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Groups no longer supports new Usenet posts or subscriptions. Historical content remains viewable.
Dismiss

環境倫理學之父──羅斯頓教授

21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jlovm

unread,
Jan 20, 2004, 4:54:05 AM1/20/04
to
環境倫理學之父──羅斯頓教授
走向野性的哲學家 A Philosopher Gone Wild
介紹

◎陳慈美/文‧相片提供


We walk too hurriedly if ever we pass
the season's first pasqueflower by,
too busy to let its meeting stay us for a quiet moment
before this token of the covenant of life
to continue in beauty despite the storm.

我們的步履是否太過匆匆?
 竟然錯過春天開始綻放的第一朵小白花。
我們的旅程又是否太過汲汲?
 當我們瞥見象徵生命盟約的小白花
 在寒冬尾聲的狂風肆虐下依然堅定地展現它的美麗時,
 卻未曾駐足片刻安靜觀賞。
──摘自〈白頭翁花〉(The Pasqueflower)

嚮往高山的哲學家
於一九三二年出生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強普山(Jump Mountain)俯視下的村莊裡,
一直到現今住在科羅拉多州居家附近高達一萬四千呎的隆氏峰(Long's Peak)山
腳下,羅斯頓教授(Dr. Holmes Rolston, III)一生嚮往著高山的雄偉超越。他說,
「高山能夠引導我們仰望比天空更高的境界。」
承繼其祖父羅斯頓一世、父親羅斯頓二世,他是美國長老教會第三代牧師。去年,
過七十歲生日的時候,他買了一個預備將來與先人一起安眠在家族墓園時要用的
墓碑,上面刻著「一位走向野性的哲學家」(A philosopher gone wild)。第二天,
他再次攀登家鄉附近的強普山,證明自己依然「一息尚存」。

探索大自然的神學家

一九五三年畢業於北卡羅萊納戴維森學院,得到物理和數學學士學位,他回憶當
時的心情說:「物理學是大自然的基礎科學,我深刻地被那些探討微小粒子和浩
瀚天體的物理哲學家(physicist-philosophers)所吸引,他們教導我這世界是怎麼
構成的。」
之後,他進入李奇蒙德的協合神學院(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in Richmond)
繼續進修,理由是:「我認為學習形上學(metaphysics)可以補充我所學過的物
理學(physics)。大自然其實就是受造物(creation),因此,我必須學習更加認
識造物主(Creator)。」一九五六年與珍‧威爾森女士(Jane Wilson)結婚,育
有二名子女。
他又前往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受教於名師托倫斯(T. F. Torrance)門下,並於一
九五八年得到神學與宗教研究博士學位。然後,回美國維吉尼亞州擔任瓦那革羅
長老教會(Walnut Grove Presbyterian Church)牧師直到一九六七年。

個人心願與全球議題結合

他延續對大自然探討的初衷,又在一九六八年獲得匹茲堡大學科學哲學
(philosophy of science)碩士學位,然後受聘於科羅拉多大學哲學系至今;並於
一九九二年獲傑出教授殊榮(University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at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羅斯頓教授的學術專長,是在探討「科學與宗教」(science and religion)交織互
動中的最核心議題,特別是在「生態系與倫理學」(ecosystems and ethics)方面
的論述更是貢獻卓著。他心存感恩地指出:「我真是非常幸運,能夠在我有生之
年,看到個人探索大自然的心願,已經變成全球共同關注的議題,現代人非常渴
望知道人類在地球上的地位究竟是什麼。」

自然之道即十架之路


他進入學術領域最重要的轉捩點在一九七五年於《倫理學》(Ethics)期刊上發
表〈有生態倫理這回事嗎?〉("Is There an Ecological Ethic?" )這篇論文。從此,
環境倫理這新的學科就無法與他的名字分開,他因此被稱為「環境倫理學之父」。

他的倫理學基礎,是建立在一個非常堅定的信念之上:「大自然不只需要被尊敬,
更是需要被當成一份神聖的恩賜來尊崇。」(Nature is not only to be respected but to
be reverenced as a sacred gift.)在他非常有名的論文〈白頭翁花〉("The
Pasqueflower")中,他已經以宗教意涵來刻劃這種生命力非常堅韌,屬於美國西
部的小野花。
後來,他又更進一步深化這個象徵,沉思「生命恆常在死亡當中延續不絕」(life
persisting in the midst of its perpetual perishing)這種自然現象,就好像生命度過嚴冬
的死寂之後,必會在燦爛的春天再生一般。因此,他相信「自然之道即十架之路。」
(The way of nature is a way of the cross.)

參與學術團體並獲大獎

羅斯頓教授不論在學術論述的開創、學術期刊的創辦、學會的創立及長期投入、
專書的著作及論文的發表等均極豐厚紮實。例如:一九七九年,與另一位哲學教
授共同創辦《環境倫理》(Environmental Ethics)期刊;擔任國際環境倫理學會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Ethics)通訊總編輯至今;在探討宗教與科
學最重要的期刊Zygon擔任編輯委員超過二十年之久等等。
今年(2003)五月七日,羅斯頓教授於英國白金漢宮接受象徵宗教領域最高成就
的天普力登獎(The Templeton Prize for Progress Toward Research or Discoveries about
Spiritual Realities)。這個大獎自一九七三年開始,每年頒發給對宗教信仰與靈性
事工具特殊貢獻的人士,如葛理翰牧師、蘇聯作家索忍尼辛、德蕾莎修女等人都
曾經得到這個大獎,由此可見教授在宗教界和學術界都擁有極為崇高的地位。他
在愛丁堡的指導老師托倫斯教授亦於一九七八年榮獲該獎項。

台灣社會陌生的著作

羅斯頓教授的著作之一《環境倫理學──對自然界的義務與自然界的價值》
(Environmental Values──Duties to and Values in The Natural World, 1988)(羅斯
頓著,王瑞香譯,國立編譯館出版,1996)雖然在台灣已出版有七年之久,可惜,
由於「環境倫理」一直不是我們社會所關心的領域,因此,本書也一直尚未受到
重視。
另外,他的著作:《哲學走向野性》(Philosophy Gone Wild, 1986)、《科學與宗
教》(Science and Religion, 1987)、《保存自然價值》(Conserving Natural Value,
1994)、《基因、起源、上帝》(Genes, Genesis and God, 1999)……等書在台灣
都尚未有翻譯。目前,生態關懷者協會正積極促成這些作品在台灣翻譯與出版。

上述一九九九年出版的《基因、起源、上帝》特別值得在此一提,因為這本書的
內容是羅斯頓教授於一九九七~一九九八在愛丁堡大學極為重要的「吉福特講
座」(The Gifford Lectures)的講學內容。該講座每年邀請「宗教與科學」領域重
要的學者前往演講,羅斯頓書中內容主旨在於指出:「宗教與倫理不可能被簡化
成生物學的現象。」(The phenomena of religion and ethics cannot be reduced to the
phenomena of biology.)挑戰「社會生物學」(Sociobiology)主流將科學、倫理、
宗教混為一談的講法。相信這本書的信息內容,是台灣教會界非常需要卻一直還
沒有受到重視的課題,我們前面的路還很漫長!
一九九六年生態關懷者協會前身「生態神學中心」翻譯,地球日出版的《生態公
義──對大地反撲的信仰反省》書中第七章「野生動物與荒野地」的作者,就是
羅斯頓教授。
我們希望這位環境倫理學界大師於明年春季到訪之前,儘量透過各種管道,將他
的作品廣為引介給台灣的民眾,尤其是期待保育團體/社會團體/學術界/宗教
團體等,能夠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在「環境倫理」、「生態靈修」、「科學與
宗教」、「生態神學」等領域,開創探討、研究、論述、出版的風氣,讓台灣環
境運動能夠邁向更深刻、更整全的方向來發展。

以生態靈修落實信仰

長老會教社委員會今年「環境主日」的宣導教材包含《生態靈修》手冊及〈森林
像教堂〉海報。《生態靈修》全書分成兩個單元,第一單元為羅斯頓教授所寫的
論文〈環境講章〉("Preaching on the Environment"),第二單元涵蓋十架神學、
女性靈修、土地倫理、台灣生態文史、海洋倫理、心靈簡樸等六篇文章。
生態關懷者協會的工作目標包含兩大部分:1.推動台灣社會探討「環境倫理」的
風氣,深化本土環境關懷的論述;2.促進台灣生態保育界以本土生態文史智慧參
與國際「環境倫理」論述。因此,我們深切期待,長期以來即以「本土關懷」與
「普世關懷」並重的長老教會,能夠把「生態靈修」做為廿一世紀信仰實踐的新
課題,參與建構台灣的生態文化!


The Forest is a Church

The forest is where the "roots" are,
where life rises from the ground.
Trees piece the sky, like cathedral spires.
Light filters down, as through stained glass.
The forest canopy is lofty; much of it is over our heads.
In common with churches,
forests invite transcending the human world
and experiencing a comprehensive, embracing realm.
──Holmes Rolston III

森林像教堂

森林是「根本」的所在地,
在森林裡的生命是由土地向上生長蔓延。
森林就像一座教堂,樹木的枝枒鑲嵌於碧空,
就像大教堂的尖頂劃過藍天一般。
陽光穿過樹葉間隙灑向地面,正如彩繪玻璃輝映著日照的光芒。
森林的頂冠挺拔聳立,俯視在其下的芸芸眾生,
因此,森林和教堂一樣,
邀請我們超越人間的處境,深刻的去經驗寬闊、包容的境界。
                     ──羅斯頓

摘自「台灣教會公報」
http://www.pctpress.com.tw
(2003年0601)

--
好站推薦:jlovem的福音分享室~~^_^~~ http://groups.msn.com/jlovem/page.msnw
聖經預言、天堂陰間異象、個人見證、聖經科學見證、考古論證,基督信仰疑惑
解答、神創論VS.演化論,資料豐富、文章多多,快來看唷!^_^
好站推薦:聖經與世界瞭望臺 http://bibletimes.netfirms.com/
http://noah.ccim.org/archive.nsf 左側欄目有極多護教文章,包括駁方舟子集
--
[1;32m┌───── [33m◆ [37mKKCITY [33m◆ [32m─────┐ [m [34m [44m [1;34;40m╱ [m [44m [1;34;40m╱ [m [44m [;34;40m ̄ [;34;40m ▌ [34m ̄ [44m [40m ̄ [1;34m╲╱ [31mBBS [37m 城邦 [m
[1;32m│ [31m bbs.kkcity.com.tw [32m│ [34m [46m [1;36;40m╲ [m [46m [1;36;40m╲ [m [46m [36;40m╴ ▌ ▌ ▏ [1;34m [33mKK免費撥接 [m
[1;32m└── [34m《 [0;37mFrom:61.30.176.105 [1;34m》 [32m──┘ [37m http://www.kkcity.com.tw/freeisp/ [m

0 new messages