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基金會環境新聞剪報20111215

3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Michael.Hsieh 謝雯凱

unread,
Dec 15, 2011, 3:31:11 AM12/15/11
to

重點新聞:

1.     聯合國氣候大會閉幕,有幾點重要決議,包括京都議定書會進入第二承諾期2013-2017 or 2020。但加拿大隨後正式宣布將退出京都議定書。

2.     立法院休會,溫減法沒過。但其實現在審議的這個版本還有爭議,重新討論也有好處。

  

活動

1.      12/16暴雨新紀元之城鎮治水研討會  http://lowestc.blogspot.com/2011/12/1216.html

2.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開始徵選環境短片 http://www.pts.org.tw/Program/Template1B_About.aspx?PNum=355&PURL=Island_recurit

 

更多新聞請見 funP書籤網站  http://funp.com/push/user/Delta  

 

南非氣候大會閉幕缺乏實質性進展

更新時間 2011年12月11,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7:49

 

德班氣候大會的特點是分歧嚴重爭論激烈。

經過近兩周的激烈爭吵之後,聯合國氣候會議於周日(1211)凌晨在南非城市德班閉幕,但缺乏實質性進展。

會議通過決議,建立德班增強行動平台特設工作組、實施《京都協議書》第二承諾期並啟動綠色氣候基金。

相關内容

德班氣候大會分歧嚴重步履艱難

氣候大會協議草案提減排目標2020之後

英媒:北京在世界氣候峰會上軟化立場

決議決定,將在京都協議書明年屆滿後不遲於2015年制定一個適用於所有公約締約方的法律文件,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大會原定於周五(9日)結束,但由於與會各方對部分焦點問題分歧嚴重而爆發激烈爭論,會議被迫延長。

會議最後決定,將於明年開始就新的具有法律約束力減排協議進行談判,並於2015年結束,2020年開始實施。

分歧仍在

歐盟和很多發展中小國希望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目標文件,執行的時間表應在2020年之前。

但決議草案只涉及2020年之後的減排目標,而且沒有就法律效力做出具體規定。

世界小島國聯盟和最不發達國家組織強調,發達國家應當在氣候問題上採取更多行動。而中國和印度都指責發達國家並沒有兌現自己的減排承諾。

但發達工業國家說,《京都議定書》存在嚴重缺陷,它既沒有對污染嚴重的發展中國家做出規定,也同目前的全球經濟格局不符。

加拿大退出京都議定書 減碳大挫敗

規避4千億鉅額罰款

 

〔編譯張沛元/綜合渥太華十二日外電報導〕加拿大十二日以無法解決氣候危機為由,宣布退出抑制全球暖化的「京都議定書」,成為全球第一個宣布退出這項「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補充條款的國家,也因此規避了因未達成減排承諾而必須支付的上百億加幣罰款。日本、法國和中國皆對加拿大的決定表示遺憾,環保人士則痛批加國政府是抑制氣候變遷的叛徒。

 

環保人士痛批國恥、叛徒

 

身為美國最大的石油與天然氣供應國,以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之一,加拿大一直抱怨京都議定書不切實際,無法解決氣候危機,因為該議定書並未約束碳排大國。加拿大環境部長坎特表示,京都議定書並未涵蓋中、美兩碳排大國,因此根本發揮不了作用;對加國而言,京都議定書已成為過去,「我們要行使我們的法律權利,正式退出京都議定書」。但坎特並未詳述加國退出的明確時間。

 

京都議定書並未規範 中美印碳排三大國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日前才在南非德班落幕,通過在二○一五年前制定可約束所有國家排碳量的新全球氣候變遷協定,並從二○二○年開始生效的「路線圖」,並將原應於二○一二年底過期的京都議定書效期延長五年。但加拿大早在去年就表示,不接受延長京都議定書效期。加國在德班會議上並未透露有意退出京都議定書,還曾獲得環保團體頒獎表揚。坎特說,未事先聲張,是因為不想模糊會議焦點。

 

加拿大當年是由前自由派政府簽署京都議定書,承諾在二○一二年前將排碳量,降至比一九九○年減少六%;但加國並未確實落實承諾,以致排碳量不減反增。二○○六年上台的現任總理哈伯與能源業關係密切,他領導的保守黨政府上台後隨即表明,為避免拖垮經濟與能源業,不會再恪守京都議定書的承諾。

 

京都議定書規定,倘若未能達成減碳目標,將懲罰相當於一百四十億加幣(約台幣四千一百二十三億元)的罰款;如今加國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便不再受此規定約束,將可免繳鉅額罰款。

 

京都議定書只約束已開發國家,無法規範全球排碳量第一的中國,與第三的印度兩大開發中國家,至於全球排碳量第二大的已開發國家美國,則是一開始就以可能損害經濟發展為由,選擇不加入京都議定書。

 

重創全球對抗暖化行動

 

環保人士痛批加拿大退出京都議定書是國恥,加拿大氣候行動網的紹爾說,總理哈伯形同對全世界逐漸將氣候變遷視為生死交關議題的人吐口水。飽受氣候變遷導致海平面上升威脅的南太平洋島國吐瓦魯代表則說,加拿大退出京都議定書,根本就是破壞吐瓦魯未來的「魯莽」與「不負責任」之舉。

 

環保署預告 細懸浮微粒PM2.5 明年中納入空氣品質標準

 

‧ 朱淑娟/2011.12.14

 

環保署今天發布「空氣品質標準修正草案」,將PM2.5(懸浮在空氣中氣動粒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粒子)納入空氣品質汙染物標準,目標是民國105年達到年平均值20微克/每立方公尺,109年達到15微克,24小時平均值35微克。環保署隨後將舉行公聽會,預計明年中正式公告實施。

 

現行空氣品質汙染物有七項:總懸浮微粒、PM10(粒徑小於等於10微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鉛。加入PM2.5後未來總計有八項。未來環保署也將提供民眾關於PM2.5的空氣危害警告。

 

採全球最嚴標準 做得到嗎?

 

PM2.5對人體的危害已很顯著,但因成因複雜、管制困難,環保署雖研究多年,全台76個空氣品質測站也有監測,但一直未納入空氣品質標準,如今一訂定就比照美國、日本所訂全球最嚴的標準,能否達到有待觀察。

 

而事實上一年前環保署原本希望能將24小時值定在50微克,如今要跨越一大步把目標訂在35微克。而99年自動監測全國PM2.5濃度年平均值31微克,校正回手動檢測值是20.8微克(),要達到15微克的目標,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謝燕儒坦承:「相當困難,但會全力以赴」。

 

()

環保署表示,美國以手動方法採集連續24小時質量濃度平均值,每3天檢測一次。過去半年委託學者同步進行自動連續監測儀器、手動檢測方式比對,兩種方法所測得的空氣中細懸浮微粒濃度值差距達30%。

 

不過另有學者認為,手動採樣揮發及半揮發性細微粒常會在運送濾紙或採樣後、秤重前的濾紙保存過程中損失,這種比對計算方式有待商榷。

 

而推動立法的過程也很戲劇性,過去環保署委託學者研究也只是為了解情況並建立資料,但國光石化開發案在討論過程中,被質疑排放大量PM2.5危及全台民眾健康,PM2.5議題受到大量關注。彰化醫界聯盟於四月三日邀馬總統參與反國光餐會,馬總統當場承諾規範PM2.5,訂定進度於是急轉直下。

 

境外傳輸高達37% 難管控

 

謝燕儒指出,包括電廠、石化廠、煉鋼廠、汽機車、營建工程、裸露揚塵等,都會排放原生性、衍生性的PM2.5。其中衍生性來源遠大於原生性,成因也較複雜,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氣態前驅物在大氣中經複雜化學反應都會形成PM2.5

 

而依據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教授張艮輝研究,2007年全台測站PM2.5模擬平均濃度為29.8微克,其中境外傳輸濃度達11微克,佔37%。張艮輝表示,台灣位於亞洲季風區下游,在春、冬兩季東北季風強盛時汙染物也隨之傳送到境內,影響較夏季大。同時境外汙染也有區域之別,東部最嚴重,其次是北部、中部、南部。

 

張艮輝說,由於國際間汙染排放資料取得困難,要真正了解這些境外傳輸還需要很多的努力。而環保署到目前為止所能提出的策略也僅止於「掌握影響比例、推動兩岸空氣汙染管制技術交流」。

 

基於對健康的重視才訂定

 

世界衛生組織對於PM2.5管制標準採三階段目標,最終要達到24小時值37.5微克(短期暴露)、年平均值15微克(長期暴露)。美國、日本是目前訂定最嚴標準的兩個國家。中國、香港管制較寬鬆,24小時值75微克、年平均值35微克。

 

謝燕儒強調,基本上是對於國民健康較重視的國家才會訂定PM2.5標準,這也是我國要訂定管制的目的。今年初台大公衛學院舉辦的PM2.5研討會時邀請韓國學者與會,提到韓國也在研究訂定中。不過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鄭尊仁今天表示,韓國企業很強勢,因此政府訂定的壓力相當大。

 

不過,環保署一方面要訂定全球最嚴格標準,但另一方面日前又通過汙染大戶六輕擴廠,台中生態學會秘畫長蔡智豪認為環保署應重新檢討能源、產業、以及交通政策。謝燕儒則表示,將會同其他相關部會來推動改善策略。

 

PM2.5流行病學研究不足

 

PM2.5細到只有頭髮直徑的28分之1,較PM10 (小於10微米)更易深入肺部,對健康影更大。前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主任黃敏生曾表示,PM2.5易夾帶包括戴奧辛、重金屬等許多有害物質直接進入肺泡、血管循環中而引發過敏、氣喘、心血管等疾病。台灣吸菸人口下降,但肺腺癌發生率卻逐年上升,其中之一就是跟PM2.5太高有關。

 

美國學者研究,每增加10微克的PM2.5,會增加4%~8%的癌症死亡率。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部主任錢建文日前在一場記者會中指出,美國心臟醫學會明確指出PM2.5造成最主要的死因就是心血管疾病,對本來就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影響更大,而如果小孩有氣喘,也會增加發生率、且加重發生時的嚴重度。

 

鄭尊仁今天肯定環保署基於國民健康因素訂定PM2.5管制標準,但強調PM2.5的監測網數年前才完成,因此流行病學研究不足,這兩年的研究報告是用現成的健保、衛生署資料來評估,未來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土徵修法三讀 農民團體將辦論壇

 

土地徵收條例13號晚間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但因和農運團體要求的完全補償原則,以及必要性評估標準仍有差距,在立法院外抗議一整天的農團,當場燒紙錢表達不滿,甚至和警方發生肢體衝突。

 

而長期推動民間版本的學者也用痛心來形容,學者指出,官方版的土徵條例修正案只把徵收的公告現值改成市價,其他的根本就是現行的規定,而徵收土地牽涉到人民的財產權,也就是人權,徵收土地的公益性和必要性在新版的條例中,卻完全交給政府來裁定。

 

學者指出,從竹南大埔、灣寶、新北市八里,到處都有土地面臨徵收,新版的土徵條例修正案甚至將特定農業區也納入徵收範圍,土地財產面臨威脅的農民三度走上凱道,兩度夜宿總統府前,國民黨立院黨團卻動用人數優勢通過官方版本,下一步將在各地辦論壇,串連全台的民眾。學者擔憂,新版土徵條例修正案排除人民的心聲,將會更進一步激化社會對立,產生更多的爭議。

 

記者黃亦如謝其文 台北報導

其他環境新聞

 

飢不擇食 北極大熊吃小熊20111208BBC中文網

全球暖化嚴重 格陵蘭千億噸冰雪融化20111214新頭殼

減碳 環署:應有明確查核機制20111214中央社

台灣逾百醫院 減碳獲國際迴響20111208中央社

6千多人德班示威 要求氣候正義20111204中央廣播電臺新聞頻道

抗暖化世界連線 環團要總統候選人說清楚20111130環境資訊中心 

反核廢料爆衝突 德警逮千餘人20111128台灣立報

國際綠能減碳趨勢 能源局持續推動風電20111205經濟部能源局

 

本環境新聞剪報由 整理

 

*************************************************************************************************************************
This email message, including any attachments, is for the sole use of the intended recipient(s) and may contain confidential and privileged information. Any unauthorized review, use, disclosure or distribution is prohibited.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please contact the sender by reply e-mail and destroy all copies of the original message. [Delta Electronics, INC. Taiwan]
*************************************************************************************************************************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