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基金會環境新聞剪報20120120

1 view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Michael.Hsieh 謝雯凱

unread,
Jan 19, 2012, 10:16:46 PM1/19/12
to

重點新聞:

1.     台東美麗灣飯店環評違法仍強行開發的事件,昨天最高法院審理定讞,台東縣政府敗訴,應重做環評審查。

2.     綠色電價─15能源局曾有綠色電價的討論會,提出每度35元,但與會的產業界與環保人士都認為計算方式有問題。反思的意見請見瘋綠電聯盟-方儉的評論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954642/IssueID/20120112

   

更多新聞請見 funP書籤網站  http://funp.com/push/user/Delta  

 

環評結論撤銷 需重新審查// 杉原案 縣府敗訴定讞

 

〔記者楊國文/台北報導〕纏訟多年的杉原海岸的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最高行政法院審理認為,台東縣府環評審查委員會做出「有條件通過環評」的審查結論中,其委員組織不合法、且未迴避,也未進行第二階段環評,因此環評審查結論不合法,應加以撤銷,昨判台東縣府敗訴,應重新審查,全案定讞。

 

原告台東縣八位居民的律師詹順貴昨指出,此判決代表開發商取得的建照不合法,即將完成的飯店也不得開始營運,此案回到原點。

 

九十三年間,原先因合併的開發土地少於一公頃,縣府同意不必進行環境評估,美麗灣渡假村公司於九十四年十月取得建照,隨即進行施工。九十五年申請面積擴增至逾五公頃,環評審查委員會於九十七年做出「有條件通過環評」的審查結論。

 

最高行政法院認為,此開發案攸關原告居民生命等權益、環境生態,台東縣府認定不必進行二階環評,並不合法,也不應該僅有少數原告居民出席審查會。

 

此外,BOT開發案具政府和廠商共同開發性質,環評審查委員會審查時,有四位縣府首長出席但未迴避,審查結論則屬違法、決議程序也有違誤,因此昨判決縣府敗訴定讞,應撤銷該評審查結論等處分,另由縣府重新審查。

 

經濟大計 綠色電價 每度估35

2012-01-06 01:33 工商時報 【記者潘羿菁/台北報導】

     經濟部能源局昨日邀集工總與商總討論綠色電價費率,官員表示,為鼓勵鼓勵廠商申請及考慮產業競爭力,綠色電價合理範圍將在3~5元間,不過尚未最後定案,未來每年將定期檢討。

 

     由於歐盟對節能減碳的要求逐漸升高,強制產品揭露碳足跡,要讓消費者瞭解擬購買的產品在製造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量,因此國內電子電機與3C產品的廠商,都接獲歐盟客戶的要求需揭露碳足跡,由於國內廠商期望產品排碳量可以降低,轉而向能源局表達,願意申購綠色電價,以換取更多排碳量。

 

     因此能源局昨日開會時,工總與商總就特別表示,工商界願意花更多電力成本,但是期望政府的綠色電價可與碳足跡機制連結,也就是說,廠商期望,每度綠色電價,可以換取更多碳排放量。

 

     環保署原則上同意,綠色電價可依據電力排放係數作連結,也就是每度電費,可以抵消0.612公斤碳排放,但是執行細節,能源局與環保署仍有待協商。

 

     至於綠色電價,能源局原本粗估每度平均電費上限2.6元,再外加3.3元,也就是每度電費達5.9元。

 

     但是工商團體認為,近6元的電費相當高,恐讓生產成本劇增,經討論後,能源局官員說,合理的電價範圍應該會落在3~5元間,換言之,每度電費外加0.4~2.4元,是廠商可以負擔的範圍,但是尚未定案,還要再討論。

 

李述德:適當時機開徵能源稅 

 

時間:2012/1/18 18:29

撰稿‧編輯:陳林幸虹   新聞引據: 採訪

 

  財政部今天(18)舉行新春記者會。財政部長李述德透露,有關能源稅的部分,目前已經統合得差不多,會在適當時機課徵,避免影響物價和產業。至於歐債是否影響今年度稅收,李述德則表示「影響應該有限」。

 

  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在2009年達成課徵能源稅的共識。時隔2年多,財政部長李述德18日透露,細節整合幾乎已經就緒,就等著適當時機推出。

 

  他說:『(原音)未來是否要統合,目前是研究的差不多了,說真的,變成課徵能源稅,把那些統合起來。何時可以端出,這是某程度的量和價,會影響物價和產業的發展,因此必須選一個適當的經濟時間。』

 

  李述德也表示,雖然中華民國沒有能源稅之名,但有能源稅之實,目前共有10多種稅費,1年徵收近新台幣1,800億,是和能源消費相關。舉例來說,像是燃料費,目前是「隨車徵收」,但可能不是很公平,因此未來規劃改成「隨油徵收」,也就是用了多少油,就繳多少稅,從量和價下手,教導民眾節約能源。

 

  另外,由於歐債危機去年持續干擾台北股市,並進一步影響台灣的對外貿易,是否連帶使得今年稅收大減?李述德表示,歐債問題難免會影響政府稅收,但如果以1年新台幣17千多億的稅收預算來看,影響比例相當小,還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不過,政府仍會採取適當的對策因應。

 

濫伐森林 亞馬遜恐成碳製造機

 

時間:2012/1/19 15:23

撰稿‧編輯:黃啟霖   新聞引據: 中央社

 

  研究人員18日指出,過去被視為對抗全球暖化堡壘的亞馬遜盆地(Amazon Basin),可能因為森林砍伐,而成為二氧化碳的製造機。

 

  戴維森(Eric Davidson)領導的科學家團隊在刊登於「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概要中指出,肇因於人類活動,亞馬遜正在轉型。戴維森是美國麻薩諸塞州林洞研究中心(Woods Hole Research Center)成員。

 

  他們表示,儘管難以精確估計,亞馬遜的碳預算正在改變。碳預算是當地排放到大氣中或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根據報告,森林砍伐已經使整個亞馬遜盆地的碳預算,由20世紀晚期可能的淨碳匯(carbon sink)轉為二氧化碳的淨來源(net source)之一。

 

  亞馬遜這類的成熟森林是平衡全球暖化的主要利器。森林中的林木能透過自然光合作用,由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但是當樹木遭到濫伐或焚燒,或是將林地夷平為耕地後,二氧化碳將重回空氣中,加劇溫室效應。

 

  這份報告估計,亞馬遜雨林儲存1千億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全球化石燃料二氧化碳超過10年的排放量。

 

其他環境新聞

 

LED光照茭白筍 省電又增產20120104自由電子報

細懸浮微粒 高屏天天超標20120120人間福報 

UN:去年災損3660億美元20120118中央社 

英國在福島核災後重新檢視新核電廠計畫,幾個月前決定繼續進行,目前有學者和環保人士要提訴訟阻止。

http://www.guardian.co.uk/environment/2012/jan/19/anti-nuclear-campaign-british-legal-challenge

歐盟有個報告說,如果把歐盟2020年減碳目標調高到30%,花的費用反而更省。

http://www.euractiv.com/climate-environment/eu-30-co2-cut-cheaper-thought-news-510230

 

 

本環境新聞剪報由 整理

 

 

 

 

*************************************************************************************************************************
This email message, including any attachments, is for the sole use of the intended recipient(s) and may contain confidential and privileged information. Any unauthorized review, use, disclosure or distribution is prohibited.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please contact the sender by reply e-mail and destroy all copies of the original message. [Delta Electronics, INC. Taiwan]
*************************************************************************************************************************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