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7 期:為什麼池塘沒有足夠的魚? 2015 創用CC社群推廣觀察分析報告

7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創用CC電子報

unread,
Jan 7, 2016, 7:37:46 PM1/7/16
to 創用CC電子報訂戶
第 117 期 2016.01.08
這是由台灣創用 CC 計畫出版的電子報,創用 CC,是 Creative Commons 的中文名稱,希望透過「保留部分權利」的彈性授權,讓創作得以更加流通。 「網誌選輯」選出相關網誌 (Blog) 的最新文章,「CC 專題」提供創用 CC 專題報導。
本期專文由關注領域為消費者與開放網路,曾發起相關社群,同時也是懶人包師傅與 g0v 零時政府參與者的楊孝先先生所撰寫。與讀者們分享2015年下半年創用CC推廣觀察的分析心得。

這此也跟各位讀者預告,今年四月發行第 120 期之後,《創用 CC 電子報》 將停止發刊。屆時《創用 CC 電子報》 將已發刊滿十週年。四月之後將以新的形式,不定期寄送專文報導。 下一期的電子報將於二月 15 日發刊,該期以及三、四月份的電子報,將由常年關注台灣創用 CC 計畫的友人撰文回顧,敬請讀者朋友期待。您若有任何建議,煩請以電子信件聯繫 con...@creativecommons.tw

CC 網誌選輯
開放公眾領域圖像的中繼站:Artstor

柯俊如 /文

許多博物館投入大量資金人力數位化館藏,因此無法輕易答應立刻以開放授權釋出這 些公眾領域館藏的圖像。然而,國外有許多博物館選擇加入「學術印刷用圖像 (The Images for Academic Publishing, IAP)」計畫,提供高品質數位化館藏圖像於學術及教學用途。...



 美國國家藝廊採取的開放政策

柯俊如 /文

美國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的開放政策時常受到推薦,因為他們在政策裡清楚說明開放的願景、範圍以及使用者注意事項,像是提供使用圖像時的出處標示範例,以及特別提醒使用者 自行使用國家藝廊的圖像於作品內時,不能聲稱國家藝廊認同該作品的內容。...




如何利用公眾領域作品營利?

柯俊如 /文

開放知識基金會的公眾領域評論網站(The Public Domain Review)就有一個線上商店,專門販售利用公眾領域圖像做成的紀念品,包含衣服、提袋、明信片,還有一個手動的動畫播放器,這些收入將用來支持網站的 運作。Antique clipart、Grandmas's graphics兩個網站在分享公眾領域作品之際同樣也有販賣周邊商品。...



 
開放出版:回應數位時代,與更多讀者同樂

柯俊如 /編譯

世界銀行在2012年訂定開放取用(open access)政策,世界銀行自己做的研究會以創用CC 姓名標示授權,委託第三方的研究則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授權,這個開放知識庫(Open Knowledge Repository)現在已經有超過13200份刊物可以下載。 ...




CC 專題 :為什麼池塘沒有足夠的魚? 2015 創用CC社群推廣觀察分析報告

楊孝先/文 

社群發展是「台灣創用CC計畫」及「開放文化基金會」(OCF)合作項目之一。本報告 [1] 旨在詳實記載實際執行時遭遇之困難與挑戰,期以此做為後續方向修正之參考。

社群為何產生,又將走向何處?

就雙方原始初衷而言,中研院資創中心是為因應創用CC演講邀約的目的而發展社群 [2],希望未來講者能來自社群,但由於不熟悉也不適合直接經營社群,因此尋求 OCF 的協助,後者將社群比擬為包含池塘、飼料、魚的生態系,為顧及日後生生不息之延續繁衍,須先建立能自行運作的在地社群環境(池塘),初期透過提供通用教學/學習資源(飼料),提升第一批參與者之素養,期各類型參與者陸續加入後,能有一定機會篩選培訓合格講者(魚)。

出發點不同本就不易調適,更何況雙方或許都小覷了網際網路內在本質造成的衝突。資創中心素以正式組織之嚴謹方式行事,且身為 Creative Commons 總部官方合作機構,在各方面均呈現中央階層式之從屬關係,但網路的特性是去中心化的節點互相連結,聚合於線上之個體相互關係鬆散,其「協作」行為與組織慣常採用之「合作」迥異 [3],前者不需要任何人同意就可以進行,即便有共識需要也是由群體共同決定,而後者則須於各階段取得上層核可或共識。

社群協作不受任何外部管理單位約束,但也難以因應特定產出與品質之要求。「儘早釋出,經常釋出」(release early, release often)[4] 成為開放文化社群普遍接受之原則,不需要盡善盡美甚至粗糙殘缺,但歡迎眾人動手修正,懂得運作的邏輯,則可結合參與者需求,激發、引導社群產生成果,然此與設定具體產出標的之做法互相扞格,只注重結果而輕忽過程,可能在執行過程中偏離原意,也容易導致結果是被「製造」出來。

以產生講者為重的問題在於,絕少有人自始就想成為講者,在未有進一步的動機與興趣之前,目標不易投射於使用者,更因怕嚇退參與者而難以明言,舉辦活動需另覓主題,造成執行時「怎麼說」的尷尬,無法交待清楚自難鼓動人心,而講者培育程序,更須經摸索、測試方能確定。

其次,當社群被正確性、標準化等觀念層層包覆,也限制了自發運作及修正能力,計畫標的達成後,易使參與者認此事已劃下句點,是以社群難持續運作。以結果來看,雖本期合作即培育出一定數量之講者,但仍不足以構成社群繼續營運的理由。

培育勉力而為,發展未竟全功

在現實框架之限制下運作,使得雙方首次合作至多僅具有試行效果,這在儲備講者的諸多意見中也可以看得出來。

『我一點都不想當什麼「創用 CC 大使 [5] 」,但很樂意當「創用 CC 駐 g0v 大使」』
-社群參與者 ETBlue

頭銜雖無法決定成敗,但至少可為冰冷的詞彙增添一些溫度,接納來自社群的提議,則讓決策本身重量增加。ETBlue 積極參與社群且貢獻良多,本應是首選之大使人選,其意見真實地反映社群普遍的擔憂。

「對於不是法律專業背景的人來說,要成為⋯⋯可以應付各種演講場合的 CC 講者,不僅困難,也缺乏動力。」
-ET Blue

實際上,大使任務是推廣創用CC讓各界認識,而不應被當作解決各方疑難雜症的大師,解釋不清而讓大使候選人產生誤會,責任歸屬當然在講者培育者身上,但一來這與上述「怎麼說」的顧忌有關,再者,參與更多過程反而加重疑慮,就不得不反思官方在製作標準教材的堅持,的確容易讓社群參與者誤認,一旦成為大使,自己的說詞也要通過同樣嚴格的正確性檢驗。

「教材不應 top down,應 bottom up 讓大家參與製作⋯⋯希望可以規劃成直接將製作教材的過程納入培訓的一部份」
-ET Blue

這不僅僅是社群的意見,也是我們的看法,但試行時間的限制,使得過程不得不取捨。現狀下,接觸創用CC的族群與開放文化社群高度交集,由於社群回饋皆須與官方再協商,不僅降低反應時效,也易折損參與者動力,若連開放文化社群都不感到舒適,遑論其他族群的適應。有些許玩笑、也有幾分真實的「勉強會」(大使候選人讀書會)名稱正說明了這種狀況,最終形成官方教練(mentor)也覺得累的趕進度局面。

信任群眾智慧,社群自有出路

「CCTW 的 SNS 無法分眾,所以不吸引人」
-ET Blue

目前 Facebook 專頁與 Twitter 只有官方貼文及訊息提問的用途,內容廣泛但尚未建立足夠追蹤者關聯性,無法促進其主動關心,也因此欠缺互動。Slack 則是使用 OCF 的頻道,主責大使培育之內部聯繫,並非開放管道,唯 Google 網上論壇之 CCTW General 群組是公開討論區,但亦只能吸引少數參與實體聚會者之接觸。

以社群為核心的發展模式,以共同價值作為支點,要「做什麼」達成目的不需過度操心,重點是信任群眾有自決的能力。例如社群參與者 @shangkuanlc 的 hashtag 提議,由於其可跨服務、頁面串連的特性,很有可能突破現有疆界。

「這次要我們一個月讀完書,太趕,期望半年」
-ET Blue

讀書會本就是社群自發產生的聚會,但參與者忙碌與否影響參與程度,官方的緊迫時效反成參與者疲乏的催化劑。嘗試參與其他社群聚會,或許是找到關鍵參與者更符合成本效益的做法,例如 g0v 黑客松[6],由於絕大部分非程式碼產出都採用創用CC授權,而參與者卻不一定了解如何選擇,此時「創用 CC 駐 g0v 大使」就會有莫大發揮空間。

就像創用CC以創作激發創作,社群各項回饋意見都促進後續討論與更多想像,因此,保留部分權利,其餘交給社群,才是更有機會換來多贏局面的長久經營之道。


[1] 本文完整版與所有引述意見請見 hackpad。 https://cctw.hackpad.com/CD70eXxjCCz
[2] 莊庭瑞:台灣創用CC計畫的下一步 http://creativecommons.tw/in-depth/1130
[3] 唐鳳:開源協作,改造社會 - vTaiwan 虛擬世界研習會 20150209 https://youtu.be/_58Y2EoZemU?t=27m42s
[4] Eric Steven Raymond: 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 http://www.catb.org/~esr/writings/cathedral-bazaar/
[5] 大使一詞是受到社群參與者 @shangkuanlc 的啟發,因其表示對 evangelist(另一個曾考慮過之頭銜)感到困惑之後的回饋,實質上指的就是「講者」。
[6] 見「關於 g0v 黑客松」。 https://g0v.tw/zh-TW/actinfo.html






創用 CC 電子報於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五發刊,每期規劃不同的專題,並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與行動者為電子報撰寫專題文章,藉此希望讓大家更加瞭解創用 CC 的理念,也份外歡迎您提供意見。我們的聯絡方式,請參考台灣創用CC計畫網站。 

本電子報採用 CSS 編排,在 GMail、Outlook 2007 等郵件軟體將僅看到無樣式版面,如欲觀看完整版面、建議可使用 Outlook Express、Mozilla Thunderbird 等軟體收信,或至台灣創用CC計畫網站閱覽。 

編輯:莊庭端    執行編輯:王家薰
您因訂閱了創用 CC 電子報而收到這封郵件。
欲取消訂閱,請寄信至 CC-Taiwan-newsle...@googlegroups.com
對於本報內容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 con...@creativecommons.org.tw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 台灣創用CC計畫
    http://creativecommons.tw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