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團哈佛正義課第9講一場思辨之旅-Michael Sandel心得分享/羅裕欽

301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羅裕欽

unread,
Oct 4, 2013, 3:21:51 AM10/4/13
to 2013哈佛正義課
愛團哈佛正義課第9講一場思辨之旅-Michael Sandel心得分享/羅裕欽
     
      在這一講中邁克‧桑德爾(Michael J.Sandel)與同學們進行討論有關美國大學中所存在針對特定族群,如黑人、原住民、偏遠地區學生所提出的積極平權措施,因而引發一般學生產生「相對剝奪感」的爭議,認為原先應該屬於他們的權利,竟被這樣的政策所侵害而剝奪了公平性,進而衍生出諸多的爭執。我們來看看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的正義新論就可以發現其實真正重點就只是在於兩個原則,也就是其第一原則:「每個人有同等的權利與其個人相當的最大限度基本自由」;第二原則:「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可以被如此的安排,使得:1.對最弱勢的人最有利;2.在公平的機會與平等條件下,職務與地位開放給所有人。」這兩個原則被統稱為正義原則,其中第一原則又稱為「自由原則」,第二原則稱為「差別原則」,且第一原則永遠優先於第二原則,透過了解這些原則的涵義,我們期待能真正了解所謂的公平正義。
      對照上一講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的正義觀點:「較好的天賦才能與社會起跑點,都不是任何人理應有資格享有的。」從這裡我們就可以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輪廓,一般學生認為這樣的制度之所以不公平是在於他們認為他是依靠自己努力才能達到今天的成果,而特定族群基於這些保障的理由,就毋須付出同樣多的努力及心血,便可一蹴而至。
      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認為一般學生依舊陷入成功只是用來獎勵成績優秀者的迷思中。按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的思考邏輯,特定族群之所以可以採用特殊加分進入大學,是因為他們符合該大學所確立的使命和錄取標準,如有的大學是參考學業成績、有的是參照運動競賽項目成績、有的是著重技能優劣評比、有的則是考量族裔、地域、文化的多元性,「是使命來決定取捨,而非用取捨來決定使命。」
      大學招生究竟該不該為弱勢族裔降低門檻,依照亞里士多德的角度,要回答這分配的正義標準何在時,就必須先問:「大學的目的何在?」辯論大學目的為何,緊接著就會碰到榮譽的問題:「大學應該推崇獎勵哪些美德或優異表現,認為大學是純為學術研究殿堂,就會排斥積極平權;若是相信大學是為公民理想而存在,就會擁護積極平權」。各位夥伴們,您的思辯觀感又是如何呢?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