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保安和计算机对对联

15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Atommann

unread,
May 21, 2021, 8:07:41 PM5/21/21
to Shenzhen DIY Lab
早上出门,在龙岗区看到一个穿制服的人,衣服上写着“宝安保安”,我还以为写的是“保安保安”,马上想到可以用这几个字写对联(宝安区的保安,他不在保安作为灵感),于是想了一个上联:

宝安保安出宝安不保宝安安

一时想不出下联,用罗湖牵强一下:

罗湖luo湖进罗湖即luo罗湖湖
(luo 是四川方言,打捞的意思,luo湖就是打捞湖里东西的人)

不太满意,又想一下深圳还有哪里地名能和职业联系上的,想到了坪山区,还有一个地方叫坪地,于是有了两个我认为更好的版本:

坪山平山进坪山即平坪山山 (平山: 指把山整平的人)
坪地平地进坪地即平坪地山 (平地: 指把地整平的人,可以指一种专门做这种事的人,一种职业)

仔细想一下,对联这些东西,其实可以用计算机算法来搜索,就可以把下联对出来。而且可以用一些算法写出自动搜索汉语里有趣的地名组合形成一些对联。虽然没有查资料,但我估计已经有一些这方面的研究。这个作为一个计算机论文的主题其实也是可以的。

--
Best regards,
Atommann

Nala Ginrut

unread,
May 23, 2021, 5:09:15 AM5/23/21
to sz...@googlegroups.com
光是把这个算法的复杂度证明出来及已经是课题了

--
--
You received this message because you are subscribed to the Google
Groups "Shenzhen DIY community" group.
To post to this group, send email to sz...@googlegroups.com
To unsubscribe from this group, send email to
szdiy+un...@googlegroups.com
For more options, visit this group at
http://www.szdiy.org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szdiy?hl=zh-CN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Shenzhen DIY community”群组。
要退订此群组并停止接收此群组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szdiy+un...@googlegroups.com
要在网络上查看此讨论,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d/msgid/szdiy/CANDNR8ogkmuGT4jtmPiUX4c40wYaj2H%3DjcZ0kjF4D2zS0ZtHrA%40mail.gmail.com

快乐人生

unread,
May 23, 2021, 7:21:14 AM5/23/21
to szdiy
对联是一门艺术,文字功夫要厉害。100年前的秀才张口就可以出对联,现在很多年轻人玩不了对联了。对联的美感既有字和词的对应,又有意境的表达。

---原始邮件---
发件人: "Nala Ginrut"<nalag...@gmail.com>
发送时间: 2021年5月23日(周日) 下午5:09
收件人: "szdiy"<sz...@googlegroups.com>;
主题: Re: [szdiy] 宝安保安和计算机对对联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上的“Shenzhen DIY community”群组。
要退订此群组并停止接收此群组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szdiy+un...@googlegroups.com
要在网络上查看此讨论,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msgid/szdiy/CAPjoZofb9c%3DGOoWXF%2BRDgzdzOZU8%3Dj7FAhKp%3DVRY5%3DfAj-CbEg%40mail.gmail.com

Atommann

unread,
May 23, 2021, 11:31:46 AM5/23/21
to Shenzhen DIY Lab
快乐人生 <4186...@qq.com> 于2021年5月23日周日 下午7:21写道:
>
> 对联是一门艺术,文字功夫要厉害。100年前的秀才张口就可以出对联,现在很多年轻人玩不了对联了。对联的美感既有字和词的对应,又有意境的表达。

以前有个电视刷叫《联林珍奇》,15集,里面收集了近 200
副对联,里面有一些挺有趣的对联,比如家藏万卷书那集:主角凌大岫家门前正对财主家的竹子,某天他写了个对联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财主很生气,命人把竹子砍了,凌大岫于是加了两字,变成: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财主见了恼羞成怒,又命令家奴把砍断的竹子连根拔起,凌大岫于是又加了两字,对联成了: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其实我写了那个打油对联多了一个字,改成下面这样更好:
宝安保安出宝安不保宝安
坪山平山进坪山即平坪山

> 100年前的秀才张口就可以出对联

我感觉这其实也是一种“浸泡的艺术”,你想想,如果当时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是那样,社会重视这个东西(对比犹太文化对有知识人的尊重),文人对那方面的东西(对对子)就很敏感,加上大量刻意的练习,所以张口就能对。唐代的诗也类似这样。

当代也一样,很多地区在某个一个领域的领先都能解释,举几个例子:希腊当年的文明,哥廷根当年作为世界数学中心,近几十年硅谷发生的事,

--
Best regards,
Atommann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