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燦鍙﹕台灣民主的現狀﹑未來和願景

54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Pathuangny

unread,
Jun 9, 2011, 12:06:53 AM6/9/11
to i_love...@googlegroups.com

http://www.wufi.org.tw/dbsql/showmsg.php?id=1729

台灣民主的現狀、未來和願景    rdrcntr:41 2011-06-07 11:19:59
張燦鍙

「如果我們始終在『過去』和『現在』之間爭吵,我們必將失去『未來』。」

If we open a quarrel between past and present, we shall find that we have lost the future.
---邱吉爾(Winston S. Churchill)

作為一個台灣建國的推動者,我時常捫心自問:「我對台灣的終極關懷是什麼?」,或者是說:「我希望百年後的台灣,會是什麼樣的社會?」,面對台灣社會的現狀,午夜夢迴,雖然輾轉反側,然而思緒卻愈來愈清晰。

我所看到的台灣社會

台灣從2000年以來的藍綠對抗,可以說是「撕裂的十年」、「民主倒退的十年」。台灣社會裡,充斥著感性熱情的選民,卻鮮少有理性參與的公民;政治人物整 日吵翻天,媒體名嘴以既定的立場推波助瀾,導致人民理盲又濫情。討論問題前,要先分清楚顏色,台灣社會早已陷入「有立場沒是非、有黨派沒對錯」的極端對 立。政黨的使命,貧乏得只剩下選舉;政客的目標,貧乏得只剩下選票;政治人物的歷史視野,貧乏得只看到2012年,國際視野,更是貧乏得只剩下對岸的中 國。

台灣當前的政治亂象:藍綠嚴重對立、社會不斷撕裂、政府持續空轉。歷次的民調也都顯示,有50%以上受訪民眾認為:「政黨惡鬥是台灣當前最大的危機」,幾 年前,「經濟學人」雜誌曾評論:「政治文化是目前台灣最大的問題」。但是面對問題,卻不想探討原因,不想辦法解決,只是一味的迴避,一味的避談政治,我覺 得這並不是正確的態度。正如法鼓山聖嚴法師所說:面對問題時,你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就來面對它吧!

其實在多元化、民主化的開放社會,意見不同本是很正常,不足為奇的,重要的是要用什麼態度面對問題?有沒有能力處理問題?不幸的是,台灣社會卻不懂得如何 處理,處理模式更常常陷於:只有立場,不問是非;只有黨派,不問黑白。甚至拼命找對手的缺點、拼命找與對手不同的地方,追求零和遊戲(Zero-Sum Game),形成「互相否定、互相消滅」的局勢。完全缺少西方先進國家理性溝通、尊重包容,和而不同(Diversity in Unity),同中存異,異中求同的文化。

我所思考的台灣社會

然而藍綠對立真的無解嗎?我深感不以為然。

台灣社會面對的許多問題,尤其是道德標準,社會規範,公共倫理,政治人物的誠信與清廉、追求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普世價值,根本無關意識形態,不分藍 綠。至於其他公共政策,大部分更是屬於政治性低,非意識形態的議題:包括提昇政府效能、經濟競爭力、永續發展、拼治安、司法改革、金融改革、教育改革、國 土規劃、政府再造、重整健保制度、社會福利、在國際上與美、日等國家簽訂FTA,不都是超越藍綠,超越意識形態!只是大家過於強調不同的地方,而忽略了更 多相同的地方。台灣面對全球化的挑戰,我們應該知道不會有一個「沒有中國的全球化」,也不會有一個「沒有風險的大陸政策」。事實上全球化經貿的交流合作, 既是機會,又是風險,我們不應該只談正面,也要談負面,要有客觀冷靜專業的評估。就以ECFA而言,執政的國民黨,說盡好話;在野的民進黨,盡說壞話。殊 不知,公共政策本來就有它的一體兩面、利弊得失,作為負責任的政黨與政治人物,就應該權衡利弊得失,然後告訴人民,要如何擴大利基爭取獲益,也會提出配套 措施以降低損失。然而,藍綠兩黨,卻是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始終沒有交集。

不過我想,台灣社會的現狀,固然是對立,然而當我們看到韓國的反對運動,以自焚、跳樓自殺、丟汽油彈等手段來反抗獨裁貪污的政權;看到PLO(巴基斯坦解 放組織)為了建國、消滅以色列,從事劫機、汽車炸彈、自殺攻擊等慘不忍睹的恐怖行為;看到南非ANC(非洲民族議會),在一九九Ο年代,為了反抗白人的少 數統治及種族隔離政策,黑人放火、暴動、搶劫;白人警察開槍、丟催淚彈、放狗咬人等情況,相較之下,這些國家的國內分歧,國際孤立,都比台灣目前的問題嚴 重許多。
就以愛爾蘭為例:愛爾蘭過去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連馬鈴薯都不夠吃,乃大量向外移民。1920年代為了抵抗英國殘酷的殖民統治,以生命、鮮血與大膽激進 的行動爭取獨立,當地曾有一句古老諺語說:「愛爾蘭的河水是鹹的,因為那是愛爾蘭人的眼淚\」,整個愛爾蘭人的生活非常困苦、政治動亂不安,在一九八七年 還被「經濟學人」雜誌稱為歐洲的乞丐呢!然而,不到20年的時間,在金融風暴發生之前,愛爾蘭國民所得接近五萬美元,高居歐盟第二,教育至大學全部免費, 並號稱是世界的投資天堂。

我仔細探討其原因,發現愛爾蘭的改變最主要來自於愛爾蘭人思考邏輯的轉變,遇到問題時不是爭論問題、解釋問題、解釋立場(make a point),而是想辦法找出實際具體的解決方案(make a difference)。有句話說:「If you are not part of solution, you will be part of problem.」,如果你不是解決問題的一部分,你就是製造問題的一部分。愛爾蘭轉變值得我們省思,希望台灣社會能夠學習用這種態度來面對問題、思考問 題、解決問題。

我所期盼的台灣社會

大家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一起生活60年,既有過去的共同歷史,也有未來的共同利益,甚至共同體意識也已經形成了。因此,要解決目前困境,其實並不難,只要釐清幾個基本觀念,調整我們的態度,就能夠逐步培養優質的民主素養,進一步形塑成熟的公民社會。

一、 尊重包容:十八世紀法國哲學家伏爾泰說過:「雖然我並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會誓死捍衛你發言的權利。」,只有在極權或是威權政府下,才會有因操作壓迫而形 成的絕對性民意。在多元化、民主開放的社會,意見不同是很正常的,不需大驚小怪。有了這樣的基本認知,我們才能學會對不同意見的尊重與包容,也才能學會用 尊重包容的態度,來面對問題、來思考問題。

二、 理性溝通:有理也要講理,是非也要溫柔。參與公眾事務的人,要先以尊重包容的態度來看待不同意見,進而以理性溝通的方法,來與不同意見的人溝通。在自由民 主開放的社會,只有「想法不同的競爭對手」,絕對沒有「你死我活的敵人」,因此,政治人物若能如此,我相信有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政治人物若無能力處理 不同的意見,化解歧見,則沒有資格當一個現代化的政治人物。

三、 誠實信諾:美國前副國務卿佐立克(Zoellick)曾說:「『信守承諾』在政治上、外交上,是很重要的事。」正如西方社會的至理名言:『誠實』是最好的 政策。與人對話溝通,尤其與立場意見不同的人,一定要內心誠實,態度誠懇,待人包容,才能受人信任,才能建立互信的基礎。若能被信任,即使政治立場不同, 反對的聲音至少可以減弱,甚至還可以理性對話;若不被信任,就算政治立場一致,也難合作共事。能否被信任是最基本的問題,而要得到信任,就必須要誠實。

四、 正面競爭:台灣社會目前的政黨競爭,可說是「勇於反對、怯於建言」。對於對手的政策,很容易提出反對與批評,但自己的政策卻始終模糊不清。只期待對手犯錯 來累積自己的政治實力,靠對方犯錯,來製造自己贏的機會,無助於台灣社會的真正提昇與進步。國、民兩黨都曾執政過,非常清楚「當家才知持家的苦」,因此, 一個負責任的政黨對某一政策有異議,應該提出「替代方案」或「配套措施」,要有對策可供人民選擇,如此才反對有理,才是真正的「忠誠的反對黨」,才是正面 的競爭。

五、擴大共識:以上所說是態度、觀念的問題。在實際作為上,藍、綠政治人物確實有不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相同之處。有爭論的就暫時擱置,從沒有爭論的先 做。我們不要一味強調不同的地方,而應透過接觸協商,擴大有共識的議題,縮小不相同的部分。即使短期間無法取得共識,也 可以暫時擱置,agree to disagree互相尊重;對於有共識的議題,就攜手共同合作推動。因為只要有機會共事,就可增進相互了解,會慢慢建立起互信的基礎,之後事情會越來越順 利。

我看見未來的台灣社會

我曾以雪山隧道通車典禮的事,來做說明。當初在電視看到雪山隧道的通車典禮時,我的心情相當複雜:這個世界級、極度困難的工程,台灣能夠完成,我覺得非常 驕傲;但另一方面我也覺得很惋惜。在通車典禮的紅色吉普車上坐著蘇貞昌、謝長廷、游錫堃、張俊雄,還少了一位唐飛(不過當時唐飛可能不在國內,還算是情有 可原)。但是開通雪山隧道是1990年,郝柏村當行政院長時的決策,簡又新也說那是他任交通部長時動土的。政府的施政,一向都是延續性政策,前人決策、現 任施作、後任完工,自屬事理至明。也許執政者可以用更誠懇開放的態度,邀請歷任的行政院長郝柏村、連戰、蕭萬長來參加通車典禮,這不是搶功與否的問題,而 是風度的問題。我相信用這樣的態度做事,小小的一步,政治上的諸多紛爭必能減少許多,同時也能贏得大家的讚賞。

台灣是一個小國,在國際上求生存發展,以小事大要以智慧,不要耍「特技表演」、「青瞑牛不驚槍」的把戲。就以北歐小國芬蘭為例,事實上俄羅斯之於芬蘭,有 如中國之於台灣,是威脅,也是機會。記得幾年前,芬蘭的國防部長造訪美國首都華盛頓,在公開演講時,就率性直說,今日芬蘭的三大威脅是:俄羅斯、俄羅斯、 俄羅斯。不過芬蘭人知道和俄羅斯共處,不能有對抗意識,只有務實的政治路線。但芬蘭人的務實,並不是短視的現實主義,而是深謀遠慮後的精算抉擇,明確掌握 小國生存之道。就因為堅定走務實路線,讓芬蘭即使面對大國強鄰,也能發展成世界公認:競爭力最強、教育第一、富強又公平,環境優、最清廉、最幸福的國家。 芬蘭的生存與發展的思維、手法與經驗,值得台灣好好學習。特別是面對全球化的浪潮與中國崛起的壓力,台灣社會倘若政爭不斷,無法團結,分裂的房子無法立 足,撕裂的國家無法前進,台灣必輸無疑。我常說:兩岸和平是台灣島內政治和諧的副產品。國內和諧,國際和平的機會就很大。只要藍綠政治人物以一種新思維、 新視野的態度,彼此多一點尊重、多一點包容,少一點指責、少一點批評,小小的一步就能解決許多問題,我相信以台灣人的智慧,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困境。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在經過一次艱難的談判後,向記者說:「我們有一條長長的隧道要穿過,但在遙遠的盡頭,我們可以看到一絲亮光。」。台灣社會的對立,未必 全因我們而起,但何妨由我們開始拋出包容尊重、和諧共生的橄欖枝,共同解決爭議、化解對立。與大家共勉,願我們都是台灣社會永續發展的亮光。

Taitzer

unread,
Jun 9, 2011, 7:58:17 AM6/9/11
to i_love...@googlegroups.com
Hi Patrick,
 
Thank you for forwarding George's article.
 
燦鍙兄是在想像台灣國的前提下立論,期待台灣國内和諧貢獻國際安定。在霸權中國拼吞台灣的意圖下,及國民黨顯然有意以台灣當賠償投降中共的情形下看事情,台灣目前的亂相就不會那麽單純 — 台灣問題不會超越藍綠、意識形態也不會超越藍綠。也就是說,台灣面對中國和國民黨,談“異中求同“ 是一廂情願,是緣木求魚,決不可得 — 求甚麽同?誰理你?我一直無法把台灣民進黨和國民黨的兩極,和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兩極相提並論;前者輸贏隨時連帶有台灣失去國家主權之慮,後者無論如何最終仍會是 one nation under God.
 
燦鍙文中有許多深邃立論,入木三分,我極佩服,也很贊同。不過也有很使我詫異的舉例。他看到雪山隧道通車典禮,會想到“也許執政者可以用更誠懇開放的態度,邀請歷任的行政院長郝柏村、連戰、蕭萬長來參加通車典禮“。我則一直不會忘記,兩次民進黨總統就職盛典,國民黨權貴全部缺席,並有欺世盜名的連宋之亂。
 
以上意見相左,解決不了問題。我想說說,最近台獨運動似有解絃易轍的趨向,否則諸大要人言論,爲什麽會這麽不一樣?
 
再次冒犯摯友,尚請海涵。我想大家都老了,世故多了。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Pathuangny
Sent: Thursday, June 09, 2011 12:06 AM
Subject: [I Love Taiwan] 張燦鍙﹕台灣民主的現狀﹑未來和願景

台灣民主的現狀、未來和願景    rdrcntr:41 2011-06-07 11:19:59
張燦鍙

「如果我們始終在『過去』和『現在』之間爭吵,我們必將失去『未來』。」

If we open a quarrel between past and present, we shall find that we have lost the future.
---邱吉爾(Winston S. Churchill)

作為一個台灣建國的推動者,我時常捫心自問:「我對台灣的終極關懷是什麼?」,或者是說:「我希望百年後的台灣,會是什麼樣的社會?」,面對台灣社會的現狀,午夜夢迴,雖然輾轉反側,然而思緒卻愈來愈清晰。

我所看到的台灣社會

台灣從2000年以來的藍綠對抗,可以說是「撕裂的十年」、「民主倒退的十年」。台灣社會裡,充斥著感性熱情的選民,卻鮮少有理性參與的公民;政治人物整日吵翻天,媒體名嘴以既定的立場推波助瀾,導致人民理盲又濫情。討論問題前,要先分清楚顏色,台灣社會早已陷入「有立場沒是非、有黨派沒對錯」的極端對立。政黨的使命,貧乏得只剩下選舉;政客的目標,貧乏得只剩下選票;政治人物的歷史視野,貧乏得只看到2012年,國際視野,更是貧乏得只剩下對岸的中國。

台灣當前的政治亂象:藍綠嚴重對立、社會不斷撕裂、政府持續空轉。歷次的民調也都顯示,有50%以上受訪民眾認為:「政黨惡鬥是台灣當前最大的危機」,幾年前,「經濟學人」雜誌曾評論:「政治文化是目前台灣最大的問題」。但是面對問題,卻不想探討原因,不想辦法解決,只是一味的迴避,一味的避談政治,我覺得這並不是正確的態度。正如法鼓山聖嚴法師所說:面對問題時,你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就來面對它吧!

其實在多元化、民主化的開放社會,意見不同本是很正常,不足為奇的,重要的是要用什麼態度面對問題?有沒有能力處理問題?不幸的是,台灣社會卻不懂得如何處理,處理模式更常常陷於:只有立場,不問是非;只有黨派,不問黑白。甚至拼命找對手的缺點、拼命找與對手不同的地方,追求零和遊戲(Zero-Sum Game),形成「互相否定、互相消滅」的局勢。完全缺少西方先進國家理性溝通、尊重包容,和而不同(Diversity in Unity),同中存異,異中求同的文化。

我所思考的台灣社會

然而藍綠對立真的無解嗎?我深感不以為然。

台灣社會面對的許多問題,尤其是道德標準,社會規範,公共倫理,政治人物的誠信與清廉、追求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普世價值,根本無關意識形態,不分藍綠。至於其他公共政策,大部分更是屬於政治性低,非意識形態的議題:包括提昇政府效能、經濟競爭力、永續發展、拼治安、司法改革、金融改革、教育改革、國土規劃、政府再造、重整健保制度、社會福利、在國際上與美、日等國家簽訂FTA,不都是超越藍綠,超越意識形態!只是大家過於強調不同的地方,而忽略了更多相同的地方。台灣面對全球化的挑戰,我們應該知道不會有一個「沒有中國的全球化」,也不會有一個「沒有風險的大陸政策」。事實上全球化經貿的交流合作,既是機會,又是風險,我們不應該只談正面,也要談負面,要有客觀冷靜專業的評估。就以ECFA而言,執政的國民黨,說盡好話;在野的民進黨,盡說壞話。殊不知,公共政策本來就有它的一體兩面、利弊得失,作為負責任的政黨與政治人物,就應該權衡利弊得失,然後告訴人民,要如何擴大利基爭取獲益,也會提出配套措施以降低損失。然而,藍綠兩黨,卻是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始終沒有交集。

不過我想,台灣社會的現狀,固然是對立,然而當我們看到韓國的反對運動,以自焚、跳樓自殺、丟汽油彈等手段來反抗獨裁貪污的政權;看到PLO(巴基斯坦解放組織)為了建國、消滅以色列,從事劫機、汽車炸彈、自殺攻擊等慘不忍睹的恐怖行為;看到南非ANC(非洲民族議會),在一九九Ο年代,為了反抗白人的少數統治及種族隔離政策,黑人放火、暴動、搶劫;白人警察開槍、丟催淚彈、放狗咬人等情況,相較之下,這些國家的國內分歧,國際孤立,都比台灣目前的問題嚴重許多。
就以愛爾蘭為例:愛爾蘭過去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連馬鈴薯都不夠吃,乃大量向外移民。1920年代為了抵抗英國殘酷的殖民統治,以生命、鮮血與大膽激進的行動爭取獨立,當地曾有一句古老諺語說:「愛爾蘭的河水是鹹的,因為那是愛爾蘭人的眼淚\」,整個愛爾蘭人的生活非常困苦、政治動亂不安,在一九八七年還被「經濟學人」雜誌稱為歐洲的乞丐呢!然而,不到20年的時間,在金融風暴發生之前,愛爾蘭國民所得接近五萬美元,高居歐盟第二,教育至大學全部免費,並號稱是世界的投資天堂。

我仔細探討其原因,發現愛爾蘭的改變最主要來自於愛爾蘭人思考邏輯的轉變,遇到問題時不是爭論問題、解釋問題、解釋立場(make a point),而是想辦法找出實際具體的解決方案(make a difference)。有句話說:「If you are not part of solution, you will be part of problem.」,如果你不是解決問題的一部分,你就是製造問題的一部分。愛爾蘭轉變值得我們省思,希望台灣社會能夠學習用這種態度來面對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我所期盼的台灣社會

大家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一起生活60年,既有過去的共同歷史,也有未來的共同利益,甚至共同體意識也已經形成了。因此,要解決目前困境,其實並不難,只要釐清幾個基本觀念,調整我們的態度,就能夠逐步培養優質的民主素養,進一步形塑成熟的公民社會。

一、 尊重包容:十八世紀法國哲學家伏爾泰說過:「雖然我並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會誓死捍衛你發言的權利。」,只有在極權或是威權政府下,才會有因操作壓迫而形成的絕對性民意。在多元化、民主開放的社會,意見不同是很正常的,不需大驚小怪。有了這樣的基本認知,我們才能學會對不同意見的尊重與包容,也才能學會用尊重包容的態度,來面對問題、來思考問題。

二、 理性溝通:有理也要講理,是非也要溫柔。參與公眾事務的人,要先以尊重包容的態度來看待不同意見,進而以理性溝通的方法,來與不同意見的人溝通。在自由民主開放的社會,只有「想法不同的競爭對手」,絕對沒有「你死我活的敵人」,因此,政治人物若能如此,我相信有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政治人物若無能力處理不同的意見,化解歧見,則沒有資格當一個現代化的政治人物。

三、 誠實信諾:美國前副國務卿佐立克(Zoellick)曾說:「『信守承諾』在政治上、外交上,是很重要的事。」正如西方社會的至理名言:『誠實』是最好的政策。與人對話溝通,尤其與立場意見不同的人,一定要內心誠實,態度誠懇,待人包容,才能受人信任,才能建立互信的基礎。若能被信任,即使政治立場不同,反對的聲音至少可以減弱,甚至還可以理性對話;若不被信任,就算政治立場一致,也難合作共事。能否被信任是最基本的問題,而要得到信任,就必須要誠實。

四、 正面競爭:台灣社會目前的政黨競爭,可說是「勇於反對、怯於建言」。對於對手的政策,很容易提出反對與批評,但自己的政策卻始終模糊不清。只期待對手犯錯來累積自己的政治實力,靠對方犯錯,來製造自己贏的機會,無助於台灣社會的真正提昇與進步。國、民兩黨都曾執政過,非常清楚「當家才知持家的苦」,因此,一個負責任的政黨對某一政策有異議,應該提出「替代方案」或「配套措施」,要有對策可供人民選擇,如此才反對有理,才是真正的「忠誠的反對黨」,才是正面的競爭。

五、擴大共識:以上所說是態度、觀念的問題。在實際作為上,藍、綠政治人物確實有不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相同之處。有爭論的就暫時擱置,從沒有爭論的先做。我們不要一味強調不同的地方,而應透過接觸協商,擴大有共識的議題,縮小不相同的部分。即使短期間無法取得共識,也 可以暫時擱置,agree to disagree互相尊重;對於有共識的議題,就攜手共同合作推動。因為只要有機會共事,就可增進相互了解,會慢慢建立起互信的基礎,之後事情會越來越順利。

我看見未來的台灣社會

我曾以雪山隧道通車典禮的事,來做說明。當初在電視看到雪山隧道的通車典禮時,我的心情相當複雜:這個世界級、極度困難的工程,台灣能夠完成,我覺得非常驕傲;但另一方面我也覺得很惋惜。在通車典禮的紅色吉普車上坐著蘇貞昌、謝長廷、游錫堃、張俊雄,還少了一位唐飛(不過當時唐飛可能不在國內,還算是情有可原)。但是開通雪山隧道是1990年,郝柏村當行政院長時的決策,簡又新也說那是他任交通部長時動土的。政府的施政,一向都是延續性政策,前人決策、現任施作、後任完工,自屬事理至明。也許執政者可以用更誠懇開放的態度,邀請歷任的行政院長郝柏村、連戰、蕭萬長來參加通車典禮,這不是搶功與否的問題,而是風度的問題。我相信用這樣的態度做事,小小的一步,政治上的諸多紛爭必能減少許多,同時也能贏得大家的讚賞。

台灣是一個小國,在國際上求生存發展,以小事大要以智慧,不要耍「特技表演」、「青瞑牛不驚槍」的把戲。就以北歐小國芬蘭為例,事實上俄羅斯之於芬蘭,有如中國之於台灣,是威脅,也是機會。記得幾年前,芬蘭的國防部長造訪美國首都華盛頓,在公開演講時,就率性直說,今日芬蘭的三大威脅是:俄羅斯、俄羅斯、俄羅斯。不過芬蘭人知道和俄羅斯共處,不能有對抗意識,只有務實的政治路線。但芬蘭人的務實,並不是短視的現實主義,而是深謀遠慮後的精算抉擇,明確掌握小國生存之道。就因為堅定走務實路線,讓芬蘭即使面對大國強鄰,也能發展成世界公認:競爭力最強、教育第一、富強又公平,環境優、最清廉、最幸福的國家。芬蘭的生存與發展的思維、手法與經驗,值得台灣好好學習。特別是面對全球化的浪潮與中國崛起的壓力,台灣社會倘若政爭不斷,無法團結,分裂的房子無法立足,撕裂的國家無法前進,台灣必輸無疑。我常說:兩岸和平是台灣島內政治和諧的副產品。國內和諧,國際和平的機會就很大。只要藍綠政治人物以一種新思維、新視野的態度,彼此多一點尊重、多一點包容,少一點指責、少一點批評,小小的一步就能解決許多問題,我相信以台灣人的智慧,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困境。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在經過一次艱難的談判後,向記者說:「我們有一條長長的隧道要穿過,但在遙遠的盡頭,我們可以看到一絲亮光。」。台灣社會的對立,未必全因我們而起,但何妨由我們開始拋出包容尊重、和諧共生的橄欖枝,共同解決爭議、化解對立。與大家共勉,願我們都是台灣社會永續發展的亮光。

bill wu

unread,
Jun 11, 2011, 8:35:48 PM6/11/11
to pathu...@aol.com, i_love...@googlegroups.com
Hi all: Whether we like it or not probably won't matter that much. George is one of our diehard people, who's been in Taiwan for many years and this is his observation. There is a value when you're able to face the reality. People should not be just 100% green or blue. Remember how some people just used us for claiming they were 100% green. Generally speaking, the green camp has more clean people than the blue. However, whether there are green or blue, they all live on the same island. I know lots of people will disagree with me, but I am adamant that only the people who are in Taiwan have the last word of their own future. Somewhere down the line the consensus will come up and they will have to live with it. Bill Wu

2011/6/9 Pathuangny <pathu...@aol.com>
--
請隨時 造訪我們的網站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i_love_taiwan
For more options, visit this group at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i_love_taiwan
 
若要退訂此論壇,請送電子郵件給 i_love_taiwa...@googlegroups.com 標題及本文空白就可.
To unsubscribe from this group, please send email to i_love_taiwa...@googlegroups.com
You can leave Subject and Body blank.

jeff juang

unread,
Jun 12, 2011, 11:14:55 AM6/12/11
to taic...@gmail.com, pathu...@aol.com, i_love...@googlegroups.com
I agree with Bill.  There are really some 'Taiwan KMT'. 
台灣沒有歐美普遍的基督教文化或日本的千年傳承文明,如何促進台灣發展出一套超越生存利害的深層制約,例如人人滿月受洗般的聖經社會秩序,或日本學童的集體行動教育,是台灣和George 所關懷的社會基礎,也是約束政治人物的關鍵利器。個人猜測這也是George創設[開創台灣文化基金會]的初衷。
敬請審閱。
 
高雄 莊盛晃 jeff juang 敬上


 
bill wu <taic...@gmail.com> 於 2011年6月12日上午8:35 寫道:
Hi all: Whether we like it or not probably won't matter that much. George is one of our diehard people, who's been in Taiwan for many years and this is his observation. There is a value when you're able to face the reality. People should not be just 100% green or blue. Remember how some people just used us for claiming they were 100% green. Generally speaking, the green camp has more clean people than the blue. However, whether there are green or blue, they all live on the same island. I know lots of people will disagree with me, but I am adamant that only the people who are in Taiwan have the last word of their own future. Somewhere down the line the consensus will come up and they will have to live with it. Bill Wu

台灣民主的現狀、未來和願景    rdrcntr:41 2011-06-07 11:19:59
張燦鍙

「如果我們始終在『過去』和『現在』之間爭吵,我們必將失去『未來』。」

If we open a quarrel between past and present, we shall find that we have lost the future.
---邱吉爾(Winston S. Churchill)

作為一個台灣建國的推動者,我時常捫心自問:「我對台灣的終極關懷是什麼?」,或者是說:「我希望百年後的台灣,會是什麼樣的社會?」,面對台灣社會的現狀,午夜夢迴,雖然輾轉反側,然而思緒卻愈來愈清晰。

我所看到的台灣社會

台灣從2000年以來的藍綠對抗,可以說是「撕裂的十年」、「民主倒退的十年」。台灣社會裡,充斥著感性熱情的選民,卻鮮少有理性參與的公民;政治人物整日吵翻天,媒體名嘴以既定的立場推波助瀾,導致人民理盲又濫情。討論問題前,要先分清楚顏色,台灣社會早已陷入「有立場沒是非、有黨派沒對錯」的極端對立。政黨的使命,貧乏得只剩下選舉;政客的目標,貧乏得只剩下選票;政治人物的歷史視野,貧乏得只看到2012年,國際視野,更是貧乏得只剩下對岸的中國。

台灣當前的政治亂象:藍綠嚴重對立、社會不斷撕裂、政府持續空轉。歷次的民調也都顯示,有50%以上受訪民眾認為:「政黨惡鬥是台灣當前最大的危機」,幾年前,「經濟學人」雜誌曾評論:「政治文化是目前台灣最大的問題」。但是面對問題,卻不想探討原因,不想辦法解決,只是一味的迴避,一味的避談政治,我覺得這並不是正確的態度。正如法鼓山聖嚴法師所說:面對問題時,你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就來面對它吧!

其實在多元化、民主化的開放社會,意見不同本是很正常,不足為奇的,重要的是要用什麼態度面對問題?有沒有能力處理問題?不幸的是,台灣社會卻不懂得如何處理,處理模式更常常陷於:只有立場,不問是非;只有黨派,不問黑白。甚至拼命找對手的缺點、拼命找與對手不同的地方,追求零和遊戲(Zero-Sum Game),形成「互相否定、互相消滅」的局勢。完全缺少西方先進國家理性溝通、尊重包容,和而不同(Diversity in Unity),同中存異,異中求同的文化。

我所思考的台灣社會

然而藍綠對立真的無解嗎?我深感不以為然。

台灣社會面對的許多問題,尤其是道德標準,社會規範,公共倫理,政治人物的誠信與清廉、追求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普世價值,根本無關意識形態,不分藍綠。至於其他公共政策,大部分更是屬於政治性低,非意識形態的議題:包括提昇政府效能、經濟競爭力、永續發展、拼治安、司法改革、金融改革、教育改革、國土規劃、政府再造、重整健保制度、社會福利、在國際上與美、日等國家簽訂FTA,不都是超越藍綠,超越意識形態!只是大家過於強調不同的地方,而忽略了更多相同的地方。台灣面對全球化的挑戰,我們應該知道不會有一個「沒有中國的全球化」,也不會有一個「沒有風險的大陸政策」。事實上全球化經貿的交流合作,既是機會,又是風險,我們不應該只談正面,也要談負面,要有客觀冷靜專業的評估。就以ECFA而言,執政的國民黨,說盡好話;在野的民進黨,盡說壞話。殊不知,公共政策本來就有它的一體兩面、利弊得失,作為負責任的政黨與政治人物,就應該權衡利弊得失,然後告訴人民,要如何擴大利基爭取獲益,也會提出配套措施以降低損失。然而,藍綠兩黨,卻是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始終沒有交集。

不過我想,台灣社會的現狀,固然是對立,然而當我們看到韓國的反對運動,以自焚、跳樓自殺、丟汽油彈等手段來反抗獨裁貪污的政權;看到PLO(巴基斯坦解放組織)為了建國、消滅以色列,從事劫機、汽車炸彈、自殺攻擊等慘不忍睹的恐怖行為;看到南非ANC(非洲民族議會),在一九九Ο年代,為了反抗白人的少數統治及種族隔離政策,黑人放火、暴動、搶劫;白人警察開槍、丟催淚彈、放狗咬人等情況,相較之下,這些國家的國內分歧,國際孤立,都比台灣目前的問題嚴重許多。
就以愛爾蘭為例:愛爾蘭過去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連馬鈴薯都不夠吃,乃大量向外移民。1920年代為了抵抗英國殘酷的殖民統治,以生命、鮮血與大膽激進的行動爭取獨立,當地曾有一句古老諺語說:「愛爾蘭的河水是鹹的,因為那是愛爾蘭人的眼淚\」,整個愛爾蘭人的生活非常困苦、政治動亂不安,在一九八七年還被「經濟學人」雜誌稱為歐洲的乞丐呢!然而,不到20年的時間,在金融風暴發生之前,愛爾蘭國民所得接近五萬美元,高居歐盟第二,教育至大學全部免費,並號稱是世界的投資天堂。

我仔細探討其原因,發現愛爾蘭的改變最主要來自於愛爾蘭人思考邏輯的轉變,遇到問題時不是爭論問題、解釋問題、解釋立場(make a point),而是想辦法找出實際具體的解決方案(make a difference)。有句話說:「If you are not part of solution, you will be part of problem.」,如果你不是解決問題的一部分,你就是製造問題的一部分。愛爾蘭轉變值得我們省思,希望台灣社會能夠學習用這種態度來面對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我所期盼的台灣社會

大家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一起生活60年,既有過去的共同歷史,也有未來的共同利益,甚至共同體意識也已經形成了。因此,要解決目前困境,其實並不難,只要釐清幾個基本觀念,調整我們的態度,就能夠逐步培養優質的民主素養,進一步形塑成熟的公民社會。

一、 尊重包容:十八世紀法國哲學家伏爾泰說過:「雖然我並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會誓死捍衛你發言的權利。」,只有在極權或是威權政府下,才會有因操作壓迫而形成的絕對性民意。在多元化、民主開放的社會,意見不同是很正常的,不需大驚小怪。有了這樣的基本認知,我們才能學會對不同意見的尊重與包容,也才能學會用尊重包容的態度,來面對問題、來思考問題。

二、 理性溝通:有理也要講理,是非也要溫柔。參與公眾事務的人,要先以尊重包容的態度來看待不同意見,進而以理性溝通的方法,來與不同意見的人溝通。在自由民主開放的社會,只有「想法不同的競爭對手」,絕對沒有「你死我活的敵人」,因此,政治人物若能如此,我相信有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政治人物若無能力處理不同的意見,化解歧見,則沒有資格當一個現代化的政治人物。

三、 誠實信諾:美國前副國務卿佐立克(Zoellick)曾說:「『信守承諾』在政治上、外交上,是很重要的事。」正如西方社會的至理名言:『誠實』是最好的政策。與人對話溝通,尤其與立場意見不同的人,一定要內心誠實,態度誠懇,待人包容,才能受人信任,才能建立互信的基礎。若能被信任,即使政治立場不同,反對的聲音至少可以減弱,甚至還可以理性對話;若不被信任,就算政治立場一致,也難合作共事。能否被信任是最基本的問題,而要得到信任,就必須要誠實。

四、 正面競爭:台灣社會目前的政黨競爭,可說是「勇於反對、怯於建言」。對於對手的政策,很容易提出反對與批評,但自己的政策卻始終模糊不清。只期待對手犯錯來累積自己的政治實力,靠對方犯錯,來製造自己贏的機會,無助於台灣社會的真正提昇與進步。國、民兩黨都曾執政過,非常清楚「當家才知持家的苦」,因此,一個負責任的政黨對某一政策有異議,應該提出「替代方案」或「配套措施」,要有對策可供人民選擇,如此才反對有理,才是真正的「忠誠的反對黨」,才是正面的競爭。

五、擴大共識:以上所說是態度、觀念的問題。在實際作為上,藍、綠政治人物確實有不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相同之處。有爭論的就暫時擱置,從沒有爭論的先做。我們不要一味強調不同的地方,而應透過接觸協商,擴大有共識的議題,縮小不相同的部分。即使短期間無法取得共識,也 可以暫時擱置,agree to disagree互相尊重;對於有共識的議題,就攜手共同合作推動。因為只要有機會共事,就可增進相互了解,會慢慢建立起互信的基礎,之後事情會越來越順利。

我看見未來的台灣社會

我曾以雪山隧道通車典禮的事,來做說明。當初在電視看到雪山隧道的通車典禮時,我的心情相當複雜:這個世界級、極度困難的工程,台灣能夠完成,我覺得非常驕傲;但另一方面我也覺得很惋惜。在通車典禮的紅色吉普車上坐著蘇貞昌、謝長廷、游錫堃、張俊雄,還少了一位唐飛(不過當時唐飛可能不在國內,還算是情有可原)。但是開通雪山隧道是1990年,郝柏村當行政院長時的決策,簡又新也說那是他任交通部長時動土的。政府的施政,一向都是延續性政策,前人決策、現任施作、後任完工,自屬事理至明。也許執政者可以用更誠懇開放的態度,邀請歷任的行政院長郝柏村、連戰、蕭萬長來參加通車典禮,這不是搶功與否的問題,而是風度的問題。我相信用這樣的態度做事,小小的一步,政治上的諸多紛爭必能減少許多,同時也能贏得大家的讚賞。

台灣是一個小國,在國際上求生存發展,以小事大要以智慧,不要耍「特技表演」、「青瞑牛不驚槍」的把戲。就以北歐小國芬蘭為例,事實上俄羅斯之於芬蘭,有如中國之於台灣,是威脅,也是機會。記得幾年前,芬蘭的國防部長造訪美國首都華盛頓,在公開演講時,就率性直說,今日芬蘭的三大威脅是:俄羅斯、俄羅斯、俄羅斯。不過芬蘭人知道和俄羅斯共處,不能有對抗意識,只有務實的政治路線。但芬蘭人的務實,並不是短視的現實主義,而是深謀遠慮後的精算抉擇,明確掌握小國生存之道。就因為堅定走務實路線,讓芬蘭即使面對大國強鄰,也能發展成世界公認:競爭力最強、教育第一、富強又公平,環境優、最清廉、最幸福的國家。芬蘭的生存與發展的思維、手法與經驗,值得台灣好好學習。特別是面對全球化的浪潮與中國崛起的壓力,台灣社會倘若政爭不斷,無法團結,分裂的房子無法立足,撕裂的國家無法前進,台灣必輸無疑。我常說:兩岸和平是台灣島內政治和諧的副產品。國內和諧,國際和平的機會就很大。只要藍綠政治人物以一種新思維、新視野的態度,彼此多一點尊重、多一點包容,少一點指責、少一點批評,小小的一步就能解決許多問題,我相信以台灣人的智慧,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困境。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在經過一次艱難的談判後,向記者說:「我們有一條長長的隧道要穿過,但在遙遠的盡頭,我們可以看到一絲亮光。」。台灣社會的對立,未必全因我們而起,但何妨由我們開始拋出包容尊重、和諧共生的橄欖枝,共同解決爭議、化解對立。與大家共勉,願我們都是台灣社會永續發展的亮光。

--
請隨時 造訪我們的網站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i_love_taiwan
For more options, visit this group at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i_love_taiwan
 
若要退訂此論壇,請送電子郵件給 i_love_taiwa...@googlegroups.com 標題及本文空白就可.
To unsubscribe from this group, please send email to i_love_taiwa...@googlegroups.com
You can leave Subject and Body blank.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