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新聞:
1. 民間團體在311發起核電歸零的遊行後,爾後台電透過核工學會刊登報紙全版廣告宣稱核電安全。
2. 今年植樹節有首長冒雨種樹的新聞之外,也有幾個民間團體發起行動,指責各地方政府種樹卻不護樹。
參考資料:
1. 天下雜誌3/1日這期有電價、再生能源與核電相關的專題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0932
2. 反核遊行主辦單位製作的核電資訊圖表,請參考 http://ttcat.net/nukegozero/
更多新聞請見 funP書籤網站 http://funp.com/push/user/Delta
311福島核災周年 數千人上街呼喊「核電歸零」
本報2012年3月1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陳瑋駿、郭秉鋐、莫聞報導
日本311福島核災屆滿一周年,全台各地五六千人同步為災民祈福,並上街響應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團體發起的「311告別核電遊行」。遊行民眾不分職業、年齡與國界,展現出一股連結全球反核聲浪的強大力量,促使政府慎重思考「核電歸零」與「核災歸零」,不要讓人民的性命和財產歸零。此次遊行有上百個公民團體參加,還有馬來西亞僑生共襄盛舉。
台中市昨(11日)有數百人同步遊行自自由路台電公司前,呼喊反核口號。南台灣廢核行動聯盟數百人則在高雄市立文化中心為福島災民、蘭嶼核廢料島民、與非核家園祈福的晚會活動。宜蘭也有4位「素人散步團」,效法日人《素人之亂》松本哉在宜蘭市區散步反核,告訴民眾核能發電的危險。
台北場的遊行隊伍從下午1:00起,自龍山寺捷運站1號出口出發,行經西門町、館前路與台北車站前,最後抵達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
主辦單位之一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秘書長李卓翰表示,自龍山寺出發,是為希望這座香火鼎盛的廟宇前,祈求神明能同對抗核廢惡靈,因此遊行隊伍由反核陣頭作為前導。而包含蘭嶼多個公民團體、以及三鶯部落等原住民團體也出現在遊行隊伍中。
而長期反核的宜蘭人文基金會董事長陳錫南不緊抱著病體全程遊行,甚至出發前喊出如果核四建成他就要自焚。在現場,宜蘭人文基金會也散發雜誌宣傳台灣目前的核能危機。
大學生參與遊行 力挺「廢核」
越來越多大專院校學生熱烈響應反核行動,政大二年級李同學和輔大的朋友們相約來到遊行現場,李同學表示,平日得到的台灣核能相關消息,「報喜」多於「報憂」,他希望到遊行現場聽聽不同的看法。李同學進一步表示,大學生應該多多參與社會議題,輔大二年級的魏同學則引用印度聖雄甘地的名言,充滿理想地說:雖然自己做的事情可能無法帶來改變,但若什麼都不做,就連改變的機會也沒有!
除了互相「揪」朋友一起前往之外,遊行隊伍中還可看見政大種子社、輔大黑水溝社與師大人文社等大專院校的學生社團聚在一處,熱血喊著:「學生挺反核,地球越永恆」。
政大種子社施同學表示,會參與這次的遊行,是因為種子社常常關注公共議題,特別是主流媒體較容易忽略的議題。關於支持廢核的理由,李同學則表示,儘管興建核電廠有其優點,但台灣畢竟身處地震頻繁地帶,如果真的來個超級大地震,核一廠與核二廠難保無事,且萬一真的不幸發生核災,整個台灣北部必定都將「熬不過來」。
台北大學翻牆社尚在籌備階段,幾位一起成立社團的夥伴相約前往參與遊行,並規劃以核能作為第一次社團讀書會的主題,期望帶領社員翻越主流觀點的高牆,拓展不一樣的社會視野。
不僅是台灣本地大學生的參與,來台灣讀書的馬來西亞留學生也透過網路的號召,組成一支小隊伍加入遊行。由於馬國政府月前核准澳洲萊納斯公司(Lynas),在關丹興建一座將為當地帶來輻射威脅的稀土礦加工廠,因此身在台灣的馬國留學生們便帶著祖國的國旗,加入這次的告別核電遊行,隨著台灣民眾一起表達出不分國界的「反輻射威脅」心聲。
小朋友手牽手 和父母上街頭
這次的告別核電遊行中,處處可見家長帶著年幼的子女走上街頭,讓「地球未來的主人翁」從小就了解到核能的危險性,長大之後才有更多機會避免重蹈覆轍。蔡媽媽帶著年幼的兒子和女兒,從基隆來到台北表達身為一位母親期望「核災歸零」的心願。
蔡媽媽表示,家人和小孩住在基隆,距離兩座核電廠不算遠,她的父母則住在新北市萬里區,幾乎是天天生活在核二廠的隔壁;她表示,如果台灣像日本福島那樣發生核災,實在不知道父母和家人該逃到哪裡去。
來自新店的邱媽媽,自去年日本福島發生核災後,便開始關注台灣的核能議題,於是一得知遊行的消息,便決定帶著兒子一起前往參與。邱媽媽的兒子就讀於中正國小三年級,他神情十分認真地表達一己之見:「我比較喜歡地熱發電和水力發電……我覺得核電廠爆炸就好像原子彈一樣可怕!」
廢核很嚴肅? 遊行可以輕鬆點!
遊行隊伍中,可見一些民眾展現創意,以不同的方式表態,讓這次的告別核電遊行少了些嚴肅,多了些輕鬆的氣息。
有民眾換上一身「Kuso」的死神的裝扮,站在遊行隊伍旁,其他遊行的民眾經過時不禁興奮驚呼,紛紛向前拍照,沒想到這位「死神」親切地揮了揮手,拿起相機反拍回去,臉上戴著的面具就像是說:「笑一個!」
隊伍中還有一群年輕民眾帶著自備的鼓、鈸與薩克斯風等樂器合奏,他們是「諾努客(No Nuke)走唱隊」,攫走不少攝影機的目光,路過的行人與附近住戶都忍不住停下來欣賞,還有遊行的民眾搭配著音樂的輕快節奏,熱情地舉著手中的旗子搖擺起舞,場面一時變得熱鬧、有趣極了!
豆導鈕承澤也低調現身遊行隊伍,但仍讓眼尖的記者發現採訪。他表示,每個人都應該要更珍惜地球,從不浪費做起,若發生核災,台灣根本沒有能力承受。
參與這次遊行的不全然都是「人類」,連「狗兒」也隨著主人一起上街支持廢核!一隻黑狗脖子繫著黃色的抗議布條,坐在貼著「核電歸零」牌子的推車中東張西望,好似急著向四周的遊行民眾說:「你看!我也有權利表達我的廢核主張!」
原住民:核廢走到哪 就抗議到哪
遊行至終點凱達格蘭大道現場,蘭嶼青年演出行動劇,表達核廢料對於他們的生存造成的影響以及憤怒。隨後上台的蘭嶼代表,希婻‧瑪飛洑,則沈痛的訴說,核廢料帶給蘭嶼達悟族的影響,讓反核變成了蘭嶼青年們的使命。她表示,現場的蘭嶼青年為了今天的活動,甚至放棄了今年的飛魚祭招魚,而沒有參加的人們,今後一整年都不得出海捕魚,足見核廢料對於達悟人影響至深。她呼籲,台灣人民應一同來對抗核電政策,也認為台灣將核廢料放置蘭嶼根本是謀殺、滅族行為。
另外一位原住民反核代表,也是核廢料預定地的達仁鄉安朔國小校長胡龍雄,作為蘭嶼人的他自嘲自己走到哪核廢料就跟到哪。他表示,核廢料這些生產與原住民何干,在核一廠與與核二廠即將退役之際,應該把蘭嶼的十萬桶核廢料還給生產他們的母親才是。
活動最後在原住民歌聲中,反核青年們攤開反核標誌下和平落幕。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崔愫欣表示,今後將會密切注意核四預算問題。將支持的官員以及立委全部公布出來,讓人民知道哪些人支持核電,讓台灣暴露在險境之中。
十年抗爭 人民扳倒芝加哥火力發電廠
摘譯自2012年3月2日美國,芝加哥報導;周念學編譯;蔡麗伶審校
芝加哥社區組織十年來,對兩座位在居住區內,最老又對環境汙染最嚴重的火力發電廠所做的抗爭,日前終獲勝利。大約60個團體和社區居民一同捍衛居住地區空氣品質,讓芝加哥免於「煤」汙染。
愛迪生國際公司(Edison International)子公司「中西部世代公司」(Midwest Generation),在與市長伊曼纽爾和相關芝加哥社區團體協調溝通後,宣布在2月29日會關閉芝加哥地區這兩座火力發電廠。
比爾森地區(Pilsen)的菲斯克火力發電廠年(Fisk Station)底前就會關閉,而在小村(Little Viliage)地區的克勞福德火力發電廠(Crawford station)會在2014年底關閉。
十年來長期領導抗爭的環境法律政策中心(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Center)執行長霍華德告訴記者,「今天的成果有非比尋常的意義,對伊利諾州的火力發電廠和中西部其他電廠都有著警示意味,促使這些會排放對人體有害物質的電廠,思考改善排放問題或直接就關門大吉。」
從環境法律政策中心2010年的報告得知,自2002年以來,這兩座電廠對我們造成的健康和相關環境的損失,一共高達10億美金。
然而,在2015年環境法規實施之前,中西部世代公司寧願先關閉發電廠而不想花心思改善發電設備,其母公司愛迪生國際公司總裁匹薩羅(Pedro Pizarro)2月29日對此表示:「整體的發電產業市場就是不想讓我們有改進這兩座電廠的機會,我們真的只能說力有未逮、時不我與。」
許多研究都發現,火力發電廠像是菲斯克和克勞福德帶來的汙染,可以說是氣喘發作的罪魁禍首,尤其是兒童受害更深,另外心臟病、早死以及不明原因住病治療的案例增加,也可歸咎於電場排放的汙染源。
美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去年出版一份報告《『煤良心』──把利益擺在伊利諾州民之前》,評議比斯克和克勞福德這兩座火力發電廠是「侵犯環境正義甚為嚴重的兩個大怪物」。
芝加哥居民、綠色和平抗煤運動成員米雪爾(Kelly Mitchell)說:「我們希望全國其他社區,受到這起成功案例的啟發,站出來爭取自己擁有乾淨空氣、全球氣候穩定的權利。」
亞銀:氣候變遷將引爆移民潮
時間:2012/3/13 15:49
撰稿‧編輯:黃啟霖 新聞引據: 採訪、美聯社
亞洲開發銀行(ADB)今天(13日)公布一份研究報告,警告各國要準備接納逃避天災的移民湧入,這些天災包括氣候變遷引發海平面上升、土壤退化以及洪災。
報告指出,在2010年和2011年,各種天災已經在亞太地區迫使4,200萬人離開他們的家園;不過,不清楚這些人當中,有多少人是因為氣候變遷造成的。
這份報告指出,東南亞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在氣候變遷的高風險地區,這些人口分布在印尼、緬甸、菲律賓、泰國以及越南。
報告指出,10個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傷害的國家中,有6個位在亞太地區。其中,孟加拉排名第一,其次是印度、尼泊爾、菲律賓、阿富汗以及緬甸。
平價家具 生態買單
2012-3-11 22:09 作者:許純鳳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是什麼使今日的家庭變得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這是藝術家理查•漢彌爾頓(Richard Hamilton)於1956年提出的經典宣言,暗示塑膠製品帶來的改變,家庭佈置越來越新穎,彰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想像,但卻容易忽略產製過程所帶來的危害。有鑑於此,地球公民基金會邀請林建佑、林韋佑、黃法誠、蘇家賢等4位高雄新生代藝術家,策劃「家‧環境藝術展」,一窺現代生活的背後,隱藏多少不為人知的環保危機。
高雄子弟 反思污染
黃法誠表示,籌備「家‧環境藝術展」長達約一年的時間,他們走訪高雄多處遭受污染的地方,激發創作靈感。他提到,一般展覽考慮選用何種素材達到最佳效果,但該展強調環保理念,設計展品時,便會將材質的再利用性納入考量,避免浪費污染。
「家‧環境藝術展」主要規劃3大區塊。藝術家將第一間展間打造成時尚客廳,兩張沙發椅、茶几、電視機、音響、書櫃、立燈,呈現現代尋常的客廳樣貌,特別的是,走道兩旁佈滿黑色水道,影射美好表象下,暗藏環保危機,走出展間後,謎底一一揭曉,剖析現場家具的材質,以及可能對健康、環境造成的危害,引領觀展民眾思考打造一間舒適客廳所需付出的代價,反省慾望與實際需求的問題。
開採石油 生物受害
第二間展間,擺放3公尺高,700隻二手玩偶組成,沾滿黑色油污的泰迪熊,也是民眾和藝術家共同製成的作品,展期前,藝術家向全台募集二手玩偶,染上黑色水泥漆和沙拉油,最後組成超大隻泰迪熊,模擬生物遭到油污的慘狀,警告世人在石油開採的過程,生態環境付出的代價。
此外,藝術家還大玩視平面上下區分的裝置藝術,民眾一邊觀看地區模型,一邊拉開抽屜夾層,一窺當地故事與歷史重大事件。同時,模型巧妙鑲入高雄鄰近地區的水、土壤真實採樣,甚至是原油外洩的樣本,這都是高雄地底下的真實累積。展場設置互動區,展現高雄環境運動的歷史痕跡,藝術家蒐集過往抗議的布條與道具,民眾可以拿起彩色的沙包朝工業意象的牆面投擲,最後反倒呈現可愛的「家」的符號,象徵大家追求幸福、安全的家付出的努力。
雖然現存許多環保問題,但並非完全無解,為了找尋答案,藝術家將第3間展間用廢水管製成桌子,塑膠籃製成椅子,佈置成充滿環保概念的閱讀空間,並擺放相關書籍供民眾取閱,期望進一步將環保理念內化到民眾心裡。「家‧環境藝術展」的展期從3月10日到4月29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C5倉庫展出。
其他環境新聞
政府報告 澳洲氣候極端有惡化之虞20120314中央廣播電臺新聞頻道
「種樹不護樹」去年植樹半枯死 民代批中市府浪費20120312自由電子報
(中國大陸)失明老人 種樹13載20120313人間福報
台電人提供照片 核廢料處理草率20120307公共電視台 新聞網
國際水資源大會的宣言中,把取得乾淨水源的權利視為人權。 http://www.guardian.co.uk/global-development/2012/mar/14/world-water-forum-declaration-human-rights
本環境新聞剪報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整理
************************************************************************* This email message, including any attachments, is for the sole use of the intended recipient(s) and may contain confidential and privileged information. Any unauthorized review, use, disclosure or distribution is prohibited.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please contact the sender by reply e-mail and destroy all copies of the original message. [Delta Electronics, INC. Taiw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