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寄《翁山蘇姬 來自緬甸的聲音》

45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light sony

unread,
Nov 14, 2010, 3:58:10 AM11/14/10
to yo...@googlegroups.com, yungli...@us.tzuchi.org, club...@yahoo.com.tw

轉寄《翁山蘇姬 來自緬甸的聲音》

心繫祖國緬甸的翁山蘇姬
今天,要介紹一位具有意志力與行動力而與緬甸發展有極大關係的女子-翁山蘇
姬。

她在一九九一年時獲得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帶領了緬甸人民進行非暴力爭取民主
的行動,卻遭到緬甸軍政府當局的軟禁。

她曾說:「我認為我所做的是值得的,緬甸人民夠資格擁有一個比這無能、腐敗、
濫用權力的膿包更好的政府。」

究竟為什麼翁山蘇姬會將她的生命投入非暴力追求民主呢?對緬甸,她又有著什麼
樣的影響呢?

她的父親翁山,是緬甸的國父,帶領緬甸人民掙脫英國帝國主義的殖民。

一九三零年代,一群年輕的緬甸學生為了緬甸獨立與民主熱切奔走著,他們自稱
「大君」。大君在緬文中意思就是「自己當主人」。

這些年輕學生為了緬甸獨立而奮鬥著,其中尤其以翁山蘇姬的父親,翁山最為家喻
戶曉,因為他個人品格與堅強意志化解了內部紛爭,與英、日盤旋逐步換取緬甸的
獨立。

但是翁山不幸地在一九四七年,緬甸正式取得獨立的前一年遭到政敵暗殺身亡,結
束了短短三十二年的生命。

翁山被暗殺後緬甸國內紛爭即不斷,一九六二年時軍事將領尼溫發動政變取得政
權,之後便施行了長達二十多年的高壓統治。

因為治理不當與腐敗所導致的經濟蕭條,使得緬甸在一九八零年代晚期已是全球最
貧困的國家之一。

官員輕易地收賄使得毒品問題日趨嚴重,同時人民的集會與言論自由卻受到嚴重限
制,二十年來種種的壓迫讓緬甸人民的不滿日益升高。

翁山逝世時,翁山蘇姬只有兩歲。雖然父親過世,但因為母親在緬甸政府中擔任職
位的關係,幼年的翁山蘇姬仍受到許多人的照顧,到了十五歲時因為母親上任駐印
度大使,她跟著到了德里大學就讀。

後來並且到英國牛津大學的聖休斯學院,攻讀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翁山蘇姬閱
歷頗豐,曾受雇於紐約聯合國秘書處。

一九七二年,她嫁給了英國西藏問題專家艾里恩,也曾在日本和印度擔任研究員。

長年居住國外的翁山蘇姬看似與緬甸沒有太多聯繫,但對於祖國緬甸其實並未忘
懷,她結婚前曾寫信給她的丈夫:「我只要求一件事情:萬一我的同胞需要我,你
願意協助我完成他們賦予我的責任。」

一九八八年,翁山蘇姬因為母親病危決定返國,卻正好遇上風起雲湧的反軍事執政
民主運動。

起先是學生對政局不滿發起遊行,但是由於緬甸人民對於四分之一世紀以來的政府
壓迫及軍隊濫用暴力的忍無可忍,使得越來越多的民眾加入遊行隊伍,民主示威運
動迅速蔓延全國,眼看就要爆發流血鎮壓事件,為了調解軍政府與示威人士,翁山
蘇姬開始介入政治事件。

首先她寫公開信給政府,並稱這為「爭取獨立的第二次奮鬥」。

八八年八月,她在首都仰光的雪達岡佛塔前首次向數百萬民眾發表演說,提出非暴
力追求民主的訴求,喚起廣大民眾對民主的嚮往。

緬甸軍政府備受壓力之下,嘗試實行短期的寬鬆政策,翁山蘇姬等人便趁機成立
「全國民主聯盟」政黨,而全民聯日後也成為緬甸最大的反對黨。

不過軍政府遲疑了一年後,還是在一九八九年將翁山蘇姬軟禁起來。

此時反對勢力也大批地被掃入牢中,對追求民主運動造成莫大傷害,過了十個月
後,一九九零年的五月,軍政府認為反對勢力應該式微了,便舉辦全國大選,希望
獲取執政的正當性。

雖然翁山蘇姬已被軟禁,但她所屬的全民聯仍大獲全勝,獲得國會百分之八十以上
的席次。

但無賴如緬甸軍政府,竟然以未通過新憲法為由遲遲不肯轉移政權,拒絕承認選舉
結果。

雖然軍政府不肯交出政權,但也不敢以暴力逼迫翁山蘇姬,他們怕緬甸出現繼翁山
之後第二個烈士,這對他們來說一點好處也沒有。

因此軍政府想藉著軟禁翁山蘇姬逼她讓步,但她並未因此退卻。

一九九九年,她的丈夫艾里斯罹患癌症,申請進入緬甸探望妻子卻被拒絕時,緬甸
軍政府堂而皇之聲明應由翁山蘇姬到英國探視她的丈夫,面對軍政府的假好心,翁
山蘇姬當然知道這一離開緬甸就回不來,她拒絕出國探望先生,以此表示她追求緬
甸民主的心永不改變。

而她的兩個兒子也被緬甸軍政府取消緬甸國籍,不得入境。

為了緬甸的人權與民主,翁山蘇姬失去自己的自由,在丈夫過世時卻也沒能見到最
後一面、兩個兒子成長過程也無法陪伴在旁,這些巨大的犧牲也促使國際間逐漸重
視緬甸的人權問題。

諸多的和平獎項頒給這位亞洲女子,翁山蘇姬的名字已經等同於非暴力爭取自由民
主。

她時常呼籲緬甸的同胞,要以有紀律的示威來追求緬甸的民主。

她更引緬甸境內傳統的佛教觀點來反駁軍政府的暴行,在佛教觀點中,身為君王的
人並沒有隨心所欲統治國土的權力,國王被期許謹守十種義務,其中一種義務便
是,不使用暴力。

因為有權力者的不悅可能造成不幸而且影響深遠的結果,一旦輕易允許使用暴力解
決問題,那將完全違反佛教的教義,一個政府不應該透過嚴酷的手段和不道德的武
力逼使人民順從。

翁山蘇姬援用緬甸傳統價值觀表達了現今人民對民主的企求。

對於非暴力追求民主的信念,事實上她也身體力行著。

在一九八九年她被軟禁前,曾在全國巡迴演講途中遭到士兵包圍,面對六支瞄準她
的來福槍,她示意隨從退下但自己卻迎向士兵,無畏懼的舉動使得士官撤回射擊
令。

翁山蘇姬以她無畏的勇氣與非暴力的信念,化解了危機。

追求民主過程的種種改革中,呼應到翁山蘇姬早年在英國所主修的哲學、政治學和
經濟學,她不單重視經濟和政治上的革命,她更重視的其實是精神上的改革。

她認為,「一個僅以政府機關的改換,和物質條件的改善為目標的革命,鮮有成功
的機會」。

若沒有精神上的改革,那麼造成舊秩序中種種不平的那股力量將會伺機反撲,對改
革成果造成持續的威脅。

翁山蘇姬相信知性上的說服才是促成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個人的心靈不可陷入僵
化或恐懼之中,必需持續不斷地嘗試反抗以使生活不受箝制。

翁山蘇姬曾說:「一個民族若要建立一個保證能反制中央集權的強勢民主建制,首
先便需要學習從麻木不仁和恐懼中,解放出自己的心靈。」

因此她最終的目的並不是從政,而是建立一套完整的連鎖公共圖書館,並為緬甸學
子設立獎學金。

引述翁山蘇姬所寫下的一首描述緬甸人民心聲的詩,描寫他們在軍政府統治下憂慮
卻又無能為力的不安狀態。那首詩,是這樣寫的:

我們或許
像翡翠一般
冰涼沈靜
像水被掬在水中

但是,喔,
我們或許
會像玻璃碎片
被掬在水中

玻璃碎片,
連最小的一片
都那麼銳利;
它們閃著光,
向那試圖
擠壓他的人
展現著力量。

就如同翁山蘇姬一樣,
雖然被緬甸
軍政府囚禁著,
但她的信念
依舊堅強,
深信緬甸的民主
終將到來。

參考書目:
《翁山蘇姬 來自緬甸的聲音》,翁山蘇姬著,時報出版1996年。
------------------

翁山蘇姬
路透緬甸今天舉行1990年以來的第一場選舉,當年民主領袖翁山蘇姬的反對黨大
勝,但從未獲得軍政府承認,過去20年間翁山蘇姬有15年遭軟禁。

她所居住的仰光市大學路54號鐵門早已鏽跡斑駁,10年未能和兒子見面,但她仍然
是緬甸軍政府最懼怕的人物。

去年5月間,一名美國宗教狂熱分子游泳橫渡燕子湖進入翁山蘇姬的寓所,軍政府
立刻抓住機會,以違反軟禁法為由,判處翁山蘇姬3年徒刑,但刑期宣布時,軍事
執政團領導人丹瑞 (Than Shwe)的「特使」走進法庭,戲劇性的宣布,丹瑞「寬大
為懷」,把翁山蘇姬的刑期減半,並改判居家軟禁。軟禁期限將於11月13日屆滿,
但翁山蘇姬屆時是否能夠重獲自由,緬甸政府不置可否。

緬甸軍政府自1962年不准西方媒體採訪,記者只能拿觀光簽證入境後秘密行動。

英國「獨立報」記者波方報導,選前數周仰光主要道路早有精銳部隊駐守,鎮暴警
察沿街巡邏,當局將宣布戒嚴的傳言滿天飛。

波方指出,當局在選前加強安檢,包括他在內的數名西方記者都被「請」出境,
「罪名」是接觸翁山蘇姬政黨「全國民主聯盟」 (NLD)成員。

波方訪問了NLD81歲的創始黨員吳文廷 (U Win Tin),這位因政治活動被關了19年
的緬甸記者表示:「像我這樣的人獲釋,效果有如澆花的水,如果翁山蘇姬獲釋,
威力有如季風。她今天獲釋,明天就會走進人群。」

正是這種動員力讓緬甸軍政府寢食難安,無所不用其極的削弱翁山蘇姬的影響力,
例如在今年初宣布,政黨若有成員在服刑或被軟禁,就不能參選,而政黨不被接納
為參選政黨就必須解散。NLD不願開除翁山蘇姬黨籍,已經被自動解散。

這次選舉的結果可以確定是軍政府的兩個傀儡政黨的天下,翁山蘇姬已表明杯葛選
舉。西方外交官表示,軍政府如大勝,可能比較願意讓翁山蘇姬自由。

翁山蘇姬上次獲釋是在2002年5月,軟禁期間她和外界接觸的唯一管道是律師那
溫。

翁山蘇姬的英國丈夫艾瑞斯在重病時希望見妻子最後一面也未能如願,她兩個兒子
艾歷克斯和金姆多次申請探親通通遭駁回,雖然翁山蘇姬選後重獲自由的機會可能
泡湯,33歲的金姆已由英國趕到曼谷,試圖申請緬甸簽證。
【2010/11/07 聯合晚報】
IMG_6296.JPG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