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0 期 2016.04.08 | ||||||||
這是由台灣創用 CC 計畫出版的電子報,創用 CC,是 Creative Commons 的中文名稱,希望透過「保留部分權利」的彈性授權,讓創作得以更加流通。 「網誌選輯」選出相關網誌 (Blog) 的最新文章,「CC 專題」提供創用 CC 專題報導。 | ||||||||
本期專文由麥克.領思維爾 (Mike Linksvayer) 撰寫。於 2003 年到 2012 年之間,他服務於 Creative Commons,擔任技術長以及副總裁,目前是資深研究員。第 118、119、以及目前的 120 期,我們分別邀請了潔西卡.科咨 (Jessica Coates)、王春燕、以及麥克.領思維爾撰文,他們三位與台灣創用 CC 計畫的關係長遠,是同事也是好友。我們分外感謝他們的協助。在此也再度跟各位讀者報告,《創用 CC 電子報》本期之後,將停止發刊。日後將以新的樣態再現,還請讀者朋友持續關注。您若有任何建議,煩請以電子信件聯繫 con...@creativecommons.tw 。 麥克.領思維爾於本期專文介紹評論《自由的代價:集體的探尋》一書。這書是一項「衝刺書寫」活動的集體產出,用以營救被囚禁在敘利亞的巴賽.卡爾塔畢 (Bassel Khartabil)。巴賽是自由知識∕自由文化的倡議者與實踐者,我們的同事與朋友。本報編輯向領思維爾邀稿時,並未限定題材方向。截稿前很高興收到這篇關於《自由的代價》的文稿,並由本報編輯莊庭瑞翻譯。該文中對本計畫及計畫成員的美言,並非本報邀稿的用意,先此敘明。 | ||||||||
CC 網誌選輯 | ||||||||
| ||||||||
[CC 專題] 自由的代價:關於我們朋友以及全體人的自由,其代價、報償、和必要性的沉思 | ||||||||
原作:麥克.領思維爾 | 翻譯:莊庭瑞 | ||||||||
Bilingual Edition. *Please read the English version online.* 雙語版。本刊為華語版,讀者可至線上閱讀英語版本。 到 2016-03-15 這天為止,我們的朋友巴賽.卡爾塔畢在敘利亞已被囚禁了四年。眾多自由知識運動的參與者,用著自身所熟悉的協作、網絡、混用方法,訴求他的釋放。廣大的人權社群,如國際特赦組織,也一起攜手聲援。在去年十月,我們的訴求變得非常緊急,因為卡爾塔畢不知道被移送到何處,或有可能被軍事法庭秘密判決。因著他的消失,多項計畫隨即發動。其中包括以卡爾塔畢之前所量測的三維資料為基礎的一項古城再現計畫 #NEWPALMYRA [^1],以及兩本書的發行。《等候……》[^2] 由卡爾塔畢的妻子諾拉.卡芝.撒法地所撰寫。同時,近五十位朋友和資源共有的信念者編寫了《自由的代價:集體的探尋》[^3]。這些計畫的目的在於彰顯並延續巴賽的工作,並要求他的立即自由。 這篇文稿,據我的瞭解將刊載在以目前型態發行的《創用 CC 電子報》的最後一期。Creative Commons 在許多司法管轄區都有合作計畫,「台灣創用 CC 計畫」是幾個組織得最好、最有效用的團隊之一。我很榮幸能與計畫主持人莊庭瑞以及第一任的共同主持人陳舜伶共事,成為朋友。在此我也敦促大家,可以查閱他們在協作、策略、人權方面的論文[^4][^5]。 在此轉換時刻,寫一篇類同評論《自由的代價》的稿件,應該還算合適。此書貢獻者眾多,其中許多曾參與台灣創用 CC 計畫過去十多年所發起的活動和計畫。這本書是個人、內省的創作,全然內生於知識共有運動之中,而這也是台灣創用 CC 計畫所處在的歷史情境。這書也掙扎著要去批評並拓展這些運動的視野,但同時彰顯這些運動為實現一個良善未來的努力、代價、以及其重要性。 《自由的代價》一書的發想,早在於 2010 年一月。那時我參與了《協作未來》[^6] 一書的衝刺書寫,我記得那時候亞當.海德談到走向開放的痛苦。他是「自由開源軟體手冊」以及「衝刺書寫」兩項計畫的發起人。《自由的代價》也是以衝刺書寫的方式完成,只不過文章來自世界各地。(譯註:衝刺書寫意指聚集一群人,在短時間內把一本書寫出來,譯自英文 book sprint 一詞。) 海德的〈為何我拒絕了私有財產化的自我〉是書中的一章。文中他論述,將被私有財產化的生活,層層剝離的痛苦。有些諷刺的是,海德是在考慮是否將 Book Sprints 一詞去註冊為商標,是否將其覆上私有財產紋理的當下,質問了自己:這代價究竟為何?醒悟之後,他拒絕提出商標申請。 衝刺書寫一開始是用來編寫自由軟體的使用手冊[^7]。近年來,這方法同被用來產出具理念性質(《協作未來》是首例)或是特殊題材但可被近用的圖書,例如《原油契約入門》[^8] 以及《讀懂礦產契約》[^9]。一群人聚首最多五天,協力之下經常能產出有著獨特集體聲音的圖書。 集體的聲音並未出現在《自由的代價》。雖然是在一次實體聚會中撰寫了這書的部份(並完成全書的編輯),但實質上出現於本書的文字並不是集體的聲音。主要是這書也徵集了非衝刺者的貢獻,於此我甚為鼓勵[^10]。各方的文稿讓這書有著更寬廣的範圍,像是不刻意編排的合輯,而不是如書名附標題所說的,集體的探索。集體的探索,或許尚待衝刺。 書中直接關於卡爾塔畢,或是關於廣義的自由知識運動的文章,最為動人。貝瑞.涂爾所寫的〈巴賽.卡爾塔畢不尋常的創造力〉,說明了「釋放巴賽」動員[^11]其中的個人以及社會脈絡: 最後,巴賽穿越暗處來到檢查哨,面無表情的警衛埋頭接耳一番後,大馬士革我終於來了。克里斯多弗隔天來找我們,一群人一起擁抱巴賽的世界,一個為自由奮力,時時為友人與社群援臂相助的世界。直到今天這依然鼓舞著我們前進。這種不尋常的創造力,奠基於過去但創新於未來,讓他成為敘利亞社會中重要的遠見者。 對於自由知識運動,書中幾篇文章也提出有用的批評。其中約翰.威爾班的〈運動的內圈與外圍〉講到兩敗俱傷的對立態度。喬治.伽立歐提所寫的〈自由之屎〉,將「只急著推銷,忙著擺姿勢」的運動參與者,又愛又恨狠狠唸了一頓。在〈昂貴世界裡的自由文化〉文中,肖娜.高登-麥科恩如是說: 團結一致,聲援那些爭扎著維護自身安全以及對抗虐待的人,不僅是應該的,也是幫助我們全體人。自由文化運動若是代表人類多樣文化的實現,就是人人愛其所好,盡其所能。這運動若能包含所有共享這價值的全體人,那我們也就有資源和能力,去確保一個充滿活力和眾人珍惜的共有數位新天地。 梅娜妮.督儂.德侯內在〈跨界〉一文主張,爭取知識的自由,對我們許多人來說其代價微小但報償巨大,但是: 巴賽.卡爾塔畢被無情囚禁,提醒我們何其幸運,生活在可以自由表達的環境。僅有的社會代價,對我而言是跟保守人士不相往來,不過我也不需要他們的認同跟友誼。其實這也不是個問題,因為開放已漸是政治正確的,甚至在西方文化,是新潮的。 新接觸這領域的人,若想知道投入的時間與心力成本,是否值得。我的看法是,這全球運動發展正向方案以替代圈地作為,促進社會正義,並追求知識、資訊、文化、教育、美食、醫藥的自由近用。能貢獻一己之力於此,其中的喜樂、驕傲、以及得到的精神鼓舞,遠超過投入的成本。 收錄於《自由的代價》的短文,也不是每篇都是論說文。安娜蘇亞.申古帕的短詩〈自由對你們的意義是什麼,政府先生們?〉,呼喚「過去幾年在世界各處,受到當地政府騷擾,監禁或被消失的眾多記者∕作家∕網際網路運動者的姓名」,將營救巴賽的動員及其成敗意涵,放大引伸。經由〈自由〉這首法語詩,唐娜特拉.德拉.若塔以 1942 年黑暗時刻中的希望,隱喻此刻敘利亞的黑暗與希望。她同時也以這首詩,對著作權的成本以及化解方法,下了個巧妙的註解。 莊庭瑞的短文,帶我們回到這書的個人面向。其中最後幾句,對《自由的代價:集體的探尋》這本書,做了個或許是最佳的總結: 要得自由並非不需代價。我的朋友自由並非不需代價。我的朋友不得自由,付出了代價。 關於作者: 麥克.領思維爾 (Mike Linksvayer) 是「學院維基」(AcaWiki) 以及「開放孵育」(OpenHatch) 兩項組織的理事會成員,並曾是「開放定義顧問委員會」主席。於 2003 年到 2012 年之間,他服務於 Creative Commons,擔任技術長以及副總裁,目前是資深研究員。早於 2000 年,他共同創立了 Bitzi 這個早期的開放內容∕開放資料的巨型合作平台。 譯註:原文中的外語人名,本文翻譯如下: Mike Linksvayer 麥克.領思維爾 Bassel Khartabil 巴賽.卡爾塔畢 Noura Ghazi Safadi 諾拉.卡芝.撒法地 Adam Hyde 亞當.海德 Barry Threw 貝瑞.涂爾 Christopher 克里斯多弗 Giorgos Cheliotis 喬治.伽立歐提 Shauna Gordon-McKeon 肖娜.高登-麥科恩 Mélanie Dulong de Rosnay 梅娜妮.督儂.德侯內 Anasuya Sengupta 安娜蘇亞.申古帕 Donatella Della Ratta 唐娜特拉.德拉.若塔 [^1]: http://www.newpalmyra.org/ (線上閱讀英文版本) | ||||||||
創用 CC 電子報於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五發刊,每期規劃不同的專題,並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與行動者為電子報撰寫專題文章,藉此希望讓大家更加瞭解創用 CC 的理念,也份外歡迎您提供意見。我們的聯絡方式,請參考台灣創用CC計畫網站。 本電子報採用 CSS 編排,在 GMail、Outlook 2007 等郵件軟體將僅看到無樣式版面,如欲觀看完整版面、建議可使用 Outlook Express、Mozilla Thunderbird 等軟體收信,或至台灣創用CC計畫網站閱覽。 | ||||||||
您因訂閱了創用 CC 電子報而收到這封郵件。 欲取消訂閱,請寄信至 CC-Taiwan-newsle...@googlegroups.com 對於本報內容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 con...@creativecommons.org.tw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 台灣創用CC計畫 http://creativecommons.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