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十三 期 2014.01.03 | ||||||||||||||||||||||
這是由台灣創用 CC 計畫出版的電子報,創用 CC,是 Creative Commons 的中文名稱,希望透過「保留部分權利」的彈性授權,讓創作得以更加流通。 「網誌選輯」選出相關網誌 (Blog) 的最新文章,「CC 專題」提供創用 CC 專題報導。 | ||||||||||||||||||||||
本期專文由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畢業生余佳恩所撰寫。經營模式與財務模式是開放教育資源發展所需考量的重要面向, 文章中將說明開放教育資源的經營模式與財務模式,並輔以實際案例說明,提供有意發展開放教育資源者作為政策計畫參考。 本文將分兩期刊登,本期為第一部分。 | ||||||||||||||||||||||
CC 網誌選輯 | ||||||||||||||||||||||
| ||||||||||||||||||||||
CC專題:開放教育資源經營與財務模式初探(上) | ||||||||||||||||||||||
余佳恩 /文 | ||||||||||||||||||||||
開放教育資源運動於2002年展開,發展至今逾十年,已有不少相關的研究與分析,全球各地亦有許多可供為典範的案例, 開放教育資源的定義已於作者CC專題:開放教育資源(OER)全球發展概況一文中介紹, 本文將嘗試從經營模式與財務模式的觀點,探討開放教育資源相關議題。 開放教育資源的經營模式 開放教育資源的推行需要有一套經營的模式,經營模式應該如何建構,可以從以下三個重點來做考量:
1.首先,應該由誰來主導此運動的推行?是由學校、組織或政府集中權力來做,還是採用像自由軟體運動的方法,交由參與者一起來集思廣益? 2.有了主導的主體之後,資源要以什麼模式生產呢?是要採像一般商品買賣一樣,有生產者(提供資源的人)與消費者(使用資源的學習者)的區隔,或者學習者除了汲取知識學習外,也能同時有所回饋,使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界線變得模糊? 3.最後,資源的品質應該如何審查?是由一個專業的小組來集中審查,或者像期刊的審查方式採同儕審查,也可能是像Youtube一樣,看這支影片有多少的”like”,亦即以使用者的喜好度來判斷資源的品質。 上述都是開放教育資源的經營應考慮的面向,本文以下以學者David Wiley所提出的三個實際案例 ,來說明經營方式可能的情形。 (一)MIT模式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以下簡稱MIT)是開放教育資源的先驅,由MIT一手主導,目標是要將校內現有的課程全部上線,資源的生產和審查都採高度集中的方式。在該計畫中MIT聘請了至少29位人員來主持,成員是原本就受機構支薪的教授們,此外MIT也會和廠商合作,例如Sapient Corporation就是MIT主要的合作廠商,協助MIT設計網站、內容管理和修訂等等,另外像是Microsoft也是MIT的合作夥伴。
不過本文認為,雖然當我們提到開放教育資源成功案例時,常常第一個想到的就是MIT的開放式課程,但MIT這種全校動員、高度集中化的模式其實是很難複製的,仰賴的是整間學校教授們的自覺和動員,推行開放式課程、讓全世界的人都有學習機會,是該校的核心目標也是該校教授們的共同理念;此外MIT原本就是全球知名的教育機構,所以它無論在尋找合作夥伴或是募集資金方面,都有相當大的優勢;以上都是MIT模式難以複製的原因。 (二)USU模式 本文認為,USU的模式也是偏向集中化,由學校統一來主持這項開放式課程的計劃,但並不像MIT是完全的集中運作,在與教師們的合作和與外來支持者的合作上都較鬆散,然而USU模式或許更貼近一般教育機構的情況,亦即並非全校教師都對開放教育資源的推行有興趣,也並不是都像MIT有諸多廠商合作和資金挹注,大約處於「有點興趣」和「有點廠商合作」和「有點資金」這個狀態,因此USU提供了較有可能被複製的一個模式;然而USU的開放式課程曾一度於2009年宣布停擺,雖然目前已重新恢復運作,但究竟折衷模式是否是開放教育資源推行適當的模式仍有待觀察。 (三)Rice模式 本文認為,Rice的模式比較適合用在開放教育資源的發展漸趨穩定和成熟之後,因為Rice的運作是全然自治,它只是提供一個彙整素材內容的平台,因此只有具備科技和教學能力,又有知識分享熱誠的人才會願意無償提供他的作品,若沒有一個機構來帶動大家對開放教育資源的認識和熱情,也沒有專業團隊協助課程內容或科技使用上的問題,大多數人的使用意願應該不高;Rice模式也展現了社群協作的力量,透過協作可以使平台的成本分散在每一個成員身上,提供平台彙整的Rice不需負擔過重的成本。 MIT、USU與Rice經營模式比較表 (表格來源:本文自行繪製)
| ||||||||||||||||||||||
創用 CC 電子報於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五發刊,每期規劃不同的專題,並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與行動者為電子報撰寫專題文章,藉此希望讓大家更加瞭解創用 CC 的理念,也份外歡迎您提供意見。我們的聯絡方式,請參考台灣創用CC計畫網站。 本電子報採用 CSS 編排,在 GMail、Outlook 2007 等郵件軟體將僅看到無樣式版面,如欲觀看完整版面、建議可使用 Outlook Express、Mozilla Thunderbird 等軟體收信,或至台灣創用CC計畫網站閱覽。 | ||||||||||||||||||||||
您因訂閱了創用 CC 電子報而收到這封郵件。 欲取消訂閱,請寄信至 CC-Taiwan-newsle...@googlegroups.com 對於本報內容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 con...@creativecommons.org.tw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 台灣創用CC計畫 http://creativecommons.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