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設籠捕犬
動保團體痛心 |
更新時間:2008-03-24
22:41:56 |
記者∕作者:胡慕情 | |
【記者胡慕情整理報導】
桃園縣推廣動物保護協會日前接獲民眾電話,由於狗兒走失、在中央大學附近找狗,赫然發現在中大校區內看到誘捕籠,籠內放有食物,疑似用來捕捉流浪狗用,使中大附近遊蕩的家犬增加被捕風險。
根據中央大學總務處表示,這是中央大學校方自行購置的兩個誘捕籠,目的在捕捉校園流浪犬,期盼藉此解決因狗兒吠叫或追逐引起的種種問題。不過,動保團體認為,縱觀全台各級學校處理校園浪犬的經驗來看,「捕捉」不能解決問題。動保團體抨擊中央大學校方扮演捕犬員角色,成為誘捕傷害流浪生命的劊子手,是生命教育最壞示範。 關懷生命動物協會表示,絕大多數校園裡的流浪犬在經歷捕捉後,沒多久又會有一批新的流浪犬進駐,「只要有民眾不負責任的棄養行為,流浪犬就會源源不絕。」校方在此時選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關乎給予學生什麼樣的生命教育,中央大學的選擇讓人失望。 關懷生命動物協會指出,中央大學買兩個誘捕籠的費用可幫10隻母狗結紮。 「誘捕代表著因循害生、便宜行事且無法解決問題。」但結紮卻代表關愛護生、減少無辜生命繁衍,是一種進步的道德態度。 據了解,中大已經透過誘捕籠,成功地捕捉2隻流浪犬,並於今年3月14日送往桃園縣公立新屋收容所,校方扮演捕捉、撲殺流浪狗的共犯角色,讓許多愛護動物的人士不敢苟同。 關懷生命動物協會表示,校園流浪犬原本應是教育單位引導學子正視生命教育的議題,而今卻反其道而行。現在全台的各大專院校多有愛狗社團,以中央大學而言,可選擇透過校內關心動物師生的協助,對有行為異常的犬隻進行輔導矯正,或對不瞭解犬隻行為的師生進行相關宣導。 更重要的是,當替這些校園犬隻結紮、控制數量時,一些地域性較強的犬隻甚至能驅趕外來犬隻等,是解決校園流浪犬的最佳方法,以最人道的方式緩解校園安全的衝突,才能讓學生學習尊重生命的態度。 動保團體呼籲,中央大學既然獲得教育部5年5百億的經費發展頂尖大學校園,這次的流浪犬事件,正是一場道德的試鍊。希望中央大學不要僅期許自己成為發展科技的一流大學,卻淪為負面生命教育的最壞示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