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分析了
「EP同步」為什麼好像很困難的原因,主要觀察是,我們缺乏徹底使用樣式排版的工作流程,使得編輯所下的指令在流程裡不斷被拋棄,必須不斷重建。
所以顯然,解決方法就是找到一個讓編輯指令可以精確地從編輯端,一路傳遞到底,不會消失的方法。
非常幸運的,這個方法一下就找到了,而且不需要另外開發程式,只要使用現在業界慣用的兩個工具就行:Word 和 InDesign。流程如下:
原稿:用 Word 設定樣式(需使用 Word「樣式」功能)
銜接:進 InDesign 讀入 Word 檔(需選擇包含樣式)
排版:用 InDesign 排版
輸出:InDesign 可以輸出印刷版,也可以輸出包含樣式標籤的EPUB檔
這個流程最重要的關鍵就是第一點,一定要設定樣式,而且要在 Word 設定,因為要用「所見即所得」編輯器的話,InDesign 只支援 MS Word。主要的好處是,所有工具都是現成的,不需另外開發,直接就可以套進目前的編輯作業裡面。如果我們要用現有工具,並且立刻就可執行,這是唯一的方法。
但這個現成方法對 EP 同步只能作到六十分,還有幾個不大不小的缺點有點麻煩:
首先是編輯要先學會設定 Word 樣式,這不是個小工程(你要讓全台灣成千上萬個編輯都學會,那真的很困難);第二是學會了樣式,實際設定起來也是個瑣碎的繡花細活(你要懂得使用一些撇步,才能避免掛一漏萬)。
第三,InDesign 能讀的樣式只有一層,所有 Word 內設定的篇、章、節、內文,不管有幾層,到了排版軟體,最後都只會剩下一層。這對紙版印刷沒影響,但對電書檔就有點麻煩,因為樣式畢竟不夠完整,你在電書閱讀器展開目次時,可能會是非常長的一串(所幸它們至少標題是標題,內文是內文,不會像前文所說,全部都退化成「字」而已)。
有什麼辦法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嗎?那就得要讓文稿全面地 XML 化,直接把文稿作成「結構語意完整」的 XML 文件,才會是真正的解答。
聽起來是個大工程?還好,我想到一個有趣的小型解法,可以不必大動干戈就能作出完整的 XML 標籤,而且編輯也不需要學習如何寫 XML 文字碼。我現在正在跟程式好手
@Brecht 實驗這個解法,希望過完倫敦書展以後,能有好消息奉告。
【請同步閱讀】
- 為什麼「EP 同步」好像很困難?
- 為什麼「EP 同步」其實很簡單?
如果你覺得本文有價值,歡迎用郵件轉寄,分享給更多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