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d: [CoChina.Weekly] 一五一十电子周刊第14期

22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Isaac Mao

unread,
Jun 3, 2011, 11:32:07 AM6/3/11
to Axon:Mailinglist:isaacmao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我在中国」 <co.china.o...@gmail.com>
Date: 2011/6/3
Subject: [CoChina.Weekly] 一五一十电子周刊第14期
To: "Cochina.Weekly" <cochin...@googlegroups.com>


敬启者:

   附上本期电子周刊的下载链接,请多多指教,也欢迎大家转发分享。

   Co-China论坛志愿者团队


  本期周刊的主题是宽恕。宽恕并不代表双方的遗忘,施害者要获得真正的宽恕,还原历史真相是第一步。真相未明之前,记忆则是我们的责任。陈宇在文章
中告诉我们,抗争的对象不只是敌人,还有遗忘。所幸透过个人和组织的努力,逝去的生命在抵制遗忘的过程中重获尊严。柏林墙倒了,却没有消失。在公众的审
视中,它延续着新的生命。如作者所言:“有勇气面对过去,才能重新建立新的社会意识和国家认同。”徐贲则指出,“人类以人性道德的理由记忆”,记忆承载
着道德和伦理的责任。健忘是不是可以原谅,取决于事件本身涉及的内容是否有关道德过失。当涉及自身伦理的事件进入了世界道德的范畴,尚未尽到责任的自
己,怎能对它视而不见?

   在刘瑜看来,不忘历史,是因为历史“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寓言”。中西方政治文化的差别在公众态度和文化作品中得以
体现。西方公众对于政治家的错误“耿耿于怀”,犯下的过错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亦无法通过后续的行动来弥补。在权力和遗忘面前,文化产品承担了“守护记
忆、背负记忆、传载记忆”的责任,成为集体记忆的守护者。而在中国,我们对待历史和对待现实的态度近似,在对历史伤痛习以为常的背后,是对生命和痛苦的
漠视。

   两篇关于记忆的论文:孙传钊的文章指出记忆与忘却并非对立,强调记忆是有选择性的保存和忘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思考往事是一场“寻根之旅”。只
有思考记忆的人,才能反思过去以警醒未来,以制止无根的“恶”的蔓延。非民主社会里,记忆是历史的证言;而在民主社会里,记忆是用以抵抗文化工业环境下
逐渐被消费掉的历史真相与文化精品。保持个人的真实记忆,保护国家的集体记忆的同时,也不忘记“推己及人”,实现记忆的普适价值;刘亚秋则结合田野调查
和对知青的访问,论述了记忆研究的诸多范式和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关系,说明集体记忆可以产生于个体协商的过程,并阐释了在集体记忆的宏大叙事下个体记
忆发出的 “记忆的微光”的存在价值。

   记得,不是为了怨恨,而是宽恕。朱大可的文章分析了“中国人为什么不道歉”的原因,指出缺乏内省式道歉机制的历史根源。作者强调,良性的完整的
忏悔体系需要新的文化建构,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忏悔和宽恕的协同作用是建立忏悔机制的策略支点,推动建立在忏悔和宽恕基础上的和解,实现双向的道德救
赎,才能为构建公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享有盛誉的南非大主教图图见证了中国人在叙述日本侵华和文革历史时的平和态度,他对中国人的“宽容”表示感慨,却也质疑这种态度对于未来的意
义。“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然而,过去的不会真正过去,能够让历史释怀的,是真诚的道歉和真心的宽恕。

   记忆是持久的凝视,而事件被凝视的价值,与时间的逝去没有关系。我们不能以避而不谈、自欺欺人的方式回避历史,因为最終,我們挥之不去也无法回
避。寬恕是一种价值选择,是有意识的决定。我们可以做到宽恕和原谅,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记得。但愿我们是幸运的。无论是谁,总有人记着。

   1510周刊由「我在中国」(Co-China)论坛志愿者团队制作,每周出版一期,通过网络发布,期待大家的关注和建议。

目 录

【编者的话】

【史】
7-1 陈宇:柏林墙:一段痛彻心扉的集体回忆

【忆】
7-2 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7-3 刘瑜:不忘记,不原谅

【论】
7-4 孙传钊:记忆的歧义
7-5 刘亚秋:从集体记忆到个体记忆

【恕】
7-6 朱大可:无比艰难的道歉——关于中国社会的忏悔机制
7-7 德斯蒙德·图图:《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中文版序

周刊下载链接:http://my1510.cn/article.php?id=6de250361cf78699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请发一封空邮件至cochinaweek...@googlegroups.com,也欢迎大家转发分享。

论坛会员将继续收到1510周刊的更新信息,如果您不希望再次收到此类信息,请发送空邮件至cochinaweekly
+unsub...@googlegroups.com

--
您收到这封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CoChina.Weekly]

网址:http://my1510.cn/author.php?1510file
[退订]请发邮件到:cochinaweekl...@googlegroups.com
其它事宜请发邮件到:co.china.o...@gmail.com



--
Isaac Mao
=Fingerprint: D907D6959E8BF2ADC827D65D059BA2A7F9B50B34 =

Sharism, http://sharism.org

Social Brain Foundation
Fellow, Berkman Center for Internet and Society, Harvard University, 2008-2009

Phone: +1 617 418 4443 (w/ voicemail)
Skype: isaac.mao
Blog(s): http://isaacmao.com
Thinking: http://twitter.com/isaac
Profile: http://mao.wealink.com (Chinese) http://www.linkedin.com/in/isaacmao (English)
Photos: http://flickr.com/photos/isaacmao
Subscriptons: http://anothr.com/isaac.mao
Digest: http://diigo.com/user/Isaacmao


If you travel to China or can't access some overseas web sites, please prepare to download Tor(http://torproject.org) to get free access to those sites.

P Help save trees...please don't print this e-mail unless you really need to.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