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不但客家族群人數冠全國,原住民、新住民、眷村、閩南人也多,除了原住民以豐年祭、祖靈祭為重,其他族群過春節各有特色,美食、習俗多元而
且熱鬧,雖然有文化的差異,但也融合出許多特色。
原民沾喜氣 也發壓歲錢
「過年也會發個壓歲錢,感受一下漢人的習俗」,原民局長林誠榮表示,原住民比較重視豐年祭、祖靈祭,不過長年與漢人相處,也有人會過春節,大家彼此
拜年,小朋友更期待壓歲錢。
過年,各族群都重視除夕年夜飯,晚飯後大家守歲,聊天、打打小牌,長輩會在這晚或隔天接受晚輩拜年時發壓歲錢。研究民俗的鄧榮坤說,守歲有許多意
涵,包括為父母添壽、迎新送舊、為親情增溫等。
桃園是新住民大縣,人數成長迅速,大陸、越南、柬埔寨、菲律賓、印尼、泰國、緬甸等地外籍配偶嫁入台灣,異國過年習俗也引入台灣,使農曆年更熱鬧多
元。
印尼新住民 年菜作蝦餅
印尼籍配偶田月梅表示,在桃園過年雖然以眷村習俗傳統為主,不過她喜歡融入一些印尼風味,特別是料理方面,她會製作蝦餅,還有黃薑飯,這是印尼喜
宴、慶典活動的主菜,用黃薑粉、香茅、椰漿、雞汁、七葉蘭等許多食材烹製而成,淡淡的椰香散發出層次分明的口感。
田月梅還推薦「可都巴(ketupat)」,用椰漿浸泡糯米後製作的美食,她覺得台灣眷村過年很有特色,到親友家拜年時,在台灣要記得帶伴手禮,在
印尼「不需要帶禮物,親友還會招待一番」。
眷村特色多 滷豬腳分送
孫旭玲從陝西嫁來台灣,她說,中壢地區的眷村已融合各地習俗,在陝西過年必吃餃子,嫁來台灣,發現眷村裡也一樣吃水餃。
內壢以前的居廣一村、篤行五村、居敬新村等眷村住民,現在全搬入改建後的陸光五村,在警界服務的王保羅說,眷村過年各有特色,像東北人醃酸白菜,湖
南人會做臘肉,山東人除夕必吃「元寶(水餃)」,圓圓的饅頭還鑲著紅棗,用盤子堆著放在桌上象徵豐衣足食,餐桌上還放著一條魚,不能吃只能看,象徵「年
年有魚」。
縣議員謝彰文是平鎮市篤行四村眷村子弟,她說,早年媽媽做的豬腳很有名,過年時滷豬腳會多做一些分送鄰居,另外,眷村還有一起灌香腸、做年糕的場
景,這樣不但可以分工合作,有的設備只需準備一套,家家戶戶都受用。
謝彰文說,八寶菜、十錦菜也是熱門年菜,山東人包水餃時在餡裡面放個一元銅板,誰吃到就代表新的一年幸運連年,後來不分那一省,甚至閩南人春節也包
水餃,有樣學樣的塞銅板,每過一個新年,村裡村外的情感更熱絡、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