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一個珍貴但無人關注的正體中文文化遺產

5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oldcat

unread,
Mar 20, 2012, 2:04:12 AM3/20/12
to NewsFro...@googlegroups.com
 
 

Sent to you by oldcat via Google Reader:

 
 

via 內容推進實驗室 by oc on 3/19/12

貓按:這篇文章上了蘋果日報。不過被報社刪了一些,又換了個比較兇的標題:

馬總統丟掉自己的文化遺產(陳穎青) | 頭條要聞 | 蘋果日報

以下是我完整的原文。

搶救一個珍貴但無人關注的正體中文文化遺產

列為馬總統競選政見的「兩岸合編大辭典」,今年終於落實成為「中華語文知識庫」上線啟用了。啟用典禮上冠蓋雲集,新上線的知識庫也中規中矩,可見確實花了心血。

透過線上服務溝通兩岸用語的語文差異,當然不是壞事,但我忍不住想起另一部同樣在線上,命運卻比較淒涼的語文辭典:《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提起這部線上辭典,大概每個人腦中會浮現的,就是「三隻小豬」「打炮事件」等轟動社會的負面新聞。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部辭典曾經是一部歷史悠久、大有來歷的辭典。遠在民國二十年,由國語統一委員會規畫編纂「國音辭典」開始,這部辭典從前世走到今生,已經整整八十個年頭了。八十年間主持編務的學者包括吳敬恆、葉公超、何容、王熙元等著有聲望的學者。

然而在民國史上,歷史悠久幾乎跟命運多舛是同義詞。民國二十五年這部辭典初次以《國語辭典》問世,隨後就因為抗戰和大陸淪陷而中斷,直到民國六十五年教育部國語會任命國語日報董事長何容任總編輯,才重新開始新版的編輯作業,一直到民國七十年,《重編國語辭典》才終於修訂上市。

之後,國語會把辭典搬到線上,成為現在我們所熟知的《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這可說是少數公家機關既跟得上時代,又便利國民的範例。不過辭典上線以後,很快也惹來了許多麻煩。前述「三隻小豬」「打炮事件」就是其中著名的案例。

在這些爭議裡,我們看到的是一部國家級辭典,如何委身沉淪在官僚體系裡面,變成毫無學術尊嚴可言的悲劇。立法委員可以抓住一句話就在議場上砲轟,民粹意見淹沒辭典學專業,線上鄉民只要看見詞條跟自己淺薄的常識不合,也可以大發議論,而辭典的主事者因為身在官場,只能唯唯諾諾刪除爭議條文了事。

至今你如果上線去查「打炮」,得到的仍然是「本詞條釋義研議中」這樣的結果。古今中外,有哪一部權威辭典會如此畏首畏尾,不敢把俚語穢詞收進詞庫中的呢?你可以說一個詞是髒話、粗魯,一般場合不宜,而不是用「研議中」逃避責任。

現在線上版本在首頁上自我矮化地宣告「本典係歷史語言辭典,取音以兼收歷代字音為目的,故與教學使用或有差異,請詳見說明」,以為這樣就可以躲開民粹式的攻擊,但不幸地,這樣卻剛好傷害了這部辭典長久以來的傳統。

這部辭典從一開始就不是歷史語言辭典,民國二十年初編的宗旨,是要做為「正音的標準」,到了重編時期,我們來看看「編輯報告」裡明白指出的編輯目的:一、適應全體國民學習國語、國文;二、配合學術及社會進步的實際需求;三、供應僑胞子弟學習祖國標準語文的需要;四、供應國際友人研習中國語文的需要。(見王熙元,重編國語辭典編輯報告)

這明明是一部以正字、正音、正詞而自許的學習辭典,是供應全體國民以及海內外學子學習標準語文的重要工具書,現在國語會卻自我縮限,再也不敢提正字、正音、正詞的事了。一部擁有優良傳統的辭典,就這樣在官僚體系下日漸沉淪。

你在線上版本可以查到的當代詞條,也足以證明,在不久以前這部辭典仍然持續在收新詞,絕對不是歷史語言辭典。例如「官方網站」「搜尋引擎」「霸機」等,這些都是近二、三十年才出現的新詞。

在紙本時代,《重編國語辭典》一套六大卷,要變成海內外中文學子人手一部的工具書,確實有現實上的困難,但感謝上個世紀末國語會的決策,這部辭典竟然全文上了線。如今這部辭典擁有一個全世界罕見的優勢,它是唯一一部權威、完整、免費的正體中文線上辭典。

因為這樣的特色,《重編國語辭典》可以做成世界漢學界學習正體中文的權威辭書,在雲端打敗對岸花大錢推動的孔子學院,掌握正體中文字詞的解釋權。這是我們的力量,我們的品牌價值,乃至我們應該全力呵護的文化遺產,但卻被我們輕易地遺忘。

我們看不見它的力量,任它在官僚系統裡漂流,甚至自我退縮成為一個毫無生氣也毫無企圖心的「歷史語言」辭典。空有珍寶而不知,多麼悲涼。

請救救《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吧,為它找一個有學術聲望的總編輯,不要把它丟到官僚體系裡被民粹嘲弄;給它一個熟悉公開性資料庫運作的產品經理,正視它在線上應該要有的力量(它到現在還在用過時的大五碼編碼,我們五院院長有兩個院長的名字在這個線上辭典是找不到字的),給它一些資源,給它一些抱負,讓它發揮一個線上辭典該有的水準。

台灣能夠擁有這種世界性品牌潛力的文化資產不多了。請救救它。
如果你覺得本文有價值,歡迎用郵件轉寄,分享給更多朋友。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