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也會好好檢討、繼續學習的,
尤其是「帶討論」這件事...
畢竟我是博士班最資淺的一枚,
帶一些「當時還不熟的」大家討論對我還真是挑戰,
不過很感謝大家給我練習的機會,
也幸好我還有很多機會可以成長,我也會好好把握的。
另外,我想跟秋雲說,其實台大的同學都很nice,
有些你認為表現「自負」的同學,也是當時沒想太多,其實也是無意傷人的。
其實多多彼此瞭解,就會發現彼此的可愛,
不熟悉就很容易會有刻板印象,
你不要介意才好喔 ...
也祝你將來有機會進來當同學啊^^
雅鈴
--
王雅鈴 Wang, Ya-Ling
國立台灣大學 心理學系
博士班一年級研究生
D972...@ntu.edu.tw
很積極很直接的提出想法
很有邏輯很有脈絡的直接提出批判
我想這都是幫助課程進行順利的原動力呀~
這些事情在那個時候我都是認為很失敗的。
但在要我回想失敗的滋味的當下,
我卻猶豫了,這些事情真的有嚴重到可以稱之為失敗的地步嗎?
我還好好活在這裡,我也沒一蹶不振到爬不起來的地步,
所以這些事情也根本不能被我當作"失敗"拿來說嘴的價值。
我想當初說出這句話的同學並不是真的沒有失敗經驗,
我不相信有人是完全沒失敗經驗的,
(也許在現在看來並非失敗,但在不同成長階段、不同情境都有對那個"當下"的失敗表現)
只是各人在各個時期對失敗的定義不同,
我相信他在那時說的話並不是自負,
而是他曾經經歷過的失敗,對他現在而言都還不足以稱之為"失敗"。
也許可以歸因於個人特質(如樂觀),可以歸因到他的認知評估,或是他的因應型態等等。
以上亂七八糟說了一堆,
總結來說就是我認為「覺得自己沒有失敗經驗」不太等同於「自負」啦
還有與其說是自負,是否用我們這學期讀過的self-esteem來看待這件事會好一點呢?XD
我的觀念是,「自負」包含了藐視他人的成分,
而self-esteem,文獻上說它是「喜歡自己的程度」,
啊!或者用self-efficacy或self-confident來看。
(算了....不要再用學術用語來自曝其短好了........= =|||)
而且其實可以反過來說,
一個沒有失敗經驗的人搞不好也是一種失敗經驗呢!
這樣在研究與失敗相關概念的時候,他也就無法從自身經驗中來想出研究模型或應證別人的概念。 :p
(像是高slef-esteem的人就無法通徹的研究低self-esteem的認知機制,只能用摸索猜想的嘗試錯誤 :p)
希望秋雲學姊心裡好過一點,
就像你說的啊,台大學生其實也不是很有本錢自負嘛! XD
當時聽到 “台大學生都很自負”時,老實說我覺得很驚訝。以我看來大家似乎反而是不夠有自信(至少我覺得我是啦 :P) 不管是在前半學期討論時或是現
在回應時,我都常常看到 “可能是我文獻看不夠” 或是 “可能是我沒看懂”之類的開頭。老師也常常要我們發言時更肯定一點不是嗎?
至於覺得大家鬆散,我覺得大家也都是第一次,對於如何進行這一些討論也還在摸索的階段,所以可能會顯得比較鬆散,但我個人覺得還滿快就尚軌道了呀!其實
我覺得台大學生也是學生呀!雖然可能比較會“考試“,但是其實我們對於討論、問題意識等也都在學習中。其實我覺得台大的學生跟其他學校的學生沒有太大差
異,大家都是在學習!
姿吟
On 6月5日, 下午6時08分, "Chien-Hui (Lynn) Chiu" <chiu.chien...@gmail.com>
wrote:
> 大家好: (這學期的習俗就是要先打招呼)
> 關於一開始鬆散的部份,我的感想倒不是驚訝於一開始怎麼這麼散,而是驚訝於老師批評後全班快速的的修正速度。
> 第一次分享大家確實是從個人角度出發,但是當老師嚴厲指正後,之後的討論就瞬間上了軌道似。雖然沒有到真正的學術辯論水準,但是修正的速度之快還是讓我覺得佩服了一下(「這就是台大的學生?!」<---話說我大學部也不是台大的,之前也都在參加其他學校的seminar)。
> 至於自負...我同意以上的觀點說秋雲舉的例子若為事實陳述且沒有貶抑他人之意就不是自負而是high self-esteem。至於high
> self-esteem就容易被當成自負這件事情...這不正呼應我說的,華人社會講求的是low self
> esteem的「行為」?而這樣的「行為」被貫徹久了,大家也就真的覺得自己發生過的事情、自己的想法等等「沒什麼好提的」。所以我們在課堂上就越來越安靜,安靜的理由有二:一來是自己沒有懂,所以沒有什麼好講的...二來是自己「覺得」自己沒有懂什麼,沒有什麼好講的...而這兩者越來越搞不清楚,因為我們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懂還是懂得不夠多。
>
> 千蕙
>
> 2009/6/5 白欣宜 <frostyfog0...@gmail.com>
>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http://epa.psy.ntu.edu.tw/
>
> Consciousness Research Group
> National Yang Ming Universityhttp://crg.ym.edu.tw/ch/index.html
我想秋雲願意蟲心PO文,self disclosure 其實是需要相當大的勇氣的
課堂回饋很糟糕是很正常的,因為這些話似乎不容易在大家面前說出來(儘管我們一直說沒關係)。
不論觀點內容如何,我都想給秋雲掌聲~
我大學也不是念台大的
剛進來也是壓力很大很不適應
刻板印象多多少少也會有
不過正如同雅玲所說
當過內團體和外團體之後
我相信會形成一個比較balance的印象
然後我覺得老師真的很棒很sensitive
care到每個人的想法(包括正式生或旁聽生)
不論在發言或課程安排上都是
On 6月5日, 下午10時42分, 郭姿吟 <tku...@gmail.com> wrote:
> hello
>
> 當時聽到 “台大學生都很自負”時,老實說我覺得很驚訝。以我看來大家似乎反而是不夠有自信(至少我覺得我是啦 :P) 不管是在前半學期討論時或是現
> 在回應時,我都常常看到 “可能是我文獻看不夠” 或是 “可能是我沒看懂”之類的開頭。老師也常常要我們發言時更肯定一點不是嗎?
>
> 至於覺得大家鬆散,我覺得大家也都是第一次,對於如何進行這一些討論也還在摸索的階段,所以可能會顯得比較鬆散,但我個人覺得還滿快就尚軌道了呀!其實
> 我覺得台大學生也是學生呀!雖然可能比較會“考試“,但是其實我們對於討論、問題意識等也都在學習中。其實我覺得台大的學生跟其他學校的學生沒有太大差
> 異,大家都是在學習!
>
> 姿吟
>
> On 6月5日, 下午6時08分, "Chien-Hui (Lynn) Chiu" <chiu.chien...@gmail.com>
> wrote:
>
>
>
> > 大家好: (這學期的習俗就是要先打招呼)
> > 關於一開始鬆散的部份,我的感想倒不是驚訝於一開始怎麼這麼散,而是驚訝於老師批評後全班快速的的修正速度。
> > 第一次分享大家確實是從個人角度出發,但是當老師嚴厲指正後,之後的討論就瞬間上了軌道似。雖然沒有到真正的學術辯論水準,但是修正的速度之快還是讓我覺得佩服了一下(「這就是台大的學生?!」<---話說我大學部也不是台大的,之前也都在參加其他學校的seminar)。
> > 至於自負...我同意以上的觀點說秋雲舉的例子若為事實陳述且沒有貶抑他人之意就不是自負而是high self-esteem。至於high
> > self-esteem就容易被當成自負這件事情...這不正呼應我說的,華人社會講求的是low self
> > esteem的「行為」?而這樣的「行為」被貫徹久了,大家也就真的覺得自己發生過的事情、自己的想法等等「沒什麼好提的」。所以我們在課堂上就越來越安靜,安靜的理由有二:一來是自己沒有懂,所以沒有什麼好講的...二來是自己「覺得」自己沒有懂什麼,沒有什麼好講的...而這兩者越來越搞不清楚,因為我們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懂還是懂得不夠多。
> >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Study of Consciousnesshttp://assc.caltech.edu/index.htm- 隱藏被引用文字 -
>
> - 顯示被引用文字 -
--
Geral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