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塞塔石碑的故事

19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oldcat

unread,
Mar 29, 2012, 5:09:15 AM3/29/12
to NewsFro...@googlegroups.com
 
 

Sent to you by oldcat via Google Reader:

 
 

via 內容推進實驗室 by oc on 3/29/12


貓按:網上看到介紹羅塞塔石碑的文章(羅塞塔石碑 大英博物館最受歡迎館藏),忍不住重新把這個故事重寫了一遍。補了一些想法和其他的細節。我好像對石碑很難忘情啊。以前寫過一篇:人類為什麼要立石碑?。東西方各種石碑的故事,真是歷史迷的寶庫哩。

※ ※ ※

羅塞塔石碑的故事

這塊石碑實在太重了。

起先是希臘占領軍統治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王朝雖然在學術文化上擁有聲譽(例如以蒐集全世界所有知識為使命的亞歷山卓圖書館),但對埃及而言卻是不折不扣的殖民王朝。此後一千年,埃及只能用希臘文作官方語言。

托勒密傳至五世,時逢幼君即位,不得不跟埃及祭司階層交換利益,國王給祭司若干特權,換取祭司對王朝的效忠。這是石碑出現的背景。

如果從埃及民族主義者的角度看,這實在是一塊賣國賊與殖民政權勾結的國恥記念碑。

兩千年後拿破崙遠征埃及,挖出了這塊石頭。如果遠征軍只是殖民軍隊,這塊石頭也許就拿來蓋城牆奠基之用了,偏偏拿破崙隨軍帶了陣容龐大的學者團(預備研究埃及古文明之謎)。有人認出這塊石頭是寶物。於是它變成戰利品預備運回法國。

不料英國也看上了埃及的地緣政治,兩軍交戰,法國落敗,法國人挖掘的戰利品被英國人興高采烈地搬回倫敦。

這塊石頭如今是大不列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原因不是它的歷史,而是語言家在這塊石碑上發現了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線索。石碑以三種文字刻了相同的銘文,當時官方語言的希臘文、民間使用的象形文俗體字,以及祭司階層使用的象形文聖書體。

在托勒密王朝之前古埃及所有歷史、文化、宗教,全部是用聖書體記錄的,而聖書體在西元三世紀之後就已經失傳,沒有人能認識。西方世界一千五百年來,等待著能解開古埃及文化謎團的鑰匙,就在這塊三體銘文的石碑上。

石碑在倫敦公開以後,引來歐洲語言學家的解譯競賽,結果最後的勝利者是法國的商博良。他發現象形文字雖然象形,但是有些符號後來變成表音符號(還真像漢字形聲字)。

透過商博良的研究,西方世界終於能夠閱讀古埃及聖書體的文獻,打破了一千五百年來對古埃及文明的知識空白。古埃及那豐富的宗教、神話、歷史,因此得以成為世界文明史重要的一章,但其中關鍵則是因為有了這一塊記錄著歷史屈辱的碑石。

這是這塊石碑身上的故事,它有恐懼、悲傷、貪婪、勝利、欣喜和怨恨,漫漫歷史加諸其上所形塑的沉重,無形但真實。
如果你覺得本文有價值,歡迎用郵件轉寄,分享給更多朋友。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