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揆:假新聞議題 參酌國際作法建立「真實查核機制」(行政院全球資訊網-即時新聞)

7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TH Schee

unread,
Mar 16, 2017, 6:52:11 PM3/16/17
to against-the-...@googlegroups.com
先進大德們有什麼看法?

林揆:假新聞議題 參酌國際作法建立「真實查核機制」(行政院全球資訊網-即時新聞)


Irvin Chen

unread,
Mar 17, 2017, 2:54:00 AM3/17/17
to against-the-...@googlegroups.com
實際上也提不出什麼真正的政策(提得出來也沒國際廠商會配合)
看接下來 FB 會怎麼做才是真的⋯⋯

Irvin

TH Schee <in...@motomosa.com> 於 2017年3月17日 週五 上午6:52寫道:
--
這是 Google 網上論壇針對「挑戰總開關」群組發送的訂閱通知郵件。
如要取消訂閱這個群組並停止接收來自這個群組的郵件,請傳送電子郵件到 against-the-master...@googlegroups.com
請前往以下網址造訪這個群組: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against-the-master-switch
如需更多選項,請前往: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Weiping Li

unread,
Mar 17, 2017, 3:24:53 PM3/17/17
to against-the-...@googlegroups.com
聯合國在三月初才針對【假新聞】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其中關於 intermediaries的部分,無法不讓人想到針對facebook而來。

Irvin Chen <irvi...@gmail.com> 於 2017年3月17日 上午2:53 寫道:
實際上也提不出什麼真正的政策(提得出來也沒國際廠商會配合)
看接下來 FB 會怎麼做才是真的⋯⋯

Irvin

TH Schee <in...@motomosa.com> 於 2017年3月17日 週五 上午6:52寫道:
先進大德們有什麼看法?

林揆:假新聞議題 參酌國際作法建立「真實查核機制」(行政院全球資訊網-即時新聞)


--
這是 Google 網上論壇針對「挑戰總開關」群組發送的訂閱通知郵件。
如要取消訂閱這個群組並停止接收來自這個群組的郵件,請傳送電子郵件到 against-the-master-switch+unsub...@googlegroups.com

請前往以下網址造訪這個群組: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against-the-master-switch
如需更多選項,請前往: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
這是 Google 網上論壇針對「挑戰總開關」群組發送的訂閱通知郵件。
如要取消訂閱這個群組並停止接收來自這個群組的郵件,請傳送電子郵件到 against-the-master-switch+unsub...@googlegroups.com

TH Schee

unread,
Mar 17, 2017, 7:57:19 PM3/17/17
to 挑戰總開關
國際網路集團的「配合」可能有很多形式,尤其是 Facebook 這樣等級的集團(旗下很多公司),在幾個歐洲、美國和印度的大事件之後(非洲有很多小的),在團隊、服務「在地化」以及公共事務處理的途徑,應該早有不同的支線和做法。Fake news 的主題在內部是怎麼分工的,美國可能還要 D.C. 的團隊說了才算。亞太(去除近東、南亞、中國、日本等亞洲地區)大概編制就不會這麼完整。區域之間的計畫團隊互相支援,有節奏的佈署機制,這是很正常的。

陳澍 (George Chen) 拜訪台灣很多趟了吧,公開新聞不少,不公開的應該也不少,他可能有些角色。我印象中有些只有英文新聞,沒有中文。談「臉書」實在太大,我們應該試著談細緻一點,畢竟難得還有 Google Groups 可用,人也不少,只在 Facebook 討論 Facebook,有點可惜。

臉書在亞洲的公共事務政策編制,印度或許是最完整最有錢的。比如說大家應該很熟悉之前針對印度登入的使用者全面打響 "Free Basics" 一戰的過去。Ankhi Das 負責南亞五國,在 Free Basics 事件挫敗 [a] 之後,職務調動,「升官」管了南亞和中亞。Fake news 也是她團隊的任務,不過在 fake news 議題火熱之前,印度早在公開資訊裡是實質 block 和 censor 內容頻次最高的國家,所以 fake news 怎麼處理大概不是很重要,直接 censor 比較快。沒想到2017年後,台灣最近對這議題的興致卻高了起來,我猜推升興致的力量,不會只有來自台灣本身而已。我舉的這兩個例子都是在網路界廣為所知的。

在亞太地區,他們業務的型態可能相對微小而且碎裂。其他 ASEAN 國家若是要真的執行 fake news 的檢核機制,例如以行政院新聞稿內的那種脈絡來做,可能不容易做的起來,甚至沒有必要,也沒有對的人當「接口(人類 API)」。這不只是因為政府機關的職能切法不太一樣,媒體在當地的影響力以及自由度也和台灣大不相同。比較合理的推斷來說,台灣可以是一個試點,而且是安全的試點,所以從台灣「下手」或是好的途徑。

我所謂的「安全」的意思是,例如:
  1. 對 Facebook 的依存度和態度
  2. 對 Facebook 政策的態度,這些「態度」所衍生的作為有多少在法律上是有效的(如 Schrems I 在歐盟最高法院 [b])
  3. 對 Facebook 在業務形態的壓力上,有沒有實際的施壓力道(印度 Free Basics 是一個好例子)
  4. 對 Facebook 利潤的貢獻(有很多種算法)
台灣這個市場而言,對 Facebook 而言,是非常非常安全的,要做什麼,如探囊取物,如果真懂的話。不過 Facebook 的相關業務,並非台灣這邊的辦公室所主導,這和美國(你找得到人,也知道是誰)或歐盟(你也找得到)和印度的狀況迥異。把棘手的議題的處理放在台灣,不只安全,還能控制「外溢」,最後得出的「解決方案」也能部署到東協或是其他政經媒社會和使用者型態相仿的地區,這是非常划算的。再加上 #FBStart 所貢獻在本地的資源,以我看來是非常不對稱,但卻也能得到蔡英文團隊在 Twitter 上的推文。這表示了一些事情,也就是政府主導對臉書的「態度」是什麼,是再清晰也不過的。

UNCHR 對 ASEAN 和 APAC 在 Internet 上應該還沒起什麼用途。

早上起床簡單2分思考貢獻。

Portnoy Zheng

unread,
Mar 18, 2017, 11:09:21 PM3/18/17
to 挑戰總開關

推薦好文一篇:

https://globalvoices.org/2017/03/17/fake-news-and-fake-solutions-how-do-we-build-a-civics-of-trust/?utm_campaign=digest&utm_medium=email&utm_source=app


如要取消訂閱這個群組並停止接收來自這個群組的郵件,請傳送電子郵件到 against-the-master...@googlegroups.com

請前往以下網址造訪這個群組: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against-the-master-switch
如需更多選項,請前往: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
這是 Google 網上論壇針對「挑戰總開關」群組發送的訂閱通知郵件。
如要取消訂閱這個群組並停止接收來自這個群組的郵件,請傳送電子郵件到 against-the-master...@googlegroups.com

請前往以下網址造訪這個群組: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against-the-master-switch
如需更多選項,請前往: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
這是 Google 網上論壇針對「挑戰總開關」群組發送的訂閱通知郵件。
如要取消訂閱這個群組並停止接收來自這個群組的郵件,請傳送電子郵件到 against-the-master...@googlegroups.com

請前往以下網址造訪這個群組: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against-the-master-switch
如需更多選項,請前往: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
想問問題?就上泛答!panswer.me

洪朝貴

unread,
Mar 19, 2017, 6:17:40 AM3/19/17
to against-the-...@googlegroups.com
很讚的文章。 「對公共對話最大的威脅,
其實是來自政府、 服務政府的錯誤資訊。」
還有來自大廠、 服務大廠的錯誤資訊。
例如「指紋解鎖可以保護隱私資料」 --
這麼明顯的自我矛盾主張,
主流媒體竟然沒有人敢反駁啊~~

如果要有所行動 (那篇文章並沒有建議比較
直接具體的行動), 我倒覺得 "fix the public"
是比較可行的。

不過更有可能的, 或許真的是 schee 提示的背後陰謀。
這件事我不是很確定; 但先前曾有很多事很明顯地
臺灣是一個很好的強權實驗室。
(now.in、 盜版三振法、 ...)


--
『我的野蠻工讀生』用高昂的『下賊船的代價』
綁架了我的文件! (請分別搜尋)
Chao-Kuei Hung 洪朝貴

PGP Key ID: 4096R/5828A7A7
Fingerprint: 67AF B5AB 5242 3E99 16D7 EAF8 A94D 2C92 5828 A7A7

TH Schee

unread,
Mar 20, 2017, 8:07:43 AM3/20/17
to against-the-...@googlegroups.com
好不容易這幾百人的群組終於有一個討論串超過三個人討論了,既然我這邊有點時間,我就嘗試再分享一些想法。我也不是在講什麼「陰謀」,只是從純商業角度和公共事務遊說亞太地區政府的角度來推敲會得出一些看法。大家把美好的生命花費在臉書的時間這麼久,不了解其內部運作和決策的邏輯,如果是我們都是肯亞籍就算了(沒有歧視意味)。但多半是台灣籍,我想說不過去吧。
  1. NCC 今年至少有一位委員去美國華府參加 Facebook 所舉辦的 Global Safety Network Summit,這會議當然是邀請制,但要知道內容和訊息,應該也沒有這麼難 [a]。最近則透過某個學會辦理會議參訪的說明,這也不是公開的訊息。
  2. NCC 業務之一的 iWin 可能是目前實際進行的計畫當中,最接近這次「事件」的機制之一。
  3. iWin 的業務在多年之後,已經由 TCA 台北市電腦公會所承攬(我應該沒記錯吧),最近也辦了一次座談 [b]。
  4. Facebook 其業務在台灣最大宗的利潤來源還是廣告吧。廣告代理、媒採,廣告公司,以及各種依賴臉書而進行業務的利益相關者,若只是私人企業,可能有十幾萬家之譜應該有吧。不過在這件事上應該只會有其從業員工個人發聲的狀況,例如說,A君是某一線外商網路公司,其業務是媒體頻道,在這件事上,公司的立場可能只會先派法務的人去瞭解瞭解。法務的人也不可能不熟 NCC,所以對外也沒什麼好講的。先評估到底實際會發生什麼事,節奏是什麼,跟誰談有用等。至於本地的業者,除非是媒體,不然只要是廣告相關的,短時間內也不會有什麼反應吧。
  5. 另外還有被推出來的角色有數位政委的辦公室和其代表人,這部分大家聊得很多很開,我沒什麼意見。
  6. 針對此事事件行政徐發言人的角色和其背後所代表的意圖,可能要多注意。
這是 Google 網上論壇針對「挑戰總開關」群組發送的主題訂閱通知郵件。
如要取消訂閱這個群組和所有主題,請傳送電子郵件到 against-the-master...@googlegroups.com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