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郵報》明鏡新聞網

246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明鏡新聞網

unread,
Feb 5, 2013, 11:04:33 PM2/5/13
to wy...@live.com.au

《明鏡郵報》明鏡新聞網


潘小濤:北京以政協安撫唐營?

Posted: 05 Feb 2013 06:26 PM PST

北京公布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名單,傳媒整理後發現,「唐營」多達50多人,「梁粉」只得25人,據此認定此乃安撫唐英年及其支持者,使他們不留難梁振英,甚至協助梁政府施政。

政協本是中共籠絡社會精英、將他們拉入建制的統戰工具。跟擁有憲政地位、可修憲立法及審議預算的人大不同,政協並沒實權,也不可能監督中共執政,只是政治花瓶,但這是香港政商名流親近中共的唯一途徑,不像人大代表那樣必須得到中共高度信任,跟中共有深厚關係和淵源才能當選。作為統戰對象,做政協委員的門檻較低,藉此身分還可享受很多特權,譬如更易跟官員建立關係,對經商、貸款等大有助益。

因此,香港政商名流愈來愈重視這個虛銜,並成為受中共重視程度的象徵。招攬更多唐將進入全國政協,當然顯示中共對唐的重視。但其實這更多是中共對唐英年的補償?

公開的秘密就是,中共到去年3月仍認定唐英年為特首,但中聯辦、本港左派、中資機構等要求換人,阻止華資財團繼續壟斷香港政治。董建華2月底陪同習近平訪美後,北京態度有變,而中聯辦發功後,原本入閘無望的梁振英最後竟低票當選。這是北京硬從唐英年口中奪走了肥肉,叫唐營如何嚥下這口氣!

更甚者,梁振英上台後領導無方,很快成了過街老鼠,這固然令捧他上位的習近平、胡錦濤等臉上無光,也難向唐營交代。因此,習近平上台後將力捧梁振英上台的中聯辦主任彭清華及副主任李剛「發配邊疆」,算是為唐英年平反,如今再作賞賜,是否進一步為自己的錯誤決定作更大補償呢?

香港  明報


哭笑不得與官不聊生

Posted: 05 Feb 2013 06:16 PM PST

內地每出大事故,總有拔起蘿蔔帶出泥的好戲跟尾,河南日前發生運爆竹貨車爆炸意外,大橋炸塌,逾十人喪生。爆竹廠違規生產、肇事貨車無證運輸、大橋有豆腐渣工程之嫌已不新鮮,最叫人意外的是催生出官場「新錶哥」。

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王德學抵現場視察,在鏡頭前潸然淚下。有網民大概平日鮮見高官「為民而泣」,上網「人肉」搜索,發現王副局對名錶情有獨鍾,至少擁有十多隻名貴手錶。無獨有偶,半年前陝西延安發生重大車禍,到場視察的陝西安監局局長楊達才面帶微笑,惹怒網民遭「人肉」,被曝光擁有多塊名錶及價值不菲的眼鏡和皮帶,後來更被發現涉及巨額貪污。

人算不如天算,本以為有備而來,脫下名錶,軍大衣把衣褲皮帶牌子統統蓋住,更暗發「止笑內功」,結果還是現形,哭了也白哭,浪費表情。兩個安監高官,面帶笑容不行,哭喪着臉也不收貨,真是哭笑不得。

當官哭笑不得,老百姓笑中帶淚。高官演技一個比一個嫺熟,揭發出來的貪腐真相卻一個比一個骯髒和醜陋。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內地有齣喜劇電影叫《笑比哭好》,同名插曲當時曾風靡全國。三十年後神州官場上演的這套《哭笑不得》連續幽默劇,官不聊生,國人同樣拍爛手掌。

謝文達 傳媒人

太陽報

黑保安繩之以法 黑後台無人問罪

Posted: 05 Feb 2013 06:01 PM PST

北京市朝陽區法院正式對一起非法拘禁來京上訪人員案作出一審判決,王高偉等十人因非法拘禁罪獲刑六個月至兩年不等。這是官方首次對黑保安問罪,問題是,只打嘍囉不打後台,亦不改革當前的信訪體制,這樣的問罪又有何用?

作為首善之區,北京居然存在大量無法無天的黑保安,任意關押、毆打、截留上訪人員,已形成了巨大的地下經濟鏈條。各地政府將攔截上訪人員的任務承包給黑惡勢力,按人頭計算費用,任由他們胡作非為。今次被判刑的河南黑保安,就是由河南當地信訪部門所僱用,如今這些黑保安被繩之以法,那麼背後指使他們的官員又該當何罪?

早前有媒體揭發,北京一家名叫安元鼎的保安公司與部分地方政府簽訂「維穩」協議,負責堵截、押送各地進京上訪人員,該公司不僅有「囚車」,還有多處「黑獄」。他們向政府明碼標價收取佣金:穩控費每人二百元,強制費每人四百元,火車押送特保每天五百元,開車押送每公里十二元。二○○八年,該公司營業收入高達二千一百多萬元。

公民權利 誰來保護

這樣的黑保安在北京不在少數。堂堂大國首都,黑保安竟可隨便抓人關人,對手無寸鐵的訪民任意施暴,強制遣返,匪夷所思。這種踐踏法制正義、侵犯人權尊嚴、剝奪公民自由的罪行,本為文明社會所不容,但黑保安獲官方授權,視法律如無物,名為私人機構,實為官府家丁,是官員豢養的打手,其纍纍惡行不過是為主子履行「政府職能」而已。

這些黑保安給上訪民眾造成的傷害簡直是罄竹難書。黑龍江伊春市訪民陳慶霞當年因為丈夫的案件上訪,被黑保安強制攔截,混亂中其十二歲的兒子走失,更悲慘的是陳慶霞被毆打致殘,勞教後又被限制自由,監禁在太平間中,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陳慶霞的悲慘命運是中國百萬訪民的一個縮影,也是罪惡的截訪制度的折射。

沒有黑政府,哪有黑保安?黑保安事件折射出的是黑惡勢力與政府公開合作。當政府連公權力都外包或委託給私人機構時,國家成何體統?當法治任人玩弄,法律有何尊嚴可言?當私人機構可以行使公權力,老百姓靠誰保護?

今次河南的黑保安雖然被判刑,但地方官員並沒有被問責,這顯然是不夠的。事實上,這些官員是黑保安的共犯,也應該被一併問罪,甚至應該罪加一等。更值得反思的是整個信訪體制,為何訪民愈來愈多?為何老百姓愈來愈絕望?百姓蒙冤上訪是法律賦予的合法權利,古往今來皆有之,當局卻視之為不穩定因素,若非心中有鬼,為何如芒在背?當局如果只打蒼蠅不打老虎,不改變執政思路,老百姓終究會有逼上梁山的一天。

太陽報

玩完購島又申遺 日本花招耍不完

Posted: 05 Feb 2013 05:27 PM PST

繼購島鬧劇之後,日本近日又推出申遺花招,沖繩縣石垣市市長中山義隆稱,該市近日向東京提出將釣魚島列入政府申請「世界自然遺產」項目「奄美·琉球」中。這一提議勢必對原本已是十萬火急的釣島之爭進一步火上添油,中國對此不可小覷。

根據聯合國的有關規定,一國只可對本國主權領域的事物申報為「世界自然遺產」,如果日本圖謀得逞,相當於變相承認日本對釣魚島的主權所有。日本東京海洋大學海洋學部的山田吉彥稱,釣魚島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就可以在世界目光的注視下,對釣魚島及其周邊海域進行監視,還可以讓中國無法把釣魚島作為軍事據點。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還可以藉申遺為名,派人登島進行所謂的勘察,勢必進一步激化中國民眾的保釣情緒。

事實上,安倍上台後在釣魚島問題上更趨強硬,而且戰爭準備也是逐步推進。最新消息是日本新成立「領土主權對策企劃調整室」,以統籌應對與中國的釣魚島之爭,這相當於對華戰爭的應急指揮中心。另外,叫囂多時的日本海上保安廳釣魚島專屬部隊也已浮出水面。

清明政治 槍口對外

這一專屬部隊定員約六百人,新配備十二艘巡邏艦,總部設在沖繩縣石垣島,這一部隊將成為與中國海監漁政對峙的一線部隊。同時,日本政府通過了防衞省本年度增加四百億日圓的預算決議。這是日本十一年來首次增加防衞預算。而安倍早前更親赴沖繩視察空中自衞隊,並誓言「以舉國之力捍衞領土主權」,為日本自衞隊打氣。

日本這一系列動作,都是在準備打仗。中國第五代領導層上台後,對日本強硬很多,習近平近期連續下軍營督戰,決策層已有了為捍衞國家主權不惜一戰的決心。現在的問題是解放軍到底能不能戰?能不能勝?當年甲午戰爭前,光緒帝、翁同龢君臣也是聲嚴色厲,沒有將日本放在眼中,但一戰下來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日軍更乘機強佔遼東、山東及台灣等地。

現在的中國,經濟實力雖然已超日本,但國民的凝聚力以及官兵的團結力卻遠遠不如對手,而且社會矛盾尖銳,群體性事件此起彼伏,如果中日開戰,很可能陷入前線吃緊、後院失火的兩難境地。日本之所以步步進逼,毫不退讓,其所恃者一是美國的鼎力支持,二是中國內部的矛盾激化。只要中國發生內亂,日本勢必趁虛而入。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除應對日本保持高度警惕與壓力外,還應盡快啟動國內的改革,緩和社會矛盾,紓解民生,實現清明政治,將槍口一致對外。

東方日報


《中國密報》(第6期): 李克強核心內閣

Posted: 05 Feb 2013 03:13 PM PST


內容提要:

編譯局艷情新篇: 江洋也不是衣俊卿的唯一
四副總理五國務委員分工有變
李克強核心內閣
蒙古人楊晶擠走王勇  常萬全屈居國務院
郭聲琨遙看十九大  楊潔箎邁進一小步
老黑馬!張平傳掌金融
地方大員又洗牌   個性幹部“您在哪裡”?
治國未動四招治軍先行    陝西幫走出人事大總管
習近平謀建習家軍 
酒肉之師禁酒可能傷害“官兵感情”
政治局委員李建國濫權
俞正聲奪魁天朝“大錶叔”



《中國密報》(第6期)訂閱聯結
http://city.mirrorbooks.com/news/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73997-php-1


【中國密報】(電子版) 長期訂閱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南周抗議事件開始有點西式味道

Posted: 05 Feb 2013 12:46 PM PST


明鏡新聞網編譯  蕭憲聰


    中國人有多久無法好好表達自己的意見呢?也許《南方周末》將是他們忍耐多年的宣洩出口。諸多外國媒體紛紛以大篇幅版面報導這最新一波爭取言論自由的運動,以“罕見”或“少見”之類的字眼形容之,對生長在民主國家的公民而言,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再自然不過,走上街頭也沒什麼了不起,就像呼吸、吃飯和喝水一樣,但在專制統治下的中國人,有太多話不能說,有太多情況必須先“自我審查”以免受罰,即使是久負盛名的莫言也只能在文學世界裡繼續探索審查底限,而《南方周末》是否能成為改變契機,不只中國人期待著,西方人同樣密切關注。


    《南周》抗議民眾未被警察打壓

    英國媒體《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將此次運動視為1989年“六四事件”後中國人最大膽、最公開的聚集,且公安部門出乎意料地沒有強力干預。《南方周末》原先的元旦獻辭敦促中共遵守憲法,並保障人民自由,但出版前最後一刻卻被當地宣傳部長粗暴竄改,使該篇文章看起來更像為黨歌功頌德,此舉先引起記者和編輯群不滿,後來消息一傳開,立即吸引來自各地的廣泛支持,有些學者還連署要求廣東宣傳部長庹震下台。

    在《南方周末》辦公樓外抗議和聲援的民眾相對來說人數不多,大約只有數百人規模,與“六四事件”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但《經濟學人》發現,經過20年,中國人的訴求愈加大膽,幾個代表大聲呼喊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甚至選舉自由,這些與政治改革相關的口號,向來是中共最敏感的禁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官方部署約20名警察在現場,他們既沒有阻礙抗議民眾表達觀點,也未撤除布條,其中一面布條寫著“自由中國”,一度還有人大喊:“打倒共產黨,共產黨必須下台!”


    支持南周成為中國最流行的活動。


    2011年,當阿拉伯之春如火如荼在中東地區蔓延時,中國也曾出現類似的支持活動,立即遭受當局迅速和嚴厲打壓,但這次不一樣,警察顯得臨危不亂,採取相對不干涉的方式,只有在傍晚時分,請抗議者保持路面淨空,維持尖峰時段的交通秩序,抗議者也能理性接受,逐漸散去,這些事情都令《經濟學人》感到震驚。的確,胡錦濤執政時間,維穩幾乎已到偏執瘋狂的地步,監控攝像機遍及全國,無情迫害異議人士,舉國上下瀰漫風聲鶴唳的氛圍,深怕一點風吹草動即搗碎中共無比脆弱的執政基礎,不過習近平接班後所展現的開明態度,似乎真讓中國有了一些些的改變。


    官方態度謹慎不輕易出手

    事情也開始朝著有趣的方向發展。《經濟學人》指出,抗議人群有部分的人選擇譴責報紙,拿著毛澤東的照片和標語,指責這些記者和編輯是“漢奸”、“賣國賊”,事實上,《南方周末》一直不被左派人士所喜,他們將該報視為信奉“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親西方媒體。於是,《南周》支持者和毛派份子爆發激烈辯論,最後被警方和其他民眾制止,過程中有人揮舞著五毛錢幣,高喊“五毛、五毛”,五毛是中國對網絡評論員的特有稱呼,指受政府僱傭,發表有利中共評論之人,企圖通過不同的傳播策略引導輿論方向。


    左派人士也不甘寂寞出現在現場。


    姑且不論這些毛派份子能否拿到五毛薪資,但這場抗議活動卻使中國看起來有點像西方世界,示威者保持理性,不受限制表達訴求,官方則站在維持秩序立場,避免暴力衝突發生,抗議中也不會只有一種聲音,毛派和自由派相互對峙,如果說廣東是中國風氣最自由的地方,或許不是溢美之詞,一些參與者也表示,當局的寬容態度有點讓人感到不適應。《經濟學人》認為,高層尚未決定如何處理“《南周》事件”,或對處置方式產生分歧,畢竟習近平就任總書記後選擇廣東作為出訪第一站,明顯透露改革風向球,讓一些官員不願嚴厲回應,加上第六代領導候選人之一的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勢必不希望初來乍到的第一個考驗就搞砸其政治前途,均使官方態度趨向謹慎,不輕易出手。


    抗議須持續才能發揮作用

    然而,也有分析家擔憂,“《南周》事件”是否又將再一次雷聲大雨點小,當一切事過境遷,熱潮退散後,“審查”依然主宰中國傳媒。“六四事件”後,本以為中共垮台指日可待,但事後證明它平安地走過另一個20年,同理,2011年的“茉莉花革命”通過互聯網串連各方力量,起初同是有聲有色,霎時間民主化浪潮席捲全國,可是這群勇敢的大衛們,終究沒能推倒巨人中共。誠如《華爾街日報》提到,《南周》記者抵制行為的目的也許不在改進政治制度,而是以庹震當作目標。

    “庹震的問題在於,他建立一套正式的審查制度來檢查出版品”,前資深評論員蕭舒(Xiao Shu,音譯)告訴《華爾街日報》:“廣東以前也有審查,但沒那麼制度化。如果庹下台,每個人都是贏家,對《南周》、對黨兩全其美。”

    所以,每當中國發生新風暴時,閱聽大眾總被告知“這是最重要的”或“這是最嚴重的”,博客“中南海”(Zhongnanhai Blog)認為,十八大前,幾乎所有外國媒體都把焦點放在中共內部的政治鬥爭和敘述勾心鬥角有多誇張,但最後權力過渡還是毫無意外地完成,讓人不禁聯想起每一屆美國大選中,專家和候選人總不厭其煩地宣布:“這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選舉。”直到4年後,他們又再度老調重彈,究竟哪一次才是真的?


    東亞情勢上,不少分析家提出大膽預測,指出中國與日本或菲律賓的領土糾紛將引爆戰爭,但目前而言,該區域縱使維持一定緊張氣氛,距離戰亂還很遙遠。 

    因此,這演變成一種趨勢,中國每隔幾天或幾週就會發生“最重要的事情”,然後逐漸消失,被下一件大事取而代之,人們無法用更深入的角度看待事件,也無法將事件放在社會變革的時間表中觀察。因南周而起的抗議活動是否又將淹沒在滾滾的歷史洪流中,抑或是毀滅中共審查高牆的炸藥,仍有待時間發酵。(《內幕》第13期)

黨內有保守派和改革派分野干卿何事?

Posted: 05 Feb 2013 12:32 PM PST


一個不可救藥傻瓜?(5
  ——余傑答《國密報》

《中國密報》記者陳小平

《中國密報》:有一種看法是,你盯住溫家寶不放,說溫為“影帝”,放過鉗制輿論的李長春和破壞法制、鐵腕鎮壓異見人士、維權民眾和信仰團體的政法委書記周永康等,搞不懂你到底為誰鼓勁,為誰出力。你如何回應這種批評呢?

  余:這樣的思路是荒唐的甚至危險的,這是一種“權力中心主義”的思路,將知識分子對權力的批判誤解成對權力的謀求和參與。對我來說,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是第一位的,我批評誰,或不批評誰,跟權力無關,這是我不可剝奪的天賦人權的一部分。作為知識分子,作為基督徒,我考慮的中心議題是:是,就說是;非,就說非。我從不考慮我的批評能在權力運作中扮演何種角色。

  某些自以為可以影響權力運作的人,常常異想天開地說,他們批評某些黨內保守派,支持某些黨內改革派,這樣就能推動中國的進步了。且不說黨內存不存在所謂保守派和改革派的分野,即便存在,干卿何事?

  溫家寶家族擁有巨額財富的事實被《紐約時報》曝光之後,包括擔任中國人權主席多年的劉青和當年“天安門四君子”之一的周舵都認為,溫是否貪腐不是最重要的,溫畢竟是體制內口頭支持政改的“好人”,體制內還有更為邪惡的勢力,應當團結溫這支可以團結的力量,來對付更邪惡的集團。他們的看法讓我莫名驚詫:難道策略的考量比事實更重要嗎?不禁讓我聯想起北京的很多出租車司機,天天都在高談闊論中南海的秘密,好像剛剛參加完政治局會議。然而,他們卻連讓每月的“份錢”降低一百塊都做不到或不敢去做。於是,他們只好去關心遠在天邊的事情聊以自慰。這是一個多大的諷刺啊。這個例子說明,權力對中國人的異化到了何種地步。
權力對中國人的異化到了何種地步(圖:春鳴)。



  其次,我對胡溫的批評,難道就意味著對周永康、李長春、薄熙來的支持嗎?這種思維方式是一種余世存所說的“類人孩”的思路,簡直讓人哭笑不得。在十年以前,薄熙來還是大連市長的時候,周永康還是四川省委書記的時候,我就在香港的媒體上撰文揭露他們的種種惡行。

香港《開放》雜誌的編輯蔡詠梅女士說,我對周永康的批評,是她看到的最早批評周永康的文字。當周永康成為政法系統的頭子之後,我對他的批評就更多了。所以,那些溫家寶的粉絲說我批評溫家寶是幫助周永康,是何其可笑。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表明,中國人的公民人格的形成尚任重而道遠。

  我認為,中共已經蛻變成鐵板一塊既得利益集團,其內部不存在變革的力量和健康的部分,所以我批評中共所有的當權者。當然,你可以選擇支持和迷信溫家寶,這是你的權利,但你不能惡意地看待對溫家寶的批評,你不能去剝奪別人批評溫家寶的言論自由。

我在香港出版《影帝》一書的時候,居然有許多所謂的開明派人士打電話給香港的出版社,施加種種壓力阻止此書的出版,甚至給我冠以“破壞溫家寶的改革大業”的罪名。這就是他們對待不一致的觀點的態度。這跟中宣部的惡行有何差異樂?他們掌權之後,還不是一樣專制者?如今,包括《紐約時報》的報導在內,都被“陰謀論”給淹沒了。可見,民間的思維方式也被黨文化給毒化了。(《中國密報》第4期)

《中國:政改還是政變》──對習近平時代的預言

Posted: 05 Feb 2013 12:14 PM PST


內容提要:

習近平會進行政治改革嗎?
中國會發生政變、革命嗎?
中共十八大常委是怎樣鬥成?
薄熙來是死是活,都是個問題

習近平會進行政治改革嗎?他有沒有政治改革方案?如果習近平拒絕政治改革,中國會發生政變、革命嗎?如果既不政改,也沒有發生政變,中國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本書回答了這些問題,卻不只是討論了這些問題。作為全球唯一一個準確預報了中共十六、十七、十八屆政治局常委人選的媒體人,本書作者自有他掌握中國局勢的獨特能力。
何頻在書中主要剖析了鄧小平、江澤民、朱鎔基、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薄熙來、王立軍對中國的影響。很顯然,他的觀察不同尋常,除了抨擊中國權貴的貪心已經失控,也指出中國知識分子“理性”的“反革命”共識,實質是逃避現實道德責任。
中國政治總是與人們的預測逆行,以致很多人喪失了預言中國未來的熱情和信心。何頻卻指出,中國的未來並沒有迷失。中共專制的崩潰,民主中國的到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具有希望。一個民智正開的社會,正將中共體制的惡量摧毀殆盡。
中共新一代領導人習近平能扭轉這個局勢的唯一選擇是,進行根本性的政治體制改革。否則,我們只須等待一個“意外”——也許還不是一個“大意外”,而是一件可能原本微不足道的“小事”……


作者簡介
何頻,1965年生於中國湖南,現居美國。先後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加拿大、美國從事新聞和研究工作,是多維媒體公司和明鏡新聞出版集團的創辦人。
何頻是中國局勢分析和戰略研究的領導者,曾準確預報了中共十六、十七、十八屆政治局常委人亊,十八屆政治局和中央軍委人事,被英文媒體譽為「獨一無二」,有「點石成金」的本領。
何頻近年的主要著作包括《可以確定的中國未來》、《中國權貴的死亡遊戲》(與黃文合著,英文書名:A Death in the Lucky Holiday Hotel: Murder, Money, and an Epic Power Struggle in China。被美國《外交政策》推薦為2013年必看的25本書之一)、《中國:政變還是政改——對習近平時代的預言》、《中國下一場政變——習近平會做什麼》等。


《中國:政改還是政變》(電子版)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21世紀中國第一家族當數溫家寶家族

Posted: 05 Feb 2013 07:05 AM PST

《調查》雜誌社特約記者 程京龍


對當今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這個姓名,人們有很多猜測和聯想,有說父母寓有“溫家的寶貝”“溫家之寶”的期冀,有說是親友寄予“溫加飽”的願望……而今,人們更紛紛說:莫非,給他起這個名字的溫老先生夫婦,早就料定了他未來“家有財寶”?

2010年12月出版的《中國十大權貴家族》(馬開齡,明鏡出版社)一書,直截了當地說:“在港台和海外中文媒體看來,21世紀的中國第一家族當數溫家寶家族。”





21世紀的中國第一家族

2003年3月18日,在十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溫家寶第一次當選為國務院總理後,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外記者說,“大家普遍認為我是一個溫和的人。但同時,我又是一個有信念、有主見、敢負責的人。”“全國2500多個縣(區),我跑遍了1800多個。這使我更深地瞭解國情和人民的狀況,深知人民的期待。我絕不辜負人民的期望,一定要以人民給我的信心、勇氣和力量,忠實地履行憲法賦予我的職責,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不負眾望。”

說這番話時,溫家寶臉帶微笑,並不時伸出右手食指或手掌,以強化語氣。在鎂光燈不斷閃爍中,他還大聲說道:“我總記著一句古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要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然而,幾年過後,溫家寶所強調的“殫精竭慮”、“不負眾望”、“居安思危”等豪言壯語,以及他長期以來一直刻意留下的勤儉樸素、憂國憂民的“平民總理”形象的後面,一直籠罩著其夫人、子女以及弟弟“全家經商,獲取暴利”等濃重隂影和疑雲。

溫家寶可謂是一個典型的矛盾結合體。一方面因其親民,而被視為“平民總理”,另一方面,又被指善於做秀,被評為“中國影帝”;一方面,因其屢談政改,被稱為“中國葉利欽”,另一方面,又因其投好民粹,被評為“大陸陳水扁”;一方面,支持者讚其清廉及思想開放,另一方面,卻被批“借政改掩蓋家族腐敗”……

毫無疑問,溫家寶是中國最具爭議的人物,而溫家也是中國最具爭議的家族。香港《開放》雜誌也稱溫氏家族為“中國首富”,稱隨著政治權力的擴張,溫氏家族已經完成財富的原始積累。被溫家聚斂的財富已經超過100億元人民幣,成為當代中國第一富戶,也是當今世界所有的總理中,或者說,中國自從近百年共和以來,所有的總理中最富有的家族。

但知情人士指出,溫家的財富遠不止100億,這甚至不及溫家公子溫雲松財富的一個零頭;而《紐約時報》2012年10月的震撼性報導,更揭示溫家的財富高達27億美元——170億人民幣,報導甚至涉及溫家寶高齡九旬的母親。


啓蒙者是知書達理的母親

溫家寶在與身邊人士談及自己的成長經歷時,不止一次地提到幼年時代,母親用“知書達理”四個字對他進行啟蒙教育。

溫家寶的母親楊志雲(又名楊秀蘭)本人是大家閏秀出身。中共建政之後,她響應婦女解放的號召,不繼續在自己出嫁前的名字前面冠以溫氏夫姓,在市政府組織的天津市人口登記冊上只使用自己的娘家本姓。

楊志雲自幼識文斷字,讀過女子師範學校,這為她日後的小學語文教師職業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更使她自己的孩子終身受益。

1942年9月,楊志雲在天津市北郊區宜興埠鎮溫家老宅裏,生下了她和丈夫溫剛的長子溫家寶。按照當地老人的回憶:外面報導說溫家寶出生在天津市北辰區宜興埠鎮的溫家胡同。中共人事問題專家高新介紹,“溫家胡同”這一名字的產生,就是因為溫氏家族曾經是這塊區域裏的主要住戶,到溫家寶已經是第六代。

中共建政之前,溫家寶的祖上幾代雖都不是富商巨賈,但稱得上是殷實之家。其祖父是著名鄉紳,立志要在家鄉普及教育;溫家寶父親和叔父都是教師,以授業解惑為終身職業。他們有衆多學生,而母親最重視的學生就是兒子,給以格外精心的培養。不到三歲,他就能在母親的提示下,斷斷續續地複誦“三字經”的句子。據高新介紹,母親開始教他學寫自己家族的姓氏“溫”字,讓他瞭解“溫”字的起源和含義,進小學讀書之前,不滿六歲的溫家寶即已經掌握了許多“溫”字起頭的中國成語,諸如“溫文爾雅”、“溫故知新”、“溫柔敦厚”、“溫情脈脈”、“溫良恭儉讓”、“溫潤而澤”……等等。

溫家寶日後在南開中學六年同窗的老同學房世祚回憶,溫父是一位性格沉穩、溫文爾雅的知識份子,母親則是一個熱情、開朗、質樸、善良的傳統女性。

這位房先生在接受香港《大公報》記者時表示:“當時我家境困難,溫母就讓溫家寶上學帶飯時多帶一份給我。溫家喜愛京劇藝術,常送戲票給我,讓我和溫家寶一起去看。我還經常到他家去看書,比如中外文學名著等等,他們一家對我幫助非常大。”

香港《商報》報導說,2003年國慶節,溫家寶到安徽沿淮災區視察災後重建,在阜陽曹集鎮的新建小學裏,溫家寶與教職員工談話時說:我家是教育世家。我的爺爺、父母都是教師,母親是小學教師。小時候晚上每當我醒來時,都看到父母在備課。他們的本事是,下課鈴一響正好把課程講完。當時,我家也很窮,我得了白喉,我父親把手錶賣了給我治好了病。

作爲總理,溫家寶當然見識過中國的窮,與中國真正的窮比起來,“我家也很窮”就足以讓人羡慕了。他自己講過幾件事:

1993年7月4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的溫家寶,到山西省呂梁山區臨縣的一個村裏去考察。那天下著大雨,溫家寶在地方幹部的陪同下到了一所小學。那是一個非常簡陋的窯洞,只有十多套破舊的桌椅,五個年級的同學混班上課,學生面朝裏,光線很暗。溫家寶說:“這幕情景我一直不能忘懷。我有幾年沒去臨縣了,不知這個窯洞學校還在嗎?那裏的孩子現在上學條件怎麼樣?我放心不下。”

1995年6月11日,溫家寶回到他曾經工作過多年的甘肅省視察,在全國聞名的貧困縣之一甘肅省靖遠縣,溫家寶走進一戶主婦雙目失明,丈夫是個癡呆人的農家。他們身邊有個六七歲的女孩兒,家裏收拾得乾乾淨淨。這位主婦拉著溫家寶哭個不停,她說,我希望我的孩子能上學,上希望小學。我瞎了一輩子,就希望孩子能上學,不當睜眼瞎……

溫家寶自己年輕時雖然不算窮,但與他的妻子張蓓莉,也一同經歷過非常艱苦的歲月。(《調查》特刊第二辑)





《調查》電子版
http://www.pubu.com.tw/store/115484

不能用習近平說過的話去判斷他內心真實想法

Posted: 05 Feb 2013 06:48 AM PST


《明鏡月刊》子朗專稿




習近平明瞭中共面臨的危機嗎?

  另一種可能是,他不明瞭。
  因為中共領袖正被搜刮進袋的巨大民脂民膏弄得自我膨脹到了極點。

  ——美國都欠了我們巨債、離不開我們了;

  ——宇宙飛船一個一個上天,除了美國,誰比得上我們?

  ——世界上幾個主要大國,都承認我們的崛起,都奉承著我們;

  ——中國人民是擁護我們的。我們掌權,是歷史的選擇和必然;

  ——我們有了航空母艦和最先進的戰鬥飛機,我們是世界上少有的軍事強國。我們怕誰?

  ——在中國,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取代我們。我們的紅色江山,必定萬世永昌;

  ——問題很多,有啥關係?逐個解決唄。我們養著這麼多可靠幹部,幹什麼吃的?哪裡出事情,那裡的第一把手負責。

  ——我們有充足的自信和足夠的手段,沒有人翻得了我們的天。我們不能喪失信心,自我動搖;

  ——貪污腐敗只是癬疥之疾。世上哪個國家官場裡沒有貪腐?一經察覺,有一個抓一個,有一個關一個,有一個判一個,有一個殺一個,不就行啦?

  習近平的想法屬於前者還是後者,我們不能輕率判斷。但從他11月15日的模樣看,他是意氣風發,躊躇滿志,不是憂心忡忡,勉為其難。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liangjing_com-01292013093925.html/Xi_Jinping_Red_vote350.jpg/image

  (五)他有什麼可以懼怕的

  以我們與習近平的距離與隔膜,我們幾乎無法對他作一個真切的形象描摹。我們不能確知他的人格、品性、情緒、愛憎和可能有的作為與會走的道路。況且,人是變化着的東西,一切意念行為,都受環境、形勢、多方壓力的變化、方向與強弱的不同而改變着,調整着。

  前面四節所談的,是一個偏向的推測。而,習近平還存在着另一個側面的可能性,也應該予以肯定。

  習近平說過說着的每一句話,都是假話套話,絕對不足為憑。在中國,每一個人在會議上和公開場合,說的全是假話套話。人們甚至對配偶和孩子也不敢說真話。尤其是領袖、幹部,更不講真話。他們對下級,對民眾,要騙,要蒙,使那些人聽話。幹部對上級對中央,更講假話套話,因為要謀取晉升。老百姓對統治者,只敢講假話套話,只為自我保護。

  所以,我們不能用習近平說過的話、寫過的文章去判斷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誰能無端武斷,習近平沒有與生俱來的明慧與對事物實質的感悟能力?

  誰能絕對肯定,他對毛澤東的邪惡,鄧小平的頑冥,江澤民的庸愚,胡錦濤的亂來,沒有深藏於心的私下的否定和深惡痛絕的憎厭?

  誰能斷言,他對工人農民的苦況沒有絲毫的同情?

  誰能確信,在老人們全部凋零、他全面執掌大權之日,他不會除舊佈新,把中國的局面來一個徹底改變?因為,大家都在念叨的“普世價值”,不是“境外反動勢力”的陰謀思維,也不是“國內反共分子”的惡意叫嚷,而是中共自身在長期奪取政權的鬥爭中,一貫大聲吶喊和用來打擊國民黨政府的有力武器。只要去翻翻抗日時期、國共內戰時期的中共報刊和宣傳文件,人們就可看到,正是中共的毛劉周朱,最是“普世價值”的起勁信徒和仰望者,中共報紙的眾多社論、評論、讀者來信,充斥着對“普世價值”的宣揚和祈盼。那些文章,老實說,比辛子陵、李慎之、胡績偉、王若水、李銳、劉曉波、余杰的文章,不知深刻、尖銳、全面、透徹到哪裡去了。習近平不論作出什麼樣的改變與改革,都不會跳出中共曾經追求過宣揚過的那一套,都不能算是背離了共產黨的原教旨。他有什麼可以懼怕和畏縮的?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這艘泰坦尼克號也未必一定活該觸礁、沉沒。關鍵在於船長船員能對船體精心養護,對大海性能能夠熟習和駕馭,對每一種危機有足夠的敏感與能夠採取合理的防治辦法。——世上不觸礁不沉沒的豪華郵輪多的是。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中國人民就有福了,中國共產黨也就脫胎換骨浴火重生了。

  何頻說,習李時代,不是政改,就是政變。

  全世界沒有一個人不希望中國在平穩中一步一步走向大病初癒的康復過程。

  天意垂顧!上帝保佑!

   ( 2012年11月18日寫畢於紐約)(《明鏡月刊》 35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西方學者雙重標準對中國的原因,傅高義證實了

Posted: 05 Feb 2013 05:42 AM PST

《新史記》蘆笛



(續前)我據此推測,西方學者對中國實行雙重標準的第一個原因,或許是認為愚蠢沒有邪惡那麼可恨。畢竟,愚蠢造成的苦難,似乎總比冷靜謀殺更可以原諒些。

然 而這並不能解釋西方對後毛中國的態度。“六四”明擺著就是冷血謀殺而非愚昧殺人。西方當初也曾震驚了一番,但正如我在事發時預見到的那樣,沒多久那憤怒就 忘懷了。不僅如此,英國某政客還曾說,那種事英國人自己也幹過,當局鎮壓“人頭稅暴亂”就是一例。這位政客完全沒有意識到,他不但為屠夫辯護,而且侮辱了 八九學運的參加者。如所周知,八九學運與四五運動完全不同,比後者更和平理性。硬要說是暴亂,只怕四五運動更像些,如老毛指出的:“這次,一、首都,二、 天安門,三、燒、打。這三件事,性質變了。”他還沒指出衝擊人民大會堂的事。而八九民運自始至終從無任何暴力衝突,只有最不要臉的人才會造謠說那是“反革 命暴亂”。如果中國人有朝一日真能在天安門廣場幹出英國人頭稅抗議者在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上幹的事來,還能獲得類似的依法處理,則中國人民也就真的站起來了,真正獲得了與西方公民平等的地位。

由此可見,西方對中 國採用與對前蘇聯不同的雙重標準的主要原因,還是種族歧視。在西方人眼中,中國本來就是個烏煙瘴氣的野蠻國家,不能用文明世界的標準去衡量。因此,只要誰 能讓中國的外表發生點變化,他們當然要喜出望外。即使是前蘇聯做到了咱們今天這個樣子,絕大多數西方政治家也會對之深惡痛絕。那原因很簡單:無論是被希特 勒殺害的猶太人,還是被斯大林槍斃的無數俄國人,都是白人,與殺害黃人和黑人是兩回事,“血濃於水”永遠成立。論屠殺比例,波爾布特實行種族滅絕的本事誰 也比不上,可在西方,他從來就不如米羅塞維奇吸引眼球。

然而此說仍無法解釋西方何以會對蔣介石如此苛求,對毛澤東和他的繼承人們卻又無比 寬容。蔣介石乃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民族英雄,領導中國首次在近代史上贏得對外戰爭的完勝,收復了淪喪半個世紀的台灣與淪喪14年的滿洲,首次廢除了所有帝 國主義國家除蘇聯外強加給中國的所有不平等條約,收回了一切租界,使得中國成了聯合國發起國以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然而沒有哪個西方政客對他什麼好印象。 據說是因為他的政權獨裁貪污腐敗。然而若要比這個,國民黨哪是共產黨的對手?為什麼洋人如此憎惡國府,卻對我黨更可怕萬倍的獨裁與更勝百倍的腐敗視而不 見?當年美國人造謠說宋子文把美援揣進腰包,甚至要調查他的帳戶,為何如今無數中共高官把國有資產化公為私轉逃到美國去卻無人調查?

所 以,西方對中國實行雙重標準,在種族偏見之外恐怕還有其他原因,那就是自身利益考慮。老蔣吃虧在於他和吳佩孚一樣,都是民族主義者,而我黨就沒有這些迂腐 的道義束縛,因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成功做到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政權。我黨國際統戰的輝煌勝利,證明了世界上沒有什麼“正義”是不可收 買的。

 
西方媒體對毛澤東網開一面。
上面這些話,是我在幾年前寫下的。論實質,它不過是對現象發生原因的推測。不料傅高義教授卻親自出來作了證實,他說:

“我們西方人,尤其是知識分子,都需要民主,都需要人權。蔣介石時期,就有許多研究中國問題的美國專家批評蔣,不能容忍他那套壓制民主的權威主義。這是從我們自己的道德標準來看待的;但是,我作為一個學者,應該很坦率地按照自己的研究成果來說話。”

“我 認為,必須考慮個人的道德觀念對整個國家的發展進步有什麼好處。在亞洲尤其是東亞,很多國家發展起來了,我研究這些國家的發展過程,在我看來,比較成功 的,都遵循權威主義的方式。日本的明治維新是這樣,日本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也是這樣,是按照權威主義、而不是按照民主主義方式來實現現代化的。韓國、新加 坡,都不是完全按照民主主義思路,而是按照權威主義思路。因為轉型,出現的問題太多,社會太亂了,需要強有力的領袖。所以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鄧小平沒辦法 完全按照民主國家的做法來解決問題。”(注5)

所以,在傅高義看來,中國人與西方人就是不一樣,不需要民主,不需要人權,只需要物質生活改善就行了。說白了,就是中國人不配過有尊嚴、有自由的“高等種族”的體面日子。
傅高義這種“知識分子”,在西方被稱為Liberals,據說是專為弱勢群體和少數民族打抱不平的。不料此公卻寫了部煌煌鉅著,專為獨裁者歌功頌德不說,還公開宣揚種族歧視,把中國人民打成了不配享受與西方人同等待遇的劣等民族,真是莫大的諷刺。

注釋:

1,《專訪傅高義》,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g&Path=2428180342/22ag3b.cfm

2,《傅高義:鄧小平不是啟動改革的人》,《新史記》記者柯宇倩,《新史記》第6期。

3,《〈陳希同親述〉選讀》,http://www.isunaffairs.com/?p=6340

4,Политическое завещание (Последние мысли Г.В. Плеханова),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 http://www.ng.ru/ever/1999-12-01/plehanov1.html. 中文非筆者譯出,而是引自鳳凰網轉載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2000年第2期上的譯稿,http://news.ifeng.com /history/special/sulian1977/200908/0818_7734_1307834_5.shtml

5,《不能用今天的形勢要求當年的鄧小平》,《新史記》記者高伐林,《新史記》第8期。

(《新史記》11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富士康中国工厂拟成立真正具代表性工会

Posted: 05 Feb 2013 04:01 AM PST

海彦

据报道,世界最大电子产品代工厂富士康准备在中国的工厂首次举办“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工会选举。有分析认为,如果富士康真能这样做,将是一个创举,但是在目前的政治体制下,很难出现真正意义的独立工会。

*外界翘首以盼*

英国媒体报道,在中国雇用120万员工、最大私营雇主富士康,春节过后将在美国劳工团体“公平劳工协会“(FLA)的帮助下,开始培训员工如何投票选出工会代表;员工将选出多达1万8千个任期在今年或明年届满的工会委员会。

英国的金融时报星期一报道说,由于富士康近年经常发生员工抗争、暴动和罢工,作为富士康最大客户的美国苹果公司,委托聘请公平劳工协会监督富士康一些最大的工厂。

报道表示,公平劳工协会提出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工会无法真正代表员工。富士康的工会选举改革依据的就是与公平劳工协会一起发展的“行动计划”。

*强化工会员工代表性*

富士康公司2月4日也发表声明证实,富士康从2008年开始选举工会代表,选举流程不会改变,但将强化员工的代表性。

声明说,新改革措施依据已印行的基层员工代表选举流程手册,工会所有委员会将选出更多基层员工代表,管理层不再插手选举流程。此外,富士康工会联合会的主席和20名委员,继续通过5年一次的不记名投票产生。

金融时报的报道说,一名参与工会选举计划的人士表示,富士康目前的工会代表不是经过民主程序产生,因为候选人的提名过程不公开透明,也不具代表性,因为超过一半的委员会成员来自管理层。

*专家:将是突破*

设在深圳的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博士星期二表示,如果富士康能够改变目前的工会选举,将是一个突破,不过,要建立真正意义的独立工会恐怕目前还不可能做到。

刘开明说:“当然这肯定是个好事了,就是说,如果能做,我觉得这确实很好。但是我确实是不敢相信,因为中国现在的政治环境,应该说不可能有真正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出现。因为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首先它的确定是有几个基本的机制要存在,第一它是应该对工人负责任,由工人选举产生,代表工人的利益。在过去那麽长的时间,我们看不出富士康有这种能力做这个事情,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意愿来做这事情。”

据报道,有学者表示,在中国成立独立工会的关键是修改宪法,因为当局在1982年将“罢工自由”从原来的宪法中删除,因此,没有“罢工自由”,成立独立工会只是“空谈”。

不过,刘开明表示,从理论上讲,中国工人有罢工权利,尽管在实际生活中罢工是另一回事,而那是由政治体制所决定的。

刘开明说:“我们宪法上有许多权利,但实际上我们都不能行使这些权利。哪怕把罢工权写进宪法,也不见得能保障罢工权利。虽然宪法里没有强调罢工权,但是也没有任何一个法律说罢工是违法的。另外,2001年我们批准了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我们在罢工的权利上并没有保留,只是要根据当地的法律规定进行罢工。但是中国并没有法律对罢工进行规定,也就是说,中国的工人根据这个公约是有罢工的权利的。”

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说,富士康开放工会选举是一个“强有力的改变迹象”,公司内越来越不满的工人也要求有这样的改变,这在传统上由管理层和官方控制工会的中国将是第一次。

美国之音中文网


愚公移山,兰州把山夷为平地

Posted: 05 Feb 2013 03:44 AM PST


作者 索菲

中国西北污染严重的城市兰州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因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建筑公司太平洋建筑公司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削平七百多座大小山头,建设一座兰州新城。世界报地球栏就此撰文写道,愚公移山的传奇故事因毛泽东引述而在中国家喻户晓,不过兰州建设新城市不是移山,而是把山夷为平地。

随着高山建城自然产生环境与社会问题,兰州已经是污染严重的城市,如何把水引到高高在上的新城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这个问题将有可能加剧黄河干涸的危机,建城会导致对绿化植物的破坏,从而引发水土流失,并隐藏着地陷塌方的危机。对于社会各方提出的批评,城市建设规划似乎充耳不闻,如此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计划,对搬迁移民再安置也没有提前考量与安排,给未来社会问题留下隐患。

世界报文章指出,扩大的新兰州面积将高达十三万公顷,太平洋建筑公司为新兰州项目投资二十五亿欧元,其他参与计划的房地产公司投资五十五亿欧元。而兰州平山建城投资总共八十亿欧元,能否收回成本并没有把握,原因在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常根据国家政策变动而沉浮。

北京雾霾飘扬过海到日本

中国北京的雾霾污染被认为已经飘洋过海,到了日本,日本西部地区出现了浓重的雾霾。尽管不能百分之百肯定雾霾来自北京,但日本西部被污染,是从中国飘走的雾霾自然先头抵达的地区。日本雾霾现象本周一和周二预计最为严重,日本测量雾霾每立方米空气含有污染微粒程度为五十,远远超过正常值三十五。

日本民众对雾霾抱有担心,日本环保部的网站与电话都被挤爆,人们希望了解保护健康的办法。北京一月份多日陷入严重的雾霾天气里,引发北京居民呼吸道感染疾病增加了百分之二十,日本卫生部门要求民众对雾霾威胁造成的健康损害保持高度警惕。

中国狂购黄金

中国正在悄悄地在全球狂购黄金,而且购买黄金的速度还在加快。一方面,中国显现希望改变外汇存底储存的主要是美元,而黄金所占比份很小的不平衡状况,另一方面,中国更希望保证满足国家对黄金长远的需求。费加罗报经济栏撰文强调指出,中国在2006年以前几乎没有出现在世界稀有金属交易大户名单里,但近两年来,中国在全世界争购黄金速度之快让人吃惊。

中国主要瞄准金矿,而且对金矿所在地理位置没有顾忌而足迹遍布全世界。去年世界最大四宗金矿买卖都是由中国公司经手,不仅在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购金成功,还在厄立特里亚,吉尔吉斯坦和巴西等国并购成功。根据费加罗报所列排名,虽然中国公司没有跻身生产黄金最大的十家集团名单当中,却不影响中国位居世界第一大黄金生产国地位,2011年中国生产黄金三百八十吨。

中国虽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黄金储存量却仍然微弱。上一次中国官方于2009年公布的国库黄金储存为一千零五十四吨,只占外汇比重的百分之一点七,与美国高达百分之七十六点三的外汇黄金比例相比相差巨大。为了迎头追赶黄金储存量,中国在国内重组黄金企业,形成数家实力雄厚的公司,以此促成在国外对金矿和黄金生产公司的投资与并购等活动。

全球体育比赛赌博作弊猖獗

此外,今天法国全国性报纸头版头条各有侧重,世界报认为,由于非洲部队将很难取代出兵马里打击伊斯兰恐怖分子的法国,法国军人在马里将会旷日持久;法国解放报聚焦严重的足球比赛赌博作弊现象,根据欧洲刑警组织披露,自从2008年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一个球赛赌博作弊犯罪网,高达数百场的足球比赛作弊与赌球相关,欧洲刑警组织称,每天进行体育赌博的金额高达二十二亿欧元,大部分足球赌博作弊发生在亚洲。在中国与巴尔干等十五个国家的金七百场球赛赌博中黑社会肆虐,球赛赌博作弊犯罪网络庞大。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全球20个生活最贵城市亚洲占11个欧洲8个

Posted: 05 Feb 2013 03:43 AM PST

悉尼远景
悉尼远景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根据经济学人的经济信息单位年度调查的结果,东京重夺全球生活物价最高城市的头衔,尽管首相安倍晋三复甦日本经济的其中一个手段,就是要将日圆贬值。香港的排名亦上升至第14位。事实上,排名榜上的前20名位置中,亚洲城市已经占了11个,欧洲8个,而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卡拉卡斯名列第9。

去年第1的瑞士苏黎世,在这次调查中滑落至第7,而澳洲城市则急速爬升晋身10大榜内。有拜澳元汇率强劲所赐,澳洲的悉尼和墨尔本比上次调查都一并上升了4级,分别占据第3和第4的位置。新加坡亦跳了3级攀至现在的第6位。

除了苏黎世,欧洲晋身前10名的城市,还有与悉尼并列第3的奥斯陆,以及排名第8的巴黎。

相对于亚洲有11个城市晋升全球20个生活物价最高城市,欧洲则只有8个,足可反映亚洲太平洋地区日趋昂贵的生活指数,而美国更是没有一个城市进占前20名位置。

调查以纽约为基础,对比全球131个城市生活指数,东京20年来第14次居全球榜首,其次是大坂,第3位是澳洲的悉尼,主要因为滙率波动造成。而中国受到工资水平和经济持续增长带动,全部城市排名都上升,其中上海的生活指数更与美国纽约几乎一样,香港上升8位排第14。

上升幅度最高的城巿则在越南,胡志明市和河内的排名都上升了17位,分别排名93和96。报告指,10年前,20大生活指数最高的城巿,有10个来自欧洲,其余6个和4个分别来自亚洲和美国,但近年欧洲受到经济紧缩影响,城市生活指数排名不断下降。

委内瑞拉的卡拉卡斯跳升了25级至第9位,成为整个美洲生活物价最高的城市。根据经济信息单位的分析,卡拉卡斯名次急升,主要是因为高企的通胀,加上币值又与美元挂勾,造成物价上涨。

根据调查,加拿大的温哥华是北美洲生活物价最高的城市,名列第21,排名同样是27位的洛杉矶和纽约市,是美国生活最贵的城市。

亚太地区的生活或许越来越贵,但全球生活最廉宜的城市,不少却在南亚。据调查显示,10个全球生活最不昂贵的城市中,巴基斯坦的卡拉奇与印度孟买并排第1,其次是新德里,尼泊尔的加德满都第4,以及第5的北非城市阿尔及尔。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大陆全球抢奶粉 港人请愿到白宫

Posted: 05 Feb 2013 03:38 AM PST

中国大陆民众在世界各地疯狂采购奶粉,足迹遍布澳洲,新西兰,美国,荷兰以及港澳台。香港市场首当其冲,本地家长反而买不到奶粉的情况日益严重,导致港人强烈不满。上周二,更有港人在美国白宫的网站上发起联署请愿,要求国际援助解决香港婴儿奶粉不足的问题。周五,香港政府出台多项措施,包括限制每人每次只能携带两罐奶粉出境。

自从三聚氰胺毒奶事件爆发之后,中国大陆民众由于不信任国内生产的奶粉,不少家长及水货客转购进口奶粉,足迹遍布全球各地。香港更成为水货客光顾最频繁之地,大量奶粉被运回大陆再转售获利,导致香港本地家长有时甚至为了买一罐奶粉要发动所有亲朋好友到处找。

香港市民吴小姐周一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个月来完全买不到奶粉。

吴小姐:几个月以来都是这样。

记者:是买不到奶粉还是很难买?

吴小姐:不是很难买,是买不到。

记者:完全买不到吗?

吴小姐:是的。香港的奶粉很明显被国内抢光,下午可以看到万宁还有屈臣氏门口排了很多阿婆,我跟她说为什么有这么多阿婆排队,阿婆说,帮人家买,他们会给我们钱。一到货来的时候,她们就个个(买)好几瓶,然后给一个讲国语(普通话)的人,提了几箱这样子。药房也是卖给国内的人,一去就是没有的。

有网民上周二在美国白宫联署网站发布题为“香港婴儿大饥荒爆发,请求国际援助”的请愿书,请求国际社会提供支持和帮助,以避免香港婴儿近期面临营养不良的威胁。

事件引发国际关注,法新社等国际媒体均报道了此事。

截至记者周一发稿前,参与联署签名的人数已超过两万名。依照网站规定,若达到10万人,白宫就需作出回应。

香港政府上周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十项措施。包括深港两地海关强化打击水货活动,铁路行李限重由三十二公斤减至二十三公斤,限制只能携带两罐奶粉出境等。

不过,对于政府的措施,吴小姐认为作用有限。

“它限制一个人带两瓶,如果上水有很多老人家,或者年轻人没事做的,他(内地水货商)可以加大这个银码,请人搬两罐两罐搬进去。”

此前,立法会议员范国威提出要打击水货客,应取消“一签多行”,并限制“自由行”入境人数。

香港《苹果日报》周一报道,港铁上水站携带大量奶粉的人流较以往确有显著减少,但也可能是水货客回乡过节。

《东方日报》则指,港府的措施,令广州深圳的港货店掀起抢购潮,奶粉价格飙升至每罐四百三十三元,如果持续缺货,更会涨价至五百元。

记者周一致电香港海关,对方表示有关限带奶粉出境的措施还未正式施行。

海关:到目前为止,这个规定还未出现,这个规定还需要经立法会的许可才可以出现。

记者:也就是说这个规定还没有正式开始施行。

海关:没有正式开始。

保安局局长黎栋国周一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称,当政府完成修例限带两罐奶粉出境之后,一定会有作用,到时海关会透过X光机等仪器检查旅客,依例检控违法者。

而大陆民众则对港府出台的措施大为不满。

有网民周一发表微博,指港府借打击水客之名,行地方保护主义之实。对只能三月一签前往香港购买奶粉的大陆孕妇很不公平。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扬帆的采访报道。


奥运游泳冠军孙杨遭浙江体院处分

Posted: 05 Feb 2013 03:31 AM PST

孙杨

在伦敦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的中国游泳小将孙杨被其所属的浙江体育学院批评违反纪律,遭到处分。

浙江体院星期一(2月4日)对孙杨提出通报批评,指责他违反一系列队纪、队规以及顶撞教练员。

浙江体院对孙杨的处分包括扣发一个月训练津贴,以及暂时禁止他参加所有社会以及商业活动,包括个人代言。

由于体院对孙杨的商业以及社会活动禁令中没有提出具体期限,有媒体认为这相当于“无限期”禁令。

恋情

新华社报道披露,孙杨近期高调曝光恋情并频繁出席商业活动,出现40多天没有参加系统训练的情况。

随后孙杨与教练就训练发生分歧,甚至提出要撤换已经指导他10年的朱志根教练,导致体院对他作出处分决定。

刚满21岁的孙杨1月下旬对媒体承认有一名比自己大近六岁的女友,并说两人在伦敦奥运会之前即开始交往。

互联网有自称知情者爆料称,孙杨的女友是一名空姐,并说两人的恋情遭到孙杨的教练以及家人的反对。

孙杨在1月25日曾发表微博:“在乎我的人,请不要伤害我在乎的人。”,但他不就即将这条微博删除。

反应

浙江体院院长李建设星期一对记者们称,孙杨在受到批评教育后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并承诺改正。

但李建设表示“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只有优秀运动员,没有特殊运动员”。

很多关心孙杨的人在他的微博留言,不少人本着尊重师长的原则对孙杨提出批评,并鼓励他改正错误。

不过也有网友质疑体院对孙杨是否过于苛刻。

“Juan_TWP”评论说:“体制露出了狰狞面孔,出走也不是没有可能。就像李娜,是颗金子的话,只要条件合适,终究会发光的!这个体制太强调服从,何时真正倾听过人的诉求。运动员首先是人哪,其次才是为你挣奖牌的机器。”

BBC中文网


美韩警告朝鲜继续核试“后果自负”

Posted: 05 Feb 2013 03:26 AM PST

美国和韩国警告朝鲜,如果继续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将“后果自负”。

周一(4日)美国新任国务卿克里与韩国外长金星焕举行了电话会谈。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透露,两人在电话讨论中一致同意,如果朝鲜采取进一步的挑衅行动,必须面对“更加严峻的后果”

与此同时,本月底即将离任的韩国总统李明博在接受《朝鲜日报》采访时表示,朝鲜很可能正在计划在多处进行多次核试验。

李明博还警告说,如果朝鲜生产小型武器用做导弹弹头,将构成真正的危险。正是因此国际社会正在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

朝鲜在本月已经宣布计划“更高级别的核试验”。

朝鲜已经分别在2006和2009年进行了两次核试验,并随后进行了长程火箭的试射,受到联合国的谴责。

最新计划的核试验虽然平壤方面并没有透露具体的时间表,但分析人士表示,卫星图片显示在丰溪里试验基地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在山边的一条隧道已经封闭,是又一个迹象显示很快将进行试验。

周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高级别的军事会议上发出了指引,被认为是提高朝鲜防卫力量的“重要指示”。

朝鲜在去年12月进行的火箭试射,本月遭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联合国安理会的一致谴责和制裁。

就外界非常关注的朝鲜新一轮核试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周一仍然呼吁“任何一方都不要采取加剧地区紧张的举措”,但却没有具体回答中国将采取什么措施劝阻朝鲜。

BBC中文网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2月4日)

Posted: 04 Feb 2013 09:53 PM PST


2013年2月4日《明镜郵報》

Posted: 04 Feb 2013 09:52 PM PST

2013年2月4日《歷史日報》

Posted: 04 Feb 2013 09:50 PM PST

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明鏡新聞網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 you may unsubscribe now.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Google Inc., 20 West Kinzie, Chicago IL USA 60610

明鏡新聞網

unread,
Feb 6, 2013, 11:03:18 PM2/6/13
to wy...@live.com.au

《明鏡郵報》明鏡新聞網


是白宮拒郭見布什,不是我與王怡

Posted: 06 Feb 2013 05:08 PM PST



我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傻瓜”?(6)

  ——余傑答《中國密報》

《中國密報》記者陳小平

 《中國密報》:2005年“郭飛雄事件”中,一方意見認為,是你及你的朋友們與郭飛雄切割,認為你們是搞捍衛宗教自由的,而郭飛雄是搞政治或民運的,最後將郭飛雄排除在當年5月11日布什總統接見的中國大陸人士名單。你在回答質疑時說這次會見是“布什與三位來自中國家庭教會的基督徒之間的私人交流”,而反駁你的人認為,各種信息說明,當天,布什總統會見的是“中國人權活動人士”。有分析意見認為,你們此舉是“路線鬥爭”中的“權謀”,如果今天再來看這件事,你還堅持原來的看法嗎?


郭飛雄寫過若干鼓吹民族主義和專制獨裁的文章(照片: RFA)


  余:2005年5月,我與王怡、李柏光應邀赴美國出席“宗教自由與法律”研討會,並拜訪美國國會、國務院、智庫、教會和媒體。此前我並不知道另一位維權人士郭飛雄也被邀請與會。因為郭既非律師、又非基督徒,跟會議的主題無關。

  我在此前幾年與郭見過面,對他的許多觀點和做法都非常不認同。如果我知道郭也被邀請參加這個會議,我就會拒絕參加這個會議。可是我卻被蒙在鼓裡,我是在飛抵華盛頓機場的時候,才知道郭也是與會者之一這個消息的。

  在會議期間,郭發表了大量不當言論。在正式會議結束之後,與會者一同赴德州米德蘭參與聖經學習課程。抵達米德蘭之時,我和王怡與會議主辦方達成共識:余、王二人此後不再與郭一同以會議的名義出席公開活動。

  次日,布什總統將接見與會成員的消息傳來。我和王怡及主辦會議的“對華援助協會”向美方提出,因為與郭飛雄在信仰及政治見解上迥異,加之其發表過若干狂熱民族主義的和反美的言論,不宜與之一起參加會見.

  次日,美國駐華使館一位負責人權事務的一秘蒐集了我們幾人的背景材料,通過美國駐華雷德大使匯報給白宮方面,雷德大使親自建議將郭從會面者的名單上刪除。這樣,白宮才作出決定,不會見郭。作出最後決定的,不是我與王怡,而是白宮。後來《華盛頓郵報》訪問了美國使館的發言人,披露了這一決策過程。可惜很多人根本不看英文報導。

  那次會見確實是探討宗教信仰自由的議題。後來我們三人發表的會談紀要都有清楚的顯示。會談結束後,布什總統等美方高級官員與我們一起手拉手禱告,既為中國禱告,也為美國禱告,會與者全部都是基督徒。後來,白宮網站上對此次會見的報導,以“總統會見中國人權活動人士”為名,而非“會見來自中國的基督徒”,是因為白宮也面臨著美國政治中的“政治正確”的壓力,他們擔心民主黨方面批評這樣的活動宗教色彩太強,故意作了這樣的模糊處理。結果,這一報導被某些人抓住,成為指責我們“說謊”的所謂證據。

  後來,郭被捕入獄,我們面對各種指責只能把保持沉默。如今,郭已經獲得自由,我想,我可以將我們在一些基本問題上的分歧呈現出來了。郭寫過若干鼓吹民族主義和專制獨裁的文章。在“九一一”之後,他在《美國的道德缺陷、威望泡沫和制度優勢》一文中寫道:“連個本拉登就能把美國整成這個熊樣兒,假如美國一意孤行要武力阻撓大陸和台灣的統一,中國人發動反抗,美國人吃得消嗎?……九一一受襲,是美國社會為身當全球霸主付出的代價,是它為控制中東石油產區的地緣戰略格局付出的代價。”

  在《自由民主和中國國家安全》一文中他寫道:“美國的軍事強力部門,還處在對外基本不文明的狀態。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上諸多機緣不佳的民族,為美國的這個‘基本不文明’流了大量的血。”在《2003年朝美對決與東亞地緣政治》一文中,他歌頌北韓獨裁者金正日:“小國朝鮮能夠製造高精確度的導彈,的確是驚人的成就。人總是要死亡的,但是導彈技術永世長存,它是‘天下公器’,它對民族利益的捍衛和促進具有恆久的、越來越重要的價值。……作為責任擔當者,金氏父子的確為民族復興大業立了功,有導彈為證。”並攻擊布什總統宣佈北韓為“邪惡國家”是“冷漠、傲慢”。

  學者焦國標撰文揭示韓戰真相,郭在《焦國標的言論越出了人倫底線》一文中辱罵說:“焦國標的思維再度扭曲,深藏在心中的毛蟲急速膨脹,終於用鐵寫的文字,證明了自己不過是一個違背天理人倫的怪物,一個地地道道的小丑。……對於那些鼓吹和宣揚違背天理人倫的謬論的傢夥,要步步追打,不到他們放棄,絕不停止。”

  在《毛澤東的地緣政治遺產》中,他歌頌毛澤東說:“頂天立地的毛澤東,不僅善於運用戰爭領導藝術,而且善於發揮軍事實力的無形威懾作用,令中國一掃1840年來的恥辱,令漢民族一掃1000年來屢屢挨打的文弱氣質,豈不雄哉,豈不偉哉!”

  在《中國國家安全領域正面臨一場思想風暴》一文中,他將新疆、西藏的民族分離主義和台獨勢力視為“破壞中國長治久安的重要因素”,認為“西藏和新疆的問題,其實不是由人權問題引起的,並不嚴重涉及主權和人權的矛盾,而是由一部分人企圖謀求‘藏獨’和‘疆獨’導致的。”

  他宣稱“國家的地理依存高於民族自決權”,等中國軍事勢力更加強大之後,不惜對美、對日、對台開戰,要“發展起三至五百枚或者更多的可以打到美國本土的洲際導彈”,“假如中美發生直接的戰爭,美國過來的軍事主力,是三五艘航空母艦,美國必敗。道理很簡單,航空母艦在現代飛機和導彈面前不經打,航空母艦一沉,海空力量將全軍覆沒。”我至今仍然百思不得其解,如此反美、反西方的人,為什麼要將被美國總統接見視為最大的榮耀呢?

  我當然知道所謂“拒郭”的決定會讓我陷入爭議的漩渦,甚至一度成為“箭垛”。但是,我仍然做了我該做的事情。我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晰:我是一個獨立知識分子,而不是政治家,我不會像共產黨那樣對締結“統一戰線”有興趣。我尊重不同觀點的表達,但我不會跟持郭這樣持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和激進主義觀點的人成為朋友並共同參與公共活動。儘管這一事件給我帶來很大的困擾,但我並不後悔當年的決定。這與寬容無關,每個人都會堅持他行事為人的某些原則。

  不過,這件事也給我一些教訓,我也由此對自己有了更清晰的定位,那就是:我不是一個活動家,對於公共活動的參與應當自我設限,我不具備處理紛繁複雜的公共時間的那種才能;我的長處是在書齋中思考和寫作,我應當固守這一“天職”(《中國密報》第4期)

《中共元老院》

Posted: 06 Feb 2013 02:56 PM PST


內容提要:

中共十八大開幕:主席團常委41人中有12位退休元老,佔四分之一強;
中共十八大閉幕:中共黨政軍太上皇名單上,又增加了十多個姓名。

有記者調侃:五屆常委齊聚十八大,中共元老院排出了最強陣容! 

元老干政是中共人治傳統的延續。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幹部年輕化、權力交接制度化的線索,老人政治的脈絡就相伴而行。每當重大的政治鬥爭、每逢關鍵的權力交接,哪一次元老們何曾缺席?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急不可耐拍板:華國鋒、胡耀邦、趙紫陽,都是被元老們給扒拉下去;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又都是被元老們給劃拉上來。

現在健在的元老中,最具有干政的實力的,是兩大派系:首先就是在黨內經營了40多年,在最高决策崗位上執政就達13年的江澤民的派系,其次是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達20年、擔任總書記有10年之久的胡錦濤的派系。胡錦濤的“裸退”,只是元老干政的結果,卻並不是元老干政的結束。元老干政,說穿了,是元老家族和馬仔們的“核心利益”!

從某種意義上說,元老干政比毛澤東時代的終身制更糟——毛澤東時代,權力固然掌控在獨夫手裡,責任也就落到他頭上;而江澤民、胡錦濤們的元老干政,權力在太上皇手裡,責任卻歸習近平、李克強承擔。


《中共元老院》印刷版訂閱連結: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中國出路》社會的畸變和危局

Posted: 06 Feb 2013 11:17 AM PST


內容提要:

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之後,以趙紫陽為代表的改良派退場,政治民主化成為體制內一條不可碰觸的紅線。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所確立的改革路線到此戛然而止。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為標誌再次啟動的新一輪經濟改革,不過是在一系列與民爭利的政策主導下,使隨著經濟發展日漸壯大的資本集團對原有共產黨政權進行深度滲透和共同瓜分全民財富的過程。二十多年來,中國社會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逐漸蛻變為實質上的權貴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的旗幟已經有名無實。一旦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無法繼續維持,多年來積壓的社會矛盾將集中爆發,各派勢力通過引爆民眾對現政權的不滿,拋棄共產主義,推動社會轉型。這是中國很快將會出現的變局。
中國在即將到來的社會轉型中,如何才能避免被日漸做大的權貴資本勢力把持,成為寡頭政治國家,這取決於兩點:第一是能否在中國形成一個與現有權貴集團實力相當的競爭力量,使中國政治格局不再淪入一黨獨大的境地。第二在於中國民眾能否堅持“理性抗爭,內壓促變”,不被仇恨和偏激的情緒驅使而令中國陷入群體暴力的漩渦。
中國社會將面臨的最大危險,是由於理性知識分子的缺席,以及作為社會穩定基石的中產階級的弱小,導致民眾極易受到來自依附於政府或權貴資本的精英階層的非理性煽動,在抗爭方式上走向極端。使中國的轉型剛一開始就被強行中斷,從而喪失進入真正民主化社會的機會。

作者簡介
 唐末,曾於九十年代在中國大陸高層黨媒任時政記者,之後經商多年,對於中國政商各界和民間社會都有廣泛接觸和深入瞭解。


《中國出路》(電子版)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唯一解決西藏問題的方法是西藏獨立”

Posted: 06 Feb 2013 06:37 AM PST


《明鏡》記者柯宇倩/自由亞洲電台藏語部主任阿沛˙晉美不明原因遭辭退,不只電台內部同事寫連署信表達不滿,美國眾議員更 指明此事涉及政治因素,讓整件事不再單純。阿沛˙晉美對《明鏡》表示,針對此事已聘請了律師。與阿沛˙晉美及藏人社區熟識的薛海培對《明鏡》透露,此事涉 及自由亞洲電台台長與阿沛˙晉美之間的不愉快,以及一些微妙的政治因素。
 
 
“唯一解決西藏問題的方法是西藏獨立”
 
在印度達蘭薩拉的藏青會秘書長丹增諾桑(Tenzin Norsang)接受《明鏡》採訪時表示,此事目前只停留在各說各話階段,因此應該要有一個清楚、恰當的調查,瞭解阿沛•晉美被辭退的真正原因為何,所以現在要評論此事還太早。
 
羅拉巴切在1115日的信上指出,20113月以來,已經有73名藏人自焚,藏人正為自由和獨立獻出生命,自由亞洲電台必須繼續作為一個準確的信息來源,任何在自由亞洲電台內進行新聞審查的提議必須受到徹底的調查。
 
丹增諾桑對《明鏡》解釋,藏人自焚是因為藏人希望尋求完全脫離中國政府統治的獨立。“自1949年開始,西藏已被中國共產黨統治63年,過去,海內外的藏人試圖用正面、和平的方式來示威,但沒有獲得任何結果,現在,藏人已經無法再容忍中共的統治,他們造 成達賴喇嘛尊者的出走,剝奪了西藏的自由,過去的經驗已顯示了中國政府的各種高壓、鎮壓統治方式,現在是藏人起來脫離中國政府的時候了,唯一解決西藏問題 的方法就是西藏獨立。”
 
達賴喇嘛提出中間道路來解決西藏問題,要求在中國憲法的架構下,尋求實質意義的自治。但丹增諾桑認為,在中共的統治下,不 可能達到這樣的自治,但為了能與中共對話,達賴喇嘛提出自治的選項,只是至今為止,藏人與中國政府已經有過九次對話,成果是零,仍四處都可見藏人的抗議事 件。
 
丹增諾桑對《明鏡》指出,藏人社會容許各種不同的立場,他們就不相信這樣一個與藏語、藏文化為敵的中國政府。“我在談論自治時,經常和香港來做比較。當香港被英國統治超過100年,回歸中國後,他們最基本的擔憂就是民主問題,在中共的統治下,香港無法保持原本的民主制,所以獨立才是藏文化延續、擁有更好未來的唯一解決方式。”
 
中國政府視藏青會為恐怖組織,煽動各種暴力行動。丹增諾桑解釋,中國政府以為西藏境內的示威是達賴喇嘛和藏青會等海外組織 煽動的,都不是事實,藏青會的宗旨就是從事非暴力的運動、相信唯有非暴力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藏青會有很多對話平台,讓更多人瞭解到藏人的歷史、瞭解民 主和獨立。”
 
雖然外界看來中國政府很強大、經濟不斷發展,但丹增諾桑對《明鏡》表示,他們仍無法完全平息示威,雖然很多藏人是在中共政權下出生,但他們仍不希望生活在中共的統治下,這很清楚說明他們希望的是一個自由的西藏。
 
“中國政府其實感到很無助,每一個國家都是花較多錢在外部的安全上,但中國卻在內部維穩費上花了更多錢,特別是在西藏地區,原因就是西藏運動已越來越有影響力了。”丹增諾桑說。


丹增諾桑認為,唯一解決西藏問題的方法就是西藏獨立。(丹增諾桑博客)

溫家寶的女婿何許人也?他是中國金融界名人

Posted: 06 Feb 2013 07:28 AM PST

《調查》雜誌社特約記者 程京龍


多年來,溫家寶的女婿到底是誰,港台和海外中文媒體多有猜測,直到2010年7月,溫家神秘的乘龍快婿才浮出水面——他就是中國金融界名人劉春航。

劉春航現任中國銀監會統計部主任兼研究局局長,是目前銀監會最年輕的廳局級高官,深受銀監會主席劉明康的器重。

據悉,年約40歲的劉春航於1990年代在美國哈佛商學院攻讀,獲得工商管理碩士,並認識同在美國留學的溫如春,兩人畢業後結婚生子。劉後來考取獎學金,轉赴英國劍橋大學攻讀發展研究學博士,師從劍橋嘉治商學院(Judge Business School)著名的彼得·諾蘭(Peter Nolan)教授。

博士畢業後,劉春航先後在美國摩根士丹利和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等大機構工作;2006年進入中國銀監會,任統計部副主任兼研究局副局長,兩年後陞正職。由於銀監會負責監管中國金融機構,研究局又是銀監會的智庫,他的地位舉足輕重,加之他生活在溫家寶身邊,對中國金融政策影響不可忽視。

http://www.gs.xinhuanet.com/zhibobd/2007-08/03/xin_32080403090328109561.jpg
劉春航

雖無直接證據顯示溫家寶的金融政策背後有劉春航點撥,但對照溫劉兩人的公開言談可看出,溫家寶不少治理金融業的政策措施,與劉春航的表述一脈相承。2008年底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劉春航公開判斷危機對中國無太大衝擊,但應引起房地產和銀行界警惕,溫家寶稍後的表達如出一轍。

金融海嘯爆發後,中國出口受挫,溫家寶推出四萬億救市方案,熱錢湧入樓市;2009年初劉春航公開發出警告,要金融業高度重視風險。2009年3月全國“兩會”記者會,溫家寶也發出同樣警告,並下令銀監會加大監管力度;國務院又出台多項壓抑樓市政策。丈人女婿,一唱一和,相當默契。

有報導指,當年溫家寶點將劉明康出掌銀監會,如今又將乘龍快婿安排在其手下,溫總對劉明康的信任不言而喻。相信在劉明康關愛下,劉春航仕途仍有上升空間。

有意思的是,在香港媒體披露溫家寶的女婿後,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已奉命屏蔽掉“溫家寶劉春航”等關鍵詞,只有在新聞檢索中還能查到劉春航的一些官方活動,但是要想檢索到“溫家寶與劉春航”的信息,只剩下“搜索結果可能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未予顯示”的告白。

官方對“溫家寶與劉春航”信息的封鎖,引起國內網友關注。有網友問:“銀監會劉春航怎麼了?”“曾看過這個人寫的文章,本來想搜他博客看看,卻什麼也搜不出來。想問為什麼?”“百度的截圖給編輯吃了?”

也有網友幽默地回復說:“沒怎麼。此人是銀監會研究局的總經理兼統計部的總經理。是劉明康職位的保護神,傳說是天津地方某老師兒子的女兒的什麼親屬(本書作者注:溫家寶祖籍天津,父親是老師)。”

但值得注意的是,劉春航2006年進入中國銀監會,任統計部副主任兼研究局副局長,兩年後便陞為正職。因此,有網友質疑:如果劉不是溫的女婿,他能一進入銀監會就是副局級嗎?!又能在一年後就火箭般晉陞為正局級嗎?!

《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2007年6月13日報導,6月12日,銀監會決定調整部分司局級領導幹部,共有5位司局級領導幹部職務有了變動,涉及4個重要職能部門。

……這次人事調整,還涉及銀監會研究局和統計部。研究局原負責人葉燕斐離職,出任統計部副巡視員,而銀監會統計部副主任劉春航則出任研究局副局長並主持工作,他同時仍兼任統計部副主任職務。

研究局是從銀監會政策法規部分離出來的部門,按照銀監會的設想,研究局要成為與政策法規部平行的部門,但據有關人士透露,此方案很可能一直未獲上級有關部門的正式批准。在銀監會網站機構設置介紹中,政策法規部排在辦公廳之後居第二位,而研究局則排在最後一位,甚至排在系統團委、機關服務中心等部門之後。

留學背景,前不久才出任銀監會研究局負責人。而研究局新掌門人劉春航被業界認為是一匹“黑馬”,僅過而立之年的他也有海外留學背景,是銀監會最為年輕的副局級領導幹部之一,前不久剛從海外直接“空降”到銀監會出任統計部副主任。劉此前也兼任過研究局副局長,這次則是重返研究局並主持工作。

但到了2008年,劉春航便陞為“銀監會統計部主任,研究局負責人”了。(《調查》特刊第二辑)

小時接受中共教育,如今支持西藏民運

Posted: 06 Feb 2013 06:32 AM PST


《明鏡》記者柯宇倩/自由亞洲電台藏語部主任阿沛˙晉美不明原因遭辭退,不只電台內部同事寫連署信表達不滿,美國眾議員更指明此事涉及政治因素,讓整件事不再單純。阿沛˙晉美對《明鏡》表示,針對此事已聘請了律師。與阿沛˙晉美及藏人社區熟識的薛海培對《明鏡》透露,此事涉 及自由亞洲電台台長與阿沛˙晉美之間的不愉快,以及一些微妙的政治因素。
 
 
小時接受中共教育,如今支持西藏民運
 
1951年於西藏拉薩出生的阿沛˙晉美,是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首任主席、前中共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阿沛˙阿旺晉美之子。阿沛˙1949年之前,阿旺晉美曾任噶廈長官噶倫,並在1951年擔任西藏地方政府赴北京談判的首席代表,在沒有知會西藏政府的情況下與中共簽下《17條協議》,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之後的一些事實披露,阿沛˙阿旺晉美是在中共的壓力下不得不簽署《17條協議》,且在簽署之際仍不斷為藏人爭取權益。
 
2009年,在新華社發出的訃文中,阿沛˙阿旺晉美被譽為“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藏族人民的優秀兒子,中國民族工作的傑出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西藏流亡政府也對其做出的貢獻給予肯定。但由於《17條協議》的深遠影響,許多藏人將其稱為“賣國賊”。
 
阿沛˙阿旺晉美的妻子阿沛•才旦卓嘎擔任過全國婦聯副主席,幾名子女曾在中國擔任要職,包括曾任西藏自治區旅游局局長的阿沛˙仁青、曾任國家民委副主任的阿沛˙圖道多吉、曾任全國政協委員的阿沛˙晉源等。
 
阿沛˙晉美則就讀於北京中央民族學院附屬小學、北京四中。“文革”期間,阿沛˙晉美到內蒙古土默特左旗插隊,1972年被招聘為第一批工農兵學員,就讀於內蒙師範學院外語系。
 ###NextPage###
阿沛˙晉美畢業後在西藏師範學院、拉薩中學任教,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考後,考入北京中央民族學院研究所,研究西藏民族史,1982年碩士畢業後留任藏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85年出國訪問,到印度、尼泊爾、菲律賓、香港等地,1987年進入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政府與外交系,1990年開始在華盛頓的“國際聲援西藏中心”工作。
 
1996年,自由亞洲電台改建為非盈利性私營廣播電台,由美國國會出資並歸由美國廣播理事會管轄,以包括普通話、藏語、粵語等9種語言,“向海外聽眾提供準確客觀公正的美國和世界新聞及相關信息廣播,以促進和加強自由民主事業”。阿沛˙晉美也在當年進入藏語部擔任主任。
 
由於自由亞洲電台的播報內容以維權運動、異議人士活動為主,該電台在中國境內受到訊號干擾。電台記者甚至被政府當局阻止進行採訪。
 
阿沛˙晉美承襲著自由亞洲電台的精神,也鼓勵各種不同的討論。他對藏人問題的觀點,與追求中間道路、要求藏區完全自治的西藏流亡政府和達賴喇嘛不同。羅拉巴克的聲明稿也稱,阿沛•晉美鼓勵並允許對西藏未來的各種觀點,包括洛桑森格和西藏流亡政府所不贊同的獨立觀點。
 
藏族女作家唯色擔憂,解雇阿沛˙晉美,是否會給自由亞洲電台藏語節目的未來走向和境外西藏運動帶來負面影響。
 
對於阿沛˙晉美被辭退一事,《明鏡》記者試圖聯繫達賴喇嘛辦公室,辦公室秘書長才嘉對《明鏡》表示,達賴喇嘛已經完全移交政治權責,而他作為達賴喇嘛的幕僚和一個旁觀者,無法對此事發表評論。
 ###NextPage###
《明鏡》記者也試圖聯繫藏人行政中央(西藏流亡政府)外交與新聞部部長德吉曲央(Dicki Chhoyang)、秘書長丹增彭措阿底夏(Tenzin Phuntsok Atisha)以及新聞部發言人,均未得到回音。
 
西藏流亡政府對此事的回應,至今只有洛桑森格所發出的聲明。聲名稱,有關干涉自由亞洲電台人事的指控完全沒有事實根據,自己從沒有因為自由亞洲電台的人事問題與劉利比或廣播理事會成員接觸,他支持自由亞洲電台的廣播,也給予讚揚。





薛海培(左)和美國眾議員趙美心(右)2012619日為《排華法案》道歉案出席眾議院記者招待會。(中新社)

毛澤東寫文章作表決的手成了“髒手”

Posted: 06 Feb 2013 05:48 AM PST

極卑與極高的詭變——毛澤東早期言行透視(9)

《新史記》康正果






那 時候毛澤東寫了很多宣揚“湘人治湘,湘人自治”的時評,每每以德意志或美利堅作爲楷模。讀者切勿把這些言論當成主席早年發出的民主先聲,主席那時候是個熱 情的粉絲寫手,從粉康梁到粉陳胡,以至粉德美,一直都隨著報刊傳播的風潮寫緊跟的時文,實在談不上原創了什麽。所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激揚的也就是 此類粉絲水平的時文。聯省自治在南方諸省,本是自晚清以來逐步高漲起來的政治趨勢。這事情要由清廷的立憲改制之議談起,隨著各地咨議局的成立,清政府在地 方官員任命上的迴避制被一舉打破,這一改革強化了地方紳士參政的權力,也促使各省政府日益偏離中央集權的控制。再加上辛亥革命一爆發,各省紛紛宣佈獨立, “自治”乃早已形成的亂局,但如何將“聯省”的組合鑄造成憲政的基礎,這卻是“指點江山”者弄不清眉目的問題。

在此 翻雲覆雨的風潮中,毛澤東一直緊追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儘可能從當政者的虎口裏掏出可挪用的公款。1918年,他接到蔡和森來信匆忙去北京,就明確有向當 局申請補助和向各界募捐的意向,但運作得似乎並不成功。1919年歲末到次年春天,毛澤東在北京掀起驅張運動,其運作之中心——如陳小雅考證所顯示——便 是緊盯著被張敬堯吞沒的“一千萬兩米糧公款”。在此運動中,毛起草快電,製造輿論,以“公民代表”的身份發言,依然顯示了他傑出的文牘工作能力,其“浪遏 飛舟”之勢堪稱當今反腐打假的先驅。這運動在毛的主導下,從春天的北京一直閙到夏天的上海,終於在1920年6月閙得張敬堯倉惶逃出湖南。結果由湘人譚延 闓和趙恒惕帶兵入境,奪回政權,譚任督軍,兼任湖南省長和總司令,趙在他手下任湘軍總指揮。(注40)

張敬堯終於被 趕出湖南,但毛澤東並沒能從所說的“米糧公款”中淘出分文。然而,功夫總是不負有心人的,報償最終以另一種方式把巨款支付到毛澤東戴著白手套的手中。《毛 澤東年譜》在1920年6月記載:“毛澤東為組織革命活動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歐洲勤工儉學。急需一筆數額較大的款項,在上海找章士釗幫助。章士釗當即熱情相 助,發動社會名流捐款,共籌集兩萬銀元全部交給毛澤東。”(注41)毛在1963年也對他的英語輔導員章含之提及此事,並且明確承認說:“一部分錢確實供 給一批同志去歐洲,另一部分我們囘湖南用去造反鬧革命了!”

不知毛的記憶有錯,還是曲意迴避,根據陳小雅對此公案的 追蹤摸底,原來那兩萬大洋並非各界捐款,而是來自譚延闓的捐贈。譚延闓爲何要如此優待毛澤東這樣一名普通的師範畢業生呢?那是對他驅張有功的犒賞?還是企 圖收買人心,別有用意?陳小雅偵探得知,這筆錢是譚通過章給毛所行的一筆“政治賄賂”,略相當於我們今日熟知的助選賄金。

對 毛澤東來説,從不滿學校到組建新民學會,直到支持“湘人治湘”,其言行充其量只可說是激進或先進。但一涉及受賄或索賄之事,他那雙寫文章作表決的手可就成 了“髒手”,人也從學潮運動的領袖變質為涉嫌“刑事”的案犯了。毛這一“向惡轉”的行爲是一時糊塗所致,還是目的純正,作惡有理,則需要在他的文字中進一 步細查相關的思想根源。還是回到毛的《倫理學原理》批注中繼續查考。泡爾生持善惡對立觀,認爲“惡者,消極者也,無自具之價值。……康德曰,惡者與其矛盾 破壞之性質,不能須臾離者也。”毛澤東不同意泡氏的説法,他仍按其“對立面等同論”推理說:“惡也者,善之次等者也,非其性質本惡也。惟其為次等,故不能 與善並有同一之價值,然不能謂無價值。……吾重在當時為善為惡之事實而已,以其事實論為善者善,為惡者惡。”(注42)

毛 澤東自稱愛好哲學,自來長沙讀書,就很重視閲讀哲學著作。我們很難想象他那時鑽研哲學的具體情況,但從他後來發表的“哲學著作”來看,他腦子裏始終都缺一 條接通形而上學的思路。比如在《矛盾論》中,他對形而上學所下的定義,所作的否定,就讓多少懂點哲學的人很難苟同,笑掉大牙。從毛對形而上學的粗淺批駁可 看出,他讀泡氏《倫理學原理》之日,對宇宙和人生中本質性的東西,既缺乏理解,更不具備接受的能力,當然也談不上有興趣鑽研了。他這種拒不作深度思考,僅 在平面推論上發議論的粗陋哲學,就是阿倫特(Hannah Arendt)所說的不用腦子或無思慮狀態(thoughtlessness),這本身就是一種“平庸的惡”(banality of evil)。平庸惡者並不自知其為惡,所以毛一貫無視惡的本質性問題,他不但混淆善惡,還為惡的實用價值及其如何付諸靈活運用作出連篇累牘的辯解。他所強 調的“以事實論善惡”,也就是高調宣揚只重目的,不擇手段;優先肯定目的,從而掩蓋手段。按這個邏輯推下去,只要肯定了為支持勤工儉學和搞革命而找錢的目 的是屬於善的事實,對於如何找到錢和拿了什麽錢的是非問題,就不必再去細究。

不過做此類昧良心的事情,毛澤東内心並不是沒有過波動和警惕,比如細讀他寫給彭璜的這封信,便叫人覺得行文的語氣頗爲蹊蹺,值得玩味和探究。玆節錄如下:

【弟 為不願與惡人共事之人,諒兄所深知,但疾惡如仇,弟亦不為。惡人自己不認為惡,一也;吾人惡之,未必無蔽,二也;惡在究竟,仍不為惡,三也;一個人,才有 長有短,性情習慣有惡點亦有善點,不可執一而棄其一,四也。……弟兩年半以來,幾盡將修養工夫破壞:論理執極端,論人喜苛評,而深刻的自省工夫幾乎全廢。 今欲悔而返乎兩年半以前,有此志,病未能也。……弟有一最大缺點而不好意思向人公開者,即意弱是也。兄常謂我意志強,實則我有自知之明:知最弱莫如我之意 志!我平日態度不對,向人總是齗齗,討人嫌惡,兄或謂為意強,實則正是我弱的表現。天下惟至柔者至剛,久知此理,而自己沒有這等本領,故明知故犯,不惜反 其道而行之,思之悚栗!(注43)】

http://www.fumin.com/uppic/resource/20110530/20110530161914150.jpg

在向建黨90週年獻禮的32集革命史詩電視劇《中國1921》中,演員姬他飾彭璜。
  
據 陳小雅考證,收信人彭璜就是與毛澤東一起在章士釗面前領取那兩萬大洋的人物,他也是驅張運動的積極分子,熱心為赴法留學者作募款活動的一員,後來更隨毛一 起支持譚延闓組建湖南革命政府,可稱爲毛澤東收受巨款的知情者和此後一系列運作的見證人。細讀以上節錄的文字,可看出毛當時内心變化的一點蛛絲馬跡。首 先,毛向彭解釋他對“惡”的問題之看法,表白他向來不是與作惡者同流合污之人。但他承認,對作惡者所做的事情,他有時會表示諒解,不願對被視爲“惡”的人 和事持一棍子打死的態度。因爲就“惡人”行事的出發點來看,倘若他當時“為惡”的事實並不是惡的,就不該給他扣上“惡人”的帽子。若持僵化的道德評判斥其 為惡,勢必冤枉“惡人”作那個“惡”的良苦用心。至於毛最後說的“惡在究竟,仍不為惡”,到底有什麽理由,仍可從毛的《倫理學原理》批注中得到合理的解 釋。

毛說:“道德之價值,必以他人之利害為其行為之動機,吾不以為然。吾人欲自盡其性自完其心,自有最可寶貴之道德 律,世界固有人有物,然皆因我而有。”一個青年人,在涉及惡的問題上,表態竟如此理直氣壯:你若說那兩萬大洋不可隨便接受,他便會自負地說他有自己寶貴的 道德律,故非拿到手不可。因爲“一切皆因我而有”,受賄的罪責之於毛,恍如貝克萊主教腳下的石頭,毛要是對他的罪責沒有感覺,你就無從指證它的存在。毛還 說:“吾人惟有對於自己之義務,無對於他人之義務也。”“吾只對吾主觀客觀之現實者負責,非吾主觀客觀之現實者,吾概不負責焉。既往吾不知,未來吾不知, 以與吾個人之現實無關也。”“吾自欲遂行也,向誰負責任?” “吾人之所謂惡,僅寫象(即現象,當時譯語如此),非本體。”“吾人要此歷史之名做甚,彼惡人得受惡名又有何不好?”(注44)(《新史記》第11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雷達鎖定 下一步就開火?

Posted: 06 Feb 2013 06:08 AM PST


對於中國軍艦日前以射控雷達鎖定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一事,中日專家解讀不一。日本專家認為,這是最接近戰爭的行為,而且鎖定兩秒就可發射導彈。但中方專家認為,中國軍艦應是遭到日方挑釁。更有可能是安倍為本月訪美的事先造勢,渲染中國威脅。

也有專家說,日艦才被鎖定兩次就大嚷,中國軍艦過去一天曾被鎖定百次。

日本共同社5日引述軍事評論家前田哲男的話報導,中國軍艦雷達鎖定是一種表露敵意的行為。但另一方面,日本海上保安廳正以臨戰態勢執行釣魚台周邊的領海警備任務,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為何出現在中方艦隻出沒的地方?看上去似乎是雙方故意煽動緊張氣氛。

日本媒體報導,中方對日本護衛艦雷達瞄準鎖定的時間是以分為單位計算。日方護衛艦在受到雷達瞄準鎖定後,調轉前進方向,並採取迴避措施。

「日經中文網」分析,關於中國海軍的目的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領導層向軍方發出指示,意在促使圍繞釣魚台問題的對立升級。二是中國軍方第一線的擅自行動。

目前中日關係對立正處於膠著狀態,美國也傾向於支持日本。對此感到焦慮的中國軍方意在加強強硬姿勢,以打開局面。

報導引述日本自衛隊相關人士說:「考慮到雷達鎖定持續數分鐘之久,很難判定為一線軍人的擅自行動」。

在同時,「東方早報」引述上海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胡令遠的話報導,假設中日軍艦果真發生過上述事件,日方隱忍不發這麼久,到此刻渲染,顯然是為安倍訪美造勢。他說,「這兩起照射事件前後,正好是日本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帶安倍親筆信訪中前後,日方為顧及中日關係的緩和,可能選擇了暫時閉嘴。可安倍內閣為了謀求自身利益,依舊刻意渲染『中國威脅論』。」

他分析,安倍即將訪美,由於日美兩國在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問題上難以談妥,安倍訪美的突破口只能選擇諸如北韓核武問題、釣魚台問題,「但在7月參院選舉前,日本不太可能在釣魚台問題上搞實質性大動作,但會像所謂的照射雷達事件那樣,不斷通過一些小事件,向國際社會散布中國是『地區麻煩製造者』的形象」。

中國軍事專家也認為日方在故作聲勢。軍事專家認為,中方這樣的警告方式非常嚴重,也會洩漏自己的機密。據分析當時可能發生了某些特殊情況,且獲高層同意採取上述非常措施。

據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分析,除用武器指著對方,射控雷達鎖定是最接近戰爭行為的做法。一方面,鎖定對方的下一步就是開火,比較容易導致「擦槍走火」等危險事態,警告程度相當高;另一方面,這種做法會暴露自身雷達的頻率波段,「等於在漆黑的地方打開了手電筒,表示自己瞄準了對手,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在哪裡,通常在和平時代,這屬於軍事機密的範疇,是不會隨便暴露出來的」。

世界新聞網要聞組綜合5日電

领土争端悬而未决,中日美将重蹈一战覆辙?

Posted: 06 Feb 2013 06:15 AM PST


\


  明灭闪烁的黑白电影中刻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男人们“跃出战壕”迎敌的场景似乎久远得不可想象。然而,如果你认为当今世界强国再也不会像1914年一样卷入战争,那就太自以为是了。中国、日本和美国之间持续升温的紧张局势与近一个世纪前那场可怕的冲突有相似之处。

  最明显的潜在导火索就是悬而未决的中日领土争端,这一争端涉及的岛屿在中国叫钓鱼岛,在日本叫尖阁诸岛。几个月来,两国飞机和船只在争端岛屿附近谨慎对峙。去年10月底,提心吊胆的美国派遣了一个顶级使团出访北京和东京,该使团由美国外交政策圈子中的四位要员组成,其中包括小布什(George W. Bush)时期掌管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的斯蒂芬 哈德利(Stephen Hadley),以及希拉里 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在国务院的副手詹姆斯 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

  这个由两党人士组成的美国代表团明确表示,中国如果攻打这些岛屿将触发美国履行对日本的防卫承诺。危险是显而易见的,就像1914年一样,一起小事件就可能激活同盟承诺,从而引发一场大范围的战争。

  美国代表团对这种风险心知肚明。正如四人使团的成员之一、哈佛大学(Harvard)教授约瑟夫 奈(Joseph Nye)所说:“我们自己相互之间讨论过当前局势与1914年的相似之处。我认为任何一方都不想要战争,但是我们告诫双方要注意防止沟通不畅和意外。对于理性的人们来说,威慑通常能起到作用,然而1914年主要参战方也是理性的。”

  奈的哈佛同事格雷厄姆 阿利森(Graham Allison)写过一篇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经典研究报告,他也认为存在因误判而发生战争的可能。他表示:“1914年战争的发生过程值得人们引以为戒。谁能想到塞尔维亚恐怖分子会杀害一位没人听过的大公,而这又导致了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让所有参战国都大伤元气。我的看法是中国领导人现在还不想用武力挑战美国,但是中日两国的狂热民族主义者怎样想呢?”

  这种“脑热症者”可能处于整条控制链上的最低端。2010年9月,一位中国拖网渔船船长与日本巡逻艇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对峙,由此引发了一场危机。事后发现这位船长当时喝醉了。

  在这件事情上日本政府采取了息事宁人的做法。现在美国担心的是,日本新内阁充斥着强硬的民族主义者,这些人更倾向于与中国对抗。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是日本战时一位内阁大臣的外孙,他就拒绝推行为日本发起战争赔罪的“道歉外交”。

  美国安保承诺的原意是要让日本安心,然而这种承诺也可能诱使日本政界人士冒不必要的风险。有的历史学家声称,1914年时德国政府认为,德国必须尽快打一场战争,在被更强大的对手包围之前速战速决。与此类似,一些关注日本的观察家担心,现在中日两国力量差距还不太大,并且美国军事力量仍在太平洋居优势地位,在这种时候日本政府中的民族主义者可能会忍不住想要对抗中国。

  而当美国人看到中国也有类似苗头时,他们对日本政坛的民族主义倾向就更加担心了。现在的中国就像100年前的德国,国力日强,却担心在崛起过程中会遭到老牌强国遏制。“现代中国之父”邓小平推行基于“韬光养晦”原则的外交政策,可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比邓小平一代更自信、更强硬。中国军方在外交政策方面也越来越说得上话。

  中国与一战前德国的相似之处颇为醒目。在一战爆发的几年前,德国领导权刚从精明强干的奥托 冯 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手中移交到政治军事方面都更为笨拙的新一代领导人手中。当时德国统治阶层同样感受到了自下而上要求实行民主的压力,为此德国鼓励民族主义来作为公众情绪的另一个宣泄口。与之类似,中国领导层也利用民族主义来巩固中共执政合法性。

  让人欣慰的一点是,中国领导人下了大功夫研究历史上强权的兴起,并决心避免德国和日本曾经犯过的错误。此外,我们生活在核武器时代这一事实也大大降低了1914年危机重演的可能性。

  不过,如果形势真的变得危险,美日安保条约中还有一点回旋余地。通常,人们认为该条约第五条规定美国有义务以军事手段保卫其盟国。事实上,该条款只是规定了在日本受到攻击时,两国要“行动起来应对共同威胁”。这种含糊其辞的表述可能会很危险,因为中国可能会断定美国在虚张声势,结果却叫板得它出手。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模棱两可的话语在危机时期也有其用处。

  1914年7月,各方领导人都感到无能为力,因为他们被卷入一场他们中多数人都不愿意参加的战争。研究这段历史可能有助于中美日三国避免在2014年走向同样的命运。

  大公网,原载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吉迪恩·拉赫曼,译者/何黎

朝鲜日报:金正恩春节贺卡大派送 却不给中俄

Posted: 06 Feb 2013 06:24 AM PST


资料图:金正恩

大公网2月6日讯 据《朝鲜日报》报道,记者5日获悉,北韩劳动党第一书记金正恩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给30个国家领导人发送了贺卡,但唯独少了传统友好国家-中国和俄罗斯的份。外交消息人士说,这就是北韩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出现异常的迹象。

  北韩《劳动新闻》5日报道说,金正恩同志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给各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发送了贺卡。报道提到了老挝、黎巴嫩、蒙古和越南等30个国家,而其中没有中国和俄罗斯。

  就是说,金正恩虽然去年12月28日通过中国驻北韩大使馆收到了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总书记习近平的名义发来的贺卡,但没有回赠答谢。当时几乎同时发来贺卡的普京这次也没有收到回礼。

  北韩最高领导人和中国、俄罗斯等盟国首脑在新年互赠贺卡是由来已久的传统。

  金正恩没有向中俄两国领导人送贺卡,与上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全票通过制裁北韩的第2087号决议应该不无关系。

  另外,《劳动新闻》当天还报道说,金正恩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发送了贺卡。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制裁北韩的决议后,北韩一直连日不停地指责联合国,但是金正恩依然给潘基文发送贺卡,这多少有些令人感到意外。

王立军“私奔”美驻成都领馆满一周年

Posted: 06 Feb 2013 06:17 AM PST


  大公网北京2月6日电(记者王俊) 2013年2月6日是重庆市原副市长、原公安局长王立军“私奔”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满一周年的日子。这一年间,随着相关信息逐步披露,王立军在2012年2月6日14时31分“私自进入”美领馆的前后经过、“私奔”消息的披露与证实等脉络也逐渐清晰。

\
王立军(右)与薄谷开来(资料图,来自网络)

  2012年1月29日,薄熙来打了王立军一个耳光;2012年2月2日,王立军的重庆市副市长工作分工被调整,不再兼任重庆市公安局局长职务;同时,继身边4名工作人员在2011年12月底被非法审查后,王立军身边另外3名工作人员又在2012年2月初被非法审查。

  王立军感到自身处境危险,遂产生叛逃的想法。2012年2月6日,王立军以洽谈工作为由,借故取消原定公务安排,于当日14时31分私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在领馆内,王立军与领馆官员就环保等事项作了短暂交谈后,即称因查办案件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请求美方提供庇护,并书写了政治避难申请。

  后来,“经重庆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劝导,王立军于(2012年)2月7日23时35分自动离开美领馆,愿意接受调查。”

  上述消息是新华社在王立军涉嫌叛逃等“四宗罪”一案一审结束的次日(2012年9月19日)披露的。这篇题为《王立军案件庭审及案情始末》的6000余字长文详细披露了王立军叛逃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的细节。

  不过,王立军“私奔”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事件之初,官方并未及时发布通告。相关消息只是在互联网上大范围快速传播。

  比如,北京时间2012年2月7日晚20时许,有成都网民在新浪微博透露,美驻成都总领事馆附近突然出现大批警察,并一度封路,至次日凌晨1时仍未解封,更有人称见过一部“渝A牌照越野车”被拖走。当时互联网上有消息指王立军走出美领事馆后就被国家安全部门人员带走。

  面对信息“饥渴”的网民,2012年2月8日上午11时左右,重庆市新闻办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微博:“据悉,王立军副市长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身体严重不适,经同意,现正在接受休假式的治疗。”新华社在10分钟内根据该条微博迅速编发了快讯。这是官方首次回应“王立军事件”。

  当时正在香港的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政府新闻办主任周波接受传媒问询时表示,重庆官微消息属实,王立军最近1个月确患上抑郁症。2012年2月8日下午,在中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被境外传媒问及“王立军事件”时,只表示重庆市政府已提供讯息,他没有补充。

  不过,在美国方面证实王立军确曾进入美领馆后,“王立军事件”脉络也逐渐清晰。北京时间2月9日凌晨左右,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努兰(Victoria Nuland)证实,王立军曾前往美驻成都总领事馆与美方人员会晤,后来“自行离开”,但努兰拒绝评论王立军此行是否为了寻求美方的政治避难申请。

  2012年2月9日白天,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就习近平访美向中外媒体吹风。吹风会上,崔天凯被传媒问及“王立军事件”时回应说,王立军曾前往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一事属于“孤立事件”,“这个问题已经解决”,“而且解决得很顺利”,而此事也不会影响习近平访美。

  北京时间2012年2月9日夜间23时左右,新华社发布消息证实王立军进入美领事馆并滞留,但消息未提及重庆方面此前所称“休假式治疗”:“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9日应询答问时表示,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于2月6日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滞留1天后离开。有关部门正在对此进行调查。”

  在新华社2012年2月9日夜间通稿后,重庆和中央回应“王立军事件”的官员层级不断提升。2012年全国“两会”召开前,重庆市市长黄奇帆2012年2月28日接受香港凤凰卫视专访时描述称,事件发生后他曾带领自己秘书长前往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进行交涉,与王立军本人具体地讨论两三个小时后成功说服其“自愿”离开。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王立军事件”满月之际,针对不少传媒仍然向重庆市领导询问“王立军事件”,重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2012年3月5日通过华龙网称,“王立军目前正在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调查工作也取得了进展,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全面深入调查后,中央将会严格依纪、依法作出处理。”

  2012年3月9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兼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中外记者会时,首次回应“王立军事件”称“非常痛心”,并承认自己“用人失察”。薄熙来同时强调,早前任命王立军为重庆副市长,是基于组织部门和民众对王的好评。

  2012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对“王立军事件”作出回应。温家宝在两届国务院总理任期最后一次全国“两会”记者会上说,“王立军事件发生以后,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国际社会也十分关注。中央高度重视,立即责成有关部门进行专门调查。”

  温家宝还点名批评重庆市委和政府要认真从“王立军事件”中吸取教训,并代表中央承诺“一定会给人民以回答”:“我们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理。调查和处理的结果一定会给人民以回答,并且要经受住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随后,王立军在2012年3月15日被免去重庆副市长职务;同年6月30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告依法终止王立军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资格;同年7月22日,经成都市人民检察院批准,王立军因涉嫌叛逃罪由成都市国家安全局执行逮捕。

  王立军涉嫌徇私枉法案经最高检指定安徽省合肥市检察院侦查终结后,于2012年8月2日移送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王立军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案经最高检指定四川省检察院侦查终结后,分别于2012年8月8日、9月1日移送成都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2012年9月5日,成都市检察院依法对王立军涉嫌犯罪提起公诉,成都市中级法院受理。2012年9月17日,王立军涉嫌叛逃、滥用职权案因涉及国家秘密依法不公开开庭审理;9月18日,王立军涉嫌受贿、徇私枉法案依法公开开庭审理。

  2012年9月24日,成都中院对王立军徇私枉法、叛逃、滥用职权、受贿案作出一审宣判,决定对王立军执行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在审判长宣读完判决书后,王立军当庭表示不上诉。

  除上述问题外,王立军还存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收受他人贵重物品,利用职权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性关系等严重违纪问题。《重庆日报》2012年11月发布消息称,经中纪委常委会议研究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王立军开除党籍处分;经监察部报国务院批准,决定给予其行政开除处分。


杜导斌:申纪兰再次“当选”与多层间接选举制

Posted: 06 Feb 2013 06:19 AM PST


网易新闻称,已经连任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申纪兰再次“当选”,成为从1954年至今惟一一名从第一届连任至第十二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创造了“奇迹”!

申纪兰何许人也?百度搜索给出的介绍是:申纪兰,女,汉族,1929年12月生,山西平顺西沟人,1953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小学文化程度,全国劳动模范,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起,连任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加上这一届当是十二届),同时还“历任金星农林牧生 产合作社副主任、中共平顺县委副书记、山西省妇联主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妇联第二至四届执委。”
这个自称“识字不多”的当年的农村妇女,在“党的培养下”,跃出农门,不仅连任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还官运亨通,官 至厅级高干。不仅如此,网上还有人传出其家庭成员个个是官员,其丈夫是长治市城建局局长,大女儿张李珍享受少将待遇,儿子张江平现任长治市粮食局党委书 记。不仅如此,据说这位识字不多的老年妇女还投资5000万元,于1996年11月注册了山西申纪兰贸易公司。脚跨政商两界,权钱通吃,既贵且富,可谓是 既得利益集团中的一员。

申纪兰及其全家的荣华富贵靠的是什么?靠积极参加农村生产劳动?可全国数亿农民该有多少人劳动到死也盼不上飞黄腾 达!靠智力?一个小学文化程度的普通妇女,能有多高智力?靠人民信任?可申纪兰自己坦承,自己“55年来从来没投过反对票”,平常跟选民没有交流,“我们 这是靠民主选举的,你交流就不合适,不选你,你就不要去麻烦人”。

把她送上成功之路的是什么?答案居然是“赞成”!真是中国特色!仅凭会“赞成”就能从最底层的一个农民跃升为厅级高官。

若说会“赞成”,全世界如果评选“赞成”冠军,也许非她申纪兰莫属!“大跃进她赞成,人民公社她赞成,文革她赞成, 斗刘少奇她赞成,斗邓小平她赞成,否定大跃进她赞成,否定人民公社她赞成,否定文革她赞成,平反刘少奇她赞成,平反邓小平她赞成。她活在世上就为了赞成。 人大代表申纪兰,是唯一连任55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之所以能连任,就因为她赞成。”(郑荣华:“赞成的秘籍”)显然,这是一个“貌似纯朴憨厚,骨子里是没 有正义、泯灭良知的狡猾精明”(网友@透明的空气:语)之人,没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没有基本的政治操守,也缺乏基本的政治知识,同时也严重缺乏为自己所代 表的民众主张权利的意愿和能力!但就这样一个窝囊废,就能仅凭手中那张有名无实的选票,以不作为的方式参与分赃,并从赃物中分得极其可观的一份!

联系多少正直睿智敢言之士甘冒坐牢的风险自主参选人大代表而不被允许,申纪兰以尸位素餐这一招居然就能一届又一届坐稳全国人民代表位置,我们只能慨叹,这位老妇女几十年的春风得意,实在是用民权的耻辱和国家的悲剧换来的!

要知道申纪兰所参加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至少在理论上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立法机关”,在法律地位上类同于民 主国家里的议会。在民主国家里,议会是国家主权所在,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是决定国家法律、制度、政策等几乎所有大政方针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国家团结的 象征。议会所掌握的权力是国权中的国权,是国家的第一政治权力!相比于议会,总统只是它的执行者。借个传统比喻的说法,议会是“国家的大脑”。组成如此重 要机构的成员,只能是一个国家里最睿智、最善于言辞表达且最敢于为民众主张权利的人,只能是国家最优秀人才的集会。从议会里出来的任何一款法律、制度、决 议案,无一不关系民众祸福,无一不关系国家兴衰成败,每一种法律、制度、政策在颁布之前,无一例外,都必须经过审慎思考,全面观察,详细论证,激烈辩论, 公开投票,此后还要经得起舆论的质疑,个案的判决。如此慎之又慎的国家大事的决策权,岂是儿戏?却居然被托付给申纪兰这样的半文盲、弱智儿和专事谄媚者!

可以肯定,出现申纪兰这种代而不表的情况,是违反中国文化传统的。申纪兰所担任的代表职务,有点类似于过去的“言 官”。在中国传统中,言官最可耻的品质就是一切意见都仰承上意。中国传统认为,言官最可贵的品质,是秉公直言,过去称为“直言极谏”,言官敢言才是美德, 只要敢于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哪怕逆了龙颜被砍头,在二十四史上都是被赞扬的对象。相反,顺随上面的意志根本不是什么美德,只会顺随上意说话的言官, 历史上通常贬称作“谀臣”、“佞臣”、“奸臣”。
显然,申纪兰之所以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顺利“当选”全国人民代表,除了她能毫无保留地服从共产党最高当局外,另一个 重要因素就是依赖于从苏俄照抄照搬而来的多层间接选举制。这种早被人类淘汰掉的荒谬的制度,在二百余年前的法国第一次被付诸实施后,就引起有识之士的批 判。埃德蒙。柏克在《法国革命论》中认为,多层间接选举制下:“最后的代表与最初的选民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或者不如说根本就没有联系。进入国民议会的成 员并不是由人民选择的,也不对他们述职。……最优秀的和最明智的代表们就和最坏的代表们同样地进入了这座炼狱。可以认为他们的根基是污秽的。”“最终是冒 险把整个国家的命运交给了那些对它最没有知识又对它最没有兴趣的人。这是一种永恒的两难困境,他们被他们所选择的邪恶、软弱而又互相矛盾的原则抛入其中。 除非人民打破并铲平这种分级,否则他们显然在实质上根本就没有对议会的选举权;事实上他们在外表上和在实际上一样几乎没有选举过。”

这样一种极其有利于强奸民意的荒谬的制度,只因为被独裁者列宁选为自己集权的工具,就被邓小平等誉为“世界上最先进 的民主制度”,并被照抄照搬到中国来。在它的种种弊端显露无遗之后,只因为特别有利于选择积极维护权贵利益的申纪兰式的走狗,就被称作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的一部分,并拒绝改变。

历史给中国开的这个玩笑,实在是太大了点!

杜导斌《中国人权双周刊》

郭永丰:武警是维护中共权贵腐败私利的党卫军

Posted: 06 Feb 2013 06:20 AM PST


中国武警部队由内卫部队和黄金、森林、水电、交通部队组成,任务是“国家内部安全保卫”,在中央军委的统一管辖与指挥之下。列入武警序列的还有公安边防、消 防和警卫部队。内卫部队由各总队和机动师组成。这支完全由全体国民和纳税人供养的所谓的“威武之师”,在党国体制下却成为维护中共一党专政和权贵集团腐败 私利的党卫军,常常在各级党官的直接指挥下,公然在违反宪法和法律的情况下侵犯人权,践踏法治,视国法如粪土。
一、忠于党就是忠于人民吗?

1 月29日,中共军委主席习近平到武警部队视察时强调,武警部队要忠诚于党,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习近平在讲话中还要求武警部队“保持箭 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态势,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必胜”,“坚持服从于党(中共)和国家工作大局,坚决完成以执勤(执行勤务)、处突(处理突发 事件)为中心的各项任务。”习近平强调,“忠诚于党始终是党对武警部队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必须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要坚持服从服务于 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决完成以执勤处突为中心的各项任务。要深刻认识当前维稳形势的复杂性和武警部队在维稳工作中的重要性,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保持 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态势,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习近平指出,武警部队要坚持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核心需求为导向,切实把 战斗力标准贯彻到部队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着力提高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要把依法治警、从严治警作为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真正使武警部队 既成为能打胜仗的威武之师,又成为人民群众爱戴的文明之师。

中国武警部队成立于1982年6月,由内卫部队和黄金、森林、水电、交通部队组成,任务是“国家内部安全保卫”,同样在中央军委的统一管辖与指挥之下。列入武警序列的还有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内卫部队由各总队和机动师组成。

这支完全由全体国民和纳税人供养的所谓的“威武之师”,在党国体制下却成为维护中共一党专政和权贵集团腐败私利的党卫军,常常在各级党官的直接指挥下,公然在违反宪法和法律的情况下侵犯人权,践踏法治,视国法如粪土。

二、中共执政后,军队对人民已犯下并正在犯下的罪行。

据 网络报道,1989年6月3日晚至4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车队以机枪坦克屠杀民众,北京城内血腥满地。装甲车冲进天安门广场,市民被装甲车撞得肝脑 涂地,曝尸街头。“解放军”的屠刀和枪弹造成大量民众死亡。“解放军”在六四屠杀中,生动诠释了他们一贯镇压人民的恶劣本质。

8964, 这是中共军队最著名的公然面向手无寸铁的学生大开杀戒的特例。除此之外,在江泽民统治时期,军队帮助中共清除所有政治反对派,以及镇压西藏和法轮功等。在 胡锦涛时期,最著名的大规模镇压没过于广东汕尾血案。刘晓波当时撰文《汕尾血案始末与背景》描述,二00五年十二月六日,中国再次发生令人发指的暴行-- 广东汕尾红海湾东洲坑村发生严重的流血事件,全副武装的武警向徒手请愿的村民们开枪。

综合境外媒体报道:二00二年,当地政府在红海湾经 济开发试验区兴建大型发电厂,强行征用村民的大片山地、田地和白沙湖水面,却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给予合理的补偿和安置,致使东洲大约四万多村民失去赖以为生 的立锥之地。所以,自二○○四年开始,村民走上依法维权之路,通过多种方式向当地政府和上级部门申诉,却一直得不到官方负责任的答复和解决。

更 恶劣的是,当地政府还动用了种种手段阻挠村民上访和申诉,拘押维权代表,封锁消息和禁止媒体报道,警告和恐吓愿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使之不敢继续为 村民代理。在投诉无门的情况下,村民们只能轮流驻守汕尾发电厂门外,用和平请愿的方式来敦促政府尽快回应村民的合法合理诉求,妥善解决村民们的补偿和安置 问题。当局却出动上千名警察和武警进行镇压,武警在试图冲散上千示威者的过程中释放催泪弹并开枪射击,造成村民死伤。据路透社十二月七日报道,一名村民透 过电话告诉记者:他的兄弟在抗议示威时被击毙。事发时武警向村民发射约二百枚催泪弹,之后开枪射击,至少有十人被打死,尸体就躺在村民的屋子里。他说: “我的双亲与嫂子跪在屋子前,要求政府官员给个说法。”“当局已开始在村子里抓人。”十二月九日,当刘晓波先生上网收集这场血案的资讯时,接到美国之音记 者杨明先生的电话采访。据杨明先生介绍说:他刚刚采访完一位当地村妇,她证实了武警开枪射杀和平示威村民的事实,她的丈夫就是被射杀者之一。据她介绍,起 码有十一位村民在冲突中被射杀,三十多人失踪。现在,当局甚至出动了防暴装甲车,东洲已完全被武警封锁。据说,山上有十多名被射杀的示威者尸体,可村民无 法接近,更不敢收尸。网路上已经有大量照片显示,死者家属在荷枪实弹的武警面前,焚香下跪,请求认领尸体的场景。同时,一些勇敢的村民自发集结在东洲多个 地点,包括开枪扫射村民的发电厂前现场、北门桥头都有大批村民,部分人穿上白衣服或披着白头巾,持香烛,下跪拜祭死者。祭祀者说,他们都是死者的家长,被 枪杀的大部份人是村里的年轻人。

2005年之后,各地人民为抗议政府非法征地圈地,计划生育,无辜杀人抢尸,强制拆迁,环境污染等等所引 发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各地政府无不投入大量地方武装警察部队来镇压清理。比较著名的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抢尸案,陇南人民围攻市政府等,包括去年以来所 发生的四川什邡、江苏启东事件等。

如此说来,如果军队不能做到严格执法,以法律为准绳,那么,这支军队只是为党权贵的腐败私利看家护院的私有保镖和警犬而已。以下微薄报道,我们可以看出,中共各级流氓权贵,正在滥用武警,对正义维权者进行肆无忌惮地镇压事实。

@当代人民英雄黄绍塔
【紧 急声援】2012年8月15日.来自广西南宁、柳州、河池、玉林、贵港等地市的抗美援越及自卫反击战参战老兵2000多人会聚自治区政府、要求按中央 413文件及7月11日(2012)29文件精神、落实优抚政策!12点后既出动1000多公安武警人员进入抓人、拳脚相加粗爆行为!用大巴车清场、望网 友关注!

12月2日,走上街头
【深圳逾千工人堵路维权 遭武力驱散】广东省深圳市一电子厂逾千工人,周三集体罢工抗议被克扣工资和福利待遇差,工人并上街堵路。逾百名武警到场驱散,有工人被打伤和被捕。。有员 工说,厂方不但经常巧立明目克扣工资,加班工时太长,连请假都要一个月前通知,年近岁晚加班不断,激起工人上街抗议。

春风一路歌:【书记 大喊:这里是中国!要当公民去美国!要维权去美国!】12月31日,牧野区组织公安、武警、消防、防暴队,更有数百社会闲杂人员,在实施非法暴力强拆时, 新乡市牧野区东干道办事处王建国书记大喊:“要维权去美国!要当公民去美国!这里是中国!中国只有老百姓,老百姓就应该听话

新乡微博人:迟迟不忍草率将新乡市牧野区东干道办事处王建国书记语录披露。12月31日,牧野区组织公安、武警、消防、防暴队,更有数百社会闲杂人员,在实施非法暴力强拆时,惊天地、撼民心地喊出了:“公民去美国!要维权去美国!这里是中国!

慧志葛:1月10日爱心行动的维权人士有30多人,看望因受陷害的倪玉兰、杨秋雨、朱福祥等,被当局警察、武警手拿盾牌阻扰爱心行动。我们就是要关心他们,他们都是被陷害的,今天是他们,明天就是我们被陷害。

v 微动力:因为厂方苛刻条款,工人集体罢工,1月19日深夜,上海神明电机有限公司数百名武警对数百名手无寸铁的员工(大部分是女工)进行了血腥的镇压,当 场重伤三名女员工,并逮捕了四名员工。事件还在进一步扩大中!看来,这才是军队没有国家化,被各级各地党流氓随意使用,纯粹沦为完全镇压人民群众正当诉求 和要求作恶工具而已。

三、这里就需要我们先弄清楚,共产党究竟是什么?

号称拥有 8000万党员的中共,与泱泱十四亿人口的人民比较,依然只是极少数。更何况在共产党的队伍中,绝大多数党员都只是普通百姓,与真正捞到实惠和好处的党官 比较,他们才是大多数。而真正属于既得利益者的党员又有多少呢?撑死计算,也不到500万人。属于最有权势的人群,最多也超不过50万,但是,他们却全面 占有、完全控制、极度挥霍着十四亿国民90%以上的所有资源和财富。其中一二十个属于最核心的人,他们才真正是共产党的顶层权贵。如果没有他们,就一定没 有共产党。也就是说,共产党不是由普通党员可以代表或有所组成的,即便有千万普通党员被屈死,也如同普通老百姓的死一样,对共产党本身没有丝毫影响。

那么,这共产党,究竟又是谁呢?是中共政治局的常委,是从中共政治局退下来的元老们。当然,作为中共中央委员会的一般委员们,他们虽然也是最大利益的受惠者,但他们都很一般,左右不了共产党的大政方略和趋势走向。

作为共产党的延伸,各级地方行政部门的头头脑脑们,他们便是共产党的真正爪牙和帮凶,也是共产党的最中坚力量。如果说共产党腐败无能,就由他们身上全面体现出来。如果他们这些人全部由豺狼虎豹组成,那这个共产党就一定是纯粹的豺狼虎豹政党。

毕竟,在中共一党专制下,党权至上,权大于法,那么,这忠于某个党领导个人意志任意妄为的军队,实际就是被称之为忠于党的部队。

四、忠于党就要维护党的利益,其实就是维护这类腐败官权的私利。

近日网上举报指辽宁省政协委员李青山有五妻妾六子女,分别混居于别墅区,当中一名正怀孕待产。在锦州市南山马群沟别墅区,有四座别墅分别住了当地名人青山集团董事长李青山和他的妻妾,以及孩子们。

李 青山旗下一企业员工昨回应记者查询时说:孩子是有好几个,但不是重婚,都好像是离了再结,反正没有法律问题的。他同时证实李青山的确住在马群沟别墅区,而 他前后几任“老婆”的名字也和网上举报的对得上:是不是一起住就不清楚。这是他私人事情。举报者称,李青山用“迴圈结婚”避开计划生育政策,现已有三子三 女:一房腾然琦于1987年生了长子;二房吴江于1993年生了次子;三房刘芳于1996年生一子,于2003年再生一女;四房冯丽于2006年生一女; 而最新的30岁五房李某(小名果果),现已怀孕,正在四川待产,等李青山再度离婚办理结婚手续,使孩子合法化。举报指,仅于1990年生了大女之张某未有 “名份”,但“还有百十来位没有在一起生活的野女人与其发生过不正当关系”;消息又称李青山拥有手枪子弹,分别藏于别墅和工厂,还养了“契仔”作打手。帝 王般妻妾成群却相安无事的李青山,同时拥有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常委,锦州市工商联副会长等多个政治名衔。

举报还指出,李青山是靠 1995年私有化原国企辽宁锦州液压件厂起家,然后他解散了大半工人,搬迁原厂,将原地皮开发成商业住宅青山小区获利,并在黄金地段投资,盖了90年代锦 州第一高楼——青山大厦。青山集团旗下现有锦州市青山房地产开发公司,以及青山液压件制造有限公司。原国企液压件厂职工,近年不断上访及联名告李青山侵吞 国有资产。李青山这样,凡是中共已经查处的所有贪官们,没有不是如此腐烂透彻,臭名昭著的。从陈希同、成克杰等人开始,直到近年来查处的陈良宇、薄熙来、 刘志军等人,一个胜过一个,一个比一个更赛皇帝。

这就是民间早就议论的,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查处一个带出一大窝。对比民间已敦促的 官员及其家属财产的公开,已经二十年了,中共当局依旧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地,极难大方爽快坦然地全部公布出来。以致很多正义人士,一浪高过一浪地到处去拉 签名,到处举牌挂横幅要求中共现任所有高官首先带头公示。

五、只有贯彻《宪法》规定,以法律至上为准绳,坚强维护法律法规的正常运转,才是真正忠于人民的正义之师。

汶 川大地震时,温家宝面对行动迟缓的某抢险部队说,是人民在养活着你们,这应该是肺腑之言,千真万确的真理。可实质上,当中共统治的合法性越来越受到强力挑 战与全面检验时,“人民军队为人民”这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神圣说法竟然仍旧被高高凌驾于国法之上的所谓中共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们随意亵渎把玩着。很多时候, 人民军队和警察都是打着维护所谓国家利益的旗号,实际上却干着明显执法犯法,草菅人命,滥施淫威的祸国殃民的罪恶之事。

军队国家化,即军队不专属于特定人士拥有,无政党派系分别,属一国之全体人民所拥有的,使全国军队皆受国家的编组,尊重军令与政令的统一,此亦是维持国家安定的关键基础。 另一方面,也能视为是否为民主国家的判断指标之一。而相反的情况是军队私有化或是军队党化。军队国家化的实质是军队不得成为党派或私人干涉和影响国内政治 的工具,即不得以枪杆子保卫政党或政权;军人的职责仅为保卫国家,服务全体国民。——摘自网文

为了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反对中央军在国防军中比例过大,周恩来在1946年1月16日曾代表中共公布军队国家化的具体标准:

1. 军队不属于个人。即军队不得为个人私有,成为私家军队。
2. 军队不属于派系。即军队不得成为派系政争的筹码。
3. 军队不属于地方。即军队不属于地方军阀,成为地方割据的资本。
4. 军队不属于政党。即军队不得为党军,任何政党不得在军队中有公开或秘密之活动。
5. 军队属于国家。即军队应由代表国家的民主政权的机构来统帅。

据网文所载:
1、军队给养来自国库,而非党库。因此军队天然属于国家。
2、军人服兵役乃是依据宪法“公民有服兵役义务”条款之规定,乃是参加国防军而非党卫军,属于国家行为,而非党派行为。“青年参军是基于作为公民的义务和国法的强制,并非是基于对某党主张的向往和信仰,以国家的名义征兵加入的却是党军,这是以公谋私,是非法占有。”

3、军队国家化往往为宪法所明定或间接规定,例如“武装力量属于人民”,或武装力量的职责在于“保卫祖国”,而并非保卫政党。因此反对军队国家化属于违宪行为。
4、民主社会的政党应以人民的选票来保卫执政地位,而非枪杆子。
5、党指挥枪在操作上往往成为枪指挥党,而酿成政变。

即 便按照中共现行宪法规定,由于党官本身只是个人,必须首先置于宪法之下。可是,由于中共一党专制的根源,凡是党官,一般都会假借“党指挥枪”,“党对军队 的绝对领导”等毫无法理的说辞,故意混淆视听,在现实中也把党官个人意志凌驾于宪法之上,而公然枉法,草菅人命。这里的这个“党”字,便成为中共所有党官 假其作恶的专用遮丑皮囊。

在这样一种体制下,凡是党官,无论是谁,只要愿意对人民干坏事,都可以假这个党之名而名正言顺、堂而皇之地作 恶。在中共执政史上,毛泽东是这样的,邓小平镇压六四也是这样的,江泽民、胡锦涛都是这样的。当然,在如此大环境下,凡是便利玩弄权术蒙骗愚弄人民的各级 党官,只要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肯定都是这样有恃无恐的。毕竟,凡是下级犯了错误,只要上面有人,或者自己遮掩得严密,一般根本不会出什么事的。而那些至 高无上的党皇帝们,就更无人管,而无法无天有恃无恐了。

这种潜规则,也许恰好才是习近平此次视察武警部队,着重强调武警必须忠于党,听党 指挥的最真实的阴暗心理反映。当权力递减且不断式微到习近平身上时,也许习近平本人并没有那么坏,切实要为国为民干点好事的,可是,那些无处不在的党肢体 和螺丝钉们,继续把坏事做绝,习近平等人明明知道真正祸国殃民的就是这种不受监督不受制约的万恶之源泉,罪恶之渊薮的独裁专制制度本身,却死心塌地地坚决 维护之,就是不愿意开放报禁和党禁,让来自国家和社会主人的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进来,这难道不是故意作恶还能是什么?

2013年1月31日
郭永丰,民主中国

浦志强:清算周永康维稳模式建立法治与宪政

Posted: 06 Feb 2013 05:03 AM PST

中国知名维权律师浦志强(资料照片)


海彦

中国知名维权律师浦志强星期三在新浪、滕讯和搜狐三大微博网站上,发布实名举报周永康的博文,要求清算过去十年维稳的社会治理模式,建立法治社会和宪政治国。

北京华一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曾代理多起知名维权案件的浦志强律师2月6日上午发布博文称: “本人实名举报:公安部前前部长、政法委前书记、现其他老同志周永康,祸国殃民!我认为,若想从维稳的阴影下走出,就必须清算他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太多的人间惨剧悲欢离合,跟该周直接间接有关了。此人秉政十年,竟然荼毒天下,实民贼也!”

浦志强的博文受到网友的广泛阅读和转载,目前新浪网已删除了博文,不过滕讯和搜狐还没有动作。记者就此博文专访了浦志强律师。

记者:请谈谈你发这篇博文的思路,好吗?

浦志强:我始终认为,中国要改变现状、要有所变化,必须要清算胡温十年的维稳思路,而这个周永康明显是要承担责任的。我的一个基本思路是中国需要建立一个法治社会,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和谐社会,因为和谐如果它没有法治是不行的。

那胡温十年第一个五年他做公安部长,第二个五年他做政治局常委兼政法委书记。在他的手上事实上是一个维稳的思路,讲究的是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那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律的权威被放在一边,经常是被践踏的,最高法院奉行的是三个至上。

所以说呢,在这十年,中国的社会矛盾没有一项真正得到了解决,比如说六四问题、法轮功问题、征地拆迁所引起的与民争利的问题、环境的破坏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公平和秩序问题,就是说,我们中国的社会发展最需要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胡温没有能做到。周永康负责的对社会的控制,或者说维护社会的稳定呀,或者说公检法这个系列呢,应该说呢是使得中国司法的信用几乎降到一个没法再低的程度了。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觉得中国要真正的反思,是需要清算周永康的路线的,是需要清算胡温的这十年的路线的。如果说不解决这个问题,不正面对待这个问题的话呢,所有的社会矛盾应当还会继续积累。那样的话呢,这个社会就危险了。

记者:所以,你认为维稳后患很大,是吧。

浦志强:维稳是中国不稳定的最大的一个祸患了。另外,我们也注意到,今年1月7号,孟建柱(现任政治局委员、政法委书记)召开的电话会议,要求进行改革,尤其是对信访制度、司法制度呀,这些改革。我们也期待着,需要在公平和正义上,更多地去树立这种法律的权威。我相信领导人也会能够注意到这一些。我们是期待一种变化。

记者:你这个博文实名举报,是不是要寄发给哪个部门呀?

浦志强:那当然不会了,因为我本人是不承认政法委和纪委的权威的。我不可能跟纪委或政法委打交道。

记者;就是表达一种理念,一个呼吁。

浦志强:我自己感觉,我这样一种做法,实际上是表达了我对以往十年政治的一种看法。我很讨厌这种庸俗政治,我觉得做事要讲规矩,这个规矩呢就是法治。所以呢,宪政也好法制也好,都应该从这种自由和权力,逐步落到实处入手。

我认为,周永康应当对这样一个十年承担他自己的责任。他所代表或者他所实施的这样一个路线,事实上是把中国引导着走向今天这样一种地步。他需要说清楚,我们自己也要说清楚,并不单纯地针对某个具体的领导人,包括周永康。我是觉得中国必须告别周永康的路线,而不一定非要把周永康怎麽样。

记者:对,你是希望社会能够反思这个问题,是吧。

浦志强:哎,就是我觉得这应该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呼声,就是改变现状,从改变周永康的维稳思路着手,从改变现有的权位架构,这个与民为敌、与民争利的施政方针入手。

另外,中国需要讲规则。你不能说,既说中国是一个法治社会,然后你又要要求三个至上,说宣传党的领导;你不可以说中国互联网是开放的,又到处封锁,建防火墙,这是不行的。

美国之音中文网



俄教授为中国当间谍? 高法维持原判

Posted: 06 Feb 2013 05:02 AM PST

 白桦

莫斯科-俄罗斯最高法院宣布维持对两名被指控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的大学教授的莫斯科决。这两名大学教授被控向中国提供战略导弹机密情报,去年夏天被定罪。

*向中国提供战略导弹情报*

俄罗斯最高法院星期二宣布,维持对两名俄罗斯大学教授因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分别被判处12年和12年半徒刑的原判。

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法院在去年夏季宣判这两名教授叛国罪名成立后,两人提出上诉。这两名教授来自位于圣彼得堡的国立乌斯季诺夫波罗的海技术大学。这是一所专门从事科研和教学服务的俄罗斯著名军事院校。检察院指控阿法纳西耶夫和博雷舍夫教授向中国提供了布拉瓦型战略导弹情报。

刚刚服役的布拉瓦洲际战略导弹可从俄罗斯战略核潜艇在水下发射。两名教授被指控向中国提供的情报涉及导弹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导弹飞行轨迹方面的技术资料。

*教授:去哈尔滨仅是讲学*

国立乌斯季诺夫波罗的海技术大学同中国哈尔滨的一所著名军事技术院校有合作关系。两位教授几年前多次前往哈尔滨从事学术交流活动,但坚决否认有叛国行为和为中国军方情报部门从事间谍活动的指控。他们说,去哈尔滨是从事讲学活动。

*中国间谍活动走苏联之路?*

俄罗斯军事评论人士科洛特琴科说,如同前苏联积极从西方国家获取大量军事科技情报一样,中国正在走当年苏联的道路。

科洛特琴科说:“中国正在迅速发展自己的国防和科技潜力,所以就如同当年苏联一样,为了获得最先进的科技情报,积极地在全世界进行技术间谍活动。中国针对美国从事技术间谍活动的规模可能比俄罗斯还大。但俄罗斯仍然对中国非常有吸引力,因为中国可从俄罗斯这里获得许多独一无二的科技来尽快缩短中国与西方在军事科技领域的差距。”

*俄罗斯想表达不满*

科洛特琴科说,中国大量仿制了俄罗斯武器。近些年来多名俄罗斯科学家被以向中国提供敏感科技情报的罪名而被判处重刑。

科洛特琴科说,世界许多国家的情报机构都对俄罗斯感兴趣,但在涉及中国时,案件往往被俄罗斯媒体大量报道,当事人也被法院公开判处重刑。据认为,这可能是俄罗斯向中国发出警告信号。

科洛特琴科:“我不能说中国是对俄罗斯从事间谍活动最为积极的国家,因为不能从有多少人被判刑,或是有多少间谍案件被破获来判定中国在积极针对俄罗斯从事间谍活动。许多间谍案件的调查都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许多人也并不会因此被逮捕或判刑。多数间谍案件其实都是在台面下解决,外界根本无法了解内幕。涉及中国的间谍案件被大量报道,只能说明俄罗斯的不满。”

*多名科学家涉及中国被判刑*

来自西伯利亚的俄罗斯科学家达尼洛夫因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被判处12年徒刑,去年11月份假释出狱。

另一名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的俄罗斯学者列舍京在服满了7年徒刑之后去年6月出狱。

这两人都否认为中国充当间谍。丹尼洛夫说,他领导的实验室仅同中国方面签订了太空领域的科研合同,甚至没有收到中国方面的合同经费。

*涉华间谍案存在争议*

俄罗斯科学家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的案件在俄罗斯国内都引起了很大争议。人权团体认为,指控这些科学家向中国提供情报的罪名很难成立,因为通常难以界定这些科技情报是否属于机密范围,安全部门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制造气氛,另一方面是为了某些办案人员的个人升迁。

美国之音中文网


直播习近平,神秘微博是习粉还是形象团队?

Posted: 06 Feb 2013 04:39 AM PST

新浪微博上一神秘微博账号“学习粉丝团”,从去年12月起,相继对习近平“南巡”、“西行”等进行直播。该博主自称习粉,评论人士表示不排除新执政层形象团队所为。 

香港《南华早报》2月5日报道, 新浪微博上"学习粉丝团"在两个月间,以实时直播的形式,独家发布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至广东、甘肃等地考察行程,包括上传习近平近距离照片。连中国官媒央视 也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出慨叹"比我们快、比我们近。"分析人士也指,央视等官方微博皆转发该账户的微博,基本可以视为其微博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德国之声查看该账户,了解到其注册时间为去年11月21日开通,在自我介绍中特别注明"这里是喜欢,支持习的家园 。爱习不停,欢迎各位同学加入学习团"。去年12月,习近平"南巡"时,该微博发布300余条习近平出行、早前各时期工作状况、媒体报道的微博。比官方报 道增加更多的细节和近照,其中还包括习近平的家庭生活和政治生涯不同时期的工作照。这些快速而独家的内容也引网友追逐,包括多位新浪认证的知名人士、官媒 和外媒等纷纷关注。该账户粉丝已达48万人。

"学习粉丝团"最新的内容为习近平在西北考察在去菜市场及在村民家中做客照片,所配文字中亲近的称习近平为"习大大(陕西方言,指伯父或叔叔)",微博文 字在轻松称呼后是严肃内容:"习大大,你可要睁大眼睛看仔细,有的干部玩起虚招来,那简直出神入化。从制度上要健全,让人民群众监督参与进来"。2月6 日,德国之声尝试以私信方式联系博主并询问其身份,未得到回应。

  去年12月,习近平“南巡”时参加植树活动
 
《南华早报》报道则称博主曾回应一些私信联系的媒体,称自己是一位陕西的80后男士,但其微博个人资料显示为女性。对网友质疑他对不同地区发生事情时能够 做到直播,是不是团队运作或维护,他表示是利用下班时间个人维护。目前该账号排在新浪关注热点的前几位,其身份依然成谜。但其微博内容似显露端倪,在外界 盛传1月28日薄熙来案在贵阳审理之时,该微博发布了当天贵阳天气及传媒在贵阳中级法院门前等候的照片,并用"同志"称呼薄。

"政治祛魅和了解一些民情"

早前中国媒体《东方早报》采访的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志安认为,该账户有着非常清晰的一些特点,如微博笔法娴熟、信息独家快捷、视角亲和、栏目 规划合理等,这些特点也显示该微博的维护者应该不是一个普通网友。如果系团队所为,这应该是中国传统时政新闻外的一种更具民间传播性和亲和性的角度。

  “胡温时代”粉丝团名为“什锦八宝饭”
 
德国之声与张志安取得联系,他表示和"学习粉丝团"有过多次私信交流,包括询问消息来源等,但对方口风严密。作为一位传播研究者,他也关注到,原先胡温执 政时,网络社区有"什锦八宝饭"粉丝团之说,虽未证明是团队形象设计之作,但算是中共领导人在现代网络背景下的展示亲民形象的尝试,而此次"学习粉丝团" 从传播手段和效果来看,更加高明也更加受到民众欢迎:"原来的政治领导人太神秘了,这样的微博内容一定程度上可以祛魅,哪怕是从政治宣传的高明角度来讲, 对政治人物和民众拉近距离也有好处。领导自己也不要把自己当成神。"

中国历史学者章立凡也向德国之声表示,有可能是中央领导层微博试水之作,中共高层如果真的打破以往传统开通微博,有可能造成通道堵塞。但以个人形式开通, 在帮助新一届领导人打破以前执政的呆板形象的同时,也能了解部分民意:"至少他们懂得了什么是传播、沟通,尽管不是直接的,但有这么一个微博存在,能和网 民互动,籍此看到一些反应,这不是一个单向的,不仅是发布信息,也有一些民情通过微博反馈回去。我更关注它所能带来的互动是什么,如果只是曝些料,做些亲 民秀,也不过如此。"

"民众关注背后是对政改的期盼"

在公众纷纷揣测"学习粉丝团"真实身份之时,这个账户的粉丝还在直线增长。在全球范围内,政治明星一直受到网友的欢迎,德国之声查阅美国总统奥巴马在Twitter的情况,已经有2600余万粉丝,据悉该账户也是由奥巴马团队在维护。

The logo of Sina Corp's Chinese microblog website Weibo is seen on a screen taken in Beijing in this September 13, 2011 file photo illustration. New real-identity rules to be imposed on China's Weibo are likely to make the country's most popular microblogging platform more alluring to advertisers, as Sina Corp seeks to start generating revenue from its product later this year. REUTERS/Stringer/Files (CHINA - Tags: POLITICS SCIENCE TECHNOLOGY BUSINESS LOGO)  
微博成为执政层了解民意的一个平台?
 
章立凡认为中国网友"热粉疑似习近平团队"的微博,和其他国家大家对政治明星的推崇还是有差异的,习李新政在中国诸多社会问题叠加的背景下起航,民众对现 实有多少失望,就对新政有多少期待:"中国人的政治情结太重了,这么多年来,政治改革迟迟不能进行,大家都在关注这个问题,这本身也说明政治体制有问题, 才会有这么多人关注。这种关注是背后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期盼。"

作者:吴雨

责编:李鱼

德国之声中文网

 

富士康公司将举行工会代表直选

Posted: 06 Feb 2013 04:38 AM PST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雇工数量达到120万人的富士康公司批准工人直选工会代表。这也将是中国企业中首次出现工会代表直选。劳工问题专家认为,富士康公司的工会代表直选不会在中国带来根本性转变。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工会代表都是听从于企业管理层和地方政府的领导。富士康公司在回答《金融时报》的相关提问时表示,新一届工会选举将 不会受到公司管理层的影响,年轻的工人们将自行选举出他们认为可以代表他们利益的20名工会代表和一名工会主席。一届工会代表的任期为5年。

台资企业富士康是苹果、索尼、戴尔和惠普等国际大型知名企业的代工厂。2010年富士康在深圳的工厂发生过多起员工因不堪工作压力选择自杀的恶性丑闻,此 后富士康公司员工罢工讨薪等事件都令这家企业连续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富士康也被冠上"血汗工厂"的恶名。外界猛烈抨击富士康工厂恶劣的生产工作条件。现 在允许工人直选工会代表无疑也是富士康公司希望改善企业形象的一种策略。

 
去年富士康工厂工人通过罢工讨薪
 
开展工会代表直选是否真的有助于改善工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对此表示怀疑。他认为这当中存在两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个 问题是,按照中国工会的法律来选举出代表工员利益的工会还是有可能的。 但是问题在于富士康是否真的有意愿这么来做。第二个问题是直接有雇员选举产生的工会最后是否能够有效运作并代表雇员利益?如果两个问题不能够解决的话,目 前这个所谓直接选举真正的工会是不可能有效的。"


除了富士康公司,被指责为"通过压榨中国工人赚取丰厚利润"的企业还有苹果公司。苹果公司CEO库克(Tim Cook)表示,未来将加强对代工厂富士康生产条件的监督。去年年初,苹果公司委托公平劳工协会(Fair Labour Association)对富士康中国大陆工厂的生产工作条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富士康中国大陆多家工厂存在大量严重违反劳工条例的现象,例如,工人一 周工作时间长达60小时,这不仅不符合公平劳工协会的工时规定,更违反了中国大陆规定一个星期工作时数不得超过40小时和一个月不能超时工作累计36小时 的法规。在生产的高峰时期,富士康工人每星期平均工作甚至多于60小时。

多家媒体报道称,今年春节过后,富士康公司将在公平劳工协会的帮助下为工人讲授工会代表直选的方式和流程。工人将了解到工会代表的角色和作用,由此激发工 人的自我意识。不过刘开明也表示出一些担忧:"工员如何去谈判,有没有工员愿意去维护他们的利益,我们都不知道"。他认为,富士康公司开展工会代表直选不 会在中国相关领域引发根本性改变,因为"中国目前政治体制并允许有这种独立工会的出现"。

作者:Anny Boc 编译:洪沙

责编:李鱼

德国之声中文网


网民踊跃揭发官员户口及房产

Posted: 06 Feb 2013 04:37 AM PST

“房姐”事件点燃了网民揭发与盘点官员户口及房产的热情,数量惊人的秘密财富被陆续曝光。 

Tianjin residents protest outside the Chinese Construction Ministry in Beijing, China, Wednesday, June 21, 2006. Investigators have questioned three top officials in the northern Chinese port of Tianjin over alleged corruption tied to shady real estate deals, a human rights group said Wednesday. The allegations come amid protests by Tianjin residents over what they say are forced evacuations being directed by officials out for personal profit. The Chinese words read Central Government please investigate. (AP Photo/Ng Han Guan)房地产与腐败关系紧密

前陕西省神木县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龚爱爱,拥有四个户口,在北京购买41套房产,被网民称为“房姐”,于2月4日在北京被刑事拘留。在 此前后,多名拥有大量房产的官员被陆续揭发出来。1月5日下午的最新消息是,拥有两个身份证、192套房子的前广东省陆丰市公安局副局长、现任陆丰市公安 局党委委员兼陆丰市碣石镇党委副书记赵海滨,被立案调查。

龚爱爱的户口和房产被匿名网帖于1月17日在网络揭发之后,立即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

1月27日,陕西警方以其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罪进行了立案。 龚爱爱现仍为陕西省神木县人大代表,其拘捕需经榆林市、神木县人大常委会许可。据报道,目前她在榆林市境内异地看押,3个虚假身份已被注销。

中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不仅每个公民只能拥有一个身份证,而且外地户籍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购房、工作和上学都受到一定限制。在限制公民迁徙自由的同 时,这样的户籍管理也为腐败提供了机会。通过权力寻租,有些人可以更改或拥有多个身份证,方便异地购房、上学、贪污腐败以及外逃避罪等。

This picture taken on June 26, 2012, shows a group of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during classes at an illegal migrant school which has been ordered to close in Beijing, resulting in the children having to be sent back home to their provinces. Under China's complex residency laws, most migrant workers remain registered in their native towns or villages and do not qualify for the all-important hukou, or household registration permit, in the city where they live and without this document their children do not qualify for places in public schools, making the unregistered fee-paying migrant schools their only option. CHINA OUT AFP PHOTO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STR/AFP/GettyImages) Quelle: Fars  
中国户籍制度让很多农民工子女上学困难
 
据新华社报道,前广东省汕尾烟草局长陈文铸,除持有其本名的户籍、身份证外,还违法办理了以“陈涛”为姓名的两个户籍、身份证号,利用虚假身份办理过港澳通行证。因网络揭发其违规任用多名亲信,陈文涛已于2011年被立案调查。

已因贪污等罪名被判刑的前云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胡星,案发之前除了云南省公安部门颁发的身份证和护照,还持有广东省某地的户口及护照、澳门的居民身份证。

于2002年9月逃往国外未归的前云南省委书记高严,被爆出以不同的姓名拥有3个身份证、4本护照和一本港澳通行证。

“房妹”、“房媳”、“房叔”及“房爷”

网民更多的愤怒来自这些官员拥有多套房产,认为他们涉嫌贪腐的囤积居奇是抬高房价的原因之一。据报道,前广东省陆丰市公安局副局长、现任陆丰市公安局党委 委员兼陆丰市碣石镇党委副书记赵海滨,被实名举报拥有两个身份证,仅在惠州市登记在其名下或公司名下就有192套,被网民称为“房爷”。赵海滨接受《南方 都市报》采访承认相关事实。1月5日下午,陆丰市委常委会决定由陆丰市纪委对赵海滨立案调查。

据中国新闻周刊网报道,山西运城市纪委干部张彦拥有两个户口,分别在在北京和山西,其家庭各地拥有十余处房产,被网民称为“房媳”。1月29日,北京市公安局在其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未发现其有不符合北京市户籍管理规定情形。

河南郑州二七区房管局原局长翟振锋之女翟家慧,被网民爆出拥有两个户口,在郑州拥有11套“经济实用”房,其中最大的一套258平米,被网民称为“房妹”。1月4日,郑州市检察院决定对翟振锋立案查处。1月13日晚,郑州市检察院宣布,翟振锋已由河南省检察院决定逮捕。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政委张秀亭,也被网络曝光拥有十余套房产。据媒体1月4日报道,张秀亭也已从原岗位调离,牡丹江市纪检委和市检察院就已经介入调查。

A worker rests on a construction site of a real estate project in Guangzhou, in south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Wednesday, Jan. 20, 2010.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ccelerated to 10.7 percent in the final quarter of 2009, adding to pressure on Beijing to cool inflation pressures while keeping the country's recovery on track. (AP Photo) ** CHINA OUT ** 
北京房价居高不下
 
媒体也再次提到去年著名的“房叔”案件:前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番禺分局政委蔡彬,被曝拥有房产20多套。目前蔡彬案已番禺区检察机关审理,进入了司法程序,但案件尚未具体定性。

更多关于中国官员拥有大量房产的揭发出现在网络,德国之声未能一一查实可靠的信息来源。
 
多户口与多房产背后的问题

2月5日,“房姐”龚爱爱的同事、现任陕西省神木县农商行副行长杨利平也被网民揭发,在北京三里屯SOHO拥有12套房产,被网民称为“房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被媒体报道涉嫌与客户勾结洗钱,SOHO中国CEO张欣发微博回应称"是造谣"。

中国童话作家郑渊洁评论“房姐”事件,诅咒“房姐用“僵尸户口”在北京购房为“阴宅”,号召人们不要租用他们的房产。

但也有评论者对户籍制度和购房限制政策本身提出了批评,网民@东东枪讽刺说:“某国规定,每人每天只许小便一次,违者判刑。忽然某日,有人偷偷尿了三回。有群众发现了……相关部门将此人抓走判刑,群众乃心满意足,齐夸正义公平”。

作者:张平

责编:李鱼

德国之声中文网


空气污染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Posted: 06 Feb 2013 04:36 AM PST

一项全球范围展开的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怀孕期间如果呼吸被汽车尾气和燃煤烟尘严重污染的空气,可能导致新生儿体重过轻。

美国专业刊物《环境健康展望》(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周三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得出结论,女性怀孕期间所处环境空气污染越严重,即悬浮颗粒物PM2.5和PM10的浓度越高,新生儿 体重过轻的比例就越高。该研究项目是迄今为止对空气污染与胎儿发育之间关系进行的最全面的调查。

科学家们对9个国家的300万名婴儿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他们来自北美、南美、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大部分数据收集于1990年代中期到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末期。

研究报告的主笔,巴塞罗纳环境与流行病研究中心(CREAL)的达万德(Payam Dadvand)表示,体重过轻的新生儿(低于2500克),可能面临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在出生后数周内感染并发症甚至死亡的风险更高。此外他们日后患慢性疾病的几率也更高。

严格环境标准有成效

该研究的另一位调查负责人伍德洛夫(Tracey Woodruff)指出,面对空气污染,人们无处藏身。这位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妇产科和生殖科学教授说,"那些微小的颗粒物比人的头发直径还小,它们漂浮在空气中,会被每个人呼吸进体内。"

Pedestrians cross a street, some wearing face masks, during polluted weather in Beijing on January 13, 2013. Dense smog shrouded Beijing, with pollution at hazardous levels for a second day and residents advised to stay indoors, state media said. AFP PHOTO / Ed Jones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Ed Jones/AFP/Getty Images)  
北京街头-“不符合可持续发展”
 
她同时指出,一些环境监控标准较为严格的国家,空气污染程度也较轻。"在美国,过去数十年的发展让我们看到,减少空气污染能改善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其获益程度远远超过了投入成本。"

美国的《洁净空气法案》(Clean Air Act)规定,PM2.5的年平均浓度不应超过每立方米12微克。而欧盟的标准是每立方米25微克。欧盟的环保机构正在考虑是否将这一上限降低。

而在中国首都北京,PM2.5的浓度在这个冬天多次超过每立方米700微克。冬季燃煤取暖、火电站和机动车排放的废气难以消散,浓重的雾霾笼罩在北京和许 多中国北方城市上空。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巴塞罗纳环境与流行病研究中心的纽文霍森(Mark Nieuwenhuijsen)表示,"从人口健康的前景来看,(像北京)这样的污染程度绝对不符合可持续的发展。"

参与此次调查的一些儿童将继续接受长期追踪。研究人员将观察他们的发育情况,以确定这些孩子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承受的空气污染是否会对孩子日后的健康产生影响。

来源:法新社

编译:叶宣

责编:李鱼

德国之声中文网


管乌坎的陆丰公安拥有近两百座别墅

Posted: 06 Feb 2013 04:34 AM PST


作者 索菲

法国报纸发行业今天罢工,既然报纸无法发行,报纸出版商选择了不印刷,报亭今天没有法国全国性报纸,所以,今天的“法国报纸摘要”根据法新社电稿和报纸电子版编译。关于中国或与中国相关的主题,《费加罗报》国际栏发自北京的文章围绕广东陆丰市公安局干部赵海滨拥有庞大房地产丑闻在广东引起舆论哗然,陆丰市正是管辖因村民向腐败村官斗争维权而闻名全球的乌坎村的陆丰市,众所周知,乌坎村的官员利用职务和变卖土地而积敛巨额财富。

一普通中国地方公安干部拥有192座别墅

在中国拥有192座别墅意味着什么呢?当房价疯长,普通百姓购房难的中国,这意味着不正常,意味着腐败。《费加罗》常驻北京记者海风的文章说,赵海滨以他一个普通地方公安干部的工资,是无法解释如何能够置下如此多的房产,中国网民对这一事件发表的评论多如潮水,中国网上为此创造的新词叫做“警察房地产泡沫”。

赵海滨这位广东陆丰市公安干部,因非法拥有192座别墅而被调查。赵海滨涉嫌用假身份以一个他自己创建的公司名义购买,但对于远远高出他的普通干警工资能力的庞大房地产业,赵海滨又说是代其兄长管理这些房地产。普通公安干部赵海滨拥有众多别墅的问题由陆丰一名商人揭露曝光。

中国网民对赵海滨事件义愤填膺,还因为另一件房地产腐败丑闻在网上同样引发谴责。中国陕西一名银行干部因拥有巨额房地产及财产被逮捕,然而,他比赵海滨逊色多了,他只拥有15套公寓。在这起丑闻中有一名叫龚爱爱的涉案年轻女性,利用贿赂手段从银行干部向当地煤老板的非法贷款中获利。

龚爱爱因从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的非法贷款中获利而得到45套公寓。其中的大部分房地产,龚爱爱是在北京购置的,但她必须用假身份购买,龚爱爱被揭露至少有三个假身份证。这意味着有公安干警参与了作弊贪腐行径,至少有4名公安干部因此被逮捕。

《费加罗报》强调指出,在中国,以不正当手段拥有庞大不动产的话题是非常敏感的,原因是中国房地产价格飙升,购房难是大部分中产阶层的中国人主要的抱怨与忧虑。网上揭露的房地产腐败事件不断升级,在此之前,也是在广东的一名官员因拥有21所住房爆发丑闻,网民还把这名官员豪华别墅的照片放到网上疯传,引起网上愤怒,可是这名广东官员与拥有192座别墅的公安干警相比,才只有21所别墅。

蛇年预期股市不景气

这个礼拜天是中国农历年新年,标志着蛇年的开始。蛇年对理财又意味着什么,金融界已经开始研究分析,从新的蛇年往前追溯141年作比较,发现尽管蛇年前面的龙年大起大落,可是却比蛇年更多生财,蛇年股市平均下降百分之六,是所有十二生肖中造成股市下跌成绩最为糟糕的年份,而龙年虽然动荡但对股市带来平均增长却高达百分之九。

《费加罗报》经济专刊文章指出,蛇的属性象征着理性,思考,文化,创新,自我升华,但由于蛇的鳞片与爬行蜿蜒,也意味着小心多虑。蛇年预示进步,但应当多加小心,对金融投资也一样,决定应当有谨慎相伴。历史上几次蛇年都发生了大的事件,比如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崩盘引发世界经济危机,1941年的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1965年印巴战争,以及2001年的911事件。历史经验还表明,蛇年是背叛多发之年。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刘芍嘉:中国高管与职工两者的薪水涨幅脱钩

Posted: 06 Feb 2013 04:33 AM PST


作者 小妍

中国国务院2月5号批转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据路透社引述中国媒体报道说,意见共分七个部分,其中主要是要求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当然,意见也重申了18大所提出的一项愿景,那就是,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将较2010年翻一番。此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元月23日主持国务院第八次全体会议时,曾强调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着眼点在于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针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或是说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的缘由何在?

本次节目中我们向英国布鲁耐尔大学经济学系刘芍嘉教授请益,他对本台回答说:我个人理解造成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原因,无非就是两方面,一个是富人太富,另一个是穷人太穷。如果说是富人太富,那么办法也简单,就像法国一样“劫富济贫”,向富人开征高额的所得税。然而要想解决穷人太穷的话,那就是“开粮放仓”,通过财政拨款,直接给穷人现金提高他们的现金收入。

在这里,我提供两组数据:第一个是,中国20%的富人的收入占全国社会上总收入的48%,那国际的水平是什麽,是20%的富人占国际社会上总收入的50%。第二个是,中国20%的穷人的收入,只占全社会的3%,而国际上20%的穷人的收入占国际社会总收入的6%。所以从这两组数据,可发现中国20%的富人的收入占全国社会上总收入的比例与国际水平相比,48%对50%并不相差很远。但是,中国20%的穷人的收入占全社会的比例放到国际水平上,就会发现中国的问题出在哪儿,那就是中国穷人太穷。一旦我们知道问题所在,那就能提出解决方案,也就是中国政府需要偏重“开粮放仓”,强化财政投入以加大对穷人的帮助力度。

难道您不认为说今天中国贫富不均,其中一个原因来自于现在中国贪腐问题相当严重吗?

对此,刘芍嘉回应指出,有些问题是可以跟贪腐问题挂在一块的,但有些问题硬要挂在一块有点勉强。贪腐是可以让一些人富起来,不过它不是造成中国社会贫富不均的主要动力。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一部分是中国有私人企业家,这些私人企业家的报复拉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还有,中国企业职工的收入差距加大,也就是说,企业高管与普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把这两个大头给控制住,那么我觉得中国贫富差距的问题基本上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以前,都讲城乡差别,但现在许多农民工都跑到城市打工去了,所以,城乡差别并不是造成贫富不均的主因,它有贡献但不是主要贡献。我再提出两组数据,2001年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前三名高管与职工的薪水差距是16倍,那么到了2010年,间两者薪水差距相比的话扩大到46倍。也就是,在这十年间差距拉大了3倍,这也是中国工业生产界和商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这说明了高管薪水的增长比例,和普通职工薪水增长的比例脱钩,所以造成贫富不均与收入分配的差距加大。看看德国,两者之间的薪水差距只有6倍,我再强调一次,中国高管不断给自己加薪,但却控制职工的薪水增长幅度,两者涨幅完全脱钩。

一旦理解此一问题所在,就容易找出解决办法。针对中国公司里面这种治理结构失效,我刚刚提到,德国高管平均工资与职工的平均工资差距少于6倍,为什麽人家可以做到这么低,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德国公司治理结构里面,它有工人代表在里头。中国的治理结构跟英美是一样的,没有工人在其中,完全是资方,那你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高管的薪水不断提高,却把工人的薪水往下压,如此收入分配差距会加大的。那如果像德国一样,把职工代表放到治理结构的话,那就能源头或者基础上解决这个问题。我还没看过目前这个收入分配改革或是说改善收入差距的建议具体为何,但如果以后中国高管的薪水必须由一个薪酬管理委员会来制定,而薪酬管理委员会又必须由工人与资方联合代表组成的话,那收入分配的问题就会很好解决了。

非常谢谢刘芍嘉教授对此议题的精辟分析。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北京毒雾掀起迁都信阳热议

Posted: 06 Feb 2013 04:29 AM PST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北京连续受到毒雾笼罩,网上再掀迁都热议,学者汤爱民去年年初出版的《中国迁都论》、上海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展望计划办公室执行总干事邵律合撰的一篇文章《迁都:引领中国发展的战略转型》,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

由于沈晗耀和邵律在文章中倡议迁都河南信阳,信阳的「农村综合改革研究中心」网日前更刊文声称,当局早已决定「2016年迁都信阳」。

北京迁都并非是个新说法。每逢遇到大堵车、沙尘暴、干旱缺水,迁都之说就见诸舆论和网上,香港有媒体为此还特别访问了《中国迁都论》的作者汤爱民,不过没有一个地方说迁都要比信阳殷切,因为沈晗耀和邵律建议迁都的首选之一,就是这个有豫南小江南之称的信阳市。

信阳的「农村综合改革研究中心」网日前更刊文问:「中国迁都信阳的工作是否已经启动?」。文章指出,随着近年来首都北京诸多问题如水资源短缺、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环境污染、沙尘暴等不断趋于恶化,对迁都问题的讨论迅速升温。

文章特别介绍了2011年《上海经济》杂志首席经济学家沈晗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迁都信阳的建议。

文章同时又透露2012年7月28日,由国家发改委,国家城市规划局,国家环保局等二十几个部门,160多人来到河南信阳就首都迁都进行第28次来信阳考查研究,最后确定中国于2016年迁都于信阳。

文章引述沈晗耀和邵律合作撰写的论文指出,迁都地点应在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连接处的中部枢纽地区建设新首都,确立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有政治权威的“抓手”,以此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生产力分布失衡的状况。具体选址应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生态容量,资源充足、环境优美、气候适宜。

文章引用两位学者的论文结论指出:「武汉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武汉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城市,迁都于此势必对其造成更大的压力。所以距离武汉两百公里左右的河南信阳和湖南岳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新首都建成后可与武汉形成“姐妹城”的双城格局。」

而《中国迁都论》的作者汤爱民在接受香港亚洲周刊的访问时表示,迁都是趋势,南移西迁,在长江与黄河间最合适。汤指出,目前湖北西部、河南南部、陕西西南部附近的区域比较合适,「经过我多年的考察研究,认为这些地方具备建设新都的区位优势、自然地理优势、文化优势和社会资源等优势。我也提了一些备选之地,如荆门、襄阳、南阳等」。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设黑牢阻上访10人判刑其中3个未成年

Posted: 06 Feb 2013 04:29 AM PST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据大陆内地传媒报道,北京朝阳区法院5日公开宣判一起非法拘禁案,10名来自河南禹州的被告人因非法拘禁11名河南籍来京上访人员,被法院以非法拘禁罪判处6个月至2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同时判决10名被告连带赔偿其中10名上访人员民事损失,其中对3名未成年被告适用缓刑。

不过新华社的报道指出,法院5日的判决并没有证实这起非法拘禁案是否与当地政府存在关联。

报道又同时引述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岿表示,法院的判决体现了对上访人员权益的保护,「必须对采取非法手段限制人身自由的截访者予以法律上的制裁,这样才能畅通信访渠道,保护上访人的正当合法权益,尤其是他们的人身自由」。

检察机关指控称,去年4月28日,42岁的被告人王高伟、王晓隆、赵俊杰、王壮壮、王世磊、王二飞、卢冬冬将河南籍上访人员宋某、金某等4人强行开车拉至承租的院落,非法拘禁至4月29日夜间,并将上述人员送回河南省,4人到河南省后又返回北京,向公安机关报案。民警于去年5月2日将被告人抓获,并同时将已被非法拘禁2天至6天不等的河南籍上访人员王某等人解救。

受害人金某向记者哭诉:「我当时不想上车,他们就把我硬塞进车里,拉扯的时候,我的上衣被扒掉。」深感屈辱的金红娟被送回河南后,和另外3人商量回北京报警。5月2日,4人乘火车到北京向警方报警,民警找到了王高伟等人租下的两处院落,解救了另外7名河南籍来京上访人员。

据悉,10名被拘禁的上访人员还提起了附带民事诉讼,分别索赔医疗费、误工费等各项经济损失10万元至61万元人民币不等。

法院经审理认为,检察机关指控的10名被告人犯非法拘禁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罪名成立。10名被告人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均已构成非法拘禁罪,依法应予惩处。10名被告人归案后均能如实供述所犯罪行,当庭自愿认罪,故对7名成年被告人所犯罪行从轻处罚,对3名未成年被告人所犯罪行依法予以从轻处罚并适用缓刑。

10名被告人均来自河南禹州。其中一名被告王石磊是一名90后,来自禹州市方山镇,他的父亲告诉新华社记者,2012年年初,镇里贴出招工广告,说是到北京做保安,每月工资1800元,管吃管住,看到这则广告后,儿子就到了北京。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官媒警告朝鲜如一意孤行不惜断交

Posted: 06 Feb 2013 04:28 AM PST

金正日近日在朝鲜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发表讲话威胁要进行新的核试验
金正日近日在朝鲜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发表讲话威胁要进行新的核试验


作者 小山

中国官方媒体今天警告北朝鲜,如果不顾中国劝阻和反对而一意孤行进行第三次核试验,中国将不惜付出同北朝鲜断绝关系的代价。法新社说,这是中国对北朝鲜前所未有的强硬举动。

北朝鲜将很有可能就在近期施行新的核试验。根据南朝鲜即将卸任总统李明博的说法,北朝鲜有进行多个核炸弹同时引爆核试验的可能。

今天出版的中国官方环球时报发表社评警告北朝鲜,如果平壤坚持核试验,中国将不惜断绝同北朝鲜关系,尽管中朝两国都会为这一后果感到不安,但北朝鲜绝不会从中得到好处。按照法新社从北京发表的报道评论,这意味着中国向北朝鲜发出最后的警告。环球时报被认为是官方媒体,完全或部分代表中国官方的立场。

环球时报星期三的批评,是罕见用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完全同一内容与说法的方式对北朝鲜提出明确的警告。

环球时报已经在1月25日对北朝鲜宣布核试验作出批评,并以减少对北朝鲜经济援助作为警告。美国负责朝核危机的外交官员已经将环球时报的社论警告,评价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是要求各方保持克制。

环球时报的语句是强硬的,该报警告北朝鲜说,平壤对中国虽然重要,但不至于让中国放弃原则。该报道文章题目更明确说,中国不应当害怕同北朝鲜有关系冲突。文章说,中国希望维持与北朝鲜的友谊,但北朝鲜也应当做相同的努力。对中国,平壤不要搞错了,中国不会把与北朝鲜的关系放到中国战略利益之上。

北朝鲜已经在2006年和2009年有过两次核试验,每次都遭到联合国的制裁。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禁止电台电视播放奢侈品广告

Posted: 06 Feb 2013 04:28 AM PST


作者 法广

中国电台广播和电视将被禁止播放奢侈品广告,以避免电视电台成为鼓动社会追求消费奢侈品的工具。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上台以来不停呼吁向腐败作斗争。禁止广播电视播放奢侈品广告被认为是配合反腐措施。

根据路透社发自北京消息,分管广播电视的国家管理机构今天下达文件,要求中国所有广播电视不再播放任何豪华商品,钻石金器等奢侈品的广告。广播电台应当起到鼓励人们健康生活,而不应当鼓动追求奢侈品。路透社说,在中国追求奢侈品有激发贪污腐败的危险。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上台以来不停呼吁向腐败作斗争。禁止广播电视播放奢侈品广告被认为是配合反腐措施。

习近平警告,如果不进行反腐斗争,共产党的命运就会受到威胁。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明鏡新聞網

unread,
Feb 8, 2013, 12:01:57 AM2/8/13
to wy...@live.com.au

《明鏡郵報》明鏡新聞網


《習近平的底線》

Posted: 07 Feb 2013 02:50 PM PST


內容提要:

習近平謎團已解開!2013年新年之初,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宣布中國國政府計畫對惡名昭彰的勞教制度進行改革,習近平溫和改革現出前兆。

《南周》新年獻辭事件、《新京報》被迫轉發《環時》社明事件、炎黃春秋網站被閉事件讓南北憲政夢同時被撕成一地碎片,《環時》乘勢警告不應該癡心妄想在中國有不受黨國管控的"政治特區",這些事件讓過去兩個多月來一直期盼習近平改革的人終於看到了習近平的欣政底線。

從目前的態勢看,中國有進入開明專制時代的強勁勢頭。一方面,習近平所為不像一個帶領中國走向憲政的革命家,另一方面,習近平所為更像決意成為一個親民、治吏、一心救黨的好皇帝。

如果你愛中國,請選擇拒絕共產黨好皇帝。如果你愛共產黨,請選擇成為習近平的同盟黨。


《習近平的底線》印刷版訂閱連結:

【明鏡出版社】電子書專頁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大事件》(第17期):王岐山葫蘆裡裝的什麼藥

Posted: 07 Feb 2013 12:22 PM PST


內容提要:

中南海內外熱議革命   官員擔憂成清算對象
王岐山葫蘆大猜想
領導人們前所未有地感到害怕
中紀委當家人:人民付出的代價還不夠
李克強團隊成政改主推力
張高麗劉延東汪洋馬凱組保守內閣?
新領導人優先政策@城鎮化的水很深
四輪攻擊溫家寶
“楊家將”疑團未解
百密一疏遭襲@楊白冰“六四”揹黑鍋?
有政治條件   王軍濤回國奔喪遭拒

《大事件》(第17期) (電子版)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楊佳的做法惡化了民間生態

Posted: 07 Feb 2013 10:45 AM PST


我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傻瓜”?(7)
  ——余傑答《中國密報》

《中國密報》記者陳小平


  《中國密報》:你比較喜歡直言快語,享受你的言論自由,但這也因此讓你不少次成為爭議人物。其中之一是,你在《開放》上那篇文章“莫將罪犯當英雄”,抨擊楊佳殺人。你說:“當殺人者被某些自以為大義凜然的作家、學者和律師譽為大俠和英雄並得到一定的民意支持的時候,一個‘前法西斯時代’的‘民意場’正在迅速形成。”楊佳殺的是穿制服的警察,不是平民,顯然他暴力的對像是經過選擇和考慮的。你既然認為“今天中國的掌權者已然病入膏肓”,為什麼不承認民眾有反抗暴政的權利?

楊佳案若發生在西方國家,只是一個普通的惡性刑事案件。


  余:楊佳案若發生在西方國家,只是一個普通的惡性刑事案件,但發生在公權擴張、民權萎縮、貧富懸殊、司法不彰、民怨沸騰的中國,就成了一起具有標誌性的社會事件。楊佳案,讓人們從各個角度,看到中國與憲政制度的差距。

  在我的《劉曉波傳》一書中有專章論及我和劉曉波對此事的看法,我們堅持反抗暴政的非暴力原則,這導致我們受到很多批評。在論述楊佳案件時,劉曉波指出:該案不是偶然的事件、不是孤立的個案,而是中國社會的平衡性斷裂的標誌之一。無論從客觀效果還是就價值立場而言,“楊佳式的復仇”對中國社會轉型都有害無益。“如果暴力反抗是個人復仇的主動施暴,其結果是雙方的生命代價,那就是沒有贏家的玉石俱焚,也就談不上正義。”

  在這一點上,我們的看法與法學界前輩江平的看法是一致的。江平說:“你楊佳受到再大的委屈,你對社會發泄私憤,對公安機關發泄私憤,殺了六個無辜警察,道理何在?這些人有什麼罪?”在一次演講中,江平陳述這一觀點之後,有個青年學生威脅說,如果手中有雞蛋,會立即用雞蛋砸他。江平連來自共產黨的威逼利誘都不怕,又怎麼會怕被庸眾的雞蛋“砸”呢?

  楊佳的做法惡化了民間生態。劉曉波在文章中指出,從客觀效果來看,這種個體性的殺戮,非但不能震懾那些作惡的警察,反而會引發當局更加瘋狂的鎮壓。“如果楊佳襲警的發生讓民間相信暴力,產生對一場暴力革命的期待,其結果就是更多的暴力反抗的發生。而獨裁政權的應對只能是政府不斷強化政治恐怖,不斷加強鎮壓的力度,只能進一步弱化本來就弱小的民間維權力量,中國的社會生態也只能從‘壞’走向‘更壞’。”劉曉波看重的是一種健康、理性的社會生態的培育,而非瞬間的“快意恩仇”,但他的這番良苦的用心,很難為被激情和仇恨左右的被侮辱者和被傷害者所理解。


  面對網上的一片叫好之聲,劉曉波反問說:那些被楊佳殺害的警察是否“罪有應得”?是不是所有穿警服的人都“死有余辜”?他認為:“楊佳不是英雄或大俠,因為他結束了六個生命。難道對生命的珍重還要區分警民,難道僅僅因為警察的身份被殺就是活該?即便被殺警察中可能有迫害過楊佳的人,也是罪不當誅。”雖然這些年來劉曉波本人是警察濫權的最大受害者,但他認為,那些被楊佳殺害的警察是無辜者,不能因為他們從事警察這一職業,便自然而然地成為被行兇的對像。且不說他們並非傷害過楊佳的那幾個警察,即便就是那幾個作惡的警察,也應當通過司法程序對其行為調查、審判和追究——當然,目前來看,暫時還沒有實現這一目標的可能性。但並不意味著任何人就可以立即啟動“個人執法”,並施行“私刑”。

  我更對頌揚楊佳殺人行為的民粹主義言論充滿憂慮,當民間被“原始正義”壓倒之時,就不自覺地跟反抗的對像達成“精神同構”,這是我最擔憂的情形,如劉曉波所說:“如果主流民意只有通過楊佳式復仇來宣泄心中的壘塊,那麼中國的民智就仍然是‘咬住仇,咬住恨,仇恨入心要發芽’的犧牲品。如果以民為敵的官權暴虐與以官為仇的民間暴戾相互激盪,那麼只能造成以暴易暴的惡性循環,今天的局部性以暴易暴很可能發展為全局性以暴易暴。不要讓仇恨和暴力毒化今天的民間維權和中國的法治進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認為,長期以來引發暴力傾向的,是“貧窮、剝奪、忽視和羞辱”,“義憤”為“報復”行為打下伏筆。以此而論,楊佳以死相爭的決絕不無可憫之處。但是,在那些高聲為楊佳叫好的聲音當中,有一種從義和團到紅衛兵一脈相承的“烏合之眾”的氣味。民粹主義與民族主義的呼應與合流,是近年來中國出現的新的思潮和現象。許多知識分子也許能抗拒金錢的誘惑,卻難於抗拒名聲的誘惑——尤其是在民間的名聲。一旦批判民粹主義、批判“多數人的錯誤意見”,就有可能損害這種民間的聲望。(《中國密報》第4期)

勞教不能只停用還須廢止

Posted: 07 Feb 2013 10:27 AM PST


  明鏡新聞網編譯  蕭憲聰

    中國惡名昭彰的事情多如繁星,打壓宗教自由、迫害異議人士、審查制度和在國際事務上的惡霸形象等,其中最為人詬病的便是勞教。極權國家大多有“勞改營”的懲治概念,以俄國為例,17世紀沙皇首先在荒漠的西伯利亞建立“卡托加”(Katorga),該系統後來被蘇聯接管並改稱為“古拉格”(Gulag),而中國勞教制度始於1950年代,起初用以關押對共產黨提出反對聲音之人,如今成為公安機關把持的懲罰工具,無須經法院審訊定罪,即可將嫌疑犯投入勞教所,實行人身自由限制、強迫勞動和思想教育等措施。

    任建宇是勞教犧牲者。


    勞教制度今年停用露曙光

    根據新華網報道,2013年1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政法工作會議明確表示,將勞教制度改革、涉法涉訴信訪工作改革、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和戶籍制度改革等4項重要改革列為今年的工作重點,且身兼中央政治局委員和政法委書記的孟建柱也在會上宣布,中央已研究,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後,即刻停止使用勞教制度。

    一般對勞教的批評不外乎“缺乏法律授權和規範”、“處罰過於嚴厲”和“程序不正當”等,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公民人身自由有不受侵犯的權利,明顯與勞教相悖。因此長久以來,維權人士、律師和請願者紛紛呼籲當局廢除勞教,當消息一傳出,令不少人為之振奮,但根據自由亞洲電台的報道,許多社會運動家和海外人權團體仍保持懷疑態度,一方面官方並未提供細節,二方面只說停止使用,並不等同廢除,政府可能巧立名目來借屍還魂。

    “這個決定,如果最終能引向勞教廢除,將是中國邁向法治社會的重大里程碑”,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的中國中心主任索菲亞‧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告訴自由亞洲電台:“人們一直在與勞教奮鬥,任意拘留本身就是一件不合理之事。”

    法律專家認為,勞教制度在中國沒有法源根據,可視為“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政治動盪下遺留的不合時宜的產物,在當時,批鬥風氣甚囂塵上,勞教是侵犯公民權利的絕佳工具。2012年9月,一群頂尖中國律師發表公開信,呼籲司法和公安部門“調整”覆蓋面極廣的勞動教養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被當局嚴格控制的媒體上,也能看見如此訴求。

    這一兩年,“上訪媽媽” 唐慧與重慶“大學生村官”任建宇因言獲罪被勞教等事件均使該制度成為輿論攻擊對象,各界有關廢除的呼聲也日漸高漲。學者認為,1957年頒布的《關於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就算符合過去社會背景,但今日中國早已高速發展,不可同日而語,勞教變成落伍和陳舊的重擔,而且很大程度淪為地方公權力濫用的幫兇。

    新華網也同意,認為“任何一項具體的制度都有其歷史適用性和侷限性”,勞教誕生於特殊時空,“已落後當前時代潮流,與民主、法治的發展進程相悖逆”,是一塊暗礁,改革勢在必行。不可否認,勞教是中國迎向法治社會的最大障礙,它不僅不符公平正義價值,還隨意侵犯人身自由,讓公安機構權力無限擴張,無所制衡,以先進國家角度來看,是極不可思議之事。


    正接受勞教的人們。


    換湯不換藥,新瓶裝舊酒?

    依2008年官方公布的數字,全中國大約有350個勞教所,共16萬人未經審判被關押其中,然而人權觀察警告,政府雖然表明停止使用勞教制度,卻可能與人們心中期盼的“廢止”大相逕庭,他們將略為修改當前系統,推陳出新,換句話說,是“換湯不換藥,新瓶裝舊酒”。“官方的報道暗示著修正後的系統將以新名字重新上路,並在理論上允許一些程序權利,像是律師聘請”。

    另一方面,改革所遇到的阻力將是一大挑戰。北京人權律師滕彪向自由亞洲電台表示,無論是停止或甚至廢除勞教,最大的抗拒者必是來自公安部門,“他們由於勞教獲得龐大權力,有很多既得利益者與勞教制度密不可分。勞教可以任意剝奪某個公民的自由3年,若表現不好還能追加1年,這是多麼大的權力!”他說:“政府不惜一切代價維持社會穩定,因此勞教成為非常方便的手段,無須司法程序也不用上法院,就能把討厭的人關起來,這意味著,任何形式的勞教改革都將遭逢公安部的巨大抵抗”。印證在於,官方曾把《違法行為矯治法》列入2005年的立法規劃,用以取代勞教制度。但因受到公安方面抵制,此後便一直擱著,前景不明。

    反對勞教的聲浪從未停止過,尤其在一些高調事件後,曾被勞教兩年的任建宇現在成為勞教最直言不諱的批評者。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報道,24歲時任建宇被送進勞教所,沒有審判,也未有律師辯護,至於罪行很簡單,他被重慶當局控訴在微博上轉發100條“負面言論和信息”。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訂購了一件T恤,上頭寫著:不自由毋寧死,後來這件衣服被警方當作證物收走,證明我煽動顛覆國家政權。”任建宇接受全國公共廣播電台採訪時指出:“我老是在想,為什麼呢?為什麼在成千上萬的網民中會是我?其餘的人可能寫出好幾百條博文表達對政府不滿但卻沒事,我只轉發100條而已!”跟任建宇一起待在勞教所的是竊賊、賭徒、請願人士和跟他一樣與政府意見相左者。


    勞教不能只停用還須廢止
    
    正因任建宇和唐慧事件所展現的不合理,讓公眾重新審思勞教弊端。香港中文大學人權研究員羅助華(Joshua Rosenzweig)指稱:“特別是過去一年,批評勞教的聲音越來越大,勞教不僅有違憲法,更毫無依據,其弊病已經被廣泛討論好多年了。”

    當然,只是停止使用尚不能滿足人權人士要求,停止使用意味著也許有一天將重新開啟,又或者政府通過其他方式和法條重現勞教精神。浦志強律師認為,現在慶祝仍言之過早,“我一直期待著這一天,所以我很高興,但我不是很滿意”,他向全國公共廣播電台表示:“停用勞教是不夠的,應該廢止,這取決於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北京大學法律專家賀衛方告訴《今日美國》(USA Today),他歡迎勞教制度的改變,因為勞教一來“侵犯中國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人權”,二來“嚴重違反法治精神”,在律師和司法審判缺席的情況下,“公安可以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而且不只警方,整個政府都可以運用這種方法限制任何人自由,只要有人被視為有害且須嚴加控制,如法輪功”。事實上,北京從很久以前就思考著調整勞教制度,但最終沒有實現。

    對樂觀者而言,習近平上台後傳遞的改革思想又更進一步,繼厲行儉約政策和強力反腐後,現在轉向勞教制度開刀,且不少人對他的動作如此迅速感到意外,顯示中國高層對建立完善的法治社會已有相當共識;悲觀者則認為,中國還有太多地方需要改進,政治依然十分不透明,任意拘留的現象仍在各地上演,加上勞教改革的具體方案尚未明朗,一切都還很難說。(《內幕》第13期)


習近平神隱半月,謎底揭開了嗎?

Posted: 07 Feb 2013 06:46 AM PST

《大事件》特約記者 關濤



習近平出事的N個版本

2012年9月5日,即將接任中共總書記的習近平,突然取消一系列接見外賓的活動,包括同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以及一個俄羅斯代表團的會見。“這個消息給即將舉行的十八大投下一個大炸彈,”北京政治觀察家對《大事件》說。

官方消息缺位所造成的真空,由各路小道消息填補。一時間,輿情爆棚。分析、猜測、傳言、謠言,不絕於耳。幾天內,不要說坊間,僅在海外媒體,就有無數個版本活靈活現:1,運動受傷說:喜好運動的習近平因游泳或踢足球導致背部或手臂受傷;2,患急病說:包括中風及家族遺傳病等;3,車禍及遇刺說;4,輕微心臟病發和心肌梗塞說;5,不勝權鬥、不願負責,小病當大病養——“撂挑子”說;6,秘密南下深圳處理香港政治危機或身處東海前綫說。

幾方面都大不同

從中共歷史來看,領導人的“失踪”,以往能引起各界極大關注,當時因為重重鐵幕的掩蓋,在處理這些敏感問題上,中共以往還能有一定的靈活性。在中國承擔世界經濟和政治活動的重要角色之前,在互聯網快速普及使得新聞和傳言可以病毒式傳播之前,領導層在包括鄧小平在內的領導人持續離開公共視野的問題上,還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從容感。但現在,國內外要求中共更快披露信息的壓力,不期而至。習近平這次受傷可能是“微博時代”以來,第一次出現中國領導人因健康影響工作的事件。網友們充滿智慧的“倒逼真相”鋪天蓋地襲來時,政府和有關方面應對能力嚴重不足,無法化解領導人形象危機。

其次,今天的中國與以往大不同,尤其是2012年——在十八大政治交接即將時,共產黨積極營造穩定氛圍,但真實發生的事,往往讓這種一廂情願適得其反。習近平狀況缺乏透明性則加重了這種惡果。

同時,在整體經濟下滑的背景下,習近平的消失恰恰發生在中國政治體制遭受一連串沈重打擊和接二連三地發生戲劇性意外之時。互聯網上的多起影響廣泛的“謠言”,隨後被證明為真:風光無限的打黑局長王立軍逃館、政治局委員薄熙來的妻子谷開來殺人、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劃之子離奇車禍。不斷過癮的網民等待下一個精彩絕倫的“政治段子”的胃口被高高吊起,即將從總書記胡錦濤那裡接掌最高權力的習近平有待考證的“失踪”,無疑填補了這一“空缺”。

明鏡新聞出版集團總裁何頻說:“很多中國民眾難以置信的事都在今年發生。北京的情況變得弔詭,人們不清楚、也不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會想像得出,有諸如此類的事情會發生在習近平身上。”

即將登基的王儲突然在公眾視野中消失了整整14天,令人想起毛澤東文革前因為不滿北京“針插不進、水潑不進”而常常失踪 ,西方媒體當時把天安門城樓上偶爾閃現的毛視為“替身”。這在當年“輿論一律”的客觀情況下,民眾根本無法知道真相。

除了消失的原因五花八門,當局對應此事的一次次茫然、遲緩乃至“失態”,和十八大延期召開以及接班“B方案”等浮出水面,更是讓網民心態亢奮,進一步用娛樂的方式消費中共領導人、消費中共政治,直接或間接地發展著一種有中國特色的大眾政治參與的新模式——你不透明?那更好,更能激發我們“創作”。

恰如《金融時報》援引一位“人脈甚廣的中國經濟學家”所言,“我最近在北京同政府高級官員和顧問見面的時候,許多人都表示,感覺共產黨正在失去對輿論的控制,已經不能像微博出現之前那樣控制輿論了。”

與此同時,又如何頻指出,距離十八大越近,這個官僚體制就越難對“消失”這樣的事件,作出反應,即使他們也想。官員們被做錯事的恐怖所癱瘓,所以,不做事相對更安全。

“現在,不僅是在北京,在各省市,官員們已經停止工作。因為這是政治交接期,人們都在等。習還沒有上位,胡又面臨退休,因此,沒有人想承擔責任,”何頻說:“很多商人和官員告訴我,他們希望十八大早開早安心,這樣,大家可以重新投入工作。”

一個十八大,一個王儲“消失”,被當作黃金八點檔熱播電視劇一樣消費著。

9月15日,消失兩個星期後,習近平“王儲”歸來,來到中國農業大學,參加全國科普日活動,鏡頭前親自闢謠。畫面上,習近平滿面紅光,神採奕奕,更是一掃陰霾。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9-15/U238P4T8D4185614F107DT20120915101257.jpg
9月15日,習近平來到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參加全國科普日活動。

而在9月19日,習近平與到訪的美國國防部長帕内塔會面時,神色輕鬆,看來,健康狀況良好。

據在場的法新社記者目擊,習近平現身北京人民大會堂,在大陸武官夾道陪伴下,與帕内塔握手寒暄。身穿深藍色西裝、打淡藍色領帶的習近平看來一派輕鬆、容光煥發。

習近平帶著微笑,坐在帕内塔旁邊的白色椅子上,他說,看到帕内塔“讓我想起2月訪美的情景”,並表示由衷祝帕内塔這次訪問成果豐碩。

可是,只要回顧整個失踪過程,相信民眾、習近平自己和這個黨自己,都會別有一番滋味。(《大事件》13期)


《大事件》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4?apKey=fedd22f528

我在墳堆中參加中共地下黨外圍組織

Posted: 07 Feb 2013 05:30 AM PST

回憶我的青春歲月和革命引路人(1)

《新史記》郭羅基




在流放中回首故國往事,在反對共產黨的時候又去回想早年怎樣參加共產黨,革命已經走入歧途之後再來回憶青春歲月的革命,心中是何等悲涼、何等苦澀、又何等無奈!如此說來,是否悔不當初?否,決無悔意。第一次選擇並沒有錯,更重要的是第二次選擇


題 記:陳國偉(1928—1990),江蘇無錫人。1947年參加中共地下黨,任無錫城中區委委員。五十年代任中共無錫市委辦公室副主任。六、七十年代任新 華社參編部組長、支部書記。八十年代任新華社駐哈博羅內(博茨瓦納首都)分社首席記者。逝世前是新華社參編部國際內參組主任編輯。為紀念陳國偉逝世20週 年,他的生前友人紛紛撰寫回憶文章,結集自費出版《活在人心便永生》。2009年我動筆寫作此文。由於這是痛苦的回憶,中途幾度擱筆,遷延時日,將近三年 始告草成。耽誤了時間,未能列入文集。


墳堆裏集會

在荒涼的無錫公墓的墳堆裏,有一群年輕人在集會。他們是私立輔仁中學高中一、二、三年級的少數學生組成的秘密組織——星火社的成員。第一項議程,討論接受一個新成員,那就是我。

有 一位高三的同學對我說:“喂,你到那邊去站一回兒,我們要討論你的資格問題。”他手一指,大概三十米遠,我走了過去。不一回兒,叫我回來,說:“通過 了。”接著,大家壓低嗓門,討論今後的活動。高三的同學已經畢業,暑假後即將各奔東西,高二和高一的同學表示要接續星火社的傳統,努力奮鬥。給我的印象, 好像蘇聯小說中描寫的“青年近衛軍”。當時我讀完了高一,是星火社幾個年齡最小的成員之一。

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是1948年7月16日。我年方十六。這本是少年的歡樂時光,我們這一代人過早地涉入殘酷的政治。

這一天以前,我憤世嫉俗,進行個人的反抗。這一天以後,我參加了一個組織,走上革命的道路,投入推翻國民黨的鬥爭。這一天是我的人生轉折點。

第 二天,另一位高三的同學找我,自我介紹,名陳國偉。他說:“昨天有人叫你到那邊去站一回兒,我注意到你的表情,很坦然,可以看出你心地光明,給我留下深刻 的印象。”他好像很注意觀察人、研究人。他從一個細節看到我的內心,看到我的未來,從此我成了他的培養對象。他還說:“這種做法是不對的,以後討論接受新 成員,應當讓本人在場。”但以後再也沒有討論接受新成員,我是最後一個。

陳國偉就是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http://blog.mirrorbooks.com/wpmain/wp-content/uploads/2012/12/Guo-chengw.jpg
陳國偉(1928-1990)

我在星火社中重生

星火社沒有領導機構,不知道一些決定是怎樣作出來的,只看到有事大家一起幹。我漸漸發現,陳國偉是靈魂人物。

星火社通過公開的活動,如組織歌詠團、讀書會、籃球隊,團結群眾,發展進步勢力。我本是書呆子一個,外號“老夫子”,對於唱歌、跳舞、打球一概不感興趣。作為星火社的成員,我有了使命感,強迫自己改變興趣,積極參加各種活動,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簡直就像換了一個人。

以 前,我痛感中國的黑暗、社會的不公,苦苦思索,不得其解。終日愁眉不展,自稱是“悲觀主義者”。在學校裏,我最討厭兩門課,一是“公民”,一是“軍訓”。 “公民”課是國民黨的政治課,我常常在課堂上提怪問題,唱反調。上“軍訓”,我常常做怪動作,故意搗亂,破壞氣氛。軍訓教官李鳳山(國軍連長)曾對我單獨 “訓話”。我養成了反叛的性格,強烈要求改變現實,但深感個人的力量有限,也不知道改變現實的正確道路。

在星火社的 活動中,特別是陳國偉同我的個別談話,使我看到中國的希望,光明的未來,個人只有投入革命的洪流才能有所作為。我一改以往,奮發向上,成了“樂觀主義 者”。陳國偉的談話,從國際到國內,從社會到人生,總是娓娓道來,流入心扉,既親切又深刻。他雖只長我四歲,由於他的思想成熟、作風穩健,我們之間好像是 兩代人。後來我和別人談話,進行思想工作,就是以他為榜樣,學習他的風格。

我被任命為星火社的小組長。小組有一項重 要的活動,是記小組日記。日記由小組成員每人輪流記一天,記載當前大事、個人活動,彼此交流思想,也有相互批評。在污濁的舊社會,我們這個群體好像是沙漠 中的綠洲,群體內外,完全是兩種不同的人與人關係。在社會上所受的屈辱,產生的憤慨,經小組討論,就在互相關懷的溫暖中化解了。小組日記是保持經常聯繫的 一種方式,記錄了我們那個難忘年代的經歷,十分珍貴。解放以後,我多方打聽,到處尋找,不知所終。

蔣渭農的家是星火 社的一個活動據點。我們開會,常常假裝打橋牌;有人進來就打牌,沒人進來就開會。那裏有許多進步書籍,供星火社的成員借閱,不定期地進行討論。還有一台短 波收音機,可以收聽解放區的電台。那時擁有短波收音機是違法的,所以白天把它藏起來,夜裏才拿出來,緊閉窗戶,收聽陝北新華廣播電台的“記錄新聞”。“記 錄新聞”播報的速度很慢,可以逐字逐句記下來。然後手抄、油印,廣為散發,傳佈真相,揭露國民黨中央社的造謠。(《新史記》第11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黑暗深圳法庭知法犯法 辩护律师无奈潸然泪下

Posted: 07 Feb 2013 04:53 PM PST

支持人士呼吁停止迫害王登朝(图片来自维权网/网民提供)

杨明

深圳中级人民法院星期四开庭二审深圳民主人士王登朝被控“贪污罪”和“妨害公务罪”上诉案。王登朝的辩护律师说,法院知法犯法,严重违反司法程序,使他们不能依法在法庭上为他们的当事人行使合法权利,不得不愤然解除代理关系。与此同时,几十名关注王登朝案子的民众在法院外对王登朝表示声援,二名举出标语的民众被警察带走。

2月7日上午10点,深圳市中院公开审理深圳市警察王登朝就法院此前以所谓“贪污罪”和“妨害公务罪”判处他入狱14年半提出的上诉。

*王登朝指责法院程序违法*

庭审一开始,被告王登朝就提出异议,指责法院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82条的规定,没有提前3天传唤他2月7日开庭审理他的上诉案。

王登朝的辩护律师李金星说,庭理期间,审判长不给辩论律师陈述的机会,他们提出的让审判长、合议庭、检察官“回避”的请求全部被驳回,而且不准律师复议。

*法官不做无罪推定就给嫌疑人定罪*

他说,审判长在庭上对王登朝说“你如果没有问题,就不会坐在这里”之后,他们就立即对审判长启动回避申请。他说,根据法律规定,法官在法庭上只能做无罪推定,怎么能做有罪推定呢?

*李金星:深圳-最黑暗的法庭*

李金星说,王登朝也对深圳检察院公诉人提出回避,因为王登朝被控“妨害公务罪”的受害人也是深圳检察院,跟本案的审理有利害关系,因此根据法律,王登朝有权要求对方回避。但是李金星说,法院竟敢严重违反刑事诉讼法,继续开庭审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预测,这个案子他们今天下午一定要审理完,要强行审理完,不管我们说什么。法庭不是以查清事实为目的,而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所以我是极力反对。我当时就掉眼泪了。我作为一个律师在全国在各种各样的法庭辩护,但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黑暗的法庭。”

李金星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能出现这种法官知法犯法的行为,是一大耻辱。他说,鉴于法庭内没有正义,公诉人和合议庭涉嫌徇私枉法,他作为一名律师已经不可能再按照法律替他的当事人王登朝进行辩护,因此他提出自行解除同王登朝的代理关系。

*法院明知违法却为之*

今年2月1日,李金星和另外一名辩护律师李静林到深圳中院阅卷,发现一份关于王登朝所谓“妨害公务”的光盘不见了。李金星问法官,光盘的原件在哪里。他被告知,光盘被深圳检察院拿走了。李金星说,根据法律规定,已经提交法庭的证据,相关方面只能查阅和复制,但原件必须由法庭保存,任何人不能拿走。这位资深辩护律师指出,深圳法官借出光盘可能导致证据遗失或篡改,这是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

*法院不举证就判案子*

王登朝的另外一名辩护律师李静林说,从今天庭审中,他看不到深圳中院在审理王登朝的案子上依法办事。

“公诉人连证据都不举,一审不举,二审也不举,于是法院就判这个案子了。”

*“煽颠”无证据 “贪污”来定罪*

王登朝原是深圳公安局罗湖分局三级现役警官和公安局保安公司七分公司的经理。2012年3月10日,王登朝准备在深圳莲花山组织一个大型民主集会,纪念孙中山逝世97年。但是在3月8日他就被警方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罪名拘捕。11月,王登朝被以所谓“贪污罪”和“妨害公务罪”判处14年半徒刑。

深圳维权人士徐琳说,由于检察院没有足够的证据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对王登朝提起公诉,而且王登朝的身份又是现役警官,所以就以王登朝在担任保安公司7分公司经理时,将2011年“大运会”期间安保工作的收入存入个人账户的做法,给王登朝定了个“贪污罪”。

徐琳说,在中国,以个人名义存入“公款”,以规避动用公款,审批繁琐,影响不时之需,是各单位普遍采用的做法。他表示,在法院宣判王登朝之前,保安公司大运会的账户通过了上级部门的审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后来王登朝被抓了以后,关了一段时间,为了不让他出来,但是又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后来发现他们在大运会期间的运作模式,就把这个事情作为他贪污的证据,来起诉他。”

*父子一门相隔无法相见*

今天深圳法院对王登朝案的二审,虽然是公开的审判,但鉴于法庭外有很多王登朝的支持者,法院方面仅允许8名王登朝的家属旁听。

王登朝的妻子李彦婷旁听了法庭的审理。她说,他丈夫王登朝对法庭不给辩论律师机会举证感到非常气愤。她表示,王登朝坚持认为他是无辜的,并将为证明他的清白抗争到底。她呼吁法院一定要公平、公正、公开地审理。

王登朝去年3月被捕时,他的儿子尚未出生。李彦婷曾多次要求当局允许她去看守所看望丈夫,但都未获准。今天王登朝出庭,她特意把儿子带来,但是法院拒绝同意让他儿子进入。

“刚才我跪下来求他们让我儿子进去,让王登朝看一下,都不让。我跪求他们让我带小孩进去,都不让。”

*贪官被人民憎恨 王登朝获民众声援*

贪污腐败分子在中国大陆为民众所深恶痛绝。但是在王登朝被控贪污238万获刑14年后,民众不仅不痛恨王登朝,反而很多维权人士行动起来声援和支持他。在王登朝被抓、被判刑后,很多维权人士在网上发文声援。7日深圳法院二审王登朝上诉案开庭前,已经又几十名声援他的维权人士等候在法院大门前。

知名残疾维权人士肖青山刚打出“停止迫害,王登朝无罪”的横幅标语,就被现场戒备的大批深圳国保和警方带走。另外一名维权人士张圣雨也因打出声援王登朝的标语被抓走。

美国之音中文网

微博反腐安抚民心?

Posted: 07 Feb 2013 04:30 AM PST

网络反腐捷报频传,有学者对王岐山领导的中纪委寄予希望。但是,也有评论者对其中的民粹化倾向及制度缺失表达了担忧。 

从 "表哥"到"房叔"、"房姐"、"房妹"、"房爷",中国舆论普遍认为,网络反腐有加速的趋势。继陕西神木"房姐"龚爱爱被拘捕、广东陆丰"房爷"被立案 调查之后,最新的一起尚未了结的案件是,辽宁政协委员李青山被网络爆出拥有别墅群、"一妻四妾"及"超生"子女。

"微博反腐"和"网络反腐"成为热词。检察日报社发布的《2012中国法治蓝皮书》中,"微博反腐"、"表叔"、"房叔"等词入选其中。上海交通大学新媒 体与社会研究中心、舆情网在沪联合发布的《2012年微博年度报告》指出, 2012年"微博反腐"迅速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并已进入"剥洋葱"式的深度挖掘时代。该中心搜集到的24起影响较大的2012年网络反腐案例中,非谣言 误传的为15个,占总数的62.5%。而15个真实案例中,政府已公布处理结果的案例为13个,占真实案例的86.67%。

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认为,性丑闻和露巨富成为影响官员形象的两大因素,前者以传出不雅视频的重庆官员雷政富为代表,后者以因11块名表而落马的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为代表。

这些研究都回避了彭博通讯社、《纽约时报》及《华尔街日报》等外国媒体对于习近平、温家宝及中共"八大元老"家族巨额财富的报道。

Weibo-Konto von US Konsulate in Shanghai wurde gesperrt (Screenshot). Auf dem Bild Suchergebnisse: According to relevant laws,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search results were not displayed.», Datum:13.07.2012; Copyright: weibo.com 
中共控制下的舆论里,反腐能走多远?
 
网络反腐的激情与理性

丁学良和胡舒立对于微博反腐的看法很不一样。丁学良一语惊世地说,近十个星期的微博反腐成就超过过去十年。胡舒立则不以为然,认为在舆论监督的意义上,还是要推动新闻专业主义的成长。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是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作出这番表示的。他认为中共十八大以后出现的一个变化是,很多涉及到低层或中层官员不明财产的消息可以在微 博上停留很长时间不被删掉,得以有许多细节跟进。他说,"微博在十八大以后所起的作用超过了过去10年地方反腐败机构加起来所起到的作用"。他希望新任中 纪委书记王岐山能够巩固这一成就。

财新传媒总编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胡舒立则在最新发表的文章《反腐不可靠情妇》里表示,"十八大以来的微博反腐热潮,体现了民众对腐败的极度憎 恶和愤慨,寄予了他们对建设清明政府的希望","但从情妇反腐的视角,也可看到微博反腐的局限。中国未来反腐任重道远,在舆论监督的意义上,还是要推动新 闻专业主义的成长,让新闻媒体客观、公正、深入的报道成为反腐利器,进而构建起一批理性、稳建、开放、包容的舆论平台"。

上海市政协委员游闽键认为,网络反腐具有一些传统方式不具备的优势,除了依赖其速度可以即时播报之外,现实中的举报,多于60%的举报人都受到报复,而网 络的匿名性让举报更安全。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主任何增科则说,"在网络上,'花边新闻'更容易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因而也更容易吸引关 注。"

epa03401270 Chinese demonstrators protest outside the Japanese embassy in Beijing, China, 18 September 2012. Tension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keep escalating following Japan's purchase of the Diaoyu or Senkaku islands. The date 18 September marks the anniversary of Japan's invasion of China's northern territories. EPA/DIEGO AZUBEL  
有评论者担忧微博上的民族主义情绪
 
当局利用网络反腐遮蔽制度改变?

推特网民Justso_CN认为,"现在风风火火的网络反腐,如果不是官员内斗,哪里有那么多内幕爆出来?如果不使用讹诈手段,当年中共怎么能动员那么多敌后老百姓伪装成军队去送死? 政治讹诈是绑架、伤害老百姓的混乱之源"。

网络反腐还能走多远?发表在共识网的一篇文章追问道。作者木然认为,微博反腐反掉的都是老腐败,"那些反腐部门如纪委、检察院、反贪局都在做什么?那些监 督部门如人大、民主党派、新闻媒体、法院都在做什么呢?"木然说,目前中国这套从苏联搬过来的政治体制不仅是滞后了,而且是运转失灵。"网络暴露了体制性 衰败的全部征候,网络反腐只是体制性衰败、制度失灵的反应"。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认为,中国现在如火如荼的网络反腐,"反映出公权力反腐的缺陷与公信力不足的窘迫处境,网络反腐给予民众心理安慰,但是它也正 将反腐导向非法治、民粹化的道路上。"文章担忧说,为政者倘若回避反思与制度性的改革,而企图通过个别政策的调整来讨好民意,将引向什么结果?


作者:张平

责编:李鱼

德国之声中文网


广东警方破特大假币案胶版制作人竟是一名老画工

Posted: 07 Feb 2013 03:46 AM PST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广东省公安厅6日通报,近日,广东警方按照公安部部署,组织开展“803”特大假币专案统一收网行动,近十年来首次成功打掉假币胶片版源,摧毁两个特大伪造人民币犯罪团伙,捣毁伪造货币窝点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7名,缴获成品、半成品假人民币2.1亿元。

但最令人惊讶者,却是警方追踪数年的百元面额假币胶版竟是一位已经72岁的广东汕头籍男子,在不借助任何电脑设备的情况下,纯手工制作而成。

南都报报道,这一假币胶片版源的成功铲除,标志着中国打击假币犯罪的工作开创了新的里程碑,意义非比寻常。报道称,捷报传来,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批示:这是近几年打击假币犯罪取得的最辉煌战果。

报道称,2012年初,省公安厅在工作中发现朱某某在广州向外省大肆销售假币,立即组织涉案地广州、揭阳、汕尾等地开展侦查,并在4月起连续打掉7个购买、销售假币犯罪团伙,缴获假币5300多万元,但制作假币的胶版仍未寻获。为此,广东省公安厅成立了“803”特大假币专案组,以假币胶片版源为重点。

到了2012年12月17日,广东警方在揭阳、东莞、深圳三市开展统一破案行动,一举捣毁郑某伪造货币窝点,缴获成品及半成品百元面额假人民币7950万元。

警方通报指, 1月22日,根据专案指挥部指令,揭阳、汕头、汕尾三地市公安机关同步开展抓捕行动,成功捣毁假币制版胶片窝点和伪造货币窝点,缴获半成品百元面额假人民币7700余万元,现场查获印刷机、晒版机、切纸机、油墨、纸张等一大批制假设备、原材料。至此,公安部督办的“803”专案全面告破,成功铲除了这一为害多年的假币胶片版源,实现了对假币犯罪的全链条打击,从源头上消除了假币犯罪重大隐患。

据报道,在汕头主要犯罪嫌疑人彭某家,民警将他从床底下搜出。在其家中搜出的物证中,记者看到了晒版机、假币印制油墨、冠字号的小张胶片等制假设备和材料。面对如山铁证,彭某低声承认,自己就是假币胶片版源的制造者和提供者。

报道指,嫌疑人彭某是汕头小有名气的画工。据警方透露,早在很多年前,他伪造的粮票就可以乱真,并有过伪造10元面额人民币的前科。他的家是一座3层高的别墅,记者在其家中看到,墙上挂着的一些人像、书画,画工细腻、技艺不俗。尤其是房屋门框上的图案雕琢精致,古色古香。而这些都出自72岁的彭某之手。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华北地区频频大范围雾霾 中国政府宣布治理空气新政策

Posted: 07 Feb 2013 03:39 AM PST

面对华北地区近来频频出现的大范围雾霾问题,中国政府日前宣布一系列治理空气污染的新政策,包括公布空气污染严重城市名单、提高汽车燃料标准、关停高排放企业等。

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星期三报道,中国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去年中国有74个城市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和评价空气质量,而在这些城市中,只有北京、上海、郑州真正落实了重污染空气应急预案,相当一部分城市没有落实应急预案。中国环保部今后将在每个月上旬公布上月空气污染最重的10个城市与空气污染较轻的10个城市名单。

另据中国政府网的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星期三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加快油品质量升级,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尽快发布降低硫含量的第四阶段车用柴油标准。2013年6月底前发布第五阶段车用柴油标准、2013年底前发布第五阶段车用汽油标准。会议还要求,加快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炼油企业的升级改造,确保按照汽、柴油标准升级实施时间如期供应合格油品。

美国纽约的美华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认为,中国汽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应该引起人们重视,

“美国的汽油是无铅的,中国的汽油很多型号都含铅。更严重的排放是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像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大企业炼油的过程中。大量烧煤造成的废气,也很严重。”

上海的《每日经济新闻》星期三报道说,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计划今年全年关停200多家高排放企业。早在上个月末,为应对雾霾天气,北京市经信委成立了空气重污染日应对措施督办工作组,督促区县落实103家重点排污企业的停产措施和其他应急措施。

现在旅居美国的作家郑义,一直关注中国的环保问题。对于中国政府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治理空气污染的政策,郑义评论说,

“大陆治理环境,采取的是应急措施、紧急预案,搞运动、用行政手段。中国有不少法规,但都是一纸空文,执行不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西方国家发生污染,警察首先要抓的是污染的肇事者。而在中国,先把抗议者抓起来,这种现象是独一无二的。所以环保法规方面,更严重的是政治问题。”

美国专业刊物《环境健康展望》星期三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女性怀孕期间所处环境空气污染越严重,即悬浮颗粒物PM2.5和PM10的浓度越高,新生儿体重过轻的比例就越高。新生儿体重过轻可能引发严重健康问题,使新生儿感染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提高,日后患慢性疾病的几率也会上升。该报告结论是对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韩国等9个国家的300万名婴儿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后得出的,报告中没有中国婴儿的数据。该报告的作者之一,巴塞罗纳环境与流行病研究中心的纽文霍森认为,"从人口健康的前景来看,(像北京)这样的污染程度绝对不符合可持续的发展。"

法新社的相关报道说,一些环境监控标准较为严格的国家,空气污染程度也较轻。美国的《洁净空气法案》规定,PM2.5的年平均浓度不应超过每立方米12微克。欧盟的标准是每立方米25微克,欧盟的环保机构正在考虑是否降低这一上限。而在中国首都北京,PM2.5的浓度在上个月多次超过每立方米700微克。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

日本欲呼吁中国恢复国防热线谈判

Posted: 07 Feb 2013 03:12 AM PST

童倩  BBC中文网日本特约记者

 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周四(2月7日)在国会指中国军舰使用射控雷达锁定日本军舰“符合联合国宪章上的武力威胁定义”。

他也间接证实日本当天有报道称,政府准备近期内向中国呼吁设立国防热线谈判的方针。

小野寺五典说:“要防止发生这类事态,日中之间有必要设立谈判海上安全的窗口。”

《读卖新闻》周四报道,基于中国军舰使用射控雷达突显的东海危机,日本政府近期将向中国呼吁恢复国防部门之间构筑海上联络机制、设立国防热线的谈判。

报道说,美国政府也有意推动中国恢复这一谈判。

改善关系途穷

2011年7月中日国防部副官级谈判中达成尽快构筑海上紧急联络机制的共识,并计划去年开始运用。

但去年4月东京都提出购买钓鱼岛(日称尖阁诸岛)计划起,中日关系吃紧,9月日本政府购岛后更大幅恶化,使得计划搁浅。

周三内阁官房副官加藤胜信在记者会上已说明该计划的必要性,但中日领导人最近虽都表明有意改善关系,可是日本提议的首脑会谈没进展,现在提议恢复谈判未必得到中方回应。

首相安倍晋三周四在国会说,他对06年第一次内阁时没去参拜靖国神社“悔恨至极”,但同时表示“现在不想表态是不是去参拜”。

安倍真意是否在于敦促中国改善同日本关系也正引人揣测。

在改善关系不得要领的状况中,日本宣称的射控雷达事件更突显了中日在东海目前海空对峙的常态所潜伏的冲突危机。

现场千钧一发

连日来,日本热议中国军舰使用射控雷达是声称加强中日互惠关系的中国新领导人习近平的真正意向、还是军方甚至是现场的军人的擅自发挥。

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周三在记者会上宣称不知情以后,日本的结论倾向后者趋于鲜明。

日本驻华使馆前武官、东京财团研究员小原凡司周四说,外交部不知军方动作在中国是可能发生的,中国军舰使用射控雷达,但并没射击或正反映了军方、军人在国策大原则下的“玩火”。

他说,整体上中国现在仍是党指挥枪,但具体个案上军方不完全受控也有先例。

前美国国务院日本部长梅尔周三在日本国会演讲中说:“如果美军得到被射控雷达锁定的状况,会断定已成攻击目标,就会回击。”

他指出:“中国海军纪律不好、缺乏教育,非常危险。”

不过在日本,虽没看到自卫队擅自行动的记录,但至少存在2010年海上保安厅一名保安官在中日东海撞船后擅自公开录像带的个案,说明争执现场谁都存在冲动的可能性。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周三在华盛顿演讲中,对中日围绕主权争端在东海处于对峙千钧一发状态说:“美国持有强烈悬念。”

BBC中文网


江迅:陳冠中情色政治小說轟動

Posted: 07 Feb 2013 02:54 AM PST

 
陳冠中


陳冠中描述漢藏問題的長篇小說,涉及藏人自焚?上訪者及北京黑監獄等敏感政治議題。故事中也貫穿、昇華性關係和性描寫,作者坦言「非要這樣赤裸裸寫不可」,不知道怎麼解釋。

一種烈火點燃永恆和莊嚴。藏人自焚抗議事件,至今持續整整三年。不論是從佛教教義而言,還是從自焚產生的「政治效果」而言,自焚這種極端行為時下在藏人中開始引發爭議。這三年來西方輿論普遍認為,這是「現代史上最偉大最慘烈的政治抗議浪潮」。這些自焚者毅然採取如此行為,目的是為了「抗議中國政府對西藏的高壓政策、宗教限制、同化政策,要求讓精神領袖達賴喇嘛返回西藏」。

正當藏人自焚事件三週年之際,一部描述漢藏問題的長篇小說亮相。藏人自焚,第一次出現在長篇小說裏。這部小說就是移居北京十三年的香港作家陳冠中的新作《裸命》。在小說的結尾部分:「剛才有微博說五點鐘北京火車站前有藏人自焚」。

藏區連環自焚事件,是當下西藏問題的熱點。二零一二年十一月,藏人自焚事件猛增,一個月內至少有二十名自焚者喪生。十一月九日爆發近來最大規模的藏人街頭抗議,僅僅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就有萬名學生連續兩天上街示威。中國政府把藏人自焚歸咎達賴集團,但就藏人而言,沒有人懷疑自焚者的獻身是為了西藏民族的尊嚴和利益,包括自焚者家人也相信親人自焚有助於維護西藏民族的尊嚴。小說中,陳冠中寫道:「二零零八年之後的拉薩再也不是以前的拉薩了」。二零零八年三月中國發生藏區事件。陳冠中二月一日接受亞洲週刊專訪時說:「那場三一四動亂,先是抗議,後有鎮壓,再引發藏人暴力行為,接著又出現更大的鎮壓。整個藏地,包括青海、四川、甘肅,這麼大片地區,抗議、衝突和鎮壓事件幾乎同時發生,藏漢關係又再惡化。不久,藏人自焚接連出現。漢人應該理解,傳統有明志的自殺、死諫的自殺、抗議的自殺,人們是同情這種自殺方式的人的,甚至對此表達歌頌,如屈原。人們譴責的是強權與苛政、朝廷與昏君。」

陳冠中說,根據藏情學家王力雄對許多自焚者遺言的分析,絕大多數藏區自焚事件屬於明志、死諫和抗議性質的。二零零八年藏人的反抗,呈現了一種新的境界,不像一九八八年只是拉薩八廓街那一帶孤立情況下出現的動亂,如今是大面積衝突,矛盾升級。在中國漢地,很多愛國人士特別用粗暴語言評述事件,以往與漢人相處相當好的藏人非常不舒服,原來你們漢人是這麼看我們的。這之後,國家出台很多新政策在藏地實施,如駐村、寺廟由外面多為漢人的工作組主持,拉薩以外的藏人不能進拉薩,藏人拿不到護照出國,「很明顯,這些都有歧視色彩,是某種形式的新殖民主義」。

小說《裸命》,香港版由天地圖書有限公司出版,台灣版由麥田出版社推出。小說以西藏拉薩青年強巴為第一人稱,他是被漢族女老闆包養的「小藏獒」,身為司機而提供身體撫慰,日久,心因性不舉令他思索自身定位,貿然前往北京尋覓能令他勃起的女孩過程中,意外參與救援流浪狗活動,在心嚮往之的「異域」,親見一條裸命能有多輕賤。這部小說中類型上有些成長小說、情色小說、黑色驚悚小說、後殖民小說、公路小說的痕跡。小說第一部分主要背景是拉薩,第二部分主要是在拉薩往北京的路上,第三部分的故事發生在北京。

小說中情色生猛,「心給電打了,身給火燒了,雞巴要爆炸了」。小說批判國家機器毫不手軟,「現在誰都逃不掉啊,韁繩長點短點、鬆點緊點之分罷了」。一個藏族青年周旋於一對母女間的煽情亂倫故事,小說中看似無意安插的車禍、飛蠓雨、芻狗等接踵而至的情節,藉強巴走一零九京藏公路引出歷史廢墟,道途相逢的尼瑪與藏人自焚事件暗暗交織。一條命,要多赤裸才擔得起一次真正啟蒙。作者在最暗處,仍用一尊白度母,慈悲鑲嵌所有「命中蛀(注)定」。香港作家董啟章認為:「以性來隱喻政治,容易失諸粗糙;以政治來定義性,容易失諸簡化。陳冠中寫性和政治,既不粗糙,也不簡化;既不認為性可以只是性,也不認為政治可以是一切。性也許無法反抗政治,但『裸命』一條,那一口氣,除了是生的開始,也可以是命的堅持。」陳冠中寫作喜好三部曲的,他寫香港三部曲,二十幾歲寫一個故事,四十幾歲寫一個故事,然後之後,二十世紀末又寫一個《金都茶餐廳》。《盛世》之後拿出《裸命》,那第三部會不會是原先想寫而後擱置的《良民》?陳冠中透露,仍會寫一部關於中國的故事。 以下是專訪摘要:

你何時構思《裸命》?

二零一二年二月啟筆,七月殺青,十月定稿。我在零九年出了本小說叫《盛世:中國二零一三》,在寫《盛世》的時候我已經知道我有一個大議題沒有寫進《盛世》。《盛世》用了一種小說類型,叫反烏托邦小說,或科幻類的未來小說等。這種小說容許我把一個大的議題放在一個相對短的文本裏。但在這議題中我知道自己有一個想寫的議題沒有寫到,就是在中國大陸的族群,包括民族問題。寫完《盛世》時,我就知道下一本書可能會寫的題材就是民族問題。我除了漢族外,比較熟悉的就是藏族。

為什麼是藏族呢?

八十年代末,我給一家美國公司製作一部電影,是關於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電影。後來電影沒拍成,但當時我讀西藏史,開始接觸西藏文化,同時遇到了我後來的佛教老師宗薩欽哲仁波切,也就開始研習藏傳佛教,到九十年代初,香港一些文化機構、文化公司去大陸投資,其中一個項目就是在拉薩,所以我九二年開始去拉薩。這就令我過去二十多年來都比較關注藏族情況。在北京遇到一些藏族知識分子朋友,也碰到一些對藏族很熟悉的包括像我一樣八十年代已經去藏地的漢族知識分子,大家常有交往。因此相對而言,我對藏文化和藏民族相對有所認知。我二零一一年開始寫的時候,是單純與漢藏問題有關的小說,書名叫《良民》,但後來我把這個故事放棄了,二零一二年改寫這部《裸命》,包含不僅是漢藏問題,還包含了一些其他的議題。因此嚴格說這不算是藏族故事,或者說純粹談漢藏問題的小說,而是一個我在北京二零一二年的某些感覺,或者說是中國式「盛世」的另外一種面向,是《盛世》沒有寫的一些面向。可以說這也是中國式「盛世」的一個故事。

小說為何取名「裸命」?

小說的好處是讓讀者可以自己去讀,自己去品味,我不想對此強調什麼。《裸命》這個「裸」字,在大陸出現很多「裸」的詞,裸官、裸婚、裸退,「裸」這個字還挺時尚的,這些流行詞有調侃意味,「裸命」就不是開玩笑了。「裸命」這詞與廣東話「?命」是諧音。用「裸命」這詞作書名,也有意大利哲學家阿甘本的「裸命」概念,所謂「裸命」,或者說純生命,說bare life或者naked life。裸命的公民權被奪去,不能參與公共事務,人生處於游離狀態,不受法律保護,卻沒有脫離法律,法律依然在他身上起作用。佛教老師跟我說了那麼多佛教哲學,其實佛教裏有一個基本假設,眾生只是裸命而已,我們每個個體的人,沒有大分別,都是只有一口氣而已,我也想到道教,老子說過天地不仁、聖人不仁這樣的話,生命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能控制的。說到天地不仁,小說中飛蠓是一種會咬人的小蟲。在大陸開長途車常常會碰上,飛蠓會像雨一樣打過來,撞在車的擋風玻璃而死去。我們遭遇過聖人不仁的狀態,大饑荒、人民公社死了那麼多人,都是聖人不仁的典型例子。中外都有對應,阿甘本的哲學命題在中國很適合,小說中的主人公強巴就是一條裸命。

性關係和性描寫是小說的其中一個內在主構築,書中有大量的性描寫,特別是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性愛描寫相當突出,描寫藏族青年強巴的野性淋漓盡致。請問是否非得把它描述到這樣的強度,才能表達你對這個人物的塑造呢?

這個問題不知道怎麼解答。小說最初構想的時候,我原本是想寫思考很久的另一部純粹關於西藏的小說的。但是到二零一二年初,反正就是心態不太一樣了,心中有點不舒服的東西在湧動。於是想到裸命,想到分三段故事鋪展,想到漢藏問題,想到上訪者,一個下午都想妥了,然後就想到性描寫的部份,是迴避不了的,只能直接寫。故事中的性關係和性描寫,都沒有怎麼美化過,或浪漫化,就是覺得非要這樣赤裸裸寫不可,不知道怎?解釋。

(實習生朱嘉逸參與採訪錄音整理)

亞洲週刊


網民監督 囂張民代見光死

Posted: 06 Feb 2013 11:18 PM PST

    記者洪肇君、實習記者黃世傑、陳智華/綜合報導

     大陸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數眾多,少部分成員自我膨脹,囂張對應公務員或老百姓,現在因為影音科技發達,這些出軌言行被錄影貼上網,讓老百姓看清楚這些惡民代的嘴臉。

     就在前兩天,2月4日晚間,福建福州市一賓士車與公車擦撞,賓士車司機將公車司機拉下來狠揍,之後一女子另外駕車趕來,自稱賓士車車主。這女車主私下拉著公車司機到一邊,希望和解。

     拍掉警察紀錄儀

     但警方已經開始錄影蒐證,女子大方掏出一紅色本子,自稱是人大代表,「不允許拍攝」,還把警察手上的執法紀錄儀給拍掉。執法紀錄儀是大陸警用蒐證工具。

     當晚在派出所內,女子拒絕透露身分,警方似也有壓力,不敢對外公布。直到第二天,媒體從賓士車車牌號碼查到,汽車屬於冠閩建設公司,女子是該公司董事長林平,福州市倉山區(縣級)的人大代表。

     相較於林平的低調,2010年海南省海口市人大代表開車撞死人,叫囂「我是人大,就憑你們這些小屁孩,也敢抓我?」;2009年,黑龍江哈爾濱市某區人大代表在海南渡假時,於海邊放煙火,不聽城管勸阻還打人,自稱「我是人大代表,在中央有人」。

     密雲政協委員耍流氓

     北京市密雲區政協委員李昕晹1月27日到某飯店用餐,吃完飯後疑拒結帳,在門口與飯店人員爭吵。李昕晹十分囂張,在被飯店員工錄到的畫面中,五指比著對方,大言不慚地說:「密雲縣誰敢抓我」、「我讓你開就開,不讓你開就開不下去」。

     飯店員工將影片上傳,李昕晹流氓嘴臉引起全大陸網友公憤。數十萬網友人肉搜索,終於找到這位無人敢抓的密雲一霸,原來是密雲縣政協委員,是當地某企業的幹部。

     李昕晹在事發3天後,被該密雲縣政協會議撤銷資格,他本人也出面道歉;福州倉山區人大代表會則還未就林平事件提出任何說明。

台灣  中國時報

高層探民隱 基層官員心忐忑

Posted: 06 Feb 2013 11:17 PM PST

    特派員洪肇君/綜合報導

     中共新一屆領導班子極力展現親民作風,下鄉考察不封路、不清場,即使被百姓「圍觀」也不在乎,但地方官員卻是忐忑不安,第一是怕危及安全;第二怕基層百姓「講真話」;第三怕有人攔路喊冤,於是使盡手段做好表面工夫。

     《南方周末》在李克強離開江西九江、湖北恩施後,專程派記者到這兩地採訪,目睹老百姓對中央領導人的贊揚,但也聽到基層官員許多欺上瞞下的作風。

     去年12月27日至30日,李克強前往九江跟恩施,地方根據中央8項規定、6項禁令,「不封路,不清場閉館」。但記者問過基層官員,坦承當時警衛是外鬆內緊,要做到「有警不見警」,李克強經過的道路或許看不到太多警察,但有些警車是藏在路邊樹林內。

     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李克強來到5年前訪問過的龍鳳鎮龍馬村看望73歲老農龔延強。龔延強家庭困難,5年前跟5年後並沒有什麼改變,當地官員無法阻止李克強看望「老朋友」,事先送了4、5斤炭來烤火用,也派人先幫忙打掃。

     李克強再到隔壁村青堡村探望村民符茂艷,就在符家跟湖北省委書記、省長開了個小型座談會。但李克強應該不知道,符茂艷的大嫂朱明永就住隔壁,當地村幹部事先訪談,她提到自己去年養豬虧了1、2萬元人民幣。就因為這樣,村幹部在李克強抵達當天,一早就把朱明永帶走;等李克強走後,再放她回家。

台灣  中國時報

親民兼改革 領導下鄉走透透

Posted: 06 Feb 2013 11:10 PM PST

 習近平關心民情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月2日至5日到甘肅,看望慰問各族幹部群眾,並與一名小女孩親切交談。(新華社)
 習近平關心民情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月2日至5日到甘肅,看望慰問各族幹部群眾,並與一名小女孩親切交談。(新華社)
 李克強上山下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2月3日在內蒙古包頭,冒寒風走上山頂,觀察棚戶區改造情形。(中新社)
 李克強上山下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2月3日在內蒙古包頭,冒寒風走上山頂,觀察棚戶區改造情形。(中新社)
 俞正聲笑容滿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了解當地生活情形。(新華社)
 俞正聲笑容滿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了解當地生活情形。(新華社)
 劉雲山親切交談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1月14日到延川縣禹居鎮農村,與群眾交談。(新華社)
 劉雲山親切交談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1月14日到延川縣禹居鎮農村,與群眾交談。(新華社)


記者洪肇君

接近春節,中共高層習近平、李克強紛紛深入基層考察調研,從十八大結束以來,中共新領導層考察路線已涉及東中西部8省分。專家認為,從新一屆領導班子考察模式,可以觀察未來「深化改革、統籌發展」的執政思路。

     官方媒體新華社的實名認證微博「新華視點」發布,2月3日農曆小年,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到「瘠苦甲天下」的甘肅定西市考察,深入偏遠山村困難家戶。這是十八大後,習第3次離京考察。

     兼顧東中西部發展

     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則到內蒙古包頭,看望返鄉農民工和棚戶區居民。

     除了習、李兩人,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內定本屆全國政協主席)赴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1月11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劉雲山在陝西延安、榆林兩地考察。

     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認為,中央領導層頻頻下鄉並不奇怪,「摸清中國基本國情和發展現狀,才能為未來一個時期的工作思路和發展方針做出正確、科學的判斷。」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夏春濤則認為,新一屆領導層基層考察的路線選擇透露出,「兼顧東中西部,既考察城市企業,又深入農田農戶和農民工群體,才能看到一個真實的中國,掌握基層第一手信息。」

     改善城鄉貧富差距

     從這些角度出發,再回頭來看新領導層考察路線圖,習近平先到廣東,在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最前沿,強調深化改革和經濟轉型的重要意義。在河北阜平太行山區時,習近平強調改善民生和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次到甘肅山村,則要用行動證明,國家即將加強扶貧工作。

     李克強考察的湖北恩施、俞正聲考察的四川甘孜,既是少數民族地區又是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

     夏春濤相信,在基層考察中,新領導層對於統籌城鄉和區域發展,已有更明確思路。例如習近平強調,「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李克強在江西表示,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是現代化建設最大的難題。縮小城鄉差距,要靠城鎮化,發展現代農業,推進城鄉一體化。縮小區域差距,要做好中西部開發。

台灣  中國時報

1餐12瓶紅酒 格力總裁停職

Posted: 06 Feb 2013 11:04 PM PST

記者何蕙安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力倡的「節約反貪風」從公務機關一路吹進企業。大陸空調龍頭格力電器母公司、格力集團總裁周少強,因為1餐喝了12瓶紅酒,被官方評為「嚴重違規並造成極壞社會影響」,即日起停職接受調查,企業界如今人人自危。

格力電器是大陸上市公司,公司昨(6)日全力撇清與周少強關係。新浪財經報導,格力電器董事長秘書何滔表示,周少強是集團的黨委書記,與上市公司「完全沒關係」,還強調「沒見過、沒聽說過這個人。」

但再怎麼切割還是挽回不了格力電器昨天逆市下跌,一票酒類上市公司也直接「中箭」,包括酒鬼酒、老白干酒等成天在電視台撒錢打廣告的釀酒公司,也因為掃到這波「節約反貪風」,昨股價全部收黑。

上月初,周少強1個朋友1月4日把1張桌上擺著12個紅酒空瓶的宴會照片上傳到手機通訊軟體微信,該照片迅速流傳開來,周少強的名字也隨之浮出檯面。

由於他身兼珠海市屬的金融控股公司老總,網友質疑高達人民幣7、8萬的餐費都是公款消費。

而周少強本人接受採訪時矢口否認豪華消費,強調其中有6個空瓶,而且是用來「學習紅酒知識」,被網友戲稱為「學酒哥」、「洋酒哥」。

珠海市紀委1月底曾公布調查結果,宣稱周少強當晚僅消費人民幣4,689元(約新台幣2.2萬元),且是私人現金買單,沒有報銷。但該數字與照片顯示的情況差距太大,質疑聲浪不斷。

珠海市紀委周二晚間改口稱周少強的工作晚餐消費額為人民幣 37,517元(約新台幣17.7萬元),「嚴重超標」,將周少強予以停職,並要求參與者自付餐費超標部分。1位長年關注格力的業內資深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當下正值中央宣導節約、禁止鋪張之際,且民眾對部分國企高管奢侈作風十分反感,格力集團總裁一職有可能會換人。

台灣  聯合報

大陸收入分配改革 一紙漂亮空話

Posted: 06 Feb 2013 11:03 PM PST

香港特派員李春

中共國務院前天公布「關於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爭執逾廿年、草擬八年、欲行又止的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終於有了說法。

大陸的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中國面對今天諸項矛盾之際最需取捨的一項改革,要說這是落實中共十八大新發展戰略目標的關鍵,也不為過,因中共十八大的新發展戰略,就是首提收入加倍。

但這分「意見」一公布,在大陸的經濟界惡評如潮。比較尖銳的評論,是經濟評論員說這分「意見」是「三無」,即無改革內容、無可操作性、無實際作用。但更糟的說法,是一位前國家發改委的學者型官員,指這是「滿篇空話,一張廢紙」。

據說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起草制定的意見,從草擬到公布歷時八年,至少四上四下。照理這一分千錘百鍊的文件,應該獲得一點掌聲,但怎會前所未見地被挨罵呢?

仔細讀這分意見,會發現「罵得有理」,因為這是一分典型的「假大空」文件。文件分成七大部分,從改革的必要性說起,再談到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其後細化到工資收入、個人所得稅、房地產稅,甚至開徵遺產稅,似乎所有跟收入有關的問題,都已點到。所以這分文件夠宏大。

但這分宏大文件衣服架子下,衣袖空蕩蕩,難怪有人說這分文件的起草者,把一項具體的改革塑造得像共產主義一樣,前景美好、無路可行、遙不可及。

文件本身沒有謎語,需要破解的只是怎會有這樣一分文件,這分文件為何又在這時公布呢?意見的起草者,是發改委、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後據說主要由部委官員起草,沒讓學者參與,更沒有民間討論。而文件起草的三部委,正是改革的對象,由改革的對象制定改革方案,豈不笑話?

再說這時公布,從小的時間背景來說,春節前夕,人心大渙散,都在關心家事,沒多少人操心大事;從大時間背景來說,過了春節就是全國人大會議的最後籌備期,現在的國務院班子也就換屆下車了,那「意見」裡說什麼跟誰都沒有關係了。

一分原認定是改革方案的文件,最後變成了「若干意見」,國務院以下達「通知」的形式,「批轉」這分意見。就是告訴大家,這只是沒有意見的「意見」,大家不要太認真了。

台灣  聯合報

官媒:包庇不乾淨幹部誰之過

Posted: 06 Feb 2013 10:50 PM PST

(中央社台北7日電)中共中央近日加強反腐宣傳後,大陸坐擁大批房產的「房氏家族」官員紛紛遭曝光,新華社官方微博今天發表「微評」質疑,「包庇重用如此不乾淨的幹部,誰之過?」

中共各地對於貪腐嚴重,民怨沸騰,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上台後,多次公開大談反腐工作,許多大陸網友紛紛在網路上曝光貪腐官員,有的甚至具名舉報。

因此,大陸一些坐擁大批房產的「房姐」、「房嬸」、「房哥」、「房叔」、「房祖宗」紛紛登場,被大陸網友諷刺為「房氏家族」。

有網友更把最近曝光的「房氏家族」整理成一張表,羅列這些被冠上「房」字綽號和坐擁房產等貪腐事蹟,包括了「房祖宗」濟南市厲城區原公安分局局長程紹春、「房姐」陝西榆林市神木縣農村商業銀行副行長龔愛愛等人。

網友也整理了「房氏家族」曝光後,官方處理的進度,其中有些已被捕、被撤職,但也有一些官員由所屬單位出面否認遭指控後,就無下文。

導致大陸民怨更為沸騰的是,一些被撤職的官員,往往過了一陣子又重新到異地當官,有的還升官。

對此,新華社的官方微博「新華視點」今天刊登「新華微評」說,陸豐「房帝」趙海濱被曝持假身分證經商、擁有192套房產。再一追,他曾因充當走私保護傘等多次被中共汕尾市紀委、汕尾市公安局紀委立案,又屢次上崗(任官職)。

這篇「微評」質疑,「(中共)選人用人一貫強調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為何在一些地方,不立德、不修德、不踐德的人能帶病上崗?包庇重用如此不乾淨的幹部,誰之過?」1020207

對付空污 中共要國企煉油業升級

Posted: 06 Feb 2013 10:49 PM PST

(中央社台北7日電)面對中國大陸空氣污染問題日益惡化,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卸任前,昨天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決定由大陸煉油國企巨頭首先完成升級改造,讓油品品質升級。

根據新華社報導,溫家寶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隨著大陸汽車保有量快速成長,汽車廢氣排放對空氣污染影響日益增加,為加快油品品質升級,有4點決定:

第 一、在大陸已公布第4階段車用汽油標準(硫含量不大於50ppm)的基礎上,由大陸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員會盡快發布第4階段車用柴油標準(硫含量不 大於50ppm),過渡期至2014年底;2013年底前發布第5階段車用汽油標準(硫含量不大於10ppm),過渡期至2017年底。

第二、加快大陸煉油企業升級改造,確保按照汽、柴油標準升級實施時間如期供應合格油品。大陸國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要首先如期完成改造任務。加快汽車發動機相關技術研發與應用,合理確定成品油價格。

第三、按照合理補償成本、優質優價和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合理確定成品油價格,並完善對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補貼政策。

第四、加強大陸的油品品質監管,加大處罰力度。加強行業自律,企業要向社會公開產品品質承諾。

報導說,這場會議也通過「關於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強海洋生態保育和升級海洋漁業永續發展;並對大陸研究生教育、科研等培養做出包括獎助等決議。1020207

陳光誠:人權與貿易不能脫鉤

Posted: 06 Feb 2013 10:48 PM PST

(中央社記者江今葉紐約6日專電)大陸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今天呼籲美國政府,人權與貿易不能脫鉤,因為唯有如此,才能迫使大陸改善人權狀況。

陳光誠今天應紐約新學院(New School)之邀,就「大陸未來法制與人權」為題,與紐約大學法學教授孔傑榮(Jerome Cohen)對談。

談及當初離開大陸時,大陸官方承諾會儘速徹查他遭到軟禁的案子,陳光誠透露,8個月過去,大陸官方完全沒有展開調查,當初迫害他的地方官員還紛紛升官,他的姪子陳克貴受到牽連,遭到入獄判刑。

陳光誠說,大陸是公然不守信,對全世界說謊,他希望美國總統歐巴馬、新上任的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能敦促大陸官方盡快兌現承諾。

對於陳克貴案件審理過程不透明,陳光誠認為,大陸在審理「四人幫」案時都還公開轉播,現在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妻子谷開來及陳克貴案的審理過程,反而是閉門的,讓人如何對大陸司法、人權有信心。

他希望美國政府發揮影響力,堅守人權價值,不能有任何妥協,更要進一步監督大陸推動人權、尊重言論自由。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人權不應該與貿易脫鉤,因為唯有這樣,才能迫使大陸改善人權環境,推展人權。1020207

核試計畫掀波 傳北韓特使訪中

Posted: 06 Feb 2013 10:47 PM PST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7日電)香港經濟日報今天發表社評指出,日本指控中國大陸軍艦以火控雷達鎖定日方艦艇,顯示兩國角力已趨尖銳,更可能不介意稍有碰撞,以逼使美國亮底牌。

社評表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月中訪美,此際激化中日矛盾,正好逼使華府進一步表明挺日立場。

因此,日本近期不斷刺激北京,如設立配備先進艦艇的部隊巡弋釣魚台列嶼等,背後除因國內政治需要外,更要藉事態緊張催逼美國更明確挺日。

而中國的行動日趨強硬,也是要逼美國露底牌。

社評認為,對北京而言,釣魚台涉及國家領土主權的核心利益,不容退讓,惟背後尚有另一考量,即藉不斷升高釣魚台的繃緊氣氛,試探美國底牌。

這篇社評指出,釣魚台問題表面上是中日角力,實際上卻是美國「重返亞洲、圍堵中國」的重要舞台,故只有摸清美國挺日的底線,北京才可籌劃因應對策。

更何況,只有美國有能力喝令日本在釣魚台問題上節制,日方近期不斷衝擊中方的底線,北京更要敲山震虎,向美國示警,是否真的願冒出兵介入中日角力的風險。

社評稱,美國陷於被動,可說是總統歐巴馬「自找麻煩」,尤其他連任後表明希望將焦點放在內政,藉推動社會公平正義在歷史留名,但他過去3年力推重返亞洲政策,令日本藉機在區內招搖生事,釀成今天尾大不掉之局。1020207

維權律師具名控周永康是民賊

Posted: 06 Feb 2013 10:47 PM PST

(中央社台北7日電)中國大陸知名維權律師浦志強昨天在微博發文籲憲政治國,同時具名舉報前中共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指他「荼毒天下,實民賊也」。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曾代理多起知名維權案件的浦志強6日在新浪、騰訊和搜狐三大微博網站上,發表具名舉報周永康的文章,要求清算過去10年大陸維穩社會治理模式,建立法治社會、憲政治國。

浦志強寫下:本人實名舉報,公安部前前部長、政法委前書記周永康,禍國殃民!「我認為,若想從維穩的陰影下走出,就必須清算他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式,太多的人間慘劇悲歡離合,跟該周直接間接有關了。此人秉政十年,竟然荼毒天下,實民賊也!」

不過,今天到新浪等各微博尋找時,不但浦志強文章已被刪除,連帳號也被取消。網友奔相走告,指文章言之有理,但文已被刪,帳號也「被殺了」。

有民眾發文說:「康(周永康)的問題在海外已經是天大的公開話題了,現在終於爆發了!世紀改革大轉變,就是要有歷史的清算!支持勇敢的公知們那股愛國勇氣!支持浦志強律師!」

異議人士胡佳在推特(Twitter)聲援浦志強指:「零七年我寫文章指周永康應被送上絞架,零八年成為給我定煽顛罪的證據之一。」

西藏作家唯色則表示:「浦志強倒周永康的言論是必要的,可以說是給現政府在政法系統的轉型上指明道路。」

報導說,周永康2007年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並兼任中央政法委書記。這個雙重身份讓周永康得以掌控龐大的維穩經費。在維穩名義下,大陸管轄警察、軍警和國家安全機構官員的政法委權力愈來愈大。

周永康擔任政法委書記期間,大力擴張警察系統權力,他還負責鎮壓政治異議人士和新疆、西藏獨立運動人士。

近年來,大陸社會動蕩顯著增加。2011年約發生18萬起民眾抗議事件,涉及廣泛議題包括腐敗、政府搶奪土地及警察使用酷刑,多與維穩措施違法擴權有關。1020207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2月6日)

Posted: 06 Feb 2013 10:15 PM PST


2013年2月6日《明镜郵報》

Posted: 06 Feb 2013 10:14 PM PST

    2013年2月6日《歷史日報》

    Posted: 06 Feb 2013 10:10 PM PST

    明鏡新聞網

    unread,
    Feb 8, 2013, 11:03:11 PM2/8/13
    to wy...@live.com.au

    《明鏡郵報》明鏡新聞網


    《薄熙來的“幫凶”》

    Posted: 08 Feb 2013 03:39 PM PST


    內容提要:

    說白了,徐明和王立軍就是薄熙來一家的家丁和打手——靠著給主子賣力,當幫兇,主子吃肉,自己混一碗湯喝。當然主子看中的是江山社稷這塊大肉,奴才手里的這碗湯油水很足自然不難理解。在商界的混得傢財萬貫富可敵國,在政界混的顶戴花翎火箭般連升三級。

    主子面前,唯唯諾諾;主子身後,耀武揚威,大抵是奴才的共性。若說徐明還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身份,很少逾規惹主子不滿,這王立軍可就有些過于迷戀“打黑英雄”和學者局長的外部光環,以至于“入戲太深”,忘了自己的真實身份。

    其實早就有“預警”。很多年前,徐明身邊的人就發現徐和薄家權力走的太近,早晚會出事;王立軍在鐵嶺的警界前輩也 早就警告他小心“前車之鑒”。

    皆不幸言中,其實更因果有緣。

    主子需要幫凶,奴才需要靠山,各有所取,各有所得,看似一拍即合,天衣無縫。但不幸的是,正如有評論所指出,某種意義上,中共就是靠綁架起家、建政坐天下的。不無道理,看似的大團結和親密無間,不過是經濟政治利益的互相利用和綁架,乃至彼此身傢性命的互相綁架下,而結成了的一個畸形的、變態的命運共同體。看似針紥不怕,水潑不進,但誰都清楚,綁架下必有强制、恐懼和猜疑,而這必導致裂痕,裂痕若不及時修補,馬上會一發不可收拾,弄得滿盤分崩離析——黨體制下特有的一種結構。

    奴才們打着主子旗號欺行霸市,欺男霸女的同時,也怕被當槍使,一不小心當了炮灰成了犧牲品,更怕主子翻臉不認人,置自己于死地 ;也正如此,這些內心恐懼又憤懣的奴才們其實儘是電影《讓子彈飛》里的“武舉人”,黃四爺在台上時他們各個爭著幫凶,黃四爺一出事,立馬對主子凶殘十足,恨不能飲其血食其肉以表自己的革命者情懷。這種意義上講,主子們怕得不僅是外面的敵人,更怕乃至最怕的就是邊這群被自己教育的下手不知道輕重、知面不知心却又對自己那點事知根知底的奴才和打手們。

    奴才們怕,主子們也怕。他們就這麽相互利用,相互提防,時刻準備著相互出賣、攤牌翻臉。王立軍突走美領館,魚死網破;徐明在裡面招供有一說一,反咬一口,把這中國特色的主子奴才“情結”演繹的活靈活現。

    看徐家,王家和薄家落得今天這種狼狽,怎不讓人感慨欲壑難平,幾人看透!

    更可悲,黨體制下,進了這局裡的人,就難 再有退路。之前的“預警”和之後的一語成讖更多的是譲人感慨,却難有譲當事人鏡鑑而免的作用。

    也正因為此,下一個徐明,王立軍,乃至薄熙來的出現只是時間問題。


    《薄熙來的“幫凶”》印刷版訂閱連結:

    【財大出版社】電子書專頁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一場官司扯出愛國“裸商”俏江南張蘭

    Posted: 08 Feb 2013 01:22 PM PST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林幽牧



    從打黑工的小人物華麗轉身為成功人士並榮升為政協委員的張蘭,終於因一起合同糾紛案被曝註銷戶口、已加入外國國籍而被輿論熱議。


    一場官司扯出愛國“裸商”

      牽連出張蘭國籍已變更一事之案的原告馬義是俏江南的前高管。據媒體報導,作為與張蘭一起創辦俏江南的功臣之一,馬義因身體原因在2004年向張蘭提出離職。馬義訴稱,自己與張蘭及俏江南簽訂了兩份《離職補償協議》。其中第一份離職補償協議經法院確認已在履行中,引發這場官司的是第二份協議。雙方在第二份協議中約定,張蘭作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大股東,承諾以個人名義另外再給予馬義適當補償。在多項補償中, 有一項是約定張蘭將其名下位於朝陽區藍籌名座的房屋一套轉讓給馬義,房屋貸款由張蘭負擔。但張蘭至今未將房屋過戶到馬義名下,馬義遂將張蘭訴至法院,要求她兌現承諾,協助自己辦理過戶手續。

      該案於2012年9月立案至今,朝陽區法院始終聯繫不上張蘭。法院發出的傳票、起訴書均被退回,法官進一步向張蘭戶籍地派出所核實後得知,張蘭已於今年9月17日註銷了戶口,現身份情況不明。俏江南相關負責人則透露,張蘭的國籍確實已經改變,但並不清楚加入了哪國國籍。

      據媒體報導資料顯示,俏江南公司的企業類型是股份有限公司(台港澳與境內合資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負責人是張蘭。該企業2008年12月19日前為內資企業,於2008年12月19日變更為外商投資企業。由於中國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因此有分析稱,俏江南“變身”外企目的似乎就是為了合理避稅。不過,張蘭選擇移民的原因或許根本沒這麼簡單。而俏江南某負責人所述移民是張蘭本人對俏江南公司將來能夠立足於世界,成為一個國際化品牌而做的長遠考慮之說辭也不足為信。


      餐飲業的“大姐大”——俏江南張蘭

      坊間流傳一個段子:CCTV記者在採訪路人甲時,問道:“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最想為祖國做些什麼。”路人甲回答:“移民,不給祖國添亂。”記者又問:“你認為愛國的最好方式是什麼?”路人甲:“移民,去給萬惡的帝國主義添亂!”近日,俏江南餐飲集團創始人張蘭改國籍一事甚囂塵上,引發多方關注與爭議。

      在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掀起出國熱的時候,出生於1958年的張蘭雖已結婚生子,但不甘平庸的她於1989年底以探親為名來到加拿大,與彼時才8歲的兒子分隔兩地,開始了長達2年“打黑工”的異國生活。張蘭稱在加拿大的生活為“就是掙錢”,第一份打黑工的工作是洗盤子,一小時3.5美元,她一天干4家餐館,連續幹16個小時。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描述:“當時我賺錢心切、不擇手段,目標特別明確,就是打工賺夠2萬美元就回家。我在湖北的時候一路打籃球打排球打到省隊。我是一路打籃球,有這個體力和精力。一份工不過癮,掙的太少,最高的時候一天打6份工。在餐廳洗盤、擦桌子、扛豬肉,在美髮店幫人洗頭。”

      1991年,張蘭在賺了2萬美元後毅然回國創業。她先在北京開了家名為“阿蘭酒家”的川菜館,從一個人的辛苦經營到漸漸走上正軌;當2000年她積累了600萬元的資金後,不滿足於現狀的她賣掉“阿蘭酒家”又創建了定位於高端商務人群市場的俏江南餐飲公司,欲打造一個國際的中餐品牌。至今俏江南已在全國各地擁有幾十家連鎖店。

      2009年,首次登上胡潤百富榜的張蘭在“2009胡潤餐飲百富榜”中以25億元人民幣排名第二,在“2011年胡潤餐飲百富榜”中以31億元人民幣排名第三,成為餐飲業的“大姐大”。成功後的張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自稱“慈禧後人”、“我就是個貴族”,而在線民的爆料中卻稱張蘭的父母系普通人。對此,有觀察者指出:“商業品牌背後往往都有個美麗傳說,張蘭的家世背景也猶如羅生門,裝飾過去行銷未來,只能說張蘭深諳此道。”對於張蘭一直宣稱的當年放棄了已握在手的移民證,公眾也頗存疑,認為加拿大政府不會輕易准予只在加拿大生活了兩年的打黑工者之移民申請。

      2010年,當張蘭的獨生子汪小菲與台灣當紅藝人大S徐熙媛登記結婚後,張蘭作為明星的豪門婆婆也更加受到媒體關注,她的俏江南自然也有更多機會出現在媒體的字眼裡了。無怪乎當2011年底,張蘭當選為北京市朝陽區政協委員後曾對媒體解釋,成為政協委員主要是因為俏江南的影響力,並非因為兒媳是大S。

      張蘭曾榮獲2006年中國十大財智人物、中國餐飲十大影響力人物、全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的CEO、2007年度時尚女性、東方企業家30年傑出人物貢獻獎、LADY雜誌2008年度影響中國女性生活精英人物、創業邦雜誌2008年企業家創業女性成就獎、TARGET雜誌生活品鑒家、2008中國職場女性榜樣、2009北京晚報中國餐飲財智人物等稱號。如今在中國已逐步完成財富夢想、從打黑工的小人物華麗轉身為成功人士並榮升為政協委員的張蘭,終於因一起合同糾紛案被曝註銷戶口、已加入外國國籍而被推上風口浪尖。


      曾斥移民者,大秀愛國牌

      張蘭為人所詬病的是言行不一,為了利益作秀過度。

      http://i.imgur.com/8WnyO.jpg
      張蘭:“我只能效忠於自己的國家”

      2007年,張蘭在鳳凰衛視的“一虎一席談”上,曾動情地說:“當我把手放在胸口上時,當要我宣誓永遠忠誠於加拿大的時候,我發現我做不到,我只能效忠於自己的國家,因為我是中國人。”並斥責移民海外的人不愛國,說自己拒絕了多國的移民邀請,當時她所表現出的“崇高愛國主義精神”贏得場下觀眾的熱烈掌聲。然而,如今這位大談放棄移民,永遠忠實於祖國的“愛國人士”也神不知鬼不覺地加入了外國國籍。

      有評論人士指出:“愛國自在人心,那些生長在骨血裡的民族主義並不是要做給別人看的,若心有祖國,天涯海角便皆可走得瀟灑自如。何況改國籍是公民的個人自由,但作為名人,敢改國籍就要敢認,不要諸多藉口,不要造假作秀,只要本人一句‘現已移民’的事實陳述就足矣,這是起碼離開的光明磊落。另外,有關的身份證明必須變更,必須讓債權人知道,免得出了什麼事情找不到人。”(《明鏡月刊》 35期)

    Posted: 08 Feb 2013 11:45 AM PST


    一個不可救藥“傻瓜”?(8)
      ——余傑答《國密報》

    《中國密報》記者陳小平

    《中國密報》:你說與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是情同手足的朋友和戰友,還有,你認為中國政府差點讓你為寫作和出版這本書付出生命的代價,從新聞報導中,你在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劉曉波的前一天,被綁架和毒打,他們還威脅活埋你,你能解釋一下,各種各樣批評中國政府的書和文章每天都在出版,為什麼他們格外恐懼你的這本書?

      余:任何一個獨裁政權,越到其統治末期,它的暴力機器便越處於失控狀態,除了對潛在的挑戰者露出猙獰的牙齒,內部的傾軋也會無所不用其極。201012月,北京當局命令秘密警察對我使用酷刑折磨,是因為劉曉波的獲獎讓最高當局惱羞成怒,他們需要找人發泄,而我是劉曉波最親密的朋友和助手,我便成了一個最佳的發泄管道。

      此後,在2011年春天的茉莉花事件中,這種肉體折磨更是廣泛使用在維權人士身上。很多人遭遇的酷刑已經到了罄竹難書的地步。這個政權也到了只剩下暴力來維持的階段。我相信,隨著中國國內情勢的日漸惡化,暴力還會在得到廣泛的使用。看看超過軍費的維穩費用,看看無所不在的“國保”隊伍就知道了。

      到了2012年薄熙來事件爆發,以及圍繞十八大卡位發生的一些內鬥,讓人眼花繚亂,中共內鬥的血腥和殘酷,又嶄露出“文革”時期的那種苗頭來。從某種意義上說,無論是胡溫還是習李,都是“文革”的孩子,都是在那種殘酷的文化的熏陶下成長起來的。用研究“文革”問題的學者王友琴的話來說:“追究根源,摧毀了當代中國人的正義觀念的根源,還是‘文革’。數以百萬計的人在‘文革’中被害死,更多的人被‘鬥爭’、被監禁、被打傷,這是對社會正義的絕大冒犯和損毀。但是殘暴行為在當時被用革命的名義合理化了,在文革後又被用‘認識錯誤’的說法減輕淡化了。”與明代末年一樣,如今的中國社會瀰漫做暴戾之氣,中共當權者的知識結構和精神結構,都加劇了這種暴戾之氣。這是我對中國未來最大的擔憂。

      余傑與劉曉波。


       《中國密報》:在多個場合聽到,你打算繼續為劉曉波發聲,讓更多人知道和支持劉曉波,除了你到白宮參加抗議要求中國當局釋放劉曉波、準備建立聲援劉曉波的網站、出版《劉曉波傳》英文版和將之拍電影之外,你還準備做些什麼?我看你在白宮參加抗議時是一個人,這當然需要勇氣,但如果聲援劉曉波,你一個人的力量肯定是不夠的,你在這方面有什麼打算呢?

      余:習近平訪美的時候,我舉起劉曉波的照片到白宮門口去抗議,其實這不需要太大的勇氣。我又沒有去天安門抗議。這是我理所當然應該做的事情。

      當然,我希望更多的朋友來關心劉曉波和劉霞的處境。我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我正在與朋友們一起籌劃成立“劉曉波人權基金會”,以此為平台推動相關活動。

      比如,劉曉波還有上千萬字的作品尚未整理出版。我們將整理出版劉曉波更多的文集,並推動英文和其他語種的翻譯和出版。我們將策劃劉曉波的圖片展,以及劉曉波的妻子、畫家和攝影家劉霞的攝影和油畫作品展覽。我們將策劃拍攝劉曉波的紀錄片,讓海內外華人和全世界對劉曉波的生平和思想有更多瞭解。我們將設立名為“劉曉波資料中心”的中英文雙語網站,使之成為關於劉曉波的最完整的資料庫和網上博物館,在中國實現民主化之後,以此為基礎在北京建立劉曉波博物館。

      劉曉波被捕入獄已經四年,他的妻子劉霞被非法軟禁在家兩年多。劉霞一直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有兩名女警察與她同吃同住,晝夜監視,她面臨著巨大的精神壓力,身體狀況堪憂。劉曉波夫婦的遭遇,是中國人權狀況持續惡化的標誌之一。納粹德國、蘇聯、共產黨統治的波蘭、種族隔離時代的南非和軍政權的緬甸,都曾迫害過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但是,從來沒有哪個國家像共產黨中國那樣,將這種殘酷的迫害廣泛延伸到其親人和朋友身上。中共在國內對人權的踐踏,也將危害國際秩序的和平穩定,侵蝕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

      中共的獨裁統治已形成嚴重的社會危機,不管中共當局是否承認,中國的民主轉型不可避免。作為從天安門事件以來持續20多年為中國人權事業奮鬥的知識分子,作為非暴力的價值和“我沒有敵人”的精神的倡導者,作為惟一一名身處中國本土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必將在這一變革中發揮關鍵作用。

      中國的民主化,不僅將使得13億中國人告別共產黨暴政、基本人權受到法治保障,而且將帶動新一輪的全球民主化浪潮,北韓、伊朗、古巴等獨裁國家的變化必將加速。在此意義上,劉曉波對人類歷史的推動,將不亞於南非的曼德拉、捷克的哈維爾、韓國的金大中和緬甸的昂山素姬等人。他應當像曼德拉、哈維爾、金大中和昂山素姬那樣獲得其同胞和全世界的支持。

      幫助劉曉波,就是參與中國的和平轉型,就是為中國的未來盡一分心力。我也呼籲廣大國內同胞和海外華人,以及國際友人,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參與和關注全球聲援劉曉波的活動。(《中國密報》第4期)

    勞教制度改革新聞相當詭異

    Posted: 08 Feb 2013 11:33 AM PST


    明鏡新聞網編譯 巫古森


        儘管中國新任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並沒有向外表示他打算實行政治上的大改造,但是他宣告要去除形式和官僚主義、改變共產黨一直以來的僵硬作風,這些都被外界視為是開放的象徵,許多人也期待他和他的新領導團隊將能更重視人民的聲音、與人民溝通交流。就在人民對政府的新作風有所期待的同時,中國南方發生要求新聞自由的抗議事件,事件的後續發展將是測試政府政改方向和決心的風向球。但也有另一則較令人對政改感到樂觀的新聞:官媒新華社在1月7日向外宣佈中國政府計劃對惡名昭彰的勞教制度進行改革。


        唐慧上訪被判勞教引發抗議潮

        在中國微博上流傳著一張照片,照片中有一群男女戴著電影V字仇殺隊(V for Vendetta)的面具,各人手持一張字圖,全部念起來是:“四菜一湯不上酒不是真改革,新聞出版自由才是真改革。”四菜一湯的說法的原由是習近平上台後力倡簡樸,最近到河北阜平縣視察時表示,當天晚餐只吃四菜一湯。

        《金融時報》記者席佳琳表示,也許新聞自由對習近平而言還是太過激進,但是至少中國政府近日有一項政治改革值得稱頌,或許也可以被視為是未來政治改革的第一步。新華社1月7日報道稱,中國全國政法工作會議7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明確提出,2013年將推進勞教制度、戶籍制度改革等4項重點工作,全力建設‘平安中國’、‘法治中國’。”

        勞教制度已在中國實施超過50年,此制度讓警察得以將任何有輕微犯罪(如偷竊或賣淫)嫌疑的人、上訪者或是發表與政府不同的政治意見的人,不經審判地送至勞教場所進行最多4年的“勞動教養”。

        唐慧為自己的女兒多次上訪最後竟被處以勞教。

        《華爾街日報》指出,勞教制度在2012年夏天受到嚴厲的撻伐。當時一位名叫唐慧的女性被處以勞教1年半的懲罰,原因是因為她不斷上訪控訴政府對強暴並逼迫她女兒賣淫的7個犯人的懲處太過輕微,唐慧的堅持最後竟被政府視為“嚴重擾亂社會秩序”。

        這位母親的判決引起中國民眾的批評和憤慨,而政府也在民眾的抗議聲中撤消了對這名母親的勞教判決。一群律師之後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要求改革勞教制度。



        廢除勞教將是司法改革大進步

        勞教制度的改革會是中國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但是現在關於勞教制度改革的許多細節還不清楚,像是現有的勞教所和所內的人們將遭到什麼樣的處置?或是這是否表示政府將建立一個新的制度,在其中受到警方拘留的人可以在被送進勞教所前受到正當的審判?

        儘管缺乏進一步的細節,但是《紐約時報》指出有許多推動司法改革者對此舉表示樂觀,假使這種不經審判即可將人監禁的制度目前還不可能完全廢除,他們希望至少能進行修改。

        一直以來,不斷地在推動廢除勞教制度的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千帆說:“假使這項改革是真的,這會是司法改革的一次大進步。勞教制度一直是被極端錯誤濫用的工具。”

        由毛澤東於1950年代建立的勞教制度是用來迅速弱化政治對手的手段,經由勞動對人們進行再教育的方式,在這幾十年已經進化成龐大的超司法系統,擁有350個勞教所,讓10萬名受監禁者在監獄工廠或是農地工作。將這些人送入勞教所的不是法院、而是各地公安的判決,被告者無法與律師接觸、也少有上訴機會。


        中國的勞教制度是毛澤東時代的產物。


        勞教被視為極易被濫用的制度

        自1980年代起,司法學者和維權人士就不斷地要求政府停止使用勞教制度,並將輕微罪刑的審判移至刑事法庭。終止勞教制度的呼聲在近幾個月以來又再度成為話題,尤其因為最近在新聞報道中有一些著名的案例,案例中的人們僅因批評官員或是讓他們感到困擾即被送進勞教所,前文提及的唐慧就是一例。

        美聯社也指出,勞教制度原本是用來拘留反革命或是共產政府的批評者,但是現在卻擴張到包括娼妓、吸毒犯和其他犯下輕微罪刑的犯人。另外,中國政府也在1990年代將法輪功定調為“邪教”後,將大量的法輪功信徒關至勞教所中。

        許多律師和維權人士一直以來視勞教制度為極度過時且易於過度受到濫用的制度。此制度也可被政府用來監禁那些批評官員或官方政策的人們,這些人包括曾經批評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打黑唱紅作法的小官和一般民眾,其中一些人已在薄熙來倒台後獲釋。

        但是有更多批評政府的人們沒有這種運氣,其中一個相當有名的案例是任建宇。自重慶文理學院畢業後出任彭水縣郁山鎮的大學生“村官”的任建宇因在微博和網絡上轉發許多被政府視為“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信息而被送入勞教所。警方從他的住處搜出的“證物”包括一件寫著“不自由毋寧死”的短衫。2012年11月,重慶勞教委明顯地受網絡上和新聞報紙排山倒海的批評聲影響,撤消了原本2年刑期的勞教判決。


        勞教制度“改革”恐將流於表面

        人權觀察的亞洲分部資深研究員林偉(Nicholas Becquelin)對《金融時報》說:“習近平一定會對勞教制度做一些改變──這個舉動的政治代價非常小,利益卻是立即可見的。為了確立他的權力,他一定會對中國的自由改革派表示一些善意。”

        但是法律專家擔心這次的“改革”只會流於表面。著名維權律師李方平說:“我想他們會通過一條法律,但是我也認為在實務上不會有什麼改變。”

        李方平的悲觀有其道理,《紐約時報》在報道此次勞教改革時也認為或許為勞教制度可能的完結歡欣鼓舞還太早,因為勞教制度改革新聞出現的方式相當詭異。1月7日中共全國政法工作會議的細節首先是被幾家新聞媒體披露,包括中共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中央已研究,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後,今年停止使用勞教制度”的發言。但是這些新聞媒體的報道在之後卻遭到刪除,只留下新華社的短篇報道。

        中國司法部旗下的《法制日報》記者陳東升對美聯社表示他在會議現場,他說孟建柱的確有提及停止勞教制度,他並說孟建柱稱勞教制度“在過去曾經是個有用的工具,但是現在情況已改變了。”然而,陳東升在微博上關於勞教制度改革的發文在短時間內即消失,也無法與他取得聯絡。

        《紐約時報》指出,官媒新華社的報道最終使用“改革”一詞,意味勞教制度也許並非將完全廢除。對勞教制度的改革也許包括讓現有制度更具合法性、使判決經過法院的審理。但是《紐約時報》也強調,中國現有的由黨控制的法院少有讓被告者贏得訴訟的機會。(《內幕》第14期) 

    《誰控制中國軍隊》 "強軍夢"是南巡重點

    Posted: 08 Feb 2013 11:14 AM PST


    內容提要:

    已經登頂的習近平不用舉目四望,就清楚地知道他所接過來的,並不是那個吹噓了十年的和諧社會,也不是真正代表大多數中國人而是只代表少數利益集團的執政黨,更不是能讓老百姓滿意讓世界稱道的政府。

    好在,習近平還知道該如何從自己做起,該如何讓自己先邁出踏實的第一步。很多人認為習近平會把治黨、治國、治官、治貪放在前面,但卻忽略了治軍。習近平一上台就把治軍當作自己執政的首要選擇,不但合情合理,而且也完全在意料之中,可媒體和輿論的判斷,卻被十八大過後中共政壇出現的一些花拳繡腿給迷惑住了。

    需要提醒的是,習近平在中南海長大的,對軍隊太了解了,三十多年前就在中央軍委當過秘書,踏上仕途後每到一個新地方都最先跟軍隊打交道,再加上自己的夫人還有一位將軍級歌唱家……這樣的背景和經歷讓他早就把“軍隊”二字刻在骨子裏,他對軍隊的感情其實早就衆所週知了。

    所以,自2010年10月當上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後,習近平就開始了他對軍隊高層的運籌帷幄。在2012年8月召開的北戴河會議後,他便開始主導軍隊高層的人事佈局,從“新五馬進京”到“魏鳳和授銜”,十八屆中央軍委的班底是他一手搭建起來的。

    從中央軍委成員到四總部和各軍兵種負責人,習近平挑選的這個軍事班底,就是控制著中國軍隊,掌握著中國兵權的人。


    《誰控制中國軍隊》(電子版)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李克強弟弟的職位油水最豐厚

    Posted: 08 Feb 2013 06:05 AM PST


    《調查》雜誌社特約記者 廖熾


    還有一個月,李克強就將正式上任當上國務院總理。他也會像三位前任一樣,讓家族大發橫財嗎?
    李克強的哥哥李克平、姐姐李曉晴都是官,但比較低調,相比之下,弟弟李克明近幾年非常高調,他是中國油水最豐厚的機構——國家菸草專賣局副局長。有人預言,如果李克強家族出問題,一定是先出在他身上。

    李克明於1978年進入安徽省輕工業學校輕工機械專業學習,兩年中專畢業後,1980年到安徽省合肥市永康食品廠工作;後設法轉到安徽省菸草公司生產技術處;他一邊先後在職在安徽經濟管理幹部學院、中南工業大學、中央黨校中央國家機關分校和國家行政學院等地學習,拿到工商管理碩士文憑,一邊在機構不斷變動的菸草管理系統步步高陞,1991年開始,擔任安徽省菸草專賣局(公司)生產技術處副處長、處長。


    1993年,李克強當選為團中央第一書記,次年3月,李克明就從安徽來到北京,擔任國家菸草專賣局生產調度司生產處處長;1997年6月,他到河北省菸草公司掛職擔任副經理,一年後陞為國家菸草專賣局發展計劃司副司長;這時李克強剛剛進入十五屆中央委員會,並調到河南開始主政。2000年後,李克明擔任國家菸草專賣局經濟運行司司長、發展計劃司司長。直到2003年,被中央組織部任命為國家菸草專賣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自從當上國家菸草專賣局副局長後,李克明頻頻亮相,經常赴全國各地菸廠考察調研,地方政府均派副省級官員陪同。李克明還經常參加菸草行業的各種會議,每次都要發表“重要講話”。論風頭,可能一點都不比兄長李克強“差”。

    比如說,2010年3月11日,李克明回到家鄉安徽進行菸草調研。其間,李克明先後到合肥市局(公司)桃花管理所、卷菸零售終端示範店、配送中心和營銷中心瞭解工作情況,深入安徽中菸工業公司技術中心和醋纖項目建設選址考察,並聽取了安徽中菸和醋纖項目籌備組的工作匯報。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黃海嵩一同調研。國家局發展計劃司、經濟運行司、科技司負責人也隨同調研。


    李克明(中)回安徽視察。

    2009年1月20日,2009年中菸國際海外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李克明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充分肯定了中菸國際及各境外企業去年的工作。他指出,2008年無論是海外捲菸生產企業還是菸葉採購實體運作,均取得了積極有益的成績,堅定了行業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信心。在中菸國際和境外企業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行業在境外的生產有了較大的提高。
    媒體還報導:2009年8月11日至12日,李克明出席在青島召開的全國菸草行業“優秀捲菸工廠”創建活動座談會,並赴青島菸草進行考察調研。

    會議期間,山東省委常委、副省長王軍民會見李克明,雙方就推進山東菸草的改革和發展交換了意見。李克明還參觀了青島捲菸廠,並聽取了上海菸草(集團)公司上海捲菸廠、紅塔集團玉溪捲菸廠等8家捲菸工廠關於開展“優秀捲菸工廠”創建活動情況的匯報。

    李克明對各捲菸廠開展的創建活動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及高度評價。他指出,各單位的交流發言表明國家局提出的創建活動已經得到積極響應,得到深入發動,呈現出紮實推進的態勢云云。

    2009年11月13,李克明在昆明舉行的“捲菸上水平—大品牌發展新動力論壇”上表示,“捲菸上水平”是行業價值的最終體現。

    李克明指出,統一思想、深化認識是推進“捲菸上水平”的重要思想保證,狠抓品牌發展上水平,原料保障上水平,技術創新上水平,基礎管理上水平,市場營銷上水平“五個上水平”是推進“捲菸上水平”的關鍵所在。

    李克明對“紅塔山”、“玉溪”品牌09銷量將分別突破210萬箱和50萬箱表示熱烈祝賀。他說,“紅塔山”、“玉溪”品牌在當前特殊形勢下再創歷史新高,是紅塔集團和雲南菸草發展進程中值得慶賀的一件大事,也是菸草行業值得慶賀的一個喜事。


    菸草專賣腐敗現象為何層出不窮?

    眾所周知,中國的菸草專賣是油水最大的行業,這些年已出現過不少重大腐敗案件。網上一篇題為“菸草專賣系統政企不分,腐敗現象層出不窮”的文章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要實行政企分開,打破行業壟斷,搞笑的是我們的菸草系統,利用行政資源大發不義之財,美名其曰保護國家稅收,暗地裏大肆給職工狂發金錢。

    作為國家稅收的主要貢獻者,中國菸草行業對國家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不僅菸民眾多,而且菸葉生產量及成品菸銷售量也是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同時,在國家政策的保護下,菸草行業面對自由市場經濟的到來是非常有“底氣”的。也不可避免地滋生出了諸多以權謀私的腐敗事實。

    美國《紐約時報》2010年6月發表長篇文章介紹說,中國人口總數居世界第一,所以輕易就能創造一些“之最”。正是如此,中國以其3.5億的菸民總數和巨無霸的菸草行業雄踞世界之首。“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話說,在各國菸草行業排名中,中國菸草業比排在其後的7個,或者6個國家的總和還要大。”

    更令人震驚的是,中國菸草業完全歸國家所有,為政府賺取巨額利潤。再來看看這些所向披靡的數據——中國每年生產2.3萬億支香菸,絕大多數供應本國。在中國,大約57%的男性抽菸,女性菸民只佔女性人口總數的3%到4%。在醫生和教授中,每10人有6人抽菸,工作時也不例外。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在中國每年約有100萬人被菸草奪去生命,到2020年,這一數字還會翻番,自1980年以來,肺癌患病率已經激增465%,肺癌死亡人數約佔癌症死亡病例的四分之一。和其它發展中國家一樣,中國的菸民數量還在增加。

    國有菸草企業——中國國家菸草公司2009年實現利稅760億美元,同比增加82億美元。除去610億美元的稅款,還有利潤143億美元,即使是全球最大的跨國菸草企業菲利普·莫理斯國際公司也望塵莫及,他們2009年公佈的淨利潤為63億美元。

    此外,中國菸草業的影響力延伸到國家經濟的方方面面。他們資助貧困地區修建學校,還在房地產、汽車、酒店、證券業大量投資。據《環球時報》報道,2010年1月,專賣局宣佈成立中維地產公司(Zhongwei Real Estate),註冊資本4.4億美元。中國有專家和市場分析人士警告說,此類企業的問世將會引發大量腐敗行為,國有資產頻臨危險。

    在成立了中維地產公司的同時,中國菸草總公司還進入產業投資基金。據消息人士透露,其代表就是李克強的弟弟李克明,而與其合作的則是現任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的女婿馮紹東。

    有網友說,此人越來越高調,雖然只是國家菸草專賣局的副局長,但其出頭露面遠遠超過局長、書記,仗恃什麽?不就是哥哥李克強嘛。此人是李克強最大的隱患,將來說不定候任總理李克強的清名就毀在他手裏!(《調查》特刊第二辑)

    周恩來秘書的女婿,從主管對日外交轉到主管對台事務

    Posted: 08 Feb 2013 05:30 AM PST



    《新史記》相江宇、楊韻





    從北大荒走出來的王毅,在中共政壇的形象相當少有地好,不管是其師長、同學、同僚,或者是官方媒體,對於其外表風度,以及 為人處世,都不吝讚美之詞。在2007年突然由外交部副部長、黨委書記轉任國務院台辦主任,讓外界十分吃驚。到中共十八大召開時,王毅還不滿60歲,擁有 繼續向上的時間與空間。

    “第二故鄉”北大荒

    1953年10月出生的王毅,北京市人,1969年中學畢業後就去北大荒當了知青,當時他僅16歲。王毅和現任國台辦副主任葉克冬,兩人曾在北大荒度過幾年知青上山下鄉的歲月。

    鄰近俄羅斯的黑龍江省黑河市,不只是一座邊境貿易口岸城市,也是一處充滿知青文化內涵的地方。不只王毅和葉克冬在這裏磨練過天寒地凍的北大荒生涯,山東省長姜大明、國務院國資委主任王勇也曾在黑河上山下鄉。這塊土地更蘊育了許多知青作家和名人,如梁曉聲、聶衛平等人。

    為了紀念那段歲月,黑河市設立一座全中國最大的知青博物館,記錄當年全黑龍江省185萬知青的奮鬥史——那同時也就是掙扎史甚至血淚史。

    王毅曾在東北建設兵團做了八年戰士。王毅的同學邱華盛介紹,在兵團時,王毅像其他北京青年一樣,政治敏感,憂國憂民,對國家前途與個人命運都頗為憂慮。這期間,王毅讀了很多文史書與外語書,掌握了相當豐富的文史知識。他喜愛書法,毛筆字寫得很好。

    王毅曾於2009年回到第二故鄉,在市委領導的陪同下來到知青博物館,認真聽取了館內工作人員的講解介紹,參觀結束後,他題詞留念:“赤子之誠”。

    2012年7月29日,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哈爾濱閉幕,台辦主任王毅特別在太陽島賓館,為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送行,王毅以歌曲《太陽島上》中的一句歌詞“明天會更好”,向吳伯雄祝酒,強調兩岸關係明天一定會更好。

    王毅在會上透露說,黑龍江是他的第二故鄉,40多年前,他從北京來到哈爾濱這裏,再轉車一整夜到北大荒,葉克冬還是他當年的“荒友”。曾幾何時,北大荒今天已經變成北大倉,黑龍江與哈爾濱可說是發生驚天動地的變化,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大步邁向進步發展的縮影。

    http://image.xinmin.cn/2009/10/21/20091021114320502235.jpg 
    王毅


    寫了兩篇畢業論文

    1977年秋,王毅考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日語專業,成爲“文革”結束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據王毅當年北京二外的師友介紹,當時77屆日語系共有三個班,每班有16人,王毅是二班,他一直擔任該班班長。

    王毅這一批77屆大學生,是被“文革”耽誤了的一代,年齡參差不齊,最小的十七八歲,年齡大的,有二十五六歲。1978年3月正式入學時,王毅已有25歲,在同學中是年齡較大的。而當時外語學院招生,對考生年齡做出的限制是:不能超過25歲。

    日 語系三個班級40幾個學生的來源,很複雜,工農兵各種身份都有,但大致可分三種類型,一種是普通中學應届畢業生,一種是外語學校畢業的,另一種則是像王毅 他們,靠自學考進來。日語系的這三個班,正是根據這三種類型劃分:一班是中學畢業學生班,二班是由自學考來的學生組成的班,三班是專業班。專業班在 1981年畢業,一班與二班的學生則在1982年畢業。

    北京二外日語系現任主任秦明吾教授當年曾是王毅的日語教師,在他看來,王毅這一屆 大學生,整體素質都非常高。秦明吾說:““文革”後第一次高考,考生有應屆的,也有老三屆的,除應屆的外,其他人參加考試,沒有一定的積累,是很難考中 的,他們肯定要在正常的工作、勞動之外,額外地多承擔一些東西。他們平時就注意學習。在當時,他們也不知道要恢復高考了,能夠考中,主要靠平時的積累。”

    這 40幾位日語專業畢業生,大多進入外事機構或涉外部門工作,有的進了外交部、外貿部,有的進了科學院、中國人民銀行,有的則進入全國婦聯、中國旅行社、高 等院校。進入外交部工作的,一個是王毅,另一個是張姓女生。20多年後的今天,他們大都已是所在崗位的領頭人。而王毅,是其中出類拔萃者。

    邱華盛現在中國科學院工作,在考入二外前,在一家工廠上班五年。他與王毅同住一個宿舍,是上下鋪。邱華盛介紹,在他們二班,王毅和他都是一般家庭出身,而其他同學,則多是高幹子弟,有幾位來自於外交官家庭。
    王毅的師友介紹,在二外期間,王毅善於思考,興趣廣泛,對國內國際大事都很關心。他擅長寫作,“筆頭尤好”。

    北京律師王小平是王毅當年的同班同學,他說:“王毅在“文革”期間被耽誤的時間比較長,在兵團時學習條件不好,年齡又大,從學外語方面講,他的條件並不好。王毅文筆很好,經受過社會磨練,閱歷豐富,如果搞寫作,具備很好的條件。”

    王小平介紹,當時王毅已經非常成熟,相貌端莊,舉止穩重,與眾不同,明顯超過其他同學。令王小平印象深刻的是,班上舉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會,王毅的見解尤為成熟。

    在王小平的印象裏,王毅的畢業論文寫了兩篇,一篇是把中國歷史與日本歷史相比較,一篇則是寫日本語言和中國朦朧詩的比較。王小平說:“他的視野不僅僅在日語專業上。據說當時老師都沒辦法對他的這兩篇文章進行評判。”


    “老泰山”是周恩來的秘書

    1981年畢業後被分配到外交部亞洲司,自此,王毅開始了自己的職業外交生涯。1989年9月,王毅被外派到駐日本使館工作,前後共五年。

    1994 年3月,返回國內的王毅出任外交部亞洲司副司長,次年晉陞亞洲司司長。1997年8月至1998年2月,王毅公派美國喬治敦大學外交研究所當訪問學者;回 國後不久,即陞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兼政策研究室主任。1999年9月起,王毅在外交學院攻讀國際關係專業的博士學位。2001年2月他陞任主管亞洲事務的副 部長,成為當時外交部中最年輕的副部長。

    從一名普通的外交工作人員,到亞洲司的主管,王毅在亞洲司前後工作了11年;即便是在擔任副部長 時,他依然主管的是亞洲事務。1990年代初,在日本工作的五年時間,使王毅有了“日本通”的雅號。而真正使得王毅在國際外交界嶄露頭角,還要歸於朝鮮問 題六方會談。在會談的前三輪,王毅作為中方代表團團長,以他對亞洲事務的詳熟和掌控問題的能力,充分地展現了自己的外交風度。

    2008年6月,王毅接替陳雲林任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成為北京對台事務的新掌門人。

    外 交部素有“金龜大本營”之稱,指的是外交部的元老們都愛提攜自己的東床快婿。前外交部副部長、現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王光亞的岳父,是前外交部長陳 毅元帥;前外交部長李肇星的岳父是老外交官秦力真;前外交部副部長、黨委書記、現任國務委員、外事辦主任戴秉國的岳父,是前外交部副部長黃鎮……

    而王毅身後的“老泰山”錢嘉東也非同一般,在王毅步入職業外交生涯的初期起了關鍵的作用。

    錢嘉東,1924年出生,又作錢嘉棟,上海人。1946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專業,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任上海市政府外事處科員。

    1953年,錢嘉東調任外交部亞洲司工作,先後參加了日內瓦會議和中印邊界劃界談判等重大活動,任處長、專員等職。1966年調任周恩來的外事秘書,後成為周的兩名主要秘書之一,與紀東並稱為“一文一武”。

    周 恩來逝世後,錢嘉東回到外交部工作,任綜合研究室研究員。1983年,赴瑞士日內瓦出任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及在瑞士的其它國際組織代表處副代表兼裁 軍事務大使,1985年陞任代表處代表。1986年7月10日,是錢嘉東奉命向關稅及貿易總協定提交要求恢復中國締約成員方身份的申請函。 (《新史記》第10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中国官方批港人美化殖民统治

    Posted: 08 Feb 2013 05:12 AM PST

    谭嘉琪

    中国政府驻香港机构中联办的宣传文体部部长郝铁川发表评论,指出英国殖民统治并非着眼于港人的福祉,港人不应该美化殖民政府的统治。有评论分析,北京有可能是在炒作“港独”的话题,以此作为借口去干预香港事务。

    香港中联办宣传文体部长郝铁川2月8日撰写“水大不能漫过堤,有病不能乱投医”的评论,批评港人美化港英时期的殖民统治,高喊“自治”和“独立”,违背一国两制中“一国”的原则,不符合香港主流民意,是一剂“毒药”。

    文章形容香港社会正处在低潮,面临经济转型的挑战,而且双普选日渐临近,出现“普选过渡期过度政治化的问题”。郝铁川又引述多名学者的研究指出,港英时期殖民统治“并非美好时光”。

    香港时事评论员林和立对美国之音说,香港人并不是倾向支持殖民政府的统治,只是很多人觉得英国殖民政府统治时候的廉洁政治风气和法治制度,都有一定的成就。但是回归中国之后,香港很多的核心价值,例如言论自由和法治等等都受到冲击,因此港人才会缅怀港英政府的统治。

    林和立说,其实中国政府也知道“港独”在香港并没有市场,大部分香港人是不会支持“港独”。他说,不排除北京是在利用“港独”的议题来做打压民主派的借口。

    林和立说:“从北京的观点来说,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是在利用香港作为反北京、反华基地,认为这些支持港独或者是缅怀港英政府的活动,是受到西方,主要是美国的支持。北京是在制造这样的假象,间接支持他们去干预香港事务和政制发展。同时中联办的官员,包括郝铁川,是在炒作这个话题去自圆其说,去支持他们越来越明目张胆地干预香港的政情。”

    郝铁川在评论中说,这篇评论主要是写给年轻人,“想和年轻人平心静气地聊一聊”。林和立分析,近年来香港年轻人积极投入政治活动,使中国政府比较紧张。中国政府害怕香港青年被他们所指的“反中乱港”思潮影响,因此才试图推广爱国教育等措施。

    美国之音中文网


    “春节因素”让经济数据“飞”起来

    Posted: 08 Feb 2013 05:04 AM PST

    中国官方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在一月份贸易额大幅上升的同时,通货膨胀率有所回落。这表明,憔悴的中国经济获得了一定复苏的动力。而从中受益的,也包括德国的出口业。 

     
    农历新年也是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每年都会对当时的经济数据产生影响。但分析人士称,官方本周五公布的数据看上去能够让人燃起希望。

    对外贸易中的出口额急剧增加了25%,远远高出前一个月14.1%的增幅。这是因为,工厂主在春节放假前让工人加班赶货,尽可能多的满足订单的要求。与此同时,进口额增加了28%,增速超过前一个月6%的4倍。

    中国最近几个月的贸易增长显示经济开始复苏,但从长期来看,未来几个月的贸易增速可能比1月份的两位数增长率要低。分析人士表示,如果美国和欧洲的情况没有起色,中国经济的逐渐复苏还不足以带动全球经济回暖。

    信用评级机构穆迪(Moody's)的经济学家陈(Alaistair Chan)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现在还很难判断出主要发展趋势。尽管如此,刚刚公布的数据好于预期,总体上来说比较乐观。"

    Residents watch fireworks outside a restaurant on the eve of Chinese new year in Beijing Wednesday, Feb. 2, 2011. (AP Photo/Ng Han Guan) 
    中国经济在每年的春节时期都会经历大起大落
     
    经济数据中的"春节因素"

    中国去年春节的全面停工是从1月份开始的,也就是说,去年1月份的工作日比今年同期少,相比之下今年1月工作日较多从而为出口给力。今年的春节假期完全都在2月,这也将使该月的经济数据减弱。

    高盛银行的经济学家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除去节假日的因素,中国今年头三个月的贸易增速应该能够实现高水平的单位数增长。

    中国经济增速在去年最后一个季度中有所回转,避免了进入三年来的最低点。世界银行以及其他私人投资机构预计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将达到7.5%。虽然这比西方国家以及日本的增速都快,却将成为中国90年代以来经济增速最低的一年。

    通货膨胀蕴含政治风险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一月份的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月的2.5%缓落至2%。但由于受到7年来温度最低的寒冬影响,蔬菜价格增长了37%。部分地区的蔬菜价格甚至飙升了74.6%。

    最近几个月内,价格上涨的压力会有所增加。可能会对北京方面通过加大支出,降低利息促进经济复苏的尝试产生制约。对于一个贫困家庭需要为食品支付一半收入的社会来说,通货膨胀将带来许多政治上的风险。

    北京寄希望于通过政府主导的投资以及国内消费带动经济复苏。虽然有所成效,但与政府的预期仍有一定差距。这也迫使政府必须用修建地铁以及其他公共项目的方法填补空白。

    分析人士警告称,如果政府削弱投资力度,或者对外贸易疲软,都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复苏。兴业银行上个月曾表示,如果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至6%以下,就有可能出现"硬着陆"。

    穆迪的陈姓经济学家表示:"如果中国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没有到位,经济增速于今年年底就有可能放缓。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中国的出口额有望继续呈现温和的增长。"

    中国今年一月的全球贸易顺差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5%,达到约292亿美元的水平。出口1874亿美元,进口额为1582亿美元。

    Containerterminal im Hamburger Hafen bei Sonnenuntergang © Thorsten Schier #18784375  
    复苏中的美国和中国,已经成为德国出口业增长的最大动力
     
    德国出口额创下历史纪录

    能够从中国不断增长的贸易额中继续大幅获利的仍然是德国企业。德国联邦统计局本周五(2月8日)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尽管欧元债务危机仍在持续,但德国企业2012年仍然创下了出口额的历史纪录。对外贸易额达到1097万亿欧元的水平,比2011年增长了3.4%。

     德国德卡银行(DekaBank)的经济师朔尔埃勒(Andreas Scheuerle)指出,虽然德国出口额于去年第四季度有所疲软,但未来的走势还是非常乐观的。全球性的经济指标预期都明显好转,为出口业务继续增加带来了希望。

    花旗集团的分析师米歇尔斯(Jürgen Michels)指出,虽然最新数据表明,来自其他欧元区国家的订单数量有所增加,但支持德国对外贸易复苏的主要力量仍来自非欧元国家。特别是美国和中国 的需求非常旺盛。欧元最近有所增值将削弱这种需求,所以欧洲央行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米歇尔斯认为,央行会通过降息等实际言行防止欧元过渡升值。

    综合报道:任琛(美联社、路透社)

    责编:李鱼

    德国之声中文网


    潘基文警告朝鲜再核试损害南北韩和解

    Posted: 08 Feb 2013 05:00 AM PST

    潘基文警告朝鲜再核试损害南北韩和解


    作者 法广

    在朝鲜威胁要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的背景下,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警告说,朝鲜若进行核试验,将损害南北朝鲜的和解。

    在华盛顿,美国新上任的国务卿克里也警告说,朝鲜如执意进行新的核试验,将增加发生冲突的危险。

    曾经担任过韩国外长的潘基文表示,他非常看重韩国与朝鲜关系的改善。但是朝鲜如再进行核试,也许这是一个束缚韩国新总统的手段,这将会使南北韩关系正常化之路非常遥远。韩国第一位女性新总统朴槿惠将于2月25日宣誓就职。

    潘基文表示,如若朝鲜执意进行核实,安理会的回答将会非常强烈。潘基文认为朝鲜的人道情势非常严重。美国国务卿克里出席文化活动时表示,许多朝鲜人死于饥饿。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余英时:从北京的空气污染严重程度谈起

    Posted: 08 Feb 2013 04:39 AM PST

    先从北京这件事情讲起,北京的污染大家早就知道了。大概两年以前,2010年的时候,美国领事馆就经常在外面挂空气污染指数的牌子,表示要让人们知道北京的空气污染到了什么程度!挂的牌子大概是从4年前就开始了,到了两年以前就到了一个高潮,这个高潮就是美国大使馆测定的空气污染指数已经达到500。纽约的指数只有19。污染指数500的空气对人体的伤害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可是这个东西宣布以后,中国共产党不但不感谢,而且要外交部出面,要美国大使馆取消挂牌,让他们不要报告,因为这个报告好像对社会稳定不利。

    换句话说,共产党考虑的只是统治问题,它的统治是不是稳固。至于老百姓的健康是不是受到伤害他们就不管了。不过北京的情况有点不一样,北京的老百姓当然是首当其冲,最高领袖都集中在北京,他们就算使用一些设备,也不可能一天到晚在房间里,依然会受到空气的污染,所以北京的老百姓有时候说在毒化的空气之下,人人是平等的,这是中国现在唯一的平等。

    最近为什么又忽然发生这样的问题?因为污染指数按照美国大使官的测定已经到了755,简直是不能想象的高度了。北京的大雾情况映照出来了,简直是看不见,几乎对面不见人,可见度几乎到了零了。所以咒骂的话到处都有,一种说法是整个北京已经成了一个人肉的吸尘器了,这个也是很形象化的,非常传神的;还有一种说法,握着一只手,看不见你这个人,基本上也是事实。所以在这么样的情况之下,中国应该怎么改善空气质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当然是因为有许多工厂在北京的四围驱散不了,再加上众多的汽车排出来的毒气也是到了惊人的地步,所以才有755的污染指数的出现。这不是一个很小的事情,怎么会造成这种情况?

    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空气污染程度到这种地步。这里面牵涉到共产党的统治问题。共产党开始的时候就是从延安,一个很小的贫穷的地方,一个对世界完全不了解,那地方又穷又冷,对现代的世界毫无概念。他们当初一心一意就是要夺权,夺了权以后就打着社会主义、马列主义的旗号,好像这就变成一个现代新中国。可是事实上是回到了最旧的观念上去了。举一个很有名的例子,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毛泽东刚刚到北京,当然非常志得意满,觉得自己能打下天下来是了不得事情,在梁漱溟的眼前夸口说打天下比长治久安还要难,还要伟大。他到了北京以后,他有一个感慨,住在中南海向外面一看,都是旧的北平,看不见现代性的东西,所以他有一句名言留下来了‘将来我们从中南海往外一看,到处都是工厂,都是烟囱,都是冒烟的,那么中国就强大了’。所以他这句话不要以为是不经意随便说出来的话,是代表一种他内心的向往,就是要拼命造工厂。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业发展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空气污染的问题,到今年还是如此,所以像四川、上海一带人民的抗议,都是因为工厂的污染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像无锡的太湖已经被糟蹋得没有办法恢复了。

    记得1978年我代表美国科学院组织的汉代考察团,去看各种汉代的古迹,我们在兰州的时候,当地的领导人就让我们去看他的化工厂,当然为了礼貌起见也不能不去,兰州是四面有山的,污染情况当时已经非常严重了,78年的时候,污染在全世界已经是一个问题,但是当时还没有这个观念。我们美国的同事中间就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化工厂固然是很伟大,但是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对中国人民的健康恐怕不是很有利。可是当时地方上的领导说了一句话,使我现在都不能忘记,他就说‘我们现在顾不得,我们现在先要工业化,先要现代化,一切东西搞成现代化以后,我们才能考虑到所谓空气污染的问题’。

    这个答案特别表现出共产党的一种心态,就是根本就不考虑人的幸福的问题、人的存在的问题、人怎么样才能活得健康的问题,在它的意识中间是根本就不存在的。它要的东西就是一种强大的国家,好像全世界都怕它。就是今天它走的这条路。经济上讲大家叫它国富民贫,也是如此。因为现在所有的大企业都掌握在国家的手上,国营企业现在已经超过14万人,其中少数是控制整个中国的。在这种情况之下老百姓的幸福就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所以北京的空气污染我们必须看成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代表的就是共产党统治的方式跟它的基本心态。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自由亚洲电台


    陕西刑警被曝拥两身份证官方调查

    Posted: 08 Feb 2013 03:58 AM PST

    中国陕西省咸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队长田少鲜日前被曝出“双重身份”,咸阳市公安局称已就此事展开调查。

    中国媒体引述网友在微博上的爆料称,田少鲜除了有真实姓名的身份证外,“还有一个假身份用于经商”。

    中国当局不久前刚刚处理了公务人员滥用职权办假身份经商的案子。该微博发出后,立刻引起网友的强烈关注。

    网友爆料

    据网民曝料称,田少鲜有两个身份证:一个是真名,从事警察职业;一个是假名,叫“田焯明”,2003年出自百万余元和父亲、弟弟开制药厂。

    这条微博同时发布了四张照片,分别是爆料人及举报光盘,名为“田焯明”的股东身份证明,陕西景丰制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明细表,举报人闫国栋提供的田少鲜的两个身份证号码及名字。

    闫国栋表示,自己长期给田家打工,自己和田少鲜甚至可说是好朋友关系。

    他说,2004年双方发生纠纷, 闫国栋给景丰制药盖厂房,对方拖欠工程款并因此打官司。

    咸阳市公安局表示,已经协调有关部门对此事展开调查,并会在第一时间对外公布调查结果。

    《新京报》引述举报人之一闫国栋说,“照片上绝对是一个人,见过田少鲜的人都能认出来。”

    当事人否认

    不过,田少鲜对中国媒体表示,对于被举报有两个身份证之事,他颇感无奈。

    田少鲜否认拥有两个身份证。他表示,自己是警察,不会知法犯法。举报他的闫国栋和权康虎,和他父亲的公司有官司。

    田少鲜还表示,家族中没有叫“田焯明”的人,自己也不认识叫“田焯明”的人。

    不久前,广东省陆丰市公安局党委委员赵海滨因为持假身份证经商,以及拥有192套房产,被当局免职调查。

    BBC中文網


    范疇:你不知道的台灣

    Posted: 08 Feb 2013 03:30 AM PST

    范疇,中國及兩岸問題專家?《亞洲週刊》等報刊專欄作者。畢業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研究所。曾出版《台灣是誰的?》?《中國是誰的?》?《大拋錨》?《台灣會不會死?》等書。


    從北京角度看,台灣是缺憾?是癌細胞;從台北角度看,台灣是中華文明的新器官?是幹細胞。

    台灣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其中三分之二是不適合人居的山地;二千三百萬人口中,至少有二百萬人旅居境外,其中大約一半在中國大陸。另一方面,台灣的外來人口已經將近一百萬,其中約一半為外籍新娘,多來自東南亞及大陸。劃分台灣島南北的濁水溪,其以南的小學,每六個入學的新生中就有一個為外籍媽媽所生。

    就這個地方,中國大陸稱之為「祖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島上百分之八十五的成年人卻完全感受不到那個神聖性何在,寧可稱呼自己為台灣人。台灣早已實施無可逆轉的一人一票制度,在政黨競爭之下,往往百分之十的選票就可決定選舉的勝負,然而就在短短的十來年之後,台灣將出現近一百萬名首投選民,媽媽是越南、泰國、菲律賓或中國大陸新移民,他們會是台灣有史以來「祖國認同」最為混淆的一群人。他們的媽媽屆時早已取得台灣的身份證,和孩子一樣也具有投票權,其中來自大陸的媽媽們,將成為大陸人民中首先嚐到投票滋味的一群人。這批外籍血統的投票大軍,數量將超過總票源的百分之十,足以決定選情。甚至台灣在四十年後,出現母語為越南語的總統,都不是一件完全不可想像的事;四十年前,奧巴馬不也只在想像中存在嗎?

    台灣海峽號稱天險,但其實平均深度只有四十米,吃水深的航空母艦一不小心就要擱淺。不只一次大陸的網友戲稱,再來一次氣候大變遷,海峽退水,滄海變桑田,台灣就自然回歸成為大陸的一部分了。這也不完全是笑話,歷史學家老早就告訴我們,真正決定人類大歷史的往往不是什麼偉大人物或偉大事件,而是靜悄悄的氣候變遷或人口結構變遷。今天熱衷於兩岸分合問題的人,現下讓他們感動莫名或氣憤莫名的理由,在四十年後的氣候、地理、人口條件之下是否還存在,尚是未定之天。

    今天認為台灣及大陸之間「一定得怎樣」的人,從大歷史的角度看,其實都屬於決定論者,並不利於中華文明的發展。自古以來,中華世界觀就在「演化論」及「決定論」之間搖擺;執政者有信心之時就趨向演化論,講究天下王道,氣餒心虛時就退縮為決定論,高談唯一正統。中華歷史上,演化論往往與盛世同現,而決定論往往為弱世之前兆,足以為當世之戒。

    台灣這個地方,歷史已經把它塑造為一個和大陸風貌不同之處,而現在活著的大陸人及台灣人,百分之八十並未參與那段歷史;再過二十年,恐怕兩岸百分之一百的活人都未親身經歷那段歷史。從演化的角度來看,決定論的科學性並不強。然而人類是種奇怪的動物,他們可以把曾祖父輩的記憶想像成為自己的記憶,兩個村子百年之後還可以有「世仇」,因此雖然決定論並不科學,卻可以成為情緒傳承的紐帶。

    「一定得怎樣」,意思就是「不那樣的就一定是錯的」,也就是自我對可能性的框限。近年來在孩童間流行的「腦筋急轉彎」遊戲,就是對這種定式思維的挑戰。蘋果吃到一半,看到幾條蠕動的蟲最噁心?一條?兩條?答案是「半條」。

    上半身台灣下半身大陸

    對於中華文明的未來這個大議題,大人們似乎也應該拿出一點童心,跳脫定式思維來看問題。一個未來中國應該長什麼樣?台灣樣還是大陸樣?這個問題若拿來問孩子,他們可能不會落入二分法的圈套,而跳出「上半身台灣樣,下半身大陸樣」這樣的意外答案。

    半杯水,從杯子上頭往下看是半空,但從杯底往上看是半滿。兩岸現狀,從北京的角度看是缺憾,但從台北的角度看是中華文明長了一個新器官;從北京看,台灣是個癌細胞,但從台北看,台灣是個幹細胞。

    台灣這個地方,充滿了可能性。它若往文明的方向發展,足以成為大陸轉型的參照;它若往反文明的方向發展,也足以成為大陸轉型的借鑑。無論正反,得利的都是中華文明。當然,認識到這點需要大歷史的氣魄及心胸,還有一點腦筋急轉彎的技能。

    台灣這個地方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您認為呢?


    亞洲週刊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2月7日)

    Posted: 07 Feb 2013 09:41 PM PST


    2013年2月7日《明镜郵報》

    Posted: 07 Feb 2013 09:41 PM PST

    明鏡新聞網

    unread,
    Feb 9, 2013, 11:03:57 PM2/9/13
    to wy...@live.com.au

    《明鏡郵報》明鏡新聞網


    面對中國,東盟各國無法達成一致

    Posted: 09 Feb 2013 06:39 PM PST


    《外參》記者柯宇倩/一張護照上的小地圖,引發了一場大爭議。中國新版護照將南中國海、台灣等地納入版圖,導致多國嚴正抗議,但東盟國家有各自的盤算,面對軍事、經濟力量強大的中國,東盟連對外一致口徑都做不到。


    美國中央俄克拉荷馬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Oklahoma)歷史系系主任、西太平洋研究所所長李小兵對《外參》指出: “中國的軍力,包括現在在三亞建的潛艇基地,對應對南海事件都做了充分準備。70年代以來,中國對南海的各種軍事演習沒有斷過,中國認為應該在適當時候,對周邊國家的蠢蠢欲動有表示。”

    “菲律賓政局不如越南政局穩定,所以政府怕外事帶來內亂。”至於美國,李小兵認為此事也非常小心,雖然有《共同防禦條約》,但具體涉及到某個島嶼的問題,美國開始往後退。“現在美國也表示,不介入黃岩島的爭議,所以美國光有原則、道義上的支持,卻沒有實際的表示。”

    “實際控制南中國海的國家並不明確,中國的主張非常清楚,而只要你的主張夠明確、並且不斷施壓,只要時間夠長,你可能最終會得到你想要的。”布拉克斯蘭對《外參》說。

    美國夏威夷智庫東西中心(East-West Center)資深研究員羅伊(Denny Roy)對《外參》分析,中國正建構一個特定的爭議,並在這個爭議上施壓;中國永遠不會放棄自己的主張,因此最後對手就必須放棄他們的主張。

    “這種戰略的一個要素,就是中國無情地重申了自己的要求,特別是通過正式的管道。如此,中國就能讓這個要求進入國際步調中。如果其他國家默許,就是中國的小小勝利:‘你接受了我們的護照,就等於你認可我們在護照上印的地圖。’”羅伊說。

    東盟各國無法達成一致

    在中國新版護照事件上,菲律賓也對中國提出嚴正抗議。菲律賓拒絕在中國護照上蓋戳。入境的中國公民簽證菲律賓另頁發給。

    不過,菲律賓財政部長普里西馬(Cesar Purisima)表示,此事不會太大程度地影響兩國的商業關係,雙方雖然存在領土上的爭議,但商業往來、人員交流和文化交往依然順利。

    事實上,若越南、菲律賓等國希望結合他國力量,共同抵抗中國的施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布拉克斯蘭對《外參》說,中國對爭議領土的宣示,不是太多國家能做到的事。中國的態度,一部份是因為東南亞各國無法統一起來。

    2012年11月在柬埔寨金邊舉行的“10+1”東盟會議,受到南海和東海領土主權爭議的影響,中國與鄰國的紛爭成為重要議題,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支持東盟國家為了與中國達成地區性協議而做的努力,布拉克斯蘭指出,雖然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來等國都討論了聯合起來的方式,但與會國仍沒有達成太多的目標。

    “這是中國長遠計畫中的一環,只要中國的經濟和軍力保持強勢。雖然其他國家對組建聯盟的討論,可以給中國一點反制的壓力,但近日在東盟的混亂情況顯示出,他們不可能做出任何事。”布拉克斯蘭對《外參》說。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國防學院榮譽教授、越南問題知名專家塞亞(Carlyle Thayer)。

    中國“建構”歷史和現實的手法粗糙

    Posted: 09 Feb 2013 06:36 PM PST



    中國“建構”歷史和現實的手法粗糙

    《外參》記者柯宇倩/一張護照上的小地圖,引發了一場大爭議。中國新版護照將南中國海、台灣等地納入版圖,導致多國嚴正抗議,但東盟國家有各自的盤算,面對軍事、經濟力量強大的中國,東盟連對外一致口徑都做不到。

    “建構”歷史和現實的手法粗糙

    中國2012年5月就開始核發的新版護照,直到11月才招來極大的不滿與反制,雖然中國表示新版護照不針對任何國家,但護照將中國與印度有爭議的領土阿魯納查省、南海“三沙”、台灣風景區都納為中國領土,且成人護照有效期長達10年,以致越南,越南、菲律賓、印度、台灣都提出嚴正抗議。

    各國都擔心,一旦在新版的中國護照上蓋章,將代表承認了北京對爭議性領土的宣稱。印度決定在發給中國公民的簽證上印上印度的新版地圖,把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和阿克賽欽高原(Aksaichin)劃入印度版圖。阿魯納恰爾邦被中國稱為“藏南”、並劃歸西藏自治區。

    1912年,清政府垮台,英國占領了阿魯納恰爾邦北部地區。1914年英國在西姆拉會談上單方面提出“麥克馬洪線”的決議,中方代表未在協議上簽字,1954年,印度在此地成立東北邊境特區,雖然1993、1996年中印曾簽訂和平協定,但未停止中印雙方在此領土上的紛爭,中國政府不承認印度控制阿魯納恰爾邦的合法性,拒絕向該邦的居民核發簽證。

    《紐約時報》指出,印度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及前聯合情報委員會(Joint Intelligence Committee)主席S•D•普拉丹(S.D. Pradhan)說,多年來,中國一直在施行“地圖上的侵略”。普拉丹在《印度時報》的一篇評論文章中指責中國一直“大肆侵犯”印度的邊界領土,“肆意從事各種厚顏無恥的活動,包括破壞地堡、在印度的岩石上書寫‘中國’字樣以及挪動印度界標等等。”他還指出,此前發生了“數起對峙事件,凸顯了局勢的危險程度”。

    美國智庫“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CSIS)太平洋論壇計畫主任、亞洲問題與國防安全專家貝克(Carl Baker)在接受《外參》採訪時表示,整體來說,中國對領土的策略向來是想盡可能多主張自己的主權版圖,然後等待其他國家挑戰自己的主張。因此這次中國的新版護照把阿魯納恰爾邦、南中國海九虛線內等範圍都納入中國領土內,顯示中國又一次想合法化自己主張的企圖心。

    “中國在爭議領土上的其他作法,還包括讓海監船(非軍用船)在海面上巡邏。總而言之,用這些方法來‘建構’歷史和現實,都是相當粗糙(crude)的作法。”貝克說。

    中國在對外宣稱:你們最好習慣它

    越南也不承認中國以任何形式宣稱的“九段線”領土,認為中國的新護照違反了國際法。被越南稱為“牛舌線”的“九段線”,是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中華民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都聲稱對部分島嶼擁有主權的地區,而引發爭議的重要原因,是此區底下藏有的豐富天然資源。

    越南政府雖不會拒絕中國大陸公民入境,但會在中國新護照上蓋“取銷”章,然後再於護照上加上一個夾在護照中的“另紙簽證” 並加收費用。

    中越在此區域的紛爭不斷,中國國有石油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2012年8月在網站上公布了2012年第二批中國海域開放區塊,為這些區域的開發權尋求外國投標,引起越南外交部的抗議,因為該國認為其中1個區塊的主權屬於越南,此前,越南的越南國家油氣集團(PetroVietnam)已將這部分區域的開發權授予美國的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以及俄國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國防學院榮譽教授、越南問題知名專家塞亞(Carlyle Thayer)在接受《外參》採訪時表示,中國在護照上的舉動,宣告了北京在南中國海問題上行使了司法管轄權,好強化北京對這塊領地的主權宣示;而中國有這樣的舉動,除了想做給周邊國家看以外,對象還包括國內的民主主義人士。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與國防研究中心(Strategic and Defense Studies Center at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研究員布拉克斯蘭(John Blaxland)對《外參》說,新版護照是中國加強建設全球觀念的舉動之一,這樣的作法很“溫和”(gently),就把地圖放在護照的其中一頁上,然後對外宣稱:“你們最好習慣它。”

    布拉克斯蘭認為,中國在南中國海衝突中正在玩“長期遊戲”,它不立刻處理這些議題,不想要明天之前就找到解答,中國擁有的政治優勢之一,就是它有非常長的政治週期,在中國政治轉換的過程中,政策的執行不會中斷,而且每10年才交接一次,但其他國家的政治轉換週期就短多了,政客必須立刻有所行動,至少必須有短期的計畫,因此其他國家擁有的選擇權,就比中國還要少了。

    所以中國在南海議題上,只要逐漸施壓就好。布拉克斯蘭對《外參》表示,只要看菲律賓是怎樣應對中國的舉動就好,菲律賓一直希望跟中國共同開發黃岩島,但菲律賓國力弱,沒有太大的能力,因此沒有太多選項。

    2012年4月開始,中國與菲律賓在黃岩島發生船艦對峙事件。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羅素特聘榮譽教授、東南亞政治專家魏德比(Donald E. Weatherbee)接受《外參》採訪時表示,菲律賓完全瞭解,自己不是中國的對手。

    菲律賓最大的軍艦是美國海岸警衛隊(US Coast Guard)的“漢密爾頓”級(Hamilton Class)炮艦,第一艘“漢密爾頓”1965年12月18日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附近的造船廠開工建造,1967年3月18日正式服役,菲律賓在2011年購得一艘退役的“漢密爾頓”,第二艘“漢密爾頓”也將於2012年5月底交付菲律賓,12月進行試航,菲律賓海軍也將接受美國海岸警衛隊的培訓,但這些都完全無法恫嚇中國。



    美國智庫“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CSIS)太平洋論壇計畫主任、亞洲問題與國防安全專家貝克(Carl Baker)。


    可靠微博传出习近平召哈佛女儿回国读书

    Posted: 09 Feb 2013 06:22 PM PST


    rfi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又将掀起新作风。消息一向可靠的新浪网女网民“人民通讯社”日前在微博帖文称:「重大好消息:习总书记的女儿回国读书了!明泽(习近平女儿)已经回到国内读书了!不用担心美国人拿我们的下一代做人质了,也避免了子女被美国人渗透!」又称「首长开了个好头,更多领导要学习!」

    帖子一出,尽管未经官方证实,但仍立即引起网上强烈反响,有人认为这是习近平要发起表率作用,但独立学者高瑜认为习把自己女儿当作反腐祭品,思想过于狭隘,不值得鼓励。

    该女网民的个人资料自我介绍是「国家通讯社记者,曾参加10多年全国两会、十六大到十八大的报道,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级新闻奖」。据了解,内地能冠「国家通讯社」的有新华社和中新社。此外,她还发过多条有关中共领导人的微博,包括李克强的岳母,「刘大姐是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的员工,为人很不错!就是克强当常委后很难见到了」;此帖文也可间接证实她的身份。

    有记者在微博向该网友求证习的女儿回国读什么大学,她回称:「请原谅,领导要求保密」,又称「我已经因为这个消息被领导批评了」。该帖引起热议,有网民称:「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其他人看着办吧!」「此事若真,那就是开战快了!」「真就有点破釜沉舟意味,不让政敌揪尾巴,动作可以大点。」「习总做得好,己身正,才能正人!」但昨晚有关帖文被删除。

    中共中央党校反腐专家林喆对香港苹果日报表示,这几年各级官员将家人子女送到国外情况太多,党内虽有报备制度,但无法遏制由此产生的各种腐败。「现在老百姓反应很强烈,说你们当官的都把子女送出国读书,自己都不爱国,叫我们怎么爱国?我想,习总书记这样做,显然是要起到一个表率作用。」林喆表示,习此举「只是开始,还会有后续」。

    北京独立学者高瑜指,习近平的做法不值赞赏,「改革开放就是走出去、请进来,你为了反腐把在美国读书的孩子叫回来,这不是太狭隘了吗?孩子出去读书有什么不好?我看比在国内接受党文化、上那些破政治课要好!」她认为习这样等于把自己孩子当成反腐败的祭品,「不值赞赏」。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表示,对习女儿回国读书「有所传闻」,习想做表率,但「裸官太多,未必有效。」

    中共高干子女留学欧美,已蔚然成风,尤其喜欢到美国,不管是失势下台如薄熙来的儿子薄瓜瓜,还是几个常委如李克强和李源潮的女儿和儿子,统统都接受星条旗教育的熏陶。

    《华盛顿邮报》曾报道指,这些太子党们在美国就读的都是收费贵昂的名校,每年数万美元的各种费用,太子党们留学费用来自哪里?只能令人联想到中共官场严重的腐败问题。

    美联社揭开“学习粉丝团”神秘面纱

    Posted: 09 Feb 2013 06:20 PM PST


    德国之声不久前曾对走红微博的“学习粉丝团”进行报道,该博主常对习近平的视察行程做直播式追踪,令人怀疑系专业形象团队制作。美联社独家专访了自称是博主本人的年轻打工仔。
    (德国之声中文网)几个星期以来,一个神秘的微博一直在跟踪报道习近平的日程行踪,似乎在给这位中国新的最高领导人逐渐揭开神秘面纱。这个微博上发布的,都是习近平出行考察的近距离照片,而且速度极快,形同"直播"。
    不管是普通网民,还是外国记者,甚至连中国自己的国家媒体也在猜测,这个"学习粉丝团"背后究竟是谁。这名博主在微博上注册的信息是一名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的女性。是习近平自己的团队在试图以更为人性化的方式营销这位领导人的形象,还是某位改革者希望以此将中国的领导人"拉下神坛",向他们发出什么信号呢?
    揭开"学习粉丝团"神秘面纱
    而根据美联社的独家爆料,这个学习粉丝团的博主是一名大学肄业的小伙子,他名叫张宏明(音),现在是一名打工仔。在接受美联社专访时,他自称是习近平的铁杆粉丝,希望能够让国民更近距离地了解这位领导人。
    "就是我。这完全是我的个人行为",张宏明讲述道,他去年11月21日开设此博,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当今的外国领导人在网络上都有自己的粉丝和追随者,中国领导人也应该有。
    这位年轻人表示,原本他希望能够低调一些,不想抛头露面。如今之所以接受采访,是想要打破关于他身份和动机的种种猜测。
    这个微博出人意料的受欢迎程度显示,中国公众中存在着让那些原本冷漠、远离普通人生活的领导人变得更加人性化的要求。张宏明说:"我们的领导人过去总是给人一种脱离普通群众的感觉。现在,大家可以通过及时而透明的信息,拉近和领导人之间的距离感。……习近平虽然是国家领导人,但抛开官方头衔,他也是个普通人。"
    "外国领导人网上都有粉丝团,中国也该有"
    张宏明老家四川,2008年的时候从大学辍学,因为他当时意识到自己在学校里学不到什么东西。他来到东南部较为繁华的省份打工,做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工作,包括送快递。现在,他在无锡市从事墙面装饰制造工作。
    作为一个电脑技术迷,张宏明经常访问国外网站,发现很多外国领导人在网上都有自己的粉丝。"我们这里习近平还没有这样的平台,我觉得我可以做。毕竟我也对新领导人充满了期盼,希望他们是和蔼可亲的。"记者是通过微博私信跟张宏明取得联系的,在后来通过视频聊天进行的访谈中,他还出示了个人身份证,以证实自己的身份。
    张表示,自己原本是想直接注册为"习总书记粉丝团",后来发现这样的话发微博就比较困难。然后他又把微博名改为"学习粉丝团",以一点文字游戏使其变得稍微隐讳一些。他说,最早关注他的人当中,有不少是习近平的夫人--著名歌唱家彭丽媛的粉丝。当他更多地发布习近平私底下较为轻松的照片之后,粉丝就越来越多了。截至记者发稿时,"学习粉丝团"在微博上一共有70万个粉丝。
    张宏明原本不希望自己成为关注焦点,因此在注册账户的时候自称是一位陕西女性,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而随着关注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公众开始怀疑他是不是习近平的形象团队成员。外国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报道,提出疑问,在中国对领导人行踪信息严格控制的情况下,他是怎么能够得到这么多的第一手照片的呢?
    照片来源终是谜团
    张宏明对此表示,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粉丝们抓拍领导人照片成为可能。尽管他们平时工作和生活都在严密把守的中南海之内,但是在到地方视察、和老百姓见面的时候,普通人还是可以看到他们的。
    这些领导人的视察行程通常是安排的非常紧凑,但有时也会有临时增加的"即兴节目"。比如不久前,李克强在包头棚户区视察时,就"不请自来"地进了一户人家,那家有一个光着屁股的小孩原本躲到了柜子里,又忍不住探头探脑地偷看,然后又从柜子里钻回到床上的被窝里。这些镜头都在央视的新闻联播中播出,这个光屁股小男孩也一夜之间走红网络。
    张宏明表示自己不想进一步地透露更多个人信息,以防引起更多公众猜测。选择哪些内容放上微博,他表示都是根据自己的直觉来决定,一般也都是等到习近平结束某一处的视察行程,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之后,他才会把相关的照片发出来。
    他不知道习近平本人对于这个粉丝团作何感想,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的政府官员或者公安人员来找过他。"这也说明他们正在变得越来越开明。"
    中国知名时事评论员刘雪松撰文指出,表面上看是网民对这个博主的好奇,实质是对中央最高领导层政治生活面貌的好奇。他们希望自己与顶层领导贴得更近些,看得更清些,也侧面反映了人们对以往高层领导消息透明度的不满足,对传统官媒传播节奏、表达方式的不满足,甚至不满意。
    来源:美联社 编译:雨涵
    责编:文木

    地方当局“收”“放” 维权人士胡佳:揣摸习新政

    Posted: 09 Feb 2013 06:12 PM PST

    美國之音

    陆杨

    华盛顿 — 有维权人士在农历春节前夕被当局释放,同时也有维权人士近几天被国保软禁在家中或者被抓进看守所。中国有些地方的政治气氛似乎开始宽松而有些地方仍然紧绷,给人雾里看花的感觉。观察人士指出,地方官员现在对习近平的新政仍持揣摸态度。

    *朱承志等维权人士获“自由”*

    春节前夕,受到网友关注的维权人士朱承志、肖勇、毛恒凤以及吴昌龙等人陆续被当局恢复“自由”。

    朱承志和肖勇都是因关注湖南民主人士李旺阳去年离奇死亡事件受到当局的打压。其中朱承志被湖南当局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罪”关押200多天。肖勇被判两年劳教,现在改为所外执行,已经回到家中。朱承志仍被监视居住。

    吴昌龙在福建一家看守所被关押12年之后,福建高等法院2月8日通知他的家人将变更对吴昌龙的强制措施,三个月之内判决。2001年吴昌龙家乡福建福清县纪委发生爆炸案,吴昌龙被当成嫌疑人抓进看守所12年,案件至今没有了结。吴昌龙的姐姐、福建三网民之一的吴华英多年一直为吴昌龙的冤情多方求助。

    上述几位维权人士的事件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他们恢复相对自由之后,有网友乐观地认为,习近平新政似乎要启动政改了。

    *胡佳被软禁 网友“佩利”遭刑拘*

    不过另一方面,北京知名维权人士胡佳被当地国保软禁在家已经超过三天。其间,胡佳在自家楼下的雪地里跟国保相持一个多小时,他多次报警,但却无人出警。

    胡佳2月9日对美国之音说,国保在他家楼下设岗从2004年就开始了,只是这几天增加了人手。

    胡佳说, “最近这三天他们不讲什么原因,完全是拒绝回答。所以,我就也是一天天在猜测嘛。”

    胡佳说,最近他参加的各种行动比较多。比如,要求官员财产公示的街头行动、跟北京南站访民的聚会比较密集、还到国家信访局门口抗议刑事诉讼法“73条”关于秘密羁押的条款,以及关注重判“教唆自焚”的藏人等等。胡佳说,所有这些活动中的任何一件都可能成为国保软禁他的“理由”。

    胡佳当地时间晚9点半发推说:“四天没出家门了,国保们紧张兮兮。今年2月、3月正是逢十换届的登基关键期。十八大式的安保就要重启了。”

    推特网名叫佩利的四川籍网友2月6日被四川南充市公安局传唤,随即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刑事拘留。佩利真实名字叫程婉芸,身份证上的名字叫程爱华。香港维权网报道,2月6日,程婉芸因在腾讯微博上挺习近平的“学习粉丝团”的微博账户后跟帖发言,被警方治罪。

    2月9日,程婉芸的父亲向美国之音证实已经接到警方发出的对他女儿刑事拘留通知书。程婉芸现被关押在西充看守所。

    美国之音电话西充看守所,接听电话人员证实程婉芸在那里关押,但是告诉记者,他不清楚程被关押的原因。

    中国几大微博网站都有“学习粉丝团”的账户。记者在新浪微博“学习粉丝团”网页看到的博主格言是,“这里是喜欢,支持习的家园 。爱习不停, 欢迎各位同学加入学习团。”网页张贴的几乎全是习近平的照片。

    *胡佳:习近平两副面孔 地方当局费劲揣摸*

    当局一方面放人,一方面又限制一些维权人士的自由。胡佳认为,这其实是地方当局揣摸新政的表现。

    胡佳说:“我觉得各地对新君的态度也都在各自揣摸呢。因为习近平本人他也是两副面孔,一副面孔是所谓的亲民的开明的;但他的另一副面孔则敌视普世价值,而且他痛惜前苏联红色专制帝国的倒台。新君的态度明里暗里的确很矛盾。我倾向于后一种是真正的习近平。”

    胡佳认为,地方高官出于讨好习近平的两种面孔,表现“左”或者右的举动,给自己的政绩加分,就不难理解了。

    習近平反鋪張 北京空城 冷清迎蛇年

    Posted: 09 Feb 2013 06:03 PM PST

    香港蘋果日報


    一樣的蛇年,兩岸冷暖大不同!正當台灣民眾忙着辦年貨、投注大樂透之時,內地新年卻異常冷清。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反對鋪張的八項規定之下,企業年度大吃大喝的年會變成飲水嗑瓜子;空氣污染嚴重到處無法放煙花爆竹,近千萬民眾離開北京回鄉過年,京城如同空城,年味不足!
    習近平新政上場後,各地都大吹反浪費之風,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月初更在頭版點名內地的民族證券公司,在一間酒店花30萬元人民幣辦年會,馬上引發內地企業的寒蟬效應,紛紛取消正在籌備的年會。中國烹飪協會指出,今年有四成食肆新春期間預訂減少、一成食肆更稱20%預訂被退訂。北京的煙酒店舖亦稱生意大跌,高檔禮品亦滯銷。

    年會嗑瓜子 禁放煙花爆竹


    失望的員工都在微博上詳述他們年會的慘況:「年會大餐變成嗑瓜子、剝橘子的茶話會,原來抽獎獎品的10部iPad mini,竟變成兩年前剩下來的豆漿機!」「年會籠罩在煙霧中、剝瓜子之聲此起彼落,台上領導拿着稿子念着……根本沒心情聽他說甚麼!」「嗑瓜子、喝雪碧,這就是年會……」對於當局大打鋪張浪費,很多打工仔都極之不滿:「企業不享受政府撥款,不靠稅收養活,員工累死累活,辛苦幹了一年,怎樣開年會關你屁事!」「不如來點實惠的,發錢!」

    在年會上大吃大喝拿獎品的權利被剝削,放煙花爆竹的權利也被剝削。去年農曆新年前夕京城共掃出1,423噸爆竹皮,但今年當地空氣污染嚴重,當局更稱新春期間京城無一天適宜放鞭炮,而且禁放煙花爆竹的地區不斷增加。面對今年過年的慘況,有網民廣傳歌手許美靜1996年歌曲《傾城》的歌詞:「煙花會謝,笙歌會停,顯得這故事尾聲更動聽!」諷刺今年農曆新年的亂象。

    反觀台灣,民眾則高高興興地準備迎接蛇年。在北部打工的民眾今日陸續上路,回鄉過年,各地民眾都湧到年貨大街辦年貨,電子產品商店趁農曆新年搶商機,推出福袋,更找來穿比堅尼泳衣的辣妹沿街叫賣。可是,有民眾感嘆今年「甚麼菜都貴」,年夜飯必備的香菇價格漲一成、蒜頭價格更急漲七成,但出街吃年夜飯都很難,熱門餐廳一位難求,即使候補亦有200多人等候。

    台彩券4.5億 民眾瘋投注


    銀紙不斷貶值,民眾都希望可發新年財,台灣彩券啟動春節加碼,昨晚攪珠的一期頭獎上看4.5億元新台幣(約1.17億港元),更增加100個100百萬元新台幣(約26萬港元)的獎項,吸引民眾到各地投注站下注,亦有民眾先到廟宇求發財金,再用款項投注,希望得到保佑。

    不過,台灣新年期間天氣寒冷,而且有雨,不少民眾都趁這幾日假期泡溫泉成為民眾熱門活動,新北市的陽明山、烏來、三峽成為民眾的熱門選擇。美國在台協會的官員則入鄉隨俗,寫揮春、煎美國牛扒賀新春。
    新浪微博/台灣《蘋果日報》

    初一至十五風俗與忌諱

    年初一:不用掃帚、不打掃、不往外潑水。
    年初二:出嫁女兒回娘家,夫婿同行,亦是拍全家福的日子。
    年初三:赤口,通常不會外出拜年。
    年初四:祭財神的日子,要是老闆要炒人,就不請該員工拜神。
    年初五:放鞭炮「趕五窮」即「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吃餃「揑小人嘴」。
    年初六:酒樓開業,家家戶戶將節日積存的垃圾扔走,這叫送窮鬼。
    年初七:人日,民眾愛吃及第粥,希望可以科舉高中狀元。
    年初八:穀日,是穀子生日,如果天氣晴朗,預示今年將會豐收。
    年初九:玉皇大帝誕辰,各地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祈求風調雨順。
    年初十:石頭的生日,凡磨、碾等石製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
    年十一:子婿日,岳父以初九祭天剩下的食物宴請女婿。
    十二至十五:準備慶祝年十五元宵節,忙着搭蓋燈棚、開燈。 

    史上最強 怪獸雪暴襲美東

    Posted: 09 Feb 2013 05:56 PM PST

    台灣蘋果日報


    【莊蕙嘉、李姿慧╱綜合報導】來勢洶洶的超級暴風雪「尼莫」前晚襲擊美國東北部及加拿大東南部,降雪量上看1公尺,60萬戶停電,造成至少4死,美國7州進入緊急狀態,逾5300架次航班取消。尼莫災情規模彷彿去年珊迪風災再現,被稱為歷史性的「怪獸風暴」,恐慌的民眾搶購汽油並囤積糧食。

    長榮航空表示,班機昨正常起降,今天也不受影響。華航稱昨早台北飛紐約航班受大風雪影響延後2小時起飛,因每逢周一、周四和周六才有飛紐約班機,今天沒有班機。 

    3大機場取消航班

    這個被視為美國史上前10大之一的超大暴風雪,由來自墨西哥灣、挾帶大量水汽的氣旋,加上從美國中西部東移、風速強勁的低壓,兩股勢力合流,造成風強雪大的怪獸風暴。
    一般而言冬季氣旋沒有正式的命名系統,美國氣象頻道為提醒民眾防範,稱此暴風雪為「尼莫」(Nemo),和動畫《海底總動員》的小丑魚同名。
    暴風雪最高風速每小時121公里,東北各州發布暴雪警報,前天積雪平均超過30公分,康乃狄克州有47公分。根據預測,波士頓降雪可能達91公分,創新紀錄。氣象學家鄧漢說:「這樣的風暴不常見,很危險。」除了暴雪,強風可能掀起大浪,甚至洪水侵襲沿岸。紐約3大機場甘迺迪、拉瓜迪亞和紐華克機場取消前天下午所有航班。 

    居民搶購汽油食物

    此風暴令當地民眾想起去年11月初的颶風珊迪,當時造成55死,820萬戶停電。擔心噩夢重演的東北民眾早早忙著搶購汽油、發電機、手電筒、飲用水和食物。上周四下午到超市採買的麻州婦女弗來瑟不可置信的說:「這裡亂得像動物園,貨架上啥也沒有了。」
    紐約、麻州、康州、紐澤西、新罕布夏、緬因及羅德島等7州進入緊急狀態,各州政府前天讓第一線以外公務員停班,呼籲民營企業比照辦理;警告民眾盡量待在家。儘管如此,暴風雪仍在各地造成小事故,緬因州波特蘭市有19輛車追撞車禍1人受傷。麻州Pilgrim核電廠因停電,反應爐停止運轉。 

    加國大雪車禍頻傳

    加國安大略省的雪勢前天開始變大,降雪量逾30公分,是該地自2008年以來最大風雪,造
    成300起車禍,多所學校停課。 
    車道積雪 
    車輛在大雪紛飛的加拿大多倫多道路上緩慢前進。新華社

    黑客襲布什家族電郵揭私隱 證老布什曾垂危

    Posted: 09 Feb 2013 05:50 PM PST


    【明報專訊】布殊家族電郵被黑客入侵,老布殊女兒、妻子的兄弟及朋友等至少6個電郵帳戶的內容外泄,主要涉及2009至12年的資料,顯示去年老布殊一度垂危,不僅總統奧巴馬曾託官員慰問,連兒子小布殊也計劃撰寫父親葬禮悼辭。黑客還公開了老布殊去年留院照片、小布殊出浴自畫像,以住址電話等私密資料。美國特工處已就黑客入侵事件展開調查。

    曝老布殊病榻照 兒擬撰悼辭


    美國專披露名人私密的網站The Smoking Gun報道,自稱「Guccifer」黑客,成功入侵老布殊女兒等家族成員的電郵戶口,取得多張照片及電郵內容,包括去年因支氣管炎多次入院的老布殊病榻上照片,亦有老布殊與前總統克林頓的合照,小布殊及其夫人的家庭照亦被公開。

    克林頓1992年擊敗老布殊入主白宮,於布殊父子兩朝間任總統。老布殊的兒子杰布.布殊(佛州前州長)在電郵中稱,克林頓爆出性醜聞後,老布殊協助他重建名聲,顯示克林頓及老布殊關係甚緊密。


    布殊家族是美國史上第2個父子均能出任總統的政治世家,已被視為美國最有權力的家族之一,今次家族電郵泄密,令成員甚感意外,電郵戶口被入侵的老布殊女兒多羅西(Dorothy Bush Koch)更反問,「為什麼會有人這樣做?」


    奧巴馬曾慰問老布殊


    去年底老布殊病情急轉直下,前幕僚長貝克爾(Jean Becker)電郵老布殊的子女,準備召開治喪委員會會議,更他們「不要告訴母親」。聖誕節後,小布殊親撰電郵給兄弟姊妹,打算為病危的父親寫葬禮悼辭,但同時稱希望自己是「起跑偷步」,盼老父可以吉人天相。另一封電郵亦顯示,總統奧巴馬託白宮顧問賈勒特(Valerie Jarrett)問候病重的老布殊,稱「在你養病期間,米歇爾和我不想打擾你,但我們一直惦記你和你的一家」。


    除了老布殊的照片,黑客亦取得大量布殊家族的私人資料,包括家族成員住址、手機號碼、親友的電郵地址,甚至是大閘的4位數字密碼。美國特工處證實正調查黑客入侵事件,正追查小布殊的電郵帳戶是否也曾遭黑客入侵。小布殊自2009年離任後,過低調的生活,並開始培養繪畫興趣,不時繪畫得州的風景及愛犬的神態,黑客亦成功在電郵取得小布殊出浴的自畫像,還獲部分畫評家的好評。


    家族成員住址大閘密碼同外泄


    今次泄密事件在美國傳媒中引起爭議,有報章認為有關照片及電郵內容本質相當於被盜的「賊贓」,故決定不報道泄密事件,但亦有傳媒照常報道。

    戰爭邊緣 解放軍重兵屯閩浙

    Posted: 09 Feb 2013 05:45 PM PST


    • 旺報
    •  
    • 【本報訊】
     ▲閩浙近日出現大批軍車及運載導彈調動,港媒指或將開戰。圖為解放軍最新的FD-2000防空飛彈。(本報記者林誌鈺攝)
     ▲閩浙近日出現大批軍車及運載導彈調動,港媒指或將開戰。圖為解放軍最新的FD-2000防空飛彈。(本報記者林誌鈺攝)
         大陸軍艦是否啟動「火控雷達」(FCR)鎖定日艦,正演變為一場羅生門,此時卻驚傳福建和浙江一帶近日頻現大批陸、空和二炮部隊軍車,以及運載導彈的車輛調動,疑似備戰前兆。
         另外,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9日表示,為了證明中方的否認是「強詞奪理」,日本考慮公開陸艦用火控雷達證據,但強調雙方須盡快構築熱線。
         港媒指春節後開戰
         香港《東方日報》9日在頭版報導釣魚台問題時,透露上述訊息。標題是:「導彈坦克大調動、重兵屯閩浙」,副題是「南海釣島益緊、中日正月或開戰」。
         報導表示,大陸和日本為爭奪釣魚台展開的角力,已演變成積極備戰,甚至逼近爆發局部戰爭的臨界點。據說,在福建和浙江一帶,近日頻現大批陸、空和二炮部隊軍車以及運載導彈的車輛調動,情況非比尋常,疑似「軍方備戰前兆」。
         報導指出,在福建南安一帶,上周日起有大批炮兵部隊接連數日進行實戰演練。同時,福建漳州市區有大批軍車、坦克和大炮調動,隊伍連綿不絕。
         上周二在福建廈門,也有數以百計的各式裝甲車和導彈部隊等調動;上周三在浙江湖州則有大批部隊調動,車龍長達數公里,並有大批坦克和裝甲運兵車經由火車載運調到駐點待命。
         日分析陸軍方挑釁
         報導表示,陸方的部署,除要應對日本外,也防範美國在南海問題扯中國後腿,該報導還預測,陸捍衛釣魚島的戰爭將「在春節過後開打」。
         BBC中文網報導,小野寺五典9日針對大陸國防部否認其軍艦在東海對日艦使用火控雷達時說:「日本持有明確證據,政府現在正研究公開部分照片或錄像」。
         但他也承認,證據涉及防衛機密內容,需要慎重考慮,並強調:「最要緊的是構築熱線,取得一旦發生這種事時能迅速疏通意思的態勢。」
         《產經新聞》9日報導,連日持續在東海釣魚台(尖閣諸島)北部海域活動的陸方護衛艦活動低調,在接近日本主張的領空附近巡邏的中國戰機甚至消失。報導引述日本政府內部分析說,這可能是軍方受到陸領導層遏制挑釁的指令,因此更加強了火控雷達事件可能是軍方妄為的看法。

    要讓百姓講真話 公僕必須有雅量

    Posted: 09 Feb 2013 05:43 PM PST

    太陽報


    農曆年前夕,習近平表示中共要容得下尖銳的批評,歡迎各界敢於講真話,敢於講逆耳之言,真實反映群眾心聲,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些話聽起來很真誠,問題是公僕有無聽取批評的雅量,又是否真的聽得進批評。

    說真話本是平常之事,在中國卻罕見。很多官員在任時假話連篇,直到退休時才突然說真話。教育部前副部長張保慶退休前後,連續炮轟教育體制種種弊端,公開點名八個省區拒不對困難學生實行助學貸款,揭露四百多所大學亂收費,令輿情嘩然。再譬如,國家計生委前主任張維慶退任後痛批官場歪風,自稱做高官二十年,講真話愈來愈難。

    當官幾十年,臨退休方能敞開心扉講真話,這是中國官場的悲哀。其實這些人並不糊塗,也未必膽小,在任期間不講真話,或者說的和做的不一樣,會上和會下不一樣,皆因官場充斥謊言,沒有講真話的環境,各種有形與無形壓力如影相隨,加上擔心政治風險,讓這些高官難以開口吐真言。其實,即使有人敢講真話,也未必有人願意聽。

    你說你的 我做我的

    官場尚且如此,民間更是悲哀,說真話有風險,說假話有紅利。很多官員表面說「一句真話勝過假話連篇」,但實際上最想聽的還是阿諛奉承的假話。聽到逆耳的真話,輕則拂袖而去,重則雷霆大怒,將說真話之人打入牢獄。

    陝西省西安市幾位官員到西安臨潼最偏遠貧窮的西嶽村視察民生超市,一位女官員看到村民拿出核桃、土雞蛋等土特產出售便問:「這是你們自己家的東西嗎?」在一旁圍觀的村民田茂林插話說:「根本就不是賣自己家的東西,都是村領導安排的。」

    此話一出,大禍臨頭,馬上有人出來喝斥:「胡說啥哩?把他給我弄到鄉上去!」當地公安揪住田茂林,把他拉到民生超市旁的一戶院落,關上大門「修理」。在村民勸阻下,田得以逃脫,但已傷痕纍纍,腦部震盪。在這幫惡霸似的鄉鎮官員看來,領導來視察,一定要保證他們心情愉悅,誰不識相「胡言亂語」,破壞領導視察的「雅興」,誰就「該打」。

    再譬如,部分有良心的傳媒對各種醜惡毫不留情地鞭撻,對腐敗官員痛加撻伐,說的都是真話,講的都是民情,但往往受到當局的禁制。第五代倡言講真話,首先要提供一個講真話的環境,如果講真話之後被打擊報復,或者刻意針對,有誰還敢講真話?再說,各界講完真話之後,當局還要敢於接納民意才有用,否則,百姓說得口乾舌燥,當局卻我行我素,你說你的,我做我的,百姓講真話又有何意義!

    停用勞教是習近平溫和政改的前兆

    Posted: 09 Feb 2013 12:03 PM PST


    明鏡新聞網編譯  蕭憲聰


        黃柏(Huang Bo,音譯)擁有一雙靈巧雙手,他是上海的一位外科醫生,手術時要求穩定和精確,鉅細靡遺、分毫不差地為病人提供治療,但2001年至2003年,他被迫消耗大量體力勞動,訓練有素的手指用來編織聖誕燈飾、填塞絨毛玩具和包裝聖誕禮物等,同時執行其他瑣碎任務,這就是他為期兩年待在勞教所“再教育”的生活。至於罪名很簡單,作為法輪功信徒,他必須遭受懲罰,法輪功在20世紀90年代末被當局視為邪教組織並加以禁止。


        不堪回首的勞教生活


        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黃柏娓娓道來其悲慘經歷。他指出在勞教所的回憶極為不堪,“頭3個月,我每天被迫做同樣事情,因為管理者想讓人知道那邊規定,但實際上只是一個藉口,他們折磨我,要我放棄法輪功。如果放棄,有時候便能吃到米飯和擁有充足睡眠,否則就是沒日沒夜一直工作,重複好幾個月。”


        勞教侵犯人權,處罰嚴重,是可怕的系統。


        勞教所的生活,若外人沒有親身體驗,恐怕很難想像,時常有人受不了想反抗,後果卻是不堪設想。黃柏舉例,曾有個傢伙試圖在包裝盒上寫下信息傳遞出去,但東窗事發被抓到,“他被電擊,直到大便和小便都失禁。管理者讓所有人知道這件事,認為可以殺雞儆猴,當作一個教訓,自然就不會有人想做相同的小伎倆。”

        黃柏並不寂寞,因為被關押在全國350間勞動所的“罪犯”不算少,高達10幾萬人,甚至更多。中國政府以勞教監禁妓女、吸毒者和街頭小混混,刑期最高可達4年,程序快速又方便,無須上法院,也不用審判就能定罪。該系統的批評者還指出,北京也通過勞教迫害異議人士。

        即使經過多年,政法委書記孟建柱也宣布將停止使用勞教制度,黃柏對勞教帶來的痛苦和傷痕仍未完全忘卻,“雖然我已離開很長一段時間,電擊的聲音還是讓我感到畏懼,我很幸運,終於逃出中國來到美國”,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黃柏順利踏上自由土地,審查、勞教和戶籍等過時又不公不義的制度依然繼續苦惱著中國廣大百姓。
        

        勞教改革方向仍不明朗


        “中國談論勞教改革談很多年了,因此這次的說法不是新的”,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亞洲研究員阿蓮(Maya Wang)告訴美國之音:“我們害怕的是,中國政府會不會用另一種行政拘留制度取代勞教”。中共對改革的態度向來如同放羊的小孩,一再釋放“即將改革”的信息,卻少有真正大刀闊斧之作為,因此這次針對勞教停用,悲觀者可說與樂觀者一樣多。

        大赦國際東亞部主任阮柔安(Roseann Rife)說:“去年開始曾有一些改革試點項目,叫做《違法行為矯治法》,但我們卻不明白實際內容是什麼”,她指出改革的方向仍不明朗,有可能授與勞教處分之人公平聽證和辯護的機會,“改革”並不意味著“廢除”。

        有學者認為,無論如何,只要北京能對勞教做出一點改變都是關鍵的第一步,從而改善中國司法制度和人權形象。也有專家分析,停用勞教是習近平進行溫和政治改革和推動法治社會的前兆,畢竟改革於胡錦濤時代停滯不前,導致民怨四起,因此,繼掀起反腐風暴和打擊奢侈的官僚主義後,不合時宜又侵犯人權的勞教遂成為下一個目標。

        “這看起來是很好的徵兆”,阮柔安說:“就怕當局只是做做表面工夫,表現出試圖解決問題的樣子,或營造落實法治和維護人權的氛圍,但最後得歸結到執行,領導人真的希望中國有所改變嗎?”

        2013年1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政法工作會議結束後,將勞教制度改革、涉法涉訴信訪工作改革、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和戶籍制度改革列為今年的工作重點,維權律師滕彪向《南華早報》表示,這4項領域最容易侵犯人權和違反社會正義,進行改革並不意外﹔南京大學教授顧蘇(Gu Su,音譯)則認為,這些爭議存在多年,是引發公眾不滿的主要來源。

        顧蘇指出,關於勞教的最新發展顯示新的領導班底有決心處理最棘手的問題,畢竟這4項改革遭逢來自公安部門和既得利益者的抵抗,已延宕好長一段時間,而滕彪的態度較為保守,認為改革承諾無法看出領導者所持的政治方向,只稱得上是公眾持續施予壓力下的反應措施。此外,《南華早報》也觀察到,官媒對此事的報導留下令人疑惑的空間,起初有些報道指稱勞教制度將在今年完全終止,但消息短暫出現後旋即消失,政府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仍不得而知。


    滕彪認為全國政法工作會議提出的改革承諾無法看出領導者所持的政治方向。



        南周事件引爆新聞自由呼聲
        
        近期除了勞教改革引起廣泛討論外,南周事件更是造成全國大漣漪,不只中國人蜂擁表達對言論自由的渴望,外國媒體也大篇幅報道抗議行動,將之視為中國政治改革的契機。《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提到,勞教和審查都是中國官員違反憲法的具體表現,並不讓人意外,因為官員的行為總是惡名昭彰,但值得注意的是,人們的期待正在改變,當局很難再以經濟增長安撫公民,現在他們要的是政改,人權得到保障,可以自由自在地說話,甚至選舉心目中的領導人。無庸置疑,習近平的改革壓力將越來越大。

        《經濟學人》認為殘破的司法體制和被壓抑的新聞自由是大眾心懷不滿的核心原因。中國“通過勞動再教養”的系統成立於1957年,在毛澤東主持下,勞教就是監獄的代名詞,所謂的反革命份子可不經司法程序送進勞教所再度教育,矯正行為觀念。至今中國政府仍保留該制度,用以處置輕罪罪犯、妓女和請願者,人們最多可在可怕的勞教所待上4年之久。

       六四事件後,中國的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中間一直存在著微妙關係。統治者致力於經濟發展,促進國家繁榮,並希望被統治者不要要求太多自由,然而,如此平衡已開始傾斜,被統治者逐漸富裕,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對自由有所渴求,誠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揭示,當一個人滿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後,將進一步探索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這便足以解釋中國當今情況。

        儘管網絡審查嚴厲且迅速地刪除帖子,人們仍不畏懼聲援南周和批評政府。1月7日,著名影星姚晨在微博上引用了俄羅斯作家索爾仁尼琴的名言“一句真話能比整個世界的分量還重”來支持南周,於超過3000萬名關注者中引起極大迴響。另外,由72位受人尊敬的學者和律師也共同簽署《改革共識倡議書》,表達對政府進行徹底改革的期望。

        像姚晨這樣的名人也對言論自由聲援令人振奮。


        對自由的西方人而言,撤除審查和終止勞教是對人民的道義責任,但《經濟學人》認為,習近平作為務實獨裁者,政治算計不見得相同,不過如果他認真考量什麼對中共最好,應該不難得出“改革”這個答案。目前來看,政府每年花費大量經費維穩,正說明民怨沸騰,顛覆炸彈可能隨時引爆,改革固然有風險、有難度,不改革卻是死路一條。

        習近平清楚明白人心向背,尤其在腐敗和官場奢侈的問題上,於是當他效仿鄧小平南巡時,下令禁止鋪張的宴會和歡迎儀式,“四菜一湯”成為官媒最新的吹捧名詞,用以突顯他更節儉和更開放的態度。然而《經濟學人》指出,口號式的改革不再能安撫中國人,現在他們變得既精明又敏感,習近平必須真正做出系統性改變,就像南周抗議事件中一面布條寫著:“四菜一湯不是真改革,新聞自由才是真改革。”


        中國人的改革夢想何時實現?


        開放言論自由有助反腐

        針對審查制度的討論,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指出,一個政府要有十足的奧威爾式諷刺感才能將“言論自由”列為審查字眼,而中國政府做到了,但這絕不是件好事。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卡爾‧馬克思(Karl Marx)認為,資本主義社會將在多重矛盾的重壓下崩潰,崇尚自由民主的人同樣希望,中國荒謬又臭名昭著的審查制度將有一天也崩潰。

        中國之所以長期保持審查,目的在於迴避言論自由底下潛藏的滅亡風險,但《金融時報》說,開放言論自由將有利中國,甚至帶來一定優勢,只是北京至今仍籠罩在“六四事件”和蘇聯倒台的陰影下,畏畏縮縮,不敢直接面對民意。

        因此,南周事件之啟示不只是對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的重新省思,更讓人了解中國平民長期如戴手銬腳鐐般的困境。因為審查高牆林立,“在中國希望成為調查記者的人一直都感到無比沮喪”,新美國基金會(New America Foundation)資深研究員麥康瑞(Rebecca MacKinnon)表示:“但南周事件讓這種沮喪變成羞辱”。

        所幸,公民很快就找到宣洩出口。習近平上任後刻意向鄧小平致敬,也提到“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的特權”,讓改革者看見追求更大程度自由的空間。兩岸三地20多名學者,包含北京大學直言不諱的教授賀衛方,向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撰寫公開信,抗議南周記者所遭受的際遇,他們強調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橋頭堡,擔心庹震所為會“令改革開放的廣東傳統喪失”。

        如果黨有意鬆綁對言論自由的控制,最快速、最顯著的得利便是打擊腐敗。2012年,為數可觀的貪官由於互聯網揭發而下台,但這還不夠,中共60多年的統治積累太多汙垢,唯有完全獨立的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方能掃除乾淨。《金融時報》建議,習近平應將開放言論自由視為反腐的必要手段,藉此制衡權力濫用和收受賄賂等惡行。

        然而,有太多中國官員認為言論自由等同“動盪與混亂”,他們擔心大鳴大放的環境將再次於天安門廣場集結抗議民眾和學生,於是選擇故步自封,無論多麼荒謬,讓審查成為可靠和有效的維穩手段。因此這種情況下,屈辱幾個記者也就沒什麼大不了,畢竟再怎麼說,維持政權才是首要任務,可是中國官方─尤其是庹震,可能萬萬沒想到,南周事件反彈力度之大,通過新興社交媒體和外國媒體的關注迅速傳播,如同《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寫道,抗議雖結束,憤怒卻未了,《南方周末》仍會是抗爭共產黨審查的重要戰場。


        南周事件醞釀茶壺內風暴


        以貓抓老鼠的遊戲做比喻,當貓數量多又兇殘時,老鼠最好乖乖在洞裡,不隨意走動,但若是貓稍微鬆懈,或對抓老鼠沒那麼積極時,老鼠群便能團結起來,變得更大膽、更囂張。當今中國的統治者與被統治者正在玩貓抓老鼠的遊戲,胡錦濤對維穩毫不手軟,全面架設監控攝像機,無情迫害異議人士,且當年處理拉薩騷亂又快又狠,贏得鄧小平青睞,可謂一隻兇殘無比的貓;但現在習近平風格迥異,他試圖貼近人民,展現開放態度,也因如此,我們才能看見中國自“六四事件”後又罕見又勇敢的抗議活動。

        南周事件終究暫時化解,該報記者和廣東宣傳部達成初步妥協,官員承諾將放鬆最近實施的審查舉措,例如出版前的事先批准及預先檢視報導內容等,而作為回報,記者將結束罷工。不過,政治分析家裴敏欣於《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稱,這結果表面上看起來並不值得慶祝,一方面記者沒有成功讓庹震下台,其竄改行為已嚴重羞辱新聞自由;另一方面,儘管地方官員許諾鬆綁審查,當事件逐漸消失於媒體聚光燈後,“秋後算帳”仍有可能發生。

        深入來看,裴敏欣卻將抗議行動和黨的適度讓步視為重要發展。習近平自去年11月當上最高領導人以來,屢屢提及改革,已有前蘇聯戈爾巴喬夫“開放政策”(glasnost)的味道,所以中國社會變得更加桀驁不馴,人們不再明哲保身,願意挑戰黨的權威。但是,習近平就像渡河,一開始水淺走起來容易,也創造煥然一新的形象,漸漸地來到水深區域,高層必然很快就被迫對政治改革表明立場,這是中國最危險的問題。


        習將在改革與保守間求平衡


        繼《改革共識倡議書》和突擊拜訪劉霞後,裴敏欣認為,因南周而發動對抗審查的風潮是第三起戲劇性事件,更令人振奮的是,爭取言論自由的訴求獲得廣泛支持,即使不太正式,商人、明星演員和知名作家不約而同在微博譴責審查,更遑論數百萬中國人紛紛張貼聲援帖子。正當政府陷入信譽危機之際,這些名人集合百姓力量,無疑讓中共執政的合法性雪上加霜。

        如此看來,南周抗議事件絕不會是中國最後一個要求政治改革的運動,而且當局低調處理的態度,將鼓舞更多人挺身而出,表達意見,而這個看似“中國之春”的劇本,裴敏欣認為勢必會點燃領導層內部的激烈辯論,尤其黨內保守派和改革派早已對峙多時。對習近平而言,他企圖將自己形塑成另一個鄧小平,以“重振中國經濟的強而有力的領導人”作為招牌,因此第一次北京外出訪他來到深圳,模仿鄧小平南巡的意味再清楚不過,且為確保媒體不會錯過此行的政治意義,還到鄧的銅像前獻花,大聲談論推動改革所需的“政治勇氣”。

        不幸的是,習近平的策略將為他帶來政治挑戰,但不是保守派,而是自由派。1979年的北京民主牆,上頭張貼著許多不同政見的大字報,被視為中國民主運動的開端,緊接著20世紀80年代自由派人士不斷呼籲政治開放,最終激發“八九民運”。因此裴敏欣說,習近平即將面臨兩大難題:一者在保守主義者的抵抗下進行經濟改革,另一者包容親民主的反對聲音。

        在改革與保守之間保持微妙平衡並不容易,而且習很快就會發現,他的同事可能成為真正敵人。他必須了解,一旦不能處理好這些公然對黨的挑戰,將演變成“阿喀琉斯之踵”的致命傷。過去保守派對那些不願鎮壓親民主運動的領導人向來不手軟,而以近期反審查抗議為例,習似乎採取對政治異議容忍和柔軟的態勢,導致他被強硬派趕下台的風險是真實存在的。

        但裴敏欣指出,對於一般中國人,至少南周事件展露些許曙光,我們可以期待,習近平將如何回應公開要求釋放劉曉波的聲音?他又如何定義“六四事件”,甚至為受害者平反?他是否有膽識接受政治異議,讓反對黨有生存空間?這些都取決於習本身的政治手腕和勇氣,且領導頂層痛苦又分裂的鬥爭有可能於焉產生,20世紀80年代,具備改革自由思想的胡耀邦與趙紫陽戰敗了,中國人會希望未來的結果有所不同。(《內幕》第13期)



    北京是一座以權力為中心冷酷無情的城市

    Posted: 09 Feb 2013 11:47 AM PST


    一個不可救藥“傻瓜”?(8)
      ——余傑答《國密報》

    《中國密報》記者陳小平

     《中國密報》:你已經賣掉了北京的房子,帶著妻子、兒子在201211日來到了美國這片自由土地,美國政府也給予了你政治避難,雖然認定“我們必將在北京重逢”,但你認為在習近平上台之後,中國的民主化和政治體制方面都不樂觀,估計有那麼一個不定期的時間裡,你不會回中國,而是在美國當一名流亡作家,相應地,你在美國有新的創作和人生事業的籌劃嗎?

     
     余傑和特雷恩基金會理事合影,中為約翰·特雷恩,基金會創始人。



      余:我對短期內回到中國不抱樂觀的預測。“六四”之後的許多流亡海外的知識分子,包括劉賓雁,當時甚至準確地預測說,中共政權至多兩三年事件就會崩潰。結果,中共強悍的生命力超過了任何人的想像。我深知,中共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更何況它手頭上還有數額據世界第一的外匯存底,更何況中國民眾的奴性早已深入骨髓。所以,我相信這場抗爭如同精衛填海一樣漫長,我對在美國“安居樂業”也早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其實,我不願使用“流亡”這個詞語來形容我的狀況,而願意用稍微中性一些的說法,即“出走”。對我來說,“流亡”這個詞語過於負面,過於悲情了。我特別欣賞德國作家托馬斯·曼在離開納粹德國時說的一句話——自由在哪裡,祖國就在哪裡;我也很敬佩余英時先生對那些遊說他回大陸“看看”的人所說的那句話——我沒有鄉愁,我在哪裡,中國文化就在哪裡。

      我從小就沒有太強烈的鄉土觀念,相反有一種世界公民的觀念。到北京唸書之後,我也對各類的同鄉會不感興趣。我在四川生活了18年,在北京生活了18年,但我對這兩個地方都沒有歸屬感。我童年時代生活過的美麗的小鎮已經在90年代以來的城市化建設浪潮中蕩然無存了,而北京更是一座以權力為中心的冷酷無情的城市。所以,這一次的離開,即便是長久的離開,對我而言,也並非一個太過痛苦的決定。作為一名作家,在中國寫作和在美國寫作,都是一樣的,更何況在互聯網時代,我在海外可以自由地獲得信息,對中國的脈動的把握也許更為精準。


      離開中國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就在香港和台灣出版了《劉曉波傳》和《河蟹大帝胡錦濤》兩本書。可見,在一個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的環境中,我的寫作狀態立國得到更好的發揮。我有了一個“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的家,再也不用擔心我的電腦被秘密警察抄走了。呼吸著自由的空氣,感覺真好。華裔作家哈金在《自由生活》中有這樣一個比喻,他說,很多在美國的華人,雖然生活在自由的國度,精神上仍然不得自由,他們以為自己是飛鳥在天空中飛翔,其實他們是風箏,飛得再高,線還被共產黨拉在手上。我希望自己不是風箏,而是飛鳥。

      關於以後的寫作和事業的規劃,可以做的領域實在是太多了。一是研究香港、台灣問題,以及背後的統獨議題、聯邦和邦聯制度的問題等,希望凸現“人權高於主權”之價值觀,打破兩千年“大一統”之觀念;二是繼續幾年前就開始的關於基督徒公共人物的訪談,探討基督信仰與公共參與之關係,希望未來幾年每年能出版一本該系列的人物訪談;三是從事英美古典自由主義或保守主義方面的研究,希望為中國未來找到一條突圍的路徑;四是編輯關於劉曉波的網站和著述,為劉曉波持續呼籲,讓他和妻子早日獲得自由。(《中國密報》第4期)

    老子打天下,兒孫分國産:王震不認兒子的虛僞

    Posted: 09 Feb 2013 11:52 AM PST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辛鳴



    鄧小平時代中共“八大元老”的後裔中的103人中多人在外國工作、生活或學習,共有34名元老後代在美國工作或擁有物業。這百餘人中,43人開辦了自己的公司或是在私人企業中任高管,有26人是中國大型國企的高管。僅王震的兒子王軍、鄧小平的女婿賀平、陳雲的兒子陳元這3人在2011年就掌握著總計資產超過1.6萬億美元的國企,這相當於中國年度經濟產出的五分之一。

      從共產主義的紅色接班人到富可敵國的大商人、大買辦乃至竊國者,衹有短短二三十年,這是紅色權貴們最初的迷茫,還是最後的瘋狂?

        王震不認兒子的虛僞一面

      彭博新聞社對鄧小平時代中共“八大元老”的後裔中的103人的財富情況進行的追蹤調查,通過上萬字的文字報導和動漫圖表,揭示了他們的財富與父輩權力之間,以及他們彼此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彭博社稱,為了進行調查該社追蹤了103名的元老後代及配偶,查閱數千份公司檔案、財產明細以及官方網站和案卷,並且採訪過十多位生活在大陸和美國的後代們。


      
      “八老”在毛澤東死後支持鄧小平的開放改革。
      
      八大元老“鄧小平、薄一波、陳雲、宋任窮、彭真、王震、李先念,楊尚昆”在天之靈如果看到今天富可敵國的子子孫孫,是會有恥於見人的一臉羞愧,還是會露出會心且滿足的微笑——這正是當年他們精心佈局自己子女接班的必然結果,著實引人聯想。

      或許為面子計,他們中的一些人也會裝出王震的不滿和憤怒,正如彭博社的文章中所描述的——1990年,王震將軍躺在北京一家軍醫院的病床上對一位前來探望他的訪客說,他感覺自己被背叛了。幾十年前他曾經冒著生命危險,為一個人人平等的無產階級烏托邦戰鬥,他是共產中國的革命元老之一。但其曾高舉的共產主義的理想卻被他崇尚資本主義的子女們徹底毀掉了;王震的孩子們成為中國金融業、航空業和計算機業的商業大佬。“一群王八蛋,”王震這樣告訴來訪的客人,“我不承認他們是我兒子。”


        高官之後處處染指,不停揩油

      一位曾在國企擔任高管的廳局級幹部為元老和太子黨們開脫說,王軍﹑賀平﹑陳元掌控1.6萬億美元資產的說法帶有嚴重的誤導性,中國龐大的國企與西方私企截然不同,很多太子黨是代表國家持股或掌舵,他們支配不了“掌管”的所謂資產,因為真正的後臺老闆是“黨組織”。

      但世人皆知,中共高層裙帶比比皆是,由來已久,從來都是“說一套、做一套”,大官的子女大撈,小官的子女小撈,撈錢﹑撈權,從國家命脈央企到黨政各個實權部門,再到解放軍四總部等核心機關,這群高官之後處處染指,不停揩油,打著“為人民服務”的旗號,行“竊國”之實——實打實的遵照並實現了這些元老們紅色江山由自己的後人全面接掌的夙願。

      遠的不說,已經被官方證實了的薄一波後人的財富有多少?僅一個項目,參股的英國商人海伍德的預期利潤分成就高達上億元人民幣,操大盤的薄熙來家能賺多少?他的幾個兄弟薄熙永﹑薄熙成﹑薄熙寧又哪個不是身價不菲?

      另外,在剛結束的中共十八大上,山西副省長、李鵬之子李小鵬當選候補中委,雖然在171人名單中得票倒數第一,但仍不影響其扶正官至正部,誰又是背後推手?

      俗話說得好,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看看民間又是怎樣評論的——

      獨立中文筆會理事莫知許在推特上評論:“簡單說,彭博、紐時、華爾街這幾篇報道,比大陸所謂媒體63年來所有報道加起來所揭示的高層真相還要多。”

      他進一步指出,“中國式改革開放,給予了許多人由極權到開明威權的期待,尤其是在加入WTO後的一段時間之內,許多人甚至認為這一轉變已然接近完成(在下也曾於此搖擺過),但和諧社會政策背後的新極權體制,在2005年以後逐步強固,在今天再談轉型為開明專制,已經缺乏相應條件了”

      在騰訊微博上,針對彭博報道中披露的中共八老孫子女輩很多留學海外私立名校,網名“帥律師”的網友一針見血地評論說:“紅二代撈錢、紅三代花錢。”

      網民“巴山秋雨”則認為:“紅二代是主力,加上改革右派勢力新貴,國家就成為這些人的家了!”

      《南方週末》記者劉俊在新浪微博上寫道:“看完彭博的雄文,失眠了。一部分是因為我們做不出這麼牛逼的報道而慚愧,更多是因為第一次看到如此龐大的利益集團真面目,有一種說不出的無力感。我在做的能改變這個國家多少呢?我們13億普通的中國人真的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嗎?”

      如今,王震的兩個兒子正計畫將位於中國西北的南泥灣開發為一個16億美元的旅遊景點——絕對的大手筆。

      南泥灣解放前曾是王震的三五九旅開展大生產運動的地方,一度在官方頌歌裏被譽為“陝北的好江南”。

      當然,被隱秘起來不為人所知的,還有和當時其他兄弟部隊一樣,王震領導下的三五九旅在南泥灣也曾種植過鴉片。和國民黨控制地區的鴉片貿易一度是陝北中共的主要財政來源。當年毛澤東和他的中央紅軍被圍堵在貧瘠的陝北,來自莫斯科和共產國際的外援被切斷,十幾萬人的吃穿等開銷都要依賴鴉片生產和貿易。這段歷史因為過於骯髒而在建政後被中共所嚴密封鎖。

      如今南泥灣旅遊開發項目的主導人之一就是王震的兒子王軍。他曾經幫助建立了中國最大的兩大國企帝國:中信集團,這是一家國有投資巨鱷,解放後首家在海外出售債券的中國公司;中國保利集團,一度隸屬軍隊,向非洲出售武器並在非洲開採石油。(《明鏡月刊》 35期)

    習近平拒不見外賓,當局硬說是“正常調整”

    Posted: 09 Feb 2013 07:31 AM PST

    《大事件》特約記者 關濤



    9月4日晚,年內第二次訪華的希拉里抵京後,隨即與中國外長楊潔篪舉行會談。在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的領土問題昇溫之際,她為期兩天的訪問備受關注。

    大陸官方媒體當日晚10時發稿,仍稱希拉里一行將按原定行程,會見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國務委員戴秉國,並和楊潔篪會談。不過,第二天,希拉里與胡錦濤會面後,與習近平的會面卻被取消。

    《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國務院一名高級官員表示,美方於4日深夜11時收到中方通知,稱習近平有“突然的行程調動”,要取消與希拉里會面的安排。中美雙方在5日早會面後,均未主動交代,大陸官媒對這一消息隻字不提,情況罕見。

    這一臨時動作隨即引起各界高度關注。有分析認為,中方臨時取消會面的舉動並不尋常。
    在俄羅斯召開的亞太經合峰會上,普京總統講話提到峰會被推遲,是因為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有重要的國內問題需要處理,此番話又助長了更多猜測。

    《華爾街日報》引述一位美國官員的消息稱,這是因為習近平背部受傷,無法出席會面,但傷勢的嚴重程度和受傷原因不明。另一位美國官員說,習近平透過楊潔篪傳話,祝福希拉里的訪問取得成果。

    訪問中國後,希拉里即將代表美國總統奧巴馬出席在俄羅斯舉行的APEC經濟領袖峰會。該官員指出,取消與習近平會晤,不太可能影響希拉里訪華行程的重要性。

    日本《讀賣新聞》則引述消息人士說,習近平有每天游泳的習慣,他在4日晚游泳時,身體出現意外,腰背疼痛,連手臂也提不起,為免失禮而取消了各項外事活動。

    5日近中午時分,中美雙方舉行聯合記者會,交代4日晚會談內容。楊潔篪被媒體問及此事時,僅四兩撥千斤地回應:“中方相當重視希拉里的到訪,她的行程也經過雙方磋商,希望外界不要過多猜測”。

    楊潔篪的說法,不但沒有消除反而加重了人們的懷疑,因為這種事情在中國是十分罕見的。自從周恩來時代開始,中國外交界就一直奉行周恩來留下的“外交無小事” 的箴言。一般的涉外工作可以說是“無小事”,那麼,高層的外交活動就更是“大事中的大事”。

    如果不是發生了極不尋常的意外事情,作為未來中國最高領導人的習近平豈能對希拉里臨時爽約?

    http://www.dw.de/image/0,,16220621_401,00.jpg
    楊潔篪外長笑容滿面地告訴希拉里·克林頓,習近平不見你了,祝你訪華成功。


    因爲習近平不僅取消了和希拉里的會見,原定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及俄羅斯官員的會面,亦一樣取消,顯示並非針對美方,而且,希拉里還是按照計劃和總理溫家寶、國務委員戴秉國會面。“冷遇”之說,純屬憑藉想像的創作。不僅如此,爲表示尊重和重視,北京臨時安排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與希拉里會面,雖然未有公佈加插會面的原因,但足以消除“習近平不見希拉里是給其下馬威,以表示中方對美國在南海、釣魚島等問題上所採取立場的強硬態度”等等傳言。

    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9月13日也表示,習近平取消會見希拉里,並不是針對希拉里或美國政府。

    9月5日下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例行記者會上,被記者四度追問有關消息時,緊閉的口風仍不洩漏任何蛛絲馬跡,每次均以“這是正常的日程調整”回應,並指中方就此與美國、新加坡方面都取得一致。不過,外交部網頁隨後刊出的記者會內容中,卻不見有關對答。

    有分析認為,這是習近平首度出現一天內同時取消三個外賓會見,取消會面的時間性相當匆忙,情況罕見,令不少媒體起疑。加上中共十八大臨近,相信習近平可能是要處理一些突發事件。

    習近平上一次公開露面是9月1日,以中央黨校校長的身份,出席中央黨校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並講話。電視畫面顯示,習當時的健康狀況未見異常。

    香港《明報》6日引述熟悉北京政情的消息人士的話稱,習近平臨時取消與希拉里見面,主要原因不是身體不適,而是因為希拉里抵達北京後,與楊潔篪談論中國周邊島嶼爭議問題時寸步不讓,態度異常強硬。中方認為,沒有必要讓未來國家主席與她見面,所以,深夜通知美方取消見面安排,但為了避免讓美國太難堪,習近平同時取消了其他外事活動。

    消息認為,如果奧巴馬連任美國總統,國務卿很可能會換人,現階段習近平沒有必要跟希拉里建立起密切的合作關係。《華盛頓郵報》亦報導,總理溫家寶與希拉里會面時,發表了幾句令美方詫異的坦率及尖銳言論,意思是,中美關係雖然總的來說在向前發展,但最近的情況令他或多或少感到憂慮。該報又指楊潔篪告訴希拉里,習近平稍後將寫信給希拉里。

    5日,希拉里和計劃中要會見的其他中國官員均有見面,她與胡錦濤會面期間表示,這很可能是她以國務卿身份最後一次訪華。楊潔篪在和她共同見記者時表示,南海航行自由“現在沒有問題,將來也不會有問題”。希拉里3日在印度尼西亞曾表示,美方希望南海維持自由通航,且該地區國家應該“透過合作解決爭執,而不是要挾和恫嚇 ,當然更不能使用武力”。

    針對習近平罕見取消三場對外會晤,大陸網絡上進行嚴控,不僅關閉有關習近平取消會晤多國政要的新聞評論,同時也關閉轉評。在新浪微博搜尋區打上“習近平”、“習副主席”、“背部受傷”等關鍵字,只會出現“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搜索結果未予顯示”。(《大事件》13期)

    毛澤東痛駡婚姻制度下的男女屬“強奸團”成員

    Posted: 09 Feb 2013 05:44 AM PST

    極卑與極高的詭變——毛澤東早期言行透視(10)

    《新史記》康正果




    好了,這裡的引文已經夠多,對毛澤東這種貧困的“惡人哲學”,也算闡發得很充分了。可見在青年毛澤東“向惡轉”的過程中,他的胡攪蠻纏世界觀至此已基本形成,並著手發言立論,為其向“極高之人”的提升研製思想的武器。

    毛 給彭璜寫這封信,主要還是有鑒於那位知情者一向“疾惡如仇”,想給他先吹吹風,好灌輸點“惡人哲學”的道理,以示開導和警戒。毛澤東建議彭璜對“惡人” (包括他自己)最好持理性的寬容態度,而且特別要讓彭理解,他實際上並非表面上所顯示的那麽強硬(惡?)。毛說他其實很“意弱”,說“最弱莫如我之意 志”。他這個“弱”字,可視爲他自訴其“極卑”的内心時所用的婉語。毛澤東的“卑”就卑在那因能力不足而暗中不安的心虛,因品位低下而按捺不住的憤懣。他 所說的“意強”,乃是他掩飾意弱的特殊表徵,比如他好作強詞奪理的推論,甚至發出“惡在究竟,仍不為惡”的辯護,以及種種激進好鬥的表現,全都是為包裝他 内心的極卑而特製的人格甲胄,就像那些軟体動物,為藏身和求自衛,在粘糊糊的肉團外骨質增生出貝殼、鱉蓋、蟹螯等石化的物質。




    陳 小雅憑什麽把那經章士釗之手轉交的兩萬大洋判定為政治賄賂?她的根據是,毛澤東在驅張之際和“得金”前連發兩文——《湖南改造促進會發起宣言》和《湖南人 民的自決》,力主“廢督軍”和“全民自決”的訴求,言辭之淩厲直指“沒有張敬堯的張敬堯統治”。但在1920年7月之後,毛澤東卻“放棄‘廢督軍’和‘人 民制憲’的初衷,宣佈譚政府為‘革命政府’,將‘湖南改造運動’撥向右轉。”一場本來由毛澤東及新民學會成員倡導的“人民自治”運動剛剛開頭,很快就在毛 和龍兼公的誘導下改變態度,承認原先要廢除的“督軍”政府為“革命政府”,湖南省的立憲遂完全交督軍主導。10月5-7日,毛澤東兩次參加湖南自治動議的 會議,針對堅持“人民動議,人民制憲”的衆多呼聲,毛澤東先表贊同,後又打折,聲言這一動議“在理論上可稱完滿,惟在事實上恐做不到。”(注45)在我的 閲讀印象中,毛這句話好像也曾用於評論羅素的演講。這種進一步又退一步,口說一套,另做一套的處事方式後來成爲他坑人蒙人的慣用策略,從國共聯合抗日到勝 利後組建聯合政府,到建國後許諾新民主主義,再到發動大鳴大放,毛澤東每一次都是理論上滿口贊成,事實上所做的卻完全相反。爲了極大地利己,他實際上已不 再考慮什麽“兼利”不兼利的事了。當初他研究倫理學,早已解決了這個簡單的倫理問題:“吾自欲遂行也,向誰負責任?”“既往吾不知,未來吾不知,以與吾個 人之現實無關也。”

    http://city.mirrorbooks.com/news/attachments/2009/07/1_200907091733471FyYl.jpg
    陳小雅《中國廢片:毛澤東的命案》(明鏡出版社)

    11 月下旬,湘軍内訌,譚延闓被迫辭職,毛澤東似乎也與新的“革命政府”完全脫了干系。反正他兩萬大洋已拿到手,有沒有“革命政府”,已不太重要。從去北京轉 上海,直到回長沙,一年來他奔波勞碌,整個的人已十分疲勞。他想立即撤退,去求清閒,於是找了個考察的項目,去醴陵、萍鄉一帶遊覽度假,一路上給國内外的 新民學會友人發出很多信件。

    現在他身上已有了充足的活動經費,不再像兩年(?)前從北京到上海的旅途中那麽狼狽,兩 次沒錢花,兩次路遇熟人,兩次得到接濟。(注46)毛澤東講給斯諾的這段“幸運遭遇”顯然記錯(或斯諾筆錄錯)了年份,根據《毛澤東年譜》的記載,他敍述 的旅途情況明顯是1920年離京赴滬的路綫,而非他所說的1919年。至於茫茫人海,嘈雜的車站上,熟人路遇的幾率能有幾何,如此之巧的好事怎麽一而再地 都讓毛碰到?真不知毛給斯諾講起此奇異的瑣憶用意何在?是在暗示他這位紅軍領袖福星高照,隨處都有逢凶化吉的運氣,還是在多年後有意訴窮,以撇清他在京滬 間來往募捐中經手錢財的嫌疑?

    陳小雅追蹤的另一個疑團是約在1921年1月後發生的彭璜命案。據陳書所引資料記敍, 彭璜為籌措赴法勤工儉學費用日夜奔忙,致使他心煩意亂,“精神失常,説話前言不搭後語。毛澤東發現他這一情況後,當即約易禮容送他到湘雅醫院去治病。但他 在醫院裏只住了一天就失蹤了,從此下落不明,尋找無著。”(注47)就陳書搜集到的相關資料而言,有關彭璜人間蒸發的記載,只有這一則記載比較周全。但由 於彭璜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又是在失蹤的前一天由毛澤東經手送去住院,聯繫到毛給這位知情者信中的暗示和警戒,還有從法國到湖南,很多人信件和發言記錄中 有關赴法留學捐款有貓膩的抱怨,陳書的偵緝逐步對準目標,把唯一的嫌犯鎖定到毛澤東頭上。一說他索賄/受賄譚延闓兩萬大洋;二說他將該款項僅轉交留法學生 一部分外,其餘留在自己手中,至於如何支出,則從無明確的交待;三說他與彭璜的人間蒸發有著説不清的關係。對這三項犯罪嫌疑,陳書雖沒下判決性的結論,但 所扯出的綫索歷歷在目,已足以構成恢恢網羅,將毛澤東投下的巨大陰影捕獲到供我們審視的前沿。




    “孩 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毛澤東自從給父親留下这首詩離鄉讀書,一路上似乎都帶著趕了趟晚點車的匆匆行色。在同學蕭瑜的眼中,他的動作和言談是慢 吞吞的,字體是粗笨的,衣著鞋子是破舊的,生活習慣是土氣的,再加上比一般的同儕年長幾歲,毛澤東處處都顯得坐在遲到生的後排位子上。他這種身體上和機會 上慢了幾個節拍的處境一直都迫使他賣力追趕,特別是在課堂内外的學習上,他往往呈現出急於求成,粗率行事的趨勢。這種生物節奏的緩慢和意念上的欲速求快在 毛身上形成了内在的緊張,也造成了他的實際能力與自我期望之間的衝突,常常是在他内心中對自己稍作短暫的檢討之後,很快即以逆向而行的反應對準了他所不滿 的外在標準。他後來的造反或革命,以及夾雜其中的一連串胡鬧,不管被配套的思想理論修辭多麽道德化或意識形態化,其原動力均源於此複雜的情意結構。正是在 這種以高姿態助長其晚發展的慣性驅動下,毛澤東闖出他入不了流的課堂教育,開始廣告求友,組織起小圈子,大踏步走進社會——結社和集會——活動,在處理文 牘和宣傳鼓動等方面展現著自己的專長,也樹立了初步的自信。

    那是一個從個人到社會均在黑暗中摸索前進,瞎碰亂撞尋求 光明的年代,不滿的情緒在當時政治、社會和知識的土壤上野草般瘋長,就連食堂伙食之類的生活瑣事衝突都會在校園内釀成軒然大波的學潮。毛澤東就是在這一反 叛權威和秩序的總氛圍之下,出於急速消除自己與他人差距的欲念,在其提升自我和追求利己的拼刺中捲入了家事國事天下事誰主沉浮的混戰。

    1920 年歲末,毛澤東出外度假考察,他在旅途上所寫的一系列書信中流露出對這幾年來經歷的回顧和總結,以及對未來的瞻望和打算。對湖南革命政府和人民憲法會議的 事情,毛感到極度受挫和失意,他原來最想在教育改革上做些事情的打算完全落空,新政府中不但沒有他任何插足的餘地,譚延闓離職後,連他的人身安全都受到了 趙恒惕的威脅。毛11月下旬出遊,很可能就與這一敏感的處境有關。因此他在給向警予的信中說:“政界暮氣已深,腐敗已甚,政治改良一途,可謂絕無希望。吾 人惟有不理一切,另闢道路,另造環境一法。”在給羅章龍的信中,毛明確提出“另闢道路”的方向:“我想我們的學會,不可徒然做人的聚集,感情的結合,要變 爲主義的結合才好。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注48)這個“主義”就是蘇俄的共產主義,新民學會的成員一直都在 爭論它是否適合中國的國情,是否有利於時局的改善。毛澤東當時對這方面的理論與實踐幾乎沒有多少實際的了解,但出於他急於求成的一貫衝動,再加上自驅逐張 運動以來,他在資助赴法留學生款項的事務上捲入太深,再也洗不清他的髒手,於是他徑直從“向惡轉”的跳板上彈跳起來,一躍而蹦上“向左轉”的台階。

    不 管怎麽說,1920年歲末的毛澤東總算往“極高之人”的方向攀升了一步,初步擺脫了多年來經濟困窘的處境。那年9月,他被湖南省教育會長易培基聘為一師附 屬小學主事,有了固定的職業和收入。另外,他還與包括女友陶毅在内的新民學會同仁辦起受到譚延闓資助的文化書社,經銷各類書刊,發行廣泛,小有創收。在保 持著與陶毅密切來往的同時,毛澤東於這年冬天與楊開慧正式同居,燕爾新婚,儘管在不久前致友人的通信中,他還曾指斥婚姻制度下的男女屬於“強奸團”的成 員,並激烈地邀集他們脫離舊家庭,共組“拒婚同盟”。如果說這種激進、理想的男女關係的確是毛澤東愛情指標的“極高”境界,那麽,他在現實生活中的情事和 性事就微妙地體現了他集“極高之人”與“極卑之人”為一身的做人理念了。也正是秉持著此一理念,他此後一直都在床笫上勇猛精進,放浪形骸,暢玩他那“自然 之衝動”與“主義之結合”同時滿足的辯證雙修。

    注釋(略)(《新史記》第11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习近平要听的是红线内的“尖锐批评”?

    Posted: 09 Feb 2013 03:42 AM PST


    China Vice-President Xi Jinping stands during a trade agreement ceremony between the China and Ireland at Dublin Castle in Dublin, in this February 19, 2012 file photograph. China's ruling Communist Party unveiled its new leadership line-up on November 15, 2012 to steer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for the next five years, with Vice President Xi Jinping taking over from outgoing President Hu Jintao as party chief. Xi was also named head of the party's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state news agency Xinhua said. REUTERS/David Moir/Files (IRELAND - Tags: POLITICS BUSINESS HEADSHOT)

    新闻报道


    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在中南海迎春会议上,表示“中共要容得下尖锐批评”。独立学者赵楚认为中共当局为重建公信力,想要听到的是“在不反对执政党”这个红线内的批评。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华社2月8日消息,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2月6日在中南海,邀请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加迎春会。习近平强调"要继续加强民主监督。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党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
    习近平对非党人士的此番表态再引媒体关注和众议,数小时间通过很多官媒微博账号发出的这条新闻得到数万网友的转发,认同者和质疑者皆有之。新浪网友"四清运动"发出微博:"垄断真理、权力、司法、舆论、哪里还能听得进尖锐批评" ;网友"傲风石"则认为"只凭一句动听的空洞诺言不能让人民放心的提出尖锐批评,因为你能删帖,你能让他劳改,你能让他精神病,还可以定他一个恶毒攻击政府罪;想让人民说话,必须有一个机制,一个平台,而且不能因言获罪。"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认为,这番讲话将让那些冀望改革的人士得到初步的鼓舞;报道还援引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布朗(Kerry Brown)评论,目前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习近平打算或将要实施重大政治改革,及放松对国家权力的控制,政府对互联网管制与去年没有不同;"美联社"也在报道中指中共当局经常把批评中共和政府的异见人士投入监狱,并加紧对报纸和互联网的审查。
    Newly-elected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Xi Jinping (L) speaks as he meets with the press with other new Politburo Standing Committee members (from 2nd L to R) Zhang Gaoli, Liu Yunshan, Zhang Dejiang, Li Keqiang, Yu Zhengsheng and Wang Qishan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November 15, 2012. China's ruling Communist Party unveiled its new leadership line-up on Thursday to steer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for the next five years, with Vice President Xi Jinping taking over from outgoing President Hu Jintao as party chief. REUTERS/Carlos Barria (CHINA - Tags: POLITICS)赵楚:“难对新政冀望”
    "习表态之前,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言论整顿"
    去年11月习近平登顶中国权力高峰后,频繁发表"反腐"、"改革"讲话及进行"南巡"、"西行"的亲民行动,获得一批学者赞赏,上海独立学者赵楚却表示,未看到政改的可能性,他发出这些观点的新浪微博很快遭禁言和审查。
    赵楚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对习近平要接受"尖锐批评"的表态做出解读。他观察到习近平在早前发表"空谈误国"讲话后,中国出现一个大规模的系列言论整顿的行动,包括通过闪电方式对网络言论立法;对网络上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如学者张雪忠、媒体人程益中等人的微博全面封杀;中国官方还鼓励宣传人员(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上微博以占领舆论阵地:"可以看出当局对于言论趋于一个非常严厉的管制,也可以看出他们提出的争夺话语权的想法,实际上是对当局公信失范的一种回应,一种担忧,反映他们的担忧。执政者讲的话民众不相信,民众相信的话,执政者却要把它们阉割掉。"
    A man takes a picture next to a paramilitary police officer in front of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at Beijing's Tiananmen Square, November 7, 2012. Just days before the party's all-important congress opens, China's stability-obsessed rulers are taking no chances and have combed through a list all possible threats, avian or otherwise. Their list includes bus windows being screwed shut and handles for rear windows in taxis -- to stop subversive leaflets being scattered on the streets -- plus balloons and remote control model planes. The goal is to ensure an image of harmony as President Hu Jintao prepares to transfer power as party leader to anointed successor Vice President Xi Jinping at the congress, which starts on Thursday. REUTERS/Carlos Barria (CHINA - Tags: POLITICS ELECTIONS TPX IMAGES OF THE DAY)“红线中的尖锐批评”就是不反对执政党
    "政治反对或反对党是试金石"
    赵楚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再提出要听"尖锐的批评",应该是有一条红线作为界限,而不是民众的畅所欲言:"这个尖锐的声音的界限是什么,也就是过去所讲的'建设性的'、'和政府合作的',站在政治反对和政策反对立场上的声音,是不在'尖锐批评'之列的,是属于要被取缔的。一方面习的表态不完全是虚伪的,他也有真实含义,他有重建公信力的需求;但不希望这个批评超出合作的框架,如果你站在反对党的立场或超出意识形态的立场,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赵楚也表示习近平既已表态,在"和执政党合作"的这条红线内,未来有可能作出有限的言论改进措施。不过,这样的改进于公众期盼的真正的改革差距很大,民众接续习近平这个表态后提出的第一个诉求,就是应该释放狱中的异见人士。对此赵楚认为,反对党意见才是真正的试金石,否则"尖锐意见"根本无从"尖锐":"政治是很严肃的事情,不是只有掌权者才可以讨论,每个人都有权利讨论,所以下一步是否有开明行为,政治反对甚至是反对党才是试金石,如果在这方面有所松动,或是他们即使做不到,但是可以做出某种暗示和政治承诺,这才是政治进步,没有这个一切都是空的。"
    作者:吴雨
    责编:李鱼

    陈庆霞事件启动国家赔偿 陈庆霞要公道不要钱

    Posted: 09 Feb 2013 03:37 AM PST


    陈庆霞不得不“告饶”了(陈庆霞的后援团队)

    多媒体文档

    音频
    • 陈庆霞事件启动国家赔偿 陈庆霞要公道不要钱
    字体大小 
    杨明
    02.09.2013
    香港 — 伊春市调查组做出决定,免去造成陈庆霞事件相关责任人的职务,并为陈庆霞启动国家赔偿。对此,代表陈庆霞的后援团队表示,这是当今在用金钱收买陈庆霞。他们希望调查组能解决和落实陈庆霞提出的5点要求。

    *启动国家赔偿 立案调查责任人*


    2013年2月8日中午前后,黑龙江伊春市委、市政府联合调查组到陈庆霞被看押3年之久的废弃的太平间,向陈庆霞宣布调查的初步结果和结论,决定为陈庆霞启动国家赔偿,免去有关责任人的职务,并对他们立案调查。

    调查认定,陈庆霞2003年6月30日到伊春市信访办上访,以其丈夫宋立生有精神病为由,要求取消宋立生因破坏非典检查站栏杆被处以1年零9个月的劳教。伊春法院11月2日做出撤销宋立生劳教的判决,但是带岭区公安分局没有执行判决,仍对宋立生实行劳教所外执行。

    调查指出,陈庆霞2007年4月带孩子在北京上访,由于带岭区的接访人员在把陈庆霞带回带岭区过程中处置不当,没有将孩子一起接回,导致孩子走失。

    调查组的结论是,在陈庆霞的上访事件中,有关执法部门存在执法过错,因此带岭区将按照法律有关规定,为陈庆霞启动国家赔偿。

    调查组也对相关责任人做出了处理决定,免去带岭区公安分局主管治安工作的副局长魏连祥的职务,免去市公安局法制办副主任杨久敏的职务,免去带领区信访办主任、现任带岭区工会主席杨海峰的职务,并对他们进行立案调查。对此事件负有责任的原带领公安分局局长杨华因另案已被双开和追究刑事责任。

    *金钱不能收买陈庆霞 官方应承诺解决5点要求*

    伊春市对告状10年的陈庆霞事件作出了调查处理决定后,代表陈庆霞的后援团队认为,伊春市启动国家赔偿程序,是掩人耳目,是在用钱收买陈庆霞。后援团队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女士说,陈庆霞向调查组提出的,向媒体公布的5个要求,却没有得到官方的承诺和解决。

    “陈庆霞本人在谈到5点诉讼请求的时候,有一点说10年案件的起因是丈夫那张没有鉴定人签名的司法鉴定书,按照什么样的法律规定,都应该给予复鉴。而且当事人有这种权利,这种权利被扼杀了10年。但是至今复查组不提此事。这一事件前因后果都没有搞清楚,怎么样去启动国家赔偿?国家赔偿的前提是国家行政部门,执法机关,在行政过程当中,在执法过程当中存在错误,在这个前提下,才可以启动国家赔偿,事实都没有调查清楚,怎么能启动国家赔偿呢? 可见就是一个谎言。”

    *陈庆霞不认可为赃官拿钱“擦屁股”*

    在陈庆霞后援团队负责人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带岭区副局长门广丰第四次来到陈庆霞居住的废弃的太平间,以恐吓的口吻对陈庆霞说,“人不能过分,得有个度,再这样继续下去的话,对你不利”。这位后援团队负责人说,地方当局的目的就是让陈庆霞开个条件,让此事尽早结束,免得再给他们“找麻烦”。

    “所以陈庆霞坚决表示,如果调查组不能够实事求是的调查,解决问题,她会继续上访,而且她不会向国家要一分钱。所谓的那种国家赔偿程序启动,就是一个谎言。有些人就想拿国家的钱为赃官,我们老百姓说话,叫做‘擦屁股’,但是陈庆霞,不认可。”

    陈庆霞说,她10年来风餐露宿,备受摧残和折磨上访,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讨个说法,是为了争得这份权利,她不会在没有任何说法的情况下,接受政府的一分一毛钱的救助。

    *陈庆霞的5点诉求*

    陈庆霞向当局提出解决她10年上访的诉求是:“一,要自由,自己不是犯人;二,请求查询孩子丢失的经过,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找回孩子;三,宋立生复鉴的问题一定要做;四,带岭公安局不按法律办事,造成我今天的结果,应该承担责任;五,在看守所内被打成瘫痪,谁给我治病?”

    在媒体的曝光和压力下,带岭区除了对陈庆霞上访事件进行调查以外,也向陈庆霞提供住房,让她从废弃的太平间搬出来。不过,陈庆霞对于予以拒绝。带岭区还派专人到北京寻找陈庆霞走失儿子的下落。

    *陈庆霞事件是靠政府 还是靠媒体*

    据陈庆霞后援团队说,陈庆霞事件调查组也对陈庆霞接受美国之音采访予以警告,不让她跟美国有关的记者来往。调查组的有关人员说,“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乱,让我们像西方国家那样,是不合国情的。媒体记者,甚至一些特务帮助不了你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还得靠政府。”

    对此,陈庆霞说,过去10年来她曾对政府能能解决她上访问题抱有期望,但上访之路的艰辛让她感到切肤之痛,她一直在相信政府能为她主持公道,但是在政府和法律都不能帮她维权的时候,是媒体的关注和压力,让她能讨到一个说法。

    *新领导要和陈庆霞过年 陈庆霞“受宠若惊”怕迷失方向*

    据陈庆霞后援团队介绍,带岭区委书记张跃文,区长夏景涛7日已经被调离。新任带岭区党政一把手关书记和刘局长表示,要同陈庆霞一起过农历新年。

    对于领导的关怀,陈庆霞“受宠若惊”,不敢相信,也不愿意接受。她说,“我过惯了被人看管在太平间的日子里,身边突然间出现了两个太阳的时候,我的眼睛会睁不开,会迷失方向”。

    目前,陈庆霞居住地外的监视车辆虽已被撤走,但监听和干扰手机通讯的设备让在工作中。VOA

    近千萬人返鄉 北京如空城

    Posted: 09 Feb 2013 01:05 AM PST

    (中央社台北9日電)除夕夜前夕,以往交通壅塞嚴重的中國大陸首都北京,變得空曠安靜。統計顯示,今年春節將有近千萬人離開北京,返鄉出遊。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根據「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2013年北京市春節旅遊渡假報告分析」,2013年北京市2000多萬常住人口中,將有近8成撤離北京。

    據分析,在北京2000多萬常住人口中,有近4成屬於外來人口,其中大部分會回到原籍與家人一起過春節;剩餘的6成人群中,將有約70%的人選擇出外旅遊,在外地過春節。

    報告形容,屆時北京市內交通壅堵將大大降低,大街上人流也將急劇下降,北京市或將成為空城。

    另有大陸媒體指出,在春節前,就有約900萬人離開北京,這對於北京2069.3萬常住人口來說,接近一半。

    媒體表示,往昔熱鬧的高科技園區中關村,也顯得空曠冷清。

    港媒:解放軍備戰 重兵屯閩浙

    Posted: 09 Feb 2013 03:23 AM PST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9日電)據報導,中國大陸閩浙一帶連日罕有出現大批解放軍部隊穿城過市,「為備戰作大規模部署」。

    東方日報今天在頭版報導釣魚台列嶼問題時,透露了上述訊息,報導標題是:「導彈坦克大調動、重兵屯閩浙」,副題是「南海釣島益緊、中日正月或開戰」。

    報導表示,中國和日本為爭奪釣魚台展開的角力,已由罵戰演變成積極備戰,甚至逼近爆發局部戰爭的臨界點。

    據說,在福建和浙江一帶,近日頻現大批陸、空和二炮部隊軍車和運載導彈的車輛調動,情況非比尋常,疑似「軍方備戰前兆」。

    報導指出,在福建南安一帶,週日起有大批炮兵部隊接連數日進行實戰演練。同時,福建漳州市區有大批軍車、坦克和大炮調動,隊伍連綿不絕。

    週二在福建廈門,也有數以百計的各式裝甲車和導彈部隊等調動。

    週三在浙江湖州,同樣有大批部隊調動,各式軍車車龍長達數公里,並有大批坦克和裝甲運兵車經由火車載運調到駐點待命。

    報導表示,有指中方的部署,除要應對日本外,也防範美國在南海問題抽中國後腿。

    報導指出,中國過往已有在春節之後展開保護國土戰爭的紀錄,不排除中日釣島局部戰鬥「在春節過後開打」。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2月8日)

    Posted: 08 Feb 2013 09:42 PM PST


    2013年2月8日《明镜郵報》

    Posted: 08 Feb 2013 09:41 PM PST

      明鏡新聞網

      unread,
      Feb 10, 2013, 11:02:57 PM2/10/13
      to wy...@live.com.au

      《明鏡郵報》明鏡新聞網


      北京可能會以別的手法代替被弱化的勞教

      Posted: 10 Feb 2013 02:07 PM PST


      明鏡新聞網編譯 巫古森

          自從習近平決定以深圳作為他接任總書記後外出訪查的第一站,外界即開始預測他將會效仿鄧小平成為新一任的經濟改革者。習上任以來帶領的新風氣,也讓許多人開始期待中國改革的前景。另外,他在紀念1982年的中國憲法公佈施行30週年會上也強調中國需要法治,這更激起了外界對中國未來法律和政治改革的期待。近期中國政府的表現顯示這些期待或許不是幻想,《南方周末》事件的爭議以抗議者與官方達成協議的方式落幕、中國政府也已在2013年1月7日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上表示將對勞教制度作改革。中國真的將走上改革之路了嗎?


          
          勞教制度改革受質疑。


          中央政法委權力受壓制


          紐約福特汉姆大學法學院(Fordham Law School)的中國法律專家明克勝(Carl Minzner)在美國詹姆斯頓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2013年1月4日出刊的《中國簡報》中表示,在習近平最近帶領的改革新風氣背後的背景是自2005年起保守派抬頭下法律改革的停滯甚至退步。自2005年起,黨領導開始冷處理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發展出的法治言論;共產黨的政治運動也開始警告中國法官和法院不要追求外國司法典範;維護公共利益的律師受到來自官方更多的壓迫、騷擾、甚至“被消失”或是受到刑求。另外,在前中央政法委書記、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的主導下,超出法律管轄之外的維穩機構在規模和影響力上都有顯著成長。

          然而,中國領導人們近來在官方講話中所用的新語言很可能是政府有意改變這保守潮流的徵兆。對這潮流的反制包括共產黨內部在薄熙來醜聞後對中央政法委權力的壓制。這場反制使得維權運動者有更大的空間可以向政府提倡政策改革,包括對勞教制度的改革。但是,明克勝強調,中國中央領導仍然積極地維持共產黨的一黨專政,這使得將來可能的司法改革仍充滿變數。


          領導人新政治語彙的出現


          或許會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一些重要的語言轉向並不是從習近平開始的(至少從表面的言論上看來),而是自前總書記胡錦濤退休前幾個月起始的。

          一個重要的轉向是胡錦濤2012年7月23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演說,當時所有的政治局常委都在現場,會議由習近平主持,關於這場會議的媒體報道也是不尋常地高調。當時這場演講被視為是高層領導們在薄熙來案後展現團結的一個場合,會議的另一意圖是強調習近平作為接班人的角色,但是這場會議並沒有提出關於體制改革的具體內容。

          然而,明克勝指出,這次演說的重點在於新政治語彙的出現。在會議上,胡錦濤希望領導們“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胡錦濤的這種提法是一種暗示性的批評:近年來中共政法領導將“社會治理”作為他們不斷擴張的藉口,胡這次表示希望將“社會治理”法治化,可以說是對黨內政法領導愈顯擴張的權力的反制。

          其他修辭語言的改變出現在由胡錦濤發表、習近平草擬的十八大2012年工作報告中。只要將十七大和十八大的工作報告相比對就可以發現一些朝向改革的修辭改變。2007年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一項上說道:“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自覺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2012年十八大的工作報告中則是:“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循私枉法。”

           十八大工作報告比十七大的報告稍微加強了“黨需要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的說法。但是這仍然是非常小的改變,畢竟在十八大工作報告中胡錦濤同時也強調“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另外,重要的是,胡也特別警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這很明顯的是針對以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為首的一些政治醜聞的說法。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2年10月發表的《中國的司法改革》白皮書。


          司法改革白皮書可望更客觀公正


          第三個黨的修辭改變出現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2年10月發表的《中國的司法改革》白皮書中。2008年和2011年也發表過類似的法律白皮書,它們皆具有黨宣傳的功能,文件中細數國家在人權議題上所完成的工作;但是它們也負責傳達官方批准的司法改革走向。

          舉例而言,2011年的白皮書就確認了早些年中國政府在司法上去除改革色彩並轉為保守的傾向,這年的白皮書沒有強調“法治”的重要性,卻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編按:2012年是中國政府第一次發表“司法改革”白皮書,2011年發表的白皮書名稱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儘管2008年的文件(“中國的法治建設”)表示法治還正在建設中,2011年的版本卻認為這些工作都已經完成了。2011年的白皮書也刪除了2008年版本中提過的“法治建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轉而強調中國並不適合採用外國的司法典範。

          但是現在2012年的司法改革白皮書卻與1年前公佈的司法文件相比,產生了將近180度的大轉變。過去幾年在政法委公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政治語言這次大幅度地減少。這次的白皮書明確地表示自2008年起始的司法改革任務“已基本完成”(不意外地,2008年也是保守派的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首席大法官王勝俊接手院長職務的那一年)。明克勝並指出,更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的司法改革白皮書一次也沒有提到中國共產黨。

          當然,過度強調2012年白皮書的重要性也是不必要的。儘管它在文中表示司法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說“中國司法制度迫切需要改革、完善和發展”,但是它並未提出具體的建議。同時,2012年的白皮書依然明白地聲明改革將“從國情出發”、“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也強調雖然要吸取別國法律的長處、但是“不照抄照搬”。

          但是更重要的是,2012年的白皮書的確也顯示出,一些中國領導人也許在試圖反制黨內政法機關這幾年對中國司法系統的政治控制。此文件也顯示未來在司法和法律改革上有可能更有客觀公正的運作空間。


          勞教制度批評聲浪四起


          自由派學者和改革派官員已經感覺到了這股政治風向的轉變。許多人認為黨內的政法機關現在已在政治上成為弱勢,尤其在薄熙來倒台後,中央對周永康在薄熙來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有所不滿,進而將中央政法委員會在黨的官僚體系內降級。

          政治風向的改變激起了對中國公安部底下的勞教制度的批評浪潮。勞教制度一向是官方壓制娼妓、上訪者、政治異議者和地下教會成員的工具,這個超司法的拘留制度內常有被拘留者被非法和不當對待的事件發生。2012年8月,記者、學者和公民運動者藉由唐慧的案件發起了對勞教制度的反對運動。唐慧是一位母親,她11歲的女兒遭到強暴且被逼迫賣淫,幾名犯人雖然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唐慧認為這些懲處過於輕微而不斷上訪,結果卻是官員不堪其擾最後將唐慧判處1年半的勞教。

          唐慧的案件在微博上引起廣大的同情言論和對政府的批評,迫使湖南當局撤銷對她的勞教判決以平息眾怒。官媒的社評似乎也展現了中央對改革的支持,《人民日報》11月的社評批評勞教制度已經退化成一些官員打擊和報復異己的工具,社評並特別以2011年薄熙來倒台前因批評薄的政策而被送進勞教所的任建宇作為例子。一些自由派學者和維權者自那時以來便將他們的改革呼聲與這些情勢發展作結合,更有一些學者(如知名法律學者賀衛方)要求的是勞教制度的完全廢止。 


          司法改革需相應的政治改革


          這些自由派的呼聲並沒有停在勞教制度的改革上,他們隨著中央政府在政治修辭語言上的改變,進一步要求更深層的改革。學者和維權律師舉辦了多場會議提倡司法獨立。20世紀晚期中國最有力的司法改革推動者之一的江平也指胡錦濤在7月23日的講話有“正面的影響”,但是假使沒有相應的政治改革,對法治的強調仍是“無意義的”。

          江平也特別批評了共產黨的政法機關近幾年來的強硬作為,其中包括了對社會穩定的過度強調、對中國司法體系專業化的阻礙、對法院依法處理民間糾紛的限制、以及過於依賴調解糾紛的比例作為評量法官的判準。

          憲法學者童之偉也呼籲中央領導以實際作為實現他們的改革言論:將黨和國家機關分離、創建能夠監督國家實行憲法賦予人民之權利的機制。


          對領導層的改革期待落空


          明克勝認為,要求更進一步實行法律和司法改革的聲浪會在政府內部遇上強大的阻力。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是近幾年來推動法院內強硬政策實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這次十八大後依然保有中央委員會的席次。波士頓大學教授傅士卓(Joseph Fewsmith)預測王勝俊將跟隨他的前任肖揚所走過的路,續任到2016年的十九大。

          直到去年12月底,王勝俊本人依然不斷地重複他過去強調的主題,像是在處理案件時對社會穩定之重要性的考量、或是高度倚賴法院的調解手法,而這些也正是近幾年來保守派對司法改革的反撲的證明和印記。


          最高法院院長王勝俊在十八大後持續強調維穩工作。


          此外,有前例使得我們可能無法對新領導人作的司法改革承諾抱持十分的信心。胡錦濤於2002年接任共產黨總書記後,溫和改革派人士接任政府職位、官員論及法治的言論也有增加,中國和外國觀察家當時皆認為中國政府很可能即將開啟實質司法改革的大門。當時的改革風氣也引起許多由公民、記者和法律改革推動者發起改革在法律管轄外的拘留制度(收容遣送),這個拘留制度曾經造成了不少被拘留者的死亡和受虐。當時的新領導層在2003年廢止了這項制度後,許多人曾將此舉視為是中國憲政改革的曙光。

          但是,很明顯的,10年過去了,當時對領導層的期待現在證明是過於早熟了。一當新領導層成功地渡過了國內政治接班的不穩階段,官員便開始弱化司法機關、限制法治言論和維權律師的行動。


          持續關注司法改革的方向


          明克勝問道,那現在這波改革派修辭語言是真的代表新領導層的改革意願、還是黨內高層派系鬥爭下的曇花一現?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需要時間。中國中央領導不太可能會建立有實質意義的選舉機制或法律機構來制衡黨的權力,所以以下幾點會是未來這一年需要持續關注的問題:

      ──相對於公安機關,未來的人事改革是否會加強司法機關在政府官僚體系中的地位?
      ──用以評量地方官員的標準是否有改變,尤其是近年來強硬保守派所強調的維穩和對上訪者的控制?
      ──官方“模範法官”的宣傳內容(近幾年來不再強調司法專業而是重視毛主義式的民粹主義)是否有改變以反映中央的改革言論?
      ──官方給予維權律師的壓力或壓迫是否有減少的跡象?

       
          勞教制度可望漸進式改革


          就在明克勝教授寫下對中國司法改革的可能轉向時,中國政府宣佈將對勞教制度作改革。儘管這個舉動很有可能如明克勝所說的,是新領導層在接班前期所作的表面改革,就如當初在胡錦濤領導團隊上任不久後拘留制度的廢止一般。但不可否認的,不論未來如何,假使勞教制度廢止、或是進行實質上的改革,這對中國的司法改革都是一種勝利。

          中國的勞教制度讓警察和官員得以將未經審判的人直接送進勞教所,被送進勞教所遭拘留的年限最高可達到4年。中國現在有約310所勞教所、其中有約19萬名被拘留人,他們被強迫在經常是惡劣的條件下工作。

          勞教制度一直以來都被中國政府視為是用來控制異議份子和政治犯的手段。1950年代勞教所啟用時,被送進勞教所的人的罪行通常都是“反革命” ,但北京已經在1990年代晚期結束了這種作法。

          今天被拘留在勞教所的人是民主推動者、知名博客主、地下教會成員、對政府不滿的律師、法輪功成員、有膽子抗議的西藏僧人和維吾爾族人、或是那些太過於敢言因此危害到社會“和諧”的人們。


          蘇聯勞改營。


          《基督科學箴言報》記者馬全德(Robert Marquand)表示,雖然與俄羅斯作家索爾仁尼琴(Alexander Solzhenitzyn)筆下描述的、幾千幾萬人被凍死的蘇聯西伯利亞的勞改營比起來,中國的勞教所的確只是古拉格的輕微版,但是中國的勞教所仍然是黑暗的。在勞教所內虐待是被允許的、醫療受限制、所內的人也被強迫在惡劣條件下工作。毆打和不人道的作法通常是腐敗的警察官員所為。


          中共會用什麼代替勞教制度


          在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上,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表示將適時停止勞教制度,他並說或許勞教所過去曾經是必要的,但是在今天的中國,環境已經改變了。

          儘管中國中央發出了改革的第一響砲,但是究竟中國會不會實行實質的改革、關閉勞教所以及停止監禁未經審判的人們,仍是個未知數。中國司法的長期觀察者認為其中一個擔憂是,儘管對勞教所作出改革,北京也很可能會以別的手法來代替被弱化的勞教所。官員很可能創造新的法律條文,即使在表面上這代表司法有所改進,但真正的改變可能很少──改變的可能只是人權觀察家將更難以控訴或證明政府違反人權。 

          人權觀察組織香港辦公室的高級亞洲研究院林偉(Nicholas Bequelin)說:“假使改革真的發生,這會是中國政府重要的一步。但這一步是由高層發動、被警察和公安部門反對的。”林偉的憂慮是:“我們最後很可能只會看到一個在表面上不再那麼任意的制度,但是這只是一個經過改名和其它微小變動後、同樣的制度。這樣的制度反而會使任意性和濫用性的徹底根除更加困難。”


          明克勝問:改革是否真的來到這樣的警察局?


          曾於中美對話基金會工作的人權研究員羅助華(Joshua Rosenzweig)說:“中國官方會需要用別的什麼來代替勞教制度。那會是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馬全德強調,任何一個司法系統的基礎皆在於,被警方起訴的人必須經過法院的審理,警方也必須在法院提出起訴的證據。然而,在中國的勞教制度下,警方進行逮捕的工作、卻也同時扮演法官和陪審團的角色。現在,勞教所是由中國司法部進行審視,但司法部卻同時是經營勞教所的部門。

          馬全德問:中國的警察是否會放棄他們現有的權力?中國政府是否會漸漸放開他們一直以來對“穩定”的執著、轉而重視中國公民的個人權利?林偉和羅助華等分析家所擔心的事,也是明克勝教授質疑的:中國政府的這一步究竟是真的改變、還是接班過渡時期的權宜之計?( 《內幕》第13期) 



      中國的男性是世界上最差勁的男性

      Posted: 10 Feb 2013 01:53 PM PST


      一個不可救藥“傻瓜”?(10
        ——余傑答《國密報》

      《中國密報》記者陳小平

        《中國密報》:讀了你們的愛情故事,很羨慕你們的浪漫。記得劉敏嫁你之前說過:“我可以生活在世界何一個地方,不管是宮殿還是貧民窟,我只需要一個小小的條件——邊有一個真愛一輩子的人。”12年前,她辭去香港老闆的工作,到北京找你投奔愛情。在與你一同軟禁和羞辱時,從未猶豫和退縮;美國這個地方可以讓愛情免予恐懼,但不少中國來的新移民的愛情要經受新一輪磨難,你們做好準備了嗎?

        余:我看到過很流亡者庭、婚姻的破裂,我不把這種情況單純看作是環境的變化、移民所受之文化衝擊的結。我認為,這只能明他們的家庭、婚姻之中原來就潛伏著危機,只是在在一個臨界點上被觸發出來罷了。

      我在家中卻“好男人”。

        在這個問題上,我是一個“權主義者”,我認為部分問題出在男方身上。中國的男性是世界上最差勁的男性。很多在外邊高言大志追求民主自由的人,在家裡,在妻子面前,簡直就是凶神惡煞的暴君。而我呢,雖然在文章中筆鋒銳利,但在家中卻是“好男人”。我一直說,我們先不要說去救世界,先要好好經營好家庭,做好丈夫、父親的角色。如果沒有美滿的家庭生活,其他的功名利祿都免談。

        我在家中是大廚,我常常自豪地說,我是一拿筆,一手拿鏟。用一個時髦的詞語說,我是“宅男”,在家寫作,可以數天足不出戶。在寫作累了的時候,就在廚忙碌,這是我的一大快樂。看到回家的妻子和兒子開心地吃到我做的熱氣騰騰的飯菜,是我最開心的時刻。我建議男同胞們不妨嘗試嘗試鍛煉自己的廚藝,廚房是改善家庭關係最好的地方。

        還有就是要有一顆平常心。很多人在中國的時候可能已經有了某方面的就,到了美國,一切歸零,重新開始,心理上就產生很大的落差。對我而言不存在這個問題,我喜歡安靜恬淡的生活,我選擇居住在美國傳統保存較為完整的弗吉尼亞的小鎮,而不是紐約、舊山這樣的大城市。而且,我們從北京的家庭教會到這邊的華人教會,很快就融入一個新的大家庭。目前,我們全家都很享受這樣的生活,我們也相信我們能戰勝未來的種種挑戰。
        
      余傑簡歷:
        1973年生於四川成都,2000年獲北大文學碩士學位。1998年出版處女作《火與冰》,發行超過百萬冊,被視為天安門民主運動自由精神薪火相傳的標誌。
        200020121月,居北京,從事獨立寫作,並積極參與諸多人權活動。發表上千萬字的散文、小說、政治評論、學術論文,其中結集出版的作品有35本之多。
        200312月受洗成為基督徒,參與創建北京方舟教會,從此深切介入爭取宗教信仰自由的活動及公共神學之研究。
        2005年,當選為獨立中文筆會理事、副會長,與劉曉波一起努力突破中共對民間結社自由之限制。
        20121月移居美國,繼續從事批判中共獨裁體制的政論寫作及研究,任“觀察”網站主編,亦為自由亞洲電台、香港《蘋果日報》、香港《開放》雜誌、“縱覽中國”網站等媒體之特約撰稿人。
        《火與冰》曾入選席殊讀書俱樂部“1998年度中國十大好書”,《香草山》獲頒香港湯清基督教文藝獎“2006年年獎”,《從柏林圍牆到天安門》及《中國影帝溫家寶》分別入選2009年度和2010年度“香港書獎”決選名單。
        2001年,獲得亞洲出版協會“年度最佳評論獎”。
        2003年,獲得紐約萬人傑基金會“萬人傑文化新聞獎”。
        2012年,獲索爾仁尼琴參與創辦的紐約特雷恩基金會(The Train Foundation)之“公民勇氣獎”(Civil Courage Prize)。(《中國密報》第4期)


      王震曾孫女一身服裝五千美元,太子黨無法自控貪婪

      Posted: 10 Feb 2013 07:13 AM PST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辛鳴



      王震的次子、72歲的王軍在中國被視為高爾夫球的教父。他同時也是在香港上市公司的董事長。該公司共同控制一家提供金融業務、融資、物業投資等的公司和另外一家為中國警察、海關和銀行提供後臺技術服務的公司。

      http://img.sina.com.hk/news/12/2012/1023/1350989041_lkgB9w.jpg
      王軍

        彭博社報道王軍的女兒王京京在澳大利亞受教育,她在商業文件中提供的住家地址是一間位於香港的、價值700萬美元的公寓,中信公司擁有部分產權。王京京的女兒,21歲的克萊兒(Clare),在社群媒體網站上鉅細靡遺地記錄著她的生活,從她曾經就讀的瑞士住宿學校到機場的商務艙貴賓休息室。她在8月24日貼在網站上的“今日最美”(“look of the day”)的主題圖片有迪奧(Lady Dior)手提包、一雙華倫天奴(Valentino)金鉚釘鞋和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手鍊。這些物品全部的價格約是5000美元,比一個普通北京工人半年的工資還多。

        王家的財富可追溯至包含王震在內的“八老”的一場賭博。毛澤東1976年死後2年,他們在政權爭奪中支持了鄧小平。他們賭定中國需要向世界開放、提升民眾生活水準以避免或危及共產黨政權的社會動亂。

        紅子孫們“無法控制的貪婪”

        在那之後的30年之中,他們和他們的繼任者成功地將6億多人拉離貧窮線,並創造了一個新的中產階級。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也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在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是1976年的6倍,1億人將自行車換成了汽車。

        但“八老”也給黨的權威埋下了最大挑戰的種子。他們將國家的一些核心資產交付給自己的兒女,這讓其中許多人變得非常富有。這促成了一個新的“太子黨”精英階層。這個新階層激起了公眾的憤怒,因為太子黨們累積大量的財富、並經常利用關係獲取各種機會和特權,而這些正是當初的共產主義革命所要推翻的。

        為了揭示這一紅色貴族的規模和來源,彭博社追蹤了“八老”103位直系子孫和其配偶的財富。其結果讓我們得以詳細審視中國部分精英層,及他們的成員如何從國家繁榮中獲利豐厚。

        在20世紀80年代,元老們的兒女們被選去管理新的國家企業。到了90年代,他們將手伸進房地產業和國家急需的煤礦業和鋼鐵業。今天元老們的孫字輩在中國與世界經濟日漸整合的背景下,搖身一變成為私募基金的大玩家。

        鄧小平的女婿賀平直到2010年才不再當保利集團的董事長,他持有該集團香港上市地產公司“保利置業”的2290萬股(2008年4月29日)。

        八老之一、前國家主席楊尚昆的女婿王小朝持有集團在上海上市的另一家地產公司“保利地產”價值約3200萬美元的股份(至2012年6月底)。

        王軍自己則持有一家高爾夫投資公司約20%的股份,這間公司的一位大顧客恰恰是王軍曾經擔任董事長的中信。

        為王家開脫的人說,2006年,王軍因為到了中共規定的65歲的退休關口,正式離開服務了27年的中信集團。彭博所稱的高爾夫管理公司,是一家非常小規模的公司,是中信集團眾多國有產業的很小一部分,可能是為表示對老領導的尊重,王軍僅僅在這家管理公司擔任名譽上的董事長,基本不涉及這家公司的具體管理;代表國家創建長城計算機集團公司的王震第三子王之也早就退休了,只拿著國家給予的退休金和津貼安享晚年,他不能拿走任何股份和紅利。

        實際情況是這樣嗎?開發南泥灣的大手筆豈是一個普通退休幹部能運作的了的?

        “八老”的孫輩及其配偶們現在衹有30、40歲,屬於第三世代。他們成功地利用他們的家族聯繫和海外教育背景,進入私營企業工作。彭博社新聞追蹤到,第三代31名成員中至少有11名運營自己的企業,或成為企業高管,大多數在金融或者科技產業。

        有些第三代的“太子黨”受僱於華爾街銀行,包括花旗集團和摩根斯坦利。至少有6個人在私募基金和風險投資公司工作,這些公司有時雇請太子黨是另有所圖,它們希望利用太子黨的關係贏得生意。

        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中國經濟教授巴里·諾頓(Barry Naughton)說:“中國共產黨幾乎可說是被這八人所領導的,他們統治合法性的原因是比其他人都更強、更狠。但現在他們正失去這一合法性,因為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貪婪和自私。”

        中國的貧富懸殊狀況是世界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中國央行所支持的一項研究報告,中國的貧富差距已經比分析家預測會達到社會動亂的標準還高出50%。與地方政府的貪腐和環境汙染相關的抗議事件、暴動和其他動亂層出不窮,在過去5年中增加了1倍,2010年每天就有近500件。諾頓表示:“中國的老百姓對這些太子黨的勾當心知肚明,所以當他們想到改革時通常都非常悲觀,因為這些既得利益群體的力量實在太大。”

        13億中國人中,有許多人的生活的確在國家控制的資本主義下有所提高。王軍也在建立這些改善國家經濟的企業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一些中國最富有的人也並非靠血緣關係致富。這些白手起家的富人包括新希望集團的劉永好以及玖龍造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茵。

        而且,經濟快速發展演變為分配不公,這在全球範圍內並不少見。19世紀美國的強盜貴族和俄羅斯後共產黨時期的壟斷寡頭是兩個例子。但是,在中國,其領導人仍然擁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公眾對機會不均等和精英特權的憤恨只會更盛。

        中國的新領導人習近平自己就是個太子黨,他是革命元老、前副總理習仲勳的兒子。(《明鏡月刊》35期)

      我為新政權打基礎,新政權建立後反過來迫害我

      Posted: 10 Feb 2013 06:11 AM PST

      回憶我的青春歲月和革命引路人(2)

      《新史記》郭羅基




      批判反動教育制度受迫害

      暑假以後,陳國偉和蔣渭農去上海南洋無線電專科學校學習,我住到蔣渭農家,看守這個據點。
      我 討厭學校裏“公民”課的灌輸,決心自己去尋找真理。經多方涉獵,終於找到馬克思主義。我反覆閱讀渭農家的進步書籍,孜孜不倦。由於學習馬克思主義是自覺的 追求,吸引我全身心地投入。早年的努力,奠定了我畢生的理想。共產黨掌權後,把馬克思主義也像國民黨的“公民”課那樣,對學生進行灌輸,反而使人生厭。

      除了組織讀書和討論,每天夜裏“記錄新聞”的任務,就由我一個人承擔了。音量很小,干擾很大,我必須聚精會神。再加警惕周圍的動靜,防止有人闖進來,精神十分緊張,記錄完了,一時還難以入睡。

      中 央社多次發新聞,說劉伯承被“擊斃”,已經死了好幾次,每次都附有“照片”,“記錄新聞”報道了劉伯承還在指揮作戰;中央社不斷發新聞,說國軍在“徐蚌會 戰”中節節勝利,實際上淮海戰役已經打完了,以國民黨軍的失敗告終。後來有人揭發,中央社事先寫好一週的新聞,不管戰局如何,每天發一篇。

      從 電台廣播中得到的解放戰爭勝利的消息,鼓舞人心,我的精神越來越振作。由於過分亢奮,我做出了一些魯莽的舉動。當時無錫《人報》有一個專欄“學府風光”。 我以化名寫去一篇稿子,抨擊國民黨的訓育制度和軍訓制度,以輔仁中學為實例。這在一潭死水中掀起了一點小小的波瀾。校方很震驚,查找作者是誰。因為文中的 說法與我平時的言論相仿,一查就查到我頭上。校長楊四箴的代理人李康復、訓育主任王祖璲輪番找我談話。開始,我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只說“你們可以到《人 報》報館去查”。心想:我沒有留下真名,要查也查不出來。接著,他們又找秦伯益。秦是介紹我加入星火社的,我們兩人被老師和同學認為是搭檔。我怕連累秦伯 益,所以就承認稿子是我寫的,與秦伯益無關。校方向全校公佈,給我記大過兩次、留校察看的處分,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我本是年年被評為“品學兼優”的好學 生,這一學期的變化,使人感到驚奇。也有人猜到我“赤化”了。有一位陳壽文同學對我說:“你功課好,本來考上國立大學是不成問題的,我為你惋惜。不過,我 也對你佩服,為了……可以犧牲自己的前程。”

      我反問:“你說我是為了什麼?”他說:“不要說下去了。”

      我 本人認為,我是因堅持真理而受打擊,而且背後有強大的力量在支持我,心情極為平靜。同年級女同學、也是星火社的成員惲志吾(她告訴我:父親是惲逸群,當時 任解放區新華社濟南分社社長),住的地方離我很近,常來看我,有一次她說:“我本來想安慰你,看來你不需要安慰。”年輕時的這一經歷,鍛煉了我的心理素 質,為真理而鬥爭,滿懷自信和自豪。五十年代以後,歷次政治運動中,沒有一次不受衝擊,我能保持清醒的頭腦,以至在北大得到這樣的評語:“打而不倒,批而 不臭。”

      寒假以前,校方以拒收定額金的形式將我和秦伯益開除,到底還是連累了秦伯益。

      http://3.bp.blogspot.com/-VSQzyly1wfg/TveasxJCNaI/AAAAAAAAAKQ/2wU4boy7ebY/s1600/MR2.jpg
      郭羅基2009年在波士顿。


      立志作“成熟的革命者”

      寒假中,陳國偉和蔣渭農回到無錫。國偉同我長談了幾次。他一方面表揚我立場堅定,另一方面又批評我過於衝動。他希望我成為“成熟的革命者”。我第一次聽到“成熟的革命者”的說法,牢記在心,努力踐行。

      國 偉為了培養我成為“成熟的革命者”,介紹我參加一個革命組織。我問:“什麼組織?”他在紙上寫了幾個字:“中國共產黨”。我大為驚訝,原來他是地下黨員! 國偉是無言的榜樣,從他身上,可以看到共產黨員是什麼樣的人。我迫切希望作為他的戰友,成為他所在的組織的一員。當時,對我來說,共產主義不過是抽象概 念,具體要求是自由、民主。但意志堅定,流血犧牲,在所不惜。

      星火社是地下黨的外圍組織。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在一些地方也建立了地下組織,無錫沒有。星火社實際上就是無錫的地下青年團,培養和輸送了一批優秀青年加入地下黨。

      國偉對我進行了一番考察。他問我:“你是不是出身於書香門第?”我年輕時風度翩翩,真像出身於大戶人家,其實不是。

      他又問:“你家裏是地主?”我說:“不是。”
      “那麼你父親是資本家?”
      “也不是。”
      他說要到我家裏去看看。

      他 跟我到家一看,明白了。我的家是破破爛爛的,父親做小買賣,賣些針頭線腦,草紙香煙,香煙是論支賣的。周圍的環境也不好,鄰居是大餅油條店、老虎灶。他 說:“真不能想象,你是出身在這樣的環境。”這一次大概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解放後,他常常提醒我“回家看看”。年輕時,我是一個激進分子,一心幹革命, 六親不認,不顧家庭。1958年,父親過早地去世。那時我在北大學習。在無錫辦完喪事回到北京,收到國偉的一封信,附有他代我父親歸還人民銀行的貸款96 元的收據。我和母親都不知道這筆貸款。他是怎麼知道的?看來他比我更關心我的這個家。“三反五反”時,核定我父親的資金是人民幣100元,欠人民銀行的貸 款倒有96元,一生的財產,只有賬面上的4元。

      國偉考察了我的家庭,又讓我談思想經歷。

      我 出生於“九一八”事變的次年,正當國難臨頭。1937年日軍轟炸無錫,我才五歲,人生的記憶是從流血、逃難、戰爭開始的。少年時代生活在淪陷區,深感亡國 奴的痛楚。由於我身處社會的底層,家境貧困,不僅從小培養了反抗侵略者的民族意識,也具有追求平等、變革現實的社會意識。1945年抗戰勝利,我對國民黨 抱有極大的希望,以為將會迎來一個民族獨立、社會平等的新中國。誰知迎來的是接收大員的“五子登科”(“五子”指房子、車子、票子、金子、婊子)。接著是 物價飛漲,遍地災難,國運沈淪。我在作文本上寫道:“中國吃了慢性原子彈了!”老師在這句話的旁邊畫了一連串的圓圈,表示是警句。1946年內戰又起。我 思想極端苦悶,因憂國憂民而病了一場。1947年,我就奮起參加學生運動。所以,我在1948年投身革命,參加共產黨是合乎邏輯的。

      後來我發展地下黨員,也是學習國偉的做法,先到他家裏看看,再談思想經歷。
      當 時我以為地下工作很神秘。國偉對我說,我們的工作既不拿武器,也不搞情報,生活方式和普通人完全一樣。不一樣的是,為人方面要做表率,以後人們會知道,共 產黨員是什麼樣的人。那一代共產黨人確實是為人的表率。他還說,在政治思想方面要指引人們前進,聯繫群眾,團結群眾,為未來的新政權打下基礎。毛主席說, 解放軍作戰是第一條戰線,國統區的學生運動是第二條戰線。我們這條戰線的任務就是和國民黨爭奪人心。

      入黨以後,我在聯繫群眾、團結群眾和國民黨爭奪人心方面是起了作用的。

      我也可算為新政權打基礎的人物了。誰能想到,新政權建立以後,又反過來迫害我。(《新史記》第11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一邊等新常委亮相,一邊跟何頻聊天

      Posted: 10 Feb 2013 03:33 AM PST


      201211月15日,新一屆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


      明鏡新聞出版集團發言人強調,與十二以來數屆中共黨代會相比,中共十八大人事佈局最複雜,最變化端,各個政治派系的權力爭鬥也最為激烈。這就導致最後的高層人事佈局更難以預測,直到10月16日,明鏡才公佈十八大政治局常委名單和政治局委員名單的正式版本,並印書刊,幾個星期後,其它媒體才跟進。可以說,對中共十八大的報導、分析和最後的名單預測,對明鏡而言,一次前所未有的非常大的挑戰。


      七巨頭終亮相,明鏡獨領風騷(1)

      《外參》特約記者 程恭羲

      北京時間2012年11月15日上午11時54分,當由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岐山、張高麗組成的中共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就像明鏡新聞出版集團在整整一個月前所列出的名單那樣,依次走進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與中外記者見面時,一場由中共第五代擔綱的獨具中國特色的政治大戲,便正式開演了!


      明鏡獨報導相繼得到印證
      一天前的北京時間11月14日上午11時27分,胡錦濤宣佈:大會選舉出由205名委員、171名候補委員組成的十八屆中央委員會,選舉出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30名。

      中共官方新華社报导说,在總監票人和監票人監督下,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已經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大會到會代表和特邀代表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

      正如明鏡新聞出版集團十八大報導與分析小組早前所預測的那樣,中共十八大最後選出的205 名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包括現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李克強、副總理王歧山、張德江、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中組部部長李源潮等人。

      此外,外界視為政治新星的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胡春華和吉林省委書記孫政才,還有剛剛昇任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和許其亮,均在中委會名單上。
      在171名中委會候補委員當中,包括李鵬之子、現任山西省副省長李小鵬,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和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等人。而130名中紀委委員當中,則包括即將出任中紀委書記的王歧山,即將擔任中紀委常務副書記的現任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

      至此,明鏡十八大報導與分析小組在明鏡新聞出版集團旗下的《明鏡月刊》、《外參》、《大事件》、《內幕》、《中國密報》等各大期刊發表的有關中共十八大的人事佈局、政情分析和名單預測,相繼得到印證。

      明鏡集團發言人在十八大閉幕當天,接受筆者採訪時強調,與十二大以來的數屆中共黨代會相比,中共十八大的人事佈局最複雜,最變化多端,各個政治派系的權力爭鬥也最為激烈。

      “這就導致最後的高層人事佈局更難以預測,直到10月16日,明鏡才公佈十八大政治局常委名單和政治局委員名單的正式版本,並印成書刊,幾個星期後,其它媒體才跟進。可以說,對中共十八大的報導、分析和最後的名單預測,對明鏡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非常大的挑戰。”明鏡集團發言人告訴筆者。
      “至於最後的結如何,在我們看來,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又一次見證了中共的權力更迭和代際交替。”明鏡集團發言人強調說。


      遠遠超過全球所有媒體的預報
      過去二年來,明鏡新聞出版集團一直追蹤報導、分析中共十八大的人事和政策變化。明鏡集團成立的十八大報導與分析小組,訪問了上百名官員、商人和專家,整理、分析了幾百萬字文字材料,隨時捕捉各種變化信息,然後,作出了無論在時間上、完整性和準確度上,遠遠超過全世界所有媒體的預報。
      曾領導媒體準確預報了中共十六大、十七大領導名單的何頻說:“如果明鏡正確預報了,我們不會特別驕傲,這預示我們可以走更遠的路。如果明鏡報導錯了,我們不僅要作出公開道歉,而且要作全盤的檢視。”

      明鏡網在10月9日獨家報導了李源潮失去政治局常委資格,10月16日預報了常委名單,隨即,明鏡出版社出版了《政治局常委之爭》、《政治局》兩書。在這兩書中,詳細披露了中共十八屆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員名單和背景資料,比全世界任何媒體都要提前和完整。

      在《政治局常委之爭》一書中,列出的名單是: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張德江(人大委員長)、俞正聲(政協主席)、劉雲山(書記處常務書記)、張高麗(常務副總理)、王歧山(中紀委書記)。

      在《政治局》一書中,列出委員名單是: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張高麗、王歧山、李源潮、孟建柱、趙樂際、劉奇葆、王滬寧、劉延東、汪洋、馬凱、范長龍、許其亮、李建國、栗戰書、郭龍、韓正、孫春蘭、孫政才、張春賢、胡春華。

      另外,在兩個月以前出版的《內幕》雜誌中,列出的中央軍委名單是:軍委主席習近平、副主席范長龍和許其亮,以及四總部和三兵種的主將名單,顯示出胡錦濤將會不再留任中央軍委主席。在半個月以前出版的《大事件》第14期雜誌上,再次強調胡錦濤將會裸退。

      最吸引讀者和網友關注的則是,明鏡網於美東時間11月13日下午4點發表的《明鏡承諾:十八大人事意外的後果》一文,明鏡新聞出版集團發言人公開表示:“為了表示我們的誠意,我們特別作出承諾,如果15日中共宣佈的結果,只要證明《政治局常委之爭》中預報錯了一個人,或《政治局》中預報錯了三個人,明鏡將退還這兩本書電子版訂戶的訂費。”

      明鏡要用自己的聲譽和承諾,來對自己的獨家分析、預測和預報負全責,此舉在海內外所有媒體中實屬罕見。明鏡的舉動也得到網友的支持,一位澳大利亞網友寫道:“明鏡有魄力,我們都支持你。做媒體就是要這樣,有承擔,有責任心。”

      另一位網友表示:“就憑明鏡的這個承諾,即使錯了,明鏡也是最牛的!其它媒體只會人云亦云,哪敢承諾什麽啊。支持明鏡,支持老何!”

      一邊等新常委亮相,一邊跟何頻聊天

      美東時間11月14日下午,筆者在為趕寫這篇稿子做最後準備。作為明鏡新聞出版集團中共十八大報導與分析小組的成員之一,《政治局常委之爭》和《政治局》兩書作者之一,卻在十八大人事佈局謎底即將揭曉前,突然有種空蕩蕩的感覺。仿佛,該分析的明鏡都分析了,該預報的明鏡也都預報了,現在,所能做的只剩下再等待幾個小時了。

      下午1點38分,明鏡集團總編輯何頻在skype上露面了。這時,筆者又想起幾週前與何頻討論過的馬凱和李建國能否進入政治局的問題,由於馬凱是1944年出生,李建國是1946年出生,何頻當時曾分析說,不能排除二人被較年輕的候選人取代的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不大。於是,筆者便在skype給何頻寫道:

      “剛才又看到陳德銘取代馬凱,將成為主管金融和商務的副總理的預測,還有王珉有可能取代李建國任人大副委員長的報導,是否正確?”

      “不對!馬凱應是副總理。我們的版本是正確的。”何頻肯定回復。

      “今天又看到幾家媒體的‘最終版本’,還真以為最後關頭出現了變化。還有,我們早前討論過的張春賢和趙樂際是否會調換位置,是否真會發生變化?”筆者接著問道。

      “我們曾向兩個消息來源求證過,應該不會了,但不能絕對。張或留新疆,趙掌中組部。”何頻回復道。

      “就是說,明鏡版本不會出現任何變化了?”筆者再問。

      “如果我們全對了,有人會渾摸魚,有人會攻擊批評,都很正常。”何頻接著在skype上寫道,“這是一個公認的標准,我們贏了,別人怎麽罵都可以;我們輸了,就誠心檢討。”

      “細看一下,我們的版本一共推敲了11次。”下午3點多,何頻又在skpye上留言說,“後天我在華爾街演講,我跟他們說,要是(明鏡預報)錯了,就不去了。”

      晚8點41分,何頻在skype的另一端提醒道,“10點開始,常委亮相。”筆者當時正在收看鳳凰網的視頻直播,但經常卡殼,他就推薦效果較好的網易視頻。就在我們一邊等待十八大新常委亮相,一邊聊天之際,明鏡十八大報導與分析小組又獲得以下獨家消息。(《外參》)




      明鏡出版社《政治局》封面 。



      明鏡出版社《政治局常委之爭》封面。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2月9日)

      Posted: 09 Feb 2013 10:45 PM PST


      2013年2月9日《明镜郵報》

      Posted: 09 Feb 2013 10:44 PM PST

      明鏡新聞網

      unread,
      Feb 11, 2013, 11:03:19 PM2/11/13
      to wy...@live.com.au

      《明鏡郵報》明鏡新聞網


      《解放軍與文化大革命》──毛澤東和將帥們的陽謀陰謀

      Posted: 11 Feb 2013 02:42 PM PST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部論述解放軍與文化大革命關係的學術著作,研究、探討了文化大革命期間解放軍是如何介入和參與文化革命運動。

      全書重點論述了文革前夕軍隊政治地位的提升及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毛澤東在文革時期對軍隊的各項戰略部署,軍隊內部因文革所發生的動蕩,軍隊參與“三支兩軍”的主要活動,軍隊將領們因參與文革運動所遭遇的不同命運和結局,軍隊與江青等文革極左派的矛盾與鬥爭,軍隊參與地方“鬥批改”運動的活動,以及林彪事件、粉碎“四人幫”等中共重大歷史事件。深入研究文化大革命史就必須研究軍隊與文革的關係、軍隊在文革中的作用。本書就是一部填補空白之作,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本書是一部嚴謹的學術著作,內容豐富,史料翔實,同時也具有很高的可讀性。本書的問世是文化大革命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作者簡介
      丁凱文,北京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碩士研究生畢業,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從事中國現代史研究。現居住在美國從事中國文革史及林彪事件的研究,著有四十幾篇學術論文。2004年主編出版《重審林彪罪案》,2007年主編出版《百年林彪》,2011年與司馬清揚合作出版《找尋真實的林彪》,並主持“林彪•軍隊•文革”網站www.linbiao.org


      《解放軍與文化大革命》印刷板訂閱連結:

      【明鏡出版社】電子書專頁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部委洗牌檢驗新領導掌控整體局勢能力

      Posted: 11 Feb 2013 12:43 PM PST


      明鏡新聞網編譯 蕭伃君


        2013年3月中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召開例會,但在今年這次的會議中,不僅習近平和李克強將接任新任主席和國家總理、政府團隊即將大換血,中國也將在這次的會議進行政府部門1998年以來的大改造。1998年中國將政府部門從70個減到44個,今年3月現有的44個部門將很可能會減半、人力也將重新洗牌。


        政府部門改革

        意大利《二十四小時太陽報》的駐京記者郗士(Francesco Sisci)在《亞洲新聞在線》上稱這次的體制改革是將中國進一步帶離列寧式國家行政體制的一大步,但是更重要的是這次改革也可能是政治重新改組的新階段、並可能為中國由來已久的權力鬥爭提供一條解決之道。近來中國政府與《南方周末》的僵局正巧顯示了現在的局勢有多麼複雜。

        郗士表示雖然到目前為止體制改革的細節不清楚也不確定,但是以下描述的這種改制很可能發生。成功避免被併入交通運輸部已有15年的鐵道部在這次可能終將逃不過被併入的命運;另外民政部和人力資源和社會勞動保障部將合併、甚至衛生部也可能一併被合併。類似美國的國家情報局(CIA)和聯邦調查局(FBI)、並以蘇聯的克格勃(KGB)為範本而建立的中國國家安全部,將會遭到降格(至少在表面上)成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將被併入交通運輸部的鐵道部也是過去計畫經濟時代的產物。


        環境保護部的職權將有大幅度的擴張,很可能是因為多年來與其他國家的合作使它的角色不論在國內或國際上都變得更為重要。國土資源部可能將被撤銷,而原屬它的資源管理職能將併入環保部。

        科學院和社會科學院可能將合併,即使現在它們所擁有的角色截然不同;科學院是科學和科技的研究中心,社會科學院則是政府的超級智庫。此外,具有相當權力的國家發改委很可能消失,並轉型專注於改革相關政策的制定,其中也包括國家行政改組的工作。

        現在國務院副總理管轄下的中國人民銀行將可能會升級並擴權。另外,現已過度擴張的國有企業將會被要求將重心放在它們主要的事業上,而非像現在這樣試圖將手伸進各種各樣的利益領域當中;這樣的改變將可使中國的私人企業獲得更多機會。

        郗士認為這樣大型的構造變動可以使國家和市場更具有效率,但這次的大改組也將產出許多改組下的失利者,他們不意外地會對這種變動感到不滿。事實上,即將在人民大會上宣布的改組對中國的官僚將是一大衝擊,因為在部門數目減半的情況下,政府部門裡的位置也很可能減半。


        改制的含意

        《茶葉之國》記者張岳然(Yueran Zhang,音譯)認為這次的體制改革對期待新領導層進行政治改革的人或許是個好預兆。他也提出幾項國務院的體制改革所代表的可能含意。

        前文提及的發改委是中國計畫經濟時代所遺留下來的活化石,而這個活化石將“逐步將其主要職能轉變為宏觀規劃的制定和研究”,並徹底取消其原本“對微觀管理實務和具體審批事項的職權”,這些“微觀”的職權包括調整石油價格以及計畫的批准權。

        將被併入交通運輸部的鐵道部也是過去計畫經濟時代的產物。它在近年已因它的雙重角色漸漸遭受到多方的批評:它是中國大眾運輸產業的裁判,但同時也是鐵路產業中的一名選手。裁判兼球員的雙重身分使它遭到撻伐。許多人期待這次可能的改變是打破國家對鐵路產業壟斷的第一步。

        與郗士所提供的信息不同的是,張岳然在文中表示政府計畫將國家人口和計畫生育委員會與衛生部合併,改組成為人口與衛生部。計劃生育委員會權力的減弱代表一胎化政策很可能即將出現鬆動,也可說是政府為了中國逐漸老化的人口和中國各處發生的強制墮胎事件所作出的回應。


       鐵道部在體制改革後將無法繼續扮演“裁判兼球員”的雙重角色。



        可能的改革也將降臨於媒體和金融部門。惡名昭彰的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2個實行媒體審查的主要機構,將被撤銷並併入文化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卷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將合併成為新的國家金融業監督管理總局。


        對體制改革的正反面聲音


        體制改革所代表的含意是相當廣泛的。清華大學城市規畫設計院旅遊所常務副所長王彬汕在微博上發文表示對此可能在他的領域內所進行的改革感到相當興奮,他認為假使改革所產生的大部制真的能夠實現,它不只可以使得政府機構更加有效率,也可以預防各個政府部門互相之間產生的矛盾和不一致:將國土資源部原本的土地規劃與管理職能劃入住房城鄉建設部,代表都市計畫將不再與其他整體的土地管理工作分離,未來的房地產開發計畫將愈來愈無法鑽土地規劃管理體制的漏洞;另外,將國家旅游局和國家文物局併入文化部,可以改善旅遊業發展與歷史和文化遺跡保存之間的關係。

        當然,如郗士所說,在權力可能重新分配的情況下,這種改革將會威脅到許多既得利益團體、因此也將遭受到它們的極力反對。這樣的體制改革計畫必定會在施行之前經過多方的政治利益交換和討價還價。

        微博使用者(@甘肃郝志强)對可能的結果感到悲觀。他表示改革計畫最早也要到2013年3月人大批准後才可說是真正定調;部門的重新改組非常複雜、牽涉太多利益團體,有些傳聞中的改革像是取消地方稅務局幾乎是不可能的。郝並說不要將這種牽扯層面廣大的國家部門改革視為是樂高遊戲那樣簡單。

        然而,張岳然強調,假使歷史可以作為借鏡,那麼政府體制的改革的確是有可能的。自1982年起,中國的行政體系於每年的人大會議後經歷了一連串重新整組的改革。前6次的改革浪潮將國務院下的部門從100個減少至27個。這些政府部門縮減工作的完成不只提升了行政效率也增加了部門之間的一致性,更使自由市場有更大的運作空間。

        張岳然表示微博使用者(@先知元)即對此有相當不錯的說明,先知元認為大部制改革不只是將部門合併在一起,此改革的核心是一種新的思維:政府應該對經濟事物採取放任主義式的手法、將對市場的介入降到最低,這種思維的原則是政府不應該介入任何市場可以自己解決的問題;當政府的介入權力減弱時,行政部門和人員自然也就會減少。

        大部制下權力集中的疑慮

        但中國也有些網絡評論人對改革的負面衝擊感到憂心。微博使用者(@墨鉅)擔心體制改革後形成的權力集中將會進一步導致權力的濫用,這種危險更因中國政府內毫無實質的制衡機制而加劇。墨鉅認為,西方國家的大部制可以增進行政效率,但是在沒有公開選舉、也缺乏國會和司法體系之制衡的中國,大部制的結果只會是更大的權力濫用。

        另一位名為(@大彭山人)的微博使用者也指出,假使政府官員的數目沒有減少,任何政府體制的改革皆不可能成功。他希望在這些改革實施後,國務院能告訴中國人民有多少職位和官員遭撤銷,這才是人民真正關心的;之前有許多體制改革改到最後,改變的只有門上的名稱,這種改革根本毫無意義。

        張岳然表示這些網民不同憂慮的底下有共同的信息:假使在重要部門中的政治改革沒有迎頭趕上的話,大部制改革將無法真正達成中國政府希望達成的目標。


        考驗新領導層的體制改革


        郗士也認為此次的體制改革是一次挑戰,不只因此種改革可能需要相應的政治改革,也因此種改革將考驗新領導層的掌控整體局勢的能力。

        15年前,中國在江澤民的領導下戲劇性地縮減官僚體制,當時的情勢與今日不可同日而語。1998年北京領導層為國家整體機制的無效率感到高度憂心,尤其是國有企業。當時北京感受到亞洲金融風暴所引發的危機感、因此認為中國必須有應對此危機的做法;於此同時,美國和西方看起來似乎還是相當強大無敵、蘇聯在它們的對抗下在前幾年才正式解體。


       
        美國和歐洲現在仍在2008金融風暴的泥沼中掙扎。


        今日的情況則有所不同。美國和歐洲現在仍在2008金融風暴的泥沼中掙扎著,亞洲則已成為近年來全球經濟成長的火車頭,在這個火車頭最前頭的中國近來的經濟成長已經使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在中國擁有許多優勢的國有企業在中國的成長中是一大得利者。就表面上看來,照理而言,中國似乎根本不用改變什麼、只需維持現狀。

        然而,郗士指出,現在的領導層也已經在現有的官僚體系中看出問題,並希望解決它們以避開在5或10年後將擴大或是爆炸的無效率定時炸彈。國有企業現在的規模已經幾乎將市場獨占,許多政府部門也沒有明確的界線,這些問題皆導致效率不佳和時間的浪費。

        這次的政府體制改革是領導層有備無患的對策,改革來的毫無預警也不容分說。郗士認為這會是測試中國領導層是否對國內情勢和國家機器有十足掌握的一次測驗;這個測驗比15年前的改革更具挑戰性,因為當時的改革是在外在環境壓力下所強迫進行的。


        微妙的改革時機


        郗士並表示,這次的體制改革時機處在權力交接奇特的時間點上。3月底習近平和李克強將接手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的位置,但此次改革是由即將離去的政府團隊和新進的團隊一起策劃和推動的。這與1998年的體制改革相當不同。當時江澤民有足夠的權力推動改革,前任的管理團隊也已下台:鄧小平於1997年過世,他的同志們也從政治場域退出。

        近期習近平的講話中透露他願意繼續推動體制內的改變,這些都顯示中國的政治改革很可能就要出現。習近平有打造“中國夢”的決心,也就是希望中國能繼續現有的繁榮以及在與世界和平相處的前提下崛起,如中共理論家鄭必堅在近來的演講中提及的。

        為了打造中國夢,有胡錦濤支持的習近平將需要更多的權力和決心,因為阻擋改革的既得利益團體是相當龐大的。現在幾乎已變成中國保守派代表的薄熙來已經被打敗,但是許多他失勢前的支持者們仍然繼續防衛著薄的思想和他們的利益勢力範圍,即國有企業以及老舊的部門。3月中我們就可以看到習近平的改革意願是否為真、他的改革企圖又將擴展到何處。



        
        
        各派都認為習近平站在自己的那一邊,但最終總有人要失望。



        總有一方會失望

        根據路透社報道,一個與領導人們關係良好的信息來源說:“很明顯地新領導人們想要做些事,他們也已經做了一些與前任政府團隊不同的事情。”但是路透社認為,即使習近平和其他新領導人們真的有想改變的欲望,但到至少到目前為止他們並沒有真正展現出這種欲望。

        中國的政治體系是世界上最緊密的制度之一,共產黨的命令仍然是體制內一切的最高原則。在2012年11月召開的十八大上,有些改革的言論出現,但是維穩仍是中國領導層強調的首要任務。

        為習近平辯護的人們認為要求中國新領導層作出迅速、重大的改變是有點期待過早,畢竟習的新任總理李克強也還未正式組成政府團隊。現在,一切仍處在混沌不明、曖昧不清的狀態中。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中國專家李成說:“在學界的辯論中,不論是左派還是右派、保守派或自由派,都認為習近平站在自己的那一邊。但是半年、或是1年後,我想有一方終將會感到失望。”

        對新領導抱持懷疑的人們認為並沒有什麼預兆顯示新政府將作出什麼改變或改革。北京的獨立政治評論者陳子明說:“現在有一股改革的氣息,每個人都聞到了這股香氣。但是如果你問,是否真的會下雨、是不是真的會有風?我不這麼認為。”


        南周事件的影響


        有信息管道向路透社表示在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的介入下,《南方周末》事件已得到解決,官方同意宣傳部將不再對出版前的報紙文章進行審查。
        有些分析家認為這項決定是單獨的事件,長遠來說可能也不具有相當大的意義。但是路透社表示假使協議為真,這很可能代表一直以來進行嚴格控管的審查機制有可能進一步出現鬆綁,畢竟胡春華不太可能在政治局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作出這樣的妥協。南周事件是否預示著更大的媒體改革?今後將會有更多人對此發展密切關注。

        郗士則認為由官方的審查機制和《南方周末》所引發的僵局可看出政府現在面對的困難。

        北京需要收服《南周》並重新取得中國內廣大記者群對其治理方式的同意,但是北京政府也無法在此刻鬆動它對媒體的掌控。在這其中取得平衡是相當困難的,尤其現下自由派領導們正企圖加速改革的推動、而保守派們則以這次的抗議事件指控新任領導層已失去對事態的掌控。這對習近平和他的新領導團隊是個特殊的考驗,對新任廣東省委書記、並很可能在2022年成為下任主席的胡春華更是個相當大的挑戰。

       
        南周事件是否預示著更大的媒體改革?



        北京必須盡快地控制住整件事的發展,否則即將在3月進行的行政體制改革將很可能受到波及變動。郗士指政府的其中一個做法是行之有年的手段:轉移大眾的焦點和話題。1月10日官媒新華社發佈了一則新聞,表示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案件將移交司法部門,薄的審判因此很有可能在人大召開前的2月進行。

        這將會使得國內的焦點放置於薄熙來案上,郗士認為,這也代表現在的領導層所面對的真正挑戰其實來自於黨內的保守派,自由派假使太過積極很可能會讓整條船有晃動過度而翻船的危機。同時,薄熙來的審判也是對那些阻礙改革的人們的警告,告訴他們與薄的思想與作法太過接近將使得他們落得同樣的下場。

        郗士認為這是一個講求微妙平衡的做法,而這也是在胡錦濤和習近平合作下所定義出的中國未來20年的政治走向。(《內幕》第13期)

      我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傻瓜”?

      Posted: 11 Feb 2013 12:23 PM PST


      ——余傑答《國密報》全文


      《中國密報》記者 陳小平



       《中國密報》:恭喜你成為中國人第一個得到西方大獎——“公民勇氣獎”。中國很多人都知道索爾仁尼琴,但不知道這個獎是他倡議建立的。據我瞭解,這個獎是給“在冷血和極其危險的情況下,公民顯示出來的非暴力勇氣。相對於戰爭時表現出來的勇氣,授予該獎是為了引起人們對人類良知英雄的關注,特別是倡導在良好社會中的公民勇氣。”這樣看來,這個獎不是獎給作家的,也不是獎給人權活動家的。為什麼這個獎會落在你的頭上呢?

        余:公民勇氣獎是受英國思想家柏克的啟發而設立的,柏克說過:“惡人之所以肆無忌憚地作惡,原因就是好人都保持沉默。”設立該獎的特雷恩先生是美國資深的投資家和作家,當年俄國作家索爾仁尼琴流亡美國的時候,得到了他的諸多幫助,他們結為莫逆之交。後來,他們一起設立了這個獎,在索爾仁尼琴去世前幾年,還親自擔任董事會的成員,參與評選工作。這個獎曾經頒發給北韓、古巴、俄羅斯等許多獨裁國家的爭取自由和人權的知識分子和活動家。



        余傑和特雷恩基金會理事合影,中為約翰·特雷恩,基金會創始人。


        就在我們全家去紐約參加頒獎典禮的時候,我四歲半的兒子光益問了我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他到美國後,很喜歡美國的幼兒園,因為幼兒園的老師敞開讓他們玩耍,而不像中國的幼兒園那樣,小朋友得乖乖地坐在椅子上。他在幼兒園裡認識了好多朋友,其中一個好朋友的爸爸是消防員。所以,消防員是他心目中最勇敢的人,他的夢想就是長大了以後當消防員,幫助別人救火。當他得知我獲獎的事情之後,就好奇地問我:“爸爸,你天天在電腦前寫作,又沒有去救火,你又不勇敢,為什麼你會得到這個勇敢的獎呢?”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兒子的問題。我想,也許要等兒子長大以後,我才能把我的遭遇全部告訴他,包括我們為什麼要離開中國來到美國。那個時候,他也許就能理解了,在中國,當一個說真話的作家,確實是需要勇氣的。為了說真話,我付出了一畢業就失業的代價,從來沒有工作過一天,沒有拿過“公家”單位一分錢的薪水;為了說真話,我的著作被查禁,甚至被焚燒,還連累妻子也多次失去工作;為了說真話,我被非法軟禁,黑頭套綁架,酷刑折磨到昏死過去,毆打我的秘密警察揚言說:“你的文章對黨國的危害甚於一支軍隊,只要上級下令,我們馬上將你活埋。”在美國,批評總統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媒體上每天都是各種各樣的責罵總統的報導和評論,政府官員本來就是讓給公眾指指點點的;但在中國,我批評了溫家寶和胡錦濤,卻幾乎為之付出生命的代價——更不可思議的是,許多民眾包括知識分子中的一些朋友,都將我看作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傻瓜”,你為什麼要去招惹老虎呢?被老虎咬,還不是你自找的?活該!這就是魯迅所說的“奴在心者”。這個國家太需要現代公民意識了。我們的公民權利,不是靠某個青天大老爺大發善心賞賜給我們的,而是要靠我們每一個人努力去爭取的。在爭取的過程中,當然需要付出代價,當然需要勇氣的支撐。

        做一個說真話的作家,是我自己從少年時代起就作出了的選擇,我不會後悔。當然,正如劉曉波在法庭上的自我辯護那樣,他希望自己是最後一個文字獄的受害者,我也期盼著,在未來自由民主的中國,每一個公民、每一個作家,都能擁有免於恐懼的自由,都能夠自由自在地說真話,而不是以“莫言”來自保。

        另外,設立公民勇氣獎的特雷恩基金會,是美國的一個保守主義立場的基金會,他們的理念偏向於柏克的傳統,即強調個人主義,強調公民責任感,反對大政府和福利國家。在中國具有批判性的知識分子群體中,大部分人都持社會民主主義理念,而少有英美意義上的保守主義者。我想,他們將這個獎項頒發給我,不僅因為我以公民的勇氣對抗中共暴政,還因為我的作品和思想中一以貫之的是這樣一種英美自由主義或保守主義的理念。

        《中國密報》:你13歲開始發表文學作品,《火與冰》被席殊讀書俱樂部評為文學類1998年“十大好書”之一;還研究日本文化與美國文化,有近兩百萬字的文化評論,在這個意義上似乎可以稱你為文化學者,但自2000年北大中文系畢業和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幹了一天就被失業後,你的文章好像就不那麼文學和文化了,例如,你最近這些年的作品,如《中國影帝溫家寶》、《河蟹大帝胡錦濤》、《劉曉波傳》,你能說這種變化如何發生的?是不是你可以想像一下自己,如果沒有被失業事件,你今天在哪裡?現在在做什麼?你會寫這些傳記嗎?

        余:這些年來,我日漸遠離了狹義的“文學”領域。其實,我的寫作始終有三字筆:第一,是抒情的、柔和的散文和小說,如帶有自傳體色彩的長篇小說《香草山》;第二,是嚴謹的、冷靜的思想史和文學史研究,如研究從“戊戌變法”到“五四”運動期間中國知識分子精神變遷的學術論文集《彷徨英雄路:轉型時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史》;第三,是銳利的、激情的政治評論,如你提到的《中國影帝溫家寶》和《河蟹大帝胡錦濤》等直接點出中共最高領導人名字的文集。我覺得,一個好的作家應當是多面手,有不可歸類的豐富性。在寫作中,我願意嘗試不同的文體、不同的領域,接受各式各樣的挑戰。

        最近這幾年來,政論變成我寫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說,我的八成以上的時間和精力都用於寫作政論。這是我個人的生存處境和中國的大環境的雙重影響。


       
        余傑: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從個人的境遇而言,2000年,我碩士一畢業就失業,當時是中宣部長丁關根直接打電話給我要去工作的中國現代文學館,命令他們單方面撕毀跟我簽訂的工作合同。我還沒有去報到,他們就告訴我說,你不要來了。當時,對我形成了相當的壓力和衝擊。後來,我逐漸適應了當一名自食其力的“不自由撰稿人”,完全靠自己的寫作來維持生活。2005年左右,當我在國內的發表和出版空間被完全剝奪之後,又轉戰海外媒體,文章大部分在港台和北美的報刊和網站發表。

        10多年之後,回頭想想,正因為我身處體制之外,才與中國民間社會的活力聯接上,才不受名利、職稱的束縛,自由思考、自由寫作。如果當時我真的進了現代文學館,儘管不會從根本上轉變立場,但單位會給我安排一些無關痛癢的、也許我並不喜歡的研究項目,將我拖累和限制在官方的學術體系之中,慢慢消磨我的鬥志和獨立思考的精神,我未必不會像如今中國數以百萬計的體制內學者那樣,渾渾噩噩地過日子,拿一些不痛不癢的學問來敷衍塞責,漠視民間疾苦,迴避社會公義。如果這樣看的話,那次由於強權的干預而失去工作,堪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曾開玩笑說,如果有一天與丁關根相遇,我會主動跟他打招呼,“感謝”他打出的那個電話。不過,2012年丁關根死掉了,我再也沒有機會向他表達“謝意”了。

        其次,從中國的社會背景來看,這幾年來大環境越來越惡劣,法治倒退、腐敗橫行、道德墮落,身邊朋友一個個因言獲罪進監獄,在這種外部環境下,我能安靜平和地研究歷史或寫作純文學嗎?當你身邊的朋友受到暴政的戕害的時候,你能保持沉默嗎?我只能不斷地發出聲音來。

        為了發出聲音來,我就必須對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也作了很大的調整。這些年來,我才發現中文系的教育存在嚴重的問題,即便是北大中文系的學生,唸書念到碩士、博士了,卻還不具備歷史、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等方面的常識,北大中文系是左派的搖籃,新左派、老左派、毛派,無奇不有,甚至還有孔慶東這樣的“三媽教授”。博士不具備現代公民的常識,只能說明教育的失敗。於是,我這些年來天天都在“惡補”,比如,我閱讀的書籍,純文學的著作少了,歷史、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等多了。我離開文學越來越遠,越來越不關心被閹割的中國當代文學了,也很少寫純文學性的作品了。我的寫作更多的是魯迅所說的“匕首”、“投槍”式的作品。

        我也開始直接點名批評中共的最高領導人,從毛、鄧、江、胡以下,個個都不放過。這也讓我在國內的生存處境愈發惡化,警察的騷擾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好像德國的那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電影《他人的生活》中作為主人公的作家的生活那樣。在官方眼中,我與他們的對立從“人民內部矛盾”轉化為“敵我矛盾”——雖然我不把他們當敵人,但他們不由分說地將我當敵人。他們擁有數百萬軍警憲特,還怕什麼呢?我只是手無寸鐵的書生罷了。他們容不下像我和劉曉波這樣的拿筆的人,到頭來跟他們對壘的就會是那些拿刀的人了。

        《中國密報》:在來到美國之前,你從書房走出,廣泛介入中國大陸的各種人權活動,你自己也說,你是“一名中國的人權活動人士”,最近十年以來,劉曉波所從事的人權活動都有相當程度的參與,你還是一個廣泛社會議題的時政批評家,這是不是意味著,你還把自己定位於一個公共知識分子?或者你自己說的“異議知識分子”?

        余:我更願意使用“持自己見者”這個自我定位。因為,所謂“異議分子”,“異”從何而來?其標準就是當局的立場,跟當局的立場不一樣,才是“異議”。但我從不以官方的立場為標尺,跟官方一樣或不一樣,對我而言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乃是在每一個問題上都發出自己獨立的、真實的聲音來。我不認為我的每個觀點、每篇文章都是正確的,但都是我內心的真實想法。我可以自豪地說,我從來不會隱瞞任何觀點,即便某個觀點讓我成為“異議分子中的異議分子”。

        至於公共知識分子,這個詞語在中國已經變成了貶義詞。我當然承認自己具有相當的公共性,但我對這種公共認同仍然保持相當的警惕,也就是說,我有時候需要讓自己具有某種“隔離”的狀態,才不至於被“民意”所左右。不當官和商的幫忙和幫閑容易,不當大眾的幫忙和幫閑難。

        《中國密報》:我比較好奇的一個問題是,你說你追求劉曉波走上了一條少有人走的異議知識分子道路,這起碼是你畢業離開北大之後發生的人生故事;而在這之前,你已經被錢理群教授說成是“精神界戰士”了,與“異議知識分子”有了神通。在中國高校,雖然北大一直生產各種反體制的“精神界戰士”,但畢竟鳳毛麟角,也許北大是你成為“精神界戰士”的催化劑之一,但我想北大肯定不是唯一原因,還有其它原因嗎?

        余: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我們共同的情結了:“六四”。雖然我比“六四”那代學生年輕好幾歲,“六四”的時候我才剛剛初中畢業,身在成都郊區的小縣城,並沒有親身參與這場民主運動,但“六四”確實成為我的“成年禮”。我記得,那時候,我每天晚上都悄悄收聽美國之音和BBC的廣播,知道了屠殺的真相。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考上北大,承接北大民主自由的傳統。那是我精神上的一個轉捩點。

        在我們那個小縣城裡,每年差不多一千名參加高考的高中畢業生,大約只有一兩個人能考上北大。我成了這個幸運兒。然而,當我1992年考入北大的時候,卻發現眼前的北大與想像中的北大完全不同,“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北大陷入政治高壓與經濟誘惑雙重壓力之下,偌大的校園,幾乎安放不下一張書桌。

        那時,在北大的課堂上很難聽到太多的真知灼見,敢言的教授要麼被趕下講檯,要麼變得謹言慎行。不過,我找到了一處世外桃源:那就是北大圖書館的“台港文獻中心”,那是一間小小的閱覽室,平常很少有人來看書,也許大家都不願讀豎排版的繁體字吧。我卻在裡面找到若干禁書,如台灣早期黨外運動的歷史、台港學者對中國近代歷史的全新敘述等等,讓我豁然開朗,反思和批判的精神也由此建立。

        然後,我就開始了寫作,這些作品我名之曰“抽屜文學”,我知道它們難於發表,只能被鎖進抽屜。我打印了少許出來,在師友之間傳播,後來越傳越廣。幸運的是,經過錢理群教授的推薦,我的第一本文集《火與冰》在一九九八年北大百年校慶的時候出版問世,並被視為八十年代民主自由思想薪火相傳的標誌。可以說,我的成名是在一夜之間。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這本書安慰了許多在黑暗中求索的年輕人的心靈。那時,一年間我就收到了幾千封讀者來信。

        《火與冰》其實是一本隨想集,其中的大部分內容,都是以片段式的文體來表達的,當時是受到尼采的《權力意誌》和《世說新語》的啟發。長的片段,可以長到兩三千字,可以獨立成為一篇文章;短的片段,也就一兩百字,當然是以短的居多。當今天推特和微博成為人們喜愛的交流工具乃至形成一種獨特的輿論力量的時候,我這才恍然發現,十多年前的不就在嘗試這種推特體和微博體的表達嗎?

        《中國密報》:翻看你的作品目錄,自2008年《白晝將近——基督信仰在中國》開始,你的作品內容開始“宗教化”,這似乎是你繼2000年成為獨立作家之後的又一個轉型,為什麼你的生活和作品裡會出現主耶穌呢?

        余:我是在2003年聖誕前夕受洗成為基督徒的。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內在的精神需求。因為民主自由無法成為一種終極性的信仰,我看到許多追求民主自由的人,最終傷痕累累,甚至變得跟他們反對的對像“精神同構”,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結果。

        2001年,當我妻子成為基督徒之後,在我家中有了一個小小的查經班,最初只有六個人,三對夫婦,這就是後來方舟教會的雛形。那時,雖然我還不是基督徒,但出於對妻子的愛,很支持這個活動,作為主人,也積極為大家端茶遞水。這是一個學習謙卑的過程,學習愛身邊的、活生生的人的過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以知識分子的方式在文章中表達抽像的愛。經過這個過程之後,上帝揀選了我這個罪人。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也有過很多的掙紮和反覆。也許,未來我會寫一本關於自己的信仰之旅的書,跟大家分享這段心路歷程,用基督教的話來說,就是“作見證”。

        基督信仰是愛與公義平衡的信仰,很多華人教會在真理的理解上有偏差,只講愛不講公義,讓基督信仰失去了它的批評性和活力。對我來說,有了基督信仰,我更有了挑戰黑暗和傳播光明的勇氣,對受苦者的愛和憐憫的同時,對專制者的批判也更加尖銳和鋒利。我記得香港大學中文系教授陳耀南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評論說:“當代三位名馳兩岸以至海外華區的余姓才人,余光中教授於人權法治較佳的港台數十年,不會有足夠表現‘大勇’的機會。余秋雨暴得大名,剛愎傲滿,錯過了許多‘自勝者強’、表現大勇的機會。唯有最年輕的余傑,英銳剛正,斥奸邪,罵暴君,不只表現對國族文化最真摯深沉的大愛,更從基督教的終極關懷與超越價值中,取得精神資源,表現了‘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的大勇。”確實,基督信仰對我的生命和寫作都極其重要,可以說是“點石成金”。

        
        余傑與劉曉波。

        基督信仰也讓我的學術思路進入一片新天新地。我重讀了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進而重新思考中國未來的出路。如今,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呈現爆炸性趨勢,為基督教兩千年歷史上前所未有。擁有數千萬人口的家庭教會可以說是中國最大的NGO組織,他們以一種新的生活模式昭示了中國的未來。中國如同一艘大船,正處在驚濤駭浪的“出三峽”的過程之中,基本價值的缺席如同大船沒有指南針一樣危險;所以,我認為,信仰重建是中國社會轉型的前提和保障。今天的中國,迫切需要基督信仰、清教徒的生活方式和保守主義的價值觀。我在最近的幾本書中都在討論這個問題,這是一種具有前瞻性和建設性的思考。

        就道德倫理層面而言,中國目前的道德沉淪堪稱兩千年之最低點,比如醫生和教師這兩種人的基本職業倫理的全然喪失,讓中國就如同人間地獄一般。另一方面,許多反對權力的“鬥士”,如艾未未之流,集體淫亂、包養二奶、有私生子,且目空一切、自以為神,在個人品質層面跟他們反對的貪官並無二致。這是一個讓人警醒的事實:中國的變革不僅是制度的變革,更是文化和精神的變革。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宗教信仰來約束氾濫的個人慾望,來重建一個有秩序、有公義、有慈愛的社會。

        《中國密報》:有一種看法是,你盯住溫家寶不放,說溫為“影帝”,放過鉗制輿論的李長春和破壞法制、鐵腕鎮壓異見人士、維權民眾和信仰團體的政法委書記周永康等,搞不懂你到底為誰鼓勁,為誰出力。你如何回應這種批評呢?

        余:這樣的思路是荒唐的甚至危險的,這是一種“權力中心主義”的思路,將知識分子對權力的批判誤解成對權力的謀求和參與。對我來說,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是第一位的,我批評誰,或不批評誰,跟權力無關,這是我不可剝奪的天賦人權的一部分。作為知識分子,作為基督徒,我考慮的中心議題是:是,就說是;非,就說非。我從不考慮我的批評能在權力運作中扮演何種角色。

        某些自以為可以影響權力運作的人,常常異想天開地說,他們批評某些黨內保守派,支持某些黨內改革派,這樣就能推動中國的進步了。且不說黨內存不存在所謂保守派和改革派的分野,即便存在,干卿何事?

        溫家寶家族擁有巨額財富的事實被《紐約時報》曝光之後,包括擔任中國人權主席多年的劉青和當年“天安門四君子”之一的周舵都認為,溫是否貪腐不是最重要的,溫畢竟是體制內口頭支持政改的“好人”,體制內還有更為邪惡的勢力,應當團結溫這支可以團結的力量,來對付更邪惡的集團。他們的看法讓我莫名驚詫:難道策略的考量比事實更重要嗎?不禁讓我聯想起北京的很多出租車司機,天天都在高談闊論中南海的秘密,好像剛剛參加完政治局會議。然而,他們卻連讓每月的“份錢”降低一百塊都做不到或不敢去做。於是,他們只好去關心遠在天邊的事情聊以自慰。這是一個多大的諷刺啊。這個例子說明,權力對中國人的異化到了何種地步。

        其次,我對胡溫的批評,難道就意味著對周永康、李長春、薄熙來的支持嗎?這種思維方式是一種余世存所說的“類人孩”的思路,簡直讓人哭笑不得。在十年以前,薄熙來還是大連市長的時候,周永康還是四川省委書記的時候,我就在香港的媒體上撰文揭露他們的種種惡行。香港《開放》雜誌的編輯蔡詠梅女士說,我對周永康的批評,是她看到的最早批評周永康的文字。當周永康成為政法系統的頭子之後,我對他的批評就更多了。所以,那些溫家寶的粉絲說我批評溫家寶是幫助周永康,是何其可笑。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表明,中國人的公民人格的形成尚任重而道遠。

        我認為,中共已經蛻變成鐵板一塊既得利益集團,其內部不存在變革的力量和健康的部分,所以我批評中共所有的當權者。當然,你可以選擇支持和迷信溫家寶,這是你的權利,但你不能惡意地看待對溫家寶的批評,你不能去剝奪別人批評溫家寶的言論自由。我在香港出版《影帝》一書的時候,居然有許多所謂的開明派人士打電話給香港的出版社,施加種種壓力阻止此書的出版,甚至給我冠以“破壞溫家寶的改革大業”的罪名。這就是他們對待不一致的觀點的態度。這跟中宣部的惡行有何差異樂?他們掌權之後,還不是一樣專制者?如今,包括《紐約時報》的報導在內,都被“陰謀論”給淹沒了。可見,民間的思維方式也被黨文化給毒化了。

        《中國密報》:2005年“郭飛雄事件”中,一方意見認為,是你及你的朋友們與郭飛雄切割,認為你們是搞捍衛宗教自由的,而郭飛雄是搞政治或民運的,最後將郭飛雄排除在5月11日布什總統接見的中國大陸人士名單,你在回答質疑時說這次會見是“布什與三位來自中國家庭教會的基督徒之間的私人交流”,而反駁你的人認為,各種信息說明,當天,布什總統會見的是“中國人權活動人士”。有分析意見認為,你們此舉是“路線鬥爭”中的“權謀”,如果今天再來看這件事,你還堅持原來的看法嗎?

        余:2005年5月,我與王怡、李柏光應邀赴美國出席“宗教自由與法律”研討會,並拜訪美國國會、國務院、智庫、教會和媒體。此前我並不知道另一位維權人士郭飛雄也被邀請與會。因為郭既非律師、又非基督徒,跟會議的主題無關。

        我在此前幾年與郭見過面,對他的許多觀點和做法都非常不認同。如果我知道郭也被邀請參加這個會議,我就會拒絕參加這個會議。可是我卻被蒙在鼓裡,我是在飛抵華盛頓機場的時候,才知道郭也是與會者之一這個消息的。

        在會議期間,郭發表了大量不當言論。在正式會議結束之後,與會者一同赴德州米德蘭參與聖經學習課程。抵達米德蘭之時,我和王怡與會議主辦方達成共識:余、王二人此後不再與郭一同以會議的名義出席公開活動。

        次日,布什總統將接見與會成員的消息傳來。我和王怡及主辦會議的“對華援助協會”向美方提出,因為與郭飛雄在信仰及政治見解上迥異,加之其發表過若干狂熱民族主義的和反美的言論,不宜與之一起參加會見。次日,美國駐華使館一位負責人權事務的一秘搜集了我們幾人的背景材料,通過美國駐華雷德大使匯報給白宮方面,雷德大使親自建議將郭從會面者的名單上刪除。這樣,白宮才作出決定,不會見郭。作出最後決定的,不是我與王怡,而是白宮。後來《華盛頓郵報》訪問了美國使館的發言人,披露了這一決策過程。可惜很多人根本不看英文報導。

        那次會見確實是探討宗教信仰自由的議題。後來我們三人發表的會談紀要都有清楚的顯示。會談結束後,布什總統等美方高級官員與我們一起手拉手禱告,既為中國禱告,也為美國禱告,會與者全部都是基督徒。後來,白宮網站上對此次會見的報導,以“總統會見中國人權活動人士”為名,而非“會見來自中國的基督徒”,是因為白宮也面臨著美國政治中的“政治正確”的壓力,他們擔心民主黨方面批評這樣的活動宗教色彩太強,故意作了這樣的模糊處理。結果,這一報導被某些人抓住,成為指責我們“說謊”的所謂證據。

        後來,郭被捕入獄,我們面對各種指責只能把保持沉默。如今,郭已經獲得自由,我想,我可以將我們在一些基本問題上的分歧呈現出來了。郭寫過若干鼓吹民族主義和專制獨裁的文章。在“九一一”之後,他在《美國的道德缺陷、威望泡沫和制度優勢》一文中寫道:“連個本拉登就能把美國整成這個熊樣兒,假如美國一意孤行要武力阻撓大陸和台灣的統一,中國人發動反抗,美國人吃得消嗎?……九一一受襲,是美國社會為身當全球霸主付出的代價,是它為控制中東石油產區的地緣戰略格局付出的代價。”在《自由民主和中國國家安全》一文中他寫道:“美國的軍事強力部門,還處在對外基本不文明的狀態。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上諸多機緣不佳的民族,為美國的這個‘基本不文明’流了大量的血。”在《2003年朝美對決與東亞地緣政治》一文中,他歌頌北韓獨裁者金正日:“小國朝鮮能夠製造高精確度的導彈,的確是驚人的成就。人總是要死亡的,但是導彈技術永世長存,它是‘天下公器’,它對民族利益的捍衛和促進具有恆久的、越來越重要的價值。……作為責任擔當者,金氏父子的確為民族復興大業立了功,有導彈為證。”並攻擊布什總統宣佈北韓為“邪惡國家”是“冷漠、傲慢”。

          學者焦國標撰文揭示韓戰真相,郭在《焦國標的言論越出了人倫底線》一文中辱罵說:“焦國標的思維再度扭曲,深藏在心中的毛蟲急速膨脹,終於用鐵寫的文字,證明瞭自己不過是一個違背天理人倫的怪物,一個地地道道的小丑。……對於那些鼓吹和宣揚違背天理人倫的謬論的傢夥,要步步追打,不到他們放棄,絕不停止。”在《毛澤東的地緣政治遺產》中,他歌頌毛澤東說:“頂天立地的毛澤東,不僅善於運用戰爭領導藝術,而且善於發揮軍事實力的無形威懾作用,令中國一掃1840年來的恥辱,令漢民族一掃1000年來屢屢挨打的文弱氣質,豈不雄哉,豈不偉哉!”在《中國國家安全領域正面臨一場思想風暴》一文中,他將新疆、西藏的民族分離主義和台獨勢力視為“破壞中國長治久安的重要因素”,認為“西藏和新疆的問題,其實不是由人權問題引起的,並不嚴重涉及主權和人權的矛盾,而是由一部分人企圖謀求‘藏獨’和‘疆獨’導致的。”

          他宣稱“國家的地理依存高於民族自決權”,等中國軍事勢力更加強大之後,不惜對美、對日、對台開戰,要“發展起三至五百枚或者更多的可以打到美國本土的洲際導彈”,“假如中美髮生直接的戰爭,美國過來的軍事主力,是三五艘航空母艦,美國必敗。道理很簡單,航空母艦在現代飛機和導彈面前不經打,航空母艦一沉,海空力量將全軍覆沒。”我至今仍然百思不得其解,如此反美、反西方的人,為什麼要將被美國總統接見視為最大的榮耀呢?

        我當然知道所謂“拒郭”的決定會讓我陷入爭議的漩渦,甚至一度成為“箭垛”。但是,我仍然做了我該做的事情。我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晰:我是一個獨立知識分子,而不是政治家,我不會像共產黨那樣對締結“統一戰線”有興趣。我尊重不同觀點的表達,但我不會跟持郭這樣持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和激進主義觀點的人成為朋友並共同參與公共活動。儘管這一事件給我帶來很大的困擾,但我並不後悔當年的決定。這與寬容無關,每個人都會堅持他行事為人的某些原則。

        不過,這件事也給我一些教訓,我也由此對自己有了更清晰的定位,那就是:我不是一個活動家,對於公共活動的參與應當自我設限,我不具備處理紛繁複雜的公共時間的那種才能;我的長處是在書齋中思考和寫作,我應當固守這一“天職”。

        《中國密報》:你比較喜歡直言快語,享受你的言論自由,但這也因此讓你不少次成為爭議人物。其中之一是,你在《開放》上那篇文章“莫將罪犯當英雄”,抨擊楊佳殺人。你說:“當殺人者被某些自以為大義凜然的作家、學者和律師譽為大俠和英雄並得到一定的民意支持的時候,一個‘前法西斯時代’的‘民意場’正在迅速形成。”楊佳殺的是穿制服的警察,不是平民,顯然他暴力的對像是經過選擇和考慮的。你既然認為“今天中國的掌權者已然病入膏肓”,為什麼不承認民眾有反抗暴政的權利?

        余:楊佳案若發生在西方國家,只是一個普通的惡性刑事案件,但發生在公權擴張、民權萎縮、貧富懸殊、司法不彰、民怨沸騰的中國,就成了一起具有標誌性的社會事件。楊佳案,讓人們從各個角度,看到中國與憲政制度的差距。

        在我的《劉曉波傳》一書中有專章論及我和劉曉波對此事的看法,我們堅持反抗暴政的非暴力原則,這導致我們受到很多批評。在論述楊佳案件時,劉曉波指出:該案不是偶然的事件、不是孤立的個案,而是中國社會的平衡性斷裂的標誌之一。無論從客觀效果還是就價值立場而言,“楊佳式的復仇”對中國社會轉型都有害無益。“如果暴力反抗是個人復仇的主動施暴,其結果是雙方的生命代價,那就是沒有贏家的玉石俱焚,也就談不上正義。”

        在這一點上,我們的看法與法學界前輩江平的看法是一致的。江平說:“你楊佳受到再大的委屈,你對社會發泄私憤,對公安機關發泄私憤,殺了六個無辜警察,道理何在?這些人有什麼罪?”在一次演講中,江平陳述這一觀點之後,有個青年學生威脅說,如果手中有雞蛋,會立即用雞蛋砸他。江平連來自共產黨的威逼利誘都不怕,又怎麼會怕被庸眾的雞蛋“砸”呢?

        楊佳的做法惡化了民間生態。劉曉波在文章中指出,從客觀效果來看,這種個體性的殺戮,非但不能震懾那些作惡的警察,反而會引發當局更加瘋狂的鎮壓。“如果楊佳襲警的發生讓民間相信暴力,產生對一場暴力革命的期待,其結果就是更多的暴力反抗的發生。而獨裁政權的應對只能是政府不斷強化政治恐怖,不斷加強鎮壓的力度,只能進一步弱化本來就弱小的民間維權力量,中國的社會生態也只能從‘壞’走向‘更壞’。”劉曉波看重的是一種健康、理性的社會生態的培育,而非瞬間的“快意恩仇”,但他的這番良苦的用心,很難為被激情和仇恨左右的被侮辱者和被傷害者所理解。

        面對網上的一片叫好之聲,劉曉波反問說:那些被楊佳殺害的警察是否“罪有應得”?是不是所有穿警服的人都“死有余辜”?他認為:“楊佳不是英雄或大俠,因為他結束了六個生命。難道對生命的珍重還要區分警民,難道僅僅因為警察的身份被殺就是活該?即便被殺警察中可能有迫害過楊佳的人,也是罪不當誅。”雖然這些年來劉曉波本人是警察濫權的最大受害者,但他認為,那些被楊佳殺害的警察是無辜者,不能因為他們從事警察這一職業,便自然而然地成為被行兇的對像。且不說他們並非傷害過楊佳的那幾個警察,即便就是那幾個作惡的警察,也應當通過司法程序對其行為調查、審判和追究——當然,目前來看,暫時還沒有實現這一目標的可能性。但並不意味著任何人就可以立即啟動“個人執法”,並施行“私刑”。

        我更對頌揚楊佳殺人行為的民粹主義言論充滿憂慮,當民間被“原始正義”壓倒之時,就不自覺地跟反抗的對像達成“精神同構”,這是我最擔憂的情形,如劉曉波所說:“如果主流民意只有通過楊佳式復仇來宣泄心中的壘塊,那麼中國的民智就仍然是‘咬住仇,咬住恨,仇恨入心要發芽’的犧牲品。如果以民為敵的官權暴虐與以官為仇的民間暴戾相互激盪,那麼只能造成以暴易暴的惡性循環,今天的局部性以暴易暴很可能發展為全局性以暴易暴。不要讓仇恨和暴力毒化今天的民間維權和中國的法治進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認為,長期以來引發暴力傾向的,是“貧窮、剝奪、忽視和羞辱”,“義憤”為“報復”行為打下伏筆。以此而論,楊佳以死相爭的決絕不無可憫之處。但是,在那些高聲為楊佳叫好的聲音當中,有一種從義和團到紅衛兵一脈相承的“烏合之眾”的氣味。民粹主義與民族主義的呼應與合流,是近年來中國出現的新的思潮和現象。許多知識分子也許能抗拒金錢的誘惑,卻難於抗拒名聲的誘惑——尤其是在民間的名聲。一旦批判民粹主義、批判“多數人的錯誤意見”,就有可能損害這種民間的聲望。

        《中國密報》:你說與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是情同手足的朋友和戰友,還有,你認為中國政府差點讓你為寫作和出版這本書付出生命的代價,從新聞報導中,你在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劉曉波的前一天,被綁架和毒打,他們還威脅活埋你,你能解釋一下,各種各樣批評中國政府的書和文章每天都在出版,為什麼他們格外恐懼你的這本書?

        余:任何一個獨裁政權,越到其統治末期,它的暴力機器便越處於失控狀態,除了對潛在的挑戰者露出猙獰的牙齒,內部的傾軋也會無所不用其極。2010年12月,北京當局命令秘密警察對我使用酷刑折磨,是因為劉曉波的獲獎讓最高當局惱羞成怒,他們需要找人發泄,而我是劉曉波最親密的朋友和助手,我便成了一個最佳的發泄管道。

        此後,在2011年春天的茉莉花事件中,這種肉體折磨更是廣泛使用在維權人士身上。很多人遭遇的酷刑已經到了罄竹難書的地步。這個政權也到了只剩下暴力來維持的階段。我相信,隨著中國國內情勢的日漸惡化,暴力還會在得到廣泛的使用。看看超過軍費的維穩費用,看看無所不在的“國保”隊伍就知道了。

        到了2012年薄熙來事件爆發,以及圍繞十八大卡位發生的一些內鬥,讓人眼花繚亂,中共內鬥的血腥和殘酷,又嶄露出“文革”時期的那種苗頭來。從某種意義上說,無論是胡溫還是習李,都是“文革”的孩子,都是在那種殘酷的文化的熏陶下成長起來的。用研究“文革”問題的學者王友琴的話來說:“追究根源,摧毀了當代中國人的正義觀念的根源,還是‘文革’。數以百萬計的人在‘文革’中被害死,更多的人被‘鬥爭’、被監禁、被打傷,這是對社會正義的絕大冒犯和損毀。但是殘暴行為在當時被用革命的名義合理化了,在文革後又被用‘認識錯誤’的說法減輕淡化了。”與明代末年一樣,如今的中國社會瀰漫做暴戾之氣,中共當權者的知識結構和精神結構,都加劇了這種暴戾之氣。這是我對中國未來最大的擔憂。

        《中國密報》:在多個場合聽到,你打算繼續為劉曉波發聲,讓更多人知道和支持劉曉波,除了你到白宮參加抗議要求中國當局釋放劉曉波、準備建立聲援劉曉波的網站、出版《劉曉波傳》英文版和將之拍電影之外,你還準備做些什麼?我看你在白宮參加抗議時是一個人,這當然需要勇氣,但如果聲援劉曉波,你一個人的力量肯定是不夠的,你在這方面有什麼打算呢?

        余:習近平訪美的時候,我舉起劉曉波的照片到白宮門口去抗議,其實這不需要太大的勇氣。我又沒有去天安門抗議。這是我理所當然應該做的事情。

        當然,我希望更多的朋友來關心劉曉波和劉霞的處境。我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我正在與朋友們一起籌劃成立“劉曉波人權基金會”,以此為平台推動相關活動。

        比如,劉曉波還有上千萬字的作品尚未整理出版。我們將整理出版劉曉波更多的文集,並推動英文和其他語種的翻譯和出版。我們將策劃劉曉波的圖片展,以及劉曉波的妻子、畫家和攝影家劉霞的攝影和油畫作品展覽。我們將策劃拍攝劉曉波的紀錄片,讓海內外華人和全世界對劉曉波的生平和思想有更多瞭解。我們將設立名為“劉曉波資料中心”的中英文雙語網站,使之成為關於劉曉波的最完整的資料庫和網上博物館,在中國實現民主化之後,以此為基礎在北京建立劉曉波博物館。

        劉曉波被捕入獄已經四年,他的妻子劉霞被非法軟禁在家兩年多。劉霞一直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有兩名女警察與她同吃同住,晝夜監視,她面臨著巨大的精神壓力,身體狀況堪憂。劉曉波夫婦的遭遇,是中國人權狀況持續惡化的標誌之一。納粹德國、蘇聯、共產黨統治的波蘭、種族隔離時代的南非和軍政權的緬甸,都曾迫害過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但是,從來沒有哪個國家像共產黨中國那樣,將這種殘酷的迫害廣泛延伸到其親人和朋友身上。中共在國內對人權的踐踏,也將危害國際秩序的和平穩定,侵蝕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

        中共的獨裁統治已形成嚴重的社會危機,不管中共當局是否承認,中國的民主轉型不可避免。作為從天安門事件以來持續二十多年為中國人權事業奮鬥的知識分子,作為非暴力的價值和“我沒有敵人”的精神的倡導者,作為惟一一名身處中國本土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必將在這一變革中發揮關鍵作用。

        中國的民主化,不僅將使得十三億中國人告別共產黨暴政、基本人權受到法治保障,而且將帶動新一輪的全球民主化浪潮,北韓、伊朗、古巴等獨裁國家的變化必將加速。在此意義上,劉曉波對人類歷史的推動,將不亞於南非的曼德拉、捷克的哈維爾、韓國的金大中和緬甸的昂山素姬等人。他應當像曼德拉、哈維爾、金大中和昂山素姬那樣獲得其同胞和全世界的支持。

        幫助劉曉波,就是參與中國的和平轉型,就是為中國的未來盡一分心力。我也呼籲廣大國內同胞和海外華人,以及國際友人,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參與和關注全球聲援劉曉波的活動。

        《中國密報》:你已經賣掉了北京的房子,帶著妻子、兒子在2012年1月1日來到了美國這片自由土地,美國政府也給予了你政治避難,雖然認定“我們必將在北京重逢”,但你認為在習近平上台之後,中國的民主化和政治體制方面都不樂觀,估計有那麼一個不定期的時間裡,你不會回中國,而是在美國當一名流亡作家,相應地,你在美國有新的創作和人生事業的籌劃嗎?

        余:我對短期內回到中國不抱樂觀的預測。“六四”之後的許多流亡海外的知識分子,包括劉賓雁,當時甚至準確地預測說,中共政權至多兩三年事件就會崩潰。結果,中共強悍的生命力超過了任何人的想像。我深知,中共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更何況它手頭上還有數額據世界第一的外匯存底,更何況中國民眾的奴性早已深入骨髓。所以,我相信這場抗爭如同精衛填海一樣漫長,我對在美國“安居樂業”也早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其實,我不願使用“流亡”這個詞語來形容我的狀況,而願意用稍微中性一些的說法,即“出走”。對我來說,“流亡”這個詞語過於負面,過於悲情了。我特別欣賞德國作家托馬斯·曼在離開納粹德國時說的一句話——自由在哪裡,祖國就在哪裡;我也很敬佩余英時先生對那些遊說他回大陸“看看”的人所說的那句話——我沒有鄉愁,我在哪裡,中國文化就在哪裡。

        我從小就沒有太強烈的鄉土觀念,相反有一種世界公民的觀念。到北京唸書之後,我也對各類的同鄉會不感興趣。我在四川生活了18年,在北京生活了18年,但我對這兩個地方都沒有歸屬感。我童年時代生活過的美麗的小鎮已經在90年代以來的城市化建設浪潮中蕩然無存了,而北京更是一座以權力為中心的冷酷無情的城市。所以,這一次的離開,即便是長久的離開,對我而言,也並非一個太過痛苦的決定。作為一名作家,在中國寫作和在美國寫作,都是一樣的,更何況在互聯網時代,我在海外可以自由地獲得信息,對中國的脈動的把握也許更為精準。

        離開中國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就在香港和台灣出版了《劉曉波傳》和《河蟹大帝胡錦濤》兩本書。可見,在一個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的環境中,我的寫作狀態立國得到更好的發揮。我有了一個“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的家,再也不用擔心我的電腦被秘密警察抄走了。呼吸著自由的空氣,感覺真好。華裔作家哈金在《自由生活》中有這樣一個比喻,他說,很多在美國的華人,雖然生活在自由的國度,精神上仍然不得自由,他們以為自己是飛鳥在天空中飛翔,其實他們是風箏,飛得再高,線還被共產黨拉在手上。我希望自己不是風箏,而是飛鳥。

        關於以後的寫作和事業的規劃,可以做的領域實在是太多了。一是研究香港、台灣問題,以及背後的統獨議題、聯邦和邦聯制度的問題等,希望凸現“人權高於主權”之價值觀,打破兩千年“大一統”之觀念;二是繼續幾年前就開始的關於基督徒公共人物的訪談,探討基督信仰與公共參與之關係,希望未來幾年每年能出版一本該系列的人物訪談;三是從事英美古典自由主義或保守主義方面的研究,希望為中國未來找到一條突圍的路徑;四是編輯關於劉曉波的網站和著述,為劉曉波持續呼籲,讓他和妻子早日獲得自由。

        《中國密報》:讀了你們的愛情故事,很羨慕你們的浪漫。記得劉敏嫁你之前說過:“我可以生活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不管是宮殿還是貧民窟,我只需要一個小小的條件——身邊有一個真愛一輩子的人。”12年前,她辭去香港老闆的工作,到北京找你投奔愛情。在與你一同被軟禁和羞辱時,從未猶豫和退縮;美國這個地方可以讓愛情免予恐懼,但不少中國來的新移民的愛情要經受新一輪磨難,你們做好準備了嗎?

        余:我看到過很多流亡者家庭、婚姻的破裂,我不把這種情況單純看作是環境的變化、移民所受之文化衝擊的結果。我認為,這只能表明他們的家庭、婚姻之中原來就潛伏著危機,只是在在一個臨界點上被觸發出來罷了。

        在這個問題上,我是一個“女權主義者”,我認為大部分問題都出在男方身上。中國的男性是世界上最差勁的男性。很多在外邊高言大志追求民主自由的人,在家裡,在妻子面前,簡直就是凶神惡煞的暴君。而我呢,雖然在文章中筆鋒銳利,但在家中卻是“好男人”。我一直說,我們先不要說去救世界,先要好好經營好家庭,做好丈夫、父親的角色。如果沒有美滿的家庭生活,其他的功名利祿都免談。

        我在家中是大廚,我常常自豪地說,我是一手拿筆,一手拿鏟。用一個時髦的詞語說,我是“宅男”,在家寫作,可以數天足不出戶。在寫作累了的時候,就在廚房忙碌,這是我的一大快樂。看到回家的妻子和兒子開心地吃到我做的熱氣騰騰的飯菜,是我最開心的時刻。我建議男同胞們不妨嘗試嘗試鍛煉自己的廚藝,廚房是改善家庭關係最好的地方。

        還有就是要有一顆平常心。很多人在中國的時候可能已經有了某方面的成就,到了美國,一切歸零,重新開始,心理上就產生很大的落差。對我而言不存在這個問題,我喜歡安靜恬淡的生活,我選擇居住在美國傳統保存較為完整的弗吉尼亞的小鎮,而不是紐約、舊金山這樣的大城市。而且,我們從北京的家庭教會到這邊的華人教會,很快就融入一個新的大家庭。目前,我們全家都很享受這樣的生活,我們也相信我們能戰勝未來的種種挑戰。


        余傑簡歷
        1973年生於四川成都,2000年獲北大文學碩士學位。1998年出版處女作《火與冰》,發行超過百萬冊,被視為天安門民主運動自由精神薪火相傳的標誌。
        2000-2012年1月,居北京,從事獨立寫作,並積極參與諸多人權活動。發表上千萬字的散文、小說、政治評論、學術論文,其中結集出版的作品有35本之多。
        2003年12月受洗成為基督徒,參與創建北京方舟教會,從此深切介入爭取宗教信仰自由的活動及公共神學之研究。
        2005年,當選為獨立中文筆會理事、副會長,與劉曉波一起努力突破中共對民間結社自由之限制。
        2012年1月移居美國,繼續從事批判中共獨裁體制的政論寫作及研究,任“觀察”網站主編,亦為自由亞洲電台、香港《蘋果日報》、香港《開放》雜誌、“縱覽中國”網站等媒體之特約撰稿人。
        《火與冰》曾入選席殊讀書俱樂部“1998年度中國十大好書”,《香草山》獲頒香港湯清基督教文藝獎“2006年年獎”,《從柏林圍牆到天安門》及《中國影帝溫家寶》分別入選2009年度和2010年度“香港書獎”決選名單。
        2001年,獲得亞洲出版協會“年度最佳評論獎”。
        2003年,獲得紐約萬人傑基金會“萬人傑文化新聞獎”。
        2012年,獲索爾仁尼琴參與創辦的紐約特雷恩基金會(The Train Foundation)之“公民勇氣獎”(Civil Courage Prize)。


      (《中國密報》第4期)


      內容提要:

      編譯局艷情新篇: 江洋也不是衣俊卿的唯一
      四副總理五國務委員分工有變
      李克強核心內閣
      蒙古人楊晶擠走王勇  常萬全屈居國務院
      郭聲琨遙看十九大  楊潔箎邁進一小步
      老黑馬!張平傳掌金融
      地方大員又洗牌   個性幹部“您在哪裡”?
      治國未動四招治軍先行    陝西幫走出人事大總管
      習近平謀建習家軍 
      酒肉之師禁酒可能傷害“官兵感情”
      政治局委員李建國濫權
      俞正聲奪魁天朝“大錶叔”


      《中國密報》(第6期) (電子版)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舊中國有四大家族,新中國有八大家族

      Posted: 11 Feb 2013 06:08 AM PST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辛鳴



      崇尚資本主義的紅色貴族

        當元老們大加譴責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式個人主義”時,他們一半以上的後代子孫皆於國外生活、求學或工作,有些在澳大利亞、英國和法國。太子黨們也是革命後第一群可出國旅遊和求學的人,他們擁有其他中國公民沒有的優勢。

        與共產中國在1979年建立外交關係的美國是太子黨們的首選:根據彭博社的資料,有23位元老子孫及其配偶在美國求學,3位在哈佛大學、4位在斯坦福大學。18人為美國企業工作,包括美國國際集團(AIG)和偉凱律師事務所(White & Case LLP),後者雇用了鄧小平的孫子,12人在美國有房產。

        對於“太子黨”對中國經濟的掌控程度沒有一個公認的說法。研究中國的學者們估計中國的財富和影響力集中在最少14個家族、最多則有幾百個家族手中。

        哈佛大學專攻中國精英政治的歷史學家麥克法夸克(Roderick MacFarquhar)說:“蔣介石時有四大家族;現在則是有44個。改變現在這一體系需整個國家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當人們覺得實在無法忍受了的時候。”

        “八老”現在都已去世,其中除了3人,其他都活到90幾歲。他們在中國的地位與華盛頓和傑弗遜在美國的地位相等。他們是鄧小平﹑王震﹑陳雲﹑李先念﹑彭真﹑宋任窮﹑楊尚昆和薄一波。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4/06/xin_012040506160529610051.jpg
      王震的形象被中共塑造得十分高大。

        他們中的一些人在“文革時期”或被靠邊站或被迫害,在毛澤東1976年過世,“文革”結束後重新逐步掌權,試圖在廢墟上重建經濟。1978年的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僅為人均165美元,對比同期美國是人均22462美元。看看日本﹑南韓﹑台灣和香港的繁榮,八老們周圍全是資本主義的成功範例。打贏內戰的共產黨在1949年以後處決了地主,農村成了人民公社,工廠歸屬國家。

        八大元老在1980年代將這些措施徹底改變:農人可以租地,私人企業(一開始規模甚小、之後轉大)開始被允許、最後被鼓勵。著有《鄧小平與中國的轉型》一書的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主任傅高義(Ezra Vogel)表示,鄧小平賭了一把,他認為為了要刺激經濟成長,一些“蚊子和蒼蠅”可以被忍受。

        鄧小平1978年在北京對黨的高層領導人說:在經濟政策上,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由於辛勤努力成績大而收入多一些﹑生活好一些,影響左鄰右舍,帶動其他地區、其他單位的人們向他們學習,使整個國民經濟不斷地波浪式地向前發展,使各民族人民都能比較快地富裕起來。

        傅高義指出,中國當時計劃經濟的設計師陳雲希望黨的老人們及其家族依舊掌握對國家的控制,鄧小平也同意了。傅說:“鄧小平當時認為這些人因為與黨有關係,他們也因此應該更值得信賴。這些人絕對會對黨忠誠,而且可以在必要時依賴他們。”

        清楚自己的財富見不得陽光

        在那之後的幾個月後,王震的兒子王軍就被指派為新成立的中國中信集團的業務部總經理,當時中信集團的名稱是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由榮毅仁創立的這個公司是為了要吸引外資,當時中國的外匯儲備為8.4億美元。王軍將這間公司轉變為一個引導中國經濟成長、不斷向外伸展的企業帝國。中信集團現在經營中國最大的上市證券公司、贊助北京的一個足球隊、發展奢華的房地產項目。中國現在的外匯儲備有3.3萬億美元。

        11月30日,在中國深圳的港中旅聚豪高爾夫球會的一次採訪中,王軍表示,中國現今已經實現了他父親那一輩人的希望:“中國共產黨希望全國的人可以變得富裕、生活水準更高。”王軍在東風日產杯的會所抽著菸、喝著茶,並說道:“在革命的時候,如果吃飽穿暖,他們就很滿足了。但是現在人們的需求變得愈來愈多。”

        在外面的球場上,王軍正從一處制高點俯瞰球員們,一位員工在他頭上撐著傘替他擋雨。王軍是這場比賽的中國隊隊長,他是《高爾夫雜誌》(Golf Inc. Magazine)2012年高爾夫球界中最有影響力人士排名中的第16位,比老虎伍茲還要高。

        王軍表示,他從1986年就開始玩高爾夫球,因為當時投資中國第二個高爾夫球場的日本銀行給了他榮譽會員的身份。王軍說:“中國當時正在向外開放、也希望有更多國外的投資者進入。如果一個城市裡面沒有高爾夫球場,他們就不想來。”

        中信集團成為中國主要的高爾夫球贊助者,甚至還將觸角延伸到高爾夫球場的設計和管理。王軍在2008年成為深圳朝向體育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這間公司是中信旗下一間子公司5年前建立的合資企業。王軍從中信那獲得了該公司20%的股份。

        彭博社以電子郵信的方式將幾個問題發給朝向公司,包括王軍的父親是否曾對他的商業交易有任何批評,但這些問題都沒有得到回應。1990年前往探望病床上的王震的訪客說,王震將軍表示很生氣,因為他認為他的孩子們都脫離了革命的軌道。這位訪客希望保持匿名以免遭受報復。

        1990年,王震因腿傷在醫院療養。據那時去其病床邊探訪過他的人說,將軍感到非常不滿,因為他的孩子偏離了革命的道路。

        王震將軍的另外兩個兒子,王之和王兵,也沒有對彭博社發給朝向公司的問題有所回應,他們的高爾夫球隊與朝向公司有關係。中信集團沒有接聽電話、也沒有對詢問公司與王軍的業務聯繫的問題回應。

        彭博社發現“八老”中有6人的子孫或其配偶曾在中信或是它的子公司工作過。楊尚昆的女兒楊李是中信公司部分擁有的一間公司的榮譽董事長。她在商業文件中提供的住家地址是香港的一間公寓,其產權屬於中信集團下的一間公司。彭真的兒子傅亮是中信國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

        彭博社通過其各自相關的中信子公司來採訪傅和楊的嘗試都失敗了。

        實際上,由國家掌控的媒體和網絡限制了對這些太子黨作為的報道,也將他們的商業交易從中國人民的視線中掩蓋住。在公開的文件中找到的信息常常含糊不清,因為他們使用普通話、廣東話和英語不同的名字。

        為了整理出太子黨們牽涉其中的企業和他們的商業利益,彭博社搜尋了幾千頁的企業文件、產權紀錄和官方網站,也進行了許多採訪──從南中國的一個高爾夫球場、鄧小平家族在北京的居所、到密西根安納堡的郊區住處。

        彭博社的調查發現,有至少18位“八老”的子孫擁有或經營與離岸註冊公司相關的商業實體,這些離岸區包括英屬維爾京群島(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 B.V.I)和英屬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以及利比亞和其他提供秘密保證的司法管轄區。(《明鏡月刊》36期)

      “日本通”王毅爲何被溫家寶看中提拔?

      Posted: 11 Feb 2013 05:38 AM PST



      《新史記》相江宇、楊韻





      “日本通”臨危受任

      在王毅的外交生涯中,由外交部副部長轉任駐日大使這一次職務變動,內涵頗為豐富。
      2004年8月,王毅正在非洲訪問,北京卻突然免去他外交部副部長職務。擔任了三輪朝核會談中方團長的王毅,風頭正勁時突然改任駐日大使,去向自然令人關注。

      “日語是魔鬼語言。”美國駐日本首任大使曾經這樣調侃說。日本政治家說話不僅含蓄,而且曖昧。如果只是通過翻譯,而不能用日語直接跟他們進行交流的話,便很難把握日本政客內心想要表達的東西以及背後的真正動機。

      而對於王毅來說,根本不存在這方面的障礙,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四年的深造,使他練就了一口流利的日語;他對亞洲事務尤其日本事務的熟悉,也為他出任這一新職增添了不少籌碼。

      “我 在同日本學界和政界人士交談時,經常聽他們提起王毅的名字。”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時殷弘教授認為,日本人之所以對王毅這麼熟悉,不單單來自於六方會 談上王毅出色的表現。王毅出任駐日大使之際,正值兩國間衝突不斷,使本來已經很冷的中日政治關係進一步趨向倒退、甚至惡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馮昭奎認 為,王毅出使日本,將給正處於低潮的中日關係注入一針鎮定劑。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6/62/622CB241199F2BF5CF4742D8EDCA451C.jpg 
      王毅
       

      接掌國台辦令人意外

      2007年9月30日,在中共十七大召開前,新華社發佈消息稱,王毅被任命為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出任駐日大使。但早在新華社公佈這個消息的前兩週,中國政府的多個消息來源便向外界證實,王毅接任外交部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部長。

      台灣媒體則引述駐北京的日本外交消息人士稱,其實王毅早在7月曾悄悄回京,當時就內定為外交部黨委書記。不過,他會等到2008年3月戴秉國接任唐家璇主管外交與涉台的職務後,才正式上任。

      中共十七大上,陞任外交部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部長的王毅,跳過候補這一關,直接當選為新一屆中央委員。

      《亞 洲週刊》說,王毅被破格提拔,與總理溫家寶2007年4月成功訪日有直接關係。溫在為期三天的訪日中與全程陪同的駐日大使王毅朝夕相處,兩人間產生了眾多 共鳴。他們兩人也有共同的愛好,譬如,早起體育鍛練,喜歡漢詩和登山,辦事認真,追求盡善盡美以及注重實際、體恤民情。尤其是,在溫家寶出訪前親自起草在 日本國會的演講稿時,王毅寄去了不少素材資料,並提供了大量生動而又人性化的事例,令溫家寶十分滿意。

      在訪日期間零距離的接觸中,溫家寶發現王毅踏實、謙和、智慧,很賞識王毅為在日華人“好事大辦、實事多辦、急事快辦、難事妥辦”的作風。《亞洲週刊》說,回國後,溫家寶於2007年6月下旬親自下令將王毅提前調回北京,陞任正部級的外交部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部長。

      誰也沒想到,陞任正部級不久,王毅再次轉換角色。這一次他不得不離開已經工作26年的外交部,成為國台辦的新掌門人。

      2008年6月3日,海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上,王毅首次以新職務身份亮相。當天,新華社受權發佈了他的新任命: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中台辦)、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台辦)主任。

      在這次會上,王毅發表講話稱,在兩岸關係發展面臨新形勢之際,他出任台辦主任,“深感責任重大,工作光榮,使命艱鉅”。

      王 毅上任後立即成為台灣媒體的關注對象。台北《展望與探索》月刊2008年7月號刊出文章,專題介紹其人其事王毅。該文章稱王毅在大陸內部的形象相當好,外 表長相英俊,“相貌堂堂,風度翩翩”。做人方面,“人情味濃、待人真誠”,“相當平易近人”;“舉手投足都令人想起早年的周恩來”。

      台灣 媒體報導稱,王毅接任的消息傳出時,外界驚呼,因為過去王毅從不在候選名單中,而王毅是大陸外交部第二號人物,兼任黨委書記,已具正部級資格,有必要去接 任動則得咎的國台辦主任位置嗎?但是國台辦主任由出身外交官的王毅接任,透露的訊息非常清楚,就是大陸準備與台灣展開談判,不管是進行事務性的協商或是政 治性的談判,均在其規劃之中。其中最艱難的,恐怕是涉及主權的國際空間部分。對於這樣一位對手,有必要對其背景及經歷有更深入的瞭解。 (《新史記》第10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習近平應該師法吳登盛

      Posted: 11 Feb 2013 05:25 AM PST



      張煒
      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中心
      更新時間 2013年2月11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0:24
      習近平2013年2月8日
      習近平強調建設「中國夢」,但外界對其內容知之甚少。
      中國人對新領導人習近平既有期待又有疑慮。這種期待來自於:一是中國需要變革;二是領導人的換屆提供了變革的可能;三是習近平上任後的一些講話和工作風格上的變化使得人們相信他對社會的變革需求是了解的,是願意尊重民眾的變革願望的。客觀地看,這種期待與其說是對習近平個人的期待,不如說是對變革本身的渴望。
      而廣泛存在的疑慮在於:習近平近來向外界發出的政治信號是矛盾的。他一方面表示要推動改革、反對腐敗,同時卻肯定與改革精神絕然對立的毛澤東時代,而且還誓言要維護產生腐敗的中國現行體制。人們看到的似乎並不是一個真正主張變革的領導人,而只不過是一個改變了行事風格、更擅長於政治公關的胡錦濤而已。
      歷史常常證明,將一個國家變革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一個新的領導人身上常常是民眾的一廂情願。社會上的改革力量必須以各種方式逼迫執政的精英集團及其領導人作出妥協,走向變革。
      當然,如果新領導人能夠主動順應潮流,推動社會的變革,那的確是一種成本最低的社會發展模式。說到底,社會變化的成本最終還是由人民支付的,如果能夠實現和平的變革,人民是願意的。

      形似之處

      一個由舊體制產生的新領導人領導一個成本相對低廉的社會變革並非完全沒有可能。中國的西南鄰邦緬甸就是一個例子。
      改革前夜的緬甸和現行的中國體制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這兩個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是沒有自由選舉的集權制度;兩國的公民都沒有合法的政治權利;兩國政府都對政治上的反對派實行非法監禁和殘酷鎮壓;都沒有獨立的立法和司法系統;都有嚴格的新聞檢查制度;都對少數民族的正當要求採取高壓政策;而且兩國的官員們都十分腐敗 。
      不僅兩個國家的制度相似,習近平和吳登盛的個人政治背景也非常相似。這兩個人都是舊制度精心培養的精英;而且他們的上台都離不開軍方和集權的政治強人的支持。吳登盛本人在當選總統之前是一位將軍,曾經擔任過軍事獨裁者丹瑞大將的參謀。習近平本人曾經在中央軍委工作,他與軍方的聯繫被認為是他能在最後一刻取代李克強成為第一號接班人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
      登盛
      緬甸總統啟動一系列改革步驟,包括允許集會、釋放政治犯、放鬆對媒體管制等。
      他們所面對的執政團隊和承接的負面歷史遺產都十分相似。吳登盛擔任總統之際,面對的是一個前軍事強人為他安排好的以現役和退役將軍為主的內閣;習近平也無權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他的執政團隊。
      在歷史遺產方面,習近平需要面對執政黨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廣場對示威學生的屠殺,吳登盛則面對二零零七年對示威和尚的屠殺;還有大量被關押的政治反對派人物,其中包括兩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緬甸的昂山素姬和中國的劉曉波。

      鄰國變遷

      在如此複雜的政治格局中,在短短兩年的執政期間,吳登盛總統大膽推行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改革措施。他釋放了被軍政府監禁長達十五年的昂山素姬,並且親自邀請這位反對當領袖到家中作客,以此開啟了與反對黨的政治對話。 他還允許昂山素姬領導的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合法註冊,並且修改法律,允許曾經的政治犯享有所有的政治權利。
      與此同時,緬甸政府還批准了反對政府的抗議集會活動;逐漸開始放鬆出版審查和網絡審查,允許反對黨領袖昂山素姬的圖片出現在報紙的首頁。一些曾經被封鎖的國外網站已經解禁,其中包括「臉書」、「推特」、英國廣播公司(BBC)緬甸民主之聲和美國之音等 。
      在執政黨和政府內部,吳登盛總統以實際行動反對政府官員的腐敗,並且果斷地邊緣化那些反對改革的保守派官員。尤其是去年進行的政府內閣改組,他更換了大約百分之三十的腐敗閣員。
      這些行為對於積聚改革力量、增強社會民眾對變革的信心、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尤其是吸收緬甸所急需的外國投資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當然,緬甸的改革仍然在進行之中,而且在政治、經濟層面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但是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緬甸的政治改革已經進入了一個不可逆的進程。最重要的是,這些政治改革不僅沒有帶來社會動蕩和經濟崩潰,而且在促進了經濟發展。
      改革的兩年,緬甸的年均經濟增長達到了百分之六,既高於改革前的本國的增長速度,也高於其他東南亞國家同期的增長速度。緬甸正在為世界發展中國家提供一個政治改革和經濟改革並進的典範。
      無疑,在推動改革的過程中,吳登盛總統非凡的政治技巧在他爭取各種政治力量和社會大眾的支持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緬甸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的更為基本因素在於吳登盛總統的改革決心和人民對他改革的支持。
      兩年前人們還認為他是軍事強人的傀儡,是既得利益者。現在人們普遍承認他是緬甸政治制度的和平轉型的領導者和經濟增長的推動者。
      習近平上台已經有幾個月了,一個新領導人與民眾的「蜜月期」是十分短暫的。有人傳言,習近平心儀的治國模式是威權主義的新加坡。假如真實如此,那就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哀,也是中國人民的悲哀。
      在我看來,習近平作為一個積重難返的大國領導人,與其師法一個只有五百萬人口的彈丸之地的李氏統治家族,不如師法既有順應歷史潮流的遠見卓識又有敢於承擔歷史責任的吳登盛先生。BBC

      習近平獲全票,李源潮得票最少

      Posted: 11 Feb 2013 05:04 AM PST


      七巨頭終亮相,明鏡獨領風騷(2)

      《外參》特約記者 程恭羲

      北京時間11月14日舉行十八大閉幕會上,主持會議的胡錦濤宣佈:今天大會應到代和特邀代表2325人,請事假、病假18人,實到2307人。實到代表超過應到代表的半數,符合大會選舉辦法的規定。

      會議首先通過了2名總監票人和36名監票人名單。在總監票人和監票人監督下,到會的代表和特邀代表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出由205名委員、171名候補委員組的十八屆央委員會,選舉出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30名。

      有報導稱,中央委員會候選名單“差額”掉19人,以最終要選出210名中委計,差額率約為9%,較五年前十七大(差額率為8.3%)、十年前的十六大(差額5%)相比,稍有進步。

      11時27分,胡錦濤宣佈,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已經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全場響起長時間的熱烈掌聲。

      隨後,官方媒體報導稱,在中央委員會選舉中,習近平獲得全票。但其它委員的得票數,卻未對外公佈。不過,明鏡十八大報導與分析小組最新獲得的獨消息顯示,在十七大政治局委員中,除了習近平獲得全票,得票最少則中組部長李源潮

      中央委員選舉得票數(按票數少排列):

      習近平 2306票

      李克強 2305票

      張德江 2305票

      張高麗 2305票

      劉延東 2301票

      俞正聲 2300票

      汪 洋 2300票

      岐山 2299票

      劉雲山 2294票

      李源潮 2287票


      從這個明鏡獲得的獨家消息中,我們可以看出,共有2307名代表參加投票,習近平得全票(未投自己),緊隨其後的是李克強、張德江、張高麗,只差一票,而得票最少的兩位則是劉雲山和李源潮。

      對於形象不佳口碑不好的劉雲山得票較低,並不出乎我們的意料,但再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十七大以來仕途最看好外界評論極佳的李源潮,卻是十八大中央委員會選舉中得票最低的十七屆政治局委員,比得全票的習近平少了19票。

      這19票之差,就像理應入常的李源潮最後被排除在常委大門之外一樣,令人再次感到神秘而費解,奇怪而不可思議。(《外參》)

      第一位在世退位的教宗:羅馬天主教宗本篤十六世

      Posted: 11 Feb 2013 04:30 AM PST




      羅馬天主教宗本名拉青格,2005年擔任教宗。
      梵蒂岡發言人對記者說,85歲的羅馬天主教宗本篤十六世周一宣佈他將在2月28日退位。他將成為數百年來第一位在世退位的教宗。
      羅馬天主教宗本名拉青格,在1927年4月16日出生於巴伐利亞的一個傳統的農民家庭。他是第八位德國籍教宗。
      2005年,78歲的拉青格被推選擔任教宗, 成為世界11億羅馬天主教徒的新領袖。
      此前,他曾擔任羅馬教廷信理部部長、宗座聖經委員會主席、國際神學委員會主席及樞機團團長,能講十種語言。

      早年經歷

      1939年拉青格參加了一個神父培訓班。儘管拉青格的父母都反對納粹,但他仍然被迫加入了希特勒的青年團。
      二戰的開始打斷了拉青格的神父培訓,他被徵兵入伍,在慕尼黑一個防空兵部隊服役。
      戰後他重返教會,曾經擔任慕尼黑的大主教,並在1981年來到羅馬。從那個時候起,他就成為了教宗約翰·保祿二世的最親密的顧問之一。

      引起爭議

      本篤十六世在避孕、墮胎、同性戀、任命女性司鐸,以及神父禁慾等議題上承襲了約翰·保祿二世的思想。
      在樞機主教團開始閉門投票選舉新教宗之前,拉青格在布道中警告他的同事,不要被一些現代宗教發展動向分散了注意力。
      自他在1981年開始擔任梵蒂岡教義部部長的20多年來,做出許多引起爭議的決定,比如他曾經在美國大選期間呼籲將支持墮胎的政界人士從教會開除,或是認為歐盟不應該接受土耳其成為成員國等。
      拉青格的批評者認為他代表了教會中壓制對話和討論的勢力。但是他的支持者指出,這位新教宗在納粹德國的經歷使他堅信教會一定要代表真理和自由。BBC

      中國駭客攻打美國,危及美國競爭力

      Posted: 11 Feb 2013 03:31 AM PST

      (中央社記者林淑媛華盛頓11日專電)美國最新的國家情報評估指出,美國已經成為大量且持續性網路間諜目標,危及美國經濟競爭力,而中國大陸是滲透美國企業與機構電腦系統首要來源,藉此攫取經濟利益。

      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與「華盛頓郵報」等重量級媒體宣稱電腦系統被中國大陸駭客入侵網站竊取資料後,網路安全成為美中關係重大課題,而且從過去軍事與情報關注,轉為威脅美國國家經濟利益。

      熟悉美國最新「國家情報評估」(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機密報告內容的人士告訴華郵,過去5年來,包括能源、金融、資訊科技、航太與汽車等部門,都已成為駭客入侵目標。

      對網路竊取商業機密,歐巴馬政府正尋求對抗辦法,包括正式提出抗議、驅逐外交人員、實施旅行與簽證限制,以及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投訴。

      此外,「國家情報評估」提到俄羅斯、以色列與法國也曾經利用網路竊取經濟情報,但也清楚表明,這些國家與中國大陸相比,相形見絀。

      中國大陸官方對入侵電腦系統指控一概否認,強調沒有縱容也未從事網路間諜活動。

      大陸駭客通常被認為是鎖定商業目標與軍事技術,例如2011年大陸駭客入侵全球知名的網路安全公司RSA Security,竊取的技術用於滲透軍事工業。

      一些專家認為,網路間諜活動影響美國成本約占國內生產總值0.1%到0.5%間,或約250億美元到1250億美元間。

      熟悉內情官員透露,白宮將很快發布1份商業機密報告,由白宮智慧財產權執行協調官艾斯皮奈爾(Victoria Espinel)負責彙整,將會凸顯美國民間企業與政府合力阻止這種「偷竊」行為的必要性。1020211

      戰事臨近?中國戰機初一緊急升空監視外機

      Posted: 11 Feb 2013 03:23 AM PST

      (中央社台北11日電)農曆春節期間,釣魚台風雲並未暫歇。日本媒體報導,大陸兩架殲10戰機9日再次接近釣魚台空域;中共解放軍報則稱,東海艦隊航空兵兩架新型三代戰機10日緊急起飛,監視一架外國偵察機。

      據鳳凰網,日本產經新聞今天報導,繼5日發生中國軍艦用雷達鎖定日本艦機事件後,9日大陸的戰機再次接近釣魚台空域,日本自衛隊F-15戰機升空攔截。

      報導說,大陸這次出動的是一架空軍運-8偵察機及兩架殲-10戰鬥機。而自去年12月以來,運-8和殲-10即在釣魚台空域巡航。

      中共解放軍報今天更披露,10日大年初一上午11時5分,東海艦隊航空兵「海空雄鷹團」值班室電話鈴響起,傳來一架某國偵察機正從海上朝大陸某空域逼近,該團飛機「迅速起飛前往監視」命令。

      值班的空射主任蕭建全、飛行員王岩和副大隊長王新穎、唐飛龍,迅速駕駛新型三代戰機「雙機編隊」緊急升空前往該海域,發現目標後迅速向對方接近。

      當天12時40分,對方見無機可乘,才在中方戰機的嚴密監視下調轉機頭飛離,蕭建全和王新穎於13時27分返航著陸。

      團長楊勇表示,已針對節日期間氣象特點訂定了複雜條件下起降方案,確保一旦有事能及時有效應對。

      另據百度的資訊,「海空雄鷹團」是東海艦隊航空兵第4師第10團的稱號,該團已換裝蘇愷30MKK。1020211

      習近平對外 兩手策略更圓熟

      Posted: 11 Feb 2013 03:15 AM PST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台北11日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台後,讓外界感覺大陸對外政策似乎更強硬。但學者認為,習近平已回到中共軟硬兼施的兩手策略和「超軍事」手段上,且會掌握得更精準圓熟。

      隨著大陸經濟實力增強,軍事和太空科技也不斷推進,加上大陸近來高喊「大國崛起」,觀察習近平去年11月同時接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以來對東海、南海問題的應對,許多國際分析認為,似乎比以往更為強硬。

      中共研究雜誌社研究員林佳玲曾指出,習近平過去發言顯露出的率性強硬特質,加上大陸的「國家利益」已向海洋、太空、電磁空間拓展,共軍除領土邊疆安全,更要維護「利益邊疆」,估計習近平主政下中共會持續展現強硬動作回應主權爭端。

      英國金融時報最近一篇評論也認為,從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許其亮等共軍領導人近期「打勝仗」等言論來看,大陸領導人正以準備戰爭言論取代和平發展。

      文章提到,大陸對外政策由胡溫時代的奉行和平發展政策轉趨強硬,都從習近平去年12月到廣州軍區視察時強調「能打仗、打勝仗是強軍之要」開始。

      不過,前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委、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認為,習近平未來的對外政策,仍是中共已經成形的軟硬兼施兩手策略,以及由軍力為後盾,透過外交、經濟、心理、媒體等「超軍事」手段來處理對外事務。

      林中斌以中共處理東海、南海主權爭端為例指出,雖然共軍不斷升高對抗的言論,官方也派出船艦、飛機前往爭議地點宣示主權,但私下的外交溝通管道從未中斷,同時還透過經濟力量向對方施壓,並加大國際宣傳、合縱連橫。

      這些手段包括:取消菲律賓香蕉進口、召回大陸旅菲人民、民眾抵制購買日貨等;同時,也向國際宣傳日本「破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戰後成果與秩序」;此外,還積極與美國溝通,採取「經美制日」、「經美制菲」手段。

      林中斌認為,上述手段,都是回到2009年之前胡溫時代原先軟硬兼施的「超軍事」手段;這種手段,在2009年中共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開始唱紅打黑,向共軍將領宣傳胡溫過於軟弱後,胡溫被迫對外強硬,但到2012年薄案爆發後,已逐步調整回原先的戰略上來。

      林中斌表示,由於習近平的背景,讓他比胡錦濤、江澤民、毛澤東,甚至鄧小平都還具有國際觀,同時他也深切了解美國、以美國為師,相信未來習近平的外交手段和兩手策略,會比胡溫更加精緻、精準和圓熟。1020211

      北京除夕夜 又陷嚴重空污

      Posted: 11 Feb 2013 03:13 AM PST

      (中央社台北10日電)北京市昨天除夕夜到今天大年初一凌晨,空氣再度陷入嚴重污染。據北京市環保單位觀測,由於民眾燃放爆竹,北京市今天凌晨的PM2.5即時濃度,最高曾飆升到每立方公尺1000微克以上。

      新華社引述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今天上午11時的觀測數據指出,昨晚到今天凌晨,北京市內空氣品質多半陷入第5級「重度污染」或更惡劣的第6級「嚴重污染」,而首要污染物仍是PM2.5。

      報導指出,受除夕夜燃放爆竹影響,北京市今天凌晨的各種污染物濃度都出現明顯的高峰,時間出現在凌晨2時左右,PM2.5的即時濃度多達600至800微克,其中一座觀測站更測出超過1000微克的即時濃度。

      中國大陸民眾在春節期間燃放爆竹、煙花的風氣頗盛,且爆竹威力普遍強大,經常造成空氣污染。去年春節,北京市就曾測得PM2.5即時濃度達1593微克的恐怖數值。

      但這項報導仍宣稱,北京市今年除夕夜的空氣污染,「無論從持續時間、污染範圍還是污染程度,均有明顯好轉」。

      報導引述北京市環保官員說法指出,不少北京市民對日前頻頻出現的霧霾天氣心有餘悸,而倡議減少春節爆竹燃放,獲得迴響,加上除夕夜刮起風力不強的北風,使污染較去年減輕;但燃放爆竹、煙花對空污的影響仍非常明顯。1020210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2月10日)

      Posted: 10 Feb 2013 09:50 PM PST


      2013年2月10日《明镜郵報》

      Posted: 10 Feb 2013 09:50 PM PST

      明鏡新聞網

      unread,
      Feb 12, 2013, 11:05:03 PM2/12/13
      to wy...@live.com.au

      《明鏡郵報》明鏡新聞網


      以戰國策定周邊 用三國計鬥美俄

      Posted: 12 Feb 2013 05:47 PM PST

      第五代上台之後,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持續惡化,一方面美國在中國周邊大搞合縱,糾集日韓印越菲澳等國聯合對付中國;另一方面在中美俄大三角博弈中,中國又處於矛盾的中心,相當被動。要破解當下外交難題,北京當局必須認真研習戰國七雄之策以及《三國演義》之計,古為今用,運籌帷幄,鬥智鬥巧,不戰而屈人之兵。

      合縱連橫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外交戰略,名士蘇秦游說六國聯合起來抗秦,另一名士張儀則游說六國共同事奉秦國。合縱與連橫兩大派別鬥智鬥勇,留下了許多令人拍案叫絕、嘆為觀止的計謀案例。

      如今美國在中國周邊施展合縱術,利用歷史與領土領海爭議,挑撥離間,造謠中傷,宣揚中國威脅論,使日韓印越菲澳六國聚集在美國旗下,組建對華包圍圈。面對被動的局面,中國應效法戰國時的秦國,採取連橫術,遠交近攻,各個擊破。

      當年秦王用范雎「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之計,對遠方的齊、楚兩國佯裝友好,派出使臣安撫,甚至不斷送出大禮,阻止兩國與其他國家聯盟;而對相鄰的韓、魏兩國則舉兵攻伐,先發制人。秦王採用了范雎的謀略,最終將六國掃滅。

      分化瓦解 殺一儆百

      中國在周邊問題上,應該盯住跳得最高、走得最遠、反華最力的日本與菲律賓兩國,槍打出頭鳥,運用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手段進行全方位打壓,殺一儆百。對於美國,中國則以鬥爭求團結,對其組織的反華包圍圈分化瓦解,延緩與美國正面對抗的時間與強度,以延長戰略機遇期發展國力。

      而在運籌中美俄大三角關係中,中國亦可以借用《三國演義》中的智慧與謀略。目前中美俄之間猶如中國古代三國蜀漢、曹魏、東吳之間的關係。三角關係中的主要矛盾,因為形勢與實力的不同,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變化,如果巧妙利用各方的矛盾,中國可以增強戰略迴旋空間。

      在中美俄三國之間,美國實力獨大,中俄略遜一籌,只有聯合對付美國才有勝算,美國則極力分化中俄,企圖拉一個打一個。尤其是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台後,不斷修復與俄羅斯的關係,將矛頭對準中國。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國應該緊緊拉住俄羅斯,利用及擴大美俄矛盾,迴避美國對中國的正面壓力。當然,這種態勢並非一成不變,一旦俄羅斯迅速崛起,成為中國的主要威脅,中美便可能從對手變成聯手。

      類似的政治智慧與外交謀略,在中國歷史上多不勝數,中共第五代若能從中認真研習,掌握當中之妙計,善於運用,巧妙運籌,便可以決勝於千里之外。但遺憾的是,儘管祖先給中國人留下那麼多奇計妙策,官員們似乎從不讀書,所謂的外交智庫更如同酒囊飯袋,毫無作用。

      太陽報


      國不可一日無備 軍不可一日無敵

      Posted: 12 Feb 2013 05:13 PM PST

      春節期間,解放軍沒有鬆懈釣魚島方面的防備。《解放軍報》連篇累牘報道海空軍的戰備情況,特別以日本選擇周末偷襲美國珍珠港為例,提醒要加強節假日的防備工作。

      當局高調防日本偷襲,其實有識之士早已出言警告。安倍上台之前,不少人預言他上台後,日本極可能採取冒險行動,用海空力量對華發動偷襲。當時有人還認為這是危言聳聽,譁眾取寵,但這幾個月的事實說明,中日釣魚島之爭完全是按照這條軌迹發展。

      安倍利用自民黨一黨獨大的便利,加快對華戰爭準備。從早前表明發射曳光彈對付中國海監飛機,到成立「領土主權對策企劃調整室」,統籌應對中日釣魚島之爭,再到釣魚島專屬部隊出爐,以及防衞省增加軍事預算,日本對華戰爭機器已經全盤開動。

      雖然安倍派特使訪華,並向中國領導人遞交親筆信,要求進行中日首腦會談,但這不過是煙幕彈而已。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前,日本特使還與美國國務卿進行一本正經的談判,豈料談判桌上的茶水還未冷卻,山本五十六率領的日本聯合艦隊已展開了偷襲行動。

      偷襲成性 必須警惕

      《孫子兵法》云:辭卑而益備者,進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如今歷史似乎又再重演,日本正在玩笑裏藏刀的把戲,巧言令色,甚至登門求和,背地裏備戰不息,伺機發難。日本這個國家歷來不講信用,常常是以偷襲的方式發動戰爭,清末時的日俄戰爭如是,「七七」盧溝橋事變亦如是。在釣魚島問題上,若中國掉以輕心,麻痹大意,很可能被日本這條毒蛇狠咬一口。

      今年是中國蛇年,蛇性陰險狡猾,尤其在春暖花開之際,從冬眠中醒來的毒蛇往往會偷襲獵食。今年三月正值中國兩會,是中共第四代與第五代權力交接之際,也是中國最敏感、最脆弱之時,如果日本到時發動偷襲,中國勢必天下大亂。

      中國古語有云:「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面對日本咄咄逼人的態勢以及過往偷襲成性的歷史,中國必須提高警惕,尤其要加強核心要害部門的防範,提防日本先發制人。日本媒體早前表示,假如中日開戰,日本海上自衞隊四天之內便可全殲中國北海艦隊,這看似天方夜譚,但並非無的放矢。

      國不可一日無備,軍不可一日無敵。日本近年北兵南調,不斷進行針對中國的軍事演習,已制訂多套戰爭預案。中國必須作最壞的打算,作最周全的準備,真正將備戰落到實處。

      東方日報


      中美網民差異重大

      Posted: 12 Feb 2013 03:17 PM PST


      明鏡新聞網編譯  文道喻

        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裡,何嘗不是如此?中國擁有數量最龐大的網民,而美國的網絡使用者是最精明的一群,兩國不只在軍事、政治和經濟上較勁,就連接觸互聯網的習慣也大有不同。網絡研究者萊納斯(Linus Chung)於博客“亞洲科技”(Tech in Asia)提出觀察,將兩國網民仔細比較了一番。

        中國擁有大批年輕網民。


        中美網民有重大差異


        首先,萊納斯發現,中國網民喜愛使用即時通訊軟件勝過美國人,也傾向追求娛樂和遊戲。比對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和皮尤(Pew)研究中心完成之調查,83%中國網民最愛用即時通訊軟件,美國46%76%中國網民時常通過互聯網下載音樂,美國只有37%62%中國網民上網為了玩遊戲,但美國是36%。那麼,美國人都在互聯網做什麼事呢?他們最常使用電子郵件(中國48% ,而美國91%),或者其他生產力目的。在中國,前5大網絡公司中,有3家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網上遊戲,如騰訊、網易和盛大,其他兩個分別是百度(搜索網站)和搜狐(門戶網站);美國前5大網絡公司沒有一家與遊戲有關,它們是亞馬遜、谷歌、eBay、自由互動(Liberty Interactive)和雅虎。萊納斯認為,解釋差異最好的原因是人口。

        中國的網民大多是年輕族群,介於25歲以下,然而,美國的網絡族群擴展到40歲以上,商業人士也包含在內,所以,電子郵件和商務服務便能主宰市場,相對地,年輕人普遍喜歡跟朋友聯絡和玩遊戲,自然,中國的網絡公司會盡力迎合他們需求。

        第二,中國移動互聯網的使用率更高。中國雖有53800萬網民,但手機用戶超過10億,且分析師估計,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大約落後手機45年,導致很多人第一次進入網絡並非通過台式電腦,而是移動設備。中國人並不會將手機視為上網查資料的替代品,而是當作生活中維繫通信的必需品,因此,移動互聯網的流量在過去幾年顯著增長。2011年初,移動互聯網佔最流行的社交媒體新浪微博的流量約40%,到了年底竟成長至70%以上!

        第三,中國人不喜歡在網絡上使用真實姓名,他們更樂於創造屬於自己的別號。萊納斯指出,10年前,當AOL(美國網上)即時通訊軟件風行之時,美國人也喜歡用假名,但漸漸地使用真實姓名變成一種習慣。也許有人會說,拋棄實名的理由是害怕政府監管,但事實上,使用真實姓名註冊,已是全球互聯網的標準作法,用戶只須於註冊時填寫實名,公開的個人資料裡仍可寫上別名。萊納斯也相信,絕大多數中國網民以別名取代實名只是個人喜好問題,一種表達自我個性的方式。


        第四,中國人對網上購物的態度同樣富饒趣味。萊納斯說,這必須先從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消費行為切入,一般而言,中國人願意購買昂貴商品,只要該物能對外展示(或者用不好聽的話講:炫耀),但如果是不能向外顯示的商品,他們偏好最便宜的,反正功能達到就好。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一方面喜歡把錢花在奢侈品,像手錶、珠寶首飾,另一方面選擇價格最低的家電,畢竟洗衣機和冰箱之類的東西均隱藏家庭深處,不輕易外顯。

        如此道理放在網上購物也說得通,中國網民不願購買正版軟件或遊戲,它們有用但不能拿來炫耀,所以,盜版向來是嚴重問題。網絡公司發想的新路徑是,鼓勵玩家免費玩遊戲,但通過銷售虛擬物品賺錢,中國網民喜歡買虛擬商品,因為特殊衣服和頭像可以用來炫耀,中國率先推出“商城模式”取得的成功,讓Zynga和其他美國遊戲公司也陸續跟進。另一個例子是音樂,中國人不喜歡付錢買音樂,他們尋找免費下載的方法,不過卻願意支付手機的歌曲鈴聲,只因歌曲鈴聲可以讓外人知曉。

        最後一點,中國的網站排版大多擁擠、雜亂,不像美國網民喜歡看到整潔簡單的網站設計,比較eBay和淘寶就能清楚分辨。中國網站的特色是,常常在狹小空間裡塞滿大量信息,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中文在電腦輸入上的麻煩,以至於編排者乾脆一次放進所有東西。另一個原因在於,中國網民喜歡在主頁上直接找到目標,然後點擊,而不用經由搜索欄輸入。萊納斯認為,這是網絡發展早期常出現的現象,而且,隨著時間推移,網民會越來越習慣,不樂見外觀出現改變,也算是“情人眼裡出西施”。

        中國人喜愛奢侈品因為可以炫耀。


        網絡資源極度不均

        除此之外,中國的網絡還能顯示國內不平等,《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引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資料指出,儘管2012年北京的網絡普及率超過72%,但於江西之類的內陸省份,只有不到30%的互聯網用戶。拿個別數字來看,北京的互聯網使用率大約等同香港或以色列,江西卻落後烏茲別克斯坦,玻利維亞和圖瓦盧。

        網上內容的差距更大,位於北京的網站主機提供超過380億筆網頁,平均每一個市民可享有1890頁的資源,不過,位於西藏的網站主機只生產小於350萬筆網頁,平均一人僅得一頁再多一點。這是否意味著兩個中國的存在?一邊是與外界擁有良好連接,相對富裕且有能力訪問豐富信息的人民,另一邊是貧窮,生活水平低,只能仰賴國營媒體提供消息,幾乎一無所知的人民。

        唯一讓人樂觀的是,互聯網的普及程度往往隨著時間進一步發展壯大。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2年共有20個省份的互聯網用戶數量以兩位數增長,寧夏、安徽和貴州是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然而,假使中國當局不能改變審查和嚴格控管的機制,網民數目再多,也無法真正呼吸自由空氣。(《外參》第34期)

        

      《毛澤東:大救星還是大災星?》

      Posted: 12 Feb 2013 02:55 PM PST


      內容提要:

      早年毛澤東宣稱“我即宇宙”“宇宙間可尊者惟我也”,卻接受兩萬大洋的政治賄金,表現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性格特徵;

      建政後的毛澤東災禍越闖越大,權威越來越高,就連農業機械化都拿來作爲武器整倒政治對手劉少奇;

      晚年毛澤東在林彪、江青、周恩來、鄧小平之間大玩權術,最終衆叛親離,精神崩潰,反復聆聽《恨賦》、《別賦》、《枯樹賦》,留下千瘡百孔的國家孤獨去世。

      去世後的毛澤東,急速從神壇上倒下;但權貴利益集團的倒行逆施,又促使底層民衆和左派學者對他越傳越神;毛澤東的名字困擾鄧、江、胡、習幾代領導人。


      《毛澤東:大救星還是大災星?》印刷版訂閱連結:

      【領袖出版社】電子書專頁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內容提要:

      說白了,徐明和王立軍就是薄熙來一家的家丁和打手——靠著給主子賣力,當幫兇,主子吃肉,自己混一碗湯喝。當然主子看中的是江山社稷這塊大肉,奴才手里的這碗湯油水很足自然不難理解。在商界的混得傢財萬貫富可敵國,在政界混的顶戴花翎火箭般連升三級。

      主子面前,唯唯諾諾;主子身後,耀武揚威,大抵是奴才的共性。若說徐明還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身份,很少逾規惹主子不滿,這王立軍可就有些過于迷戀“打黑英雄”和學者局長的外部光環,以至于“入戲太深”,忘了自己的真實身份。

      其實早就有“預警”。很多年前,徐明身邊的人就發現徐和薄家權力走的太近,早晚會出事;王立軍在鐵嶺的警界前輩也 早就警告他小心“前車之鑒”。

      皆不幸言中,其實更因果有緣。

      主子需要幫凶,奴才需要靠山,各有所取,各有所得,看似一拍即合,天衣無縫。但不幸的是,正如有評論所指出,某種意義上,中共就是靠綁架起家、建政坐天下的。不無道理,看似的大團結和親密無間,不過是經濟政治利益的互相利用和綁架,乃至彼此身傢性命的互相綁架下,而結成了的一個畸形的、變態的命運共同體。看似針紥不怕,水潑不進,但誰都清楚,綁架下必有强制、恐懼和猜疑,而這必導致裂痕,裂痕若不及時修補,馬上會一發不可收拾,弄得滿盤分崩離析——黨體制下特有的一種結構。

      奴才們打着主子旗號欺行霸市,欺男霸女的同時,也怕被當槍使,一不小心當了炮灰成了犧牲品,更怕主子翻臉不認人,置自己于死地 ;也正如此,這些內心恐懼又憤懣的奴才們其實儘是電影《讓子彈飛》里的“武舉人”,黃四爺在台上時他們各個爭著幫凶,黃四爺一出事,立馬對主子凶殘十足,恨不能飲其血食其肉以表自己的革命者情懷。這種意義上講,主子們怕得不僅是外面的敵人,更怕乃至最怕的就是邊這群被自己教育的下手不知道輕重、知面不知心却又對自己那點事知根知底的奴才和打手們。

      奴才們怕,主子們也怕。他們就這麽相互利用,相互提防,時刻準備著相互出賣、攤牌翻臉。王立軍突走美領館,魚死網破;徐明在裡面招供有一說一,反咬一口,把這中國特色的主子奴才“情結”演繹的活靈活現。

      看徐家,王家和薄家落得今天這種狼狽,怎不讓人感慨欲壑難平,幾人看透!

      更可悲,黨體制下,進了這局裡的人,就難 再有退路。之前的“預警”和之後的一語成讖更多的是譲人感慨,却難有譲當事人鏡鑑而免的作用。

      也正因為此,下一個徐明,王立軍,乃至薄熙來的出現只是時間問題。


      《薄熙來的“幫凶”》(電子版)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垂簾聽政的老戲唱個沒完

      Posted: 12 Feb 2013 11:57 AM PST


      《調查》徐長發 方延鴻



      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開幕了。播音員唸出中共十八大主席團成員名單,人們驚訝地發現:主席團常務委員會41人中,就有12位退休元老,佔四分之一強。他們是:

      江澤民、李鵬、萬里、喬石、朱鎔基、李瑞環、宋平、尉健行、李嵐清、曾慶紅、吳官正、羅幹。有記者調侃地說:五屆常委齊聚十八大,中共元老院排出了最強陣容!

      一周之後,11月14日,中共十八大閉幕,中共黨政軍最高層退休元老的名單上,又增加了十多個姓名——中共元老院更壯觀、更濟濟一堂了。

      皇太子—兒皇帝—太上皇

      中共十八大主席團,非常直觀地讓黨員、讓國人看到中共政治元老已經成了何等龐大的集團。有記者為新上任的習近平、李克強捏一把汗:他們怎麼幹?

      十八大前夕,其實已經有跡象:中共元老們紛紛搶著亮相——

      2012年6月,喬石出書《論民主與法制》;

      9月22日晚,海外網站傳出兩張江澤民在國家大劇院露面的照片,但是中共的官方網站沒有刊登;

      10月7日下午,與江澤民一直不睦的前常委、政協主席李瑞環,與退休副總理吳儀同時出現在北京的中國網球公開賽男單決賽現場——其時,正是高層處理薄熙來爭論最厲害之際,人們記得,吳儀當初正是以“裸退”為代價,阻止薄熙來成為副總理;

      10月20日,人民網發佈10月9日上午江澤民會見上海海洋大學校長的照片;

      10月24日下午,朱鎔基帶領著王岐山、劉延東在大庭廣眾之下會見清華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有人說,江澤民兩次以照片露面,都是關門的私人會晤,而李瑞環和朱鎔基都是在大庭廣眾之下露面,“擺明了是PK江澤民”;
      ……

      他們主觀上真是在叫板鬥法嗎?未必。但是媒體看在眼裡、民衆掛在口頭的是,元老干政,哪有一個甘於寂寞!


      三代中共領導人都在十八大上亮相。

      元老干政是中共人治傳統的延續。

      1949年中共建國後,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第一代領導人實行的是任職終身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哪怕成了植物人,不到最後嚥氣,頭銜永遠不會摘。這一制度,使毛澤東晚年得以發動“文革”,給中國帶來極大災難。

      毛澤東去世後,鄧小平逐步廢除領導人任期終身制,最後也辭去中央軍委主席,試圖革除元老干政的弊端。

      改革開放後頭幾年,鄧小平成立一個“怪胎”機構:中央顧問委員會(中顧委),作為中共黨內領導人物新舊交替的過渡機制。中顧委從1982年成立,存續到1992年的十四大。十年內,中共後起之秀一一進入中央委員會,年長者逐步退到中顧委,“輔佐中央委員會”。中央明文規定,中顧委是在中央委員會的領導下工作,有三項職能:為政策提建議;協助調查問題;作宣傳。另外,還承擔中央委員會委託的其他任務。鄧小平指派薄熙來的父親薄一波主持中顧委的常務。

      1983年10月,薄一波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曾說:“老同志在退居二線、三線以後,生活要求要適可而止,說話做事要慎思而行。不要過於計較生活、政治待遇,不要干預過去領導過的地方和部門的工作,使新上來的同志為難。”

      話說得倒冠冕堂皇。但事實上,由於中顧委成員都是老資格,導致其影響力往往高過被賦予的職權。對於習慣了個人崇拜和強人領導的中共來說,像鄧小平這樣的強人怎能做到“不干政”!廢黜胡耀邦、趙紫陽,“六四”鎮壓,無一不是他與其他老人的旨意。他以普通黨員的身份,竟能一路南巡,指點江山,還放話“誰不改革誰下台”,不是太上皇,又是什麽?
      其他如陳雲、李先念、薄一波、王震等中共元老,也無不如此。就算名義上退休,實際上他們只要活著,就對中國政壇擁有、並樂於施放強大的影響力。

      江澤民之後的中共領導人已沒有第一、二代元老的權威。2002年中共十六大首次實現最高權力和平交接,標幟著領導人換代已形成制度化、規範化,社會輿論也希望結束元老政治,讓國家政治生活逐漸走上法治軌道。這原本是中共結束元老干政的契機,但交棒的第三代領導人不願真的退出歷史舞台,中共十六大後,江澤民在中央軍委主席位置上賴了兩年。有人刻薄地說,說是“扶上馬、送一程”,其實就是“拉著馬韁不鬆手”。

      “第三代核心”樹榜樣,其他退休元老李鵬、朱鎔基、李瑞環、李嵐清、曾慶紅……要麽響應,要麽抗衡,也紛紛走到社會前台,直到進入主導十八大議程和中委人選名單的大會主席團常務委員會——他們可不僅是掛名而已,都有投票選舉中委的權力。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親信舊部遍佈黨政軍,都是在位的人,能不聽他們的招呼、順從老上司的意圖嗎?(《調查》第4輯)(《調查》特刊第4辑)

      只要是內部人,就能一夜暴富

      Posted: 12 Feb 2013 11:05 AM PST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辛鳴




      1983年,王軍投入軍火工業,將中國由軍隊經營的軍工廠轉型成商業企業。王軍和鄧小平的女婿、同時也是解放軍少將的賀平都是保利集團的創始人之一。根據美國陸軍軍事學院戰略研究所發表的報告,該公司通過販賣武器給伊朗、緬甸和巴基斯坦賺取了數億美元的利潤。

        隨後保利集團涉足煤礦和拍賣行,與法拉利共同經營一家合資企業,為蘇丹建公路,以及在北京為海外外派人員建別墅。它同時還擁有一個旅遊電視頻道以及一家連鎖電影院。

        “八老”的親屬中至少有3人在保利工作。楊尚昆的女婿王小朝擔任高管。

        彭博社試圖發送傳真到保利集團位於北京的總部,表達採訪王小朝和賀平的意願,但沒有獲得回應。記者打了3通電話給王小朝助理也都無人接聽,最後,北京總部一位接電話的女士告訴彭博社,賀平已經退休了,聯絡不上他。

        “整個國家都在經商,無論黨、軍隊、法院、檢察官或警察”,美國芝加哥大學北京中心主任楊大利(Dali L. Yang)向彭博社指出:“內部的自己人能一夜暴富。”

        王震將軍的第三個兒子王之,從他雇主電子部那裡拿到30萬元人民幣製造個人電腦。他後來與比爾·蓋茨合作,開發視窗軟件中文版。

        王震的幼子王兵最早同長子王軍一樣都在軍隊任職,然後又先後進中信公司任職,王軍以中信總公司副總經理名義兼任中信公司深圳公司董事長時,王兵與吳小蘭(葉選平之妻)一度擔任過副董事長。

        1983年3月,中信公司、中國海洋航空公司、中國直昇機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南海石油聯合服務總公司和深圳通發實業公司等六大股東,合股成立了一個中國海洋直昇飛機公司(簡稱中海直)。該公司剛剛成立時,在深圳四川大廈14樓掛牌,當時的主要負責人叫馬相持。不久,王兵則接任了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的職務。

        王兵所領導的直昇機公司,表面上是發展旅遊事業,如開辦直昇機觀看深圳、香港市容活動,但收益甚差,直昇機公司真正的發財門路還是做買賣。中國大陸曾有一句話形容皮包公司,除了飛機大炮,樣樣都做”。而據說王兵的公司是“飛機大炮,樣樣都做”。言下之意是從事軍火貿易。

        在深圳,早就有這方面的傳聞,當地的有關部門也曾想摸摸“老虎屁股”,但當時尚未下手王震便到了深圳,把當地政要罵得狗血淋頭,清查王兵的打算也就再不敢有了。

        “這些有良好關係的人,能在80年代獨具優勢,一點都不令人驚奇”,《紅色資本主義:中國非凡崛起之下的脆弱金融基礎》(Red Capitalism: The Fragile Financial Foundation of China’s Extraordinary Rise)的作者之一弗雷澤?豪伊(Fraser Howie)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說:“問題在於,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還是掌握最好的資源,中國公平競爭的環境幾乎不存在。”

        1988年,國有企業逃稅和投機倒把的行為十分常見,以至於政府不得不採取行動。1989年8月,“五大”公司被政府調查,隨後被罰款,這包括中信公司和中國康華髮展總公司,康華旗下擁有數十家子公司,由鄧小平的兒子鄧樸方經營的慈善組織創建。

        因為太子黨的特權和財富使得越來越多學生和工人感到憤怒不滿,進而引起大大小小騷亂。雖然鄧小平大膽的改革為中國經濟帶來新活力,但1988年的通膨率高達18.8%,使人民的收入增長看起來微不足道。事實上,美國駐北京大使館也被這份不安影響。

        彭博社的報導指出,“六四事件”前夕,曾任中國人民銀行黨組副書記,現任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的陳雲長子陳元,利用他和白宮的關係為兒子爭取到美國簽證,讓他能前往美國就讀一所著名的私立寄宿學校。在那個時候,多數中國人是不被允許離開國內的。

        陳元接觸的對象是包道格(Douglas Paal),包是小布什政府時代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亞洲問題專家。包道格一口答應陳元,並求助於當時的駐華大使李潔明(James Lilley),但李告訴他,這種特權行為將引起大使館內中國員工的憤怒,包對此大感意外,說道:“我發現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尤其是中國人,極度憎惡撈盡好處的太子黨。”

        公眾的憤怒在1989年春天爆發。學生們走上街頭,湧入天安門廣場。在中國之外的觀察家們從電視上看見示威遊行,認為人民要的是民主,但楊大利指出,高幹的特權子女也是人們的目標。另外,根據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的“六四”相關著作,有示威者甚至膽敢挑戰於“文革”期間被打殘的鄧樸方,散發傳單指控其公司逃稅和走私。

        只是自從“八老”10年前押注經濟改革以來所面對的最大威脅。當年5月下旬,鄧小平召集黨內高層領導到他家開會,面臨一切可能毀於一旦的危機,鄧小平、陳雲和其他革命時期的老同志同意由軍隊恢復秩序,6月4日,坦克開入北京城區,民主運動被暴力粉碎。

        前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陳雲以保守派(左派)著稱,在鄧小平主政時,地位和權力僅次於鄧小平。

        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鄧小平主導的經濟改革,使中共黨內高層既得利益集團先富起來。失敗的物價政策持續讓中國經濟急速通貨膨脹,直接對民眾生活構成不良影響,舉國對政府和社會的強烈不滿,最令民眾忿忿不平的是特權階層貪污腐敗﹑官倒猖獗等。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去世後,對中共改革代表人物胡耀邦的悼念活動很快演化成以反官倒、爭民主為旗幟的學運。幾天後,天安門廣場出現藉悼念胡耀邦而進行示威抗議的學潮。
        中共官方禁止悼念胡耀邦,引發成千上萬大學生在天安門廣場集會抗議,學生提出7項要求,包括:公正評價胡耀邦的政績;徹底否定“清除精神污染與反自由化”;要求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其子女向全國人民公佈財產狀況;開放報禁;提高知識份子待遇;取消限制示威遊行;對學運作出準確的報導。

        1989年5月6日,中共八老中的李先念﹑薄一波首先向鄧小平提出:“就目前形勢惡化發展,不能再等了,要採取果斷措施,恢復社會秩序。”之後鄧小平直接召集和主持會議作指示下命令。

        陳雲也和鄧小平站在一起,主張廢黜趙紫陽,把趙紫陽定性為“分裂黨”。

        1989年5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黨政軍幹部大會,宣佈對北京部份地區戒嚴。戒嚴令是以國務院的名義決定的,由總理李鵬簽署發佈。戒嚴的理由是北京發生了嚴重的動亂。

        在“六四”鎮壓前的關鍵時刻,1989年5月26日,陳雲親自主持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堅決表示:“現在是關鍵時刻,不能後退。如果後退,兩千萬革命先烈用人頭換來的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會變成資本主義的共和國。”“堅決擁護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

        據新華社報道,這次會議通過了“老同志一致擁護中央決議”的公告,其中包括薄一波、宋任窮、余秋裏、劉瀾濤、楊得志等重要人物皆同意當局以強硬手段清場。另一批元老級人物彭真、李先念、王震等人亦公開表態支持中共中央的決定。

        6月初,中共高層開始下達一連串“重要”指示,最終促成“六四”屠城決定。(《明鏡月刊》36期)

      胡錦濤的伯樂宋平冷斥“盛世”

      Posted: 12 Feb 2013 05:31 AM PST



      《新史記》魯直人





      《宋靜存回憶錄》,寫於2007年並自費印刷。傳主宋靜存,1932年出生,天津人,歷任《甘肅日報》、《農民日報》總編輯,1996年從《經濟日報》副總編輯職務上退休,享受正部級待遇。

      這 部四十萬字回憶錄中最有價值的,當是第34章“在宋平家裏做客”一節,因為作者的工作緣由,與當年曾任甘肅省委書記的宋平一直保持著過從交往,內中記述了 與宋平的六次談話,披露了宋平對江澤民、胡錦濤執期間的一些時局看法,彌足珍貴。因為今年已經95歲高齡的談話人宋平,也曾是位極人臣、炙手可熱的人物, 他作為周恩來的秘書,七十年代後期在中國政壇崛起,於“六四”後被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成為決定中共大政方針的核心層面人物,也是多年來民間所傳影響中 共政局的所謂“八老”之一。在中共的嚴密佈控的密室政治與黑箱操作下,中共元老們的對現任執政者的評介,老百姓根本不得與聞,但在宋平談話中,卻不經意間 透露出他的個人看法與不滿,也正反映出這些年來中共高層之間的歧義與分裂,揭露出所謂“盛世中國”與“和諧社會”的真正內涵,即便是中共常委一級的高級領 導人,對中國的前景也充滿著憂慮。所以,故將書中的談話摘錄於下,略加點評,廣佈世人,以為鏡鑒。令人堪嘆的是,今天的中國現狀,較之宋平當年所談到種種 弊政,更是到了無以復加,於今為烈,甚至是積重難返的地步了!



      http://blog.mirrorbooks.com/wpmain/wp-content/uploads/2012/12/Song-jc-cover.jpg 
      自費印刷的《宋靜存回憶錄》。

       

      “不就是清朝的馬褂嗎?”
      2002年3月22日下午

      一見面,宋平就問宋靜存有什麼新聞?宋說老百姓現在議論最多的就是一是反貪污,二是下崗和買斷工齡。宋平馬上接著話茬談到了下崗說,“下崗工人真是不容易。一兩萬塊錢就把人家打發了,什麼就都不管了。”

      【點評:工人下崗,企業賣光,是權貴資本主義瘋狂掠奪國民財富的最狠毒的一著,當時四處流傳“毛澤東讓學生下鄉,鄧小平讓幹部下海,江澤民讓工人下崗”的民謠。】

      說 到眼下流行的唐裝,宋靜存說我對它不感冒,不分場合亂穿一氣更不好,還說去年上海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給各國領導人送的唐裝,手工做的,一件就是五千 人民幣。宋平說:“什麼唐裝,那不就是清朝的馬褂嗎?APEC會議上海放煙火,一晚上就是二百萬美元,有必要嗎?真是不計工本!”

      【點評:江澤民一身唐裝,咧著大嘴,洋洋得意,眾星拱月般地站在各國元首之中的照片,讓人印象深刻。後來,有學者考證出,這唐裝根本不是唐裝,就是如宋平所講是清朝的馬褂裝束。但有無恥經濟學家,公然撰文說這唐裝讓中國找到了一個新的經濟發展點,其肉麻無恥,令人不齒!】

      宋靜存問,是不是把這個會看得太重了?它能提高多少國家地位?為什麼非要當大國之君呢?我們的國力還沒那麼強大呀。宋平說:“這是搞‘春秋會盟’,你懂不懂?”宋靜存談到別的國家舉辦奧運會賺錢,宋平說,“我們肯定賠錢!”

      【點評:六年後中國舉辦的奧運會是大賠了,據說花費數千億,但到底賠了多少,至今仍是秘而不宣的國家機密。】

      說到新聞,宋平特別稱讚香港鳳凰衛視,說“鳳凰台”有看頭,新聞多,他愛看,宋平說:“中央台和新華社的記者比‘鳳凰’多吧?為什麼他們搞不出新聞來?”他的夫人陳舜瑤說,這不怪記者。宋靜存說,上面管得太死,現在又成了“大報小報都是‘梁效’了”!
      【點評:此話出自於國內一個報紙總編之口,可見中共新聞審查控制的嚴酷!】

      宋平說:“領導活動報道的太多。”宋靜存說,現在人們看晚上的新聞聯播都是從七點二十分開始。宋平說:“我也是。”宋靜存驚奇地說,你也知道呀!並說上面對領導人的新聞報道的要求是,主要領導充分報道,各個常委保證報道,其他領導適當報道。宋平笑了,沒說什麼。

      【點評:對新聞聯播,國內老百姓倒有一句順口溜最貼切,前十分鐘領導很忙,中間十分鐘中國很好,後十分鐘外國很亂!】

      宋靜存反映,上面對民生問題重視不夠。現在,群眾看不起病,買不到放心食品?反映民情的管道也不暢通等等。宋平說:“現在盡為有錢人服務,也不能像以前攔轎那樣可以攔車告狀。”宋靜存說,根本不可能,領導的車還沒出來就把道給騰出來了。
      【點評:中共法制的倒退,有些地方比封建時代還不如,楊三姐還能攔車告狀呢,現在攔車告狀叫作攔訪,是要被處以勞動教養的。】

      有些貪婪的人膽子特大
      2003年4月11日上午

      宋 靜存談到眼下最大問題是農村問題。宋平說:“國民經濟每年增長7%,農村不應該是現在這個水平。全國農民收入2400元,比上年增長3%,沿海收入高,中 西部也沒有多少錢。江蘇增長6%,回良玉告訴我60%的農民並沒有增收。”夫人陳舜瑤說,我最討厭者“人均”,它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反倒掩蓋了很多矛盾。 宋平說:“一畝地就算六百斤的產量,種小麥也不過收入三百元,花去水費、電費和買化肥就差不多了。這樣有些人就乾脆撂荒了,進城打工是條路,但也不是城門 一開就能進來。農村真苦,農民真窮啊!”
      談到了中央台趙安索賄一案,宋平說:“一挖一串,數額那麼驚人,光靠紀委不行。個人權力太大,我說是有些貪婪的人膽子特大!” (《新史記》第10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七巨頭遲到的亮相

      Posted: 12 Feb 2013 04:31 AM PST


      七巨頭終亮相,明鏡獨領風騷(3)

      《外參》特約記者 程恭羲

      北京時間11月14日,在十八大宣佈閉幕後,大會便向媒體發出了《關於參加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活動的通知》:定於11月15日(星期四)上午11時許,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會堂一樓東大廳與中外記者見面。

      11月15日上午,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出席會議的有中央委員205人,候補中央委員171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列席會議。

      十八屆一中全會的主要議程是,由205位中央委員“選出”新一屆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然後,新一屆政治局常委便會正式亮相,與中外記者見面。

      中央社引不具名消息指,十八大期間中共高層、宣傳及安全部門曾評估,新一屆常委公開亮相時是否開放記者向常委們發問環節,並一度擬執行,藉此塑造“與時俱進”公開、透明的形象。但評估後發現,因採訪十八大中外媒體太多,特別是常委亮相時,外媒的問題“難以把握”,搞不好會適得其反,令“展現開明形象”的機會變成出醜機會,因而作罷。

      有採訪大會的海外記者也向港台傳媒證實,十八大會務組官員確曾向他們查詢,問“如果新常委亮相給你們機會提問,你們會關注什麼問題”,但最終無下文。有關記者搖頭稱,當局做法有如葉公好龍,“想做又不敢做”。

      在美國的中國政治評論員高新認為,十八大中委選舉有差額,但政治局不會有差額,政治局常委更不可能,都是小圈子“一早已圈定了的”。

      港台傳媒評論說,中共的黑箱選舉,令外界如盲公摸象,惟有將目光放在十八屆一中全會。屆時,經過外界無法想像、激烈的黑箱博弈後,管治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共新當家,就會列隊登台亮相。

      然而,令人最感意外的是,原本定於11時左右召開的見面會,推遲了近一個小時,讓所有關注最終結果的人都不得不焦急地等待著。

      11點40分左右,新華社率先發佈了七常委名單: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接著又發佈了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當選中央軍委主席、王岐山當選中紀委書記的消息。

      當北京時間指向11點54分時,由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組成的中共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就像明鏡十八大報導與分析小組在整整一個月前所列出的名單那樣,依次走進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與中外記者見面時,一場由中共第五代擔綱的獨具中國特色的政治大戲,便正式開演了!(《外參》)

      遲到的亮相。

      朝鲜再进行核试验 令中国应对处境尴尬

      Posted: 12 Feb 2013 04:37 AM PST


      韩国电视台报道平壤今天再度进行核试验(2013年2月12日))
      韩国电视台报道平壤今天再度进行核试验(2013年2月12日))
      AFP / KIM JAE-HWAN

      作者 法广
      朝鲜不顾国际社会压力,再次进行了核试验。平壤当局宣布:朝鲜于2月12日成功实施了一次地下核试验。朝中社报道指出:朝鲜国防科学部门在北部地区地下核试验场成功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和以往不同,此次爆炸力极强,且使用了小型化和轻型化原子弹。此外,朝鲜不顾中国反对而坚持试爆核武器,中国面对固执己见的朝鲜,已经受到侮辱,但面对要求制裁的国际社会,处于尴尬境地。

      根据法新社今天发自北京的评论,中国并没有如同先前通过官方媒体威胁的那样严厉谴责制裁北朝鲜,而只是温和地表示中国反对平壤核试验,甚至连谴责的词语都没有使用。
      中国在今天(2月12日)稍晚联合国安理会讨论是否严厉制裁北朝鲜的紧急会议上采取何种立场,成为国际关注的重点。在稍早几次对朝鲜的制裁讨论中,中国曾经表达有限度地支持。但中国从来没有对朝鲜施行单边制裁。有分析认为,尽管中国透露曾经以减少能源等援助制裁朝鲜发射导弹或试射核武器,但中国从来没有大肆声张。有评论认为中国考虑给平壤保留面子,但另外的分析认为,中国能够左右影响平壤的能力实际有限。
      战略分析认为,中国更加担心朝鲜垮台将导致美国与韩国军事联盟威胁直逼中国边境,而且朝鲜如果爆发大饥荒与难民问题也将威胁中国的稳定。
      法新社还指出,中国过去10年在胡锦涛执政时期对朝鲜采取的都是温和政策,中共新领导人习近平能否拿出不同的严厉立场加以制裁,似乎没有迹象显现。
      不过中国对朝鲜的软弱,在国内引起越来越多的不同声音,中国不少批评认为,中国与北朝鲜的团结友谊,只能给北京引来更多的麻烦。

      美国:中国是最大网络威胁

      Posted: 12 Feb 2013 03:49 AM PST



       

      美国国家情报评估最近发表一份报告,确认中国为美国最大的网络威胁。华盛顿邮报2月10日的有关报道说,该报告指“中国是寻求渗入美国商业和机构电脑系统以获取有用经济信息的最具挑衅性的国家。”
      华盛顿邮报报道说:“美国是威胁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大规模、持续网络间谍活动的目标。”该文说:“这一代表了美国情报界一致看法的报告描述了过去5年里黑客攻击的广泛领域,这些领域包括能源、金融、信息技术、航天以及汽车制造业。”

      报道说,中国网络间谍窃取信息的目标主要集中在跟美国的军事技术有关的商业方面。2011年当中国黑客攻击网络安全公司RSA时,被窃技术就是用于渗入军事工业目标的。之后不久,使用RSA安全技术的国防承包巨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网络被中国黑客侵入。不过该公司说数据未被盗窃。

      但是,最近美国媒体和联邦政府等行业也遭到了大规模攻击。美国的主流报纸包括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布隆伯格新闻社的网站悉数遭到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

      这些网络攻击威胁美国的经济竞争力。虽然有关情报并未将这些网络攻击导致的经济损失的数字包括在内,但是根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一些专家说,网络间谍对美国经济造成的损失可能占美国GDP的百分之0.1到0.5,或250至1000亿美元之间。

      曾一度被视为美国情报和军事领域所关切的网络攻击已越来越成为美国经济利益的直接威胁。奥巴马政府正在寻求对抗通过网络盗窃贸易秘密的办法。分析人士说,奥巴马政府的应对之道包括通过正常途径的抗议、驱逐外交人员、施加旅行和签证限制,以及向世贸组织起诉。

      邮报说,美国国家情报评估的报告虽然还点了俄罗斯、以色列和法国的名,它们也在进行以经济情报为目的的网络攻击,但报告说,它们与中国在网络间谍方面的努力不能等量齐观。
      中国断然否认这些指控,北京政府说,中国既没有纵容也没有实施网络攻击。

      谷歌曾在2010年遭中国黑客掠走宝贵源代码、并遭针对中国人权活跃人士和持不同政见者Gmail邮箱帐户的攻击。谷歌执行长施密特在他的新书中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老练和收益最丰厚的黑客”,他还说:“客观地说,我们已经生活在由国家领导的网络战时代,尽管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美国政府正对这一最新发展做出回应。美国国务院已经在美中战略安全对话中提出这一问题。去年,美国司法部建立了一个项目,培训100名起诉外国政府支持的网络攻击案子的检察官。

      白宫很快将发表一份有关贸易秘密的报告,强调在制止被窃取贸易情报方面美国公司与政府合作的重要。因为政府不能自己来做一个案子,公司必须认识到自己受到了侵害,有足够证据可以进行起诉并愿意与黑客一刀两断。白宫本星期有望发出一份有关网络安全的总统行政令,呼吁重要私营部门的电脑系统和提高政府与私营公司信息分享的自愿性标准,以帮助私营部门战胜网络入侵。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将在未来几周内采取行动,争取使美国第一项关于军队如何防卫或反击重大网络攻击时的法律得以通过。纽约时报2月4日的报道说,该法律授予美国总统在美国即将遭到来自国外的重大网络袭击时,拥有 “可以下令先发制人” 的 很大权力。时报说,“如果得到总统批准,即便两国尚未宣战,情报部门也可以通过植入毁灭性代码来攻击敌人。” 时报引用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理查德•法尔肯罗特的话说,其根本问题是“我们要如何应对中国?”他说,“在这个问题上,两国向彼此发出了大量信号。”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美议员抱怨台湾似对中国军事威胁反应漠然

      Posted: 12 Feb 2013 03:15 AM PST



      参议员科宁在记者会上讲话
      字体大小 
      钟辰芳 张松林
      02.11.2013
      华盛顿 — 美国国会参议员科宁(John Cornyn)发表声明,抱怨台湾对中国武力威胁的反应漠然。他说,他和许多国会同僚为协助台湾争取F-16C/D战机不断向奥巴马政府游说施压,但如今台湾政府似乎不再坚持购买这些战机,他对此感到失望,同时也担心台湾逐年下降的军事预算,不利于台湾的安全防卫。

      *科宁是游说对台出售F-16C/D主要议员*

      代表德州的参议员科宁,是美国国会游说奥巴马政府对台出售F-16C/D战机的最主要议员,他曾经为了要奥巴马政府说明对售台F-16战机的立场,在参议院杯葛国防部的人事案。

      科宁原定出席华盛顿智库传统基金会一场关于美台关系研讨会,但因故缺席,由该基金会亚太新闻圆桌会议主持人尼克•赞恩( Nick Zahn)对在场人士宣读科宁的声明。

      *科宁:对台似放弃采购F-16失望*

      科宁说: “我对于台湾似乎放弃购买新的F-16战机感到失望,尤其是这么多台湾在国会的友人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为协助台湾而付出许多努力之后。对于台湾的军事能力,台北好像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我满足感。台湾必须从睡梦中醒来,认清在面对中国对台湾威胁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台湾的脆弱性也与日渐增。”

      里士满大学政治学教授王维正(美国之音钟辰芳拍摄)
      ​​*王维正:台内部对采购F-16看法不一*

      对于台湾是否有意放弃购买F-16C/D战机,里士满大学政治学教授王维正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自2008年马英九政府上任后两岸关系有所改善,台湾内部的确对是否应该将有限的国防资源,用于采购昂贵的F-16C/D战机有不同看法。

      王维正说:“对于F-16, 有一派的人主张,台湾安全的最大挑战是来自中共,只要和中共的关系搞好, 事实上安全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武器有没有都不是必要。另外一派的人认为,最大的威胁来源是中共没错,但不能把它的善意当真,台湾还是要强化自己的国防。”

      ​​
      *美台须重新确认加强关系*

      参议员科宁在声明中表示,他仍然对美台战略伙伴关系深具信心,希望台湾也能展现政治意志,增加自己的防卫预算。他说,如果台湾不更积极和持续地争取自己的利益,美国国会将难以推动任何要美国政府对台出售F-16战机,或其他先进武器的努力。他希望在美国新一届国会开始之初,美台双方能重新确认彼此对加强关系的承诺。

      *克里国务卿重申美对台承诺*

      奥巴马政府新上任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在他的提名听证会过后,重申了美国对台湾的安全承诺。

      克里在答复参议员本•卡丁(Ben Cardin) 和参议员鲍勃•科克(Bob Corker)的书面质询时表示,提供台湾防御所需武器,让台湾维持足够的自我防卫能力,符合台湾关系法和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美国长久以来执行的这个政策,对台海和平稳定做出了贡献。VOA

      朝鮮核試對中國新領導人造成挑戰

      Posted: 12 Feb 2013 04:37 AM PST



      更新時間 2013年2月12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0:19
      金正恩
      這是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執政以來的首次核試驗
      《國際先驅論壇報》說,朝鮮不顧中國的警告進行核試,讓習近平只有兩個選擇:要不同意聯合國制裁朝鮮行動升級,要不就取消中國對朝鮮的投資和石油供應。
      文章說,朝鮮核試對中國新領導人習近平的外交政策是一個重大挑戰。習近平曾經說過,希望中美兩國發展「兩個大國之間的新型關係」,而習近平接下來如何處理朝鮮將會讓美國知道,究竟它是一個什麼樣的領袖,以及他想與華盛頓方面建立什麼樣的關係。
      文章指出,習至今表現出比他的前任胡錦濤更為民族主義的立場,在試圖奪取日本管理的島嶼控制權上展示了中國在東海危機中的決心,同時,他也明顯表現出對中國軍隊的興趣,在過去兩個月來曾多次到訪軍事基地和部隊,並要求士兵們做好戰鬥的準備。
      《國際先驅論壇報》認為,為了改善與美國的緊張關係,習近平可以開始在朝鮮問題上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促使朝鮮放緩其核計劃。如果習近平不能阻止朝鮮這樣做的話,他幾乎肯定將面對美國在東北亞地區進一步加強彈道導彈防禦努力,而且特別是將與日本合作,這將是中國最不願看到的情況。
      但文章也引述中美時事分析家指出,如果習近平對朝鮮採取了美國希望見到的措施,也可能會使朝鮮局勢不穩定並導致其倒台,從而產生一個親美國的朝鮮半島聯合體。而一個由美國控制的朝鮮半島也不會是習近平想要看到的選擇。

      更為強硬?

      文章表示,有關朝鮮問題的辯論正在成為中國外交政策圈內的熱門話題,但傾向對朝鮮採取更強硬政策的意見是否佔上風,目前仍不太肯定。
      文章援引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賈慶國教授稱,中國需要新的對朝政策。他說:「許多(中國)人仍持非常老套的看法,相信朝鮮是一個戰略緩衝區,而且他們仍然相信美國侵略者會經過朝鮮打入中國。」
      文章說,上個月曾到訪華盛頓的賈慶國教授認為,中國應該利用朝鮮問題作為起點,與美國建立更為合作的關係。他甚至表示,中美兩國應共同合作,阻止朝鮮成為一個核子大國。
      文章還採訪了北京大學另一位國際關係學者朱鋒教授。朱教授贊同對朝鮮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他說,中國社交媒體平台普遍強調需要在實質上向朝鮮施壓,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信號。BBC

      中國「堅決反對」朝鮮核試驗

      Posted: 12 Feb 2013 04:37 AM PST


      日本東京街頭報紙派發朝鮮核試驗號外(12/2/2013)
      朝鮮周邊國家紛紛譴責核試驗。
      中國對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驗表示堅決反對。
      中國外交部星期二(2月12日)發表聲明,批評朝鮮「不顧國際社會普遍反對,再次進行核試驗」
      聲明說:「實現半島無核化、防止核擴散、維護東北亞和平與穩定,是中方的堅定立場。我們強烈敦促朝方信守無核化承諾,不再採取可能惡化局勢的行動。」
      「中國政府呼籲各方冷靜應對,堅持通過對話協商,在六方會談框架下解決半島無核化問題。」
      此前,美國總統奧巴馬、韓國候任總統朴槿惠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等紛紛譴責了朝鮮當天進行的核試驗。
      聯合國安理會將於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星期二14點舉行緊急會議,商討朝鮮核試驗。
      朝中社證實進行核試驗的報道稱:「該核試驗是針對美國粗暴侵害朝鮮合法、和平的衛星發射權利的敵對行為,為維護國家安全和主權而採取的實質性措施的組成部分。」BBC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2月11日)

      Posted: 11 Feb 2013 09:21 PM PST


      2013年2月11日《明镜郵報》

      Posted: 11 Feb 2013 09:20 PM PST

      明鏡新聞網

      unread,
      Feb 13, 2013, 11:04:34 PM2/13/13
      to wy...@live.com.au

      《明鏡郵報》明鏡新聞網


      劉屏:北韓核試 美國逼的?

      Posted: 13 Feb 2013 06:56 PM PST

      光天化日下,一個高頭大馬之人,全身上下佩滿了各型武器,旁若無人,好不威風。他沿路指指點點,唯我獨尊,自認不但權力無邊,且道德高尚無比,彷彿亙古以來所未有。

           走到一間民宅前,他對著裡面高聲喊叫:「小子,你給我聽著,不准你擁有武器,哪怕是單發手槍也不許」。這傢伙斥責之餘,還不時向著大街小巷的各家各戶嚷嚷:「這小子不是東西,你們誰和他來往,當心我一併修理!」

           這就是美國對待北韓的態度。美國擁有的核武數量逾五千件,另外還有隨時可組合者約四千五百件;最具威力的B53核彈,威力是投擲在廣島那枚的五百倍以上。北韓核試爆的那枚,初步報導其威力可能只及廣島那枚的幾分之一。

           美國不容其他國家任意擁核,否則就要加以制裁。好笑的是,全世界二百個國家,只有美國對其他國家使用過原子彈。如今美國卻搖身一變,彷彿成了全世界避免核戰的守護神。

           美國不准北韓擁核,也不准中華民國或其他國家擁核。廿五年前的此時,一架美國專機降落台灣,下來兩團人馬,一團到台北參加故總統蔣經國的喪禮,另一團到龍潭,硬生生的強迫台灣拆毀核子研發設施。

           但北韓可不吃美國這一套。其一,北韓不像台灣是禁核條約(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簡稱NPT)簽署國。其二,北韓不需要花大把銀子向美國申購F-16,生存與發展倚靠的是自己的決心與毅力,不是美國的保護傘。

           美國固不容其他國家擁核,但也是有彈性的。已經有核武的,諸如俄、英、法、中國大陸,美國讓他們繼續擁有;沒有的,永遠不准有。這實在很奇怪。你們幾個大國擁有數百、數千的核武,有絕對能力把我們徹底毀滅,我們卻連研發也不許?美國不但擁核,而且在全世界部署,北韓卻連研發載具也要遭到美國制裁。這豈不是有那麼點「竊國者侯、竊鉤者誅」的意味?

           毛澤東寧要原子,不要褲子,因為他明瞭,「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美、蘇有了核武,可以向全世界訛詐,直到碰到對手也有核武,就訛詐不起來了。大鼻子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終究不敢挑起戰火,原因之一是中共也有核武。

           北韓金朝三代深明此理。早在二○○二年的美國國情咨文(State of the Union),小布希總統即把北韓、伊拉克、伊朗共列「邪惡軸心」(Axis of Evil),必去之而後快。可是美國只敢打伊拉克,不敢動北韓。至今不時有人問,如果伊拉克也有核武,海珊今天大概仍然在位。

           美國朝野不時有人說,北韓有了核武,南韓絕對跟進,日本是下一個,然後是台灣,整個東北亞將成核武世界云云。其實這是過慮。只要美國老大哥不准,日、韓、台絕不會造次,他們與北韓是不一樣的。

           更何況,東北亞又不是沒充斥過核武。早在一九五○年代,部署在公館(即後來的清泉崗)基地、台南基地的「屠牛士」核彈是誰的?把核武帶進日本、帶進南韓的,又是誰?美國核武「遍地開花」就是捍衛自由民主,北韓試爆一枚就是破壞區域安定?

           北韓專制獨裁,確是事實;不顧人民死活而「先軍」,確實可恨。可是比起其他擁核國家,北韓算是安份的。巴基斯坦窩藏恐怖份子,且長年包庇賓拉登;以色列五十年來發動了至少七場戰爭,且至今占領著四個國家的領土。巴、以擁核,其潛在威脅難道不比北韓為大?

           北韓是全世界少數幾個真正面對過核武威脅的國家之一。從杜魯門到艾森豪,美國都公開表示不排除以核武對付北韓。有這樣深刻的歷史教訓,又有揮之不去的美國駐軍威脅,北韓發展「反訛詐武器」毋寧說是正常反應。

      台灣  中國時報

      翁山蘇姬總統路 看軍人臉色

      Posted: 13 Feb 2013 06:53 PM PST

      新加坡記者林以君

      翁山蘇姬二○一五年的總統之路,很可能是成也軍人,敗也軍人。

      總統之路,翁山蘇姬無可避免地要和軍人打交道。她日前說自己「喜歡」軍隊(人),或許是無奈,更是經過算計後的妥協。

      「翁山蘇姬」四個字,很長一段時間曾是緬甸社會中的「禁忌」。軍政府要將這四個字從緬甸人民的記憶中抹去,人民不能提到她的名字,也才會用「The Lady(這位女士)」的尊稱,形容走非暴力反抗路線的翁山蘇姬。

      緬甸由軍政府轉型到民主政體上,軍人雖握有實權,但越接近民主,他們手上的槍桿子,越是不得不鬆手;要如何讓軍人有尊嚴、自動的鬆開手上的槍,考驗著翁山蘇姬的智慧與耐心。

      翁山蘇姬的父親就是軍人。翁山將軍一九四○年代領導緬甸各民族對抗英國、日本殖民主義;他一九四七年被暗殺時,翁山蘇姬只有兩歲。

      翁山蘇姬一九八八年從英國返回緬甸照顧重病母親,目睹軍政府血腥鎮壓民主運動。兩年後緬甸舉行人民議會首次選舉,她與全國民主聯盟以超過百分之六十的選票,贏得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國會席次。但宣布選舉結果無效的,是軍人。

      翁山蘇姬一生有至少十五年被軟禁,一九九○年人民議會選舉結果不被軍政府承認,馬上把翁山蘇姬軟禁的就是軍人;不同時期把他送進監獄的,也都是蠻橫的軍人。

      緬甸在三年前的二○一○年舉行全國大選,國會在二月選出新任總統登盛。去年九月在聯合國演說,率先表達支持翁山蘇姬走上總統之路的登盛,則是溫和派的軍人。

      登盛當時說,若是緬甸人民二○一五年接受翁山蘇姬緬甸總統,他也願意支持。接下來的修憲過程,如何取得更多軍人的信任及支持,翁山蘇姬自己心中不能沒有打算。

      昨天她在一次錄影談話中表明,在政府軍與少數民族衝突中願意協助協商,這是直接與軍人直接交手的機會,當然也是總統之路上無可避免的挑戰。

      台灣   聯合報


      歐巴馬咨文 激情倡嚴管槍枝

      Posted: 13 Feb 2013 06:10 PM PST

      美國總統歐巴馬前天在眾議院向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國情咨文演說,為第二屆任期的施政公布方針。多名槍枝暴力事件受害者家屬及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等,都應邀列席和第一夫人蜜雪兒平起平坐。

      譴責北韓核試爆

      歐巴馬在逾1小時演說中,把提振經濟、創造就業機會、稅賦改革、全力遏止槍枝犯罪等列為施政重點。不過共和黨在演說後立即對歐巴馬提出的經濟政策唱反調。

      歐巴馬對意見嚴重分歧的兩黨國會議員,提出攜手解決當前聯邦赤字問題、增加教育支出、推動健保改革及將基本工資提高到每小時9美元(約267元台幣)、不分性別工資平等的建議。針對氣候變遷,他要求採取節能與能源自主措施;此外他也建議改革問題叢生的移民制度。

      在軍事與外交上,他譴責北韓前天的核子試爆,另承諾把駐阿富汗美軍逾半數、即3.4萬人在明年2月前撤離,剩餘兵力將在2014年底全撤出。另外美將與俄羅斯合作,減少全球核武數量。他同時宣布將與歐盟擴大經濟合作。

      歐巴馬稱他將簽署行政命令,要求國土安全部對企業提供資訊,強化美國網路基礎設施的防禦能力並嚇阻駭客攻擊。

      國會殿堂上有24名槍枝暴力受害者或家屬受邀聆聽歐巴馬演說,包括命喪槍下的15歲非裔女孩潘朵頓(Hadiya Pendleton)的雙親。潘朵頓喪命的幾天前,曾在歐巴馬就職典禮演出。歐巴馬激動請求國會通過更嚴格的槍枝管制法,也讓這場演說在高潮中劃下句點。

      「傷害中產階級」

      2016年可望成為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的參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指,共和黨同意歐巴馬促進經濟成長的目標,但不同意他採取的方法。魯比歐強調,歐巴馬迷信加稅與赤字預算,將傷害中產階級的利益。

      台灣  蘋果日報


      朝鮮核試 京史無前例不滿 美韓加強導彈系統應對

      Posted: 13 Feb 2013 05:42 PM PST


      哈爾濱街頭出現抗議朝鮮核試的橫額,認為中國政府應保護本國公民。(網上圖片)


      朝鮮核試的餘波仍在蕩漾,美國總統奧巴馬昨在國情咨文中稱,將以「堅決行動」強化導彈防禦系統,對抗朝鮮挑釁威脅,韓國亦宣布要加快部署足以打擊朝鮮全境的巡航導彈。而國家環保部就派遣多支移動輻射應急監測分隊,在毗鄰朝鮮的東北三省邊境地區展開監測,暫未發現朝鮮核試對中國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

      聯合國安理會15成員國昨晨一致通過主席聲明,指摘朝鮮再度核試,「嚴重違反」聯合國決議。外長楊潔篪周二緊急召見朝鮮駐華大使池在龍,就核試提出嚴正交涉的做法,被新華社官方微博形容為「史無前例,以往罕見」,反映了中國的不滿。

      東北三省監測放射物

      國家環保部網站引述該部負責人宣布,針對朝鮮第三次核試,該部及時啟動了輻射環境應急監測響應預案﹕分佈在全國境內的150多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24小時運行,對環境輻射水平進行實時監測,又已派遣多支移動輻射應急監測分隊,在東北三省邊境地區開展應急監測工作。啟動技術專家組會實時分析、評判朝鮮核試驗對中國環境的影響。截至昨晨10時,朝鮮核試尚未對中國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國境內尚未監測到核試驗產生的任何人工放射性核素。

      中國朝鮮半島事務代表武大偉在與日本官員就核武舉行電話會議時強調,為阻朝鮮核試,中方到最後一秒都在盡外交努力。

      美國總統奧巴馬昨在國情咨文中,抨擊朝鮮核試是挑釁行為,只會令自己更加孤立,並矢言要與盟友「強化我們的導彈防禦系統,帶領全球採取堅決行動應對這些威脅」,「朝鮮政權應該知道,他們唯有履行國際義務才能實現安全和繁榮」。

      韓媒:朝鮮640導彈備戰

      韓聯社昨稱,韓美軍方人士研判朝鮮很有可能繼續挑釁,朝鮮已將640枚射程為300至1000公里的飛毛腿系列導彈,以及發射導彈的近40輛流動發射車,用於實際作戰準備;此外,朝鮮「勞動」和「舞水端」系列導彈也同樣可由流動發射車發射。

      韓國昨宣布,將加快研發部署足以偵測、鎖定、摧眦朝鮮導彈的「殺傷鏈」(Kill Chain)系統,系統包括射程800公里的短程導彈,足以覆蓋朝鮮全境,還將加快研製射程達1500公里的「玄武-3C」型巡航導彈。另外,韓國又提出要構建韓版導彈盾(KAMD),攔截來自朝鮮的導彈。

      香港   明報

      抗日劇胡編亂造 扭曲歷史吹歪風

      Posted: 13 Feb 2013 05:24 PM PST

      中日釣魚島之爭愈演愈烈,中國電視屏幕上抗日電視劇亦大熱,但大多粗製濫造,甚至歪曲歷史,有違真相,不僅不能激發國人愛國之心,反而有損國家尊嚴。

      浙江橫店近期有十多部抗日電視劇在拍攝,劇中中國軍人或者特工隊員個個神勇十足,不可戰勝,隨便兩手一撕便將日軍撕成兩半,一個人砍殺幾十名日軍場面相當常見。有專門演日軍的群眾演員戲稱:「一天要死十幾回,不想當日軍,想當八路軍。」如果日軍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如果八路軍真的如此神勇,抗日何須八年?

      這些電視劇破綻百出,到處穿幫。譬如一齣電視劇中有八路軍的台詞是「八年抗戰終於開始了」,抗日才剛剛開始,當時的人怎知道要打八年?諸如此類情節錯誤在劇中屢見不鮮,讓觀眾啼笑皆非。本來拍攝抗日電視劇是為了激發國人回憶當年的苦難歲月,鑑古知今,對日本強佔釣魚島的行為同仇敵愾,可惜這些電視劇違背歷史,歪曲真相,反而顯得醜陋不堪。
      美化侵略 歌功頌德

      中國抗日題材影視一向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不是八路軍英勇無敵,就是日軍充滿人性。早前拍攝的《南京南京》電影,聲稱從所謂人性的角度反思戰爭,實際上是極力美化日本侵華史,為日本皇軍歌功頌德。

      在電影中,日本侵略軍「人性、善良」的「光輝形象」,取代了歷史事件中真實的日本侵略軍的猙獰形象,影片中的日軍就像是「仁義之師」。最荒唐的是,在臨近結尾,影片竟用長達五分鐘時間來演出「日本軍南京佔領慶典」,實際上是日本鬼魂祭典。影片中「陣歿將士之英靈」大字十分醒目,祭奠莊嚴肅穆,人人表情沉痛,像一個「威武之師」在控訴中國人「罪行」中舉行的一場哀兵誓師大會,又像是展示場面壯觀的日本祭奠儀式的風采。

      在中日矛盾日益激烈,日本軍國主義加快復辟,每一個有志氣的中國人都挺身而出之際,這部影片卻在告訴國人,要理性看待侵略,侵略者也有人性的一面,這豈不是長敵人威風,滅自己志氣? 如果這股歪風蔓延,不要說釣魚島丟失,恐怕很快就有漢奸打着旗號歡迎日本皇軍早點回來。

      最不可思議的是,日本在南京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這個城市帶着歷史的血淚,但奇怪的是,當地政府卻主動拆除日軍戰時設在當地的亞洲最大慰安所,相當於給日軍的罪行毀滅證據。

      中國一直要求日本正視二戰的侵略歷史,反對日本政府篡改教科書,然而遺憾的是,中國自身就不願正視這段歷史,甚至不斷曲解歷史真相。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中國自己尚且如此,又怎可能要求日本正視歷史呢?

      太陽報


      亞太明爭暗鬥 中國引蛇出洞

      Posted: 13 Feb 2013 04:52 PM PST

      北韓進行地下核試後,國際社會一片反對之聲,中國外長亦召見北韓駐華大使表示「堅決反對」。只是兩國這幕戲更像「一個願打一個願捱」的苦肉計,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才是北韓核試主要受益者。

      核試後中國連番動作譴責平壤,包括召見駐華大使,向南韓通報「在最後一秒鐘仍然堅持阻止核試」,贊同聯合國安理會對北韓的譴責聲明等。作為北韓的盟友,中國異乎尋常高調反對,似乎兩國關係已瀕臨危機。

      事實上,中國只是動口不動手,表面上聲嚴色厲,實際上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如果中國真要反對,完全可以採取斷電斷油斷糧等手段制裁。北韓國門緊閉,經濟上對華依賴很深,中國每年無償提供幾十萬噸原油及糧食,是平壤最大的金主,若沒有中國的支持,金家王朝在經濟上早就崩潰了。因此,不要看中國對北韓說了甚麼,關鍵是看中國做了甚麼。

      暗中放縱 坐收漁利

      北韓核試對中國利大還是弊大眾說紛紜,有人說中國是最大輸家,事件會刺激日韓發展核武,核輻射會污染中國東北,北韓核武會威脅中國等等。如果看深一層,北韓核試也對中國有好處,目前的東北亞,美日韓為一方,中俄朝為另一方,平壤核試可減輕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戰略壓力,尤其是安倍上台之後,中日擦槍走火的概率猛增,北韓核試有若間接替中國警告日本。

      日本是全球唯一經受過核武器轟炸的國家,不少國民對當年慘景記憶猶新,反戰情緒也因此特別強烈。而今次北韓核試,勢必激發日本民眾對過去戰爭歲月的苦難回憶,擔心一旦中日開戰,核戰悲劇重臨,這種擔憂勢會轉化成勸阻安倍莫進行戰爭冒險的動力。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北韓核試起到了對日本示警的作用。

      如果說日本是美國豢養的一條毒蛇,那北韓則是中國豢養的蟒蛇。美國利用日本不斷挑釁中國,消耗中國的實力,打斷中國的發展機遇期,中國則利用北韓給美日添煩添亂,在關鍵時刻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事實上,美國重返亞洲之後,放蛇出洞,不斷在釣魚島問題上為日本撐腰打氣。如今中國亦引蛇出洞,跟平壤合演苦肉計,表面反對,實際暗縱,坐收漁翁之利。當然,美國肯定不會善罷甘休,定會放出更多的毒蛇咬噬中國。

      亞太已成為世界最不穩定的地區,各方的暗戰與亮劍此起彼伏,在今年這個蛇年,各方還只是相互試探與摩擦,探測對方的底線與實力。明年馬年,亞太地區局勢將出現翻天覆地變化,各種暗戰將變成明刀明槍的爭奪,中國做好準備了嗎?

      東方日報


      《習近平的底線》溫和改革現徵兆

      Posted: 13 Feb 2013 02:54 PM PST



      內容提要:

      習近平謎團已解開!2013年新年之初,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宣布中國國政府計畫對惡名昭彰的勞教制度進行改革,習近平溫和改革現出前兆。

      《南周》新年獻辭事件、《新京報》被迫轉發《環時》社明事件、炎黃春秋網站被閉事件讓南北憲政夢同時被撕成一地碎片,《環時》乘勢警告不應該癡心妄想在中國有不受黨國管控的"政治特區",這些事件讓過去兩個多月來一直期盼習近平改革的人終於看到了習近平的欣政底線。

      從目前的態勢看,中國有進入開明專制時代的強勁勢頭。一方面,習近平所為不像一個帶領中國走向憲政的革命家,另一方面,習近平所為更像決意成為一個親民、治吏、一心救黨的好皇帝。

      如果你愛中國,請選擇拒絕共產黨好皇帝。如果你愛共產黨,請選擇成為習近平的同盟黨。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中國的秘密武器:朝鮮

      Posted: 13 Feb 2013 02:05 PM PST


      明鏡新聞網編譯  文道喻

        不為人知的骯髒小祕密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如果你有一個鄰居,具備核武器可以用來恐嚇和干擾美國,而你的身份剛好周旋其中,既能跟著鄰居沆瀣一氣譴責美國,也能在必要時,做點面子給美國,那這位鄰居會不會是你的“秘密武器”?國際情勢分析家布雷特施海迪(Brett Daniel Shehadey)在《亞歐評論》(Eurasia Review)發表文章稱,若說日本、韓國和台灣是美國於東亞地區的代理人,朝鮮和中國也許存在著一些不為人知的骯髒小祕密。

        儘管2003年開啟的六方會談涉及錯綜複雜的外交關係,中國仍選擇與朝鮮保持“兄弟之邦”,2011年甚至公開承諾,推動中朝之間更緊密的軍事合作,也正是這個時候,南海和東海的島嶼爭端開始變本加厲,有趣的是,施海迪提問,東南亞各國和韓國,與中國同有濃厚文化血緣,不過,中國非但對他們漠不關心,竟還主動欺壓?難道是因為東南亞和韓國與美國走得太近,中國必須聯合朝鮮加以抗衡?如此一來,中國對朝鮮擁有致命核武器不太在意,便有了合理解釋。

        中國必須理解這個“兄弟之邦”並不受歡迎的事實。金氏政權堪稱世界上最惡名昭彰的政府,朝鮮也在世界自由度調查中敬陪末座,而且,時不時發出戰爭信號,以至於韓國和日本為了自身安全,不得不跟“美國老大”求援。事實上,不少人認為,中國絕對有能力制止朝鮮胡作非為,只看她願不願意這麼做,不過也有人為中國辯護,來自上海的韓國專家凱見(Cai Jian,音譯)說:“這些年來,從無數次的六方會談可以看出,中國對朝鮮的影響力非常有限,中國唯一能做的,就是說服朝鮮不要輕易威脅他人。”


       
        金家王朝可能被軍事政變和人民起義推翻。


       施海迪不認為凱見的說法合情合理,畢竟中國有太多選項對付朝鮮,但她從來沒有嘗試過。對北京來說,制裁朝鮮不是他們的優先事項,也無法從中得到什麼利益。但為了做做表面工夫,仍會偶爾切斷援助當作響應。一位美國前官員說:“回顧過去4年,我們幾乎推不動中國(來處理朝鮮問題)”。顯然地,中國完全不擔心鄰居擁有核武器的事實,也未曾嚴厲批評其流氓行為,原因在於,朝鮮核彈瞄準的目標正是中國的挑戰者──日本和美國。更糟的是,朝鮮最近的聲明,彷彿與美國有不共戴天之仇:“我們毫不掩飾,國內發射的衛星和遠程導彈,以及一系列核試驗,都是針對美國。”

        最近,日本派特使山口那津男到北京進行談判,其中討論到制裁朝鮮的問題。施海迪指出,制裁並非導致朝鮮“仇美”又“反西方”的主要因素,韓國和日本新選出的保守派領導人、美國對台軍售,才是煽動敵對情緒的始作俑者。

        另一方面,美國“棒子”與“蘿蔔”使用不當,也得付出一些責任,且現在美朝關係可能處於最低點,朝鮮一直把美國視為“死敵”,他們想讓美國感到芒刺在背,讓美國知道,在亞洲,有一個國家可以隨時發動攻擊和轟炸,自20世紀50年代從未改變過。


        “核威攝”夢想源自歷史情結


        問題來了,為什麼是核武器?國家沒有錢,經濟民不聊生,中國更不可能提出官方支援,種種不利條件,依然阻擋不了朝鮮發展核武器的決心,根據施海迪,唯一可能的解釋是:歷史情結。朝鮮戰爭期間,美國知名將軍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曾要脅使用核武器,那時,美國確實有能力發射長程洲際導彈,當然,最後美國沒有這麼做,之後,討論朝鮮問題也不再提及核子戰爭,但仇恨的種子已經種下,在金家觀念裡,既然美國以核武器威脅,那就“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很大程度上,朝鮮仍維持20世紀50年代的“共產邪教”的個性,懷抱冷戰時期之“核威攝”夢想。

        所謂威攝,意指一種通過恐嚇和威脅來阻止潛在侵略者採取侵略行為的行動戰略,而核威攝是美國和蘇聯在冷戰期間常用的一種戰略,以相當數量的核彈作為威懾對方的重要手段。然而,美國有被朝鮮嚇住了嗎?施海迪說,儘管朝鮮於201212月成功發射衛星,美國情報官員卻普遍認為,他們還沒有發射洲際導彈的能力,意即核子威脅不會那麼快抵達美國本土,但其亞太盟友的不安早已淺顯易見。

        無論如何,中國又是怎麼計算的呢?他們是否希望美國不要插手亞洲事務,證明自己才是管好朝鮮怪物的主人?或者想提醒美國,不要得寸進尺,他們隨時可以運用朝鮮這個“秘密武器”?緊接著,施海迪針對中國與朝鮮之間達成秘密協議的優劣勢進行分析。優勢如下:

        第一、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中國與朝鮮關係良好對彼此有益,畢竟雙方面臨的地區性威脅或敵人相似;第二、中國與朝鮮均是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信奉者,意識形態相近,可以追求共同政治遺產;第三、中國能對外宣稱,與朝鮮保持軍事互動是以區域和平為出發點,即使朝鮮做出惡劣舉動,也可以試圖推卸責任;第四、如果朝鮮成為東亞地區的最大威脅,相較之下,中國看起來就好多了;第五、中國有能力完全征服朝鮮,但不是上上之策,最好的方法是,繼續以殖民式的手段操縱該國政治和軍事,馴服金正恩;第六、中國可以在任何時機點背叛朝鮮,只要有利可圖,而且不用擔心遭到報復,幾乎不會有人站在朝鮮那邊;第七、朝鮮是中國戰略後備的必要之惡。

        而劣勢如下:
        第一、朝鮮算不上傀儡,至少表面上他們仍獨立於北京之外;第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年輕又神祕,難以探測其想法,是雙方同盟的不穩定因素;第三、朝鮮有可能做得太過火,連帶拖累中國;第四、儘管彼此擁有共同的地緣政治敵人,但目標不盡相同,政治問題可能超越戰略問題;第五、隨時可能爆發的多邊區域衝突,勢必考驗著兩國的默契和聯盟。
        中朝關係看似不密切,但施海迪相信,他們私下的連結一定比國際社會能看見的多,如同一塊冰山,水面上只有小小突出一部分,水面下體積卻十分龐大,有鑑於兩國共同分享的地緣政治現實以及長久培養的穩定和信任,“秘密武器”的論點絕非空穴來風。


        麥克阿瑟曾在朝鮮戰爭中要脅使用核武器。



        中國不可能妨礙南北韓統一

        中國與朝鮮和韓國之間的微妙關係向來是分析家關注的焦點,最近一份由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完成,題為《中國對朝鮮半島統一的影響及提交參議院的問題》的報告,本來沒有受到太多關注,直到《華盛頓郵報》對其報導後情況才有轉變,它的論點很簡單:中國與朝鮮日益深化的經濟交流將使得這個“隱士王國”變成中國一支流省,因此日後北京有能力和動機阻止南北韓統一。

        乍看之下,如此結論頗為驚人,也許能成為美國一家主要報紙的頭條新聞,然而,政治分析家裴敏欣(Minxin Pei)於網上雜誌《外交者》(The Diplomat)撰寫專文分析,直指該份報告根本站不住腳,因為它不僅誤解中國維持朝鮮半島分裂的根本理由,也忽略未來可能出現的三套劇本,每一套劇本都暗示著中國幾乎不可能妨礙南北韓統一。

        首先,經濟利益是中國國有企業或民間企業家極力追求之事,但政府制定朝鮮政策時,商業只是次要考量。過去幾十年來,北京從朝鮮獲得的經濟回報可說是零,甚至得不償失。那麼,是什麼理由,在中國知道沒有回饋的情況下,仍願意投入幾十億美元援助來支持一個國際信用破產的獨裁政權?裴敏欣說,一切關鍵在於國家安全。

        簡單來說,中國將朝鮮視為一面保護盾,藉此緩衝美國在東亞地區的軍事部署,因此不得不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以維持這個緩衝區。如此概念並不陌生,冷戰時英國首相邱吉爾曾提出“鐵幕”一詞,一個歐洲在蘇聯和美國的扶植下分別成立華沙條約組織和北太平洋公約組織,作為兩大強權角力的緩衝地帶。然而,即使中國認為金家政權維繫與否攸關戰略生死,從而,暫時阻礙朝鮮統一,但要說中國有能力阻止統一,裴敏欣認為,是言過其實了。


        檢討甚至改變對朝政策


        根據裴敏欣,3個條件令中國無法否定朝鮮半島統一。第一,朝鮮有可能重現“緬甸模式”。無論朝鮮或韓國,人民所懷抱的強烈民族主義眾所皆知,朝鮮未必心甘情願當一個支流省,而正如中國在緬甸具爭議性的商業行為和自然資源剝削逐漸疏遠該國精英和民眾,並且開啟政治改革觸發點,只要中國和朝鮮持續進行經濟整合,平壤疏離北京不是不可能,金氏王朝便如同緬甸軍政府,輕而易舉背叛中國,轉投西方。當然,考量朝鮮過去素行不良的紀錄,一時間要讓西方接受並不容易,但朝鮮也有許多有利籌碼,其核武器可以在談判中扮演重要角色,為國家取得有利條件。

        第二,中共政權本身存在危機,不見得維持長久治理,意味著民主轉型不再遙不可及,即使短期內(以5年來說)無法實現,我們仍無法忽視這個可能性。裴敏欣指出,中國的人均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已來到8500美元,如此的社會經濟發展,只有極少數非產油的獨裁政府能承受。最近,我們不斷看見政治覺醒的跡象,例如《南週》事件,公民越來越積極爭取民主和言論自由。此外,官員腐敗蔚為風潮,政府不再被人民信賴,收入和機會之極端不平等都大大削弱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換句話說,政權轉換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何時”和“如何”的問題。因此,不管是通過和平的政治改革或暴力革命,一個重生的新中國,很可能就此拋棄平壤,轉而支持韓國的統一和民主化。

        最後一個劇本,假使朝鮮國內出現反對金氏王朝的軍事政變或民眾揭竿起義(或兩者結合),導致政權迅速崩潰,裴敏欣對於中國是否會以軍事干預防止統一存疑,假設金氏王朝被內部革命瓦解,他們擁有的核武器,將是中國不願派遣解放軍渡過鴨綠江的主要原因。
        不過,裴敏欣認為,儘管那份報告的分析結果存在謬誤,終究提出有意思的反思:中國政府必須檢討,甚至徹底改變對朝政策。北京之所以希望朝鮮半島維持現狀,基本的戰略思考是讓美國沒有從陸路入侵本土的路線,北緯38.5度線彷彿一道屏障,然而中國應該擔心他國侵略國土嗎?進入21世紀,中國最弱的兩個戰略環節是:依賴進口能源以及缺乏保護海上交通的能力,因此“海洋”變成兵家必爭之地;至於美國,很難說她有企圖跨越太平洋來擴張領土。拿最糟的情況來看,若是中美發生軍事衝突(兩個國家皆擁有核武,戰爭極不可能發生),美軍勢必以強大的海軍和空軍壓制中國,地面入侵是五角大樓最不會考慮的方案,朝鮮對中國便英雄無用武之地。

        基於錯誤和過時的戰略設想,中國可能把韓國這個潛在的區域合作夥伴推向美國那一端,所以裴敏欣建議,中國政府應將戰略眼光放遠,從根本上改變朝鮮政策。北京必須接受朝鮮半島統一,而非阻礙之,並將籌碼放在首爾這邊,只有這樣的政策方能符合中國的最佳利益。

        
        日本自衛隊的模式是否可供台灣學習?



        台灣可效法日本建立自衛隊


        就在裴敏欣呼籲中國改變對朝政策同時,也有美國學者提出,隨著北京日益強大,台灣得重新思考自身戰略位置,不再大量軍購與中國競賽,而是反其道而行,削減當前一半的部隊人數,把“自衛”當作主要功能。根據法新社,總部位於華盛頓的國家政策研究中心的總裁斯科特貝茨(Scott Bates)指出,兩岸間的軍事優勢將“不可挽回地轉移”到中國那邊,因此,若要台灣縮小與中國的軍事差距,不論於政治上或經濟上都不切實際。

        傳統而言,美國和台灣的政策制定者均不希望中台的軍事力量相差太大,但貝茨提出的新觀點,是向日本學習,建立自衛隊。“自衛隊”是日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家的防衛力量,且根據憲法,日本放棄與他國以軍事手段解決爭端的權力,因此,自衛隊算是一種准軍事組織,如果台灣也能這麼做,放棄對大陸進行軍事行動的可能性,如此大膽舉措,“將改變大陸看法,並贏得台灣民眾支持,就算衝突爆發,北京也會三思而後行”,貝茨補充說。

        此外,台灣的自衛隊亦能自詡救災急先鋒,隨時準備好部署全亞洲,凸顯台灣對國際事務的重視,為自國積累外交資本,另外貝茨還指出,台灣可以利用其外交資源,斡旋亞洲方興未艾的領土爭議。

        換言之,這些作為都會將台灣推上道德高地,從而,獲得全球輿論支持,如果中國有意以武力強迫統一,就難以擺脫“侵略者”色彩。1949年,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中大敗,先後遷都廣州、重慶和成都,最後撤退至台灣,形成兩岸對峙局面;1979年,美國正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承認其合法地位,與中華民國政府斷絕外交關係,但同一年也通過《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確切指出美國政府需“提供防禦性武器給台灣人民”,且任何以非和平方式決定台灣前途之舉,美國都應“嚴重關切”。


        馬英九上台後致力修補兩岸裂痕。



        對北京而言,台灣是一塊等待統一的土地,也從未放棄使用武力,2005年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而且允許政府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被視為發動對台戰爭的法源依據。於是,中、美、台三者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一直是東亞的不安因子,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致力修補雙方裂痕,尋求與中國不斷擴大經貿交流,緩和緊張局勢,儘管不少國內人士指責馬已危及台灣的事實獨立。

        貝茨認為,他的想法有助於幫助馬英九推動更深一層的和平進展,可是,前五角大樓官員約瑟夫博斯科(Joseph Bosco)不避諱對貝茨提出批評,他抨擊如此想法違反公認的威懾概念,且台灣過去對國際社會的付出,早讓她站在道德高地上,“台灣並不需要單方面解除武裝,以證明其道德或政治上的合法性”。

        在中國逐漸崛起,躍居超級大國的情況下,東亞局勢無疑會比起過去更加瞬息萬變、矛盾加深,碰撞也可能因此產生,朝鮮也好,台灣也罷,任何有志研究國際關係者,必然不會錯過這極具動態又危機四伏的東亞區塊。 《外參》34期)

      習近平神隱,西方媒體紛紛幫著尋人

      Posted: 13 Feb 2013 11:54 AM PST

      《大事件》特約記者 關濤



      世界媒體對中國當局阻止中國公眾議論習近平的怪異措施感到滑稽,也對這個泱泱大國的外交部不能自圓其說而感到驚訝,並紛紛發表以“習近平到哪裡去了”為開頭的報導或評論,跟奮力探尋習近平下落的中國公眾遙相呼應。與此同時,世界媒體也程度不一地表現出憂心忡忡。

      英國《金融時報》(網絡版)在“9?13事件”41週年前夕發表文章,更是把當時的林彪墜機事件和目前習近平從公眾視野中消失的狀況聯係在一起。

      這篇題為“習近平之謎的歷史回聲”的文章說,中共接班人林彪當年墜機身亡,共產黨用了兩個月時間才通知公眾。

      文章說,習近平從公眾視線中消失已經11天,當局仍然沒有做出解釋。“這顯示,儘管中國經歷了經濟改革,一旦事情涉及到自己的領導人,中共目前的保密程度和毛澤東統治時期林彪1971年墜機死亡時完全一樣。”

      但是,在今天,社交傳媒的迅速發展,讓共產黨失去了控制信息的能力,保守秘密變得越來越困難。

      在法國巴黎出版的財經新聞報紙《回聲報》9月12日發表該報外交事務專欄撰稿人雅克·于貝爾-羅吉耶的文章,劈頭第一句就是,“習近平到哪裡去了?”

      法國《洛林織巢鳥報》的報導說:“或許,習近平如此突然從公眾視野中蒸發消失之謎,永遠也不會解開,但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確定無疑的——儘管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外交和和經濟大國,中國領導人的生活內情,對13億中國人民而言,依然晦暗不明。”

      《洛林織巢鳥報》的報導將習近平失踪的政治事件,跟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劃的兒子駕駛超豪華跑車法拉利出車禍身亡、車中兩個裸體女人,車禍導致令計劃被調職一事,聯係起來,對中國的政治前景發出了不看好的預測:

      “這些事件在中國導致了1989年天安門鎮壓事件以來的最大的動蕩,並有可能破壞現任領導層將權力平穩轉移給下一屆領導人的計劃。”

      《華盛頓郵報》的社論,無論其觀點還是其筆法都在西方媒體當中有相當的代表性。社論的紙媒體的標題是“中國失踪的繼承人”,副標題是“習近平的消失凸顯出脆弱的政治體制”。文章寫道:“或許,就像一則謠言所說的那樣,習先生只是扭了背。或許,他像另一則謠言所說的那樣,只是輕微心臟病發作。中國百姓和全世界都被蒙在鼓裡,這一事實本身,再次凸顯出中國陳舊的斯大林式的政治體制,完全不能應對它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從經濟增長放緩到互聯網社交媒體蓬勃興旺,這些挑戰無所不包。

      習先生將取代胡錦濤,而李克強將取代溫家寶總理。習、李二人都經不起不受阻礙的檢驗。彭博通訊社報導說,習先生的家人在一些公司裡獲得了價值上億美元的股權,並在香港擁有七處房產,價值五千五百萬美元。英國《金融時報》則報導說,李先生政績稀少,把事情辦壞的記錄多多,壞事當中包括掩蓋污染的血液導致的艾滋病流行。

      無論如何,北京堅持一個世紀前的蘇聯開始實行的做法,將有關共產黨領導人的一些最基本的信息保密的政策是難以為繼。已經有三億多中國人有社交媒體賬戶,政府的網絡監管大軍無法杜絕有關習近平失踪的謠言,或杜絕人們抱怨官方信息缺乏。在信息真空中,各種聳人聽聞的謠傳四處流傳,其中一個傳聞說,習先生中了最近被罷黜的中央政治局成員薄熙來的同黨的暗算,在一次車禍中受傷。

      就算是習先生重新出現,並按計劃接掌了權力,他所面臨的公眾要求政府透明和負責的壓力將有增無減。中國看來將出現顯著的經濟增長放緩,這意味著有更多的中國人感到不滿,從而更不願容忍政府的無能和腐敗。假如他們識時務,習先生和李先生就會開放政治體制,而不是讓中國現有的體制崩塌。開放政治體制的良好的第一步可以是將他們的活動對公眾實話實說。”

      9月14日,博訊網獲得接近北京政治核心人士發來的最新消息指出,習身體無恙,近期他缺席多場國事活動,恰是他已接掌中共中央日常要務,不得不謝絕禮儀應酬,全身投入黨和國家大事。消息說,習目前正忙兩大事務。

      一是十八大籌備工作。據稱,胡錦濤已將黨務完全移交給習。萬事開頭難,使習的工作十分緊張。特別是十八大已進入實質準備階段,黨、國家和軍隊的高層人事佈局牽涉甚廣,習既是這些人事安排的主導者,更要扮演協調角色,要與各方、各派勢力協調、溝通,殊為不易。此外,十八大政治報告的擬定和審議,以及黨章修改等。關於軍隊的人事安排原則,在北戴河會議期間剛達成一致,很多具體安排需要落實。

      二是主導中日危機及對日軍事鬥爭準備。消息說,此次中日因釣魚島引發的危機,習近平一直以決策者身份主導,外界可從中方的處理,看出習做事風格。知情者告訴博訊,習近平話不多但立場堅決、重於實際行動。釣魚島事件,習近平已多次作出指示,包括外交周旋和軍事準備。

      消息稱,中方前所未有出動兩個海監編隊、共六艘海監船赴釣魚島海域,與日方對峙,就是在習的指示下作出的決定。習近平對這釣魚島事件的處理,並沒有因為十八大要召開而以求穩為重點,中方已做好與日本經濟攤牌、甚至局部衝突的準備。北京軍方智庫近來不停表態對日要強硬,絕非空穴來風。北京消息指出,中共未來的態度很清晰:如果日本方面一意孤行,派駐人員上島,中方肯定會採取軍事行動。

      對近期外界對習近平未露面的解讀,有關消息說,這恰是習近平處事方式與即往中共領導人的處事方式不同。習不喜張揚,講求實際,低調做實事。消息指出,當中辦秘書向他報告外界的各種揣測,習漠然應道:“讓他們說去。咱們該幹什麼,還幹甚麼。”(《大事件》13期)

      鄧小平家後代熱衷房地產和稀土産業

      Posted: 13 Feb 2013 06:59 AM PST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辛鳴




      鄧小平重新掌權後的中共格局被一些學者譽為“雙峰政治”,指的就是鄧小平和陳雲這兩個“峰”。兩人基本上是並駕齊驅,同做“太上皇”。陳雲雖然不主管軍隊,但在組織人事上有相當大的話語權和勢力。

        陳雲,在毛澤東時代,經常稱病休養,遠離政局核心的紛爭,也躲過多次劫難。有評論說,陳雲是中共黨內最為典型的機會主義老滑頭,毛澤東對陳雲也有也有類似評價。

        “六四”之後的1990年,陳雲說,“軍隊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對於黨的指示,軍隊一定要堅決執行。去年堅決北京天安門的事,沒有軍隊不行。一定要把軍隊建設好。”

        “如此可怕的鎮壓有效熄滅公眾對於反腐敗的訴求”,趙紫陽前秘書鮑彤說。他在鎮壓前幾天被捕,並於1992年因洩露國家秘密罪和反革命宣傳煽動罪兩項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獲釋後一直生活在軟禁中。

        “黨掩蓋腐敗﹑容忍腐敗,對其不聞不問,甚至鼓勵腐敗,”2012年12月11月鮑彤接受彭博社電話採訪時說:“當然,今天的腐敗程度遠遠超過80年代。一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瓶茅台酒和兩盒中華菸,事情就能談成,但現在,價值100億元人民幣的企業能用10億元收購,這多麼駭人聽聞。”

        中國領導人似乎聽進了示威者的聲音,中信被審核罰款,康華發展也被解體,黨中央發佈了指令,嚴禁高幹子女從商。

        這些禁令並沒有限制住太子黨太久,當90年代鄧小平引領新一波經濟變革時,太子黨的機會來了。當新工廠和城市擴張改變著中國大地之際,他們躍入快速發展的行業,包括物資業和房地產業。


        鄧小平的子女鄧榕和鄧質方是最早進入房地產的先鋒,甚至在1998年政府將住房市場大規模商業化前。在鄧榕陪伴其父親進行那次著名的1992年南巡後兩年,她跑去香港推動其在深圳的房地產項目。

        據《南華早報》頭版新聞報道,這棟32層大樓的一些公寓價格達到每座24萬美元。公司記錄顯示,到20世紀90年代末,公司的一半資產由兩個人所有,這兩人與鄧榕的弟媳劉小元和王震的孫女王京京同名。

        彭博社傳真相關問題至鄧榕和鄧質方在北京的代表辦公室,但均無下文,也無法連絡上鄧質方的太太劉小元。中信集團中洲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是王震孫女王京京,她亦沒有回應彭博社發送到她辦公室的問題,且記者兩次登門拜訪,都被告知她不在。

        “鄧小平南巡後,許多國有企業、政府機關、警察和軍隊開始發展服務業,如酒店、旅遊業和房地產。”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指出。丁曾研究90年代省級的公安部門如何成立房地產公司來賺取大量金錢,但官員警告他最好停止,否則可能會被殺掉,“當事情涉及到高層領導幹部子女的層次時,你基本上已經觸到了問題核心,你難以再調查下去。”

        當政府部門創建公司並大舉進入大陸新興的股市以及香港股市時,市場成長使得政府的官僚機構搖身一變成自由市場的資本家。

        鄧小平的女婿吳建常曾經是國有有色金屬企業的高管,1993年成為一家下屬公司董事長,公司在香港上市。
      http://cimg.163.com/catchpic/9/98/98CF6F115E2E9852C931D7C87EA08AEC.jpg
        鄧小平夫婦子女全家福。


        吳建常曾擔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總經理、冶金部副部長、冶金局副局長,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和副會長等職務。他同時也是在奧斯陸上市的金輝船務運輸的榮譽董事長和江西銅業的董事會成員。

        這些由吳管理的公司,加上鄧另一位女婿張宏旗下的公司,協力買下主要提供美國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Co)的稀土廠商,因此兩人得以主宰稀土市場,現在很多美國的智能炸彈、風力渦輪機和混合動力汽車所需的稀有礦物都來自中國供應商。

        吳建常的公司和鄧小平的另一位女婿張宏擁有的公司,合夥從通用汽車GM手中購買了稀土磁礦材料主要製造商麥格昆磁。收購麥格昆磁並關閉其美國製造工廠幫助中國實現了鄧小平掌控稀土礦市場的目標,現在這種材料應用在美國智能炸彈、風渦輪機和混動汽車中。

        “證據再明顯不過,八老的直系家庭和後代在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間,從國企市場化改革中攫取了巨大的財富、權力和特權,”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亞洲經濟學家葛蘭·馬圭爾(Glenn Maguire)向彭博社表示。

        彭博社調查的103人中,第三代太子黨中衹有兩人進入國企,其他大多數直接進入私營企業。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帶動往後10年平均10.6%的驚人經濟成長率,讓太子黨覺得有機會見縫插針。

        鄧小平38歲的外孫卓泝,步他父親吳建常的後塵進入了金屬行業。他領導的公司購買了一家澳大利亞鐵礦的股份。

        名片顯示,卓泝是易簡投資的董事長,中國和香港的公司記錄也將他關聯到這家公司。澳大利亞公司金西資源(GWR)2012年年報顯示,作為2008年一項交易的一部分,易簡投資擁有160萬股,或0.83%的該公司股票。

        太子黨們也利用他們的海外教育和國內聯繫達成金融和商業交易。據彭博社數據,在31名孫輩和配偶中,至少有12名在金融業工作,包括6位在私募基金或風險投資行業。

        彭博社的調查發現,第三代中另一位成員,鄧榕34歲的女兒卓玥,現在關注慈善。

        2012年11月,她在北京幫助組織了一個慈善宴會。高官顯貴們坐著白色的寶馬轎車參加,車門上印著“寶馬貴賓服務”。宴會廳外大堂出售著標價1萬6000美元的瑞士宇舶腕錶。巴菲特的兒子彼得和前英國總理布萊爾參加了宴會。(《明鏡月刊》36期)

      地下黨領導叮嚀:說夢話的人不能住集體宿舍

      Posted: 13 Feb 2013 05:38 AM PST

      回憶我的青春歲月和革命引路人(3)

      《新史記》郭羅基




      奉命開闢陣地

      由於我體力和精力過度消耗,1948年冬天大口吐血。我不讓別人知道,怕剝奪我的工作。我咳出來的血不能隨便亂吐,總是捂著嘴吐在手帕裏,然後悄悄地洗掉。一次疏忽,換洗衣服時沒有把口袋裏那帶血的手帕掏出來,母親發現了。

      她對我說:“你這是癆病呀!”癆病就是肺結核。那時認為,癆病必死無疑。我殺頭都不怕,還怕癆病嗎?

      她又說:“你不要上學了,回家休養吧。”
      我說:“我不上學也不能休養,我有重要的事情。”

      母親說:“我也不問你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做重要的事情還得有個好身體呀。”
      她聽說,用紅棗、紅豆、血糯米加冰糖熬成粥,喝了能補血,每天晚上給我熬一碗。

      1949年2月,我拖著吐血的身子,接受地下黨的派遣,轉到私立無錫中學(私錫中)。
      私 錫中的所在地羊腰灣當時是無錫的郊外,必須住校。國偉先問我:“你夜裏是不是說夢話?”我感到奇怪。他解釋道:“我們的同志,因夜裏說夢話泄露了機密,遭 到逮捕。你如果會說夢話,不能住校。”我明白了,說:“我不會說夢話,夜裏和白天一樣,守口如瓶。”他給了我一本油印的《秘密工作條例》,說:“文件的每 一條、每句話都有血的教訓,這裏就有這麼一條:說夢話的人不能住集體宿舍。你要熟讀,牢記在心,然後把小冊子燒掉。”我將《秘密工作條例》背了下來。他還 陸續給我其他一些學習文件,並且交待文件不能隨身帶,也是看過後燒掉。因為燒掉以後再也找不到了,我都一一背誦。解放後,有人說:“《為人民服務》你怎麼 看一遍就能背出來了?”我說:“我不是看一遍,而是看了無數遍,解放前就會背了。”

      私錫中是無錫人數最多的一所中 學,有一千多人,大部分住校,再加地處郊外,便於開展學生運動,但沒有地下黨的力量。我奉命前去開闢陣地。從輔仁中學同去的還有秦伯益和夏樹釗。秦會指揮 唱歌,夏熱心體育,他們成為我發動群眾的得力幫手。我們三人一到私錫中就很引人注意,進步勢力和反動勢力兩方面的人都注視著我們。

      開 學沒多久,父親特地來找我,說家裏接到學校的通知,給我一個警告處分。問我怎麼回事?通知上說是“不敬師長”,我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父親說:“你剛剛在 輔仁中學記大過兩次、留校察看、開除學籍,現在一到私錫中又吃警告,弄不好沒有學上了。”在舊教育制度下,我是罪人,領教了從警告到開除的所有處分。我 說:“爹爹,你放心,我沒有學壞,不是我做錯了,是學校做錯了。”父親對他的兒子是信任的,嘆了一口氣。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久久站立,望著在羊腰 灣上緩緩遠去的父親的背影。親人傷心,使我難過,更使我堅定決心,改造這個顛倒的社會。

      我去問訓育主任許伯堅,為何 給我警告處分?他說是童(有儲)先生提出、校長點頭的。學生開飯時,有教師值班巡視,叫做監膳。有一次是童有儲監膳,他走過我們飯桌時,我說:“童先生, 和我們一起用飯吧。”我得知,他思想反動。我是故意表示和他親近,不料他以“不敬師長”的罪名給了我一個下馬威。“記大過兩次、留校察看、開除學籍”等等 沒能影響我的情緒,區區一個“警告”又何足道哉!只能使我提高警惕,加緊工作。

      我在私錫中做了五件工作,第一件就是迅速摸清政治情況。

      一開始,我注意上軍訓教官,他姓狄,在學生中很有影響。不知是什麼地方的口音,他把“教官”念成“叫關”(這兩個詞在無錫話的發音中是有區別的)。同學們都喊他“狄叫關”。經深入瞭解,他倒是沒有什麼政治傾向,是個中性人物,只是與學生的感情較好。
      值 得注意的是“公民”課教師童有儲。他與別的教師不同,善於施行小恩小惠,拉攏學生。他的宿舍,人來人往,特別熱鬧。我也側身其間,深入虎穴。有一次,趁他 不在,我在桌子上亂翻,在一個照相簿上看到一張中央政治學校某期畢業典禮的照片(一律穿軍裝)。這樣,可以確定,他不是一般的思想問題,而是國民黨培養的 政工人員。(注1)我在調查中,進步教師和學生告知:以童有儲為首,還有兩個參加過青年軍的教師,形成這個學校的反動勢力中心。他們在學生中有一批以高三 的項元生、初三的呂祖壽為首的依靠對象,這些人深受蒙蔽。

      私錫中雖然沒有地下黨的力量,但進步勢力很強大。歷史老師 華山(後為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在課堂上公然講授歷史唯物主義,並從歷史到現實,分析國共形勢。國文老師李延秋,課本不用,自發講義,教毛澤東的《沁園 春·雪》、《七律·長征》和魯迅的作品。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公開讚揚共產黨,批評國民黨,言論大膽,令人吃驚。

      寒假之 前,楊爾烈、顧紀瑞、姚湛一等六個學生秘密出走,奔赴蘇北解放區,參加革命。走了六個,又來三個。進步學生主動與我接近。同班同學陸大福(後改名為陸拂 為),對我說,他是地下黨員,關係在無錫縣郊區東亭鎮。我立即向陳國偉匯報。他說,郊區的地下黨不能插手城區的工作,陸輕易暴露自己的身份也是不對的。陸 還問我:“你是不是地下黨?”國偉說:“你怎麼回答?”我說:“是和不是,都不是自己說了算的。”國偉說,回答得很好,既不能說“是”,也不能說“不 是”。這個回答包含了對陸的批評。

      初中部的歷史教師何曉滄(後改名為何剛),是地下黨員。他是以教師的職業為掩護,實際負責城區職業青年的工作。我們之間沒有橫向的聯繫,他也不參與學校的活動。

      私錫中有一種優良風氣,叫做“榮譽考試”。考試時,老師往往走出教室,沒有監考,卻無人作弊。學生們具有強烈的自尊,並以“榮譽考試”自豪。學生中的一股正氣,易於接受進步思想。

      我在私錫中團結了一批進步學生,與以童有儲為首的反動勢力相對抗。我的同班同學祝頌和對我說:“你要當心,你是上了城防指揮部的黑名單的。”我問:“你怎麼知道?”他故弄玄虛:“不能說。”我將信將疑。
      (《新史記》第11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奥巴马敦促加强导弹防御系统以应对朝鲜威胁

      Posted: 13 Feb 2013 01:50 AM PST

      美国总统奥巴马敦促加强导弹防御系统,以应对来自朝鲜的威胁。朝鲜无视联合国的制裁决议,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

      奥巴马星期二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演讲时,誓言将针对朝鲜核试验采取“坚决的行动”。

      在奥巴马发表演讲的几小时前,联合国安理会一致谴责朝鲜进行地下核试验,并说这一举动“严重违反”了国际社会针对朝鲜武器项目的制裁规定。

      美国之音中文网


      科隆狂欢节将对中国游客更开放

      Posted: 13 Feb 2013 01:46 AM PST

      科隆狂欢节组织者表示这一盛大节日将对中国游客更加开放,欧洲文化传统对于中国游客和经营者都是挑战。

      当载着习近平漫画塑像的花车经过时,人群中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有人尖叫,有人鼓掌,很多人追着花车奔跑。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来自中国的游客或者本地华裔人士。

      此时,已经进行了六七个小时的科隆狂欢节"玫瑰星期一"大游行接近尾声,天色向晚,寒冷的天气让很多人观众打道回府。这一阵小小的骚动让人看到中国游客不仅数量不菲,而且他们都坚持到了最后。站在记者旁边的几位女士来自北京,她们不断地接到来自花车上的

      玫瑰花和大把的巧克力糖果,并兴高采烈地分给旁人。她们中间有人表示已经很累,但最终听从了同伴的劝告,一直看到游行结束。

      政治人物造型夸张,遭受辛辣讽刺,是科隆狂欢节源自十九世纪的传统,今年被发挥到了极致,比如德国总理默克尔或被塑造成抖着两排大乳头的母猪,或被画上希 特勒的胡子。也有团体借机对一些政治事件表达观点,比如要求释放因政治与宗教态度被判刑的俄罗斯朋克乐队"暴动小猫( Pussy Riot)"。相比之下,习近平的塑像只能算是一个正常形象,中国众多被指认为政治迫害的事件也未被提及,只是在花车上出现的标语上开了一个玩 笑:ming Ping, ding Ping, nix wie Ping(字面意思是"我的Ping, 你的Ping, 啥也比不上Ping";这是一个双关语,Ping读音近似在科隆方言中的"痛苦")。

      Der Kölner Karnevalszug am Rosenmontag (11.02.13) war traditionsgemäß bunt und international. Chinesische Elemente waren auch zu sehen. Der neue chinesische Staatspräsident Xi Jinping hat gleich einen eigenen Wagen gewidmet bekommen. Copyright: DW/Zhang Ping
      Der Kölner Karnevalszug am Rosenmontag (11.02.13) war traditionsgemäß bunt und international. Chinesische Elemente waren auch zu sehen.  Copyright: DW/Zhang Ping 
      习近平造型花车(上图)及其语意双关的标语(下图)
       
      主看台上的中国游客

      科隆狂欢节这一传统曾经因讽刺政治人物和宗教领袖引发争讼。目前,既要保持传统特色,又不能"伤害中国人的感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常用语),恐怕是科隆 狂欢节将会越来越多地面临的问题。科隆蓝金(1904)狂欢节协会(Bürgergarde "blau-gold" von 1904 e.V. Köln)会长汉斯·努西特(Hans Nüchter)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科隆狂欢节活动将会越来越开放,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进行合作。

      在科隆从事餐饮、旅游和礼品生意多年的冯冉女士将问题换了一个方向,她考虑的是如何既让更多的中国游客对科隆狂欢节感兴趣,同时又要尊重德国的传统文化。 她和努西特先生进行了多次商谈,已经达成了一些合作计划。她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促成合作,一是欧洲经济危机迫使更多的市场进一步开放,二是中国经济发展 之后游客的需求增加。更重要的是,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中国游客深入到德国文化中去进行深度旅游,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的购物狂形象。

      那几位在寒风和饥饿中坚持看花车的北京女士,今后会有更多的选择。冯女士在科隆大教堂附近经营着一家中餐馆,狂欢节的游行花车就从门口经过。作为贵宾席的 主看台上,从今年开始已经站了很多中国游客,德国式的饮料和糕点换成了冯女士的餐馆提供的中式盒饭。冯女士对德国之声说,明年开始她们会和努西特先生的协 会有更深入的合作。这些合作会成为面向中国游客的旅游服务中的常设项目。她希望科隆狂欢节能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

        中国游客将会有更多机会深入了解欧洲文化?
       
      打破传统刻板印象

      科隆旅游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访问科隆的中国游客大幅增加,每年三月份因为展会等因素同比增加量均在三成以上,但是二月份数据变化不大,有些年份甚 至不升反降。分析人士认为,其中原因,一是二月适逢中国春节,二是狂欢节运作方式保守,并没有进行更多针对中国游客的推销,同时期中国游客大量涌向巴黎等 欧洲城市。

      打破行业刻板印象的束缚,也是经营者将要面临的挑战。波恩附近一家中餐馆的吴姓老板对记者说,啤酒馆、迪斯科舞厅尽管挣钱,但是传统观念中,那些都不是中 国人和华裔经营的范畴,哪怕像他那样土生土长的第二代华裔,在餐饮行业多半也只能选择经营中餐馆。冯冉女士却在今年狂欢节期间,将自家中餐馆改为迪斯科舞 厅,"生意好得就像捡钱一样",她的丈夫邹先生说。在他们的想象中,未来这些欧洲文化传统,都有可能成为中国游客的旅游经验。被认为只会购物和摄影留念的 中国游客形象,会因此得到一些改变吗?

      作者:张平 Anny Boc

      责编:雨涵

      德国之声中文网


      杨洁篪召见朝鲜大使抗议核试 但外交部声明未提制裁

      Posted: 13 Feb 2013 01:40 AM PST

      作者 法广

      在朝鲜进行第三次核子试爆后,众人都把眼光投向了北京,关注中国的态度。中国外交部网站指出,外长杨洁篪周二(2月12日)召见了朝鲜大使,对朝鲜第三次核子试爆表达强烈抗议。但外界观察到,中国外交部此前发布的声明中并没有表示将对朝鲜采取任何制裁或报复措施。

      杨洁篪说,中国对朝鲜核爆“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并吁请朝鲜停止採取进一步激化局势的言行,尽快回到对话协商的正确轨道。

      在杨洁篪召见了朝鲜大使之前,中国外交部表示,强烈反对朝鲜核子试爆,并促请盟邦朝鲜遵守非核承诺,不要采取任何会使朝鲜半岛局势恶化的行动。

      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说:实现半岛无核化、防止核扩散、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是中方的坚定立场。

      声明中说:「我们强烈敦促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不再采取可能恶化局势的行动。」

      但是,外界观察到,中国外交部的声明并没有扬言采取任何制裁或报复措施。声明中只表示:“中国政府呼吁各方冷静应对,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在六方会谈框架下解决半岛无核化问题。”

      朝鲜继续强硬回应联合国决议

      朝鲜星期二(12日)在联合国裁军会议中宣称,绝不向与朝鲜核武计划相关的决议屈服;中央社引述路透社日内瓦消息,朝鲜表示美国采取“带有敌意”的政策,使朝鲜半岛非核化的前途渺茫。

      朝鲜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团一等秘书全永龙(译音)说:“美国及其一班徒从如果误以为朝鲜会遵守完全不合理的针对性决议,那就是可悲的误解。朝鲜绝不会向任何决议屈服。”他还说:“如果欧洲联盟真心希望朝鲜半岛和平安全,首先就应力促美国,中止在偏颇基础上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所采取的敌对政策。”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地方政府干扰质检 设法保护制假企业

      Posted: 13 Feb 2013 01:32 AM PST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和公安部在最近一项联合通报中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在打击制造假冒产品企业的执法打假中查办不力,甚至还以各种名目保护假冒公司。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和公安部门最近在通报“两法”衔接典型案例时特别指出,目前在执法打假中 “地方保护干扰执法在个别地方仍较严重”。通报说,一些党员干部不仅本人参与制假,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政府竟然规定每月15-25天的“企业宁静日”,禁止质监部门检查。

      为此,通报说,将重点督办打假执法工作,并已向省级政府发出稽查建议书,督促地方政府整改保护造假产品企业的做法。

      质检总局表示,今年在对那些力图保护造假企业的地方政府采取重点督办的同时,各地质监、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还将全面开通12365热线电话,以便公众随时举报线索。海外中文互联网杂志《中国事务》的主编伍凡指出,地方政府抵制中央政府质检打假政策这一点,进一步显示了如今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不服从态度,因此他怀疑质检局和公安部的这一新指示能否得到实施:

      “从这个事情就可以看出来,中共这个政权上下不是一致行动的,并且是下面反抗上面的。也就是说,地方反抗中央的命令、政策、指示,有一点地方割据的局势。而地方割据的局势出来,首先是经济因素,其次是政治因素。上面要打假,而下面为了能够获得经济利益而造假。那么这就发生冲突了,他们根本不听上面的。从这件事上看的很明显,共产党这个政权是分裂的。”

      但是,伍凡先生也表示,让老百姓举报假冒产品和制造假冒产品的企业,可能会有效, 因为中国老百姓多年来深受假冒产品的危害,已经忍无可忍:

      “有一定的作用。我觉得这是一个办法之一。中共这个政权它自己执法能力已经失效、或者是已经削弱了。那要靠老百姓来帮它的忙,来举报。举报以后中央再派人根据事实来抓人。因为地方为了对抗中央而制造假象,它根本查不清真相。现在靠老百姓的力量来举报,来制衡这些地方的土霸劣绅,这是一个进步。”

      中国《新京报》2月12日的有关报道举例说,在河北文安质监查处的假冒化妆品案中,制假者是当地的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指使下,制造假冒化妆品的公司筑高墙、养恶犬、设电子探头,违法产品用15辆卡车拉了一夜才全部运走。

      同时,通报指出,部分行业存在“潜规则”。例如白酒伪造产地虚标年份,以勾兑酒冒充酿造酒,以小酒厂产品为基酒,通过调配口味摇身一变即成为名优白酒;葡萄酒以国产酒冒充进口酒,以智利、阿根廷、西班牙葡萄酒冒充法国葡萄酒;食品生产加工中为改良外观、口味或延长保质期等目的而使用有害原料、添加物质,采用有害工艺。 此外,制假者造假手段不断翻新,增大了执法取证难度。

      国际反腐组织“透明国际”的亚太事务负责人廖然表示,假冒产品之所以能够得以制造和销售,显然跟腐败官员有关系:

      “腐败跟有毒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流通其实有很大的直接的关系。因为这些食品之所以能够被添加有毒物质,被生产出来,还能被销售到市场,其实是跟很多部门的腐败有很大关系。比如说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食品卫生监督部门,但是这些部门是不作为的。他如果来检查你们,你给点钱就可以把他们给打发走了,这明显的就是一种腐败现象。”

      《新京报》的报道说,据统计,质监和公安机关联合打击假冒伪劣,两年来共查处各类质量违法案28.14万起,货物价值为123亿元,移送公安机关处理2906起。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日本热评朝核试验与中国的关系

      Posted: 13 Feb 2013 01:19 AM PST

      日本东京街头报纸派发朝鲜核试验号外(12/2/2013)

      童倩  BBC中文网日本特约记者

      日本各大报周三(2月13日)随着周二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后舆论主流趋势的变化,暂时停止了过去一周持续议论中国军舰对日舰使用射控雷达的问题。

      六大报的社论不约而同地全部针对朝鲜核试验,而所有社论都不例外地谈到中国对朝政策和现在的角色。

      《读卖新闻》社论说:“联合国安理会应加强制裁朝鲜,而中国这个常任理事国的角色重大”。

      社论说,中国占朝鲜贸易量7成,持有很多提供朝鲜货船装卸的港湾,是掌握着朝鲜粮食核能源生杀权的援助国。

      文章说:“中国表面上高唱‘坚决反对’朝鲜核试验,但实际上以担心朝鲜不安定、反对制裁的理由助长了朝鲜开发核武器,习近平政权应严厉对朝,用强压打消朝鲜开发核武器的念头”。

      《产经新闻》社论说:“朝鲜这次不听中国制止、实施核试验,明确了中国袒护朝鲜的姿态错误,中国应截断援助源泉,认识常任理事国的责任并有彻底履行安理会制裁的义务。”

      《日本经济新闻》社论说:“作为朝鲜后盾的中国,如何应对很重要,安理会日前的决议中国也赞成了,包括对朝鲜来说是生命线的能源等贸易限制、金融制裁在内,中国是否该踏出重大行动的一步呢?”

      国际与国内

      《朝日新闻》社论先呼吁日本放下与中、韩的对立说:“日本虽围绕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竹岛(韩国称独岛)与中韩对立,但应加强合作,抑制朝鲜进一步妄为。”

      社论并结合中国国情说:“朝鲜如不停止核试验,对刚就任总书记的习近平来说,会是外交失误的痛点。”

      社论说,“中国应承认过分顾虑朝鲜安定的政策、转换姿态,只要停止中国的粮食和能源,就会对朝鲜构成强大压力”,并指防止朝鲜引进核与导弹技术,中国的作用很大。

      《每日新闻》也认为:“朝鲜开发核武器与导弹的背景之一是中国的姿态,朝鲜的粮食、能源超过7成依赖中国,只要中国稍微拧紧一点提供量,朝鲜就会动摇。”

      社论说:“但中国袒护朝鲜,经常回避安理会严厉制裁朝鲜和谴责的决议,1月份安理会一致采择制裁朝鲜的决议只是例外,实施第三次核试验的朝鲜威胁越来越大,中国应在安理会明确严厉姿态国际社会才能接受,中国外交部仅仅召见朝鲜大使表达反对核立场并不足够”。

      《东京新闻》社论说:“希望习近平政权理解朝鲜是在推高危险行为、考虑大幅削减援助朝鲜能源和粮食。”

      社论指出:“朝鲜第一书记金正恩公开扮演开明的领导人,推出了农业和流通部门改革,但他十个月来的政绩只是试射导弹、实施核试验,完全远离期待的改革、开放。”

      BBC中文网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2月12日)

      Posted: 12 Feb 2013 09:44 PM PST


      2013年2月12日《明镜郵報》

      Posted: 12 Feb 2013 09:43 PM PST

      明鏡新聞網

      unread,
      Feb 14, 2013, 11:03:40 PM2/14/13
      to wy...@live.com.au

      《明鏡郵報》明鏡新聞網


      為港媒翻譯 維族青年下獄

      Posted: 14 Feb 2013 07:26 PM PST


      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一名藏人前天在一家餐廳外自焚。


      喀什當局判11年 《鳳凰週刊》噤聲

      專門揭露中國當局對維吾爾人不公平待遇的「維吾爾在線」前天披露,一名維族青年4年前為香港《鳳凰週刊》擔任翻譯,竟因此觸犯「煽動分裂國家罪」遭判11年。《鳳凰週刊》及相關記者卻未被究責,3年多來也不敢透露此事。

      維吾爾在線稱,鳳凰衛視記者周宇2009年4月前往新疆喀什採訪,聘用當地青年米爾哈米提江.木扎派爾(Mirhemitjan Muzepper)當翻譯。但這名維族青年隨後失蹤。最近得知,他3年多前被喀什地區中級人民法院以「煽動分裂國家罪」判11年徒刑、剝奪政治權利3年,理由是港媒將他翻譯的訊息po上網「產生極壞的影響」。

      不滿拆老建築反恐

      周宇是鳳凰衛視旗下《鳳凰週刊》的記者,他所主筆的《最後的喀什──中國反恐重鎮的「東突」陰影》正是2009年6月的封面題目。該文稱2009年2月開始的喀什老城改造工程,表面上是保留約一平方公里的傳統迷宮式街巷,但民眾更擔心是,被大規模拆除的老建築。有維族學者抱怨「古老文明成了展覽櫥窗」,甚至猜測拆遷老城是為了反恐考量。

      疑翻譯了敏感問題

      海外媒體自由亞洲電台引述世界維吾爾大會發言人迪里夏提的說法稱:「他(米爾哈米提江)就是為鳳凰衛視充當臨時翻譯,因很多維人不懂漢語。作為一個電視新聞機構,鳳凰衛視可能在採訪的時候問了敏感的問題,他只是履行自己的職責,有什麼翻譯什麼。」米爾哈米提江的身分有兩種說法,有人稱他是專業翻譯,有人說他是新聞媒體或文化部門的人員。

      挨轟「極端不負責」

      迪里夏提認為烏魯木齊2009年7月嚴重的種族衝突後,新疆當局加緊打壓維人,米爾哈米提江才會被抓。迪里夏提強調,米爾哈米提江沒有作過任何得罪當局的事,他批評中國政府踐踏人權,也認為鳳凰衛視沒有提供米爾哈米提江任何協助與聲援,「極端不負責任」。《蘋果》記者昨致電《鳳凰週刊》與喀什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均無人接聽電話,以電郵與微博聯繫周宇亦未獲回應。


      喀什小檔案

      ★所屬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古稱疏勒國,西漢納入中國版圖

      ★人口:約400萬人,近9成為維吾爾族

      ★宗教:伊斯蘭教

      ★鄰國: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

      ★重要性:喀什市為新疆南部第一大城,古代絲路的西端交會處,由於地處邊疆,當地稱「五口通八國,一路聯歐亞」。喀什也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的重要據點,長期受中國當局高壓統治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台灣   蘋果日報


      央視春晚的尷尬

      Posted: 14 Feb 2013 06:40 PM PST

      每年大除夕,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春晚)都是吸金的好機會,同時也惹來很多非議。今年焦點,除了加拿大國際巨星Celine Dion與宋祖英合唱《茉莉花》及獨唱首本名曲《鐵達尼號》主題曲《我心永恆》(My Heart Will Go On),就是鋼琴王子李雲迪及歌星王力宏的「緋聞」被「擺上枱」。

      很多國內新聞網站的瀏覽排行榜,都是「緋聞」排名第一,Celine Dion與宋祖英合唱排第二。

      四度出現在春晚的台灣魔術師劉謙,與李雲迪合演魔術《琴魔》,將台上演奏鋼琴的李雲迪及鋼琴一起「變走」。變走李雲迪前,劉謙用白布圍住李和鋼琴,李雲迪從布後探出頭,劉謙與他耳語幾句,突然高聲說:「你要找人?找誰?力宏?」觀眾掌聲雷動。這句話將李雲迪與王力宏之間的同性緋聞公開化。此前,李王盛傳因去年春晚合作演奏鋼琴而結緣,之後傳出緋聞。網民說,王力宏立即衝到後台,怒摑劉謙。顯然,這句話闖禍了。

      央視春晚之後在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劉謙調侃李雲迪、王力宏的橋段並非導演組設計,而是劉謙的現場發揮,純屬個人行為。」總導演哈文翌日也跟劉謙切割,指那句話她也感到意外,事先並沒設計過。但央視發出聲明五十分鐘後,劉謙反駁稱:「台上所說的話,每一句都有溝通過,雙方滿意才會定案的。」中新社引述劉謙:「我和李雲迪約好了,想用這個玩笑給觀眾們帶去歡樂。」

      若是劉謙「爆肚」,央視事後應予追究,甚至宣佈封殺他,但哈文僅以「劉謙表演完就走了」為由輕輕帶過是否「問責」的問題,讓人感覺這是早就設計好的對白,更何況有網民指這並非直播,即央視早就知道此事,可見央視為博收視而盡量出位。

      近年,央視春晚廣告價屢創新高,但壟斷地位受到江蘇衛視、湖南衛視等地方電視台諸多挑戰。而且,央視春晚的舞台越來越華麗,但內容十年如一日,更甚者,主持人說話、小品(短小喜劇)、歌舞的內容都只能圍繞着政治正確的「主旋律」去創作,獨沽一味的歌功頌德,令央視春晚走向固化,娛樂性和可觀性越來越低,數年前已有人高呼取消央視春晚;也有人自辦民間春晚,以諷刺時弊、反映民生的內容為主,辦一個老百姓有共鳴、屬於老百姓的春晚,透過網絡直播,卻受到廣電總局阻撓打壓而無法成事。

      總之,央視春晚既要負起政治宣傳任務,又受到市場及收視擠壓,已處於兩面不是人的尷尬境地。

      張華

      香港   蘋果日報


      學者﹕烏坎村須靠公開村務解困

      Posted: 14 Feb 2013 06:25 PM PST

      北京新啟蒙公民參與立法研究中心負責人熊偉表示,烏坎民主實踐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村委會未能做好村務公開制度,又未能讓村民代表會議發揮監督作用,而身為村委會核心的林祖鑾夾在村民與政府之間,壓力很大,說後悔應該是氣話。

      村民代表未發揮監督作用

      熊偉前年在烏坎逗留逾一個月,參與組織維權抗爭。「我在烏坎時反覆問人,村民對林叔(林祖鑾)的評價非常高,沒有他人心就會散。」熊偉指出,林祖鑾德高望重,成為維權運動領袖,但極權式領導模式在抗爭期間有必要性,到民主治理時便不應太相信領袖的權威,而應充分發揮一人一票選舉產生的逾百名村民代表的作用,然而烏坎村民代表會議選出近一年來,只開了3、4次正規會議,未能真正發揮監督作用。

      熊偉承認,村民民主質素仍不足,需要培養,但他強調,村民如今的不滿主要是村委會未能及時主動公開村務所致,而不是因村幹部貪污腐敗,這反映民主監督已經見效。他指出,烏坎面對的困境是民主路上必然過程,只要堅持民選的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就可保障無論誰掌管村委會,都不敢出賣村民利益,當前關鍵是完善權力制衡的村民自治機制。

      明報記者

      香港   明報


      畸形政治下的世界冠軍

      Posted: 14 Feb 2013 06:08 PM PST

      中國政治相當畸形,毛皇帝時代更是政治統領一切、決定一切。當年有一段毛皇帝的「最高指示」常被引用:文藝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工農兵服務。其實,不止文學藝術,連體育也要為政治服務,同時更要被政治指導。有了這種氾濫成災的畸形政治,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就出了一位幾乎空前絕後的乒乓球運動員莊則棟。

      莊則棟最近病逝,享年七十三歲。內地媒體對他的病逝和生平有廣泛報道評論,多和他與毛皇帝時代的政治分不開。莊則棟是第一位「三連冠」的乒乓球世界冠軍,半個世紀前,新中國體育在世界體壇「打出名堂」、為世人關注,是從莊則棟開始。那時,整個新中國都在毛澤東思想的「陽光普照之下」,一切勝利都是毛澤東思想指導的結果。莊則棟當上冠軍當然也不例外,而且是一個極好的宣傳典型,於是官方媒體開足馬力宣傳莊則棟當冠軍是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莊則棟本人也到處做報告,講述自己是如何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克服困難、頑強拚搏、打敗對手的。

      文化大革命中,莊則棟響應號召,起來造反,猛批猛鬥他的領導、教練,江青等人更把他當成寶、當槍使。不過,最讓莊則棟在文革中「出彩」的是,中國球隊在日本名古屋參加世界乒乓球比賽時,他無意中向美國一位乒乓球運動員作出友誼表示。毛皇帝那時正要找中美關係解凍的切入點,莊則棟的舉動立了大功,遂大讚莊則棟不僅會打球,而且會搞外交。之後,莊則棟升為部級的國家體委主任。

      柳太極 傳媒人

      太陽報


      亞太局勢漸惡化 中國考驗在明年

      Posted: 14 Feb 2013 05:56 PM PST

      新年伊始,亞太地區局勢不斷惡化,政治紛爭、領土爭議、軍備競賽、貨幣戰爭等一輪接一輪。在這些明爭暗鬥之中,日本幾乎都是始作俑者,成為亞太地區的主要麻煩製造者。對此,中國必須提高警惕。

      日本首相安倍上台後,除了在海洋島嶼之爭四面出擊,推動日圓貶值打貨幣戰爭亦是損人利己的一招。自從日本政府和央行加大抗擊經濟衰退和通縮努力,日圓兌美元匯率大幅下跌。上月,日本央行宣布提高通脹目標一倍至百分之二,並同意無限購買資產,令日圓貶值的預期進一步升溫。

      由於日本是製造業大國,其出口商品與南韓、台灣等具有同質性的特點,勢必令這些國家或地區的貨幣跟隨日圓貶值,這對依賴外貿出口的中國經濟將形成巨大挑戰。最近,外國投資者在南韓市場的日均拋售紀錄達到十六個月以來最高,南韓政府威脅將對金融交易徵稅。顯然,南韓政府這種無奈之舉,預示着該國將成為貨幣戰的又一個參戰者。

      一旦亞太地區的貨幣競相貶值,中國貨幣勢必面臨國際被動升值和國內通脹的雙重壓力,外貿市場亦會遭受廣泛打擊。日圓大規模貶值可能衝擊中國的對日出口,遲滯中國輸日產品的進度,這對低附加值產品的影響尤為明顯。同時,日圓貶值可能促進日本某些產品在中國市場佔有率的恢復和提升,甚至擠佔中國產品的海外市場。

      暗戰亮劍 此起彼伏

      近日,亞太主要大國先後進行一系列的亮劍行動,展示自身最新的武器裝備:中美兩國分別進行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印度成功從水底試射一枚可攜帶核彈頭的中程彈道導彈;日本亦用「一箭雙星」技術,將兩顆偵察衞星送到太空;更引人注目的是,北韓除了發射遠程運載火箭之外,還進行了第三次核試。各國在如此短時間內不約而同亮出肌肉,顯示出亞太地區的軍備競賽非常激烈。

      如果說,過去亞太地區的主要趨勢是經濟合作與貿易發展,以和平發展為主流,那麼現在亞太地區的潮流就是軍備競賽與貨幣戰爭,以冷和平為主要特點。各方從爭取共贏互利變成了零和競爭,防範與戒備心態迅速增長,這使亞太地區從世界經濟發展動力逐漸演變成世界大戰策源地。有美國媒體稱,亞太局勢形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可謂恰如其分。

      亞太各方的暗戰與亮劍此起彼伏,但只是剛開始而已。今年是蛇年,蛇性陰險,擅長偷襲,現時各方還只是相互試探與摩擦,探測對方的底線與實力,等到明年馬年來臨,各方勢同水火,亞太地區的局勢將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暗戰將變成明刀明槍的爭奪。中國處於亞太紛爭的中心,既躲不掉也避不開,只能迎難而上。

      太陽報


      相互利用 勢必翻臉

      Posted: 14 Feb 2013 05:40 PM PST

      北韓不顧「六方會談」中美國、南韓、日本、中國、俄羅斯及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成功進行了第三次核試驗。再次用行動表明,「六方會談」這個解決朝鮮半島無核化問題的國際政治架構、談判平台已經不存在。

      北韓將孤身上道、單打獨鬥走發展核武、成為擁核國家之路。北韓這一舉動,最讓北京冇面和惱怒。因為北韓發展核武是針對美日韓的軍事威脅,此乃當年毛澤東時代抗擊美帝蘇修和一切反動派、打破反華包圍、軍事威脅的老套路,北京應該心知肚明,沒有理由反對平壤發展核武,北韓之所以在過去十幾年「接受北京的勸喻」,以「六方會談」框架談判放棄發展核武,完全是為了從北京那裏和國際社會拿到更多更大的利益。

      北京為了在美日韓面前顯示,在亞太事務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用,就向北韓提供大量援助,「連哄帶嚇」把平壤拉到談判桌上,以六方會談為框架「煞有介事」的談判朝鮮半島無核化問題。

      美日韓當然十分清楚北京和平壤的相互利用,不妨順水推舟,借力打力把北京「捧」為六方會談的「牽頭人」,讓中國消耗自己的國力支持北韓停止發展核武。北京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為自己有這樣的「影響力」和「大國地位」而沾沾自喜。

      然而,平壤是「養唔熟」的,更不可能讓北京牽着鼻子走。當年毛澤東因為赫魯曉夫阻止中國發展核武而最終和蘇聯鬧翻,今天平壤為甚麼不會「照辦煮碗」、「有樣學樣」?

      須知金家王朝的朝鮮勞動黨和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共產黨是一種政治秉性和對外反抗方式。昔日毛澤東把蘇共阻止中國發展核武看成是和美帝勾結,共同對付中國,如今平壤看到北京和美日韓一起與她「會談」又何嘗不是這樣想?

      柳扶風

      東方日報


      貪官天天情人節 百姓日日愚人節

      Posted: 14 Feb 2013 05:22 PM PST

      昨日是西洋情人節,亦是貪官們最忙的日子,這個在西方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傳到中國卻成為官員們尋求刺激、貪圖享樂、腐化墮落的溫床,很多貪官四處打點,到處慰安,只恨自己分身乏術,精力不夠。如果反貪部門這時查崗查哨,一定會揭發出一批色官、貪官。+

      目前的中國官場是「貪財與貪色齊飛,銅臭共肉香一色」,大凡「貪績」卓著的貪官,十之八九都有自己的桃色履歷表,而他們在情婦數量上屢創「佳績」,可謂「情場代有貪官出」。而情人節則成為情人檢驗貪官「真情」的試金石,要禮物求良宵已成傳統,否則情人們翻臉不認人,或者直接通過網絡舉報,這些貪官吃不了兜着走。所以,貪官們在情人節這天都是「兢兢業業」,想方設法哄二奶們開心,防止情人節演變成情人劫。

      早前中央編譯局博士後常艷,實名在網上發表長達十二萬字的「私小說」,聲稱自己與現任中央編譯局局長衣俊卿有婚外情,文中詳述兩人的「情史」,包括十七次在酒店開房,以及衣俊卿喜新厭舊的風流嗜好。中央編譯局是中共中央直屬機構,主要任務是編譯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翻譯黨和國家重要文獻。

      色膽包天 為所欲為

      這個看似神聖的最高理論研究機構,在常艷的筆下有如「麗春院」一般不堪,女博士向導師獻身已成為潛規則,尤其是局長衣俊卿在台上做報告時,不斷高呼「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實際上卻是男盜女娼之輩,與多名女性有染,即使在中央開會、下基層調研,也不忘與自己的美女學生發情色短訊調情,甚至在開全國兩會期間還爭分奪秒與情婦開房尋歡作樂,形象之差令人錯愕。

      衣俊卿之所以曝光,主要是情婦們爭風呷醋。相比之下,福建周寧縣前縣委書記林龍飛便是駕馭情婦的高手。他曾在情人節和二十二名情人共同舉辦「群芳宴」,席間還宣布,今後每隔一年就舉行一次,還要設置「年度佳麗獎」,色膽包天已到了為所欲為的程度。而安徽宣城前市委副書記楊楓的做法更是讓人拍案叫絕,他有一大堆情婦,並盤點了每個情婦的優缺點後,把她們的性格特點做了分析,隨即運用所學過的MBA理論及人力資源管理知識,制訂了周詳的管理方案,以人盡其用,安排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情,有的主攻上級領導圈子,有的經營公司,共享利益。

      貪官們左擁右抱,天天情人節,好不快樂,但對老百姓來說,日日過的是愚人節,他們生活在政府編織的各類謊言中,想聽一句真話千難萬難。

      東方日報


      胡錦濤將達賴喇嘛視為仇敵

      Posted: 14 Feb 2013 02:06 PM PST


      胡錦濤是藏人自焚事件的禍首? (1)


      《中國密報》特約記者方鸣


          2009227日開始到2012129日,在不到4年時間內,先後發生了100起藏族僧人或牧民自焚事件。


      1989年,時任國務院駐西藏辦的幹部葉國正向時任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西藏軍區黨委第一書記胡錦濤匯報工作。
        

          有觀察人士則將西藏政策的失敗歸到胡錦濤身上。據維基解密公開的美國駐華大使館在20084月的一份電文稱,曾管治西藏的胡錦濤對達賴問題有“獨家決定權”,胡錦濤視達賴為叛徒與分離分子,誰想採取溫和路線,就可能丟官。

        對此,一位分析人士表示,美國使館分析不錯,胡錦濤1989年主政西藏時,曾執行拉薩戒嚴,鎮壓藏民示威,早已將達賴喇嘛信視為仇敵,再加上西藏及其它藏民區近期頻頻爆發示威事件,更是使胡錦濤將達賴喇嘛視為仇敵。

        雕塑家陳維健在《胡錦濤是製造西藏問題的罪惡魁首》中分析說,胡錦濤的政治生涯始於1989年對西藏的抗暴鎮壓。他在鎮壓中以冷麵殺手形象,為中共大佬鄧小平看中,指定為隔代接班人。當他從江澤民手中接撐最高權力後,在相對權力分散的政治局,由於胡在西藏的特殊經歷,使他在西藏問題上有著絕對的,無人可以置啄的發言權。黨內在西藏問題上較為溫和的聲音,對達賴喇嘛不同的看法在胡上台後均被冷藏。


          因此,陳維健批評胡錦濤在西藏地區,制訂強硬路線,把西藏地區存在的民族矛盾上升到分裂主義的高度,將解決西藏的問題定為分裂與反分裂的問題。並且採取無中生有的,激化民族矛盾的種種政策:壓制藏族傳統文化,推行漢化教育,對寺廟進行政治管理,為僧人洗腦,尤其是對達賴喇嘛的妖魔化,激起了藏人強烈的反彈,使已經相對緩和的西藏民族矛盾更為尖銳,形勢空前緊張。在胡錦濤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民族主義的運動中,民族主義空前高漲,西藏的每一任封疆大臣都採取寧左毋右的政策。十年來胡錦濤在西藏所推行的強硬政策,給西藏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使整個西藏如滾動的火山,藏人情緒激動憤慨,仇恨燃燒在每一個角落。(《中國密報》第五期)

      中美危機也許只需一根簡單導火線

      Posted: 14 Feb 2013 01:07 PM PST


      明鏡新聞網編譯  文道喻

      中國不再需要日本

        2013年,世界上最危險的衝突會發生在何處?是美國國會民主黨與共和黨對峙不下?還是敘利亞的戰場?又或者朝鮮會做出更令人目瞪口呆之事?美國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總裁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接受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時指出,不穩定的中日關係,將是2013年我們在地緣政治上見到的最大衝突。

        西元前431年,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與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聯盟發動伯羅奔尼撒戰爭,幾乎所有希臘城邦都參戰,通過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的詳細記載,後人得以一窺這場古代“世界大戰”的面目。當時,雅典處於文化巔峰,乃是一個古典式的民主政體(權力握在有財產的男性公民手上),斯巴達則偏好寡頭政治,意識型態的差別和地緣政治產生的摩擦導致戰火一觸即發,戰爭持續數十年,期間雙方數度停戰,最終由斯巴達勝出,但雅典的黃金時代也隨之結束,斯巴達的霸權亦沒有維持太長時間。


        伯羅奔尼撒戰爭是古代的世界大戰。



        伯羅奔尼撒戰爭是否就是中日兩國未來?沒有人樂見這種情況,但歷史提供的“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兩條件卻有不少相似之處。布雷默指出,中國人不再覺得他們需要日本,不需要日本技術也不需要他們的資金投資,因此,東海爭端和南海不能相提並論。很多海外華人僑居於越南和菲律賓,控制當地商業發展,讓中國政府有自信隨著時間推移,優勢最後會倒向自己這邊……不過,日本不一樣,華人幾乎沒有影響力。

        根據201212月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發布的報告《2030年全球趨勢:替代的世界》,未來20年,美國的經濟和國際影響力將逐步下降,世界重心也會從西方轉移到東方,最重要的因素在於中國崛起。“5年內,中國的人均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將突破15000美元,當國家抵達此一水平時,通常伴隨民主化觸發”,該報告預測:“中國的軟實力將有長足進步,也可能掀起新一波民主運動”。除此之外,許多專家認為,民主的中國並不意味著在民族主義上有所節制,若在此之前遭逢經濟崩潰,勢必引發政治動盪,衝擊全球。

        報告也提到,中國崛起之所以會帶來地緣政治的衝突,正因為她相對貧窮、專制和崇尚國家資本主義,即使不久將來中國有能力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如此基本特質不會特別改變,意味著區域不穩難以根本解決。的確,如果改革不能順利推行,又或者共產黨繼續猶如一灘死水沒有自覺,期待這個龐大國家會出現什麼正面變化無非緣木求魚。


        中美危機也許只需要一根簡單的導火線


        布雷默指出:“過去幾十年,美國一直認為中國崛起符合自身利益,但靠近中國的日本已經深刻體會到,其崛起並不是好事一件,而現在,同樣有越來越多人預示著中美之間暗潮洶湧的衝突可能”,換句話說,中日為了釣魚島爭得面紅耳赤,而中美之間也許只需要一根簡單的導火線,危機隨時就會爆發。網上雜誌《外交者》(The Diplomat)刊載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外交政策研究主任賈斯汀洛根(Justin Logan)的文章,也檢視了美國對於中國的矛盾心態,其主要論點在於,如果華盛頓對北京日益強大感到不安,那幫助中國變得更富裕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

        洛根認為,華盛頓第一個問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想從中國身上得到什麼。美國一向支持且積極參與中國經濟,甚至在其經濟增長中起了關鍵作用,如同國務卿希拉里所說:“美國協助建立和維持中國繁榮”,然而,同一時間,美國不遺餘力拉攏亞洲盟友,或多或少有“反中國”的意味存在,就算北京將此舉視為一種軍事遏制也不為過,美國官員表現出的荒謬反應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證據。20126月,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提到,重返亞洲不是旨在遏制中國,相反地,它是“基於人道的援助和需求”,阻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以及處理“毒品販運和盜版”等問題,最重要的是,“改善與盟友間的貿易關係和溝通管道”。

        那麼,五角大樓宣布60%的軍艦將部署在亞太地區做何解釋?人道援助、抑制核擴散、打擊毒品販賣和對抗海盜有需要動用到超過一半的美國海軍嗎?洛根指出,連小布什時代的副國務卿理查德阿米蒂奇(Richard Armitage)都知道,帕內塔的說法是無稽之談,阿米蒂奇說:“當(美國)政府說這一切與中國無關,便是試圖欲蓋彌彰,中國也知道這一點。如果美國的亞洲政策依然仰賴中國官員相信謊言的程度,麻煩可就大了。”

        如此一來,美國一方面既要從經濟中得益,另一方面又進行軍事圍堵,即顯示出左右矛盾的政策取向,如果她想壓抑中國,縮小兩國經濟差距毫無幫助,反之,若她想扶植雙方更穩固的貿易關係,這些造成猜忌的軍事部署意義何在?當然,美國可以大聲宣稱,希望中國表現出泱泱大國風範,不要盡搞小動作或太過獨斷自我,但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來看,美國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別人?於是,洛根把美國的重返亞洲視為“雙重標準”、“模糊不清”。

        中國、日本和美國三國的糾葛錯綜複雜,一時難以理順,不過,洛根提醒,假設東亞未來60年的區域情勢如同過去60年,絕對不是一件好消息。(《外參》第34期) 

      習近平與胡錦濤形成鮮明對比

      Posted: 14 Feb 2013 11:26 AM PST


      七巨頭終亮相,明鏡獨領風騷(4)

      《外參》特約記者 程恭羲

      新當選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以標准的普通話和洪亮的聲音,向中國和世界介紹六位常委同志,隨後又強調“全黨同志的重托,全國各族人民的期望,這是對我們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們肩上沉沉的擔子”。

      與十年前胡錦濤初登這個舞台大不相同的是,習近平在亮相講話中,數次提到“人民”:“責任重於泰山,事業任重道遠。我們一定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在含翻譯在內不到18分鐘的講話過後,習近平因面對鏡頭的“從容自然”而在網絡間得到普遍好評,發言稿中的一些表述更是帶來了諸多微博意見領袖的讚賞——“官腔少了,人民多了”。例如,以下這段:“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外電評論說,這位新的總書記看上去自信而輕鬆,與總是照稿宣讀、很少表情的前任胡錦濤形成鮮明對比。

      習近平在就職之際,承諾將打擊已讓中國公眾深惡痛絕的腐敗現象。他說:“我們黨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黨內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幹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全黨必須警醒起來。”

      香港大學學者錢鋼評價習近平講話“很實在”:“講話中的歷史包袱不見,我注意的政治術語裡,他只用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他那些空的大的,他都沒有講。”

      香港評論家劉瀾昌評論說,習近平的講話,等同宣布他未來十年執政期間想做的事,其中一個重點是人民。劉瀾昌指出,習近平的用詞很有特色,很接近群眾,與前總書記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有所不同,比如他說“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應該是習近平曾在民間工作的結果,而他用語更容易為群眾明白和接受。

      習近平的首次正式公開亮相,也贏得了網民的好感。不少網友讚許習近平“說話得體穩重不拘謹”、“平易近人”、“是歷屆領導人裏普通話說得最好的”。也有網友評論說,“就講話的氣質和氣場來說,習總確實比胡總強一大截,大概是更自信吧。”“習近平講話比較務實,是中共歷史上少見的貼切百姓的講話。”

      11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新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等領導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出席黨的十八大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人員並發表講話。

      ###NextPage###
      明鏡獨家預報准確
              七常委遲到的公開亮相後,新華社發佈了《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公報》,稱全會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根據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提名,通過了中央書記處成員,決定了中央軍事委員會組成人員;批准了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的書記、副書記和常務委員會委員人選。
      一、中央政治局委員(按姓氏筆劃為序)

      習近平、馬凱、王岐山、王滬寧、劉雲山、劉延東(女)、劉奇葆、許其亮、孫春蘭(女)、孫政才、李克強、李建國、李源潮、汪洋、張春賢、張高麗、張德江、范長龍、孟建柱、趙樂際、胡春華、俞正聲、栗戰書、郭金龍、韓正

      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

      三、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習近平

      四、中央書記處書記

      劉雲山、劉奇葆、趙樂際、栗戰書、杜青林、趙洪祝、楊晶(蒙古族)
           五、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委員

      主 席 習近平

      副主席 范長龍、許其亮

      委 員 常萬全、房峰輝、張陽、趙克石、張又俠、吳勝利、馬曉天、魏鳳和
             六、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副書記、常務委員會委員

      書 記 王岐山

      副書記 趙洪祝、黃樹賢、李玉賦、杜金才、吳玉良、張軍、陳文清、王偉

      常務委員會委員(按姓氏筆劃為序)

      王偉、王岐山、劉濱、江必新、杜金才、李玉賦、吳玉良、邱學強、張軍、張紀南、陳文清、周福啟、趙洪祝、侯凱、俞貴麟、姚增科、黃樹賢、黃曉薇(女)、崔少鵬 
      ###NextPage###
           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公報所公佈的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中央軍委和中紀委的最終名單,與明鏡新聞出版集團各大期刊所刊登的獨家分析和預報,以及明鏡出版社早前出版的《政治局常委之爭》和《政治局》所披露的獨家內幕,全部完全吻合。

      換句話說,何頻領導的明鏡集團對中共十八大的獨家預報,已百分之百獲得驗證!這也是何頻所領導的媒體在成功預測了中共十六大和十七大常委名單後,再一次獨領中共高層政治的風騷。用明鏡網友的留言說,“何頻最牛,連中三元!”“明镜真厲害!全部都中了!”(《外參》)

      胡錦濤正式交棒習近平。

      《解放軍與文化大革命》

      Posted: 14 Feb 2013 10:09 AM PST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部論述解放軍與文化大革命關係的學術著作,研究、探討了文化大革命期間解放軍是如何介入和參與文化革命運動。

      全書重點論述了文革前夕軍隊政治地位的提升及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毛澤東在文革時期對軍隊的各項戰略部署,軍隊內部因文革所發生的動蕩,軍隊參與“三支兩軍”的主要活動,軍隊將領們因參與文革運動所遭遇的不同命運和結局,軍隊與江青等文革極左派的矛盾與鬥爭,軍隊參與地方“鬥批改”運動的活動,以及林彪事件、粉碎“四人幫”等中共重大歷史事件。深入研究文化大革命史就必須研究軍隊與文革的關係、軍隊在文革中的作用。本書就是一部填補空白之作,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本書是一部嚴謹的學術著作,內容豐富,史料翔實,同時也具有很高的可讀性。本書的問世是文化大革命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作者簡介
      丁凱文,北京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碩士研究生畢業,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從事中國現代史研究。現居住在美國從事中國文革史及林彪事件的研究,著有四十幾篇學術論文。2004年主編出版《重審林彪罪案》,2007年主編出版《百年林彪》,2011年與司馬清揚合作出版《找尋真實的林彪》,並主持“林彪•軍隊•文革”網站www.linbiao.org


      《解放軍與文化大革命》 (電子版)
      (台幣定價。電子版接受台幣、人民幣、美金付款。)


      別人做不了的他能做:他是陳雲的孫子!

      Posted: 14 Feb 2013 11:29 AM PST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辛鳴




      隨著子女陸續成年,陳元自1998年來就掌管的國家開發銀行快速擴張,資產積累超過1萬億美元。

        陳元的兒子陳小欣,又叫Charles,在麻省康科德中學(Concord Academy)畢業後,進入康乃爾大學,隨後進入斯坦福大學獲得MBA學位。他在香港花旗工作,然後進入私募股權公司“盤實基金”(ABAX)工作。

        據港媒報導,“美國方面查出,1996年,大陸銀行曾通過各種渠道,將9千多萬美元匯入洛杉磯遠東國家銀行。時任該華資銀行資深副總裁的徐南南,同中國開發銀行行長陳元關係密切,在她經手的千萬美元當中,美方查出有20多萬美元用在了陳元的兒子身上,陳元的兒子就讀康乃爾大學時,徐南南一次就拿出4萬6千美元幫他交學費。”

        陳小欣的妹妹陳曉丹,又叫Sabrina,進入麻省泰伯高中(Tabor Academy)念書,其寄宿學生的學費如今是大約5萬美元。她然後進入北卡杜克大學,後在哈佛拿到MBA學位。根據學校紀錄,她於2012年初畢業。



        薄熙來的兒子薄瓜瓜和陳元的女兒陳曉丹的親密合影在互聯網上熱傳。

        在哈佛期間,陳曉丹與薄瓜瓜拍拖過。2011年2月薄瓜瓜和陳曉丹兩人於2010年夏天甜蜜同遊西藏的一組照片在推特(twitter)及微博上被瘋狂傳閱。更有知情者爆料稱,兩人同遊西藏時享受特級待遇,全程有警車開路,浪費公共資源。而陳元2009年也大手筆投資薄熙來主政的重慶,顯示力挺薄熙來。

        2012年2月有大陸傳媒指,薄瓜瓜在哈佛大學的同學證實,兩人幾個月前已經分手。對此,有人說:“不得不說,陳大小姐家族消息靈通。”

        陳曉丹曾在紐約的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工作。2012年,來自倫敦的私募基金公司帕米拉咨詢公司(Permira Advisers LLP)聘請她在香港就職,巧合的是,Permira公司2011年與由陳元掌管的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簽訂合作協議。兩家公司同意尋求在中國的投資機會,並協助中國企業在歐洲擴張。

        “陳曉丹的受僱並不存在利益衝突,如果出現衝突,公司將按照投資者的最佳利益進行管理”,總部設在倫敦的Permira公司發言人以電子郵件回答彭博社提問,而陳曉丹本人並沒有回覆打到她辦公室的電話。

        12月14日,國開行的傳真回復稱,“該銀行尚未與Permira公司開展任何業務,且陳曉丹才到職不過短短1個月,她不可能涉及什麼構成利益衝突的業務活動。”

        然而,至少一位投資者發現,不知道“八老”家庭成員的身份會是個麻煩。

        葉米·奧薛迪(Yemi Oshodi,音譯)是紐約Wallachbeth資本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他告訴客戶可以賭2011年哈爾濱電機公司收購案不會成功。該收購由開發行提供4億美元貸款的財務支持。
        奧薛迪不相信銀行會提供這筆資金,因為對這家美國上市的中國電機馬達公司的收購價太高。哈爾濱電機股價在2011年6月份曾在1天內下跌50%以上,當時它受到短線操盤手阻擊,後者質疑其財務聲明的準確性。

        “我衹是不相信銀行能夠提供不安全貸款,”奧薛迪說。“我自己想啊想,明顯有什麼東西我不知道。沒理由銀行會提供這筆貸款。”
        但這筆交易成交了。

        的確,奧薛迪可能不知道的是,收購案的買者之一便是“盤實基金”,而陳元的兒子陳小欣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如果奧薛迪早知如此,他一定會叫客戶做另一種選擇。他說:“像這樣的關係絕對要被披露”,“盤實基金”的管理合夥人唐納德·楊(Donald Yang)拒絕對此發表評論。國開行回覆彭博社的傳真提到,陳元的兒子已離開“盤實基金”,而他也從未參與任何構成利益衝突的業務,哈爾濱電機保持沈默,未回應電子郵件。

        39歲的陳小欣未回復彭博社給他北京公寓的留言。他的公寓位於國開行總部向北兩個街區。華盛頓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未給出評論。

        瞭解家庭關係的威力至關重要,作家侯偉說。他曾擔任總部在新加坡的里昂證券亞太市場總經理。“改革並未使得市場匿名,”他說,“這使得知道你和誰打交道變得更加重要。”(《明鏡月刊》36期)

      宋平說:發展硬道理,硬發展沒道理

      Posted: 14 Feb 2013 05:21 AM PST



      《新史記》魯直人






      宋平在十八大開幕式上。





      《宋靜存回憶錄》,寫於2007年並自費印刷。傳主宋靜存,1932年出生,天津人,歷任《甘肅日報》、《農民日報》總編輯,1996年從《經濟日報》副總編輯職務上退休,享受正部級待遇。

      這部四十萬字回憶錄中最有價值的,當是第34章“在宋平家裏做客”一節。文中記錄說:


      中組部不給看李真內部錄像
      2003年11月3日上午

      宋 靜存把看過的揭露貪官的內部錄像片的情節對他們講了。並說,這傢伙要是不揭露出來,將來可是不得了,他的野心大得很,再往上爬那禍害就大了。當講到李真的 政治野心是“封疆大吏”和“內閣閣員”,他用權力換取金錢,再用金錢換取更大的權力,搞什麼“政治包裝”、“政治聯盟”時,宋平夫婦感到十分驚訝,陳舜瑤 說,中組部怎麼不給我們放錄像?
      【點評:看來這河北的李真與重慶的薄熙來的道術路徑,都是一樣的。其實,現今中共政壇上,這樣的野心家比比皆是,潛伏了不少。】

      爲何不能正視貧富差距加大
      2004年10月14日下午

      宋靜存談到貧富差距過大,卻總是不能正視,讓人不能理解。宋平說:“是啊,總是迴避。承認貧富差距過大,不就否定改革了嗎?小平不是說過‘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嗎?”陳舜瑤說,所以現在總是講盛世,一片鶯歌燕舞。

      又談到媒體說中國人均一千美元了。宋平說:“那是平均數,大富和窮人的平均數。什麼叫小康?起碼有病能醫,有學能上,養老有保障吧?可是,現在呢?看病教育成了人們頭上的兩把刀。”說到腐化,宋平說:“你看看現在部長辦公室都是什麼樣子?”

      宋平說他看了《中國農民調查》一書,“是揭露了不少問題,作者不還獲獎了嗎?”宋平還知道有人發表了《討伐中宣部》的文章,還有人要聲討中組部。陳舜瑤說,不是《中國青年報》也有人在批評團中央嗎?宋靜存說,不讓人講話,聽不得不同意見不行啊!

      【點評:八年後的中國,新聞控制的手段更為惡劣了,如跳樓自殺的《人民日報》副刊主編徐懷謙所講,想的不敢說,說的不敢寫,寫了不敢登。】

      發展硬道理,硬發展沒道理
      2005年10月21日下午

      宋 平問大家近來議論什麼?宋靜存說是全運會的腐敗,韓劇的熱播,失控的貧富差距,經濟高速發展,又不增加就業,也不增加收入,還是高耗能,高污染,貧富差距 加大,怎麼是好?宋平此時說了一句十分深刻的話:“發展是硬道理,硬發展沒道理。上個五年計劃煤耗10億噸,現在是20億噸,五年增一倍,六成是小煤窯 的,能耗高的不得了,比國外高幾十倍。光是追求GDP不行,現在就拿這個來衡量幹部的政績。基尼係數已經超過5了。改革要讓大多數人受惠,企改的結果是工 人收入下降,現在這個改法不行。五千萬工人下崗,最低生活費北京才280元。一個部級幹部帶著家屬去世界公園,一看門票價格就沒進去……”

      這時,夫人插了一句,你看國家大劇院,投資40億,4000個座位,一個座位100萬。宋平說:“對了,聽說沒有人敢接手,怎麼經營啊?”

      就 到教育,宋靜存談到最大問題是九年義務教育沒有落實,貧困山區的孩子上學太難了。他說到廣州搞手拉手活動,邀請廣西貧困山區的孩子來廣州玩幾天。但吃晚飯 的時候,山區的孩子問,怎麼又吃飯了?不是已經吃過兩頓飯了嗎?為什麼一天要吃三頓飯?廣州的孩子問他,你一天吃幾頓飯啊?山區的孩子說,我一天吃一頓 飯。宋靜存說他看到這段電視的時候幾乎哭了。這時,他看到兩位老人的眼睛已經濕潤了,他們也動情了。

      中國的選票就是隨便劃圈
      2006年11月9日下午

      說 到昨天的北京選舉,他們也投票了。宋平說:“候選人不認識,也不知道他的情況,隨便劃圈,真是形式主義。民主不是光投票舉手,應該參與過程。”他還說,現 在農民代表就是山西的申紀蘭了。宋平說:“甘肅定西來人看他,說那里人均收入一千七人民幣就很滿足了,其實尚未達到聯合國日均一美元的脫貧標準。中國這麼 大,平均數字不能說明問題。”
      宋靜存把一家報紙上刊登的民謠念了念:張家資產一千萬,九個鄰居窮光蛋,要是平均算起來,人人都是張百萬。二老一聽,都笑了。

      夫 人陳舜瑤說,“三講”和“保先”活動,都沒解決問題。宋靜存說,現在“和諧”又壓倒了一切,什麼和諧中國,和諧北京,和諧西城,和諧社區,和諧單位,沒見 過動真格的,光是喊口號了。您見了現任領導,勸勸他們少喊口號,多幹實事。宋平說:“現在的領導也夠忙的,你說主席、總書記一人兼,能行嗎?”

      【點評:看來以“和諧”的名義為害中國,已成為上下的共識,無怪乎身居海外的作家余傑要撰寫《河蟹大帝胡錦濤》一書,來詳述其情由了。】 (《新史記》第10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美国国务卿克里敦促对朝鲜采取强硬措施

      Posted: 14 Feb 2013 03:55 AM PST


      美国国务卿克里敦促国际社会对朝鲜最近进行核试验采取强有力和可靠的应对措施。

      克里星期三在国务院对记者说,如果不对朝鲜做出坚定的反应,就可能损害全球核不扩散努力的可信性。

      克里说,不能允许朝鲜和伊朗采取这种“无所顾忌的行动”。美国相信伊朗正在试图获得核武器。

      平壤星期二清晨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专家认为,这是朝鲜朝着成为一个核武国家迈出的关键一步。

      星期三,奥巴马总统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电话中讨论了朝鲜核试验问题。白宫说,奥巴马重申了美国致力于保护日本的立场。白宫还表示,奥巴马和安倍晋三将一道争取联合国安理会针对朝鲜采取行动。

      美国之音中文网


      春节旅客要睡街跳海议员吁停增中国客来港

      Posted: 14 Feb 2013 03:39 AM PST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麦燕庭

      香港在过去一星期的春节长假期录得208万人次入境,在旅客涌港的情况下,有中国内地旅客因接待旅行社未有订好酒店而要夜宿旅游巴士,亦有内地旅客国接驳观光船不足而由夜宿邮轮跳海,企图游往岸上观光,旅游业议会指旅行社涉嫌违规接团,不可接受。有立法会议员认为,香港的旅客接待能力可能已经饱和,要求暂停扩大内地人士可以自由行来港的城市。

      昨日(2月13日)是农历新年长假期最后一天,香港入境处表示,七天以来,共有208万人次入境,其中有六十多万人是随旅行团来港的内地旅客,不少游客投诉,单是排队入境已花了二至四小时,令他们的游玩时间大减,游兴大打折扣。

      在每天有近十万名内地旅客在港观光的情况下,海洋公园、迪斯尼乐园与昂坪360这三大旅游景点均大收旺场,各景点单日入场人次均录得新高,这亦意味游客要花更多时间排队游玩,而海洋公园更因有人满之患而在年初三和初四一连两日暂停即场售票数小时。

      最不可接受的是,「世通假期」涉嫌违规,在未有安排住宿的前提下接待三十多人的旅行团,导致团中二十多名内地旅客12日晚要在旅游巴士上夜宿,团友报警及向传媒投诉,旅游业议会才介入,团友在13日下午才获安排入住酒店,但前后已受煎熬32小时。有团友形容,遭遇「好悲惨」及要求退回团费;亦有来自湖北的团友指,过去两天完全没有参观景点,感觉「由天堂跌入地狱」,今天可能要自费游览主题公园,最坏打算是自费到澳门再由珠海返回家乡。

      同日,该旅行社接待的另一旅行团,二十多人获安排在邮轮上住宿,但邮轮接驳旅客上岸观光的船只不足,有旅客获悉下一班接驳船要在数小时后才开动后,一怒之下跳海,声称要自行游到尖沙咀购物区,由船员报警救回,至此才获邮轮安排接驳船上岸继续行程。

      及至晚上,又有来自广东的团友不愿住在邮轮上,但又无法安排本地住宿,有团友宁愿睡在旅游巴士上,怒称日后不会再到香港。

      旅游业议会总干事董耀中表示,未安排住宿而接团,是严重违规,绝对不可接受,已要求旅行社呈交报告;至于住邮轮的旅行团,因为早已在行程上订明,故此不算违规。虽然董耀中说,涉事的世通假期并无不良纪录,但传媒翻查资料发现,该旅行社在2011年11月曾因安排内地团友入住葵涌区的时钟酒店而引起旅客鼓噪,不过旅议会网站不见「世通」曾受处分的纪录,质疑议会的「扣分制」成效。

      亲建制的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李慧琼14日表示,自由行旅客来港数目远超预期,亦似乎超出香港的承受能力,建议港府暂缓扩展内地居民自由行政策,以及向内地政府争取更大甶由度,决定每日接待的自由行旅客数目,并加快建设新的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以免中港矛盾加剧。

      另外,民主党立法会议员涂谨申则认为,港府应吸引高消费的内地旅客来港,而并非扩展自由行至更多省市。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四川阿坝一名藏族男子警局旁自焚身亡

      Posted: 14 Feb 2013 03:06 AM PST

      四川阿坝格尔登寺一名前僧侣抗议中国对西藏的统治,在警局附近自焚身亡,使自焚的藏人至少达到101人。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道,这位格尔登寺的前僧侣洛桑朗杰(Lobsang Namgyal),上周在四川省阿坝一警察局附近自焚。

      报道引述流亡的藏族僧侣说,洛桑朗杰在引火自焚后高喊口号跑向警局,最后身亡。警方在将他火葬后,把骨灰交给他的家人。

      至于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声援西藏运动”形容37岁的洛桑朗杰是一名僧侣,并以治学严谨优异著称。第一位自焚的藏人也是来自格尔登寺。

      一名20多岁藏族男子13日在尼泊尔著名的博拿佛塔附近自焚,警方周四说,这名男子被送进医院抢救,由于伤势过重死亡。他成为自2009年以来的第100宗藏人自焚事件,而洛桑朗杰则是第101名自焚的藏人。

      BBC中文网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3年2月13日)

      Posted: 13 Feb 2013 09:40 PM PST


      2013年2月13日《明镜郵報》

      Posted: 13 Feb 2013 09:40 PM PST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