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團哈佛正義課第1講:一場思辨之旅-Michael Sandel心得分享/羅裕欽
I正義小提醒J
正義課第1講
自主學習時間:1/1~1/25
分享回饋時間:1/26~1/31
請各位夥伴務必準時繳交作業,以利故事長幫您的心得作品PO上官網的後續作業,謝謝您的配合與分享,感恩!
********************************
「正義」非單一價值,不同的立場會得出不同的結論,過去談論的正義,大都局限於單一思考的「絕對正義」。「古典正義」係源於美德;「現代正義」卻從自由出發,即你可以定義你的正義。但正義背後必然牽扯到自身的價值考量亦或稱為「道德觀」,而人們的道德觀往往難有一致性原則可以依循,常因不同的人事物或情境脈絡,各有各的不同價值觀,甚至發生原則間彼此矛盾的情況。--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
暢銷書《正義》作者、哈佛大學教授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是一位全世界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全球粉絲上千萬,他的著作已被翻譯成11種外國語言,其演講主題包括了民主、自由主義、生物倫理、全球化和正義。這位以互動式教學來啟發道德思辨的哈佛名師,正以蝴蝶效應般的感染力,煽起一把把新思潮的火苗,向全世界擴散中。
本課程旨在幫助我們對日常生活中都會面臨的道德決定,以更加審慎的態度來刺激我們批判性的思維。在這課程系列中,桑德爾(Sandel)以非常艱難的困境挑戰我們的道德思想,並詢問我們對於「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看法與選擇加以檢視。然後他在新的接續狀況下要我們兩相比較後判斷我們的答案。結果往往令人驚訝不已,顯示出行為本身的道德品質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的。
就像在這第一課中,桑德爾教授提出的電車問題,就可以發現正義沒有絕對,一個所謂「對的」決定,只要情境稍有不同,整個思維方向就可能完全逆轉,究竟要如何抉擇?你會讓失控的電車轉向去撞死一個人來拯救五個人嗎?或者是推一個人摔落到鐵軌上來阻止電車行進呢? 再者第二個狀況中,殺死一個人用他健康的器官來救活其他五個人是道德的嗎? 為什麼? 諸如等等。
桑德爾認為:「道德思辨是如此令人難以決斷的,人們只能藉由跳脫思考框架才能走出這種苦惱。」因此,藉由這些矛盾的觀點來磨鍊我們的自我道德信念,給予我們更明確的道德觀,使我們更能理解在整個人際間、社會上,乃至於整個國家或國與國之間中所遇到的不同意見。
就像丹尼爾巴爾茲(Daniel Barnz)執導,維奧拉戴維斯(Viola Davis)、瑪姬賈倫荷(Maggie Gyllenhaal)、荷莉杭特(Holly Hunter)所主演的永不放棄(Won’t Back Down
)這部電影,其劇情描寫潔美(瑪姬賈倫荷飾)是一個弱勢的單親媽媽,平時辛勤的工作著,努力靠著一己之力希望給女兒最好的教育,但是她女兒只因為有些微的語言障礙,在學校並未受到師長們應有的愛、對待與包容,老師不僅嘲笑她,甚至是漠視她的存在。同校的女教師諾娜(維奧拉戴維斯飾)對於教育事業擁有十足的熱情,但隨著教學時間與經驗的累積,授課越趨成熟,卻因現實環境的磨礪,熱情反而逐漸遞減;諾娜心中也有一個痛。就是她所鍾愛的兒子也有學習上的障礙,而整個政府的教育系統並沒有辦法滿足她兒子的學習需求。
一個是經濟能力平平且毫無背景的單親媽媽,一個是教育系統下站在教育最前線的教師;兩人都很愛自己的孩子,更確信「愛是推動義舉的原動力」,一致認為在教育上,他們都應得到該有的愛、尊重與受教權,而不是在嘲笑、譏諷中被無情的現實環境給犧牲了。於是乎,這兩位媽媽便勇敢攜手發起了推動教改的行動,她們奮力對抗整個龐大、顢頇、僵化的教育官僚體制;過程中有人冷眼旁觀,有人支持;也有人嗤之以鼻,有人則以實際行動力挺。
在孩子教育的這條道路上,老師、家長從不缺席。但是,在現實主流的教育環境下,許多被升學、成績、分數貶低、漠視、遺棄的孩子們,每一個其實都擁有獨特且無可取代的天賦潛能,惟重點是,我們所處的教育環境是否能夠友善的接納、包容並支持這些孩子?很多不正義的事情,其實大家都知道,但之所以正義無法伸張而錯誤持續橫行,就是因為社會大眾的「漠視」、「習以為常」才成為教育蠹政的幫凶。你以為大家慣性思維下的事情,就一定是正確的嗎?你以為身為弱勢者,就應該忍辱偷生委曲求全嗎?在”Won’t back down”的信念下,弱者,不該認為自己不能爭取到應有的權利,旁觀者,不該認為自己可以事不關己而袖手旁觀。
須知,黑夜過後太陽必定會再度升起,屆時世界將因你的努力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