重新「在一起」,當年就拿下了巴厘島巡迴賽的冠軍,此後一直斷斷續續合作至今。

        網球雙打靠的是團隊合作與默契,海峽雙打在場上,前後呼應,相互補位,完美搭配,身材豐腴的彭帥發球好、抽球威猛,謝淑薇強項是在前排攔擊,「當彭帥做了一個chance時,淑薇就可以很漂亮地把它結束,配合得天衣無縫」。「謝爸」謝子龍說,她們彼此信任,「我相信你的前排,你相信我的後排,成功就是囊中物了」。

        前幾年薇帥一起打美網,奪冠呼聲很高,有一天下午的比賽,彭帥沒吃中飯,她舅舅、大陸網球好手張帆忍不住質問,當時手上拿著五百cc可樂的她說怕胖,張帆一氣之下,就搶過她的可樂往她臉上潑,她哭著跑出去。當時人在現場的謝子龍說,後來美國移民局官員約談張帆,雖然沒事,但彭帥情緒大受影響,第一場球就吞敗。

        「她們兩人都是摩羯座,個性都很拗,彼此很談得來,睡同一間房,出去吃東西都會想到對方,甚至如果其中一人沒帶防護員,還會共用。」謝子龍說,她們感情好到這樣,但有時候卻會為了場上一顆沒處理好的球鬧彆扭。前年澳洲網球公開賽打到八強,碰到美國好手大、小威廉斯姐妹(Venus and Serena Williams),薇帥贏了第一盤,眼看第二盤就要拿下,就為了一顆球沒打好,情緒失控,輸掉比賽,該年女雙金牌正是大小威。

        前年謝子龍帶著謝淑薇打美網,當時彭帥正沉迷網絡遊戲,上場前三個小時,手上拿的不是球拍,而是遊戲機,謝淑薇心想完了,等下比賽彭帥的眼睛可能「還是花的」,果不期然,贏了第一輪,第二輪兩人就爆爭執,穩贏的球照樣打輸,最後乾脆拆夥。

        事實證明薇帥兩人都不能沒有彼此,一拆夥就兩敗俱傷。謝淑薇單飛後,彭帥嘗試和其他選手合作,如俄羅斯瑪卡洛娃、以色列皮耶爾等,但因為溝通不良,場上的默契就是無法和老搭檔謝淑薇相比,以致在十八個月內,始終打不出像樣的成績而苦惱不已。

        謝爸與彭媽彌合女兒裂痕

        明知彼此搭檔可以打敗天下無敵手,這兩個個性極強的女生可都不願先低頭。兩年前,謝子龍到蘇州,在一個比賽場合碰到彭帥和她媽媽,他苦口婆心勸說,薇帥感情這麼好,不組雙打可惜。海峽雙打才又合體。

        謝淑薇與彭帥的志向遠大,當她們決定二零一三年將合作一整年時,就設定以拿下四大滿貫賽雙打冠軍為目標。七月七日一直守在電視機前的謝子龍喜孜孜地說,薇帥早就該拿大滿貫冠軍,好幾次都陰錯陽差,這次順理成章,只是遲來而已。

        薇帥重新合作後,很快就找回默契,先是在今年五月拿下羅馬名人賽雙打冠軍,接著又在溫網女雙決賽,力克強敵。兩人可共獲三十萬英鎊(約四十四萬美元)的冠軍獎金,謝淑薇隨後宣布將捐出台幣一百萬(約三萬美元)培育後進。根據WTA(世界職業女網協會)所公布的最新世界排名,謝淑薇女雙從原本十六名,挺進至第九名,追平她個人新高排名紀錄。

        曾採訪過謝淑薇的網球雜誌記者邱友益對亞洲週刊表示,彭帥力量大,球重,不輸於任何其他選手,善打低線;謝淑薇「從小就與男孩子打球,網前處理得比較好,所以兩人很有默契,優勢互補」。

        據中國網球俱樂部雜誌的採編人員謝偉透露,彭謝組合奪冠,「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她們兩個從小就認識,打比賽,零九年法網就進四強,一直有斷斷續續的合作,很有默契。她們在技術方面互補,經常在網球場上有神來之筆,有覆蓋全場的實力。這次不僅是她們有實力,而且也運氣好,前期並沒有遇到種子選手」。

        常常有媒體關注這對海峽組合的私人關係,彭帥回憶起,小時候兩人連一個糯米糍都會分著吃。謝淑薇說,大家的錢都是一起花、連衣服都一起穿。這種聽上去很可愛親昵的姐妹情被彭帥笑著打趣,她告訴謝淑薇:「你不要亂說,免得人家誤會我們……」

        彭帥還曾對熟識的體育記者「揭發」謝淑薇的「糗事」:「她的思維和別人不一樣,經常一語驚人。她能把溫網海報上的『2013』看成『20B』!」

        這並不是網球場上的第一對「海峽組合」,在此之前,來自中國大陸的鄭潔與台灣的詹詠然組合曾在馬來西亞女子網球公開賽上奪冠;同樣來自中國大陸的晏紫與台灣的莊佳容也曾拿過國際賽事冠軍。《羊城晚報》的體育評論認為,海峽組合在國際賽場上優勢明顯:一來大家同聲同氣便於交流溝通,二來她們經常在亞洲地區各種比賽中見面,對彼此的球風都較為熟悉。而過去的長期搭檔已經為其他球員所熟悉,很難再有什麽出奇制勝的招數,與新搭檔合作有利於增加變化。這正是「海峽組合」之所以屢獲佳績的原因。

        彭謝二人在奪冠後,還有望獲得更多贊助商的青睞。目前,彭帥的贊助商是李寧公司,而謝淑薇的贊助來自多個渠道。

        青海酒廠擬贊助謝淑薇

        謝淑薇在本次奪冠後,中國青海省酒廠願意以一年一千萬人民幣(約一百六十萬美元)條件,請謝淑薇代表青海省角逐全國運動會,謝淑薇的父親謝子龍表示「還沒談好,謝淑薇忙,要等她回來再談」。

        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謝父還提到,謝淑薇雖是台灣網壇「一姐」,但贊助和成績不成正比,目前只有四維企業一年贊助台幣一百萬元,以及台灣中油公司每年約台幣五十萬元贊助;球拍雖和優乃克公司有共識但價碼未談攏,服裝也未和任何廠商簽約。台灣《蘋果日報》最新民調顯示,有五成四民眾認為政府與企業應趕快留人。

        彭帥與謝淑薇都可稱得上是體制外單飛典範,各種參賽費用主要依賴贊助商提供。謝淑薇出身體育家庭,弟弟謝政鵬、妹妹謝淑映也是職業運動員,謝淑薇曾笑稱自己是弟弟的提款機,要負擔家人的賽事費用,因而,面對青海開出的高價,謝父表示,只要台灣企業有台幣四到五百萬的贊助金,就足夠謝淑薇和弟弟謝政鵬、妹妹謝淑映每年賽事的費用,但若等不到贊助,也不排除替青海出戰的可能。

        台灣運動員轉大陸籍

        近年已有幾位台灣運動選手轉戰大陸,最有名的是曾先後奪得八號球、九號球世界冠軍的台灣撞球好手「泰山神童」吳珈慶,二零零九年原要轉籍新加坡,經過兩年沉潛後,聲明放棄中華民國國籍,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籍,成為史上第一位轉入對岸的台灣運動員。

        台灣市場小,職業選手盈虧自負,自求多福。謝淑薇是台灣網壇「一姐」,但只有兩家企業,一年共贊助台幣一百五十萬,杯水車薪。世界高爾夫球后曾雅妮前年在尚未奪得世界第一前,她所有比賽從頭到腳,未見任何一個台灣廠商給予贊助,她曾為此大吐苦水,表示當她和韓國選手齊聚一堂時,總是因為這個問題被嘲笑,甚至還有韓國球員告訴她「來當韓國人」好了。

        企業贊助運動員是一種投資,精明的廠商往往在運動員還沒有「坐大」前就先押寶,經濟實惠,後知後覺者只能加碼,更等而下之的是有眼無珠。台北市政府正為二零一七台北世界大學運動會砸重金宣傳,已經燒掉台幣八千萬,還沒看出效果,民進黨市議員顏聖冠批評,去年謝淑薇表示願意以遠低於行情約三百萬到三百五十萬元代言費,在國際賽穿著世大運標誌為市府宣傳,但市府竟說沒錢請她,錯過這次在溫網上宣傳的大好機會。謝子龍抱怨,總統馬英九還電賀謝淑薇,她是台北市民,但台北市長郝龍斌竟連一通電話都沒有。

        台政商界募款資助體育

        這次謝淑薇奪冠,也刺激了台灣的政商界,立法院長王金平和教長蔣偉寧立即號召企業,很快就募到了台幣兩億元,要成立企業捐助體育平台,造福運動員。

        謝淑薇個性迷糊,錯過原定班機,返台時間延後至十日晚間九時三十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她在下飛機看到大批媒體等候時堆滿笑容。她向媒體表示,非常感謝台灣民眾的跨海加油與家人的關心打氣,而桃園機場入境大廳也擠滿許多謝淑薇的友人與粉絲聚集,大喊「謝淑薇妳好棒」。

        二十七歲的彭帥一臉喜氣,七月九日,帶著溫網冠軍獎盃回國的彭帥一下飛機就被大場面震住了:天津體育局的領導、她在國內的教練馬偉開率領一衆球迷早早守候在機場迎接這位新科大滿貫賽事冠軍。而彭帥則高興地表示,自己從溫布頓帶了很多小紀念品,準備送給球迷。

        時光讓彭帥成熟。幾年前,剛剛單飛的彭帥還常常孩子氣,有媒體評價她,脾氣跟著世界排名同步上漲。

        彭帥一九八六年出生在湖南湘潭,八歲時跟著湖南著名網球國手也是其舅舅張帆學習網球。在舅舅的嚴格要求下,彭帥成長飛快,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比賽中「硬朗」的作風。一九九六年,十歲的彭帥奪得了全國少年比賽的冠軍,十三歲那年,彭帥拿到了國際網球聯合會青少年網球賽冠軍。十六歲時,彭帥被中國網協選送至美國培養,從此與國際水平接軌。

        二零零五年,在中國第十屆全運會女子網球單打決賽上,落後於對手鄭潔的彭帥眼看奪冠無望,休息時將臉埋在毛巾裏,大聲地哭了起來。在領獎台上,獲得亞軍的彭帥再次泣不成聲,有媒體報道當時彭帥的表現:「隨後便摘下了胸前的銀牌,並缺席了賽後的新聞發布會」。

        單飛後,彭帥的成績節節攀升,她帶給家人的自豪感也與日俱增,彭帥的父母都以自己的金花女兒為榮,也曾鬧過一些小小的風波。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彭帥在廣州亞運會戰勝對手,獲得女子網球單打比賽金牌。在亞運會期間,一次彭帥母親張冰在入場安檢時,負責入場安全檢查的志願者要求其打開手提包接受例行檢查。張冰直接打了安檢人員兩巴掌,並稱:「打你又怎麽樣!」這位志願者的教官見到此事,想去阻止張冰的行為,但被民警阻止,更有網友稱張冰當時還聲言「我女兒是彭帥」。

        事後,彭帥發布聲明,稱母親並未說過「我女兒是彭帥」這句話,更表示「母親跟隨我在世界各地參加過很多比賽,無論四大滿貫還是普通的巡迴賽,我們都很配合安檢工作,尊重志願者和大家的勞動」。但獨家聲明中並未向被彭母掌摑的志願者表示道歉。

        亞運會期間被彭帥媽媽掌摑的安保志願者,是廣州邊防指揮學院的學員。廣州邊防指揮學院政委楊長中透露,在彭帥媽媽掌摑事件中受委屈的這位安保志願者做得非常好,有禮有節處置了事件,所以該學院為其申報二等功。

        彭帥心臟撐六根彈簧

        或許成績卓越的運動員都有點小脾氣,也正是這股倔強才支撐彭帥在種種困境時渡過難關。十二歲時,彭帥做過一場手術,患有先天心臟病的她需要在心臟裏支起六根彈簧才能繼續運動生涯。倫敦奧運會期間,彭帥的父親曾透露,彭帥賽前傷病仍未痊癒,在向膝蓋裏打針注射潤滑劑後才能堅持完成比賽。

        苦盡甘來的彭帥,目前賽事獎金累積已超過一千萬人民幣,相信未來身價還會看漲。謝偉表示,在「光鮮外表下,很多時候她(彭帥)的心理壓力很大,有一段時間都沒有打球了。經歷了那麽多以後,她從中吸收了很多經驗」。

        與中國許多職業運動員一樣,在技術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後,彭帥也有過從舉國體制培養中單飛的過程。

        二零零五年,年僅十九歲的彭帥開始考慮單飛,當時與國家體育局和她依託的天津體育局之間產生過一場不小的「單飛風波」。時任國家體育局網球中心主任的孫晉芳認為,矛盾的根源就在於「錢」。此前彭帥曾聲稱,自己參加各種賽事所得獎金的大部分,都被國家拿走了。

        舉國體制與單飛之爭

        在「單飛風波」期間,孫晉芳的一次表態闡明了中國的舉國體制下對運動員的定位:「中國球員都是國家在投資培養,為國效力是中國球員的天職,這是國情。我曾經找彭帥談話,跟她說『你又不是美女,你又不是莎拉波娃(俄羅斯美女網球員)』,哪有那麽容易找到贊助和經費?」

        「為國效力」四個字,把中國球員定位在「獎牌機器」上。但彭帥顯然不滿足自己的螺絲釘角色。在天津體育局的幫助下,彭帥終於找到贊助商,在單飛的路上成功啟航。

        長期關注網球領域的《京華時報》體育記者毛烜磊對亞洲週刊表示,單飛「可以激勵運動員,打破大鍋飯的局面。運動員在舉國體制培養中到了一定水平,具備了單飛的條件,單飛會提升成績」。

        但他同時強調舉國體制在運動員培養初期的作用,他說,多年來,彭帥「主要依託天津隊來培養。天津體育局對網球很重視,當作拳頭項目來打造。彭帥在中國的教練馬偉開的團隊主要是天津打造的。舉國體制也有優勢,包括李娜在內的,都是小時候被中國網協選拔送去國外的網校」。

        彭帥的成功也離不開天津對網球職業化的重視。在上一屆中國全運會網球團體賽中,天津女隊以巨大優勢獲得女團冠軍。在天津隊的陣容中,除了彭帥,段瑩瑩、張帥和鄭賽賽的WTA排名都是一百多位,段瑩瑩甚至還獲得了直接參加溫網正賽的資格。

        天津體育局副局長劉樹華多年來一直傾力支持彭帥的發展,天津網協和劉樹華對彭帥的單飛提供了巨大幫助。在正式單飛之前,天津方面曾向彭帥一個人特別採取了傾斜政策,包括教練和旅行參賽費用,僅彭帥一個人的投入每年大概就在大約七十萬到八十萬人民幣之間。

        謝偉也認為,目前情況下舉國體制與單飛並存,這是中國特有的模型。「中國網球起步晚,歐美(單飛情況)已經有一百多年了。」他表示,舉國體制與單飛的關係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因為彭帥最早的訓練是在體制內的,舉國體制相當於師傅,但單飛就是之後的修行,是要靠個人努力的」。

        海峽組合面對的最大尷尬,或許還是政治因素。在許多重大國際賽事上,台灣代表隊均被稱為「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但台灣民眾自認為是中華民國國民。或許「海峽組合」這一稱謂本身就已從地緣角度化解了兩岸政治的難題,但仍有人會不時給這對姐妹「出難題」。

        在彭謝組合奪冠後的新聞發布會上,一位日本記者發問時,請謝淑薇以「第一個拿到大滿貫賽事冠軍的台灣人身份」,談談「這對自己的『國家』意味著什麽」,在聽了一段兩人對答後,彭帥舉手示意插話打斷,她說:「對不起,我還坐在這裏,我不能接受台灣是一個『國家』的說法。」彭帥還說:「網球只是體育運動,我們並不想被牽扯進政治。我們倆私下不會刻意去談這樣的話題,從小到大一直覺得『海峽組合』這個名字蠻好的。」

        在此之前,謝、彭接受法新社記者採訪時,謝淑薇認為她與彭帥並無「政治歧見」,當時彭帥也在旁幫腔:「我認為兩岸是否為兩個國家的問題太敏感了,對我們來說,我們不是為政府部門做事,我們之間很單純,我們是好朋友,一起打球,在場上全力以赴,不會去在意國家問題。」

        傑出運動員提升台灣榮譽

        台灣這幾年靠著幾位大放異彩的運動員頻頻登上國際舞台,前年是女子職業高爾夫球選手曾雅妮,排名登上世界第一,去年是台裔美籍NBA籃球員林書豪在籃球最高殿堂掀起「林來瘋」,今年則是女網好手謝淑薇揚威英國溫布頓。

        對於在國際揚威的運動員,台灣媒體常冠以「台灣之光」,這次則是「兩岸之光」。但這次謝彭配所締造的佳績或許只是一個異數,主要是溫網屬於職業運動,職業選手只代表自己,不代表國家,所以在謝淑薇和彭帥雙雙舉起大滿貫冠軍獎盃時,並沒有演奏國歌或國旗歌,也因為沒有背後的政治角力,謝彭才能順利合體,打造出超完美的組合,也讓中華民族的力量,展現最漂亮的身影。

        (實習生葉恬閱參與採訪研究)

        亞洲週刊


        中日韓國民歷史認知差距大

        Posted: 12 Jul 2013 03:41 AM PDT

        (中央社記者姜遠珍首爾12日專電)1項跨國民調顯示,就日本對於1930-1940年代侵略行為是否已充分道歉一事,韓中日3國國民的看法差距頗大。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引述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於當地時間11日公布的調查報告,作出前述結論。

        南韓受訪者中98%認為日本沒有充分道歉,持相同看法的中國大陸受訪者比例達78%,而日本受訪者比例只有28%。

        日本受訪者中,有48%的人認為已充分道歉,還有15%的人認為不需道歉。而中國大陸受訪者中,僅有4%的人認為已充分道歉,2%的人認為不需道歉。

        報導指出,中日韓3國國民近5年對歷史問題的認知差距不斷擴大。在2008年實行的相同民調中,日本受訪者中,回答「已充分道歉」或「不需道歉」比例為52%。

        此次民調是今年3月初到4月初在韓國、中國大陸、日本、澳洲、印尼等8個國家以電話或面對面訪問形式進行。1020712

        防洩密 俄反璞歸真用打字機

        Posted: 12 Jul 2013 03:30 AM PDT

        (中央社莫斯科12日綜合外電報導)有鑑維基解密和美國國家安全局承包公司前雇員史諾登大肆爆料,負責俄羅斯總統府克里姆林宮安全的聯邦警衛局大批買進電動打字機,據傳就是為避免資料外洩。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俄國政府採購網站顯示,聯邦警衛局(FSO)重砸48萬6540盧布(44萬6300台幣)買進許多部電動打字機。

        聯邦警衛局沒有說明大舉購入這種老式設備的原因。

        不過1名情報消息人士告訴俄國「消息報」(Izvestia),買進電動打字機是為了避免電腦資料外洩。

        消息人士說:「維基解密和史諾登(Edward Snowden)大爆料,緊接著又傳出麥維德夫(Dmitry Medvedev)2009年赴倫敦參與20國集團峰會時遭竊聽,聯邦警衛局決定擴大使用紙本文件。」

        這名消息人士說,俄羅斯國防和緊急事務單位已使用這種舊式打字機製作呈交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的草稿、秘密訊息和部分報告。1020712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7月11日)

        Posted: 11 Jul 2013 09:05 PM PDT


        2013年7月11日《明镜郵報》

        Posted: 11 Jul 2013 09:04 PM PDT

        明鏡新聞網

        unread,
        Jul 13, 2013, 11:01:43 PM7/13/13
        to wy...@live.com.au

        《明鏡郵報》明鏡新聞網


        李先念密謀打倒趙紫陽

        Posted: 13 Jul 2013 04:02 PM PDT

        事件》特約記者 陳亦凡


        縱觀李先念一生,有一個耐人尋味的事實:建國後他連續五屆擔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黨內為數不的在數次政治風浪中一直保持位的領導人之一;經歷了第一、二、代領導人交替與變更,是中共高層為數不多的“三朝元老”之一,也是中海的“不倒翁”。

        李先念留給外界的印象是謹慎、小心,不鋒芒畢露。他說過一句話:可以說過而極之的話,不可做過而極之的事。他長期在計劃經濟年代主持經濟工作,具有計劃經濟保守思想,對改革開放,是極左式的人物。在六四事件中,支持武力鎮壓。

        李共有四個子,三女一男。長女李勁是和前妻尚小平所生。1949年,李先念和林佳楣結婚,又生育了三個孩子,分別是二女兒李紫陽、兒子李平和小女兒李小林。李有一個非常出名的女婿,他就是李小林的丈夫、有軍中文學家之稱的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上將。

          據說,李先念生前對自己的孩子有著明確的交代,那就是不允許經商賺錢。所以,盡管李家列入八大元老家族之列,但尚未有李家子女經商的傳聞。大女兒李紫陽是醫生出,兒子李平從軍,小女兒李小林則從事對外工作。

          三朝元老李先念。



          李先念密謀打倒趙紫陽

        作為極左式人物的李先念極力反對改革開放,因不便公開反對鄧小平,因此李先念把攻擊目標指向改革派人物趙紫陽。趙紫陽在《改革歷程》一書中回憶李先念對他的反對,不僅是觀點上的分歧,而且現出的是一種仇恨。

        趙紫陽在《改革歷程》中指出:“李先念在掀起倒趙風當中是非常賣力、非常積極的,扮演了一個組織者的角色。他既站在前台,又是後台。”

        李鵬的《六四日記》證實了趙紫陽的上述判斷。李鵬198958日日記:“我和丁關根談話,他對鄧小平的想法比較瞭解。丁關根對我說,去年(1988年)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工會代表大會時,李先念找鄧小平,談了趙紫陽的一些問題。小平當時已看清楚,趙是搞自由化的人,遲早非下台不可,但由於影響太大,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所以下不了這個決心。”

        李鵬又透露了李先念有計劃有組織地陰謀打倒趙紫陽,並尋找代替趙的合適的人選的政變計劃的決策過程。“關根同志講的這一重大人事決策過程,陳雲和先念也對我講過類似情況。陳雲和先念連續幾年冬季在上海休息,經過長期考察,他們先後向小平推薦江澤民任總書記。陳雲和李先念還先後對我說過,國務院任務十分繁重,你已經開始熟悉這一工作,比較之下,由你繼續擔任總理更合適一些。”

          “連續幾年”,即至少在1989年前的198819871986年或更早,李先念就同陳雲、李鵬策劃過打倒現任總書記趙紫陽的宮廷政變,並提出江澤民繼任總書記、李鵬任總理的政變後新班底的建議,提供鄧小平最後決策。鄧小平為了維持自己的改革形象,一直支持趙紫陽的經濟改革,針對李先念的打倒趙紫陽的計劃,強調“格局不變”,直到1989517日鄧小平做出了戒嚴決定,批評了反對戒嚴、提出辭職的趙紫陽,但是沒有說格局要變,要趙下台,反而散會前講了最後一句話:“總書記還是你,趙紫陽!”李鵬透露,“到了519日鄧小平和陳雲、李先念、彭真等幾位老同志一起商量,才下了最後決心,讓趙紫陽下台,並建議江澤民任總書記。”這樣,李先念的政變計劃完全實現。(事件》第18)

        美國要支持中國參與全球新秩序

        Posted: 13 Jul 2013 03:34 PM PDT

        國密報》編譯 文道喻

           中國堅定支持國際舊秩序

        俗話說:“牽一髮而動全”,這道理在當前全球化體系中更如此。所以我們可以看見,當朝鮮半島再次爆發導彈危機時,人們將矛頭指向中國,只因中國是朝鮮的唯一盟友;而2013年第一季中國的GDP增長率只有7.7%的消息傳出後,各方媒體無不憂心忡忡,擔心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是否重現,因為無論再怎麼說,中國是近幾年推動世界經濟的原動力;此外,中國鷹派最近的現也頗為搶眼,海與東海的爭端、抵制2012年在東京舉行的世界貨幣基組織(IMF)年會以及艦載機功搭上中國首艘航空母艦等,都不免讓西方人感受到,正在崛起的中國,將會挑戰國建立的自由民主秩序。

        中國崛起有好處自然也有壞處,如耶魯學的凱爾胡茨勒(Kyle Hutzler)發於《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的文章提到,人們討論中國崛起造成的負面效通常包括:一、中國的發展,對於能源索求無度;二、中國模式的國資本主義可能會阻礙民主進程,並對全球貿易體系產生壓力。這些潛在危機儘管真實存在,不過胡茨勒認為,中國的影響力其實是以一種更加微妙、間接和無意識的方式來進行。

           時至今日,中國已很大程度的成功消除西方對其試圖重寫國際秩序的隱憂,哈佛大學教授江憶恩(Alastair Johnston)說,中國採取許措施來表明,自已願意以更合作的態度融入地區和國際系統中。但中國扮演的角色之所以有破壞性,並不在於她想對目前的世界體系提出挑戰書,而是恰好相──堅定地支持以國家主權為基礎的國際舊秩序。隨著時間推演,“新自由秩序”有其重要性以應對新的國際性挑戰,例如全球氣候變遷。但有趣的是,中國每年驚人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工業發展的必要之惡,同樣也促使了全球暖化。

           台灣獨立問題一直是中國相當注意的問題,主權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

         中國對國家主權的看重不難理解,西藏新疆香港乃至台灣問題上都能觀察到政府堅定的立場,但胡茨勒認為,這也意味著中國將反對跨國治理模式的趨勢,如全球暖化這種超越邊界的問題是需要全世界一起努力解決的。諷刺的地方在於,從中國立場看,西方正在走修正主義路線,但從西方角度看,中國對現狀的擁護反而使她走上了新修正主義的道路。

           只要中國維持一黨專政,領導人很難從根本上認同更深層次的全球整合,因為這麼做將威脅到他們至無上的權威。胡茨勒引述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亞洲研究中心主易明(Elizabeth Economy)和史國力(Adam Segal)的觀察指出,即使北京想要追求進一步整合,但國內分散的政治和經濟系統,意味著中國“不太可能徹底履行國際義務,地方的既得利益者會為了自身榮華富貴堅定地想保持現狀。”


           西方國家需有更多的靈活性

        如果像中國這麼大的國家不參與重要的國際協定,不僅將削弱各國付出的所有努力,更可能導致協議本身根本無法達成。拿《京都議定書》來說,最大的兩個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和中國都不受條約約束,可說是做了最壞的示範,那麼可能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採取只圖自己一方利益的“以鄰為壑”政策,爭端及衝突也就越來越不可避免。

        然而,要求中國於跨國治理的領域扮演積極角色前,我們也得考慮中國所具有的特殊性,正如《金融時報》副主編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的說法,中國是個“早熟”的超級大國,以氣候變遷的議題為例,如果一開始就讓中國自己承諾減少碳排放量(其國內政策已有所著墨),而不是老在碳排放量問題上指責中國,事情會更有意義。換句話說,西方國家在主導全球協議之時理應更有靈活性,提供中國不一樣的機會。

        胡茨勒認為,或許在接下來的幾年或十幾年,中國都不會步入民主化,這是西方必先做好的心理準備。如此一來,中國的外交政策就可能會對一些脆弱國家的內部產生動盪,且由於中國若不願意充分參與國際議題,也會使自由民主秩序的執行機構備感壓力,此一現實導致許多人紛紛呼籲制定一個“平衡”中國的策略。所謂的平衡亦即牽制,但不見得是明智之舉,畢竟中國的所作所為並無意削弱傳統的西方自由秩序,而且就是在此框架下中國才得以繁榮,隨著中國崛起和舊有世界秩序的不可持續性,中國倒希望不要有太大變化出現。

        無論如何,中國崛起肯定會對世界帶來巨大但又非直接的影響力,西方國家恐怕需要好好應付,甚至忍受。胡茨勒說,牽制或圍堵的政策將使中國對全球秩序的價值觀持反抗態度,因此重要的是如何引導中國正面地參與國際事務,不要讓他們覺得西方老是在抑制中國崛起,西方人還要向中國人明確地表達為中國繁榮提供幫助的意願,這樣才能締造“雙贏”局面,更加務實地理解彼此系統與文化以便深化交流。

           當同盟國思索著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秩序如何建立時,羅斯福當家的美國政府決定讓中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同理,目前歐洲正面臨歐債危機,美國一定要再度承擔起支持中國參與全球新秩序的責任,這並不容易,畢竟正確的政策很少是容易的。(《中國密報》第9期)

        美媒曝光“薄周合謀倒習”老右派斥爲荒唐

        Posted: 13 Jul 2013 06:19 AM PDT


        《調查》徐長發 方延鴻





        臨時取消外訪應對危機

        北京消息人士對《大事件》證實,周永康和王立軍的關係密切,王立軍通過周永康的乾兒子孔濤,成為周的密切朋友。

        周永康在任遼河石油勘探局長、盤錦市委副書記、市長期間,王立軍就認識他,後來與周永康做了很多交易,同時掌握了周永康、兒子周斌、妻子,以及兩個秘書余剛、談洪和孔濤聯手貪污腐敗達幾十億的材料。這些材料已經分批轉到國外及部分交美領館。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3月8日,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參加了北京“兩會”上重慶代表團審議。在聽取代表發言後,周永康大爲重慶評功擺好:去年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成績,多項經濟指標增幅位居全國前列,“五個重慶”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城鄉面貌發生了新變化。希望認真貫徹中央精神,毫不動搖地堅持科學發展,毫不動搖地堅持民生優先,毫不動搖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邁出新步伐。

        看似冠冕堂皇,風平浪靜,但周永康那些天爲重慶的事可謂操碎了心,他的既定行程早被徹底打亂。

        2月21日,阿根廷國家通訊社報道稱,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率領的由官員和企業家組成的近百人訪問團即將抵達阿根廷訪問,將與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以及阿外交部長黑克托爾·齊默爾曼舉行會談。2月23日(星期四),中國代表團將與阿根廷多位內閣部長在聖馬丁宮舉行午餐會。

        但最終周永康並沒成行。知情人說,周永康取消2月底的五國外訪行程,專心處理薄熙來的問題。

        軍方消息來源對明鏡新聞網說,周永康的勢力,持續利用黑客再次攻擊美國博訊和明鏡網,因為這兩家網站發表了大量有關周永康、薄熙來問題的內幕報導。

        消息來源說,周永康還派出人員前往美國,試圖影響博訊和明鏡網成員。同時,周系還在策劃相關媒體攻擊博訊和明鏡的聲譽,指責這兩家揭露中共內鬥的媒體為江澤民系效勞。


        習訪美時美爆料:周薄聯手搞垮習

        2月中旬时,美國之音轉述《華盛頓時報》資深撰稿人比爾·戈茨的文章稱,王立軍向美方透露的資料顯示,周永康與薄熙來聯手,企圖整垮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不讓他順利接替胡錦濤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職位。

        此一爆炸性新聞如果屬實,很可能引發中共最高層的大地震。但在戈茨原文中,並沒有換屆和薄熙來、周永康與其他常委之間關係的具體敘述。

        《華盛頓時報》的報導也指出,美國官員透露,對習近平接班的最大威脅是周永康,而周被認為是地位最高的中共強硬派代表。周永康可能會篡奪習近平的職位,阻止習近平順利接任胡錦濤的職務。

        http://news.omy.sg/OMYMEDIA/image/News/WorldNews/201204/20120413_it_wrn_bo-xi-lai_img_main.jpg 
        2010年11月12日,周永康力挺薄熙來,說“重慶‘唱紅歌讀經典’要在政法戰線推廣”。

        戈茨的文章還援引眾議員沃爾夫(Frank Wolf)的話說,奧巴馬政府在幫助投誠人士和其他要求美國政府幫助的人這一方面,一直紀錄不佳(a poor record)。沃爾夫說:“我對此絲毫不感到奇怪。本屆政府不想要這些投誠人士。他們不想做讓中國政府感到麻煩的任何事情。”

        文章援引一名熟悉中國事務的美國官員的話說,王立軍投奔案被搞糟,不僅美國駐成都總領館有責任,白宮和國務院有關官員也有責任,他們因害怕得罪中國當局,而不願意給予王立軍庇護。

        還有傳言稱,美國政府為了習近平的外事訪問,對王立軍私闖成都總領事館的突發事件了讓步。交人時,一併還交了相關錄音帶。

        北京官場消息人士表示,中南海對美國在習近平訪美期間,放出“薄熙來和周永康秘密計劃阻止習近平接班”這樣一條直接關係習近平前程的信息,非常震驚,認為這是奧巴馬政府精心的安排。

        不少人相信,美國在習近平訪美敏感時刻,透過這種非官方方式,表達美國已通過王立軍掌握了中共最高層權力內鬥要點和核心資料,正謹慎介入中南海內鬥。


        老右派不信周永康聯薄倒習

        對於美媒爆出的薄周聯手要搞垮習接班的說法,也有相當多的人表示不認同,曾被打成“右派”、後長期致力於“右派”維權的退休記者鐵流就是其一。

        據鐵流觀察,周永康並不支持重慶的“尊毛唱紅”。他在《周永康不可能與薄熙來勾結倒習》一文中舉親歷一事:2011年4、5月,薄熙來所支持的毛派“鳥有之鄉網站”在全國各地發起“公訴漢奸賣國賊辛子陵、茅于軾”聯署,達五萬之眾。他針鋒相對,倡議“全國五七老人聯手起訴毛澤東反人類罪行”,一時成為國內外網絡特大新聞。6月初,周辦有人找到鐵流,說:鐵老,你不是答應不再聚眾發聲了嗎,怎麼又發飆了?他說,“毛派烏有之鄉要公訴茅于軾他們,茅是右派,我是右派當然要站出來起訴毛澤東。我也知道,他們的‘公訴’法院不會受理,我們的‘起訴’法院也不會受理。大家打口水仗,鬧著玩。”這位助手笑了說:“鐵老,你也不要再發動‘五七’老人起訴毛澤東,我們去壓‘鳥有之鄉’,叫他們撤下公訴辛子陵、茅于軾的文章怎樣?”鐵流表態同意。一週後,烏有之鄉撤下了那些文章。

        鐵流回憶,2010年他主辦的《往事微痕》準備出一套合訂本,北京沒有印刷廠承印,他們跑到河北廊坊去找印刷廠印製,未開機即被廊坊市國保大隊訛去六萬元,鐵流逼得沒法向周永康寫信告狀,不到半月此款全部歸還。通過這些親身事實,鐵流不相信周和薄是一路人物。
        鐵流還寫道:

        【再說“薄周共同謀反倒習”一事,更顯得荒唐。習近平是江澤民指定的隔代接班人,正如鄧小平生前指定的胡錦濤一樣。這個“指定”是要經常委會討論通過,還得經老一代政治老人同意。這一接班過程不論其合理與否,已成為當代中共交接班的鐵定程序。既然網上說周是江派人馬,又是江澤民侄女婿,身為常委之一的他,為何要去推倒自已同意的人?於情理不通,何況無此事實。我是四川成都人,混跡公門十餘年(加上平反歸來),不少故舊都是中上層幹部。周永康在四川當過幾年省委書記,一般說口碑不錯。

        僅舉一事,可見其人品。1999年12月他調任四川省委書記,上任那天四川省四大班子(人大、政協、省委、政府)為他擺了十幾桌接風宴席,他避而遁走,跑去看望他60年代大學同班同學肖登明。當年肖是支部書記,他是班長。現在他是省委書記,肖是四川省石油勘察公司副總經理(處級幹部)。他為什麼罷宴去看一個僅是處級的老同學呢?聽我在石油部門工作的朋友講:周永康年輕時很“衝”,不會處理人際關係,身為支部書記的肖登明對他有幫助,故懷感謝之情,迫不及待的去看望老同學。】(《調查》特刊第四輯)

        我怕被請去“喝茶”,只好裝起相機走開了

        Posted: 13 Jul 2013 05:42 AM PDT



        《新史記》朱諾 專稿



        奧威爾後來在自己的散文中多次提到自己對那一段歲月的感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篇《射象》。董樂山先生翻譯的這篇文章頗有神采,尤其是那個非常著名的開頭:

        【在下緬甸的毛淡棉,我遭到很多人的憎恨——在我一生之中,我居然這麼引起重視,也就僅此一遭而已。】

        奧威爾在文章中寫到自己當時的尷尬處境:

        【作 為一個警官,我成了明顯的目標,只要安然無事,他們總要捉弄我。在足球場上,會有個手腳靈巧的緬甸球員把我絆倒,而裁判(又是個緬甸人)會裝著沒瞧見,於 是觀眾就幸災樂禍地大笑。這樣的事發生了不止一樁。到了最後,我走到哪裡,哪裡就有年輕人揶揄嘲笑的黃臉在迎接我,待我走遠了,他們就在後面起鬨叫罵,這 真叫我的神經受不了。鬧得最兇的是年輕的和尚,該市有好幾千個,個個似乎都沒有別的事可做,只是站在街頭,嘲弄路過的歐洲人。】

        在毛淡棉任職期間,一天,一頭發情的大象衝上街頭,撞倒攤販,撞毀房屋,還踩死了一名印度苦力。作為警察,奧威爾本來不想射殺大象,不僅因為大象在當時是相當貴重的私人財產,更因為他找到大象時,它已經不再瘋狂,而是在安靜地吃草了。

        但 是,在幾千名當地人的簇擁下,在提著籃子等待分割象肉的“民意”下,作為一名殖民地的管理者,他被“民意”綁架到失去自我判斷的位置,看熱鬧的人“都這麼 期待著我,我非這麼做(射象)不可;我可以感覺得到他們兩千個人的意志在不可抗拒地把我推向前。”終於,奧威爾把槍瞄準了大象,“就在這個當兒,就在我手 中握著那支步槍站在那兒的時候,我第一次看到了白人在東方的統治的空虛和無用。”

        奧威爾後來回憶起自己當時的兩難境地,“因為那時我已認清帝國主義是樁邪惡的事……我一方面認為英國統治是無法打破的暴政,一種長期壓在被制服的人民身上的東西;另一方面我又認為世界上最大的樂事莫過於把刺刀捅入一個和尚的肚子。”

        日後,他將這種矛盾的感情寫進了《緬甸歲月》一書中,小說的主人公佛洛里,則多少有些奧威爾自己的影子。

        http://www.penguinbooksindia.com/sites/default/files/author/author_picture/George%20Orwell.jpg
        作家喬治·奧威爾(1903~1950)。其作品《動物農場》和《1984》為他贏得不朽的聲名。(網絡照片)


        (三)漫遊杰沙

        杰 沙的主要商家和民居都集中在與伊洛瓦底江緊挨著、平行的五、六條街道上,略顯擁擠而凌亂。而鎮子的西北區卻有著平坦乾淨的柏油路,馬路兩側是高大茂密的菩 提樹和榕樹,街邊有栽培整齊的玫瑰花圃,那裡是殖民地時期英國公司雇員的別墅區,那些高大的柚木房子現在大多由政府官員居住著。

        主 街的南端原來是集市,也是奧威爾描寫過的地方,將近一年前發生了一場火災,把整個集市都給燒毀了,新的市場在緊鄰伊洛瓦底江邊的一條街上。集市往北就是當 年的警察局,現在也還是警察局,門邊的標語牌上分別用英、緬文寫著:“需要幫忙嗎?(May I help you )”。大門關著,門兩邊設有鐵蒺藜網路障,門口幾個穿便服的男子不停地打量著過往行人。隔著馬路遠遠望進去,還可以看到幾棟殖民時期的老建築。當年,奧威 爾曾經從這個大門出入,在裡面的房間裡辦公。


        我端起相機向裡面拍照,一名穿便服的家伙目不轉睛地盯著我,見我沒有收起相機的意思,就徑直向我走來。在這個剛剛開放不久的國家裡,向政府機構拍照總還是會引起額外注意的。我怕被請去“喝茶”,只好裝起相機,若無其事地走開了。

        從 警察局繼續向北,轉過一家叫“曼德勒”的啤酒屋,就是一條名叫Klublan的街道,意為“俱樂部街”。街邊的網球場被鐵絲網圍了起來,大門的門楣上寫的 是緬文,旁邊的角落裡有很小的英文字:“杰沙,1924”。場地是標準的尺寸,紅色的水泥地面上漆出青綠色的內場和白色的邊線,球場裡有一男一女兩個當地 人在打網球,女子的打扮格外引人注目,網球帽、網球鞋、白色超短裙,一身標準的網球運動員裝束。這在緬甸很少見。

        球 場外,兩名法國人在拍記錄片,不用說,是關於奧威爾的。他們還從曼德勒請來了兩位緬甸女助手,其中一位是穿著粉紅色袈裟的年輕尼姑,帶著近視眼鏡。她們的 英語都很棒,自我介紹說是佛經學院的學生。兩名緬甸清潔工在球場邊焚燒著枯樹葉,晨光穿過濃厚的白煙,將球場籠罩出一片神秘的色彩,像是專門為記錄片布置 的特殊效果。

        這是《緬甸歲月》中、英國上流人士的專用球場,雖然在小說中著墨不多,但在這個偏僻的地方,有這樣一個正式的網球場還是挺引人注目的。將近90年過去了,當地人並沒有把它當成“封資修”的東西給剷除掉。

        沿 著網球場旁邊的一條小土路走進去幾十米,就是著名的“英國俱樂部”了。這幢磚木結構的二層小樓建在一個土包上,底層實際上有一半埋在土裡。小樓現在是杰沙 鎮農業廳一類政府機構的辦公室,可是屋裡沒有任何辦公人員,門口看門的老漢似乎知道我的來意,笑呵呵向裡面擺擺手,意思大概是“進去吧,隨便看”。

        農 業廳的正門開在小樓背面的山包上,門前的旗桿上飄揚著緬甸國旗,石頭基座上雕刻的穀穗圖案說明著這裡的身分,我仔細打量了一會,確定那旗桿不是英國殖民時 期的物件。從正門走進去的大廳實際上是二樓,屋裡窗明几淨,幾張寫字檯上放著報紙、卷宗、暖水瓶,官僚機構的標準擺設。牆上的黑板、標語和錦旗上都是緬 文,看不懂。

        《緬甸歲月》中,奧威爾將英國俱樂部稱為“歐洲人俱樂部”,它第一次在小說中出現時,就是俱樂部的英國會員們在討論,是否應該吸收一個“土著”會員,從而成為故事展開的中心舞臺:

        【當 你看到俱樂部的時候——那是一座破舊的獨層木製建築,你就看到全城的真正中心了。在印度當時的每座城鎮,歐洲人俱樂部都是其精神堡壘,是不列顛權力的真實 所在,是“土著”官員和百萬富翁們徒然向往的極樂世界。就這一點而言,此地尤為如此,這是因為凱奧克他達俱樂部引以為傲之處,就是在全緬甸所有的俱樂部當 中,它幾乎是唯一一家從不接納東方人會員的。】

        奧威爾的《緬甸歲月》寫好後,卻在出版社碰了釘子。編輯說該書不好出 版,理由是書中的內容可能會引起英國在海外殖民地駐紮人士的不滿,沒準會受到誹謗罪等指控。奧威爾回爐修改的時候,有意將城裡一些建築的位置做了改變,與 杰沙現在的布局並不嚴格吻合(俱樂部所在的實際位置稍微偏離鎮中心),甚至就連“杰沙”這個名字也被他換成了虛構的凱奧克他達(Kyauktada),這 才獲出版社通過接受。(《新史記》第13期)


        -----------------------------------------------


        http://blog.mirrorbooks.com/wpmain/wp-content/uploads/2013/04/%E6%96%B0%E5%8F%B2%E8%A8%98-13%E5%B0%81%E9%9D%A2%E7%B6%B2%E7%B5%A1%E7%94%A8.jpg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韩亚航空坠机事故导致第三名乘客死亡

        Posted: 13 Jul 2013 02:47 AM PDT

        2013年7月7日,美国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NTSB)调查人员站在旧金山飞机场韩亚航空公司客机失事的现场。
        2013年7月7日,美国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NTSB)调查人员站在旧金山飞机场韩亚航空公司客机失事的现场。


        旧金山综合医院的医生说,在旧金山国际机场韩亚客机坠机事故中受了重伤的一名乘客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医院的有关负责人说,死者是一位女孩,自从上星期六的坠机事故以来,她一直处于危急状况。他们还没有公布她的身份或是国籍。不过中国新闻媒体说,死者是一名中国女孩。这架客机从上海起飞,并在首尔停留。

        星期五早上,当局证实说,两名遇难的中国学生中的一个遭到一辆赶往现场的救火车碾压。

        坠机的波音777客机导致约180人受伤,其中一些伤势严重。

        美国政府的调查人员说,这架客机的起落架在跑道的尽头撞到一个海堤,导致飞机打滑。

        飞行数据记录器也显示,这架客机当时飞行速度过于缓慢。导致飞机失事的确切原因还在调查之中,但是调查人员看来把调查的焦点放在飞行员的人为错误上。

        美国之音中文网


        德美两国呼吁埃及军方释放穆尔西

        Posted: 13 Jul 2013 02:37 AM PDT

        http://www.chinese.rfi.fr/sites/chinese.filesrfi/imagecache/rfi_43_large/sites/images.rfi.fr/files/aef_image/morsi%20NEW.jpg

        穆尔西支持者手持他的照片


        作者 法广

        据法新社报道,美国白宫本周五(7月12日)要求埃及军方和过渡政府释放被废黜的前总统穆尔西。穆尔西自从7月3日被推翻以来,一直没有公开露面。本周三,埃及外交部发言人曾经表示,穆尔西目前处境安全,受到良好对待,而且目前不会被提起司法追诉。

        此前德国已经发出类似呼吁,要求埃及军方解除对穆尔西行动的限制,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珍妮佛•帕莎其对记者表示,美国对此表示赞同,并且公开提出同样要求。发言人还谴责近期以来埃及滥施逮捕的现象,并要求被捕者应当受到良好待遇。

        穆尔西目前可能位于开罗的共和国卫队营地内,而周一凌晨在营地门前发生大规模暴力冲突,在冲突中有超过五十人遇难。

        在街头,数万名穆尔西的支持者于本周五发动游行示威,要求释放穆尔西。由于已经进入伊斯兰斋月,穆尔西的支持者必须要在禁食禁水的条件下抗议,而在敌对阵营,几百名穆尔西的反对者也在解放广场和总统府附近进行示威。

        过渡政府总理贝布拉维今天提名左派的埃及社会民主党成员、律师埃尔丁(Ziad Bahaa El-Din)担任副总理,并且已经把任命提交给总统。预计新政府将在几天内组建。

        埃及局势和叙利亚局势也互相关联。联合国难民署本周五表示,对叙利亚难民涌向埃及表示关注,并呼吁埃及当局接纳并保护愿意到埃及避难的叙利亚难民。难民署表示理解埃及目前局势,但希望埃及尽可能履行保护义务,不要把已经进入埃及的难民遣返回叙利亚境内。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伊拉克炸彈攻擊至少30人死亡

        Posted: 13 Jul 2013 02:34 AM PDT

        伊拉克官員說,伊拉克北方城市科爾庫克的一家咖啡館發生炸彈攻擊事件,至少30人喪生,另有26人受傷。

        有報道說,爆炸發生時正值顧客結束白天的穆斯林齋戒。

        伊拉克暴力事件不斷增加,今年已經有2500人喪生。僅在7月份就有250多人死亡。

        BBC中文網


        韩美两国对韩亚航空事故原因调查意见分歧

        Posted: 13 Jul 2013 02:23 AM PDT

        m0712-kop
        B777机型的驾驶舱。标记部分为速度自动控制设备。

        就韩亚航空在美国旧金山机场发生的着陆事故,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和韩国国土部的调查团出现分歧。

        韩亚214航班的旧金山着陆事故发生在上星期六中午时分,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从第二天开始陆续地发表调查结果。该委员会主席赫斯曼表示,飞机在着陆前的速度严重地低于137节的标准时速,并且机长对B777机型只有43个小时的飞行经验,事故当时是在进行对该机型的熟练培训,而指导培训的机长却又是首次担任培训工作,并且错误地坐在了机长的右侧。

        赫斯曼虽然表明,正确的事故原因还需要等待对黑匣子的分析。但是,已经公开的上述内容,很明确地指出事故可能是机长的失误所造成的。

        对此,韩国国土交通部派往旧金山当地的调查团却反驳说,机长需要坐在左侧,因此指导机长坐右侧。这是航空教科书里记述的最基本规则。

        调查团还指出,事故34秒前,机长眼前出现了一道强烈的闪光。一位调查团的成员说:“机长在接受调查时表示,在500尺高度的时候出现了一道强烈的闪光,造成了眼前一片黑。“

        他们表示,这一闪光和客机速度急剧下跌刚好发生在同一时间。对于速度过低,机场指挥塔始终没有提出警告。调查团还指出,事故客机的速度自动控制设备一直处于开启(armed)的状态,因此不排除是该设备失灵或缺陷导致着陆事故。

        赫斯曼对此反驳说,虽然对闪光还需要进一步调查,但是,当时机长仍可以看得到驾驶舱的各种仪表和视频。另外,速度自动控制设备的开启并不表示该设备会自动运作。她强调,所有设备都会按照机长的设置运作,而重要的是,机长需要反复地查看客机是否按照设置在航行,这是机长的职责。

        她还说,黑匣子的飞行数据记录器显示,飞机的运行(在机械方面)没有异常。

        根据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和韩国国土部发布的不同调查结果,两国传媒报出了不同的事故原因。美国传媒认为,机长的操作失误是事故的原因,而韩国媒体则强调波音客机的机械缺陷。

        在事故理赔方面,虽然保险公司承担绝大部分的赔偿,但是机长失误或机械缺陷涉及到一亿多美元的赔偿归属,而更大的一部分是美国波音公司和韩国韩亚航空的信誉。

        另一方面,韩亚航空星期五在中国各大报纸刊登向中国人民致歉的广告,希望能从事故处理方面赢取丢失的信誉。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首尔特约记者刘水的报道。


        兩岸民間生命力的啟示

        Posted: 13 Jul 2013 02:09 AM PDT


        彭帥(左)、謝淑薇在網球場上:中華民族民間社會的力量

        邱立本

        兩岸體壇凝聚能量獲勝,兩岸政壇也可以在政治球場上打出漂亮雙打,贏得世界和平冠軍。

        她們都是不受束縛的靈魂。新竹客家家庭長大的謝淑薇,和湖南湘潭成長的彭帥,組成了一個夢幻組合,贏得了世界網壇的最高榮譽,也贏得了全球華人的心。

        因為她們都有全球華人的民間智慧。從台灣到湖南,她們都衝出了原有社會的局限,不被政治牽制,奔向國際,靠自己的力量,在體育專業的軌道上,奔向勝利的終點。

        她們沒有被標準化的制式教育所困。彭帥本來是在一個舉國體制的環境成長,和其他尖子運動員一樣,都應該是「國家的孩子」,才能為國爭光。但這也導致很多有個性的運動員被扼殺了自由的創意,在「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格局中,無法發揮潛藏的能量。

        在網壇上稱霸一時的李娜就是典型例子,她無法忍受僵硬的「紀律」,也受不了中國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僚,不了解運動員的具體困難。她就是要「單飛」,要飛離這個「舉國體制」的國度。

        李娜、鄭潔、晏紫、彭帥這「四朵金花」都要求「單飛」,飛往自己的夢想世界,就從飛進市場開始。她們不要被政治的怪手伸進市場的機制裏,干擾生涯規劃。但這也使她們不斷面對巨大的壓力。二零零五年,彭帥早就提出「獎金自主、教練自主、參賽自主、自負盈虧」,就被網管中心批評「只顧及個人利益,心中無祖國」。

        彭帥說自己不是金花,而是仙人掌,她曾經受惠於「舉國體制」,在這體制內練就了最好的基本功,但後來的發展出現了瓶頸,無法更上層樓。

        彭帥掙脫了體制的枷鎖,在自由市場中飛翔,憑著自己的實力,吸引企業的支持,一路過關斬將,但她還是多次與冠軍擦肩而過。不過她和謝淑薇的緣份,卻使她距離冠軍之夢越來越近。

        謝淑薇這位「客家妹子」的崛起,早就不靠公權力的眷顧,她一開始就是單飛,但卻有網球好手的父親從旁照顧,扮演了慈父與嚴母的角色,讓她可以專心打球。她也很有客家「硬頸」精神,堅持苦練,不怕辛苦,煉成了幾招絕技,可以行走網球江湖。最後與彭帥雙劍合一,登上天下無敵的寶座。

        其實這一對海峽組合的成功,就是中華民族民間社會的力量,超越了政治的糾結,也超越了體制上的障礙,回歸生活的智慧。她們在高手如林的國際網壇中,別樹一幟,彼此攜手同行,惺惺相惜。

        如果兩岸體壇兒女都能夠凝聚能量贏得勝利,是否兩岸政壇上的領袖也可以見賢思齊,在政治的球場上打出一場漂亮的雙打,贏得世界和平的冠軍?

        亞洲週刊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7月12日)

        Posted: 12 Jul 2013 09:19 PM PDT


        2013年7月12日《明镜郵報》

        Posted: 12 Jul 2013 09:19 PM PDT

        明鏡新聞網

        unread,
        Jul 14, 2013, 11:04:07 PM7/14/13
        to wy...@live.com.au

        《明鏡郵報》明鏡新聞網


        李克強經濟其實不是學

        Posted: 14 Jul 2013 06:58 PM PDT

        由於之前有「列根經濟學」、「安倍經濟學」,於是當下也出了一個「李克強經濟學」。事實上,這三者都不能稱之為「經濟學」,只是短期性的經濟措施或經濟對策。

        凱恩斯主義是經濟學,那是得到世界承認的。史太林經濟學雖然很多人反對,但也儼然成為一個體系,而且輝煌過,其本質是計劃經濟,使到落後的俄國一躍成為世界級的強國,並且最終成為戰勝德國法西斯的主力,其後也有實力與美國一較高下。

        只屬短期經濟措施

        毛澤東也有經濟學,核心是計劃經濟,但也有中國特色,例如大躍進、人民公社和總路線等。至於之後的鄧小平,更是經濟學大師,他的改革開放香港人熟悉,這已與毛澤東的自力更生不同;而其計劃中有市場、市場中有計劃,並概括為「社會主義市場」或「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都是破天荒的獨創,這門經濟學,其實方興未艾。

        趙紫陽也有經濟思想,在農村搞「包產到戶」;工業方面,搞沿海兩個大循環:大進原料,大出產品,但也屬政策性措施。如果列根經濟學、安倍經濟學能夠成立,那麼趙紫陽的也是可以成立;溫家寶應對金融危機的四萬億元大投放,也是可以成立。

        以此觀之,李克強的至少在目前階段只屬於短期經濟措施層面,還未能建構自己獨立的經濟學體系。目前,一般認為,李克強經濟學的三個定義: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槓桿化和結構性改革、忍住陣痛換取長期的穩定健康增長,其實這三項都不是絕對的。北京的學者說,前一段時間的「錢荒」,有人形容為中央有意識的收緊銀根,但這種論調議論不久,中國各銀行手頭又鬆動了。有學者認為,李克強不會懼怕採用有限的財政刺激措施來實現經濟增長的穩定,他或會通過加大中央融資槓桿,同時對地方政府進行去槓桿化,以此採取一種「放鬆財政政策同時收緊貨幣政策」的辦法。

        至於李克強是否完全拒絕溫家寶的「四萬億」刺激經濟措施,有人認為,李克強也是「四萬億」的制訂者和執行者,他非常清楚,當時中國經濟可以一枝獨秀,「四萬億」功不可沒,不能一棍子打死;況且「四萬億」雖有泡沫,但成績也斐然。只不過,李克強會更加注重政府投資的效率,更加注重GDP的有效性,但是不會讓其過度下滑。

        古呂

        太陽報

        房叔舖叔知多少 貧富懸殊何時了

        Posted: 14 Jul 2013 06:48 PM PDT

        都說中國人富起來,到底富到甚麼程度呢?央行發布今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全國人民幣存款餘額首次突破一百萬億元,人均存款七萬七千多元。表面看,人人都是「萬元戶」,實際並不是那麼一回事,一方面中國還有過億人口三餐不繼,一方面家財億萬的「房叔」、「錶哥」、「舖叔」層出不窮,中國其實是貧富懸殊冠絕全球的兩極世界。

        這就難怪,央行數據發布後,網上「被拖後腿」、「為國家丟臉」的諷聲一片,很多人直言自家存款少了幾個零,不知「錢從何來」。面對群情洶湧,官方澄清指存款統計既包括個人存款,也包括企事業單位存款和財政性存款等,單以個人儲蓄存款計算,人均存款應為三萬二千元左右。

        儘管官方忙不迭改口,但未能平息民怨,更未能掩蓋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現實。中國個人存款增長快速是不爭的事實,○八年才突破五十萬億元,去年底達到九十萬億元,相隔不足半年又超過一百萬億元,人均儲蓄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五,堪稱世界之最。可惜,財富急速增長的背後,是愈來愈集中到少數先富起來的一群人身上,跟芸芸老百姓沒多大關係。

        月薪萬元 家產上億

        從不斷曝光的「房叔」、「錶哥」可見,隨便一個芝麻小官,動輒坐擁幾十套房和數十塊名錶,身家少則千萬多則過億。最新鮮滾熱辣被揭發的「舖叔」羅紹強,原為月入萬多元的東莞中堂國稅分局局長,竟有本事投資七千萬元做生意,名下持有一百三十九個舖位和兩幢豪華別墅,要不是跟生意夥伴鬧翻,這些見不得光的財產根本無人能知。

        這邊廂,中國人均收入水平比非洲有些國家還不如,更有逾億農村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下;那邊廂,中國人民幣存款突破百萬億,遑論大量民脂民膏被轉移到境外。西南財經大學曾發表報告,指二○一○年內地家庭收入的堅尼系數高達零點六一,冠絕全球。調查還顯示,中國家庭收入最高一成和最低一成的差距高達六十五倍,中國百分之零點四最富有人口掌握百分之七十的財富,財富集中程度比英美等「萬惡資本主義國家」有過之而無不及。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國家莫說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就算做了世界第一,也是沒有意義。

        中國經濟蛋糕愈做愈大,得益的永遠是貪官奸商,老百姓連殘羹冷炙都撈不到。中共第五代口口聲聲反貪反腐,要老百姓感到幸福尊嚴,但說是一回事,做卻是另一回事,前總理溫家寶被指家族坐擁巨額財產軟着陸,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等大貪官也不用判以死刑,誰還會相信當局真有撥亂反正的決心?

        太陽報


        士大夫精神勉勵當今學子

        Posted: 14 Jul 2013 06:47 PM PDT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最近舉行的畢業典禮上,叢日雲教授的講話被微博瘋傳,很多人看後深受感動,對中國當代公共知識分子,對現代之「士」,對大學的「育人解惑」之師,重新有了信心,中國傳統之士大夫精神還沒有被改革開放的物欲橫流,被官方的打壓與利誘完全泯滅,這樣的講話被瘋傳,說明人同此心,正氣浩然,中國是有希望的。

        叢教授對畢業生說,你們將被戴上一副莊重的桂冠和禮袍,表示你們成為了「學士」。在中國傳統的語言中,成為「士」,那就是獲得了一種與眾不同的身份。你們將走向社會,人生的舞台很精彩,但也是一個險惡的江湖,污濁的泥潭。你們將無數次的做出人生選擇,哪怕你一直在隨大流,那也是你的選擇。

        叢教授說要有正確的價值準則,如果沒有,成功就可能是一劑毒藥,而幸福如果抽空了公共意蘊,就不應該是政管人的追求。因為我們政管人屬公,是天生的社會政治動物。叢教授說,你們的未來可能面對中國社會的重大變革,因天邊在積聚着烏雲,烏雲中醞釀着風暴,面對這樣的社會大變局,你將如何選擇?

        叢教授說,人們感嘆一片飄零的樹葉,無法阻擋洶湧而來的大潮。但即使是一片樹葉,你是否有過掙扎?你向哪個方向掙扎?叢教授說,面對滾滾而來的濁流,即使你不去抗爭,但對其他抗爭者,要懷着幾分敬重,即使沒有這份敬重,也不要在背後放冷箭。叢教授說,畢業十年後再見你們,不希望你們挺着大腹便便的身軀,掛着一副被酒色漚得浮腫的面龐,張口即出的是權力拜物教與金錢拜物教的信條。

        這些年,我們見識過孔慶東這樣的叫獸,也聽聞過要學生賺不到四千萬就別來見他的教授。他們和叢日雲比,真有雲泥之別也。

        柳扶風

        東方日報

        劉志軍案落幕 審薄大戲啟動

        Posted: 14 Jul 2013 06:22 PM PDT

        鐵道部前部長劉志軍被判死緩,這一大案已告一段落,接下來很可能啟動對前政治局委員薄熙來的審判,該案由於涉及左右之爭以及薄熙來的家族背景,審判工作將更為棘手。

        薄熙來案已指定由濟南中級法院審理,該院正在對審理該案進行綵排模擬,因該案高度敏感,其安保維穩、庭審策略、旁聽安排、媒體管控等措施都還在內部推演部署中,據說薄熙來被關押在濟南一間招待所內,在樓內指定區域,薄熙來可以在看管人員陪同下自由活動,但外出走動則被嚴格限制。

        薄熙來案發至今已有一年多,包括薄谷開來、王立軍等涉案人員早前已被判刑,專案組圍繞薄熙來的調查也告一段落,包括薄家利用澳門賭場洗錢一事,相關人員也被邀請調查。現在的問題是何時審如何審,既要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又要維護政局的穩定。

        左右之爭 勢將激化

        由於薄熙來案件不僅涉及薄熙來家族的沉浮,也關係到左派勢力的盛衰,所以這個案件與過去的陳希同、陳良宇案顯著不同。自由派希望快刀斬亂麻,從重從快處置薄熙來,不僅可以防止其東山再起,還可以殺一儆百。左派則認為薄案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是當代最大的冤案,希望當局網開一面,保留火種。

        對於執政當局來說,審薄是左右為難的棘手難題,量刑過重,勢必被基層左派拋棄;量刑過輕,自由派又不會善罷甘休。不管當局如何低調,海內外的輿論都會高調炒作,左右之爭亦會高漲,而左右之爭的激化將使政治改革的壓力愈來愈大,民眾的期望也將愈來愈高,薄案很可能是一個觸發點。

        薄熙來雖然垮台,但他當政時提出的理念卻在基層深入人心。薄熙來被捕後,西方各大媒體到重慶採訪,期望尋找市民對薄的罵聲,但收集到的大部分是讚聲,認為薄熙來還是給老百姓做了實事,他們反而擔心薄垮台後重慶的治安會變差,黑社會捲土重來。很多左派認為,對薄熙來應該一分為二,雖然他涉及刑案和貪腐,但也要肯定他在重慶的探索,對解決當前激烈的社會矛盾有益處。

        現任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到任後,全盤推翻薄熙來當年的做法,他隨後被左派網民「人肉搜索」,揭發曾佩戴幾十萬元的名錶,而且他在美留學女兒的高額學費來歷不明。左派對孫政才的反應已經如此激烈,難保在薄熙來庭審時不會做出更激烈的行動。

        現在關鍵是看薄熙來的態度,如果他配合當局,低頭認罪,影響會減小;如果他不認罪,當庭抗辯,高聲喊冤,審判台將變成薄熙來的演講台,左派在外聲援,恐怕局勢一發不可收拾。

        東方日報


        深航:李澤源的關係、關國亮的錢

        Posted: 14 Jul 2013 03:10 PM PDT

        國密報》特約記者 石光劍


         出獄改名,收購深航“蛇吞象”
           
           至於李澤源本人相貌,也像其經歷一樣很有特色。他長相平平,材不,經常戴一副黑邊眼鏡,據熟悉他的描述,李說話一口一個“妹子”,“聲講話,大塊吃肉,大腕喝酒,講義氣的的東北漢子,但是缺乏人生修養”。

           李澤源曾對朋友說,“我不怕死,我是坐過牢的人,最再進去一次”。20031月,李澤源裁定假釋。第次服刑出獄後,當時還叫李宜時的李澤源,就改用了現在的名字,認為自己命裡缺,冀望左右逢源。

           李澤源出獄後的第三年,他然迎來了人生“最為璀璨”的光景。

           20053月,中國民航局頒佈《國內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試行)》,這是一份對民營資本進入民航業的鼓勵和正名的規定。在這份文件中,包括非公有制投資主體在內的各種投資主體,被允許投資除空中交通管制系統外的所有民用航空領域,包括公共航空運輸企業、通用航空企業、民用機場、服務保障及其他民用航空相關項目。

           在這種背景和土壤下,2005年廣東發展銀行在深圳產權交易中心掛牌,有意將所持65%的深航股權轉讓,標底18億元。在包括中國中信集團公司、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公司,以及持有深航25%股權的中國國際航空有限公司等眾多買中,深圳市匯潤投資有限公司攜哈爾濱億陽集團有限公司組的聯合體成為一匹黑馬,出人意料地以27.2億元拍得。深航由此創下了當時國有資產拍賣的最高額紀錄,同時也從國有企業改制為民營企業。 

           有評論指出,在收購深航過程中,李澤源將騰挪閃躲的投機段,發揮到了極致。首先,李澤源20053月在深圳設立匯潤公司,這是專為競拍而成立的項目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由李澤源、趙麗、秦畹江、宋祖玉四名自然人股東發起,李澤源個人持股89%。

           空手套狼,李澤源上演現實版“蛇呑象”。

           但這區區1000萬肯定是不符合招標規定的15億資產的門檻,於是李澤源拉來了億陽公司。億陽是哈爾濱的民營企業,以通信產業起家,旗下擁有上市公司億陽信通。兩者結合,符合了拍賣的要求。實際上,億陽只是承擔了一個過橋的作用,在匯潤拿到深圳航空的55%的股份半年後,就將自己所持的10%的股份賣給了匯潤,全身而退。    
         
           因為競爭對手,也是深圳航空第二大股東國航的壓力,李澤源在拍賣前不久,將所持匯潤股份全部轉給趙祥,因為當時李澤源仍是保釋在外的身份。趙祥和李澤源同樣來自東北,曾遼寧葫蘆島市市長,在政界頗有資源,退休後往來於遼寧和深圳之間。而李澤源藏身於幕後,以高級顧問的名義行使實際的控制權利。當然,李澤源和趙祥的蜜月期並沒有持續多久,在李澤源逐漸控制深圳航空以後,就將趙祥趕走,用自己的兒子李默出任深圳航空的董事長。  

           據知情人士透露,按當時要求,拍賣門檻是淨資產不低於15億元人民幣,資產總額不低於30億元人民幣,而匯潤公司只有1000萬註冊資本,於是李澤源找到新華人壽原董事長關國亮。
           
              
           李澤源的關係,關國亮的錢
           
           從收購深航那刻起,深航的命運便與四個人糾結在一起:李澤源的關係、關國亮的錢、趙祥的面掌控和李昆的實際運作,而關國亮出事暴露了李澤源,趙祥目舉報了李澤源,李昆則被李澤源的經濟件帶出。

           那麽,李澤源是如何認識關國亮,關國亮為何要挪用數億元支持李澤源收購深航呢?

           20053月,匯潤投資與億陽集團以27億元購得深航65%的股權後,按照招標的規定,匯潤投需要分三次付款。由於李澤源是典型的玩空手道,在贏得拍賣後,李澤源甚至還未籌措到第一筆30%的股權款8.16億元,可謂膽子極大。李澤源等人為此四處奔走,直到找到第五個資金方西部信用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文彪時候,才出現了轉機。

             關國亮資料照片。

           通過劉文彪的介紹,李澤源認識了新華人壽的董事長關國亮。而關國亮手中此時正有大筆“閑錢”。於是通過關國亮的挪用,來自新華人壽的4.3億元經由隆鑫分批打入匯潤賬戶,另一筆3.86億元新華資金則借由其他渠道輾轉註入匯潤。匯潤由此向廣控集團付清首筆股權款。  
          
           但依據拍賣程序,匯潤投資必須在2005815日前支付第二筆50%的股權款,這筆款高達13.6億元。拖延一段時間後,匯潤開始分批付款。至2005930日,國慶長假前的最後一天,第二筆股權款10億元的最後一筆最終打入廣控賬戶。匯潤投資為了這筆10億元股權款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主要來自其他渠道的高息拆借。這也給了李澤源後來瘋狂從深航套取資金,填補自己收購資金窟窿埋下了伏筆。    

           儘管距離交易約定的13.6億元仍有3.6億元差距,但在2005年國慶長假剛過,匯潤便提出股權過戶要求。國航再次力爭,指出所付股權款仍未達到預定的80%數額,即總計21.76億元,股權過戶即屬非法。但此時,早前與其保持一致立場的深航第三大股東全程物流已倒向匯潤一邊。匯潤與全程物流合計持股深航達75%,股東投票權重高於2/3。因而在20051116日舉行的深航股權拍賣後的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最終通過了股權過戶的決定。  
          
           至於匯潤還差廣發行的尾款9.04億元,匯潤當時通過西部擔保公司提供擔保,將所持深航20%股權抵押給廣控。接下來,匯潤就使用拖延戰術,直到2007年末,廣發行重組收官,將匯潤投資最後一筆20%的深航股權款,作為應收賬款賣給了廣東省政府所屬粵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作價5.44億元,顯示匯潤投資並未全額支付收購款。此後三年,廣東粵財投資控股公司多次催債,匯潤投資和億陽集團在20071221日償還了5000萬元後,餘下的近5億元一直拖欠。 
           
           後來據媒體披露,為了達到讓深航迅速上市,緩解自己資金緊張的局面的目的,李澤源對深航的財務報表進行嚴重的造假。李澤源出事後,審計人員發現深航已陷入資不抵債境地。深航2008年、2009年分別淨虧損3126萬元與8.64億元,而其淨資產更是低至-20.67億元。而之前,在李澤源的控制下,根據深圳航空歷年財務報告,2005年到2008年,深圳航空一直保持持續盈利的健康發展狀態,2006年盈利3.6億元,2007年盈利6.4億元,2008年在航空業哀鴻遍野的情況下,其仍實現2600萬元的盈利。(《國密報》第9期)

           

        解放軍嚴重缺乏透明度只會讓對手做最壞打算

        Posted: 14 Jul 2013 02:56 PM PDT

        國密報》編譯 文道喻

        解放軍很難再保持神秘

           會令西方畏懼中國崛起另一因素解放軍。解放軍是世界上人數最的軍隊,達230萬人,現代化的速度又因每年雙位數比例增長的軍費支出而一日千里,更值得擔憂的是,解放軍的神祕天性就像中共的政治一樣,讓人摸不著頭腦。《悉尼先驅晨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記者約翰加諾特(John Garnaut)於雜誌《外交政策》(The Foreign Policy)上寫道,解放軍領導人一直打著精密的算盤,計算如何向外界透露最少訊息來隱藏實力,不過在解放軍變得更強大的前提下,“保密政策”還能持續嗎?
          
        許多軍事分析都在問,中國是否如2006國國防情報局(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的臆測,擁有超過100枚核彈頭?還是像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數量3000枚?什麼情況下中國會使用核彈?誰又有權按下按鈕?

           加諾特說,經過20年來每年雙位數增長的國防運算,解放軍就算有意,恐怕也很難掩飾鋒芒。中國於201210月完匿蹤戰機殲-31的飛行測試,視為美國以外同時具有研究和製造第五代匿蹤戰機的國家,還部署了全球首款、稱作“航母殺”的艦彈道導彈東風-21D,我們也不該忘記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一個強權沒有顯弱的選項”,曾美國核不擴散特別代的克里斯托弗福特(Christopher Ford)如是說。
          
           許多軍事分析家都在問,中國究竟有多少枚核彈頭?

         鄧小平囑咐過越發展越要謙虛的“韜光養晦”政策,徒子徒孫們也如實地遵守,但現在解放軍除了上述這些新穎的武器設備外,似乎也不再耐心地等待時機。海軍於爭議領海的活動越來越積極,使鄰國不約而同增加軍事費用,從而加快美國“重返亞洲”、對亞洲勢力“再平衡”之腳步。

        201212月,福特在位於華盛頓的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解釋“保持神秘”的邊際效用。他告訴解放軍的將領們,圍著神秘面紗的軍隊的確可以加強威攝,尤其在對方挑釁時很難不去想到觸發核子攻擊的問題,但嚴重缺乏透明度只會讓對手做最壞打算,而這正是當前中國發生的事。

        北京香山舉辦的學術討論會上,福特針對中美之間的不信任指出:“北京戰略上採行隱匿方針,會令美國及中國鄰國以最壞假設看待解放軍的部署,並將背後企圖看成是惡意的。”直到今天,解放軍仍稱不上把美國當作真誠的朋友,2013121日副總參謀長戚建國於《學習時報》上說,中國要注意“五個方面問題”,包含警惕和防止西方滲透顛覆戰略、警惕和防止日本政治右傾化占主導地位、警惕和防止域外大國插手海問題、警惕和防止新干主義蔓延以及警惕和防止非傳統安全因素(例如網絡)上升,無一不是衝著美日同盟而來。但儘管如此,加諾特認為習近平帶領的新領導班底,仍有結束“保持神秘”思維的可能。


        事證之一是,自201210月以來,解放軍軍官對待美國同行顯得相對溫暖和開放,讓五角大樓官員感到無比震驚,此外比起美國及其盟友,跟中國建立更開放合作渠道的澳大利亞也野心勃勃地提出聯合演習和交流的計畫,而且已收到來自中國“正面”的回覆。據聞澳大利亞總理朱莉婭吉拉德(Julia Gillard)甚至還準備提出美中澳邊演習的想法。


           解放軍擴張已超過現有體制的應對能力

        解放軍與共產黨如膠似漆,對領導人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如《紐約時報》記者儲百亮(Chris Buckley)稱,自澤東透過內戰勝利建國以後,“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成為科玉律,即使是習近平也將絕對忠誠的軍隊看作政治權力的終極保障,而且他做得很好,上任總書記才不久,習就牢牢將軍權掌握住,速度和堅決程度都勝過幾位前任。

           “跟前兩屆國家領導人相比,在同樣的時期,習近平已經和軍隊建立更緊密的聯繫。江、胡上台時沒有習近平那麼多底氣。”北京獨立評論員陳子明告訴《紐約時報》,胡錦濤接班時,江澤民額外留任中央軍委會主席兩年,而江澤民自1989年接手這個位置後,也得小心翼翼處理與軍方的關係,畢竟黨內大佬鄧小平的陰影還籠罩著。
          
           江澤民自1989年到2004年都是中央軍委主席。

         根據官媒的報導,在201111月習近平擔任黨的總書記和中央軍委會主席之後,視察軍事單位或會見指揮官及部隊的次數高達九次,相關活動包括視察一艘被派往南海的新海軍驅逐艦以及與第二炮兵司令員魏鳳和上將見面,第二炮兵掌管中國的戰略導彈,核武器也涵蓋其中。

            外國分析家擔心的是,中國軍隊一方面洋洋自得,另一方面卻又因太久沒有打仗而缺乏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見得會主動挑起事端,但可能會由於軍隊和政府的溝通不良而導致錯誤行動,從而發展成危險衝突。美國海軍分析中心(Center for Naval Analyses)的中國研究主任馮德威(David Finkelstein)便說:“中國的國家安全利益擴展得非常快,已超過現有體制的應對能力。”(《中國密報》第9期)

        中國軍火産業在國際市場突飛猛進,趕超俄國

        Posted: 14 Jul 2013 06:24 AM PDT


        《明鏡月刊》編譯  卓珊




          向中國採購軍火數量第三的孟加拉,俄羅斯媒體年初也有相關報導,環球網引用俄羅斯軍事平等網的報導稱,普京總統2013年1月向孟加拉提供10億美元(62.2億元人民幣)的貸款,搶奪軍火訂單,主因就是目前孟加拉國50%以上的軍購份額都被中國佔據,中國提供孟加拉坦克、護衛艦以及海岸巡防快艇。此外,中國也提供阿爾及利亞三架戰鬥機、給委內瑞拉八架運輸機、摩洛哥54輛坦克。

          中國軍艦、戰機自有技術獲國際肯定

          2012年11月13日到11月18日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簡稱珠海航展),中國首次對外展示攻擊直升機、導彈、與無人駕駛飛機。珠海航展自1996年開辦以來,一直以航太工業貿易、專業學術交流為會展主要目的,近年中國官方也藉以公開新式航空兵器、新技術成品,展示包括殲-10殲擊機、渦扇10渦輪風扇發動機、ARJ21翔鳳國產支線客機等。
          早前一周,中國軍火商參加2012年11月7日的巴基斯坦第七屆國際防務展(IDEAS),中國軍火商更明顯要與來自美國、土耳其、德國、法國等56國逾200家軍火商互別苗頭。美國《防務新聞》(Defense News)報導稱,海軍潛艦的法國國營船艦公司DCNS、德國船廠HDW等公司都未參加,前者多年來積極對巴基斯坦推銷鲉魚型傳統動力攻擊潛艦(Scropene/Marlin),後者則主打:Type-214 SSK柴油動力潛艇。

          德國曾經在2008年爭取到3艘Type-214 SSK柴油動力潛艇的訂單,後來因巴基斯坦國家財政每況愈下,訂單形同作廢,兩家公司未持續參展,意味著巴基斯坦不可能購買高價位檔次的軍火。既然買不起歐美軍火,較便宜的選擇就是中國與土耳其。

          

          中國無人機可能最早超越歐美國家。


          根據相關報導,巴基斯坦此前已經向中國採購七艘潛艦,2013年初再傳又爭取到039A型潛艦(又稱元級潛艦、041級潛艦)等8艘船艦。土耳其自製的安卡(Anka)無人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2013年正式量產前,也已取得埃及的訂單。

          中國的無人機技術也深獲得西方國家肯定,也是可能最先達成“超英趕美”目標的武器。美國世界新聞網站(US News & World Report)3月14日引用美國智庫“2049專案機構”(Project 2049 Institute)的報告《中國解放軍無人機計畫─機構與戰力分析》(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s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Project: Organizational Capacities and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報告稱,北京政府近年著手打造大規模無人機艦隊,提高解放軍在太平洋上應對美國的威力,研發中的無人機艦隊,可能採用更先進技術,具備“蜂群”(swarming attack)攻擊美國航空母艦的能力。

          中國無人機的數量遠遠落後美國,但毫無疑問已經追上國際最新進的技術,自製無人機看起來形似美國空軍的“捕食者”(Predator)與“全球鷹”(Global Eagle),該報告推估中國的無人機技術,應是黑客竊取自美國的技術秘密。現階段,中國正積極研發能飛上50公里高空的“太空無人機”,追趕美國多次成功試飛的X-37B太空穿梭機,外界曾經推估,美國穿梭機能執行間諜任務,像是窺探中國太空實驗室人造衛星的秘辛,中國自然不甘落後。


          中國無人機技術即將超越歐美

          該報告的撰文者伊斯顿(Ian Easton)歸納上百篇中文相關研究報告後認為,在中國幾乎每個航空航天科技業的業者,都在研究無人機,其他軍事技術的研發應用,往往集中少數特定城市發展,但無人機研發業者,分布全國大半省市,投入如此大量資源的先決條件下,中國無人機技術或很快超越美國。

          伊斯頓說:“基本上,美國不擔心中國製造出比歐美製造更優越的潛艇、戰機、或航空母艦,但就無人機這個項目,雙方競爭力態勢稍有不同。”他歸估中國組織的無人機計畫規模,應該足以成就出極具創意的武器系統。


          中國製AIP潛艦亦獲市場肯定

          除了大幅接近歐美製飛行器的水準,中國在海軍潛艦的製造技術也有突破,其中潛艇的“絕氣推進系統”(Air-Independent Propulsion,AIP)也就是讓潛艇潛航數周不必浮上水面的技術,研發進展可說是大躍進。尤其是削弱噪音方面,已經能夠生產大型靜音螺旋槳(silent-running propellers);同時也將取得俄羅斯阿穆爾級(non-nuclear Amur)潛艇的完整技術;未來世代的非核子動力潛艦─超導磁流體(MHD superconductor propulsion)預計三、四年左右便可推出。

          鳳凰網曾經引用“俄羅斯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Centre for Analysis of World Arms Trade)統計, 2006-2010年間,世界新型主力級大型戰艦銷量共40艘,價值102.6億美元(638億元人民幣)。銷售排名第一的是德國(16艘)交易金額32.97億美元(205.2億元人民幣),其次是英國(12艘)約25.14億美元(156億元人民幣),第三名是法國(10艘)約26.08億元(162億元人民幣),接下來分別是俄羅斯(九艘)約53億美元(329億元人民幣), 西班牙(九艘)34億美元(211億元人民幣),荷蘭(七艘)約27.25億美元(169億元人民幣)與中國(七艘)約12億美元(74.6億元人民幣)。

          裝甲坦克方面,產品線相當完整,從最低端的改良型59式坦克、中高端的MBT-2000、到最先進的MBT-3000,滿足東南亞、中東、非洲、拉丁美洲國家的不同需求。俄羅斯《紐帶》雜誌稱:技術原自俄羅斯的中國99式坦克,防禦能力超越俄軍現役的T90主戰坦克,砲彈穿越火力也更勝一籌,中國研發人員自認性能排名全球第三。此外,中國似乎不介意讓其他國家購買解放軍主力、或最新研發出來的裝甲坦克,英國《國際防務評論》(British International Defense Review)曾報導,中國軍火大廠北方工業公司(China North Industries Corporation)毫不吝惜地出口海外解放軍的主戰坦克VN-11履帶式步兵戰車,只求拓展影響、擴大市場、樹立中國軍工新品牌。

          中新社則引用俄羅斯軍事工業綜合體網站的看法稱,俄羅斯可能很快失去國際武器市場的領先地位、以及像中國、印度這類傳統夥伴與市場。目前俄羅斯製的傳統、非先進武器,包括步槍、子彈、防空導彈、蘇-27戰鬥機等主力型號,已遭大規模未經授權仿製,真品反而不具市場吸引力,估計中國再過10到15年,就能自行生產所有的現代化軍事裝備,完全停止進口,屆時將成為俄羅斯難以並駕齊驅的强勁對手。(《明鏡月刊》 40期)

        赫魯曉夫:給反文明世界敲下第一枚棺材釘

        Posted: 14 Jul 2013 05:48 AM PDT



        《新史記》蘆笛



        赫 魯曉夫成為蘇聯“第三代領導核心”後,大刀闊斧地在各方面開展了改革,試圖造出一個比較和平寬鬆的內外環境,用我黨在60年代為他總結的罪狀來說,便是 “三和兩全”:“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和平過渡,全民的黨,全民的國家”。頭兩“和”,指的是東西方使用和平手段解決彼此分歧,以和平競賽證明自己的制度 優越性,也就是老鄧說的“發展才是硬道理”,制度優越性必須體現在生產力發展上;而“和平過渡”則是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共產黨可以用和平手段取得政 權,並不一定要走武裝鬥爭的道路(這其實是西歐共產黨提出來的,那兒的人民對武裝鬥爭毫無興趣,如果共黨要搞“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則只會淪為自絕於人民 的罪犯)。“兩全”其實就是幾十年後江總書記提出“三個代表”論,是對斯大林“社會主義越前進,階級鬥爭就越激烈”恐怖政策的否定,也是試圖回答斯大林與 後來的毛澤東製造出來的理論難題——在一個消滅了私有制的社會中,竟然不僅還有脫離於生產力與生產關係而存在的剝削階級,而且其抵抗還能隨著社會主義的勝 利越來越激烈。

        理論問題不論,赫魯曉夫和前任的思路其實是一致的。他們都認識到,斯大林以恐怖手段推行軍國主義,鞭 笞全民苦吃苦做,把掙來的一點血汗錢基本用去製造武器,在國際上到處尋瑕抵隙搞搞震,試圖打開缺口,最終征服全世界,這種野蠻的治國方式,是再也無法堅持 下去了。因此,最好還是與資本主義國家握手言和,藉此削減國防預算,“鑄劍為犁”,讓政府能將金錢用於和平建設。而且,政府總不能永遠將迫害與屠殺本國人 民當成主業,使國家永遠處於緊急動員狀態。所以,最好還是內外都放鬆一下,集中精力去從事經濟建設。幾十年後,中共拋棄“抓革命”,只去“促生產”,“以 經濟建設為中心”,走的就是赫魯曉夫開闢的道路。

        赫魯曉夫與其先驅最大的區別,乃至與幾十年後鄧小平等人的區別,還是他在蘇共二十大上作了秘密報告,揭發了斯大林駭人聽聞的罪行,啟動了短暫的“去斯大林化”。

        赫魯曉夫雙手也沾滿鮮血

        在 三十年代的大恐怖中,赫魯曉夫雙手也沾滿了鮮血。莫斯科市38名最高領導幹部中,有35名被殺,而莫斯科省143名各級黨委書記中,只有10名活了下來。 其時他是莫斯科市與莫斯科省的第一把手,逮捕那些官員必須經他簽字批准,然而他卻無所作為,並未出手援救部下和朋友。不僅如此,1937年6月間,政治局 給莫斯科省下了指標,要該省逮捕3萬5000名“敵人”並處決其中5000名。兩星期後,赫魯曉夫便超額完成了任務,向斯大林報告已經逮捕了4萬1305 名“罪犯與富農份子”,其中8500名應被處決。

        當然,赫魯曉夫這種態度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蓋他在1923年曾 加入托派。幸虧他主動向斯大林作了交代,而斯大林又很喜歡他,庇護他過了關。此後郵電部人民委員安迪波夫被捕,咬上了他,斯大林還親自質問過他,幸虧他保 持鎮靜,應對得當,才僥倖逃過一死。不難想像,如果他敢出來援救誰,立刻就會把自己送上斷頭台。

        然而他並不是對斯大 林沒有腹誹,早在大清洗中,他就曾向朋友私下發洩過不滿。在貝利亞被槍斃後,赫魯曉夫得以看到內務部的秘檔,深為斯大林犯下的罪行的宏大規模震動。他於是 如幾十年後的胡耀邦一樣,開始為那些被冤枉殺害的老布爾什維克及其家屬平反,把倖存者從勞改營裡放出來(貝利亞在此前釋放的是非政治犯)。

        那 些人中有位他的老朋友阿列克賽·斯涅果夫,該同志生命力比較強,在北極圈內的勞改營中熬了16年竟然還沒死。斯大林死後,他通過關係,寫密信向赫魯曉夫求 救。赫魯曉夫將他從勞改營中放出來,用為審判貝利亞的證人,此後又讓他當上了勞改部門的高官。斯涅果夫和赫魯曉夫作了幾次長談,把他在勞改營裡的可怕遭遇 告訴赫魯曉夫,並敦促赫魯曉夫在即將召開的二十大上就斯大林的罪行作出交代。他跟赫魯曉夫說,如果赫魯曉夫默不作聲,那就是參與掩蓋斯大林的罪行。米高揚 也對赫魯曉夫說,如果不在黨代會上把斯大林幹過的爛事講清楚,那麼將來若被人揭發出來,則他們統統都要變成斯大林的同犯。於是在1955年10月間,赫魯 曉夫便向政治局提出在來年召開的二十大,向全黨通報斯大林的罪行。是年12月底,他向政治局建議成立個專門的委員會來調查此事。

        揭發斯大林駭人聽聞的罪行

        莫 洛托夫與卡岡諾維奇強烈反對這麼做。卡岡諾維奇英明正確地指出,斯大林代表了蘇聯人民取得的一系列偉大勝利,調查列寧的接班人可能犯的錯誤會使得人們懷疑 他們整個事業的正義性,人們會問:你們那時在哪兒?有何權利審判死者?赫魯曉夫向政治局保證,他將著重調查貝利亞違反蘇聯“法制”的罪行,並提議任命《真 理報》前任主編、《斯大林小傳》主編、斯大林的寵兒與鐵桿走狗波斯別洛夫來領導這專案委員會。政治局便同意了。
        赫魯曉夫要調查組著重調查被 殺害的高官,特別是烏克蘭原來的最高領導。委員會查閱了成千上萬的卷宗。1956年2月1日,政治局(時稱“主席團”)傳訊前NKVD“重大專案組”副組 長羅多斯。該同志當年曾親自毒打政治局委員柯西沃爾,曲巴里,團中央第一書記柯薩列夫等人,逼出了他們的“坦白”,致使他們統統被槍決。但羅多斯卻告訴主 席團,他是嚴格按照斯大林與貝利亞的命令行事的。

        這一交代在主席團會議上激起了強烈反響,連內務部長薩布洛夫都忍不住驚呼道:“如果這些真是事實,那我們還能把它稱為共產主義麼?這完全不可原諒!”會議至此急轉直下,成了赫魯曉夫的突破口,若干政治局委員的立場開始鬆動。

        幾 天後,波斯別洛夫向政治局提交了長達70頁的調查報告,以及斯大林的一系列命令。報告指出,在1935年到1940年間,有192萬635人以反蘇罪名被 捕,68萬8503人被槍斃,所有的案件都是編造的。斯大林親自批准使用酷刑逼供,其他政治局委員都看了刑訊規程,完全知道使用酷刑的事。報告陳述的事實 是如此可怕,以致波斯別洛夫在彙報時聲音顫抖,甚至一度泣不成聲。

         
        赫魯曉夫(前中)在蘇共二十大上作關於斯大林罪行的祕密報告。

        政治局就此進行了表决,連卡岡諾維奇都轉了向,只有莫洛托夫與伏羅希洛夫反對。2月13日,就在蘇共二十大召開前一天,政治局決定由赫魯曉夫在大會的內部會議上發言,就斯大林的錯誤對全黨作個交代。

        1956年2月25日,有“兄弟黨”參加的蘇共二十大在開了10天後,在名義上結束。但在這一天,代表大會召開了一個不邀請“兄弟黨”代表團參加的內部會議。赫魯曉夫在會上作了將近四小時的發言,那就是著名的“秘密報告”。

        絕 大多數代表們對報告內容事前一無所知,斯大林仍然是他們心目中的偉大領袖,報告對斯大林的可怕罪行的無情披露,對他們不啻晴天霹靂。在長達近四小時的時間 裡,全場始終籠罩在死一般的沉寂之中,沉寂偶爾被驚呼與憤慨的聲浪打破。《共青真理報》主編一連服了五片硝酸甘油,以防突發性心肌梗死。有幾個代表當場病 倒,必須被抬出或被送出會場。當會間休息時,代表們走到陽台上去休息時,都覺得很尷尬,彼此不敢對視。當會議終於結束,人們離開會場時,大廳裡只聽到一片 “噠,噠,噠”(俄語“是,是,是”),表明代表們是何等心煩意亂,不知如何是好,對任何問題都只能隨口稱是。

        當天 晚上,蘇共人員向東歐黨的代表團們用記錄速度唸了秘密報告,以便會衆把它記錄下來。波共黨魁貝魯特當時害了肺炎,住在克里姆林宮醫院裡。他收到那報告後, 在閱讀時受到極度強烈的刺激,致使心臟病突發,不久後便不治身亡。繼任的波共第一書記奧哈布說,那報告“就像大錘打在頭上”。(《新史記》第13期)



          
        -----------------------------------------------


        http://blog.mirrorbooks.com/wpmain/wp-content/uploads/2013/04/%E6%96%B0%E5%8F%B2%E8%A8%98-13%E5%B0%81%E9%9D%A2%E7%B6%B2%E7%B5%A1%E7%94%A8.jpg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7月13日)

        Posted: 13 Jul 2013 10:10 PM PDT


        2013年7月13日《明镜郵報》

        Posted: 13 Jul 2013 10:10 PM PDT

          2013年7月13日《歷史日報》

          Posted: 13 Jul 2013 10:08 PM PDT

          4月才震災 百年洪災又襲雅安

          Posted: 13 Jul 2013 09:09 PM PDT

          四月才發生地震造成二百多人死亡的四川雅安,昨又碰上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這已是七月以來當地第三次大豪雨。這次雅安災情以石棉縣最嚴重,縣內草科鄉被暴雨沖成孤島,並一度有四百多人失聯。
          此外,至昨晚九時,都江堰市召開記者會指出,截至昨晚七點,都江堰市「七.一○」特大山體滑坡(土石流)災害已造成四十三人遇難,失蹤人數達一一八人。
          從昨日凌晨開始,石棉縣內的草科鄉、田灣鄉、蟹羅鄉、先鋒鄉、安順鄉等六個地區,普遍降下大到暴雨,周邊六條主要河流都突發大山洪,造成省道二一一線交通,還有電力、通信中斷。
          地處內陸的當地,並無颱風侵襲,但四川雅安昨卻遭大豪雨肆虐,其中石棉縣境內降雨量與強度,比起剛襲捲台灣的蘇力颱風毫不遜色;原本一度失聯的草科鄉和坪村四百多人,幸好後來後被發現平安無事。
          由於雨勢實在太大,當地政府目前緊急轉移了一一七二戶共四千餘人,並疏散企業員工三千多人。
          石棉縣「七.一三」特大山洪已沖毀十多戶民宅、十三家工礦企業、三座鋼架橋,並造成危橋一座,災情還在統計。由於災情持續擴大,雅安市長陳越良、副市長廖磊都已到石棉縣指揮救災,並派出消防、武警、公安與礦山救護隊緊急前往救援。
          昨日大山洪雖尚未統計傷亡數字,但七月四日石棉縣土石流就已導致九人死亡、十人失蹤;十三日豪雨規模更大,當地官方擔心,傷亡人數會超過七月初。
          這次四川災情如此嚴重,據四川省氣象局表示,主要是孟加拉灣和南的水汽形成的東南低空急流抵達四川,加上颱風蘇力往西走,導致副熱帶高壓穩定在川東,擋住低空急流,才會形成雅安一帶豪雨不停。
          蘇力昨下午四點從福建連江縣黃岐半島登陸,在閩浙沿海帶來狂風暴雨。受颱風影響,浙江溫州新五六省道出現山體塌翻,一輛油罐車因路面濕滑側翻,壓到對向車道兩輛廂型車,造成兩貨車司機一死一傷。至今,浙江已有四十一萬人受災。
          李道成
          中國時報

          胡錦濤文膽出手 陸政改風向球?

          Posted: 13 Jul 2013 09:08 PM PDT

          「民主是個好東西」是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文膽、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發表的一篇文章。西方許多中國政情觀察家把這篇文章看作中共政改的風向球,顯示北京當局有意突破意識型態,進行政治改革;然而,在黨內無法達成共識的情況下,胡溫體制最終都未能在推進政治改革方面,有所建樹。
          如今,俞可平再度出手,大談民主與法治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同時強調民主是不可阻擋的潮流,而自由和平等是民主政治的兩種基本價值,是否意味著中共內部將有新一波「民主大討論」,值得關注。
          二○○六年十月,「民主是個好東西」一文在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日報」登載,中共中央媒體連番轉載,隔年一月在中央黨校刊物「學習時報」再次轉載,引起國際關注。
          這篇文章受到關注,是因為對民主的闡釋,顯示出中共高層的認同。但是也有學者認為,在中國共產黨權力壟斷地位的大環境中,民主究竟能夠實現多少,難以斷定。
          俞可平生於一九五九年,曾在中國大陸多所重點大學任教,並擔任過美國杜克大學、德國自由大學客座教授,通曉英語、德語、日語。向來被視為胡錦濤文膽的他,去年訪台時還強調:「我不是胡錦濤的文膽、智囊」。


          林庭瑤 聯合報

          信息公開 狼來戲言

          Posted: 13 Jul 2013 09:07 PM PDT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當前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文件明確提出,二○一四年將實現重大事故調查報告全面公開。其中亦提到對於違規操作的腐敗行為要查處,尤其民生領域的反腐敗任重道遠。政府信息公開的終極路線圖應包括政務信息、黨務信息和司法信息三方面的推進,這樣才真正能夠做到信息全面公開。

          然而,所謂的「信息公開」,對老百姓來說都是「狼來了」的戲言。網民說:算了吧,騙鬼,公開了也是假的;希望不是兩種報告,一個公開着,一個隱藏着;劇本訂好,演員找好,價格談好,開始拍來忽悠觀眾;沒有把權力關進籠子,說啥都沒用。可見百姓的眼睛都雪亮了,而在上的講一套、做一套,日子有功,也就練成了百步穿楊的功夫。
          一樁前鐵道部部長劉志軍的貪腐案,也只不過是判「死緩」,劉志軍的法庭陳詞,一句「因為放鬆了自己的學習,放鬆了思想上的警惕,走到了這條道路」;看來,國人依然在摸着石頭,摸了一輩子還過不了河;而貪官貪了十世依然未完成學習,悔過依然八股,你說「中國夢」會是怎樣的「夢」?
          有人說,從「八項規定」到「蒼蠅和老虎一起打」,從「中央巡視」到「退卡整肅」,新一屆中紀委正以「抓鐵有印,踏石留痕」的精神展開反腐工作,嚴厲的打擊,起到了較好的震懾作用,讓百姓看到了更加務實的作風和更為堅定的反腐決心。
          不過,打大老虎卻每每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沒有嚴格地依法執行,沒有打造一支相對獨立、監督有效的司法程序,「打鐵還需自身硬」又是淪落成口號!甚麼「落實信息公開」,老朽但願不是淪為日本AV女優蒼井空的笑談:「還是處女,希望在三十歲前能夠破處!」

          東方日報

          楊潔篪:續加強中美兩軍交往

          Posted: 13 Jul 2013 09:06 PM PDT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消息,當地時間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特別代表、國務委員楊潔篪在華盛頓五角大樓會見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楊潔篪表示,中方願同美方繼續加強兩軍交往,增進戰略互信,避免誤解誤斷。
           楊潔篪表示,習近平主席同奧巴馬總統上月進行了歷史性會晤,就共同努力構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達成重要共識。希望中美雙方按照兩國元首確定的方向,加強各領域對話與合作,妥善處理分歧與摩擦,推動兩國關係不斷取得進展。
          增進互信 避免誤解誤斷
           楊潔篪說,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中美兩國加強合作,不僅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圍繞落實兩國元首共識進行了深入討論,取得豐碩成果,包括同意積極探討制訂兩軍重大活動相互通報機制,繼續研究有關中美海空軍事安全行為準則問題。中方願同美方繼續加強兩軍交往,增進戰略互信,避免誤解誤斷。
           哈格爾表示,美中關係事關世界的未來。兩國元首就共建美中新型大國關係達成重要共識,也就兩軍關係作出重要指示。

          文匯報

          大陸政策搬動台政局 民進黨天王都動起來

          Posted: 13 Jul 2013 09:04 PM PDT

          近期,台灣政界包括國民黨與民進黨的頭面人物,不乏與大陸相關的信息與情,特別是民進黨三大天王蘇貞昌、蔡英文與謝長廷刻意操作大陸議題,顯示「大陸政策」對台灣政局,儼然起主導作用。台灣這波次大陸熱,與2016年總統選舉和政治人物的規劃佈局有關,將為兩岸互動帶來什麼轉變,尚待觀察;另外,事態顯示大陸因素促使台灣內部起變化的趨勢,幾已不能逆轉,兩岸關係的發展值得國人關注。

          對任內兩岸領導人會面

          馬英九口風不同以往

          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迄今,一直迴避與大陸領導人接觸的議題,即使今年4月與美國學者對談時,他仍然說沒有計劃訪問大陸,或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會面。不過,日前他接受台灣媒體訪問,對於「任期內會否與習近平會面」的提問,馬英九表示,若得到民支持,在不損害台灣的尊嚴和立場情下,不完全排除(與習近平會面),又說要創造一些條件,沒辦法很快。雖然後來陸委會發言人表示馬英九不論時地,就是中華民國總統,不會以國民黨主席身分(與習近平會面),云云。不過,馬英九的說法,島內不少人解讀為態度轉變,因為他起碼未若過去般冷處理。

          去月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到北京與習近平會晤時,馬英九在台灣就兩岸事務動作多多,吳伯雄在北京公開發言內容,隔海與馬英九多所交集,客觀上營造了馬英九主導吳伯雄的角色。馬英九執政5年多,兩岸交往無礙,關係穩定,不過,他的「先經後政」路線,已經不能再走遠,因為不單是大陸要求政治接觸,兩岸事務再發展下去,也不能迴避政治問題,所以,兩岸關係怎樣走下去,是馬英九必須面對的問題。

          從這個框架檢視馬英九亟亟於要第3次當選國民黨主席,或許暴露了他要延續政治生命的佈局。3年之後,馬英九總統任期屆滿,若他仍想發揮影響力,國民黨是理想平台,國民黨主席是恰當身分,特別在與大陸互動時,從連戰到吳伯雄都清楚顯示主席身分的含金量。所以,馬英九在任期內會否與習近平會面,情或許如他所說的要「創造一些條件」而已。

          民進黨欲再執政

          必須處理大陸政策

          那邊廂,民進黨的大陸熱更使人目不暇給。在兩岸事務上,一直走得較前的前任行政院長謝長廷和前任民進黨主席許信良,近期分別在香港與北京出席兩岸關係研討會,與內地學者接觸,其中許信良在北京提到構建「中國議會」的概念;謝長廷和許信良就一中框架取態模糊,實際上未斷然峻拒;至於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則開動黨機器,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已經召開過兩次會議,雖然還未提出什麼具體政策主張,但是被認為對大陸取態保守的蘇貞昌,欲藉此爭取大陸政策的話語權,甚為明顯。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就大陸事務也動起來了。近日,蔡英文以「小英教育基金會」名義,邀請大陸的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到台灣演講,介紹人民幣國際化的情。蔡英文去年3月總統選舉受挫後發表的敗選演辭,為民進黨凝聚巨大能量,之後她大隱於市,近期才漸次重出江湖,以蔡英文的政治潛力和能量,在島內被認為是有能力促使再一次政黨輪替的關鍵人物,所以,她的動向備受關注。近日,謝長廷與蔡英文的默契和互動,對兩人是否成為拍檔,已引發不少聯想。

          蔡英文在敗選演說明確指出,民進黨若要再執政,必須處理與大陸的關係。不過,蔡英文是「兩國論」的設計者,這個論調,1996年曾經引發大陸對李登輝文攻武嚇,兩岸一度瀕臨兵戎相見局面。蔡英文深知民進黨前景所在,也肯定想東山再起,如何讓台灣人民放心,相信是她首要處理的問題。蔡英文除了開始涉身大陸事務,她最近接受香港電台《頭條新聞》訪問時,表示「只要有一個成熟的思考和一套完整的處理過程,兩岸關係就不是一個不能處理的問題」。這個說法,當然不能說她放棄了台灣第一、台灣優先,但是「兩岸關係可以處理」的信息,出於蔡英文之口,仍然別饒意義。

          在台灣,貪腐的陳水扁葬送了台獨,已經是愈來愈多人的共識,台灣《聯合報》指出,「最近幾個月,先有綠營文膽姚人多說『台獨建國已無市場』,接又有蘇貞昌說『不要再走回頭路搞台獨』,再加上謝長廷的『共源同文/憲法各表』,與許信良的『大膽一中』,在在顯示台獨的聲勢已趨低弱」。

          兩岸互動

          量變質變可期

          多年前,有人提出一個論調,認為:能夠促成兩岸統一的,不會是國民黨,而是民進黨,因為國民黨在統一問題上有原罪,民進黨不背負任何包袱,就兩岸統一的迴旋空間更大,對台灣民更具感召力。民進黨天王的動作和舉措,不能理解為兩岸統一有期,但是這個台獨政黨擺脫不了中國因素,要切實面對中國因素,實力派人物都想藉中國因素在黨內奪權,這是極其重要的轉變。所以,兩岸互動出現量變以至質變,可以預期。

          兩岸情勢有利北京,然則,在處理台灣問題時,香港的示範單位作用值得北京再思考。過去一段時間,香港實施「一國兩制」,被認為是對台灣示範,近年北京鮮有這樣的提法了。蔡英文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時,就香港現認為「一國不斷擴大,兩制正在消失」,這個描述十分準確,說明她對香港政治情十分了解。無論兩岸日後以什麼形式統一,台灣保持統一時的現狀、不實施社會主義等,相信是最基本的,若香港的「一國兩制」最終失敗了,變成「一國一制」,則如何讓台灣同胞對北京的承諾有信心。所以,北京貫徹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使一國兩制成功,現實上有更深一層意義:就是對台灣的示範作用。

          明報

          粉絲追星 青春偶像陸片票房飆

          Posted: 13 Jul 2013 09:04 PM PDT

          由大陸暢銷作家郭敬明執導的「小時代」,「越罵越紅」,總票房預估「7億元(人民幣)保底」。90後粉絲瘋狂追星潮下,大陸青春偶像片的市場恐怕才剛要起飛。

          由郭敬明同名小說改編,且由郭敬明自編自導的大陸電影「小時代」,近來再度創下中國大陸票房神話。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小時代」上映3天,票房突破人民幣2億元,速度追平了「變形金剛3」、「西遊降魔篇」、「畫皮2」等3D影片。上映10天,票房突破人民幣4億元(約新台幣20億元)。

          照此勢頭,大陸電影界人士預計總票房「7億元(約新台幣34億元)保底」。

          講述4個女學生在上海發生的故事,「小時代」為什麼這麼紅?

          大陸浙江日報記者特別到電影院直擊採訪,結果發現,現場觀眾多數是「90後(1990年後出生)」,且已看過「小時代」原著,劇情早已熟稔於心。全場觀眾男女比例幾乎達到了驚人的2比8。

          整場影片放映過程中,觀眾席上此起彼落的「哇」、「好帥」以及手機拍照聲,讓記者產生了身處影迷見面會的錯覺。

          片中演員柯震東沐浴戲惹來全場觀眾一陣尖叫,陳學冬一吐舌頭,就有人大呼「好萌」(好可愛)。郭敬明親自上陣與四位女主角共舞,氣氛更是達到了高潮。

          這篇文章分析,中國大陸電影觀眾平均年齡21.7歲,這與「小時代」的目標觀眾高度吻合,且正逢高中、大學入學考試剛結束、暑期將至,這些年輕人剛好來場銀幕狂歡。

          「小時代」還不只掀起偶像明星和高票房話題而已。片中頻頻出現精品包包、衣服、豪宅,被不少大陸網友抨擊為「拜金」、「炫富」。不過,郭敬明則回應「紅樓夢更『物質』」。

          「小」片在網路上所掀起的對罵潮,可能遠比電影本身精彩。不只如此,陸媒還掀起對大陸國產片的省思與討論話題。

          有位大陸網友把今年上映的幾部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國合夥人」、「富春山居圖」、「不二神探」、「小時代」等片,各取關鍵詞串聯起來,真正的名字其實是:「致中國富二代」。

          大陸網易財經則以「中國電影的爛片吸金時代」為題探討說,如今中國電影的「傳奇」,只能用「爛片」來書寫了。「爛片已經是沒有最爛,只有更爛了」、「爛片只有票房沒有內涵」等。

          儘管被部分影評或網友痛批,但高票房已讓郭敬明決定打鐵趁熱,不但續集「小時代:青木時代」已拍完,預定8月上映,而且續集不只一部,要連拍三部曲,還有「小時代:鋒銀時代」和「小時代:鳴鑽時代」。

          看來,大陸電影已開始邁向分眾市場,年輕觀眾開始瘋狂追星,原本就擁有大量粉絲的郭敬明,又採用了也有龐大粉絲的楊冪、郭采潔、柯震東、陳學冬、鳳小岳等人擔綱演出,造就了這股票房奇蹟。

          大陸影評人黃峽客如此形容:「如果好笑的段子足夠密集,如果演員的賣相足夠好,如果它能滿足了相當一部分人玫瑰色的幻想,即便是一場馬戲表演又如何?大銀幕的遊戲規則已經變了,現在是看秀的時代。」

          在大陸年輕影迷追逐偶像明星,欣賞精品、華服、豪宅等時尚潮流下,大陸這股青春偶像類電影的市場恐怕才剛剛要起飛而已。

          蔡素蓉  中央社

          要數典忘祖 還是向前看

          Posted: 13 Jul 2013 09:03 PM PDT

          兩岸四地,若說人民素質,就是大陸人民也普遍認同,當以台灣人最好;但當有人點出,台灣人之有今天人民素質,不是因為傳承了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倒是被日本皇民管治了五十年。哪管說的人就是有親身體驗的台灣人,不得了!網上「公共知識分子」迅即圍剿,說出自我感覺的人,便成了「數典忘祖」的人。

          台灣人素質好不過是籠統印象,台灣社會一樣有陰暗面,政治上更多黑金,經濟上一樣貧富懸殊,說素質好,很大程度是對接觸過的台灣人印象良好,不好的事情外地人未必能體會。台灣人待人接物的態度,朋友間就算政治立場不一,可還是碰面吃茶,真要落手投票,便藍綠各投其所好,政治歸政治,生活歸生活,一切已經淡然。對政見分歧的自家人都能包容,對其他華人就更懂得尊重。
          懂得尊重歷史,才知道尊重他人,對於被日本人統治過,台灣人不會迴避,市區有國民黨色彩的中山路、中正路,也有原居民的凱達格蘭大道;即如香港有皇后大道、彌敦道,鐵路站牌上也有黃大仙、車公廟,香港人對大英帝國總有特別感受,如果一見龍獅旗便民族意識亢奮,不過證明亢奮的人根本沒切實在香港生活過。
          愛批別人數典忘祖,但記憶力最差的隨時是強國人。舉凡有啥大災難、政治風波之類,當權者總叫國人「向前看」,即是忘記過去,展望將來,在強國氛圍長大的「公知」,自然也就只記得祖國的好,忘了祖國的壞。四地都有華夏文化基因,素質好不好,台灣人不敢自家評定;但愛隨便上綱上線,強國人的素質倒露了底。

          東方日報

          吸引美資 中國將擴大開放市場

          Posted: 13 Jul 2013 09:01 PM PDT

          美中戰略暨經濟對話上周結束,最大的突破是中國承諾要以提供國民待遇與負面表列方式,與美國進行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但這項協定尚有許多障礙必須排除,最快也要1到2年後才能談成。
          第五回美中戰略暨經濟對話上周三起在華府一連舉行2天。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在會議結束後指,中國願向美投資人提供國民待遇,及用負面表列投資限制項目的方式,開放美資擴大進入中國市場,並以此為前提,磋商雙邊投資協定。

          最快1年才能談成

          負面表列方式是列出限制或禁止的投資項目,其他等於開放自由投資。相較於目前外資投資中國要逐項通過審核,負面表列方式將使外資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專家指,這項在投資領域的重大開放,意義可比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不過,負面表列的清單需逐條磋商,雙方也要討論智慧財產權保護、勞工與環保等問題,可能還需1到2年才能完成談判。美中雙邊貿易協定談判從2008年啟動,至今已進行9輪技術性磋商。中國商務部長高虎城說,接下來將盡快進行實質內容談判。 
          台灣蘋果日報

          中防長8月訪美延續交流慣例

          Posted: 13 Jul 2013 09:01 PM PDT

          美國國防部長海格12日宣布,新任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上將確定將在8月訪問美國。今年4月下旬,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主席鄧普西就曾訪問北京。常萬全的訪美,屬於兩國軍事交流的例行活動,也延續過去3年中美兩國軍方密切互訪的「機制化」態勢。
          11日在華盛頓閉幕的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兩國就曾宣布,將建立元首特別代表熱線,成為加強兩國高層交往,繼續改善發展兩軍關係,探討制訂中美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的重要一環。
          結束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後,12日美國國防部長海格,會見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時,公布常萬全訪問美國消息。
          中國例行回訪行程
          這也是繼今年4月下旬,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主席鄧普西,在中國國防部八一大樓與中共解放軍參謀總長房峰輝進行軍事交流後,中國方面的回訪行程。
          海格表示,他期待著8月在美國五角大廈歡迎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將軍的來訪。海格和楊潔篪也強調了加強美中軍事關係的重要性。
          作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特別代表,楊潔篪主持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戰略對話。其間,楊潔篪還舉行中美戰略安全對話和中美網絡安全對話。
          過去交流曾中斷6次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洛克利爾海軍上將作為美國軍方代表出席了戰略對話。海格指出,美國國防部支援這些對話。
          回顧過去,中美兩國軍事交流曾中斷6次。除了1999年6月美國轟炸中國駐前南斯拉夫大使館、2000年1月撞機事件出現停滯外,有3次是因美台軍售問題而導致中美兩軍交流中斷。
          但自2010年9月後,中國和美國同意恢復高層軍事對話,並於當年10月中旬在夏威夷舉行會談。爾後,前美國國防部長蓋茲於2011年1月訪問中國。自此,中美兩國軍事交流延續至今,未因其他波折而中斷。

          林琮盛

          旺報

          人權組織加入戰團

          Posted: 13 Jul 2013 08:58 PM PDT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結束,正當奧巴馬接見中方代表團時斥責香港未能配合美方的要求遣返叛諜之際,另邊廂斯諾登不再沉默,決心主動出擊,真人亮相,邀請國際人權組織代表會面,狠批「帝國」打壓人權。
          中國代表國務委員楊潔篪早已表明中方立場,重申特別行政區政府是依法辦事,各方應予尊重,美方感到不悅與無奈,乃必然的事,在既成事實的情況下,再炒作也不能挽回所失。
          反倒是斯諾登的反擊對美國會帶來新的挑戰,如何應對,考驗奧巴馬及其政府的智慧與手腕。斯諾登非常聰明,懂得打人權牌,擊中美國這個號稱尊重人權的民主國家的要害,他強調自己只是洩密者,而非叛國者,其個人不受政治迫害的基本人權應該受到尊重。
          美國國內民意走勢對斯氏有利,最新民調顯示,五成半的美國選民認同他只是一名「揭弊者」,沒有背叛國家,視他為叛國的只有三成四,打人權牌對斯諾登有利,殆無疑問。
          國際人權組織難纏,各國政府皆深有感受。打着正義的旗幟,佔領道德高地,得到大多數民眾的支持,是人權組織的優勢;由於國際化程度高,人權組織間相互聲援,一呼百應,蟻多摟死象,而且與民間團體有緊密聯繫,訊息互通,政府很難封殺;最重要的還有人權組織得到傳媒的同情與協助,能廣播對政府的批判,尤其涉及侵犯人權的負面消息。斯諾登強調無悔,以行動表示對抗到底,好戲在後頭。

          東方日報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