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电子杂志 Vol.2 No.18

48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wiki pedia

unread,
Mar 1, 2006, 7:28:35 PM3/1/06
to wikid...@yahoogroups.com, wikid...@googlegroups.com
维基百科电子杂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文维基百科是维基百科协作计划的中文版本,由非营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
会维持负责。目前是各语言维基百科计划中,规模排名第十一(依条目量计算)
的维基百科。计划开始于2002年10月,至2005年12月,中文版拥有超过五万篇文
章,达到了50,033篇。中文维基百科大幅度且深度地介绍中华文化、中国历史与
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区介绍。在某些领域,阐述了华语使
用者的价值观,内容更贴近于华人的理解。中文维基百科有超过3万维基人参
与,和拥有数十位负责的管理员。自成立以来,已有一百余万次的编辑,欢迎您
投入中文维基百科的社群当中亲自体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你知道台湾最大港口高雄港的历史吗?——高雄港
    * 你知道什么是无脊椎动物吗?——无脊椎动物
    * 你知道今年F1比赛的规则变化吗?——2006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 齐桓公是怎样一个君主?——齐桓公
    * 你知道现在最著名的古罗马传记作家是谁吗?——普鲁塔克
    * 您知道每天可以有多少人参拜行天宫吗?——行天宫
    * 香港哪条河的污染情况在近年大为改善?——城门河
    * 你知道在热闹的台北市区里藏著一个传统风格的小社区吗?——宝藏巖
    * 你知道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和特性吗?——入侵检测系统
    * 你知道台湾首次提起跨国诉讼的油污事件吗?——阿玛斯号货轮油污事件
    * 你知道中国曾划为五个时区吗?——中国时区
    * 你知道钟表的分针比时针的运行速度快多少倍吗?——12
    * 你知道西塞罗称谁为希腊第一人吗?——伊巴密浓达
    * 你知道美国内战最血腥的盖茨堡之役战况如何吗?——盖茨堡之役
    * 你知道亚历山大的区利罗在基督教早期的教义论争中扮演的角色吗?
                                                  ——亚历山大的区利罗
    * 你知道保生大帝是一个怎样的神祇?——保生大帝
    * 你知道华南虎为什么要被送到南非去吗?——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
    * 基辛格为何称赞长信宫灯有环保意识?——长信宫灯
    * 台湾有哪些古道吗?——台湾古道
    * 玛雅文明的最大遗迹在哪里?——蒂卡尔国家公园
    * 你知道“超等顾问”是做什么的吗?——文章会
    * 有舵雪橇、无舵雪橇与俯式冰撬中,那项运动的历史最悠久?
                                      ——有舵雪橇、无舵雪橇、俯式冰撬
    * 网页是用什么语言书写的?——HTML
    * 你知道所谓台语电影的发展历史吗?——台语电影
    * 遗忘是一件好事吗?——遗忘
    * 哪种恒星可以用作“量天尺”?——造父变星
    * 美国海军学院的吉祥物是什么?——山羊比尔
    * 巴西国家足球队的现任队长并保持球队最高出场记录的是谁?——卡福
    * 你去过科罗拉多大峡谷吗?——科罗拉多大峡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雄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本条目是新条目推荐候选之一,如果您认为它有资格列入首页的“你知道吗?”

单元,让更多读者注意到,欢迎投票支持。如果您心中尚有条目想推荐,也欢迎

提出。关于入选文章的资格与推荐规则,请参阅推荐规则。
高雄港
放大
高雄港

高雄港位于台湾高雄市,是台湾最大的港口。
目录
[隐藏]

    * 1 港区地理与现行设施
    * 2 开港历史
          o 2.1 明清时期
          o 2.2 日治时期
          o 2.3 中华民国时期
    * 3 航线
    * 4 发展瓶颈与对策
    * 5 外部连接

[编辑]

港区地理与现行设施

高雄港所在湾区是一狭长海湾,总长12公里,宽1—1.5公里,入口宽仅100米,

形状似一口袋,湾内港阔水深,为天然良港。

高雄港水域1,276公顷,有两个入海通道,进出港航道长18公里,港区海域设有

两套防波堤。目前高雄港航道和港区水域水深自11.3到16.0米不等,可供15万吨

级海轮进出港和停泊。港区水域锚地2处,设浮筒泊位24组,可泊万吨级以上船2

4艘,超级油轮浮筒2座,分别可泊15万吨级和25万吨级巨型油轮。锚泊地总泊数

可达190多艘。

高雄港现有营运码头超过100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码头30余座,码头线长达2

2公里,包括货柜码头15座,仓库96座,容量达57.6万吨,货柜场3处,供货柜转

运。港区现有货柜装卸桥(桥式机)及装卸搬运机械170架。
[编辑]

开港历史
[编辑]

明清时期

高雄港所在地明朝后期原为渔村,荷兰入侵与郑成功来台时期都有开拓,清初已

成为高屏地区商品集散中枢。清咸丰年间(1858年)依照中英天津条约,高雄港开

口通商,1863年成立海关高雄关。光绪年间,清廷在此修建火炮等阵�兀⒎�br>
事与洋商时来勘查。
[编辑]

日治时期

1895年根据马关条约台湾割让日本,台湾民主国成立并发起战事抵抗,日军于18

96年9月方占领港区。日本为强化本港货运功能,于1900年后展开多次计划拓建

,1912年初步建成七座码头,可泊3,000吨船只。1937年完成二度改建,可停8,0

00吨船只,码头扩至16座,仓库19座。10,000吨船只也可进出港区。航线方面,

1924年已有高雄-横滨线、高雄-广东线、高雄-天津线、台湾-朝鲜满州国线等,

贸易总额当年吞吐量达158万吨。1939年吞吐量又巨升至320万吨,达到日据高雄

的最高峰。

1944年中期以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展开反攻,美军已渐次赢得新几内亚、赛班

岛、菲律宾等战场胜利,空军已能对台湾、琉球直接空袭。10月以后,高雄港遭

到盟军猛烈轰炸,所有码头仓库几尽摧毁。日军为避免美军占领后利用本港补给

海军,自沉大船五艘封锁港道,高雄港几乎成为死港。
[编辑]

中华民国时期

1945年日本战败,国民政府来台接收后,于10月正式成立“高雄港务局”主管本

港业务,打捞沉船以清理航道,至1955年始恢复本港 正常营运。 1959年后本港

展开十二年扩建计划等多项措施,至1980年高雄港已有深水码头27座,浅水码头

2座。附设高雄加工出口区、前镇渔港、临海工业区、一贯作业大炼钢厂、中国

造船厂,以及第一、二、三、四货柜中心等。至2000年,本港再度建成5个货柜

中心,8个新建深水码头,营运货柜能力达到1,000万标准箱(TUE)。

高雄港曾长期位居世界海洋货运第三大港,仅次于香港与新加坡。货柜进出口于

2004年达到历史纪录940万TUE。近来由于受到区域内其他港口,包括传统大港香

港、釜山以及新兴港口深圳盐田、上海洋山、浙江宁波、山东青岛之竞争挑战,

本港吞吐略有下滑,2005年吞吐货柜为910万TUE。

2004年本港进出港船次约为39,000艘次,为历年最高峰。2005年为38,000艘次。

现任港务局长是黄清藤。


[编辑]

航线

高雄港投入商业营运航线有高雄一马公(79海哩)、高雄一基隆(229海哩)、高雄

一福州(243海哩、境外航运中心)、高雄一厦门(102海哩、境外航运中心)、高雄

一香港(342海哩)、高雄一釜山(917海哩)、高雄--神户(1130海哩)、高雄一新加

坡(1621海哩)、高雄一�砟崂�547海哩)、高雄一雪梨(4233海哩)、高雄一西雅

图(5478海哩)、高雄一纽约(10965海哩)、高雄一马赛(经苏伊士运河8147海哩)

、高雄一伦敦(经苏伊士运河9048海里)、高雄一汉堡(经苏伊士运河10164海哩)

、高雄一鹿特丹(经苏伊士运河9906海哩)。
[编辑]

发展瓶颈与对策

近年来由于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改革有成,贸易大幅增长的冲击,以及两岸

关系的紧张影响,高雄港业务有下滑趋势。为挽救本港竞争力,政府积极推行自

由贸易港区政策,规划“洲际货运中心”,期能将高雄港真正建成亚太营运中心

。历届高雄市市长及各党派候选人皆鼓吹“港市合一”以使港区与市区共荣发展



具体项目上,红毛港迁村将继续进行,政府将可计划于高雄港第二港口外海区域

,填海造陆填筑约512.7公顷新生地,设置5座水深16.5米深水货柜码头,以泊靠

15,000TEU级的新一代巨型货柜轮。另将兴建42,000DWT级之石化油品码头8座及

石化油品卸储中心,码头水深为14米。

目前高雄港货运进出口总量居世界第六名。
[编辑]

外部连接

    * 高雄港务局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B%98%E9%9B%84%E6%B8%AF"

页面分类: 新条目推荐 | 港口 | 高雄市 | 台湾交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脊椎动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蚯蚓
放大
蚯蚓

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e)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其种类数占动物总种类数

的95%。它们是动物的原始形式。
目录
[隐藏]

    * 1 哪些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 2 无脊椎动物的分类
          o 2.1 形态分类
          o 2.2 按遗传学分类
    * 3 无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o 3.1 骨骼
          o 3.2 运动
    * 4 无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
    * 5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 6 无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
    * 7 无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
    * 8 无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
    * 9 无脊椎动物的生殖
    * 10 参考文献

[编辑]

哪些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这个名字并没有分类学上的意义,就是说它不是界门纲目属种中的任

何一级(相反,脊椎动物却是脊索动物中的一个亚门)。无脊椎动物是一个有歧

义的概念。问题出在脊索动物两个亚门:头索动物和尾索动物的归类上。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认为,无脊椎动物是相对于脊椎动物(Vertebrate)而言的。

脊椎动物外的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这有一个问题: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一个

亚门,脊索动物另外两个亚门是:头索动物和尾索动物。这意味着头索动物和尾

索动物都会被归入无脊椎动物。这也有遗传学方面的证据,头索,尾索和无脊椎

动物都只有一段Hox基因。而脊椎动物则有数目超过一份的Hox基因。

这种归类却并不得到无脊椎动物学的接受。在无脊椎动物学中,头索动物和尾索

动物不属于无脊椎动物。这样的话,“无脊椎动物”就应该被称作“无脊索动物

”才合适。

但是这种两难局面也是可以理解的,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最常见的动物(人也是

脊椎动物之一),而头索动物和尾索动物与之相比则显得比较少见。因此“忽略

”了头索和尾索动物。

不管怎样,无脊椎动物的固定成员有: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腔肠动物、原生动

物、节肢动物、海绵动物、线形动物等。
[编辑]

无脊椎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有按形态和按18s rRNA序列分类两种。
[编辑]

形态分类

如果按形态学分类的话,无脊椎动物首先按照组成的细胞数,分为单细胞动物(

Protozoa)和多细胞动物(即后生动物 Metazoa)两种。前者所有的动物有争议

,例如眼虫,会因为其体内的叶绿体被归入为植物。

多细胞动物在被分为侧生动物(Parazoa)和真后生动物(Eumetazoa)。前者包

括海绵动物,扁盘动物和中生动物。这三种动物和真后生动物缺乏联系。组织分

化程度低。

接下来,真后生动物按照其身体对称方式被分为辐射对称动物和两侧对称动物。

前者包括刺胞动物门和栉水母动物门。

然后将两侧对称的动物按其体腔的有无,有的话是真是假,分为三类,即无体腔

动物(Acoelomata),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和真体腔动物(Eucoelo

mata)。但是纽形动物门介乎于假体腔动物和真体腔动物之间,分类位置有疑问

。无体腔动物的代表是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的体腔并不是由中胚层包绕的,是

原肠未完全退化的产物,代表动物是线虫动物和轮形动物。真体腔动物的体腔是

有中胚层包裹的。

真体腔动物接着按原肠孔(Blastoporus)的发展分为原口动物(Protostomia)

,后口动物(Deuterostomia)和过渡类型触手动物(Tentaculata)。后口动物

的代表是棘皮动物(和非“无脊椎动物” 的脊索动物)。过渡类型包括帚虫动物

,腕足动物和苔藓动物三种。其他的真体腔动物都是原口动物,包括节肢动物,

缓步动物,有爪动物,软体动物,星虫动物,螠虫动物门和环节动物等。

这种分类有很大问题,比如纽形动物的“无家可归”,而扁形动物,线虫动物是

原口动物,却因为体腔不是“真体腔”而没有“资格”去被归类。触手动物有很

多后口动物的特征,比如辐射卵裂,体腔是由内胚层内陷形成的中胚层包裹的。

但是来自分子生物学的证据却表明它们是原口动物。
[编辑]

按遗传学分类

按遗传学分类和按形态学分类出入在于两侧对称动物中。

按遗传学分类的话,两侧对称动物首先按原肠孔的发展去向分为原口动物和后口

动物。在形态学分类中的过渡类型触手动物则被全部归到原口动物中。

原口动物接着会按照蜕皮假说被分为两种:蜕皮动物和冠轮动物。蜕皮动物的特

征是,这些动物在一种名叫蜕皮激素(Ecdyson)的作用下,会退去身体表面的

角质层外皮。节肢动物,线形动物,缓步动物和有爪动物都属蜕皮动物。冠轮动

物的特征是发育经过担轮幼虫阶段(但有些动物发育过�讨胁⒉痪壮娼锥危�br>
很好的例子是蚯蚓)或是有触手冠。软体动物门(Mollusca)、环节动物门(Annel

ida)、纽形动物门(Nemertea)、星虫动物门(Sipunculida)、螠虫动物门

(Echiura)、须腕动物门(Pogonophora),苔藓动物门(Bryozoa)、内肛动物门(En

toprocta)、腕足动物门 (Brachiopoda)和帚虫动物门(Phoronida)都属于这一冠

轮动物。

这种分类方法没有形态分类学的问题。但也有一些小问题,例如有爪动物的分类

位置(位于蜕皮动物和冠轮动物之间)有争议。
[编辑]

无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包括身体支撑和前进两部分。
[编辑]

骨骼

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椎动物那一根背侧起支撑作用的脊柱和狭义的骨骼。广义的骨

骼包括外骨骼,内骨骼和水骨骼三种。而无脊椎动物拥有的正是这三种骨骼。

外骨骼指的是甲壳等坚硬组织,如蜗牛的壳,螃蟹的外壳,昆虫的角质层都属于

外骨骼。

内骨骼存在于脊索动物,半脊索动物,棘皮动物和多孔动物中,在内起支撑作用

。多孔动物的内骨骼并不是中胚层起源的。棘皮动物的内骨骼是由CaCO3和蛋白

质组成的,这些化学物晶体按同一方向排列。

水骨骼是动物体内受微压的液体(无体腔动物的扁形动物也不例外!)和与之拮

抗的肌肉,加上表皮及其附属的角质层的总称。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骨骼形式。除

了上述的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和节肢动物外的其他无脊椎动物都拥有水骨骼。
[编辑]

运 动

无脊椎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多种:

    * 借助纤毛的摆动前进
    * 没有刚毛,没有环形肌的线形动物通过两侧纵肌的交替收缩实现的蛇行
    * 有刚毛有环形肌有纵肌的蚯蚓的蠕动。这是通过不同节段纵,环肌肉交替

收缩实现的
    * 在海底沉积物中,通过膨胀身体某节段实现固定,身体的另外部分收细前

钻的星虫
    * 有爪动物的爬行
    * 昆虫的飞行

[编辑]

无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

并不是所有的无脊椎动物都有排泄器官的。例如扁形动物,它们靠的是位于下表

皮向内伸出的表皮突起的排泄细胞完成排泄的。而无脊椎动物常见的排泄器官则

是原肾管和后肾管。
[编辑]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没有脊椎动物那么复杂多样。从最原始的神经细胞,到神

经细胞集合成为神经节,到后来大脑的形成。其形式由弥散的神经网到有序的神

经链,到中枢和梯状神经系统的出现,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感觉器官由刺胞动物的感觉棍(有视觉和重力觉),经过扁形动物头部神经细胞

群集形成的“眼”,到昆虫的复眼和头足动物,例如乌贼的眼(是由外胚层形成

的!),分辨率不断上升。这更有利于动物逃避敌害和捕食。
[编辑]

无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

刺胞动物是桶形的,口和肛门是同一个开口。其消化系统被称为胃管系统(Gastr

ovaskularsystem),它和扁形动物分支的肠一样,行使消化和运输功能,因为它

们没有循环系统。

内寄生的线形动物厂已经退化,它们靠头节吸取宿主小肠�诘挠�br>
而大部分的真后生动物动物都有贯穿身体全长的消化管道,以及与之配合的消化

腺和循环系统,行细胞外消化。消化管道通常由:口,咽,食道(有如蚯蚓者,

它还有膨大的嗉囊),(肌肉)胃,肠和肛门。而双壳纲动物甚至用鳃过滤食物


[编辑]

无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

无脊椎动物不一定有循环系统,例如上述的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缓步动物和线

形动物。而有循环系统的动物,又有如软体动物的开放式循环系统(头足动物的

循环系统有向闭合式的趋向)和环节动物的闭合循环系统。在昆虫和蜘蛛等动物

身体里有的是血淋巴。

循环系统的任务是运输。它将呼吸系统里的氧气和消化系统的营养物质运输到身

体的其他地方,而将代谢废物运输到排泄器官。
[编辑]

无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

无脊椎动物和其他生物一样,需要氧化能源物质获得能量,这个过程需要呼吸系

统提供氧气。无脊椎动物最常见的呼吸器官是鳃。但昆虫的呼吸器官却是气管,

它们开口于体表的可关闭的气门(Stigmen),往体内不断细分,不经过循环系

统直接将氧气运输到细胞的线粒体旁边,非 常有效的一套呼吸系统。
[编辑]

无脊椎动物的生殖

无脊椎动物的繁殖形式多样。首先分为有性跟无性两种。有些动物,如刺胞动物

和寄生虫线形动物,有世代交替现象。 如果动物是雌雄同体,还会出现自体交

配现象。

无性生殖常见的形式是出芽生殖。见于刺胞动物的无性世代。

有性生殖的特点是,生殖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完成。而生殖过程可以是由一者单

独完成,但更常见是两个个体通过各自提供不同的交配类型的生殖细胞去共同完

成。前者见于猪肉绦虫,它后部性成熟的体节会受精于后一节体节。蚯蚓也会偶

尔看到自身交配现象。

两个个体交配时,双方通常分别是雌雄异体的一方,(蚯蚓,蜗牛虽是雌雄同体

,但它们的交配时却只扮演一种性别角色)。无脊椎动物的交配形式可谓千奇百

怪。蚯蚓交配双方利用生殖带(Clitellum)分泌的液体粘在一起。一方的生殖带

正对另一方生殖孔。一方的精子从雄性生殖孔排出,顺着自身体表的自己精子沟

到达对方精子袋(Receptaculum seminis)中被储存,等待与对方的卵子受精。

雄性蝎子有一个特殊的生殖器官,叫精囊(Spermatophore),内藏精子。它通过

分泌物将精囊粘着在地上,然后与雌蝎子跳求爱舞,牵拉雌性蝎子,使之腹部的

生殖部位与精囊开口接触,获得精子。雌性在交配后会尝试吃掉雄性蝎子。

而雄马陆将精囊放置在高处,然后离开。雌马陆后来会发现精囊并取走,然后发

生受精过程。

环节动物的多毛纲,会使用裂殖生殖(Schizogamie),即是脱离含有生殖细胞的

身体部分,使之在水中完成受精。蜗牛身上有含CaCO3的“爱情之箭”。交配双

方通过数次前戏,就是互相磨蹭(中途会因疲倦而休息),双方达到兴奋状态。

然后向对方射出“爱情之箭”,达到高潮,交换生殖细胞。

世代交替,以钵水母为例,水母(Medusa)会通过精卵融合的有性生殖方式,生育

出水螅(Polyp)。水螅然后经过无性生殖,即旁支出芽分裂,经过叠生体和蝶

状幼体阶段再次成为水母。
[编辑]

参考文献

Thomas Hoffmeister- Skript von "Struktur und Funktion der wirbellosen

Tiere"- Universität Bremen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7%A0%E8%84%8A%E6%A4%8E%E5%8A%A8

%E7%89%A9"

页面分类: 无脊椎动物 | 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6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2006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2006 FIA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

比赛时间为2006年3月12日至10月22日,共有18场比赛,参赛车队11支。
目录
[隐藏]

    * 1 车手与车队
          o 1.1 车队变更
          o 1.2 车手变更
    * 2 赛程
    * 3 规则变化
          o 3.1 发动机
          o 3.2 轮胎
          o 3.3 排位赛
          o 3.4 自由练习赛
          o 3.5 备用车
          o 3.6 加油
    * 4 外部链接

[编辑]

车手与车队
车队     底盘     发动机     轮胎     参赛车手     第三车手     试车手
雷诺车队     R26     雷诺RS26 2.4 V8     米其林     费尔南多·阿隆

索     无     赫伊基·科瓦莱宁
詹卡洛·费斯切拉
迈凯轮车队     MP4-21     梅塞德斯FO 108S 2.4 V8     米其林     奇米·雷克南     

无     佩德罗·德拉罗萨
胡安·巴勃罗·蒙托亚     加里·帕菲特
法拉利车队     248 F1     法拉利056 2.4 V8     普利司通     迈克尔

·舒马赫     无     卢卡·巴多尔
费利佩·马萨     马克·赫内
丰田车队     TF106     丰田RVX-06 2.4 V8     普利司通     拉尔夫

·舒马赫     无     里卡多·宗塔
雅诺·特鲁利     奥利维耶·潘尼斯
威廉姆斯车队     FW28     科斯沃斯CA2006 2.4 V8     普利司通     马克·

韦伯     亚历山大·伍尔兹     纳拉因·卡斯基延
尼科·罗斯伯格
本田车队     RA106     本田RA806E 2.4 V8     米其林     鲁本斯·巴里切

罗     安东尼·戴维森     亚当·卡罗尔
詹森·巴顿
红牛车队     RB2     法拉利056 2.4 V8     米其林     大卫·库特哈德

    罗伯特·多恩伯斯     
克里斯蒂安·克莱恩
宝马索伯车队     F1.06     宝马P86 2.4 V8     米其林     尼克·海费尔德     罗伯特

·库比察     
雅克·维伦纽夫
米德兰车队     M16     丰田RVX-06 2.4 V8     普利司通     蒂亚戈

·蒙泰罗     马库斯·温克尔霍赫
阿德里安·苏蒂尔     尼基·帕斯托雷利
克里斯蒂安·阿尔伯斯     罗曼·鲁西诺夫
红牛二队     STR01     科斯沃斯TJ2005 3.0 V10     米其林     维塔托尼奥·柳

齐     内尔·亚尼     
斯科特·斯皮德
超级亚久里
车队     SA05     本田RA806E 2.4 V8     普利司通     佐藤琢磨     

山本左近     
井出有治
[编辑]

车队变更

威廉姆斯车队结束了与宝马的合作,改用科斯沃斯发动机。同时,轮胎供应商也

变为了普利司通。丰田车队紧随其后,也选择了这家日本轮胎公司。

红牛车队将改用法拉利发动机,以此取代2005年获得第七名时使用的科斯沃斯发

动机。

本赛季,共有三支车队变更了车队的名称,它们是索伯、乔丹和米纳尔迪。索伯

虽然名称得以保留,但仅是一个壳而已,宝马已经全面拥有了该车队。乔丹则转

让给了卷土重来的米德兰。而米纳尔迪的老板保罗·斯托达特在2005年底将车队

出售给了红牛,并更名为红牛二队(英文为Scuderia Toro Rosso,在意大利语

中意为“红牛”,在中文里为了与红牛车队区别,暂称为红牛二队)。2006年2

月9日,原F1车手格哈德·贝尔格收购了红牛二队50%的股份。

2006年1月,新车队超级亚久里通过国际汽车联合会资格认定,由此本赛季参赛

车队达到了11支。
[编辑]

车手变更

雷诺和迈凯轮的主要车手与上赛季相同,但雷诺的试车手弗兰克·蒙塔尼被赫伊

基·科瓦莱宁取代,而迈凯轮则又新签了加里·帕菲特作为试车手。同时,迈凯

轮的亚历山大·伍尔兹转会到了威廉姆斯并成为其官方试车手和后备车手。

在法拉利,鲁本斯·巴里切罗的位置被费利佩·马萨取代。

威廉姆斯签下了新的第二车手尼科·罗斯伯格(1982年冠军车手凯克·罗斯伯格

的儿子),以取代转投宝马索伯的尼克·海费尔德。同时,除了签下伍尔兹外,

车队还引进了印度人纳拉因·卡斯基延作为试车手。

本田车队用转会来的鲁本斯·巴里切罗替代了佐藤琢磨,而后者则转投了超级亚

久里车队。
[编辑]

赛程
顺序     大奖赛     赛道     日期     车手第一名     车队第一名     报告
1     巴林大奖赛     巴林国际赛道     3月12日                 

报告
2     马来西亚大奖赛     雪邦国际赛道     3月19日                 

报告
3     澳大利亚大奖赛     阿尔伯特公园赛道     4月2日                 

报告
4     圣马利诺大奖赛     伊莫拉赛道     4月23日                 

报告
5     欧洲大奖赛     纽伯格林赛道     5月7日                 报告
6     西班牙大奖赛     加泰罗尼亚赛道     5月14日                 

报告
7     摩纳哥大奖赛     摩纳哥赛道     5月28日                 

报告
8     英国大奖赛     银石赛道     6月11日                 

报告
9     加拿大大奖赛     吉尔·维伦纽夫赛道     6月25日           

      报告
10     美国大奖赛     印地安纳波利斯赛道     7月2日                 

报告
11     法国大奖赛     马尼库尔赛道     7月16日                 

报告
12     德国大奖赛     霍根海姆赛道     7月30日                 

报告
13     匈牙利大奖赛     布达佩斯赛道     8月6日                 报告
14     土耳其大奖赛     伊斯坦布尔赛道     8月27日                 

报告
15     意大利大奖赛     蒙扎赛道     9月10日                 

报告
16     中国大奖赛     上海赛道     10月1日                 

报告
17     日本大奖赛     铃鹿国际赛道     10月8日                 

报告
18     巴西大奖赛     因特拉各斯赛道     10月22日                 

报告
[编辑]

规则变化

2006年一级方程式赛车规则进行了一些较为显著的修改。国际汽车联合会希望通

过对规则修改和引进标准电子设备来减少车队的开支,以吸引更多的车队来加入

这项运动。
[编辑]

发动机

为了降低近年来不断增加的发动机功率,规则要求将发动机由10缸改为8缸,而

排气量也由原来的3.0升减少到2.4升。但为了避免在短时间内对车辆进行相应改

动而造成巨额开销,因此仍有一些车队被允许在2006和2007赛季继续使用限制转

速的3.0升10缸发动机。虽然发动机在功率方面有了明显的减少,但已有部分发

动机供应商宣称新的V8发动机可以提供比2005版V10发动机更高的转速。
[编辑]

轮胎

2006年,一级方程式赛车重新允许在比赛过程中更换轮胎。每一位车手可以使用

14套轮胎,其中包括7套干胎、4套湿胎和3套极端天气轮胎。
[编辑]

排位赛

新的排位赛由三个阶段组成:

    * 第一阶段:在15分钟时间内,跑得最慢的6辆赛车被淘汰,排在发车区的

第17-22位。
    * 第二阶段:休息5分钟后,再次进行15分钟的比赛,跑得最慢的6辆赛车被

淘汰,排在发车区的第11-16位。
    * 第三阶段:休息5分钟后,12辆赛车在20分钟的比赛中决出杆位和发车位



[编辑]

自由练习赛

星期六仅允许进行一场1小时的自由练习赛,且与下午的排位赛间隔不得少于两

小时,通常安排在11:00-12:00。
[编辑]

备用车

2006年规定,车队在一场比赛中不得使用超过三部车,因此备用车辆将由原来的

两部减为一部。
[编辑]

加油

为因应新的排位赛制度,改变原有的加油规则。在排位赛前两个阶段淘汰的车辆

,可以在排位赛后进行油料的补充或调整;而参加第三阶段的车辆,则必须搭载

比赛油载进行该阶段的排位赛,且允许在排位赛后到决赛前的一个半小时之间,

得以补回在第三阶段排位赛时所消耗的油量。
[编辑]

外部链接

    * F1赛车官方网站
    * F1赛车中文官方网站


F1 2006赛季参赛车队与车手
雷诺
Renault     迈凯轮
McLaren     法拉利
Ferrari     丰田
Toyota
阿隆索
F.Alonso     费斯切拉
G.Fisichella     莱库宁
(雷克南)
K.Räikkönen     蒙托亚
J.Montoya     迈·舒马赫
M.Schumacher     马萨
F.Massa     拉·舒马赫
R.Schumacher     特鲁利
J.Trulli
威廉姆斯
Williams     本田
Honda     红牛
Red Bull     索伯
BMW Sauber
韦伯
M.Webber     罗斯伯格
(N. Rosberg)     巴里切罗
R.Barrichello     巴顿
J.Button     库特哈德
(库塔)
D.Coulthard     克莱恩
C.Klien     海菲尔德
(海费)
N.Heidfeld     维伦纽夫
J.Villeneuve
MF1     红牛第二
Toro Rosso     超级亚久里
Super Aguri
蒙泰罗
T.Monteiro     阿尔伯斯
C.Albers     柳齐
V. Liuzzi     斯皮德
S.Speed     佐藤
T. Sato     井出
Y. Ide
国际汽车联合会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1958|1959|1960|1961|1962|1963|

1964|1965|1966|1967|1968|1969
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

1984|1985|1986|1987|1988|1989
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2004|2005|2006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2006%E5%B9%B4%E4%B8%96%E7%95%8C%E4%B

8%80%E7%BA%A7%E6%96%B9%E7%A8%8B%E5%BC%8F%E9%94%A6%E6%A0%87%E8%B5%9B"

页面分类: 一级方程式赛季 | 2006年体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桓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齐桓公
姓名:     姜小白
庙号:     无
谥号:     桓
陵墓:     
政权:     春秋战国齐
在世:     ?—前643年
在位:     前685年—前643年
年号


齐桓公(?—前643年)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姓姜名小白。齐厘公的儿子

、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一。
目录
[隐藏]

    * 1 即位
    * 2 改革
          o 2.1 政事方面
          o 2.2 军事方面
    * 3 开始称霸
    * 4 尊王攘夷
    * 5 易牙献婴
    * 6 晚年
    * 7 外部链接

[编辑]

即位

齐襄公时,国政混乱。小白的师傅鲍叔牙预感齐国将发生大乱,就保护小白逃到

莒国。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

杀无知。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小白和齐国正卿高傒从小相好,一听说雍

林人杀无知,就和国氏秘密召小白从莒国回来。鲁国听说无知被杀,也发兵送小

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而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

带钩。小白装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

六天才到。这时小白已到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当时桓公被射中带钩,装死迷惑管仲。躲在帐篷车里日夜兼程赶回齐国,又有国

高两氏作为内应,所以先入为主。桓公发兵迎击鲁国,在干时大战,鲁军败走。

鲍叔亚给鲁君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

己杀他。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把他们送来,剁成肉泥。不这样办,

将要进攻鲁国。”鲁人害怕,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杀管仲

,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 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治

理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霸王之业,那么非管仲不可

。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听从他的建议,假

装要杀仇人,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以其为大

夫,委以政事。
[编辑]

改革

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一时间齐国大治。
[编辑]

政事方面

实行国野分治的方法,国都为国,其他地方为野。国中设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

乡,士十五乡。每五家为一轨,轨设轨长。每十轨为一里,里设里司。每四里为

一连,连设连长。每十连为一乡,乡设良人。再为臣设三卿,工设三族,商设三

乡,泽设三虞,山设三衡,加强管理。对于野,以三十家为一邑,邑设邑司。十

邑为一卒,卒设卒帅。十卒为一乡,乡设乡帅。三乡为一县,县设县帅。十县为

一属,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属大夫分别治理。并划分各级官员的职权

范围,属大夫管形狱,县帅管划分田界,乡帅管一般政事,要求他们兢兢业业,

不许荒废政事,不然处以刑罚。每年正月,五属大夫要向桓公汇报 述职,桓公根

据政绩来进行奖惩。
[编辑]

军事方面

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规定士乡的居民必须服兵役。每家出一人为

士卒,每轨为一伍,伍由轨长率领。每里五十人为一小戎,小戎由里司率领。每

连二百人为卒,卒由连长率领。每乡两千人为一旅,旅由良人率领。五乡一万人

为一军,十五乡共三军,桓公、国子、高子各率一军。农闲时训练,由战事时出

征。这样既提高了士兵战斗力,也不必支付养兵的费用。另外,为解决武器不足

的问题,规定犯罪可以用兵器赎罪。犯重罪可以用甲和戟赎罪,犯轻罪的可以用

盾和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金属赎罪,铜用来铸兵器,铁用来铸农具。诉讼成功

则要交一束箭。从此,齐国的兵器也渐渐充足起来。
[编辑]

开始称霸

齐桓公改革之后,齐国国力大为增强,齐桓公开始走上称霸的道路。他先是与邻

国修好,归还给鲁国以前侵占的棠、潜两邑,让鲁国作为南边的屏障;归还卫国

以前侵占的台、原、姑、漆里四邑,让卫国成为西边的屏障;归还燕国以前侵占

的柴夫、吠狗两邑,让燕国成为北部的屏障。桓公五年春(前681年),在�缯�br>
集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后宋

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另外,

齐桓公还灭了郯、遂等小国。桓公十四年(前672年),陈历公子完,即田完,

逃到齐国,桓公想任命他为卿,他不接受,桓公就任命他为工正。
[编辑]

尊王攘夷

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攻打山

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停。燕庄公送齐桓公到齐境。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向

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于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给了燕国,叮嘱燕

君学习召公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时一样给周朝纳贡。诸侯听说此事,都拥护齐

国。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桓公妹妹哀姜是鲁闵公的母亲,她和鲁公子庆

父淫乱。庆父弑闵公,哀姜想立庆父,而鲁人立僖公。桓公召回哀姜,将其杀死

。桓公二十八年(前658年),卫文公被狄人骚扰,向齐求救。齐打败狄人,并

为卫国筑楚丘城,把卫国臣民迁到那里。

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桓公和蔡姬在水中游玩,蔡姬晃船,桓公心怕,阻
止蔡姬。蔡姬不听,晃个不停。齐桓公出船,大发雷霆,把蔡姬送了回去。蔡国

也不高兴,把蔡姬又嫁给别人。桓公发怒,兴兵讨伐。桓公三十年春(前656年

),齐桓公带领鲁、宋、陈、卫、郑、许、曹七国诸侯伐蔡,蔡国臣民反叛。又

讨伐楚国,楚成王起兵迎战,问:“为什么来到我国?”。管仲回答说:“从前

召康公对我国先君太公说:‘你要讨伐诸侯,辅助周室。’给我们先君东到大海

,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的土地。楚国没有进贡包茅,使周王祭祀时没

有用来缩酒的东西。周昭王南征没有回来。是因为这些来责问。”楚王说:“没

有进贡,实有此事,这是寡人的过错。昭王南征没有回来,你问汉水去吧。”齐

军打到陉。夏,楚王派屈完带兵抵御,齐军退回召陵。屈完对桓公说:“你讲道

理就算了。如果不,那么楚用方城山作为城墙,长江汉水作为护城河,和你决战

。你还能打赢吗?”于是和屈完讲和退兵。

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夏,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派宰孔赐桓公文武

胙,彤弓矢,大路(诸侯朝服之车),不要桓公下拜受赐。桓公想不拜,管仲说

:“不可。”,于 是桓公还是下拜收赐。秋,又和诸侯会于葵丘,周派宰孔参加

。桓公越来越骄傲,诸侯有不少背叛的。宰孔对晋侯说:“齐桓公太骄傲了。”

这年,晋献公死,晋国发生内乱,秦穆公立公子夷吾为晋君,桓公也出兵平乱。

这时周朝式微,只有齐、晋、楚、秦强大。晋国内乱,秦国偏远,楚王以蛮夷自

居,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霸主。桓公说:“寡人向南打到召陵,望见熊山。北伐山

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深入流沙之中。登上太行山,到卑耳山才返回。诸

侯不要违背寡人。我三次联合诸侯出兵,六次和诸侯会盟,定襄王太子之位。说

以前三王伟大,现在我和他们有什么两样吗?我想在泰山封禅。”管仲劝说,桓

公不听。管仲又说,要得到远方的珍奇怪物才能封禅,桓公才不考虑这事。
[编辑]

易牙献婴

根据《管子·小称》中所记载:

    夫易牙以调和事公。公曰:“惟蒸婴儿之未尝。”于是蒸其首子而献之公。
    (易牙以厨艺服侍齐桓公。齐桓公说:“只有蒸婴儿肉还没尝过。”于是易

牙将其长子蒸了献给齐桓公吃。)

然而在古代中国,食人俗并不是一种强烈的禁忌。历史上也还有其它时代的食人

记载。


[编辑]

晚年

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重病,桓公问他:“群臣中谁可以代你为相?

”管仲说:“了解臣下没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说:“易牙如何?”管仲回答

:“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 桓公说:“开方如何?”管

仲回答:“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近。” 桓公说:“竖刁如

何?”管仲回答:“自己阉割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爱。”管仲死后,

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重用三人,三人专权。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戎攻

打周朝,周告急于齐,齐令各国诸侯发兵救周。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齐

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

争位。冬十月七日,齐桓公病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

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齐君

无亏才把桓公收敛。
[编辑]

外部链接

    * 史记齐太公世家译文
    * 史记齐太公世家原文


前任:

齐襄公
    齐国君主
    继任:

儿子齐中废公


春秋:春秋五霸
一说:齐桓公 | 晋文公 | 宋襄公 | 秦穆公 | 楚庄王
另说:齐桓公 | 晋文公 | 楚庄王 | 吴王阖闾 | 越王勾践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D%90%E6%A1%93%E5%85%AC"

页面分类: 中国君主 | 春秋战国人物 | 前643年逝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鲁塔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普鲁塔克(希腊文:Πλούταρχος,约46年─125年),生活于罗马时代

的希腊作家,以《比较列传》(οἱ βίοι παράλληλοι,常称为《

希腊罗马名人传》)一书留名后世。他的作品在文艺复兴时期大受欢迎,蒙田对

他推崇备至,莎士比亚不少剧作都取材于他的记载。
[编辑]

生平

约于克劳狄一世的执政时期,生于希腊中部的军事要塞维奥蒂亚(Βοιωτι

α)的喀罗尼亚(Χαιρώνεια) 。家境富裕,曾到雅典学习修辞、数学、

哲学;并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担任祭师(两位之一,终身制)。广游地中海地

区,到过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及小亚细亚,并到罗马讲学,结识不少权贵。然一生

钟情家乡,大部分时间在喀罗尼亚渡过,专注写作、教学,他的声名不胫而走,

曾被哈德良帝任为资深长官。
[编辑]

作品

现存的《比较列传》有46篇是成对的(一个希腊人物比较一个罗马人物,例如阿

历山大大帝比较凯撒),另有4篇独立成篇。普鲁塔克在书中表明,该书的目的

并非记载历史,而旨在说明人的性格如何决定命运。除了《列传》,普鲁塔克也

留下大量杂文,后世学者习惯总称为《道德小品》(拉丁文:Moralia),现存7

0多篇,部分疑为伪作,这些杂文的题材广泛,趣味盎然。
[编辑]

接受史

普鲁塔克生前广受爱载,死后声名不坠,不论基督教神甫或是异教作家都推崇其

作品。普鲁塔克的著作颇为完整地保存在拜占庭的图书馆,论传世作品的数量,

他在古代作家中算数一数二。文艺复兴时期,学者开始刊印他的作品,声明显赫

的伊拉谟斯(Eramus)也促成首部印刷版�章乘宋募某霭妫⒔兜赖滦∑贰�br>
其中一篇《论谄谀》译成拉丁文,献给亨利八世。

1559年,昂约(Jacques Amyot)将《列传》译为法文,1572年再将《小品》译出

。这是最重要的普鲁塔克译本,也被誉为西方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翻译作品之一。

蒙田读的正是昂约的译本,他受普鲁塔克影响甚深,有人称他为“法国的普鲁塔

克”。当时普鲁塔克在法国算得上家喻户晓,据说大剧作家拉辛(Jean Racine)

曾向路易十四朗读《列传》的章节,连莫里哀的著名笑剧《女学究》(Les

Femmes savantes)也提到普鲁塔克。

1579年,诺斯(Thomas North)将昂约本的《列传》转译为英文,据学者考证,不

少莎剧都取材自诺斯本的《列传》,包括《安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Antony

and Cleopatra)和《科利奥兰纳斯》(Coriolanus)。

19世纪西方学术界开始重视历史的真实性,普鲁塔克的叙述被批评为不尽属实,

因此受到冷遇,读者数量大减。到了现代,学术界才对普鲁塔克的作品重新估价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9%AE%E9%B2%81%E5%A1%94%E5%85%8B

"

页面分类: 40年代出生 | 125年逝世 | 古希腊作家 | 古罗马作家 | 古罗马历

史学家 | 古希腊历史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天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行天宮。匾額為于右任所題
放大
行天宫。匾额为于右任所题

行天宫,又称恩主宫或恩主公,本宫位于台湾台北市中山区,是主祀关公的台湾

民间信仰庙宇。行天宫是北台湾参访香客最多的庙宇,一天进出人数可达20,000

人之多。除了台北本宫之外,还有两间分别座落于北投与三峡的分宫。
目录
[隐藏]

    * 1 历史
    * 2 宗教
    * 3 神祉
    * 4 特色
    * 5 交通
    * 6 外部链接
    * 7 参考文献

[编辑]

历史
行天宮廟埕
放大
行天宫庙埕

早在1949年,居住于台北县树林的基隆煤矿业主黄欉(1911年~1970年;行天宫

方面敬称其为“玄空师父”),已经在台北市九台街(今 林森北路、民权东路

交叉口一带)兴建小型的民间信仰简易斋堂。到了1960年代初,黄欉原本已有将

斋堂原地扩建为庙宇的计划,不过,该片占地2,000坪的私人用地,在政府开始

推动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后,被迳自改划为国民中学预定用地(现为台北市立新兴

国中)。经交涉后,市政府采取以地易地的方式,让作为学校用地原地主的黄欉

,以九台街的私有地,交换当时仍为塯公圳末梢支流、沼泽的公有地。在取得位

于现今民权东路、松江路口东北角的建庙用地后,黄欉商请已有兴建多处庙宇经

验的造庙匠师叶石成设计、施工,并于1968年顺利完工。

其实在稍早之前的1956年,黄欉已经先著手于北投(平埔族嗄唠别旧址)、三峡

两地整建以祭祀关公为主的民间信仰庙宇。行天宫落成后,由黄欉所主导兴建的

三座庙宇合称为“行天三宫”—新建于台北市中心的行天宫称为本宫,其余两间

为行天宫分宫。
[编辑]

宗教
行天宮的香客
放大
行天宫的香客

行天宫创始人黄欉祖籍泉州,其宗教思想源于泉州流行的闾山派正一教。正一教

是以闾山法与道教正一道正一派、符箓派相融合以及吸收 佛教世俗化的福建道教

。正一派来台后,经过一段时间与佛儒两教渗合,逐渐变成“民间基层人口的传

统信仰及文化现象,只求个人与家庭之富贵财子寿”的台湾多神格“民间信仰”



台湾这种民间信仰也有专家把它归类为“儒宗神教”,因为就其信仰内容来看,

大都是借著神明持笔挥鸾来阐述儒宗孔教的伦理道德教化,兼容圣贤、佛祖、仙

神思想,强调修身、持家、行善、劝化;即以劝化世人,挽救人心,导正社会颓

风恶习为宗旨,而行天宫也是其中之一:宗教属性为儒、释(佛)、道三教合一

的民间信仰,呈现相通而多元的融合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在行天宫出现,台湾其

他许多庙宇也都具有这样的融合属性。

虽然如此,行天宫许多固定的宗教活动,仍以道教科仪为主。例如祈安大法会(

俗称拜斗)、祭元辰、祭关限、祭星、掩魂、收契孙、收惊等,都与道教仪式关

系密切,而国外关于台湾的相关资讯,亦把类似于行天宫这种“恩主公信仰”的

台湾民间信仰,归类为“道教”。
[编辑]

神祉

行天宫在神祉的奉祀上倾向于多神教的性质,有些专家归于信奉五恩主的鸾堂信

仰。所谓的“恩主”是鸾堂信仰的名词,也就是“救世主”的意思。

行天宫五恩主如下:

    * 关云长:佛教称盖天古佛、道教称协天大帝。1614年,中国明朝万历皇帝

敕封关云长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故又名关圣帝君,或简

称关帝。明、清时代三国演义小说兴起,部分道教信徒称关云长为“第十八代玉

皇大帝”,也就是第十八代的天公,此说又以福建泉州一带为最盛,鸾堂信仰则

尊称关恩主。
    * 吕洞宾:中国神话传说八仙之一,道教称孚祐帝君,鸾堂信仰尊称吕恩主


    * 张单:灶神,司命主灾咎生死,鸾堂信仰尊称岳恩主。
    * 王善:道教的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传人,鸾堂信仰尊称王恩主。
    * 岳飞:12世纪中国宋朝抗金名将,鸾堂信仰尊称岳恩主。

五恩主以关云长为首,因此台湾一般民众亦称关云长为恩主公,于是也就经常顺

势称行天宫为“恩主公”。

除了正殿五恩主之外,行天宫大殿左、右的两个侧殿也祭祀关云长的义子关平与

麾下大将周仓。因此面对大殿,行天宫由右至左的神祉分别为:关平、王善、吕

洞宾、关云长、张单、岳飞与周仓。另外,行天宫也祭祀道教三清,佛教佛祖,

儒教的孔子以及三教的许多神祉。
[编辑]

特色
行天宮旁地下道的算命街
放大
行天宫旁地下道的算命街

行天宫落成以来,之所以会成为大台北地区,甚至整个北台湾参访人数最多的庙

宇,原因除了“恩主公信仰”普遍受到民众接受外,还有行天宫本身的一些特色



    * 不焚烧金纸,不奉拜牲礼,符合都会人现代潮流。
    * 利用道教的“拜斗”科仪取代“添油香”捐献。
    * 庙宇地点位于市中心,且有两千坪大的宽敞庙埕,不若台北其他庙宇的拥

挤。
    * 率先成立宗教性的财团法人机构,确立其社会公益的属性。
    * 妥善运用效劳生等义工人员,取代有给职的庙宇执事。

除了以上特色之外,行天宫旁地下道内的算命街,也成为许多游客(特别是日本

观光客)前来行天宫参访的另一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行天宫除了包含本宫与两间分宫在内的宗教事业,以及成立于19

95年的“财团法人行天宫文教发展促进基金会”之外,还设有三座附设图书馆(

两座位于台北市中心,一座位于北投)以及位于三峡的恩主公医院。
[编辑]

交通

台北本宫周围的民权东路与松江路,皆有多条市区公共汽车与国道(中山高速公

路)客运路线行经、设站。预定兴建于松江路底下的台北捷运新庄线行天宫站,

未来将成为距离台北本宫最近的捷运站。
[编辑]

外部链接

    * 行天宫五大志业网—宗教志业

[编辑]

参考文献

    * 王志宇,《台湾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与飞鸾劝化》,台北,文津出版

社,1997。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1%8C%E5%A4%A9%E5%AE%AE"

页面分类: 台湾社会 | 台北市 | 台湾宗教 | 庙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门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城門河
放大
城门河
城門河與瀝源橋
放大
城门河与沥源桥

城门河是香港沙田区的一条河流。城门河两旁建有不少多层住宅大厦,亦有一些

商业及工业大厦,并有多条桥梁横跨城门河,方便居民往来两岸。

今日城门河大部份为人工河道,其建筑原意是为把沙田区的污水及可能出现的洪

水排出大海,排水范围有37平方公里。亦为区内居民提供一个进行康乐活动,包

括踏自行车、缓步跑、划艇及扒龙舟的地方。
目录
[隐藏]

    * 1 历史
    * 2 污染问题
    * 3 康乐活动
    * 4 未来发展
    * 5 沿岸地标
    * 6 参考资料
    * 7 外部链接

[编辑]

历史

城门河起源于针山,昔日是流往沙田海,出口约在今日大围附近。昔日的沙田海

又称潮水湾,是一个形似喇叭的狭长形海湾,连接吐露港,当潮涨时,海水便会

涌入沙田海。1970年代政府发展沙田新市镇,在沙田海两岸进行填海工程,并把

城门河延长成为一条7公里长,200米阔的人工河道,由大围开始,流经沙田市中

心及沙田马场,流向沙田海及吐露港。其他昔日流向沙田海的小河亦改为流入城

门河的支流或明渠,这些支流共有3条,包括大围渠、火炭渠及小沥源渠。沙田

海大部分面积成为了今日城门河两岸的土地,当时位于沙田海中央的小岛圆洲角

则成为东岸陆地的一部份。现在城门河的出口,即马料水与马鞍山之间的海湾,

仍称为沙田海。[1]
[编辑]

污染问题

1980年代,城门河曾经受到邻近工业区及住宅等排出的污水所污染,河水完全不

适合任何生物生存。香港政府于1988年开始实施多项措施,以改善城门河的水质

,包括禁止任何废水排放到城门河,禁止沙田区居民饲养禽畜,亦把区内所有乡

村的污水,排放到沙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政府亦�焉程锫怂У拿鞣倌嗍�br>
集,加以处理,及把经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排放到维多利亚港。近年,政府亦

在文礼阁附近兴建了一条约250米长的人工河堤,及挖掘由香港体育学院至文礼

阁的一段城门河河床,以减轻该处的污染及异味情况。

这些措施成效显著,城门河的水质逐渐得到改善。自1993年开始,水质指标由普

通转为良好,河里亦开始发现鱼类及无脊椎动物。1987年城门河的有机污染物生

化需氧量约每天9,000公斤,1997年底,城门河的污水排放量减少接近90%,生化

需氧量已降至大约每天1,050公斤。
[编辑]

康乐活动

在水质达到可接受水平后,1996年6月,城门河首次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亦进

行各种划艇、独木舟等水上活动。而每年端午节沙田区的龙舟竞赛亦在城门河举

行。

在城门河两岸建有缓跑径和自行车径,地势较隔邻的马路略低,并种有树木等植

物与马路分隔。缓跑径的起点在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馆,沿左边经沙田马场及吐露

港公路连接至大埔,而右边则连接到马鞍山一带。
[编辑]

未来发展

2003年,民建联曾经建议[2],由香港赛马会及地产商合作兴建�嘞钌枋┮蕴岣�br>
城门河的吸引力,包括兴建接驳马会及马铁石门站的购物桥,及在沙田中央公园

附近的城门河兴建人工岛,作为购物及饮食地区等,但建议至今仍未落实。
[编辑]

沿岸地标

    * 沙田大会堂
    * 新城市广场
    * 沙田中央公园
    * 沙田马场
    * 香港体育学院

[编辑]

参考资料

    * ^ 中原地图,网上版
    * ^ 《沙田城门河倡建人工岛》,苹果日报,2003年9月8日
    * 《沙田区议会四项工作》,大公报,2003年10月30日

[编辑]

外部链接

    * 城门河改善工程-香港环境保护署
    * 城门河可否成为水上乐园?
    * 城门河缓跑径
    * 沙田城门河现场直播
    * 道地香港:沙田-香港电台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F%8E%E9%96%80%E6%B2%B3"

页面分类: 香港河流 | 沙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宝藏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宝藏巖本指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汀州路3段临虎空山北麓(标高80米)与新店

溪旁的一处佛教山寺,是现行台北市定古迹。后来引申的广义地理名词,则指该

巖及依山而造的违建集合而成的小邻里社区,地处福和桥以及自来水园区(公馆

净水厂)之间,行政区属中正区水源里。
寶藏巖(觀音亭)
放大
宝藏巖(观音亭)

宝藏巖虽然不大,总面积只有3.97公顷。但拥有傍水山坡,漳泉庙宇,战后违建

眷村等等的人文特殊景观,1997年6月后,受到部分台湾学者及民众的普遍注意

。经过整建与媒体报导,2006年,《纽约时报》将宝藏巖纳入台北最具特色的景

点之一,与全世界最高楼,台北101大楼齐名。
目录
[隐藏]

    * 1 观音亭
    * 2 宝藏巖社区
    * 3 拆除与抗争
    * 4 艺文展演聚落
    * 5 外部链接

[编辑]

观音亭
日治時代的寶藏巖,旁邊尚沒有住家
放大
日治时代的宝藏巖,旁边尚没有住家

17世纪末,清朝正式统治台湾,大陆漳泉移民开始移民台湾。移民地点虽以台南

鹿港艋舺为主,但现今台北公馆仍有少数沿著新店溪上岸的台湾前民。靠虎空山

小山坡而建的宝藏巖正式当时移民之一的郭治亨及其子(一说为女)所建。

宝藏巖的巖又称巖仔,漳州人发音为(giam ah)泉州人发音为(gum ah),本

来意思是山洞,后来靠近山边的庙就都称为巖仔。1835年刊行的《彰化县志》:

“闽省漳泉南人谓寺曰巖”。可见巖仔在当时应专指佛寺。而宝藏巖正是主祀观

音的山边佛寺,因此台湾人亦称该巖为“观音亭”,除此,也有“石壁潭寺”、

“宝藏寺”、“观音妈庙”等名称。19世纪后,观音亭成为古亭公馆一带泉州安

溪人的民间信仰中心,该虎空山于是又因为观音亭坐落,成为台湾许多名为“观

音山”的一座。

经过1791年与1823年的两次大整修,该庙仍呈现清朝特有的长廊木结构、石柱、

石窗。其中观音妈庙内的褵虎石窗与嘉庆三年设立的“观音亭”碑,尤为著名。
[编辑]

宝藏巖社区
寶藏巖社區
放大
宝藏巖社区

1930年代中期,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台湾总督府的台湾军开始于宝藏巖增设高炮

部队,并于山麓南岸兴建了几个储藏弹药的地下碉堡与驻军兵舍。1945年,二战

结束,国府开始统治台湾,宝藏巖附近台北公馆地区的日治时期军事行政建筑,

多数被沿用成同类型机关用厅舍。宝藏巖因地处高地,日治时期遗留下兵舍及军

事设施亦成为名为台北北区司令部的军事�兀�0年代的当时,宝藏巖除了

观音庙与该司令部外,民间违建只有三至五户日治时期遗留下来的本来新店溪采

砂住户或田园农家。

1960年代,两岸情势稍稍缓和,违建禁令松弛,司令部军方默认外省人居民于宝

藏巖周遭兴建违建事实。于是宝藏巖开始出现居民,并陆续盖起数十户的平房住

宅。这些与宝藏巖相邻的住宅并非观音妈庙的信徒,也与庙方毫无来往,多是单

纯的寻找住所的驻军或荣民老兵或其家属,于是这些违章建筑渐渐成为眷村。

1970年代初,北区司令部迁移,违建兴建速度更快,至1980年代止,已接近四公

顷约两百多户人家。

只有一条巷道进入的宝藏巖违建社区建筑依山形建立,除了三至五间将领用官舍

及40间合法军方单身宿舍较为宽敞及外,其余多为自行搭建,就地取材(如新店

溪的鹅卵石,荒弃碉堡的旧砖块)的狭窄平房。因居住者多收入不高,即使改建

,也为小规模整修。因此该地维持了1960至1980年代的原有建筑风貌。
[编辑]

拆除与抗争
寶藏巖社區的小徑
放大
宝藏巖社区的小径

宝藏巖周围的公馆地区,因台北都会整体向外扩展因素,不但成为�ㄍ宕笱�br>
圈中心,也成为台北县卫星城市的新店,永和,木栅的幅辏点。在此因素下,19

60年代后公馆就持续快速的发展,并于1980年代形成台北相当重要的公馆商圈。

相较公馆商圈形成,宝藏巖社区的两百多户违建住宅因为限建与地狭人稠等因素

,呈现停滞情况。也因此,该社区外貌与周遭城市景观相当不协调。

1980年代开始,台北市政府以整顿市容与水利维持等理由,开始计划全面拆除宝

藏巖社区,不过拆除过程遭到当地居民陈情与抗议,其约略经过为:

    * 1980年7月,宝藏巖从水源保护地正式划入临水区的297号都市计划公园,

不过因为涉及新店溪临水禁建区,除了宝藏巖观音亭古迹外,当地的台北市政府

正式展开拆迁该地所有违建的计划。
    * 1993年6月25日,台北市政府公告将拆迁公园预定地范围内房舍。当时市

长黄大洲并于1994年7月20日拆除合法军方房舍共46间。
    * 1994年11月,市府公告拆除宝藏巖违建社区,因为当地约一百余名仍居住

居民不断陈情,1995年5月27日拆除宝藏巖社区工作暂缓。
    * 1995年11月,0.37公顷大的篮球场与亲水阶梯落成,正式命名为永福公园


    * 1997年3月,与宝藏巖违建社区情形很类似的台北14与15号公园被强制拆

除,因为未安置妥善当地弱势居民,引起台湾舆论反弹。
    * 1997年6月10日,台北市政府暂缓原本的全面强制拆除,并开始安置计划


    * 2001年12月,台北市完成部分安置住户动作,并拆除一百多户中的四十多

户临水区住宅。

[编辑]

艺文展演聚落

让宝藏巖社区独特建筑留存的主要关键,是台湾大学城乡研究所(全名为 建筑

与城乡研究所)。该所从1997年9月开始参与公园的设计与协调并组成“宝藏巖

社区工作团队”。该团队于1997年起持续游说行政部门,希望将宝藏巖依照《文

化资产保存法》指定为可免为拆除的“历史聚落”。虽然历经2001年底拆除临水

区部分住宅的挫折,不过终于2003年获得台北市政府保留其余建筑物的承诺。20

04年2月,台北市古迹暨历史建筑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认定宝藏巖聚落为历史

古迹。

2004年起,各地艺术家进入仍多有台湾老兵居住的该社区,在其荒废空屋及开放

空间展开各项艺术活动。最为著名的就是美国纸艺家艾婕音(Jane Ingram

Allen)发起“蓝色的河流”地景艺术创作计划。也因为其特殊景观与相关活动

,2006年初,不但台北市政府积极筹画“宝藏巖行动艺术村”活动,著名媒体《

纽约时报》还将宝藏巖列为台北市最特殊的景观之一。
[编辑]

外部链接

http://travel2.nytimes.com/2006/02/12/travel/12going.html

http://www.pts.org.tw/php/html/island/list_view.php?ITSET=277&KIND=C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F%B6%E8%97%8F%E5%B7%96"

页面分类: 台湾建筑 | 台湾历史 | 台北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入侵检测系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detection system,下称“IDS”)是一种对网络传

输进行实时监视,在发现可疑传输时发出警报或者采取主动反应措施的网络安全

设备。它与其他网络安全设备的不同之处便在于,IDS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

技术。IDS最早出现在1980年4月。该年,James P. Anderson为美国空军做了一

份题为《Computer Security Threat Monitoring and Surveillance》的技术报

告,在其中他提出了IDS的概念。1980年代中期,IDS逐渐发展成为入侵检测专家

系统(IDES)。1990年,IDS分化为基于网络的IDS和基于主机的IDS。后又出现

分布式IDS。目前,IDS发展迅速,已有人宣称IDS可以完全取代防火墙。
目录
[隐藏]

    * 1 构造
    * 2 工作
          o 2.1 入侵检测
          o 2.2 攻击响应
                + 2.2.1 打断会话
                + 2.2.2 过滤管理规则
                + 2.2.3 其他
    * 3 缺点
    * 4 参考资料

[编辑]

构造

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将IDS分为四部分:

    * 事件产生器,从计算环境中获得事件,并向系统的其他部分提供此事件;
    * 事件分析器,分析数据;
    * 响应单元,发出警报或采取主动反应措施;
    * 事件数据库,存放各种数据。

也有一种常见的分类,即:

    * 驱动引擎,捕获和分析网络传输;
    * 控制台,管理引擎和发出报告或采取主动反应措施;

两种分类都是合理的。

一个IDS由于其工作特性,需要有一个安全的内网环境以避免拒绝服务攻击和黑

客侵扰,而且进行网络传输检测也不需要合法的IP地址。因此一个典型的IDS应

处在一个有DNS服务器、防火墙或路由器的内网之中,从而完全与互联网分开,

阻止任何网络主机对IDS的直接访问。

基于网络的IDS的数据源是网络上的数据包。它往往将一台主机的网卡设置为混

杂模式,对所有本网段内的网络传输进行检测。一般基于网络的IDS负责着保护

整个网段。而基于主机的IDS功能与病毒防火墙类似,在须保护的系统后台运行

,对主机活动进行检测。
[编辑]

工作

除了简单的记录和发出警报之外,IDS还可以进行主动反应:打断会话,和实现

过滤管理规则。
[编辑]

入侵检测

发现违反安全策略的网络传输是IDS的核心功能。根据思科公司对入侵检测技术

的研究(参见[1]),可以将入侵检测分为几类:简单模式匹配、状态模式匹配

、基于协议解码的签名、启发式签名和异常检测(“签名”指一组条件,如果满

足�庾樘跫幕埃捅砻魇悄持掷嘈偷娜肭只疃K歉饔杏湃钡悖敫菔�br>
际情况使用。
[编辑]

攻击响应
[编辑]

打断会话

如果使用此措施,IDS引擎会先识别并记录潜在的攻击,然后假扮会话连接的另

一端,制造一份ACK-FIN分组给会话的两端,以打断会话连接。这样可以有效的

关闭通信会话,阻止攻击。不同的IDS有可能在随后的一段预定或随机的时间内

试图阻止从攻击者主机发出的所有通信。

这种措施虽然强大,但是也有缺点。这种措施能够阻止的是较长时间的攻击,而

像早期的“泪滴攻击”使系统接收到一个特制分组报头时就会崩溃的情况,这种

方法无能为力。
[编辑]

过滤管理规则

一些IDS能够修改远程路由器或防火墙的过滤规则,以阻止持续的攻击。根据安

全策略的不同,这种措施可能包括阻止攻击主机与目标主机的其他传输、阻止攻

击主机的所有传输;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阻止目标主机的与特定网域内

主机的通信。

这种措施的优点是同样阻止攻击,它比打断会话节省许多网络传输。不过此种措

施无法对抗来自内网的攻击,以及有可能�斐删芫瘛�br>[编辑]

其他

由于IDS的主动特性,IDS对攻击的响应还可以是其他一些行为。比如对攻击者进

行拒绝服务攻击等等。
[编辑]

缺点

1998年2月,Secure Networks Inc.指出IDS有许多弱点,主要为:IDS对数据的

检测;对IDS自身攻击的防护。由于当代网络发展迅速,网络传输速率大大加快

,这造成了IDS工作的很大负担,也意味着IDS对攻击活动检测的可靠性不高。而

IDS在应对对自身的攻击时,对其他传输的检测也会被抑制。同时由于模式识别

技术的不完善, IDS的高虚警率也是它的一大问题。
[编辑]

参考资料

    * IDS 二十年风雨历程
    * 入侵检测系统袭击识别研究
    * 借助基于主机的解决方案扩展Cisco入侵检测功能
    * 剖析IDS 入侵检测系统


電腦小作品     “入侵检测系统”是与计算机有关的未完成小作品。欢迎您积

极帮助维基百科编辑扩充其内容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5%E4%BE%B5%E6%A3%80%E6%B5%8B

%E7%B3%BB%E7%BB%9F"

页面分类: 电脑小作品 | 网络技术 | 电脑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玛斯号货轮油污事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阿玛斯号货轮油污事件,发生于2001年1月,污染范围位于台湾垦丁国家公园境

内的龙坑生态保护区。事件为保护区的生态带来浩劫。2003年,环保署向挪威法

院提出赔偿诉讼,这成为台湾首宗跨国诉讼的油污事件。
目录
[隐藏]

    * 1 发生
    * 2 抢救过程
    * 3 污染情况
    * 4 后续
          o 4.1 环保署长下台
          o 4.2 船员留置
          o 4.3 跨国求偿
          o 4.4 其他
    * 5 外部链接

[编辑]

发生

2001年1月14日,希腊籍三万五千吨货轮阿玛斯号(Amorgos)满载矿砂,由印度

驶往中国大陆,行经台湾南部海域时,阿玛斯号失去动力。漂流12小时后,当晚

20时左右在垦丁海域搁浅。台湾交通部和国军搜救中心接报后,立即展开救援行

动,于23时将船上25名船员全数救出。15日花莲港务局成立“灾害处理中心”,

准备防止漏油的相关措施,并要求船东及保险公司尽快出面处理。

18日,阿玛斯号船身出现破裂情形,并开始漏油,环保署立即依2000年10月通过

的《海洋污染防治法》规定,函请花莲港务局限制所有阿玛斯号船员出境。
[编辑]

抢救过程

由于受污染的龙坑生态保护区交通不便,且是珊瑚礁地形,油污遍布礁石及岩缝

,加上时值东北季风期,海上风力强劲,导致海象恶劣,海上作业无法进行。到

场协助处理的中油公司也因船只无法接近阿玛斯号货轮,而表示无力协助处理。

中油无法协助,环保署便函请交通部动员军方人力和设备协助。但是,军方船只

仍受限于海象而无法出海,仅能以人力在岸上协助抢救。另一方面,由船东所雇

请的救难��3日总共抽取217.6公吨海上燃油。

2月6日,环保署正式组成跨部会应变小组,协调内政部、交通部、国防部、海巡

署、农委会、屏东县政府、中油公司等单位,分别进行抢救工作的进度规划和后

续相关事宜。

海岸油污捞除工作进行至2月16日,总计投入近一万人次,捞除油污达462公吨。

2月17日至3月24日进行油污清除工作,总计动员超过两万一千人次,清除油污51

3公吨。礁岩的除污及清洗工作,在3月25日至5月18日,以高压水枪方式进行,

投入人力接近三万五千人次,清除油污达549公吨,清理的废弃物超过3500公吨



由船东负责的船上残油抽取工作,分别在三月和五、六月进行,总计清除148.8

公吨油污,至6月12日完成。清除工作未完成之前,屏东县政府每日对船公司开

出新台币150万元的罚单,共计98日。

油污清除及残油抽取工作完成后,交通部于7月2日,在事故现场组成货船移除小

组,进行移除工作,清除船上矿砂,移至水深1000米处沉放,沉放工作于10月16

日完成。然而,船体残骸移除工作受限于台风的连续侵袭而无法进行。
[编辑]

污染情况

在事件发�牧由;で谌砩汉髅芗ぴ诮甘砻妫匕逗S蚝T�br>
生长茂盛,更是各种鱼、虾、蟹、贝觅食生长的主要栖所。因此漏油事件发生,

被油污覆盖的海底生物便很快地死去。原本栖息该地附近的海鸟,羽毛因此沾粘

上油污,使其所具有的飞行及保暖功能受到影响,所赖以维生的鱼类等生物也都

被油污污染,加上海鸟为了打理自己而顺毛、啄毛,也间接吃下沾粘于自己身上

的原油。同时龙坑也是濒临绝种的椰子蟹在台湾最重要的栖息地,因此此次事件

也对椰子蟹生态造成重大打击。总计龙坑地区共有由白沙鼻至坑仔内约3.5公里

的海岸遭到污染,其中较为严重的约750至 900米,某些地方的油污更厚达十厘

米,海岸及海域受污染面积达到20公顷。此外,在抢救期间,由于抢救人员随意

地踩踏,对于需要长久时间才能形成的珊瑚礁也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编辑]

后续
[编辑]

环保署长下台

在阿玛斯号漏油事件发生后,各界舆论纷纷批评政府未能及时处理,导致油污的

进一步扩大,环保署长林俊义所提出的“人工除污”计划亦备受抨击,2月8日便

向行政院长张俊雄提出口头请辞,但获得慰留。2月底,交通部长叶菊兰提出书

面辞呈,林俊义亦随即提出书面辞呈,副署长李界木亦随同请辞。3月初,行政

院提出惩处名单,叶菊兰获得慰留,林俊义及李界木则准予请辞,林俊义所留下

的署长空缺,由郝龙斌接任。
[编辑]

船员留置

在漏油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阿玛斯号所有船员均依法遭到限制出境。随著清

除工作及法律程序的进行,大部分船员陆续获得解除出境限制返回希腊,但希腊

籍船长及轮机长两人的禁令,因未能与船公司就赔偿达成共识而迟迟未获解除。

同年7月下旬,船长及轮机长家属向希腊国会议员及媒体陈情,甚至传出希腊外

�徊坑幸庖怨乇仗ㄍ遄は@按泶σ晕ǜ础�14日,阿玛斯号船长及轮机长

出境禁令解除;10月,船长获得不起诉处分。
[编辑]

跨国求偿

在油污清除告一段落之后,环保署委托法律代表汇整各部门支出,总计超过新台

币9300万元,在经过与船东的协调后,以6133万达成油污清除部分的赔偿协议,

在生态赔偿部分迟迟无法达成协议的情况下,环保署于2003年1月向污染发生地

的屏东地方法院提出控告,并同时跨海挪威法院提出控告要求赔偿新台币三亿五

千万元。2005年1月挪威法院判决台湾政府胜诉,船东须赔偿近29万美金(约相

当于新台币960万元)的生态监测费,但同时判决台湾政府必须分摊1600万的诉

讼费用,并驳回所有有关珊瑚复育、渔业复育、观光及税收损失的求偿,环保署

对此大表不满,遂于2月针对珊瑚复育及观光损失部分提出上诉。同年年底,环

保署有感于握有的证据过于薄弱,恐难获得胜诉,加上跨国诉讼所费不赀,因此

决定放弃上诉,改采庭外和解。

渔业赔偿部分于2004年6月达成协议,阿玛斯号船东同意赔偿渔业损失新台币一

亿两千万元,并于7月交付。其余包括行政 罚900万、林业损失180万、船货移除

费用8000万亦获得船东同意赔偿,总计已获得赔偿新台币两亿八千万元。
[编辑]

其他

    * 2002年,环保署将1月14日订为“台湾海域受难日”。

[编辑]

外部链接

    * 行政院环境保护署
    * 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7%91%AA%E6%96%AF%E8%99%9F

%E8%B2%A8%E8%BC%AA%E6%B2%B9%E6%B1%A1%E4%BA%8B%E4%BB%B6"

页面分类: 灾难 | 台湾地理 | 污染 | 台湾战后时期 | 2001年 | 屏东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时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国的国境足以横跨五个时区的经度。然而近十年,整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

皆采用同一个时区内,该时区比世界协调时快8小时 (UTC+8)。台湾战后亦采用

此一标准。

虽然各地位处同一时区内,基于历史和政治因素,各地维持各自的时间标准和名

称。中国大陆的时间标准称为北京时间(或中国标准时间)。台湾也位处同一时

区─中原标准时间(或中部标准时间),现多称作国家标准时间、台北时间或台

湾时间[1]。香港的标准称作香港时间,澳门的称作澳门标准时间[2]。
目录
[隐藏]

    * 1 历史
          o 1.1 1949年前中华民国时区
                + 1.1.1 昆仑时区
                + 1.1.2 新藏时区
                + 1.1.3 陇蜀时区
                + 1.1.4 中原标准时区
                + 1.1.5 长白时区
    * 2 中国大陆时区
    * 3 台湾时区(自1949年)
    * 4 香港时间
    * 5 澳门时区
    * 6 请参阅
    * 7 外部链接

[编辑]

历史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管辖下的中国首次设立并正式颁布各个时区。中国划分为

五个时区:GMT+5.5、GMT+6、GMT+7、GMT+8和GMT+8.5。在此以前,各地并没有

统一的标准时间;另一方面,天文预测都以各朝的首都所在地(准确来说,是当

时钦天监的观测点所在地)的经纬作为标准时间。因此,直到现在,中国某些算

命程序仍需把测问者的出生时辰转换成洛阳的标准时间,以使求出来的结果跟原

来的预测吻合。

国共内战后,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开始统治中国大陆,而国民政府亦播迁至台北

,管辖台湾及其他岛屿。两岸虽然分治,但都不约而同的选定UTC+8为两个政府

的标准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亦将原先的五个时区,全并为单一的北京时间



19世纪中期至1997年、1999年,香港和澳门分别成为英国和葡萄牙的殖民地。虽

然港澳先后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但两个特别行政区都有各自的时区政策。又由

于港澳都位处GMT/UTC+8时区,事实上与中国大陆与台湾的时区无差别。
[编辑]

1949年前中华民国时区
中華民國時區(1945年前;當時臺灣仍於日本 統治)
放大
中华民国时区(1945年前;当时台湾仍于日本统治)

1912年,其时位于北京之中华民国中央气象局,将中国划分为五个时区:昆仑时

区(GMT+5.5)、新藏时区(GMT+6)、陇蜀时区(GMT+7)、中原标准时区(GMT+8)及长

白时区(GMT+8.5)。1939年,这些时区经行政院内政部的标准时间会议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时区不再采用,因为中共新政权制定新的时区政策

。然而,由于国民政府迁台后仍声称拥有中国大陆的主权,所以1912年分配的时

区仍然采用。因此,现在台湾少数政府部门及广播电台(如中广)仍把台湾地区

的时间称为“中原标准时间”,纵然许多人希望将时区名称正式更改为“台湾时

间”。
[编辑]

昆仑时区

昆仑时区分配至中国西部的昆仑山脉附近的地区,以东经82°15'的时间为基础

。昆仑时区内的行政区域:

    * 新疆省西部地区(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西藏地方西部地区(今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

[编辑]

新藏时区

新藏时区的名称来自新疆及西藏的简称,覆盖这两个省份的大多数地区,以及邻

近的行政区域的西部一半地区。新藏时区的时间以东经90°为基础。新藏时区内

的行政区域:

    * 新疆省东部地区(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西藏地方西部地区(今西藏自治区)
    * 青海省西部地区
    * 西康省西部地区(今西藏自治区东部及四川省西部)
    * 蒙古地方西部地区(现为蒙古国)

[编辑]

陇蜀时区

陇蜀时区覆盖中国中西部地区,以东经105°为基础。陇蜀时区内的行政区域:

    * 甘肃省
    * 四川省
    * 宁夏省(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 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
    * 陕西省
    * 贵州省
    * 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 云南省
    * 青海省东部一半地区
    * 西康省东部一半地区
    * 蒙古地方中部地区

[编辑]

中原标准时区

中原标准时区(或中部标准时区),覆盖中华民国人口稠密的地区,包括当时的首

都南京。时区的时间以东经120°为基础。中原标准时区内的行政区域:

    * 兴安省(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
    * 辽北省(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
    * 察哈尔省(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
    * 河北省
    * 热河省(今河北省部分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
    * 辽宁省
    * 山东省
    * 山西省
    * 安徽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江西省
    * 福建省
    * 广东省
    * 海南特别行政区(今海南省)
    * 台湾省(战后成为中华民国行省)
    * 蒙古地方东部地区

[编辑]

长白时区

长白时区覆盖中国东北(旧称满州),名称来自位于中韩边境的长白山脉,以东经

127°30'为基础。长白时区内的行政区域:

    * 黑龙江省(今黑龙江省部分地区)
    * 合江省(今黑龙江省部分地区)
    * 吉林省(今吉林省部分地区)
    * 嫩江省(今吉林省部分地区)
    * 松江省(今吉林省部分地区)
    * 安东省(今辽宁省部分地区)

[编辑]

中国大陆时区

国共内战后,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取得中国大陆,并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整个

中国大陆定立了统一的GMT+8时区,称为北京时间(或称作中国标准时间)。值得

注意的是北京时间并不是在北京确定的,而是由位于陕西临潼的中国科学院国家

授时中心原子钟确定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由于地处中国最西边,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曾一度定立乌鲁木齐

时间,比北京时间慢2小时。乌鲁木齐时间多为维吾尔族所奉行,在汉族间并不

流行。 [3] [4] [5]


[编辑]

台湾时区(自1949年)

一些持台湾独立意见的人士,曾以半严肃的态度,建议将台湾时区提前1小时,

以象征台湾从中国分离。然而,评论家指出,这反而标志日本殖民政策的重临,

因为日本标准时是比中国标准时间快1小时的,虽然在日治时期(1895年-1945年)

,1937年以前台湾时间已经比日本的标准慢1小时。
[编辑]

香港时间

    主条目: 香港时间

香港时间(缩写HKT)是香港所采用的时间标准,并由香港天文台负责管理。香港

时间全年比协调世界时快8小时,即是与位于UTC+8时区的国家及地区,包括中国

大陆及台湾地区的中原标准时间(CST)一致。香港在1904年使用格林尼治标准时

间,1972年采用协调世界时。
[编辑]

澳门时区

    主条目: 澳门标准时间

澳门标准时间是澳门所采用的时间标准,并由澳门物理暨气象局负责管理。澳门

标准时间比协调世界时快八小时,即是与位于UTC+8时区的国家及地区,包括中

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中原标准时间(CST)一致。跟香港一样,澳门过去曾经引入

夏令时间制度,但由于澳门的纬度偏低,实施夏令时间制弊多于利。
[编辑]

请参阅

    * 澳洲西部标准时间
    * 新加坡标准时间

[编辑]

外部链接

负责授时服务的政府部门:

    *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中国大陆)
    * 香港天文台 (香港)
    *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澳门)
    * 经济部标准检验局 国家时间与频率国家标准实验室 (台湾)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6%99%82%E5%8D%80

"

页面分类: 中国地理 |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请至条目评选为本文评分。

评选期间不设有编辑限制,仍欢迎继续补充“12”条目!

12

十二
数表 — 整数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质因数分解     2^2\times3
因子     2, 3, 4, 6
大写数字     拾贰
罗马数字     XII
Unicode显示的罗马数字     大写:Ⅻ
小写:ⅻ
二进制     1100
十六进制     C

12(十二)是介于11与13之间两位数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日常算数单位中,

12个也叫做一打。
目录
[隐藏]

    * 1 各种数字体系中的写法
    * 2 数学
          o 2.1 几何
    * 3 时间与历法
    * 4 度量衡
    * 5 自然科学
    * 6 宗教与神话传说
    * 7 历史
    * 8 技术
    * 9 医疗卫生
    * 10 文艺
          o 10.1 欧洲文学
          o 10.2 亚洲文学
          o 10.3 音乐与戏剧
          o 10.4 影视
          o 10.5 美术
    * 11 其他领域
    * 12 参考文献
    * 13 外部链接

[编辑]

各种数字体系中的写法
倒數中的12,圖為交通號誌
放大
倒数中的12,图为交通号志
١٢     阿拉伯     ԺԲ     亚美尼亚语
巴比伦语
    巴比伦楔型文字     ιβ´     希腊(艾奥尼亚语)
ΔΙΙ     希腊(阿提卡语)     יב     希伯来语
V20     Z1     Z1
    古埃及象形文字     १२     印度(天城文)
вi     西里尔字母     十二     汉字
玛雅语
    玛雅语     ௧௨     泰米尔语
Ⅻ     罗马数字和伊特鲁里亚语     สิบ๒     泰语
IIX     楚瓦什语         
[编辑]

数学
一个由正五边形构成的正十二面體
放大
一个由正五边形构成的正十二面体

    * 佩尔数、哈沙德数及合数。它可因数分解为1、2、3、4和6
    * 第一个过剩数
    * 第一个勾股数的和(埃及三角形的周长:3:4:5)
    * 第三个五边形数与有形数
    * 第四个高度合成数、普洛尼克数(3\times4)
    * 最小的数n,使得n和n!都可表示为多个质数阶乘的积(12 = 2! 3!; 12!

= 2! 3! 11!)
    * 唯一一个数使得n ± 1、n/2 ± 1及n/3 ± 1均为质数
    * 第三个超级阶乘,即前三个阶乘的积(1!\times2!\times3!)
    * 十二进制记数法的基数。以小数表示份额方面,十二进制被认为比较简便

,但是日常生活计算不会使用
    * 在以13或以上的数为基数的记数法中(例如十六进制等),12以拉丁字母

C标示
    * 任何一对孪生素数(除了第一对外)之和的因子

[编辑]

几何

    * 12个边的多边形叫十二边形
    * 12个面的多面体叫十二面体,其中正十二面体是五个正多面体之一。
    * 12是三维空间中的接吻数
    * 在三维欧几里德空间中的球装问题,把单位球绕单位球相切,可以放进12

个球(开普勒猜想)
    * 在多面体方面,12是立方体和正八面体的边数,是正二十面体的顶点数量

、也是截半立方体和截角四面体的顶点数(半正多面体)

[编辑]

时间与历法
12个小时一圈的挂钟
放大
12个小时一圈的挂钟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大约是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的12倍,因此12这个数对

人类的计时和历法具有特殊的意义。

为了标示太阳每个月在黄道上的位置,古巴比伦人把每个月太阳经过的天区划分

为12个星座,即黄道十二宫,十二宫的第12个星座是双鱼座。中国古代对周天黄

道划分为十二辰和十二次。

中国古代为纪录时间、顺序等,设有十二地支,排第12位的是亥。十天干配以十

二地支循环使用,是中国古代历年方法,60年为一周期。每个地支再配以12种动

物成为十二生肖,第12个生肖是猪。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配以十二地支。每日

计时也用地支表示,因此一天有12个时辰,由子时开始,相当于前一天晚间11点

至当天凌晨1点。

现代国际通用的公历,则将1年分成12个月。12个月每月长度不一,但都有12日

,分别为1月12日、2月12日、3月12日、4月12日、5月12日、6月12日、7月 12日

、8月12日、9月12日、10月12日、11月12日和12月12日。

1天再分成24小时,上午和下午各占12小时。一天之内,钟表的时针会在以12小

时划分的表盘上转两圈,分针长度略等于时针的1.5倍,运行速度是时针的12倍



此外,在历年方面,人类对公元前12年、公元12年,公元前12世纪及公元12世纪

均有记载。
[编辑]

度量衡

在日常生活中,12是常见的算数或货物包装单位,称为一打。鸡蛋、笔芯、蛋挞

等都常以一打装购买。根据《现代汉语词典》,12打称为一罗,但这种称谓比较

少见。

在国际单位制词头中,101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称作太;依

据中华民国经济部公告的《法定度量衡单位及其使用之倍数、分数之名称、定义

及代号》称作兆(英文代号T)。10-12 称作皮(英文代号p)。

    * 在英制单位里,1英尺的长度等于12英寸
    * 中国战国时代至隋朝使用重量单位中,十二铢等于半两
    * 买卖贵金属使用的金衡制(和称量药物的药衡制)中,12金衡制盎司(药

衡制盎司)等于1金衡制磅(药衡制磅)(这和一般英制单位(常衡)中的1磅不

同)
    * 英国在1971年货币制度改革前,1先令等于12便士

    * 量度风力的蒲福氏风级最高为12级,称作飓风
    * 量度地震对地面造成破坏程度的麦加利地震烈度,最高为12度

[编辑]

自然科学
鎂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2位
放大
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2位

    * 镁的原子序数是12

    * 计算物质的量使用的单位摩尔,定义就是12克碳12中所含原子数量

    * 根据粒子物理学中的标准模型理论:
          o 包括反粒子在内的轻子共有12种:e^-/e^+,

\nu_e/\overline\nu_e, \mu^-/\mu^+, \nu_\mu/\overline\nu_\mu,

\tau^-/\tau^+, \nu_\tau/\overline\nu_\tau
          o 包括反粒子在内的夸克也有12种:u/\overline u, d/\overline

d, s/\overline s, c/\overline c, b/\overline b, t/\overline t
          o 玻色子有12种,包括光子、3种弱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W^\pm,

Z\,\!)和8种胶子

    * 位于蛇夫座的梅西耶天体M12是一个星等8.0的球状星团
    * 位于双鱼座的NGC天体NGC 12是一个星等13.1的螺旋星云

[编辑]

宗教与神话传说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表现了耶稣及其12个弟子
放大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表现了耶稣及其12个弟子

    * 在希腊神话中
          o 进入万神殿的十二主神,称为“奥林匹斯十二主神”。由于不同时

期有不同的神被列入十二主神之内,实际上享有这荣誉的神有14位
          o 传说曾统治世界的巨人族泰坦有12位,他们是乌拉诺斯和大地女神

盖娅的子女
          o 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之一海格力斯完成了12项英雄伟绩
    * 根据关于英格兰中关于亚瑟王的传说,他有12位圆桌骑士
    * 在基督教中
          o 耶稣的12个弟子称为耶稣十二门徒
          o 根据《圣经·创世纪》49·28的记载,雅各的12个儿子建立了以色


          o 传统上,圣诞节后的第12个夜晚是主显节前夕(又叫做第十二夜)

,即公历的1月5日;1月6日称为显现日(又叫做第十二日)
          o 十二大瞻礼日是东正教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督教节日

    * 在传统的犹太教习俗中,女孩到了12岁要举行成人礼

    * 佛教中
          o 对于轮回的解释称作十二因缘论
          o 十二处是佛教中的一个常见名数
          o 佛教中还有一些12个神祉并称的名号,如药师佛有十二神将护法,

另外还有称作十二天的12个护法神
          o 《十二门论》是一部佛教典籍,内容分十二门解释大乘空观
          o 佛教将三藏依体裁和内容分成十二类,称为十二分教或十二部经

    * 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一个分支叫做十二伊玛目派

    * 道教经书的分类法中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十二部分类法
    * 摩尼教中有十二常住宝光王的名号

[编辑]

历史
以色列Beit Alpha的6世纪壁画。黄道十二星座围绕着太阳,四角上的图案代表

分至四时。
放大
以色列Beit Alpha的6世纪壁画。黄道十二星座围绕着太阳,四角上的图案代表

分至四时。

    *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 日本圣德太子定下了冠位十二阶
    * 日本平安时代贵族女性的一种装束称为十二单
    * 10世纪中叶安南地区(今越南北部和中部部分地区)12个大封建主割地称

雄,互相混战,史称十二使君之乱
    * 1524——1525年发生的德国农民战争中,施瓦本北部农军在1525年3月初

制定的《十二条款》
    * 台湾于1994年提出十二项建设

    * 中国古代历史
          o 中国古代将女孩12岁称为“金钗之年”
          o 周代天子冕上有十二旒,即是帽子上吊下来的穿玉丝绳,按诸侯等

级旒的数目会递减
          o 《尚书·益稷》中记载了十二章服图,说明皇帝冕服上装饰的12种

纹样;分别是元衣(外衣)上的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黄裳上刺绣的水

藻、宗彝、火、粉米、黼(音釜)、黻(音佛)
          o 前221年,秦朝统治者秦始皇下令收集全国兵器,销毁并铸成“十

二金人(或称为十二铜人)”
          o 根据《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宋朝秦桧在一日内发出十二金

牌,召回正与金作战的岳飞回京

[编辑]

技术
电话键盘
放大
电话键盘

    *

电脑的键盘上有12个功能键(F1、F2、F3、F4、F5、F6、F7、F8、F9、F10、F11

、F12)
    * 标准的数字电话有12个拨号键(1、2、3、4、5、6、7、8、9、0、*、#)
    * 电脑换页键的ASCII和Unicode码是12

    * 汽车、蓄电池和许多弱电设备上最常见的电压是12伏特。

    * 中国战国初期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系统是引漳十二渠。

另外一些产品的代号上也经常会看到12这个数。例如美国海军在1980年代提出的

的“先进战术攻击机”(ATA)计划的原型机A-12攻击机;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

生产的运-12运输机。
[编辑]

医疗卫生
人体有12对肋骨
放大
人体有12对肋骨

生理上人有12对肋骨。从胃的幽门开始的小肠的起始段叫作十二指肠,相关的病

症为十二指肠溃疡,而寄生虫有十二指肠虫。

根据中医的经脉学说,人体经脉有十二正经。十二正经由四肢肘、膝以上分别出

来的,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支脉,称为十二经别;全身筋肉按十二经脉循行分

布而划分的区域则称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的重要腧穴称十

二原穴;体表皮肤按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而划分的区域称十二皮部;脏腑之气结

聚于胸腹部的特定腧穴称募穴,共有12个。

维生素B12是一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人类吸收主要来自动物类食品,缺乏者可

导致贫血。
[编辑]

文艺

许多文艺作品中都有以12命名的标题。
[编辑]

欧洲文学

  &n bsp; * 《第十二夜》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出喜剧
    * 苏联诗人马尔沙克的童话剧《十二个月》(Двенадцать ме

сяцев)
    * 伊里夫和彼得罗夫的小说《十二把椅子》(Двенадцать ст

ульев)
    * 罗马史学家苏维托尼乌斯(Gaius Suetonius Tranquillus)的《罗马十

二帝王传》
    * 美国作家奥格·曼迪诺(Og

Mandino)的小说《第十二个天使》(Twelfth Angel)
    * 爱丽丝克·韦布(Aliske

Webb)的心理学畅销书《十二根金线》(Twelve Golden Threads)

[编辑]

亚洲文学

    * 《十二时》是词牌名,宋鼓吹四曲之一
    * 《十二经》可以是《春秋》的别名、六经和六纬的合称、易上下经及十翼

的合称、儒家的十二部经书。
    * 金陵十二钗指清朝《红楼梦》中的12名女子
    * “十二宝地”是香港作家毕华流的长篇小说《桑梓荒原记》中天君所造的

十二片大陆
    * 日本小说家小野不由美的奇幻小说系列《十二国记》。

[编辑]

音乐与戏剧
钢琴键盘上的12个半音
放大
钢琴键盘上的12个半音

    * 十二律(十二宫),相传为黄帝的乐官伶伦,利用竹筒长短造成发音高低不

同的原理,而定出的声律准则。
    * 明朝的朱载堉发明的十二平均律。
    * 八度由12个半音组成。
    * 十二音技法或十二音体系是音阶的一种。
    * 现代音乐流派之一的十二音音乐。
    * 中国女子乐队女子十二乐坊用民乐乐器演奏流行曲,但实际上有13个成员


    * 流行于中国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以歌、舞、乐综合而成的传统古典套曲

木卡姆共有12套。
    * 清朝中叶昆山腔脚色行当体制中的江湖十二脚色。
    * 扬剧传统剧目《十二寡妇征西》。
    * 剑君十二恨是台湾布袋戏的角色之一,他的第十二恨是“天下无敌”。
    * 来自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的说唱乐队D-12。

[编辑]

影视

    * 西德尼·卢曼特(Sidney Lumet)1957年导演的电影《十二怒汉》(12

Angry Men)。
    * 黎继明在1994年导演的香港色情电影《青楼十二房》。
    * 特里·吉列姆(Terry

Gilliam)1995年导演的电影《十二只猴子》(Twelve Monkeys)。
    * 林爱华在2000年导演的香港电影《十二夜》。
    * 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2004年导演的电影《十二罗汉

》(Ocean's Twelve)。
    * 杰克·肖德在2004年导演的南非电影《惊骇12天》(12 Days of Terror

)。

[编辑]

美术

    * 中国宋代画家夏圭传世代表作《山水十二景》
    * 金陵十二家指现代书画界的十二位南京著名画家、书法家
    * 绘宗十二忌指中国古代画论中,山水画应避免的十二项缺失

[编辑]

其他领域
歐盟旗幟
放大
欧盟旗帜
青天白日旗
放大
青天白日旗

    * 欧盟旗帜由12颗排成圆圈的金星组成,代表创立欧盟的12国
    * 中华民国国旗等使用的青天白日图案,太阳有12条道光芒,意念源自一天

的12个时辰及一年12个月
    * 足球比赛中,射点球距离球门12码
    * 根据国际法,各国领海范围为陆地以外12海哩
    * 周易的六十四卦中的第十二卦是否卦
    * 美国的陪审团有12人
    * 黄历中的一种历注称为十二值
    * 中国的一种传统自我推拿强身方法——十二段锦
    * K-12是美国和加拿大对学校年级的简称
    * 位于长江三峡的巫山十二峰
    * 12岁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年龄界限

[编辑]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索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 ISBN

7-5000-5996-5
   2. Steven Schwartzman (1994). The words of mathematics: An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mathematical terms used in English. The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ISBN 0-88385-511-9.
   3. 台湾《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网络版‧“十二”一条

[编辑]

外部链接

    * (英) http://www.number12secret.com
    * (英) Why twelve — 关于数12的文章
    * (英) http://primes.utm.edu/curios/page.php/12.html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12"

Category: 整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伊巴密浓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伊巴密濃達
放大
伊巴密浓达

伊巴密浓达(希腊文:Ἐπαμεινώνδας,公元前418年─公元前362年)

,希腊城邦底比斯的将军与政治家。其领导底比斯脱离斯巴达的控制,并且使底

比斯跃升为一等强国。其于留克特拉战役里大败斯巴达,并解放受到斯巴达奴役

的麦西尼亚人、希洛人与其他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居住并受到斯巴达奴役达200多

年的人民。伊巴密浓达将希腊的政治版图重整,使旧的同盟解体,创立新的同盟

,并监察各城邦的建设。其军事影响力亦很大,为底比斯取得了数场主要战役的

胜利。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称其为希腊第一人,然而在今天其评价并不佳。其为希腊所

创造的新政治秩序并不比其长寿很多,底比斯的霸权与其创立的同盟并不持久,

在其死后27年,底比斯便被亚历山大大帝消灭。所以伊巴密浓达虽然在其时代被

认为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与解放者,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只记得其十年战事(公元

前371年至公元前362年)大大地削弱了希腊的元气,使希腊在其后无法抵抗马其

顿的进攻,并且被其征服。
目录
[隐藏]

  &nb sp; * 1 历史上的伊巴密浓达
    * 2 年轻时代、教育与个人生活
    * 3 早年事业
          o 3.1 底比斯的军事政变
          o 3.2 军事政变之后
    * 4 公元前371年
          o 4.1 公元前371年的和平会议
          o 4.2 留克特拉战役
    * 5 公元前360年代
          o 5.1 首次进侵伯罗奔尼撤
          o 5.2 审问
          o 5.3 后期战役
          o 5.4 曼蒂尼亚战役
    * 6 遗产
    * 7 参考资料
    * 8 内文注释
    * 9 资料来源

[编辑]

历史上的伊巴密浓达

虽然伊巴密浓达在其身处的时代极其重要,但关于其本人的史料却乏善足陈,不

论古代或现代学者皆不能勾画其完整生平。而其著名的事迹大多由古罗马历史学

家内波斯、希腊旅行家及地理学家保萨尼阿斯、希腊哲学家普鲁塔克、希腊历史

学家狄奥多罗斯与色诺芬的著作里得出,但并不是所有著作皆存留至现在。

内波斯关于伊巴密浓达生平的记述较短,而较多的资讯可由保萨尼阿斯所著的《

希腊述记》里得到。普鲁塔克曾写过关于伊巴密浓达的生平记述,但现已遗失;

然而部份关于伊巴密浓达的资料可以由其记述底比斯的政治家和将军派洛皮德与

斯巴达国王阿格西劳斯二世的著作里得到。在当时史学家的记述里,狄奥多罗斯

的著作保留了少量资料,而色诺芬,即那位将斯巴达与其国王阿格西劳斯二世神

化的史学家则尽量避免提到伊巴密浓达,即使在有关留克特拉战役的记述里亦没

提到伊巴密浓达。此外,并不是所有提到伊巴密浓达的古代文献皆是可信的。这

些因素使得伊巴密浓达变得较不知名,特别是相对于同时期的马其顿君主亚历山

大大帝与�诺浣俏鞅鹊拢渲认缘煤懿患啊1]
[编辑]

年轻时代、教育与个人生活

伊巴密浓达的父亲是一位家道中落的古底比斯贵族后代。然而,在伊巴密浓达年

青时期,却接受极佳的教育,其音乐教师与舞蹈教师是同行里最佳的。最明显的

是其哲学导师吕西斯(在流放期间与伊巴密浓达的父亲同住)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

重要代表。伊巴密浓达很尊敬这位哲学导师,并且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伊巴密濃達在曼蒂尼亞救助派洛皮德的情形
放大
伊巴密浓达在曼蒂尼亚救助派洛皮德的情形

除了学术研读外,伊巴密浓达亦注重其体能锻链,在年青时期,其花了很多时间

在锻链体魄,为将来的战斗作预备。在公元前385年,曼蒂尼亚附近的一次小冲

突里,伊巴密浓达冒著生命危险,救出了其日后最重要的战友派洛皮德,这使得

两人成为管鲍之交,在日后的战斗里生死与共。而其灵活的战术运用与新战术的

灵感亦是在这时期习得。

伊巴密浓达终身未娶,即使其国民认为其应该义不容辞地养育一位与其同样伟大

的儿子继续领导底比斯亦改变不了其打算。虽然其解释说战争的胜利远比家室为

重,然而�菰仄涫峭粤嫡撸⑶野抵昵崮行裕虼酥丈聿蝗ⅲ庠诠畔�br>
腊并不罕见。内波斯说出了一个关于伊巴密浓达的轶事,指其有一位年轻的男性

伴侣,Micythus。普鲁塔克亦指出了两位其深爱的人︰Asopichus,与其在留克

特拉战役并肩作战,并且战绩卓著[2];Caphisodorus,在曼蒂尼亚与伊巴密浓

达一起战死[3]。

伊巴密浓达终身在贫穷边缘生存,拒绝使用其政治权力以获取金钱利益。内波斯

指出其具有廉洁的美德,并记载了其拒绝波斯使节的贿赂的事迹。而因为毕达哥

拉斯学派的传统,其对朋友很慷慨,并且推己及人。正因为些美德,在其死后,

人们对其评价甚高[4]。
[编辑]

早年事业

伊巴密浓达生活在希腊与底比斯动乱的时代。当时正值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

斯巴达著手在剩下的希腊世界建立霸权统治,使得其原来的同盟与之疏离。底比

斯于伯罗奔尼撒战争里大大提升了实力并寻求控制其他位于维奥蒂亚(古希腊的

中部)地区的希腊城邦。一山不能藏二虎,结果底比斯与斯巴达发生冲突。在公

元前395年,底比斯联合雅典、科林斯与阿戈斯在科林斯战争里与斯巴达对抗。
这场战争拖拖拉拉地打了八年,底比斯被斯巴达打败了几回。结果底比斯被逼放

弃其扩张计划,重新与斯巴达结盟。

在公元前382年,斯巴达将军Phoebidas却犯了一个战略错误,使得底比斯重新与

斯巴达对抗,并为伊巴密浓达夺权铺路。Phoebidas趁著底比斯内哄时带领军队

进驻了底比斯。当其进入时,其军队占领了Cadmea(底比斯的卫城),逼使反对斯

巴达的派系逃离底比斯。然而,伊巴密浓达虽然与反斯巴达派系有联系,却被允

许留下来,斯巴达军队相信其没有危害斯巴达的能力,因为其只是贫穷的哲学家

[5]。
[编辑]

底比斯的军事政变

在斯巴达军事占领的年头里,被新政府流放的底比斯人在雅典重新组织起来,并

得到雅典人的支持,以重新夺回底比斯。其与伊巴密浓达联系,并约定由伊巴密

浓达组织底比斯城内的年轻人发动突袭。在公元前379年,一小部份流亡者,由

派洛皮德带领,潜入底比斯城并刺杀由斯巴达扶植的政府的领袖。伊巴密浓达与

Gorgidas领导一群年轻人抢占兵工厂,夺取武器并包围了驻在卫城的斯巴达军人

,且得到了雅典重甲步兵的协助。在翌日的底比斯议会里,�涟兔芘ù镉隚orgid

as带著派洛皮德和其手下来到众人面前,并号召底比斯人为自由而战。结果议会

将派洛皮德与其手下称为解放者。因为惧于其声势,据守军事要塞的斯巴达人投

降并撤出。而原来亲斯巴达的派系亦允许投降。不过大部份投降者在其后被这场

叛变的胜利者杀害[6]。
[编辑]

军事政变之后

当底比斯人起义的消息传至斯巴达后,斯巴达国王阿格西劳斯二世亲率大军去征

服这个经常叛变的城邦。底比斯拒绝与之在原野上决战,并据守城外的要塞;斯

巴达人只得破坏底比斯城城郊并撤退,底比斯重新获得独立[7]。结果在短期内

,底比斯重新建立维奥蒂亚同盟,并以民主的形式运作。维奥蒂亚地区各城邦被

团结为一个联邦,并由维奥蒂亚代表,即由维奥蒂亚七个区域选择出来的代表统

领。这个同盟异常成功,便得底比斯与维奥蒂亚这两个名字在此后经常被交换使

用,因为两者已休戚相关。为了打击这个新联邦,斯巴达在七年里三次进侵。在

首次势均力敌的战役里,维奥蒂亚联邦最终与斯巴达打至平手,结果士气大振,

这使得维奥蒂亚联邦取得了优势。公元前375 年,派洛皮德在Tegyra战役里成功

切断了斯巴达的方阵,打败了至少三倍于己方的斯巴达军队。虽然斯巴达仍保持

著希腊第一陆军的优势,但维奥蒂亚人亦充份显示了其军事实力与政治凝聚力。

与此同时,派洛皮德,作为一个极力主张武力对抗斯巴达的将军,亦成功将自己

演变为底比斯的主要政治领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其与伊巴密浓达同心协力设

计了维奥蒂亚的对外政策[8]。
[编辑]

公元前371年
[编辑]

公元前371年的和平会议

没有资料来源可显示伊巴密浓达首次被选为维奥蒂亚代表的时间,但最迟在公元

前371年,其已作为维奥蒂亚代表并在办公。在接下来的日子,其领导维奥蒂亚

代表团与斯巴达进行和平谈判。在公元前375年曾作了一次尝试,但雅典与斯巴

达间断断续续的战斗最迟在公元前373年又再开始,底比斯值此时机加强其联盟

的实力。在公元前371年,雅典与斯巴达再度厌战,并举行了和平会议。在这时

,伊巴密浓达因为不愿只代表底比斯签约,而要代表全维奥蒂亚,而与斯巴达发

生冲突。阿格西劳斯二世并不容许其这样做,并坚持维奥蒂亚各城邦必须保持独

立 ;伊巴密浓达称若维奥蒂亚各城邦需要保持独立的话,则斯巴达所领导的拉科

尼亚各城邦亦需如此做。阿格西劳斯二世被此激至盛怒。维奥蒂亚代表团结果空

手而回,而双方亦各自备战,战事一触即发[9]。
[编辑]

留克特拉战役

    主条目: 留克特拉战役

頂︰傳統重甲步兵的戰役排序與進攻方向 底︰伊巴密濃達對付斯巴達的策略。

其左翼極其強大,主動向前進,而較弱的右翼則向後撤,形成斜線戰術。紅色代

表方陣裡的精銳部隊。
放大
顶︰传统重甲步兵的战役排序与进攻方向
底︰伊巴密浓达对付斯巴达的策略。其左翼极其强大,主动向前进,而较弱的右

翼则向后撤,形成斜线战术。红色代表方阵里的精锐部队。

紧随著和谈失败,斯巴达另一位国王克勒姆布罗托亲自带兵攻向维奥蒂亚。其避

免大军行经底比斯城附近的山头以免被敌人埋伏,克勒姆布罗托由一个别人并没

预想到方向快速进兵至维奥蒂亚境内,并迅速占领了一座要塞与数艘三列桨战船

。在步向底比斯城途中,其于处于塞斯比阿领地内的留克特拉扎营。就在这里,

维奥蒂亚的军队前来与之抗衡。斯巴达军有著10,000多重甲步兵,其中700人为

斯巴达精锐战士。维奥蒂亚军方面只有6,000多人,不过在骑兵上占有优势[10]



在战役前伊巴密浓达为其部队作了创新的编制,这在以前的希腊世界的战争里未

尝见过。传统上,各个战斗方阵会排成一横线,而且集精锐于右翼。因此,斯巴

达王克勒姆布罗托将其斯巴达精锐部队与�渫糜谟乙恚氨附先醯牟薇寄�br>
撒同盟军则被置于左翼。为了对抗拥有数量优势的斯巴达大军,伊巴密浓达作出

了两个军事创新。首先,将其与其统率的底比斯军置于左翼,并将派洛皮德统率

的精锐部队圣队(由 300名有同性恋爱好的底比斯青年贵族组成)置于左翼锋面。

其次,由于其无法在不将列数减少的情况下排出与斯巴达军相同长度的阵形,因

此放弃尝试排出与斯巴达相同长度阵形。而其改为将左翼的列数增多,由传统的

八至十二列改为五十列。当战事开始时,其加强了的左翼以双倍速度冲向斯巴达

军,而较弱的右翼则后撤并延迟战斗。这战斗法是受到另一位底比斯将军Pagond

as在第力安会战里以25列纵深的攻势大败雅典军的启发。然而这新式战斗法仍为

伊巴密浓达首创,这就是著名的斜线战斗法[11]。

这次战斗由骑兵间的战斗开始,底比斯军取得了胜利。斯巴达的骑兵退回方阵里

,结果打乱了步兵的排序。底比斯军乘此时机向斯巴达军进攻,克勒姆布罗托被

杀,虽然其忠心的斯巴达战士以其身体筑成足以保护国王身体的战线,但这条战

线不一会便被底比斯左翼大军的猛烈冲击所击破。在此时,派洛皮德带领圣队冲

前,将斯巴达精锐战士杀至四散奔逃。伯罗奔尼撒其他同盟的军队看到斯巴达军

溃败的情形后,很快便退出了战事。四千伯罗奔尼撒同盟军被杀,而维奥蒂亚军

则只有三百士兵阵亡。更重要�氖牵拱痛锲甙倬癫慷永镉兴陌偃吮簧保獬�br>
惨败使得斯巴达将来发动战争的能力受到重大打击。
[编辑]

公元前360年代

    主条目: 底比斯霸权

[编辑]

首次进侵伯罗奔尼撤
古希臘,Athens是雅典,Sparta是斯巴達,Thebes是底比斯,Mantinea是曼蒂尼

亞,Messenia是麥西尼亞
放大
古希腊,Athens是雅典,Sparta是斯巴达,Thebes是底比斯,Mantinea是曼蒂尼

亚,Messenia是麦西尼亚

在留克特拉战役获胜后大约一年,伊巴密浓达全面控制了维奥蒂亚同盟,并强逼

位于维奥蒂亚地区的前斯巴达同盟城邦奥尔霍迈诺斯加盟。在公元前370年后期

,阿格西劳斯二世尝试驯服其新加盟的桀傲不驯的同盟曼蒂尼亚,伊巴密浓达决

定籍此时机入侵伯罗奔尼撒半岛并彻底粉碎斯巴达的霸权。其通过科林斯地峡的

防御工事,向斯巴达迈进,并分派队伍逼使斯巴达的前盟友与其协同进攻斯巴达



在阿卡迪亚,其解除了斯巴达军队对曼蒂尼亚的威胁,并仿照维奥蒂亚同盟的模

式组织了阿卡迪亚联盟和监察著联盟首府迈加洛波利斯的建设。其后底比斯军再

向南进,渡过了埃夫罗塔斯河,进入了斯巴达境内,其间没遇到任何抵抗。斯巴

达无法雇用费用高昂的雇佣军作战,只得死守城内,任由底比斯与其同盟的军队

破坏拉科尼亚 (斯巴达所在地区)。伊巴密浓达只得暂回阿卡迪亚,但随即再度南

进,这次目标是麦西尼亚,此地由斯巴达控制达200多年。在此地,伊巴密浓达

于依汤姆山重建了古代城邦麦西尼,并建设了全希腊最强的防御工事。伊巴密浓

达于其后号召流亡于希腊各地的麦西尼亚人返回和重建其家园。失去麦西尼亚对

斯巴达是重大打击,因为此地占斯巴达国土面积达三分之一和其奴隶希洛人半数

的人口。

在数个月内,伊巴密浓达为斯巴达制造了两个新的敌人,重创了斯巴达的经济根

基,破坏了斯巴达的威信。在完成了这些工作后,其便领军凯旋而归[12]。
[编辑]

审问

在其回国后,伊巴密浓达并没有被当为英雄看待,反而被其政敌进行审问。其被

指控管有权力的时间过长,超过法律所规定,这是事实;然而,为了完成其在伯

罗奔尼撒的工作,伊巴密浓达劝说让其继续维持数个月维奥蒂亚代表的权力,让

其完成剩下的工作。在整场审判里,几乎没人说要将其处决。不过其判词却是这

样写的︰

    伊巴密浓达被底比斯人处以死刑,这是因为其带领底比斯在留克特拉战役里

大败斯巴达,在其之前,没有任何一个维奥蒂亚人敢于在战场上挑战斯巴达。而

其在不止一场战役里拯救了底比斯,并维护了全希腊的自由,其后更开发了麦西

尼,让斯巴达失去霸权[13]。

众法官笑著说出其罪状,当然,其控罪是被撤消了,而伊巴密浓达亦再度当选为

维奥蒂亚代表代表。
[编辑]

后期战役

在公元前369年,伊巴密浓达再次进侵伯罗奔尼撒半岛,但这次除了获胜外,更

成功使得西锡安与底比斯结盟。当其回国时,其再次受到审讯并再次被释放。

尽管其功绩卓著,其于翌年却离开了权力中心,这是在留克特拉战役后至其死前

的惟一一次[14]。在该年,其只扮演著普通士兵的角色,随大军向色萨利前进以

解救派洛皮德。派洛皮德在出使该地时被该城统治者费莱阿的亚历山大禁固著。

这次底比斯军的指挥官过于轻敌致使营救行动失败,为了保存实力,被逼撤回底

比斯。回到底比斯后,伊巴密浓达再次成为军队统帅并统领大军回到色萨利,这

次其以智谋取胜,不费一兵一卒便营救了派洛皮德[15]。

在 公元前366年,底比斯召开和平大会,但却无法与反对其影响力扩张的城邦达

成和平共识。结果和平谈判破裂,而战事又再继续[16]。在该年春天,伊巴密浓

达第三次进兵伯罗奔尼撤半岛,欲取得亚该亚人的效忠,并建立亲底比斯的亚该

亚政权。虽然没有敌军敢于在战场上挑战其大军,但其于亚该亚建立的民主政权

却十分短命,一个前斯巴达贵族很快便回到该地,重新建立了寡头统治的政府,

并加强了与斯巴达的关系[17]。

在留克特拉战役后十年内,无数的前底比斯同盟叛变至斯巴达同盟,甚至与其他

敌对城邦结为同盟。早在公元前371年,雅典人就以沉默回应底比斯在留克特拉

战役的胜利。色萨利地区的弗里在公元前370年代一直是底比斯的忠厚同盟,在

留克特拉战役后即转为与别国结盟。在这十年的中期,即使部份阿卡迪亚人(伊

巴密浓达在公元前369年成立了阿卡迪亚联盟)也起来反抗其统治。只有麦西尼亚

人坚定不移地支持底比斯。

维奥蒂亚同盟军队不断镇压希腊各地的起义军;在公元前364年,伊巴密浓达甚

至领军与雅典上海上对阵[18]。在该年,派洛皮德在进攻色萨利统治者费莱阿的

�抢酱笫闭笸觯馐沟靡涟兔芘ù锼鹗Я艘桓鲋匾恼蚊擞裑19]。
[编辑]

曼蒂尼亚战役
伊巴密濃達在公元前362年戰死的情形
放大
伊巴密浓达在公元前362年战死的情形

    主条目: 曼蒂尼亚战役

面对不断增多的敌对势力,伊巴密浓达在公元前362年发动了最后一次对伯罗奔

尼撒半岛的进侵。其即时目标是为了征服曼蒂尼亚这个阻碍底比斯在该地区扩张

的势力。当其到达曼蒂尼亚后,伊巴密浓达却接到很多斯巴达人到达曼蒂尼亚以

协助其防御,而斯巴达本土却处于不设防状态的消息。为免错失时机,伊巴密浓

达立即转为向拉科尼亚高速进兵。斯巴达国王阿希达穆斯很快便接到这个消息,

结果当伊巴密浓达到达时,斯巴达城已作好了防御。其于是认为敌人已将大部份

兵力调回斯巴达,曼蒂尼亚的防御应会被削弱,于是立即回师泰耶阿并派出骑兵

队进攻曼蒂尼亚,但却被雅典的骑兵击败于城外。伊巴密浓达明白到若要维持底

比斯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影响,则一场重装步兵大战不可避免,于是其立即作出

临战准备[20]。

曼蒂尼亚战役是希腊历史上最庞大的重装步兵战役,几乎每个城邦都参与了战斗

。站在维奥蒂亚那方的有︰泰耶阿、 Megalopolitans与Argives,而雅典、伊利

斯与其他无数的城邦则支持曼蒂尼亚与斯巴达。双方均派出了20,000至30,000步

兵参战。就如在留克特拉般,伊巴密浓达将重兵集中在左翼,进攻斯巴达与曼蒂

尼亚等同盟军的右翼。在左翼锋面上其布置了精锐骑兵队,以加强攻势。其欲以

骑兵进攻快速取胜并使得敌军方阵溃败。

这场战役一如伊巴密浓达所设想般展开。其强大的左翼逼使雅典与曼蒂尼亚骑兵

后撤,并向敌军右翼的方阵进攻。在平常重装步兵战役里,这会呈现胶著状态,

然而,底比斯左翼纵深远比斯巴达的右翼为大,所以敌方右翼很快便被击溃,并

改变了整场战局。结果一如留克特拉战役般,底比斯获得胜利,并追击逃跑的敌

军,然而此时伊巴密浓达却受了重伤,并于不久后逝世。

伊巴密浓达的死讯很快便在军中传开,结果维奥蒂亚同盟军终止了追击。希腊历

史学家色诺芬这样解构曼蒂尼亚战役的结局︰

    当战事在进行时,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发生了。几乎全部希腊城邦联合起来

反对卓越的伊巴密浓达的统治,虽然如此,战局并不明朗。众人皆知胜者为王,

败者为寇,只在等待结局的出现。但神却使双方表面上都可宣称其获胜,而实际

是两败俱伤,双方均没有取得更多领土或盟友。此战后,希腊世界从此变得更为

混乱[21]。

伊巴密浓达遗言吩咐底比斯人要保持和平,停止战事,因为已没有人可再领导其

进攻。在战后一次基于维持现状的和平谈判亦展开,底比斯终止了称霸之路。
[编辑]

遗产

现存的文献关于伊巴密浓达的记载通常皆形容其为古希腊城邦国家在被罗马灭亡

前150年内其中一位最具智谋的男人。在军事方面,除了其后的马其顿国王腓力

二世外,任何一位古希腊军事家也被其比下去,不过现代的历史学家对其战略视

野存有疑问[22]。其在留克特拉战役里以革新的战术成功以少胜多,不将精锐置

于右翼而改为加强左翼纵深并置精锐于左翼锋面的战术被证实为可行。其所革新

的战术大多被其后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所采用,但有趣的是腓力二世与底比斯

是死敌[23]。美国军事历史学家 维克多·汉森指出伊巴密浓达早年的体能锻链为

其日后的将领生涯建立了雄厚的根基[24]。

在古代的历史学家的记载里,伊巴密浓达是完美的。同时代的人称赞其轻视物欲

,与朋友分享所得,并拒绝贿赂。其中一位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人,其自身为苦

行僧,亦称赞伊巴密浓达为全希腊的榜样。

伊巴密浓达传奇地改变了古希腊样貌达十年,并处于整个希腊的政治权力核心。

当其逝世时,斯巴达已再无力称霸,麦西尼亚人重获自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政

治版图被彻底改组。然而,在其逝世后,希腊世界纷乱的情况与其称霸前并没有

改变,城邦间的战斗与分裂的情形持续,一如在留克特拉战役前一样。这样不断

的战斗情况随公元前432年发生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直至马其顿君临全希腊

才停止。

在曼蒂尼亚,底比斯面对全希腊最伟大的城邦联军,但最后亦获得胜利。然而伊

巴密浓达却在此战里阵亡,使得底比斯回到传统的防御策略,而在数年后,雅典

取代底比斯再度成为希腊的政治权力中心。虽然底比斯维持了在维奥蒂亚的统治

,然而在希腊其他地方却已没人服从其命令了。最后,在公元前338年 的喀罗尼

亚战役里,底比斯与雅典联军被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大败,而底比斯亦失去了独

立主权。在三年后,因为误信亚历山大大帝被刺杀的谣言,底比斯起兵反抗马其

顿,结果亚历山大大帝成功镇压这次起义,并毁灭了这个城邦,底比斯人不是被

杀戮便是被俘为奴隶。这只是伊巴密浓达死后的第27年,底比斯从此在地球上消

失,其过千年历史至此完结[25]。

伊巴密浓达因此同时被人们认为是解放者与破坏者。但不管怎样,在古希腊与古

罗马的世界其被人们公认是历史上其中一位最伟大的人物。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

称颂其为"希腊第一人,最起码在下是这样认为[26],"而希腊旅行家及地理学家

保萨尼阿斯则记录了其墓志铭上的颂诗︰

    斯巴达的荣誉被在下的战略夺去,
    而神圣的麦西尼最少亦夺回其孩子。
    迈加洛波利斯因底比斯的协助成功建成围墙并受到保护,
    而全希腊赢得了独立与自由[27]。

伊巴密浓达的作战行动受到了麦西尼亚人与其他被其从斯巴达手中解放的民众的

欢迎。然而伊巴密浓达却使得全希腊各城邦实力被削弱,使希腊各城邦无法抵抗

北方马其顿进侵。而虽然其使维奥蒂亚人与其他希腊人获得自由,但却使全希腊

在不久将来被征服者侵占。美国军事历史学家维克多·汉森指出伊巴密浓达可能

曾有将希腊统一为自由民主联邦的打算,但即使这个断言正确,这个构想却从未

有实现。因为其贵族的身份,其无法改变古希腊城邦割据的状况,亦无法解决不

断的政争与战争,结果最后其遗下了更多纷争而非较为团结的希腊世界。
[编辑]

参考资料

    * Atheneus, Deipnosophists ISBN 0674993020
    * Diodorus Siculus, Library From the Perseus Project.
    * Fine, John V.A. The Ancient Greeks: A critical histo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ISBN 0674033140
    * Victor Davis Hanson. The Soul of Battle: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 How Three Great Liberators Vanquished Tyranny. (The

Free Press, 1999) ISBN 0385720599
    * Hornblower, Simon, and Antony Spawforth ed., The Oxford

Classical Diction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019866172X
    * Cornelius Nepos, Lives From ccel.org
    * Pausanias, Description of Greece From the Perseus Project.
    * Plutarch, Parallel Lives From MIT.
    * Plutarch, Moralia ISBN 0674994671
    * Xenophon, Hellenica From the Perseus Project.

[编辑]

内文注释

   1. ^ Victor Davis Hanson, The Soul of Battle
   2. ^ Atheneus, Deipnosophists, 605-606
   3. ^ Plutarch, Dialogue on Love (Moralia 761)
   4. ^ All otherwise unsourced information in this section from

Cornelius Nepos, Life of Epaminondas
   5. ^ All information in this section from J.V. Fine, The Ancient

Greeks: A Critical History
   6. ^ Plutarch, Life of Pelopidas
   7. ^ Xenophon, Hellenica 5.4.10-19
   8. ^ All details regarding Boeotian confederation and politics from

Hanson, The Soul of Battle
   9. ^ Plutarch, Life of Agesilaus
  10. ^ For these events and the description of the battle itself, see

Diodorus, Library 15.52-56, Xenophon, Hellenica 6.4.4-20, and

Plutarch, Life of Pelopidas. For a synthesis, see Fine, The Ancient

Greeks.
  11. ^ Hanson, The Soul of Battle
  12. ^ For the invasion and liberation of Messene, see Diodorus,

Library 15.66, Xenophon, Hellenica 6.5.27-32, and Plutarch, Life of

Pelopidas. For a synthesis, see Fine, The Ancient Greeks.
  13. ^ Cornelius Nepos, Life of Epaminondas
  14. ^ Fine, The Ancient Greeks
  15. ^ Plutarch, Life of Pelopidas
  16. ^ Fine, The Ancient Greeks
  17. ^ Xenophon, Hellenica 7.1.41-43
  18. ^ Fine, The Ancient Greeks
  19. ^ Plutarch, Life of Pelopidas
  20. ^ For these this campaign and the battle of Mantinea, see

Diodorus, Library 15.82-89, Xenophon, Hellenica 7.5.9-27, and

Plutarch, Life of Agesilaus. For a synthesis, see Fine, The Ancient

Greeks.
  21. ^ Xenophon, Hellenica 7.5.26
  22. ^ James F. Lazenby, "Epaminondas," from The Oxford Classical

Dictionary, Hornblower, Simon, and Antony Spawforth ed.
  23. ^ Hanson, The Soul of Battle
  24. ^ Hanson, The Soul of Battle
  25. ^ Fine, The Ancient Greeks
  26. ^ Hanson, The Soul of Battle
  27. ^ Pausanias, Description of Greece 9.15.6

[编辑]

资料来源

    * "Epaminondas."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12 Feb 2006,

06:32 UTC. 12 Feb 2006, 06:35

<http://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paminondas&oldid=39309692>

.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C%8A%E5%B7%B4%E5%AF%86%E6%BF%83

%E9%81%94"

页面分类: 前418年出生 | 前362年逝世 | 古希腊军事家 | 同性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葛底斯堡之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葛底斯堡之役
美国内战之一场战役

宾夕法尼亚州,葛底斯堡之役,1863年7月3日,克利尔(Currier)与爱伟斯(Ives

)绘
日期:     1863年7月1日至7月3日
位置:     宾夕法尼亚州亚当斯县
结果:     联邦军取胜
Casus belli:     {{{casus}}}
领土变更:     {{{territory}}}
参战者
美利坚合众国     美利坚联盟国
指挥官
乔治·米德     罗伯特·李
兵力
83,289     75,054
伤亡
23,049 (3,155阵亡, 14,529受伤, 5,365被俘/失踪)     28,000 (3,500

阵亡, 18,000受伤, 6,500被俘/失踪)
{{{notes}}}

葛底斯堡之役(Battle of Gettysburg,1863年7月1日至7月3日)于宾夕凡尼亚

葛底斯堡及其附近地区进行,为葛底斯堡战役之一部分,是美国内战中最血腥[1

]的一场战斗,经常被引以为美国内战的转捩点。联邦军的乔治·米德(George

Gordon Meade)少将所率之波多马克军团抵挡由联盟国军的罗伯特·李将军所部

北维吉尼亚军团之进攻,获得决定性胜利,终结了李将军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

入侵美国北方各州。
目录
[隐藏]

    * 1 战斗行动与背景
    * 2 开战首日
    * 3 次日战事
          o 3.1 战斗计划与作为
          o 3.2 对联邦军左翼的攻击
          o 3.3 对联邦军右翼的攻击
    * 4 作战第三天
    * 5 结果
    * 6 注解
    * 7 参考文献
    * 8 参见
    * 9 外部链接

[编辑]

战斗行动与背景

联盟国军的罗伯特·李将军率所部北维吉尼亚军团于钱瑟勒斯维尔之役(Chance

llorville,1863年5月1日至5月5日)击败联邦军波多马克军团后不久,李将军

决定二次北侵。此一行动可打乱联邦计划中的夏日选举,可能帮助被围于密西西

比维克斯堡的守军脱困,并使联盟国军就食于边界之外的北方丰饶农场,以让饱

受战火蹂躏的维吉尼亚获得必要的休养生息。李将军所部可同时威胁宾夕法尼亚

的费城、马里兰的巴尔地摩、以及华盛顿特区,并鼓动刻正于北方成长中的和平

运动。

于是,李将军的部队于6月3日开始自维吉尼亚的佛瑞德利克斯堡(Fredericksbu

rg)北移。为使其指挥更有效率,李将军将麾下两大兵团重组为三个新的兵团(

Corps)。詹姆斯·隆史崔特(James Longstreet)留任第一兵团司令,原属石

城杰克森(Thomas J. "Stonewall" Jackson)中将的兵团一分为二,原第二兵

团划归理查·尤尔(Richard Stoddert Ewell)中将辖下,而新的第三兵团由安

伯洛斯·希尔(Ambrose Powell Hill)中将指挥。葛底斯堡联盟国军战斗序列

中标明北维吉尼亚军团中各大小单位与其指挥官。

联邦方面,约瑟夫·胡克(Joseph Hooker)少将辖下的波多马克军团由七个步

兵兵团,一个骑兵兵团及一个炮兵预备队组成,总兵力超过90,000人。胡克少将

前因钱瑟勒斯维尔之败,复于李将军第二次北侵时怯战,亚伯拉罕·林肯总统迅

即以乔治·米德(George G. Meade)取代其职。葛底斯堡联邦军战斗序列中标

明波多马克军团中各大小单位与其指挥官。

战役中,双方骑兵的第一场主要战事于6月9日发生在近维吉尼亚考佩普(Culpep

er)的白兰地车站(Brandy Station)。由詹姆斯·史都华(James Ewell

Brown Stuart)率领的联盟国骑兵几乎败北,但史都华将军终能克敌致胜。然而

,在这场内战中最大一场的骑兵战斗中,联邦军在马背上的战士们首次证明他们

与南方的对手一般优秀。

六月中,北维吉尼亚军团渡过波多马克河,进入马里兰。在击败维吉尼亚温彻斯

特(Winchester)与西维吉尼亚马丁斯堡(Martinsburg)两处的卫戍部队后,

尤尔的第二兵团于6月15日开始渡河,希尔与隆史崔特的兵团则于6月24日至6月2

5日间尾随其后。胡克的部队紧蹑其踪,持续横亘于李将军的部队与合众国的首

都间。联邦军于6月25日至6月27日间渡河。

于此同时,在一次颇受争议的行动中,李将军允许史都华将军率领一部分的骑兵

巡行联邦军周围。李将军的命令让史都华将军绰有余裕;而在史都华将军的骑兵

长久脱离战场,以及在其余的骑兵失于承担更积极的角色上,两位将军皆应负责

。史都华将军连同其三旅精锐之师于向葛底斯堡推进的紧要关头及战斗开始后两

天内皆不在战区中。6月29日,李将军的部队深入自钱伯斯堡(Chambersburg)

至卡莱斯尔(Carlisle)的弧形区域中;两地分别位于葛底斯堡西北方28英哩(
45公里)处及30英哩(48公里)处,接近宾夕法尼亚的哈利斯堡(Harrisburg),

以及位于萨斯夸罕那河(Susquehanna River)上的莱特村(Wrightsville)。

胡克将军于历经维吉尼亚哈普斯法瑞(Harpers Ferry)防务的争论后自动请辞

。林肯总统,以及一直想找理由摆脱胡克的亨利·郝列克(Henry Wager

Halleck)总司令马上接受辞呈,并以第五兵团(V

Corps)的乔治·米德(George Gordon Meade)少将于6月27日至6月28日间取而

代之。

6月29日,当李将军得知波多马克军团已渡过与其同名的河川后,下令将部队集

结于宾夕法尼亚的凯许城(Cashtown)附近,位于葛底斯堡以西8英哩(13公里

)处的南山(South Mountain)东麓。

6月30日,当希尔将军的部分军队进驻凯许城时,辖下劲旅之一,由詹姆斯·培

提古鲁将军(James Johnston Pettigrew)所指挥之北卡罗莱那军,冒险直趋葛

底斯堡。培提古鲁将军麾下的师长,亨利·海斯(Henry Heth)少将于其回忆录

中称,培提古鲁将军为的是到城中搜寻大量的鞋类补给,但此一解释的真实性大

受史学家的怀疑。

当培提古鲁将军的部队于6月30日抵达葛底斯堡时,发现约翰·巴福德(John

Buford)准将所部联邦军骑兵驻扎于城西,培提古鲁将军未与之交手便转回凯许

城。当培提古鲁将军将所见告知希尔将军及海斯将军时,两位将军皆不相信城中

或四周驻有大批联邦正规军,而怀疑那只不过是宾州的民兵。尽管李将军曾下令

于全军集结前避免战斗,希尔将军决定于次日清早发动武力侦察以查明前方敌军

的规模与战力。7月1日星期三,早晨5点,海斯所将一师行进至葛底斯堡。

葛底斯堡及邻近地区之地势详载于葛底斯堡战场(Gettysburg Battlefield)条

目中。
[编辑]

开战首日

详情参见葛底斯堡之役, 开战首日
7月1日作戰概要。聯盟國軍以紅色標示,聯邦軍為藍色
放大
7月1日作战概要。联盟国军以红色标示,联邦军为蓝色

巴福德将军体认到葛底斯堡正南方高地的重要性,明白该处一旦落入南军控制,

米德将军必定得极为费力才能驱逐他们。他决定利用城西三道山脊:绅士山脊(

Herr Ridge)、麦克佛森山脊(McPherson Ridge)、与神学院山脊(Seminary

Ridge,自西至东靠向城区),依托有利的地形以自己的小部队迟滞优势的南方

大军,争取时间以待步兵抵达并占据城南的有利防御阵地,即墓地岭(Cemetery

Hill)、墓地山脊(Cemetery Ridge)、以及寇普岭(Culp's Hill)。

海斯所将一师分为两旅行进,分由詹姆斯·亚瑟(James Archer)及约瑟夫·戴

维斯(Joseph R. Davis)两位准将率领,沿钱伯斯堡峰(Chambersburg Pike)

两侧分为纵队向东推进。7月1日早晨7:30,海斯的两旅于城外3哩(5公里)处遭

遇沿线布防的骑马哨兵(vedette)之轻微抵抗;后来遭遇威廉·甘伯(William

Gamble)上校所率之骑兵旅。坎伯上校的骑兵们果断地下马战斗抵御,持卡宾枪

于栅栏后以突发而精准的枪法发挥拖延战术。早上10:20,联盟国军已压迫联邦

骑兵队向东推进至麦克佛森山脊一线;而第一兵团(I

Corps,由约翰·雷诺(John Fulton Reynolds)少将所率)之前锋终于抵达。

在山峰以北,戴维斯暂时战胜林山德·卡勒(Lysander Cutler)准将所领之一

旅,但在对一条切进山脊的未完成铁路路基附近采取行动后,因伤亡惨重而遭击

退。在山峰以南,亚瑟旅攻入鄂伯斯特树林(Herbst,又名麦克佛森树林)。所

罗门·玛瑞迪斯(Solomon Meredith)准将所率之铁旅(Iron Brigade)不费力

的打败亚瑟,俘获数百人,包含亚瑟本人在内。

战斗初期,雷纳德将军指挥部队与炮兵布防于树林以东一侧,他坠马后随即因一

颗子弹自左耳后方贯入而阵亡;由亚伯纳·搭博戴(Abner Doubleday)准将代

行其职,于钱伯斯堡峰一带持续战斗至下午12:30。战斗于下午2:30再起,是时

海斯全师会同各由培提古鲁及约翰·布洛肯布罗(John Mercer Brockenbrough

)上校所率之二旅,全力进攻。

培提古鲁的北卡罗莱那旅上阵攻击印地安那第十九旅的侧翼,并迫使铁旅回防。

北卡罗莱那第26旅(为军团中人数最多之一旅,将近900人)伤亡惨重,在战斗

首日后仅约212人生还。三日的战斗结束后,仅余60人尚可作战,为此战中南北

双方阵亡比例最高之一旅。铁旅缓慢地自林中向墓地山脊推进。希尔会同威廉·

潘德(William Dorsey Pender)一师发动攻击,第一兵团被迫行经马丁路德神

学院校地及葛底斯堡的街道回防。

在西进的战斗进行同时,尤尔的第二兵团,原向西行军至凯许城,以应李将军在

该城附近集结的军令,此时在卡莱斯尔(Carlisle)与哈利斯堡(Harrisburg)

的道路上转向,朝葛底斯堡方向南行,而当时联邦军第十一兵团(XI Corps,由

奥利佛·豪尔(Oliver Otis

Howard)少将率领)自南而北抢进巴尔地摩峰(Baltimore Pike)与坦尼城公路

(Taneytown Road)。当日,刚过中午,联邦军于葛底斯堡的西方、北方、与西

北方构成半圆形的阵线。

不幸的是,联邦军兵力不足。布防于葛底斯堡以北的卡勒将军,其右翼空虚;而

第六兵团于战线最左端的一师未能及时补强前线,迫使搭博戴将军投入其预备队

以保持战线完整。

下午2:00左右,第二兵团的罗伯特·罗德斯(Robert Emmett Rodes)以及具伯

·尔利(Jubal Anderson Early)所率两师粉碎分别据守于城外以北及西北的第

一及第六兵团外围。爱德华·欧尼尔(Edward Asbury O'Neal)与奥佛瑞德·艾

佛森(Alfred Iverson)所部两旅攻击约翰·罗宾森(John Cleveland

Robinson)准将所部,据守桦树岭(Oak Hill)以南的第一兵团辖下一师,伤亡

惨重。尔利师因佛朗西斯·巴罗(Francis Channing Barlow)准将之失误而得

益:巴罗准将率所部,第六兵团辖下一师,向突出于军团战线之外,易招来多方

攻击的布罗瑟高地(Blocher's

Knoll,位于葛底斯堡正南方,今称巴罗高地(Barlow's Knoll))推进。尔利

所部切进联邦军右翼所在的巴罗师,巴罗准将负伤被俘。

联邦军于城外北边及西边之据点皆告陷落,豪尔将军下令撤至城南的墓园岭(Ce

metery Hill) 高地,驻防于当地的阿道夫·冯·史丹维尔(Adolph von

Steinwehr)所部为兵团预备部队。

李将军明白联邦军据有该高地所可能发挥的防御力量,他命令尤尔将军‘如果行

得通’就拿下墓园岭。尤尔将军决定不发动势,史家认为此举错失良机。

7月1日的战斗中,双方的总兵力为25,000名联盟国军面对18,000名联邦军,其规

模于战史上排名第廿三。
[编辑]

次日战事
7月2日作戰概要。
放大
7月2日作战概要。

详情参见葛底斯堡之役, 次日战事
[编辑]

战斗计划与作为

7月1日夜至7月2日白天之间,两军其余的步兵皆抵达战场。联邦军方面,有第二

兵团、第三兵团、第五兵团、第六兵团、以及第十二兵团;联盟国的乔治·皮克

特(George

Pickett)所部,隆史崔特兵团第三师一早自钱伯斯堡(Chambersburg)启程,

当日稍后抵达。

联邦军防线自城外东南方的寇普岭(Culp's Hill)起,向西北延伸至城外正南

的墓园岭,再沿著墓园山脊(Cemetery Ridge)南伸两哩(3公里),止于小圆顶

(Little Round Top)以北。第十二兵团之大部驻防于寇普岭,第一兵团与第六

兵团两军残部扼守墓园岭,第二兵团防护北墓园山脊一半地区,由第三兵团掩护

其侧翼。这条联邦军防线俗称‘鱼钩’。联盟国的战线平行于联邦军防线,相距

约一哩(1600米),自神学院岭(Seminary Ridge)开始,西向横过城中,再弯

向东南方,至与寇普岭相对之高地。于是联邦军处于内线作战的态势,而联盟国

则为长达5哩(8公里)的外线作战。

李将军于7月2日的作战计划为以隆史崔特将军的第一兵团进占有利位置后潜攻联

邦军左翼,向北跨过耶米特斯堡公路(Emmitsburg Road),以动摇联邦军防线

。攻击实际上由约翰·胡德(John Bell

Hood)与拉法叶·麦克罗斯(Lafayette McLaws)两师发起,希尔将军所部第三

兵团辖下的理查·安德森(Richard Heron Anderson)所部一师紧随其后,以雁

形展开攻势。防止米德司令调动中央的兵力以巩固左翼。在此同时,第二兵团下

属爱德华·强森(Edward "Allegheny" Johnson)与具伯·尔利(Jubal Early

)两师佯攻寇普岭与墓园岭以牵制联邦军兵力调度,若时机恰当,则此一佯攻将

转为全面进攻。

然而李将军的作战计划所根据的情报有缺陷,史都华将军于战场缺席使情况更形

恶化。原定推进至联邦军左翼以外进行侧翼攻击的隆史崔特将军兵团左翼一师,

由麦克罗斯(McLaws)将军指挥,在行进的途径中有丹尼尔·席寇斯(Daniel

Sickles)少将所部第三兵团横亘其间。席寇斯将军不满意划给他的墓园山脊南

端防区,见及西边半哩(800米)处的高地更有利于炮兵发挥火力,于是违令而

命其所部兵团移动至耶米特斯堡公路(Emmitsburg Road)沿线高地。这条新防

线自魔鬼穴(Devil's Den)起,西北延伸至雪菲(Sherfy)农场的桃子园,再

东北向顺著耶米特斯堡公路至卡多利(Codori)农场止,在桃子园构成一个难以

防守的突出据点;而安德鲁·韩佛瑞(Andrew Atkinson Humphreys)准将及大

卫·勃尼(David Bell Birney)少将所部两师分据耶米特斯堡公路沿线及南端

,易受双面夹攻,且兵力分散于超出其兵团可有效抵御的长长防线中。

隆史崔特将军之攻势原应轻而易举,然而他获得李将军之同意坐待辖一旅之众抵

达,而该旅在行进途中于小圆顶发现联邦军通信站,因后退迂回以避免暴露行踪

又浪费不少时间。胡德与麦克罗斯所部两师直到下午4点及5点方各自发动攻势。
[编辑]

对联邦军左翼的攻击

隆史崔特将军所部各师一头撞进第三兵团防区,米德司令派出第五兵团全军、第

二兵团辖下的考德威尔(Caldwell)师、第十二兵团大部、外加刚到达的第六兵

团之一部赶赴增援。连番激战发生于魔鬼穴(Devil's Den)、麦田与桃园。第

三兵团实质上全军覆没,席寇斯将军本人因遭炮弹削过腿部而必须截肢。考德威

尔所部一师于麦田逐一被歼。安德森所部一师于下午6点开始进攻,抵达墓园山

脊峰顶,但在第二兵团的反击之下无法坚守。

同时,第五兵团的史壮·文森(Strong Vincent)上校以一旅的兵力死守联邦军

的重要高地:小圆顶。他以劣势的五团兵力挺住了联盟国军胡德师所属各旅的反

覆攻击。米德司令辖下的工兵司令,高佛勒·华伦(Gouverneur Kemble Warren

)准将,早知此高地的重要性,就在胡德将军的部队开到之前不久,即派遣文森

上校所部之旅、哈佐特(Hazlett`) 的炮兵连、以及纽约第140团扼守此地。死

守小圆顶以及缅因第廿步兵志愿团的肉搏冲锋为内战中最动人的一章。
[编辑]

对联邦军右翼的攻击

下午7:00左右,强森师对寇普岭进行迟到的攻击,带头展开第二兵团的攻势。岭

上的守军为联邦军第十二兵团,但大部分已被调集至左方以抵御隆史崔特将军的

进攻。岭上当时所余兵力为乔治·葛林(George Sears Greene)准将率领的纽

约客旅。由于葛林将军前此坚持构筑坚强的防御工事,又获得第一与第六兵团的

增援,葛林将军所部抵挡住了联盟国军的攻击;而南军占领联邦军于岭上低处放

弃的部分工事。

入夜后,具伯·尔利所部两旅于东墓园岭攻击联邦军第十一兵团,安德鲁·哈利

斯(Andrew Lintner Harris)上校守军率第一师第二旅竭力抵抗,伤亡过半,

但尔利将军失于增援所部攻击联邦守军,而罗伯斯·罗德斯(Robert Emmett

Rodes)少将率尤尔师剩余的兵力沿墓园岭西进助攻不果。联邦军内线作战的态

势使各级指挥官迅速调动部队至关键地区,而联邦守军于获得第二兵团的增援后

得以守住东墓园岭,尔利将军所部被迫撤退。

史都华将军率其四骑兵旅于当日午后近黄昏时抵达葛底斯堡,但在第二天的战事

中无所作为。韦德·汉普顿(Wade Hampton)之旅于葛底斯堡东北方的猎师城(

Hunterstown)与乔治·卡斯特(George Armstrong Custer)的密西根骑兵发生

遭遇战。
[编辑]

作战第三天
7月3日作戰概要。
放大
7月3日作战概要。

李将军希望于7月3日星期五以前日的计划重新展开攻击:隆史崔特将军攻联邦军

左翼,而尤尔将军攻寇普岭。然而,在隆史崔特将军尚未预备好之前,联邦第十

二军团于拂晓对寇普岭上的联盟国军施以重炮轰击,以夺回工事。当地联盟国军

接连发起两波攻击,在苦斗七个多小时后,于上午11:00左右停止攻击。

李将军于是被迫改变计划。由隆史崔特将军指挥辖下由皮克特率领的维吉尼亚师

,加上由希尔兵团分出的第六旅,攻击联邦军防线正中央所在,由第二兵团把守

的墓园山脊。联盟国军于攻击时将集中所有堪用的大小火炮轰击敌军各据点以削

弱其防线。


下午1:00左右,联盟国军170门加农炮同时开火,其或为此战最大规模炮击。波

多马克军团为节省弹药以应付接下来必有的步兵进攻,并未马上开火还击,而是

等了15分钟后才以80门左右的加农炮参战。北维吉尼亚军团严重缺乏炮弹,且这

番连续轰击并未对联邦守军的据点产生太大的影响。炮击于下午3:00左右平息,

1 2,500南军士官兵跨出工事,冲向四分之三哩(1200米)以外的墓园山脊,史称

‘皮克特冲锋’ (Pickett's Charge)。由于联邦守军来自墓园岭与小圆顶以

北的侧翼炮火猛烈,第二兵团又于联盟国军进逼时以毛瑟枪射击并投掷手榴弹,

攻方有近三分之一的兵员未能生还。联邦守军的防线于一称为‘天使’的低矮石

栅处,一片灌木丛的北方,曾暂时动摇断裂,但增援部队迅速补上缺口,击退联

盟国军的进攻。 详情参见皮克特冲锋

7月3日发生两场大型骑兵遭遇战。史都华将军受命卫戌联盟国军左翼并做好扩充

战果的准备:在步兵登上墓园岭后,侧攻联邦军的右翼,同时打击其辎重与通讯

线路。在葛底斯堡以东3哩(5公里)处,今称‘东骑兵场’者(介于约克城与汉

诺威公路间),史都华将军的骑兵部队遭遇大卫·葛瑞格(David McMurtrie

Gregg)准将所部一师以及乔治·卡斯特(George Armstrong Custer)之旅,在

马背上打出一场传奇性的战争,包含马背上的徒手肉搏。卡斯特率领密西根第一

骑兵队冲锋陷阵,牵制住韦德·汉普顿(Wade Hampton)所部一旅,阻挡史都华

将军达成迂回敌后建功的目标。在皮克特冲锋之后,米德司令命贾森·基尔派崔

克(Judson Kilpatrick)准将对隆史崔特兵团位于大圆顶西南方的各步兵据点

发动骑兵攻击。艾伦·房斯渥斯(Elon John Farnsworth)准将抗议此举无谓,

但仍遵命行事。房斯渥斯将军于攻击中阵亡,所部伤亡惨重。
[编辑]

结果

双方大军于7月4日在这片血腥的战场上相互对峙一天。同日,维克斯堡之役结束

,联盟国守军向尤里西斯·格兰特(Ulysses S. Grant)将军请降。李将军改组其

战线,转为防御态势,希望米德将军进攻。这位谨慎的联邦军司令决定不冒此险

,此一决定使他日后饱受责难。

7月4日,北维吉尼亚军团于滂沱大雨中沿哈吉斯城公路(Hagerstown Road)撤离

葛底斯堡。战斗结束,联盟国军转进维吉尼亚。米德司令的波多马克军团尾随追

击,以为最多在半途便可截获敌方主力。大雨吞没了波多马克河,将李将军的大

军困在河流北岸。但当联邦军主力赶到时,联盟国军已作好渡河准备。7月14日

于瀑布区(Falling Waters)的断后作战为葛底斯堡战役最后一役,为长长的死伤

名单再添一笔,包含伤重不治的培提古鲁(Pettigrew)将军。
『死亡收成』("The Harvest of Death"):戰場上陣亡的聯邦軍。提摩西·歐蘇

利文(Timothy O'Sullivan)攝於1863年7月5。
放大
‘死亡收成’("The Harvest of Death"):战场上阵亡的联邦军。提摩西·欧苏

利文(Timothy O'Sullivan)摄于1863年7月5。

综观此役全局,李将军似乎怀抱本军人马所向无敌的信念,先前的作战经验,包

括五月初于钱瑟勒斯维尔的大捷,以及联邦军在7月1日于葛底斯堡狼奔豕突,令

他对这种想法深信不疑。这种盲目的信念带来不利的影响,加上北维吉尼亚军团

新增许多不具经验的指挥官(例如,希尔与尤尔两位将军皆为有能力的师长,前

此却未曾指挥过一整个兵团。)李将军习惯仅作一般性指示,而由其副手执行细

节,为败因之一。此法对石城杰克森有用,对于不习惯其粗枝大叶式领导风格的

各兵团司令而言,却并不合适。7月1日之后,联盟国军怎么样就是无法分进合击

。李将军面对的是新而危险的对手,米德少将;而身负重任的波多马克军团在本

乡本土打了漂亮的一仗。

大军远飏,但战场必须清理。双方总共损失51,000名兵员─包含阵亡、受伤、失

踪、被俘者。超过7,000名阵亡战士的遗体躺在夏日的艳阳下,亟需尽快掩埋。5

,000匹战马尸骸于城南堆叠火化,镇民因恶臭而猛烈作呕。葛底斯堡战场遗迹于

四个多月后声名依旧,时当国家战士公墓(Soldiers' National Cemetery)揭幕

。在揭幕式上,亚伯拉罕·林肯总统于其葛底斯堡演说中为国家重新题献这场艰

苦的内战,表述南北双方所有在葛底斯堡阵亡的将士皆非无谓犠牲的理想。

今天,葛底斯堡国家公墓(Gettysburg National Cemetery)葛底斯堡国家军事公

园(Gettysburg National Military Park)皆由美国公园管理处(U.S. National

Park Service)维护,成为全国最受敬重的历史性地标。
[编辑]

注解

   1. ^  葛底斯堡一役为内战中死伤最惨重之战斗。安提坦之役(Battle of

Antietam)则为李将军第一次北侵之最高潮,为单日死伤最众之一役。

[编辑]

参考文献

    * Coddington, Edwin B., The Gettysburg Campaign; a study in

command, Scribner's, 1968, ISBN 0-684-84569-5.
    * Tagg, Larry, The Generals of Gettysburg, Savas Publishing, 1998,

ISBN 1-882810-30-9.

[编辑]

参见

    * 葛底斯堡联盟国军战斗序列
    * 葛底斯堡联邦军战斗序列
    * 皮克特冲锋

[编辑]

外部链接

    * Gettysburg National Military Park (National Park Service)
    * Military History Online: The Battle of Gettysburg
    * Explanation of Buford's Defense at Gettysburg
    * The Brothers War: The Battle of Gettysburg
    * Gettysburg Discussion Group archives
    * List of 53 Confederate generals at Gettysburg
    * List of 67 US generals at Gettysburg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3%8B%E8%8C%A8%E5%A0%A1%E4%B9%8B

%E5%BD%B9"

Category: 美国历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亚历山大的区利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区利罗一世(Cyrillus Alexandrinus,376年——444年6月27日),亚历山大教

宗,在罗马天主教、东方正统教派和东正教被尊为圣人。在东正教会区利罗的瞻

礼在6月9日,罗马天主教会区利罗的瞻礼在1月28日。1883年罗马教宗良十三世

宣封区利罗为教会圣师。
目录
[隐藏]

    * 1 生平
          o 1.1 亚历山大城的风波
          o 1.2 与聂斯脱里派的论争
    * 2 著作

[编辑]

生平

关于他的早年生活,仅见于君士坦丁堡的苏格拉底(Socrates Scholasticus)

等人不多的记载。区利罗在尼帝亚(Nitria)近处的一些修道院中度过的5年青

少年时光,他是亚历山太的提阿非罗的侄子,与他一道参加了 Synodus ad

Quercum(即 Synod of Oak)。
[编辑]

亚历山大城的风波

当他的伯父,前任主教提阿非罗于412年10月15日去世之时,区利罗18日继承其

牧座。政府对这一人选感到不安,恐怕新主教会过于独立,而事实上,区利罗也

成为了亚历山大各方面的主宰。他查封诺洼天派的教会,并谴责犹太人。到了41

5年,埃及的行政长官奥雷斯特斯(Orestes)一次在剧场颁布法令时,犹太人公

开指责区利罗的支持者 Hierax 煽动暴乱。奥雷斯特斯将他在剧场当众刑求。区

利罗对犹太人的威胁警告引起犹太人的忿怒情绪。一夜,街上有叫喊声说“亚历

山大的教堂着火了”,导致大量基督徒涌向教堂。犹太人便按照事先的计划开始

屠杀基督徒。黎明,区利罗带领信徒关闭犹太人的会堂,驱逐亚历山大城中的犹

太人。原本奥雷斯特斯就对区利罗的权力十分嫉恨,驱逐犹太人也令他十分恼怒

,上诉至当时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但皇帝和摄政普尔喀丽亚没有听信奥雷

斯特斯的指控。500名来自尼帝亚(Nitria)的修士为了保护主教来到亚历山大

,在骚乱中,奥雷斯特斯被石块击中头部,流血。投掷石块的 Ammonius,被奥

雷斯特斯折磨至死。Ammonius 死后,被区利罗尊为殉道者。

女哲学家希帕提娅是亚历山大异教的领袖,415年四旬节期间,有人将她从车子

里拉出来,带到教堂,读经员彼得用蛤蜊壳割下她的肉,并把她的肢体抛到火焰

中去。区利罗并没有下令杀害希帕提娅,君士坦丁堡的苏格拉底虽然同情诺洼天

派,但他并没有怀疑区利罗和整个亚历山大教会,并且他指出,读经员并无教职


[编辑]

与聂斯脱里派的论争

428年4月10日,来自安提阿的聂斯脱里成为君士坦丁堡牧首。他拒绝使用

Theotokos(意为“天主之母”)来指称马利亚,区利罗很快了解到聂斯脱里的

观点,于429年逾越节致信在埃及的修士,解说 Theotokus 的意义。聂斯脱里从

君士坦丁堡的官员处得到了这封信,并对此信感到不悦。他令 Photius 作出答

辩,并将他的教导寄给罗马教宗圣雷定一世,而罗马教宗则向区利罗咨询聂斯脱

里的这些是否的确有这些教导。区利罗修书一封致聂斯脱里,聂斯脱里也以温和

的口气简要回复之。他们二人并无意使论争激化。在429年下半年,区利罗甚至

被指无所作为。可能因为聂斯脱里支持主教多罗雪(Dorotheus)对称马利亚为

Theotokos 者科以绝罚,430年2月区利罗起草了写给聂斯脱里的第二封书信,信

中他反驳聂斯脱里对 Theotokos 论者阿波林派的指控;阐释基督内“位格的合

一”(Hypostatic Union),即在基督内人性与神性不可分地联合与一个位格。

430年4月左右,区利罗答复了一年前罗马教宗的问询,对比聂斯脱里和教会著述

家的立场。到了8月11日圣雷定一世在罗马的会议上谴责聂斯脱里为异端。随后

,区利罗在亚历山大召集会议,大约在11月3日区利罗写给聂斯脱里的第三封信

,诅咒其错谬,并附带12项绝罚。11月19日,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发出信函召集以

弗所公会议。大多数主教,包括区利罗率领的五十名主教与聂斯脱里的主教,都

在会议开始前抵达。然而仍有像安提阿牧首约翰一世这样重要的主教尚未到达。

区利罗等人不顾皇帝的专员和其他七十主教的反对,决定会议如期于431年6月22

日召开。会上以两百票一致通过将聂斯脱里定罪。而当安提阿牧首约翰一世与叙

利亚的主教们来到后,区利罗等人以破坏会议的名义亦遭革职。两方的罪名都得

到皇帝的确认,在以弗所将双方逮捕入狱。后经人求情,区利罗等人被开释,聂

斯脱里则回到安提阿的修院度过余生。

安提阿为了与区利罗和解,派人给区利罗送去了联合信条,要求区利罗接受。尽

管信条更偏向于安提阿派的观点,但仍然明 文出现 Theotokos,和“位格的合一

”等教导,并谴责聂斯脱里。
[编辑]

著作

区利罗的著作以教义和解经为主,他的证道与书信也常涉及教理的主题。他主要

的护教作品 Contra Julianum,是对尤里安皇帝攻击基督教的 Contra

Galilaeos 的反驳,三十卷,现存前十卷,十一卷至二十卷仅存残片。

在教义论争方面区利罗的著作也十分广泛。在基督论的论争以前,主要在三位一

体方面,而关于基督论的论争产生了大量反对聂斯脱里的论文。

区利罗的解经作品主要有 De Adoratione in Spiritu et Veritate 十七卷,十

三卷摩西五经的解经 Glaphyra,以及不计其数的旧约和新约评注。

与安提阿学派的释经法相反,寓意和预表是亚历山大派释经的特点,在区利罗的

解经中也十分明显。其中最重要的作品是他为约翰福音作的评注。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9E%E6%AD%B7%E5%B1%B1%E5%A4%A7

%E7%9A%84%E5%8D%80%E5%88%A9%E7%BE%85"

页面分类: 神学家 | 376年出生 | 444年逝世 | 基督教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生大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保生大帝为中国闽南地区所信奉的医神,俗称“大道公”、“吴真人”、“花桥

公”。据文献记载,保生大帝为北宋闽南人士,本名吴夲(音韬),生于西元797

年(宋真宗太平兴国4年)三月15日,卒于1036年(宋仁宗景佑3年)五月初一,登白

礁村北文圃山龙池岩采药时,失足落崖,享年五十八岁,家乡为福建泉州府同安

县明盛乡积善里白礁村,今属漳州市龙海县角美镇。父名吴通,母为黄氏,贫病

早逝。吴夲初习捕蛇、采药,后学针灸、汤药,医名逐渐传播民间,逝世后乡人

私谥为“医灵真人”,供奉为地方神只,于白礁建立“龙湫庵”奉祀。1150年(

南宋高宗绍兴20年)改建为三进式宫殿,宋高宗颁诏赐名为“慈济庙”,隔年吏

部尚书颜师鲁奏准朝廷于青礁建庙,青礁为吴夲生前炼丹施药之处。1165年(宋

孝宗干道元年)改为白礁“慈济庙”为“慈济灵宫”。因神绩传说流布,及历代

朝廷追封,遂成为闽南地区重要民间信仰,而随泉州移民迁徙,也成为台湾、东

南亚泉籍人士信奉的乡土保护神。
目录
[隐藏]

    * 1 历代朝廷追封
    * 2 信仰传说
    * 3 中国大陆保生大帝祖庙群
    * 4 台湾保生大帝信仰
          o 4.1 台湾保生大帝重要庙会活动
    * 5 参考文献

[编辑]

历代朝廷追封

宋朝

    * 1171年((宋孝宗干道七年)赐──大道真人
    * 1195年(宋宁宗庆元二年)封──忠显侯
    * 1208年(宋宁宗嘉定元年)封──应惠侯
    * 1227年(宋理宗宝庆三年)封──康祐侯
    * 1235年(宋理宋端平二年)封──灵护侯
    * 1239年(宋理宗嘉熙三年)封──正祐公
    * 1240年(宋理宗嘉熙四年)改封─冲应真人
    * 1245年(宋理宗淳祐五年)封──孚惠真君
    * 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封──孚惠妙道普佑真君

明朝

    * 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封──昊天御史医灵真君
    * 1425年(明仁宗洪熙五年)封──恩主昊天金阙御史慈济医灵妙道真君万寿

无极保生大帝

[编辑]

信仰传说

依台湾台南学甲慈济宫庙方记载,保生大帝名吴夲,字华基,别号云衷,为紫微

星转世投胎,父亲吴通,后追封为协成元君,母亲黄氏为玉华大仙转世,吴夲年

少时曾受昆仑山西王母传授法术,后举科举,官任御史,精通天文地理,礼乐医

术,后辞官修道,行医济世,曾于山林之中施法救起遭虎咬死的书僮,感动书僮

主人知县江仙官与张师爷,追随吴夲修练道术,施药活人。

而闽台民间则流传不少传说,如:

    * 医虎喉:吴夲于山中采药时,遇一白额金睛老虎,因食人而骨哽咽喉,痛

苦难当,遇吴真人乃垂首趋附,求其救治,真人心有不忍,乃斥责其恶,见其知

悔,乃以符水施灌,化骨入喉,此虎感恩遂化为吴真人座骑。故保生大帝庙龛之

下,多祀奉有老虎神像,称为“虎爷”、“黑虎大将”。为台湾虎爷信仰的重要

来源之一。

    * 点龙眼:有蟠龙患有眼疾,化为老者,请求真人医治,真人以符水医治。

    * 泥马渡康王:传说宋高宗为康王时,入金国为人质,趁隙脱逃,逃至崔子

庙内,苦于金兵追赶,无力摆脱,忽闻马鸣,庙前竟有良驹停驻,遂乘马疾奔南

方,金兵随后亦策马追赶,逃至江岸时,康王胯下座骑竟飞驰过江,摆脱追兵后

,座骑化为泥马,经高宗派人四下探访,始知为保生大帝施力救助。

    * 丝线诊脉医国母:相传明成祖年间,孝慈皇后患有乳疾,求访天下名医莫

救,突有道士自称住白礁乡名吴夲,自称能医治皇后重病,并言能以丝线诊脉。

成祖先以丝线系于皇后玉镯、猫身,皆被真人识破,成祖惊异,乃命内侍系丝线

于皇后手腕,段为乳疾,并隔屏指示施以针灸,乳疾顿消。成祖欲赐予官爵财宝

,皆辞不受,骑鹤而去。皇后感其恩德,乃立国母狮于福建白礁慈济宫庙庭之内



    * 三十六官将:相传北极玄天上帝欲收龟、蛇二精,力有未逮,商借保生大

帝佩带之宝剑,并以随从三十六官将为质。后玄天上帝未还宝剑,紧握于手,保

生大帝则握鞘望剑兴叹。

    * 大道公风,妈祖婆雨:由于天上圣母妈祖与保生大帝大道公皆为北宋福建

人士,民间传说遂附会二神相恋,后妈祖见母羊生产苦状,悔而辞婚。保生大帝

愤而与妈祖施法相斗,于妈祖诞辰降雨洗其脂粉,妈祖亦不甘示弱,于大道公诞

辰施法刮风,吹落道帽。故称“大道公风,妈祖婆雨”,此一传说穿插闽南暮春

节候,与地方神只传说,颇富人情趣味。然而亦有地方信徒,以为亵渎神明,深

不以为然。

[编辑]

中国大陆保生大帝祖庙群

    * 白礁慈济宫:又称西宫,位于漳州市龙海县,为保生大帝出生地,北宋时

始建,经历代修建,于文化大革命中严重毁损,1991年由台湾信徒捐资重建落成


    * 青礁慈济宫:称为东宫,位于厦门市海沧县,为保生大帝生前炼丹修道之

所。
    * 泉州花桥宫:为保生大帝生前施药义诊之处,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清代开

始,该庙附设有施药局,如今称为泉州花桥赠药处诊所。

[编辑]

台湾保生大帝信仰

随泉州移民迁徙,保生大帝为台湾早期泉州籍移民信仰中心,至今已不分原籍畛

域,成为台湾民间重要信仰之ㄧ。台湾奉祀保生大帝庙宇以台南县学甲慈济宫、

台北市大同区大龙峒保安宫最为著名。台湾奉祀保生大帝各庙宇于1989年组成“

全国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由当年学甲慈济宫董事长周大围出任首任会长。

学甲慈济宫所奉祀开基主神称为开基二大帝,相传吴夲于北宋逝世后,乡人立庙

祭祀时,雕刻有三尊保生大帝神像,大大帝奉祀于龙海白礁慈济宫,三大帝奉祀

于青礁慈济宫,二大帝则由同安县百姓李胜迎祀随郑成功军队前来台湾,原由台

南学甲下社角李姓后代私人奉祀,后成为学甲地区信仰核心。

台北大龙峒保安宫肇源于清代乾隆初年,同安籍移民入垦台北大龙峒地区,由于

水土不适,瘴疠四起,所以返回故里白礁慈济宫分灵保生大帝神像来台湾,1755

年(乾隆二十年)建庙,1805年(嘉庆十年)迁于现址建庙,清代台北地区艋舺�ハ�br>
郊拼、漳泉械斗时,保安宫为同安籍移民避难之所及据点。于1995年至2002年自

费重修,获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文馨奖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总部“二○

○三年亚太文化资产奖”。
[编辑]

台湾保生大帝重要庙会活动

    * 台南学甲上白礁谒祖祭典活动
    * 台北保安宫保生文化祭:演出字姓戏,并有绕境、过火等活动
    * 台南西港乡庆安宫香科醮典:正式醮典之前,庆安宫先举行南巡前往台南

市府城城隍庙谒祖进香,南巡当日先往佳里镇青龙宫迎请保生大帝,担任醮典出

巡的随阵先生,随后前往台南市各交陪庙宇驻辇,接受信徒参拜。

[编辑]

参考文献

    * 黄有兴〈学甲慈济宫与壬申年祭典纪要〉:刊于《台湾文献》四十六卷第

四期,1985年12月。
    * 《吴真人研究》:〈厦门吴真人研究会〉及〈青礁慈济东宫董事会〉合编

,鹭江出版社1992年5月第一版。
    * 《吴真人学术研究文集》:张国举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

第一版。
    * 《福建通志》
    * 《闽书》
    * 《同安县志》
    * 《海澄县志》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F%9D%E7%94%9F%E5%A4%A7%E5%B8%9D

"

页面分类: 神祇 | 民间信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标志
放大
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标志

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是一个以保护华南虎为主要目标的民间组织,2000年由一

名美籍华裔女士全莉在英国、美国和香港注册。2003年拯救中国虎基金会开始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总局合作,开始在南非进行保护华南虎的项目,先后将四头

华南虎从中国输送到南非进行野化训练,这一项目受到媒体的追捧,但也受到来

自环保界和学术界的一些质疑。
目录
[隐藏]

    * 1 发展历史
    * 2 保护计划
    * 3 争议
          o 3.1 学术界和环保界的质疑
          o 3.2 拯救中国虎基金会针对质疑的回应
    * 4 参考联接
    * 5 参见

[编辑]

发展历史

拯救中国虎基金会的创办人全莉毕业于北京大学外语系,后在美国获得商学硕士

学位,1997年全莉辞职后到非洲度假,认为非洲的野生动物保护模式非常值得推

广,遂于2000年8月在英国和美国注册了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基金会由全莉

及其丈夫出资,宣称将致力于华南虎和其他在中国的大型猫科动物的保护,并将

国外的先进野生动物保护概念和模式带进中国,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与中国相

关组织建立伙伴关系。2002年,拯救中国虎基金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总局签

署中国虎野放计划协议,拯救中国虎基金会获得林业总局许可,将一些人工饲养

繁殖的华南虎运往南非进行野化训练,同时获准在南非籍由这一项目进行旅游经

营,拯救中国虎基金会最终须将野化训练成功的华南虎个体在中国野放。2003年

9月第一对华南虎在南非基地开始训练,2004年第二对华南虎来到南非。2005年8

月,一头在南非进行野化训练的虎染病死亡。
[编辑]

保护计划

目前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有多项计划在运行中,其中华南虎在南非的野化训练

是基金会最重要的计划之一 。

2003年,由上海动物园提供的两头幼年华南虎“国泰”和“希望”被运往南非,

开始野化训练;2004年11月,另外两头幼虎“麦当娜”和“虎伍兹”从中国运往

南非,2004年12月,国泰和希望开始成功的捕猎被驱赶进入其活动区域的羚羊;

2005年1月麦当娜和虎伍兹在小营地捕获一只珍珠鸡,2005年3月国泰和希望带上

无线电项圈被放入拯救中国虎基金会投资的老虎谷野化训练营地;2005年4月麦

当娜和虎伍兹在小营地捕获一头羚羊;2005年7月国泰发现感染皮肤病,经兽医

诊断为真菌感染;2005年8月,希望因自身免疫机能障碍造成结肠炎,继发急性

心力衰竭而病死。拯救中国虎基金会宣称,这些正在南非接受野化训练的华南虎

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野放。

除了南非的野化训练,拯救中国虎基金会还有其他项目,这些都以南非的项目为

核心为其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这包括:

    * 协助中国国家林业总局在中国建立一个试点保留地
    * 一个宣传拯救中国虎基金会和华南虎野放计划的网站
    * 争取华南虎成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未成功)
    * 邀请陈凯歌、杨紫琼、邓永镪、郎朗、英国流行乐队Duran Duran的Nick

Rhodes、英国科学探险协会创始人Colonel John Blashford-Snell出任拯救中国

虎的形象代表

[编辑]

争议

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在运作南非野化训练时,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和媒体的追

捧。但其采取的迁地保护方法,并声称“野化成功后将在中国野放”遭受到了环

保界和学术界的许多置疑。
[编辑]

学术界和环保界的质疑

2004年第三期《世界自然保护信息》上,刊登了一份部分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联

合声明,这份来自世界濒危物种公约、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猫科动物专家工作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重引入专家工作组、南非国内3个主要的非政府保护组织以及

南非国家公园的科学家和科研机构的声明对拯救中国虎计划提出了多项质疑。

声明提出,对华南虎的保护需要由权威部门和学术机构拟定一份完整的保护规划

,拯救中国虎基金会的中国虎野放计划并没有一套系统和行之有效的保护战略

声明提出,华南虎的野化训练应当在其原生地进行,既有的物种放归自然经验显

示,物种野放的风险很大,华南虎需要熟悉野放地点的环境和食物才能够确保野

放的成功,而且在野放之前必须为其准备一块食物充足,生态环境良好的栖息地< br>
。中国虎野放计划没有开展必要的工作就将一些个体带到南非进行野化训练是不

明智的

声明进一步提出质疑,认为现有的华南虎种群很小,面临亲繁殖程度极高的问题

,在这种状况下,将华南虎种群再人为的分割为中国和南非两部分会进一步加剧

华南虎近亲繁殖的问题,使南非和中国的华南虎都面临更大的近亲繁殖的风险,

造成种群退化,甚至增加了这个物种灭绝的可能。

声明最后指出,将原产中国的华南虎放养于南非300平方公里的场地内,将最终

使这些老虎处于自由分布的状态,并与南非本土的野生动物展开直接的竞争。这

种做法违反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也违反了IUCN有关外来动物的放养原则。这

将使本地物种面临生存竞争,并可能为本地物种带来疾病和寄生虫,而华南虎本

身也有可能受到非洲本土寄生虫和疾病的威胁。

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外,一部分从事保护生物学的学者也对拯救中国虎基金会的

计划提出过置疑

有学者者认为,人工饲养的华南虎种群数量有限,且近亲繁殖严重,而且送往南

非也不会改变近亲繁殖的状况。同时野化训练的难度很大,这些在南非进行野化

训练的华南虎会学到完全不同于中国本土华南虎的生存技能,一旦这些受到“特

训”的华南虎被野放,可能会威胁到本就非常脆弱的野生华南虎种群。

许多从事动物保护的学者认为,保护栖息地才是保护华南虎的重点,植被、有蹄

目动物的恢复,才能支撑华南虎的生存。目前保护华南虎并非急于将人工繁殖的

种群重新野化,而是保护华南虎在野外的栖息地,改变个体隔离的状况,尽可能

的扩大华南虎的种群数量,因此拯救中国虎基金会的工作对华南虎帮助不大。

一些环保人士置疑拯救中国虎基金会南非野化项目的性质,他们认为拯救中国虎

基金会将他们在南非的野化训练基地作为旅游项目向游客开放,以“中国虎捕猎

南非羚羊”作为卖点吸引游客,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商业炒做,是在利用华南虎牟

取不正当的利益。

也有学者对拯救中国虎计划的合法性提出质疑。他们指出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

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华南虎作为CITES公约附录I所列物种,其出口必须经由专门

的科学机构审查认定此项出口不致危害该物种的生存,才可以获得出口许可。中

国虎野放计划绕开了物种出口的科学审查,是违法�形R灿谢繁=缛耸恐冈鹫�br>
救中国虎基金会在南非的项目涉嫌挪用合作伙伴经费,被卷入诉讼;并指基金会

与中国国家林业总局签署的中国虎野外计划协议中约定,每年基金会需向林业总

局支付10万美元。
[编辑]

拯救中国虎基金会针对质疑的回应

拯救中国虎基金会对于部分质疑曾作出回应

针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机构的声明,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发起人全莉在国泰

和希望到达南非国家动物园的纪念仪式的讲话中提到,这份声明是“不公正的、

恶意的和非常公开的反对。”,全莉称“她的野外经验和一颗为动物的纯粹之心

,恰恰是许多动物学家所缺乏的。”

对其他专家的置疑,拯救中国虎基金会曾作出有针对性的回应:

针对野放华南虎必要性以及拆分种群造成近亲繁殖风险增大的置疑,基金会回应

认为,麋鹿是既有的成功经验,麋鹿的经验显示,从数量有限的种群扩增并野放

是有可能实现的,因此华南虎也需要采取同样的方法。拯救中国虎基金会认为依

靠保护华南虎栖息地来坐等华南虎重现是不可能实现的。

针对在南非进行野化训练必要性的置疑,拯救中国虎基金会回应认为�蛭泄�br>
本土自然环境破坏严重,无法找到合适的场地进行华南虎的野化训练,另外,中

国野生动物资源匮乏,无法供华南虎野化训练所需,只能选择家禽家畜作为饵料

,严重制约了野化训练的效果,故而计划选择南非进行训练。有学者如北京林业

大学胡德夫认为虎有能力适应各种气候条件,因此也可以很容易地适应南非的环

境;也能借助非洲的稀树高草作为隐蔽学会捕食,这种技巧在中国的林区同样适

用。[1]

针对一些专家认为需要优先恢复华南虎栖息地环境的观点,拯救中国虎基金会回

应说,中国虎野放计划是以华南虎为先锋物种带动中国生态环境的改变,该计划

会在中国建立一个华南虎保留地作为试点,在保留地内人工种植适合的植被,放

养可供华南虎捕猎的动物,籍此恢复保留地内的自然环境。

针对一些专家认为中国虎野放计划缺乏科学指导的置疑,拯救中国虎基金会回应

认为,该几乎有“南非顶尖”世界一流的科学家队伍,该团队中很多专家都曾经

供职于非洲的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留地。拯救中国虎基金会还认为,那些指责

中国虎野放的专家是缺乏野外研究经验的“所谓专家” ,并置疑这些专家在野生

动物保护领域没有成果。


对于中国虎野放计划的赢利性,拯救中国虎基金会在其宣传中采取回避的态度,

较少提及,但并不否认。针对该计划盈利的置疑,拯救中国虎基金会回应说,他

们在南非的经营,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南非模式”他们希望投资人赚钱,再将

收益的一部分重新用于华南虎的保护。

对中国虎野放计划输出华南虎过程合法性的质疑,以及与中国国家林业总局每年

10万美元的协议的说法,拯救中国虎基金会未作出回应。
[编辑]

参考联接

    * 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网站
    * 两只华南虎从北京飞到南非干什么去了
    * "拯救中国虎"基金会媒体报道
    * “中国虎野化国际项目”调查
    * 驳《中国虎野化项目调查--中国虎的希望在南非吗》
    * 华南虎南非项目:南非和国际组织的声明

[编辑]

参见

    * 华南虎
    * 迁地保护
    * 就地保护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B%AF%E6%95%91%E4%B8%AD%E5%9B%BD

%E8%99%8E%E5%9B%BD%E9%99%85%E5%9F%BA%E9%87%91%E4%BC%9A"

页面分类: 动物保护 | 国际组织 | 基金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信宫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长信宫灯)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长信宫灯。
放大
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在外电中通常译为Gilt Bronze Human-Shaped Lamp)是汉代青铜鎏

金灯具之一,前172年铸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由考古学工作者白

荣金在1968年对满城汉墓中窦绾[1]墓(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西南约1.5公里的

山崖上)的发掘作业中发现。现藏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石家庄市河北省历史博物馆

“满城汉墓”展区。
目录
[隐藏]

    * 1 释名与由来
    * 2 结构与外观
    * 3 相关
    * 4 注脚

[编辑]

释名与由来

考古学家在宫灯灯身上辨识出“阳信家”的铭文,周长山等部分学者据此推测长

信宫灯原属汉代阳信夷侯刘揭(前179年受封为侯)家中所有,《史记》记载刘

揭之子刘中意因参与“七国之乱”而遭到废黜,封国与家财收为国有,长信宫灯

被送入皇太后窦漪的宫殿“长信宫”浴府使用。故又增加了“长信宫”字样的铭

文以示宫灯易主。窦绾与窦漪有亲戚关系,推测长信宫灯由窦漪送给窦绾,窦绾

所以死后宫灯便随她葬入墓内。灯上还有“长信尚浴”字样,故发掘出土后被命

名为“长信宫灯”。此外学者赵化成等认为依照汉代“阳信家”青铜器的出土记

录,包括长信宫灯在内的大量 “阳信家”铜器均属于汉武帝之姊平阳长公主(

阳信长公主)[2],故长信宫灯最早属于哪位皇室成员尚没有确实定论。
[编辑]

结构与外观
位于宫灯灯身上的“阳信家”铭文。
放大
位于宫灯灯身上的“阳信家”铭文。

宫灯的形态为一梳髻的跣足侍女跪坐在地,手持铜灯。整件宫灯通高48厘米,重

15.85千克。由头部、右臂、身躯、灯罩、灯盘、灯座6个部分分别铸造组成,头

部和右臂可以组装拆卸,便于对灯具进行清洗。宫灯部分的灯盘分上下两部分,

刻有“阳信家”铭文,可以转动以调整灯光的方向,嵌于灯盘沟槽上的弧形瓦状

铜版可以调整出光口开口的大小来控制灯光的亮度。右手与下垂的衣袖罩于铜灯

顶部。宫女铜像体内中空,其中空的右臂与衣袖形成铜灯灯罩,可以自由开合。

燃烧的气体灰尘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沉积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散逸到周围环境

中。[3]灯罩上方部分残留有少量蜡状残留物,推测宫灯内燃烧的的物质是动物

脂肪或蜡烛。宫灯表面没有过多的修饰物与复杂的花纹,在同时代的宫廷用具中

显得较为朴素。

灯上刻铭文九处,共65字[4]内容包括灯的重量、容 量、铸造时间和所有者等。

如: “长信尚浴,容一升少半升,重六斤,百八十九,今内者卧” [5](位于

灯座底部)。
[编辑]

相关

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枚“长信宫灯”邮票(编73,面额8分

1973年11月20发行)。2000年10月,国家邮政总局再次发行出土文物“长信宫灯

”“错金博山炉”“朱雀衔环杯”“蟠龙纹铜壶”一套4枚邮票(2000-21,面额

80分 2000年10月20发行)。满城汉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图片

及介绍文字编入了初中历史课本古代史部分。
[编辑]

注脚

    ^  中国西汉(前206年-8年)年代中山国国王刘胜(前154年-前112年)妻
    ^  主要观点刊于《考古与文物》1992年号《也谈汉“阳信家”铜器的所有

者问题》一文
    ^  依照河北省博物馆馆长谷同文的说法:“基辛格看过以后,特别幽默地

说,中国人真了不起,你们两千年以前就有了环保意识。”CCTV;理查德·尼克

松总统称赞中国两千年前就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China315
    ^  一说为64字[6],这里采用了河北省历史博物馆的主张即65字。
    ^  依照班固《汉书·律历制》中记载:“千二百黍实其龠,合之为合,十

合为升” “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通过对汉代度量衡

器具的发掘,普遍认为的说法是1合(汉代)=20毫升(公制)

1升(汉代)=200毫升(公制),1斤(汉代)=250克(公制), 1两(汉代)

=15.625克(公制),参见:度量衡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5%B7%E4%BF%A1%E5%AE%AE%E7%87%88

"

页面分类: 中国青铜器 | 中国一级文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湾古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条目竞赛:本条目正在进行SK2杯条目竞赛,非参赛者编辑前请先查阅比赛页面

,或至讨论页进行讨论。

台湾因高山峻岭连绵,阻隔了各地区的交通往来,自古以来居民即开辟了各种形

式的道路,用来穿越这些险阻,这其中有部分已消失、许多成为现今公路的基础

,其中部分则成为登山者所喜好的游览路线,这些道路保存了大量的古迹以及前

人生活的印记,统称为古道。

台湾战后早期,除利用已有道路作为现代公路及产业道路的基础之外,对于古道

的价值缺乏重视,许多古道随者时间而逐渐湮灭,到了1980年代以后,才开始有

较多登山爱好著及地理历史学者逐渐开始重视古道,开始实地探查研究古道的路

线、历史和遗迹,也出现了较多的研究著作和介绍书籍出现,政府也开始整理各

地古道作为观光健行道路,使得台湾的古道开始得以被更多地认识。
目录
[隐藏]

    * 1 台湾古道形成的历史背景
          o 1.1 原住民的移动道路
          o 1.2 早期汉人开垦的路线
          o 1.3 晚清的“开山抚番”
          o 1.4 日本时代的警备道路
    * 2 台湾古道的种类
          o 2.1 按保存状况区分
          o 2.2 按地形区分
    * 3 各地区古道简介
          o 3.1 横断中央山脉的古道
          o 3.2 联系大屯火山群四周地区的古道
          o 3.3 台北至宜兰的古道
          o 3.4 横断雪山山脉南段及其支脉的古道
          o 3.5 苗栗丘陵地区古道
          o 3.6 南投地区古道
          o 3.7 横越海岸山脉的古道
    * 4 参考书目
    * 5 相关网站

[编辑]

台湾古道形成的历史背景
[编辑]

原住民的移动道路

台湾原住民自数千年以前即生活于台湾的平地和高山,其间因为各族内部的分裂

、新猎场或耕地的找寻以及各族之间的冲突等原因,在台湾各地迁徒移动,而到

近代汉人移入之后,更常迫使原住民搬离原本的住所,这些移动使台湾山区险阻

间,逐渐形成固定的移动路线,成为后来古道的基础。

各族之中,泰雅族早期从今南投县境内向东和北迁移,因而形成许多雪山山脉及

中央山脉北部的道路。布农族早期由西部平原进入南投中部,并继续往东部、南

部移动,形成南投境内、中央山脉中段,以及玉山山脉地区的路线。排湾族和鲁

凯族的活动范围都跨越中央山脉南段,形成南台湾主要的越岭路线。此外,赛夏

族在苗栗山区,阿美族、卑南族在海岸山脉的活动、平埔族在清代的大迁移,都

形成了不少的道路。
[编辑]

早期汉人开垦的路线

在明末开始,因海禁日渐废驰,许多福建、广东地区的汉人开始移入台湾,后经

过荷兰统治时期及郑氏王朝到清朝收入版图,移入开拓者日多,汉人移民早期由

西部�募文掀皆纪刂常ゴ蜗蛑胁俊⒈辈亢投康囊死挤⒄埂�br>
早期由于陆上交通不便,台湾各地区间尚主要依赖水路运输,但随著人数渐多,

西部各地较大量的开发,陆上的交通也日形重要,当时汉人的往来通路,成为北

宜间的古道、以及西部平原丘陵的古道的基础,但因清代时有禁入番界的禁令,

因此汉人的足迹较少进入广大的山区。
[编辑]

晚清的“开山抚番”

清代前期和中期,政府的管理和汉人移民未及于山区,且有入山禁令,禁止汉人

越过“番界”开垦,后经牡丹社事件的刺激,才决定对山区加以拓垦统治,沈葆

祯因日军出兵,以钦差大臣的身分派军来台,在解决事件之后,即推行开山抚番

的政策,决定将山区及台湾东部纳入统治。

沈葆祯规划了北中南三路的越岭道开辟工程,北路由福建陆路提督罗大春,修筑

由苏澳至奇莱(今花莲港一带),为今苏花公路前身。中路由提督吴光亮由林圯

埔(今南投竹山)筑至璞石阁(今花莲玉里,即所谓八通关古道,南路由台防同

知袁闻坼,修筑自赤山(今屏东万峦乡境内)至卑南(今台东市附近)。另修筑

射寮(屏东枋寮一带)至卑南的道路�谝荒曛诩丛谔ㄐ蘼饭�里,其形置

为平路宽一丈,山涧道路宽六尺,沿途设防工事。

后光绪10年(1884年)台湾设省,首任巡抚刘铭传进一步推行开山抚番政符,

光绪11年开通乌来至宜兰道路(今北宜公路),12年,开嘉义至卑南,13年,由

集集到水尾(今花莲瑞穗)之道,使台湾东西之间的交通往来更加便利。
[编辑]

日本时代的警备道路

日本于1896年开始统治台湾,为了有效控制山区的住民,在1910年设立了蕃务署

,订立理蕃计划,其后除对于不服统治的原住民加以讨伐之外,并在山区大量设

立注在所(警察机关),注在所之间则大量修筑警备道路以方便联络,其中多延

袭原住民迁程路线及清代所开的路,并进一步开拓,沿途并修筑防御工事,在19

14年至1928年,共修了十四条山区警备道路。包括:内太鲁阁道路(即合欢越岭

道)、能高越岭道、八通关越岭道、石鹿道路、匹亚南山道、福巴越岭道、大甲

溪道路、北坑溪道路、角板山至三星道路(后来的北横公路)、苏花道路、内本

鹿越岭道、侵水营山道、台东屏东道路(知本越岭古道)、关山越岭道等。除了

这些大的警备道路之外,又进一步修筑规模较小的理蕃道路,其宽度大约仅容纳

一人通行。这些日本时代修筑的山道成为现今遗留古道最多的一部分。
[编辑]

台湾古道的种类
[编 辑]

按保存状况区分

台湾的古道依目前(2006年)的保存状况可分为三大类:

   1. 成为公路或产业道路:清代或日本时代留下来的古道,在战后交通发展的

情形下,许多成为建筑公路或产业道路(尤其是林道)的基础,道路的修筑,使

原有的古道的原貌消失,大多仅仅剩下其中小部分与公路不重叠的路段才得以保

留下来,如北宜古道发展成为北宜公路的基础、合欢越岭古道成为中部横贯公路

支线等等。
   2. 成为登山步道或观光景点:一些在山区未成为公路的古道,经人探查之后

,重新整建,使之成为登山健行的山路或步道,因而吸引大量游客来参访,如八

通关古道、草岭古道、鱼路古道、鸣凤山古道等。
   3. 未成为公路,但因为常久未有人使用且未经过整建开发而湮灭不彰,其中

大多已不见其名,其中少数如马里科湾古道、郡大溪山道等因开始有登山队查访

逐渐开始受到注目。

[编辑]

按地形区分

   1. 越岭古道:目前保留的古道中大多数属于此类,道路穿越阻挡交通山脉中

较低平的鞍部,以联系山脉两侧之间的交通。台湾各个山脉的越岭古道可详见下

段的介绍。
   2. 溪谷道路:延山间溪谷兴建的的道路,如马里科湾古道、大甲溪道路、郡

大溪山道等等,此外,许多越岭古道中的不少路段也属此类。
   3. 平地道路:早期台湾的道路中不少是在平原或丘陵地区,但因平地长期的

开发以及现代交通的发达,这类古道大多已经不存,例如由台北新庄经桃园中坜

至新竹的龟崙岭古道,即为穿过台地及丘陵地形的古道。往来台南和嘉义地区的

铁线桥古道亦属此类。
   4. 沿海道路:沿海兴建的道路,以由苏澳到花莲的苏花道路为代表(又称临

海路,为今日苏花公路前身)

[编辑]

各地区古道简介

就目前仍保留或部分保古道中较著名的,依其地区和交通作用加以分类简介。
[编辑]

横断中央山脉的古道

中央山脉是台湾的骨干山脉,成为台湾东西交通的很大阻碍,早期原住民即经由

山脉中的各个隘口,穿越中央山脉,形成许多古道的基础,晚清开山抚番时开辟

了三条穿越中央山脉的道路,其后日本时代又进一建立如能高越岭等警备道路,

其中不少成为台湾后来三条横贯公路的基础。

沿中央山脉由南至北主要的古道包括:

    * 比亚豪山道,东起宜兰南澳乡至大同乡接北宜公路,为早期泰雅族迁移的

道路。
    * 合欢越岭古道:由雾社(南投仁爱乡)至花莲的太鲁阁,为今日中部横贯

公路东段的前身,目前仅保留小段古道。
    * 能高越岭古道 由雾社庐山至花莲秀林乡铜门村,为战后台湾最早东西电

线贯通所经之路。
    * 八通关古道,由南投信义乡东埔穿越八通关草原和达芬尖山至花莲玉里,

是台湾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道之一,经过清代和日本时代的经营,是一条充满古

迹和自然景观的路线。
    * 关山越岭道,由高雄县六龟到台东关山,主要路线成为今日的南横公路,

目前仅剩小段古道如中之关古道保留。
    * 知本越岭古道:早期为鲁凯族往来中央山脉两侧的道路,由屏东县三地门

,经知本主山出台东知本温泉,中经著名的高山湖大鬼湖、小鬼湖。
    * 昆仑岰古道,为晚清开辟的四条抚番道路之一,由屏东县万峦到太麻里乡

的金崙。
    * 浸水营古道,由屏东县枋寮到台东县大武,是清代南部的开山抚番道路之

一,早期称作三条崙道。

[编辑]

联系大屯火山群四周地区的古道

大屯火山群南为台北市的士林、北投、东临金山、万里、西为三芝、淡水、北为

石门乡,来往这些地区的人们,在大屯山区发展出许多古道,大致上以整个山区

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大是在清代和日本时代所遗留的,古道的主要作用十分

多样化。

由大屯山区北方开始依顺时针排列,主要古道有:

    * 竹子山古道:北由石门乡至竹子山,以采竹为主要功能。
    * 挑硫古道,由阳金公路至大油坑,为开采硫磺而开辟的古道。
    * 鱼路古道:又称作金包里大路,由士林经擎天岗至金山,以运渔货为主要

功能,目前除部分路段成为阳金公路,其他路段成为天母古道、绢丝瀑布古道等

等。
    * 鹿堀坪古道:由万里鹿堀坪至磺嘴山鞍部的翠翠谷。
    * 富士古道:由万里富士坪至石梯岭,以牧牛为要主的功能。
    * 大屯溪古道由三芝北新庄经小观音山到大屯山鞍部,为早期三芝居民运木

炭往台北的交通要道。

[编辑]

台北至宜兰的古道

宜兰地区(旧称噶玛兰)在清乾隆晚年间,由吴沙等人开始移入后,汉人在当地

逐渐发展,嘉庆年间且设立了噶玛兰厅加以管理,当时更早开发的台北盆地(属

淡水厅)与兰阳平原之间的交通往来日渐频繁,而台北宜兰之间的雪山山脉北段

的主棱和支脉,即为淡兰之间古道的主要阻隔。

顺雪山山脉由东北至西南排列有:

    * 淡兰古道:由基隆暖暖经瑞芳、双溪、贡寮至宜兰头城,为清代中期最重

要的淡兰孔道,目前仍保存的段落又可分为金字碑古道(又称三貂岭古道)、隆

岭古道和草岭古道。
    * 北宜古道和淡兰便道:较淡兰古道晚开辟,但在清代中后期已成为交通要

道,从台北分成两路,一是由台北经深坑石碇往坪林,另一路由新店往坪林,最

后越雪山山脉至宜兰礁溪。成为现今北宜公路的基础,宜兰境内的跑马古道即这

条古道所遗留的部分。
    * 桶后越岭古道,为早期泰雅族人的移动路线,由台北县乌来乡孝义,至宜

兰礁溪乡的小礁溪。
    * 哈盆越岭古道,亦为早期泰维族人的移动路线,由乌来福山经哈盆,到宜

兰员山乡

[编辑]

横断雪山山脉南段及其支脉的古道

雪山山脉及其插天山以降的西线支脉由东北而西南成为桃、竹、苗境内的主的山

脉,该地区的古道主要为泰雅族迁移的道路,部分在日本时代进一步开发成为警

备道路。较著名的古道有:

    * 巴福越岭古道(或称福巴越岭道):由到台北乌来福山到桃园复兴乡巴陵

,因拉拉山神木的开发而成为热门登山路线。
    * 角板山道路,由桃园复兴到宜兰大同乡,大部分成为今天北横公路。
    * 司马库斯古道:由新竹尖石乡的司马库斯部落到宜兰大同乡栖兰附近,高

山湖泊鸳鸯湖为中途重要景点。
    * 喀霞罗古道:又称作石鹿古道,最早为泰维族人往来的通道,由新竹县尖

石乡到五峰乡,穿越雪山山脉支脉的喀霞罗大山。
    * 出云稍来警备线,为日本时代所建道路,北起苗栗泰安乡,至台中和平乡

白冷,穿越雪山山脉尾棱,联络大安溪、大甲溪二河谷。
    * 北坑溪古道:北起新竹五峰乡观雾附近,南至泰安乡梅园与出云稍来警备

线相连,穿越雪山支棱,为日本时代为镇压泰维族喀霞罗部而开的路线。

[编辑]

苗栗丘陵地区古道

苗栗西半部地区山势由南而北并排,虽山势不高,但各溪谷和海岸之间的来往受

到阻隔,也因此在各山脉间形成许多往来的道路。其中较著名的有:

    * 挑盐古道,由铜锣乡至三义乡为清代汉人由海线运盐至内陆而开发的道路


    * 鸣凤山古道,由头屋乡至狮潭乡,穿越鸣凤山故得名,早期为赛夏族的来

往通道,后由当地的客家人进一步开发。
    * 虎头崁古道,由铜锣乡至通霄镇和苑里镇,为清代商旅往来的通道。

[编辑]

南投地区古道

南投除东面倚中央山脉之外,中部有许多山脉丘陵纵横,浊水溪及巫溪的上游流

贯其间,形成许多大小盆地谷地,各盆地之间以及与西部县市间逐渐形成各种道

路,现因县内现代公路的开发,大多早期古道已不存,仅剩下少数山区片断。

    * 水沙连古道:分南北两路,北路起南投草屯,南路起于集集,两路最后都

到埔里,支线甚多,现大多成为台21线以及台14线(中潭快速公路)。仅少数路

段保留成为登山路线。水沙连为南投中部地区地区的古称,该山道为早期邵族、

布农族所踩踏出的山径。
    * 八番崎越岭古道:由台中东势到南投埔里,为清中叶汉人移入埔里盆地一

带的道路,现大多为后现今的台21线取代,只剩下小部分山路保留。
    * 埤亚南警备线,由仁爱乡惠孙林场一带至雾社,为日本时代为统治当地泰

雅族人所筑道路。

[编辑]

横越海岸山脉的古道

海岸山脉虽然高度最高只有一千余米,宽度仅十余公里至二十余公里,但绵延于

东部花东海岸和花东纵谷之间,仍成为交通的阻碍,早期住在当地的阿美族人及

卑南族人沿著其中的河谷来往,形成一条条通路,其后晚清吴光亮开辟山道穿越

中央山脉至花东纵谷后,也曾进一步开辟贯通海岸山脉的道路。(即安通越岭古

道)

海岸山脉由北至南主要的古道包括:

    * 矶崎越岭步道,由花莲丰滨矶崎,到凤林镇东富村,为阿美族人来往要道


    * 奇美古道,由花莲丰滨的大港口至瑞穗乡,为沿秀姑峦溪下游峡谷形成的

古道。
    * 安通越岭古道:由台东长滨至花莲玉里,从原住民时代到日本时代一直是

重要来往孔道,现成为观光景点之一。

[编辑]

参考书目

    * 刘克襄《台湾旧路踏查记》,台北:玉山出版公司,1995年。ISBN

957-9361-03-7
    * 《台湾古道特辑》,台北:国民旅游出版社,1999年。 ISBN

957-8554-66-4
    * 黄炫星《台湾的古道》,台中:台湾省政府新闻处,1991年。
    * 《台湾南北古道大纵走》,台北。联经出版社,2003年。ISBN

957-08-2658-4
    * 王一婷《台湾的古道》,台北,远足文化事业,2002年。ISBN

986-80154-2-1

[编辑]

相关网站

tony的古道资料有许多网站作者台湾北部地区古道亲自探访而得的资料。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5%8F%A4%E9%81%93

"

Category: 台湾古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蒂卡尔国家公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logo     

蒂卡尔国家公园
(位于危地马拉)
蒂卡尔国家公园
蒂卡尔国家公园
英语名称     Tikal National Park
法语名称     Parc national de Tikal
面积     1107100公顷
类型     复合遗产
评定准则     

文化遗产(ii) (iv)

自然遗产(i) (iii) (iv)
登录年份     1979
拓展年份     1990
IUCN分类     Ia (严格保护地域)
备考     1990年划入玛雅生物保护区
官方网页     UNESCO(英语)
地图
蒂卡尔国家公园的位置
请参考世界遗产概要表制作格式

蒂卡尔(Tikal)是玛雅文明中最大的遗弃都市。它坐落于危地马拉的佩腾省,北

纬17°13′19″ 西经89°37′22″。
目录
[隐藏]

    * 1 古代历史
    * 2 城名由来
    * 3 遗址
    * 4 统治者
    * 5 现代历史
    * 6 自然保护区
    * 7 外部链接

[编辑]

古代历史

蒂卡尔是玛雅文明的文化和人口中心之一。这里最早的纪念碑建造于公元前四世

纪。城市在玛雅古典时期——大约公元200年到公元850年左右,达到顶峰。在这

之后,没有建造什么主要的纪念碑。一些宫殿也被焚毁。人们逐渐离开了这座城

市。在10世纪末,蒂卡尔被彻底遗弃在丛林中。

蒂卡尔控制着玛雅低地的中心,经常发生战争。根据碑铭记载,蒂卡尔常和一些

玛雅城邦结盟或打仗,包括乌夏克吞(Uaxactun),卡拉阔尔(Caracol),纳兰永(

Naranjo)和卡拉克穆尔(Calakmul)。

专家估计蒂卡尔人口最多时可能有十万到二十万。
[编辑]

城名由来

蒂卡尔在玛雅语中是“声音之地”(Place of Voices)或“舌头之地”(Place of

Tongues)的意思。碑铭上的玛雅象形文字常常称它为穆塔(Mutal)或雅克斯穆塔(

Yax Mutal),意为“绿色的捆”(Green

Bundle),也有可能是“第一预言”(First Prophecy)的隐喻。这些都可能是蒂

卡尔古代的名字。
[编辑]

遗址

蒂卡尔遗址中包括几百幢重要的古代建筑,只有一小部分在近几十年的考古中被

发掘。

现存在显著的建筑有六座顶上有着神庙的阶梯金字塔。他们被早期的探险家用数

字编号。它们是在蒂卡尔的巅峰时期建造的,大约7世纪末到9世纪初。一号神庙

在695年左右建成。三号神庙建成于810年。最大的四号神庙,有72米高,于720

年建成。五号神庙在750年左右完工。六号神庙建成于766年。在城中还有古代皇

宫的遗迹。除此之外有不少小金字塔,宫殿,住所、石刻纪念碑,和一些用来进

行古代玛雅球赛的球场。似乎还有个用作监狱的地方,那里的门窗都有被木条横

过的痕迹。

蒂卡尔的住宅区占地60平方公里,大多数还没有清理发掘。

蒂卡尔被一圈6米宽的的沟渠和城墙围绕着。现在只有9公里被勘探过。估计这至

少圈起了125平方公里的土地。最近的研究发现这不仅仅有防御用途,似乎还是

一个运河系统的一部分。
[编辑]

统治者

目前已知的蒂卡尔统治者:

    * Yax Ehb' Xook c. 60 - 王朝的创立者
    * Siyaj Chan K'awil Chak Ich'aak 暴风雨天空一世(Stormy Sky I) 2世


    * Yax Ch’aktel Xok c. 200
    * Balam Ajaw 被装饰的美洲虎(Decorated Jaguar) 292
    * K'inich Ehb' c. 300
    * Ix Une' B'alam 美洲虎女王(Queen Jaguar) 317
    * 莱顿圆盘统治者(Leyden Plate Ruler) 320
    * K'inich Muwaan Jol - 死于359年
    * Chak Toh Ich’ak I 美洲虎之爪一世(Jaguar Paw I) 360-378 - 他的宫

殿没有被后来的统治者重建过,一直作为一种纪念建筑保存着。他在 Siyah

K'ak'到蒂卡尔的那天死去。
    * Nun Yax Ayin 一个来自特奥提华坎的贵族,于379年被Siyah K'ak'安插

到蒂卡尔,他统治到411年
    * Siyah Chan K'awil II 暴风雨天空二世(Stormy Sky II) 411-456
    * K'an-Ak 坎公猪(Kan Boar) 458-486
    * Ma'Kin-na Chan 5世纪晚期
    * Chak Tok Ich'aak 巴鲁姆头骨爪(Bahlum Paw Skull) 486-508 他的妻子

是手夫人(Lady Hand)
    * Ix Yo K'in 蒂卡尔夫人(Lady Tikal) 511-527
    * Kalomte' Balam 卷头或第19领主(Curl-Head or 19th Lord) 511-527
    * Wak Chan K'awil 双鸟(Double-Bird) - 537-562
    * 蜥蜴头二世(Lizard Head II) - 562年在和卡拉阔尔的战斗中战败
    * K'inich Waaw 593-628
    * K'inich Wayaan - 7世纪中前期
    * K'inich Muwaan Jol II - 7世纪中前期
    * Hasaw Chan K’awil 双月或巧克力领主(Double Moon or Lord

Chocolate) 682-734 - 被葬在一号神庙中;他的皇后十二金刚鹦鹉夫人(Lady

Twelve Macaw)葬在二号神庙中;在711年打败卡拉克穆尔。
    * Yik’in Chan Kawil; 他的妻子Shana'Kin Yaxchel Pacal

墙上的绿鸟(Green Jay on the Wall)是拉卡姆哈(Lakamha)734-766年间的领主
    * 六号神庙统治者(Temple VI Ruler) 766-768
    * Yax Nuun Ayiin II 奇坦(Chitam) 768-790
    * 黑暗太阳(Dark Sun) c. 810
    * 卡维尔的宝石(Jewel K'awil) 849
    * Jasaw Chan K'awiil II 869-889

[编辑]

现代历史

作为一个巨大的古代遗址,关于它的消息在当地从来没有消失过。关于蒂卡尔两

手或三手的资料在十七世纪开始被人们所知。由于遗址离现代都市非常遥远,直

到1848年才有第一个科学考古远征队来到蒂卡尔。19世纪和20世纪初,有许多探

险队到蒂卡尔研究、绘制地图和摄影。

1951年,在遗址附近建造了一座小型机场,大大改善了以前要花许多天步行或是

骑骡穿过丛林的状况。从1956年到1970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在遗址进行了大型的

考古发掘。1979年,危地马拉政府开始了一项长远的考古发掘计划,直到今日。

蒂卡尔现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并对公众开放。蒂卡尔国家

公园包括三部分:蒂卡尔遗址、圣·米盖尔·拉·帕罗塔达生物保护区 (San

Miguel La Palotada Biotope)和玛雅生物保护区(Maya Biosphere Reserve)。
[编辑]

自然保护区

蒂卡尔国家公园包括数种地形,有丘陵、沼泽、山地等等。国家公园内有几处沉

积岩保存了从中生代到第三纪的地质资料。国家公园内保存着包括沼泽雨林到山

地森林的多种丛林模式。丛林中也生活着不少珍稀动植物。植物有桃心花木Swie

tenia macrophylla,比尔松尼木属乔木Byrsonima crassifolia等等。哺乳动物

有蜘蛛猴Ateles geoffroy,三指树懒Bradypus tridactylus,白头鼬Eira

barbara等数十种。鸟类有红金刚鹦鹉Ara macao等。爬行类和两栖类有中美洲河

龟Dermatemys mawii,银环蛇Micrurus diastema sapperi和几种特有的蟾蜍等

。鱼类有十几种丽鱼,包括Cichlasoma melanorum、C. bifasciatum、 C.

heterospilum等。
[编辑]

外部链接

    * 蒂卡尔国家公园官方网站
    * WCMC蒂卡尔国家公园介绍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2%82%E5%8D%A1%E5%B0%94%E5%9B%BD

%E5%AE%B6%E5%85%AC%E5%9B%AD"

页面分类: 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 国家公园 | 危地马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文章会》是一段著名的传统相声。《文章会》这段相声产生于何时,由何人创

作已不可考,根据流传的文本考证,相信产生于晚清。在《文章会》中,有大量

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贯口,表演这段相声颇见演员的功底,因此《文章会》常被

用来考核一个相声演员表演水平,在相声界也有“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

镖》”的说法。一些人认为,《文章会》讽刺了八股文,也有研究者认为,《文

章会》并非专为讽刺八股文而创作,它仅仅是相声演员自嘲的幽默而已。
[编辑]

历史

相声界历史上长期实行严格的师徒授受制度,很多传统相声段子仅师徒间口耳相

传,许多信息在流传过程中消失,因此无法确切了解《文章会》的创作年代和作

者,只能根据流传下来的表演文本进行考证。根据目前已知最早的版本,相信《

文章会》应当创作于晚清的的同治或光绪年间。在这个相声段子中有大段的贯口

(即大段连贯且富于节奏性的台词),涉及了唐宋八大家、颜、柳、欧、赵、王

羲之、管仲、乐毅、诸葛亮等历史人物,因此有人认为这段相声并非由生活在底

层的相声演员所创作,而是出自饱读�钭拥穆骞笞遄拥艿拇醋鳎赡茏畛跤梢�br>
些贵族子弟在自娱自乐的全堂八角鼓中表演,后随着清朝灭亡,这些贵族子弟下

海成为职业艺人后这段相声才流传到相声界的。最初,文章会与另一传统相声名

段《大保镖》为同一段作品,文章会是这个作品的垫话,即相声主体故事展开之

前讲述的垫场小故事,后来为适应剧场演出的需要,《文章会》和《大保镖》被

拆分为两个独立的相声段子。
[编辑]

故事脉络

在《文章会》的表演中,逗哏演员扮演一位不学无术,腹内草莽却不断吹嘘自己

国学功底深厚的学生。逗哏演员吹嘘自己毕业于某著名大学,曾经接受过某名人

的八股文考试,在数百位应试者中,只有他一人文笔佳,字体妙,受到了名人的

赞赏,演员借名人之口,以贯口的形式夸耀自己的文章文笔堪比唐宋八大家、书

法堪比王羲之,见地堪比孔明、乃至孔孟。捧哏演员则扮演一个将信将疑的听众

,协助逗哏演员逐步将吹捧一步一步推向极至。随后,捧哏演员要求逗哏演员当

众念出那篇文章,最终逗哏演员读出的却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鼓书小调,名人出

的题目一般为春题,内容为民间小调《�绿矫谩罚踹缪菰被卮鸬脑蚴翘�br>
鼓《王二姐思夫》。俗不可耐的民间小调与之前的吹捧形成强烈的对比,达到喜

剧效果。
[编辑]

版本

作为一段传统相声,《文章会》在相声界流传了百余年,主要依靠的是师徒之间

的口传心授,因此形成了很多演出版本,各个版本之间,故事脉络基本相同,而

具体细节则根据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

各个版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逗哏演员毕业的学校,对逗哏演员进

行考试的名人,以及最后一个包袱的形式。

在目前已知最早的一个版本中,逗哏演员并非一个大学生,而是一名进京应试的

举人,相声中出现的名人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军机大臣翁同和,相声以翁同和扇

了逗哏演员一个耳光做结。

还有晚一些的版本中,逗哏演员毕业于北京大学,进行考试的名人是主导戊戌变

法的康有为和相声界的老艺人周蛤蟆,相声同样以康有为扇了逗哏演员一个耳光

做结。

在更晚些的版本中,逗哏演员毕业于扶轮大学,或仁和大学,隐喻逗哏演员实际

是一个黄包车车夫,其中扶轮大学意指扶着车把拉着车轮,而仁和大学则出自老

舍�男∷怠堵嫱障樽印分邢樽庸┲暗娜屎统党。锌际缘拿宋毖笳墓�br>
务院秘书长徐树铮,相声最终以徐树铮雇佣逗哏演员为政府“超等顾问”作结,

其中“超等顾问”意指“抄起车把等着,有人雇就问”仍然是隐喻该人为黄包车

夫。

还有版本为隐喻逗哏演员为卖烤红薯的,其中铁路附小意指铁路附近的学校。底

为雇佣逗哏的为“门外主考”,意指在考场门外又煮又烤,仍暗指逗哏演员为卖

烤红薯的。

此外还有的版本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为考试的主考人,但是无论何种版本,逗

哏演员对自己进行吹捧的词句,以及最终抖响包袱的两段民间小调《正月探妹》

和《王二姐思夫》却是基本固定的。比较这些版本的差异,可以从中读出《文章

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并能够从中挖掘这段相声起源的一些信息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7%AB%A0%E4%BC%9A"

Category: 相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舵雪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有舵雪橇又称为“长雪橇”,是一种以舵和方向盘控制的集体冬季运动项目,它

的平均速度可达90公里至100公里,最高可达至120公里,而其雪橇是由金属所成


目录
[隐藏]

    * 1 历史
    * 2 冬季奥运上的有舵雪橇
          o 2.1 双人赛
          o 2.2 四人赛
          o 2.3 有舵雪橇的构造
          o 2.4 服装
          o 2.5 比赛场地
    * 3 轶事
    * 4 参见
    * 5 外部链接

[编辑]

历史

有舵雪橇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一说是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在当时,有英国人

把平底的雪橇安装了车板,后来,新的雪橇安装了金属舵板和制动闸,成为了有

可能是历史上首辆的有舵雪橇。另外的一个说法是起源19世纪末的瑞士,但后来

证据了早在1880年左右,美国的纽约州就己经出现木制雪橇赛跑的纪录。

而有舵雪橇与跳台滑雪一样,都是于第一届冬季奥运中成为了正式的比赛项目。

现时,有舵雪橇在冬季奥运中设立三个小项,包括男子双人、男子四人及女子双

人小项。在首两届的冬季奥运中只设男子四人小项,美国宁静湖冬季奥运中新增

了男子双人小项,后来的美国盐湖城冬季奥运中,女子双人小项成为了并中一项

有舵雪橇项目的小项之一,而美国的Vonetta Flowers成为了第一位赢得冬季奥

运的非裔美国人。
[编辑]

冬季奥运上的有舵雪橇

有舵雪橇于1924年成为了冬季奥运的正式项目后,只有1960年冬季奥运因场地关

系而被列出比赛项目之外,几乎每届的冬季奥运都设有此项目,当中的小项有男

子双人、男子四人及女子双人小项。
[编辑]

双人赛

冬季奥运上的有舵雪橇小项中的雪橇长度不得超过2.7米,宽度不得多于0.67米

,滑橇板宽度8毫米,在雪橇滑行时,雪橇的重量不得高于375公斤。

当中,运动员在一次比赛中要滑行4次,分两天比赛,每次滑行两次,首轮的出

发次序是以抽签决定。之后的出场名次是按上一轮成绩而定,最差的一组会先出

发。在4轮完毕后,会以4次的滑行中到达终点的时间累积,得到最终的成绩,数

字愈低,则为排名愈高。若出现相同时间,则会以任何一次最快时间完成的一队

为优胜。
[编辑]

四人赛

四人赛所使用的雪橇最长的最高上限为3.8米,宽0.67米,滑橇板最小宽度是12

毫米,在雪橇滑行时,雪橇的重量不得超于375公斤的重量。

当中,四人赛的运动员与双人赛的运动员相同,都 是于一次比赛中要滑行4次,

分两天比赛,每次滑行两次,首轮的出发的次序以抽签决定。之后的出场名次是

按上一轮成绩而定,最差的一组会先出发。在4轮完毕后,会以4次的滑行中到达

终点的时间累积,得到最终的成绩,数字愈低,则为排名愈高。若出现相同时间

,则会以任何一次最快时间完成的一队为优胜。
[编辑]

有舵雪橇的构造

有舵雪橇以金属所造,外型以流线型设计,雪橇的底部有一对舵板和一对的固定

平行滑板,在雪橇后的是为制动器,而在雪橇内的是一个方向盘。
[编辑]

服装

有橇雪橇的运动员在作赛时必须穿上﹕

    * 比赛服
    * 护肩、护肘与头盔
    * 专用钉靴(靴钉要平均分布于靴底,靴钉的长度不可多次14毫米,间隔要

少于3厘米)


[编辑]

比赛场地

有舵雪橇的滑道是以混凝土或以木材所建成,宽度为1.4米,两侧均为护墙,护

墙内侧高1.4米,外侧高2至7米。滑道及两侧的护墙均需浇冰,比赛线路长度为1

500米,全程有最少15个弯道,最多为20个,弯道的半径最低下限为20米,其滑

道的平均坡度为4°30′-8°30′,而起点至终点的高度差异是100-150米。
[编辑]

轶事

    * 美国人伊根于1920年夏季奥运中赢得7拳击项目的金牌,后来于1932年的

冬季奥运中夺得有舵雪橇项目的金牌,是20世纪中唯一一位曾于夏季奥运和升季

奥运都获得金牌的运动员。

    * 由于有舵雪橇和无舵雪橇项目的器材较昂贵,在早期的冬季奥运中通常只

有欧洲的发达国家参与,在奥地利冬季奥运中,东德赢得了所有小项的金牌。

[编辑]

参见

    * 国际有舵雪橇和无橇雪橇联合会

    * 无舵雪橇

    * 俯式冰撬

[编辑]

外部链接

    * [1]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89%E8%88%B5%E9%9B%AA%E6%A9%87

"

页面分类: 冬季奥运项目 | 有舵雪橇 | 冰雪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舵雪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无舵雪橇又称之为“平底雪橇”、“运动雪橇”以及“短雪橇”,它是一种单人

和双人的冬季运动,其雪橇是由木所成。现时,冬季奥运中设有男子单人、男子

双人与女子单人三个小项,参赛的运动员必定要年满15岁以上。
目录
[隐藏]

    * 1 历史
    * 2 冬季奥运上的无舵雪橇
          o 2.1 男子、女子单人赛
          o 2.2 双人赛
          o 2.3 比赛场地
    * 3 参见
    * 4 外部链接

[编辑]

历史

无舵雪橇的存在历史比有舵雪橇早得多,它于8世纪初的奥斯陆就有类似雪橇的

运输工具存在。而历史上首次正式的国际雪橇比赛是在1883年的瑞士,当时来自

欧洲与澳洲的运动员要利用雪橇滑行4公里,最终的胜利者是一队澳洲组合赢得

。后来于1913年,国际雪橇联合会成立。

而无舵雪橇在奥地利冬季奥运中成为了正式的比赛项目,包括男子单人、双人与

女子单人小项,双人小项最近无分性别,但由于一直以来只有男性参加,因此久

而久之成为了男了双人小项。在整个冬季奥运的无舵雪橇项目中,德国、意大利

和苏联是该项目的大赢家,它们都夺得过半的无舵雪橇中的奖牌。
[编辑]

冬季奥运上的无舵雪橇

无舵雪橇在奥地利冬季奥运中成为了正式的比赛项目,至今已设有男子单人、男

子双人与女子单人三个小项。比赛用的雪橇以木制,它的前部没有舵板,在后部

也没有制动闸,只于底部有一对用以平行的金属滑板,宽34至38、高8至20、长7

0至140厘米。而由于雪橇没有方向盘,因此无舵雪橇比有舵雪橇更难操控。

在比赛展开时,运动员坐在雪橇上要�杷值牧Π蜒┣劣谄鸬阃贫酱镏盏愫�br>
,运动员仍要在雪橇之上,否则成绩不会计算在内。
[编辑]

男子、女子单人赛

单人赛的赛事中,所用的雪橇重量不可超于20公斤。当中,单人赛会进行两日的

赛事,每日进行两次的滑行,首次的出发名次以抽签决定,及后的出场次序以成

绩定断,在四次的滑行中所得时间会合计起来,所有时间最短的一队为优胜,如

若成绩相同,则会以会以任何一次最快时间完成的一队为优胜。
[编辑]

双人赛

双人赛方面,雪橇重量的最高上限为22公斤,赛事为期一天,进行两次的滑行,

赛事第一次的出发名次以抽签决定,之后的出场次序会以成绩决定,在两次的滑

行中所得时间会合计起来,所有时间最短的一队为优胜,如若成绩相同,则会以

会以任何一次最快时间完成的一队为优胜。
[编辑]

比赛场地

无舵雪橇的滑道以混凝土或木所建成,滑道宽1.3至1.5米,两侧的护墙要浇冰,

男子比赛线路长度为1000至1400米,比赛线路长度为女子800至1200米,滑道内

有11至18个弯道,弯道的半径 8米,平均坡度为4至10度,男女没有分别,在滑

道内,起点与终点的高度差异为70至130米。


[编辑]

参见

    * 国际无舵雪橇联合会
    * 国际有舵雪橇和无橇雪橇联合会
    * 俯式冰撬


[编辑]

外部链接

    * 美国无舵雪橇联会网页
    * 无舵雪橇网贡
    * [1]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4%A1%E8%88%B5%E9%9B%AA%E6%A9%87

"

页面分类: 冬季奥运项目 | 无舵雪橇 | 冰雪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俯式冰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俯式冰橇是其中一项以雪橇为比赛工具的冬运动项目,它的最高速度可达至每小

时130公里,在冬季奥运中设立男子和女子的个人赛事,直至现时,俯式冰橇于

冬季奥运中只曾四次列入正式的比赛项目。
目录
[隐藏]

    * 1 历史
    * 2 奥运上的俯式冰橇
          o 2.1 男子个人赛
          o 2.2 女子个人赛
    * 3 比赛场地
    * 4 服装
    * 5 轶事
    * 6 参见
    * 7 外部链接

[编辑]

历史

俯式冰橇与无舵雪橇一样都是起源于北欧,历史上第一个的冰橇比赛是于1884年

,3年后,瑞士出现了正式的冰橇。后来在1923年的法国,国际国际有舵雪橇和

无橇雪橇联合会正式成立,并提意把有舵雪橇以及俯式冰橇列入第1届冬季奥运

中的正式比赛项目,但最终,只有有舵雪橇成为并中之一的比赛项目。

俯式冰橇后来于瑞士冬季奥运中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在该届冬季奥运后,俯式冰

橇要于20年后才再次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之一,但因俯式冰橇的危险性高,因此

俯式冰橇长时间被列出正式的比赛项目。及后,俯式冰橇在盐湖城冬季奥运中再

三被加入比赛项目,2006年的冬季奥运中,俯式冰橇依然是比赛项目之一。

在2002年的冬季奥运前,俯式冰橇只设男子项目,后来女子个人赛才被加入冬季

奥运的小项之列中。


[编辑]

奥运上的俯式冰橇

俯式冰橇所用的冰橇底部要以铅块加重的撬架和两根固定的“滑铁”而成,滑铁

,撬架以铁制。运动员要在出发的信号亮起之后,以30秒内完成出发的动作。
[编辑]

男子个人赛

在男子个人俯式冰�列∠钪校硕毙枰热惶臁5敝校恋淖苤亓坎坏枚�br>
于115公斤,长度由80至120厘米长、高度由8至20厘米。

在赛事之中,运动员需要卧于冰橇之上,头向前方,脚于后方,并于起点中以冰

橇滑行1214米到达终点两次,最后把总成绩合计,以最少时间到达的运动员为胜

利者。时间的计算准确至百分之一秒,若出现相同成绩,名次可以并列。

在第一次的出发次序,是以抽签决定,及后的第二次出发次序要按照第一次的成

绩,首次比赛中,排名最先的20名运动员可晋级至第次的比赛中。在第二次的比

赛中,成绩最差的运动员会先出发,成绩最好的运动员最后出发,运动员在到达

终点后,不可离开冰橇上。
[编辑]

女子个人赛

女子个人赛与男子个人赛并没有重大的分别,在冰橇上,总重量不得多于92公斤



在赛事中,与男子小项一样,运动员都需要比赛一天,于起点中以冰橇滑行1214

米到达终点两次,最后把总成绩合计,以最少时间到达的运动员为胜利者。时间

的计算准确至百分之一秒,如有成绩相同的情况,名次可以并列。

在第一次的滑行中的出场次序是以抽签而定,成绩最好 的12位运动员可以晋身第

二次的比赛,在第二次的滑行中是以首次比赛的成绩作标准,成绩最出色的运动

员最后出场,而最差的则第一位出场,运动员在到达终点后,要在冰橇之上。
[编辑]

比赛场地

俯式冰橇的比赛场地的线路设计必须呈“十”字形,长度为1214米,起点和终点

与之间的高度距离是157米。赛道中共设有10个转弯处,而它的上坡长度约占赛

道总长度的12%。
[编辑]

服装

    * 雪靴(最多有8支长钉,靴钉长度要在7厘米之内)
    * 安全帽

[编辑]

轶事

    * 美国是俯式冰橇中的强者,在前后的3届冬季奥运中,美国就在4面的金牌

中夺得3面。只余下的一面是由一位意大利运动员于瑞士冬季奥运中赢得。

    * 1928年,当时19岁的美国运动员John Heaton在俯式冰橇男子个人项目中

取得一面银牌,及后在1948年冬季奥运中成功“蝉联”银牌,当时他已经是39岁

的高龄运动员。

[编辑]

参见

    * 有舵雪橇
    * 无舵雪橇

[编辑]

外部链接

    *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Bobsleigh et de Tobaganning (FIBT)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F%AF%E5%BC%8F%E5%86%B0%E6%92%AC

"

页面分类: 冬季奥运项目 | 俯式冰橇 | 冰雪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ML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一段用彩色標示的HTML源代碼
放大
一段用彩色标示的HTML源代码

HTML(超文本置标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是为网页创建和其它可

在网页浏览器中看到的信息设计的一种置标语言。HTML被用来结构化信息——例

如标题、段落和列表等等,也可用来在一定程度上描述文档的外观和语义。由蒂

姆·伯纳斯-李给出原始定义,由IETF用简化的SGML(标准通用置标语言)语法

进行进一步发展的HTML后来成为国际标准,由万维网联盟(W3C)维护。

包含HTML内容的文件最常用的扩展名是.html,但是像DOS这样的旧操作系统限制

扩展名为最多3个字符,所以.htm扩展名也被使用。虽然现在使用的比较少一些

了,但是.htm扩展名仍旧普遍被支持。编者可以用任何文本编辑器或所见即所得

的HTML编辑器来编辑HTML文件。

早期的HTML语法被定义成较松散的规则以有助于不熟悉网络出版的人采用。网页

浏览器接受了这个现实,并且可以显示语法不严格的网页。随着时间的流逝,官

方标准渐渐趋于严格的语法,但是浏览器继续显示一些远称不上合乎标注准的HT

ML。使用XML的严格规则的XHTML(可扩展超文本置标语言)是W3C计划中的HTML

的接替者。虽然很多人认为它已经成为当前的HTML标准,但是它实际上是一个独

立的、和HTML平行发展的标准。W3C目前的建议是使用XHTML 1.1、 XHTML 1.0或

者HTML 4.01进行网络出版。
目录
[隐藏]

    * 1 标准的版本历史
    * 2 标记元素类型
    * 3 文件类型描述
    * 4 分离样式和内容
    * 5 使用HTTP发布HTML
    * 6 HTML格式的电子邮件
    * 7 HTML超文本格式
    * 8 参看
    * 9 外部链接

[编辑]

标准的版本历史

    * 超文本置标语言(第一版)——在1993年6月发为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

(IETF)工作草案发布(并非标准).
    * HTML 2.0——1995年11月作为RFC 1866发布,在RFC 2854于2000年6月发

布之后被宣布已经过时
    * HTML 3.2——1996年1月14日,W3C推荐标准
    * HTML 4.0——1997年12月18日,W3C推荐标准
    * HTML 4.01(微小改进)——1999年12月24日,W3C推荐标准
    * ISO/IEC 15445:2000(“ISO HTML”)——2000年5月15日发布,基于严

格的HTML 4.01语法,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
    * XHTML

1.0——发布于2000年1月26日,是W3C推荐标准,后来经过修订于2002年8月1日

重新发布。
    * XHTML 1.1, 于2001年5月31日发布
    * (XHTML 2.0, W3C工作草案)

HTML没有1.0版本是因为当时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有些人认为蒂姆·伯纳斯-李

的版本应该算初版,这个版本没有IMG元素。当时被称为HTML+的后续版的开发工

作于1993年开始,最初是被设计成为“HTML的一个超集”。第一个正式规范在为

了和当时的各种HTML标准区分开来,使用了2.0作为其版本号。HTML+的发展继续

下去,但是它从未成为标准。

HTML3.0规范是由当时刚成立的W3C于1995年3月提出,提供了很多新的特性,例

如表格、文字绕排和复杂数学元素的显示。虽然它是被设计用来兼容2.0版本的

,但是实现这个标准的工作在当时过于复杂,在草案于1995年9月过期时,标准

开发也因为缺乏浏览器支持而中止了。3.1版从未被正式提出,而下一个被提出

的版本是开发代号为Wilbur的HTML 3.2,去掉了大部分3.0中的新特性,但是加

入了很多特定浏览器,例如Netscape和Mosaic的元素和属性。HTML对数学公式的

支持最后成为另外一个标准MathML。

HTML 4.0同样也加入了很多特定浏览器的元素和属性,但是同时也开始“清理”

这个标准,把一些元素和属性标记为过时的,建议不再使用它们。
[编辑]

标记元素类型

下面是HTML元素的类型:

    * 结构性 标记,描述文字的意图,例如

        <h2>Golf</h2>

    指明浏览器将"Golf"显示为二级标题。结构性标记并未指示浏览器的显示方

式,但是大多数浏览器标准化了这些元素的显示,例如默认情况下上述的标题会

被显示为较大的粗体文字。参见层叠样式表 (CSS)。比较常用的结构性标记有:

    *
          o html元素 标记HTML内容的开始和结束。
          o head元素 标记HTML文件头,包含不在正文中显示的关键字、标题

、脚本等等。
                + title元素 标记HTML文件的标题。
          o body元素 标记HTML文件正文的开始和结束。

    * 呈现性标记。描述文字的外观,例如

        <b>boldface</b>

    将"boldface"显示为粗体文字。但是为了统一网站的风格,很多网络出版者

使用CSS而不是重复使用呈现性标记。对于<b>bold</b>和<i>italic</i>,也有

通常更加明确的等价呈现性标记,例如<strong>strong

emphasis</strong>和<em>emphasis</em>。

    * 超文本标记。将文档的一部分关联到其他文档。例如

        <a href="http://wikipedia.org/">Wikipedia</a>

    将会把Wikipedia显示为一个超链接URL。

    * 除了HTML内容之外,经常也有人在代码中加入注释:

        <!-- This is a comment -->

    注释不被浏览器解释,仅仅起到说明代码含义或者隐藏部分代码的作用。

每个标记都有特定的属性。由于对标准的支持度相差很大,一些标记和属性可能

只被部分浏览器支持。
[编辑]

文件类型描述

为了指名文档使用的HTML标准,所有HTML文档应该以文件类型声明(DOCTYPE)

开头,引用一个文件类型描述。举例来说: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HTML 4.01//EN"
                      "http://www.w3.org/TR/html4/strict.dtd">

这个声明断言文档服从HTML 4.01的严格文件类型描述,这个标准是严格结构化

的,使用CSS来做格式化。有时是否存在一个合适的文件类型描述会影响一个浏

览器显示网页的方式。

除了HTML 4.01的严格文件类型描述之外,HTML 4.01也提供过渡和框架集文件类

型描述。过渡文件类型描述是向严格的文件类型描述过渡的缓冲,而框架集文件

类型描述则针对包含框架元素的网页。
[编辑]

分离样式和内容

网络开发社区的努力导致一种新的网页编写潮流,XHTML就是一个典型。标准着

重于描述网页结构的元素,例如标题、段落、引言和表格,而不是那些用于呈现

的元素,例如<font>、 <b> (粗体)和<i> (斜体)。在一些HTML变体中这些元素

甚至被禁用,例如HTML 4.01 的严格版本。CSS提供了一种分离HTML结构和内容

呈现的方式:把所有呈现代码移到单独的CSS文件。
[编辑]

使用HTTP发布HTML

万维网主要由从服务器通过HTTP协议向浏览器发送的HTML文档组成。但是,HTTP

也可以被用于传输HTML之外的数据,例如图像、声音和其他内容。为使浏览器了

解如何处理接收到的文档,在传输文档时必须同时传递文件类型。这种元数据包

含MIME类型(对于HTML 4.01或更早版本是text/html,而对于XHTML 1.0或之后的

版本是application/xhtml+xml),以及字符编码(参见HTML字符编码方式)。

在现在的浏览器中,和HTML文档一起发送的MIME类型影响文档的解读方式。和XH

TML MIME类型一起发送的文档被认为是良构的XML,而语法错误会导致浏览器无

法呈现文档。完全相同的文档如果和HTML MIME类型一起发送,则可能被正常显

示,因为浏览器对HTML的语法检查更加松一些。

如果MIME类型不被识别为HTML,那么浏览器不应该试图将文档呈现为HTML,即使

文档以正确的文档类型声明开头也是这样;尽管如此,一些浏览器还是检查文档

内容或其URL来判断其文件类型。因为可能造成的安全性问题,这种行为不被提

倡。即使以不遵守标准著称的Internet Explorer也基本放弃了这种做法。
[编辑]

HTML格式的电子邮件

一些图形模式下的电子邮件客户端支持HTML格式的邮件。很多支持一个图形模式

下的HTML邮件编辑器,以及一个HTML邮件阅览器。因为一些问题,HTML邮件的使

用有争议。HTML邮件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使用呈现性元素来加强邮件的视觉效果,

但是缺陷也很多,例如

    * 收件人未必有一个可以浏览HTML邮件的客户段
    * 邮件大小增加。一些邮件客户端随HTML邮件发送一个纯文字版更加重了这

个问题
    * 过度使用格式化
    * 潜在安全问题,例如伪造银行电子邮件用于网络钓鱼
    * 在一些有缺陷的电子邮件程序显示HTML邮件时可能执行恶意代码

因为这些原因,很多新闻组和邮件列表要么截断信件的HTML部分,要么只接受纯

文本版本部分的邮件,要么拒绝接收HTML邮件。
[编辑]

HTML超文本格式

HTML是一个相对比较弱的超文本实现。早期超文本系统具有具有类型的链接、跨

越包含和来源跟踪这样的属性。另一个现在缺乏支持的特性是粗链路。

直到不久之前,一些早期HTML版本中的超文本特性一直被大多数浏览器忽略,例

如link元素和可编辑的网页。

有时网络服务或者浏览器厂商也认识到这些特性。例如,现在的wiki和nuke社会

网络软件允许浏览者编辑访问的网页。
[编辑]

参看

    * HTML的字符编码
    * DHTML
    * XML
    * XHTML
    * HTML编辑器
    * Unicode
    * VRML
    * 中文维基百科HTML使用者

[编辑]

外部链接

    * W3C HTML Home Page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HTML"

页面分类: 互联网 | 置标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语电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台语电影又称为台语片,闽南语片,是指以台湾话配音的电影。不过一般来说,

台语电影专指于1955年至1981年,以闽南语配音的台湾电影影片。
台語電影舊情綿綿,洪一峰主演。
放大
台语电影旧情绵绵,洪一峰主演。

就一般认定来说,第一部台语电影为1955年上映,由都马歌仔戏剧团主演的歌仔

戏电影“六才子西厢记”,而最后一部台语电影是1981年,由杨丽花主演,也是

歌仔戏电影,“陈三五娘”。

1955年至1981年间,台语片总产量达一千多部,现存于电影资料博物馆者,约二

百多部。
目录
[隐藏]

    * 1 台语电影的启蒙
    * 2 第一波的兴衰
    * 3 第二波的兴衰
    * 4 台语电影演员与导演
    * 5 电影种类

[编辑]

台语电影的启蒙
台灣自製日語電影,莎勇之鐘,李香蘭主演
放大
台湾自制日语电影,莎勇之钟,李香兰主演

台湾电影业发展相当早,在日治时期的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1900年6月12日,

日法自动幻画协会于台北北门街“十字馆”开始放映黑白纪录片,映期为一周,

并且登报招揽观众。此为台湾第一回的电影公开放映与电影广告,十字馆亦成为

台湾第一家电影院。同年6月16日,来自日本的松浦章三于淡水馆放映法国卢米

埃拍摄的《火车进站》、《海水浴》、《工人下班》等十余部短片。松浦章三并

于放映电影时兼日文解说,是台湾最早的电影辩士,1921年,同样以日语解说电

影的台湾人王云峰成为第一个台籍辩士。

1930年代,使用闽南语语言台籍辨士与配上闽南语流行曲(如桃花泣血记)的无

声电影虽盛行台湾,但理论上仍不可称为台语电影。1932年5月1日,台湾自制第

一部电影,是无声片《义人吴凤》。该片演员多为日本人。1937年台湾出现第一

部有声片,为台湾总督府政令宣导影片,描述六氏先生遇难的“呜呼芝山岩”。

之后台湾少量自制生产的有声片仍�匀沼锱湟簦虼艘膊荒芩闶翘ㄓ锲6�br>
部真正台语片应该是战后,1956年由邵罗辉导演,以歌仔戏都马剧团演员为班底

的16mm电影《六才子西厢记》。
[编辑]

第一波的兴衰

搭配歌仔戏演出的台语电影“六才子西厢记”因为16mm电影规格不适合影院演出

,上映三天后即因观众稀少下档。虽然卖座不佳,却因此引起普遍回响。导演白

克将本来由国语(北京话)发音的政令宣导片“黄帝子孙”计划改以台语配音。

不过黄帝子孙尚未制作完成,何基明导演,以“麦寮拱乐社”歌仔戏团为班底的

第一部35mm台语电影“薛平贵与王宝钏”提前首映。

1956年1月4日,由歌仔戏剧团“麦寮拱乐社”主演,标榜“正宗台语”的台语电

影《薛平贵与王宝钏》于台北的中央、大观两戏院首映,结果票房打破纪录。几

天后,台北美都丽、台北明星等戏院加入联映,每天每家戏院都放映五至六场,

盛况空前。光这阶段的映期,《薛平贵与王宝钏》一片的纯收入就高达120万新

台币,超过成本三倍。之后该片于台湾中、南部戏院上映,更是轰动一时。该片

票房的告捷,激励了民间电影业者相继投入台语电影的拍摄 。

1956年,台语电影开拍达21部,是1950年代以来台湾自制影片总数的数倍。1957

年,台语电影更开拍62部。总计下来,1955年至1959年间,台语电影共有178部

影片,是同时间国语片的三倍多。

不过因为快速的生产,使台语影片普遍呈现粗制滥造的现象,票房也就迅速衰落

。1960年,台语电影跌至21部,维持数年的第一波台语电影高峰遂匆匆结束。
[编辑]

第二波的兴衰
台語電影最常見的場景,北投溫泉。
放大
台语电影最常见的场景,北投温泉。

1957年开始的3年台语电影生产高峰,虽匆匆结束,但已建立一定规模的台语电

影市场与制作经验让台语电影于1962年迅速重新兴盛。1962年,台湾共生产120

部影片。而当时国语片全年也只有7部影片。台语电影数量于1963年后,又呈现

迅速下滑的趋势。

台语片会又迅速的衰退,原因大约有:

    * 台语影片赶工拍摄情况并未改善,常常以十天的拍摄工作天来制作一支片

子。
    * 拍摄场地缺乏,最常拍摄的地点是台北北投,而常常几组人马一同拍摄。
    * 台语影片只能供内销无法拓展市场。
    * 影片无法从黑白片升级到彩色片等因素。
    * 台湾政府的态度。因为台湾政府不重视台语电影,认为台语电影过于“粗

鄙”。
    * 中华民国接收台湾后,制定北京话为国语的政府当局者提倡国语电影。
    * 数量过多,题材剧本无法突破,导致观众不但分散,且日渐稀少。
    * 诸如李行导演,以国语发音拍摄台湾社会写实片与爱情片的不合社会实情

的因素。
    * 无线电视的开播。

在层层限制与政府任其衰退的政策下,台语电影终于在1981年,台湾上映最后一

部纯以闽南语配音的“陈三五娘”(杨丽花,歌仔戏电影)画上终点。而从1955

年到1981年,台语电影共只存在26年。
[编辑]

台语电影演员与导演

台语电影演员的来源相当多元,有新剧,歌仔戏,话剧,歌唱艺人,幕后工作人

员等等。演员虽没受过正统学院的电影教育,但很多都有戏剧的底子。

至于导演方面,台语电影的导演大多都是以往无声片、厦语片、国语片的导演或

工作人员。不过,初试啼声就一炮而红的也有。

    * 台语电影知名演员

    小雪、小艳秋、文夏、田清、白兰、何玉华、金玫、金涂、戽斗、柯俊雄、

陈秋燕、陈扬、陈云卿、阳明(蔡扬名)、矮仔财、欧威、小明明、杨丽花、洪

一峰

    * 台语电影知名导演

    白克、何基明、李行、李泉溪、辛奇、林福地、林抟秋、邵罗辉、郭南宏

[编辑]

电影种类

台语电影因为发展期间与票房所需,类型不是很多。约略可分为以歌曲为主的电

影、歌仔戏电影与现实社会电影。

台语电影的歌曲为主电影,一者是将利用旧有30年代以来的台语歌谣或流行歌曲

的意境,将其重拍成电影,例如《雨夜花》《望春风》(杨丽花主演),一者是

利用当时正红的流行歌加以拍摄,例如洪一峰的《旧情绵绵》。这些歌曲因为电

影的推波助澜及影像化,四十年后的2000年代仍为台湾民众所熟悉。

现实社会电影则包含所有“时装剧”,这些时装剧有所谓喜剧片、爱情片、黑社

会片等。最大特征是剧情单薄,甚至有些全盘抄袭欧美国家影片(例如喜剧普遍

抄袭卓别林电影)的桥段,而更大的特色是拍摄地点通常是在台北市近郊附近。

这里面,又以台北 北投区最多产量。

台语电影另外还有一种很特殊的类型,那就是“歌仔戏电影”。这种将全部歌仔

戏剧本表演方式及身段搬上大萤幕的这类型电影不但创造是在台湾相当独特,也

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仅有表演歌剧方式。

    * 以歌曲为主的电影

    1956年《雨夜花》、1962年《雨夜花》(下集)、1964年《妈妈请妳保重》

、1962年《台北之夜》、1965年《文夏风云儿》、1967年《流浪天使》、1967年

《流浪剑王子》、1968年《一见你就笑》、 1972年《走马灯》、1964年《怀念

播音员》、《旧情绵绵》、《望春风》、1963年《素兰小姐要出嫁》、1963年《

草螟鸡公》1964年《桃花泣血记》、1967年《三声无奈》、1969年《烧肉粽》、

1969年

《雨夜花》(重拍)、1964年《可爱的人》、1965年《心爱彼个人》、1965年悲

恋公路》、1968年《一只鸟仔》、1969年《妈妈妳在何方》、1964年《悲情城市

》(林福地导演,金玫主演)

    * 现实社会电影

    1959年《阿三哥出马》、1956年《运河殉情记》、1960年《丈夫的密秘》(

又名:《错恋》)、1964年《五月十三伤心夜》、1965年《六个嫌疑犯》、1958

年《鬼湖》、1958年《古恨城》、1959年《男之罪》 、1959年《男之罪(续集

)》、1961年《浦岛游龙宫》、1962年《台北之夜》、1962年《女王蜂》、1963

年《流浪卖花姑娘》、1963年《天边海角》、1963年《台北之星》、1963年《妻

在何处》 、1964年《情天玉女恨》、1964年《矮仔财娶妻》1964年《欢喜过新

年》

、1964年《请君保重》、1965年《只爱妳一人》、1965年《心心相印》、1965年

《吹牛大王》、1965年《灵肉之道》、1965年《英雄难过美人关》、1966年《喋

血夜总会》1962年《阿丁大闹歌舞团》、1962年《台湾夜生活》、1963 年《小

财神爷》 、1963 年《金色夜叉》、1964年《天生自然》

1964年《真珠塔》、1964年《港都苦命女》、1964年《再会港都》、1965年《地

狱新娘》、1969年《处女宝鉴》、1969年《暗光鸟》、 1967年《走路新娘》 、

1964年《少女的祈祷》

    * 歌仔戏电影

    1955年《薛平贵与王宝钏》、1956年《薛平贵与王宝钏(续集)》、1956年

《薛平贵与王宝钏(第三集)》、1956年《范蠡与西施》 、1957年《苏文达薄

情报》、1957年《青山碧血》《碧玉簪》、1981年《陈三五娘》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8%AA%9E%E9%9B%BB%E5%BD%B1

"

页面分类: 台湾电影 | 闽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遗忘是记忆中的一个特殊功能。人类的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非常多。而遗忘使

得人只保留重要的、相关的信息,减轻大脑空间压力,有积极意义。一个事件会

否被遗忘,跟与其联系之事件的数目、它所唤起情感和时间,还有和身体状态有

关。但普遍认为,相对于记忆是主动,遗忘是被动的。就是说,人能够主动选择

记住某件事,而不能选择去忘记某件事。为了避免将重要的信息被遗忘,人们通

常的做法是:复习。
目录
[隐藏]

    * 1 遗忘的生理学机制
    * 2 遗忘与时间的关系
    * 3 遗忘与情感的关系
    * 4 遗忘与身体状态
    * 5 其它
    * 6 连接

[编辑]

遗忘的生理学机制

根据目前大脑研究对解释记忆的生理基础所提出的理论,人在记忆的时候,神经

元之间建立新的特异的突触联系。当人要记忆多件事物的时候,这些单个的突触

联系就会成为“网络”。网络带来的好处是,当信息需要被读取的时候,过程的

切入点并不一定要是该信息本身,还可以是该网络上的其它节点。再遵循这个切

入节点与所需信息的节点之间的连接(该过程被称为联想),大脑就可以同样得

到需要的记忆信息,并且将它装载到“内存”中。这也解释了某单一的事件与其

他事件建立的联系越多,就越不容易被遗忘。相反,孤立的单个事件容易被遗忘



遗忘从此有两种:第一种是记忆突触联系的消失。第二种则是记忆突触暂时失活

。两者的结果都是一样,就是大脑读取该信息的尝试失败。但第二种解释更能说

明,为什么人对“有印象”的事物,能更快的再次去接受或是再记忆。这也是预

习被提倡的原因。而复习,则是大脑不断重复读取某信息,一方面重新激活那些

失活了的记忆突触,另一方面则可以建立更多节点与该信息相连接,以达到下一

�胃於寥「眯畔⒌哪康摹�br>[编辑]

遗忘与时间的关系
放大

遗忘的速度跟记忆的时间有关。这方面有一个有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

。认为遗忘的速度在记忆紧接着的过后最快,然后慢慢放缓,直到遗忘的停止。

但此时记忆的内容不到原先的30%。也是因为这个发现,所以有人提出学习的“

四次复习法”。
[编辑]

遗忘与情感的关系

遗忘是有选择性的。根据所谓的Peters原则,人们所忘记的事情与情感因素有关

。人会很快忘记漠不关心的事,相反,那些能引起强烈情绪反应的事情则难以被

忘怀。能引起正面情绪(愉快)的事情会较长久被保留,而引起负面情绪的(不

愉快)事情则不然。往日的时光因此多是美好的时光,因为这种选择性会将负面

以及一般的事情剔除,而保留正面的内容。

不同的理论都有基本相同的共识,就是遗忘是信息处理的一个重要功能。遗忘是

记忆内容的整理,使其系统化结构化。通过这个过程,重要的信息会以简明的、

容易读取的方式贮存。R. Dreistadt从这种认识出发,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灵光

一闪”的现象。

有一种名叫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又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疾病。病人会不断的读取

以前不愉快甚至是可怕的回忆。这种心理疾患见于美国的越战老兵。被认为可能

是遗忘的过程出现障碍所致。
[编辑]

遗忘与身体状态

与上述的遗忘不同,在医学上有各种病态的遗忘,即痴呆。有名的例子是阿兹海

默病。这种疾病会慢性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恶化。若是由于事故和意外导

致,例如休克或脑震荡等引起的遗忘,则被称为失忆。还有癔病病人的针对特定

时间段的失忆,会伴有身份识别障碍。例如一女子与其丈夫吵架后,突然神经失

常,指称她根本不认识其丈夫。经过与医生的交谈得知,她把谈恋爱以及结婚的

这一整段经历都忘却了。

相关条目:

    * 后退健忘症
    * 前向健忘症
    * 完全失忆

[编辑]

其它

这里有一个有争议的的概念“trace decay”(痕迹磨灭),这种过程不但可发

生在短时记忆,也可以发生在长时记忆中,但在前者更常见。这种理论有一个很

难解释的现象,就是说,只要是很好的骑过自行车,即使过上十年没有自行车的

生活后再次去骑自行车,也不会有问题。所以就有人认为有些记忆会随时间而消

退,但有些则不会。但有一样是肯定的:记忆过程进行后去睡觉,虽然并不能彻

底避免“trace decay”,但却可以减弱它。所以有人提倡睡前进行少量学习。

自闭学者,如电影《雨人》中的莱蒙,其原型是金·匹克,被认为是“不会遗忘

”的人。在电影中,他能记住所看过的书和电话本,瞬间数出散落在地上牙签的

数目。
[编辑]

连接

    * - 非常详细描述了的关于遗忘的种种。
    * GedächtnisOnline - 该网站提供有关“记忆”方面的资讯,还有一个免

费的记忆测试。测试对受访者的记忆各个方面都会进行评估,并且根据成绩分组

。(Uni Duisburg-Essen)
    * 不用脑意识记忆也能学习?
    * 学会遗忘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1%97%E5%BF%98"

页面分类: 心理学 | 生物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父变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旋涡星系M100中的一颗造父变星
放大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旋涡星系M100中的一颗造父变星

造父变星是一种周期性脉动的变星,它的光变周期与绝对星等的变化具有确定的

关系,即周光关系。仙王座δ是这类变星中第一颗被证认出的,由于它的中文名

是造父一,因此这类变星得名“造父变星”。造父变星利用周光关系可以测量恒

星和星系的距离。
目录
[隐藏]

    * 1 造父变星的发现
    * 2 造父变星的分类
    * 3 造父变星的光变机理
    * 4 造父变星用于测定距离
    * 5 参阅

[编辑]

造父变星的发现

一颗典型的造父变星是仙王座δ(中文名造父一),它的视星等最亮时为3.7等

,最暗时为4.4等,光变周期为5天8小时47分28秒。它的光变现象是在1784年由

英国天文学家约翰·古德利克发现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哈佛大学天文台的

亨丽爱塔·勒维特在美国天文学家爱德华·皮克林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她观测了

小麦哲伦云中的25颗造父变星,发现,造父变星的光变周期越长,视星等越大,

这就是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勒维特在1908年发表了这一结果,随后,她利用小

麦哲伦云中的造父变星确立了视星等和周期之间的准确关系,因为小麦哲伦云离

我们足够遥远,恒星又非常密集,其中每颗恒星到地球的距离都可以看作是近似

相同的,因此勒维特发现的光变周期与视星等的关系可以视为是光变周期与绝对

星等的关系。由视星等转化为绝对星等,需要解决周光关系的零点标定问题。19

13年,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隆利用视差法测定了银河系中几颗较近的造父变星的

距离,距离尺度得到标定。1915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成功解决了造父变星的

零点标定问题。1 940年代,沃尔特·巴德又发现造父变星可以分为两种,分别对

应两个星族,它们具有不同的周光关系。

著名的北极星也是一颗造父变星,光变周期约为4天,亮度变化幅度约为0.1个星

等。
[编辑]

造父变星的分类
两种变星在赫羅圖上的位置:标C的红色区域代表造父变星,标RR的蓝色区域代

表天琴座RR型变星。
放大
两种变星在赫罗图上的位置:标C的红色区域代表造父变星,标RR的蓝色区域代

表天琴座RR型变星。

造父变星可以分为两种:

    * 经典造父变星:属于星族Ⅰ,是比较年轻的恒星,多为黄色的巨星或超巨

星,常见于星系的旋臂中,质量为太阳的几倍到几十倍,光度很大,是太阳的10

3到104倍。目前已经在大约30个河外星系中观测到了这类恒星。经典造父变星在

可见光波段光变幅度为0.1到2个星等,最亮时光谱型一般为F型,最暗时为G型或

K型,光变周期从1.5天到50天不等。但也有例外的,比如武仙座BP星的光变周期

为83.1天,小麦哲伦云中也发现过光变周期长达二百天的经典造父变星。经典造

父变星的周光关系比较明显,其绝对星等M与光变周期P的关系为:

    M = - 1.80 - 1.741 log_{10}P

    * 短周期造父变星:又称室女座W型变星,属于星族Ⅱ,是年老的恒星,银

河系中的室女座W型变星多分布于银核、银晕以及球状星团中。光变周期短于一

天,其绝对星等M与光变周期P的关系为:

    M = - 0.35 - 1.75 log_{10} P

此外,天琴座RR型变星也有与造父变星类似的周光关系,有时也被视为短周期造

父变星的一种。请参阅条目:天琴座RR型变星。
[编辑]

造父变星的光变机理

在赫罗图中,大部分脉动变星位于一个狭长的不稳定带上。造父变星位于这个不

稳定带的上部,光谱型为F到K型。造父变星的半径变化幅度不大,约为5%-10%,

光度变化主要来自表面温度的变化,且与半径的变化位相相反,即半径最大时光

度最小,半径最小时光度最大。

当恒星演化到一定阶段,内部会出现不稳定性,引力和辐射压力会失去平衡,外

部包层会出现周期性的膨胀和收缩,但这个脉动不涉及恒星的核心。在正常情况

下,恒星的不透明度κ与密度成正比,与温度的3.5次方成反比。当恒星的半径

减少时,密度增加,温度升高,不透明度降低,导致能量的释放,使膨胀幅度减

小。但造父变星在脉动初期,恒星包层中存在氦的部分电离区,半径减小时,温

度基本不变,导致不透明度反而增加,能量吸收,半径进一步减小。这就使得脉

动的幅度越来越大。

恒星在演化过程中,在赫罗图上可能数次穿越不稳定带,在正常恒星�驮旄副湫�br>
之间不断转换。
[编辑]

造父变星用于测定距离

由于造父变星具有确定的周光关系,在测量星团、星系的距离时,只要观测到其

中的造父变星,就可以利用周光关系确定它们的距离。因此,造父变星被称为“

量天尺”。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哈勃就是利用仙女座星系中的造父变星,测定了仙

女座星系的距离,随后巴德又对其进行了修正,证实了它是一个河外星系。
[编辑]

参阅

    * 周光关系
    * 天琴座RR型变星
    * 脉动变星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0%A0%E7%88%B6%E5%8F%98%E6%98%9F

"

页面分类: 变星 | 恒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羊比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放大

山羊比尔是美国海军学院的吉祥物。他是一只有活力的山羊,穿著海军学院制服

。在该校校园的正门,一号门内,有一尊山羊比尔的铜像。

第一位山羊比尔在1893年出现。现在比尔卅一世是第34任吉祥物,也是第30个以

比尔为名的山羊。他(或者她)的后备是比尔卅二世。
目录
[隐藏]

    * 1 山羊比尔的传说
    * 2 早期历史
    * 3 历代山羊比尔
    * 4 绑架比尔
    * 5 比尔队
    * 6 参考资料

[编辑]

山羊比尔的传说

1880年代,船在航行时会带著家畜,以提供水手新鲜的食物。

传说,有一艘海军舰艇带著一只宠物山羊航行。山羊在巡弋中死亡。军官们保存

了它的皮,并且返港时要把它制成标本。

两个年轻的少尉被托付要携带这张皮。在去找标本剥制师的路上,他们在美国海

军学院停下来看足球赛。中场时,其中一个少尉决定以山羊皮著装。在场的人非

常欣赏这样的作法。这场比赛由海军获胜,而胜利的光荣则被归于已故的山羊。
[编辑]

早期历史

在1893年,一只叫做艾尔·席德的活山羊在第4届陆军-海军比赛中担任海军的吉

祥物。艾尔·席德是纽约号军官送给学生旅的礼物。这一年,这只山羊帮助海军

以6比3获胜,所以他被纳为球队的一员。

那时候美国海军学院还有其他吉祥物,包括两只猫、一只牛头犬和一只鸽子。然

而,山羊从1904年起就未曾中断服役。

在1900年代早期,这个可爱的吉祥物终于有了名字。在费城,安那波利斯队打败

西点军校之后,在回程的火车上,山羊被领著展开胜利游行。一直到他们到达巴

尔的摩,山羊都没有脱队。�褪悄歉鍪焙颍庵簧窖蛴辛恕氨榷闭飧雒帧U�br>
个名字来自1891年到1894年担任学生旅司令的寇比·M·彻斯特所养的宠物羊。
[编辑]

历代山羊比尔

    * 1968年,由美国空军学院赠送的比尔十六世,因为除草剂洒得离他的栏围

太近而被毒死。
    * 1973年,比尔十七世因为同样的原因丧生。
    * 比尔十九世和比尔二十世都在3年忠诚的服役之后分别于1975年和1978年

因自然死亡。
    * 1978年,比尔廿一世领导学生获得一连串胜利,其中包括以23对16打败杨

百翰大学,以及两场打败陆军的比赛。

山羊比爾在2004年陸軍-海軍的比賽上
放大
山羊比尔在2004年陆军-海军的比赛上
[编辑]

绑架比尔

1995年11月5日,在陆军-海军足球赛之前的一个月,从西点军校来的高年级生,

在海军学院的酪农场上发动黎明前的奇袭,绑架了山羊比尔廿六世、廿八世和廿

九世。五角大厦后来获知消息。由陆军和海军军官所组成的警方将3只山羊送回

,并规定:“绑架陆军学院学生、海军学院学生和吉祥物,是绝不容许的事情。



比尔廿八世于1995年10月至2001年11月间在位,它过世后由比尔廿九世继承。
[编辑]

比尔队

在美国海军学院的足球赛中,除了装扮的吉祥物,还有活山羊。有几只山羊和预

备山羊由“比尔队”的学生负责饲养。
[编辑]

参考资料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2006). Bill the Goat.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trieved 10:15, February 10, 2006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Bill_the_Goat&oldid=35246124

.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1%B1%E7%BE%8A%E6%AF%94%E7%88%BE

"

页面分类: 吉祥物 | 美国海军 | 著名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卡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卡福 logo logo
全名     马科斯·埃万热利斯塔·德莫赖斯
西文全名     Marcos Evangelista de Moraes
绰号     
出生日期     1970年6月7日
目前效力     AC米兰
青年队
1988年-1990年     圣保罗青年队
效力俱乐部
年份     效力俱乐部     联赛上阵次数
1990年-1994年
1994年-1995年
1995年-1997年
1997年-2003年
2003年-至今     圣保罗
萨拉戈萨
帕尔梅拉斯
罗马
AC米兰     
国家队
1990年-至今     巴西     
        编辑 本模版

卡福(Cafu),全名马科斯·埃万热利斯塔·德莫赖斯(Marcos Evangelista de

Moraes),1970年6月7日出生于巴西圣保罗-)是一名巴西足球运动员。他目前效

力于意甲的AC米兰,在俱乐部和国家队他主要司职右边卫,也可以踢右边锋以及

右中场。

卡福的特点是速度快,助攻犀利。他长期以来都是所在球队的进攻利器。相应地

,卡福的一对一防守以及回防意识都要差一些。在俱乐部,教练卡洛·安切洛蒂

安排防守出色的加图索出任右中场,和卡福形成功守兼备的组合。

卡福成名于巴西的圣保罗队。1991年,圣保罗队取得了巴西足球锦标赛冠军。2

年后,卡福和队友们赢得了南美冠军的头衔。在1993年的丰田杯上,圣保罗让全

世界见识了艺术足球的真谛,而飞翔在右路的卡福则令AC米兰的防线严重左倾。

在圣保罗效力6年后,他于1994年转投西班牙萨拉戈萨。但是这次转会并不成功

,他很快就回到了巴西加盟另一家豪门帕尔梅拉斯队。

1997年卡福加盟了罗马队,他的意甲之旅也由此开始。在罗马效力期间卡福夺得

了一次联赛冠军(2001年),并代表国家队夺得一次世界杯冠军(2002年)。2003年

,已经成为巴西国家队队长的卡福转投意甲豪门AC米兰,首个赛季他就获得了职

业生涯的第二个意甲冠军。

1994年世界杯卡福作为替补获得了冠军,1998年世界杯卡福作为主力获得了亚军

,2002年世界杯卡福作为队长获得了冠军。他目前以132次的出场次数保持着国

家队的出场记录。

关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卡福总结道:“如果上帝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将会选

择踢前锋。如果你是一名后卫,你无时无刻都要保持警惕。因为你面对的那些前

锋不允许你犯错,一旦你失误,他们会毫不留情地得分。所以,还是踢前锋轻松

点。”
[编辑]

主要荣誉

    * 世界杯冠军:1994, 2002

    * 世界杯亚军:1998

    * 美洲杯冠军:1997

    * 丰田杯冠军:1993

    * 南美解放者杯冠军:1993

    * 意甲冠军:2000-01,2003-04

    * 意大利超级杯冠军:2001

[编辑]

职业生涯全记录
赛季     效力球队     联赛     本土联赛 *1     欧洲赛事 *2     总数
上阵     入球     上阵     入球     上阵     入球
1990     圣保罗     巴西甲级联赛     20场     1球     -     -     20场     

1球
1991     圣保罗     巴西甲级联赛     20场     1球     -     -     20场     

1球
1992     圣保罗     巴西甲级联赛     21场     1球     -     -     21场     

1球
1993     圣保罗     巴西甲级联赛     18场     1球     -     -     18场     

1球
1994     圣保罗     巴西甲级联赛     16场     2球     -     -     16场     

2球
1994-95     萨拉戈萨     西班牙甲级联赛     16场     0球     1场     

0球     17场     0球
1995     帕尔梅拉斯     巴西甲级联赛     19场     0球     -     -     

19场     0球
1996     帕尔梅拉斯     巴西甲级联赛     16场     0球     -     -     

16场     0球
1997     帕尔梅拉斯     巴西甲级联赛     -     -     -     -     

-     -
1997-98     罗马     意大利甲级联赛     31场     1球     -     -     

31场     1球
1998-99     罗马     意大利甲级联赛     20场     1球     5场     0球     

25场     1球
1999-00     罗马     意大利甲级联赛     28场     2球     5场     0球     

33场     2球
2000-01     罗马     意大利甲级联赛     31场     1球     7场     0球     

38场     1球
2001-02     罗马     意大利甲级联赛     27场     0球     10场     2球     

37场     2球
2002-03     罗马     意大利甲级联赛     26场     0球     12场     0球     

38场     0球
2003-04     AC米兰     意大利甲级联赛     28场     1球     9场     0球     

37场     1球
2004-05     AC米兰     意大利甲级联赛     33场     1球     12场     1球     

45场     2球
累计     370场     13球     61场     3球     431场     16球

*1:并未包括意大利足协杯以及意大利超级杯的比赛

*2:并未包括欧洲超级杯的比赛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A1%E7%A6%8F"

页面分类: 1970年出生 | AC米兰球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罗拉多大峡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科罗拉多大峡谷)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大峡谷风光
放大
大峡谷风光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是科罗拉多河经过数百万年以上的

冲蚀而形成,色彩斑斓,峭壁险峻。1979年大峡谷被列入世界遗产。在许多非权

威版本的世界七大自然奇观列表上都有大峡谷的名字。目前由美国大峡谷国家公

园管理。

大峡谷总长446公里,平均深度有1200米,宽度从0.5公里至29公里不等。科罗拉

多高原抬升时,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切割层层沉积岩,由此形成了大峡谷。将近

20亿年来的地质变迁史一览无余。

1540年,一个名叫加西亚·洛佩兹·德·卡迪纳斯(García López de Cárdenas

)的西班牙人最先发现了大峡谷。19世纪70年代,美国陆军少校约翰·韦斯莱·

鲍威尔(John Wesely Powell)率领第一支科学考察队前往大峡谷。鲍威尔将谷

中的沉积岩层形容为“一本巨型小说中的书页”。然而,此前已有美洲印第安人

在峡谷壁上定居了。
目录
[隐藏]

    * 1 地理环境
    * 2 地质变迁
    * 3 对峡谷的探索
          o 3.1 古普韦布洛人(Ancestral Puebloans)
          o 3.2 其他古文明
          o 3.3 西班牙探险家
          o 3.4 美国探险家
          o 3.5 沿岸定居者
    * 4 近代历史
    * 5 旅游活动
    * 6 参看
    * 7 外部链接

[编辑]

地理环境
从河面看大峡谷
放大
从河面看大峡谷

大峡谷非常深,最深处达1800米。从李氏渡口(Lee's

Ferry)至汉斯险滩(Hance Rapid),峡谷平缓倾斜,岩层显露无遗。从谷底至

顶部沿壁露出从前寒武纪到新生代各期的系列岩系,水平层次清晰,岩层色调各

异,并含有各地质时期代表性的生物化石。峡谷终止于格兰德瓦什崖(Grand

Wash Fault)。

在由板块活动引起的造山运动以及地壳隆起的共同作用下,沉积岩被抬高上千英

尺,从而形成了科罗拉多高原。海拔的升高也导致了科罗拉多河流域降雨量的增

加,但并未足以改变大峡谷地区半干旱的气候。随后的山体滑坡及其它块体移动

又造成了头向侵蚀与河流袭夺,种种的这些都倾向于加深、扩展干旱环境中的峡

谷。

地壳隆起并不均匀,这就导致大峡谷的北岸比南岸高出三百多米,并且科罗拉多

河与南岸更靠近些。北岸高地降水量相对较高,其几乎所有径流都流向大峡谷中

;而南岸高地的径流则顺着地势向着背离峡谷的方向流去。这就加剧了峡谷的侵

蚀,使科罗拉多河北岸的峡谷及其分支更快地拓宽。
大峡谷的日出
放大
大峡谷的日出

由于海拔差异,峡谷北岸的气温相对低于南岸。冬季,该地区常有大量降雪。从

北岸观望,峡谷的扩张较为明显。

大峡谷的边缘是一片森林,越往峡谷中走温度就越高,到峡谷底端则近似荒漠地

带,因此大峡谷中包含了从森林到荒漠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国家公园内的植物多

达1500种以上、并有355种雀鸟、89种哺乳类动物、47种爬虫动�铩�两栖类动

物、17种鱼类生活其中。第26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是大峡谷的众多热爱

者之一,他多次在此猎捕美洲狮或是欣赏风景。
[编辑]

地质变迁
大峡谷的日落
放大
大峡谷的日落

峡谷成因的细节依然广受争议。据地质学家韦恩·莱尼说:“至今,地质学家们

仍然无法确定峡谷的准确形成年代以及冲积的细节过程。”关于大峡谷的形成原

因,也无任何权威性理论。

大峡谷崖壁上裸露的岩层年代跨度很大,既有20亿年前形成的毗湿奴片岩(Vish

nu Schist,位于 Inner Gorge

底部),又有2.3亿年前形成的凯巴灰岩(Kaibab Limestone,位于岸上)。当

最初的北美大陆海岸线反复向前推进或后退时,许多岩层便在温暖的浅海、沿岸

海滩、或是沼泽地中沉积下来。但也有例外,其中包括在沙漠中以沙丘形式沉积

的可可西诺砂岩(Cococino Sandstone),以及 Supai 岩层的某些部分。

大峡谷之所以如此之深、其岩层(大部分在海平面以下形成)如此高耸,可能要

归功于大约6500万年以前科罗拉多高原将近1500至3000米的抬高。这一抬高使科

罗拉多河及其支流的倾斜度大大增加,从而加快了其流速、增强了其下切岩石的

能力。

科罗拉多河盆地(大峡谷是它的一部分)已有4000万年历史,但大峡谷本身的历

史或许还不到600万年(大部分侵蚀是在最近200万年内才发生的)。所有这些侵

蚀的结果就是——造就了地球上最完全的地质宝库之一。

在冰河时期,相对较潮湿的气候使古科罗拉多河水系的总水量有所增加,从而加

快了其下切河道的速度。

530万年前,加利福尼亚湾(Gulf of California)被打开,使得古科罗拉多河

河床位置降低。这一变化直接导致下切侵蚀比例的增加。从那时起至120万年前

,古科罗拉多河下切到了与现在相差无几的深度。如今呈阶梯状的岩壁是由差别

侵蚀造成的。
大峡谷
放大
大峡谷

100万年前,该地区的火山活动(大多数在峡谷的西部区域附近)产生了大量火

山灰与熔岩(甚至曾将河道完全阻塞),随后沉积形成火山岩——这是峡谷中的

最为年轻的岩石。
[编辑]

对峡谷的探索
[编辑]

古普韦布洛人(Ancestral Puebloans)

    * 杰出的篮子编织者
    * 又名:普韦布洛-阿纳萨兹人
    * 古普韦布洛人在大峡谷的居住地
          o 南科维峡谷(Nankoweap Canyon)
          o 乌卡三角洲(Unkar Delta)
          o 光明天使遗址(Bright Angel Site)

[编辑]

其他古文明

    * 科赫尼那人(The Cohonina)
    * 西纳瓜人(The Sinagua)
    * 派族人(The Pai),意为:“人们”
    * 霍拉人(The Hualapai),意为:“种松树的人”
    * 哈瓦苏人(The Havasupai),意为:“绿洲的人”
    * 派尤特人(The Paiutes),意为:“水中的人”
    * 迪内人(The Dineh),意为:“人们”

[编辑]

西班牙探险家
大峡谷1919年成为国家公园的纪念邮票
放大
大峡谷1919年成为国家公园的纪念邮票

公元1540年9月,西班牙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瓦斯科·德·科洛纳多(Francisco

Vasquez de Coronado)下令寻找传说中的“希波拉七城市”(Seven Cities of

Cibola)。于是,船长加西亚·洛佩兹·德·卡迪纳斯带着一小队西班牙士兵和

几位霍皮族(Hopi)向导,到达了位于沙漠观景点(Desert

View)与莫连峰(Moran Point)之间的大峡谷南岸地区。士兵帕布罗·德·梅

格罗萨(Pablo de Melgrossa)、胡安·加勒拉斯(Juan Galeras)与另一个士

兵向谷底走了大约三分之一的路程,但因缺水而不得不返回。当时的霍皮族向导

应该是知道前往谷底的捷径的,所以一般认为他们很可能不愿意带西班牙人去。

此后的两百多年间,再也没有其他欧洲人拜访过大峡谷了。

直至1776年,才又有两位西班牙牧师再度来到大峡谷——弗朗西斯科·阿达纳修

·多明戈(Francisco Atanasio Dominguez)神父与西尔维斯特·维勒兹·德·

埃斯卡兰特(Silvestre Velez de Escalante)神父。他们当时正率一小组西班

牙士兵在犹他州(Utah)南部搜寻连接圣达菲(Santa

Fe)与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的捷径,途经从格伦峡谷(Glen Canyon)至

大理石峡谷(Marble Canyon)的大峡谷北岸。
[编辑]

美国探险家
大峡谷
放大
大峡谷

1826年,詹姆斯·俄亥俄·帕提(James Ohio Pattie)带领着一队美国猎人与

当地人前往该地,但罕有文件记载此事。帕提可能是自西班牙牧师之后再度拜访

大峡谷的第一个欧洲人。

19世纪中叶,一个摩门教传教士雅各·汉布林(Jacob Hamblin)被其教会派往

大峡谷地区探寻横渡科罗拉多河的合适地点。他与当地土著人及白人定居者相处

和睦,于是在1858年发现了李氏渡口及皮尔斯渡口(Pierce Ferry,后由哈里森

·皮尔斯(Harrison Pierce)经营并命名)——这是大峡谷沿岸仅有的两个可

作为渡口的地点。
俯视大峡谷
放大
俯视大峡谷

1857年,美国陆军部派遣了一支由陆军中尉约瑟夫·艾夫斯(Joseph Ives)领

导的探险队前往大峡谷,评估从加利福尼亚湾逆流而上的可行性。经历了两个月

560公里的艰难航行,艾夫斯一行最终乘坐“探险家号”汽船抵达了黑峡谷(Bla

ck Canyon)。之后“探险家号”撞上了岩石,因而被遗弃。艾夫斯又带领他的

队伍向东进发,成为了第一批进入钻石溪(Diamond Creek)流域并沿大峡谷南

岸东行的欧洲人。

    * 约翰·韦斯莱·鲍威尔河流探险队
    * 布朗-斯坦顿(Brown-Stanton)河流探险队
    * 其他探险队

[编辑]

沿岸定居者
来自NASA的大峡谷卫星图
放大
来自NASA的大峡谷卫星图

    * 采矿者
          o “船长”约翰·汉斯("Captain" John Hance)
          o 威廉·W·巴斯(William W. Bass)
          o “隐士”路易斯·布切(Louis Boucher "The Hermit")
          o 塞斯·坦纳(Seth Tanner)
          o 查尔斯·斯宾塞(Charles Spencer)
          o D·W·“詹姆斯”·穆尼(D. W. "James" Mooney)
    * 李氏渡口的定居者
          o 约翰·道尔·李(John Doyle Lee)
          o 爱玛·李(Emma Lee,约翰·李19个妻子中的第17任)
          o J·S·埃米特(J. S. Emmett)
          o 查尔斯·斯宾塞
    * 幻影农庄(Phantom Ranch)的定居者
          o 大卫·鲁斯特(David Rust)
          o 玛丽·科尔特(Mary Colter)
    * 大峡谷村(Grand Canyon Village)
          o 拉尔夫·卡梅隆(Ralph Cameron)
    * 联邦政府的保护措施

联邦政府的国家公园管理者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包括:新近引入的高度濒危

物种——加利福尼亚秃鹫、空中飞越大峡谷这一旅游项目的噪音级别、与公园周

边保留土著部落的水源所有权争端、森林大火的防范与应对,等等。大峡谷国家

公园目前的主管是乔·阿尔斯顿先生(Joe Alston),他先前是格伦峡谷旅游区

的主管。(格伦峡谷在大峡谷东北部,位于亚利桑那州与犹他州的边界上。)
[编辑]

近代历史
从南侧看大峡谷
放大
从南侧看大峡谷

1956年,大峡谷地区发生了一起当时美国商业飞行史上最严重的事故。6月30日

早晨,一架美国环球航空公司(TWA)的“洛克希德超级星座”(Lockheed

Super

Constellation)客机与一架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道格拉斯DC-7”(Douglas

DC-7)客机在相差不到3分钟的时间里先后从洛杉矶国际机场(Los Ange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起飞向东部飞行。大约90分钟后,两架客机在位于监

控区外的大峡谷上空相撞,残骸均落在峡谷东部地区,靠近科罗拉多河与小科罗

拉多河的汇流处。在事故中丧生的乘客达128人,两架飞机的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编辑]

旅游活动

除了峡谷南岸(平均海拔超过2134米)的休闲观光游外,皮筏漂流与徒步旅行也

尤其受欢迎。而徒步旅行、骑骡旅行与沿河而下的皮筏漂流皆可到达谷底。然而

,考虑到行程距离、技术要求以及由谷底高温引起的中暑危险,官方极为不赞成

一天内上下往返。即使是沿岸的徒步旅行也必须十分谨慎,相隔不远便设有一块

警示牌。
[编辑]

参看

    * 大峡谷国家公园
    * 科罗拉多河

[编辑]

外部链接

    * 大峡谷国家公园服务(English Version)
    * 大峡谷北岸(English Version)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7%91%E7%BE%85%E6%8B%89%E5%A4%9A

%E5%A4%A7%E5%B3%BD%E8%B0%B7"

页面分类: 世界自然遗产 | 美国风景区 | 峡谷 | 世界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10月21日维基百科在中国大陆遭到封禁,维基百科使用者向政府部门提交
的解除封禁申请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由于中国网络审查的模糊性和程序不透明,
什么原因、哪一部门实施了封锁,依然不为大众所知,只有各种消息传言。通过
对路由跟踪信息的分析,只知道在中国大陆骨干网路由上被屏蔽。在浏览器的代
理设置里尝试使用下列代理服务器可以继续访问维基百科:
* 145.97.39.130 - 145.97.39.140:80 (推荐)速度快,这之间的IP地址都可
以使用作为代理。但只能访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网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left 本文所有的文本内容在GNU自由文档许可证下发布 2006 3 2


雅虎1G免费邮箱百分百防垃圾信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