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1:http://www.hantang.com/chinese/ch_Articles/coloncancer.htm
中醫對大腸癌的看法很簡單 , 是由於便秘造成的 , 只要知道如何清除大便 , 就可以治好大腸癌 , 保持正常的大便 , 是唯一的防治之道 .
一般中醫對於便秘的處理方式 , 只知道使用攻下劑 ,
如調胃承氣湯,小承氣湯,大承氣湯,麻子仁丸,大柴胡湯,等等使用大黃與芒硝之類的藥物 , 一旦攻不下 , 則束手無策 ,
殊不知病人在極度虛弱的狀態下 , 需要的是補瀉並用的藥 , 一眛的攻下病人無力排出燥屎 , 西醫用開刀的方式取出部份的大腸 ,
實際上只要了解如何清除大便 , 並不須要切除大腸 , 一旦切除部份大腸 , 燥屎的毒素必然亂竄 , 有時進入肺臟 , 大多時進入肝臟 ,
病人開刀後只有死路一條 , 運氣較好的活五年 , 差的一年都不到
我們只要知道如何調理好大便 , 保持每天都有正常的大便 , 至少有80%以上的癌症都跟便秘有關 , 都是可以避免的 ,
知道如何在一般醫師排不出病人大便時 ,你能使病人排出大便 , 你就是一位可以治療大腸癌的醫師 .
引用2:http://www.hantang.com/chinese/ch_Articles/experiance.htm
大腸癌手術後一定會移轉成肝癌.
我們必須告訴病人你只要做大腸癌切除手術,沒有機率多少的問題,病人必須要抱著此癌症必定會進入肝臟的心態來面對它,也就是說當你決定要開刀後,你就要承認這一點,也要很勇敢的面對它,當癌症進入肝臟後,中醫此時再出手,救回來的機率非常渺茫,因為中醫學認為腑病易治,臟病難治,原先癌症尚在大腸中時,大腸屬於腑,所以易治,但是西醫開刀後病情延伸至肝臟內,這是病經由腑入臟,而臟病難治,這是自古以來中醫的名言,做為一位中醫師,當你告訴病人這事實後,
病人如果還是猶豫不決時,我們不需要再勸病人回頭,就讓他去開刀,因為我們都已經告訴他這麼做結果必死,結果他仍然執意要做,這是證據證明了此人是寧可死翹翹,也不要相信中醫的人,其愚昧如此,其迂腐如此,活著也無什意義了,就任由他去吧.
徐先生四十六歲,被某教學醫院手術大腸癌,經打開肚子,醫生說癌細胞已經蔓延到全部大腸,是為末期大腸癌,已經沒有辦法手術了,而將手術刀口縫回,令家屬回家準備後事。
經筆者診斷,脈虛細,腹診滿腹是硬塊,是為氣虛腸子沒力量可以蠕動,用補中益氣湯與歸脾湯加附子、熟地、甘杞、大黃、芒硝,服後排出塊狀大便一臉盆而痊癒,至今十年仍健在,筆者笑說:幸好你是末期癌症,不能手術,不然,腸子被切除一段,或在結腸壁做人工肛門就慘了,腸中充滿硬糞便,而被誤為長滿腫瘤所造成腸癌。
呂先生六十八歲,時下痢或時便秘三年不癒,半年前下痢有血,被切片檢查為直腸癌,筆者診斷為濕熱被消炎,造成心脾虛下陷,腎虛下痢,用參苓白朮散加四神丸、黃草、炮乾姜、刈根、黃連少許,治療三個月而痊癒。
陳姓幼童出生十五日未排糞便而在某教學醫院動腸阻塞的手術,三個半月時動第二次腸手術,花了三十多萬元,仍是大便不通而繼續在該教學醫院治療至兩歲時,該孩童廿餘日未排糞便而腹脹如鼓,醫師告訴家屬說:孩童的腸子根本沒有神經而要家屬放棄治療後,經人介紹給筆者診斷為氣虛便秘、腸子不運,用補氣藥一劑而糞便下如泥沙、小碎石塊,兩星期後腹脹全消,飲食正常而恢復健康,糞便排泄正常並沒有﹁腸子根本沒有神經﹂的問題。
內經素問靈蘭秘典篇第八:﹁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食物所生之氣,經脾胃運化入肺︵詳見肝癌、肝硬化非肝病篇︶,其不能運化所生之濁氣而成屁,放屁即食物所生之濁氣,不能與呼吸之氣相運化而排出。
大腸排除食物所生之廢物與毒素,食物中毒時會瀉痢或嘔吐,大便有血為肺熱下陷或稱腸風即因感冒時,食用燥性辣性食物將感冒風邪引入內,而內臟將風邪排出蓄積於大腸所造成的現象,俗稱痔漏,腸風是也,經云:﹁肺與大腸相為表裡。﹂只要用袪風的感冒藥引入腸中即可使便血消失而痊癒,此不是腸子發炎而被消炎︵降火氣︶所能解決,更不需要將腸子切除做人工肛門也。
糞便排出黑血或血塊,有時是肝中瘀血或脾臟瘀血,藉大腸排出,排盡黑血、血塊即痊癒,並非壞事,不可止血,止住毒血反使病情惡化,今日許多腸癌都是便血被止住所造成,並非手術所能解決,而是要了解病情真相才能使病痊癒。
我們常看到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診斷治療之後的存活率是多少年,但都因發現時已為時太晚的馬後炮之治療的報導,實際上醫療根本就不能拿存活率來蒙騙病患,因疾病的治療,不是痊癒,就是轉向惡化,根本就不可能原地不動的被控制,只是大家看不見疾病在體內惡化、轉變的情況而已。
腸癌為許多硬糞便卡在腸中日久,腸子因氣虛無力蠕動,腸壁被硬糞便磨擦受傷出血,卻被切騙︵片︶檢查為腸癌,而被動手術,事實治療只要補足肺氣,因肺與大腸相為表裡,腸子有力蠕動,硬大便排除,便血便痊癒了,癌亦消失了。
最近非常多的朋友轉貼這則新聞給我看,同時也問了我很多問題,
或是發表了許多自己的看法。
像是說:
「吃烤肉、烤香腸,真的會容易致癌嗎?」
「這則報導根本就是斷章取義,吃素當然比吃肉好!」
「看吧!什麼多吃青菜水果助排便,反而得癌啊!」
從報導之中,其實我們可以確定幾件事:
1.吃素不會讓人比較健康。
2.西醫對於疾病,尤其是癌的診斷,根本很外行。
3.承2,無法準確早期診斷的醫學,妄談預防與治療,根本是無根無據。
癌症是什麼樣的病?
癌是「心」病。
只要心火弱,身體的機能降低,任何會讓人的能量被吸走、衰退的行為和飲食,
也就是身體出現中醫所謂的「寒」的狀況的時候,
罹癌的機率就會大幅度的提升。
一般常聽說的烤肉、烤香腸,
其實和大腸癌根本就沒有什麼直接的正相關或是負相關。
而這個部分又要分兩點來說。
第一,如果常吃被烤到焦黑的食物,這樣的食物會因為極度的焦乾,味道又苦,
在吃入體內之後,會把人體的能量與津液都吸走。
無論焦掉的是肉或是菜,都會容易讓人致癌。
第二,如果吃到的是添加了許多人工調味料,尤其是防腐劑的食物,
這些添加物因為被過度加工的關係,類似於食物被烤焦一般,
所以也容易造成人體的能量與津液被吸走。
無論添加物是加在葷食或是素食裡,都會容易讓人致癌。
為什麼吃素也會得大腸癌?
答案很簡單:
「吃素不會得大腸癌」這句話本來就不是事實。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幾個基本的觀念。
對身體有益的,我們稱之為「正」。
對身體無益,或是外來的,我們稱之為「邪」。
屬能量的,摸不到的,我們稱之為「陽」。
屬物質的,摸得到的,我們稱之為「陰」。
該有能量或物質填充的部位,
如果獲得了填充,就稱之為「實」。
如果沒有被充飽,就稱之為「虛」。
承上面的定義,
癌就是一種「邪陰實」的病。
啟動的原因,主要是「正陽虛」的問題。
正陽,也就是臟器本身的運作代謝效能,如果太弱的話,
舊的廢棄物就會越來越不容易被推出體外。
而這些無法被推出體外的廢棄物累積下來,
就是所謂的「邪陰實」,也就是腫瘤。
造成「正陽虛」的問題,可能有兩大因素。
經常做會使身體大量流汗的運動的人,
因為身體不正常的加熱,以及過度的流汗,使得肺變得過熱又過乾。
這個不正常加熱肺部的能量,就是「邪陽」。
肺裡若是有不正常的高熱,也就是邪陽,肺就會利用自己的特性,
把這個不好的東西下傳到同系統的腑,也就是大腸之中,把它排除掉。
在一般的情況下,大腸會動用大量的津液,拉低平均溫度。
但是又因為身體已經發生過大量的流汗,津液明顯的不足,
連帶影響身體內部的自我調適平衡的能力變差了。
當大腸之中的邪陽增加得太多,超出能夠排除的限度時,
器官本身所產生的正的能量,也就是正陽,就會衰退,
以避免器官本身受到雙重的加熱而被烤熟了。
這就造成了「正陽虛」的問題。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來自於常吃寒涼的食物。
我們也知道,大多數的蔬菜都是偏寒涼的性質。
這些寒涼的食物進入體內,就好比天天喝冷水一樣,
身體非得要反過來,大幅度的提高消化的力道,才能把蔬菜分解掉。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喝冰水不好,
就沒有理由相信:多吃蔬菜,尤其是生食蔬菜,會對身體有好的影響。
經常吃寒涼的食物,消化器官會反過來,要大幅度的提高運作效能,
才能保護身體內臟不會因為寒涼而受到傷害。
尤其是小腸。
小腸消化食物的力量,就是心火直下所引導出的正陽。
當小腸在常年累月受到寒涼食物的刺激下,已經疲乏,無法再提高運作的機能了,
這就是所謂的「小腸火弱」。
小腸火弱的人,很容易會出現「繞著肚臍周圍絞痛」的問題。
小腸在一開始碰到寒涼的食物時,可能還會拚命加班處理;
但是當時間一久,根本無力處理的時候,
就只好常常讓食物殘渣「穿腸而過」,而不管這裡面是否是身體所謂的養分,
或者是身體所不需要的廢棄物。
剛開始吃寒涼飲食的人,會覺得大便很順暢。
但是嚴格來說,這是「腹瀉」。
因為就大便的狀態來看,
這樣的大便通常是無法成為一條完整超過二十公分,而且直徑超過兩公分以上的形狀。
這種好壞不分的腹瀉,就是造成身體虛弱的第一步。
身體內部常常留不住養分,身體就會警覺到,
能量已經要虛到底了,這樣不是辦法。
如果人又不肯馬上改正不良的飲食習慣,身體的臟器只好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
那就是「通通留起來」。
這種「通通留起來」的反作用,就是不分好壞,身體都不肯再把物質代謝出去了。
最明顯的反應,就是便秘。
最後不只是小分子的養分,甚至連大分子的糞便都不會被放行。
當身體走到這一步,更大的危機就要來了。
大腸中的大量廢棄物已經無法被代謝出去,而是被無條件的吸入體內。
組織細胞中全都堆滿了廢棄物,腫瘤就開始出現,擴散,甚至堵塞了腸道。
這就已經是很末期的癌症的狀況了。
大腸癌的患者,為什麼會有血尿的問題呢?
我們要先瞭解,人的身體兩個被分類為「太陽」,也就是效能最高的系統,
一個是手太陽小腸,一個就是足太陽膀胱。
當手太陽小腸再怎麼加班工作,也無法分解掉食物的時候,
足太陽膀胱就被拖下水,同樣也在持續加工乾燒的情況下,
要抵抗腸道不斷虛弱惡化的情形。
膀胱不正常的過度工作加熱,就會產生血尿的問題。
發生大腸癌之後,最容易移轉的兩個部位,
一個是肝臟,一個就是肺臟。
我常說,大腸是肝的門關。
整個身體的養分要回收,是要從大腸開始做收縮內斂,
透過門靜脈系統來進行。
一旦大腸開始把廢棄物也收進體內,肝臟之中一定馬上就會充滿了廢棄物。
所以,當大腸發生腫瘤,這些腫瘤當然也會馬上被收進肝裡。
而肺臟是大腸的上游系統。
當大腸之中的廢棄物已經吸飽的時候,就會開始往上游的肺臟堆積。
這就是一般常見的轉移。
開刀治療,絕對治不好。
因為大腸若是在保有全部組織的情況下,已經沒有能量把廢棄物推出體外,
那麼,在切除掉組織之後,能夠產生的能量強度一定是更弱。
就算切掉了看得見的腫瘤,將來也一定會很快的再復發,完全無法阻止。
這根本就不是治療。
切掉的組織越多,轉移與惡化的速度就會越來越快。
擴散成肝癌以及肺癌之後,能夠再活幾年,
就要請連致病成因都說不清楚的西醫師來回答了。
這是他們最拿手,也是唯一拿手的部分。
大腸癌是由於正虛感邪、內傷飲食及情志失調引起的,以濕熱、瘀毒蘊結於腸道,傳導失司為基本病機,以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改變,腹痛,肛門墜痛,裡急後重,甚至腹內結塊,消瘦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惡性疾病。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與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在北美、西歐各國,大腸癌的發病率仍有上升趨勢,佔全部癌症死亡原因中的第二位。近三十年來我國的發病率也不斷上升,大部分省市大腸癌佔全部惡性腫瘤死亡原因的第5-6位,男女之比約為2:1,好發年齡為30-60歲。
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接受手術、化療、放療的患者具有整體治療效應,在改善症狀、減毒增效、有利於勞動力的恢復等方面具有優勢,可以提高療效,延長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質量。
中醫學無「大腸癌」這一名稱,從其發病及臨床特徵分析,應屬中醫學的「腸積」、「積聚」、「症瘕」、「腸覃」、「腸風」、「髒毒」、「下痢」、「鎖肛痔」等病的範疇。《靈樞·水脹》說:「腸覃何如?岐伯曰:寒氣客於腸外,與衛氣相搏,……肉乃生。其始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也,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按之則堅,推之則移,……。」其症狀的描述頗似結腸癌腹內結塊的表現。《諸病源候論·積聚症瘕候》記述:「症者,由寒溫失節,致臟腑之氣虛弱,而飲食不消,聚結在內,染漸生長塊段,盤勞不移動者,是症也。言其形狀,可征驗也。」有助於瞭解大腸癌的病因、症狀和體徵。明代《外科正宗·髒毒》說:「蘊毒結於臟腑,火熱流注肛門,結而為腫,其患痛連小腹,肛門墜重,二便乖違,或瀉或秘,肛門內蝕,串爛經絡,污水流通大孔,無奈飲食不餐,作渴之甚,凡此未得見其生。」類似於大腸癌的病因、主要症狀,並明確指出預後不良。清《外科大成·淪痔漏》說:「鎖肛痔,肛門內外猶如竹節鎖緊,形如海蜇,裡急後重,便糞細而帶扁,時流臭水,此無治法。」上述症狀的描述與直腸癌基本相符。本病的治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提出了「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過者死」的內科治療原則;《後漢書》中有華佗進行「刳破腹背,抽割積聚」進行外科手術的記載。這種採用內科或外科治療本病的方法,迄今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中醫藥治療本病改採用的方藥散見於中醫治療積聚、症瘕、痢疾、髒毒等病證中,如《素問玄機原病式》的芍藥湯、《濟生方》的香棱丸、《瘍醫大全》的化痞丸、《醫林改錯》的少腹逐瘀湯等。
西醫學對大腸癌按組織學分類,分為管狀腺癌、乳頭狀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細胞癌、未分化癌等,以管狀腺癌最多見。可參照本節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大腸包括迴腸和廣腸(直腸)。迴腸上接闌門,下接廣腸,廣腸下端為魄門(肛門),其經脈絡肺,統攝於脾。它的生理功能是接受小腸下注的濁物,主津液的進一步吸收,司糟粕傳送,並將之排出體外,故《素問·靈蘭秘典論》曰:「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大腸癌的發生以正氣虛損為內因,邪毒入侵為外因,兩者相互影響,正氣虛損,易招致邪毒入侵,更傷正氣,且正氣既虛,無力抗邪,致邪氣留戀,氣、瘀、毒留滯大腸,壅蓄不散,大腸傳導失司,,日久則積生於內,發為大腸癌。
1.外感濕熱久居濕地,外感濕邪,導致水濕困脾,脾失健運,則內外之水濕日久不去,可引發本病。
2.飲食不節恣食膏粱厚味、酒酪之晶,或過食生冷,或暴飲暴食,均可損傷脾胃,滋生水濕,水濕不去化熱而下迫大腸,與腸中之糟粕交阻搏擊或日久成毒,損傷腸絡而演化為本病。
3.情志所傷所願不遂,肝氣鬱結,肝木太過克伐脾土,脾失健運,水濕內生,郁而化熱,濕熱合邪,下迫大腸,也可誘生本病。
4.正氣虧虛先天不足或年高體虛之人,脾虛腎虧。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兩者與水濕的運化也有密切的關係,兩髒虛損,導致水濕內停,日久也可導致本病的發生。
本病病位在腸,但與脾、胃、肝、腎的關係尤為密切。其病性早期以濕熱、瘀毒邪實為主,晚期則多為正虛邪實,正虛又以脾腎(氣)陽虛、氣血兩虛、肝腎陰虛多見。外感濕熱或脾胃損傷導致水濕內生,郁久化熱,是發病的重要原因,濕熱久羈,留連腸道,阻滯氣機,熱漸成毒,熱傷脈絡,致使氣滯、濕熱、毒聚、血瘀,在腸道結積成塊是發病的主要病機環節。
【臨床表現】
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改變,腹痛,肛門墜痛,裡急後重,甚至腹內結塊是本病的基本臨床表現。
1.排便習慣改變指排便的次數增多或減少、排便時間延長等改變;糞便性狀改變是指常有腹瀉,糞便呈糊狀或粘液便,或有大便秘結,洩瀉與便秘交替;常有便血或痢疾樣膿血便,大便變扁、變細。
2.腹痛常呈持續性隱痛,但若存在腸梗阻則多呈絞痛,且伴有明顯的腸脹氣。
3.肛門墜痛,裡急後重常同時存在,多在大便時症狀加劇。
4.腹內結塊以右下腹多見,結塊質硬、固定,無壓痛或有輕度壓痛。
大腸癌轉移則出現相應轉移病灶的臨床表現。
【診斷】
凡30歲以上的患者有下列症狀時需高度重視,需考慮有大腸癌的可能:①近期出現持續性腹部不適,隱痛,脹氣,經一般治療症狀不緩解;②無明顯誘因的大便習慣改變,如腹瀉或便秘等;③糞便帶膿血、粘液或血便,而無痢疾、腸道慢性炎症等病史;④結腸部位出現腫塊;⑤原因不明的貧血或體重減輕。
出現上述臨床表現時,應詳細詢問病史,全面體檢,並及時進行直腸指診、全結腸鏡檢查、鋇灌腸X線檢查、血清癌胚及腸癌相關抗原測定及直腸內超聲掃瞄、CT等檢查以明確診斷,協助治療。
【鑑別診斷】
1.痢疾痢疾與大腸癌在腹痛、洩瀉、裡急後重、排膿血便等臨床症狀上有相似點,要注意區別。痢疾是以腹痛腹瀉,裡急後重,排赤白膿血便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具有傳染性的外感疾病。一般發病較急,常以發熱伴嘔吐而開始,繼則腹痛腹瀉、裡急後重、排赤白膿血便為突出的臨床特徵,其腹痛多呈陣發性,常可在腹瀉後減輕,腹瀉次數可達每日10-20次,糞便呈膠凍狀、膿血狀。而大腸癌起病較為隱匿,早期症狀多較輕或不明顯,中晚期伴見明顯的全身症狀如神疲倦怠、消瘦等;腹痛常為持續性隱痛,常見腹瀉但每日次數不多,洩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是其特點。此外,實驗室檢查對明確診斷具有重要價值,如血常規檢查、大便細菌培養、大便隱血試驗、直腸指診、全結腸鏡檢查等。
2.痔疾痔疾也常見大便帶血、肛門墜脹或異物感的臨床表現,應注意區別。痔疾屬外科疾病,起病緩,病程長,一般不伴有全身症狀,其大便下血特點為便時或便後出血,常伴有肛門墜脹或異物感,多因勞累、過食辛辣等而誘發或加重。直腸指診、直腸鏡檢查等實驗室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
【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本病的辨證主要應辨別便血、便形及腹痛、腹瀉,以區別其虛實。
1.辨便血直腸癌的患者便血為常見症狀。其血色鮮紅,常伴大便不爽,肛門灼熱,此為濕熱下注、熱傷血絡所致。
2.辨大便形狀大便變細、變扁,常夾有粘液或鮮血,症狀進行性加重,這是由於腫塊不斷增大堵塞腸道所致。
3.辨腹痛腹痛時作時止,痛無定處,排便排氣稍減,為氣滯;痛有定處,腹內結塊為血瘀;腹痛隱隱,得溫可減,為虛寒;痛則虛汗出或隱痛綿綿,為氣血兩虛。
4.辨腹瀉大便干稀不調多為氣滯;瀉下膿血、腥臭,為濕熱瘀毒;久瀉久痢,腸鳴而瀉,瀉後稍安,常為寒濕;瀉下稀薄,瀉後氣短頭暈,多為氣血兩虛。
治療原則
本病病機的中心環節是濕熱,並由濕熱進一步演化而為熱毒、瘀毒蘊結於腸中,日久形成結塊,故以清熱利濕、化瘀解毒為治療原則。病至晚期,正虛邪實,當根據患者所表現的不同證候,以補虛為主兼以解毒散結。
應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結合選用具有一定抗大腸癌作用的中草藥。
分證論治
·濕熱下注
症狀:腹部陣痛,便中帶血或粘液膿血便,裡急後重,或大便干稀不調,肛門灼熱,或有發熱、噁心、胸悶、口乾、小便黃等症,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化瘀解毒。
方藥:槐角丸(《壽世保元》)。
方中槐角、地榆、側柏葉涼血止血;黃芩、黃連、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荊芥、防風、枳殼疏風理氣;當歸尾活血祛瘀。腹痛較著者可加香附、郁金,以行氣活血定痛;大便膿血粘液,瀉下臭穢,為熱毒熾盛,加白頭翁、敗醬、馬齒莧以清熱解毒,散血消腫。
·瘀毒內阻
症狀:腹部拒按,或腹內結塊,裡急後重,大便膿血,色紫暗,量多,煩熱口渴,面色晦暗,或有肌膚甲錯,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澀。
治法:活血化瘀,清熱解毒。
方藥:膈下逐瘀湯加味。
本方用桃仁、紅花、五靈脂、延胡索、丹皮、赤芍、當歸、川芎活血通經,行瘀止痛;以香附、烏藥、枳殼調理氣機;甘草調和諸藥,共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臨床應用常配伍黃連、黃柏、敗醬等,以加強清熱解毒之力。
·脾腎陽虛
症狀:腹痛喜溫喜按,或腹內結塊,下利清谷或五更洩瀉,或見大便帶血,面色蒼白,少氣無力,畏寒肢冷,腰酸膝冷,苔薄白,舌質淡胖有齒痕,脈沉細弱。
治法:溫補脾腎。
方藥:附子理中湯。
理中湯溫中健脾,更加附子以增強溫腎散寒之力。如下利清谷、腰酸膝冷之症突出,可配四神丸以溫補脾腎,澀腸止瀉。四神丸中補骨脂、肉荳蔻溫脾腎而澀腸止瀉;吳茱萸暖脾散寒除濕;五味子酸甘溫澀。
·氣血兩虛
症狀:腹痛綿綿,或腹內結塊,肛門重墜,大便帶血,洩瀉,面色蒼白,唇甲不華,神疲肢倦,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形瘦納少,苔薄白,舌質淡,脈沉細無力。
治法:補氣養血。
方藥:八珍湯。
以四君湯益氣健脾,以四物湯補血調血。腹痛綿綿,重用白芍、炙甘草以緩急止痛;便血不止者,加三七、茜草、仙鶴草化瘀止血;洩瀉者,加肉荳蔻、赤石脂以收斂固澀;心悸失眠者,加酸棗仁、遠志養心安神。
·肝腎陰虛
症狀:腹痛隱隱,或腹·內結塊,便秘,大便帶血,腰膝痠軟,頭暈耳鳴,視物昏花,五心煩熱,口咽乾燥,盜汗,遺精,月經不調,形瘦納差,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治法:滋腎養肝。
方藥:知柏地黃丸。
本方以六味地黃滋補肝腎,加知母、黃柏清瀉虛火。便秘者,加柏子仁、火麻仁潤腸通便;大便帶血者,加三七、茜草、仙鶴草化瘀止血;遺精加芡實、金櫻子益腎固精;月經不調者加香附、當歸益氣活血調經。
經現代藥理及臨床研究篩選出的一些常用抗消化道腫瘤的中藥可參見胃癌一節的有關內容。應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結合大腸癌的具體情況,酌情選用。
【轉歸預後】
大腸癌患者早期以濕熱下注之實證為主,當患者病至中晚期及接受手術、放療、化療後,其證候大多向脾虛血虧的正虛邪衰的方向轉化;若用藥得當,正氣得復,患者尚可長期生存;若正氣不復,邪氣漸盛,最終出現正不勝邪、正虛邪陷的局面,並由於氣血耗傷,陰陽俱虛,可合併積聚、鼓脹,或出現發熱、黃疽、大量便血、昏迷等危重之症,應中西醫結合救治。
本病起病較為隱匿,早期症狀不明顯,因此,患者就診時大部分已屬中晚期,雖經中西醫結合治療,但由於邪陷太深,往往正不勝邪,正虛邪實,預後不良。
【預防與調攝】
避免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改變不良的飲食結構、飲食習慣,如控制脂肪攝入,增加纖維膳食;積極治療慢性腸道疾病,痔疾、便血患者定期作直腸指診;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注意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的改變等,有助於大腸癌的預防和早期發現。
應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做到情緒樂觀,起居有節,飲食富於營養而易於消化。術後和放、化療後的患者,津、氣、血不足,按患者身體狀況的不同,本著辨證用藥的治療原則,適當給予補中益氣湯、生脈飲、複方阿膠漿等補益類中成藥,有助於患者的康復。康復期患者,可多食用紅棗湯、蓮心粥等食品,以養胃、生津、補血,從而加快體質的恢復。
【結語】
大腸癌多發於中年以上男性,病變早期症狀不明顯,易被忽視。便血、痢下赤白等症狀又易被誤診。故對出現以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改變,腹痛,肛門墜痛,裡急後重,甚至腹內結塊,消瘦等症狀時應高度警惕,並盡快結合現代檢查方法查明原因,以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其病因多由於正氣虧虛,外感濕邪、內傷飲食及情志失調,致使濕熱、瘀毒蘊結於腸道日久形成積塊而成。病位在腸,但與脾、胃、肝、腎的關係尤為密切。其病性早期以濕熱、瘀毒邪實為主,晚期則多為正虛邪實,正虛又以脾腎陽虛、氣血兩虛、肝腎陰虛多見。
病機的中心環節是濕熱。故以清熱利濕、化瘀解毒為治療原則,並應適當結合抗大腸癌的中草藥。病至晚期,正虛邪實,則以補虛為主兼以解毒散結。大腸癌初起以標實為主,久則以正虛為主,常虛實夾雜,若邪盛之征如積塊較大而質硬、腹部多處積塊,·疼痛劇烈,大便因積塊堵塞腸道而排便困難等症狀突出,而正衰之征如形體極度消瘦,便血不止等症狀明顯,則預後不良。
【文獻摘要】
《靈樞·五變》:「人之善病腸中積聚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皮膚薄而不澤,肉不堅而淖澤,如此腸胃惡,惡則邪氣留止,積聚乃傷。」
《聖濟總錄·積聚門》:「症瘕癖結者,積聚之異名也。」
《濟生方·下痢》:「大便下血,血清而色鮮者,腸風也;濁而色黯者,髒毒也。」
《外科大成·痔漏》:「髒癰疽,肛門腫如饅頭,兩邊合緊,外堅而內潰,膿水常流,引終身之疾,治之無益。」
《醫林改錯·膈下逐瘀湯所治之症目》:「無論何處,皆有氣血,……氣無形不能結塊,結塊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則凝結成塊,血受熱則煎熬成塊。」
【現代研究】
中醫藥治療大腸癌的文獻報導相對肺癌、肝癌等較少,但以中藥配合西醫療法已取得了一定進展。上海龍華醫院用清腸消腫湯加減口服治療大腸癌50例,並將本方煎劑的1/3保留灌腸。結果:觀察1年者50例生存40例,生存率80%,2年生存率42.5%,3的生存率31.7%,5年生存率9.1%[余朋千等主編.實用中西醫腫瘤治療大全.第一版.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5年]信周氏以化療、放療結合中醫藥辨證治療大腸癌30例,分為脾虛痰濕型、熱毒熾盛型、氣血(陰)兩虛型,並服用「腸癌康復丸」(益氣養陰、活血散結等藥組成),療效較好[中國癌症與康複雜志1995;(6):45L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對大腸癌術後化療加用扶正解毒中藥(黨參、黃芪、豬苓、茯苓、當歸、首烏、虎杖、苡仁、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夏枯草加減)治療57例,並與術後單純化療的34例對照,結果中藥組在改善症狀、生存率及減少轉移等方面均優於對照組[上海中醫藥雜誌1996;(2):12L薛氏以複方大承氣湯(大黃、枳實、厚朴、芒硝、赤芍、桃仁、雙花)和腸粘連緩解湯(烏藥、厚朴、木香、瀉葉、芒硝、赤芍、桃仁、炒萊菔子)加減灌胃治療癌性腸梗阻27例。用法:吸淨胃液後,給予中藥煎劑200ml胃管注入,鉗閉胃管2h後接通胃腸減壓將胃內殘存藥液吸淨,再吸人中藥200mi,如此往復直至病人排出大量稀便為止。設對照組未加入中藥治療24例。結果療效優於對照組·[中華肛腸病學雜誌1998;(8):40]信郭氏在以腸瘤平(含黨參、白朮等)治療大腸癌的實驗研究中發現,該藥能顯著抑制荷瘤小鼠的自發轉移[中醫雜誌1993;(8):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