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20多年来,根据关于师范教材建设的具体部署,人教版中国教育史学科的教材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粉碎"四人帮"以后,师范教材建设开始拨乱反正。 人教社根据1978年在武汉召开的全国文科教学工作会议的精神,率先正式出版了成书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几部中国教育史教材。
第一部是毛礼锐、瞿菊农、邵鹤亭编写的《中国古代教育史》。该书是新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国古代教育史教材。
第二部是陈景磐编写的《中国近代教育史》。该书是建国后第一部公开出版的较系统的中国近代教育史教材。这两部教材都是1979年第一版,1983年 修订第二版,1999年第18次印刷。两书出版后,多次在北京、香港等地的国际图书博览会展出,受到海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被介绍到美、日、法、俄等 国家和地区,引起国外学者的重视;先后荣获国家教委等颁发的"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理论著作奖"等多项荣誉。前者在我国台湾地区 还印行了"大学用书"繁体字竖排版。
第三部是陈元晖编写的《中国现代教育史》。该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中国现代教育史教材,是作者根据自己在北京师大教育史研究生班的讲义编写而成的,1979年第一版。
这三部教材分别奠定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教育史学科和教材的基本框架,为中国教育史的研究、教学、教材编写提供了样板,反映了当时历史条件下中国教育史教学和研究的水平,对以后该学科的发展有开拓之功。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教社中国教育史学科教材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相继出版了数本新教材。
首先是1986年出版了《中国教育史纲》。该书分古代之部和近代之部两册,著者分别是高时良和董宝良。它是为在职的中小学教师、师范学校教师以及教 育行政干部提供的进修教材。本书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好评,认为该书对于他们进一步学习、掌握教育专业知识,确立献身教育的志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很大 帮助。应广大读者的要求,经作者修订,人教社于1993年印行了第二版。
其次是出版了建国后第一部中国近代课程史的专著《中国近代课程史论》。原为作者吕达的博士论文,后经修订,作为课程研究丛书之一于1994年正式出 版。该书探讨了我国普通中学课程发展的历程、经验和规律,为当前方兴未艾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2000年3月,该书作为全国高师教育专业教材修订再版。
第三是江铭主编的《中国教育督导史》。本书为规划教材,供培训全国教育督导人员使用,1994年第一版。
第四是孙培青主编的《中国教育管理史》。本书为国家文科博士点专项科研课题重点研究项目。1996年第一版,2000年第三次印刷。当前,全国高校 普遍设立了教育管理专业、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班(中心),有的还建立了教育管理系、教育管理学院或教育行政学院。本书就是为了适应高校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的 迫切需要而出版的。本书被上海市政府评为"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第五是董宝良、周洪宇主编的《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本书系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八五"规划重点项目,1997年第一版,1999年第三次 印刷。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专门从思潮与流派角度研究中国教育史的专著,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一些高校列为本科生、研究生的专业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并被评 为"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其他参考教材还有《中国教育史话》、《中国师范教育简史》、《中国学前教育史》、《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中国近代学生运动史》、《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中国教学论史》《中国古代学校教材研究》、《中国古代学习思想史》、《新中国教育行政管理50年》等。
为配合师范院校师生的教学和研究,人教社还非常重视教学参考资料的编辑出版,如编辑出版了《中国古代教育文选》(孟宪承编)、《中国近代教育文 选》(陈学恂主编)、《中国现代教育文选》(华东师大教育系编)、《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孟宪承等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舒新城编)、《中国学 前教育史资料选》(尹德新等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陈学恂主编)、《中国现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李桂林编)、《中国古代教育史料系 年》(熊承涤编)等。
本着"服务教育,繁荣学术,积累文化"的宗旨,人教社还出版了大量中国教育史学术著作和师生课外读物。
第一是《中国古代教育论著丛书》,陈景磐、王炳照先后担任编委会主任,系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规划重点项目,由中国古代教育文献丛书编委会编,按时代立卷,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北宋、南宋、辽金元、明代、清代前期、清代后期十卷。
第二是《中国近代教育论著丛书》,陈学恂和叶立群、吴履平先后担任总主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按教育家立卷,共有24卷,包括蔡元培、 陶行知、陈鹤琴、陈独秀、陈宝泉、胡适、蒋梦麟、张伯苓、俞子夷、雷沛鸿、经亨颐、梁漱溟、郑晓沧、李建勋、舒新城、廖世承、陆费逵、庄泽宣、黄炎培、孟 宪承、傅宝琛、俞庆棠、梅贻琦、晏阳初。另外,与《中国近代教育论著丛书》相衔接并互为补充,已出版或即将出版《徐特立教育文集》、《叶圣陶教育文集》、 《戴伯韬教育文选》、《潘光旦教育文存》、《潘菽教育文存》等。
第三是《中国名校(史料)丛书》。本丛书按学校立卷,有《北京四中》、《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天津市南开中学》、《上海市大同中学》、《江苏省扬 州中学》、《南京市金陵中学》、《厦门市集美中学》、《湖南省长沙一中》、《南京师大附中》、《广东省广雅中学》、《浙江省春晖中学》、《成都市石室中 学》、《苏州市实验小学》、《北京师大附中》,共 14卷。
第四是《蔡元培年谱长编》。吕达策划、高平叔撰著,共200万字,分为四卷。本书系国家"九五"出版规划重点项目、国家"九五"重点图书选题规划项目,先后荣获首届全国教育图书奖一等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第五是"中国历代教育家研究系列",已出版的有《董仲舒教育思想初探》、《颜元教育思想简论》、《王船山教育思想初探》、《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廖世承教育思想论稿》等。
第六是"陶行知研究书系",包括《陶行知教育论著选》、《陶行知的生平及其学说》、《陶行知的故事》、《陶行知研究在海外》、《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陶行知生平、事业与思想研究》等。
第七是《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丛书》,按学科立卷,分别精选精编了中小学各学科近百年来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为课程教材发展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
另外还出版了《中国教育工会50年大事记》、《香港教育的过去和未来》、《澳门教育史》等书。
上述出版物,一方面较系统、完整地整理、保存了我国历代有价值的教育理论文献,另一方面对中国教育史上富有创造性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思想理论、实践、 人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阐述,极大地充实了全国师范院校教育学科师生的教育读物,既为国外教育学界提供了研究中国教育史的系统的文献资料,又对在继承祖国 教育遗产、弘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和繁荣我国的教育科学,消除教育上的历史和民族虚无主义,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