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邀]邀請各位嘉賓參與 UbiSunrise 8.26 黃敬群(jserv), "普及運算與電信通訊"

132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Shu-yu Chen 陳 舒 愉

unread,
Aug 17, 2007, 2:47:06 AM8/17/07
to UbiSunr...@googlegroups.com, Ubi-S...@googlegroups.com
 
 

 
Dear UbiSunrise 各位嘉賓 您好,
 
UbiSunrise'07 Ubiquitous/Pervasive Season於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八月二十六日(星期日)假台大資工館R104舉行『UbiSunrise '07 "普及運算與電信通訊"活動』。本此邀請到 講師 Jim Huang (黃敬群 / "jserv")。與大家分享的講題為普及運算與電信通訊。 敬邀您的蒞臨共襄盛舉,期許各方夥伴獲益。  請內詳下文。
 
 
 
                                                                                                                                         恭請您 蒞臨!
                                                                                                        
                                                                                                        UbiSunrise
                                                                                                                                                       敬邀
                                                                                                                                                2007.08.17    
                                                                                                                         
活動日期:
    Aug 26, 2007 Sun (台灣大學資工館 R104)
 
活動內容:
    講師:Jim Huang (黃敬群 / "jserv")
    講題:普及運算與電信通訊
 
活動行程:
 
13:30 ~ 13:50     Welcome   
    UbiSunrise 總召 高子漢,  致歡迎辭
 
13:50 ~ 16:30
    講題:普及運算與電信通訊
    講師介紹:Jim Huang (黃敬群 / "jserv"),曾任職於台灣手機電子產品代工設計產業,目前專注於自由軟體開發
                        相關的整合項目,投入 openmoko 開放原始碼通訊平台計畫、新酷音計畫、Free Java Runtime (Kaffe
                         / GNU Classpath)、GNU GCC、X Window System ( X.org) 等專案開發。
 
    議題背景與簡介:
    (1) 普及運算擴展了資訊系統的觸角,提供無所不在的運算環境,涵蓋如手機、PDA,與汽車資訊系統等移動設備,
          也應用於數位電視、冰箱等家電裝置,藉由內建之運算處理單元,配合網路通訊建設,於外於內地聯繫多個網路
          系統。換言之,普及運算即架構於此類具備運算功能的裝置,無所不在地提供服務並相互鍵結,建構出更廣泛且
          深遠的影響。
    (2) 電信通訊技術也在近年內有爆發性的成長,以普及運算的觀點,其價值不光是大型的分散式系統及其服務應用程
          式,還有高度移動性與遍及各地的參與者,特別在手機使用率達 100% 的台灣,更是值得思考未來的種種效應。
    (3) Skype 日前向 FCC 遞交請願書,要求立法部門放鬆限制,也希望降低電信廠商的限制,而 2006 年底現身的
          openmoko 開放通訊平台計畫更是讓普及運算的「參與者」,也就是身處於資訊社會的你我,得以擺脫電信業者
          的束縛,以更直接、有效,且多元的形式,共同創造新價值。回應 Web 2.0 的影響力,openmoko稱此為 Mobile
          2.0 的新紀元。
    (4) 本議程交叉探討普及運算與電信通訊的自由化,並思考其革命性的發展與潛在的技術、人文衝擊。

 
16:30 ~ 17:00
     開放自我介紹,現場交流,最後大家合照,圓滿落幕。
 
 
報名方法:
 
臨時聯繫:   
    高子漢  0918-591995      e-mail: travo...@gmail.com
 
共同主辦單位:
    台大資訊工程學系  智慧空間實驗室
 
活動地點:
    台灣大學 資工館 R104 (活動現場設有免費的無線網路)
 
 
 
 
 
 


 

UbiSunrise'07 Ubiquitous Pervasive Computing(4).JPG
UbiSunrise4.JPG
ntu.JPG

許書邁

unread,
Aug 17, 2007, 3:02:21 AM8/17/07
to Ubi-S...@googlegroups.com
嗯!不錯...不知會不會介紹 openmoko及FIC Neo1973
          
               Best regards! From:許書邁

chenggh

unread,
Aug 17, 2007, 11:12:02 AM8/17/07
to Ubi-S...@googlegroups.com
On Friday 17 August 2007 07:02, 許書邁 wrote:
> 嗯!不錯...不知會不會介紹 openmoko及FIC Neo1973
openmoko和Neo1973我已经关注了快1年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布,书过,你知道吗?
广辉

許書邁

unread,
Aug 17, 2007, 3:35:02 AM8/17/07
to Ubi-S...@googlegroups.com
可以問一下 jserv 他有看過實機

2007/8/17, chenggh <chen...@st.lzu.edu.cn>:

許書邁

unread,
Aug 17, 2007, 3:38:24 AM8/17/07
to Ubi-S...@googlegroups.com
 广辉 你可以看一下這個網址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07/07/10/openmoko-neo-1973/

           不過我覺得有點貴就是了

                    Best regards! From:許書邁


2007/8/17, chenggh <chen...@st.lzu.edu.cn>:

jserv

unread,
Aug 19, 2007, 8:26:56 PM8/19/07
to UbiSunrise Technical Community
On 8月17日, 下午11時12分, chenggh <chengg...@st.lzu.edu.cn> wrote:
> On Friday 17 August 2007 07:02, 許書邁 wrote:> 嗯!不錯...不知會不會介紹 openmoko及FIC Neo1973
>
> openmoko和Neo1973我已 注了快1年了,就是不知道什么 候 布, ,你知道 ?

您好,

第一批硬體已經開始販售 (Phase 1),請見:
http://www.openmoko.com/products-index.html

我們正在設計下一代 (Phase 2):
http://www.openmoko.com/about-index.html

Thanks,
Jim Huang (aka "jserv")
Contact: jserv @ openmoko.org

jserv

unread,
Aug 19, 2007, 8:32:15 PM8/19/07
to UbiSunrise Technical Community
On 8月17日, 下午3時35分, "許書邁" <sinsmilek...@gmail.com> wrote:
> 可以問一下 jserv 他有看過實機

您好,

有的,如果時間允許,我會帶一隻舊的 hardware model 去介紹與與展示

chenggh

unread,
Aug 20, 2007, 11:55:09 AM8/20/07
to Ubi-S...@googlegroups.com
On Monday 20 August 2007 00:26, jserv wrote:
> On 8月17日, 下午11時12分, chenggh <chengg...@st.lzu.edu.cn> wrote:
> > On Friday 17 August 2007 07:02, 許書邁 wrote:> 嗯!不錯...不知會不會介紹 openmoko及FIC
> > Neo1973
> >
> > openmoko和Neo1973我已 注了快1年了,就是不知道什么 候 布, ,你知道 ?
>
> 您好,
>
> 第一批硬體已經開始販售 (Phase 1),請見:
> http://www.openmoko.com/products-index.html
>
> 我們正在設計下一代 (Phase 2):
> http://www.openmoko.com/about-index.html
谢谢了,我的msn是lzue...@hotmail.com,我的专长是嵌入式和实时系统,希望以后随时请教openmoko的一些情况。
还有,就是openmoko不知道有没有simulator,我看了它的硬件价格,还是不太便宜,如果有了simulator,那么软件开发者就不需要买硬件进行软
件验证了。
谢谢。
程广辉

jserv

unread,
Aug 20, 2007, 11:18:56 AM8/20/07
to UbiSunrise Technical Community
On 8月20日, 下午11時55分, chenggh <chengg...@st.lzu.edu.cn> wrote:
> 了,我的msn是lzued...@hotmail.com,我的 是嵌入式和 系 ,希望以后 教openmoko的一些情 。
> 有,就是openmoko不知道有 有simulator,我看了它的硬件价格, 是不太便宜,如果有了simulator,那么 件 者就不需要 硬件 行
> 件 了。

hi,

simulator 是不夠的,我們有 emulator :-)

請參考:

. OpenMoko/Neo1973硬體模擬
http://orzlab.blogspot.com/2007/04/openmokoneo1973.html
. OpenMoko/Neo1973硬體模擬::Win32平台
http://orzlab.blogspot.com/2007/04/openmokoneo1973win32.html
. ARM模擬的狀態保存
http://orzlab.blogspot.com/2007/05/arm.html
. 透過USB連線與OpenMoko模擬裝置互動
http://orzlab.blogspot.com/2007/05/usbopenmoko.html
. GSM modem裝置模擬
http://orzlab.blogspot.com/2007/05/gsm-modem.html

補充:

Zaurus 的系統模擬與完整的 open source software stack 可參考 Poky:
http://pokylinux.org/

Poky 的開發團隊中有前 OpenZaurus 的核心成員與 qemu 的開發者,現在
Zaurus 系列的系統模擬已經很完善了。

再補充:

模擬 Palm 5 的硬體也是可行的,請參考:
http://orzlab.blogspot.com/2007/06/palm-5linux.html

OrzLab[1] 也有許多值得關注的項目。小弟的興趣也是 embedded & realtime system。
敬請指教!

Best Regards,
-jserv

[1] http://orzlab.blogspot.com/

chenggh

unread,
Aug 21, 2007, 5:30:20 AM8/21/07
to Ubi-S...@googlegroups.com
Thanks. 对于openmoko,小弟有几个问题请教如下,因为昨天和联想(lenovo)研究院的一位主任研究员讨论现在的手机,我们提到了
openmoko,然后归纳出了2个问题,敬请关注一下,这些不是一些技术细节很强的问题,但是对于opensource的手持设备推向市场是很重要的:
1,openmoko使用了很多opensource的资源,这些资源对于需要opensource的hacker们而言,可能会比较熟悉,所以他们会倾向于
DIY,比如修改其中的bootloader或者其中的某些程序。但是万一修改失误,造成机器故障,不能正常使用,这个维修或者保修工作如何处理。因为目前所使用的
sybian或者mobile windows都是闭源系统,我们普通人员是接触不到底层的。但是opensource的东西就有这个问题,大家喜欢修修补补。
2,security问题。我们不是说opensource的东西不安全,opensource的东西经过配置仍然可以达到很高的安全系数。但是因为懂
opensource的人比较多,其中难免有些人会突破系统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在3G时代,带宽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手机使用将会更加普遍,比如有人会用手机进行网
上支付,还有人会在手机上存储好多私人资料,这使得安全性极其关键。
谢谢jserv。
程广辉

Fuming Shih

unread,
Aug 20, 2007, 9:50:00 PM8/20/07
to Ubi-S...@googlegroups.com
插嘴一下 。當然jserv, 是專家會有專家見解
 
1. "但是万一修改失误,造成机器故障,不能正常使用,这个维修或者保修工作如何处理。"
    這要看從哪方面談論,前提是 opensource 與 proprietary 的產品開發的特徵不同。
 
    OSS 強於 proprietary 在於他可以『脫個精光』給大家看,給開發社群強大的自主性
   來修改、精進、回報錯誤等等。 然而『闭源系统』碰不到底層反倒是讓想動手的人被綁住了。 但這也又有另一個前提是,開放原碼的社群實力如何 ? (基本上,就我認識一些人都是屬於神級,或大牛啦~~~)
 
 
2. "安全性" 
   : 矛與盾之問題。只有開源才知其盾是如何有瑕疵。

jserv

unread,
Aug 20, 2007, 11:15:05 PM8/20/07
to UbiSunrise Technical Community
On 8月21日, 下午5時30分, chenggh <chengg...@st.lzu.edu.cn> wrote:
> Thanks. 于openmoko,小弟有几 教如下,因 昨天和 想(lenovo)研究院的一位主任研究 在的手机,我 提到了
> openmoko,然后 出了2 ,敬 注一下, 些不是一些技 很 的 ,但是 于opensource的手持 推向市 是很重要的:

hi,

看來有離題的可能,我想這裡稍微回覆您的問題,但為了討論的品質,建議另闢 thread 討論,謝謝!

> 1,openmoko使用了很多opensource的 源, 些 源 于需要opensource的hacker 而言,可能 比 熟悉,所以他 向于
> DIY,比如修改其中的bootloader或者其中的某些程序。但是万一修改失 ,造成机器故障,不能正常使用, 修或者保修工作如何 理。因 目前所使用的
> sybian或者mobile windows都是 源系 ,我 普通人 是接触不到底 的。但是opensource的 西就有 ,大家喜 修修 。

openmoko 有部份是無法也不得 open source 的,否則會違反法令,請參考:
http://www.linuxdevices.com/news/NS9075126639.html

> 2,security 。我 不是 opensource的 西不安全,opensource的 西 配置仍然可以 到很高的安全系 。但是因 懂
> opensource的人比 多,其中 免有些人 突破系 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在3G 代, 大幅度增加的情 下,手机使用 更加普遍,比如有人 用手机 行网

這是個值得關注的議題,事實上,所有的裝置都會受影響,請參考小弟的 slides「電信通訊的自由與安全議題」:
http://blog.linux.org.tw/~jserv/archives/001919.html

開放的技術得以引來開放的討論與開放的解法,倘若一切都沒有攤在陽光下,也不值得我們在此花唇舌討論,非耶?

Sincerely,
-jserv

chenggh

unread,
Aug 21, 2007, 10:00:15 AM8/21/07
to Ubi-S...@googlegroups.com
On Tuesday 21 August 2007 01:50, Fuming Shih wrote:
> 插嘴一下 。�然jserv, 是�家�有�家�解

>
> 1. "但是万一修改失误,造成机器故障,不能正常使用,这个维修或者保修工作如何处理。"
> �要看�哪方面��,前提是 opensource � proprietary 的�品��的特徵不同。
>
> OSS �於 proprietary 在於他可以『��精光』�大家看,���社群�大的自主性
> �修改、精�、回���等等。 然而『闭源系统』碰不到底�反倒是�想�手的人被�住了。 但�也又有另一�前提是,�放原�的社群�力如何 ?
> (基本上,就我��一些人都是�於神�,或大牛啦~~~)
> 2. "安全性"
>
> : 矛�盾之��。只有�源才知其盾是如何有瑕疵。
话虽如此,但是这两个问题的确是问题,并不是无的放矢。很多开源的系统包括Linux内核在内都有一个No warranty的声明,但是做成产品以后,你不能说我
No warranty。Redhat整合了很多opensource的软件,释出了Redhat企业版,然后花钱购买了它,你Redhat不能说我对我卖出的东西
No Warranty吧。总有一个解决方法,最差劲的就是像很多PC厂商,它告诉你:你不能拆我的机器,如果拆开以后,一切事故责任自负,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No Warranty;但是如果你没有拆机器,原装货,出了问题,那我给你Warranty。
同样地,Montavista本质上也是如此。我卖给你opensource,我给你warranty,否则我自己从网站下载得了,为什么要花钱买呢。
openmoko同样也会遇到这个问题。因为openmoko最终的目标是做成商业的open系统,类似于Redhat(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
给客户用的产品不是让他给我们发现bug的,开源产品跟开源软件软件似乎不一样的。
谢谢。
程广辉

jserv

unread,
Aug 27, 2007, 12:20:25 AM8/27/07
to UbiSunrise Technical Community
On 8月17日, 下午2時47分, Shu-yu Chen 陳 舒 愉 <wen...@yahoo.com.tw> wrote:
> Dear UbiSunrise 各位嘉賓 您好,
[...]

> UbiSunrise'07 Ubiquitous/Pervasive Season於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八月二十六日(星期日)假台大資工館R104舉行『UbiSunrise '07 "普及運算與電信通訊"活動』。本此邀請到 講師 Jim Huang (黃敬群 / "jserv")。與大家分享的講題為普及運算與電信通訊。 敬邀您的蒞臨共襄盛舉,期許各方夥伴獲益。 請內詳下文。

slides:
http://jserv.sayya.org/embedded/pervasive-computing-telecom.pdf

請多指教,謝謝!
-jserv

jserv

unread,
Aug 27, 2007, 11:40:26 AM8/27/07
to UbiSunrise Technical Community

另外,Debian Taiwan 社群也有一場相關的 conference,題目為「走入消費性電子產品的 Linux 與
FreeDesktop」,只是進行方式不是實體面對面的,而是全程在網路上,詳情見:
. http://blog.linux.org.tw/~jserv/archives/001924.html
. http://ircconf.debian.org.tw/
. http://wiki.debian.org.tw/IRCConf

Sincerely,
-jserv

cheng.g...@gmail.com

unread,
Nov 7, 2007, 5:23:51 AM11/7/07
to Ubi-S...@googlegroups.com
Hi:
Google推出的gphone将采用一种名为Android的开放手机平台,其目标能够让移动终端支持多业务的体现,也是目前我们所倡导的
pervasive computing吧。目前Andrid以google为首,形成一个Andrid的产业联盟,其成员有:Aplix, Ascender
Corporation, Audience, Broadcom, China Mobile, eBay, Esmertec, Google,
HTC,Intel, KDDI, Living Image, LG, Marvell, Motorola, NMS Communications,
Noser , NTT DoCoMo, Inc. , Nuance, Nvidia , PacketVideo , Qualcomm, Samsung,
SiRF, SkyPop , SONiVOX , Sprint Nextel, Synaptics, TAT - The Astonishing
Tribe, Telecom Italia , Telefónica , Texas Instruments , T-Mobile, Wind
River。基本上都是业界的巨头,不知道Andrid与Linux相比,又有那些优势,以后又如何发展。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iphone虽然也是一种名气更大的手机,但是对手机行业的冲击将远远小于Gphone,iphone是一种品牌,
Gphone将是一种symbian,windowsCE和Linux之外的第四种选择。(不过,据说Gphone OS Android也是从Linux发展而
来)。如果市场没有大的失误,其强大的产业联盟将导致手机OS市场重新洗牌。不过IBM这次居然没有参与,真的很奇怪。
请Ubisunrise的社区伙伴各抒己见。

Thinker Li

unread,
Nov 6, 2007, 10:58:58 PM11/6/07
to Ubi-S...@googlegroups.com
事實上 Android 就是 Linux 平台之一, 只是 Linux 只有 kernel , 需要搭配 system programs 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 OS, 而 Android 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 你無法就 Android 和Linux  進行比較, 因為 Linux 就是 Android 的一部分, 而 Android 也是 Linux 家族的一份子.

On 11/7/07, cheng.g...@gmail.com <cheng.g...@gmail.com > wrote:
Hi:
       Google推出的gphone將採用一種名為Android的開放手機平台,其目標能夠讓移動終端支援多業務的體現,也是目前我們所倡導的
pervasive computing吧。目前Andrid以google為首,形成一個Andrid的產業聯盟,其成員有:Aplix、Ascender
Corporation、Audience、Broadcom、China Mobile、eBay、Esmertec、Google,
HTC,Intel、KDDI、Living Image、LG、Marvell、Motorola、NMS Communications,
Noser 、NTT DoCoMo、Inc. 、Nuance、Nvidia 、PacketVideo 、Qualcomm、Samsung,
SiRF、SkyPop 、SONiVOX 、Sprint Nextel、Synaptics、TAT - The Astonishing
Tribe、Telecom Italia 、Telefonica 、Texas Instruments 、T-Mobile、Wind
River。基本上都是業界的巨頭,不知道Andrid與Linux相比,又有那些優勢,以後又如何發展。
       不過顯而易見的是,iphone雖然也是一種名氣更大的手機,但是對手機行業的衝擊將遠遠小於Gphone,iphone是一種品牌,
Gphone將是一種symbian,windowsCE和Linux之外的第四種選擇。(不過,據說Gphone OS Android也是從Linux發展而
來)。如果市場沒有大的失誤,其強大的產業聯盟將導致手機OS市場重新洗牌。不過IBM這次居然沒有參與,真的很奇怪。
       請Ubisunrise的社區夥伴各抒己見。





許書邁

unread,
Nov 7, 2007, 1:34:48 AM11/7/07
to Ubi-S...@googlegroups.com
嗯...那麼問題會出在硬體...openmoko 是連硬體都有規範不是嗎?
除非open hand set 跟openmoko 硬體完全相容....
            淺見,有錯請指正
                 Best regards! From:許書邁

Cheng Guanghui

unread,
Nov 7, 2007, 9:58:10 AM11/7/07
to Ubi-S...@googlegroups.com
现在openmoko仍然略胜一筹,因为gphone还是概念,而openmoko已经推向了市场。但是一旦gphone真正出现,openmoko将会很受冲击。
但是openmoko仍然有机会,这个在于openmoko对自身的定位来决定,如果跟gphone进行差异化竞争,还是有可能胜出的。
本人感觉google此时介入mobile communication市场,是对未来的3G市场巨大商机的肯定。在2G时代,由于bandwidth的限制,很多
重量级应用都无法在mobile communication上体现,但是在3G时代,这个限制已经不存在了,search engine, office on
line 等应用将通过mobile走入生活。
希望大家继续讨论,有关openmok,gphone等话题。
程广辉

Thinker Li

unread,
Nov 7, 2007, 3:14:57 AM11/7/07
to Ubi-S...@googlegroups.com
雖然已經上市, openmoko 事實上還不是一個成熟的產品,許多功能都還不完整和穩定。 openmoko 現階段比較像是一個 EV
board ,而不是 product 。我還沒看過 Android ,不知道其目前狀況如何。不過以 google 的人力和財力,如果有心發展
Android , openmoko 大概只有挨打。除非 openmoko 有什麼過人的概念。另一方面, openmoko 倒是可以走和
Android 共生的路線,提供 Android 平台的硬體和技術提供者。共生的路線,不但有利於 openmoko
,還能維持其存在的義意。原本 openmoko 是透過提供平台、發展社群的方式,吸引產業進入。如今 google 已經幫忙聚集了產生,
openmoko 的加入,等於快速達成原先設定的目標。只是, openmoko 必需要將榮燿和 google
共享,然而對其實質的利益影嚮應該不大。假設, google 如果沒有買入 Andorid ,而是使用 openmoko 的方案,那麼
openmoko 能得到更大利益嗎? 應該是不能,差別只在 openmoko 需不需要 porting Android 到 openmoko
的 H.W.

以 openmoko 軟體的成熟度來看,將 Android 整合在目前的成果上,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Openmoko
等於是漁翁得利,直接受益於 google 大力促成果。並且只付出一點小小的代價。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