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產業調查還有意義嗎?

0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oldcat

unread,
Feb 16, 2011, 7:51:11 AM2/16/11
to NewsFro...@googlegroups.com
 
 

Sent to you by oldcat via Google Reader:

 
 

via 內容推進實驗室 by oc on 2/15/11

上週知道新聞局又要做產業調查了,我看了一下招標需求,找了半天只見調查的全是紙張書。在這種時候還不把數位內容考慮進來,這些調查到底對產業有什麼意義呢?等你調查完,產業早就死的死,逃的逃,轉型的轉型,再也跟舊日不一樣了。

拿音樂產業來說,如果用IFPI的定義,二○○九年全台灣音樂光碟加上線上下載產值只剩下十四億,是一九九七年全盛期的十一.六%。用這種定義看,台灣音樂沒救了,死定了。但如果你改一下產業定義,納入演唱會票房,你就會發現台灣音樂產業興旺得不得了。只有改變產業定義,才有辦法看見台灣音樂產業的能量、爆發力,以及就業人口。圖書業也是一樣。

這幾年圖書產業即使不是引領趨勢,但默默間,許多人也走出了獨特轉型之路,做網站的,做行車導航的,做資料庫內容的(像我的部門已經有一部份業務轉型成資料庫服務了)。新興的內容公司進占 App Store,進入遊戲市場……產業的轉型非常分歧,不再像以前那樣,直接用一個 ISBN 就可以辨認所有紙書的身份了。

數位時代要做出版產業調查,確實比紙張時代麻煩一百倍。但除非不做,否則做了而不算數位產值,那是一點用處也沒有的。因為你只能看見紙張書產業日薄西山,沒有明天,而且怎麼救都救不回。偏偏在其他你沒有關照的地方,這個產業的人正生龍活虎地活著,做著充滿創新的事,而你根本不曉得原來他們曾經是紙張書的編輯。
如果你覺得本文有價值,歡迎用郵件轉寄,分享給更多朋友。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