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建州運動最近的發展---起自南加州的 「台灣成為美國第51州倡議」

31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david chou

unread,
Sep 7, 2025, 10:09:31 PMSep 7
to BATA Group, Raymond Chuang, John 2 Hsieh, Douglas Chiang, Dr. JC Fann, Tek-Khiam Chia, Allen Kuo, John Chou, Ting-Kuei Tsay, Stephenlin0314, Dr. Michael Yeun, Seashon Chen, Andrea Lu, RWH (Taipei
台灣建州運動最近的發展---起自南加州的 

「台灣成為美國第51州倡議」(Taiwanese-Americans Advocates for Taiwan, the 51st State of U.S.A)

(I)

1

在我開始談這個議題之前, 我先簡略地做一個回顧.

被David Chou稱為台灣建州運動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的源頭, 是被我稱為台灣建州老祖的Commodore Matthew C. Perry與其同時代(1850-1870年代)的Townsend Harris, Gideon Nye, Jr.等人士, 他們都留下了一些文獻. 我今天只拿Commodore Perry做代表, 且僅張貼他的在福爾摩沙 [即在Kelung] 建立Settlement的修改或縮小版計劃.

A proposal for the American

[Excerpted from Francis L. Hawks ed., Narrative of the expedition of an American squadron to the China seas and Japan, (New York: D. Appleton, 1856), pp. 177-178]

 

In 1853, as the commodore of the East India Squadron, I departed for the China Seas and Japan onboard USS Mississippi. This expedition brought the so-called Kurohune Raikou (the ""arrival of the Black Ship"", which ended the Japanese Sakoku) to Japan and the Island of Formosa to my attention. I was particularly concern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shipwreck cases occurring along Formosan coasts,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exploitation of its collieries.

 

Having recognized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Formosa to the United States, I suggested establishing on this island a colony as the American trade center in the Far East. A navy base was also proposed because the location of Formosa would enable the American navy to easily cover all major commercial ports along the east coast of China, in the same way Cuba controlled the Mexico Bay. Not the entire Formosa was under Chinese domination; most of the island was occupied by the savages. The United States might not confront any objection from the Chinese if we were to take over Kelung (Keelung) and build a city there. 

 

That American communication with China, Japan and the Malay Archipelago would be greatly facilitated by the occupation of Formosa was the opinion shared by some diplomats and military officers, which, however, was not accepted by Washington. The East Asia policy of the State Department aimed at the improvement of American trade or at most the removal of trade obstacles in this area. A stronghold in China or Formosa was not included.

 

It may, I think, be safely assumed that an American settlement at Kelung would be looked upon with favor by the Chinese, for reason of the advantages of protection that would be secured to them by the presence and cooperation of the more warlike settlers, in the defence of the port and its neighborhood from the depredations of the numerous rebels and pirates who infest the whole island and its coasts.

    

Grants of land and important privileges, including the advantages of working the coal mines, could, doubtless, be obtained by purchase at nominal cost, and without looking to any other protec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at Washington than that which could be rendered by the occasional presence of one or more vessels of the China and Japan squadron, a flourishing community of Americans might soon be established, which would contribute greatly to the convenience and advantages of our commerce in these seas.


 

 

台灣建州運動發起人周威霖

David  C.  Chou

Founder,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an  organization  calling  for  Taiwans  incorporation  into  the  United  States)


2

Commodore Matthew C. Perry他們的購買或佔領與殖民Formosa的計劃或構想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直到1990年代, David Chou (周威霖) 與其他台灣與台美鄉親 (包括 Mr. Johnny C. Y. Huang, 他在2024年宣佈退出) 才又繼承了Commodore Perry的衣缽, 開始設法restore "台灣加入美國" 的運動 [台灣建州運動網站,1首頁 | twterritory ]

3

David原定要在2024年大選後啟動有系統的文宣與草根組織活動, 但原定的工作組退出, 導致原工作計劃必須調整與延後執行.

4

在Bush II執政的時代, 華府的決策圈與國安外交事務圈一度曾私下與非正式地探討過台灣建州方案, 但最後不了了之. 在支持 "台灣加入美國方案" 的國務院與國防部顧問相繼退休後, 就我所知, 以後就沒有類似的討論.

在川普的第一任期中, 由於他已提出要兼併Greenland的構想, 所以, 已經跟所謂的 "Taiwan Civil Government" (搞詐騙斂財的政治金光黨) 及其首腦Roger Lin沒有業務往來關係的Mr. Neil Hare受到Old Donald的鼓舞, 致函Old Donald, 建議他將台灣納為美國的領土, 但該項建議沒有被理會, 原因可能是Old Donald並不曾展露過他有想取得台灣的興趣與想法 [也因為如此, 所以, 我不曾代表台灣建州運動寫信給他], 而Neil也沒有代表性, 他與台灣建州運動沒有任何關聯. [Appendix I]

5

在Old Joe執政的末期, 我已開始規劃要先從美國幾個台美人比較集中的幾個地區開始組建推動台灣建州運動以及在美國從事與其他族裔進行交流的組織, 但因被我選定的幾位人士都各自有一些問題要先克服, 所以至今都還沒有上路.

鄉親們可參考我提供的資料 [Appendix II]

6

受到Old Donald 要兼併加拿大 & Greenland & Panama Canal的鼓舞 [但Old Donald至今並不曾展露過他有想取得台灣的興趣與想法], 也由於有識的台灣人與台美人已感受到 "支那威脅" 已是水快淹到台灣人的鼻孔的致命威脅, 所以, 一些台美人與台灣人父老已不斷催促我必須趕緊restore & revive台灣建州運動.

在我台灣族人的危急存亡之秋, 一定會有更多的仁人志士奮起, 亟思救亡圖存, 現在剛起自南加州的「台灣成為美國第51州倡議」(Taiwanese-Americans Advocates for Taiwan, the 51st State of U.S.A)就是其中的一例.

[to be continued]

David Chou.
Founder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


APPENDIX I

If President Trump Wants to Buy an Island, he Should Buy Taiwan
By Neil Hare



If the United States is island shopping, it is time to forget about Greenland and take a look at the island nation of Taiwan, that sits literally and figuratively in the middle of U.S.-China relations.

Unlike Greenland, which is actually owned by another country – Denmark – Taiwan sits in what U.S. foreign policy has declared “strategic ambiguity.” It is not recogniz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the U.S., or any of the G-20 countries. The U.S. actually has a legitimate claim to Taiwan under international law by defeating Japan in World War II. Japan controlled Taiwan at the time and ceded all the territories they conquered in the region to the U.S. and the allied powers. When Nixon opened China in 1972, however, he placated them by agreeing to the “One China” policy, which states that Taiwan is not a separate country from China. The U.S. didn’t completely hang Taiwan out to dry, and in 1979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was passed whereby the U.S. swore to defend Taiwan if attacked.

This confusing and tenuous Kabuki dance has lasted for 40 years until President Trump turned it on its head as he has done with man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that date back to the post World War II era. He has communicated directly with Taiwan president Tsai Ing-wen and allowed her to officially travel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he’s authorized major arms sales to Taiwan including the recently approved $8 billion sale of 66 F-16V fighters to Taiwan. These actions have bordered on diplomatic recognition of Taiwan and have angered the Chinese.

President Trump has made our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the focal point of his first term, even willing to jeopardize the strong economy that is the highlight of his presidency by engaging in this heated trade war. So, President Trump, double down and buy Taiwan.

Look no further than the situation in Hong Kong, which is unravelling by the day with major implications to the global economy.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do not want to live under the oppressive rule of the Communist Chinese and are taking to the streets. They are currently lobbying the U.S. Congress to pass legislation keeping them out of China’s grasp. And, many of them are looking to leave Hong Kong and go to Taiwan, which at present, still has many freedoms of a Western-style democracy. However, they may be jumping out of the frying pan and into the fire.

Taiwan has a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January of 2020 between President Tsai who is arguably pro-U.S. and the staunchly pro-Chinese candidate Han Kuo-yu. If he wins there may be little the U.S. can do to stem the tide of Chinese influence over Taiwan. It’s also important to note China is willing to play the long game with Taiwan. They can employ their ancient torture of “death by a thousand cuts” and simply acquire Taiwan bit by bit. They already employ soft power tactics by hacking Taiwan daily, hiring its top talent, influencing its social media, dominating their trade, and without question, by trying to influence its upcoming election.

President Trump must take action before it is too late, otherwise China is looking at a huge win. Taiwan boasts the 22nd largest GDP in the world, is our 11th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and leads in sectors like tech, biotech, chemicals, and engineering. It is also strategically located in close proximity to “frenemies” China and North Korea and allies Japan and South Korea. With all due respect to Greenland, Taiwan’s economy and geopolitical importance dwarfs that of the frozen tundra to the north.

If Taiwan is not for sale, a free trade agreement and special immigration status for the Taiwanese would be the smart thing to do. Both ideas would enjoy bi-partisan support and President Trump has the power to push both ideas through Congress. These deals will also actually help the U.S. economy and will likely not tweak China as much as the tariffs and recent arms deals with Taiwan. We simply cannot forsake Taiwan to Chinese soft power or perhaps even the use of force and time is running out.

President Trump has gone further than any President in 50 years to stand up to the Chinese. It is time to take this strong position to the next level by changing the U.S. policy to Taiwan. If we can’t buy it, give the Taiwanese people the benefits of free trade and special immigration statu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before it is too late.

Neil Hare is the President of the Taiwanes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President of Global Vision Communications.

 

Appendix II

ANNOUNCEMENT: 台灣建州運動公開徵求有識與有志之士,  在美國推動  “台灣加入美國”  的主張, 保衛台灣, 捍衛Pax Americana

 

1

 

台灣建州運動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FSM)   現階段最大的關切是協助確保我台灣族人的安全/ 生存/ 發展利益以及協助確保美國在台灣的安全/ 戰略/ 政治/ 經濟利益, 但同時也要設法re-energize & re-establish建州運動, 這是為了在現階段---

 

(1-d-i)增強美國政府與人民對台灣與台灣人的政治/ 軍事/ 法律/ 道義支持;

(1-d-ii)動員更多美國人對台灣人的支持與協助;

(1-d-iii)促使美軍重新駐台與確保美軍介入台灣人的 “抗支保台戰爭"   或 “反支那侵略與併吞台灣的戰爭”;

(1-d-iv)容納愛台灣以及願意保衛台灣但又不願接受台灣獨派/ DPP/ DPP政權的鄉親, 讓他們可以成為 "抗支保台" 的正向力量;

(1-d-v)在我們這場戰爭勝利後的台灣主權最終歸屬問題 (或我台灣族人的民族解放) 的解決進行較好的準備.

 

2

 

請讓我們先提出FSM現在準備要在美國的台美人社區發展的幾個guiding principles [這同時也是FSM在美國的組織的mission/ purposes/ 工作項目]:

 

(A)要為  “台灣民族的最終解放”  建立基礎,  以便最終完成Formosan people (包括新台灣人) 的最終解放  [FSM認為,  台灣民族解放的理想形式是: (a)台灣加入美國, 先成為美國的organized, unincorporated territory, 經過一段時期的全方位整合後, 再成為美國一州; 或(b)在  “Pax Americana”  之下,  台灣成為美國的  “freely associated state”  [這是主權獨立國家, 但與美國有特殊關係, 是美國的protectorate]; FSM追求與訴求的是(A-a), 我們建議DPP & 獨派追求與訴求(A-b), 這都是為了解決   “支那威脅” / “支那障礙”/   “支那麻煩”].

(B)要與(a)DPP/ (b)DPP政權/ (c)獨派/ (d)各族裔的美國人民與美國各黨派/ (e)各黨派的台美人/ (e)全世界友台的力量合作, 以取得 “抗支保台戰爭”  或 ”反支那侵略與併吞台灣的戰爭”  的最終勝利. 勝利之後, “支那威脅”  與 “支那障礙”  被排除或不存在之後, 我們才有機會進行台灣前途之解決.

(C)要與美國各族裔人民與美國各黨派一起來捍衛 “Pax Americana”  or “U.S.-led & Rules-based 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 這種世界秩序最有利Formosan people & FSM的生存與發展. 

(D)現階段要捍衛在美國的Guardianship & Protection之下的台灣Autonomy.

(E)要與台美人獨派合作, 為未來的台灣前途解決進行若干必要的準備工作.

(F)要向美國各族裔人民與美國各黨派人士宣揚FSM的主張與理念.

(G)要帶頭捍衛美國在台灣的安全/ 戰略/ 政治/ 經濟利益, 要帶頭neutralize & counter在美國的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ies & Taiwanese American communities中有害台灣與台灣人的利益的暗黑勢力, 也要增進TRA所列的美台各項non-diplomatic relations.

 

3

 

我們已在台美人的網路政論平台正式公開宣佈 FSM 要在美國幾個台美人鄉親比較集中的地區  “Re-energization & Re-establishment的構想", 也已提出了  "FSM現在準備要在美國的台美人社區發展的幾個guiding principles (這同時也是FSM在美國的組織的mission/ purposes/ 工作項目)".

 

FSM的中興/ 重新注入活力/ 重建當然要以人才為本, 所以我們今天要正式發出徵才Announcement, 向台美人社區/ 社群的第一代與第二代有識/ 有志/ 有心的台美人鄉親發出徵求各地區的Leadership成員的訊息.

 

我們所謂的地區現在暫指TECRO直接管轄的地理範圍與TECO辦事處   (Atlanta, Boston, Chicago, Denver, Honolulu, Houston, Los Angeles, Miami, New York, San Francisco, Seattle, Guam)   所管轄的地理範圍.

 

我們竭誠歡迎台美人社區/ 社群的第一代與第二代有識/ 有志/ 有心的台美人鄉親開始與我進行私下的聯繫, 我們將與您進行私下的溝通, 以建立共識 [這個程序不能跳過]. 鄉親們也可以幫我們推薦人才.

 

4

 

我們正在尋覓的人才:

 

(1)首先當然應認同FSM的主張---"台灣加入美國";

(1-a)"台灣加入美國" 可以是您的唯一選項, 也可以是您的第一選項. 若您還有第二選項, 那也只能是 "台灣獨立建國", 而非 "台灣被支那併吞" 或 "台灣與支那以任何型式進行政治聯合". 

(1-b)您現階段也可以或必須支持或接受華盛頓的 "維持現狀政策" [因為那是Washington的現行政策, 我們很難加以挑戰], 但那只是過渡或過程, 不是台灣前途解決之選項或目標;

(1-c)您當然要認同與推動 "台灣加入美國", 但您不要或不宜反對 "台灣獨立建國", 您若反對它, 就會有害FSM跟獨派在 "抗支保台" 與其他議題的合作, 也會傷害David Chou 的感情, 因為David系出台灣獨立運動, 也因為David認為 "台灣獨立建國" 也是台灣前途解決的理想選項, 只是 "台灣加入美國" 比 "台灣獨立建國" 更為理想而已.

(1-d)您不必接受也不必承認 "ROC or ROC (Taiwan)" 對台灣的主權主張, 但現階段可以也必須接受 "ROC or ROC (Taiwan)" 對台灣的施政權, 但無論如何, 這也只是過渡.

(1-e)您不能反對FSM要跟DPP及DPP政權在 "抗支保台" 與其他議題合作, 您若反對, 就會有害我們要保衛台灣的工作與目標, 也會傷害David Chou 的感情, 因為他系出民進黨, 他不是被民進黨掃地出門, 他是為了發起與推動 "台灣加入美國", 才主動退出民進黨.

(1-f)您當然不能同情台灣那三股亂黨 (包括KP黨) 與其他暗黑勢力, 但您不必也不能與它們的supporters/ sympathizers/ "useful idiots" 為敵, 相反地, 您要爭取他們(她們)來支持或同情FSM.

(2)應在美國兩大主要政黨之間或在右派與左派之間保持中立; 

(2-a)您要跟美國兩大政黨及它們的從政黨員/ 要員/ 它們背後的支持勢力都保持親善, 都要爭取它們與他們的支持;

(2-b)在選舉中, 若您要對某政黨或某候選人表示支持, 都是私下為之; 若您要參加候選人的募款餐會, 那兩大政黨的募款活動都去; 但無論如何, 要對公開對台灣表達親善與支持的候選人特別給予支持;

(2-c)美國兩大政黨都在進行重組, 所以您要與那些退出主要政黨的要員也都保持親善, 都要爭取他們的支持;

(2-d)要identify but ignore美國境內那些不利台灣/ 台灣人/ FSM的勢力, 但對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ies/ societies之中親支反台的暗黑勢力則應正面迎戰或反制 [但要理解與尊重 Taiwanese American communities/ societies之中親近或同情KP黨的台美人, 不可樹敵, 若他們對您不敬或挑釁, 也儘量給予包容, 不與他們一般見識].

 

David Chou

Founder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davidch...@yahoo.com

 


 

THE MISSION OF THE COMMONWEALTH CLUB, NEW YORK (CCNY)

1.   To help make Taiwan an organized but unincorporated terri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leading to statehood via two-staged plebiscites in opportune times;

2.   To help form a United Front against Chinese Invasion and Annexation of Taiwan    in the Greater New York Area (or the East Coast) and the Taiwanese (Formosan) American communities  throughout America;

 

3.  To help the American people cultivate   a sense  that treats Taiwan a quasi-U.S. territory and a sense that Taiwan must be protected at  all costs;

4.   To  help  foster and cement the goodwill and the sense of common destiny between the people of Taiwan and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5.   To help promote Taiwan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integration with America; and

6.   To help safeguard Americas security, strategic,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ests in Taiwan.





 


david chou

unread,
Sep 8, 2025, 3:54:18 AMSep 8
to BATA Group, Raymond Chuang, John 2 Hsieh, Douglas Chiang, Dr. JC Fann, Tek-Khiam Chia, Allen Kuo, John Chou, Ting-Kuei Tsay, Stephenlin0314, Dr. Michael Yeun, Seashon Chen, Andrea Lu, RWH (Taipei

台灣建州運動最近的發展---起自南加州的 「台灣成為美國第51州倡議」(Taiwanese-Americans Advocates for Taiwan, the 51st State of U.S.A)(II)

1

做為繼承Commodore Matthew C. Perry衣缽的David Chou鼓勵與樂見有志有心有識的台灣與台美子弟在美國與台灣建立與經營各式各樣的推動 "台灣加入美國" 的組織或社團, 不管是政治的文化的學術的經濟的. 我因此也樂見今天在南加州出現的「台灣成為美國第51州倡議」組織, 我希望它能順利發展, 且能成為所有建州運動組織之中的領頭羊.

不過, 我必須給今後在美國與台灣有心promote "台灣加入美國" 的Cause的政治工作者與朋友們一些提醒與忠告:

第一, 所有的政治主張或方案, 都是要拿來為台灣人謀取福利或利益的, 不是拿來做為奪權或謀取自己的利益的工具[例如, "反三中", "反紅媒", "反服貿" 都只是柯痞黨的黃丑拿來奪權與謀求自己的利益的工具, 而非其信仰與理念]. 今天您受到Commodore Perry & David Chou & Mr. Guermantes Lailari的啟發或感召, 起來推動 "台灣加入美國", 且準備以此為志業, 我希望Formosan people的aspirations都能長在您們的心中, 而不是像黃丑那樣, 把主張與理念玩弄於其股掌之間, 昨是今非, 昨非今是.

第二, 我們都要正派經營, 我們寧可走得慢, 但必須走得穩健, 不要躁進, 不要譁眾取寵, 不當小丑, 不搞詐騙. 所有肩負領導任務的人都必須禁得起金錢/ 女色/ 權力的誘惑.

第三, 大家都要老老實實地follow & practice David Chou的戰略與策略, 還有他發展出的/ 禁得起考驗與挑戰的理論, 不要再去掰些沒有歷史/ 史實/ 法理/ 法律依據的以及光怪陸離的理論. 那些此起彼落/ 光怪陸離的理論雖然能一時矇騙一些台灣與台美鄉親, 能騙取一些政治與經濟利益, 但畢竟還是無法矇騙Washington & AIT.

第四, 現階段要七分與主流台美人/ 台獨派/ 華獨派/ 台派政權/ 美國國會/ 美國政府一起從事 "抗支保台" 的戰爭或大業, 三分從事 "台灣加入美國" 的事業的發展, 唯有戰勝我們的 "境內外敵人", 我們才會有 "透過公投, 加入美國" 的機會. 我們現在所有的努力, 都只是在為打一場戰爭的勝利做準備 [因為我們在美國推動建州, 可以動員更多的美國人, 來親善與同情台灣人, 且在PLA攻擊或封鎖台灣時, 能動員更多的美國人, 來敦促美國國會與白宮出兵援台].

第五, 我們不可欺騙台美人與台灣人, 讓鄉親們誤以為我們除了推動支持資助台灣建州運動或 "台灣加入美國" 這個Cause, 就什麼事也可以不用做了, 美國政府就會同意 "台灣加入美國" 了, 就會讓台灣人民 "舉辦公投, 加入美國" 了, 從此台灣的公主與王子們就都變成美國公民, 從此都 "live happily ever after."

David Chou不會說這種童話故事, 來麻醉與欺騙台灣與台美鄉親, 我希望現在有志與我一起或分頭推動 "台灣加入美國" 這個Cause & Mission的台美人與台灣人Leaders & Opinion Leaders, 都能老實地告訴我們的支持者與鄉親: 我們要加入美國, 就跟要獨立建國一樣, 都要付出血淚汗, US Citizenship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不同的是, 台灣與台美的獨派弟兄要打的是一場類似 "美國獨立革命戰爭" 的戰爭 [此時介入台海戰爭的美軍, 就有如法蘭西援美的海陸軍], 而建州派要打的是一場類似 "Texas vs. Mexico" 的戰爭 [此時介入台海戰爭的美軍, 就有如Gen. Sam Houston率領的田那西民兵].

[to be continued]
David Chou
Founder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


Appendix I

I-A

 

「台灣成為美國第51州倡議」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46ub6EZ8gPXzpuwknbXSyUB9OuPqRWWcV6G-hoGUKZdnt_A/viewform

台灣建州必須加緊進行

台灣不該永遠活在戰爭威脅下。成為美國第 51 州,就是最堅固的安全保障!當台灣成為美國的一部分,中國的武力恫嚇將失去效力,因為攻擊台灣就是攻擊美國。

台灣不只是戰略要地,更是全球科技的心臟。半導體、創新產業、民主價值——這些都能強化美國,也讓台灣獲得長久繁榮。

我們已經是自由與民主的先鋒,現在是時候邁出最後一步:加入美國,與 50 個州並肩,成為第 51 州!為了安全,為了繁榮,為了下一代的自由。

台灣 + 美國 = 永遠的夥伴

美國建州史 https://share.google/c7raPxjiU780AV4T7

致美國國會議員的信  Letter to U.S. Congress https://share.google/JE83HiWGxON4wrAQm

留島不留台灣人 https://share.google/i2Cs5B5x0Mg6kY0FM

如果川普失去台灣,美國還會再次偉大嗎https://reurl.cc/5RRgN6

救台灣 救美國 https://us51statetaiwan.org/index.html

9/24  說明會 





I-B

 

規劃「台灣成為美國第51州(statehood)」

一、政治與法律層面

      1. 美國國會立法程序

         必須由美國國會通過「州承認法案」(Admission Act)。

         台灣需表達明確意願,例如舉行公投,以展現民意支持。

         美國需處理與《台灣關係法》、以及既有「一中政策」的法律調整。

     2. 台灣內部法制改革

          制定「州地位過渡法」:明確交接行政、司法、憲政體系。

          憲法增修:將「中華民國」架構與美國聯邦制度銜接。

          保障既有自由民主制度,與美國憲法相容。

二、外交與國際關係

     1. 與中國大陸的衝突管理

         預判中國可能採取外交孤立、軍事恫嚇、經濟制裁。

         美國須提前建立「安全承諾」與「區域防衛機制」。

     2. 國際支持

         強化與日本、韓國、澳洲、歐盟等盟友的協調,將台灣定位為「印太區域的民主核心」。

         爭取聯合國友邦理解,避免過渡期的國際孤立。

  三、經濟與財政規劃

     1. 稅收與財政整合

         台灣須逐步納入美國稅收體系(聯邦所得稅、消費稅等)。

         美國需制定「過渡期財政補助方案」,避免經濟震盪。

     2. 產業與經濟利益

         台灣可提供美國在半導體、航太、綠能科技上的戰略優勢。

         美國可透過投資與基建計畫,促進台灣產業升級。

     3. 貨幣體系

          從新台幣過渡至美元,需分階段實施(例如 3–5 年),避免匯率震盪。

   四、安全與軍事佈局

      1. 軍事整合

           台灣軍隊逐步納入美國國防體系,可轉型為國民警衛隊與區域防務部隊。

           美國在台灣建立正式的軍事基地與印太司令部延伸據點。

      2. 安全保障

           美國承諾台灣在成為州後享有與夏威夷、阿拉斯加等同的軍事防護。

   五、社會與文化

      1. 公民身份轉換

           台灣人民自動獲得美國公民身份,並享有選舉、就業、移民自由等完整權利。

           保留「台灣文化特殊性」:例如推動台灣州的多元文化政策

       2. 教育與語言

           英語與中文並列官方語言。

           美國教育體系與台灣現有教育融合,保留本土教材與歷史教育。

     六、推動步驟建議

         1. 短期(1–3 年)

             成立「台美州地位研究委員會」。

             台灣舉行公投確認意向。

             美國國會提出草案,進行法律審議。

        2.  中期(3–7 年)

              建立「過渡行政機制」處理貨幣、財政、司法銜接。

              開始逐步整合軍事與外交政策。

              美國進行基建與經濟投資,穩定民心。

          3. 長期(7–10 年)

              正式通過美國國會與總統簽署「台灣州承認法案」。

              台灣州選出聯邦參議員與眾議員,全面納入美國聯邦體制。

     七、可能挑戰與對策

          1. 中國報復 → 加強美日安保同盟,強化印太聯防。

          2. 國際爭議 → 過渡時期以「特別行政區」或「自由聯邦」形式過渡,降低衝突。

          3. 台灣內部意見分歧 → 持續舉行公聽會、公投,確保民意基礎。

 
I-C

 

Will America Be Great Again, If Trump Loses Taiwan?                               09-03-25

Just before the Korean War broke out in June 1950, Supreme Commander for the Allied Powers, 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wrote a “top-secret” letter to then-President Harry S. Truman stating that “Taiwan is an unsinkable aircraft carrier and a stealthy submarine base.” He also asserted that Taiwan possesses the military and naval power equivalent to 20 aircraft carriers. General MacArthur warned that if Taiwan were controlled by a Communist country, the United States would be “checkmated” in the whol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Especially in this era of rapid A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military installations such as aircraft carriers or nuclear submarines are becoming less powerful and increasingly vulnerable. In other words, if Taiwan were annexed by China, we would lose half of the whole Pacific Ocean—an area we have always taken for granted as a strategic buffer zone to protect the United States.

In June 1854, U.S. Admiral (Commodore) Matthew Perry sent ships to Keelung, the largest harbor in northern Taiwan. His officers surveyed the area, warned American leaders of its strategic value, and collected information on coal deposits and trade prospects. In his official reports, Perry emphasized Formosa’s importance and suggested that U.S. sovereignty over the island could counter European dominance of regional trade routes. He even proposed that the U.S. government consider claiming Taiwan as an American territory, though the suggestion went unheeded. In 1856, Townsend Harris, the first U.S. ambassador to Japan, wrote a detailed letter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recommending the purchase of Taiwan rather than its conquest.

President Donald Trump has called for Taiwan to sharply increase its defense spending to as much as 10% of it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arguing that such a level is necessary to meaningfully deter aggression from China. He also suggested that Taiwan should purchase more American weapons systems to strengthen its defenses.

Currently, Taiwan allocates about 3.32% of its GDP to the 2026 defense budget, with President William Lai Ching-te pledging to raise this figure to 5% by 2030 following the visit of U.S. senators Roger Wicker and Deb Fischer in late August 2025—an effort to align Taiwan’s commitment with NATO standards. However, lawmakers from the opposition Kuomintang (KMT), also known as the “Blue Party”, who presently control the Legislative Yuan, have resisted such increases, and legislative gridlock remains a significant obstacle. Most importantly, many Taiwanese citizens believe the country simply cannot afford such a level of defense spending.

Thanks to God, who blessed Taiwan with the 100-mile-wide Taiwan Strait, which has protected the Taiwanese for more than 400 years from historical Chinese tyranny dynasties and, more recently, from the military oppression of the totalitarian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is fully aware that a cross-strait military invasion of Taiwan would be extremely difficult, costing millions of lives and requiring an enormous military budget to carry out. As a result, the CCP is instead focusing on taking control of Taiwan without “firing a shot,” pursuing what it calls “Peaceful Unification” through extensive infiltration of all levels of Taiwanese society and government. This strategy is reminiscent of the CCP’s takeover of mainland China in just a few years (1946–1949).

In the 2022, Taiwan local elections for city and county mayors, which will next be held in 2026, the pro-Taiwan and pro-U.S.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Green Party”) won only 5 out of 22 seats—less than 25% of the total.
The political demographics of Taiwanese people can be roughly divided as follows: about 40% are pro-Taiwan and pro-U.S., 35% are pro-China (many of whom are believed to be influenced or controll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around 25% are swing voters. These swing voters generally do not prioritize morality, loyalty, ethical considerations, or even military threats from the CCP. Instead, they tend to support whichever side offers them greater benefits. Ultimately, it is this group of swing voters that plays the decisive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outcome of elections.

In the 2020 Taiw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candidate, Tsai Ing-wen, won the election with 57.13% of the vote, while the Kuomintang (KMT) candidate, Han Kuo-yu, received 38.61%. This result was largely attributed to the DPP gaining most of the swing votes, many of whom were influenced by the massive protests in Hong Kong against China at the time. In the 2024 Taiw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e DPP candidate, William Lai Ching-te, won with just 40.05%. KMT candidate Hou Yuo-Yi received 33.49%, and Taiwan People’s Party (TPP), also known as the “White Party,” candidate Ko Wen-je received 26.5%. This outcome indicates that most of the swing voters shifted their support to the TPP in 2024.

On July 26 and August 23, 2025, the Great Recall targeted KMT legislators who were considered pro-China and strongly opposed to increasing the defense budge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ne of the KMT lawmakers were recalled, with a tally of 31–0. This outcome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setback for the current DPP government, while the KMT—widely viewed as pro-China—continues to hold a majority in Taiwan's legislature. The main reason the Great Recall failed is that swing voters prefer a $300 subsidy for every citizen over paying higher taxes to increase the defense budget.

The United States, whose Constitution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s in human political history, has endured for nearly 250 years because it affirms: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widely recognized as the basis of human rights). In contrast, while China claims a 5,000-year legacy of remarkable history and culture, none of its dynasties has ever truly protected human rights—least of all under the current totalitarian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ronically, most Chinese people remain unaware of this reality because the CCP uses advanced AI technologies to brainwash the whole Chinese population.

I believe the strategy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is currently pursuing toward Taiwan is doomed to fail because Taiwan’s swing voters are not on his side. However, if the United States were to grant Taiwan a form of “quasi-statehood,” as already implied by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1979) and reinforced by subsequent legislation such as the Six Assurances (1982), the Taiwan Travel Act (2018), and the TAIPEI Act (2020), it could win back not only these swing voters but also many Taiwanese who currently lean toward China.

Positioning Taiwan as a “quasi-state of the United States” would strengthen U.S. influence and help regain the support of these voters. Moreover, it would allow Washington to secure Taiwan’s alliance “without spending a dime,” presenting a more effective strategy tha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approach of “without firing a shot.”

In addition, the United States would gain greater access to Taiwan’s advanced industries—most notably TSMC, the world’s leading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er—as well as other high-value Taiwanese companies producing goods that remain in short supply domestically.

A recent poll in the United States shows that over 80% of Americans support Taiwan. Years ago, an unofficial poll conducted by a Taiwanese TV station indicated that about 79% of Taiwanese supported the idea of Taiwan becoming a "quasi-state"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We plan to conduct an official poll in both the U.S. and Taiwan on this question: “If Taiwan cannot become a normal state, would you prefer Taiwan to be part of the U.S. or part of China?” I believe the results will be overwhelmingly pro-U.S. In this way, America could gain Taiwan “without spending a dime.”

If the U.S. were to lose Taiwan, we would lose control over half of the Pacific Ocean and much more. America would "never be great again." However, if the U.S. were to grant Taiwan "quasi-statehood"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 would be "great again and again," and perhaps even "great forever."

May God bless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Jack Jeng wrote on September 03, 2025
Taiwanese-Americans Advocates for Taiwan, the 51st State of U.S.A.
 

如果川普失去台灣,美國還會再次偉大嗎?                                                       09-03-25

1950年6月韓戰爆發前夕,盟軍最高統帥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給時任總統哈里·S·杜魯門寫了一封「絕密」信件,信中稱「台灣是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和一個隱形潛艇基地」。他還聲稱,台灣擁有相當於20艘航空母艦的軍事和海軍力量。麥克阿瑟將軍警告說,如果台灣被共產主義國家控制,美國將在整個西太平洋地區被「將死」。

尤其是在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航空母艦或核子潛艇等傳統軍事設施的威力正在減弱,也越來越脆弱。換句話說,如果台灣被中國吞併,我們將失去整個太平洋的一半——而我們一直將太平洋視為保護美國的戰略緩衝區。

1854年6月,美國海軍上將, 馬修·佩里派遣艦隊抵達台灣北部最大的港口基隆。他的軍官們勘察了該地區,警告美國領導人其戰略價值,並收集了有關煤炭儲量和貿易前景的資訊。佩里在官方報告中強調了福爾摩斯的重要性,並提出美國對該島的主權可以對抗歐洲對該地區貿易路線的主導地位。他甚至建議美國政府考慮將台灣視為美國領土,但這項建議並未採納。 1856年,美國首任駐日本大使湯森‧哈里斯致函美國國務卿,信中詳盡闡述了購買台灣而非征服台灣的建議。

川普總統呼籲台灣大幅增加國防開支,使其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達到10%,他認為這一水準對於有效遏制中國的侵略是必要的。他也建議台灣購買更多美國武器系統,以加強國防。

目前,台灣2026年的國防預算約佔其GDP的3.32%。總統賴清德承諾,在美國參議員羅傑·威克和黛布·菲舍爾於2025年8月底訪台後,到2030年將這一比例提高到5%,以使台灣的承諾與北約標準保持一致。然而,目前控制立法院的反對黨國民黨(又稱「藍黨」)議員抵制了這一增長,立法僵局仍然是一個重大障礙。最重要的是,許多台灣民眾認為,台灣根本無力承擔如此高水準的國防開支。

感謝上帝,賜予台灣 100 英里寬的台灣海峽,400 多年來保護台灣人民免受歷史上中國暴政王朝的侵害,以及近代中國共產黨(CCP)的軍事壓迫。

中國共產黨深知,跨海峽軍事入侵台灣將極為困難,會造成數百萬人喪生,並需要巨額軍事預算。因此,中共致力於透過對台灣社會和政府各階層進行大規模滲透,推行所謂的「和平統一」, 實現「不費一槍一彈」就攻佔台灣的目標。這種做法與中共在1945年至1949年短短幾年內控制中國大陸的方式類似。

2022年台灣地方市長、縣長選舉(下一屆將於2026年舉行)中,親台親美的民進黨(通常被稱為“綠黨”)僅獲得22席中的5席,不到總席位的25%。

台灣民眾的政治人口分佈大致如下:40% 為親台親美派;35% 為親中派(其中許多人被認為受中國共產黨控制);25% 為搖擺選民,他們不把道德、忠誠、倫理考量,甚至中共的軍事威脅放在首位。這些搖擺選民傾向支持能為他們帶來更多利益的一方。最終,正是這群搖擺選民在選舉結果中扮演決定性的角色。

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以57.13%的得票率勝出,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則獲得38.61%的得票率。這一結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民進黨獲得了大部分搖擺選票,這些搖擺票中有很多是受到當時香港大規模反中抗爭的影響。 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僅以40.05%的得票率勝出,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獲得33.49%,台灣民眾黨(又稱「白黨」)候選人柯文哲獲得26.5%的得票率。這項結果表明,大多數搖擺選民在2024年大選中轉向​​支持台共柯文哲。

2025年7月26日和8月23日,「大罷免」針對的是被認為親中且強烈反對增加國防預算的國民黨「立委」。結果顯示,國民黨「立委」無一人被罷免,票數31比0。這項結果對現任民進黨政府而言是重大挫折,而普遍被視為親中立場的國民黨則繼續在台灣立法院佔據多數席位。 「大罷免」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搖擺選民更傾向於為每位國民提供300美元的補貼,而不是透過增稅來增加國防預算。

美國憲法被認為是人類政治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它之所以能屹立近250年,是因為其明確聲明:「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被廣泛認為是人權的基礎)。相較之下,儘管中國自稱擁有五千年輝煌的歷史文化,但其歷代王朝從未真正保障過人權,尤其是在當前極權主義的中國共產黨統治下。諷刺的是,大多數中國人至今仍未意識到這一現實,因為中共正在利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對全民進行洗腦。

我認為川普政府目前對台推行的策略注定失敗,因為台灣的搖擺選民並不站在他這邊。然而,如果美國能夠給予台灣某種形式的「準國家地位」(正如1979年《台灣關係法》所暗示的那樣,並在1982年《六項保證》、《台灣旅行法》(2018年)和2020年《台北法案》等後續立法中得到強化),那麼它不僅可以贏得台灣的搖擺選民,連傾向中國的台灣選民也會傾向美國這一邊。

將台灣定位為「美國的準國家」將增強美國的影響力,並有助於重新贏得這些選民的支持。此外,這將使華盛頓能夠「不費一分錢」地鞏固與台灣的聯盟,這比中國共產黨「不費一槍一彈」的做法更有效。

此外,美國將獲得更多進入台灣先進產業的機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製造商台積電,以及其他生產國內仍然短缺商品的高價值台灣公司。

美國最近的一項民調顯示,超過80%的美國人支持台灣。幾年前,台灣一家電視台進行的一項非正式民調顯示,約79%的台灣民眾支持台灣成為美國境內的一個「準國家」。我們計劃在美國和台灣就這個問題進行一項正式民調:「如果台灣不能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你希望台灣成為美國的一部分,還是中國的一部分?」我相信結果將壓倒性地支持美國。這樣,美國就能「不費一分錢」地得到台灣。

如果美國失去台灣,我們將失去對半個太平洋甚至更多地區的影響力。美國將「永遠不再偉大」。然而,如果美國授予台灣“準國家”地位,美國將“再次偉大”,甚至可能“永遠偉大”。

願上帝保佑台灣, 願上帝保佑美利堅合眾國。

台灣成為美國第51州倡議
Jack Jeng 紙筆09/03/2025
Taiwanese-Americans Advocates for Taiwan, the 51st State of U.S.A.

 


I-D

 

說明會邀請函 09/24/25

https://us51statetaiwan.org/12300214882877125104288583265422283315325124030205133569612301354982612626371-092425.html

主旨: 
按照現在的趨勢, 台灣終究會成為「中國的一省, 而「台灣成為美國第51州, 是「唯一」可以「救台灣, 救美國」的途徑。

說明會討論項目:

· 台灣是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加上「尚好的隱形潛艦基地」

· 美國的建州史

· 如何成為台灣成為美國第51州的法律層面探討

· 如果川普失去台灣,美國還會再次偉大嗎?

問卷調查:

· 如果台灣不能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 你要: 台灣要成為美國的一州, 還是中國的一省 ? 

時間:  9月24日, 2025星期三; 10:30 a.m. – 1:30 p.m. (包含免費經典午餐)
地點:  DoubleTree by Hilton, 888 Montebello Blvd, Rosemead, CA 91770
報名方式: (限額70名)

· 請發簡訊到 626-607-6836, 寫上你的名字, 誰介紹的? 或者從哪裡知道這消息, 我們會跟您聯絡以確定人數

I-E

 

Honorable U.S. Congressmen/Congresswomen and Senators:  

Just before the Korean War broke out in June 1950, Supreme Commander for the Allied Powers, 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wrote a top-secret letter to then-President Harry S. Truman stating that “Taiwan is an unsinkable aircraft carrier and a stealthy submarine base.” He also asserted that Taiwan possesses the military and naval power equivalent to 20 aircraft carriers. General MacArthur warned that if Taiwan were controlled by a Communist country, the United States would be “checkmated”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Especially in this era of rapid A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military installations such as aircraft carriers or nuclear submarines are becoming less powerful and increasingly vulnerable. In other words, if Taiwan were annexed by China, we would lose half of the Pacific Ocean—an area we have always taken for granted as a strategic buffer zone to protect the United States.

By contrast, if Taiwan were to become the 51st state of America, we would not only gain the world’s best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nd other prominent industries that Taiwan current has but also extend our nation’s presence from “coast to coast” to “across the Pacific”—without spending a dime nor sacrificing any lives. We believe that making Taiwan the 51st state will “Save Taiwan and Save the U.S.A.”

Recent polls in Taiwan show that only 5% of Taiwanese wish to be unified with China. We plan to conduct a scientific poll, registration, or referendum without time limit among all 23 million Taiwanese citizens on the topic: “Do you want to be a province of China or the 51st state of America?” Those who choose not to register or vote will be regarded as abstaining from the decision.

We kindly request that every Congressman and Senator provide your comments regarding the prospect of “Taiwan becoming the 51st state of America.”

May God Bless Taiwan, and may God Bles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尊敬的美國國會議員和參議員們:

1950年6月韓戰爆發前夕,盟軍最高統帥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致「絕密信」時任總統哈里·S·杜魯門,信中稱「台灣是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和一個隱形潛艇基地」。他還聲稱,台灣擁有相當於20艘航空母艦的軍事和海軍力量。麥克阿瑟將軍警告說,如果台灣被共產主義國家控制,美國將在西太平洋地區被「將死」。

尤其是在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航空母艦或核子潛艇等傳統軍事設施的威力正在減弱,也越來越脆弱。換句話說,如果台灣被中國吞併,我們將失去半個太平洋——而我們一直將這區域視為保護美國的戰略緩衝區。

相較之下,如果台灣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我們不僅能獲得台灣目前擁有的世界頂尖半導體產業和其他重要產業,還能將國家影響力從「東西海岸」延伸到「太平洋彼岸」——而且無需花費一分錢,也無需犧牲任何生命。我們相信,讓台灣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將「拯救台灣,拯救美國」。

台灣最近的民調顯示,只有5%的台灣人希望與中國統一。我們計劃就「你想成為中國的一個省,還是美國的第51個州?」這一議題,對全台2300萬民眾進行一項科學民意調查、登記或不設時間限制的全民公投。選擇不登記或不投票的民眾將被視為棄權。


我們懇請各位國會議員和參議員就「台灣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的前景發表您的意見。

願上帝保佑台灣,願上帝保佑美利堅合眾國。



Appendix II


3H 美國到底會不會接納台灣?
By David Chou (周威霖)

 

---往昔向美國政府提出「美國應該對福爾摩沙(台灣)主張主權」之倡議或建議的人士,清一色是白種的美國人,但在1994年出現的「台灣建州運動」則以福爾摩沙人的子孫為主導或主體,他們把一個半世紀以前Commodore Matthew Perry(白理)所規劃的路徑圖,以及Gideon Nye所做的擘劃,列入了工作議程。這些工作當然要包括文宣與組織,以便爭取台灣人民與美國人民對「台灣加入美國提案」的認同與支持,支持這個提案的台灣人民與美國人民就可或就會構建 "a well-established American community",這個「基礎穩固的美利堅社群」就可向美國國會提出「台灣加美國之請願」。

---在台灣與美國的「美利堅社群」於「未來適當的時機」,向美國國會提出「台灣加入美國之請願」後,華盛頓方面就會或才會做出官方的回應,到那時,「美國到底會不會接納台灣?」這個問題才會有初步的或正式的答案,在此之前,「美國到底會不會接納台灣?」這個問題都只是學術性或假設性的議題,堅信「美國會接納台灣」的一方,與堅信「美國不會接納台灣」的另一方,即使論辯一千零一夜,也都無法說服對方。

---相信「台灣加入美國符合最大多數台灣住民的最大利益、台灣終將會被美國接納」的台灣住民勇敢地站出來,相信「台灣加入美國符合美國最大的與最長遠的國家利益」的美國公民(包括台裔美國人)義無反顧地站出來,一起來努力推動「台灣加入美國的提案」,這才是「台灣會被美國接納」的最大憑藉與保證。倘若被「美國到底會不會接納台灣?」這種學術性或假設性的議題無謂地困擾或糾纏,因而不願付諸行動或不願給予「台灣建州運動」實際的支持,那麼Commodore Matthew C. Perry所規劃的路徑、Gideon Nye所做的擘劃、還有周威霖等人描繪與舖陳的願景就永遠沒有走到、落實與實現的一天。

 

 我過去二十二年,在與許許多多台灣及台美鄉親的互動中,當著我的面反對「台灣加入美國」這個提案的人,就我的記憶所及,不會超過五個人;相反地,支持的人或不反對的人居多[在我面前,即使是公開的聚會,對我們的提案不表態的,倒是很少]。

 話雖如此,願意或有勇氣公開站出來支持,或與我們一起來推動「台灣加入美國」這個提案的人畢竟還是不多,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落差,以及會有這種很令人遺憾的現象,之所以我至今會讓不少支持者及潛在的支持者失望,這當然事出有因。但無論如何,我當然不能為自己找藉口或理由,來為自己開罪。

 台灣人的領袖與菁英在推動「台灣獨立運動」過程中的開頭三十年,台灣的民眾與台美人鄉親非常善體人意,從不問美國是否會贊成「台灣獨立建國」;從不質疑「台灣獨立建國」這個提案的可行性。

 縱然美國政府一再聲明「不支持台灣獨立」之後,也還是有很多人不去質疑,這是前民視的郭董今天能為「台灣獨立建國運動」造另一波勢的原因之一。就這一點來說,我們認為台灣的許多民眾還是獨厚「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的,他們慷慨捐輸,出錢出力,無怨無悔,完全沒有什麼條件或前提,他們只有無私的奉獻。

 但我們還是必須指出,在台灣人執政後,由於李扁的「特殊兩國論」、「一邊一國論」、「台灣正常化議程」都沒有得到華府的支持,甚至遭到壓抑,所以許多台灣人開始質疑「台灣獨立建國」這個提案的可行性,質疑民進黨的路線與策略,或質疑「台灣獨立建國運動」背後的傳統理論與論述,這是最近十年在台灣產生幾個光怪陸離的「政府」、以詐騙斂財為業的政治金光黨與政治神棍的原因。

 換言之,由於民進黨政府受到台灣內外部環境制約,因而無法帶領台灣人實現「自決與獨立」的目標,並因而產生了一些政治神棍,許多支持「台灣獨立建國提案」的台灣人,還一度以為台灣出現了「救星」,「台灣獨立建國運動」出現了曙光與突破。

 那一小撮政治神棍深深了解許多台灣人殷切期待「台灣人出頭天」,也知道民進黨政府無法克服瓶頸,建立「台灣共和國」,所以他們知道他們的機會來了!他們開始假託美國,裝神弄鬼,製造神蹟,編織謊言。那些層出不窮與堆積如山的謊言,都指向一個目標,那就是他們要台灣人相信: 「他們才是美國政府溝通的渠道與對口,美國政府承認與接受他們為真正的台灣政府,美國準備把台灣的政權交給他們」。

 這些當然都是彌天大謊,但為什麼許多台灣與台美的菁英,在過去那幾年,都一窩風地跟著那幾名政治神棍,都被那幾名政治神棍耍得團團轉?

 原因很簡單,他們那兩、三個「邪惡的天才」懂得一些配套作業,因而輕易地讓人入其圈套,連台灣社會各界的許多菁英(如醫生、牧師、律師、企業主、教授)都無法辨別真偽。

 他們的詐術一籮筐,其中有一些很簡單的操作手法:他們買票(門票可以透過購買取得)參加美國總統的就職典禮,但向民眾宣稱「他們被美國政府邀請」,他們透過一些公開取得的資訊,知道美國政府某官員(如白宮顧問與國務院官員)行程,然後自己去參加該公開性活動,隨後他們會宣稱「他們受邀請參加,他們會藉機與該官員寒暄並要求合照。之後,宣稱「他們與該官員有很好的關係,他們與美國政府有官方的往來,且他們的主張與政府得到美國政府的承認與支持」。

 他們也以「政府」、「主席」、「總統」、「總理」、「祕書長」之類的名義,寫信給白宮。白宮的「回信志工團」行禮如儀地回信,但那只是用制式文字回的信,在回信中只是禮貌地表示總統會對寫信的美國民眾所提的問題,加以研究(註: 白宮回完信後,就沒了下文),但信中根本不會提及被回信人的自組組織與自封頭銜,當然更不提被回信人所提的問題與請求。

 可是那一小撮人所自組的「政府」與其「官員」卻會拿那些白宮的回信來大做宣傳,企圖欺騙一些台灣人與台美人,他們總是利用他們的小聰明,來騙吃騙喝與欺世盜名,雖然他們辦不了什麼對台灣人有幫助的正經事,可是他們就是樂此不疲。

 那些以詐騙斂財為業的政治神棍,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他們知道:只有讓台灣人相信,他們「很有辦法」,相信他們的主張與組織「得到美國政府的認可或支持」,台灣人才會跟著他們走。

 正因為一般台灣人如此要求政治人物,所以有心搞詐騙的野心家與政治神棍,每天要想、要忙與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如何讓台灣的民眾相信「他們與美國政府有官方的與正式的往來」;如何讓台灣的民眾相信「美國政府承認與接受他們的主張與組織」;如何讓台灣的民眾相信「他們的主張具有可行性」。

 這些政治神棍選擇欺騙,並藉詐騙而起家,而事實證明,他們也的確是個中高手,他們讓許多台灣民眾相信「他們得到美國政府的支持」,相信「他們的政治主張可行」。

 可是他們夜路走多了,最終還是會碰到鬼,他們的騙局終究還是會被看破與拆穿,不甘再被他們欺騙的追隨者與幹部終於忍無可忍,向檢調單位告發他們,檢調單位發現他們在過去十年,從台灣人手中詐得七億元,詐取到的現金堆滿衣櫥(「台灣錢淹腳目」的另一明證)。

 由於「台灣獨立建國的議程」受阻,且由於過去十年,那一小撮政治神棍惡搞與胡鬧,所以我最近幾年碰到一些鄉親,他們之中有一些人會問我:「台灣若能加入美國,那是再好不過了,但是美國會要我們嗎(或者敢要我們嗎)?」他們在關心「台灣加入美國」這個提案的可行性。

 從「把台灣變成美國一州」這個念頭,於1980年代末,開始在我的腦中萌芽與縈繞那時起,特別是在1994年我們正式推出「台灣成為美國一州」這個提案後,我就開始接觸與研究美台關係有關的(特別是涉及台灣本土人與美國的互動的)著述與文獻,我因而逐漸了解美國政府對台灣與台灣本土人(即福爾摩沙人,現在則要包括所有有「福爾摩沙認同」的台灣住民)的態度、立場與政策,這其中我最想掌握的資訊,是從19世紀中葉起(甚至是從早期美國政府開始與大清帝國互動之後),美國菁英與政府對在遠東地區(特別是福爾摩沙)進行拓殖與領土擴張一事的態度與政策。

 台灣通Leonard Gordon的論文告訴我們:19世紀中葉與下半期,有若干十分具有遠見的美國人(海軍艦隊指揮官、外交家、傳教士、國際貿易商)陸陸續續向美國政府提出建言,呼籲美國政府對福爾摩沙主張主權購買福爾摩沙,這其中有海軍准將 Matthew C. Perry、美國駐日本的首任公使Townsend Harris、美國的國際貿易商兼外交家Gideon Nye, Jr.與美國駐大清國的公使Peter Parker等人,可惜,他們的建議都沒有被當時的Franklin Pierce政府採行(註: 這個政府忙著在中南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進行擴張,對在遠東地區進行拓殖與擴張則缺乏興趣)。

在談及Perry准將時,Leonard說:

//As Perry considered the strategic value of Formosa ------- In his report to the President, Perry virtually advocated an American protectorate over the island. He expressed the belief that "the United States alone should assume the initiative" in encouraging measures to better the political and civil condition of various Far Eastern countries, and it appeared to be his premise for taking positive steps in acquiring a foothold on the island. Perry believed that an American settlement in Formosa would have many advantages for the United States. He suggested that it would make a suitable entrepot for American trade, have strategic value in its naval and military position and yield large quantities of coal so necessary for the expanding commercial intercourse of America in the Far East.// (譯:Perry將軍相信,美國在福爾摩沙從事拓殖,將會給美國帶來許多好處,例如,它會成為很適當的、美國在遠東的商貿中心,也會給美國海軍一個具有戰略價值的基地)

Leonard緊接著說: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however, virtually ignored Perry's project of obtaining a foothold on the island.// (然而,Pierce政府對Perry將軍要在福爾摩沙取的立足之地的計劃,卻予以漠視)

他談到Gideon:

//---- he expressed pleasure at the possibility of taking possession of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island "in the interests of humanity and commerce." Nye also claimed that he would "assist in its colonization " if his actions were recognized and protected."

接下來,他提及Peter:

//A letter and memorandum by Parker indicates that they conferred on the matter and were in full agreement on the following views: ------ (3) Formosa was a most desirable island and would be particularly valuable to the United States------"

Pierce政府對這些建議與主張,沒有給予正面的回應,Leonard說:

//The Pierce administration in which [William] Marcy was Secretary of State was very actively expansionist. However, prime attention in the Far East was focused on the expansion of trade and not the acquisition of territory. Although Parker once expressed his belief that "America is known not to be a colonizing nation," he was following a contrary policy. Shortly after the Buchanan administration came into office, however, Parker received word that William B. Reed was appointed Minister to China, and all preparations for an expedition to Formosa ceased.// (Pierce政府其實是一個很積極地在進行對外擴張的政府,然而,它的遠東政策是聚焦在貿易的擴張之上,而非領土的擴張。在Buchanan繼任總統後,他任命Reed擔任駐大清國的公使,取代了擬佔領福爾摩沙的Peter,Peter擬遠征福爾摩沙的計劃就劃上了休止符)

//Prior to the abandonment of the expedition, Commodore Armstrong had sent Captain John D. Simms, of the U.S. Marines, to make the necessary preparations for a future claim to the island. -------- [William B.] Reed [Peter Parker的繼任人] soon decided upon a firm opposition to any such enterprise and was quick to express his approval "that the experiment which was then contemplated had been relinquished." Reed further remarked that "Eastern colonization is not yet part of our policy, and it is as well not to be suspected of it."// (在遠征福爾摩沙的計劃被放棄之前,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Commodore James Armstrong(他被Peter說服)指派海軍陸戰隊軍官Captain John D. Simms為佔領福爾摩沙進行必要的準備。但在William Reed接替Peter後,這項佔領的計劃就被終止。Reed認為,在遠東從事拓殖一事,尚未成為美國的政策的一部分,但同時我們美國人也不必懷疑它。: Reed公使的意思是: 美國佔領與統治福爾摩沙,現在雖然還沒有成為美國的政策,但未來也可能會成為美國的政策。果然,在美日太平洋戰爭於1941年爆發之後,美國海軍系統就力主要進攻與佔領福爾摩沙)

 專研美台關係史的美國學者 Leonard H. D. Gordon,在他寫的"Early American Relations with Formosa, 1849-1870”(美國與福爾摩沙早年的關係)論文,也提到在1860年代擔任美國駐香港的領事 Issac J. Allen,在美國南北戰爭之後,重新啟動美國要取得福爾摩沙的計劃:

//------ Issac J. Allen, American consul at Hong Kong, kindled the old fires regarding the acquisition of Formosa. He informed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of the interest at Hong Kong in the island of Formosa and frankly stated that "the acquisition of this great Island by our Government" was his main point of departure. He reported that "almost daily" he came into contact with Americans who indicated the necessity of obtaining a "port or station" where American jurisdiction would be paramount. Although he realized that it was not an American policy to acquire territory abroad, he believed that "for the protection of home interests" it would be permissible. Moreover, he thought that the acquisition of Formosa would be "the greatest boon that our Government could confer upon our national commerce in the East." ----- However, [the Secretary of State, William H.] Seward cautioned [the American Minister in Peking, Anson] Burlingame "that in no case do the United States desire to seize and hold possession of Formosa or any part of said island."// (這一段是 Leonard Gordon根據美國兩筆外交文件寫的:一筆是 Issac領事寫給美國國務卿Seward的信,4/7/1867;另一筆是Seward寫給美國駐大清國公使Burlingame的信,6/20/1867)

 上面這一段有兩個重點:

(1)1850年代,美國幾位賢達建議美國政府對福爾摩沙主張主權,但因為Pierce政府對在遠東擴張領土缺乏興趣,而接任的Buchanan總統雖有很強的外交背景與經驗,但因美國南北衝突加劇與奴隸問題惡化,所以無暇西進。之後,南北戰爭爆發,美國已不可能再對遙遠的遠東的問題給予關注。Issac在南北戰爭之後被派到香港擔任領事,他對美國取得福爾摩沙的計劃再度點火,他向William Seward主持下的國務院表達了他對取得福爾摩沙的興趣,他向國務卿報告說,「讓美國取得福爾摩沙這個偉大的島嶼,是他的主要出發點」。他致函國務卿表示,「他幾乎每天都碰到一些美國人,他們都指出,美國有在遠東取得一個港口或駐地的必要,而美國對這個港口與駐地,必須擁有至高無上的管轄權或主權」。他說,「雖然他知道美國有一個不在海外取得領土的政策,但他相信,為了保護美國本土的利益,在海外取得領土是可被允許的」。 Issac告訴國務卿,「倘若美國取得福爾摩沙,那麼美國在東方的商貿將會有極大的發展」。

 

(2)然而,Seward還是跟他的前幾任國務卿一樣,對在遠東擴張領土仍無興趣,雖然他有興趣在太平洋與阿拉斯加進行擴張。

  Issac的外交文件的最後一部分,對美國官方(白宮與國務院)於1849-1870這段期間,對若干美國賢達的「取得福爾摩沙」的提案的態度與回應做了一個總結:


//The expansion,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rade was the focus of such attention as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gave to the Far East. Acquisition of territory was consistently viewed as undesirable -----//(雖然有東印度艦隊的司令官、美國駐大清國的公使、美國駐香港的領事、美國駐日本的公使,建議美國政府對福爾摩沙主張主權或購買福爾摩沙,在福爾摩沙進行拓殖,但國務院與白宮在遠東的擴張,都只是聚焦在貿易的發展與保護,而領土擴張與取得,則持續被視為不受歡迎的主張)

 我在前面說: //我這一次會參考一些涉及台美關係(「台」指台灣,但特別是指福爾摩沙人或「有福爾摩沙認同者」及其後代子孫)的論著與文獻,其中包括兩本書與一篇論文:

 第一本書是有「支那認同」的學者黃嘉謨寫的「美國與台灣一七八四至一八九五」(1966年出版),這一本書是用支那史觀寫的,不符合我們台灣人的利益,但不妨拿來參考。//

 今天我就來援引與摘錄該書的若干小片段。但請注意,由於他是有「支那認同」的「在台支那人學者」,因此有用詞不當的毛病,所以有些用詞我會加以改寫或調整,以免我的鄉親看了吐血。(我調整過的用詞會加上”括弧”)

 //道光十年(1830),美國教士(David Abeel)航經(福爾摩沙)附近海面時,早就發出(福爾摩沙)應予注意的呼籲。他指出荷蘭人(統治福爾摩沙)期間所從事的基督教傳佈工作相當成功,接受洗禮的教徒為數可觀。荷蘭人被逐之後,原設教堂破毀,教士遇害,傳教事業隨而停頓,實在是一件令人痛惜的事。(Abeel)於其日記中透露,(福爾摩沙)當時依然變亂頻仍,否則在這個美麗的海島上,仍為宣揚基督教義的理想領域。

 

 1832年,歐籍教士(Charles Gutzlaff)隨同英船至(福爾摩沙),看到淫佚的風氣正在瀰漫全島,而以各海口為尤甚,不禁大為嘆惜,深望基督教義再度傳入(福爾摩沙),以消除那些蝕害人類的流毒。

 Gutzlaff的航海紀錄,次年即送至美國出版,所提將基督教義再度傳入(福爾摩沙)的意見,當然會受到美國教士們的重視。其後美國教士Edwin Stevens論到(福爾摩沙),對於前此荷蘭教士傳佈教義的功蹟,也表示不勝嚮往,字裏行間流露出希望基督教重行輸入的心情。//

 //在商務方面,美國人尤其重視(福爾摩沙)的地位。1832年,原由美國人William B. Wood創辦並自行主編的"Chinese Courier and Canton Gazette"([支那]快報與廣州新聞)刊出一篇題名(福爾摩沙)的文章,立論更為強烈------假如(歐美人士能在福爾摩沙)發現有適於建立殖民地的處所,無疑地,(福爾摩沙人)會樂於跟歐美國家的軍隊合作,以期實行對抗其苛酷的統治者---(支那人或清國人)//

 //這樣一種企圖(獲取與經略福爾摩沙)的觀念,作者申辯絕非愚蠢的妄想,而為可以付諸實行的理論,且其結果必可獲致成功。一旦(福爾摩沙)與(支那或大清國)脫離關係,變成美國對(支那)貿易的一個站,一定可以得到巨大的利益-----。此外,一旦歐美國家擁有了(福爾摩沙島),就可控制介於支那與(福爾摩沙)間的海峽,所有(支那)沿海往來必須經過(福爾摩沙海峽)的船隻,隨時都可以加以遏制------。//

 //說到獲取(福爾摩沙)的可能性,Wood認為沒有問題。//(Wood申論的理由略去)


 //(在1830年代即造訪大清國的)美國海軍官員對於(福爾摩沙)也有相當前衛的主張。//(黃嘉謨的記述略去)


 我繼續摘錄黃嘉謨所寫的書的若干片斷,雖然我不喜歡他寫的這本書。

//(1857年春),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James Armstrong於徵得美國駐(支那的)代表Peter Parker同意後,特派所屬水兵隊長John D. Simms,以調查前年美國商船飛鳥號(The Highflyer)在(福爾摩沙)南端沿岸失事經過及其船員的下落為名,前赴打狗(註: 高雄)美商居留地(註: Gideon Nye & Co., Wetmore & Co., Anthon Williams & Co. 以及W. M. Robinet & Co.等美國商行的居留地)駐紮,其實際任務是代表美國艦隊在(福爾摩沙)建立一個營地,升起美國國旗,並蒐集各種有關資料,作為日後美國在(福爾摩沙)採取行動的根據。//

 //可是,當Simms提出報告的時候,原計劃在(福爾摩沙)採取行動的Parker早已去職,Armstrong雖將此一報告以及Marcus L. Woodward等的報告錄送新任美國駐大清國全權公使William B. Reed核辦,卻避不提及當初派遣Simms到(福爾摩沙)去駐紮的本意。Reed發現Armstrong已經放棄在(福爾摩沙)採取行動的企圖後,十分欣慰。他認為東方的殖民事業,事實上還沒有成為美國政策的一部分。//

 //首先建議美國政府購取(福爾摩沙)的美國人,以Townsend Harris為最具代表性。-------1854年,Harris鑒於(福爾摩沙)所具備的條件,對於美國而言,不但可作為美國海軍的前進基地,在政治及商務上也同樣的有重要性,特就其年來研究的結果,撮要備函專呈美國國務卿 William L. Marcy,主張自(大清國)的手中,將(福爾摩沙)取得。-----美國政府當時以實力所限,似無意在東亞擴張領土,對於購取(福爾摩沙)的主張,未予採納。//

 //在Harris建議美國政府購取(福爾摩沙)的同一年,率領美國東印度艦隊遠征(支那海)及日本的Commodore Matthew C. Perry(白理准將)對於(福爾摩沙)也很有興趣,經過調查研究以後,他提出了在(福爾摩沙)建立美國基地的主張。-------他於啟航後不久,即向海軍部陳明此次遠征的行動,在與日本接觸之前,要先在日本以南的海洋中擇定適當的島嶼一二處,建立美國艦隊的集合基地。------美國總統Millard Fillmore對於Perry的此項意見,完全同意。-----然則此類基地的建立,應該擇定什麼地方?Perry所注意的目標,初時是琉球群島,其後則轉屬意(福爾摩沙)----他主張美國應單獨在(福爾摩沙)採取機先的行動。Perry所提的機先行動,是先在(福爾摩沙)建立一個美國殖民地(colony)或居留地(settlement),作為美國發展其東方商務的中心-----以及美國的海軍基地。//

 //Perry的全套計劃,顯然是商務利益與海軍基地並重,他認為在美國國家立場上,應該沒有遭受反對的理由,因為一個商業國家的需要殖民地,幾乎與其需要運輸商品以從事貿易的船隻一樣,同樣是不容置疑的真理。不巧的是,原來支持Perry(白理)政策的美國總統Fillmore經已卸職,現任總統Franklin Pierce並不接納此項建議,原因是非經國會授權,美國行政當局不能遠到東方去佔據或領有像(福爾摩沙)那樣的島嶼。而美國國會方面,除通過議案請海軍部把Perry率領艦隊遠征(支那海)及日本的報告及圖表等件移送國會,並令將是項文件付印公佈外,並無進一步的行動,因此,Perry所提在(福爾摩沙)建立美國殖民地與海軍基地的主張,終於無法實現。//

 由於Perry知道忙著在加勒比海與中南美洲進行領土擴張的Pierce政府,無心在遠東進行擴張,所以他預先提出了一個構想,他希望後世子孫能在福爾摩沙如此經營,以便實現他領有(福爾摩沙)的夢想。

 

一百年後,美國子弟George H. Kerr(葛超智,柯喬治)在其"Formosa Betrayed"(被出賣的福爾摩沙)一書中這麼說:

//In 1853-1854 Commodore Perry wanted to annex Formosa, but knowing that Washington would not approve, suggested a joint Sino-American economic and administrative program, indicating that he thought a well-established American community would in due course petition for union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Americans in Hawaii were then proposing to do. He envisioned Formosa as an American outpost guaranteeing peace and order along the Western Pacific rim. // (在1853-1854,白理將軍想要領有福爾摩沙,但後來他知道美國政府不同意他的計劃,所以,他就提出一個「台美經濟與行政計劃」,該計劃要在福爾摩沙建立一個規模與有實力的美國社區或社群,以便在未來適當的時機,向美國政府提出加入美國的請願。他提出了福爾摩沙作為美國確保西太平洋的和平與秩序的前進基地的願景。]

 Perry的願景正待「台灣建州運動」帶領台灣人民來實現,而「台灣建州運動」正巧把Perry所規劃的路徑圖列入了工作議程。

 我繼續摘錄黃嘉謨所寫的書的若干片斷,雖然我不喜歡他寫的這本書,雖然今天摘錄的內容部分與過去摘錄的有些重覆。

十一

 //美商W. M. Robinet遵照(美國駐大清國公使)Peter Parker的請求,提送一件相當冗長的報告-------(該報告建議)假如美國政府鑒於(福爾摩沙)與美國疆界的距離過遠,不適於採取直接控制(福爾摩沙)的措施,至少也應實行從旁支持與保護的辦法,由美國公民自行在(福爾摩沙)建立一個獨立的政府(註: 這種想法與做法,跟那時在夏威夷的白種農場主、海軍軍官與傳教士的想法與做法一樣),也足可促進人道、宗教及文明的進展。-----Parker將有關的文件全部錄呈美國國務院,並備文重申其前此一再提及由美國佔領(福爾摩沙)的建議。(他還報告,在打狗的美商)已在(福爾摩沙)島上設有居留地,美國國旗且已在該地懸掛一年以上(註: Gideon Nye等美商在打狗設置美國的居留地,並插上星條旗)//

/ /直至2/27/1857,美國國務院才收到Parker的報告,國務卿William L. Marcy鑒於Franklin Pierce總統的任期只剩了幾天,而國會的現行會期又將結束,總統正忙於處理各種緊急公務,實在來不及把Parker的報告轉呈給總統,又鑒於Pierce總統前此對於法國所提採取軍事行動,打開到北京之路的建議,早已抱定不贊同的觀點,他因此基於Pierce的既定政策,逕自否定Parker對(福爾摩沙)的主張與提案。------不過,Marcy也聲明,所有關於(福爾摩沙)問題的公文,當然要移交給(下一任總統),而新執政者對於(福爾摩沙)問題,也許會有不同的觀點。-----(稍後於)James Buchanan當選美國總統後,-----另行遴任William B. Reed擔任Parker的繼任者,這無異否定了Parker的建議。[6/18/1857],Parker收到國務卿通知其移交的訓令,他只好悄然地擱下其佔領(福爾摩沙)的計劃,踏上回美國的航程。//

十二

 在1870年代到19世紀結束這段期間,有幾名美國人在協助日本取得福爾摩沙,雖然美國政府沒有同意也沒有支持他們的行動。

 由於大清國的官員認為「臺地生番,不隸版圖,為王化所不及」、「生番行同獸類,不可理喻」,這促成了從駐廈門領事一職退休的美國人Charles W. Le Gendre(李仙得、李讓禮)在1874年出版了一本小冊子---"Is Aboriginal Formosa a Part of the Chinese Empire?" (福爾摩沙原住民族居住區是支那帝國的一部分嗎?)。他認為也主張「福爾摩沙半屬獨立,番境不隸支那版圖」。

 台灣的書市中有一本大開本的、印刷十分精美的書---"Charles W. Le Gendre: Reports on Amoy and the Island of Formosa",這本書是李仙得在職時撰寫的,談他所認識與了解的福爾摩沙,我們目前在市面上所見的這個版本收錄了「福爾摩沙原住民族居住區是支那帝國的一部分嗎?」一文。

 李仙得於1874年,協助日軍征討福爾摩沙東南部的原住民。

 1895年,從美國國務卿一職退休的John W. Foster(1836-1917,他是1950年代的美國國務卿John Foster Dulles的外公)被大清國政府聘為顧問,協助談判與締結割讓福爾摩沙的「下關條約」,Foster也陪同清使李經方,至福爾摩沙北部的外海,與日軍統帥進行交割。

 美國的戰地新聞記者James W. Davidson(禮密臣)於1895年前往福爾摩沙,採訪日軍接收福爾摩沙以及敉平福爾摩沙人抵抗的戰事,他前往日軍的大本營並陪同日軍進入台北城,他很可能在那時就與辜顯榮結識,這可能就是後來禮密臣與歡迎日軍接收福爾摩沙的台北士紳(李春生、英商John Dodd等人)結為莫逆的原因。禮密臣於1897-1904年間,擔任美國駐淡水的領事,他是一本有關福爾摩沙史的名著---"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的作者。

十三

 在19世紀的美國先賢中,就美國對福爾摩沙主張主權一事,做了較大的努力的,除了曾擔任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打開日本門戶的Commodore Matthew C. Perry(白理)之外,就要數美國駐大清國公使Dr. Peter Parker,與在打狗的美商Gideon Nye, Jr.與William M. Robinet等三人。

 //Nye was a splendid example of the type of individual often associated with the British Empire in its period of greatness --- men who welcomed the challenge of "the white man's burden" in Asia. In an American context we associate his type with the most flamboyant forms of Manifest Destiny. Firm in his own convictions, he advocated a policy for his government which contained a blend of arguments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ivilization, the spread of Christianity, the expansion of commerce and national interest, and a bold move in the game of power politics.// (奈基甸這位美國先賢十分推崇偉大的、歡迎接受「白種人的負擔」的挑戰的大英帝國,對他而言,美國人的版本就是「美國在亞洲擴張的天命」(註: 「美國的天命」的原始版本,是美國從大西洋岸到太平洋岸的領土擴張),基於他的信念,他呼籲美國政府在亞洲採取領土擴張的政策,具體而言,就是要領有福爾摩沙,他的論述建築在文明的促進、基督教的傳播、商業與國家利益的擴張以及大國政治的實踐之上)

十四

 奈基甸雖然年輕,但生意做得好,發了大財,但由於擴張太快,又碰到美國不景氣,所以他的公司垮了,他因此從大清國的廣州搬到澳門,幫一些商行拉生意,賺傭金,在那段人生低潮期,他設法尋找東山再起的機會。

 大約在1856年7月(但也可能是在1855年間),設於廣州的、且已在福爾摩沙已建立了幾個據點的美國商行Williams, Anthon, and Co.派遣他到打狗的Ape's Hill(猴山)工作,這個據點已有一個身世與際遇還滿特殊、在世界若干地方有重要聯繫的、認識Commodore Matthew C. Perry的、已經歸化為美國公民的年輕人William M. Robinet在那裡工作,在Nye到了打狗之後,他們兩人就展開了商務與政治上的合作。

 Nye寫了一份「台灣建州運動」(廣義的「台灣建州運動」)史上劃時代的文件: "Notes upon Formosa: Historical, Religious, Political, & Statistical, Including Observations Made during a Visit and Tour of the Island in 1855; With a Glance at the Private Inducements and Public Considerations for its Colonization by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Macao, 1857; For private circulation)。Robinet為這份文件提供了許多資料,因此,可以説他是該文件的co-author。由於Nye把這份文件寄給他熟識的麻州同鄉---曾擔任美國駐大清國公使的Caleb Cushing,所以,它就被收錄在"Cushing Papers"(顧興文件與書信集)之中。

 Nye準備這份文件或報告的目的是,要開始在美國營造輿論,也要說服美國政府同意或批准他要在福爾摩沙為美國建立居留地或殖民地的計劃,也就是要對福爾摩沙主張主權的計劃。

 為此,他在3/4/1857(他選擇那天寫信,是因為那一天是新任總統就職日,當時他人應該是在澳門)寫信給一些美國的政界與軍方人士,他請求他們說服美國政府(當時是James Buchanan政府,其國務卿是Lewis Cass),來同意或批准他的計劃或主張。

 其中一封寫給他的同鄉與舊識Cushing,但顯然他找錯人,因為Cushing代表的就是「美國不在東方進行領土擴張,只尋求商業或貿易的利益的擴張」這一派或者是「美國在東亞進行領土擴張的時機尚未成熟」這一派。

 //Nye told Cushing that the matter of Formosa pressed for instant solution. He begged Cushing to "hasten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President and his Cabinet and all others of influence, impressing upon them the value in a pecuniary view and thus all but inestimable value in all respects --- moral, religious, commercial ----" of the island.//

 他也要求Cushing把該信及附加的報告出示給主張領有福爾摩沙的Commodore Matthew C. Perry,他更期待Perry能再度率領艦隊來佔領福爾摩沙。

 //Let Comm Perry come out overland to complete this matter and his Steamers & Ships follow as soon as possible, detaching some from the West Coast of America Station if possible quickly.//

 Cushing雖然沒有支持Nye的提案的熱情,不過,他應該有把Nye的信件與報告轉達或出示給Perry。當時Perry賦閒,住在紐約,但在3/4/1858即蒙主寵召。在辭世之前幾個月,也就是在6/25/1857,他給Nye回了一封信,之後,在9/23/1857,Nye寫了一封信,回覆Perry。

 6/25/1857那封信沒有出土,但Langley說,Perry無疑地很同情與支持Nye的提案。

 Langley告訴我們,Nye在9/23/1857的回信中跟Perry說: "-------it seems to me lamentable that opportunities to extend permanent protection to our Flag in these seas should be lost by inaction." (看起來,這是很可惜也很可悲的,倘若由於美國政府的不作為,那就會造成美國在東亞這些海域永久插旗的機會失去。註: 「東亞這些海域」係指福爾摩沙及其周邊海域。) Nye請求Perry運用其對Buchanan總統及其他有力人士[如很有影響力的媒體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r的編輯Joseph Gales, Jr.]的影響力。來幫助他完成他的理想。但如我們後世的人所知,Nye的計劃沒有得到Buchanan政府的支持,此時美國已快要打南北戰爭了。

 Langley說,由於Nye沒有實現他的美國領有福爾摩沙的計劃,因此,直到他生命的盡頭,他很可能都在為此事感到遺憾。Langley說: "As a long-time resident of China and as a publicist of sorts, Nye was active in the affairs of the American community in China until his death in 1888. While the subject of Formosa dropped out of his correspondence and public writings, it is probable that to the end of his life he regretted that America did not acquire that island during the troubled times of the late 1850's."

十五

 Prof. Langley 告訴我們:Cushing與Buchanan總統都沒有對Nye的計劃、主張、呼籲與請求給予正面的回應。

 //It would be interesting to know the precise reactions of Cushing and Pierce(Prof. Langley搞錯了,應該是Buchanan總統,不是Pierce總統)to Nye's letters and printed material. From other information it is known that neither man supported Nye.//

 Nye的失敗告訴我們:

第一,Nye當時已沒有很大的財力,而且Nye等美商並沒有像在夏威夷經營的美商一樣,在福爾摩沙深耕(更沒有持續與長久深耕),沒有能成功地控制福爾摩沙的經濟。

第二,Nye這些美商跟在夏威夷的美商不一樣,他們沒有得到美國海軍與海軍陸戰隊的支撐,因為美國海軍與海軍陸戰隊沒有駐紮在福爾摩沙。

十六

 1895年到1941年12月7日(檀香山時間12/7/1941清晨)美日「太平洋戰爭」爆發這段期間,由於福爾摩沙的主權已歸屬日本帝國,所以,美國朝野若是談論福爾摩沙議題,也是在日本內政的範疇內來談,但日本對美國發動戰爭之後,美國朝野的態度就開始改變了。在支那那一頭,被日本帝國的支那派遣軍打到就快完全潰敗與投降之時,不意不可一世的大日本帝國海軍千里迢迢去奇襲美國的夏威夷領地,招惹了孤立主義氾濫的,以及因致力於國內經濟復甦而自顧不暇的美國,導致美國對日宣戰,這讓不斷敗退、走投無路的支那人意外揀到一個便宜,由於美國大力扶持,實際控制支那國民政府的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與他的黨羽,不但獲得一線生機,還開始展露要染指福爾摩沙、蒙古、滿州、東土耳其斯坦與圖博(甚至香港與琉球群島)、以進行領土擴張的狼子野心。

十七

 在美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亦即在8/14/1941,美國總統小羅斯福與聯合王國首相邱吉爾發表了「大西洋憲章」(The Atlantic Charter),它的前三條是:

First, their countries seek no aggrandizement, territorial or other(第一點,美英兩國不尋求擴張,不管是領土的或是其他性質的);

Second, they desire to see no territorial changes that do not accord with the freely expressed wishes of the peoples concerned(第二點,它們兩國不希望看到沒有出於相關人民自由表達的意願的任何領土改變);

Third, they respect the right of all peoples to choose the form of government under which they will live; and they wish to see sovereign rights and self government restored to those who have been forcibly deprived of them.(第三點,它們兩國尊重所有民族有在它們自己選擇的政府治理下生活的權利,它們也希望看到被迫失去主權與自治權的民族或人民能再度擁有主權與自治權)

 可是從事後的發展,我們看到美國在終戰前與終戰後的十年間(1942-1952),就福爾摩沙主權與領土處分的議題而言,並沒有依循「大西洋憲章」的原則來進行處理,這種下了爾後的台海紛擾、台灣人受到支那威脅以及日後美支之間可能因為台灣問題而發生軍事衝突的惡因。

十八

 1947年3月,福爾摩沙人慘遭蔣介石派遣的支那軍屠殺之前,基本上可說,福爾摩沙人的菁英都未曾公開呼應「大西洋憲章」,起來尋求六百餘萬福爾摩沙人民之解放,一直要等到福爾摩沙人慘遭支那人屠殺之後,有留學美國經驗的廖文奎博士(Joshua Liao: Formosa Speaks---The Memorandum Submitted to the United Nations in September 1950 in Support of the Petition for Formosan Independence by the Formosan League for Re-Emancipation)才於1950年正式援引「大西洋憲章」,主張「福爾摩沙人民自決」與尋求「福爾摩沙獨立建國」,終結福爾摩沙被以美國為首的盟國,授權或委託來自支那的蔣介石統治集團佔領與統治的狀態。

 可惜為時已晚,因為手無寸鐵的六百餘萬福爾摩沙人,已匍匐在蔣介石的馬靴與刀劍下。如果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能有福爾摩沙的菁英,在第一時間,向華盛頓與世界,發出福爾摩沙,要「加入美國」或「獨立建國」之訴求,那福爾摩沙人的命運,可能就會完全改觀,可惜那時的福爾摩沙菁英的思想,都還很落伍,連一個李承晚金日成胡志明都沒有。

十九

 以下的內容主要的參考資料是: Dr. Richard C. Bush(卜睿哲):At Cross Purposes: U.S.-Taiwan Relations Since 1942 (M. E. Sharpe, New York, 2004)。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政府若干部門都在沒有互相聯繫的狀況下(這也是小羅斯福總統刻意要這麼做的,他在胸有成竹、拿定主意之後,仍然故作神秘,把其他人都蒙在鼓裡,讓各單位仍繼續研擬方案),分別研擬與提出戰後的福爾摩沙處分方案(以國務院Advisory Committee on Post-War Foreign Policy的Territorial Subcommittee於5/25/1943所提的"Alternative Political Solutions"為例,戰後的福爾摩沙的處分,就有四種可能:

 日本繼續擁有福爾摩沙的主權、福爾摩沙獨立、福爾摩沙交由國際共管(即託管)、以及支那恢復對福爾摩沙的主權。最後那個方案又分成兩種:一是無條件地讓支那再度擁有福爾摩沙;另一種是兼顧國際安全利益的特殊安排)。

 戰爭部與海軍部也在做進攻與佔領福爾摩沙的作戰計劃,但如大家所知,以海軍部為主的「鋪道作戰計劃」(Operation Causeway),最後因出身陸軍的麥克阿瑟將軍的意見佔了上風,因而沒有被小羅斯福總統批准執行,福爾摩沙錯過了被美軍佔領與解放的機會,反而因為已暴露狼子野心的蔣介石統治集團,對小羅斯福總統與他身邊的寵信的遊說,而被小羅斯福許以在戰後「歸還」給「中華民國」。(「開羅公報」,12/1/1943: "The Three Great Allies------- It is their purpose that -----, and that all the territories Japan has stolen from the Chinese, such as Manchuria,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shall be restored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這一決定給福爾摩沙帶來了噩運與災難,當年六百多萬福爾摩沙人所繁衍的兩千萬子孫,至今仍是烏雲罩頂,腹背受敵,前景仍然十分黯淡,他們步履蹣跚地走在黑暗的隧道裡,看不到有陽光的另一個盡頭。


(由於小羅斯福與他的寵信,痛恨日本,為了懲罰日本,竟稱滿洲、福爾摩沙與澎湖群島是「日本從支那人手裡偷走的」,且置「開羅公報」中明言的"They covet no gain for themselves and have no thought of territorial expansion."(它們三國無意圖謀自己的利益,也無意進行領土擴張)這句話於不顧,竟欲將台澎交給支那,這簡直是胡鬧。台澎是滿洲人建立的大清帝國割讓給日本帝國的,不是日本人從支那人那裡「偷走」的,在台澎被割讓給日本時,支那人與福爾摩沙人一樣,都被滿洲人統治,位階相同,都是滿洲人的奴隸與臣民。滿洲人亡國後,又建立滿洲國,現在小羅斯福竟說日本人「偷走」了滿洲,這真是精神錯亂,胡扯瞎鬧)

二十

 前面說過,在國務院Advisory Committee on Post-War Foreign Policy的Territorial Subcommittee於5/25/1943所提的"Alternative Political Solutions"中,戰後的福爾摩沙的處分,就有四種可能: //日本繼續擁有福爾摩沙的主權、福爾摩沙獨立、福爾摩沙交由國際共管(即託管)、以及支那恢復對福爾摩沙的主權,最後那個方案又分成兩種:一是無條件地讓支那再度擁有福爾摩沙,另一種是兼顧國際安全利益的特殊安排)。//這個單位對這幾種可能的處分方式,當然都做了一些研究與分析。

 關於「福爾摩沙獨立」這個可能的處分,國務院這個單位認為不太可行。

 

 它說: "Under the principle of the United Nations regarding respect for the right of all people to choose the form of government under which they will live, it is conceivable both that the Formosans might claim to be a people and that they should choose to live under an independent government of their own. There is, however, little likelihood of such a movement developing. The populace has not been articulate, and the dominantly Chinese make-up of the population has resulted in a general tendency to favor the cause of China rather than to organize a movement for self-government." (根據「聯合國」的「人民自決原則」,福爾摩沙人若想主張他們是一個「民族」,以及主張他們應該建立自己的獨立的政府,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這種主張卻沒有在形成,也沒有被明確地表達出來。台灣本土人多半是華人或支那人的事實,造成他們有贊成回歸支那的傾向,而非走向自治或獨立)。

 我們今天的台灣人讀到這一段,只有怪當年只出現一些流亡支那、鼓動支那國民政府奪取台澎的「半山」,卻看不到一個公開主張「福爾摩沙獨立」或「福爾摩沙加入美國」的菁英。

 那時的福爾摩沙菁英,即便是受美國教育與有美國聯繫的廖文奎廖文毅兄弟,在政治上都是笨笨的或低能的。(美國當年在重慶設有駐支那的大使館,美國政府當然會知曉那群「半山」在支那的活動與主張)

 關於「福爾摩沙交由國際共管(即託管)」這項可能的處分提案,是把福爾摩沙的主權,直接與唯一地交給聯合國設立的國際機構或其他國際管理機構,國務院這個單位認為,支那人會對這種處分抱持懷疑的態度,是可以預期的。

 雖然有這兩種處分的提案,不過,我們都知道,小羅斯福總統以及繼任的杜魯門總統,最後採取的方案,都是要在戰後把福爾摩沙「歸還」給「中華民國」。

二十一

 然而,終戰後,共產國際的勢力急遽擴張。在歐洲,蘇聯的邪惡勢力染指了東南歐、東歐與中歐,美蘇冷戰開始。

 在亞洲,被蘇聯扶植的支共,在蔣介石所控制的地區發動戰爭,擊敗了蔣軍。蔣介石率其殘部流亡與佔領了盟國尚未完成處分、法律地位因而未定的台澎(這是佔地為王,美國先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準備讓其自生自滅,或準備把他送到菲律賓,但後來韓戰爆發,局勢丕變,美國就轉而承認蔣佔地為王的事實,給他對台澎的施政權,不過,美國強調台澎的國際法律地位未定)。隨後,朝鮮半島爆發戰爭,美國因而決定讓台澎,繼續處於國際法律地位未定的狀態,只有讓台澎處於這種狀態,美國才能隨時介入台海事務,且讓台灣不至於淪入支那之手。

 從1950年(韓戰爆發那一年)或從1952年(舊金山和約與日蔣台北和約生效那一年)起,美國就不斷拒絕或否定「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澎的主權之主張,美國只承認或給予蔣介石流亡集團在台澎重建的「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政府」對台澎的「施政權」。

 

(其實,在韓戰爆發前,杜魯門總統就曾於1/5/1950發表的“Statement on Formosa”指出: "In keeping with these declarations(指「開羅公報」與「波茨坦公告」), Formosa was surrendered to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and for the past 4 years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Allied Powers have accepted the exercise of Chinese authority over the island."。此處的"authority"就是「施政權」)

 不過,美國政府也沒有對台澎主張主權,也不曾表示要佔領台灣(如杜魯門總統於1/5/1950發表的“Statement on Formosa”指出"The United States has no predatory designs on Formosa."美國對福爾摩沙沒有領土野心),雖然偶爾出現有美國人,如哈佛大學的費正清教授(Prof. John King Fairbank),私下曾探詢或嘗試「台灣成為美國一州」的方案。

 台灣人這一頭,在「台灣建州運動」於1994年成立之前,也不曾有台灣人或台灣人的政治組織公開主張「台灣與美國合併」,除了於1940年代流亡在香港的廖文奎廖文毅兄弟之外,當時他們曾一度公開將「台灣與美國合併」,列為台灣前途公投的四個選項之一。

二十二

 1940-1950年代,不斷有台灣人及美國人(包括重量級的參議員與眾議員)提出「美國或聯合國託管台灣」之議,美國政府內部甚至也曾經研究(包括國會委託的研究)或討論(包括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的討論)過,但美國政府最終都沒有採行。倘若美國政府採行,那「台灣成為美國的一部分」,在1970-1980年代就不無可能實現。

 韓戰爆發後,杜魯門總統的一項聲明,強調「台澎國際法律地位未定」的狀態,這種法律地位未定的狀態,透過1952年生效的「舊金山和約」而得到確立,雖然它還是不斷受到蔣介石流亡政權的質疑,及來自北京的挑戰,這些質疑或挑戰在1958年又達到一個高峰。

 由於美國一直拒絕把台澎主權轉移給蔣介石統治集團及其「中華民國」,所以,蔣介石活著非常不踏實,他的人馬因此不斷向John Foster Dulles(後來擔任美國國務卿)進行遊說,Dulles為了應付蔣介石的人馬,所以就台灣與美國之間的微妙關係、台灣的法律與政治地位做了一些發言,那些有關的發言,被卜睿哲博士收錄在他撰寫的"At Cross Purposes"一書中,我在3/21/2008發表的一篇論文---「台灣與澎湖的主權在美國政府的政治監護之中」,就引用了這些材料,我現在把有關的部分張貼出來:

 //我們現在試著引用深諳美台關係、台灣事務的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 (Dr. Richard C. Bush, III) 在 2004年出版的 "At Cross Purposes: U.S.-Taiwan Relations Since 1942" 一書第四章中所陳述的若干重要史實與論點:

(1) 美國在台澎主權之立場上,與國民黨政府不同。美國政府認為,台澎是美日太平洋戰爭後遺留未決的一項法律問題。

 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項史實的認知,可以被用來排除中國對台灣事務與前途的干預與糾纏 。「台灣建州運動」從一開始,就設法要推翻中國人的謬論。

 中國人總是說,「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戰遺留的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但「台灣建州運動」從一開始,就點明「台灣問題是美日太平洋戰爭遺留未決之問題,而在中國內戰中戰敗、流亡台灣的蔣介石政權,以法律地位未定的台澎為基地,與北京政權進行鬥爭,只不過是將台灣問題之解決複雜化,並將台灣問題之解決時間,予以無限期拖延而已。」

(2) 艾森豪政府時代的美國國務卿杜勒斯(John F. Dulles,在杜魯門政府時代,即已是國務院首席

  顧問,被杜魯門總統委以對日和約的起草與籌辦事宜)表達了「美國做為對日本的主要戰勝國,對台灣與澎湖最終的未來擁有利益」的立場與觀點(原文為 Also in conflict with the Nationalists' view of itself was the unchanged U.S. position that Taiwan and the Pescadores were a piece of unfinished legal business, left over from the war against Japan. Dulles's view, as conveyed to Britain and New Zealand was that the islands had not been ceded by Japan to China, and that the U.S. as a principal victor over Japan has an interest in their ultimate future.")

    杜卿這一句話十分重要而且關鍵,它支撐及強化了「台灣建州運動」的一貫認知與信念:美國是太平洋戰爭的戰勝國,是台灣的解放者,它對台澎的前途解決,掌握了關鍵性的權力,它對台澎的未來扮演決定性的角色。

 杜卿這句話也似乎在傳達一項信息:美國做為太平洋戰爭的主要戰勝國,對台灣事務與未來有發言權,美國對台灣的事務與未來加以發言或處置時,不得被指為對台灣或對中國內政之干涉,因為台灣的事務與前途,是美國的合法關切;美國對台灣的監護權,是因美國戰勝日本而自然或當然取得。

(3)艾森豪總統傳達給美國國會的觀點是:中華民國政府並沒有擁有美國決定要加以防衛的台灣(之主權)。

 從韓戰爆發後到「美蔣共同防禦條約」之談判與簽訂這段期間,蔣介石及其政權之代表,不斷向美國政府要台澎之主權,亦即不斷要求美國政府,在法律上承認中華民國及中華民國政府對台澎主權之主張,但美國政府始終加以拒絕,最後且在參議院批准「美蔣共同防禦條約」時,做出了保留,亦即該條約之簽訂與批准,並沒有改變「台澎法律地位未定之狀態」。

(4)杜勒斯國務卿曾對印度與緬甸外長表示,「美國本來可以對台灣進行法律的主張,因為美國擊敗日本,而且日本只是宣佈放棄對台澎的主權」(這句話的原文是: "To [India's foreign minister, Krishna Menon, and Burma's prime minister, U Nu,] he claime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could exert a legal claim to Taiwan because it had defeated Japan and Japan had merely renounced title over Taiwan.")

 此一段談話極其重要,這句話如果翻成白話,那就是:美國在戰爭中擊敗及征服日本,台灣這塊原日本領土就是美國的戰利品,美國可以單獨對台灣與澎湖進行處分,美國當然也可以佔領及擁有台灣,就如同在美西戰爭之後,美國佔領及擁有關島、菲律賓及波多黎各一樣。美國政府是基於其他考量,而沒有對台灣及澎湖進行直接的佔領與統治,而且沒有對台澎主張主權。雖然美國在過去沒有提出要佔有台澎之主張,但是美國今天仍然可以做此主張,因為日本在「舊金山和約」中,只聲明放棄對台灣與澎湖之主權,但沒有言明收受國。

 「台灣建州運動」主張「台灣加入美國,最終成為美國一州」,及主張美國將台灣與澎湖納入美國版圖,以增進及確保台灣住民的福祉,並維護美國的利益,絕非癡人說夢,絕非無的放矢,其理由與根據即在此。

(5)在多次的場合中,杜卿不斷重申美國政府的看法:在對日和約中,日本只是放棄了台澎主權,可是卻沒有將台澎主權交給任何國家。中華民國在某種意義下,只是一個「佔領國」,美國本身由於是對日的戰勝國,所以它對台灣擁有「剩餘權」(此段話之原文為: "On several occasions Dulles reiterated the the administration's view that the Japan peace treaties had renounced title over Taiwan but not transferred it, that the ROC was in some sense an 'occupying power,'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tself had a 'residual right' by virtue of its status as victor over Japan, and that the current conflict impinged too much on U.S. security interests to be considered merely a civil war.")。

 杜卿這段話與上一段話似乎有了矛盾,不過,我們必須了解他的發言背景,他之所以做此發言,是因為蔣介石的代表,不斷以「有效佔領與控制台澎」為由,要求美國承認中華民國對台澎的主權主張,杜卿因而退一步(這是律師出身的人慣性的思維模式與論辯技巧)向蔣介石的代表表明:即便你們所說的論點站得住腳,美國仍對台澎有「剩餘權」。(這個詞不能以法律或政治語言視之,而必須視為外交語言,它做為外交語言,仍然等同於「美國對台澎的未來有最後的決定權」或者「美國對台灣仍有監護權」,即使美國讓中華民國政府實際控制及統治台灣。)

 在這部分談話中,杜卿跟蔣介石的代表說,若根據美國人所熟悉的"squatter"理論與實踐,實際佔領與有效控制台澎的中華民國,的確比其他國家更有權利或資格,對台澎的主權進行主張,不過,美國終究並沒有在法律上承認中華民國政府,對台澎的主權主張,亦即沒有將台澎主權移交給中華民國。//

二十三

 我引用上述的材料,一來是要為我的論文---「台灣與澎湖的主權在美國政府的政治監護之中」---進行論證,二來是為了告訴我的台灣與台美鄉親:「台灣建州運動」主張的「台灣加入美國,最終成為美國一州」,就台美關係的本質來看,一點也不牽強,一點也不離譜。

二十四

 「台灣建州運動」於7/4/1994成立,它是台灣人有史以來第一個公開主張「台灣應透過台灣人民自決與公投,加入美國,先成為美國的領地,最終成為美國一州」的政治組織,這距離美國海軍准將白理(Commodore Matthew C. Perry)正式向美國政府提出「將福爾摩沙納為美國領土」之議的1854年,已有140年。

 在2000年代中期,台灣開始出現一股由一小撮政治神棍與「戰爭法、國際法理論家」(這些所謂的「理論大師」的研究風氣,是建州運動帶起來的,但他們沒有受過法學院的正規訓練,對法理與法律一知半解,走火入魔,且他們的主張與建州派不同)掀起的「自組政府」的妖風。

 那一小撮人「反對台灣加入美國」,所以他們的「理論大師」與其他人就開始編造與散播「美國國會已通過法案,不再接受新州」「美國政府已通過決議,不再接受新州加入」等謬論。

 他們的何姓理論大師還發表一篇文章,標題叫"Can Taiwan Become a State of the USA ?"(台灣能否成為美國一州?),該文之主旨是要打擊「台灣建州運動」。

 他們自組「政府」,在活動中揮舞著星條旗,在論述中常呼美國之名,讓民眾誤以為他們是建州運動的人馬,其實他們幹的都是在破壞建州運動的勾當,這使建州運動在2000年代下半期之後,出現了將近八年的衰退與逆轉,那一股破壞建州運動的妖風,直到最近兩三年,那些政治詐騙集團的斂財與詐術,被揭穿且被告到法院時才戢止。

 針對何姓理論大師所寫的文章,我們撰寫了一篇文章回應,其部分內容如下:

 //由於文章出自您之手,為尊重您起見,我也跟「台灣建州運動」發起人周威霖 先生報告,並請他指示如何回應,他於日前就已口述了回應之重點,但因為近日出現「軍購 」的重要話題,所以只好優先處理該議題,給您回應的事只好延後一兩天。

 回應您的事之所以比較不急,是因為

(1)您的「台灣是美國軍事政府統治之下一塊海外的未合併領土」一說,已於今年4月24日被美國國務院「台灣協調科」科長夏千福 先生指為「沒有歷史或法律的基礎的揣測」,我們已多次在網路中加以披露,許多網友應已知道,

(2)您們過去在台美人社區及台灣散播「美國國會已聲明不接受新州」的不實言論及「建州在我們有生之年看不到」(您的人馬還有一度把它扭曲為「建州永遠不會成功」)等說法,我們過去一年來,即已陸續及間歇的加以回應。

 您寫"Can Taiwan Become a State of the USA?"一文,並由您的人馬張貼在網路上,應該是對我們近一年來的回應的答辯,我今天要就您的答辯進行「再答辯」。

 您使用英文進行答辯,我們則決定用漢文再答辯,以方便所有華文網路世界的朋友,來了解建州派的觀點。我們認為,若我們活動的網站的網友,多數能夠知道我們在說什麼,我們在網站上活動才有意義。

 「台灣建州運動」在1994年即已誕生,比您發表您的理論及主張要早許多年,我們在公開推動「台灣建州」之前,當然已做過相關的研究(包括國際法、美國憲法與法律------等),發表了理論,也擬訂了策略。研究與建州有關的美國憲法條款及法律以及美國歷史,當然是不會跳過的階段與工作。

 現在我進入正題。

(1)美國憲法第四條第三項,載列「新州得被國會准許加入合眾國」一款。

(2)憲法規定,國會應根據什麼條件或準則來准許新州之加入,其中之一是(我們可以從第四條第四項推論出)要申請成為美國一州,「政治實體」必須具備「共和形態的政府」之要件。

(3)憲法沒有修正案,來排除「新州得被國會准許加入合眾國」一款之適用。

(4)國會不曾通過、總統也不曾簽署任何法案或決議案,來排除「新州得被國會准許加入合眾國」一款之適用,若有,當然是違憲。

(5)國會曾制訂有關法案來處理新州加入的問題,如1787年的「西北法案」(The Northwest   Ordinance)。「西北法案」規定被規範的領土的政治組織分三階段:

(a)由國會所任命的總督與法官治理。


(b)若領土內有5,000名男性、自由、成年居民,該領土可成為一自治領地(self-governing territory),有一名由國會同意任命的總督,有它自己的立法機關,且有一名派駐在國會但無投票權的代表。


(c)若領地內的自由居民已達60,000名,在國會同意下,可成為美國一州,與其他原始的13州居於同等地位。

(6)但國會不曾通過任何法案或有法效的決議案,來規定成為新州的其他領土必須先經過「領地」(territory)階段,雖然許多州加入美國之前經過「領地」階段,但至少有Texas是直接從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跳到州的階段。

(7)國會對新州或新領地申請案,是以個案審理之方式,設定不同之條件,例如,要求Utah領地先要禁止一夫多妻制,在條件滿足後,才核准加入合眾國,國會所設定的條件有時被聯邦最高法院否決。

(8)雖然憲法、法律、國會決議案沒有設定「領地」階段是新州加入之前提,但鑒於各種實際考量,「台灣建州運動」主張「兩階段加入美國」,第一階段是先申請成立「福爾摩沙自治邦」(Commonwealth of Formosa),亦即先成為美國的領地,在經過一段「台美整合期」之後,再進一步申請成為美國一州。

(9)由於
(a)台灣係在美日太平洋戰爭中,被美國從日本手中解放,

(b)盟國在「舊金山和約」中,將台灣的主權默示交給美國監護,台灣主權歸屬未定,

(c)「台灣關係法」明文規定,「台灣的前途,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為美國之政策(此政策當然可以被解釋為隱含包括「台灣人民自決」之方式在內),


(d)聯合國憲章載列「人民自決」條款,因此,台灣人民在「台灣建州運動」成為主流,且在美國政府認為適當的未來某一時機,即可在美國國會立法或通過決議案的情況下,進行「加入美國,成為美國領地」的公決,將台灣主權正式交給合眾國。「台灣建州運動」主張準用北馬里亞納群島加入美國之模式及程序,來讓台灣加入美國,成為美國領地

(10)美國憲法與法律並沒有規定任何要加入美國、成為美國領地的任何一個地方或政治實體,必須先與美國有prior relationship,雖然如此,我們認為台灣做為美國的解放地、監護地、保護地數十年的漫長歷史,已說明台灣與美國已建立了既深且廣的政治、文化、軍事、經濟、社會聯繫,在「台灣建州運動」成為主流後,被美國監護的台灣當然有權透過公投,把日本放棄的台灣主權正式交給美國,沒有任何國際條約、法律可以加以阻止。

(11)美國憲法及法律沒有規定,任何地方或政治實體要加入美國、成為美國一州或領地,需先經過當地人民公決,不過,基於美國及台灣所珍視及奉行的民主價值及民主程序,「台灣建州運動」當然要尊重台灣人民之意願,因此,主張透過公投,來讓台灣成為美國的領地,最後再成為美國一州。//

二十五 結論

鑒於

(1)美國憲法有「國會得接納新州」的條款,

(2)美國國會不曾通過會被最高法院判定為違憲的、「美國不再接受新領地或新州」的決議案或法案,

(3)美國在終戰後,已有透過人民自決與公投,將北馬里亞那群島納為美國的領地與領土、粉碎行政部門先前曾發表的「美國不再進行領土擴張」的政策與承諾的前例,

(4)在美國立國後,就陸陸續續有美國各界菁英(主要是美國的白種人)在公開或私下場合,向美國政府提出「美國應該對福爾摩沙(台灣)主張主權」之倡議或建議,在「美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與終戰後,也都陸陸續續有美國各界菁英提出「由美國來直接託管福爾摩沙(台灣)」之議,

(5)美國是對日作戰的「主要戰勝國」,也是原日本帝國領土的「主要佔領國」,美國對國際法律地位未定、主權歸屬尚未進行終局處分、主權尚在美國監護之下的福爾摩沙(台灣)的最後處分與歸屬仍有發言權。我們認為,今天的台灣住民(特別是台灣本土人與其後裔)可以嘗試也有權利追隨往昔美國白種先賢之腳步,推動「台灣加入美國之提案」。

既然「台灣加入美國」沒有國際法、美國憲法與美國法律障礙,剩下的就是實踐與政治的問題。

前面的第十節說:由於Perry知道,忙著在加勒比海與中南美洲進行領土擴張,Pierce政府無心在遠東進行拓殖或開疆拓土,所以他預先提出了一個構想,他希望後世子孫能在福爾摩沙經營,以便幫他實現美國領有福爾摩沙的夢想。

 

一百年後,美國子弟George H. Kerr(葛超智,柯喬治)在其"Formosa Betrayed"(被出賣的福爾摩沙)一書的導言中這麼說:

 //In 1853-1854 Commodore Perry wanted to annex Formosa, but knowing that Washington would not approve, suggested a joint Sino-American economic and administrative program, indicating that he thought a well-established American community would in due course petition for union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Americans in Hawaii were then proposing to do. He envisioned Formosa as an American outpost guaranteeing peace and order along the Western Pacific rim. // (1853-1854,白理將軍想要領有福爾摩沙,但後來他知道美國政府不同意他的計劃,所以,他就提出一個「台美經濟與行政計劃」,該計劃要在福爾摩沙建立一個規模與有實力的美國社區或社群,以便在未來適當的時機,向美國政府提出加入美國的請願。他提出了福爾摩沙作為美國確保西太平洋的和平與秩序的前進基地的願景)

往昔向美國政府提出「美國應該對福爾摩沙(台灣)主張主權」之倡議或建議的人士清一色是白種的美國人,但在1994年出現的「台灣建州運動」則以福爾摩沙人的子孫為主導或主體,他們把一個半世紀以前Commodore Matthew Perry所規劃的路徑圖以及Gideon Nye所做的擘劃列入了工作議程。這些工作當然要包括文宣與組織,以便爭取台灣人民與美國人民對「台灣加入美國提案」的認同與支持,支持這個提案的台灣人民與美國人民就可或就會構建 "a well-established American community",這個「基礎穩固的美利堅社群」就可向美國國會提出「台灣加美國之請願」。

在台灣與美國的「美利堅社群」於「未來適當的時機」,向美國國會提出「台灣加入美國之請願」後,華盛頓方面就會或才會做出官方的回應,到那時,「美國到底會不會接納台灣?」這個問題才會有初步的或正式的答案,在此之前,「美國到底會不會接納台灣?」這個問題都只是學術性或假設性的議題,堅信「美國會接納台灣」的一方與堅信「美國不會接納台灣」的另一方即使論辯一千零一夜,也都無法說服對方。

相信「台灣加入美國符合最大多數台灣住民的最大利益、台灣終將會被美國接納」的台灣住民勇敢地站出來,相信「台灣加入美國符合美國最大的與最長遠的國家利益」的美國公民(包括台裔美國人)義無反顧地站出來,一起來努力推動「台灣加入美國的提案」,這才是「台灣會被美國接納」的最大憑藉與保證。倘若被「美國到底會不會接納台灣?」這種學術性或假設性的議題無謂地困擾或糾纏,因而不願付諸行動或不願給予「台灣建州運動」實際的支持,那麼Commodore Matthew C. Perry所規劃的路徑、Gideon Nye所做的擘劃、還有周威霖等人描繪與舖陳的願景就永遠沒有走到、落實與實現的一天。

台灣建州運動發起人周威霖
David C. Chou
Founder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an organization calling for Taiwan's incorporation into the United States as a territorial commonwealth, leading to statehood)

 

後附:

 
我參考一些涉及台美關係(「台」指台灣,但特別是指福爾摩沙人或「有福爾摩沙認同者」及其後代子孫)的論著與文獻,其中包括兩本書與一篇論文。
 
第一本書是有「支那認同」的學者黃嘉謨寫的「美國與台灣: 一七八四至一八九五」(1966年出版),這一本書是用「支那史觀」寫的,不符合我們台灣人的利益,但也不妨拿來參考;
 
第二本書是親台灣(親「台灣人」,也親「在台支那人」)的「台灣通」卜睿哲博士(Dr. Richard C. Bush)寫的"At Cross Purposes: U.S-Taiwan Relations Since 1942" (2004年出版)。

 

論文則是由專研美台關係史的美國學者Leonard H. D. Gordon寫的"Early American Relations with Formosa, 1849-1870)(美國與福爾摩沙早年的關係),這是他於1950年代在University of Michigan所完成的碩士論文。我拿來參考的三筆資料,含蓋了1784-2001這217年的台美關係。此外,我也參考及引用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的Prof. Harold D. Langley在"The 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 (Vol. 34, No. 4, Nov., 1965, pp. 397-420)期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其標題是"Gideon Nye and the Formosa Annexation Scheme." (奈基甸與合併福爾摩沙計劃),讓本文的論述更完整。

 

這篇很重要的論文篇幅不短,請支持「台灣加入美國提案」的鄉親與朋友們細心閱讀。此論文將被列為「台灣建州運動」的核心論文之一,並被張貼在「台灣建州運動」的網站上。





--
This is the Bay Area Taiwanese American E-Mail Group. Our main objective is to provide open communication channel for the Taiwanese American community, let the Taiwan Spirit grow and pass down to the future.
---
這是 Google 網路論壇針對「Bay Area Taiwanese American」群組發送的訂閱通知郵件。
如要取消訂閱這個群組並停止接收來自這個群組的郵件,請傳送電子郵件到 bay-area-taiwanese-...@googlegroups.com
如要查看這個討論,請前往 https://groups.google.com/d/msgid/bay-area-taiwanese-american/1331974152.1000532.1757297308507%40mail.yahoo.com

david chou

unread,
Sep 10, 2025, 9:37:40 PMSep 10
to BATA Group, Raymond Chuang, John 2 Hsieh, Douglas Chiang, Dr. JC Fann, Tek-Khiam Chia, Allen Kuo, John Chou, Ting-Kuei Tsay, Stephenlin0314, Dr. Michael Yeun, Seashon Chen, Andrea Lu, RWH (Taipei
台灣建州運動最近的發展---起自南加州的 「台灣成為美國第51州倡議」(Taiwanese-Americans Advocates for Taiwan, the 51st State of U.S.A)(III)



跟 "台灣獨立運動" 與 "台獨聯盟" 一樣, 台灣建州運動在美國與台灣也都需要組建各式各樣的組織與機構, 有地區性的, 有全國性的, 有世界性的, 有政治性的, 有學術性的, 有文化性的, 有聯誼性的. 做為台灣建州運動的發起人, 我樂見各式各樣的組織在美國與台灣甚至世界各地興起, 我準備在這些組織與機構中, 挑出台灣建州運動的第三代領導人. [Commodore Matthew C. Perry & His Contemporaries是第一代, 他們都是 "Failures", 有的則是半途而廢. David C. Chou與其他人士則是第二代, 包括已退出的人士, 他們至今基本上也是 "Failures", 尚存者現在試圖revive and restore 台灣建州運動, 在此時, 也陸續在美國與台灣出現新的建州工作者, 我希望他們都不是Opportunists, 我樂見群雄並起, 大家可以各自征戰, 也可以結盟, 就某些議題進行合作.]

但最重要的是, 廣義的台灣建州運動在各地的組織與機構---

第一, 在制訂與推動工作議程時, 必須因地制宜, 有些工作可在美國或其他地區做, 但卻無法在台灣做. 有些能或只能在美國或其他地區執行的戰略策略/ 發展綱領工作項目, 在台灣不能做.

第二, 現階段制訂與推動的工作議程, 
必需在與美國朝野台派政權台派主流台美人所從事的 "抗支保台或反共護台戰爭" 的大架構之中進行, 換言之, 面臨境內外敵對勢力的致命威脅, 面對日益嚴重的 "支那威脅" 與 "支那障礙", 台灣建州運動的發展必須在 "能維護與促進我台灣族人(包括新台灣人, 扣除台奸)的生存安全發展的利益" 以及 "能維護與促進美國在台灣的安全戰略政治經濟利益" 的大前提下發展.

第三, 不可複製所謂的 "TCG(台灣民政府)" "TAG(台灣自治政府)" "美國台灣自治政府" 的嚴重錯誤 [它們都否定與挑戰台灣關係法下的 "The Governing Authorities on Taiwan" 對台灣的 "Governing Authority or Administration"], 我們現階段制訂與推動的工作議程, 都不可建立在 "挑戰或否定台灣關係法賦予台派與華獨派所建立的政權對台灣的施政權" [相反地, 要協助它們維繫政權] 還有 "台灣獨立運動的正當與合法性" [相反地, 要與其他台派在民意機關組建聯合黨團, 如果我們也投入選舉] 的基礎上.

[to be continued]

David Chou
Founder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
Appendix


起自南加州的 「台灣成為美國第51州倡議」的工作綱領

[這套工作綱領有涉及台灣的部分, 這部分在台灣不適用. 在台灣的部分, 都要follow 台灣建州運動發起人David Chou的Guiding Principles策略戰略Directives. 此外, 舉凡涉及美台關係及台灣未來在美國的法律與政治地位的安排, 也不可與David Chou的規劃抵觸.]


規劃「台灣成為美國第51州(statehood)」

david chou

unread,
Sep 26, 2025, 9:31:09 PM (3 days ago) Sep 26
to BATA Group, Raymond Chuang, John 2 Hsieh, Douglas Chiang, Dr. JC Fann, Tek-Khiam Chia, Allen Kuo, John Chou, Ting-Kuei Tsay, Stephenlin0314, Dr. Michael Yeun, Seashon Chen, Andrea Lu, RWH (Taipei

台灣建州運動在1990年代末在南加州播下的種子, 在2020年代才開始萌芽

台灣建州運動最近的發展---起自南加州的 「台灣成為美國第51州倡議」(Taiwanese-Americans Advocates for Taiwan, the 51st State of U.S.A) (IV)

1

洛杉磯親共和黨的台美人 "美國51州倡議" 於9月24日在 [我過去常去的] DoubleTree [Hotel] by Hilton, Rosemead 舉行成立大會.

主辦人與發起人選在非週末或假日且是白天上班時間舉辦成立大會, 顯見參加或被邀參加此項會議的人士多為退休的第一代台美人, 這次主辦人與發起人也很體貼, 以豐盛的午餐免費招待來參加與來(捧場的台美人父老鄉親.

我過去總是說, 支持 "台灣加入美國" 的台美人鄉親是忠孝兩全, 他們對美國這個新祖國 (Mother Columbia) 盡忠, 對台灣這個老故鄉(Mother Formosa) 盡孝, 他們要維護與促進美國在台灣的安全戰略政治經濟利益, 要為美國開疆拓土, 也要關照台灣與台灣鄉親的生存安全發展利益, 要保衛與守護台灣, 讓它免於被境外敵對勢力併吞, 免於被境內敵對勢力出賣. [為美國開疆拓土, 即是 David Chou envisioned/ envisions 的 "合眾國應擁有 Formosa, 以做為它的 'Pacific Domain' 的極西邊疆".]

主張支持推動 "台灣加入美國" 的台美人鄉親是非常可敬的與偉大的, 他們有美國護照做為護身符, 但也希望留在台灣的飽受支那威脅與欺凌的台灣鄉親也能受美國的保護, 他們對留在台灣的鄉親有愛, 不像那些從台灣移民到美國的喪心病狂的 "蔣該死流亡統治集團" 或 "遷佔者集團" 的餘孽 [如馬英九家族之流] 手裡握有美國護照, 卻在美國大搞 "反獨促統" 與 "聯共滅台".

2

我在1998年帶著兩百本我出的第一本書---"與美國有約"---到洛杉磯去宣講台灣建州, 由於書在那裡全部賣光, 所以我在那一次就沒去東岸宣講.

台灣建州運動在1990年代末在南加州播下的種子, 在2020年代終於開始萌芽, 雖然已遲了二三十年.

我記得南加州的旅館業主楊豐明兄當年就坐在我宣講會場的最後一排, 他有點害羞靦腆, 頭老是低低的, 我不記得我們那時是否有過交談. 他在2010年代改支持阿貴仔的自由台灣黨, 且擔任該黨在美國的負責人或代理人. 我記得他常在洛杉磯台灣會館辦宣講與餐會, 我有時也會去捧場, 因此跟他比較熟識. 後來他把旅館生意收了, 回台灣. 自由台灣黨收掉後, 他又回美國. 現在他想起了我過去宣講與推廣的台灣建州主張與理念, 也受到川普想要擴張美國領土的鼓舞與啟發, 乃在南加州發起了 "51州倡議".

出身 "外省人獨立促進會" 的老友JoJo Kuo在1990年代末受我之託, 在南加州發展台灣建州運動, 後來解散, 他又回到台獨陣營, 他現在與豐明兄一起推動  "台灣加入美國", 可算是重出江湖.

我希望他們這次能在美國的台美人社區與社群, 帶動美國51州的風潮, 讓更多的美國主流社會人士與各少數民族認識台灣, 對台灣更親善, 而在台灣有難時, 能敦促美國政府出兵援台, 並協助招募義勇軍, 這些都是他們可以做, 也能做到的事, 至於其他的宏偉規劃 [「台灣成為美國第51州倡議」的工作綱領], 做為台灣建州運動發起人的我不敢期待他們來執行, 這顯然應由在台灣的建州子弟來扛起這個重擔或承擔最大部分的責任. 

[兩週後, 建州運動將從中部的基地開始第一波的直播文宣工作, 由新團隊來執行. 這一波工作本計劃在2024年大選後即執行, 但因故而取消. 建州運動以台中為基地的第一波文宣工作是在2010年代上半期, 由Pelengsi洪小姐與我聯合主持一個海洋之聲電台節目, 持續了兩三年, 直到我又去南加州長住.]

David Chou
Founder
Formosa Statehood Movement


======================

Appendix 


洛杉磯台美人向川普喊話 倡議台灣成為美國一州

https://taiwandaily.net/uncategorized/100585/

 

[感謝在北加州的一位老友幫我寄來這份北美台灣日報的報導, 它被收錄在洛杉磯的台灣正義報. 我過去曾接受北美台灣日報的專訪. �ؤH����� Chinesedaily �n�[�H�� - �D�i�x�W�[�J���� �P���M ]




保守派台裔團體24日在洛杉磯郊區舉行「台灣的轉折點:成為美國一州」聚會,發起人楊豐明表示,希望讓美國總統川普知道台灣的重要。

保守派的台裔團體今天集會,主張「台灣成為美國一州比成為中國一省更好」。發起人楊豐明表示,希望向美國總統川普傳達他們這一群台美人的心聲。

超過50名年長的台美人(台裔美國人)今天在洛杉磯郊區的一處飯店集會,成員大多是在美國居住超過30年、具有公民身分、支持共和黨的美籍台灣人。

發起人楊豐明是主要出資者,在美國經營旅館事業40年。他表示,今年5月川普帶團訪問中東,同行的有兩名重量級的美籍台灣人包括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超微執行長蘇姿丰,可見台灣在科技與經濟領域的重要。

楊豐明表示,他打算串連美國各地保守派支持者,向川普表達「美國要偉大,需要台灣」。他強調,他們以美國人的身分發聲,強調台灣是美國戰略與經濟命脈,讓台灣獲得更大保障。

講者鄭英傑來自支持共和黨「北美福和會」。他表示,在現今的政治局勢下提出這個議題,出自對台灣的擔心,「台灣從縣市長、立法委員都是中共在控制了,2028年選舉如果是親中勢力獲勝,中共不費一槍一彈就拿下台灣」。

鄭英傑表示,這倡議希望提醒台灣人,「成為美國一州」是比「成為中國一省」更好的選項。主要參與者郭樹人表示,出席的都是在美國生活幾十年的台美人,從美國人的角度,提供台灣在統獨之外的第三種選擇。

主辦單位表示,計畫明年在台灣發起線上投票,詢問台灣民眾「如果台灣不能成為一個正常國家,你希望台灣成為美國的一州,或是台灣成為中國的一省」。

中央社0924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