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純:何謂華人的optimal self?

15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Message has been deleted

松純

unread,
May 6, 2009, 8:33:12 AM5/6/09
to advsocial972
從孔子之後的二千五百多年,華人文化深受儒家影響。身處華人文化下的自我,也深受儒家的影響,因而型塑出華人的optimal self。
漢書與史記首先整理儒家的思想,認為倫理道德是儒家的最高指導原則。

以下為漢書與史記的原文:
漢書:「儒家者流,遊文於六藝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
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垂其言,於道最為高。」
史記:「儒者以六藝為法──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禮、序夫婦、長幼之別,雖百家弗能易也。」

在自我觀點上:
倫理道德其實就是要個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其目的就是如何維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將群體分為五倫:「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
五倫之間,彼此有遵守的道德:「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是謂倫常、倫理,亦即人倫道德之範疇。
在個人方面,涵詠饜飫,仁義以為禮,禮樂以為用。
在社會方面,又建立一套宗法制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父止於慈,為人子止於孝,與國人交止於信。」
上下尊卑,各安其分。

在與環境互動或適應環境的觀點上:
儒家思想在使人與人相安無事,和平共處。
所以,其結果是保守、安分、調和、澹泊、不計利害、
順時聽天;對物質不奢欲、不強求;對自然不抵抗、求順適。
著重內心滿足以及隨遇而安的適性。

例如:孔子之「述而不作,敏而好古」,保守而已。
例如:「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安分而已。
例如:「毋意、毋固、毋必、毋我」、「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調和而已。

在生命進程的觀點上:
「吾十又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整合以上儒家的論述,回到何謂華人的optimal self的問題來看:
1.optimal self的內涵是自己與他人都認可的,因此,其將鑲嵌於文化根源之下。
2.整合儒家的觀點,若個人能夠
「扮演好其需要扮演的各種社會角色,並能隨遇而安適應環境,
且在環境與各種角色中,還能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意思就是個人能在環境或關係的框架中扮演好各種角色,
而在這個框架中亦可以隨心所欲的做自己。」
是否就是華人optimal self的構念?

Shiuan-Shiu Lin

unread,
May 20, 2009, 11:30:09 AM5/20/09
to advsoc...@googlegroups.com
嗨學姊,一些回應如下:

不太確定學姐會從哪個理論角度切入耶,期待~
如果是從Higgins的理論切入,那就會跟姿吟,綵思學姊的idea有點像
"扮演好其需要扮演的各種社會角色"-->這是應然我吧
"亦可以隨心所欲的做自己"-->這應該是應然我與真實我達到平衡
當然也可以從SDT或葉光輝老師的關係自主來談

但就像之前在課堂上的熱烈討論,到底要如何做到integrate?
這是最有趣,最實用,但也最難回答的

"如何不被綑綁在各種關係裡"對華人而言真的很重要
學生階段,得處理感情,父母
父母階段,擔心小孩
再老一點,得奉養年老的父母
我目前想到的解決之道是mindfulness裡面的一個構念:present(活在當下)
不過似乎不太夠...


宣旭

引述 松純 <d932...@ntu.edu.tw>:

Chien-Hui (Lynn) Chiu

unread,
May 20, 2009, 6:40:45 PM5/20/09
to advsoc...@googlegroups.com
我的困惑在於「角色」到底是什麼?

之前聽博士班學姊演講peace of mind時,就在想一個問題:

重視peace of mind as well-being VS. 重視 high arousal happiness as well-being的兩種社會
是否在文化發展上會有不一樣?

老師之前提過「文化是要向前進的」這樣的話兩種文化的前進路線會很不一樣。

重視peace of mind的東方世界將會趨向「保守」「穩定」
而重視high arousal happiness的或許會朝向「改革」「革命」

所以在這兩種社會中,「好的角色」定義完全不同。
西方世界重視社會改變的根基--公民。
公民有義務了解社會,改變社會中覺得不對的地方,並且透過民主賦予的力量去抵制政府公權力,社會也就在拉扯中制衡,正反合中前進。
東方世界重視社會階級,三千多年的君王制度,儒家思想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或者印度社會中宗教定義出來的社會階級都說明每個階級都有自己該有的角色,而如果你是平民,就沒有過問和干涉上面階級的權力,在東方社會,「超越自己角色」的革命、抗議行動,甚至推翻任何上位者是不被鼓勵的,被社會共同唾棄的(你們都來亂的!)。但是在西方社會,卻是表達與改變的核心。

所以鑲嵌於文化之下的除了他人的認可外還包括角色本身的定義,這是我的一些想法。

千蕙

2009/5/6 松純 <d932...@ntu.edu.tw>:

--
Chien-Hui (Lynn) Chiu

Graduate Student
EPA Explorer of Perception & Attention Lab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ttp://epa.psy.ntu.edu.tw/

Consciousness Research Group
National Yang Ming University
http://crg.ym.edu.tw/ch/index.html

Newsletter & Student Committee Chair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Study of Consciousness
http://assc.caltech.edu/index.htm

松純

unread,
May 21, 2009, 1:57:01 AM5/21/09
to advsocial972
謝謝宣旭和千蕙的回應^_^

我也一直在思考如果要探討華人的optimal self,
應該要先確定要從self的什麼觀點來看:

1.可以從optimal self 的結構來看
2.可以從如何發展出optimal self 的歷程來看
3.可以從社會文化觀點來看
4....

我還在思考釐清中

松純

unread,
Jun 2, 2009, 3:53:34 PM6/2/09
to advsocial972
一、optimal self的定義:

「扮演好其需要扮演的各種社會角色,並能隨遇而安適應環境,且在環境與各種角色中,還能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意思就是個人能在環境或關係的框架中扮演好各
種角色,而在這個框架中亦可以隨心所欲的做自己,也就是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真實而快樂。但同時也要做到與社會和周圍的環境和
諧相處。」

何謂「扮演好各種角色」:
可視為對關係中自我所在位置的敏感度並進一步對關係中角色義務的實踐。

何謂「隨心所欲的做自己」:
個人能清楚意識到自己的需求、欲望、興趣、能力、目標和意向,能夠適當地表達個人的動機、認知和情緒,追求個人的成就與潛能的發揮。

二、optimal self的指標:
1.個人能被社會和別人認同:因為當個人能做到不違反社會規範並展現適當地角色行為,應能被社會與別人所認同。
2.自我覺察:能覺察自我的需求、欲望、興趣、能力、目標和意向為何。能覺察自己扮演的角色為何。
3.自我認同:自我覺察之後,自我可以認同自己的需求、欲望、興趣、能力、目標和意向,就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真實而快樂地生活。

三、如何達成optimal self:
如何達成我還在思考,不過楊中方老師的有提到,中國社會的教化強調「自制」及「去私」,可以幫助自己「克己復禮」,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如果扮演好關
係中自己所在位置的角色以及對角色義務的實踐。在教化的過程中,能夠瞭解社會與角色的規範,經由自覺瞭解自我,經由自立活出自我。

四、相關paper
楊中芳(2008)。試論中國人的「自己」:理論與研究方向。《中國人的自我:心理學的分析》。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陸洛(2003)。人我關係之界定:「折衷自我」的現身。本土心理學研究,第20期,139-207頁。
楊中芳(2008)。回顧港臺自我研究:反省與展望。《中國人的自我:心理學的分析》。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黃光國(2004)。儒家社會中的生活目標與角色義務。本土心理學研究,第22期,121-193頁。
Markus, H., & Kitayama, S. (1991). Culture and the self: Implications
for cognition, emotion, and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98,
224-253.

小花

unread,
Jun 2, 2009, 10:32:22 PM6/2/09
to advsocial972
學姐,我稍微看了一下你的定義,想問說我的理解是否正確

「扮演好各種角色」=認同清楚/在各方面的自我概念是整合還是區隔?
「隨心所欲的做自己」=自我確定性高,目標明確

如何達成optimal self是否有兩條路阿?
1.先"隨心所欲而逾矩"-----try and error------>"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2.走prevention路線,先"1不隨心所欲而不逾矩"------>"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是這樣嗎?我腦袋有洞,不知道所理解的是否正確...

逢峻

unread,
Jun 3, 2009, 2:46:15 AM6/3/09
to advsocial972
我讀完的理解是:達到optimal self的條件是既能扮演好各種角色、善盡義務,又能夠隨心所欲的做自己。

恩,要怎麼能做到這種境界我也很好奇。

這兩者好像常常會有衝突,當然有些人比較幸運,可能要盡的角色義務比較少,
對他而言似乎比較容易達到optimal self的狀態。
有些人比較辛苦,要負擔較多的角色義務,比方說家境清寒要幫忙賺錢,要達到optimal self就比較難,
不過我們可能就是要研究這些人的處境,想出解決之道。

事實上我也想不出來如何達成,除非有一些智慧,能夠結合角色義務與自己想做的自己吧。

哈哈對不起 完全沒建設性


逢峻

Chien-Hui (Lynn) Chiu

unread,
Jun 3, 2009, 7:42:33 AM6/3/09
to advsoc...@googlegroups.com
前陣子在思考現代社會中雖然已經沒有所謂的父業子繼的狀況,個人似乎都擁有追求個人價值、幸福與職業的自由,但是不同職業家庭卻會影響子女看待自己能在社會中舒適過活的位置。舉例來說,雖然政治家庭沒有強迫子女從政,但是子女在各種場合的耳濡目染下不只是習慣了大場面,更是從小接受了未來統治這國家的可能性,因此看待自己的方式必定跟其他家庭中成長的人不同。又舉自己為例,我從祖父母輩就是學歷高,因此從小根本就沒有想過「國立大學」、「私立大學」的區分,理所當然覺得我的尺度就是放在台大和出國念博士班,這就跟我的一些同學把「私立大學」當成是可以想像且舒適的生活圈,但是出國讀書成了「非份之想」很不一樣。

因此,所謂的「角色」以及隨心所欲做「自己」之間似乎非常的模糊。
一回兒角色並不完全是自己選擇而是家庭所教養出來的想像和概念,深深影響著自己可能會想要發展的路線和扮演的角色,另一回兒「自己」的定義又被家庭所影響; 然而「角色」又有自由選擇的空間,「自己」的定義也似乎可以自行創早闖蕩,所以兩者之間的關係該如何界定明白?

一樣不曉得自己是否講得夠清楚...
千蕙

2009/6/3 逢峻 <r962...@ntu.edu.tw>

luijay

unread,
Jun 15, 2009, 4:59:22 AM6/15/09
to advsocial972
總覺得學姊應該很快會有新的文章elaborate目前的研究提案...(想像中) 所以趕快趁著空檔提出一些意見。

在定義方面~
>「扮演好各種角色」: 可視為對關係中自我所在位置的敏感度並進一步對關係中角色義務的實踐。


>「隨心所欲的做自己」: 個人能清楚意識到自己的需求、欲望、興趣、能力、目標和意向,能夠適當地表達個人的動機、認知和情緒,
追求個人的成就與潛能的發揮。

指標方面~


> 1.個人能被社會和別人認同:因為當個人能做到不違反社會規範並展現適當地角色行為,應能被社會與別人所認同。
> 2.自我覺察:能覺察自我的需求、欲望、興趣、能力、目標和意向為何。能覺察自己扮演的角色為何。
> 3.自我認同:自我覺察之後,自我可以認同自己的需求、欲望、興趣、能力、目標和意向,就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真實而快樂地生活。

定義乍看之下和安智學長一開始提出的「覺察角色規範」到「展現應然真我」非常相似 (不過學長改大綱了...),範圍非常廣闊!
不過概念的定義上倒是沒什麼關係,越理想越好。只是目標太大會難以下手...(我就針對學姊的optimal想了好久)
首先是定義和指標的關連性,如果想描述的「最適」包含太多層面,指標就會很難選取。
學姊目前選的這些指標,可能有一些測量上的困難 (而且有點模糊)。

第1點,被社會認同是要測量受試者周邊的人對其看法,還是受試者自身知覺到的「被認同感」呢?
另外,能否適當展現角色行為和被認同之間好像會有落差,尤其當角色會有衝突、或個體和外界對於他應該扮演的角色認定不一致時。
第2點,學姊在一個向度中又包含了二個次向度,一個是generally對於「自我概念」的覺察、另一個是對「社會角色」的覺察。
二者是獨立的嗎?還是有什麼共同的機制呢?(我自己就把它視為同一種覺察能力,只是運用在不同對象上)
第3點,自我認同卻不一定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真實而快樂吧?如果可以的話華人社會也就不會這麼壓抑 (相較西方),而且充滿外在動機了。
那時候讀安智學長的研究提案,從「善盡角色義務」到「展現應然真我」中間我就覺得有極大的斷層,我們的確可以盡量作好角色義務,
但要內化之後不覺得受到限制,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光要想的都想像不出來> <)。

所以如果先不看如何達成optimal self,只討論這樣的定義要被什麼樣的指標測量,都困難重重了。
也許學姊可以從這個方向先釐清與解答一下我的困惑!

以上。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