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團哈佛正義課第10講一場思辨之旅-Michael Sandel心得分享/羅裕欽

36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羅裕欽

unread,
Nov 5, 2013, 2:01:29 AM11/5/13
to 2013哈佛正義課

愛團哈佛正義課第10講一場思辨之旅-Michael Sandel心得分享/羅裕欽
 
      各位正義課的夥伴們,再深入這一課的論證前,我們先來反觀現在社會上所肇生的種種食品安全問題,實在沒有辦法期待政府對食品安全管理的效率,更不可能完全相信食品供應廠商;消費者只希望有一個能吃得安心的環境;切盼政府、企業、消費者共同正視這個問題,認真杜絕種種巧取豪奪的貪圖暴利行為,還給消費大眾一個食品安全的公道。
 
      在這一講中邁克‧桑德爾(Michael J.Sandel)與同學們進行討論有關「好公民」的議題。亞里斯多德認為,政治的目的在於促進和培育公民的美德。城邦和政治社群的telos(終極目的)在於建立「美好的人生」。而這些對社群目的貢獻最多的公民則是最應得到獎賞的人。但我們如何能夠知道社群的目的及該採取何種方式來實踐它呢?
 
      當代的正義理論不斷試著透過道德應得和美德的思考來分離考量正義與權利的區別,但亞理斯多德不同意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和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的看法。
 
      亞理斯多德認為,所謂的正義是給予人們應得的事物,而其正義理論的中心思想:「是否在正義與權利的驗證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的必需發揮驗證機制的社會任務與目標或是telos(終極目的)」,沒錯,正義必需是公平的將事物分給每一個人,才能視為平等的,但在任何正義的論辯中,很快就會出現一個問題,「這是什麼樣領域的公平?」。亞理斯多德說,我們不能逃避回答這個問題,其方法就是觀察箇中特質的目的,或是它的自然本質,或者是我們分配的事物所持之目的。我們在亞理斯多德的笛子例子中討論過,誰該獲得最好的笛子,亞理斯多德認為是最優秀的吹笛人,只有最優秀的吹笛人才有資格獲得最好的笛子,因為這才是追求事物終極目的所創造出來的方法,在這裡指的就是笛子悠揚樂曲的演奏,這是獎賞優秀偉大吹笛人的能力最佳的方法。
 
      當我們思考有關社會上的組織和政治運作時,一般來說很難避開目的導向論的,特別是當我們在思考關於道德、正義和道德論辯時。而亞理斯多德是這麼認為的:「政治上的位階和榮耀及政治的統治權力該如何分配?」
 
      當我們試圖判斷目標或是telos(終極目的)的時候,有時我們會彼此意見相左,並且爭論有關某個社會行動時其目的究竟為何?而當我們彼此不認同的時候,在這些分歧意見當中會影響到的不僅是誰能獲得什麼?而是因為,這不僅是分配的問題,還是一個榮譽性的問題。什麼樣的特質、什麼樣的精益求精?榮譽該屬於誰呢?這些一系列有關目的和目標的爭論無可避免的經常同時是圍著榮譽而討論的。
 
      我們主要關切的是收入、財富和機會的分配正義。亞理斯多德所看重的分配正義主要是權位和榮譽。誰該擁有統治全民的權利?誰該享有公民應有的權利?政治的統治機會要如何分配?這些是他提出的問題。亞理斯多德認為要瞭解政治權位該如何分配,我們首先必需要鑽研分析政治的目的、目標。
 
      那麼政治的目的是什麼呢?而這又如何協助我們決定誰該擁有統治全民的權利呢?對亞理斯多德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關鍵在於,政治的目的是在於培育人民養成良好的人格與美德,使全民都能擁有美好的人生,這是國家的目的,政治社群的目的。他在《政治學》的第三章中說:「不僅僅是生活,也並不僅是經濟上的交換,更不僅是安全問題而已,這完全是美好人生的實現。」根據亞理斯多德的看法,這才是政治的目的。
 
      但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和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的論點並非如此,他倆的看法認為:「政治的關鍵重點並非是在塑造公民的道德特質是否是讓我們的人格與美德變好,而是在尊重我們的自由,讓我們能夠選擇屬於自己美好的生活,而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生活目的,同時又不會侵犯其他人的自由。」
您個人思辨的結果為何呢?期待大家的作品分享喔(^o^)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