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讓我們分心。
幾乎每個人都承認這件事。網路有千般好,但就是讓我們缺乏耐性,看不了長篇文章,我們不由自主地在線上不斷衝浪,停不下滑鼠。前年(2008)我寫過一篇文章討論這個事(
情報狂與美食家:線上與紙本的閱讀差別):
我們在線上進入情報狂模式,而在閱讀紙書時進入美食家模式。情報狂模式讓我們廣蒐天下,連結世界,希望掌握人際圈最新動態。而美食家模式則讓我們進入與靜默的心靈對話的情境,重點是專注、理解、避免干擾。
為什麼會這樣呢?當年的我只能注意到這種奇特的差別,而無法解釋。不過這幾年的閱讀與思索,讓我開始覺得答案就在眼前。線上線下的閱讀模式差異,可以有各種詮釋,其中最合理的解答,也許得從我們遠古時代的狩獵祖先身上找起。
(貓按:敬請注意,本文中人類演化的描寫差不多算是科普常識,只有「大腦的焦慮機制」這個理論是我的猜想,未經任何實驗證實。敬請不吝指教批判。)
從狩獵祖先繼承的遺產時間回到距今一百五十萬年前,直立人剛剛開始用雙腳站立,走向非洲大草原。這時候人類已經是群居物種,在草原獵場上,你是獵人,同時也是被獵物。你得打開全身的感官雷達,偵查、探索、接收同伴訊息、回應、警告、即時判斷,「戰或逃」。在獵場上你沒有放鬆一下或享受大餐的餘裕,各種環境資訊,聲音、氣味、獸跡,你都要注意。
演化選擇壓迫我們的大腦,在生存競爭的戰場上成為三百六十度全面開啟的雷達,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鼻聞氣息,腳感振動。但只有這樣還不夠。如果你太專注單一線索而忽略其他的話,很可能會產生致命的危機,那就是因為疏忽,而讓自己成為其他猛獸掠食的目標。
為了這個緣故,演化還得再做一件事,為我們鑄造一個制約程序,你的注意力在任何地方停留太久,大腦就會啟動焦慮機制,提醒你不要停留太久,沈醉太深。你必須不斷轉換焦點,偵測不同資訊源,或者回應同伴呼叫,以便緩和焦慮。
狩獵或者被狩獵,對人類而言是完全不同的演化壓力。狩獵不成功,你只是損失一餐;被其他掠食者盯上,你卻可能成為別人的一餐。所有能夠在百萬年的歲月裡傳衍下來的物種,都是覺察死亡威脅的高手,他們不會在獵場上輕易陷入對單一事件的著迷,因為那是不可負荷的奢侈。
在獵場上不斷掃描追蹤各種訊息源,是一種你無法抑制的驅力,一百萬年的生存演化,讓這件事情變成我們內建的生物本能。就像我們喜歡肥滋滋的蛋糕、香噴噴的雞排一樣,我們不需要學習就會在獵場上對單一沈醉產生焦慮。
當我們上了線雖然我們不打獵已經很久了,但短短幾千年的農業工業文明,比起一百萬年的演化尺度,仍然太微不足道,我們的狩獵祖先留下來的演化遺產,仍然在我們身上馬力全開地運作著,例如當我們上線時。
當我們上了線,大腦覺得我們好像又到了非洲草原。儘管坐在螢幕前是如此安全,我們仍然不由自主地要追蹤各種訊息、情報,尋找同伴、交換八卦、狀況更新;停留在單一頁面的時間太久,我們就禁不住要切換視窗;任何需要耗費長時間的文章、影片,我們都會產生無法抗拒的排斥感。
一百萬年前讓我們在草原獵場上得以活命的焦慮程式,仍然盡職地驅策著我們坐在安樂椅上的軀體。
但奇怪的是,在電影院我們不會有這種焦慮;躲在被窩裡讀金庸小說的時候也不會。
顯然這種本能跟我們出門或在家無關,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科學家
史莫爾研究人類上網的行為,「相對於簡單的閱讀,
網路上豐富的選擇,需要人類決定到底該點什麼以便獲得更多資訊,這樣的活動需要動用大腦中很重要的認知迴路。」
也許我們可以合理假設,是多重選擇導致我們進入狩獵模式,一旦上線,基因就喚醒我們一百萬年來累積的焦慮,我們開始追蹤、探索、監看、繃緊神經,歷遍所有開啟的視窗。
現代的大腦實驗已經證實,在多工情境下,我們大腦的運作效率大為降低,因為大腦一次只能專注一件事,而每次轉移專注焦點,我們都需要重新「對焦」,這需要時間,也需要足夠的專注力釐清不同事件各自的脈絡(參見
Google 把你變笨的十年)。
不曉得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上線太久,讓我們深感疲累。明明我們只是動動手指,驅動滑鼠而已不是嗎?上線時耗損的絕對不只是判斷運算的腦力,同時也包括焦慮機制所帶來的精神壓力。
如何閱讀這樣的話,我們要如何才能帶著狩獵時代的演化遺產,又能享受現代文明的生活呢?
不妨回想一下讀書的情境。我們為什麼能在讀書的時候,享受愉快豐饒的心靈盛宴呢?因為書只有單一路徑。書沒有超連結,沒有關鍵字檢索,沒有MSN通知,沒有臉書即時更新……讀書的時候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一頁一頁翻下去。
唯一路徑讓我們放鬆,放鬆讓我們容易專心,專心讓我們體驗到沈醉的喜悅。
所有多功機器、多功環境、多功程式,能夠帶給我們各種便利,
唯一沒有辦法給我們的就是專心。所以我們要記得,上線的時候,我們心靈上是重新站回了非洲大草原的獵場,你在那裡採集、獵獲,取得資源。你應該帶著收穫回家,不要停留。那裡不是享受、吸收、沈醉的地方。
單工裝置才能讓我們體驗沈醉,享受學習,這是紙張書,也是亞馬遜 Kindle 這一類閱讀機曾經展示的例證。
身為現代人,適當地調配上線與斷網,這是必要的自律。就像我們到了一定年紀,也要懂得克制飲食,少油、少鹽、少糖、多蔬果糙米等。
我們得控制對鹽酥雞的渴望,以免提早從演化的舞台謝幕。我們也得強迫自己斷網,以便有機會真正靜下心來深度思考,專注沈醉。
※ ※ ※
【廣告時間】貓頭鷹出版社徵求全職「技術編輯」
如同我在這個部落格所說的一樣,出版社得轉型到更數位化的方向去了,所以我們也需要更多資工背景的人才,如果你對如何把傳統內容表現在數位世界有興趣,請跟我聯絡,我目前需要的人才是:
- 熟網路,自行架設過主機,玩過 Open Source 軟體
- 懂(基本的)html、css、xml、JavaScript
- 至少兩年專案管理或網站開發經驗
- 擁有部落格、論壇、臉書、推特或噗浪帳號(請附網址或帳號)
- 英文佳,能獨立尋找資源解決問題
- 能夠管理 Amazon AWS EC2 主機
如果你覺得本文有價值,歡迎用郵件轉寄,分享給更多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